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研究性学习计划

研究性学习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03 19:47:35

研究性学习计划

研究性学习计划例1

如果这一目标得以确认,那么,“研究性学习”就不能像其他课程那样,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记忆知识、提高认知为目标,也无法用传统的教学目标去衡量它的全部价值。有人说过: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及其操作模式就必须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给学生乃至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然也留下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改进计划

建议教师站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一生的角度展开,即为学生的一生服务,这对专任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根据我们学校的一些具体情况,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具体实施的措施。

1.课前精心设计。为了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加强了学习与交流。在备课时,以教材为线索,充分挖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知识传承方面,重视的不是信息的量,而是理解的质。从学生方面看,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认知能力,对探究学习持积极态度。教师务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设计适宜探究的教学环境。

2.课中积极调控。在多变的课堂情境中,积极“创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充满自由、活泼、兴奋、关怀、支持而不具有威胁的课堂情境,营造主体参与、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适时地调控,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3.课后及时反思。课后及时反思,及时总结课中得失,注重教学反馈。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并最终成功地开展探究性教学。高一这段时间的教学,通过反思发现,教师对问题不要做过多申明,不要轻易告诉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进行表扬、评价、拒绝的时机和程度也要掌握好,对学生的观点和行为不能泼冷水,否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以上是对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开展和实施办法。另外,引入了网络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突破时空界限的网络为教师联合提供了可能与手段。教师们可借助互联网相聚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商讨疑难问题,自发形成研究团体,共享经验,不仅能更好地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网络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而且网络还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

二、在课题研究中实施教改计划

研究性学习计划例2

作者简介:马潇颖(1981-),女,河北沧州人,博士研究生,河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力辉(1967-),男,河北保定人,博士,河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品创新。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101390;主持人:马潇颖)部分研究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6-0077-06

一、引言

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不但强调实践培训的重要性,并且致力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实习计划。实习计划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计划,一个别具吸引力的实习计划能够有助于学校的招生。学生应该通过组织实习计划来获得专业技能,与此同时,企业也在寻求有效的学生组织培训途径,并以此来减少招聘过程的不确定性。因此,实习计划需要三个方面支持:学生、学校和相关行业的合作伙伴。

虽然建立好学生、学校和相关企业之间的三角合作关系会有很多积极的影响,但是,它们之间的冲突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三方有着不同的利益观点,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期望和信仰。因此,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实习计划的质量,并且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如果实习计划不能满足学生的期望,则会减少他们毕业后选择进入该行业的几率。然而,很多实习计划却经常因为结构组织化不佳而被学生抱怨实习计划的质量,而这也导致了行业内毕业生流失率越来越高。

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引毕业生从事自己所学习的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应密切合作,并制定严密的优质实习计划。而制定优质实习计划的出发点则必须从以下问题来寻求答案:学生在实习开始前有何期望?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有何看法评价?实习计划的整体满意度水平如何?在实习计划的期望值,看法评价和整体满意度之间存在什么差异关系?虽然大量的研究文献一再强调学生实习经验的重要性,但是针对中国范围内的实习计划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因此,这项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它通过探索研究实习前后的期望与看法,来填补学生实习计划方面的空白。这项研究主要针对:第一,记录学生在实习前的期望和实习后的看法;第二,调查实习计划的期望值,看法评价和整体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关系。

二、文献综述

实习具有多层重要意义。有的学者认为,实习是一种实践学习,它可以让学生借此机会在现实世界中运用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并且对此整合和巩固实践。还有学者认为,实习是相当于实地的考察、经历、参与、合作或者是类似的体验式学习,可以有效拉近大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巨大差距。在教育和实习的关系方面,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但一致认为,教育必须满足行业的需求,不只是提供一流的理论知识,也必须提供足够的实践设施。

(一)学生对实习的期望值,看法评价和工作满意度

据调查,一个人的期望值、看法评价和满意度都有密切的关系。期望值(E)是人们实践之前的感性认识,看法评价(P)是指人们实践之后对此的感觉评价。看法与期望值的差值(P-E)与工作满意度有一定相关性。在一个实习计划的评价系统里,许多研究人员试图计算学生的看法和期望值,并且调查可能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定这个差值的确有助于改进实习计划。

调查发现,约85%的受访者在读期间有在企业兼职的经历。学生在实习前对其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有很高期望值。而在实习后,很多学生则认为实习十分重要,它使学生获得有益于未来职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而在毕业后,学生对行业的期望值又会影响他们对此的实际看法评价。同时,这也将反过来影响其工作满意度和专业发展的成功.

而在实习满意度方面调查结果不尽相同。Busby指出学生对实习期间表示满意,尤其是在技术、技能方面的知识,Emenheiser则指出大部分受访者满意他们的实习,因为它加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通过实习时间的增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生对于实习后所提供工作的接受度也会提高。

通过以往的研究文献表明,文化差异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实习计划的期望和看法。因此,将研究范围限定为中国香港地区的学生是为了避免跨文化区域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实习过程中的问题

如果实习岗位的工作时间比较长,很可能会令工作者产生疲倦。如果实习岗位是高度密集劳动型的则会提高学生对实习的兴趣。据调查,实习的学生往往被安排到接待方面的工作岗位(即服务员、前台人员),所以在实习期间,与客人的沟通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压力,因此如何与客人沟通也应该纳入课堂的讨论。

通常情况下,由于缺少工作准备和工作能力,实习学生比较难达到雇主的期望。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不足,主要是由于对工作环境的不熟悉,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在与同事沟通和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方面出现困难。

有些雇主可能不完全了解实习的目的或者将实习生视为劳动力补充。许多公司通过让员工直接参与工作来代替实习以此来直接培训他们的工作经验。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对于如何成功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水平也不了解。

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的实习教育,对于毕业生加入行业的意向起到影响作用。因此,学生对实习计划的期望、看法评估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将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主要测量三个数据,包括学生对实习计划的期望值和看法评价,以及对实习计划的整体满意度。整体满意度是通过期望值和看法评价之间的差异来计算,差异=看法评价-期望值。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内容

这项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法,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通过文献的研究,来准备调查问卷的内容。问卷项目涉及实习期望和实习看法评价和实习的总体满意度。

我们通过对来自香港四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校的完成实习的学生进行调查。此外,通过短语来简化调查的内容,例如,用“不同工作任务”代替“去做不同的事情”;用“福利”代替“员工福利”和用“团队”代替“'团队精神”。

为了确保评估的可靠性,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完成3个月实习期的学生,并且要求学生们记清楚他们开始实习之前的期望,以及完成实习后对此的看法评价。在这项研究中的所有目标样本都是中国学生,所以调查是以中文问卷的形式进行的。

(二)调查方式

这份结构化调查问卷中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使用了Kusluvan的研究内容来评估受访者对实习的期望值与看法评价,其中包括有27个实习相关变量的期望值与看法评价。例如变量“企业管理人的反馈”,受访者会被要求写下他们在实习前对于这一项的期望,以及他们结束实习对其的看法评价,他们被要求写下的实习前的期望值,从“极低”(1)到“极高”(5),而对于同样的变量,受访者也被要求写下实习结束后的评价看法,评价从“强烈不认可”(1)到“强烈认可”(5)。调查所得的分数将反映实习对学生的满足程度,包括“不能满足”,“基本满足”或者“很满足”等不同级别。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采用10分制评分方式,从“很不满意”(1)到“很满意”(10)。针对单个项目得到的调查数据应该兼容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调查问卷的第三部分收集关于受访者的社会数据,如性别、年龄、学校名称等。

(三)样本和抽样程序

为了让调查的结果更具实用性,我们选择了香港四所最大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所有参与这项调查的学生均已完成了他们的实习计划,并在他们的实习结束后的3个月时间内完成了这份调查问卷。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调查问卷已经派发到相关学生手中,并且向相关学生介绍调查问卷的有关用途的和调查方式,共派发了340份问卷调查,最后收回了321份,学生对问卷的响应率为 94.4%,但是部分由于信息不完全造成14份问卷被丢弃。所以最后获得了307份可用的调查问卷。

我们采用可靠性分析来测算实习期望与评价看法的内部一致性,将线性回归方程的α值下限设为0.70,同时使用研究报告中的平方差公式来分析进行计算样本的同质性,然后计算27个实习变量的最大方差,然后设载荷因素为0.5,设特征值大于1,然后使用线性回归方程来对这27个实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并以此来测算实习的整体满意度的相关变量的重要性。

(四)调查结果和讨论

根据表1显示,在307名受访者中,约三分之二受访者(63.8%)是女性,而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36.2%)是男性。这符合了在香港地区学校中女生比男生多的现象。半数以上的受访者(55.7%)年龄介乎18-20岁,而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32.6%)年龄则介乎21岁至25岁之间,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25.5%)毕业于大学A,约三分之一受访者(30.9%)毕业于大学B,而毕业于大学C和大学D的则为(22.2%)和(11.4%)。大多数受访者在学历方面的比例为:普通文凭(30.3%),高级文凭(23.1%),以及证书课程(21.8%)。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 (62.2%)的实习期少于3个月,其它的受访者实习期分别为3-6月(19.9%)和6-12月(10.1%)。很少有受访者(7.8%)的实习期超过12个月。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四所高校的调查样本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而根据表2显示,包括学生对于实习计划的期望值,看法以及旅游与酒店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 t值,比较如表2:

这些比较包括工作目的、排名(R)以及基于平均值的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于实习津贴的最低期望(m=2.95,s.d.=.88,R=27)和期望的福利(m=3.28,s.d.=0.88,R=26)。这反映了学生们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来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重点不在于能否赚到钱。不过也可能是由于学校与行业沟通的问题使学生所获得的回报与他们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此外,部分学生想过改变企业的就业环境(m=3.31,s.d.=.74,R=24)。同时,有部分学生准备扩展工作经验(m=3.81,s.d.=.74,R= 1),发展相关的技术技能(m=3.72s.d.=.81,R=3)。也有部分学生期望由此开始未来的职业生涯(m= 3.72,s.d.=.77,R=2)。因此,实习作为入行的第一份工作,被学生们视为是可靠有效的职业培训并以此增加实习公司再次聘用的可能性,成为进入这个行业的踏脚石。

如表2所示,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增加工作经验 (m=3.73,s.d.=0.82,R=1),发展职业技能(m=3.66,s.d.=0.78,R=2),以及为了有趣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m=3.56,s.d.=0.76,R=3)。

研究报告指出,所有的受访学生的看法评价分数都低于期望值,这意味着每个实习过程的质量不足。对所调查的27个变量的评价与期望的配对样本t-测试结果表明,19项变量的评价与期望值明显不同(t

如表3所示,这18变量的数据解释71.9%的总体方差,抽样调查的Kaiser-Meyer-Olkin(KMO)值为0.815,高于(Hair,1998),和Barlett的抽样调查推荐值0.60。

其满意度测试结果为1390.288(p=0.000)。其余的9个变量被排除,因为其结果并不重要。所以影响满意度的五大因素包括“上级管理者”(4项)、 “团队精神和参与”(4项),“上级管理者的帮助”(4 项),“人际关系”(3项),和“工作本身”(3项)。可靠性试验表明,这五个变量的抽样调查的可靠性系数介乎0.69至0.85之间,大于0.70的调查可靠性推荐指数,因此这五个变量与满意度之间的内部关系是可靠存在的。

关于期望值、看法评价和五个满意度相关因素的差距的计算方法。用平均期望值减去平均评价值就得到了相关的满意度(gm)。为了方便比较,研究采用排名(R)来比较平均的差值。如表4所示,其中平均差距最大的是“上级领导”(gm=-0.20),然后是“上级的帮助”(gm=-0.18),学生在实习中对这两个方面相对不满。而差距最小的是“工作本身”(gm=-0.10)说明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环境密切符合学生在实习前的期望值。这也表明,学校和公司可能在学生实习之前,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切合实际的介绍,这样当学生真正进入实习时,评价与期望的差距就会缩小。

通过对实习满意度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并将满意度密切相关的五个独立变量作为因变量,从统计学上得到的结果来看,只有三个变量是与实习的整体评价密切相关的,分别是“上级管理者”、“团队合作精神和参与”和“上级管理者的帮助”。而测定系数(R2)506表示50.6%的实习满意度差距是取决于这三个因素的。而所有独立变量的t值小于.001则表明在统计学上是该回归模型显著性良好,该回归系数(b)为正值则说明这三个因素对实习的满意度影响是正面的。

关于三个独立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方差指标(VIF)和公差值的测算方面,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并没有多重共线性关系,方差指标(VIF)低于10并且公差值高于0.10。

说明:①s.d.代表标准差;②差距=看法评价-期望值; ③排名以差距从高到低排列

说明:R=0.711,R2=0.506,调整后的R2=0.511,标准差=0.499,F=31.378,F=0.0001,P

如表5所示,通过计算“团队精神和参与”等三个独立变量的部分相关系数(b=0.256)来预测学生对实习的总体满意度,其次是“上级的帮助”(b=0.207)和“上级管理者”(b=0.202)。以前的研究也有类似的调查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结果显示,如果学生们在实习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工作决策权他们会对此感到满意,然而,管理人员并不愿意授予实习学生的这种决策权,因为他们害怕由此带来的风险和客户的投诉。

学生还希望在处理问题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意见。在实习期间学生们将不可避免地遇到比如沟通不良,人际关系差或知识缺乏,以及操作执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实习学生在处理专业技术方面经验不足。这些问题将可能带来困扰、抑郁及挫折感等心理问题。如果企业管理者可以向实习学生提供咨询意见,并且给予他们支持,将可以使这些心理症状最小化和提高学员对实习的整体满意度。

四、结论与启示

这项研究解释了以下问题:学生在开始实习前的期望值如何?在实习后的看法评价如何?实习的整体满意度如何?在期望值、看法评价和整体满意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学生曾对实习计划寄予厚望,希望能拓展工作经验,培养技能,并获得好的工作机会,增加未来在同一家公司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计划结束之后对其看法评价是需要拓展工作经验,发展工作技能,以及需要有趣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总而言之,实习计划并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期望。而以下三个因素包括“上级管理者”、“团队精神和参与”,“上级的帮助”则是影响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在这些因素当中,“团队精神和参与”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才是“上级的帮助”和“上级管理者”这两个因素,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在学生、旅游与酒店专业学校和雇主的关系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主动组织和推行实习计划,并让雇主和学生参与实习培训计划的制定。

2.学校应调查收集学生和雇主的需求和利益信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调查问卷等正式调查方式,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交流意见等非正式方式。

3.最好由全职人员来管理学校的实习计划,并且最好是具有很强产业经验的人员来担任这个职位,因为这种人员强大的行业背景可以拓展学校与业界合作的网络。

4.对实习学生应安排相应的导师或管理人员,通过与他们讨论来了解他们的实习培训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学校的导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来来帮助学生。

5.应提供合理的实习培训计划和指导准则给相关企业雇主,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培养学生的方式。

6.学校应建议雇主对实习学生实行轮换岗位,这样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7.学校老师须定期到访企业,并且定期与企业管理人员见面交流。

这项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是抽样样本的局限性。因为在样本中只有四个大学参加了这项研究,所以导致研究结论可能不能成功推广到其他地区。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更多更大的调查样本和更多不同类型的调查单位。此外,学生在受访时都被要求填写他们实习之前的期望值,这对于记忆力差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影响调查的有效性。所以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使用纵向性研究来使这一期望值偏差最小化。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2]叶鉴铭,等.校企一体化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8(24):8-10.

[3]Huawen LIU. Service Outsourcing Competiong Strategy-A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Corporations in China[J].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2006(02):18-22.

[4]周伟.以内涵建设促工学交替[J].科教创新,2007(14):31-32.

[5]赵立志.基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的ICT业务集成研究[J].信息技术,2010(06):20-21.

研究性学习计划例3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3.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乐趣,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源,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三、课程设置。

本学期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每个学生至少完成1个课题研究,每周安排3个课时,本学期共58课时。

四、研究性课题:

采用教师提供选题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教师提供的参考选题有:

序号课题名称指导老师

1广告与文化陆巧娣、张同江

施孝丹、袁莉娜

吴燕玉

2按揭贷款问题王斌、金立亚

顾海燕、吴芬

唐儒洁

3商业、交通选址与函数最值研究

4圆周率“π”的应用

5Developing an ad campaign周征、冯双松

徐小玲、徐德友

6Entering a new sport into the Olympics

7Designing a booklet

8潮汐现象吴业庭、陈利民

贾青

9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0能量守恒和能源危机

11关于家庭使用太阳能的调查报告吴柯军、史可卫

12城镇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处理

13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尹建文、丁晓春

贾云波

14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15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16中国的和平发展

17当代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进程章杨、杜宁

18东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19国共合作问题探究

20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及特色

21气候与生物时常武、毛丽菊

史丽萍

22生活与环保

 

五、课程的实施

按照下列步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组建课题组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题论证实施研究中期评估结题成果交流与展示成绩(学分)评定

根据上述步骤,本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进展为:

日期 课题研究实施内容进展情况检查人

3月13日-

3月19日组建课题组、选题,填好“过程用表一”(以班级为单位汇总课题组及选题情况)  

3月20日-

3月26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过程用表二  

3月27日-

4月2日开题论证与交流,填写过程用表三

   

4月3日-

4月23日研究方案的实施,填写过程用表四  

4月24日-

4月30日中期班级交流,填写过程用表五  

5月1日-

5月7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填写过程用表六  

5月8日-

5月14日形成研究成果,填写过程用表七  

5月15日-

5月21日成果交流与展示,填写过程用表八  

5月22日-

6月4日终期评价与反思,填写过程用表九  

注:填写的过程用表见“附表”

六、课题研究指导委员会:

组长:蒋卫山

副组长:尹建文

组员:陈京疆、庄常澄、陈利民、徐德友、丁晓春、陆巧娣、王斌、周征、吴柯军、时常武、章杨、沈建正、管泽峰、陶瑛。

 

 

附:《礼嘉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记载表》样本

 

 

 

研究性学习计划例4

具体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计划的基本格式,让学生了解制订研究计划的方法,学会制订合理有效的研究计划,逐步培养学生制订活动计划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选定课题、制订研究计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树立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由于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并不是非常熟悉,所以我在教学前预设(课后也得到了验证),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定位在两次较长的小组讨论内容:子课题的生成,研究计划的制订。具体教学流程简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利用一些带有酒的诗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词:酒。

(出示课题题目一幻灯片)

提醒学生“酒”只是本节课的话题,要开展的则是一项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确定课题

1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制订计划。

研究阶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撰写研究成果报告。

展示阶段:成果交流,资源共享。

总结阶段:活动评价,拓展延伸。

本节课只是开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确定课题,制订计划)。

2 选课题

原则:①符合自己的心理需求②可行性与开创性兼顾

总课题:酒。

子课题:学生提出,教师筛选。

3 自选课题,建立小组(推选出小组长、记录人和发言人)

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合成研究小组。

自主推荐组长,完成小组分工。

4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初步讨论(完成活动记录表)

开始计划如何研究自己的子课题,讨论出研究的基本步骤。

并指出在研究活动中,预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三、教师小结,布置拓展作业,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

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作业,熟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选定和研究步骤确定,并在课外完善研究方案。

本节课上完后,受到了与会教师以及全体评委专家的高度好评,特别是评委之一、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湖北省综合实践学科优秀教师的余向红校长给予本节课极大赞誉,让笔者深受鼓舞。

研究性学习计划例5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正确地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强调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有机地筛选和确定问题,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展开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的能力,培养创新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特别是与我们生活相关的问题,如雾霾天气、水的质量、水的硬度、身边的食品添加剂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渗透到中专化学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本文主要阐述在中专化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一、在中专化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对中专化学课堂提出新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收集、积累信息,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首先,中专化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符合了学生的好奇、探索、自己动手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自己作决定等心理需求。如中专化学课堂中有“测定水的硬度”等知识,若干巴巴地引入或讲授,不能引起学生十分高的兴致。换成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效果就大不相同。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测定自己身边各种水的硬度,自来水、井水、河水等均可测定,虽然学习内容、教具、课本等均是一样的,但学生感受和学习效果却大不相同。

其次,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主动地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概括、总结和讨论,并且还会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不由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比较,为什么结果不同?主动地再查找资料,无形中就做到了团队合作,理论联系实际。

所以说,在中专化学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中专化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中专化学课堂中研究性学习模式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学习计划、步骤计划、步骤的实施成果展示总结和反思。

1. 创设问题情景

如:我们身边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2. 设计学习计划、步骤

在设计学习计划和步骤时,教师要进行适时地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要注意提醒学生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设计实验,都要依据一定的科学方法,要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设计计划,更要考虑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作用。这些都可以在计划时进行充分考虑,也就是说计划不是天马行空,随随便便。如食品添加剂多种多样,在调查时该从何入手?如何去做?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在设计计划时都要尽量考虑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个组就做得特别好,他们只针对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进行设计调查。他们的计划是:①学习有关防腐剂的知识,了解常用的防腐剂有哪些。②到市场上调查各种食品防腐剂。③成果的分析和展示。④目的是正确的认识、熟悉防腐剂。⑤学习拓展:如若以后使用到防腐剂时,如何正确使用。

3. 计划、步骤的实施

在计划、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各司其职、用心观察、认真记录、不懂就问、积极交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自觉主动地和教师、同学相互配合,进行各种信息交流,亲身感受研究学习带来的快乐。此时,他们的思维活跃,气氛和谐。

如研究学习食品防腐剂的同学们,按步骤实施自己的计划。首先进行防腐剂的学习:防腐剂分为无机防腐剂和有机防腐剂。无机防腐剂如NaNO2,常用在肉制品的防腐中。有机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对羟基苯甲酯类、丙酸及其盐类等,主要用于饮料、酱油、糕点、糖果等的防腐中。第二步是进行调查,找一找、看一看市场上的各种食品,究竟有没有防腐剂?分别是什么?第三步是进行成果的分析和展示。最后学习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防腐剂。

4. 成果展示

在这个步骤时,同学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他们总结出:①很多食品中都含有防腐剂。②有些食品中的防腐剂不止一种。③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多吃“绿色食品”和新鲜食品,少吃深加工食品及腐烂变质食品。④学习是为了应用,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做一个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工作者。

5. 总结和反思

成功的人们总是善于总结和反思的,所以,当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后,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分学生总结和老师总结。学生总结可进行分组总结和个体总结,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老师总结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客观、真实、具体地评价,哪怕只有一步做得好,也要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在研究性学习进行激发创新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在中专化学教学中可通过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在实践动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实训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如实事求是地记录每一个实验现象,记录实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可随意更改记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危险的发生等。

第二,教给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的正确方法,从形态、外观和能量等方面去观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好观察点,分清主次;观察与操作相结合,如有关酸碱滴定管的操作;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如各种化学类的验证性实验,提高观察效果。

研究性学习计划例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科技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应用工程’2015年度项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JY1554)

1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行动研究,探索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行动计划,以解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优化大学英语课堂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

2 翻转课堂及行动研究理论

2.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是21世纪的最新教学理念。2007年,美国两位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最先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用录屏软件录制PPT和讲解的声音,并将录制完成的视频在网上,以此来帮助缺课的学生。2012年,萨尔曼・罕想在TED发表“用视频变革教育”的演讲,提出可罕学院将参与K11翻转课堂的实践,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全球的流行。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罗伯特・陶伯特教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他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有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课前,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相应的课前练习;课中,教师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进行探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在罗伯特・陶伯特教授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国教授张金磊和王颖在他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书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他们在课前阶段的学习中加入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讨论完成知识的学习。课中,教师指出问题并创造学习环境,学生进行探索、协作学习、交流成果、并进行反馈评价。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可行性条件。

翻转课堂并不是对课内课外的学习顺序进行简单的颠倒,而是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2.2 行动研究理论

1. 行动研究的起源

1933-1945年间,美国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柯立尔在研究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的关系时首次将“行动” 和“研究” 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形成术语“行动研究”。1946年,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在他的《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首次对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进行具体阐述。20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科利(Corey)倡导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领域,并于1953年出版《以行动研究改进学校实践》,鼓励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进行“教育行动研究”,以改进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学校管理形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行动研究发展缓慢,英国教育行动研究兴起。在斯登豪斯等人的带领下,“行动研究运动”逐渐形成。随着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的逐步发展,行动研究的思想对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1993年,国际刊物《教育行动研究》的出版标志着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得以正式确立。

2.行动研究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关于行动研究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影响较为深远的是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Kemmis)和麦克唐哥(Mctaggart)(1982)提出的定义。他们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自己的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英国学者Mcniff提出行动研究具有参与性、合作性、系统性和实验性这四个基本特征。参与性是指教师参与整个研究过程,提出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研究。合作性是指教师之间或教师与其他相关人员的合作关系。系统性是指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实验性是指教师教师通过观察和数据调查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获取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形成实验报告。

我国学者张正东在他的《外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文中提出行动研究的四个特点:研究的对象一般是研究者自身和研究者自己的学生;研究内容一般是研究者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者本身也是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研究方法主要是反思。

3.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凯米斯与麦克唐哥认为行动研究由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构成,这四个环节是一个螺旋式盘旋上升的过程,每一环节都相互联系。

计划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一个环节。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具体行动的方案。

行动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二个环节。研究者按照计划行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行动进行调整。再整个行动过程中,完整记录行动的整个过程,并将数据进行整合。

考察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三个环节。研究者对行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考察。

反思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四个环节。对整个行动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计划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是一个螺旋圈的结束,又是另一个螺旋圈的开始。

3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3.1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W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先学后教,演练展示”,“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从网络自学、互动学习、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形成自主、开放的大学英语课堂。

3.2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如下:

1.教师课前准备阶段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前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大学英语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学情,为学生准备形式新颖的自主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准备的学习材料包括听力材料、教学视频、教学PPT。

教学PPT: 教师制作的PPT包含学生需要学习的语法与词汇,将知识点以简单、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根据知识点设计探索性的检测习题,让学生对自己的自学效果进行自我检验。

教学视频和音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录制微视频,也可以到国家精品课程网、每日英语听力、爱课程网站、空中英语教室等英语学习网站和学习软件上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如:TED演讲、特朗普每周电视讲话、VOA、BBC、CNN、名人演讲等。选择的视频应主题突出、情感丰富,避免单调、枯燥与冗长,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入主题。

2.学生课前学习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自测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将材料中不明白的知识点和遇到的问题做好详实的记录,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将自己在材料中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为之后课前和课上的学习互动积累知识。

3.课前互动阶段

学生通过QQ群或微信群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和同学探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完成了课前的自主学习材料之后,可以在QQ群里或微信群里给老师反馈。通过课前在网络平台的互动,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可以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4.课堂学习和巩固阶段

通过课前学习老师布置的自主学习材料和在QQ群和微信群上的互动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前互动掌握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知识吸收内化,使课堂成为学生探求真理、学习互动的地方。

①小组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布置课堂活动安排,让学生交流讨论,练习和应用课前自主学习的知识,用所学语言知识编对话、写读书报告、开展辩论会等。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活动。老师积极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活动进展,并进行指导与点评。

②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前互动和课堂小组讨论,小组成员自由发言,对小组活动的成果及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逻辑思维。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③练习巩固

通过小组活动和小组汇报,师生互动,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进行练习,以小组检查或老师检查的方式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巩固学习成果。

④反思总结

翻转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反思与总结中不断提高,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将知识要点吸收内化。

4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行动

4.1 第一轮行动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制定为期16周的第一轮行动计划。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尝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观察并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计划

教师撰写第一轮行动计划方案,准备课前学习包括听力材料、教学视频、教学PPT等,制定第一轮行动观察内容。

2.行动

教师根据本轮行动研究目的和行动计划方案,开展第一轮行动研究。在整个行动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材料,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互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和完成巩固练习,详细记录出现的问题,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

3.观察

经过第一轮行动方案的实施,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学习态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在课堂巩固和学习阶段,有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展示,或在展示者展示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这种现象随着行动研究的深入愈发明显。

4.反思

对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下反思:在课前学习阶段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材料的主要原因是材料难度较大,学生无法自己独立完成;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听展示者展示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课堂展示既可以锻炼口语也可以锻炼听力,并不是浪费时间;小组汇报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计划不够完善,没有明确个人汇报的重要性。

4.2 第二轮行动

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期八周,以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为研究目的,提高学生课前学习阶段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计划

根据第一轮的观察和反思,对第一轮行动计划进行修改,加入访谈活动,制定访谈表,对学生的课前学习互动情况和课堂学习巩固情况进行访谈;制定观察任务,重点观察在行动计划改进之后,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在第二轮行动中有所改善,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

2.行动

针对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轮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按照行动计划方案,开展学生访谈活樱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课堂学习巩固阶段,灵活组织课堂活动,并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重点关注后进生在整轮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3.观察

经过第一轮的反思,第一轮行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二轮行动中已得到改进,但在深入观察之后,发现还有以下问题有待解决:有些同学仍然无法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在课前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对不明白的知识点做好记录,并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主题不够明确;在小组汇报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完整流畅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4.反思

对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下反思: 课前学习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以和学生定好一个固定的时间在网络平台上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学习和巩固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该细化小组分工,加强教学评价机制。

4.3 第三轮行动

在第一轮和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第三轮行动研究为期八周,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1.计划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前两轮行动研究的观察和反思,制定本轮行动计划方案。在之前行动计划方案的基础上,加入小组自评表和学生互评表;设计观察内容,重点观察学生在本轮行动中学习行为的变化。

2.行动

按照本轮行动设计方案开展本次行动,仔细观察,并组织学生填写学生自评表和小组互评表。

3.观察

经过前两轮行动研究,本轮行动中学生的表现进步明显。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认真做笔记,并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参与互动。课堂学习与巩固阶段,学生能自觉参加讨论并发言,不需要老师和组长的监督。学生的整体表现和水平变化很大,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欠佳。

4.反思

通过学生自评表和小组互评表的督促作用,学生思考并完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也在互评的过程中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完善自我。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融入新模式的教学中,但随着行动计划的继续开展,学生还是有提升的空间。

5 结论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三轮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通过观察和反思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计划例7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对于研究性学习,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基本思想及方法论,它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正式出自我国教育部2000年3月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属于一类全新的必修课。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离不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指导,同时,又对其理论发展加以进一步创新和升华。为了更好地把理论引入实践,就必须找到一条贯穿理论与实践的通道。研究性学习实践模式的探索正是对这一理想隧道的建构过程。因为实践模式既是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具体化,又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经验的系统提炼。

基于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的认识,也基于对东北育才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分析,下面我们着重从研究性学习的项目设计实践模式入手,对其操作方式和实践流程加以详细分析。

二、项目设计模式实施的具体流程

项目设计模式是通过学生对某一目标项目的要求为总起点,通过项目资料及环境分析、亲历资料收集、创意设计以达到项目要求的学习活动。这一学习活动集中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意思路,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模式。

1.项目立项

(1)学校教育处和团委为研究性学习量身定做项目立项课题,以招标的形式向学生征集项目责任人。

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英语短剧大赛;校园板报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这样的项目题材广之又广,学校可以结合本地环境资源状态,开动脑筋,多为学生寻找一些独具匠心又符合实际的项目。

(2)学生自创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可以向学校指导网络提出立项申请,经研究性学习指导网络对其可行性进行审查后,准予立项。

如:把语文课本中的部分小说情节改编为话剧,并开展初中部话剧评比大赛;为学生代表大会设计会徽;校园NBA篮球循环赛等系列活动。

2.项目宣传

立项成功后,项目责任人或小组要及时聘请指导教师,并在全体学生中展开项目宣传,扩大项目在学生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招募对此项目同样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到责任小组中来,扩大项目组的规模。

3.项目组成立

项目组成立后,责任人要对组内成员进行科学管理,做到全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各负其责,工作中以求达到1+1>2的完美工作效率。

4.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是实施项目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项目计划通常由项目组研讨协商完成,也可以通过宣传手段向社会开放,向学生征集。

在初期,一个项目应设计几套计划,并对它们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可以聘请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参加,论证通过后,确定一个项目计划,就可以着手实际设计制作了。

5.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是项目设计模式的中心环节,它可以开拓项目计划的广度和深度,发掘项目设计人的潜力,激发项目设计者的创新欲望,引起其灵感的迸发。

项目设计要求认真分析项目计划的全部内涵,学生在设计中必定会遇到力学,化学,材料学等方面的各种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便是学习的过程,发现的过程、创新的过程。

6.项目展示

项目展示的方式很多,比如作品展览,实际演示,擂台赛或挑战赛等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要知好不好,当场比一比。中央一套的奇思妙想节目可以让我们借鉴。

7.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可以分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自评、他评和项目展示过程中的评审组合评两种。这两种形式要结合使用,评价中既要注重结果又要注意过程。

8.教师全程指导

在项目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项目组总会遇到诸如知识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社会沟通方面之类的种种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以保证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模式的顺利开展。

三、项目设计模式实施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项目设计模式的特点

(1)项目设计模式是研究性学习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模式之一。

(2)项目可大可小,项目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和环境的实际情况。

(3)项目设计模式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开放性,用时较少,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校内外都可以开展。

(4)项目设计模式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结果显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

(5)项目设计模式集中体现了学生以发散式思维解决问题的创意思路。

2.项目设计模式的注意事项

研究性学习计划例8

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首先不能忽略专业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导师在安排科研任务时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达到充分尊重人才、鼓励个性发展要求。

1.遵循个性发展,科学选课。

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导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科研能力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帮助学生实现学术的个性化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研究生导师在其专业领域也会有一定的建树,因此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导师要做到的是挖掘学生对自己研究领域发展的洞察力,让学生对自己专业领域有一定的敏感并且能通过自己能力发现新的研究方向。笔者在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认识到遵循学生个性发展合理学科的重要性。过去,有些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特点随意选课,导致这些学生荒废了读研究生课程的时间。所以,导师在学生选课时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更加了解的科研重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研究生课程中。

2.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

导师在了解学生的个性后,针对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制定培养计划,这份培养计划供研究生参考并且进行选择。这种培养模式目的是满足学生需求和个性发展,让导师引导学生,学生自由选择研究方向、自主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教学策略可以让研究生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科研经历和专业发展前景等综合因素,进行自主选择学习,满足自身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较强的个性化特征。研究生各自的学习任务不同,研究方向不一样,所以对培养计划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可以和导师进行沟通,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基础性培养计划规定的大前提下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做微调。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要求,还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清楚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更改计划。

3.从多方面对研究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导师在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个性化培养,还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例如,研究生在撰写的学术论文要对论文的严谨性进行个性化培养,锻炼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导师除了重视学生严谨治学外还要重视培育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质疑权威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知识、能力、科研素养的学生。

研究性学习计划例9

一、以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为核心的日常性课程实践

(一)案例教学

1.专业教学案例库现状与建设

案例教学是目前国际管理类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它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实施,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课前阅读、思考,课中讨论、交流,课后总结、提出或设计方案等系统规范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训练中体验案例所涉及的现实(或曰实践)内容,在案例教学中接触、体验和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思考的实践习惯与能力。案例教学中案例库建设是其首要的基础性环节与工作。案例库建设需要专业任课教师具有扎实深广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案例储备以及运用理论分析、研究案例的实践能力。目前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资相对薄弱,科班出身的公管类教师都较为年轻,较为年长的教师则多从别的专业转型而来,师资力量的薄弱一方面体现为公共管理理论结构的不够完备深入、实际案例数量储备的不够丰富以及理论分析实际能力的不够专业与深化,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案例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的不够扎实。因此,要构建较为完善的案例教学模式,必须先从教师水平的提高入手。既要提高拓展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加自己的案例储备、训练自己分析研究案例的习惯与能力,还要以专业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公共案例,才能具备建设案例库与组织案例教学的基础能力。

2.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开展

许多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开设有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的专门课程,在其他专业课程授课中,授课老师也在运用一些案例进行教学。然而,专设的案例教学课程其内容往往因过于宽泛而难以划定、易流于随意且难以组织;结合课程进度而设置的渗透在各课程内的案例教学更能让学生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更能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及其在现实中存在状态的体认,因而变专门案例分析课程为各课程内设案例教学环节更为合理。而许多教师正在尝试运用的案例教学也往往因学时所限难以把握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讨论的时间分配,也难以深入开展,案例往往只用来作为理论的证明;即使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提前阅读思考,再在课堂上讨论分析,却因学生理论储备的不足与专业分析能力不强常常流于就事论事、发发牢骚、泄泄心愤而已。因此案例教学的组织须有较为扎实的计划与实施安排。首先,实践课程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严谨计划与实施安排。要求每个教师在既定的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的学时要求下,确定课程各章节的重点及其理论讲授的方法与时间安排,确定每讲的经典案例,计划案例教学的时间、学生理论知识与案例准备的时间与要求、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与目标要求,老师对课堂的组织方式等。计划与安排甚至案例都可打印成集开课之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对课程进度心中有数,提前预习与思考。其次,教研活动对教学环节实施与改进的保障。以上环节的扎实实施与有效实现,需要院系浓厚的科研教研氛围和严谨的科研教研习惯的引导、督促和保障。专业竞争力的增强、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术能力的提升,需要合力,需要现有师资坐下来静心静气扎扎实实研究些问题、解决些实务。科研活动教研活动应当常规化、规范化、实际任务明确化、检查汇报与交流讨论务实化。在常规的严谨的科研教研讨论交流中完善培养方案、编著案例教材、改进案例教学方法、形成案例教学特色,提升教学与研究水平。

(二)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一改传统的教师讲授理论,学生听取知识、记忆知识点、回答问题、用所学理论要点简单回答考试论述题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就某个或几个专门问题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所学课程内容及其所涉现实现象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是对问题的探究而进行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教学同样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研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每章重点内容及其现实现象提炼研究问题,组成课程研究问题库。在课程开始初期将所有问题发给学生,在对每个问题的所属范畴、所涉领域、基本理论作简要介绍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取研究问题,展开研究。可对每章节内容选择名额加以一定限制,各章节选题学生数大致相当,可以小组研究的形式进行。对每个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要求与步骤安排。无论是案例教学法还是研究性教学法都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一方面需要准备好教材,即案例库和研究问题库,另一方面需要对教学的组织方法和步骤提前作出全面详细的计划与安排;一方面需要教师自己对案例和问题本身有较深较透的理解与分析,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具备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有效进行分析与研究的能力与素养。一旦教师群体具备了这些能力与素养,就能将规范、严谨、科学的案例教学与研究性教学日常化、深入化、扎实化,学生的实践习惯与能力也就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与具备了。

二、以探索专业问题为核心的长期性基地实习

(一)基地实习的现状

建立实习基地实现校社(社会组织或社区)共建、校事(事业单位)共建、校政(政府机关)共建是当前许多高校都在走的实践教学之路。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用于学生的认识实习,一般将认识实习安排在第四个学期的某一或某二周。实习方式多是参观、讲座及为实习基地打打文稿、出出板报、参与组织应时性活动、做一些事务性的打杂类工作等。实习之前都有实习计划与任务书,实习之中安排了实习指导老师,实习之后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与总结。环节清楚,手续齐全。然而,事实上往往是有计划与任务书却没事先发给学生与实习指导老师,计划与任务内容也不具体、与学生专业学习的进度与内容缺少必然联系,学生并未带着专业的视野与要求去实习基地。没有明确的实习要求与具体的实习步骤以及较为理性的专业视野与思维,学生往往实习之前对实习满怀憧憬与期待,一到实习基地之后很快就觉得没有事做,或所做的“小事杂事很是无聊”。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往往把学生送到实习基地,把学生交给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之后,就不去对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了,实习结束后督促学生交齐实习报告和总结后进行批改,批改完后给予实习成绩,认识实习的环节就算结束。并不组织学生对实习的过程、内容、收获、心得、难点进行交流、讨论甚至解惑。实习教学的开展并不深入,实习的效果甚微。

(二)基地实习的改进

1.实习任务

、步骤与目标的明确化、具体化在去基地实习之前,应该对实习任务、步骤与目标作出明确、具体的计划与安排,切忌大而化之。对实习的总任务、总目标作出规定之后,应对实习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具体目标作出要求。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指导老师的要求和任务都要明确化。具体明确计划之后,应当进行实习动员,将计划书发放到学生与指导老师手中,让学生结合各组的实际情况作出更细一步的安排与计划,让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也有章可循有针对性。

2.实习准备的充分化

首先为去不同实习基地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习任务、建立有针对性的实习课题库,对课题库中每一个课题的研究意义、存在状态加以介绍,对每个课题的阶段性实习任务与目标作出明确要求,对每个课题的研究总目标、要获得与解决的具体目标及其最终成果作出明确规定。然后在实习前一段时间将课题库发给学生和实习指导老师,让学生选择课题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并将实习老师与学生组对接,让实习老师与学生组在已有实习计划与任务书指导下具体安排本组的实习进程与步骤,进而使实习计划化、目标化、规范化、有序化进行。

3.实习时间的长期化

基地实习应与课程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前期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课题及其研究状况,找出自己的兴趣点与探究性现实问题,后期即可带着问题到基地去继续进行实践性研究,也可在查找资料了解研究课题的同时,定期到基地去充实课题的现实内容。因此,基地实习可以突破用认识实习的局限,而与课程实践的日常性和长期性相结合。它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探讨问题,探讨问题的同时紧密联系社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它让老师在教授理论的同时紧贴实际,紧贴实际的同时活化已有理论积淀,活化理论积淀的同时关注现实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与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三、以结合时政探索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短期调研性假期实践

(一)假期实践的现状与可行方式

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是许多高校对学生的一致要求,但那一般是对学生成长的社会经历的总体而模糊的规定,除了“三下乡”之类由学校统一组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分队之外,多由学生自己联系社会实践单位,回校时向班主任或辅导员交一份社会实践报告,许多学生依靠家长或朋友的社会关系在实践报告上盖上公章,自己根本没有实习却胡乱写上“报告”内容上交就能拿到学分。与专业学习和研究挂钩的假期实践要求不多,近年来有些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探索实践教学时开始将假期实践与专业教学结合,的确是种不错的尝试。假期实践可以是对研究性教学中问题探讨的延伸,也可以是对基地实习专题的深化,还可以结合社会涉及面广影响较众的现实公共问题进行专门性的探讨与研究。

(二)假期实践的组织与开展

安排暑期实践也要做好详细扎实的计划,首先要结合年内或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公共问题及学生专业教学进程编制好假期实践问题库。对库内每一问题的基本情况、研究价值、探究目的、探究步骤及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与目标、要解决的问题与达成的成果进行详细的计划与说明。然后在放假之前一段时间将问题库发给学生,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准备。再确定并联系实习单位;确定实践方式,并安排各种实习方式的先后顺序。准备充分后再进行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实践。在实习的每一阶段与步骤都要做好阶段性的记录与整理、概括与归纳,直到最后写出扎实的总结报告。回到学校后进行汇报、交流、讨论,并形成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特征与要求

(一)以问题探讨为核心,各种方式交叉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

无论是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还是基地实习、假期实践,在教学实践中都要求将学生的参与作为课程组织的主导方面,变传统的教师讲授的单一形式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查阅、调研、工作、交流、讨论、思考、写作融合为一的多元互动形式。通过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了解历史与现实、发现并思考问题、加工整理与分析归纳材料、写作实习计划与调研报告、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等,既接触现实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又在实践学习中提升实践思维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

(二)以组建案例集、问题库为实践教学组织开展的坚实基础

案例集、问题库的运用需紧密结合课程进度确定所属实践环节与方式。尤其应对每个案例的运用要求与各步骤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作出明确计划,对每个问题的研究步骤及其具体要求与目标作出细致安排。这些计划与安排需要教师作出大量的研究、编写工作,但一旦编制出品,就可成为实践教学很好的教材范本。

(三)以课程实践为牵引和维系各实践方式的轴心与纽带

课程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第一阵地,是理论传授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第一实验田。从理论上讲,各门课程即使是最深奥的哲学课都可与实际相结合,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传授的生动形象、在情理相得、理趣相生中收到上等教学效果。因此理论课程的实践化教学应该成为专业教学的主导方式,倡导或规定各任课老师在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内积极开展与探索各种方式的实践性教学。每个老师都为自己的课程建立了实践课题库及其具体实施计划与目标要求,就能与各实践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起来。每个老师都能在自己的课程、自己的课堂里实行研究性探讨性教学,让学生选择、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或研究方向,也能引导学生较早地树立起专业意识与兴趣方向。学生可以在不同老师的不同课程里确定自己的兴趣问题,并将自己的兴趣问题带入基地实习与假期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

(四)以导师制为最佳教学组合方式

不同老师所授课程不同,所建问题库不同,学术关注与研究兴趣点也不同,刚好适合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学生可在不同的课程里选取研究问题,跟着该课程任课老师(作为导师)带着研究问题穿插于各种实践教学方式,专业学习起步阶段就能在导师的指引下培养起专业学习、专业思考、专业研究的习惯,为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院系支持、培养方案的确定是保障

1.任课教师能力的提升

如上所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任课老师提出了很高要求,然而地方院校本专业的现有师资都相对薄弱,既要做到理论扎实涉猎广博,又要做到储备丰厚见识深广,既要编出适用详尽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案例集与研究问题库,还要能带着学生进行研究与实践,本身底子不厚的任课教师要能胜任这些工作就须给自己好好充电,院系领导要给这些老师创造好的学习深造环境,或进修或访学或升学或放假学习研究,都是提升老师水平、编制实践教学教材与方案的好途径。

2.对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及其经费的支持

研究性学习计划例10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3年4月抽取某医学院护理学院24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5人,女生225人;年龄19岁~24岁(21.2岁1.1岁);本科122人,专科118人。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工具包括:①护生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层次等);②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问卷,由崔冠宇研制,共30个条目,分为时间计划、时间态度、时间效率、规律性和适用性5个分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均为正向计分,从不使用=1分,很少使用=2分,有时使用=3分,时常使用=4分,总是使用=5分。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2。

发放调查问卷时间为某课程学习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问卷采用匿名方式,统一发放,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完成后现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44份。

1.3 统计学方法 剔除无效问卷后将所得有效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38份,有效回收率99.2%。

2.1 护生时间管理策略水平 护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总分为104.82分18.46分,均分3.49分0.62分,高于中间值3分。说明护生运用学习时间管理策略的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上。但在时间效率和时间计划维度上得分均低于中间值,说明护生时间利用缺乏有效计划,时间效率低下。

2.2 本科与专科护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水平比较 本科、专科护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得分最高的均为适用性维度,最低的均为时间效率和时间计划,且本科护生时间计划和时间效率得分低于中间值3分;与专科护生相比,本科护生时间管理策略各项得分均较低。

3 讨论

作为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管理策略是护生为了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自身特点和任务性质,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自我监控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培养、掌握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行为,能够帮助护生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时间,发挥时间效益最大化,对于护生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时代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者已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引起充分的重视,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研究。范秀珍主要从时间分配和时间监控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时间管理的策略研究;而崔冠宇则从时间计划、时间态度、时间效率、规律性和适用性5个方面对1200名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大样本取样调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水平总体居于中等水平以上,在各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适用性和规律性,最低的为时间效率和时间计划。说明护生总体上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时间的重要性,对时间管理有好的态度和倾向,并且能够根据生物钟较合理安排时间,但对学习时间的各种计划和安排不够合理,在目标和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反馈不足。结果还显示,本科护生在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及其各维度得分方面均低于专科护生,时间效率得分最低,位于中等水平以下。表明本科护生有关时间效率方面的学习策略存在不足,他们虽有较好的时间态度,能根据生物钟安排和运用时间,但时间计划可行性低,或者存在影响时间计划执行的内、外部因素,时间利用效率低下,此结果与董朝辉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与崔冠宇的研究相比,本科护生时间管理策略水平较低。原因可能为:①本科护生学制为5年,学习时间跨度长,学习环境复杂,尤其进入4年级后,各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加重,各项课外活动减少,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有关护理学专业的负面信息,个人又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判断,导致学习进入倦怠,在个人时间管理方面相对放松;部分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适应不良,学习过程盲目,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交流和沟通,缺乏完善的计划,时间效率低下;②专科护生学制短、学习任务重,与本科护生相比,升学、就业压力更大,危机意识强,时间紧迫感迫切,能积极主动地安排、管理时间。另一可能原因是调查时间为护生备考专科升本科考试后,时间管理策略运用水平较高,但时间效率仍是最薄弱的环节。

研究性学习计划例11

护理学导论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在护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由于护生缺乏护理专业相关知识,而该课程主要介绍护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学科框架,对护生的专业学习具有重要意义[1]。该课程对帮助护生了解护理学科定位、范畴、护士角色及专业发展趋势等发挥着重要作用[2]。通过质性访谈深入了解护生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解决,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3月10日至24日,随机抽取山东省某高职高专院校2020级护理专科12名学生为访谈对象,样本量以资料达到饱和状态,没有新观点出现为止。纳入标准:在校半年以上,已学习护理学导论,阅读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加本研究,用P1到P12进行编号。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遵循伦理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方式收集资料,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如课上有没有认真听课,课下有复习吗?你平时怎样学习的,有复习计划吗?访谈选择在安静、舒适的房间中进行,用录音笔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每次访谈时间为20分钟左右。1.2.2资料整理与分析访谈结束后,立即将录音材料逐字、逐句转录成文字,采用质性研究的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汇总。根据Colaizzi现象分析步骤对文字资料反复阅读找出主题进行编码汇集,最后将整理后的资料返回访谈对象处,进一步验证内容的真实性。

2结果

2.1上课听课及复习情况

经过深入分析,提炼出三大主题:课上没有认真听课,课下没有复习,考试前临时复习;课上认真听课,课下没有复习,考前一两天开始复习;课上认真听课,课后有复习,考前二三周开始复习。4名护生平时课上没有认真听课,课下没有复习,考试前临时复习。P3:“课上因为手机的原因会分心,考前先复习一门,考完再看下一门。马上快要考试了才想起来赶快看书,这时候已经没时间看那么详细了,只能粗略地看一遍。”P4:“当时上课的时候没认真听,刚上大学比较新鲜,没好好听。考试前就临时复习了两三天,好多教材就只是大体看了一遍。”4名护生课上认真听课,课下没有复习,考前一两天开始复习。P9:“我课上听讲还挺认真,课下很少复习,我觉得当时看了后来慢慢就忘了,还不如攒到最后一块复习,考前一两天开始复习。”P12:“课上有认真听但是肯定会走神。课下会记一些笔记,两三天记一次。那些重点如果课本上超级多的话,就用不一样颜色的笔标一下,考前复习也就用一天吧。”4名护生课上认真听课,课后有复习,考前二三周开始复习。P2:“上课的时候都认真听课,课后有复习,教师讲的重点就打五角星,后面复习的时候自己列个表,提纲的那种,把重点写一下。考前几周每天看一点。”P8:“课上大多数时候认真听,刚上大学有那股劲,会复习,后来就没那股劲了。考前两三周就开始复习了,但是课本上的内容背一遍就忘了,得反复背上两三遍才能记住。”

2.2学习习惯与计划

经过深入分析,提炼出三大主题:不复习,不上自习,没有复习计划;不复习,有时候会上自习,没有复习计划;有复习时记笔记的习惯,经常上自习,没有复习的长期计划。7名护生平时不复习,不上自习,没有复习计划。P1:“平时上完一天的课一般不复习,没有要求就不上自习,没有周计划、月计划。如果要考试的话会去图书馆学习。”P11:“考试之前会复习,平时的话就比较少。没有特定的复习计划,下课后一般都是回宿舍玩手机,在宿舍追剧、看视频或者逛淘宝什么的。”2名护生平时不复习,有时候会上自习,没有复习计划。P6:“没课的时候有时会去自习室学一会儿,没有周计划、月计划。”P7:“平时上完课很少复习,没有学习计划,有时候会去上自习。”有3名护生平时有复习时记笔记的习惯,没有复习的长期计划。P2:“白天上完课晚自习一般在图书馆的自习室记笔记、整理。没有周计划、月计划,没有长期计划,自习时把一天学的课程自己整理一下。”P12:“当天学的课程会整理好笔记,一周的会把它看一遍,经常上自习,没有月学习计划,平时学完的课程会及时总结。”2.3课上有效学习时间经过深入分析,提炼出三大主题:少于20分钟;20~25分钟;30分钟。一节课为45分钟,3名护生课上有效学习时间少于20分钟。P1:“课上真正有效学习的时间就刚刚上课那一会儿,然后就下课前那一会儿。上课过程中看手机、聊天、看小说。”P5:“当老师放一些上节课问题复习时会听一下,讲课的时候偶尔会看看书,大部分时间看手机刷视频。”6名护生课上有效学习时间为20~25分钟。P8:“课上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的时间大概有二十几分钟吧,不听课的时候玩手机、刷微博、看热点、睡觉或者走神。”P11:“课堂上能认真听讲的时间大约二十几分钟吧,其余时间都在看手机、走神或和朋友聊天。”3名护生有效学习时间达30分钟。P2:“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注意力集中,差不多30分钟吧。不听课的时候有时看一下手机微博、热搜、知乎等。”P6:“课上有效听课的时间有30分钟,有时晚上熬夜了第二天上课可能会犯困,上课会走神。”

2.4周末时间利用情况

经过深入分析,提炼出三大主题:熬夜;睡觉、玩手机、打球、做兼职;学习。12名护生周末睡觉时间都比较晚。P6:“周末晚上12点左右睡觉,早上睡到十点多起床。”P8:“晚上12点睡觉,早上10点到11点起床。”9名护生周末会睡觉、玩手机、打球、做兼职。P1:“周末晚上看电视、刷抖音视频、睡觉或者做兼职。”P4:“周末有时候去操场打球或者出去逛,晚上有时间就在宿舍玩游戏。”3名护生周末会学习。P12:“周末的话会补笔记然后去自习室,偶尔那么一次和舍友出去玩,一般情况下还是会去自习室学习。”

3讨论

3.1课上听课与课下复习对护生成绩有正性影响

调查显示,课上没有认真听课,课下没有复习,考试前临时复习的护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课上认真听课,课下会做笔记总结,考前一两天开始复习,考试成绩还可以。课上认真听课,课下有复习,考前两三周开始复习,考试成绩较理想。因此考试成绩与上课听课情况、课下复习情况及考前复习时间成正比。邵光华等[3]研究发现,近1/5的学生上课时心思游离于课堂之外,看其他书籍或玩手机等。高顺成等[4]研究发现,86.49%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会使用手机,绝大多数学生意识到上课带手机会影响自己的听课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引导护生课上认真听课,课下及时复习,考前提前做好复习准备。

3.2护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计划

研究发现,大多数护生平时课下不复习,不上自习,没有复习计划,一般在宿舍里玩手机、追剧、刷视频、逛淘宝等。少数护生平时有复习时记笔记的习惯,有短期的复习计划,没有长期计划,会把当天学的课程整理总结一下,把重点记一下。对大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行为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课程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有效性较低,课程学习投入度普遍不高[5]。邵光华等[3]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缺少预习和复习习惯。孙琳等[6]研究发现,大部分医学生没有制订并执行学习计划的习惯。刘玉华等[7]研究发现,护生几乎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陈烨等[8]研究发现,只有18.9%的专科护生认为自己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李菁等[9]调查结果显示,有较好学习习惯的高职医学生只占被调查者的一小部分,个别学生甚至学习习惯很差。因此,需要关注护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护生学习效果。

3.3护生课上手机使用情况严重,有效学习时间较短

部分护生课上有效学习时间少于20分钟,就刚上课那一会儿和下课前那几分钟;大部分护生课上有效学习时间为20~25分钟;少数护生有效学习时间达30分钟。高顺成等[4]研究发现,一节课(45分钟)内使用手机在10~20分钟的占54.05%,21~30分钟的占9.46%,31~45分钟的占6.76%。教师应引导护生加强自我管理,合理使用手机,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4护生周末熬夜现象严重

研究发现,大部分护生熬夜现象严重,在晚上12点左右睡觉。这与方荣杰等[10]研究结果一致,93.75%是在晚上11点后入睡,这也间接导致周末睡懒觉现象。本研究发现,大一护生周末在宿舍玩手机现象比较严重。部分护生周末选择打球、兼职或者玩游戏,与梁靖茹等研究发现的17.47%的大学生周末选择兼职、打游戏、睡觉等一致。研究还发现少部分护生周末会选择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护生周末时间的管理教育,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周末应该有计划地安排休息、活动与学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