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幸福是什么教案

幸福是什么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17 06:47:56

幸福是什么教案

幸福是什么教案例1

幸福是什么?正如一千个观众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让一千个人来回答这个问题,会有一千种答案。

身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经常问自己,幸福是什么?如果说,幸福是做自己喜欢的事的话,那我是幸福的。我一直按自己的意愿活着,对我来说,教师就是我的人生世界之帆。孩子们的信任、孩子们的问候都会让我有幸福的感觉。我常想: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教师如何营造自己独有幸福呢?今天,我有了这样一个答案,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学当作幸福的活动。享受教学幸福的教师,不是把教学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把教学当作一种诗意的生活,一种艺术创造,并从中体验教育和生活的乐趣,建构自己的幸福人生。

幸福是什么教案例2

直面校本研修

“校本”就是“通过学校”,“研修”就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情境复杂多样,课堂又总是此时此地此人此事的课堂,它不能照搬也无法复制。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主要是教师个体的活动,其他同事很难及时提供帮助。教师遇到了困惑和问题怎么解决呢?需要的是教师个体的知识和智慧,这种知识和智慧通过不断的校本研修可以获得。”“教师立足自己的课堂,‘通过学校’和同伴们探索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校本研修并不神秘,其实我们天天都在这么做,只不过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掀开它的面纱,我们就和它面对面了。

坚持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研究案例是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手段。遗憾的是,老师们缺乏研究和分析案例的意识和能力。陈大伟老师告诉我们,应该从三种视角研究和分析案例:一看活动对象:执教老师的视角;二看表达对象:案例的编写者和提供者的视角;三是从自身的角度看:我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我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差异?除了案例中老师已有的作为和自己经验的作为,还可以有哪些作为?自己该怎么办?等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反思需要教师有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努力改正的勇气。”陈大伟老师曾在成都附小上了一节课――《送往小木屋的信》,读了他对这节课写的反思,我真正明白了:写教学反思,实际上就是要让自己具备挑剔问题的意识。这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就能充分显示出来,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的计划。当然,对自己的优点强化巩固,也是反思的一部分,它可以让成功的经验得到提炼和升华。

我真正开始写自己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是去年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后。今后,它们会成为我校本研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怎样致力于幸福的教师生活

说心里话,我一直认为教师生活是谈不上“幸福”二字的。沉重的心理压力和无休止的加班加点,让许多老师尤其是乡村教师感到苦、累、难。可陈大伟老师的话如警钟敲醒了我:“我们决不能低估自己享有幸福的权力。”“要意识到教师工作的独特价值,教师更容易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在与学生的交流与活动中,教育将成为一个充满灵性和创造性的艺术过程,人的本质力量最有可能得到体现。”“教师与学生相互欣赏,互相激励,在这样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工作中,我们懂得了工作的意义,享受了工作的快乐,收获了教育的成功,体验了教师的幸福……这是物质财富难以比拟的。”“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我们都应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

幸福是什么教案例3

1 前言

幸福观是个体在成长或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到底何为幸福”,即幸福的标准的认识,是个体对幸福所持有的直觉、潜在的认识。中小学教师的幸福观是中小学教师对“到底何为幸福”,即幸福的标准的看法。幸福观不同于幸福感,幸福感是个体在其所持有的幸福观,即幸福标准的基础上体验到幸福的程度。幸福观的形成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环境、传统习惯等密切相关。一个人持什么样的幸福观,就会有相应的对幸福含义的解释。

不同的人对“到底何为幸福?”有不同的回答。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的终极目的或最高善;康德指出:“幸福是对自身状况的满意。”费尔巴哈说:“幸福不是别的,只是某一生物健康的正常状态。”马克思说:“幸福就是人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状态。”Campbell及其支持者认为幸福就是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较多的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Ryff等人认为幸福包括人类自我实现的六个不同方面:自主性、个人成长、自我接受、生活目标、控制感和积极关系。余若峡和李贤在梳理中外关于幸福及幸福观的历史形态的基础上,认为幸福的要素包括被爱、受到尊重和实现自我的期望三个方面。综上,前人倾向于赞同幸福是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满足和愉悦并希望这种满足和愉悦持续存在的体验,是对自我实现的不懈追求,他们对幸福的认识从下定义式的整体描述呈现出逐步细化的趋势。

不同群体也有不同的幸福观。李志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地区青年农民工幸福观进行研究,发现他们认为的幸福包括身体健康、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正确认识金钱的作用等方面。刘涵和谭国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中学生的幸福观总体特点是积极向上,但部分学生存在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偏颇。陈成志和焦春红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幸福认知,结果显示,健康、家庭、友谊、知识能力、理想信念与自我实现是大学生的主要幸福目标取向,虽然他们重视物质幸福,但他们不认同物质幸福高于一切,而是更认同精神幸福。谢青松从贝叶经的零星记载中发现傣族传统社会的幸福主要被界定为现实生活中的无病无灾状态以及对“涅磐”境界的期待和追求。李辉,唐立和解亚宁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农民认为幸福生活应具备家庭生活、个人发展、基本生活设施、农业生产和政策保障五个方面的特征。冯建军认为教师的幸福包括中等财富、身心健康、人际和谐、高尚德性和发展完满五个方面。可以看出,人们相信某个特定的群体拥有特定的幸福观,并试图用实证的方法发现这些群体的幸福观的组成要素。

幸福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个体是否感到幸福”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较多,问卷测量也比较成熟。但是人们对于“个体持有的幸福标准”即幸福观的研究多倾向于思辨研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问卷测量也相对不够成熟。虽然冯建军也提出过教师幸福所包含的五个方面,但已有文献表明,未发现对教师幸福观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也缺少相对成熟的教师幸福观测量问卷。个体所持有的幸福观是他们能否感到幸福的决定性因素,持有不同幸福观的个体在遇到同样的客观环境时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幸福。幸福观作为一种元认知知识,会影响个体认识幸福、选择幸福、争取幸福、幸福情感体验等幸福的各个相关方面。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幸福观及其结构,有助于深化他们对幸福的认识和找寻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有助于他们在同等条件下体验到最大的幸福。同时,教师的幸福是人类幸福的发源地之一,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从而使幸福得以放大和延续。另外,研究教师的幸福观也有助于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分析,研究者自编幸福观问卷,试图运用实证的方法对云南中小学教师的幸福观及其结构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分析和网页检索的方法,分三阶段进行。

2.1 第一阶段:开放式问卷调查及网页检索

幸福是什么教案例4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人人都能回答,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是有人在无时不刻地关心你、爱护你。

幸福是你疲惫时送上的一杯热茶;幸福是你哭泣时的一块手帕或一个安慰你的人。

幸福的时刻人人都有,人人也都在感受幸福,制造幸福。

生活在一个家庭中也是一种幸福,不要再为和父母生气、吵架,而讨厌这个家,你知道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吗,他们为你流了多少泪水呀!

幸福是什么教案例5

幸福是什么?对于农民而言,幸福,是一顶顶草帽编制完成,一筐筐粮食被收购一空;幸福,是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缤纷色彩;幸福,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看着自己的草坯房演化成了新楼房。幸福,还是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幸福,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这,就是农民最大的幸福。

学生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对于学生而言,幸福,是坐在灯光下安静的读书;幸福是我国的教育改革:①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现,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都能上学。②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的差距缩小,农民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权益得到了更好地保障。

“如果不进宏志班,我一定会辍学的。”马振兴感慨地说。“我上学不仅不花家里的钱,政府补助的钱,我自己得到的奖学金,还可以补贴家用哩。”的确,在“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的宏志班里,有一群这样品学兼优却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像马振兴一样,都得到了社会无微不至的关怀。“不光有补助,老师对我们向家人一样”宏志班的同学都这样说,“我们这些贫困生,不但有学上,还上了好学校”

进的来,留得住,学得好,就是贫困学生们最大的幸福。

世界万象,无所不有。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其间,有幸福,自然也有不幸福。

为什么不幸福?——贫富差距。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崛起,利弊兼备: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但绝大多中国人的财富是以绝对数值而非相对数值增长的。富人财富迅速累积,大大超过了平均收入水平,使得其他还没致富的人萌生嫉妒。中国人的富裕是以绝对数字形式增加,不是相对数字的增加。另一方面说,他们相对于其他人感觉上更穷。随着平均收入水平被少数富人和超级富豪逐渐拉大,把少数富人和多数人对比,则如逆水行舟,多数人显得更穷了。贫富差距不断的扩大,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不幸福。为什么不幸福?——不懂得发现幸福

幸福,看上去似乎很难给它定义。它看不见,摸不着,是透明的?还是抽象的?人生所求莫过于幸福。可就是有一些人穷极一生去寻找,最终,还是了无痕迹。幸福藏于何处?幸福究竟是什么?其实,幸福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所谓的幸福,只是我们的一种精神感觉,你觉得自己幸福了,自己便是幸福的,是的,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幸福就是可以这么简单。

发展了千年的历史余晖,风雨了那些花季雨季,尘封的记忆锁住了岁月往事,当你选择了用心体会幸福,就不再因世俗的烦恼而惆怅。幸福,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会拥有。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如同一面镜子,当你追求幸福时只需将那面镜子放在眼前,看清了自己,幸福便为你所拥有。

幸福是什么?是农民漫步田野哼着歌?是社会沁人心扉的情?是学生们豁达驰骋的思想?还是期盼阖家团聚,月圆相亲的美好挂念……

幸福是什么?我站在幸福的巅峰大声叫喊出幸福的声音:“幸福是心,幸福是用心体会。”

不远处幸福的山谷传来回声“幸福是心,幸福是用心体会……”

幸福是什么教案例6

案例过程:

1. 班会话“幸福”。恰巧最近身边发生了一起学生自杀事件,于是选好时机,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我一走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幸福”,然后问孩子们,“你们觉得什么时候自己是幸福的?”他们感到很茫然,一时还真说不上来。就在他们无言以对的时候,我用轻柔的声音缓缓地谈起了我对幸福的理解。我说:“前几天,天气转暖,在一个下午我和家人一起出去散步,暖暖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再看到大街上玲琅满目的商品,感觉自己很幸福;去年自己有很多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被评为优秀通讯员,那一刻感觉自己很幸福……其实幸福很简单、很真实、很具体,她随时都在你身边,就像此刻,温暖的教室,灿烂的阳光,咱们融洽的在一起聊天,老师能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讲给你们听,而你们也亮着双眸细细领会,这也是一种幸福,但如果你不用心去感受,你就不会发现……”教室变得安静了,片刻之后,他们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说自己感受到的幸福,有的说:“其实自己挺幸福的,每天一睁开眼,就看见妈妈早已准备好了可口的早餐,无论冬夏冷暖”;有的说:“前几天在操场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好几个小伙伴跑过来搀扶着自己去找老师”;有个平时桀骜不驯的小男孩竟也主动站起来说,以前感觉有很多事都不算什么啊,别人不也都在享受着这些吗,可是细想想,虽然每天要学习,可还有习可学,虽然每天父母管着,可还有人管,和那些没有父母或者贫穷地方读不起书的孩子比,自己就幸福多了……

七嘴八舌之后,我又问他们,那你们觉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思考一会,他们又都抢着说,爸爸的幸福就是能挣更多的钱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妈妈的幸福就是让我有出息,全家人健康平安、爷爷奶奶们当然就是有个好身体,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啦!是啊,我说,爸爸妈妈幸福了,你们也就幸福,反过来,你们的开心、快乐、健康也是爸爸妈妈们的最大幸福!

就在我们聊得其乐融融时,我又适时地给她们讲了个“王子寻找幸福”的童话故事,还播放了著名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配乐抒情诗,孩子们再次安静下来,最后,我们一起总结什么是幸福?幸福没有标准,幸福有无数种,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样,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答案。但一定要知道,幸福其实很简单,不一定是拥有无尽的财富、受人瞩目的地位,什么升官发财中大奖,这些未必是真正的幸福,这些未必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要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不要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把每一个细小的幸福贮存起来,慢慢地你就会被幸福包围,如果你不屑于身边细小的幸福,那么幸福就会排斥你、远离你。每天能睁着眼看到新一天的开始,甚至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说“活着就是幸福”。幸福无处不在,要学会珍惜。

本来以为中队会结束了,也听到了孩子们的心声,可以画个圆满的句号了。没想到,它的余波还真不小……

2. 对话“幸福”本。为了“幸福”长存,而不是一时的感受,我给他们每个人买了一个漂亮的能引起他们使用兴趣的日记本,然后提出特殊要求:该本名为“幸福本”,每天写上一条幸福语录或者你幸福时刻的感受,不求多,但求精,必须坚持。然后每周我都会细心地品读他们的幸福,并给予点评。

记得有一位孩子写过这样的一段话:今天中午,天气酷热难耐,热浪中夹杂着风沙,吹得人们都睁不开眼睛,我和同学们都没有下楼去玩,可是妈妈却急匆匆地赶来给我送水来了,因为她发现我早上忘带水瓶了,而我们班级又有严格规定不让自己买零食,所以她担心怕把我给渴坏了,中午顶着烈日就来了,由于走得急,当我看见妈妈时她满脸都红通通的,还一个劲地问我热不热、渴不渴、吃没吃饱等,要是以前我肯定会不耐烦地赶她快走好了,可是,今天我突然感到那一刻的我是多么幸福啊!天天被家人的爱包围着,这应该就是老师让我们寻找的幸福时刻吧!还有前几天奶奶也在大中午的时候给我送过舞蹈鞋,想着想着,我感觉我已长大!

我的点评:看到你的幸福,我很感动,我也想和你分享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女精神病人,她也是一位母亲,她已经病得什么都不清楚了,一次她从医院跑出来,鬼使神差地钻进了一家工厂的一个重要车间,趁人不备抱起一个箱子。这是个装有易爆物的箱子,周围的人无论怎么劝她,都无济于事,因为她什么都听不明白。忽然她把箱子高高举至头顶准备摔下去,双眼流露出愤怒的目光。人们惊呆了,大家知道箱子一旦摔下去就会引起爆炸。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这个精神病的医生跑来了,冲着她大喊:“那是你的孩子!”顿时,这个精神病人把这个箱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她的眼神瞬间变得非常慈祥。在场的人感触良多:一个人的心中无论被疾病和灾难的黑暗塞得多满,只要尚存一点点光亮,那么这一点光亮一定是给予她的儿女的。天下母亲,幸福儿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一个孩子还以“找来的幸福”写过这样一段话:这阶段老师天天让我们“找幸福”,刚开始时,同学们都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一天本来就很累了很“不幸”了,还得每天绞尽脑汁地写所谓的幸福,真是痛苦啊,可是一段时间来我突然感觉,找着找着我好像真的“幸福”了,而且现在每天睡前不盘点一下白天的事情仿佛就睡不着,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关爱、爸爸妈妈奶奶姥姥的呵护,这在以前我根本就视而不见、心无所感啊,可现在我已经在记录中一点一点的感动着、改变着,看着自己写下的幸福感受,慢慢地已变成了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我也看到转变后的我,给家人和老师带来了快乐,难道这不是另一种幸福吗?

我的点评:幸福与不幸福只是一念之间,只是思维的不同,我的任务就是让你们能从另一个角度体会生活的快乐,教给你们的不只是知识,还要千方百计帮你们找到幸福。

小小的笔记,给了我们另一种对话的空间,在感受他们幸福的同时,我也变得日益幸福。

3. 训练增“幸福”。幸福的人总会不断地为自己确立一些目标,让自己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而活。胸有目标,生活就不会迷失方向。幸福的人应懂得如何将悲观转变成乐观,而愚蠢的人经常陷于悲观而不能自拔。

我还时时查阅各类资料,学习一些专业人士的先进理论和科学的指导方法,并学以致用。例如,经常带领学生做如下类似训练:

请从积极心理角度将下面的悲观问题改变成乐观财富。

(1)悲观问题:

――从我初降人世起,就注定要尝尽酸甜苦辣,滋味不好,我不幸福。

――从我跨进学校起,就围着考试作业排名转,没时间玩,我不幸福。

――从我创业立家起,就为了自己和家人打拼,压力太大,我不幸福。

――当我生命衰老时,就不再拥有青春与活力,生活无聊,我不幸福。

――当我离开世界时,就失去了曾拥有的一切,白忙活了,我不幸福。

如果从积极乐观论看问题,同样是上述不幸,转眼即可变成人生之大幸。

(2)乐观财富:

――当你离开母体,初降人世的时候,你是幸福的,你拥有的是众人的期盼和父母一生的关爱。

――当你背起书包跨进学校的时候,你是幸福的,你拥有的是许多失学孩童梦寐以求的求学机会。

――当你长大成人、创业立家的时候,你是幸福的,你拥有的是充实的生活和安静的港湾。

――当你两鬓白发、生命衰老的时候,你是幸福的,你拥有的是子女的陪伴及满堂的子孙。

――当你闭上双眼,离开世界的时候,你是幸福的,你拥有的是一生的回忆和无止境的安逸。

俗话说“幸福的人大多相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心理健康教育与其陷入解除各种各样的不幸之中,不如教给人们如何开启幸福之门――这就是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的幸福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我们无法改变先天遗传,但是我们可以努力营造良好的后天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主动控制自己能掌握的力量,做生活的主人。

发现幸福,提醒幸福,增进幸福,享受幸福。

幸福是什么教案例7

①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

②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③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④首先,幸福因人而异。

⑤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⑥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

⑦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

⑧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融注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⑨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战战兢兢(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

⑩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

18.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19.第⑦自然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4分)

20.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4分)

21.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两个句子(不能重复原文)。(4分)

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

参考答案:

18.答案:用托尔斯泰的话来引出中心论点,突出自己观点的特殊意义,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评分:答对一个问题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②按照时间顺序。

评分:答对一个问题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 答案:①“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②幸福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只有用辛勤的劳动、真挚的爱、智慧和勇气才能赢得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教案例8

我没有忘记接近他的目的,最后还是残忍的打破了空气中的宁静,小心翼翼地和他打招呼:“hi!”

以为我的突然出现会吓坏他,没想到他一脸平静地说:“很开心认识你!”好似我的接近在他意料之中,而他早就发现了我的存在。

“不好意思,打扰你了。请问,你刚才在干什么?”我好奇地问。

他脸上露出阳光般灿烂的微笑,“我在感受幸福……”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

“不会吧,哪里有幸福?”莫非他清楚我在想什么?

“阳光就是幸福的存在,因为它带给我温暖。”

“你的幸福如此简单,难道拥有阳光就是幸福的?那岂不是每个人都是幸福的?”一连串的问题,期待着他告诉我答案。

“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因为我比较容易满足。其实幸福很简单,它无处不在,只是有时会被人忽略,大多数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想,我就是他说的大多数人中的其中一个吧。

幸福是什么教案例9

人类自1689年开始就在建立一种“幸福宪政模式”,人类的宪政都是追求幸福的“幸福宪政”。300多年后的今天,幸福宪政模式已经完全成熟,人类幸福已经与人类宪政密不可分。

二、 “幸福宪政”用“稳定、自由”两大手段实现“幸福”一个目标

(一)“稳定国家”是“幸福宪政”的基本手段之一

中国人最讲稳定,甚至将稳定提到了“压倒一切”的高度。但实际上,只有幸福宪政国家才是真正稳定的国家,稳定国家也是一切宪政的基本手段之一。通过稳定国家,可以实现人类倍感幸福的目标。

应当说,幸福宪政在稳定国家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其秘招却鲜有人知道。下面给你露几招“幸福宪政”稳定国家的方式。

1、国家不能什么都干。什么都干的国家肯定是一个不稳定的国家,故规定哪些事情国家不干,对于稳定国家至关重要。用我们中国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国家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如果只是政策、思想,“有所不为”还是一句空话。幸福宪政的优势就在于把国家哪些事情不干,以宪法的形式用例举的方式罗列出来,让天下共知之。如果国家干了不该干的事,应当受到违宪审查,应当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你看,这一招一出,国家还会不稳定吗?

纵观各国宪法,用此秘招维护国家稳定的频率最高。以美国宪法为例,美国宪法只有7条,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就是“国家不得”,共有80个之多。

2、国家干什么必须明确。一个干什么都不明确的国家,不能算是一个稳定的国家,甚至会让人觉得是一个无法理解与判断的怪物。故用此法稳定国家的频率仅次于用“国家不得”稳定国家的频率。美国宪法条文用得次多的词是“国家应当”,共有63个。如果国家不干其该干的事情怎么办?同样是诉讼伺候:违宪审查与行政诉讼。

3、稳定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人类幸福。在这个目的之下,国家可以增加新的不干什么和应该干什么。新的东西确立以后,必须有诉讼制度作为国家稳定保障。例如,罗斯福新政就确立福利国家的模型,国家如果违反有关规定,以“不作为” 或者“作为”损害公民福利,人们可以提起宪法诉讼与行政诉讼。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的主体都是国家。美国宪法中的 “不得”与“应当”平均到每条有20. 5个之多,所有这些“不得”与“应当” 均指向“国家”,包括“国家、国家机构、国家法律、国家工作人员”,即:上层对下层负责,国家不得(或者应当)对民众如何如何;一国宪法虽然有“不得” 或者“应当”的规定,但其规定的不得与应当如果都指向公民,这个国家同样是一个不稳定的国家。或者说,这个国家的宪法是一个在稳定国家方面做得很差劲的宪法。非常不好意思,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均属于此例。以最好的1982年宪法为例,该宪法每个条文平均出现的“不得、应当”不到美国宪法的1%,在仅有的36个“不得、应当”中,无一个指向“国家”,只有0 . 33个指向“国家机关”,即宪法第三十六条:“……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其余35. 67个“不得、应当”均指向“地方、组织、团体、公民、个人”。

换一句话说,迄今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四部宪法没有任何一部对国家“不能什么都干,国家干什么必须明确”这样事关国家稳定、人类幸福的大事,做出任何明确的规定。1982年宪法138条,没有一个条文是规定国家“不能干什么,应当干什么”的,宪法只对“地方、组织、团体、公民、个人”“不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这些小玩意儿做出了36个规定。是真正的“抓小放大”,揪住小辫子不放,放开大事不管。也许,这样一对比,你才会理解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领导总是爱对一些小玩意儿上纲上线,有了宪法还出了“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动乱的历史。说穿了,我们的宪法不是用来防止动乱,而是用来制造这些动乱、冲击国家稳定的,

(二)“维护自由”也是“幸福宪政”的基本手段之一

幸福宪政是通过稳定国家与维护自由两个手段实现“人类幸福”的。用辩证法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会把“稳定国家”看成是限制国家的自由,故有 “自由与宪政的精义是你的自由止于国家的不自由”之说。为什么国家必须稳定,而人民不仅没有必要稳定,还要确保其自由?

道理很简单,人是天生的,而国家是人造的。如果国家不确保人的自由,反而压制人的自由,人就不会感到幸福。

因此,自由虽然无价,但在宪政看来,也只是实现人类幸福的一种手段而已。要想让人类幸福,首先必须维护其天生、固有的自由。由于自由最不好规定,所以自由无需规定,她同人的关系是天生的、固有的、天然保留、不能剥夺、与生俱来的关系,国家最不能干的事就是伤害自由,国家最不稳定的因素也在于伤害人的自由。关于人的自由与国家稳定的关系,我们是这样描述和体会的:“你,作为人,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一切欲求秉乎天性,一切权利源自天赋;一切人造之物:国家、规章、形器,一切人观之物:宇宙、日月、梦幻,一切人念之物:宗教、秩序、夫妻父母子女,均在你天赋人格之下;国家,作为人造之身份,无形之利器,生于人,成于人,毁于人;其之所以生,源于人之需要;其之所以成,顺应人之需要;其之所以毁,忤逆人之需要。”“你的自由止于国家的不自由,你的权利之所至,国家的义务之所至。你的权利建立在国家的义务之上,人的自由之所起,国家的不自由之所生,此种道理,天生身受,不讲自明。一人之天赋权利不为天生顺序所动,先生之父尚且不得侵凌后生之子,就更容不得两人、多人之心生契约干涉,任何人不得借助自订自编之合同、章程、法律、历史、教义、理论所赋之既定职位身份(合同人、法人代表、国家元首与领袖等),越位侵犯个人之单独权利,否则,人人相残,心心相斗,国无宁日,法无定威,诈伪丛生,弱肉强食,人间文明又与畜生世界何异?!”(

人的自由分成两个部分,最大层面、最原始、最有潜力的部分属于“无”的范畴(无边无际、无可名状、各不相同),或者天然保留的范畴;比较小的部分是已经由法律确定的部分,属于“有”的范畴,或者“由法律明确”的范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他人)违法( 国家) 必救(你)。以下是对两种自由的具体分析。(

1、你的自由天然保留,无边无际,不受任何条条框框哪怕是宪法的约束

你的自由至高无上,宪法虽然规定了你的权利,宪法由此而得益:成为至高的法律,万法之母。但是,你的自由无边无际,宪法的规定不能尽其万一,你一切没有规定、不能规定、无法规定、无可名状的权利,都与你心性相随,天然保留,不受人间任何条条框框哪怕是宪法的约束。你的自由也不仅仅由宪法规定,其他法律同样可以因为规定、扩展你的自由而成为至高的法律,故美国宪法规定:“宪法和法律均是美国的最高法律”,违宪审查的标准并不是既定的宪法,而是既定宪法赖以存在的身后基础:人的自由。一切违背人的自由的法律,包括宪法本身,均是违宪的法律,自始至终不具备法律效力。

2、你的自由最高法律明确保护,遭损即诉,有损则救

你的自由中已经开发、发现的部分,或者说全人类共同的、可以从法律角度加以规定、操作的部分都应该由世界、国际、国家、国内各种组织运用可以操作的各种法律条文" 明确规定下来,一旦遇到损害,你就可以向相应机构提起请求,直至诉讼保护。这种损害一旦确认,施害者必须加以补救,或者由国家加以补救。

(二)“幸福宪政”用“稳定、自由”两大手段实现“幸福”一个目标

1、国家是一种人造机器,使唤人的国家= 人的灾难,国家稳定是“人民幸福”的前提

汽车是一种人造机器,如果让汽车来自由使唤人,那么造车人与驾车人的末日就到了,有见过汽车不听使唤自动出轨而给人带来好处的吗?没有。国家与汽车完全一样,也是一种人造机器,人们之所以建立国家,是为了让国家听人的使唤,为人的需求服务。有见过不听人的使唤甚至自定自由、正义反过来教育人、使唤人、改造人的国家,最终给人带来福利的吗?同样没有。

人类历史上,使唤人的国家只有法西斯德国、军国主义的日本、墨索里尼时期的意大利和计划经济国家,前者使唤民众去征服外国,结果反被外国战败占领;后者使唤民众去发展经济,结果造成全民饥荒,无论出于何种动机、以何种手段、要达到何种目的,使唤人的国家最终都给人类在精神、道德、法制、物质生产等领域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国家使唤人的理论,看起来是为了国家、人民,实际上害了国家、人民。国家,无论如何伟大,都只是一种人造机器。使唤人的机器,无论是汽车还是国家,都不能给社会带来安宁,给人民带来幸福。

2、幸福宪政用法律手段确保国家稳定,人民自由,社会幸福

幸福宪政用法律手段明确初始权利与剩余权利均天然属于人民,国家必须稳定,不能为所欲为。并确立了“法治”的基本意义:“法治,对国家来说,就是法无规定皆禁止;对个人来说,就是法无规定皆自由”。由此派生出几条基本法律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国会不得制定溯及既往的法律;法律必须明确,有可操作性;对不明确的法律的扩张解释不得侵害原本由人保留的自由。法治确立的国家稳定同时也是“作为的”稳定,国家必须有所作为,作为必须高效:凡是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国家都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否则,必受国家诉讼制度追究。

3、“稳定国家”与“维护自由”是“幸福宪政”的两个面

国家稳定了,人民有了明确的预期,知道国家不会干什么,会干什么?国家越轨如何补救,自由也就有了保障。人民有保障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们自由的发展又反过来促使宪法、法律的发展,使得“国家不能干什么,应当干什么”之类的法律规定越来越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国家因此越来越稳定,人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人们自由了,没有感受到压迫与强制了,国家才会稳定。这个道理,用我们过去的话说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自由就是压迫,有反抗国家就不会稳定。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沉默”。沉默表示的是非暴力不合作,这是人们在总结过去以暴易暴教训的基础上总结的另一种反抗暴政方式。

必须注意的是,稳定与自由的主体不能互换。稳定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对人民不能强求稳定;自由的主体是人,对国家不能给以为所欲为的自由。给国家以自由等于伤害国家的稳定,等于伤害人的自由,伤害社会的幸福。这是由于国家与个人的不同本性所决定了的,也是人们追求人类幸福的目标决定了的。国家的行动必须有个导向,即为了人的幸福而行动。平时,国家应当象机器一样正常工作,没有任何主动行为;在风险刺激已经出现时,国家的应激性反应必须象有机生命体一样灵敏、高效、全能,向着既定目标“满足人(组成有机体的细胞)的需求”,启动一切既定程序甚至打破一切既定程序奋力前进。但国家的应激性反应无论怎样灵敏、高效、全能,都不等于国家自此获得自由,国家的需要可以凌驾在其制造者人及其需求之上。相反,国家的机器本性不会改变,国家的任何需要都必须以人的需求为前提,没有人的需求为支撑,国家的任何需要均属非法。

对国家应激性反应的认识很容易走极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方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当时的美国在胡佛政府主持下,严格推行国家不作为政策,对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产品堆积放人不管,几乎毁灭了美国;而另一面,则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推行国家使唤人的政策,以“优等民族论”召唤本民族公民为了所谓的世界与国家的需要,去征战沙场,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后,尽管优等民族论寿终正寝,但优等民族论的始祖“先进阶级论”却在苏联的推动支持下,在许多国家发动了内部战争,并建立了14个政权,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人的控制深入思想、文化、生产、生活、精神、意念诸领域,70年后,计划体制彻底垮台,一切“丰功伟绩”最终都成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黑色幽默。人们将这个时代称作“黑幕时代”,将这个时期的生活称为“黑箱生活”,将这个时期的光荣工程称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一切荣光均无法考证,一切操作均属见不得光的“黑箱操作”。违背社会平等信念的“先优理论”无论是借助“阶级”、“民族”,还是借助“国强”、“民富”,自此露了真面目,彻底走入穷途末路。

三、 世界上最先进的宪政应当是“稳定、自由、幸福”三位一体的宪政,幸福就从稳定国家开始

目前我们自称是国家,推行着一种比发达国家还要先进的社会制度。世界上最先进的宪政理应被国家采纳。从过去国家运动不断、思想汇报无穷、宏观调控无止境的具体情况出发,我们首先应当从稳定国家开始,明确界定国家不能干什么,应当干什么。

国家稳定以后,人们的自由就会自然扩大,因为宪法已经以明确的条文与诉讼补救机制来防止国家不稳定因素出现,为所欲为去使唤人。因此,追求幸福,对于我们来说,就从稳定国家开始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修宪,以平等、竞合为原则一一罗列“国家不得为之事项”,建立“违宪审查制度”,设立宪法法院追查违宪者的法律责任;

对国家稳定的最大侵害来自于等级制度与差别对待制度,故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就是禁止设立思想差别对待制度。国家不得立法确立等级制度,不得差别对待各种思想、理论、个人与群体(领袖、先进阶级与等级制度),不得确立国教(指导思想、真理),不得歧视、差别对待弱势群体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违宪审查”由宪法、权利法案、人权宣言以及违宪审查制度构成,旨在确保民众千变万化的自由不受侵害,确定“国家不得为”之事;

幸福是什么教案例10

人类自1689年开始就在建立一种“幸福宪政模式”,人类的宪政都是追求幸福的“幸福宪政”。300多年后的今天,幸福宪政模式已经完全成熟,人类幸福已经与人类宪政密不可分。

二、 “幸福宪政”用“稳定、自由”两大手段实现“幸福”一个目标

(一)“稳定国家”是“幸福宪政”的基本手段之一

中国人最讲稳定,甚至将稳定提到了“压倒一切”的高度。但实际上,只有幸福宪政国家才是真正稳定的国家,稳定国家也是一切宪政的基本手段之一。通过稳定国家,可以实现人类倍感幸福的目标。

应当说,幸福宪政在稳定国家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其秘招却鲜有人知道。下面给你露几招“幸福宪政”稳定国家的方式。

1、国家不能什么都干。什么都干的国家肯定是一个不稳定的国家,故规定哪些事情国家不干,对于稳定国家至关重要。用我们中国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国家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如果只是政策、思想,“有所不为”还是一句空话。幸福宪政的优势就在于把国家哪些事情不干,以宪法的形式用例举的方式罗列出来,让天下共知之。如果国家干了不该干的事,应当受到违宪审查,应当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你看,这一招一出,国家还会不稳定吗?

纵观各国宪法,用此秘招维护国家稳定的频率最高。以美国宪法为例,美国宪法只有7条,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就是“国家不得”,共有80个之多。

2、国家干什么必须明确。一个干什么都不明确的国家,不能算是一个稳定的国家,甚至会让人觉得是一个无法理解与判断的怪物。故用此法稳定国家的频率仅次于用“国家不得”稳定国家的频率。美国宪法条文用得次多的词是“国家应当”,共有63个。如果国家不干其该干的事情怎么办?同样是诉讼伺候:违宪审查与行政诉讼。

3、稳定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人类幸福。在这个目的之下,国家可以增加新的不干什么和应该干什么。新的东西确立以后,必须有诉讼制度作为国家稳定保障。例如,罗斯福新政就确立福利国家的模型,国家如果违反有关规定,以“不作为” 或者“作为”损害公民福利,人们可以提起宪法诉讼与行政诉讼。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的主体都是国家。美国宪法中的 “不得”与“应当”平均到每条有20. 5个之多,所有这些“不得”与“应当” 均指向“国家”,包括“国家、国家机构、国家法律、国家工作人员”,即:上层对下层负责,国家不得(或者应当)对民众如何如何;一国宪法虽然有“不得” 或者“应当”的规定,但其规定的不得与应当如果都指向公民,这个国家同样是一个不稳定的国家。或者说,这个国家的宪法是一个在稳定国家方面做得很差劲的宪法。非常不好意思,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均属于此例。以最好的1982年宪法为例,该宪法每个条文平均出现的“不得、应当”不到美国宪法的1%,在仅有的36个“不得、应当”中,无一个指向“国家”,只有0 . 33个指向“国家机关”,即宪法第三十六条:“……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其余35. 67个“不得、应当”均指向“地方、组织、团体、公民、个人”。

换一句话说,迄今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四部宪法没有任何一部对国家“不能什么都干,国家干什么必须明确”这样事关国家稳定、人类幸福的大事,做出任何明确的规定。1982年宪法138条,没有一个条文是规定国家“不能干什么,应当干什么”的,宪法只对“地方、组织、团体、公民、个人”“不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这些小玩意儿做出了36个规定。是真正的“抓小放大”,揪住小辫子不放,放开大事不管。也许,这样一对比,你才会理解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领导总是爱对一些小玩意儿上纲上线,有了宪法还出了“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动乱的历史。说穿了,我们的宪法不是用来防止动乱,而是用来制造这些动乱、冲击国家稳定的,

(二)“维护自由”也是“幸福宪政”的基本手段之一

幸福宪政是通过稳定国家与维护自由两个手段实现“人类幸福”的。用辩证法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会把“稳定国家”看成是限制国家的自由,故有 “自由与宪政的精义是你的自由止于国家的不自由”之说。为什么国家必须稳定,而人民不仅没有必要稳定,还要确保其自由?

道理很简单,人是天生的,而国家是人造的。如果国家不确保人的自由,反而压制人的自由,人就不会感到幸福。

因此,自由虽然无价,但在宪政看来,也只是实现人类幸福的一种手段而已。要想让人类幸福,首先必须维护其天生、固有的自由。由于自由最不好规定,所以自由无需规定,她同人的关系是天生的、固有的、天然保留、不能剥夺、与生俱来的关系,国家最不能干的事就是伤害自由,国家最不稳定的因素也在于伤害人的自由。关于人的自由与国家稳定的关系,我们是这样描述和体会的:“你,作为人,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一切欲求秉乎天性,一切权利源自天赋;一切人造之物:国家、规章、形器,一切人观之物:宇宙、日月、梦幻,一切人念之物:宗教、秩序、夫妻父母子女,均在你天赋人格之下;国家,作为人造之身份,无形之利器,生于人,成于人,毁于人;其之所以生,源于人之需要;其之所以成,顺应人之需要;其之所以毁,忤逆人之需要。”“你的自由止于国家的不自由,你的权利之所至,国家的义务之所至。你的权利建立在国家的义务之上,人的自由之所起,国家的不自由之所生,此种道理,天生身受,不讲自明。一人之天赋权利不为天生顺序所动,先生之父尚且不得侵凌后生之子,就更容不得两人、多人之心生契约干涉,任何人不得借助自订自编之合同、章程、法律、历史、教义、理论所赋之既定职位身份(合同人、法人代表、国家元首与领袖等),越位侵犯个人之单独权利,否则,人人相残,心心相斗,国无宁日,法无定威,诈伪丛生,弱肉强食,人间文明又与畜生世界何异?!”(

人的自由分成两个部分,最大层面、最原始、最有潜力的部分属于“无”的范畴(无边无际、无可名状、各不相同),或者天然保留的范畴;比较小的部分是已经由法律确定的部分,属于“有”的范畴,或者“由法律明确”的范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他人)违法( 国家) 必救(你)。以下是对两种自由的具体分析。(

1、你的自由天然保留,无边无际,不受任何条条框框哪怕是宪法的约束

你的自由至高无上,宪法虽然规定了你的权利,宪法由此而得益:成为至高的法律,万法之母。但是,你的自由无边无际,宪法的规定不能尽其万一,你一切没有规定、不能规定、无法规定、无可名状的权利,都与你心性相随,天然保留,不受人间任何条条框框哪怕是宪法的约束。你的自由也不仅仅由宪法规定,其他法律同样可以因为规定、扩展你的自由而成为至高的法律,故美国宪法规定:“宪法和法律均是美国的最高法律”,违宪审查的标准并不是既定的宪法,而是既定宪法赖以存在的身后基础:人的自由。一切违背人的自由的法律,包括宪法本身,均是违宪的法律,自始至终不具备法律效力。

2、你的自由最高法律明确保护,遭损即诉,有损则救

你的自由中已经开发、发现的部分,或者说全人类共同的、可以从法律角度加以规定、操作的部分都应该由世界、国际、国家、国内各种组织运用可以操作的各种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下来,一旦遇到损害,你就可以向相应机构提起请求,直至诉讼保护。这种损害一旦确认,施害者必须加以补救,或者由国家加以补救。

(二)“幸福宪政”用“稳定、自由”两大手段实现“幸福”一个目标

1、国家是一种人造机器,使唤人的国家= 人的灾难,国家稳定是“人民幸福”的前提

汽车是一种人造机器,如果让汽车来自由使唤人,那么造车人与驾车人的末日就到了,有见过汽车不听使唤自动出轨而给人带来好处的吗?没有。国家与汽车完全一样,也是一种人造机器,人们之所以建立国家,是为了让国家听人的使唤,为人的需求服务。有见过不听人的使唤甚至自定自由、正义反过来教育人、使唤人、改造人的国家,最终给人带来福利的吗?同样没有。

人类历史上,使唤人的国家只有法西斯德国、军国主义的日本、墨索里尼时期的意大利和计划经济国家,前者使唤民众去征服外国,结果反被外国战败占领;后者使唤民众去发展经济,结果造成全民饥荒,无论出于何种动机、以何种手段、要达到何种目的,使唤人的国家最终都给人类在精神、道德、法制、物质生产等领域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国家使唤人的理论,看起来是为了国家、人民,实际上害了国家、人民。国家,无论如何伟大,都只是一种人造机器。使唤人的机器,无论是汽车还是国家,都不能给社会带来安宁,给人民带来幸福。

2、幸福宪政用法律手段确保国家稳定,人民自由,社会幸福

幸福宪政用法律手段明确初始权利与剩余权利均天然属于人民,国家必须稳定,不能为所欲为。并确立了“法治”的基本意义:“法治,对国家来说,就是法无规定皆禁止;对个人来说,就是法无规定皆自由”。由此派生出几条基本法律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国会不得制定溯及既往的法律;法律必须明确,有可操作性;对不明确的法律的扩张解释不得侵害原本由人保留的自由。法治确立的国家稳定同时也是“作为的”稳定,国家必须有所作为,作为必须高效:凡是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国家都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否则,必受国家诉讼制度追究。

3、“稳定国家”与“维护自由”是“幸福宪政”的两个面

国家稳定了,人民有了明确的预期,知道国家不会干什么,会干什么?国家越轨如何补救,自由也就有了保障。人民有保障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们自由的发展又反过来促使宪法、法律的发展,使得“国家不能干什么,应当干什么”之类的法律规定越来越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国家因此越来越稳定,人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人们自由了,没有感受到压迫与强制了,国家才会稳定。这个道理,用我们过去的话说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自由就是压迫,有反抗国家就不会稳定。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沉默”。沉默表示的是非暴力不合作,这是人们在总结过去以暴易暴教训的基础上总结的另一种反抗暴政方式。

必须注意的是,稳定与自由的主体不能互换。稳定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对人民不能强求稳定;自由的主体是人,对国家不能给以为所欲为的自由。给国家以自由等于伤害国家的稳定,等于伤害人的自由,伤害社会的幸福。这是由于国家与个人的不同本性所决定了的,也是人们追求人类幸福的目标决定了的。国家的行动必须有个导向,即为了人的幸福而行动。平时,国家应当象机器一样正常工作,没有任何主动行为;在风险刺激已经出现时,国家的应激性反应必须象有机生命体一样灵敏、高效、全能,向着既定目标“满足人(组成有机体的细胞)的需求”,启动一切既定程序甚至打破一切既定程序奋力前进。但国家的应激性反应无论怎样灵敏、高效、全能,都不等于国家自此获得自由,国家的需要可以凌驾在其制造者人及其需求之上。相反,国家的机器本性不会改变,国家的任何需要都必须以人的需求为前提,没有人的需求为支撑,国家的任何需要均属非法。

对国家应激性反应的认识很容易走极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方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当时的美国在胡佛政府主持下,严格推行国家不作为政策,对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产品堆积放人不管,几乎毁灭了美国;而另一面,则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推行国家使唤人的政策,以“优等民族论”召唤本民族公民为了所谓的世界与国家的需要,去征战沙场,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后,尽管优等民族论寿终正寝,但优等民族论的始祖“先进阶级论”却在苏联的推动支持下,在许多国家发动了内部战争,并建立了14个政权,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人的控制深入思想、文化、生产、生活、精神、意念诸领域,70年后,计划体制彻底垮台,一切“丰功伟绩”最终都成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黑色幽默。人们将这个时代称作“黑幕时代”,将这个时期的生活称为“黑箱生活”,将这个时期的光荣工程称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一切荣光均无法考证,一切操作均属见不得光的“黑箱操作”。违背社会平等信念的“先优理论”无论是借助“阶级”、“民族”,还是借助“国强”、“民富”,自此露了真面目,彻底走入穷途末路。

三、 世界上最先进的宪政应当是“稳定、自由、幸福”三位一体的宪政,幸福就从稳定国家开始

目前我们自称是国家,推行着一种比发达国家还要先进的社会制度。世界上最先进的宪政理应被国家采纳。从过去国家运动不断、思想汇报无穷、宏观调控无止境的具体情况出发,我们首先应当从稳定国家开始,明确界定国家不能干什么,应当干什么。

国家稳定以后,人们的自由就会自然扩大,因为宪法已经以明确的条文与诉讼补救机制来防止国家不稳定因素出现,为所欲为去使唤人。因此,追求幸福,对于我们来说,就从稳定国家开始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修宪,以平等、竞合为原则一一罗列“国家不得为之事项”,建立“违宪审查制度”,设立宪法法院追查违宪者的法律责任;

对国家稳定的最大侵害来自于等级制度与差别对待制度,故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就是禁止设立思想差别对待制度。国家不得立法确立等级制度,不得差别对待各种思想、理论、个人与群体(领袖、先进阶级与等级制度),不得确立国教(指导思想、真理),不得歧视、差别对待弱势群体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违宪审查”由宪法、权利法案、人权宣言以及违宪审查制度构成,旨在确保民众千变万化的自由不受侵害,确定“国家不得为”之事;

幸福是什么教案例11

尼基丁并不认为这种幸福是偶然落到他身上来的,这幸福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合情合理的、势所必然的现象。他相信人是自己的幸福的创造者,现在他得到的正是他自己创造的东西。“是啊,我要不假装谦虚地说:这幸福是我自己创造的,我有权享受这幸福。你知道我的过去,孤苦贫困和不幸的童年、惨淡的青春,――这一切都是奋斗,这就是我开辟的、达到幸福的道路。”

打牌,跳舞,骑马郊游,卿卿我我……婚后的生活还是那么快乐,那么美满。冬天来了,尽管天气坏,但尼基丁生活得仍旧跟夏天一样幸福。他甚至又添了另外一种娱乐:他学会了玩“文特”。只有两样东西偶尔使他烦躁,惹他生气,似乎妨碍他完全幸福,那就是猫和狗,这是他连同妻子的嫁妆一齐接收下来的。各房间里,特别是在早晨,总有一股动物园里的气味,任凭怎么样也消除不掉那股气味,而且猫常跟狗打架。凶恶的穆希卡一天要喂十次才行,它至今还是不认尼基丁,老是朝着他狂吠:“呜……汪汪汪……”

一天午夜,他打完牌从俱乐部出来,回家去。天黑,下雨,道路泥泞。尼基丁心里有一种不痛快的感觉,怎么也弄不清这是什么缘故:是因为他在俱乐部里打牌输了十二个卢布呢,还是因为付牌帐的时候有一个对手说,尼基丁有的是钱,这明明指的是他妻子的陪嫁钱?他并不心疼那十二卢布,对手的那句话也没什么可气的地方,不过他还是觉得不痛快。为什么呢?

他猛地想到他所以不心疼那十二卢布,是因为那笔钱是他白白得来的。如果他是工人,那他就会明白每一个戈比的价值,就不会不在乎输赢。再者,他心想,就是他的全部幸福也完全是白白得来的,他没费什么气力,这幸福实际上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品,就跟药物对健康的人来说是奢侈品一样。要是他跟绝大多数的人那样老是为一块面包操心,为生存奋斗,要是他工作累得胸口和背脊疼痛,那么晚饭啦,温暖舒适的住所啦,家庭幸福啦,才会成为他生活中的必需品、奖赏,使生活变得美好、丰富多彩;照眼前这样,那么,一切在他却只有一种古怪的、不明确的意义。

“唉,真糟糕!”他又说一遍,十分清楚地知道这种想法本身就已经是坏兆头。(258页)

“这种想法”果然纠缠上他了。曾几何时,他陶醉于自己亲手打造的幸福生活中,他认为这种幸福是那么实实在在,被自己牢牢地抓在手中,而现在,他感到不自在了。这种幸福似乎突然变得轻飘飘的没有分量,两手空了,脑袋也空了,身体飘起来了,怎么回事?这就是我苦苦追求和等待的东西吗?我真的需要它吗?我的幸福是这样不堪一击吗?那么。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需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是幸福?它在哪里?这个问题是契诃夫所有小说的中心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恐怕也是契诃夫一辈子都在思考的问题。契诃夫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答案(这个问题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连参考答案都没有),而在于他逼着我们同他一起思考。其实他也没有逼我们,他只是自己在思考,然后写成小说。我们可以不看他的小说,这样我们就轻松了,我们就可以埋头经营自己的幸福,做家教害人挣钱啊,写写垃圾论文啊,找一个有权有势力的老丈人啊,谄媚啊,表忠心啊,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或而摇尾乞怜或而汪汪狂吠的狗啊,自欺欺人啊,装腔作势啊,毁人不倦啊,还可以装腔作势地说说仰望星空啊,敬畏啊,崇高职业啊等等。为什么要看契诃夫的小说呢?契诃夫的小说会败坏我们的幸福感,我们先看这段话――

他觉得自己的脑袋又大又空,跟粮仓一样。有些特别的新思想好像阴影似的在里面游荡。他心想,除了那盏长明灯的柔光所照着的恬静的家庭幸福以外,除了他和那只猫平静、甜蜜地生活在其中的这个小世界以外,还有另一个世界。……他就忽然生出热烈迫切的愿望,一心想到那个世界去,在一个工厂或者什么大作坊里做工,或者去发表演说,去写文章,去出版书籍,去奔走呼号,去劳累,去受苦。……他需要一样东西来抓住他的全身心,使得他忘记自己,不关心个人幸福,这种幸福的感觉是那样地单调无味。(259页)

你可能觉得契诃夫很可笑。为什么一定要做工人?我是教师,干的是顶高尚的职业,何必还要什么另外的世界?真是荒唐!尼基丁就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就是这样为自己的幸福辩护的,但契诃夫马上让尼基丁否定了自己――

可是他立刻很有把握地对自己说,他完全算不得教师,不过是个官僚罢了,跟那个教希腊语的捷克人一样庸碌无能。他从来没有当教师的志向,一点也不懂儿童教育,对它也从不发生兴趣。他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孩子才好,他不明白他所教的课的意义,也许简直没教对。已故的伊波里特,伊波里狄奇明显地愚笨,所有的同事和学生都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都料得出他的作为;可是他尼基丁跟那个捷克人一样,善于掩盖自己的愚笨,巧妙地蒙哄大家,装出他的一切都顺顺当当的样子。(260页)

这段话看得我冷汗直冒!契诃夫生活在19世纪的俄国,他描述的简直就是21世纪中国教师的总体状况,而且是那么地精准,简直是铢两悉称,毫厘不爽!我把上面的话一字不动地分列为以下6点,有兴趣的可以对照一下――

完全算不得教师,不过是个官僚罢了。

庸碌无能。

从来没有当教师的志向,一点也不懂儿童教育,对它也从不发生兴趣。

不明白他所教的课的意义。

也许简直没教对。

善于掩盖自己的愚笨,巧妙地蒙哄大家,装出他的一切都顺顺当当的样子。

我们在教书,但我们简直没有教对,我们不明白所教的课的意义,我们一点儿也不懂教育。对它也从不发生兴趣。我们摸着良心想想,除了考试、分数、录取率、高分率、成绩、政绩、职称、职务、荣誉、名利、往上爬、再爬一级、再捞一把等等,我们真的是为学生着想吗?我们什么时候真正为学生着想过?我们教的什么东西?我们自己明白吗?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吗?我们风风火火、咋咋呼呼、唧唧歪歪,装出一副很辛苦很认真很崇高的样子,好像自己干着多么重要的事情,其实只是掩盖自己的愚笨和庸碌罢了,我们完全算不得教师,不过是个官僚罢了!

认清真相、否定自己是困难的!这些新想法让尼基丁十分害怕。他几乎是本能地竭力摆脱这种想法.称它们是傻念头,相信这全是因为他神经质的缘故,将来他会笑他自己的。到第二天早晨,他果然笑自己神经质,骂自己是个娘们儿,可是他已经清楚地感到他的平静心境消失了,大概永远消失了。但我们没事,我们根本不会有这些想法,就是有,也是一笑置之,一骂了之。

在这漂亮的两层楼小房子里,要想幸福,在他已经不可能了。

他领悟到幻想已经破灭,一种新的、不安定的、自觉的生活正在开始,这跟平静的心境和个人的幸福却不能并存。

就这样,契诃夫无情地摧毁了尼基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