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04 01:19:31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例1

为积极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19年省级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全部稳定越线,平利县政协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人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深入全县11个镇和15个当年脱贫村,采取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走访贫困对象、与镇村干部座谈等形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进展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我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到户措施、帮扶到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易地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创业、实施生态建设、加强教育扶贫、开展健康扶贫、落实政策保障七个一批脱贫措施,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建档立卡回头看,瞄准扶贫目标。2015年底市上核定我县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4.57万人。通过认真组织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县共识别贫困户18490户44831人,建立完善了贫困对象信息档案。找准致贫原因,按照七个一批分类实施脱贫。分年度落实脱贫任务,其中2016年脱贫村15个、脱贫人口4030户11710人。二是建立作战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脱贫攻坚县指挥部、镇作战部、村作战室三级作战体系,实行了县级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督察督办、问责问效,压力层层传导到位。三是筹集整合资金,强化投入保障。筹集财政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15个当年脱贫村每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同时整合部门行业扶贫项目资金1.44亿元,集中用于当年脱贫村。申请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信贷资金4.5亿元。出台5321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最高限额3000元的奖扶政策,为贫困户建房和发展产业解决资金困难。四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脱贫措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贫困村脱贫的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规划对接落实,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390个行业脱贫攻坚项目中,有37个已经竣工,209个正在建设,还有144个项目处于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阶段。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方面,以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劳务创业、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现有政策,各负其责做好各批次脱贫实施方案制定工作。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大型标语、电视、网站专栏、简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六是积极探索创新,开辟脱贫新路径。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精准扶贫+、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出特色、出成效。

二、存在问题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但在工作机制、贫困村项目建设、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工作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工作部署前瞻性有待增强;部门政策要求与脱贫攻坚要求还不够协调一致;部门各自为战,相互支持配合不到位。二是政策配套整合有待加强。整合的1.44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部门对接落实不到位;除开当年脱贫村,后期脱贫村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具体实施方案不够明确;各项惠农政策散落各部门,亟需进行整合;镇村脱贫攻坚人员、经费、培训保障力度有待加强。三是抓落实力度有待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的持续性有待增强,存在忽冷忽热现象;少数镇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依赖包帮部门的思想较为突出,存在被动应付、等缓看等消极思想;少数部门和包帮干部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少有力抓手,驻村帮扶成效不明显;5321贷款政策,少数经办人员对文件精神理解有偏差,执行口径不统一,手续不够简便。四是群众教育引导有待深化。部分贫困户信心不足,上面热,下面冷,干部急,群众不急;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相互攀比,以当贫困户为荣;部分群众自身条件好,但不履行赡养义务,让老人成为贫困户。

2、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展迟缓。一是项目对接不到位。贫困村脱贫标准没有完全与项目对接,有的标准缺少项目支撑;部分贫困村所报项目在部门对接过程中缩水严重。二是项目实施效率低。贫困村水、电、路、堤等项目多数还停留在规划表上,没有到落实层面;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限长,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按时完成年度任务堪忧。

3、易地搬迁难度较大。一是集中安置开工率低。全年49个集中安置点,仍有13个未动工建设,贫困户建房40%仍未开工,部分村交钥匙工程尚未进入招投标程序。二是旧房改造尚未全面启动。10400元补助标准偏低,贫困户旧改积极性不高。部分贫困村非贫困户土坯房的比例很高,按照砖混结构房屋不低于60%的贫困村脱贫标准,年底实现目标难度较大。三是集中和分散安置比例与实际需求脱节。自然土地条件较差的镇村难以安排符合规模要求的安置点,分散建房又有比例控制,矛盾比较突出,基层反映比较强烈。同时还存在如果安置过于集中,将给部分贫困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导致贫困程度加深的问题。四是两灾户搬迁安置实施难。部分边远镇村存在没有地方安置、农户没有搬迁能力、远离土地资源、交钥匙工程不愿入住等问题。

4、产业扶贫困难较多。一是产业规划项目落实难。部分贫困村没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劳力,没有经济基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加之农业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部分产业项目见效周期较长,当年难以实现脱贫。二是种苗供应不足。本地种苗供不应求,种苗价格上涨迅猛。贫困户购买外地调运种苗,没有质量保证,死猪、死鸡现象突出。三是产业技术指导不到位。部分贫困户没有相应的经验技术储备,缺乏相应技术指导。四是存在市场风险。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销售难的问题,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导致增产不增收。五是产业大户、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当前部分产业大户、合作社缺资金,规模效益低,贫困户就地就业困难,带动贫困户脱贫乏力。

5、健康扶贫任务重。一是健康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资助参合的制度尚未完全落实;新农合总体补助标准相对较低,患者住院自付费用较高,特别是大病患者,经济负担较重。二是医疗报销结算服务有待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便民付费结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健康扶贫标准不够清晰。贫困户医疗服务缺少明确规范标准,存在过度治疗等问题,导致健康扶贫资源浪费。四是解决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问题难度大。根据调查,我县因病致贫人口中负债2万元以下的1843户,2-5万元的56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如广佛镇松河村仅尘肺病人达70余人,健康扶贫任务艰巨。

6、兜底脱贫有待完善。一是兜底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有待规范完善。扶贫兜底对象与民政低保对象不一致,部分需要兜底人员实际将落空;低保评定中存在家庭收入核算难、家庭财产状况界定难、踩线群众认定难、民主与集中结合难等问题;五保标准执行不到位,对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等符合条件的对象存在漏保问题;部分行动不便、自主意识差的重度残疾人没有户口、身份证、残疾证,不能享受政策。二是兜底保障措施有待完善。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有待明确。五保集中供养率不高,集中供养设施不足,分散供养五保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有待明确落实。瘫痪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敬老院不接收,缺少相应的特殊救助护理机制。临时救助手续不够便捷,救助覆盖面有待扩大。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政策宣传和兑付力度有待加强。

三、意见建议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复杂,群众期望值高,任务十分艰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脱贫攻坚上升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力量资源,增强标准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用各级干部的真情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干群一心、上下合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

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协调。要坚持政出一门,各部门脱贫攻坚有关文件须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审查协调一致后统一发出。增强工作前瞻性,未雨绸缪,前后一致,标准统一,同时要建立政策制定的修正机制。项目审批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行无纸化集中办公,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强化工作保障,通过购买服务等途径增加镇村脱贫攻坚工作人员力量,适当追加镇村行政办公经费,加强工作培训指导。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基层反映的问题。二是要加强政策配套整合。要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各责任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及时将项目资金对接落实到位。要夯实工作责任,统筹政策资源,尽快分别制定出台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实施方案。5321小额贴息贷款要简便放款流程,政策执行落实到位,同时要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防范监管机制。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各部门的所有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口径,干部人手一本,贫困户户均一册,方便干部学习掌握,引导群众理性依规寻求帮助。后期脱贫村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应当采取分期安排项目资金、先给指标后结算等方式分年度分阶段逐步实施脱贫,减轻后期工作压力。三是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全县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统筹安排人财物,杜绝消极应付思想,消除相互推诿现象,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任务。要明确突出镇村主体作用,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要强化督查问责,把不定期暗访抽查和定期督察督办相结合,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要启动问责问效。同时要尽快制定出台脱贫攻坚考核奖惩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四是深化群众教育引导。宣传部门要组织通过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倡导勤劳致富、人穷志不短的正确舆论导向,引导贫困户转变贫穷光荣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积极开展脱贫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公安部门要加大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打击力度,引导群众守法脱贫致富。司法部门要加强司法宣传和救助,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利益,营造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

2、加大贫困村项目落实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对接落实。要强化标准意识,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脱贫标准要用项目一一对接支撑,确保年底能够按标准验收过关。各职能部门要按贫困村脱贫标准主动到村对接落实项目,兼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贫困村项目资金整合分配制,采取项目资金总额核定、产业与基础设施比例控制、镇村自主申报、部门对接落实的办法,破解贫困村项目争取难、上下不一致、对接不了的问题。二是要抢抓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实施。要倒排工期,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采取打包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启动落实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大项目的督查力度。要就贫困村项目落实开展专题督查,确保所有项目对接落实到位,有人抓,有人管,能够按时完成。

3、强力推动实施易地搬迁。一是加大集中安置推进力度。尚未开工建设的集中安置点要尽快启动建设。贫困户集中建房,包帮干部要逐户敲定落实,督促尽早开工,同时应当加强建房技术规范和用材安全指导。统规统建交钥匙工程要尽快完成招投标程序,确保年底贫困户能够入住。二是要全面启动旧房改造。明确旧房改造验收标准,适当提高补助水平。要通过先实施改造、后兑现政策、分户签订协议、统一组织施工等多种措施尽快全面启动旧房改造。贫困户土坯房改造可以和交钥匙工程相结合,贫困户易地购买安全住房,可以享受政策。三是分类解决两灾户问题。提请省上相关部门对滑坡体进行评估,力争销号一批。国土部门加大滑坡体治理项目申报力度。两灾户搬迁结合农户实际,分类采取措施动员搬迁。四是适当调整集中与分散安置比例。在全县集中安置率总体达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条件相对好的镇适当提高集中安置比例。对自然条件差的镇,按照就近安全避险的原则,适当扩大分散安置比例,方便贫困户生产生活。

4、因户施策推进产业落实。一是尊重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和实际。产业规划尽量选择贫困户具有经验技术基础的项目。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充分考虑其自身能力基础,规模不宜过大。适当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奖扶政策最高限额标准。政策兑现标准要切合贫困户的能力实际,降低门槛。二是要加强种苗供应管理。要通过引进技术本地育苗等措施加大本地种苗供应力度。扶持建立本地种苗良繁供应基地。外地调运种苗要与种苗供应方签订风险防范协议,保证种苗成活率,避免给贫困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种苗供应市场管理,防止种苗价格任意上涨。三是加强产业技术指导。要大力倡导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提升贫困户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技术部门要对猪、鸡、牛、羊等畜禽养殖和绞股蓝、茶叶、核桃、魔芋、猕猴桃、蚕桑等种植项目分品种、分项目及时编发简明技术规程明白纸,并加强对贫困户和包帮干部的技术培训指导。高度重视畜禽防疫,组织动员县、镇、村畜禽防疫力量全面抓好畜禽防疫工作。四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贫困户发展产业产品信息收集监测平台,为产品销售提供准确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加大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力度。建立贫困户农产品收购补贴机制,对于按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的,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五是建立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流转土地、入股、代饲代养、务工、种苗供应和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增加贫困户资产收入、务工收入,降低贫困户发展产业风险。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在项目争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加强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共享市场信息资源,连接内外市场,畅通销售渠道。

5、完善服务开展健康扶贫。一是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将贫困人口医保参合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解决;适当提高对贫困人口新农合基本补助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建立因病返贫救助制度,整合其它救助资金兜底解决贫困人口医疗费用问题,通过分期分批救助等形式积极帮助化解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建立医疗费用、医保补助、困难救助一站式结算机制,最大程度简便医疗和结算手续,减轻就医资金压力。三是要制定健康扶贫就医服务标准。对贫困对象就医服务,应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标准,既要保证贫困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服务,又要防止无原则要求提高服务标准、过度治疗等浪费健康扶贫资源的现象发生。四是要综合运用其它脱贫方式。对部分多种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在实施健康扶贫的同时,综合运用其它扶贫方式帮助真正摆脱贫困。如对尘肺病等重大特殊患病人群,建议进行政策兜底。

6、织牢网底落实政策保障。一是完善兜底对象识别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的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低保评定办法。坚持将家庭收入核查作为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民主评议作为重要参考,减少评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全面准确执行五保评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实行应保尽保。积极探索贫困户和低保户、五保户由第三方进行评估认定机制。建立主动服务工作机制,协调组织工作服务队进村入户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提供办理户口、证件、身体检查等服务。要稳妥做好五保、低保的核退工作,确保所有五保、低保都是贫困户;同时要确保需要兜底的对象能够全部纳入五保、低保。二是要完善兜底保障措施。对接省市政策稳妥推进扶贫和低保两线合一,落实完善分类施保,建立低保动态管理机制,落实渐退低保帮扶。加快敬老院、幸福院等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通过临时救助等措施落实解决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用。建立瘫痪等失能人员特别护理救助机制,一方面可以由村组聘请人员进行护理,政府解决护理经费;另一方面可以在敬老院等机构开设失能人员特殊护理床位,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进行护理。同时要加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兑付力度。精神病人由残联、合疗、民政三家共同救助解决住院和家庭托养费。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进一步简化救助程序,适当增加基层自。积极发挥保险作用,兜底对象购买养老保险,由各级政府和兜底对象按一定比例分担费用,进一步提高兜底对象保障水平。

2017年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二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2017年全面脱贫的要求,7月15日第16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1347扶贫攻坚战略,从7月15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蔡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段文俊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2017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20xx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20xx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7月31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督办通报》第25期。7月31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8月24日,县委书记刘应文在马曹庙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马曹庙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9月2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8月21日和8月26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8月28日召开了县委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7月23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市罗田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三、下段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县贫困户重新精准识别完成后,要落实全县各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分类锁定贫困对象后,要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制定 六个一精准脱贫计划: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种致富技能,一户一个包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建立精准帮扶台账。

二是落实市场主体帮扶机制。目前正在调查摸底全县市场主体的情况,落实市场主体帮扶机制,积极推动产业扶贫,方式主要为以下五种:一是龙头企业+贫困户,二是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是家庭农场+贫困户,四是专业大户+贫困户,五是电商平台+贫困户。

三是层层落实减贫计划。各乡镇的减贫计划要到村到户到人到年度。工作要做到落实三化:1、落实信息化。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网贫困信息大数据平台,逐户分析致贫原因,逐条录入指标信息,逐类制定帮扶方案,全方位帮扶,全过程监督。2、落实清单化。逐村逐户制定脱贫计划,建立脱贫任务清单,制定帮扶责任清单,形成核查进展清单,明确问题清单,实行跟踪销号管理。3、落实图表化。制作精准扶贫工作手册,乡镇、村绘制精准扶贫路线图和产业发展规划图及时间表。

四是建立八个方面的政策支撑体系。由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七个政策支撑文件,一是产业扶贫方案(县农业局),二是搬迁扶贫方案(县住建局),三是医疗救助扶贫方案(县卫计局),四是教育助学扶贫方案(县教育局),五是培训就业扶贫方案(县人社局),六是民政兜底扶贫方案(县民政局),七是整合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县财政局)。另外承担村级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力保障等十项重点工作的部门要分别制定各自的行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例2

根据县领导重要指示,11月7日11日,**镇党委、政府牵头,会同县城投公司,就**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粗浅建议,形成本调研报告。现将本调研报告呈领导审阅,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村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东南部,离**圩镇约5公里,是国家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500余人。该村2015年共有在册贫困户71户267人,经2016年11月10日精准再识别,在册贫困户调整为66户 261人,其中2015年已脱贫35户137人,2016年计划脱贫24户99人,2017年计划脱贫7户25人,确保实现2016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一)贫困户分布情况

全村在册贫困户66户261人,其中缺劳力 10 户33人,缺资金35户142人,因病16户70人,因残5户16人。贫困户分布在全村9个村民小组,其中上村小组8户41人(缺劳力4户17人、缺资金2户12人、因病2户12人),社光小组10户38人(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6户27人、因病1户3人、因残1户2人),新屋小组5户19人(缺资金2户10人、因病2户5人、因残1户4人),田塘小组10户43人(缺资金6户 23人、因病4户20人),长坑子小组9户32人(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5 户20人、因病1户5人、因残1户1人),东山下小组7户28人(缺劳力1户3人、缺资金1户3人、因病4户16人、因残1户6人),岌下小组8户30人(缺资金6户21人、因病1户6人、因残1户3人),老屋小组5户13人(缺劳力1户1人、缺资金3户9人、因病1户3人),社母小组4户17人(缺资金4户17人)。

2015年,全村已脱贫35户137人,其中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22户88人,因病9户37人,因残2户6人。2016年计划脱贫24户99人,其中缺劳力7户25人,缺资金11户48人,因病4户22人,因残2户4人。

(二)项目实施情况

2016年,共安排各类项目14个(光伏发电项目已变更,村史馆、文化广场2015年兴建,2016年完工),截止目前,已完工项目11个,正在实施项目工3个。一是已完工项目11个,分别是:(1)安装上村至新屋、东山下小组村主干道太阳能路灯项目;(2)硬化社光下至岌下自来水厂村组道路项目;(3)硬化**小学门口至长坑子小组村组道路项目;(4)兴建东山桥桥梁项目;(5)兴建文化广场至松树下桥防洪堤项目;(6)兴建田塘桥至东山下桥防洪堤项目;(7)硬化左排至枸子树下道路项目;(8)中桥至田塘绿化项目;(9)兴建**村仿古文化广场;(10)兴建**村史馆;(11)上村桥梁加宽修建项目。二是正在实施项目3个,分别是:(1)硬化上村至仙人桥、吊子石道路项目,已硬化4公里,完成工程量90%;(2)兴建松树下桥梁项目,已完成工程量20%。(3)古村风貌打造项目。上下田塘古围屋民房屋顶改造工程已完成项目设计,有3栋房屋已开工建设。

(三)产业发展情况

1、柑橘产业。高位推进柑橘黄龙病防控,重点打造了**村野猪坑柑橘黄龙病群防群控示范点,示范点果园面积1026.5亩,其中蜜桔115.1亩,脐橙911.4亩,共有110余户果农自发组织了综合防控理事会,积极开展群防群控工作,有效地把黄龙病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脱贫。

2、果园鸡养殖。挂点帮扶单位县城投公司向每户贫困户家庭免费发放鸡苗30只,绝大部分贫困户反映良好。

3、苹果桃种植。目前已种植苹果桃约300亩,苹果桃示范基地初具雏形。

4、其他产业。有1户贫困户养殖藏香猪100余头,蜜蜂养殖6户,生猪养殖6户。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金融扶贫方面。帮助19户贫困户落实了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已发放贷款19笔92万元,有效帮助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困难的问题。

2、就业扶贫方面。通过雨露计划、安排就业、提供就业信息、安排就业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脱贫。全村共提供公益性岗位15个,为15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每月工资350元以上;为1名贫困户提供公益林护林员岗位,年工资约9000元。

3、教育扶贫方面。大学助学贷款3名19000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5人次5000元,学前教育补助1名1000元,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11人次7750元。

4、医疗扶贫方面。医疗扶贫4户,新农合报销127452元,大病救助报销35330元。全村在册贫困户均享受了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和治安保险。

5、兜底保障方面。全村共有24户贫困户落实了兜底保障措施。

二、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完成情况

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办2016年10月13日下发的《关于建立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的通知》**扶移字〔2016〕49号文件要求,共8大项指标,16项小指标。具体如下:

(一)贫困发生率方面

贫困发生率低于2%,此为刚性指标,不达标不得退出。

2016年全村计划脱贫24户99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46元。2017年在册贫困家庭仅有7户25人,贫困发生率低于2%,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二)交通方面

1、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3.5米以上(含3.5米)宽度的通村委会硬化道路。

目前,**村老屋小组有1公里道路暂未硬化,目前该项目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待县扶贫办发文后启动实施。

2、7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硬化。

据统计,全村约8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已硬化,老屋小组1公里道路硬化后,可实现9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硬化,该项指标已完成。

(三)饮水方面

100%农户饮水安全,有水质、水量达标的自来水、家用井水或山泉水。

全村仍有近50户农户暂未安装自来水,现喝山泉水,但水质未化验,50户农户自来水安装项目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水利局。

(四)住房方面

1、100%农户住房安全。

全村基本实现100%农户住房安全,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2、无人居住危房拆除率100%。

经摸底,全村共有空心房900平方米,已拆除空心房400平方米,还有500平方米空心房暂未拆除,11月底可望拆除,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五)用电方面

1、100%农户通生活用电。

全村所有农户已通生活用电,该项指标已完成。

2、村委会所在地通动力电。

该村已通动力电,该项指标已完成。

(六)通讯方面

1、村委会所在地通宽带网络。

该村已通宽带网络,该项指标已完成。

2、100%农户能收看电视节目。

100%农户可收看电视节目,该项指标已完成。

(七)环境建设方面

1、65%以上农户享有水冲式卫生厕所。

全村约80%农户享有水冲式卫生厕所,该项指标已完成。

2、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

村内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该项指标已完成。

3、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保洁员

全村共15名保洁员,该项指标已完成。

4、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垃圾集中收集点。

村内每天有垃圾车循环收集垃圾,如需摆放垃圾桶,也可第一时间落实,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八)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1、贫困村有卫生室。

村内暂无卫生室,计划利用老村委会房屋改建,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卫计委,待协调解决。

2、贫困村有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或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

现村委会有综合服务平台,且有下田塘社区活动室、电商+农家书屋两处文化活动场所,兴建了村文化广场,该项指标已完成。

(九)其他指标完成情况

1、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该项指标已完成。

2、有一个主导产业:柑橘产业,该项指标已完成。

3、有一个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合作社:**已成立2个合作社(**县春胜果业合作社、**县御仙苹果桃合作社),该项指标已完成。

4、政策覆盖率达到100%:下一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5、贫困户满意率90%以上:现挂点干部、镇村干部已实行责任包干,下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及政策的宣传力度,**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项目实施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集中在古村风貌打造项目、松树下桥梁建设项目及路灯安装项目上。古村风貌打造项目上主要是因为河边两旁新建房屋大部分已花较多资金进行了外墙装修(贴瓷砖),一部分群众认为在瓷砖表面粉刷、喷漆,时间长了,墙面会脱落,还有一部分人要求资金补偿,但目前无补偿资金,该项目已启动。松树下桥梁建设项目主要为王培生、王培芳家族与老屋小组村民针对桥梁及今后道路走向各执一词,双方斗气,王培生、王培芳家族认为村干部偏袒对方,存在优亲厚友行为;老屋小组村民认为对方故意为难,是前任村干部及其家人为了打击现任个别村干部。路灯安装项目方面,上村小组的部分村民认为该小组的路灯安装不合理,路灯间距太大,个别路灯没因地制宜安装,其他小组的还有个别路灯照顾了个别家庭。

(二)工作不实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少数群众特别是暂未得到明显实惠的群众反映村干部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上不准,认为条件较好的家庭被列为贫困户,相比之下条件更差的家庭未列入;还认为在农村低保对象评定上存在不公平、不公正行为,相比之下条件更差的家庭未纳入农村低保对象。

(三)宣传不到位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体现在扶贫政策的跟踪落实、及时反馈方面做的不到位。比如扶贫信贷通财政贴息方面,县里还在复核过程中,村民却认为镇村干部拖拖拉拉,此外镇村干部在此方面的宣传力度上做的还不够,有些群众还不了解扶贫贷款的发放程序及财政贴息的审批程序。还比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方面,群众不知道此项工作已并入县城建局,误认为改建了就可以享受资金补助,不知道今后的土坯房改造应按古村的保护性规划严格审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开展好系列宣传

一是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督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加强对扶贫各项政策的学习及理解,让帮扶干部先学后传。与此同时,增加干部进村入户次数,面对面地向广大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宣传好扶贫的相关政策。

二是加大其他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县城建、国土、医疗、农业农村、金融等与农民密切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针对贫困户或其他农户关心的政策或问题,及时向贫困户或其他农户进行宣传或回复,提高群众满意率。

(二)开展好系列教育

一是加强镇村干部的教育。利用镇村干部大会、镇干部片会、各村工作布置会等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及提高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镇村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及廉政意识,督促镇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目前,已采取村定补干部责任包干的形式,对全村66户贫困户实行包干到户,明确村干部职责。

二是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一方面,力争实现农村党员组织生活的正常化、有序化,及时向广大党员通报村两委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建言献策,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大力争取党员的支持;另一方面,从党员队伍中物色一批责任心强、参与意识强的党员充实到村定补干部后备人选中,引导其配合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是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一方面,理顺农民的气,针对农民的牢骚、恩怨,深入农户家中做好相关解释及恩怨的化解工作,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其发泄出内心的不满或不痛快另一方面,借助农民的力,积极做好人员聚集店面店主的思想工作,引导其正面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好村情民意。

(三)开展好系列走访

一是继续开展好贫困户的走访。督促帮扶干部经常性到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家庭的收入、疑惑、困难等等,关心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协助解决贫困家庭产业验收、产业行情分析等群众关心的事宜。

二是开展好群众纠纷大排查活动。结合当前进村入户听诉工作,组织帮扶干部及镇干部开展一次群众纠纷大排查活动,分门别类收集汇总好群众纠纷及社会不稳定因素,建立相关台账,明确专人包干,实行销案负责。

三是开展好重点人群的走访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出上访户、牢骚户、纠纷户等群体,针对这部分农户的思想,做足前期工作,克服畏难情绪,采取曲线方式尽可能做通其思想工作,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满意度。

(四)开展好系列工作

一是开展好三同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三同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及时梳理贫困户的建议与意见,加强与贫困户的沟通,做好省、国家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开展好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好党建+扶贫工作,认真挑选一批觉悟较高、家庭条件较好、威信较高的党员,尤其是担任过村干部的党员,一对一地与思想较落后的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走好人情关系,树立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

三是开展好春节慰问前期工作。一方面,加强与省建工集团公司的沟通汇报,该公司已计划年终开展一次慰问活动,积极与该公司协商,争取尽可能增加慰问家庭户数,让贫困户及未列入贫困户且有意见的较贫困家庭得到帮扶单位的温暖另一方面,谋划好春节慰问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酝酿讨论好相关慰问人员的慰问名单,争取扩大春节慰问受益面。

四是开展好项目推进工作。一方面,围绕第三方评估硬指标,加强与县相关部门的沟通汇报,重点加快老屋小组道路硬化、50户农户自来水安装、村卫生室等项目的进度,确保指标按时完成;另一方面,围绕满意率这个中心,及时妥善处置好松树下桥梁建设纠纷事宜,力求双方诉求得到较好处置。针对古村风貌打造项目,计划分期实施,一期计划在年前尽量完成村中心主道两旁农户的风貌打造,二期积极争取资金向周围延伸。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篇【二】

按照《市脱贫攻坚专题督查方案》,1月9-10日,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同志带领院领导班子及中层以上干部37人一行,采取实地查看、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到县乡村开展了专题调研督查,现将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督查村的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公路通铁公路段60公里处,东与接壤,西与相邻,北与接壤。全村幅员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650亩,田302余亩,地348亩。平均海拔7001160米,森林覆盖率为40%,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70天。

共有4个农业合作社208户,804人,其中在外务工267人。全村享受低保24户,2014年精准识别扶贫户48户,154人,留守儿童35人,在校大学生3人。该村经济发展滞后,系全市出名的贫困村。全村年均总收入300万元,人均年收入3340元,2000元以下贫困户150余人,90%收入靠劳务输出,产业特色不明显,种养殖业发展规模不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无一处水利设施,相当一部分农户人畜饮水困难,全村没有卫生站,没有村小学,没有幼儿园。住居条件极差,大部分农户散居在高山上,加之90%的村民隔河而居,交通极不便利,一部分务工挣到钱的农民到城区、街道、农家乐等地购买了房屋,仍居住在高山上,没有搬出来的则确属贫困农户,无力改变住居条件。

二、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一)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到村的调查反映,县委、政府、乡党委、政府能认真自觉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精准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自觉把上级要求不折不扣地传达到村、组和农户。尤其是市委去年12月上旬精准脱贫电视电话会后,能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1、五个一批和市委六个不纳入的要求,开好三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

(二)督查的贫困村脱贫思路清晰,脱贫攻坚目标明确。

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村按县委政府的统一要求,再次细化整村脱贫规划,细化贫困户脱贫规划和帮扶规划,为脱贫攻坚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子。

(三)部门用心帮扶,脱贫攻坚有了良好开端。

1、加强村两委阵地建设。

按上级要求对该村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改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达到八有标准,即:有办公、会议、培训桌椅,有规范的党旗悬挂和两委牌子,有档案、资料柜,有党务村务公开栏,有各类规章制度,有远程教育设备,有宣传学习资料,有室外活动场地。建好群众文化和健身广场,面积达到590平方米,配齐娱乐器材,共需资金21万元。

2、交通建设

一是远期维修猪钻洞漫水桥1座,长70米,预算投资20万元。

二是维修加宽从猪钻洞至村党组织阵地的村道路5公里,在原路的基础上加宽1米,预算投资50万元。

三是硬化村中心到3社产业园的公路3公里,预算投资135万元。

四是新建并硬化从黄梁嘴到村党组织阵地的公路3.8公里,预算投资270万元。

3、水利设施建设

提前启动水务局规划的全村5处大堰8200米和维修堰塘1座,新建微水池2口,预算投资180万元。

4、土地整理项目

对全村1200亩猕猴桃产业园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包括作业道和产业园的拉杆立线),预算投资600万元。

5、民生工程建设

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土坯房﹚80户,异地移民搬迁46户,预算投资160.8万元。

6、广播电视项目工程

对全村广播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预算投资50万元。

7、产业发展项目

新建三社猕猴桃产业园500亩,在猕猴桃产业园内配套种植中药材(折耳根)200亩,改造核桃园300亩,新建核桃园500亩,培育养羊大户10户,养牛大户5户,预算投资300万元。

9、电网建设项目

在全村实施低压变电器和农网升级改造,预算投资180万元。

10、医疗卫生

新建100平方米甲级卫生站1座,培训1名以上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免费疾病筛查,预算投资70万元。

全村2015年2020年,共计预算投入1980.8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滞后。村贫困的主要原因还是无支柱产业,贫困户无稳定增收来源。

(二)基础建设落后。全村三社、四社无公路,无自来水。

(三)公用服务入户率低。村无村卫生站,无村文化室,通过中心医院援建才建成。全村所有村民饮水不达标,全村无宽带网络覆盖。

(四)村集体经济无收入,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认识需再深化。脱贫攻坚应充分发挥贫困户主动脱贫的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激发贫困户脱贫奔康内生动力;要把扶贫攻坚的利好政策交给群众,特别是要变过去财政资金无偿扶持变成有偿使用的基金,变资金为资本,变输血为造血。

(二)规划需再完善。贫困村的整村脱贫规划要与所在县(区)、乡镇的产业规划、基础建设、公用服务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与地方相关配套政策相对应,避免各自为政。

(三)措施再具体。如对贫困户再按五个一批要求,细化入户到人,把生产自救、产业发展放在县(区)统筹来抓,移民搬迁、新居建设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选择,不搞大包大揽。

(四)工作再强化。各级要把脱贫奔康作为我们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对建卡贫困户要宣讲到位、关心到位、帮扶到位,重点要突出。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篇【三】

遵义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贵州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精准扶贫总体部署和33668行动计划,牢固树立抓脱贫攻坚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突出问题导向,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1万人,4个贫困县、111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22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4.3%降到7%以下,交出了脱贫攻坚的遵义答卷。

一、遵义市脱贫攻坚主要成效

(一)脱贫攻坚加速了全面小康进程。通过实施大扶贫行动,加速了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创建进程,提升创建质量。按照国统字〔2008〕77号监测,全市2014年度全面小康实现程度84.0%,比2013年、2012年、2011年分别提升3.8、7.5、10个百分点。14个县(市、区)2014年实现程度均超过80%,均值达到90.6%,较2012年大幅提升,其中正安、习水、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幅均超过10%,习水在全省排位提升12位、正安提升9位、道真提升5位、务川提升4位。

(二)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牢固树立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思路,把扶贫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形成了道真药业园区、正安吉他产业园、轻纺产业园,务川绿色食品(轻纺)工业园区等一批贫困县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了赤水竹业和石斛、正安白茶、务川山羊、凤冈茶叶、桐梓方竹笋等一批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优先解决水、电、路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四)贫困群众收入快速增加。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增加就业岗位、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值、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提升就业技能、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等多措并举,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5216元提高到8365元,年均增长11%;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6870元,年均增长13%;民族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提高到6753元,年均增长13.5%,分别比全市平均增速快2和2.5个百分点。

(五)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落实省委33668扶贫计划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未减贫摘帽乡镇干部管理使用的意见(试行)》《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等综合配套文件,制定并实施35669行动计划,对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探索完善一整套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调研培训,在贯彻落实上求突破。一是强化调研培训。市委先后召开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专题培训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全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宣传部部长、文明办主任、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负责人以及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脱贫攻坚专题培训。二是精准调查摸底。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元为基本标准,以摸底情况为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做到了村社有册、乡镇建簿、县区存档,实现了统计指标精准化、统计分类科学化,实现精准管理、精准调度。

(二)精准落实责任,在组织保障上实现突破。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遵义市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扶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工作。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细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精准责任,同时出台投资、财税、金融等六个方面20多项具体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有计划、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有检查。三是实施结对帮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整合全市111个部门475个项目,投入帮扶资金8.45亿元,对务川、道真、正安等县13个一类贫困乡镇实施集团帮扶。抢抓上海对口帮扶机遇,2013年以来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9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2个,惠及9个县(市)58个乡镇72个村。

(三)精准谋划思路,在目标引领上实现突破。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精准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确保到2017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第一步到2016年,全面实现习水、正安、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1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第二步到2017年,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第三步到2020年,补齐脱贫指标和小康指标的差距,建档立卡脱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四)精准帮扶措施,在扶贫到户上实现突破。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每年选派5000名以上机关干部到871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和项目书记,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人。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干鲜果、草地畜牧业等八大扶贫产业,共种植中药材35万亩、核桃70万亩、蔬菜200万亩、人工种草30万亩,发展乡村旅游点1500多个,全市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达到80%以上。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施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十二五以来,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重点把好危改对象确定审批关,做到资金直补到户、部门帮扶到户、责任包保到户、技术指导到户。十二五以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6万户。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坚持把移民安置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统筹起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累计建成项目安置点92个,搬迁贫困人口8.83万人。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解决小康水饮水安全68万人,新建改建小康房2704户,95%的自然村通电话、95%的行政村通宽带,小康电一户一表率95%以上、小康寨创建点355个。

三、当前遵义市贫困现状分析

虽然遵义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14个县(市、区)和新蒲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现象。到2015年底,全市还有5个贫困乡镇未摘帽,645个贫困村未出列,51.42万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人口居住条件恶劣、总体素质偏低、致贫原因复杂,导致自身致富能力较弱,实现同步小康难度大。

(二)致贫原因复杂。国务院扶贫攻坚建档立卡和省扶贫开发大会要求统计的各类致贫原因我市均有涵盖。有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致贫原因、情况复杂,增加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特别是缺技能、缺资金的贫困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能培训,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贫困户需要政策兜底、资金兜底,对于财政本就贫弱的各级政府而言,困难不小。

(三)收入渠道单一。由于贫困地区工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工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加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拉动效应不明显。广大贫困地区群众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构成单一,增收困难,扶贫开发重点县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接近50%。

(四)贫困制约突破难。由于广大贫困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加之贫困地区财力弱投入不足,导致以交通、水利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全市还有196个行政村3671个村民组未通硬化路,需硬化通村公路1486.6公里、通组公路15830.95公里,71万农村人口还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五)贫困人口素质偏低。遵义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年。由于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不足,思想相对保守,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增加了脱贫攻坚难度。

四、做好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抢抓中央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机遇,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2017年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

(一)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深入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和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账、市有库,完善贫困监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脱贫销号、返贫重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确保真正的贫困农户建档全覆盖。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手段,建立遵义扶贫云,市县乡村四级同步搭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实现脱贫攻坚数据化查询、数据化调度,信息化管理、精准化实施。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例3

一、我省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一是省定脱贫目标提前实现。截止2020年底,省定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已经基本实现年收入6000元脱贫目标;低收入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三保障”落实情况总体良好;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全部达标;省重点帮扶的12个县区全部“摘帽”;扶贫开发重点片区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分类施策实现精准帮扶。坚持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双轮驱动,依靠开发式措施脱贫的约占65%,依靠兜底保障措施脱贫的约占35%。加强扶贫开发与兜底保障政策制度衔接,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产业、就业帮扶促进增收;对符合条件无劳动能力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既不符合条件又无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落实集体经济分红、社会组织定向帮扶、地方政府兜底等综合措施。

三是聚焦薄弱环节统筹推进。加强省定经济薄弱村和重点片区脱贫攻坚,统筹推进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部署实施了8个脱贫致富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产业富民工程,开展消费扶贫和电商扶贫,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完善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动态调整机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深化“五方挂钩”帮扶和重点片区整体帮扶,全省262家省级“五方挂钩”单位累计协调落实帮扶资金77.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160个。6个重点片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民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乡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2个革命老区困难群众和薄弱村增收致富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务实担当激发创新活力。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省级积极推进“五方挂钩”帮扶、“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及时推广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村级医疗互助机制等创新做法。徐州市发展“六型经济”促进经济薄弱村持续增收、邳州市创新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连云港市出台“精准防贫工作实施意见”、灌云县成立“消费扶贫创新创业中心”;盐城市部署实施经济薄弱村增收脱贫巩固提升计划、滨海县探索“四建四强”防止返贫新模式;淮安市创新搭建“阳光扶贫超市”、涟水县走出“飞地同创”产业扶贫新路;宿迁市建立乡镇扶贫专干专员制度、推行“电商扶贫”新模式、协同推进农房改善和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等,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步伐。

五是探索构建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各地在创新开发式扶贫机制和强化保障性扶贫“普惠”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更加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推动各部门帮扶政策措施有效衔接、协调发力,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地区持续发展和增收能力。建立缓解支出型贫困机制,通过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积极解决支出型贫困难题。建立返贫监测预警机制,通过主动申报、入户调查、数据比对等,强化对已脱贫对象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及时纳入帮扶范围。

二、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全省脱贫攻坚将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任务。但从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部分低收入农户脱贫基础不牢

我省低收入人口已基本实现年收入6000元脱贫目标,但不容忽视的是,相当部分的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的基础是享受了扶贫政策的红利,自身发展能力十分薄弱,持续增收基础仍然很弱。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突出。截止2020年8月底,全省剩余未脱贫57.6万低收入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占比高达84.9%。虽然通过兜底保障达到了脱贫标准,但这部分人员收入有限,医疗费用支出较多,返贫可能性较大。基层呼吁省级层面加强对这类支出型贫困人口的关注,研究由“收入法”调整为“支出法”确定农村居民相对贫困人口的思路,将更多的因病致贫的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脱贫边缘人口抗风险能力不强。部分低收入农户发展能力弱、劳动能力不强,多数依赖政策性收入,虽然达到脱贫标准,但仍处在贫困边缘,一旦遇到突发事故,极容易发生返贫。据盐城市反映,全市已脱贫农户中,2018年家庭人均收入在6000~6500元的有34833人,占脱贫人数的比例高达10.7%。脱贫人口稳定收入难以保证。就业脱贫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中,灵活就业的占比达60%以上,以“打零工”居多,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收入较少且缺乏稳定性。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失业返贫风险较高。一些到户帮扶项目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导致家庭收入不稳定。

(二)保障性扶贫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调研中了解到,保障性扶贫方面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切实加以解决。在“三保障”政策的落实上,基层希望省、市相关部门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担负起责任,并加强协作,形成推进合力。教育扶贫方面,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阶段的低收入家庭学生,生活补助尚不能完全满足吃饭、住宿、购买学习资料等方面需求。部分地方反映,按照有关规定,普通高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实现脱贫后两年内,应继续享受免除学费的扶持政策,但一些高校在学生家庭实现脱贫后就不再落实。健康扶贫方面,基层反映,卫生服务能力跟不上,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医疗支出负担仍然偏重,部分地方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工作仍需加强,住院合规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的政策还未完全落实到位,医疗救助资金运行压力持续增大,健康扶贫长效机制仍需健全完善。综合保障方面,部分特殊困难群体既没有劳动能力,又不符合救助条件,需要出台综合性举措加以应对。如部分低收入分户老人,因子女拒不履行赡养责任生活困难,这部分老人既不符合民政部门的农村低保标准,也无法通过产业、就业扶持实现脱贫。

(三)产业扶贫造血能力亟待加强

从调研情况看,很多帮扶单位在帮扶项目的选择上还是以短平快为主,为求收益稳定更倾向于选择以租金收益为主的项目,如建设标准厂房、购买农机具等,真正培育发展产业的不多,已有的产业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也不够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产业规划不科学。有些地方对产业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较多注重单个产业扶贫项目的引入,忽视了县域、镇域扶贫产业的统筹规划,缺乏对地方产业发展的长远谋划,导致产业规模小而散,集聚效应和经济效益不明显。特色产业发展不充分。一些地方产业特色不明显,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不高。调研中,有地方反映,当地农产品生产销售仍以原材料和初加工农产品为主,迫切需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持续跟踪监管不到位。一些扶贫产业项目存在重争取、轻实施、缺管理的现象,项目持续跟踪监督机制不健全,后续运行中往往缺少相应配套资金和相关技术人员指导,加上销售渠道不畅、农户参与项目维护的主动性不强,造成不少项目持续运行的时间不长。带动脱贫增收机制不健全。调研中感到,低收入农户对适岗培训、家门口就近就业呼声很高。但部分地方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项目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较为有限,无法帮助更多当地低收入农户实现就业;一些产业项目与低收入农户利益联结还不够紧,低收入农户无法参与到项目当中,无法提高自身稳定脱贫增收的能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基层普遍反映,扶贫产业项目用地存在困难,有的申请不到用地指标,有的虽有指标但难以落地;扶贫产业项目申报时间固定且一年只能申报一次,申报手续相对复杂,基层希望申报手续更加简化,可操作性更强;针对家庭农场、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还比较有限,农业保险的险种范围和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

(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是短板

经过多方扶持和自身发展,尽管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了年集体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的目标,但除此之外,全省还有不少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据了解,截止2018年底,全省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18万元的村有1435个,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低于18万元的村有2717个,绝大多数集中在苏北。同时,在调研中发现部分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来源有相当部分是配股分红收入,短期内能够实现脱贫目标是多方面政策集中扶持的结果,而村级自我发展能力并不足,希望继续派遣帮扶工作队,保持帮扶政策稳定性和持续性。从调研情况看,制约低收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自身条件薄弱。多数低收入村区位偏远、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禀赋不足,农户生产经营能力较低,难以吸引好的产业项目落地。内生动力不足。一些村“两委”班子带动能力不够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较弱。随着帮扶力度加大和保障标准提高,一些低收入农户担心脱贫后退出建档立卡、退出低保,不愿意发展产业,“等靠要”思想较重。帮扶存在盲点。基层普遍反映,原本基础条件相当的村,被划定为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的,经过几年帮扶,各方面发展条件要比其他非经济薄弱村好得多,相比之下其它低收入村也需要帮扶。调研中发现,一些地区想方设法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因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支持,部分低收入村有所顾虑,整体推进的力度还不够大。

(五)扶贫资源集聚力度还需提升

经过多年的帮助和建设,经济薄弱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来看,仍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城市虹吸效应下,人才、土地和资金等资源要素大量流出、流失,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在人才方面,基层普遍反映,经济薄弱地区各方面人才普遍缺乏,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群众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还很缺乏;农村教育、卫生等方面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年轻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够。在土地方面,经济薄弱地区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促进发展、增收致富的办法还不多。耕地占补平衡收益直接用于脱贫攻坚的比例还有待提高。基层普遍反映,经济薄弱地区产业扶贫项目存在落地难、实施难、配套难问题。调研组在宿迁调研时了解到,因用地指标难以解决,涟沭结合部片区267省道工程至今未开工。在资金方面,基层普遍反应县级财政压力大,虽然省市级财政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脱贫攻坚的投入力度,但要完成各条口的目标任务,还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基层希望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扶贫支持力度,持续加强资金整合,给县级更大的统筹使用自主权。此外,基层还反映,一段时间以来,各项考核评估、督查及审计检查过于频繁,内容重叠交叉,基层干部感到疲于应付、压力很大,希望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多头的督查考核,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三、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几点建议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是巩固成果、提升水平,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探索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全省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精心组织落实“回头看”,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于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应保持清醒的认识。下阶段要严格按照中央“六个精准”的要求,坚持一手抓扶贫,一手防返贫,有效组织开展政策落实情况大排查和“回头看”,及时找出应扶未扶群体和应办未办事项,确保脱贫攻坚任务不折不扣完成。重点围绕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低收入非建档立卡户的关注,尤其是要重点关注贫困标准线边缘的低收入群众,防止他们因为无法享受政策而成为新发生贫困人口;二是加强对返贫现象的动态监测,对已脱贫人口进行定期监测,发现有返贫迹象的,及时研究并实施帮扶措施,防止返贫;三是加强对低收入非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关注,进一步加强低收入村的摸排,尽快出台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四是加强对政策落实的回头看,省相关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各自职责,及时查找发现政策落实缺位问题,确保所有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精确到村到户到人,做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二)集中要素投入补短板,增强薄弱地区发展后劲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巩固提升,是保持经济薄弱地区脱贫成果的重要基础。要集中要素投入,统筹各类资源,全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办好民生实事,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加强人才政策集成。省级层面要进一步强化经济薄弱地区人才政策的集成和制度供给,通过减免学费的订单式培养方式,为经济薄弱地区培养输送教育、卫生、科技、管理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地方政府应出台政策措施,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留住机制,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打造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二是强化用地政策保障。切实加强经济薄弱地区项目用地支持,省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地使用全省单列农业产业建设用地指标情况的督查,鼓励经济薄弱地区用好用足点状供地政策,鼓励各地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土地资源,确保形成的建新指标真正优先用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三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省级财政资金要继续向扶贫倾斜,进一步放大扶贫资金总量,同时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扶贫资金的统筹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继续加强对联农带农脱贫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向经济薄弱地区流动。

(三)紧扣产业发展关键,筑牢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进一步大力发展与低收入农户增收关联度高、可持续性强的产业项目,帮助低收入人员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真正实现由“输血”帮扶向提升自身“造血”能力转变。一是立足县域统筹规划发展布局。以县为单位,因地制宜制定地方产业规划,加强产业布局与乡村规划的协同配套,推动一县一策、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二是支持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省相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对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的指导,抓好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地见效,支持鼓励地方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选准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农业品牌,走差异化发展路径。三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巩固经营主体与扶持对象之间的利益联结,鼓励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新模式发展,加强低收入农户适岗培训,扶持农户参与农业项目开发。四是引导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优化农村营商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引导工商资本到经济薄弱地区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

(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完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支持政策,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因村制宜谋划产业发展。充分考虑低收入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理位置等因素,扬长避短,务实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努力构建符合地方实际、发展前景较好、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的产业体系,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潜力。二是拓宽低收入村增收渠道。认真总结推广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经验,尽快出台在全省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指导意见,鼓励村集体管好用活资产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基础,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量化股权,通过资产资源的出租、入股、联合开发等形式,增加低收入村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选优配强低收入村“两委”班子,突出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与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挂钩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培养基层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例4

一、进展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我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到户措施、帮扶到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易地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创业、实施生态建设、加强教育扶贫、开展健康扶贫、落实政策保障“七个一批”脱贫措施,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建档立卡“回头看”,瞄准扶贫目标。2015年底市上核定我县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4.57万人。通过认真组织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县共识别贫困户18490户44831人,建立完善了贫困对象信息档案。找准致贫原因,按照“七个一批”分类实施脱贫。分年度落实脱贫任务,其中2016年脱贫村15个、脱贫人口4030户11710人。

二是建立作战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脱贫攻坚县指挥部、镇作战部、村作战室三级作战体系,实行了县级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督察督办、问责问效,压力层层传导到位。

三是筹集整合资金,强化投入保障。筹集财政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15个当年脱贫村每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同时整合部门行业扶贫项目资金1.44亿元,集中用于当年脱贫村。申请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信贷资金4.5亿元。出台“5321”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最高限额3000元的奖扶政策,为贫困户建房和发展产业解决资金困难。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脱贫措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贫困村脱贫的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规划对接落实,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390个行业脱贫攻坚项目中,有37个已经竣工,209个正在建设,还有144个项目处于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阶段。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方面,以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劳务创业、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现有政策,各负其责做好各批次脱贫实施方案制定工作。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大型标语、电视、网站专栏、简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

六是积极探索创新,开辟脱贫新路径。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精准扶贫+”、“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出特色、出成效。

二、存在问题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但在工作机制、贫困村项目建设、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工作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工作部署前瞻性有待增强;部门政策要求与脱贫攻坚要求还不够协调一致;部门各自为战,相互支持配合不到位。二是政策配套整合有待加强。整合的1.44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部门对接落实不到位;除开当年脱贫村,后期脱贫村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具体实施方案不够明确;各项惠农政策散落各部门,亟需进行整合;镇村脱贫攻坚人员、经费、培训保障力度有待加强。三是抓落实力度有待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的持续性有待增强,存在忽冷忽热现象;少数镇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依赖包帮部门的思想较为突出,存在被动应付、“等缓看”等消极思想;少数部门和包帮干部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少有力抓手,驻村帮扶成效不明显;“5321”贷款政策,少数经办人员对文件精神理解有偏差,执行口径不统一,手续不够简便。四是群众教育引导有待深化。部分贫困户信心不足,上面热,下面冷,干部急,群众不急;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相互攀比,以当贫困户为荣;部分群众自身条件好,但不履行赡养义务,让老人成为贫困户。

2.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展迟缓。一是项目对接不到位。贫困村脱贫标准没有完全与项目对接,有的标准缺少项目支撑;部分贫困村所报项目在部门对接过程中缩水严重。二是项目实施效率低。贫困村水、电、路、堤等项目多数还停留在规划表上,没有到落实层面;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限长,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按时完成年度任务堪忧。

3.易地搬迁难度较大。一是集中安置开工率低。全年49个集中安置点,仍有13个未动工建设,贫困户建房40%仍未开工,部分村“交钥匙”工程尚未进入招投标程序。二是旧房改造尚未全面启动。10400元补助标准偏低,贫困户旧改积极性不高。部分贫困村非贫困户土坯房的比例很高,按照砖混结构房屋不低于60%的贫困村脱贫标准,年底实现目标难度较大。三是集中和分散安置比例与实际需求脱节。自然土地条件较差的镇村难以安排符合规模要求的安置点,分散建房又有比例控制,矛盾比较突出,基层反映比较强烈。同时还存在如果安置过于集中,将给部分贫困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导致贫困程度加深的问题。四是“两灾户”搬迁安置实施难。部分边远镇村存在没有地方安置、农户没有搬迁能力、远离土地资源、

“交钥匙”工程不愿入住等问题。

4.产业扶贫困难较多。一是产业规划项目落实难。部分贫困村没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劳力,没有经济基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加之农业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部分产业项目见效周期较长,当年难以实现脱贫。二是种苗供应不足。本地种苗供不应求,种苗价格上涨迅猛。贫困户购买外地调运种苗,没有质量保证,死猪、死鸡现象突出。三是产业技术指导不到位。部分贫困户没有相应的经验技术储备,缺乏相应技术指导。四是存在市场风险。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销售难的问题,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导致增产不增收。五是产业大户、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当前部分产业大户、合作社缺资金,规模效益低,贫困户就地就业困难,带动贫困户脱贫乏力。

5.健康扶贫任务重。一是健康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资助参合的制度尚未完全落实;新农合总体补助标准相对较低,患者住院自付费用较高,特别是大病患者,经济负担较重。二是医疗报销结算服务有待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便民付费结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健康扶贫标准不够清晰。贫困户医疗服务缺少明确规范标准,存在过度治疗等问题,导致健康扶贫资源浪费。四是解决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问题难度大。根据调查,我县因病致贫人口中负债2万元以下的1843户,2-5万元的56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如广佛镇松河村仅尘肺病人达70余人,健康扶贫任务艰巨。

6.兜底脱贫有待完善。一是兜底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有待规范完善。扶贫兜底对象与民政低保对象不一致,部分需要兜底人员实际将落空;低保评定中存在家庭收入核算难、家庭财产状况界定难、“踩线”群众认定难、民主与集中结合难等问题;五保标准执行不到位,对“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等符合条件的对象存在“漏保”问题;部分行动不便、自主意识差的重度残疾人没有户口、身份证、残疾证,不能享受政策。二是兜底保障措施有待完善。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有待明确。五保集中供养率不高,集中供养设施不足,分散供养五保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有待明确落实。瘫痪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敬老院不接收,缺少相应的特殊救助护理机制。临时救助手续不够便捷,救助覆盖面有待扩大。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政策宣传和兑付力度有待加强。

三、意见建议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复杂,群众期望值高,任务十分艰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脱贫攻坚上升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力量资源,增强标准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用各级干部的真情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干群一心、上下合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

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协调。要坚持政出一门,各部门脱贫攻坚有关文件须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审查协调一致后统一发出。增强工作前瞻性,未雨绸缪,前后一致,标准统一,同时要建立政策制定的修正机制。项目审批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行无纸化集中办公,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强化工作保障,通过购买服务等途径增加镇村脱贫攻坚工作人员力量,适当追加镇村行政办公经费,加强工作培训指导。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基层反映的问题。二是要加强政策配套整合。要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各责任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及时将项目资金对接落实到位。要夯实工作责任,统筹政策资源,尽快分别制定出台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实施方案。“5321”小额贴息贷款要简便放款流程,政策执行落实到位,同时要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防范监管机制。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各部门的所有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口径,干部人手一本,贫困户户均一册,方便干部学习掌握,引导群众理性依规寻求帮助。后期脱贫村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应当采取分期安排项目资金、“先给指标后结算”等方式分年度分阶段逐步实施脱贫,减轻后期工作压力。三是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全县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统筹安排人财物,杜绝消极应付思想,消除相互推诿现象,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任务。要明确突出镇村主体作用,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要强化督查问责,把不定期暗访抽查和定期督察督办相结合,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要启动问责问效。同时要尽快制定出台脱贫攻坚考核奖惩办法,充分发挥考核

“指挥棒”作用。四是深化群众教育引导。宣传部门要组织通过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倡导勤劳致富、“人穷志不短”的正确舆论导向,引导贫困户转变“贫穷光荣”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积极开展“脱贫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公安部门要加大“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打击力度,引导群众守法脱贫致富。司法部门要加强司法宣传和救助,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利益,营造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

2.加大贫困村项目落实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对接落实。要强化标准意识,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脱贫标准要用项目一一对接支撑,确保年底能够按标准验收过关。各职能部门要按贫困村脱贫标准主动到村对接落实项目,兼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贫困村项目资金整合分配制,采取“项目资金总额核定、产业与基础设施比例控制、镇村自主申报、部门对接落实”的办法,破解贫困村项目争取难、上下不一致、对接不了的问题。二是要抢抓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实施。要倒排工期,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采取打包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启动落实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大项目的督查力度。要就贫困村项目落实开展专题督查,确保所有项目对接落实到位,有人抓,有人管,能够按时完成。

3.强力推动实施易地搬迁。一是加大集中安置推进力度。尚未开工建设的集中安置点要尽快启动建设。贫困户集中建房,包帮干部要逐户敲定落实,督促尽早开工,同时应当加强建房技术规范和用材安全指导。统规统建“交钥匙”工程要尽快完成招投标程序,确保年底贫困户能够入住。二是要全面启动旧房改造。明确旧房改造验收标准,适当提高补助水平。要通过“先实施改造、后兑现政策”、“分户签订协议、统一组织施工”等多种措施尽快全面启动旧房改造。贫困户土坯房改造可以和“交钥匙”工程相结合,贫困户易地购买安全住房,可以享受政策。三是分类解决两灾户问题。提请省上相关部门对滑坡体进行评估,力争销号一批。国土部门加大滑坡体治理项目申报力度。两灾户搬迁结合农户实际,分类采取措施动员搬迁。四是适当调整集中与分散安置比例。在全县集中安置率总体达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条件相对好的镇适当提高集中安置比例。对自然条件差的镇,按照就近安全避险的原则,适当扩大分散安置比例,方便贫困户生产生活。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例5

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近期X县民政局通过深入村组户,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为期X天的脱贫攻坚工作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X村位于X镇政府西南,总人口X人,总耕地面积X亩。本村主要种植作物花生,玉米。塑料大棚为特色,带动X村农户致富,同时安排X村贫困户到其大棚打工,为贫困户脱贫奠定了基础。

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X年脱贫X户、X人,X年脱贫X户、X人,X年脱贫X户、X人,X年拟脱贫X户、X人。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X人,占X%,其中大病、慢性病、特殊慢性病X人。健康脱贫是X村扶贫的重点。我们通过广播、走村串户,宣传“X”:“X”政策,使因病、因残,的贫困户不走弯路,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在“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下,X村特色养殖X户,投入资金X.X万余元。建光伏电站X个、X个正在建设之中,X个已并网发电X度。拟授益贫困户X多户,资金X万元。建蛋鸭养殖场一个,共建鸭棚X个,养殖蛋鸭X.X万只,收益X万元。X年X村集体经济收入X.X万元,其中养殖场X万元,光伏X万元、欣瑞特X元,X年预计收入X万元,光伏X万元,项目收入全部用于贫困户。

X村贫困户子女就学资助X人,其中义务教育X人高中阶段X人,学前教育X人、有雨露计划受益X人,小额贷款评级授信X户,已贷X户,其中户贷户用X户、户贷企用X户。

为促进贫困户就业我们安排公益性岗位X个,其中保洁员X人、清运员X人、光伏看护员X人、秸秆禁烧员X人。

X村坚决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确保完成X年脱贫攻坚任务。

一 解决贫困户有病能医治问题

加大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的推广力度,实施中医入户、健康普查、能力建设等五项工程,多渠道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卫生自来水问题和旱改厕问题

到X年,建成以特色畜牧业(养鸭)为特色的养殖示范棚X个,建成以特色种植业(葡萄、黄桃等)为特色的种植示范村。最终保障贫困行政村,村村有特点,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饭吃。

解决行政村和自然村通网络

让村民搭乘互联网+的班车,让数据跑腿让百姓便捷

二、保障措施和建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强化措施、健全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定脱贫信心。我国扶贫开发始于X年代,通过近X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扶贫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不少扶贫项目属于粗放式“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于是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建立

脱贫攻坚机制,切实解决扶贫工作存在的“漫灌”问题,改“漫灌”为“滴灌”。

(二)规范识别机制,解决“要扶谁”的问题。一是在已全面完成扶贫建档立卡任务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要通过走村入户的举措,再次核实做细有关工作,特别是全面掌握贫困户人口、耕地、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以便下步提出脱贫攻坚具体措施。二是建立完善扶贫信息网络,对扶贫对象实施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后从台账中退出,返贫的重新纳入台账管理。三是建立返贫防御机制,有些贫困户在脱贫后又会因灾等返贫,因此有必要建立防御自然灾害的扶助机制,重大疾病救助机制,子女就学援助机制,通过日常的防御和应急的防御手段及运用文化科学知识,控制脱贫农户返贫,以巩固和发展扶贫成果。

(三)实施分类政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一方面是对贫困户分类化解,由于贫困原因和程度不同,贫困户扶持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依靠社会保障维持基本生活;有的因病因灾致贫,但尚有劳动能力,可提供打工就业机会或扶持农业生产。总的来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然后因人而异分类施策。另一方面是对时间分步实施,从X年到X年共计X年时间,建议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三轮实施完毕,两年为一轮,第一轮X—X年,帮扶X%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

X—X年,帮扶X%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先前脱贫群众;第三轮X—X年,帮扶剩余X%的贫困户以及因灾因病等原因又返贫的群众。

一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大面脱贫一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是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加大向上汇报力度,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落地,整合项目资金,帮助贫困村和特贫自然村实施一批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公共服务等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以村或以自然村为单位实施外,还可以通过划分资源禀赋相近,地理位置相邻和致贫因素相似的小片区,采取跨村跨区域实施的办法,这样既可以整合资源,也可以解决非行政贫困村或特困自然村资金项目少的问题。

二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一些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比如,发展种养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与特色农业的深度融合等。针对调研中竹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竹的销路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增加竹的附加值;尽快改善交通降低运输成本。

三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特别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因大病大灾生活困难无法翻身的人,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

四是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要通过调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增加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力度,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对防贫、脱贫的重要任用。建议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解决“先有钱才治病”和“治了病才报账”的矛盾,对信用等级高,评估其经济偿还率高的大病家庭,试点推行“先看病再给钱”模式,逐步缓解看病难问题。

一方面,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好“特困学生关爱基金”项目,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加大对劳动力的科技培训,结合劳务输出、移民培训等项目的实施,整合县内培训资源,建立扶贫培训基地,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X至X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

七是通过思想教育扶志一批。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好吃懒做,自身动力不足的贫困户,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挂钩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做好对群众的正面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

(五)建立融资机制,解决扶贫资金的问题。一是建议全县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使用,由县政府协调,设立专户,乡镇组织实施,县直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整合资金集中连片打造。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将财政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要机结合起来,引导信贷、保险等金融资源到贫困地区去,适度提高贷款额度,增加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周期,积极探索有效缓解贫困农户资金困难的新途径。建议县级研究制定出台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四是强化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建立完善透明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六)强化宣传动员,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一要做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利用好“X”扶贫日,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要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意愿,切实了解贫困群众的意愿与期待,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转移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种养业方面优选排列其帮扶需求。三要体现群众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扶贫项目,均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议定建设内容并自行组织实施。四要出台脱贫“摘帽”激励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适当奖励。

(七)加强基层组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农村的脱贫致富,“领头雁”很重要。一是要积极探索“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政治坚定、民主作风好、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村工作。二是要强化镇党委书记、农村党支部和致富带头人培养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新农村指导员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例6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我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到户措施、帮扶到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易地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创业、实施生态建设、加强教育扶贫、开展健康扶贫、落实政策保障“七个一批”脱贫措施,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建档立卡“回头看”,瞄准扶贫目标。2015年底市上核定我县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4.57万人。通过认真组织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县共识别贫困户18490户44831人,建立完善了贫困对象信息档案。找准致贫原因,按照“七个一批”分类实施脱贫。分年度落实脱贫任务,其中2016年脱贫村15个、脱贫人口4030户11710人。

二是建立作战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脱贫攻坚县指挥部、镇作战部、村作战室三级作战体系,实行了县级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督察督办、问责问效,压力层层传导到位。

三是筹集整合资金,强化投入保障。筹集财政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15个当年脱贫村每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同时整合部门行业扶贫项目资金1.44亿元,集中用于当年脱贫村。申请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信贷资金4.5亿元。出台“5321”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最高限额3000元的奖扶政策,为贫困户建房和发展产业解决资金困难。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脱贫措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贫困村脱贫的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规划对接落实,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390个行业脱贫攻坚项目中,有37个已经竣工,209个正在建设,还有144个项目处于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阶段。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方面,以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劳务创业、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现有政策,各负其责做好各批次脱贫实施方案制定工作。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大型标语、电视、网站专栏、简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

六是积极探索创新,开辟脱贫新路径。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精准扶贫+”、“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出特色、出成效。

二、存在问题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但在工作机制、贫困村项目建设、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工作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工作部署前瞻性有待增强;部门政策要求与脱贫攻坚要求还不够协调一致;部门各自为战,相互支持配合不到位。二是政策配套整合有待加强。整合的1.44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部门对接落实不到位;除开当年脱贫村,后期脱贫村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具体实施方案不够明确;各项惠农政策散落各部门,亟需进行整合;镇村脱贫攻坚人员、经费、培训保障力度有待加强。三是抓落实力度有待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的持续性有待增强,存在忽冷忽热现象;少数镇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依赖包帮部门的思想较为突出,存在被动应付、“等缓看”等消极思想;少数部门和包帮干部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少有力抓手,驻村帮扶成效不明显;“5321”贷款政策,少数经办人员对文件精神理解有偏差,执行口径不统一,手续不够简便。四是群众教育引导有待深化。部分贫困户信心不足,上面热,下面冷,干部急,群众不急;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相互攀比,以当贫困户为荣;部分群众自身条件好,但不履行赡养义务,让老人成为贫困户。

2.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展迟缓。一是项目对接不到位。贫困村脱贫标准没有完全与项目对接,有的标准缺少项目支撑;部分贫困村所报项目在部门对接过程中缩水严重。二是项目实施效率低。贫困村水、电、路、堤等项目多数还停留在规划表上,没有到落实层面;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限长,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按时完成年度任务堪忧。

3.易地搬迁难度较大。一是集中安置开工率低。全年49个集中安置点,仍有13个未动工建设,贫困户建房40%仍未开工,部分村“交钥匙”工程尚未进入招投标程序。二是旧房改造尚未全面启动。10400元补助标准偏低,贫困户旧改积极性不高。部分贫困村非贫困户土坯房的比例很高,按照砖混结构房屋不低于60%的贫困村脱贫标准,年底实现目标难度较大。三是集中和分散安置比例与实际需求脱节。自然土地条件较差的镇村难以安排符合规模要求的安置点,分散建房又有比例控制,矛盾比较突出,基层反映比较强烈。同时还存在如果安置过于集中,将给部分贫困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导致贫困程度加深的问题。四是“两灾户”搬迁安置实施难。部分边远镇村存在没有地方安置、农户没有搬迁能力、远离土地资源、“交钥匙”工程不愿入住等问题。

4.产业扶贫困难较多。一是产业规划项目落实难。部分贫困村没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劳力,没有经济基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加之农业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部分产业项目见效周期较长,当年难以实现脱贫。二是种苗供应不足。本地种苗供不应求,种苗价格上涨迅猛。贫困户购买外地调运种苗,没有质量保证,死猪、死鸡现象突出。三是产业技术指导不到位。部分贫困户没有相应的经验技术储备,缺乏相应技术指导。四是存在市场风险。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销售难的问题,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导致增产不增收。五是产业大户、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当前部分产业大户、合作社缺资金,规模效益低,贫困户就地就业困难,带动贫困户脱贫乏力。

5.健康扶贫任务重。一是健康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资助参合的制度尚未完全落实;新农合总体补助标准相对较低,患者住院自付费用较高,特别是大病患者,经济负担较重。二是医疗报销结算服务有待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便民付费结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健康扶贫标准不够清晰。贫困户医疗服务缺少明确规范标准,存在过度治疗等问题,导致健康扶贫资源浪费。四是解决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问题难度大。根据调查,我县因病致贫人口中负债2万元以下的1843户,2-5万元的56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如广佛镇松河村仅尘肺病人达70余人,健康扶贫任务艰巨。

6.兜底脱贫有待完善。一是兜底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有待规范完善。扶贫兜底对象与民政低保对象不一致,部分需要兜底人员实际将落空;低保评定中存在家庭收入核算难、家庭财产状况界定难、“踩线”群众认定难、民主与集中结合难等问题;五保标准执行不到位,对“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等符合条件的对象存在“漏保”问题;部分行动不便、自主意识差的重度残疾人没有户口、身份证、残疾证,不能享受政策。二是兜底保障措施有待完善。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有待明确。五保集中供养率不高,集中供养设施不足,分散供养五保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有待明确落实。瘫痪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敬老院不接收,缺少相应的特殊救助护理机制。临时救助手续不够便捷,救助覆盖面有待扩大。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政策宣传和兑付力度有待加强。

三、意见建议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复杂,群众期望值高,任务十分艰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脱贫攻坚上升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力量资源,增强标准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用各级干部的真情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干群一心、上下合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

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协调。要坚持政出一门,各部门脱贫攻坚有关文件须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审查协调一致后统一发出。增强工作前瞻性,未雨绸缪,前后一致,标准统一,同时要建立政策制定的修正机制。项目审批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行无纸化集中办公,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强化工作保障,通过购买服务等途径增加镇村脱贫攻坚工作人员力量,适当追加镇村行政办公经费,加强工作培训指导。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基层反映的问题。二是要加强政策配套整合。要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各责任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及时将项目资金对接落实到位。要夯实工作责任,统筹政策资源,尽快分别制定出台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实施方案。“5321”小额贴息贷款要简便放款流程,政策执行落实到位,同时要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防范监管机制。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各部门的所有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口径,干部人手一本,贫困户户均一册,方便干部学习掌握,引导群众理性依规寻求帮助。后期脱贫村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应当采取分期安排项目资金、“先给指标后结算”等方式分年度分阶段逐步实施脱贫,减轻后期工作压力。三是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全县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统筹安排人财物,杜绝消极应付思想,消除相互推诿现象,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任务。要明确突出镇村主体作用,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要强化督查问责,把不定期暗访抽查和定期督察督办相结合,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要启动问责问效。同时要尽快制定出台脱贫攻坚考核奖惩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四是深化群众教育引导。宣传部门要组织通过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倡导勤劳致富、“人穷志不短”的正确舆论导向,引导贫困户转变“贫穷光荣”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积极开展“脱贫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公安部门要加大“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打击力度,引导群众守法脱贫致富。司法部门要加强司法宣传和救助,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利益,营造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

2.加大贫困村项目落实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对接落实。要强化标准意识,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脱贫标准要用项目一一对接支撑,确保年底能够按标准验收过关。各职能部门要按贫困村脱贫标准主动到村对接落实项目,兼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贫困村项目资金整合分配制,采取“项目资金总额核定、产业与基础设施比例控制、镇村自主申报、部门对接落实”的办法,破解贫困村项目争取难、上下不一致、对接不了的问题。二是要抢抓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实施。要倒排工期,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采取打包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启动落实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大项目的督查力度。要就贫困村项目落实开展专题督查,确保所有项目对接落实到位,有人抓,有人管,能够按时完成。

3.强力推动实施易地搬迁。一是加大集中安置推进力度。尚未开工建设的集中安置点要尽快启动建设。贫困户集中建房,包帮干部要逐户敲定落实,督促尽早开工,同时应当加强建房技术规范和用材安全指导。统规统建“交钥匙”工程要尽快完成招投标程序,确保年底贫困户能够入住。二是要全面启动旧房改造。明确旧房改造验收标准,适当提高补助水平。要通过“先实施改造、后兑现政策”、“分户签订协议、统一组织施工”等多种措施尽快全面启动旧房改造。贫困户土坯房改造可以和“交钥匙”工程相结合,贫困户易地购买安全住房,可以享受政策。三是分类解决两灾户问题。提请省上相关部门对滑坡体进行评估,力争销号一批。国土部门加大滑坡体治理项目申报力度。两灾户搬迁结合农户实际,分类采取措施动员搬迁。四是适当调整集中与分散安置比例。在全县集中安置率总体达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条件相对好的镇适当提高集中安置比例。对自然条件差的镇,按照就近安全避险的原则,适当扩大分散安置比例,方便贫困户生产生活。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例7

根据市委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2015年,市大数据应用局(机构改革前为晋城市人民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帮扶联系陵川县马圪当乡东闸水村。四年多来,特别是大数据应用局组建以来,我们始终把帮扶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精准扶贫总体部署要求,把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脱贫帮扶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全村15户贫困户全部摘帽,基本实现了稳定脱贫,巩固提升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交出了脱贫帮扶工作的大数据答卷。

一、东闸水村脱贫帮扶工作主要成效

东闸水村位于陵川县东部山区,距离县城约20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35公里。登记人口为20户60人,常住人口9户18人;适龄健康劳动力25人,其中12人县外务工,7人县内务工,6人务农。村里共有耕地261亩,林地6000多亩。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属于典型的偏远山区。当地群众口里常说的“出门就是山,地无三尺宽,种啥长不住,山猪把地翻,养啥看不住,豹子常来转”,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2015年,该村共有贫困户15户54人。通过实施帮扶行动,目前村里15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摘帽脱贫,主要工作成效如下: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我们以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优先解决水、电、路为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等工作,通过积极协调争取,借助磨河水源地工程建设的东风,在各方帮扶力量的支持下,东闸水村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提升。2016年,村里有了移动信号,户户接上了自来水;2017年,村里通上了宽带网络,打开了村里对外网络通讯的大门,并建成了村级组织办公楼、村民活动室和第一个驴友驿站;2018年,对通向村里的道路进行整体改造提升,由3米宽的村道提升为4.5米的公路,极大的方便了与外界的沟通及联系,同时对村里的小路、公共区进行了硬化;2019年,我局又协调数万元资金,对道路沿线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并开办了爱心扶贫超市。

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出行难、吃水难、通讯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破除村里的发展瓶颈,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

(二)扶贫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在帮扶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和山地、林地资源,积极引导各贫困户发挥特长优势,根据各自情况甄选适合自己的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努力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值,增加集体收入,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以此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效。目前,已发展117亩干果经济林(管护中)、16亩白皮松(管护中,属集体产业)。农户胡社群种植了10亩黄芩,并养蜂4箱,养牛4头,年可实现增收6万元;农户武发展养殖黑山羊100余只,年可增收5万元;农户武国胜养牛20头,年可增收5万余元。此外,该村山林中有漫山遍野的野生连翘,我们组织村民采摘后一部分联系药商收购,常住户每户可增收3000元以上,一部分加工成连翘茶,经筛选包装后统一对外销售,目前已初步见效,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万元。同时,我们依托晋城在线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矩阵,加大当地旅游资源宣传推广力度,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通过发展产业,有力地增强了该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巩固了脱贫帮扶成果。

(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政策兜底应享尽享。

我们始终把落实国家、省、市、县各项扶贫政策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摸底调查,做到户清、人清。针对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户落策,因人施策,将各级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了每家每户每人。目前,已有4户19人落实了移民搬迁政策,14户52人享受到了产业扶贫政策,9户10人落实了社保兜底政策,6人享受到了教育扶贫政策(其中高中1人、初中2人、小学2人、雨露计划1人),10人享受了健康扶贫政策。

2015年,该村脱贫5户。2016年,脱贫1户。2017年,脱贫9户。目前村里15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摘帽。

(四)三基建设全面强化,党组织聚合力空前加强。

我们始终坚持把“三基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依托驻村第一书记,建立第一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制度,紧密结合村情实际,紧盯薄弱环节,带领村级党组不断深化三基建设。一是深入推进组织建设,村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组织力明显提升;二是深入推进基础工作建设,解决了底数不清、规范不明、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全面建立完善了帮扶台帐;三是围绕增强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和专业培训,建立全员学习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夯实了“三基建设”基层服务基础。同时,我们通过不断改善村级组织办公条件,完善组织功能,充实工作力量,着力推动基层组织全面加强。

通过强化三基建设,东闸水村级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全面增强。有问题找支部,已形成共识,村级组织真正成了群众的靠山,贫困户的贴心人,贫困群众想致富、要致富的积极性高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动力充足。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精准落实责任,在组织保障上实现突破。

一是加强帮扶组织领导。大数据应用局组建后,我们立即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聂永平同志牵头,局调研员郝陵义同志负总责的帮扶工作小组,统筹脱贫帮扶工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把帮扶责任压实到各科科长、党员干部。 二是制定实施结对帮扶措施。为做好群众工作,着力推动基础工作全面进步,我们建立了帮扶联系人制度,每两名党员干部对接联系一户贫困户,做到人人肩上都有扶贫任务,个个手上都有帮扶责任。三是抽调骨干力量,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我们选派了三名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干部常驻村里,充实工作力量,开展帮助工作,加大脱贫推进力度。四是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强化三基建设,完善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制定干部学习引导计划,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学习档案,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精准谋划思路,在目标引领上实现突破。

针对东闸水的村情实际和帮扶现状,借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的东风,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电商发展起步,农家乐巩固提升,全面开拓旅游市场”的长远扶贫思路。一是依托村里现有土地,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和中药材种植,成立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制作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形成品牌,依托局大数据技术优势,积极搭建电商销售平台。二是依托村里优势资源,在现有的驴友驿站的基础上,再发展一到两家农家乐,打造避暑山庄,康养小村;三是充分挖掘东闸水山川秀美旅游资源,清静闲悠的环境特点,精心策划旅游线路,开辟旅游市场,打造旅游目的地,实现该村长远发展。

(三)精准帮扶措施,在扶贫到户上实现突破。

一是结对帮扶到户。我们选派骨干力量到村任“第一书记”和“项目书记”,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人。二是产业扶持到户。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农副产品、养殖等扶贫产业,共种植中药材10亩、核桃100亩,发展养牛24头,黑山羊100余只,蜂4箱,全村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近一半。三是教育培训到户。实施“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四是移民搬迁到户。对有条件、有需求的贫困户,不折不扣落实搬迁政策,协调搬迁安置,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五是危房改造到户。对武胡存、武发展的住房进行了改造。

三、当前东闸水脱贫现状分析

虽然东闸水的脱贫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脱贫基础脆弱,产业发展后劲缺乏,村整体活力不足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一)致贫原因复杂。有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致贫原因、情况复杂,增加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帮扶结束后有返贫风险,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贫困户需要政策兜底、资金兜底。

(二)收入渠道单一。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缺乏长期稳定的主导产业,贫困群众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构成单一,增收困难。

(三)空心村现象加剧。常住村的18口人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相对较差,思想相对保守,开拓进取能力精神不足。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导致村中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弃耕、废耕现象严重,乡村振兴的基础在逐步削弱。虽然我局帮助购买了农业机械,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

(四)产业发展资金缺乏。虽经多方协调,解决了一部分,但长远来看,仍存在很大缺口,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仍较为薄弱。

四、今后一个时期的帮扶对策及建议

1、发展乡村旅游

东闸水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乡村旅游及相关业发展。根据这个情况,我们经过积极争取,东闸水村入选陵川县乡村旅游扶持名单,通过多方协调资金进行基建及农家乐建设。现已建设了4.5米宽的乡村道路,已建设完成餐厅及简易客房,实现宽带网络覆盖,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通过这个简易试点逐渐宣传东闸水乡村旅游,并发展壮大。2019年初,通过帮扶单位协调争取25万乡村旅游扶持资金进行建设东闸水村旅游接待楼,目前正在建设中。最近又通过帮扶单位协调帮扶资金用于旅游接待楼配套设施及环境卫生整治,最终将东闸水建设为集休闲避暑、户外拓展、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村。

2、发展特色农产品

东闸水村农产品丰富有连翘茶、黄芩茶、松花粉、土蜂蜜等农产品,针对这些农产品进行生产规范、品牌管理、信息宣传等方面的帮扶。

目前为止,在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现在已经完成了连翘茶精加工所需注册程序,并且已经进行了生产及销售,正在通过网络扩大销售。

3、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例8

一、村基本情况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例9

为此,我先后深入走访有关村社,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全镇有xxx户,总人口x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目前已脱贫xx户、xx人,剩余xx户、xx人贫困发生率xx%,xx个贫困村除中砂沟村整村脱贫退出,剩余xx个深度贫困村均未脱贫。全镇现有党委xx个、党总支xx个、党支部xx个,其中镇机关党支部xx个,村党支xx个,村党支部xx个,卫生党支部xx个,教育党总支xx个、党支部xx个,共有党员xx名。软弱涣散村党组织xx个。

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全镇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系列重要讲话,紧盯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瞄准贫困村、贫困户,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扶贫机制,凝聚帮扶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放手发动群众,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推动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小落细落实,全力推动我镇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打造脱贫攻坚先锋队。为切实解决农村党支部书记能力弱、发挥作用不明显、软弱涣散等问题,xx镇党委通过实行目标管理,从组织制度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发展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联系服务群众、扶贫攻坚等6大方面,量化支部书记的工作目标,每半年考核1次任务落实情况,对考核不合格的支部书记及时处理,较好地落实了“书记抓、抓书记”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使用机制,按照民主程序,储备一批后备干部,并有计划的安排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锻炼,使不胜任现职村干部的调整、撤换成为常态,增强危机意识。现村级后备干部库登记在册18人。此外,加强村干部能力培养,全覆盖轮训扶贫干部3期,近50人次,使扶贫干部本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2.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增强脱贫攻坚战斗力。为进一步解决在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xx镇出台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案》等制度办法,倒排整顿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并及时调整一些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两委”干部。今年以来,共约谈村“两委”干部18人,调整撤换1人,问责1人,较好的实现村“两委”干部“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此外,镇党委每半年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扶贫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年终形成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与绩效发放、评优评先和任期满换届候选人挂钩。对连续两年或在一个任期内最后一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的党支部书记,将不列为下一届镇、村换届候选人,切实把基层干部推动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提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3.放手发动党员群众,提升脱贫攻坚凝聚力。为进一步动员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来,xx镇注重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上下功夫,通过推行“树型结构式”结对帮扶,指导各贫困村按照“谁家的孩子谁来抱”原则,基于熟人、亲戚关系,将联系贫困户的工作分解到党员和村干部身上,形成了“多帮一”的局面。紧接着进家到户走访,查找每户贫困户在落实扶贫措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建立台账,跟踪解决。并动员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加入到每个贫困户家中,力争做到村里的每名干部,党员和群众都能为贫困户出力。如指导xx镇常塬村和周湾村召开党员大会,将20户贫困户存在的蔬菜种植管理难题分解到致富能手、党员身上,支部党员带头走遍所有贫困户,给予技术指导,极大提升了贫困户的满意度。

4.实行利益联结机制,着力破解“空壳村”现状。为化解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让“空壳村”尽快“脱壳”。xx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支部引导作用,让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有抓手、有成效。逐渐改变以往“将扶贫资金直接作为贫困户股金,贫困户按照收益参与分红”的做法,搭建可以让贫困户参与种植和养殖的平台,根据其劳动成果确定其收入。如对周湾村、常塬村、刘沟村和大塬村4个深度贫困村的215户贫困户按照户均2万元实施了光伏扶贫入股配股。

5.强化驻村扶贫力度,压实脱贫攻坚一线责任。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全镇结合单位年度考核,平时考核掌握的情况,抽调精干力量,今年分2批次增派了5名第一书记。目前,全镇共有5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村覆盖率100%。通过制订第一书记考核办法,多维度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驻村工作队员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以及生活补助等保障措施,着力解决工作队员吃住在村问题。并坚持跟踪管理,做到“线上+线下”同步考勤,线上考勤以“钉钉”系统签到为主,线下考勤全

程在村进行,驻村第一书记、县派扶贫工作队、镇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段内在同一张考勤表内签到,严格请销假管理。有效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扶贫干部履职尽责。

6.持续抓好电视夜校,激发贫困户内生内动力。为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和致富技能的培训,把贫困群众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党建的重要抓手,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遇到的场地、设备等问题,第一书记、驻村组长、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作为辅导员在培训现场对贫困户导学,加深理解,让贫困户听懂会用。截止目前已培训电焊工200名,电工120民,种养殖培训5场次,有效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增强了贫困户自力更生的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火车头。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贫困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带富致富能力不强。

1.多数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单一。多数基层党组织一提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能想到的就是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加强党支部建设等,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谋划,不注重对本地实用人才的发掘、调动、利用,不懂得依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不利于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同时在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到脱贫攻坚的积极性等方面也还有待于继续总结经验,推出更好的做法。带领群众脱贫工作不够主动、办法不多。

2.部分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资源匮乏。大部分基层党组织日常开支主要依靠财政拨付的村级组织活动经费,村级组织经常性、稳定性收入偏少,在一定程度上

制约了村级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基层党组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创业能人的缺乏,对农村专业合作社领导不够,有的贫困村没有实体产业,党组织带头脱贫作用不明显。近年来,全镇虽然成立了一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但还是存在生产规模小、档次普遍低、自我发展能力弱、活力不足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如周湾村田地种养殖合作社虽然已经开始运营,但由于后续资金、技术等方面跟不上,导致合作社发展规模不大,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不明显。

(二)党员干部先锋作用不凸显,引领脱贫能力不强。

1.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上存有偏差。由于不能很好理解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之间的联系,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还存在抓党建无用、口头上喊得响实际抓不紧等各种错误的思想。加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量大,有时也存在畏难的思想,对于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找不到合适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

2.多数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从目前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看,个别基层党支部书记贯彻“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脱贫攻坚工作指导多,对党建工作指导少,对党建重点工作了解不够,抓得不紧,影响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推进。部分村“两委”干部文化素质不高、发展产业视野不开阔,业务素质不高,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意识不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

(三)党建与扶贫融合度不够,影响合力作用发挥。

1.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相割裂。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仍存在重生产、轻党建,重业务、轻党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一定程

度上形成了“两张皮”。导致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分头拉车”,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要做的”与“想要的”不能完全统一,难以形成发展合力,不仅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阻碍了脱贫攻坚工作在贫困村的推进。

2.党建带扶贫和扶贫促党建作用不明显。一些基层党组织抓扶贫与党建联系不紧,仅就抓党建而抓党建,没有形成党建带扶贫的思想理念,没有把党建思路放到找“贫”根、寻“困”源上来;在扶贫促党建的问题上,也没有思路,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基层党组织找不到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抓手和平台,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双推进不明显,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比如,常塬村只注重档案资料的完善,在资源整合上缺乏有效的机制。

四、强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建议与对策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爬坡过坎、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只有找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的目的。

(一)突出组织功能,着力建优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一线的桥头堡,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挥脱贫致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脱贫攻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深化脱贫新模式,寻求致富新思路。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带动脱贫致富新模式与责任机制,将“党建+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作用突显出来,形成“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致富带富帮扶思路。基层党组织应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谋划制定精准脱贫的发展规划,做到既有党建项目又有经

济项目、既抓硬件也抓软件,既要细化量化每一项工作指标,又要以便实际操作和监督考察,有序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求党组织更强与群众更富一起实现。

2.激发支部战斗力,增强带富牵引力。深化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把引领发展情况作为主要评价内容,明确责任分工,按照时间节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争创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同时,重点围绕产业布局,组织科技专业人员、农业辅导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帮扶,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举办抓党建促脱贫培训班,针对农村党员群众在致富带富中缺思路、少技术的问题,分类设置培训内容,从产业策划和管理、资金筹措和扶持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和跟踪帮扶,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带领群众的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带富氛围。

3.壮大村集体经济,破解空壳村现状。深入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途径,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争取选派单位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盘活农村废弃场地、荒山、荒坡等资源,因地制宜带动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通过健全管理运营、收益分配制度等,全面提升镇村党组织管理水平和自治能力,达到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群众动态脱贫增收有保障、建强基层组织等“多赢”效果。同时加大推进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力度,鼓励支持党员和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在活动场所开设各类便民服务平台,把场所打造成电子商务、便民超市、村民议事、代办服务等阵地,扩大村党支部的活动覆盖面,做好党员活动推广和帮助村民做好相关农产品推介等工作。

(二)突出领导核心,着力建强脱贫攻坚骨干队伍。

党建扶贫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加强骨干队伍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脱贫攻坚成效的好坏。

1.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发挥脱贫攻坚骨干力量。农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始终把选好配强带头人作为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抓手,不断拓宽选人视野,大力选拔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熟悉基层、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党员干部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从而实现村级班子结构优化、能力水平大幅提升的预期目标。要建立“双培养”机制,着力把农村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大力储备一批村级后备力量,培养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努力把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扶贫政策、落实脱贫任务、领导脱贫攻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2.注重强化思想引领,明确党建促脱贫攻坚目标。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基层党员干部是扶贫攻坚的组织者、决策者和参与者,其观念的更新关系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的决胜全局。因此,必须坚持用正确的思路和合理的目标来引领脱贫攻坚工作,要通过政策宣传、专题教育、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升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上来。同时,帮助基层群众找到自我“造血”的能力和方法,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描绘出清晰脉络。

3.整顿基层软弱涣散,突破脱贫攻坚工作难点。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对补齐基层党建短板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按照配强班子治“软”、加强帮扶治“穷”、完善制度治“散”、解决矛盾治“乱”的思路,实行“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量身定做”具体整改措施,从强班子、定规范、强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整顿转化,确保每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体功能和各项工作有明显提升。

(三)突出实绩导向,着力推进党建扶贫融合共赢。

基层党建与扶贫的“双推进”,是新形势下助力脱贫攻坚的目标和根本,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更加精准地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例10

一、村级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武冈市县城东北方向30公里、**乡政府西南方向9公里处。东邻赧水,南界荆竹镇荆江村,西连洞口县双峰村,北隔双江村。全村总面积4095亩,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耕地面积1854.5亩。全村总人口702户2528人,其中党员68名(女性党员9名)。本村由原**村、大水村两个自然村2016年合并而成,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

(二)脱贫攻坚成果

全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283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无贫困户、边缘户返贫现象。

1.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政府以及帮扶单位的相关扶持资金2017-2020年共投资200余万元帮助**村发展基础建设项目,具体有:三房头、大院子、牛叶塘、大水芒塘等院落的道路硬化;三房头的大塘、牛叶塘和北家山塘等水塘水库的清淤硬化加固;百家山到黄泥塘沿线的水渠修建以及水田改造;全村的安全饮水工程等等。促使**村致富通道更加畅通,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老百姓的生活用水得到保障。

2.补足公共服务短板。新建了村卫生室、村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和篮球场,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同步推进水、电、路、房和环境改善工程。推进"一门式"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村规民约,定期开展评选“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等光荣称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抓"的良好氛围。

3.实施精准扶贫。贫困家庭住有所居。全面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政策,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6户,异地搬迁7户。贫困家庭学有所教。把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通过教育帮扶适龄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面达100%,确保了全村无一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贫困家庭病有所医。大力实施健康扶贫,**村因病致贫贫困户63户,家庭医生慢性病签约76户贫困人员,通过健康扶贫追补医疗报销费用达90%。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村在开展脱贫攻坚以来,特别是2020年的全面脱贫,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上、群众素质提升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村民主动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在发展产业上,群众传统种植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群众认识还不到位,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和畏难情绪。一些农户心存顾虑,缺乏参与市场、股份合作的积极性,对通过村集体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信心不足。

(二)是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从实际情况来看,**村“家底”不厚,除村级活动场所外,能用于经营获得收入的就是少量保留下来的集体土地,集体“存款”基本没有,导致发展集体经济困难重重。

(三)发展集体经济人才紧缺

目前整村面临的问题就是,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留守村里的村民普遍年龄偏大、思想保守、不够大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老经验用不上,新知识学不懂,有资源条件不会用,有集体经济不会管。对村级发展的现有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无长远规划,抓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高,村级集体经济后劲不足。

三、剖析其主要原因

一是群众思想落后。由于村地处边远,群众与外界接触不多,加上全村群众整体文化程度不高,老龄化严重,剩余劳动能力不足。发展传统产业的思想根深蒂固,对产业积极性不高。

二是产业发展滞后。以山地为主,土地少连片不多,水利设施有待完善,发展产业受限,规模化发展不具备优势。群众思想落后,土地流转特别困难,没有任何规模化产业项目。

三是合作社发展不规范。村级集体专业合作社起步晚,集体经济累积不足,资金来源困难,利益衔接贫困户不广泛,专业合作社组织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导致运转不正常。

四是基层组织保障不力。新村级班子的平均年龄偏小,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基层堡垒战斗力不强。

四、对策和建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需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战斗堡垒。一是村级班子队伍。由于**村现行村级班子较为年轻,村党支部书记在村民心中的威望还有待养成,其他村干部的农村工作水平也有待提高,下一步,加大力度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服务意识较优、带头作用较好,懂产业、善发展的年轻党员。二是合作社队伍的管理。壮大合作社成员队伍,积极吸纳村里在外务年轻人入股合作社,积极寻求机会组织合作社成员到外参加学习、培训,提升合作社成员的产业发展、产业管护能力。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例11

一、存在的问题

1、由于村集体相对薄弱,基层工作吸引力较低,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不足,干部队伍存在年龄老化,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干部缺乏等问题。

2、党建活动方式和内容相对陈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较少,培训方式单一,导致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提不上来,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不强,宗旨意识淡化。

3、部分党员因外出打工,导致组织生活不能按时参加,党员身份意识淡化和弱化,甚至出现入党热情消退,逐渐边缘化的问题。

二、意见和建议

1、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当地实际,经过多方考察并学习借鉴周边村发展产业的经验,通过发展合作社种植党参,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家门口也能发展的平台。同时,发展有责任和担当的年轻人作为积极分子,充实到党员干部队伍中来。最后,积极向组织反映,争取年轻干部到村内挂职开展工作。

2、要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力度,通过当下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手机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党建微信群、美篇等方式,台上利用新编戏剧、小品等方式,不断更新思想教育内容,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关怀帮助党员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