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12 11:35:11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例1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03-02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因此,粮食的种植与生产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早在2008年,暴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粮食危机,此次危机更是加大了人们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在我国,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情况与人们的生活戚戚相关,小麦的产量对于我国社会稳定的维持都有着潜在的影响。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起小麦的种植技术,使其保证我国人民群众的粮食需求。

一、小麦种植条件分析

睢宁县位于我国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东南,属于淮北麦区。因其具备良好的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条件。淮北麦区的地势相对平坦,耕作层深厚肥沃,土壤肥沃,沟渠配套,便于耕种。另外,灌溉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满足小麦种植的灌溉需求。江苏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阳光充足,小麦可以实现良好的光合作用。适宜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小麦的成熟与饱满。在睢宁县,小麦的种植条件良好,适宜发展小麦种植业。近些年来,多次被农业部评为粮食生产大县,相关部门也十分重视我县小麦种植业的发展,对其小麦品种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选择优质、高效、高产、广适、多抗小麦新品种,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补贴力度与补贴项目种类,落实小麦的高效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这使得小麦产量与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小麦种植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二、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睢宁县的小麦种植业发展的风生水起,我们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育优良的小麦品种

发展小麦种植业,良种是内因,也是主因。其最初阶段就是进行小麦品种的选择,因为小麦品种的选择是否适宜对于小麦今后的生长与收成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说,在小麦的产量方面,一个正确的品种选择可以提高小麦单产的一半。小麦品种的选择主要是以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与土壤情况为基础。徐州睢宁依据自己的种植条件,半冬性中筋品种选择徐麦30、济麦22、淮麦22、明麦1号、连麦5号等;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淮麦20、烟农19等。,得到了增收。在小麦品种选定之后,要对小麦的种子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其发芽率提高,进而提升小麦的产量。而小麦种子的处理指的就是对其进行晒种并精选种子,小麦种子常携带有病菌,要注意应用药肥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便于准确计算播种量。对于精心挑选的小麦品种要进行试种,以发芽率高低来确定播量,一般来说,85%是发芽率的标准。其次,还要对小麦种子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处理,处理方式主要有包衣处理与拌种剂拌种两种。而拌种剂的选择是有一定要求的,一定要确定其对于种子没有损害作用。比如说立刻秀、全蚀净等等。这些经过处理的小麦种子要进行浅种,尝试在三到五厘米即可。

2.整地施肥,合理处理土壤

在进行小麦种植之前,要对种植地的土壤进行处理。深耕细作是必然的要求。可采用农用机械对土地进行深耕,使其突破犁地层的限制,实现蓄水保肥的作用,将深度保持在20厘米左右为最佳。对于土壤表面要尽量地保持平整,不可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最好做到土细而结实,不能出现虚空现象。在整地完成之后,要对土地进行施肥。土壤的肥沃程度对于小麦的产量有着关键的影响。所以,小麦种植对于土壤的施肥工作要求比较高。最好要运用科学的施肥比例,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每亩施有机肥1000kg左右,适量进行有机肥的施加。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最好使用小麦专用肥每亩用量40kg,全生育期小麦肥料运筹一般为纯氮20kg,磷肥五氧化二磷10kg,钾肥10kg。另外,农民还可以将小麦与玉米秸秆还于田中,环保施肥。

3.重视播种期的选择

小麦播种期的选择,与播种量与播种深度一样,对于小麦的成长的作用十分重大。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小麦的播种期,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对于小麦的播种期选择来说,不能过早更不能过晚,一般来讲半冬性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5号-10月25号,弱春性品种播期为10月20以后。要将其控制在适宜范围之内。如果种植过早,徒长现象极易出现,由于小麦过早地吸收了土地中的养分,很容易演变成为老弱苗。病虫害对于小麦的威胁会随之增大,很难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各地必须以当地的气候为准,选择适宜的小麦播种期。

4.严格要求播种量

播种量,是小麦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单位面积内小麦的播种量都有严格的要求,而具体的播种量要以种植地的实际情况为准,特别是当地的自然气候环境条件。在高产田,由于土壤肥沃,可以控制播种量,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机械播种,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技术路线,根据播量和行距要求调好标准,行距25cm,播深3-5cm;而中低产田地块播量可以适当增加,但是如果播种量过大,会使小麦生长在较为密集的环境之中,造成透气性差、采光不良的现象出现,小麦苗也会因此不能茁壮成长。只有采取适宜的播种量,小麦的密度才能恰当,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株小麦苗抗倒伏性强,产量高。所以,农民在进行小麦的种植之时,一定要严格控制量。

5.选择最佳的播种深度

三到五厘米是小麦最适合的播种深度,不能与这个规格相差太远。如果小麦的播种深度太浅,极易使小麦的种子变得缺水干燥,不能正常发芽与成长,还会受到病虫的攻击。而小麦的播种深度过深,会对出苗有一定的影响,易形成“吊根”现象,造成弱苗的出现。所以,农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佳的播种深度,确保小麦的正常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因正确的小麦种植技术而实现了小麦的增收,本文从五个角度对小麦的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广大小麦种植者科学地进行小麦种植,为小麦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实现小麦的高产优产。

参考文献

[1]王启斌.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04).

[2]缪文华.生选6号小麦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J].农业科技通讯.2010(07).

小麦种植技术例2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60

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食物,是人们依赖生存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做好小麦的育种技术与种植技术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是当今社会各界的重要问题。在2008年,世界遭遇了一次粮食危机,因此,人们更加重视粮食的育种技术与种植技术,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小麦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种植技术提高粮食的产量,这对人们的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小麦育种技术发展方向

小麦在育种过程中会根据4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发展:高产超高产育种、综合抗病性育种、优质小麦品种育种、抗逆育种。在小麦育种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小麦的产量,保证小麦稳产[1]。但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想要在小麦产量上进行突破变得越来越困难,小麦品种抗性也在逐渐的下降,人们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同时产生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些都是小麦在进行育种时的困难,因此,在开展育种工作时,需要依靠于遗传资源的发掘和育种新技术进行应用。

2 小麦育种技术

小麦育种技术是将一些现代生物手段整合到传统的遗传育种中,将其表现型与基因型进行筛选,并设计出全新的小麦品种。在小麦育种中可以采用分子育种技术,通过对育种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筛选选出优良产品进行种植。小麦的分子育种技术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特点。

2.1 转基因育种

转基因育种是整个育种工作的目标,在转基因过程中需要对多种生物基因进行分离,并组成全新的DNA移入到小麦品中去,经过筛选获得稳定的表达的改良植株[2]。常见的植株转基因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介导转化法与花粉管通道法。其中基因转入法需要将品种基因进行重新组织培养,这样打破了传统转基因交流的局限性,使转基因资源共享,同时还能减少小麦产品生长不良现象,减少小麦的育种周期。

2.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可以将一些目标性状的基因紧密联锁的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并检测基因是否存在。在分子标记过程中辅助选择是直接反应了DNA的序列差异,并保证其不能受到任何的植物生长阶段环境的影响。小麦品种在早起育种时需要对转基因目标进行加快育种,从而保证小麦在以后的育种成效。

2.3 分子设计育种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生物学数据信息量较大,在进行育种工作时可利用的信息较少。QTL虽然可以帮助信息进行地位,但是也难用于指导作物育种中去。通过以分子设计以生物信息学作为一个平,从而帮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数据信息库进行研究,从而育种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生长环境,使其快速发展[3]。

3 小麦种植条件分析

小麦的种植方式根据各地区气候的不同可分为2种: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后者可以在黄淮平原与西南冬麦去进行种植,在这里主要研究的是长江沿线以北的春和西部冬麦的研究。春季小麦在一般选择在春天进行播种,等到夏季末秋季初就能丰收,小麦可以自行连作,也可以和大豆、豌豆等作物进行轮作,形成一年一熟的种植方式。我国北部冬麦种植地区每年的平均气温在2200~3500℃之间,冬麦在秋天就进行播种,在夏季末期进行收割,也是一年一熟作物。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利用热量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进行种植,从而更好的提高小麦产量[4]。我国农业部门对小麦品种进行不断的优化,使用全新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从而将小麦高效、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落实,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

4 小麦种植技术

4.1 选育优良品种

想要使小麦种植业更好的发展下去,选择优良品种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国小麦的在种植过程中选的品种对小麦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关系。比如说,在小麦产量上,要想提高小麦的产量就需要选择正确的品种。在选择小麦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挑选,选择对应的品种,半冬性中筋可以选择徐麦30、济麦20等品种;半冬性强筋可以选择一些烟农19品质,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在小麦种植之前要将种子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就是将小麦种带有的病毒使用药肥包衣剂进行包衣,消除病毒提高发芽率。同时还要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小麦种植前将包衣剂与种子进行搅拌,从使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4.2 整地施肥,合理处理土壤

在小麦种植之前,要将土地进行深耕处理,从而保证在以后蓄水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留其中的水分。在深耕时要保持在20cm左右,并保持土壤平整,同时还要使土壤细而结实,整片土地都不可以出现虚空现象。在整地之后,要及时对土地进行施肥,施足够的肥才能保证小麦在以后健康成长。但是在施肥过程中施肥的比例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有机肥要在每667m2地施1000kg左右,这样可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使小麦专用的肥需要每667m2地40kg。另外,农户们还可以将玉米秸秆还于小麦田中,进行环保施肥。

4.3 重视播种期

在小麦播种期间,小麦播种的数量要比播种的深度一致,这可以使小麦在以后的日子健康成长。在小麦播种时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小麦的播种期,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因此,对于小麦播种期的来说,不能选在太早,也不能太晚。在冬季小麦播种时一般选择每年的10月初到月末为止,春播小麦选在每年的20号以后。如果小麦种植的过早,就会出现徒长现象,小麦过早的吸收就会出现老弱苗现象,随之病虫害也会逐渐的产生。因此,在种植小麦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人天气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种植。

4.4 严格要求播种数量

小麦的播种数量会影响到小麦接下来的生长。在单位面积播种小麦数量有着严格要求,其播种数量要根据种植地的面积进行播种,同时还要结合自然气候环境。在高产田,其土地肥沃,可以使用机械进行播种,保证行距在25cm左右,播深3~5cm;低中产田的播种数量应增加,但是不能太多,如果过多会导致小麦田的透气性较差,采光不评价等现象。只有适当的播种数量才能使小麦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生长,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

4.5 挑选最佳播种深度

在播种时最佳的深度在3~5cm左右,如果小麦播种深度太浅,那么小麦种就不能正常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很难正常生长。如果小麦播种深度较深,这会小麦苗有着一定的影响,出现吊根现象,出现弱苗现象。所以在种植小麦时,农户们要对小麦的播种深度进行仔细分析,选择最佳的播种深度,使小麦正常生长,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

5 总结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农户们在种植过程中对逐渐的认识到了育种技术与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对此我国相关农业部门也从各个方面对小麦育种、种植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小麦的生产率与质量。本文对小麦育种技术与种植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专业人员加强对小麦育种技术与种植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海英,李华,赵平,谢文芳,程星.浅析小麦分子育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2):154-155.

小麦种植技术例3

0.前言

小麦籽粒中富含丰富的营养,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为13%左右,部分地区的优质小麦的蛋白质含量甚至可以达到19%左右,各个类型的氨基酸种、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也十分丰富,能够保障人体健康。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食,其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中站哟重要的地位,其也是世界的重要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食的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35%~45%,且是也是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在自身特性方面,小麦适应能力极强,其在南方的高温气候下生长,也能够在北方的严寒下生存。现代的科技不断进步,生产条件不断优化,小麦的种植技术也在随之不断进步,某地区的小麦产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1.各项准备工作

1.1耕地的整理

连年使用有机肥或者利用玉米粉碎进行还田,能够有效的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强化土壤肥力,其也是小麦高产优质的基本条件之一。对耕地的精细化整理也与小麦的高产有着直接的联系,需要在适耕期内对耕地进行及时的翻耕,并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整理,包括机耕、机耙等,对土壤进行深耕或深松,耕深的深度保持在23cm左右,表面平整,避免出现体积较大的土块,将耕地精细整理,达到下部实,上部送,并适当设置排水灌溉的沟渠。另外为了避免发生病虫害,还需要在耕地的过程中用一定的药剂进行播撒,如50%辛硫磷乳油、 3%甲拌磷颗粒、3%呋喃丹颗粒剂拌毒土等,能够达到培育壮苗、增产的目标,且较为省时、方便,减少成本投入[1]。

1.2品种选择及种子的处理

在选择品种时需要遵循产量高、产能稳定、抗病性良好、成熟期较早、质量良好等原则。选择好品种后,还需要利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处理。根据种子的重量,以其0.1%的比例使用50%种衣剂,配合6%的水对种子进行拌和,在拌合的过程中配合喷洒种衣剂,拌合结束后,将种子堆起,放置4h左右。晾干后再按照干拌种子重量的 0.2%,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使达到杀菌的目的。

1.3测土配方

合理施肥是小麦高产优质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各个地区的特质不同,对需要的肥料成分也有所区别,需要早小麦播种前进行测土配方的活动,还需要将农家肥与化肥相互搭配,使之能够充分发挥出肥力优势。某地区经过测土配方项目后,制定了施肥方案,即施优质农家肥 37~51t/hm2、磷120~140kg/hm2、纯氮220~240kg/hm2、钾90~110kg/hm2、ZnSO414.0kg/hm2,其中农家肥与磷钾肥全部作为底肥。

2.适时播种

小麦在合适的时节进行播种,能够让小麦的成长处于较为适宜自然条件中,包括温度、适度、雨水等,及时出苗,形成完整的根系,且在冬季之前生长为壮苗,保障小麦能够安全过冬。如果小麦属于春性品种,最佳播种时间为10月20~31日;如果其属于弱冬性品种,其最佳播种时间为10月5~15日;如果其属于冬性品种,最佳播种时间则为10月10~20日。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小麦才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如果条件不足,则需要进行人工调整。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播种,行距需要保持在24cm左右 为宜,深度保持在4cm左右,播种量严格控制在170kg/hm2,保持深浅一致[2]。

3.田间管理

3.1早期管理

在小麦出苗是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即为苗肥。苗肥的使用时间为第 2 叶露尖时。一般情况下,其在总施氮量中的比重为13左右%。如果麦田基肥较为充足,则不需要使用苗肥。在中耕方面,小苗弱苗应避免损伤或者伤根,因此需要浅锄,中耕深度为3cm左右;在春季时,小麦生长旺盛,需要适当深锄,中耕深度保持在8cm左右,能够提高土壤的疏松度 ,减少节地面蒸发 ,促进养分的释放,优化土壤的墒情,根系生长及分蘖分更加有利,并能够有效预防农田杂草。如果麦田存在旺长趋势,则需要在拔节前喷洒植物调节剂矮壮素或多效唑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长势。针对年前的杂草,可以在小麦分蘖期使用75%杜邦巨星进行喷洒,用量一般为14.0~22.0g/hm2,或10%的苯磺隆,用量为140g/hm2。还需要在低温来临前及时灌水,做好防冻准备[3]。

3.2返青拔节孕穗阶段

如果麦田在冬前施肥较少,分蘖不足,返青迟缓则,需要早施返青肥。一般情况下是施尿素76.0~113.0kg/hm2。拔节肥的主要作用在于强化中后期功能叶的光合强度,保障幼穗发育、促花、增加结实粒数并巩固分蘖成穗。因此拔节孕穗肥十分重要。拔节肥的的用量需要根据卖苗的情决定,施肥的时间一般为小麦拔节前,肥量一般为总施氮量的35%左右,尿素113.5~140.0kg/hm2。如果小麦属于中 、强筋重施拔节孕穗肥需要适量,而弱筋小麦无需使用孕穗肥。春后气温不断升高 ,麦苗生长速度加快,需要更多水分,如果出现不良气候情况,则需要及时灌水,或者做好通沟排涝防渍工作。在返青后拔节前,群体较大且抗倒伏能力不佳的高秆麦苗,需要使用壮丰安强化其抗倒能力,用量为460~600mL/hm2,对水 350~450kg/hm2在叶面实均匀喷洒。病虫害防治方面,如果麦田在冬前没有实施化学除草 ,需要在拔节前施用除草剂,并注意各种病害,包括蚜虫、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等[5]。

3.3抽穗结实阶段

小麦抽穗开花至成熟期也需要一定量的氮磷营养支持。因此在灌浆初期需要使用特定的肥料加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包括浓度为0.2%左右的磷酸二氢钾、1%~2%尿素单喷或混合喷施等,使用量为740kg/hm2左右,提升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利于籽粒灌浆,提升重量。由于该期间季节的性质,可能出现雨水多的情况 ,需要强雨水较少,则需要及时灌溉,最佳灌水量应能够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小麦生长后期容易出现较多的病虫害,包括白粉病、黏虫、锈病、蚜虫、赤霉病等,需要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和防治,包括病虫害预报、预测、田间开沟排水、降温、药剂防治等,保障小麦产量[5]。

4.适时收收获

小麦的最佳收获实践受到较为因素而的影响,包括品种的落粒性、籽粒成熟度、休眠期、自然环境等。小麦的最高粒重是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之间,因此需要再起蜡熟末期及时将其收获,并做好晾晒、储藏工作。

5.总结

小麦种植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其中包括许多的环节,包括选种子、整理耕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其对于小麦的高产优质均有较为紧密的联系,需要全面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既需要较为科学的方法,也需要种植人员辛勤的劳动及细心的观察,才能实现小麦的丰收。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小麦的栽培管理方法,在实践的生产活动中还需要种植人员全面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气候条件、土质情况、降水量、自然环境等,不断调整栽培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当地条件的栽培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小麦产量,为实现农民的增收及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翔翔,任兆豫.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70.

[2]陈位川.我国山东地区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分析[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1(03):20.

小麦种植技术例4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45-01

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其种植产量仅次于:水稻。由于农户大面积的种植,造成病虫害现象的加重。而且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病虫害的发生率也较高[1]。所以,农户在防治过程中,除了要强化种植技术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是当下防治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病虫害的特性,简要阐述其防治技术。

1 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

1.1 品种的选取要得当

由于小麦是喜温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没有明确的限制,易导致农户大面积种植,但却也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所以,为了能使小麦的产量提高,品种的正确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农户在选取品种时,需要根据当地土壤的情况,选取经济系数高、光合能力强及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使小麦的生产力提高。此外,农户在种植期间,还可选取不同品种混合搭配种植,这样能为土壤肥力得到充分利用。

1.2 播种要适量及适期。由于各地域气候环境的不同,农户在种植小麦期间,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适量种植。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为例,通常农户在种植小麦时,一般都可选取每年的十月份种植。“寒露至霜降,种麦不慌张”这句农谚说的就是河南地区小麦的种植特点。这样不仅能有助于小麦的生长,而且还能提高小麦产量。

1.3 土地肥力的培育。为了能实现小麦高产,农户通常在种植土壤内增添充足的钾、磷以及氮等养分,或者选择的种植土地需要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含量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而且还能保证小麦的质量。除此之外,农户在播种小麦前或者播种期间,对土壤实施深耕,可是小麦的产量显著提高。土肥的管理也要加强,为小麦选取的肥料必须是磷肥或者有机肥,这样能有助于病害的降低,同时还能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据调查,小麦在种植期间,所吸收的三分之二氮素营养都来自土壤中含有的氮,剩余的三分之一则来自投入的肥料。所以,当土壤缺乏肥力时,即便农户投放再多肥料,也无法实现小麦的高产。

1.4 小麦后期培育方法

为了防止肥力的浪费,合理平衡施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农户还要做好抗旱抗虫工作,定期除草浇水,这样既能使营养流失现象降低,也能使土壤的通透性得到提高。由于不同季节小麦的生长习惯不同,使其农户在种植期间,需要按照针对性的培育管理方法对小麦进行防治病虫害及除草工作。春季:虽然春季多雨水,但也不能满足小麦需求,所以,实施地下水位降低和清沟沥水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冬季:深中耕或者镇压的方式是冬季管理小麦的主要方法。此管理方法不仅有效提高小麦产量,而且还能是小麦的质量得到保证。

2 病虫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为了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除了要加强种植技术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2]。锈病、纹枯以及蚜虫病等是小麦的常见病虫害。锈病:能够严重危害小麦的麦叶与麦秆,并且随着病症的加重,还会长出红褐色或者黄色的粉包。其发病时间主要以春夏交替时期为主。纹枯病:能够严重危害小麦的基部叶鞘部位,并且病症的加重,还会出现纵向裂纹。其发病时间主要以小麦过拔节期后为主。蚜虫:主要以啃食小麦叶片的幼嫩部位为食,能够严重危害小麦的健康生长。而且该虫害多发于小麦抽穗灌浆期。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在防治小麦病害时,农户可按照轮作的方式进行耕种,或者定期清理田地,改进调整耕作制度等,这样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又或者农户在种植期间,可选取一些品种质量较高的小麦种植实施耕种,这样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此外,药剂的喷洒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锈病:农户可在50公斤的水中添加20g-30g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2.5%,或者100g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进行勾兑后实施喷雾防治。纹枯病:农户可在0.05至1公斤的水中添加10ml-15ml立克秀2%,或者20ml适乐时2.5%进行勾兑,并将其10公斤麦种放入后进行搅拌,这样可有效避免病害的发生。蚜虫:农户可在10至15公斤水中添加10g-15g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或者50ml-100ml氧化乐果乳油40%进行勾兑后实施机动喷雾。(2)生物防治:利用对小麦无害生物进行小麦病害虫的控制。农户可在田地内饲养一些病害虫的天敌,例如瓢虫等。这样不但能使小麦得到保护,而且还能使小麦的产量得到提高。而且,采用生物防治法还能有效保护农田的四周环境,减少虫害的数量。(3)物理防治:农户可选用紫外线、热力以及汰除病毒粒等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消除。由于大部分害虫都比较习惯光源,农户可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大规模扼杀。这样不仅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而且也能是小麦的产量提高,确保其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小麦产量的提高,和种植技术的加强也有一定的联系。品种的选取要得当、播种要适量及适期、土地肥力的培育以及小麦后期培育等,是当下农户在种植小麦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而且还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带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 。

小麦种植技术例5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0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小麦在北方地区得到大面积的种植,小麦产量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技术以及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本文主要对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1 小麦种植的技术

北方小麦种植应当注意选择良种小麦、改进土地耕种方式、小麦的灌溉以及施肥环节做到严格控制,才能促进小麦健康成长以及增产增收,从而提升小麦种植经济效益。

1.1 科学选小麦种

由于小麦的品种有所不同,在种植小麦之前需要进行科学的选种,不同种类的小麦品种适应于不同的生长气候、生长环境、地理条件等。选择小麦的品种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如当地的降水情况、土壤情况、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在对小麦进行选种时要选择纯度较高的小麦种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麦的产量。当前,病虫害越来越多以及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面对这一情况,选择小麦种子时需要挑选一些抗病性强的品种。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也应该鼓励和支持人们选择优良的小麦种子并采用套种,面对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区需要及时防治。

1.2 改进耕作方式

在小麦的种植上需要采取科学的耕作方式――轮作倒茬,这可以减少小麦的发病率,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耕作小麦不能多次种植在同一块地里,这样会使小麦减产从而无法实现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对于小麦的耕作方式应实行轮作,合理安排好轮作的时间。由于小麦的生长过程需要的营养是极为固定的,对于土壤中的要求也是固定的,多次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小麦就会影响小麦生长需要。通常情况下,已经种过3次小麦的土地最好不要再次种植小麦,应该改种其他品种的农作物,这样才不会影响小麦的产量以及保障土地的经济效益。

1.3 灌溉以及施肥

在雨季时可以利用雨水对小麦进行灌溉,在旱季时就需要以人工灌溉的形式灌溉小麦,这样可以保障小麦必要的水分从而促使小麦健康生长。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小麦的灌溉工作,而且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施加底肥。通常来说,一般是在种植小麦种植前加好底肥,可以选择一些效能较好的肥料。同时,在播种期间也需要加施种肥,这样可以帮助种子快速发育以及促使种子加快生长速度。在小麦生长过程当中也是需要非常多的养分,然而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追加肥料,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小麦的产量以及提升农民小麦种植经济效益。

2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对策分析

2.1 选择抗病麦种

在选择小麦品种时要选择一些抗病、耐病的品种。近年来,病害时常发生促使人们在选种时更加注重品种的抗病性。小麦病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需要科学采取有效措施对小麦病害进行防治,如选品种时,选择高产、抗旱以及耐病的小麦品种。推广使用一些优良的小麦品种以及实行小麦套种做法。防治病虫害的过程当中应当分析原因以及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虫对小麦的危害。

2.2 土地精整以防治害虫

在对小麦耕种时需要做好施肥工作防止病虫害,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需要合理使用复合肥、小麦专用肥、有机腐熟肥等,而不能只使用氮肥,防治病虫害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氮、磷、钾进行合理配备。在小麦耕种时需要采用合理耕种的方式,整治好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病虫害的环境。

2.3 对小麦的布局调整

在小麦种植时需要提前做好整体布局规划,做好轮作倒茬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病菌的入侵。在对病害进行防治时需要关注秋苗的发病,关注土蝗以及灰飞虱等的发病情况。合理进行小麦布局不仅可以以科学的方式防治病x害,也能够绿色环保地达到防治的效果。

2.4 灾害预警以及监测工作

在对小麦病害进行防治时需要做好预警以及监测的工作,根据病虫的发生情况和小麦品种的分布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并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预测小麦病虫灾害的发生情况。同时在小麦返青后需要对小麦进行大面积调查以及定点调查,并结合预测出的结果确定病害的发生程度以及发生的范围,完善当地区域对小麦病害预测、监测以及进行合理预警对于小麦健康生产意义重大。

3 结语

小麦的种植不断推广,虽然一定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以及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但是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科学以及有效的手段,一定程度制约了产量的提升。此外,病虫害问题也是当前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病虫害,包括土地精整、监测预警、合理布局等措施,从而提升小麦的产量以及质量。

小麦种植技术例6

 

 

宁阳县蒋集镇是生姜种植大镇,种植面积约800hm2,大都采用小麦套种生姜立体种植模式。现结合生 产实践将该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模式 

 

小麦采取沟麦种植方式,沟距60cm,其中埂宽40cm,沟宽20cm,沟底播种小麦。立夏前后,在埂上套种1行生姜。 

 

2栽培技术 

 

2.1合理安排,轮作换茬 

生姜是不耐连作的作物,在无病姜田块,连续种植3~4年后应换茬种植其他农作物,间隔2~3年后再种植生姜;新辟姜田,一旦田中发现病株,要及时换茬,间隔期要在5年以上,土地宽余地区间隔期延至7年以上,效果更好。 

2.2严格选地,施足基肥 

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土壤基础是小麦、生姜间套作的关键,应选择土层深厚、地力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无姜瘟病的轻壤地种植。在此基础上,秋季小麦播种前要深耕细耙,科学配方施肥。并根据土壤虫情,施入3%的辛硫磷颗粒剂75~90kg/hm2或黑矾225~300kg/hm2,进行土壤消毒。 

2.3品种选择,合理密植 

小麦品种要选用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增产潜力大、抗倒伏的晚播中熟品种,如淄麦12、潍麦8号等。生姜要选用姜块肥大、皮色黄亮、不干缩、未受冻、无病虫害的健壮姜种,如宁阳黄姜、莱芜大姜等品种。姜种的处理要分困姜、炕姜、分选壮芽3个步骤进行。小麦播种量97.5kg/hm2左右,成穗达525万穗/hm2;生姜采取带芽姜块横向平播于沟底,株距15~17cm,种植12.15万株/hm2左右。 

2.4适期播种 

小麦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20日,出苗后管理同常规大田,翌年5月底至6月初小麦成熟时适时收获,收割小麦时,只取麦穗,留下60cm高的麦秸遮荫。在小麦收割前的清明前后暖姜芽,首先选择肥大、皮色亮黄、无病、无虫蛀的姜块作种。催芽前用多菌灵或G-1型生姜增产剂浸种,选择无风晴天将姜种放在地上晾晒,中午翻动1次,晚上搬回室内,堆积4~5d,保持温度11~15℃,使姜种“发汗”(困姜)。这样反复3次即可催芽,谷雨后打包上炕(一般在厨房内)。开始温度不要超过20℃,以后逐渐升高并保持在23~25℃,约20d出芽。出芽后温度要降低到17~18℃。催芽期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85%。当芽长到花生米大小时,即可分芽播种。分芽时保证每块60g左右,并有1~2个壮芽。套种日期以5月4~12日为宜。播种前3~5d,先在播种行内开深15cm、宽10cm的沟,施优质圈肥22.5t/hm2或饼肥2 250kg/hm2、氮肥375kg/hm2、磷肥375kg/hm2、25%多菌灵15kg/hm2,混合后施在沟的阳面。播种将芽块横向平播于沟底,株距15~17cm,种植12.15万株/hm2左右,随后用土盖严,厚度以4~5cm为宜。 

2.5科学管理 

生姜套种完毕后要浇1遍水,浇水或雨后要及时划锄。播后15d生姜顶芽出土,应及时浇出苗水。一般每周浇1次水,追肥后要勤浇水,4~5d浇1次水;汛期注意排水,特别是热雨后应及时浇清洁井水。在苗高30cm,具有1~2个分枝时,轻施提苗肥,追施硫铵75~300kg/hm2。8月上旬要先拔除小麦秸秆,然后再大量追肥。追施豆饼1 500~2 250kg/hm2,复合肥375~525kg/hm2。9月上旬生姜进入根茎生长盛期,可再追肥1次,追复合肥225~300kg/hm2。在立秋前后(8月上旬),结合追肥进行培土,使原来的沟变成垄,垄变成沟。垄高10~15cm,宽25cm左右。 

2.6病虫害防治 

小麦种植技术例7

引言

基于新时展,农产品安全得到广泛关注,人们对谷物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小麦种植业不断升级转型,各地陆续掀起绿色小麦种植浪潮。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顺应了时展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意义,并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方法进行了讨论,仅供参考。

1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意义

1.1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品质和产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还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国民生活品质。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须充分考虑其种植品质和产量,不断革新小麦种植技术,转变种植理念,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2有效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结合了新型育种优势,绿色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小麦产量,提升小麦品质。绿色小麦因其品德优良,能够适应不同的行业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产业效益的提升,小麦相比于其他农作物产量较高,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绿色小麦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增加小麦产量,人们在食用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绿色小麦的营养价值,引起大多数种植农户的青睐,意识到绿色小麦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产业链发展,如酿酒行业、面粉行业,均是以绿色小麦为原料[1]。绿色小麦作为一种绿色、健康、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作物,对促进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有至关重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3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基于绿色理念的进一步渗透,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绿色食品安全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小麦具有健康、绿色、无公害的优势,符合绿色生态发展思路,具有较好收益前景在农业领域,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严重违背百姓对绿色食品理念的追求[2]。绿色小麦的诞生,转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积极倡导秸秆还田,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农业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不再使用化学肥料,禁限制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最大程度上减少小麦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农药等化学试药剂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成为真正的绿色健康食品,从根本上保证民众饮食安全。

1.4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创新推广,减少了对土壤、水资源和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小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有重要现实意义。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其他农作物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有利于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农户作为绿色小麦种植的直接受益者,对绿色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提升绿色小麦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户收入,调动农户种植绿色小麦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地区不断向绿色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2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具体建议

2.1加大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宣传力度

农户作为小麦种植的重要人员,是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相关部门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转变农户传统的种植理念、指导农户选择机械化小麦品种,确保品种满足机械化种植要求[3]。基于绿色理念下,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举措,比如,印发关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明白纸,并分发到农户手中,扩大技术宣传的影响力;鼓励支持农户引进现代化小麦种植技术,提高农户种植绿色小麦的积极性;开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宣传讲座,邀请农学专家讲授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发展背景及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宣传农作物种植知识、绿色种植技术类别、绿色种植技术的意义,提高农户对绿色小麦种植的热情度。农业技术人员应在适当时期深入到田间地头给予现场指导,指导农户操作,提高农户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了解绿色小麦种植价值,尽快掌握绿色小麦种植技术。鼓励农户借鉴国内外优秀种植经验,运用国外的先进种植理念,并应用在其他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开辟新路径,更好推动绿色种植业的发展,从而切实提升当地民众经济收益水平。

2.2建立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行建立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是迅速推广的重要举措。将基地打造成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的平台,邀请当地农户参观学习,详细了解绿色小麦的种植过程,直观感受现代机械化设备在麦田中的运转操作,体会绿色种植技术优势,指导农户亲身体验机械化播种、科学施肥配方、田间病虫害预防治理,确保农户迅速掌握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各个环节。将示范基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录制成视频,分发到农户手中,以便于在日后种植生产过程中反复观看学习。各地区要合理选择示范推广的小麦品种,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农户规模性种植。安排农业技术员对农户进行上门技术培训,帮助农户进行技术实践操作,带领更多农民参与绿色小麦种植。

2.3推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信息化推广方式

创新技术推广渠道,加大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须以经济效益作为切入点,提高农户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认同度,并实际运用到绿色小麦种植中。随着融媒体发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联合推广,科学运用互联网、微信、微博、小程序等网络平台广泛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在微信公众号以软文结合图片的内容形式,描述绿色小麦的种植过程以及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并定期向农户推送相关消息,确保农户掌握最新小麦种植方面的动态消息。开设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互动交流通道,农户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向技术推广人员免费咨询关于绿色小麦种植相关问题,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4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小麦种植技术例8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193-02

近年来,农业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和各地区越来越重视更新粮食的种植技术,降低病虫害对粮食的损害,提升粮食的生产量。小麦作为三大谷物之一是农业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改革中关注的重点内容。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黄河入鲁后流经的第一个县,极适合种植小麦,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但是由于受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限制,小麦种植的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发挥[1]。因此本研究对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阐述。

1 小种植技术

1.1 修整土地

山东省东明县种植小麦的时间在10月初-10月中旬左右,往往是在收完棉花或者花生后种植,田地较为封闭、土质较硬、不够疏松,不利于种植。因此必须对田地进行修整后才能展开种植,需对田地里残留的作物根茎进行清理。

1.2 选种技术

选种是小麦种植的前提和基础,必须选用优良品种进行种植才能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选种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既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因素,也要考虑到种植茬口的问题。另外在本镇保证种植品种的统一性,更有利于小麦种植品质的提升。结合当地情况考虑,该地存在倒春寒现象,且小麦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在选种过程中要选择抗倒春寒、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因此可以选用济麦 22 号、良星 66、济南 17等品种[2]。

1.3 耕作技术

改良耕作技术,推广深耕深松技术。大多数田地都是连年种植,耕种土层浅薄,土壤的保肥和保水能力差,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因此在种植过程中推广深耕深松技术十分必要。在对土地进行耕作时要应用机械扩大翻耕深度,通常情况下耕地深度应保持在23-25厘米左右,对于耕种时间超过3年的田地,更低深度要保持在30-40厘米之间。

1.4 播种技术

小麦种植时既要注意提升播种质量,也要注意播种时间的选择。我地区小麦种植在秋季,为保证种植温度,一般选在10月7日至15日进行小麦种植。播种时使用机械进行精细化播种,种植前设置好种种深度、行距、株距,保证播种均匀,预防漏种发生。

1.5 科学灌溉与施肥

科学的灌溉与施肥是保证小麦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小麦施肥以钾肥和磷肥为主,氮肥为辅。在种植时要施加充足的底肥,以保证为小麦苗期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小麦对肥料的需求量随着其生长而不断增加。因此想要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必须对植株进行施肥,以保证养分供应的充足。但是无论是肥料施加不足或是过量都会对植株生长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施肥前种植者必须全面考察植株的生长特点,适量施加肥料。另外为了保证植株的均匀生长,和营养供应的持久性,在施肥时必须保证适时施加基肥与追肥相配合。小麦每个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需求各不相同,生长前期需要大量磷肥,中期则需要大量钾肥,氮肥要适量施加。此外山东省东明县多是连作种植,因此为了保证土壤营养的充足应适当的施加生物肥,以防止化学肥料的过渡使用[3]。

另外小麦需要越冬生长,因此在过冬前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合理灌溉越冬水,后期要灌溉适量的返青水,此外抽穗期也要进行适当灌溉。

2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做好病虫害的防护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及质量水平。从小麦的种植到收割的全程都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小麦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黄花叶病等。小麦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和吸浆虫等。对于小麦的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救治为辅。

2.1 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种植

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对于各种病虫害具有较强抵抗能力品种,如济麦 22 号。为了进一步提升小麦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可以在播种前使用抗病虫害药液对种子进行浸泡或者搅拌,一般选用粉锈宁、多菌灵等药剂。

2.2 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温度、湿度对于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提升小麦自身病虫害的预防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种植者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监测田间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其处于合理水平。此外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对于防止病虫害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麦田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2.3 合理使用病虫害防治药物

防治小麦病虫害的主要方式除了在种植前对种芽进行药物浸泡外,还需要在植株生长期间中喷洒药物来防止病害的发生。例如:可以通过联合喷洒浓度为的15%井冈・戊唑醇悬浮剂和、12%井冈・苯醚甲可湿性粉剂来预防纹枯病的发生;对于小麦黄花叶病,可以使用浓度为20%的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拼撒进行预防。其喷洒方法为按照说明书添加进行兑水处理后,对小麦的根部进行喷洒。置于小麦蚜虫病,则可以使用28毫升浓度为5%利虫净兑水40千克后喷洒方法进行防治,也可以使用浓度为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喷洒时保证每平方米喷洒量在6千克左右;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则可以使用80毫升浓度为80%的敌敌畏乳剂喷兑水500毫升后喷洒预防,喷洒时间应在晴天的日落后。如果一直有风则应该换用敌敌畏、甲胺磷等1500倍液喷雾进行喷洒防治,在喷洒时要注意度过小麦的扬花期,用药时间在每天上午8-10时为最佳。

总结

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生产质量和数量水平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然而现阶段我国小麦生产质量和数量均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改革小麦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几位必要,作为小麦重要生产基地的山东省东明县更要注重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改革。本研究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期望能为小麦种植质量和生产量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小麦种植技术例9

1.1特征特性

洛麦23属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种。幼苗习性近直立,叶色浓绿。叶片直立,苗期长势长相较理想。单株分蘖力中等,分蘖成穗率较高。冬季抗寒性较好,拔节早3 d左右,灌浆时间较长。株高71 cm,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旗叶短宽,上冲直立,株型很紧凑,适于麦垄套种。穗长方形,半长芒,穗多、穗匀,结实性较强。穗层整齐,小穗排列紧密,穗粒数较多,籽粒饱满,粉质、商品性好。茎秆蜡质层较厚,较抗白粉病,轻感赤霉病。

1.2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在贡乐县杨村乡许庄参加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穗数633万穗/hm2,穗粒数37.3粒,千粒重41.5 g,平均产量9 798 kg/hm2,比对照增产12.8%,达显著水平,居7个参试品种第2位;同期在谷金楼乡韩村进行示范,平均产量9 058.5 kg/hm2,比对照增产8.6%。

2配套栽培技术

2.1整地施肥

深耕可以加厚土壤活土层,改良土壤结构,扩大小麦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抗灾、抗倒能力。因此,对洛麦23种植地块进行深耕细耙,以提高其抗灾防倒能力。施足底肥,一般要求施腐熟有机肥30 t/hm2以上,化肥施尿素225~300 kg/hm2+磷肥750~900 kg/hm2+钾肥120~150 kg/hm2+微肥15~30 kg/hm2或尿素150~225 kg/hm2+二铵150~300 kg/hm2+钾肥120~150 kg/hm2+微肥30 kg/hm2或施45%三元复合肥750 kg/hm2。

2.2科学播种

洛麦23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由于其单株分蘖率中等,播量应控制在135~165 kg/hm2。自2010年引进进行试验示范以来,该品种基本苗控制在225万~300万根/hm2。晚播可适当加大播量。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即窄行15 cm,宽行30 cm。播前做畦,畦宽280 cm,其中埂宽40 cm,每畦播种12行小麦。为提高播种质量和速度,要用6行精量播种机播种,按要求调好行距,一次性完成播种、镇压等工序。

2.3冬前管理

秸秆还田、旋耕及整地质量差、地虚坷垃多的地块会出现悬根苗现象,在冬季易发生冻害死苗,严重降低产量,此类麦田需浇越冬水[3-4]。浇越冬水,可踏实土壤,破碎坷垃,减少土壤裂缝,缓和冬季地温的剧烈变化,是预防冬季冻害、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并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尤其是能保证小麦越冬期幼穗分化的水分供应,巩固健壮分蘖,还能降低病菌虫卵的越冬基数。浇越冬水适宜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7~8 ℃时开始,到3~5 ℃或夜冻昼消时结束。冬灌时要杜绝大水漫灌,以当天浇水、当天渗完为宜。对浇水后的麦田,应加强中耕松土,以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根增蘖、促苗生长,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冬前镇压,可破碎坷垃,弥合裂缝,增加土壤的紧实度,保温保墒,是预防小麦冻害的关键措施。对旺长麦田还可抑制叶片和叶鞘生长,控制分蘖过多增生。

2.4春季及后期管理

因苗制宜,合理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一般追尿素300 kg/hm2,或高氮复合肥375 kg/hm2。并适时浇好孕穗水和扬花灌浆水。一般应在小麦扬花后10 d左右浇灌浆水,以后不再浇水。试验证明,在南乐县浇麦黄水会降低粒重。春季气温变化大,是寒潮的多发期。如果气温下降到0 ℃以下,持续4 h,已经拔节的麦苗会发生幼穗冻害。在寒流来临之前及时浇水,预防冻害发生。冻害发生后,要及时追肥,促其恢复生长。叶面喷肥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不仅可以增加粒重,改善品质,而且还具有补肥护叶、预防干热风的作用。一般在抽穗扬花至灌浆初期,用优质磷酸二氢钾3 kg/hm2+尿素4.5~6.0 kg/hm2对水750 kg,搅匀溶解后喷洒,每隔5~7 d喷1遍,连喷2~3遍。

2.5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 kg/hm2+20%井冈霉素750 g/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蚜虫、麦蜘蛛,可用氧乐果或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防治小麦吸浆虫,于齐穗后扬花初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375 mL/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赤霉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1.05 kg/hm2,对水750 kg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用20%三唑酮乳油750 mL/hm2对水750 kg常量喷(下转第66页)

(上接第62页)

雾。返青起身期是小麦化学除草关键时期,以播娘蒿、荠菜、田旋花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10%苯磺隆150~225 g/hm2,或20%使它隆750~900 mL/hm2防治;猪殃殃发生严重的麦田可用使它隆防治。以野燕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3% 世玛450~750 mL/hm2,或6.9%骠马750~900 mL/hm2对水450 kg喷雾防治。

2.6适时收获

洛麦23适宜收获期是蜡熟末期,因该品种在生育后期根系生活力强,叶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长,籽粒灌浆速率高值持续期也较长,生育后期营养器官向籽粒中运转有机物质速率高、时间长。测定结果表明,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在蜡熟末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最高。此期植株茎秆全部变黄,叶片基本干枯,但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已呈种子固有的色泽、籽粒较为坚硬,小麦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过早收获,籽粒饱满度差,色泽发暗,从而影响商品外观质量与内在品质。

3参考文献

[1] 潘玉霞,王玉明,顾明龙.沿海地区稻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4):42-43.

小麦种植技术例10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30-01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范围比较广,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小麦种植机械化,不仅能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使用,还能促进利用效率的稳定提升,保证小麦种植产量的稳定提升。

1 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

在小麦种植工作中,实现机械化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但是在某些方面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耕作的深度与浅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旋耕的深度要将其控制在20厘米之内,机械执行的翻耕工作在20厘米,该情况不仅会导致土层变薄、其根系也会比较浅。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水分与养分无法实现充分利用,在降水与灌溉过程中,也会产生明显的渗漏现象,从而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在实现肥料下移工作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在施肥过程中,机械会实现旋耕工作,大多数的肥料会存在土壤表面,抑制一些肥料的充分发挥,无法促进肥料利用效率的稳定提升,也影响了小麦的实际生产产量。同时,没有对耕作的深度进行良好控制,在旋耕工作中,土壤比较疏松,当一些没有经验的人员在执行期间,更无法对播种的深度进行有效控制,该问题的产生也不会促进小麦的正常生长。如果土壤失墒快,存在的保墒性较差,不仅会影响到小麦的根部正常发育,降低小麦的抗旱能力,还能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小麦的生产产量[1]。

2 研究小麦种植新技术

小麦机械化种植过程中,影响小麦高产的因素比较多,如:病虫害因素的影响、对肥料配置不够合理、对播种技术的使用以及对品种的合理选择等问题,都会在整体上影响小麦的生产产量。所以,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需要为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病虫害问题进行解决。还需要保证施肥量更合理,根据各个地区存在的不同条件,为其选择出合适的小麦种植品种,促进播种技术的优化使用。利用科学、合理的播种技术还能提高小麦的生产产量,尤其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使用,能够为其提供有效保障。比如:复式播种技术的使用,虽然在程序上比较复杂,但在工作中,不仅能一次性完成,还能促进小麦生产产量的稳定提升。基于这种因素,在本文中,可以将单项播种技术与复式播种技术充分利用,保证能够将其应用到小麦种植工作中去,此种情况下,不仅能为小麦的高产性提供新技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2]。

2.1 单项播种技术

单项播种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精少量播种,该工作执行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机械,还需要根据农业机械的具体要求,为其实现定量播种工作,这样才能实现更合理播种工作。在使用外轮式播种机械过程中,需要分析排种器播种的具体特征,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与小槽轮型的排种机械是不同的,因为这种播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一定的均匀性。近几年,随着精少量播种技术的普遍使用,不仅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还能促进小麦生产产量的稳定提升。其二,实现精量与免耕工作。对于精量播种工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比较先进的机械,实际播种^程中,要按照农业机械的具体要求有效实施。还要对植株的种植距离、种植行距、深度等因素进行控制,保证种子能够播到土壤中。当水肥都比较充足情况下,要选择在比较优质的土壤区域进行种植,但在该工作执行期间,要降低播种量,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与营养,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在精量播种工作中,对于排种器的选择,一般为水平盘式、椎盘式以及气吸式[3]。其中,为了实现均匀的排种工作,促进效率的提升,可以选择水平盘式,该方式能够执行单粒播种,也能减少使用的成本。对于椎盘式,不仅能够降低使用成本和经济性,使用与操作更简单,还能促进实现良好的可靠性与通用性。对于气吸式,主要是利用真空真流压力差来实现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仅能提升速度,还能促进小麦产量的稳定提升。

2.2 复式播种技术

复式播种技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道岔麦浅旋耕播种,该工作程序比较多,能够一次性完成[4]。在工作流程下,主要是实现镇压、碎土等工作。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使用,该方式将浅旋耕与条播技术进行结合,不仅降低人力、物力的使用,促进小麦产量的提升,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其二,免耕施肥类播种,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相关程序。在工作执行期间,主要为镇压、覆土等工作,其中还存在各个装置,在对其播种与施肥的同时,还需要实现镇压轮工作。在排肥与排种工作中,利用镇压轮,不仅能促进良好的操作工作,还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所以说,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能减少施肥工作的时间,促进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还能使小麦获得更高产量。因此,需要在小麦种植工作中,要促进复式播种技术的使用,保证实现良好的应用作用。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阐述可以了解到,为了促进小麦种植的机械化发展,促进小麦产量的稳定提升。在对其种植期间,需要根据种植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促进新技术的有效利用,保证小麦种植产量的稳定提升。尤其是单项播种技术与复式播种技术,能够获得更高效益,也能促进种植效率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福军.小麦种植机械化与新技术探讨[J].农家致富顾问,2016(18):44.

小麦种植技术例11

中图分类号:S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142-01

伴随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小麦种植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在小麦种植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小麦产量的提高,例如,用户防治意识淡薄、技术水平落后和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因此,为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用户应掌握先进的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小麦种植技术

(一)进一步优化耕作方式

合理的耕作方式对提升小麦的种植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优化小麦种植土壤的肥沃性,要求不能多年使用同一块土地进行同一种小麦的种植,这样会减少土壤对小麦的营养的补充,导致小麦生长的养分大量流失。因此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要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合理选择和处理种子

麦种的选择无疑是种植小麦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在选择麦种的过程中要对小麦的品种进行选择,择取抗病能力较强,并且产量和品质都上等的小麦;应该对小麦种植地区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确定是种植冬小麦还是春小麦;在进行种子筛选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粒大饱满,并且纯度较高的种子,为小麦的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三)科学施肥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而土壤所供应的营养成分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施肥对提升小麦的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麦的种植之前为了保证种子的成活率要先施加迟效性的底肥同时在播种时增加一些底肥能够更好的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四)合理灌溉

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离不开水分的滋养。小麦亦是如此,科学的灌溉技术不但能够促进小麦的优质高产,更能够节约成本资金,节省人力物力的付出。目前我国小麦的种植灌溉技术有畦灌、沟灌、和喷灌。其中喷灌在近年来比较流行,因为它具有省水、灌溉均匀、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的特点。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

(一)实施药剂拌种

在小麦播种过程中,用户可以将具有杀虫性质的药剂和种子进行搅拌,能够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用户在选择药剂的过程中,应明确药剂的作用和剂量,尽量选择一些对小麦种子没有副作用的药剂,以免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育。现阶段,对小麦没有副作用的药剂是EC乳油,有很强的防病虫害能力,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强化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返青阶段,用户应积极防治吸浆虫、纹枯病等病虫害。纹枯病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进程。在防治纹枯病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将纹枯净可湿性粉剂、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与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小麦的茎基部进行喷射。在防治吸浆虫过程中,用户应当利用甲基异柳磷乳油与土进行搅拌,以有效防止吸浆虫带来的危害。

(三)抽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在孕穗期与扬花期阶段,应将防治的重点放在麦蜘蛛、赤霉病、锈病等方面上。在防治麦蜘蛛的过程中,应采用虫螨克乳油;在防治锈病和白粉病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观察,当病害达到一定程度时,为防止其大肆传播,应采用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进而有效防治抽穗期间的病虫害。

(四)灌浆期病虫害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灌浆阶段,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是小麦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因此,用户应重点防治锈病、白粉病和麦穗蚜。在防治麦穗蚜过程中,用户可以采用灵乳油和辉丰菊酯乳油进行防治,在防治锈病和白粉病过程中,用户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防治。灵乳油和辉丰菊酯乳油还能有效预防小麦叶枯病。

(五)春季强化病虫害防治及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

春季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在春季,用户能否有效防治病虫害,将直接影响小麦的整个生长期。春季是小麦的返青阶段,经常会出现低温、阴雨状况,极易发生根腐病、白粉病、纹枯病。所以,在春季,应及时防治小麦病虫害,如果发现有害虫存在,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以免病虫害不断蔓延,进而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

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季节的变化,并且熟悉和了解季节性的病虫灾害,对于季节性的病虫害,用户应依据季节变化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而确保小麦产量的稳固提升。近年来,绿色农业这一理念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作物中对化学药剂的用量多少逐渐成为农作物绿色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的一味的使用化学药剂是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潮流的,也不被人们所看好。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的采取新的病虫防治方法为绿色农业增加新的力量。要合理的安排播种时间,尽量选择不在病虫高发期进行播种;还要及时的除草,这样不利于病虫的滋生和蔓延;我们还可以采用纯天然的物理方法进行去除害虫,比如在不伤害庄稼的前提下可以多放置害虫的天敌在田间。

三、结语

多年来,小麦一直是关系农民增收的重要大田作物,更是人民喜爱的面食的重要原料。小麦在种植过程中技术的提高才能使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显著的提高,从而增加经济利益。那么我们就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并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做好病虫的防预工作,使小麦健康的生长,保证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