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感染科护士工作

感染科护士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5 19:09:39

感染科护士工作

感染科护士工作例1

XX年工作总结:感染科护士实习总结

感染科护士实习总结供大家参考:

在感染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感染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感染科护士工作例2

资料与方法

年1月~8年1月收治病人19 人。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病人15 6人消化道感染病人19人皮肤感染病人115人其他768人。医院重视感染管理定期对临床护士进行医院管理知识培训。

儿科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中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①护理技术操作如液体配制小儿用药量少1支药用于几个患儿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若操作不当容易混入微粒。护理技术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②微粒污染:侧孔针注射器使用减少了微粒污染安瓿在折开前局部用75%酒精消毒次用消毒纱布包垫折开不要击碎玻璃碎屑易吸入针管进入液体中。③手的消毒:做各种治疗前要先洗手必要时按“六步洗手法”步骤执行。平时操作时一人一喷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④治疗室“四个面”:治疗室墙面、柜面、桌面每天用%8消毒液擦净治疗室垃圾分类放置地面用消毒液湿式拖地无关人员不能进入减少人员流动。有冷暖空调的取消电风扇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6分钟。

在临床护理中严防医院感染:①预防肺部感染:加强病房管理不允许家属吸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次、每次分钟开窗通风通风时避免患儿受凉。晨间护理时对床铺采用消毒剂湿式清扫以避免被单上的皮屑等脏物在空气中飞扬。对重症患儿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儿深呼吸反复几次保持肺功能。氧气器具和雾化吸入器使用一次性的且专人专用。②预防胃肠道感染:做好患儿床单元的卫生管理终末消毒要彻底。清洁床头柜要一桌一巾一消毒暖水瓶要一人一用一消毒餐具及便器使用一次性的。做好患儿的饮食管理冲奶一次量喂不完剩余的要倒掉。清洗消毒餐具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小儿每天手不停乱摸要求给患儿每天多次洗手剪指甲特别是饭前、便后洗手。③预防皮肤感染:做好重症患儿的皮肤护理必要时定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患儿臀下垫好尿垫以使患儿保持皮肤干燥减轻患儿皮肤摩擦。

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严防医院感染:①体温计的消毒要严格次用75%浸泡消毒分钟后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凉干备用以防交叉感染。②头刀的消毒刀片一人一用一刀片刀架一人一用一消毒75%酒精浸泡每次分钟多个刀架轮换用。一旦个别患儿有湿疹剃刮时擦刮出血应立即局部用吉尔碘消毒止血换部位扎针。

在抗菌药物使用中严防医院感染:①注意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严格小儿用药剂量遵医嘱按照给药间隔时间既可维持血浆中的有效浓度又不至于发生蓄积中毒。②注意抗菌药物的配伍禁忌若配伍不当易引起药物理化反应变化降低药效甚至引起细菌耐药影响治疗效果。③注意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值班医生按应急预案上报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感染科护士工作例3

掌控感控一线讯息

医院的临床工作纷繁复杂,想要深入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的落实情况,不真正下沉至临床一线,是难以实现的。而院感护士正是实实在在地工作在病房,时刻与医护人员穿梭于临床一线,能最真实且及时地发现临床上的感控问题,以实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和处置关口前移,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盛京医院从职称、资历和能力方面,对院感护士设定了明确标准,其设置原则为:临床科室以护理单元为单位,每个护理单元配备一名院感护士;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线科、超声科、药学部等辅助科室,每个科室各选一名院感护士。这些院感护士须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拥有护师以上资格,并优先选择有一定管理及科研能力的护士。

如今,盛京医院已建立起一支125人的院感专科护士团队,其中设有8名感控专员。感控专员并非护士出身,但其职责与院感护士相同,负责日常感控工作的监督以及感控知识的宣传,只是由于工作于放射牵引科、影像科等医技科室,故工作偏重略有不同。

院感护士每个月会根据各自科室的院感指标,如病房的基础消毒隔离工作、感染病例上报、传染病例发生情况等,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信息收集。此外,他们还会汇总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医院的感控管理部门会根据院感护士的反馈,不断对感控标准进行调整,几经往复,医院可逐渐修订和完善感控的标准和规范。

现在,医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院感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一部分是通过医院信息化系统对多重耐药菌的发现、隔离和控制等情况进行监测;另一部分则来自院感护士上交的感控护士月汇总报表。

医院在HIS系统中做了一个模板,院感护士可根据模板内的指标,将观察到的情况转换成数据输入到系统中。系统每个月自动将此数据汇总,计算出每个月各科室的感控情况。

在整体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院感护士还可使医院感控的监督工作更加灵活。以手卫生依从性监测为例,院感护士在治疗进行前,暗自将各个治疗车上的快速手消毒剂做一个不显眼的标记,待治疗结束后,其可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快速手消毒剂的容量,间接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此监测方法较为直观简便,可作为手依从性检测的辅助手段。

为激励院感护士积极发现问题,医院独立考核院感护士的管理绩效。一旦院感护士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可据此作为其工作状况的评判,并予以量化。医院定期会对分值较高的感控护士给予相应奖励。

同样,在院感护士为科室进行感控工作的评判之时,也会将此评判结果进行量化,对评价较高的科室给予奖励。科室可由此赢得科室绩效考核加分,甚至成为感染控制的示范病房,因此也会更加支持院感护士的工作。

培养感控多面手

院感护士从计划步入工作岗位起,即需要不断接受培训,以提高其感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院感护士首先要完成不少于20个学时的集中理论课程学习,才可持证上岗。进入工作岗位后,医院将为其提供20个学时以上的免费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之后,在大量的实际操作中,他们还可通过不同渠道,获到感控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培训内容也分为不同级别。初级为基本的消毒隔离技术、院感基本概念、院感危险因素等等;而高级课程则会涉及循证感控的一些指南、当下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技术,并结合国内医疗背景有所取舍,帮助院感护士把他山之玉,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采取更为合理的感控措施。

在接受培训后,院感护士在各自科室的早会或是业务学习当中,将培训内容再传达给科室医务人员。这就需要院感护士自身再去查证相关的资料或事实,从而将感控知识进一步传播至日常工作中。

医院在为院感护士提供感控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还会为其创造收集科研数据的机会。以手卫生依从性监测为例,院感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共同在临床一线工作,在实施干预手段后,可随时把握监测时机,收集监测结果,从而科学客观地判断不同的干预手段对监测结果产生的影响。这对院感护士来说,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从事科研的机会。

医院还会定期对医院感染控制专科护士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表现优秀者,可为其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并给予物质奖励。如有综合考核不合格者,则将终止其院感护士资格。

如今,盛京医院正在逐步将院感护士的培训体系推广至医生队伍,以助医生与院感护士的交流更为顺畅。医院现在设置了专门针对新上岗医师、总住院医师的培训,也有专门针对进修医师的培训。未来,医院除了延续院感护士的培训体系外,还会在管理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面,将医生作为重点的培训对象。

院感护士工作职责

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掌握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知识。

协调组织科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助拟定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制度,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潜在风险,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协调、指导各项控制措施落实,及时整改。

协助主任、护士长完成本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有培训计划、培训签到、培训总结,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与评价。

每月监督检查本科室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手卫生等执行情况,有记录、反馈,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

指导科室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提示医生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传染病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制病例等,指导消毒隔离和防护等控制措施落实。

指导监督工作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指导患者、陪护、探视人员遵守医院探视、消毒隔离制度。

按照院里要求,组织或协助科室开展目标性监测工作,有监测记录与分析报告。

重点部门应了解科室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耐药情况,指导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有效落实,提示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感染科护士工作例4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了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抗菌素合理应用等诸多方面,大部分感染控制工作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密不可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护理人员良好的意识观念、行为习惯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促进作用。加强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沟通建立建全与医院感染相关的护理制度,通过教育培训、督导检查,定期例会等加强对护理人员行为的干预,提高护理人员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主动意识,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以提高。

1建立建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并落实

1.1组织建立 要适应医院内感染管理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医院内感染管理组织[2]。建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感控护士、医师共同参与的临床感控小组,尤其要抓好护士长管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能否持续发展、提高,护理管理工作不可忽视。

1.2建立完善制度并落实 建立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互动。对卫生部颁布的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新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制度,要及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共享。我院护理部与院感科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范、标准、制度,结合本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共同商定护理质量管理--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同时我们通过邀请医院感染管理科老师每月参与护士长例会,提出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护理要求,护理部再主动协调参与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布置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推动重点科室感控管理 品管圈(QCC)是一种企业对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全员品管及持续改善最佳的管理活动[3]。推动重点科室品管圈管理,对于重点科室急需关注的医院感染控制问题,护理部在品管圈初期,通过指定项目,由科室建立品管小组,设定目标、制定标准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感控问题的积极性及能力。如2013年院感科告之我部,发现在ICU的目标监测中病员下滑情况严重。护理部通过与ICU护士长、感控护士、护理组长沟通,召开分析会议。最终由护理部提出QCC项目,成立了防下滑的品管小组,制作了标识,建立了工作标准等使ICU病员下滑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适时培训与考核

虽然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占大部份的主导作用,但由于目前医院感染控制在我国的医科院校中没有开辟专门课程及专业,使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还存在欠缺,因此要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必然要加强继续教育。

2.1新聘人员、实习生岗前培训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大多数的感控问题主要来源于低年资护理人员、实习生如无菌操作不规范、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因此抓好新聘护理人员、实习生、进修生的培训工作,是院感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前提。

2.2在职人员培训 对于下科后的护理人员,①根据护理工作的需要制定与其相关的学习计划,改变全院大课培训的方式,深入临床科室开展培训工作,培训人员的参与率达到90%以上。②针对新聘护理人员、实习生对感控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特点,加强了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感控知识掌握的反馈机制。进行2~3次/月知识点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本人和科室护士长,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知识点抽考的复查。通过反复的强化,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感控知识要点的掌握利于感控工作的落实。

2.3感控专职护士的培养 分步骤制定临床科室感控专职护士的培训计划。提供护士长、感控护士参与省、市感控中心的专业培训,让其开阔眼界,重新认识医院感染工作。

3重视监督机制

3.1护理部、院感科建立合作监督机制 实施全员、全程、全面的监督管理机制。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吸纳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参与,由感控专职人员担任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组长,护理部挑选手术室、供应室等重点科室护士长和科室骨干护理人员参与管理。小组每月定期开展质量检查活动,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要求。

3.2建立日常监督机制 日常工作反映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上的真实状态,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经常深入临床科室发现问题、改善问题。护理部将每月感控工作要求及安排以书面形式下发临床科室。小组成员按计划每月对各科室感控工作进行抽查,对3个月内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标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科室分析发生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3.3充分发挥感控护士作用 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感控护士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轮转表,由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按轮转安排带领科室感控护士对全院各科进行日常交叉检查,①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参与度,实现共同管理;②感控护士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好的管理经验。

医院感染管理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4],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与护理工作相辅相成。综上所述,通过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的密切沟通合作,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感染防控意识。

参考文献:

[1]邢玉斌,季之欣,陈世平,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3):214-215.

感染科护士工作例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提高,我国医疗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医疗技术重视的同时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护理工作绝大多数均由女性担任,而女性本来就有高焦虑的倾向[1]。而且护理职业的高风险及高强度性,社会上给予不理解的态度及不公正的待遇,如对护理工作要求超出实现情况,夜班过于频繁、平时加班多、而相对来讲待遇较低、护理工作强度大等原因均是引起护士心理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感染科的护士,长期处于暴露环境中,特殊环境氛围,工作风险高,在传染性极强病人的抢救中,尤其是流行性传染病高发期,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强度、精神负担、心理压力,特别是辛苦工作而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领导的肯定时会直接导致护士的心理失衡,引起心理问题,本研究探讨引起感染科的护士心理压力情况及引起的原因,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2所三级甲等医院,2所二级甲等医院感染科护士共45人,均为女性,年龄22-49岁,工作时间为1~31年,学历为本科8名,大专23名,中专14名。

1.2 方法 采用心理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心理压力情况调查。问卷由12个项目组成的压力量表组成,每个项目共4级评分: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处理,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年龄与心理压力的关系 如表1所示,感染科室护士的心理压力程度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年龄小于25岁组,其中度的发生率为14%,轻度的发生率为43%,年龄在26-35岁组,其重度的发生率为8%,中度的发生率为13%,轻度的发生率为21%,年龄在大于35岁组,其重度的发生率为50%,中度的发生率为14%,轻度的发生率为36%,26-35岁与小于25岁,X2=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年龄与感染科心理压力的影响 n

年龄 n 无 轻度 中度 重度

-25 7 2 3 1 0

26-35 24 5 14 3 2

36- 14 0 5 2 7

2.2 导致压力原因的分析 引起心理压力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是怕出医疗事故,工作紧张,工作待遇低,以及职业暴露在显感染环境中,易引发疾病,为主要高危因素。

表2 导致压力原因的分析 n

压力原因 无 轻度 中度 重度

怕出医疗事故 0 1 18 26

工作紧张 0 8 11 21

待遇低 5 8 7 20

职业暴露性大 3 5 13 19

工作超时 3 5 17 15

工作强度大 2 4 22 12

工作考核及检查 10 9 14 7

新技术更新 7 15 12 6

患者投诉 8 12 16 4

3 讨论 心理压力是由于内外环境刺激而对个体产生不良的情绪,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不仅对机体自身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2],同时也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心理压力又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根据患者心理紧张程度可分为:警戒反应阶段、抵抗阶段和疲惫阶段3个阶段[3]。感染科的护士心理压力较大,而心理压力的程度也于护士的年龄密切相关,可能是因为年纪相对较大的患者相对于年龄较轻的患者,生活应力及工作压力更加大,而且由于长期处于此环境,处于心理上的疲惫阶段,因此本组调查表明,年龄大的人,心理压力更大。

感染科收治的是各种感染性疾病,护士长期处于一个多种感染的暴露环境,日常工作中经常于各种消毒液接触,而此种消毒液的长期接触,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较大的刺激,而长期应用致癌可能性有较大的提高。长期应用紫外灯,它放射的紫外线能量较大,而感染科利用紫外线进行常规消毒、杀菌功能,护士的工作环境长时间被紫外线灯照射,可发生光照性眼炎及皮炎,严重者出现白内障。工作环境对于具备医疗知识的护理人员来讲,心理压力较大。而且感染科护士接触的均为感染病病人,为病人进行常规处理例如抽血、输液、处理等,极易被污染的针头、利器刺伤,经常接触到病人的体液、血液、粪便污染物等东西,从而使感染各种流感、呼吸系统疾病、肝炎、艾滋病的机会增加。上述种种给感染科的护士有较大的的心理压力,加上高强度工作过度紧张的日程安排,加工来自于医生、患者及护理人员家庭自身的压力,使患者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或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4],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

护士心理状态不佳,严重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对感染科的护理工作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首先要改善感染科病菌处于暴露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了断绝感染源,消毒隔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护理管理者应注重人力资源管理[5],人文关怀运用在护理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护士从心理上进行关爱,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加强护理工作的创造性,提升护理责任感。在医生和病人之间进行宣传教育,使患者及医生了解护理工作的性质,营造对于护理人员的尊重和爱护的良好精神氛围。加强护理人员的配备,以应对繁重的感染科护理工作,合理安排公休时间,避免不合理的应激性加班,减少身心损害,缓解护士压力。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应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学习新业务,新知识、实践新机器、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减少医患纠纷,同时增强自信,减少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加强责任心,作为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应处处为病人着想,保持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状态,以高度的责任心,高质高量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使感染科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及专业化。同时护士要加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调节自我情绪,使护士情绪稳定,以保证精力充沛,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将心理学知识与专业的护理技能结合起来,以提高护士的自我调节能力。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业务水平、技术水平、服务态度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加上感染科压力较大,从而造成许多护士心理压力较大。因此,护士在拥有专业技术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的心理护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赢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同时,护理工作更应得到医生、病人、患者乃至全社会的支持,形成重视护理工作,尊重护士的良好风尚,将有利于激发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感、自豪感,减少护士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哈智华.护士职业防护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6):57.

[2] 赵莉.护士心理压力与自我调整的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2(2):34―35.

感染科护士工作例6

感染科新入职护士都是90后,特殊的工作性质,心理压力不免产生。为了培养更优秀的护理队伍接班人,深入了解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感染科护理质量,我科通过以下调查方式制定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感染科2012年1月~2014年9月新入职护士21人,均为女性,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岁,本科13人,大专8人。

1.2方法 自行设计新护士入科心理压力调查表,主要内容有:生理因素(失眠,月经不调,头痛)心理因素(害怕被感染,自信心不足)环境因素(特殊环境氛围,空气污染,生物污染),技术因素(各种仪器设备的熟练使用,各种职责制度、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的掌握,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隔离防护要求,护理文书的正确书写)人际因素(与带教老师的沟通问题,与医师间的合作问题,与患者间的沟通问题)5个层面。每项内有若干小项,对感染科新入职护士在入科初期(1个月内)发放问卷调查表。新护士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填写完毕当场回收,问卷发放21份,回收21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各项目的分布人数,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见表1。

本调查显示,无论学历是大专还是本科,感染科新入职护士对"害怕自己被传染"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特殊环境氛围"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同时新入职护士心理健康与患者间的沟通问题,专科知识的掌握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对这一护士群体增加重视程度,采取人性化管理。

3 干预措施

3.1管理者方面

3.1.1创造良好的科室工作环境,改善病房的消毒隔离措施,院感办加强院感质检力度,体检中心每年对职工免费体检,必要时接种疫苗。

3.1.2对新入职护士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强调标准预防的重要性,消除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偏见及恐惧心理。

3.1.3指定带教老师,应选择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优秀,职业素养崇高的高年资护士[1]。针对不同性格的新护士采取互补的方法,避免相互间沟通障碍,过于外向的新护士安排相对内向的老师带教,调节其过于张扬的性格[2]。

3.1.4排班时注意新护士工作能力的强弱和老中青搭配,合理安排工作。满足老中青梯队三角形向橄榄形结构比例发展的需要,根据工作量弹性排班[3]。

3.1.5关心新护士的生活,业余时间组织活动,劳逸结合,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尽快使新护士融入科室大家庭的怀抱。

3.2带教老师方面

3.2.1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真才实学,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3.2.2为新护士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创造积极地人际氛围。对新护士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3.2.3带教过程中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制定带教计划书,对各项护理操作及核心制度,并定期考核过关。

3.2.4注重新护士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加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方面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强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更好地了解患者,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3新护士自身方面

3.3.1工作积极上进: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职业素养。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和护理操作,尽快胜任本职工作。

3.3.2保持好心情:要学会调节压力,面对压力,采取积极地应对方式,在不稳定的外在环境里保持内在平衡,才能促进心理的正常发展[4]。

3.3.3合理安排生活:三班倒易打乱人体生物钟,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充沛的精力应对工作。不挑食,不节食,补充营养,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3.3.4做好职业防护:执行七步洗手法,熟悉各种化学消毒液配置浓度及使用的原则,掌握标准预防和职业暴露的概念及处理流程,各种感染源传播途径,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具[5]。

4 结论

感染科新入职护士的心理健康因素影响到日常的工作,生活。除了自己要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法,医院管理层对这一护士群体要增加重视程度,采取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带教,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缓解新入职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心理应对能力,为医院的护理事业稳步发展准备一个良性循环的后备梯队。

参考文献:

[1]侯景英.住院药房新员工入职带教体会[J].中国当代药师,2012,19(10):150-151.

[2]邓俊娜.提高护理实习生带教满意度的体会[J].全科护理,2012,6(2):1432-1433.

感染科护士工作例7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内科、外科等科室护士中选取100名,100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为(29.68±2.22)岁。

1.2 采样方法

对我院100名护士在工作后,洗手前后手部细菌进行采样,准备两支无菌的生理盐水采样液棉拭子,分别用于100名护士洗手前及洗手后,让护士五指并拢,将棉拭子在护理人员的手指曲面从根部再到指端进行涂擦,次数为2次,之后转动棉拭子,剪去用手接触的部位(棉拭子下面的棍子),将棉拭子放入装有2mL采样液的试管内,贴上洗手前后的标签,对其进行送检,检验后,将检验结果详细记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100名护士在工作结束后,洗手前、洗手后的细菌超标情况、感染情况。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而%表示,采用丫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工作结束后洗手前、洗手后的细菌超标情况比较

100名护士工作结束后,对护士洗手前、洗手后的细菌超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护士洗手前的细菌超标计数明显高于洗手后的细菌超标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士清洗消毒流程改进前后医源性感染情况比较

洗手前100例患者中,11例出现医源性感染,感染率为11.00%;洗手后100例患者中,2例出现医源性感染,感染率为2.00%,改进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几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4,P<0.05)。

3 讨论

感染科护士工作例8

2超负荷工作

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时间是连续的,通常8~16小时不等,她们所面对的病人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护士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长期的频繁倒班,生活无规律,疲劳得不到有效缓解;病人住院期间多数无人陪护,吃喝拉撒全靠护士,护理工作量加大,易引起颈肩腰腿疼,一旦出现意外事件,患者又会揪住不放,这些都是护士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护理质量。

3特殊工作环境

感染科需要使用大量化学消毒剂,它们对人的皮肤、眼睛、呼吸道的危害已得到公认,护士长期接触消毒剂对身体造成易伤害;护士每天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感染的概率较大;护士接触病人的很多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防护服夏天闷热难以耐受,冬天笨重操作不便。78.9%的护士认为这是感染科护士所特有的压力源,不同与其他科的护士,这也是护士感到紧张、失眠、忧郁的原因。病人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在医院是弱势群体,地位低于其他科室人员;复杂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以及与其他科室人员的不和谐关系,均使护士感到身心疲惫;待遇不公,付出跟所得不成比例,保健福利得不到保证。

4对策

4.1严格操作规程,实施规范化管理

护理病人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制定完善的消毒管理细则,使用化学消毒剂戴防护眼镜口罩隔离衣,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最大限度地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4.2合理安排班次

根据病人数量适当增减护理人员,特别是工作密集时段可以机动安排,晚上加班后次日尽量排休,将应急工作转化为常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有计划培养科室人员,做好“传、帮、带”,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按照卫生部标准配备护理人员[2]。

4.3加强护士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提高护士心理调试能力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正确对待工作压力,积极采取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从容面对心里压力。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及时、自觉、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护士应站在病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增加病人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使护理工作被理解,减轻心里压力。

感染科护士工作例9

1.1环境安全:传染科病房建设时间久,设备陈旧,及设备不健全,生活护理欠到位如病人坠床滑倒等,加之医院管理不到位,有些贵重物品丢失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为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需要医院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1.2生理方面:合理安排床位,不同病种分开避免交叉感染。做好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缓解病人身体不适,确保病人舒适安全,避免医院感染和护理并发症发生。

1.3心理方面:病人往往因疾病出现种种焦虑状态,用合理的方式和病人沟通,让病人对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做好心理准备。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认真耐心的给解释,取得病人的理解,同时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护士的安全

2.1人身安全: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到形形的人,还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加之护士三班轮转,晚夜班值班护士人数少,医院保安监管不到位,护士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2.2职业风险与危害

2.2.1 医源性感染损伤:医源性感染主要是指锐器伤,锐器伤包括:注射器针头刺伤、输液器针头刺伤、手术时缝针刺伤、手术刀片划伤、安瓿划伤、玻璃划伤等等。而针刺伤是感染科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感染80%以上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每年1~3次不等,被HI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0.3%的感染危险:被HB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6%~30%的感染危险,只要有0.004ml的含乙肝病毒血液就可使正常人感染:被HC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3%~10%的感染危险。

2.2.2 生物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主要是各种血液传播性疾病;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特殊病菌因素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由于收治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感染的病原菌复杂,感染科护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因针刺伤、锐器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受到感染。目前,在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感染的血源性疾病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最具威肋的,给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2.2.3化学性危害:工作中所接触的有毒化学物质所致的危害。这些可在消毒液的配制、使用过程中发生;某些医疗器械损坏所致的毒物外漏,如体温计水银、血压计损坏时造成的汞外漏;执行化疗过程中对机体的损伤等。

2.3生理方面:传染科环境中有大量的细菌与病毒,加之空气流通比较差,消毒隔离不到位,没有勤洗手,与病人近距离接触时没有戴口罩、穿隔离衣,增加许多感染的机会。特别是结核病区,结核杆菌传染性比较强,戴厚厚的棉口罩会使护士胸闷烦热。加之长期工作疲劳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结核病。

2.4心理方面:长期在传染科工作环境孤立与人交往少,长期繁重工作,重复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负担,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传染科收治的病人病种繁多,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使护士有畏难情绪,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

3 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

3.1责任心不强: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既要细心,又要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要认真负责。护理工作量大,待遇低,使护士不安于本职工作,导致责任心不强。

3.2护理操作不规范,未遵循工作流程。

3.3护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性格、职称及临床经验全面了解,做到新老搭配。

3.4专业技术偏低:我科现有护士13名,主管1名,护师3名,护士9名,护理队伍年轻,工作经验缺乏。

感染科护士工作例10

传染科护士因特殊的工作环境,自身感染疾病的危险性高于一般科室,使得护士容易精神紧张,从而致使个体产生生理、心理上的反应,表现为全身不适、厌倦、焦虑及睡眠障碍等问题,若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易致护士身心失衡,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同时,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已成为主要的护理理念,而护士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处于特殊环境的传染科护士,则尤为重要。

1 特殊性

传染病病人是一类特殊的群体。由于人们对传染科、传染病存在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人们常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传染科的病人和医护人员。加上传染科大多设立于医院的偏僻角落,呈封闭或半封闭状,病人人院后需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禁止外出、限制探视、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住院时间延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人极易出现恐惧、被囚禁、孤独、焦虑、无助失落心理。且还担心出院后受到亲人、朋友、工作单位和社会等方面的歧视,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2 心理分析

2.1工作环境特殊,工作具有高危险性。传染科护士需要面对的是一类具有传染性的特殊病人,工作风险大。传染科护士护理的传染病人往往身患肝病、结核病等病种,三班倒护士直接接触病时间长、责任重,长期在高压力、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工作,易导致心理和生理疲劳。另外,护士在工作期间可能发生被针头刺伤等类似事情因而护士在受到伤害后心中产生阴影,无从发泄。

2.2工作环境的压抑:传染科病房大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结构,且与外界交往少,缺乏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同时还有一种被囚禁的感觉,致使思想情感受压抑。还要承受工作上的压力、社会上人员和亲人对传染科护士认同度低的压力,加之经济效益低,福利待遇低、深造进修机会少,易使传染科护士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得不到认同和肯定,造成孤独感、失落感、工作热情降低、悲观失望心理。

2.3工作节奏失衡,得不到充分休息,精力易分散。夜班频繁,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护士没有充足有效的睡眠,从而导致生物钟紊乱。这些压力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极度的身心疲惫和情感耗竭潮,易出现脾气暴躁、易怒。

3 心理干预

3.1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传染科护士必须要有为护理事业作贡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认识与研究,热爱这个岗位,积极进取,除应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外,还应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

3.2充分认识自身的情绪: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与情绪特点,明白在何种情况下易出现不良情绪及性格中的缺点,有意识地进行改进。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心理素质将得到提高。

3.3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对于工作中的各种易引起不良情绪的压力,及时疏导,可找朋友倾诉,亦可采用一些文娱活动,使感情得到宣泄。在面对病人的无理要求与过激行为时,能学会换位思考。亦可养成上班前、下班后利用几分钟时间疏理自己情绪的习惯,避免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或将工作时所受的委屈带到生活中去。

3.4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认识自身情绪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自我情绪。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难免会产生隋绪低落、烦闷心理,如果将这些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将破坏良好的护患关系,失去病人的信任,无形中增加病人的痛苦。

3.5个人因素干预策略:传染科护士长期接触污染物,工作繁琐单调同时护理工作要付出大量体力,易造成生理、心理上的疲劳。护理人员本身应学会正确面对各种压力源,利用科学的心理知识进行调适、宣泄,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信、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改善周围的人际与工作环境,丰富业余生活等。

3.6及时监护紧张症状:其关键的指征是个人心情和相互交往方式的改变,如易受刺激、脾气暴躁、感受过渡紧张、焦虑及感情脆弱。生理变化包括头痛、紧张、疲劳感、睡眠障碍、不能放松等。

3.7加强心理沟通:护理管理者与护士通过交流,增加相互了解。达到共识,并且要注意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彰,努力创造乐观向上,和谐文明的工作氛围,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抑感。

3.8建立护理人员支持系统:如护士长沙龙1次,月,护士沙龙1次,季度,使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得到适当的放松;身心疲惫时,得到适时宣泄,以便更好的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消除疲劳闷。

3.9内部策略:加强护士在继续教育中沟通技巧的掌握以及心理防护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培养其健全人格,在应对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上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中介因素方面,可通过提高护士的耐久力来防止或减少职业压力带来的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感染科护士工作例11

防护感染科是集中收治各种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专科,近年来传染病防治现状并不容乐观,结核卷土重来,“AIDS就在我们身边”,发病率逐年升高,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型传染病次第出现。由于病区内存在不良环境,存在大量的感染因素以及不可避免的接触,这些都使感染科的护士在工作中面临较其他科室更多、更大的职业危害,获得职业感染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随着对医院感染和职业性危害熟悉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职业的非凡性对其现存及潜在的危害[1]。因此,重视和预防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具有现实的意义。现就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1 生物性危害因素

感染科属于Ⅳ类环境,物表菌落≤15 cfu/cm2,医护人员手表菌落≤15 cfu/cm2,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下向环境散发约500~1500个菌粒/分钟,在同样病房,人员增多,活动量增加,菌量也会随之增加。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更是一个病原微生物气溶胶发生器。在感染科病房,如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时会将病原微生物散布在空气中,护士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对护士会形成呼吸道感染的威胁。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也是一大传染源,经血液传播的HIV、HBV、HCV也是护士生物危害的主要种类之一。在这个不良环境中,护士发生感染的概率会较其他科室更高。

1.2 物理性危害因素

1.2.1 放射线、紫外线等危害因素

在感染科,呼吸道传染病人可能因为病情需要进行床旁摄片,病房空气消毒可能采用紫外线消毒或三氧消毒机等,这些都会增加护士暴露于不安全环境中的机会。长期小剂量的辐射,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的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流产、畸胎、死胎等后果。紫外线杀菌谱广,但可能引起皮肤损伤,严重时造成皮肤癌,长期刺激眼睛容易损伤视网膜,造成不同程度的眼炎。紫外线可使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放出臭氧,而臭氧是强氧化剂,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和组织,所以采用紫外线消毒和三氧消毒机都有可能对护士产生伤害。

1.2.2 锐器损伤的危害因素

临床护士承担着为病人输液、注射等治疗任务,是发生锐器损伤的高危群体。其中,针刺伤占较大比例,80%临床护士有过针刺伤的经历。针刺伤多见于处置针头时、注射或抽血后回套针帽时、处理医疗废物时。台湾曾对8645名医务工作者调查问卷显示,针头损伤及其他尖锐医疗器械损伤皮肤的年发生率为1.3次/人和1.21次/人,而其中54.8%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而国内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密度高达每人每年3.5次,并且还有相当高的漏报率[2]。据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的原因80%~90%由针刺伤所致,其中护士占80%。有20多种血液传播性疾病可以通过针刺间接传播,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在护理工作者中有2.5%的HIV感染病例和40%的乙肝丙肝感染病例都源于意外针刺伤害。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可想而知。

1.3 化学性危害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与蔓延,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房地面、物表、空气的消毒更为严格与重要。消毒剂常使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84消毒液等,大多数化学消毒剂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以及甲醛、戊二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戊二醛是职业性哮喘原因之一,大量接触可导致肺水肿。甲醛还具有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危害。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视物模糊不清。

1.4 生理心理危害因素

1.4.1 职业压力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疗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病人法律观念不断增强,服务理念不断更新,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担心发生差错事故、医疗纠纷的压力不断增加,医疗环境感觉如履薄冰,并且工龄越长,比例越高。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设备、新仪器、新技术的运用,各种新型传染病的出现,迫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来适应发展,因此护士需要不断更新、不断积累知识的压力增加。在我国,社会对护士存在偏见,护士地位不高,薪水不高,自尊心受挫,缺乏成就感,价值感相对不强,这也成为护士职业压力之一,有很多护士因此改行流失了。

1.4.2 身心危害

感染科通常设在偏僻地带隔离,出入受限,与外界信息交流不多,特殊防护的着装要求影响美观,也易造成护士的自卑感。感染科收治的病人几乎都具有传染性,人们对传染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对感染科甚至对感染科护士避之不及。工作环境严肃紧张,势必加重护士的心理压力,高强度的压力使其产生心身耗竭综合症。护理工作平凡、繁重而琐碎,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思想压力大,进餐、作息不规律,易产生焦虑、神经衰弱并易患胃病等。

长时间的行走、站立,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1.5 人为因素

护士院感意识淡薄,缺乏慎独精神,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这些人为因素易造成感染科各区域污染隐患,增加护士自身感染风险和交叉感染机会。

2 防护措施

2.1 树立安全理念,提高防护意识

新入感染科护士会有陌生、恐惧、紧张心理,相关知识缺乏,因此入科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从护士新入科起,做好专科培训,讲解感染科各种疾病的特征、治疗、护理,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自身防护。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培训方式,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管理干预、促进健康的管理理念,让护理人员了解工作环境的恶劣性,重视自身职业安全与健康,将安全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防范职业危害。

2.2 营造绿色工作环境

2.2.1 改善环境条件

感染科病房设计要有利于空气循环,布局合理,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并醒目标识。对于呼吸道传播病房,如有条件,设计使用负压病房,无条件时应加强病房空气消毒,加强病房通风管理。

2.2.2 提供各种防护设施及物品用具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洗手设施采用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使用抗菌洗手液,使用干手设备。护士进入病区,正确穿戴隔离衣裤、工作鞋,遇到特殊传染病或进行吸痰等产生气溶胶操作时使用防护衣、护目镜、防护面罩等。正确权衡经济成本与安全风险,提倡使用医用安全器材如锐器盒、真空采血管、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2.3 做好消毒隔离

做好消毒隔离也是降低环境危害、做好自身保护的一环,对于消毒隔离工作不能纸上谈兵,要真正落到实处。要提高护士对消毒隔离的认识,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反复强调其重要性,加强执行自律性,并让护士加强对工人的督促、培训、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探视制度,床位安置合理,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达到规范操作,消毒方法合理,消毒浓度准确合理,避免环境污染。做好病人宣传教育,避免病人互窜病房。做好病人分泌物、排泄物消毒管理,教育结核病人不随地吐痰。当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避免与患者面对面。采用湿扫床,湿式拖地。每日对病区、治疗室、护士办公室、医生办公室、更衣室等用紫外线消毒1h或采用三氧消毒机定时消毒,并作好记录。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2次,每日对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进行消毒。病房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拖把分区使用,标识醒目,压脉带一人一用一消毒,抹布做到一桌一用,用后及时消毒干燥。

2.4 射线性危害的防护

为避免放射线在体内蓄积,要减少护士暴露于射线和紫外线环境中的机会。病人行床边拍片时医护人员应暂时回避,采用紫外线消毒、人机不共存式三氧消毒机时应在室内无人时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时戴防护面罩及眼镜。病房空气消毒最好使用人机共存式消毒机,以减轻伤害。

2.5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配置、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时,戴好口罩、手套,必要时戴眼罩,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配置浓度、不良反应。盛装各种消毒液的容器要加盖,以免挥发到空气中。如使用甲醛熏箱,应保持密闭性能良好,注意开窗通风。

2.6 职业暴露的防护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是预防职业暴露的关键。提倡接种乙肝疫苗,保护易感人群。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操作中,用物放置有序,忙而不乱,不合作病人要有助手协助;操作后,及时小心清理,提供随手可及的锐器盒,减少用物处理环节。应避免用手分离针头,避免徒手取被污染的针头、锐器,避免用手相互传递锐器,禁止回套针帽。使用医用安全器材,如真空采血管、安全型留置针。戴双层手套降低手套的穿孔,避免暴露于危险中,减少职业危害[3]。护士之间相互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如不慎发生针刺伤,应尽量挤出伤口处血液,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0.2%碘伏或75%酒精消毒后包扎。并立即上报相关部门,抽血化验,预防性给药,定期随防。受到HBV污染的针刺伤后可接受HBIG或乙肝疫苗注射,如 HIV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应在伤后2h内立即使用双汰芝片和佳息患口服。被狂犬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刺伤,全程注射狂犬病毒疫苗,必要时注射高效价抗狂犬病毒血清,伤口不必包扎和缝合。

2.7 做好护士压力管理

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情绪调控,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会注重自身修养,宽容待人,以改善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广泛的兴趣, 丰富业余生活,正确对待社会的偏见。主动学习压力管理知识,将压力变为动力,树立较强的职业信念和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如此则产生较强的个人成就感。人性化管理, 管理者多关心、体贴护士,优化工作环境,改善工作条件,树立良好着装仪表,加强与外界交流沟通,利用业余休闲娱乐机会加强科室内部沟通,打造齐心协力的团队意识,营造科室轻松和谐的氛围, 将心理危害降至最低程度。

总之,感染科护士工作存在职业危害是客观现实,职业危害是多方面的,职业安全不容忽视,个人重视和行政干预是最大限度降低职业危害的关键。只有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做好职业防护教育,用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实际工作强化理念,采取积极有效防护,预防各种危害因素对护士造成的影响,才能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