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18 21:41:58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例1

一中心即**粮食储备中心,一站即**军粮供应站,一小区即民心小区工程。各重点工程均跨“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规划期。

1、**粮油储备中心库和军粮供应站,于“十一五“规划期间()已选址孝德镇金土村和105仓库(南轩中学清道大道正对面),两处规划用地143亩(其中:粮油储备中心库用地140亩,军供站用地3亩)。使用中央灾后重建资金3083万元,其中:粮油储备中心库计划使用中央灾后重建资金2660万元;军供站计划使用中央灾后重建资金423万元,企业自筹95万元,军供站资金规模达到518万元。

粮油储备中心库的选址位置优越,面对成青公路,后靠成兰铁路。在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配合下,已申报同意修建专用铁路线,预留专用铁路道口,公路道口。

粮油储备中心库建成后将很好地利用**的区位优势,集现代物流、信息流融为一体,辐射、甘肃、新疆等大西北地区。军供站的建成将把军供保障扩展至、甘肃、新疆,对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粮油储备中心库用地预审、环评、抗震设防、水保等项工作已进入扫尾期,属概算批复阶段。预计本年度底开工,2011年底完工。军供站预计6月底开工,2011年8月底完工,建成后的**粮油储备中心库和军供站将是**灾后重建的一大亮点工程。

2、今年,我们根据市政府竹府议[]6号《关于**市粮食系统灾后职工住房重建事宜的会议纪要》精神,全力抓好在饲料厂集资修建180套“民心小区”宿舍楼;102仓库36套集资建房宿舍楼的工作。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好、做实,促进社会稳定祥和。这项工程预计2011年完成,也是本系统“十二五”重点工程之一。

二、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小春粮油收购入库,今年小春粮油收获期间,阴雨日较多,造成农户收晒困难,止于5月31日,小麦收购入库1956.07万公斤,油菜籽收购35.37万公斤。当前,我们加大力度采用如下措施:一是实行局机关联系各企业制度,协调反馈收购入库各项事宜。二是采取必要措施,抓好对农收购的各项优质服务工作。三是主动与农发行衔接,抓好收购资金的组织供应,确保收购不打白条。四是局领导班子分工带队,成立了两个小春粮油收购工作督导组,分片包干,深入到各镇(乡)、村、组,收购点,现场解决收购中难点,确保不限收,不拒收,敞开收购。五是开展小春粮油收购专项行政执法检查,依法打击损害种粮农户利益的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收购,流通秩序,助农增产增收。:

(二)全面完成粮食库存检查工作

根据上级粮食部门文件要求,全面完成了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检查粮仓(货位)83个,粮食39795吨;检查省级储备粮11000吨,本市市本级储备粮8000吨。经企业自查本市和德阳市粮食局组织的检查,结果显示,库存真实,质量可靠,符合相关食品卫生标准,并达到了“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的目标。

(三)依法行政,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工作目标

按照本局《—“五五”普法规划》,以宣传、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行政诉讼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制实践为核心,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务。今年5月底,顺利通过全市组织的“五五”普法检查验收。

在依法行政工作中,全面加强了本市粮食市场巡查制度,规范了粮食收购、加工、流通、消费秩序,依法维护了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例2

一、突出工作重点,抓好“一中心一站一小区”重点工程。

一中心即绵竹粮食储备中心,一站即绵竹军粮供应站,一小区即民心小区工程。各重点工程均跨“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规划期。

1、绵竹粮油储备中心库和军粮供应站,于“十一五“规划期间()已选址孝德镇金土村和105仓库(南轩中学清道大道正对面),两处规划用地143亩(其中:粮油储备中心库用地140亩,军供站用地3亩)。使用中央灾后重建资金3083万元,其中:粮油储备中心库计划使用中央灾后重建资金2660万元;军供站计划使用中央灾后重建资金423万元,企业自筹95万元,军供站资金规模达到518万元。

粮油储备中心库的选址位置优越,面对成青公路,后靠成兰铁路。在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配合下,已申报同意修建专用铁路线,预留专用铁路道口,公路道口。

粮油储备中心库建成后将很好地利用绵竹的区位优势,集现代物流、信息流融为一体,辐射、甘肃、新疆等大西北地区。军供站的建成将把军供保障扩展至、甘肃、新疆,对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粮油储备中心库用地预审、环评、抗震设防、水保等项工作已进入扫尾期,属概算批复阶段。预计本年度底开工,20xx年底完工。军供站预计6月底开工,20xx年8月底完工,建成后的绵竹粮油储备中心库和军供站将是绵竹灾后重建的一大亮点工程。

2、今年,我们根据市政府竹府议[]6号《关于绵竹市粮食系统灾后职工住房重建事宜的会议纪要》精神,全力抓好在饲料厂集资修建180套“民心小区”宿舍楼;102仓库36套集资建房宿舍楼的工作。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好、做实,促进社会稳定祥和。这项工程预计20xx年完成,也是本系统“十二五”重点工程之一。

二、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小春粮油收购入库,今年小春粮油收获期间,阴雨日较多,造成农户收晒困难,止于5月31日,小麦收购入库1956.07万公斤,油菜籽收购35.37万公斤。当前,我们加大力度采用如下措施:一是实行局机关联系各企业制度,协调反馈收购入库各项事宜。二是采取必要措施,抓好对农收购的各项优质服务工作。三是主动与农发行衔接,抓好收购资金的组织供应,确保收购不打白条。四是局领导班子分工带队,成立了两个小春粮油收购工作督导组,分片包干,深入到各镇(乡)、村、组,收购点,现场解决收购中难点,确保不限收,不拒收,敞开收购。五是开展小春粮油收购专项行政执法检查,依法打击损害种粮农户利益的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收购,流通秩序,助农增产增收。

(二)全面完成粮食库存检查工作

根据上级粮食部门文件要求,全面完成了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检查粮仓(货位)83个,粮食39795吨;检查省级储备粮11000吨,本市市本级储备粮8000吨。经企业自查本市和德阳市粮食局组织的检查,结果显示,库存真实,质量可靠,符合相关食品卫生标准,并达到了“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的目标。

(三)依法行政,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工作目标

按照本局《—“五五”普法规划》,以宣传、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行政诉讼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制实践为核心,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务。今年5月底,顺利通过全市组织的“五五”普法检查验收。

在依法行政工作中,全面加强了本市粮食市场巡查制度,规范了粮食收购、加工、流通、消费秩序,依法维护了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例3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无粮不稳是历史经验证明了的客观事实。粮食经营、粮食流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的粮食产量平稳丰产。

目前,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发挥着__县粮食安全的主渠道作用,但近十多年来国家有关方面在地方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资金投入,省、市、县也没有相应的建设资金,导致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落后,粮油加工逐年萎缩,批发市场散乱,现代物流发展缓慢。从现状看,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影响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这一政策的落实,势必造成农民卖粮难问题的再现,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我县的粮食安全。

从全县的粮食产量、商品粮数量和统计储备量总体看似乎是能保障粮食安全,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甚至包括各级政府更多注重的是粮食流通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其应急功能,导致市、县级的粮油储备静态规模小,粮油库分布格局不合理,不能适应应急需求。以我县近两年的稻谷产量看,每年产量9000万公斤左右,可加工大米6000多万公斤。以全县63万人计算,人均每年可用的主要口粮大米只有100公斤左右。如果省外大米一但不能进入我县,就会使我县的主要口粮大米需求造成紧张。在自然灾害增多和国际、国内粮油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应该从满足应急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粮食储备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修建。此项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或隐患

(一)粮食仓储设施的问题或隐患

1.由于现在的粮油库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规划布局的,与现在的粮食生产及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出现两类现象:一类是仓储条件较好的储备库基本能按照储备要求承担储备任务;另一类是位于乡镇的粮库,承担着收购、中转的储备任务,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修缮,破旧不堪,仓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需要尽快修缮或建设,增加仓容,以保障粮食流通。

2、粮库在基础设施、保管条件、机械装备、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其储备条件很差。这些仓房大都处于墙体开裂、屋面漏水、门窗简陋、地面起沙,年久失修,部分瓦屋面仓库倒塌严重,已需大修不能使用。

3. 粮食仓储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和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底,信息化程度不高。

4、 保粮设施配备不足。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仅占有效仓容的六分之一,影响了粮食的安全储存。

5. 多年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原粮储备,成品粮油储备库是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中的空白。

6. 粮库内的烘干设备一直是我县粮食储蓄中的空白。

(二)粮油加工的问题或隐患

1.尽管我县的菜油加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水平还停留在“小、散、差”的层面上,建设布局、企业规模、设施装备、科技含量、技术创新、产品档次、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各个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竞争实力仍然较低,全行业形不成整体优势,造成有效资源浪费,并存在设备老化的缺陷。

2.由于历史的原因,加工企业按行政区域重复建设,粮油加工企业集团为数不多。当年引进设备新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国有粮油加工企业转制后经营困难,效益低下,全行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开工率较低。

3.粮油加工主食品的工业化、产业化滞后,不能满足城镇居民对粮油加工产品的营养、快速、精细的增长需求。

4.粮油产品的深度加工和资源利用停留在浅层次、初加工阶段,产品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5.杂粮产量在粮食产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对杂粮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没有成为粮食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粮油批发市场的问题或隐患

1.尽管粮油批发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县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与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其它省在粮油批发交易量、手段、设施、信息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2.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承担中央和省

、市、县地方储备粮管理,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行采购粮食、加工转化和市场销售,企业之间集约化的资产整合和规模化的经济合作还未形成。 3.各乡镇或县城对本辖区内的粮食交易数量没有科学的估测,且在批发市场的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没有统一的粮食批发市场,导致各地粮食市场有场无市或者是有市无场的现象为数不少,市场交易、服务、信息等设施不完善。

4.政府对粮食批发市场的投资和社会资本比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四)现代粮食物流的问题或隐患

1.运输方式落后。粮食运输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粮食收购、储存到中转运输环节,包、散转换,资材耗费大、抛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

2.装卸装备水平不高。粮食装卸以传统方式为主,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散粮装卸和运输设施(备)不足,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各种运输方式及其衔接配套有待优化,物流网络有待完善,电子商务体系几乎为空白。

3.组织化程度低。粮食物流资源分散,无序流动,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力度,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建设资金不足。粮食属于微利经营行业,企业很难筹集资金投入,影响企业积极性,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缓慢。

四、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政府应做出科学、合理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各级政府应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分布特点、粮食主产区和销区分布格局等状况进行县乡级粮油收储库规划布局,设立重点收储仓库。整体布局须科学、合理,形成一个能满足应急需求和市场流通的收储布局系统。

2.粮食加工企业应该置于全县整体发展的格局下作规划,加工企业必须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3.粮油物流中心的布局也必须置于全县整体发展格局下作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或有场无市现象的发生。建议每一个乡镇在所辖范围内至少建立一个集粮油收购、批发、质量检测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且规模适当的粮油物流中心。

(二)建议政府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

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做好至2015年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议从20__年起,每年从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如下:

1、修缮储备设施,增加粮食储备,提高储备质量。开展仓房维修改造工程,对全县不同程度存在维修改造的粮食仓储企业进行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2.支持现有粮油加工业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同时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重组,实现粮油加工业由小型、分散和低水平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变,形成企业集团,创建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提升粮油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支持发展绿色和无公害的粮油加工主食品以及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配套工程;支持我县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开发杂粮加工的方便食品,全面推进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满足消费趋向膳食方便化、健康营养化、品种多样化的需要;支持开发一批粮油精深加工新产品,使粮食加工向食品加工产品和相关工业产品延伸,实现粮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后的增值目标。

3.支持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粮食市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4.支持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储“四散”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优化设施的衔接配套,重点给予资金扶持。

(三)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

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理念陈旧导致国有粮油企业资产闲置,经营效益低,浪费了粮食基础设施。理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粮油购销企业之间的关系,保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国有粮油购销企业有一定的调控权,以发挥国有粮油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可以通过国有资产入股于粮油企业,通过控股来实现调控权。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可以盘活部分粮油企业的资产,提高粮食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实践中要杜绝政企不分和放手不管的两种极端现象。

(四)探索科学、有效的投融资机制

从我县的粮食基础设施现状看,达到满足各级政府的应急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的资金缺口还很大。目前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粮库或粮油购销公司还期望政府的投入, 但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还比较小,没有大包大揽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综合应用招商引资、企业自筹、职工参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等形式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资产和土地置换,盘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属资产,大多是以前的粮站、粮库。这些站、库、点分布在各个乡镇、甚至村落。对那些较边远、不具备批量收购粮食的库点,或是地处中心城镇、具备房地产开发等商业价值的库点,可以通过拍卖或资产置换的方式进行盘活,拍卖所得款项或置换得到的收益,用于重新选址,建设现代化粮食仓库,适应新时期粮食收购和保管需要。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例4

一是加强了粮食行政许可工作。累计为15家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办理了《粮食收购许可证》。粮食行政许可更为规范,严格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行政审批制度。做到了阳光操作,公开办事内容和程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了高效办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做到了廉洁行政,免费提供服务,杜绝了吃拿卡要现象发生。二是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组织了粮食库存的例行检查。对库存的省级储备粮和应急储备粮品种数量性质、质量和卫生状况、“四无”情况、帐务和费用情况等进行了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了整改责任,消除了储粮隐患。开展了政策性粮食出库专项检查。我市政策性粮食销售全部通过州粮油批发市场电子交易中心公开竞价销售,承储企业能按照交易细则和合同约定及时组织出库,并严格执行规定的出库费用标准,未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开展了早稻收购专项检查。我市早稻收购总体良好,全市粮食收购者基本上能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及时支付粮款,未出现代扣代缴现象,大部分收购者能按规定建立经营台帐和及时报送统计报表。三是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坚持粮食质量测报,及时掌握粮食质量信息;加强政策性粮食质量管理,对收购入库和轮换出库的地方储备粮进行了逐仓抽样检查;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开展食品安全检查,特别是保障节日期间和重大活动节点的食品安全;认真做好新收获粮食的采样工作,采集早籼稻样品5个、晚籼稻样品5个,为省粮食局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提供具有代表性样品。2013年,我市粮食流通秩序良好,粮食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质量良好。

二、加强了粮食行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促进了粮食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实现了安全储粮目标。2013年,粮油收储公司承储省级储备粮550万公斤、市级应急储备粮1000万公斤,在制度建设、监督检查、科学保粮等方面得到了加强。“四无”库点、仓库、储粮达到100%。确保了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粮安全,需要的时候能够调得动、用得上。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国有粮食企业效益向好。坚持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的经营管理机制,开源节流,粮油收储公司实现了盈利。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仓储条件和能力得到改善和提升。粮管所改扩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2013年主要实施了2#库和3#库工程建设,2#库仓容500万公斤,由省龙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7月份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3#库仓容500万公斤,中标价176万元,由省宇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10月13日工程动工,目前正在实施墙体建设和屋面拱板制作。四是加强服务企业工作,龙头企业和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建设实现了突破。4月份,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批准,食品有限公司被授予“州市龙头企业”称号,7月份,该企业被省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称号,这是我市首家粮食龙头企业和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五是加强军粮供应工作,主动服务部队官兵。着重在供应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加强管理,有效保障了部队官兵吃上放心粮油。六是加强粮经学会工作,成功举办了州粮经学会河东片会。州市粮经学会河东片会每年召开一次,河东片6县市轮流做东,2013年由主办,9月28日在金和大酒店召开,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同志们肯定。

三、加强了粮食应急工作,提高了粮食应急能力和水平

一是增加了应急储备粮实物库存。2013年,市政府批复新增应急储备粮实物库存295万公斤,11月份全面完成了入库任务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至此,我市应急储备粮规模达到1000万公斤。二是明确了应急成品粮加工企业,30万公斤应急成品粮落实到了万群米厂、精制米加工厂、丰瑞米业有限公司3家粮食加工企业,签订承储协议书,明确了粮食应急状态下粮源安排与调拨、粮食加工与协调、粮食供应与质量监管等工作。三是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顺利进行。采取委托州市粮油批发市场电子交易中心交易及直接竞价交易的方式轮换省级储备粮314万公斤,市应急储备粮236万公斤。

四、加强了粮食收购工作,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

2013年,我市粮食收购价格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未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粮食收购随行就市。根据粮食轮换工作,下达粮食收购计划550万公斤。自8月以来,粮食收购工作持续进行,共收购粮食550万公斤,圆满完成了收购工作任务。2013年是粮食市场放开后收粮较多的一年,国有粮食企业从中得到更多的收益。粮食收购价格达到了种粮农民预期,早稻收购价每50公斤135元,高出国家最低收购价15元;中晚稻收购价每50公斤141元,高出国家最低收购价16元,种粮农民利益得到较好保护。

五、加强了综合治理工作,维护了粮食行业和谐稳定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例5

一是加强了粮食行政许可工作。累计为15家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办理了《粮食收购许可证》。粮食行政许可更为规范,严格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行政审批制度。做到了阳光操作,公开办事内容和程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了高效办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做到了廉洁行政,免费提供服务,杜绝了吃拿卡要现象发生。二是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组织了粮食库存的例行检查。对库存的省级储备粮和应急储备粮品种数量性质、质量和卫生状况、“四无”情况、帐务和费用情况等进行了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了整改责任,消除了储粮隐患。开展了政策性粮食出库专项检查。我市政策性粮食销售全部通过粮油批发市场电子交易中心公开竞价销售,承储企业能按照交易细则和合同约定及时组织出库,并严格执行规定的出库费用标准,未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开展了早稻收购专项检查。我市早稻收购总体良好,全市粮食收购者基本上能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及时支付粮款,未出现代扣代缴现象,大部分收购者能按规定建立经营台帐和及时报送统计报表。三是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坚持粮食质量测报,及时掌握粮食质量信息;加强政策性粮食质量管理,对收购入库和轮换出库的地方储备粮进行了逐仓抽样检查;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开展食品安全检查,特别是保障节日期间和重大活动节点的食品安全;认真做好新收获粮食的采样工作,采集早籼稻样品5个、晚籼稻样品5个,为省粮食局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提供具有代表性样品。2013年,我市粮食流通秩序良好,粮食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质量良好。

二、加强了粮食行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促进了粮食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实现了安全储粮目标。2013年,粮油收储公司承储省级储备粮550万公斤、市级应急储备粮1000万公斤,在制度建设、监督检查、科学保粮等方面得到了加强。“四无”库点、仓库、储粮达到100%。确保了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粮安全,需要的时候能够调得动、用得上。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国有粮食企业效益向好。坚持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的经营管理机制,开源节流,粮油收储公司实现了盈利。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仓储条件和能力得到改善和提升。云石山粮管所改扩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2013年主要实施了2#库和3#库工程建设,2#库仓容500万公斤,由省龙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7月份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3#库仓容500万公斤,中标价176万元,由省宇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10月13日工程动工,目前正在实施墙体建设和屋面拱板制作。四是加强服务企业工作,龙头企业和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建设实现了突破。4月份,经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批准,五星食品有限公司被授予“市龙头企业”称号,7月份,该企业被省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称号,这是我市首家粮食龙头企业和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五是加强军粮供应工作,主动服务部队官兵。着重在供应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加强管理,有效保障了部队官兵吃上放心粮油。六是加强粮经学会工作,成功举办了粮经学会河东片会。市粮经学会河东片会每年召开一次,河东片6县市轮流做东,2013年由主办,9月28日在金和大酒店召开,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同志们肯定。

三、加强了粮食应急工作,提高了粮食应急能力和水平

一是增加了应急储备粮实物库存。2013年,市政府批复新增应急储备粮实物库存295万公斤,11月份全面完成了入库任务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至此,我市应急储备粮规模达到1000万公斤。二是明确了应急成品粮加工企业,30万公斤应急成品粮落实到了万群米厂、五星精制米加工厂、丰瑞米业有限公司3家粮食加工企业,签订承储协议书,明确了粮食应急状态下粮源安排与调拨、粮食加工与协调、粮食供应与质量监管等工作。三是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顺利进行。采取委托市粮油批发市场电子交易中心交易及直接竞价交易的方式轮换省级储备粮314万公斤,市应急储备粮236万公斤。

四、加强了粮食收购工作,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

2013年,我市粮食收购价格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未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粮食收购随行就市。根据粮食轮换工作,下达粮食收购计划550万公斤。自8月以来,粮食收购工作持续进行,共收购粮食550万公斤,圆满完成了收购工作任务。2013年是粮食市场放开后收粮较多的一年,国有粮食企业从中得到更多的收益。粮食收购价格达到了种粮农民预期,早稻收购价每50公斤135元,高出国家最低收购价15元;中晚稻收购价每50公斤141元,高出国家最低收购价16元,种粮农民利益得到较好保护。

五、加强了综合治理工作,维护了粮食行业和谐稳定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例6

记者:姚局长,最近粮油市场价格有所上涨,社会各界都很关注,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姚增战(以下简称姚):临近2006年年终的这次粮油涨价是有着国内外综合因素的。针对这次粮油涨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已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证市场供应,维护价格基本稳定。当前陕西省粮油库存充裕,供应正常,市场平稳,价格已开始出现小幅回落,没有出现群众排队购买或抢购现象。

记者:“十一五”时期陕西省粮食流通工作有着怎么样的规划?

姚:“十一五”时期,全省粮食流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依法监管粮食市场,发展流通产业,完善服务机制,确保粮食安全。重点是完成一项改革、建立一个体制,做好三项服务,建设五大体系,加快六项建设。2006年我们提出工作任务与要求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发展多种所有制粮食购销企业。完善粮食储备和管理体系,建立粮食市场的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确保粮食安全。

记者:在过去2006年里,陕西省粮食局取得了哪些您比较满意的成就?

姚:我是今年(2006年)4月份主持陕西省粮食局工作的。从2004年开始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其目标就是通过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解决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目前可以说,制约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的“三老”(即“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已基本解决;新的粮食流通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新的企业运行机制正在建立。目前我们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5万多人全部置换,成了社会人,按照竞争上岗的方式再返聘员工,新的粮食企业的人数也就是1万多人。

记者:5万多变1万多?这是怎么变的?剩下的约4万人怎么办?

姚:因为过去粮食企业全部是国有的,对企业职工来说,就是铁饭碗,客观上存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是一个样的事实,不利于职工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实行彻底改革。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妥善安置富余职工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从陕西省的改革实践看,我们采取了因地制宜、一企一策的办法来妥善安置职工。如各级政府按照规定将国有粮食企业分流职工,纳入到当地再就业规划和社会保障体系;对符合退休条件的职工及时办理退休和内部退养手续;组建和创办新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等。总体看,这项工作进展平稳。

记者:陕西是如何做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

姚:过去粮食企业政企不分,那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放开粮食市场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粮食流通体制和机制。目前我们正在逐步建立和健全两个体系:一个是农村购销服务体系。过去我们农村基层粮店,基本任务就是收原粮、卖原粮,经营单一,路子越走越窄。现在,改革后的企业,不仅收原粮、卖原粮,还开展对农民“两代一换”(代农储存、代农加工,品种兑换)业务,将农民自产的农副产品收上来、卖出去,将农民需要的生活日用品和生产资料等卖给农民,拓展经营范围,创新服务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个是城市供应体系。目前,西安、宝鸡、咸阳等一些大中城市初步开展了粮油物流配送经营,充分利用粮食企业的资产和网点优势,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的经营模式,拓宽经营服务业务,放开搞活市场流通。当然,要形成一个完备的供应体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计划”还有个弊端就是“一家说了算”,要打破这种“垄断”,使粮食流通长足发展,还必须大力发展和支持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经营,通过多种经济主体间的公平竞争,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目前全省共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1335户,其中非国有粮食收购主体占到了50.2%,2006年1到10月,非国有粮食收购主体收购粮食38.5亿斤,占全省收购粮食总量的61.4%。

记者:2006年6月,陕西省和黑龙江省粮食局建立了产销合作关系,这是粮食流通领域的优化资源配置吗?

姚:你说的这件事实际上是粮食产销区域协作问题。2006年来,我们非常重视与兄弟省的交流与协作,今后这方面还要继续加强。粮食产销区域合作还有一个方面是省内粮食产销区域协作,在省内,我们的粮食产销区域性特征也很明显,比如榆林的小杂粮,渭南的小麦,宝鸡的玉米,汉中的水稻、食油等,都需要进入销区市场。要保证粮食产销区域协作,粮食批发市场的作用尤为重要。现在,各地十分重视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就是要以批发市场为依托,建立健全现代粮油物流体系。一说到批发市场,很多人理解为农贸市场之类,其实这只是初级市场,只具有现货交易功能,我们已建成的省粮食批发市场项目主要功能是实现粮食交易方式的转变,这就是公开竞价拍卖,而且还要具备期货交易、电子交易和综合信息处理功能。

在过去的2006年里,陕西省的粮油加工业也有较快发展,出现了陕富、老牛等日处理能力1000吨以上的面粉加工和嘉里、石羊、八鱼等日处理能力有一定规模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上都有一定影响力。同时,陕西省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亦全面启动,对全省各市级粮食质检机构进行了全面的质检仪器配置,提高了全省粮食质检机构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心检测机构的水平在西北地区都是先进的。可以说全省粮食流通工作是改革的一年,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全省粮食流通工作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在“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粮食局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例7

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全市各级粮食部门从全市发展大局和中国食品名城建设的高度动身。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照高起点,有特色的规范,坚持“国有资产不流失,银行债务不悬空,职职工有安排,社会保证有着落,企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围绕“以民营为主要形式,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粮食企业由国有到股份制再到民营的三级跨越”改革思路,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改革步伐,改革推进有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市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大头落地,六个方面实现了突破:

一是市直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权实现突破。根据上级有关国有资产的相关规定和粮食企业改革的实际。市政府明确授权市粮食局依法对市直粮食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理顺了粮食行政部门与粮食企业的关系,明确了职责,为今后工作开展发明了条件。

二是粮食加工企业民营化实现突破。依照规范的企业改制顺序要求。选定市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并出具了企业产权确认书,完全解决了企业产权不清,临时争论不休的问题。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股权,公司民营化改造基本完成。市石磨坊面业公司的民营化也正在积极推进,拟改制为全资民营企业,完全走向市场。

三是企业战略重组实现突破。针对局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资金严重短缺而陷入困境的状况。积极协调租用面粉生产线,发挥公司先进的管理技术,良好的品牌信誉,健全的营销网络,贴牌生产面粉。经过多方协调,公司已经重新启动开机生产。储运公司与新金公司积极推进企业资源整合,新增仓容达5000万公斤,为今后发挥仓储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企业改制实现突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市粮油总公司、石磨坊面业、直属分局企业开展了财务审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基础性工作。市政府进行了批复,正在进行实施。市粮油总公司采取原公司职工自愿募股形式实施股份制改造,打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企业。直属分局采取先行组建国有投资平台—市粮食局直属分局粮油购销总公司收购原局属21家企业,之后开展股份制改造,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储运公司采取整体划转给国库、油脂公司采取整体划转给天宇公司,而后分别以国库、天宇公司为载体实施股份制改造。舞阳县粮食局积极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规范完善,效果明显,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肯定,被国家粮食局定为全国50个企业改革联系点之一。

五是呆账核销实现突破。积极与农发行沟通协调。目前,市直粮食企业的呆帐核销经过、评估、拍卖等阶段和程序后,已上报上级农发行,其核销粮食企业呆帐近4亿元,为企业甩掉包袱加快发展发明了条件。

六是争取优惠政策实现突破。积极与市劳动部门沟通协调。享受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据统计,共有430名粮食企业职工享受全市社保岗位补贴,有80名粮食企业职工享受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政策,每年可为粮食企业减少费用支出245万元,既保障了企业职工权益,又减轻了企业负担,粮食企业和职工非常满意。

二、强化企业质量效益管理。

全市粮食企业中深入开展“粮食产业提升年”活动,根据粮食产业化发展的状况。深入指导企业抓质量,提效益,促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管理为主要手段,以精深加工和品牌营销为重点,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深入推进粮食加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盘活闲置资产,加快资产重组,实施资源整合,公司和石磨坊面业的民营化、公司的资产剥离重组相继完成,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十足。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司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进行战略重组,拟组建中储粮面业集团,把培育成为全省最大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之一,目前,重组前的资产评估工作已经结束。铭富公司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由周口天豫公司投资150万元,合作建设技术先进的粉条生产线,年产淀粉、粉条8500吨,产值4000万元,产品滞销国内10多个省市,并远销韩国。加强粮油加工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打造名优品牌,石磨坊”铭富”等一大批粮油知名品牌和名优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越来越响,全市已有3个产品被授予“河南省名牌产品”公司、石磨坊面业公司、金瑞达公司3家企业授予“省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4个产品被国家、省级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面”放心粮油”公司、石磨坊面业公司2家企业被授予为首批“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全市粮食部门的粮油加工能力达130万吨,去年,粮办工业产值达9亿元,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全市粮食工业已成为“中国食品名城”建设的重要支柱力量。

三、以托市收购为基础。

一是积极做好粮食托市收购。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进行统筹布置。认真研究上级粮食购销政策,及时制定收购战略,努力适应收购政策带来的新变化。指导企业及早动手,早做准备,与中储粮直属库、农发行联合确定了162个收购库点,下发了市夏粮收购工作预案》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各种形式,对700多名检化验人员、保管员进行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电视、报纸、宣传画、宣传单、宣传小分队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对夏粮收购政策、质量规范、收购价格以及《粮食流通条例》进行宣传;各粮食收购企业积极腾仓备库,扩大仓储能力,满足收购需要;及时购置配备收购物资器材,为夏粮收购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扎实基础。收购工作中,坚决执行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严格依照国家规定的粮食收购质量规范,做到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做到收购政策公开、价格公开、质量规范公开、验粮公开、计量公开,不压级压价,不抬级抬价,不克斤扣两。不限量、不拒收,卖粮后及时与农民进行结算。坚持优质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收购站点普遍设置了茶水站、休息棚、粮食晾晒清理场地等便民利民的服务设施。积极培育和发展多达800多人的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参与粮食流通,采取预约收购、委托收购等方式,深入售粮农户家中,方便农民售粮。全市共完成粮食收购13.49亿公斤,为省粮食局下达任务的187.9%收购量按县市平均,全省名列前茅,实现了售粮农民、党委政府、粮食企业“三满意”国家粮食局曾丽瑛副局长在市调研夏粮收购时对我市的粮食收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抓好夏粮收购的基础上,积极协调政策资金,开展了秋粮收购,拓宽了企业收入渠道。搞好收购工作的同时,严格执行粮食销售出库政策,认真做好最低价小麦销售出库工作,全市地方粮食企业共完成粮食销售6.5亿公斤,占省分任务6.1748亿公斤的105.3%

二是粮食依法行政推进有力。鼓励和发展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对全市核发的粮食收购许可证》进行了审换证,为29家符合条件的收储企业和个体商户发放了收购资格许可证,目前,全市持有《粮食收购许可证》企业和个体户共185家。依法加强对粮食经营者的许可管理、指导服务和动态监管,促进了粮食购销市场整体多元化的形成,丰富和活跃了粮食流通市场。由于服务周到全市没有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市直各局委月度行政服务事项考核中,多次获得第一名。理顺了粮食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的关系,明确了职责和人员,配备了行政执法的设备,完善了行政执法文书手续,大张旗鼓的对粮食收购政策进行了宣传。依法开展了最低价收购粮食和秋粮收购的监督检查,及时对举报案件进行了查处,确保了粮食质量平安,执法检查工作走在全省最前列,省局在市召开了全省夏粮收购监督检查座谈会,对我市的粮食监督检查给予了高度肯定。

三是做好政策性粮油供应。坚持把军粮供应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严格军粮供应政策,创新管理机制,拓宽供应渠道,提高服务水平,供应部队面粉、大米等各类军粮30多万公斤,较好地满足了部队用粮需要,驻漯部队比较满意,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拥十佳单位”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分析预测,对可能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预警预报,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确保了市场的基本稳定。

四是粮食宏观调控管理能力得到加强。根据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争取扩大地方贮藏粮规模和食用动植物油储备计划,已经建立了1200吨市级贮藏油,向市政府上报了1000万公斤的市级贮藏粮扩储计划。制定了市食用植物油应急供应预案,确定了食用植物油应急加工、供应企业,对全市粮食供应应急资源进行普查,摸清了全市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为应急粮油供应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是加强平安储粮和平安生产工作。以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为主线。健全各项储粮管理制度,开展了春季储粮安全普查,重点加强对露天储粮和外租仓的监管,不时提高科学储粮水平,加强对各类储粮的科学保管,科学储粮率达到80%以上,四无”粮油率和仓库完好率达98%以上,国家贮藏粮油“一符三专四落实”达到100%1006河南省粮食贮藏库被省粮食局命名为“十佳粮库”同时,积极做好度夏度汛的物资器材、抢险队伍组建等各项准备工作,为储粮平安度夏度汛奠定了良好基础。认真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增强干部职工平安生产意识,深入开展了平安生产月”活动,切实加强平安生产的检查、整改工作,及时排除了平安隐患,实现了平安生产无事故,被市政府授予平安生产先进单位。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例8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关于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增强全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是实施意见》(辽粮发2020 85号)精神,进一步强化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夯实全市粮食市场调控和应急的物质基础,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如下实施意见:

(1)明确功能定位。地方储备是政府粮食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调节区域粮食市场供求和应对局部粮食应急状况,是区域内稳市场、保应急、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加强市场调控重要而有力的手段。

(2)落实规模数量。要按照省级储备为主、市县级储备为辅的原则,合理分解下达规模计划,省级储备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总量计划的50%。市、县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总量计划外增加由本级财力支持的储备规模,纳入全省地方储备规模。

(3)优化品种结构。全市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含成品)合计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总量计划的70%,适当建立一定数量的玉米、大豆等储备,兼顾饲料用粮需求。

(4)完善区域布局。储备区域布局以省内大中城市、市场易波动地区、灾害频发地区和缺粮地区为主。

(5)充实成品粮油储备。为保障应急供应,地方储备中应建立一定数量的成品粮油储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需要在总量计划外增加储备量或扩大成品粮油储备覆盖范围,提高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比例。

(6)从严实行计划管理。根据指令或调控需要,粮食和储备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及时下达储备收储、轮换、销售、动用等计划,并抓好计划的组织实施,及时跟踪调度执行情况,确保计划严格落实。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对本级地方储备粮实施管理,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备安全负责。

(7)从严选定承储库点。地方储备由地方储备直属企业承储,或通过委托代储等方式由其他企业承储,原则上不允许租仓储存。地方储备承储库点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具备相应仓储设施条件,其选择应当遵循有利于合理布局便于监督和降本节费的原则。

(8)从严规范经营管理。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除组织落实地方储备收储、轮换、销售、动用等具体热舞以及国家或地方委托的政策性任务外,不得从事粮食商业经营活动;承储企业储备运营业务与企业商业经营要在人员、实物、财务、账务管理上严格分开。

(9)从严实施储备动用。市、县要研究制定地方储备分级动用方案,明确动用权限、程序、方式、触发条件等。建立健全的地方储备动用机制,确保响应迅速、调用高效。地方储备动用后原则上在12个月内完成等量补库。

(10)严格实行均衡轮换。为确保储备常储常新,各市县要合理确定各品种年度轮换比例。要统筹把握轮换时机和节奏,避免影响市场平稳运行。

(11)严格轮换架空期要求。轮换架空期原则上不超过4个月,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承储企业不得擅自超过轮换架空期。

(12)严格轮换具体操作。地方储备粮轮换主要通过交易批发市场及相关网上交易平台公开竞价交易方式进行,也可采取直接收购、邀标竞价销售、按照协议价轮换方式进行,轮换应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全程留痕备查,相关凭证、资料至少保留6年。

(13)严格实施动态轮换。各地及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要进一步规范成品粮油轮换管理,操作中可按照粮权明确、即出即入、库存充足的原则,对成品粮油实行动态轮换。

(14)强化仓储管理。地方储备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做到数量、质量、品种、地点“四落实”,保证账实相符,保证保管、会计、统计账账相符。严禁虚报、瞒报地方储备数量、质量、品种,未经批准不得串换品种以及变更储存库点。

(15)强化质量管理。地方储备质量标准参照中央储备和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各地及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要严把出入库质量安全关,严禁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进入地方储备,严禁库存超标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16)强化资金管理。各地及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要对地方储备贷款实行与粮食库存增减挂钩、专户转款专用的封闭运行管理,及时收回没有储备库存对应的贷款。要知道承储企业加强利息费用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并实施动态监控。

承储企业不得骗取、挤占、截留、挪用财政补贴和贷款。

(17)精心组织指导。各地及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强地方储备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抓好落实。

(18)健全规章制度。各地要健全完善地方储备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配套办法,规范收储、轮换、销售、动用、资金管理等环节的操作流程并明确责任。制定完善成品粮油储备管理办法,开展动态轮换的地区应建立相关管理规定。

(19)落实资金保障。各地要加强地方储备信贷资金保障和财政补贴管理,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20)推进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加大地方储备和承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逐步将地方储备信息化平台纳入全国粮食储备布局地理信息和储备库存动态监管应用系统,实现动态远程监管、粮情在线监控、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提升管理智能化水平。

(21)加强外部监管。各地要强化地方储备行政监管,粮食和储备、财政、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单位依据职能加强监督检查,适时开展联合检查,形成监管合力。实行定期库存清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22)严格考核监督。各地及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要定期总结,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年度地方储备管理有关情况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市有关部门将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要求,加大地方储备管理考核制度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增强各地做好地方储备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疫情期间按照市政府要求,对海城恒基粮业有限公司、海城市连怡粮油饲料经营有限公司承储的县级储备粮5000吨玉米和2000吨稻谷、海城市军粮供应站储存的我市500吨应急成品粮储进行了检查,要求承储企业既要要保证储备粮数量,又要保证储备粮质量,确保在应急条件下调得出、用得上。同时对海城恒基粮业有限公司粮食应急加工有关工作进行了落实,根据该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大米、面粉日加工量各为100吨,企业安排20名加工生产工作人员日夜值班,随时可以加工生产。

2、粮油市场价格监测。从2020年1月30日起安排专人每日到超市核查监测粮油价格情况,除对佳泰乐超市同胜店定点监测外,我们还对新隆嘉超市开发区店、佳泰乐超市开发区店进行了不定期监测,截止目前,共监测120余次,监测粮食品种有大米、小麦粉、大豆油,监测结果以图片、视频等方式报告给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鞍山市发改委。

3、全力完成《海城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情况粮食工作日报告单》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担负粮食应急供应工作,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安排专人负责,自2020年1月30日起至今,向海城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报送《海城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情况粮食工作日报告单》120次,工作信息5篇。

4、按照我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和轮换细则要求,对我市轮换的5000吨玉米进行了验收。两家玉米承储企业能够按照《关于印发海城市市级储备粮管理细则的通知》文件要求,按时按要求进行了轮换,经海城市发展和改革局、海城市财政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辽宁省海城市支行联合审核验收。同时三家企业又对海城市军粮供应站承储的500吨应急成品粮(大米300吨,面粉200吨)进行审核验收,核查结果承储企业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质量合格。

5、认真做好粮食价格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一是粮食收购进度5日报,在粮食收购期间向鞍山市发改委报送粮食收购数量和平均价格。二是粮油价格周报,每周一上午11时前,在“粮油价格信息采集系统”向省发改委报送我市食用植物油的出厂价格。三是国家玉米监测点价格监测和审核,由盛利和英联两家企业每周一在国家粮食局信息网上直报玉米入库价格。四是粮食价格信息,每月向海城市人民政府网站报送一次。

6、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延续办理工作,截止2020年10月,已为15家企业完成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延续,新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5家。

7、为保障2019年度秋粮收购活动的有序开展,有效维护售粮农民的根本利益,我局针对2019年度秋粮收购活动进行专项检查。2020年上半年,共检查4次,在检查中主要规范收购企业的收购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要求收购企业按质论价进行收购,坚决杜绝 “打白条”现象,截止2020年4月末,秋粮共计收购463,000吨,其中,玉米450,000吨,稻谷13,000吨。

8、为做好粮食仓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我们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各基层粮食企业重新落实相应机构,制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负责人及工组成员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制定了安全生产事故各项预案。并根据市安委办要求,在粮食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中,排查整治隐患1起,整改1起。目前共进行安全检查4次。

同时我们要求储粮企业全面做好安全储粮工作。储粮企业及时修缮仓储设施,维修好通风设备,解决安全储粮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并以防治虫害为重点,随时检测粮食温度、湿度,保证粮食质量安全。

三、存在问题

1、机构改革我市的原粮食局行政职能并入发改局,导致改革后粮食流通执法工作是借用参公事业人员承担。这就造成在执法工作中存在人员身份与执法资格不符现象。

2、粮油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已完成,但是目前存在着粮油检测人员配备不足现象。

四、意见建议

1、强化执法监督检查,维护市场流通秩序。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规程。二是在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指导企业规范运行。三是严格履行权力职责,依法严肃查处违反国家政策、坑害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的涉粮案件,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确保粮食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例9

(一)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粮食市场保持基本稳定

一是根据宏观调控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粮食市场。*年,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偏紧、粮价涨幅较大,为保证国内粮食市场供应,抑制粮价过快上涨,按照国务院部署,常年常时安排最低收购价粮食在批发市场公开竞价销售,并适当降低销售底价,加大销售力度,全年累计销售最低收购价小麦648亿斤、稻谷202亿斤,并销售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5亿斤、中央储备玉米9亿斤。在京津沪和东南沿海等主销区及时安排抛售中央储备食用植物油20万吨。为有效充实销区粮食库存,改善库存地区结构,缓解主产区收储压力,会同有关部门下达四批最低收购价粮食跨省移库计划186亿斤,其中小麦178亿斤、稻谷8亿斤。各地配合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合理把握储备粮油轮换时机,对区域粮油市场进行适时调节。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的背景下,这些调控措施对稳定市场价格,保证市场供应起到了积极有效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央、地方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和粮食应急体系。会同有关部门适时下达中央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并督促实施,及时研究和落实中央储备食用植物油增储计划,提出地方储备粮分省规模的指导性意见。各地进一步充实地方储备粮规模,规范地方储备粮管理。落实国家粮食应急预案要求,细化粮食应急动用方案,健全应急机制,增强应急保障能力,不少地方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做好粮食应急各项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粮食产销衔接和政策性粮食供应工作。加大粮食产销衔接工作指导力度,及时协调解决粮食运输和资金结算等问题。去年全国共举办粮食产销衔接交易会、贸易洽谈会、粮油精品展销会等17次,签订粮食购销合同380亿斤。继续指导各地做好退耕还林、水库移民、救灾等政策性用粮的供应工作,按照有关规定销售处理库存陈化粮。加强军粮供应网点和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军用购粮卡改革,扩大服务范围,稳步提高军粮供应质量、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受到部队官兵的好评。

(二)加强粮食收购工作指导,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一是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在粮食收购期间,各级粮食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收购现场,加强对粮食收购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引导和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截至*年11月末,全国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3533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848亿斤,其他多元主体收购1685亿斤,分别占总收购量的52.3%和47.7%。

二是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在总结近几年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进一步完善预案启动机制和补贴机制,细化操作措施,保证了预案的顺利实施。在启动预案的7个省,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579亿斤,收购粳稻10亿斤,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三是加大仓房维修力度,改善主产区粮食仓储条件。*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1亿元,对9个小麦和稻谷主产区仓房进行维修,9省地方财政落实配套资金1.1亿元,加上企业自筹,9省共安排资金约8.5亿元,维修库点9700多个,仓容445.4亿斤,有效地缓解了粮食主产区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仓容紧张问题。同时,其他一些省份也安排资金,进行了仓房维修改造。

(三)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

一是落实政策措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不断巩固和发展。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迈出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各级粮食部门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精神,以推广宁夏经验为契机,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改革重点,加强分类指导,认真组织实施,保证了改革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吉林、黑龙江、上海、山东、江西、福建、四川、新疆等17个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粮改实施意见,在规范政府调控与企业经营关系、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完善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和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办法等方面,提出了新举措、有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绩,不少地方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得到加强和充实。

二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目前,各地已基本完成了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的清理、审计、认定和剥离工作,绝大部分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从企业剥离,上划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北京、广东、宁夏等省(区、市)已经消化政策性挂账96亿元,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国有粮食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粮改以来,全国累计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124.9万人,占全部分流职工的49.7%,其中粮食部门安置77.6万人,占全部安置数的62.1%。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截至*年11月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21854个,其中购销企业15380个,比上年末分别减少3320个和566个,比粮改初期分别减少31386个和15054个。改革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年1~11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同比减亏31.32亿元,盈利省份达到12个。

(四)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粮食市场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深入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提高粮食流通管理和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实施《条例》宣传,深入开展“依法经营粮食,保障消费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依法管粮的认知度。健全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制度,建立全国粮食收购资格信息系统,加强对已经取得资格经营者的管理、指导和服务,目前全国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达到7.3万个。加大对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的监管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对河北、山东、江苏、河南、湖北等五省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巡查,指导和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粮食收购质价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加强对临时存储粮竞价销售出库和移库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查办涉粮案件,进一步规范粮食经营行为。开展粮食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颁布实施《粮食行政复议工作规程(试行)》,积极推进粮食政务公开,努力提高粮食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认真开展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工作。在总结经验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善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工作,优化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企业布局,依法开展第六批代储资格认定。目前,全国共有1771户企业取得粮食类代储资格,157户企业取得油脂类代储资格。加强对已取得资格企业的管理,先后取消了14户不符合中央储备粮代储要求企业的资格。代储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为中央储备粮的库存安全提供了保障。

三是推进粮食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加强粮食库存监管。目前,全国94%的省级粮食部门、68%的地(市)级粮食部门、54%的县(市)级粮食部门设立了监督检查机构。各级粮食部门加大监督检查队伍培训力度,全国取得粮食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达到23387人。建立国家粮食局粮食库存检查专家库,开发全国粮食库存检查信息系统,提高了库存检查效率和数据准确率。认真组织开展*年全国粮食库存检查,重点加大对各类政策性粮食库存的随机抽查和专项检查力度,并将检查结果报告国务院。

四是开展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粮食质量卫生监管。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紧急召开全国粮食质量监管工作会议,制定《全国粮食质量安全整治行动方案》,全面部署和组织实施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并对部分省区进行巡查督导。积极开展收购环节的原粮卫生监测,在全国共采集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样品约2万份,取得检验数据约10万个,基本掌握了我国原粮卫生整体状况。以中央储备粮为重点,兼顾地方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和商品粮,加大储存环节的粮食质量与卫生安全的抽查检验力度,促进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在全国建立144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站),初步形成了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网络。

(五)加强规划和指导,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一是按照“三个体系、一个保障”的部署,大力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落实去年全国粮食局长会议提出的关于构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粮食产业化体系和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监督保障体系的要求,各地积极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湖北、江苏、安徽等省以省政府文件印发了大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给予资金支持和扶持政策。湖北省粮食局邀请12个省(区、市)粮食局开会专题研究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思路,河北、安徽、河南、湖北、甘肃等省召开粮食产业化工作现场会,积极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二是制定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推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发展。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印发《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强对粮食市场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继续完善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制度,目前联系粮食批发市场达到18家,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达到24家。根据粮食流通需要,批准组建10个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加快全国粮食竞价交易系统建设。积极发挥粮食批发市场功能,推动最低收购价粮食和其他政策性粮油的联网交易,为合理配置粮食资源和粮食宏观调控服务。

三是推动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和粮食加工布局调整,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支持和指导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上海外高桥、江苏靖江、辽宁锦州港、中粮集团(江阴物流)等重点粮食物流项目建设。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国家促进玉米深加工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在8个省开展在建、拟建项目全面清理的复查,促进玉米加工产业布局调整。落实“十一五”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抓好示范工程建设,建设了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安徽六安、河北秦皇岛等一批粮油加工园区和产业集群,推进粮油加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会同农业发展银行确定第二批重点支持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粮食收购资金、技术改造、基地建设等方面优先提供贷款支持。截至*年11月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1631个,其中购销企业987个。

四是推动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指导农户科学储粮。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启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粮食科技丰产工程”产后减损项目,与12个粮食主产省签订建立农户储粮示范点合同,推广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农户储粮技术和装具,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和好评。制定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工作方案,利用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在四川、山东、辽宁等3省启动农户储粮试点,配置标准化储粮装具,试点农户和试点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继续积极推动“放心粮油”工程,促进粮油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在全国城乡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程,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目前全国粮油产品总体合格率位居食品合格率榜首,小麦粉、大米合格率分别达到98%和99%。

(六)加强粮食行业基础工作,行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加强社会粮食统计调查和市场监测、预测,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广泛宣传并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进一步扩大粮食统计的社会覆盖面,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完成2006年度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对粮食消费、农户存粮及分布、粮食商品率、跨省粮食流通量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积极做好粮油市场信息工作,调整和充实粮食市场监测点,不断完善和提升市场信息监测系统功能,提高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是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粮油标准水平提高。组织各级粮食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检验机构及粮食企业,对粮油标准进行制修订。实施7项国家标准和19项行业标准,完成80余项粮油标准的审定。全面修订小麦等主要粮食质量标准,积极推进收购环节仪器化检验,规范收购检验工作。

三是加强粮食安全生产,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会议精神。组织编写《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培训教程》,普遍培训省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安全防火和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对近300户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提高地方安全生产意识。对于典型安全生产事故,局负责同志及时深入现场,指导工作。做好汛期安全储粮工作,及时布置检查,确保库存粮油安全。

四是加强粮食科技、理论研究、新闻宣传和行业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工作,促进行业技术水平和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开展粮食行业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组建10个国家粮食局工程技术中心工作进展顺利,批复组建3个省级科研工程中心,一批粮食物流、加工、储藏及检测技术设备新成果实现转化,行业科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基地网络初步形成。集中力量开展粮食安全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宣传工作,编撰粮食年鉴、发展报告,促进粮食工作水平的提高。继续扩大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覆盖面,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成功举办首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和财会知识竞赛,全国粮食行业重技术、重技能、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五是加强粮食行业国际交流,不断提高会展水平。初步建立中国—中亚粮食行业交流合作平台,成功举办国际谷物科技大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与日本佐竹等公司签订长期粮食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与日本不二制油公司建立大豆蛋白深加工及综合利用联合实验室。各种粮食会展活动已初具规模,办展质量和数量逐年提高。

二、正确把握形势,明确今年粮食流通工作重点

今年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粮食流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争取主动,努力做好粮食流通各项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更加复杂,粮食宏观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正确分析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准确把握粮食供求品种、数量和布局的变化,是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是从粮食供求总量看,粮食产需基本平衡,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作用下,*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丰收,总产量达到10000亿斤以上,粮食消费平稳增长,产需基本平衡。考虑到国家粮食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粮食供应是有保证的。但从长远看,保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任务还很艰巨。

从国内食用植物油供需看,*年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量962万吨,需求2300万吨,自给率只有42%左右,而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产需缺口逐年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保证食用植物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面临很大压力。

二是从品种结构看,有的粮食品种供求状况有所改善,有的品种矛盾突出。小麦由前几年产不足需转变为产略大于需;稻谷由前几年的产不足需转变为产需基本平衡;玉米工业消费增长较快,将由以往供需平衡有余逐步向基本平衡转变;大豆产需缺口扩大,需要通过进口解决。粮食库存品种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不完全适应,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是从区域结构看,粮食薄弱地区的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产销衔接和市场稳定压力加大。我国粮食生产继续向优势区域集中,13个主产区粮食产大于需,余粮较多;7个主销区粮食产不足需,粮食自给率下降,缺口较大;11个产销平衡区粮食缺口有所扩大。近几年临时存储小麦、稻谷库存增加较多,增强了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但库存大多集中在主产区,销区库存比较薄弱,国家粮食库存的地区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

四是从国际粮食形势看,全球粮食供需形势趋紧,国际市场粮价居高不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008年度全球谷物产量21.1亿吨左右,其中小麦产量6.0亿吨,粗粮10.8亿吨,稻米4.3亿吨。谷物总产比上年度增加5.3%,本年度消费量预计达到21亿吨,比上年增加2%,加上上年度粮食结转库存下降,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将近20%,与上年度基本持平,为30年来最低值。由于石油等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生物燃料工业对玉米和大豆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全球粮食供需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际谷物市场价格将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逐步加强,国际市场多方面因素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不确定因素增多,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需要我们正确把握调控目标,科学运用调控方式,注重预先防范,准确把握调控时机和力度,运用好经济和法律手段,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和效果。

(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要高度重视改革中尚未完全解决好的突出问题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关系到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过几年的努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总体进展顺利,但进展还不平衡,要高度重视尚未完全解决好的几个突出问题,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

一是体制机制转换需要加快步伐。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取得明显成效,但还没有完全到位,政企不分、粮食流通监管缺位、错位等问题在有些地方还比较突出,需要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定位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从过去直接管理国有粮食企业真正转变到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上来。一些承担粮食最低收购价任务的企业,吃“政策饭”的思想有所抬头,市场竞争意识减弱,改革改制步伐放缓。对这些企业,要在服务粮食宏观调控大局前提下,进一步加快经营机制转换,真正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

二是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目前,仍有相当数量政策性挂账需要消化,企业经营性挂账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在粮食主产区省级财力相对比较薄弱、粮食风险基金不足的情况下,政策性挂账遗留问题如何解决;粮食行业是微利行业,在收益不高的情况下,经营性挂账如何处理,这些仍然是困扰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难题,需要在政策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是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需要进一步拓宽渠道。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多数地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配套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任务仍然繁重,部分分流职工没有找到就业岗位。各地粮食部门在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三)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粮食质量卫生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

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需要各级粮食部门切实履行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管职责,认真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原粮卫生安全直接影响到成品粮和食品的质量卫生安全,对粮食收购环节严把质量卫生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近年来开展的粮食质量安全抽查和监测情况看,受自然灾害、环境及生产、收获过程中一些因素的影响,由生产环节带来的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引导和帮助农民种植和收获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指导和帮助经营者把好粮食收购质量关,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流通环节粮食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粮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是加强流通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体系。为及时发现和解决粮食质量安全隐患,防止有毒有害粮食流入口粮和饲料市场,进一步明确粮食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需要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与干预制度,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追溯、安全监督抽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粮食检验体系、完善粮食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积极开发和推广适用于粮食收购现场的质量安全快速检验技术和设备;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粮食快速干燥和杂质清理等服务,解决马路晒粮造成的粮食破碎和污染问题。

(四)粮食流通主体日益多元化,对行政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规范收购市场秩序和维护市场稳定的难度加大。在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中,70%以上是多元市场主体,且比重呈上升趋势。部分粮食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管理水平低,粮食经营台账没有建立或不健全,粮食统计数据不报送、报不实或不按要求报送,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没有按照规定保持必要的库存量,部分农村粮食经纪人没有依法申请办理收购资格许可证等。有的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存在“重许可、轻监管”现象,加上有些地方行政执法人员不足和缺少必要的监管手段,经营主体点多面广、流动性大,影响了市场监管效果。

二是粮食流通活动多样化,规范经营行为和维护政策性粮食安全任务加重。目前,有些多元市场主体承担了储备粮油的保管业务,多数能做到守法经营,但个别企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影响了政策性粮油安全。在新形势下,需要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采取更为有力的监管措施,尽快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储备粮油和其他政策性粮食安全。

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加快进入粮食流通领域,依法监管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更多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收购市场和经营领域,特别是油脂油料的进口、加工、销售,外商占有较大份额。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粮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监管,加强服务,努力提高粮食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仓储企业多元化,增加了仓储管理难度。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仓储企业18622户,其中非国有企业2825户。另外,其他行业和粮油加工业的部分企业也开始进入粮油仓储业。总体看,仓储企业的多元化给仓储市场带来了活力,但这些企业多数仓储条件较差,业务人员一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这对行业管理和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研究加强对这类企业管理的措施。

三、积极开拓进取,扎实做好今年各项粮食流通工作

党的*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指出“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要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最近,总书记、总理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食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为开好全国粮食局长会议,做好2008年粮食流通工作,曾培炎、回良玉副总理专门做出指示,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根据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今年粮食流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以及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的要求,着力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油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着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继续完善和健全体制机制;着力加强粮食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着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更好地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主要任务是:

(一)努力提高粮食宏观调控水平,把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作为今年粮食工作的首要任务

按照中央关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和“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总体要求,结合粮食部门工作实际,切实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改善粮食市场调控。在调控目标上,既要考虑消费者承受能力,又要保护生产者利益,引导粮油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上;既要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又要立足国内保障基本供给,促进粮油生产发展和产业安全。在调控方式上,既要加强总量调控,又要注重结构平衡;既要搞好即时调控,又要注重预先防范。在调控时机上,既要在供给短缺、价格过快上涨时果断决策、稳定市场,又要在价格大幅下跌、生产下降时及时出手、扶持生产。在调控手段上,既要采取最低收购价、储备吞吐、进出口等调节办法,又要运用财政补贴、信息引导、市场监管等调节措施,努力提高调控水平。

一是切实加强粮油市场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保障居民口粮和饲料用粮供给。把握好销售力度和节奏,加大最低收购价小麦和稻谷的销售数量,做好中央储备玉米向主销区、饲料工业发达地区和养殖大省的投放工作。进一步落实中央储备玉米、大豆和植物油的增储工作,完善中央和地方两级粮油储备体系。继续做好最低收购价小麦向库存薄弱地区的移库工作,增强供给能力。加强对粮油供求形势、市场价格的监测分析,建立对规模以上企业的购进、加工、销售、库存及价格变化情况的信息监测制度,为宏观调控提供准确信息和科学依据。当前要切实保障大中城市和敏感地区粮油的有效供给,稳定社会心理预期,重点做好春节、两会期间的粮油供应工作,确保货源充足、质量安全。

二是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轮换机制,服从和服务于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当前,储备粮的轮换要以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粮价、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为主要目标。准确分析市场价格走势,注意把握好轮换节奏,避免集中轮入推动粮价上涨,各级储备粮企业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服务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加强中央、地方储备粮行政管理,完善储备粮轮换机制,推进储备粮轮换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公开进行,加强对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中储粮总公司和地方粮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吞吐调节作用。

三是进一步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切实增强调控市场能力。各地要增强粮食安全责任意识,按照国发〔2006〕16号文件的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适时充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优化地方储备粮布局和品种结构。各地特别是主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粮食应急需要,落实成品粮油应急库存。京、津、沪、渝等大中城市及敏感地区,要适当增加成品粮油应急储备数量,保证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去年我国局部地区受灾严重,粮食减产幅度较大,要积极组织粮源,增强地方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物质基础和应对市场异常波动的能力。

四是加强粮食产销衔接,做好政策性粮食供应。销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产区开展订单生产、订单收购,或委托产区企业与农户签订单。积极推广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到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北京市到主产区建立粮食储备等长期有效的产销合作模式,鼓励产区与销区建立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努力扩大合作规模和范围。对于履行产销合作协议的粮食,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在铁路、交通运输、资金结算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销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企业到东北产区粮食采购的协调工作,定期统计采购和运输数量,会同产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与铁路、交通部门的衔接,力争做到同方向整列运输,提高运输效率。继续做好军粮、灾区口粮、退耕还林和水库移民等政策性粮食的供应服务工作,确保口粮和生活需要。

五是加强粮食流通统计、市场监测工作,完善预警和应急体系。适应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完善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各地要充实统计人员,落实统计经费,加强人员培训。继续做好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和粮食市场信息监测工作,加强国内国际粮油供求形势和价格信息的采集分析,提高预测能力,完善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加工、储运、供应网络系统,细化和完善地方储备粮应急动用方案,健全应急机制,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做到需要时有粮可用、有粮可调、有粮可供。

(二)认真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一是积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主渠道作用,保护和调动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认真研究提出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和完善执行预案的意见,落实好国家粮食收购质价政策,抓好粮食收购工作,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各地要指导和督促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当前东北地区要抓好玉米、稻谷收购,长江流域地区要抓好中晚稻收购,为做好全年粮食购销工作打好物质基础。指导和督促企业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今年小麦收购将实施新的国家标准,开始推广使用小麦硬度仪,有关地区要在夏粮上市前做好培训和准备工作。搞好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价格预期,指导企业把握好收购节奏,防止盲目跟风抬价收购,努力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做好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和移库的出库工作。各地粮食部门和中储粮公司系统要督促有关承储企业认真履行销售合同,严格按规定积极出库,保证销售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交易过程和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干扰客户正常交易和设置障碍影响粮食出库的承储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各有关省(区、市)粮食局要积极协助中储粮总公司及相关分公司,认真做好最低收购价粮的出库、发运、接收、入库和监管等工作,特别是要加大监管力度,解决“出库难”问题,力争按时完成移库任务。

三是继续发挥多渠道收购作用,搞活粮食流通。多元主体已经成为粮食购销活动中的重要力量。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收购资格审核和认定工作,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督促多元主体以质论价收购粮食,建立经营台账,指导安全储粮。严禁在收购中人为设卡,进行地区封锁,阻碍粮食正常流通。

(三)继续落实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动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加快推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政府职能定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切实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做到政企分开,把工作重心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业指导和做好服务上来,努力提高粮食流通管理水平。要注重发挥规划和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发展的引导作用,规范各类粮食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加快健全粮食市场体系,积极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大力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为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是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各地要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处理好服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的关系。既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主渠道作用,又要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粮食企业的布局和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公司制改造。鼓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重点发展一批起点高、效益好、有带动力和竞争力的骨干粮食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大中型企业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他企业要因地制宜建立适应市场化改革要求的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巩固已取得的改革和发展成果。

三是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等历史遗留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好政策性挂账剥离上划中的有关遗留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消化措施。认真分析经营性挂账的构成和资金占用情况,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处理经营性挂账。不断完善政策性粮食委托经营制度,按照“谁委托、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明确责任主体,及时拨补相关费用,不形成欠账,不留呆坏账,建立防止发生新的政策性挂账的机制。

四是加强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指导。各地要建立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完善企业扭亏增盈信息通报制度和重点企业经营分析制度,指导企业加强管理,搞活经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利用当前市场粮价回升的有利时机,继续保持国有粮食企业减亏的良好势头,提高盈利水平。

五是继续做好分流职工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各地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继续筹集资金,切实落实国家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政策,解决好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中的遗留问题。分流职工还没有纳入当地社保体系的,要按照政策规定切实纳入社保体系。要把推进改革和创造就业结合起来,将国有粮食企业分流职工纳入当地就业再就业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分流职工再就业。

(四)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强粮食市场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强对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建设的指导与扶持,逐步完善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支撑、统一远程交易网络为平台、规范运行机制为核心的全国粮食竞价交易系统,发挥配置粮食资源和服务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提出贯彻落实规划的实施方案,积极争取扶持政策,认真抓好落实。切实加强对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发展建设的指导与扶持,根据当地粮食消费需求和结构状况,做好规划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场内粮食质量监管,保证居民粮食消费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

二是认真组织落实《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发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实施规划的组织协调和物流项目的管理工作,对六大粮食物流通道和各省物流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对国家安排投资补助的重点项目进行检查。总结国债投资散粮汽车试点项目的运行经验,做好散粮汽车的系列化和技术改进,在黄淮海等地区大力推进汽车散粮运输。加快研制粮食物流关键设备和相关的技术开发,组织做好粮食物流标准和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工作。抓好现有粮库仓房、军供网点维修改造和功能提升。各地要认真落实物流规划,配合做好项目筛选和审查工作,协调解决推进散粮流通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粮食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要积极发展农民粮食经济合作组织,规范粮食经纪人行为,发挥好粮食行业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构建新型粮食购销服务网络,搞活粮食流通。积极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和订单收购,以订单为抓手,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引导和鼓励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粮食加工业,鼓励关键技术和科研成果通过转让、入股等方式进入企业,不断提高粮油加工增加值和加工转化率,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退城进郊、盘活资产、招商引资等措施,积极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发展粮食产业集群。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受消费者欢迎的粮油加工产品,打造名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四是积极发挥行政指导和行业协会推动作用,继续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粮油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宣传贯彻工作,严把产品质量关,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积极开展粮油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力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展“两代一换”、连锁经营,扩大销售网络,提高放心粮油市场占有率,让放心粮油进入城乡千家万户。

(五)积极推进粮食流通法治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条例,提高粮食法治水平。各级粮食部门要继续加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力度,提高粮食执法能力和社会认知度。切实履行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抓紧制定条例的配套规章,把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总结粮食法制建设和执法实践,做好粮食流通立法的基础工作。继续抓好“五五”普法,推进粮食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行政复议法律法规和《粮食行政复议工作规程(试行)》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机构,充实工作人员,扎实推进粮食行政复议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粮食监督检查执法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各地要按照国发〔2006〕16号文件的要求,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粮食监督检查执法体系,推动监管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发展。加强粮食市场监管,认真组织开展粮食收购资格核查、统计制度和最低、最高库存量制度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规范粮食经营行为。做好粮食收购特别是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把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的监督检查,重点针对储备粮油库存管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完善监管措施,确保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继续加大对涉粮案件的查处力度。

三是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围绕粮食流通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健全覆盖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今年要重点抓好原粮收购、入库、储存、销售、出库的质量卫生检查工作,加大抽检力度,增加抽样数量和品质检验指标。加快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建设,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改善和提高检验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粮食质量与卫生检验能力。

(六)推动粮食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

一是推动粮油加工、仓储和运输科技发展。积极争取“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加速粮食流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注重粮油加工高效、节能、环保和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有效提高粮油加工整体科技水平。通过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在生物保粮药剂开发、储粮和流通信息技术开发、绿色安全储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继续完善粮食科技管理体制,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完成国家粮食局工程技术中心的组建工作。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好国际科技资源。

二是加强粮食仓储和国家粮库设施资产管理工作。加强粮食储藏技术标准与管理制度建设,推进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推广应用先进储藏技术,提升粮油仓储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企业仓储业务的核查和指导,确保粮食储藏安全,减少粮食损失损耗。修订《国家粮油仓库仓储设施管理试行办法》,明确国家粮油仓储设施的总体要求和地区分布,规范对国家投资仓储设施的管理程序,规范粮库调整归属、改制、拆迁、改变用途、设施维护等行为,防止仓储设施大量流失,保持一定规模的仓容总量,为粮食流通提供设施保障。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国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产后减损项目,推进农户储粮装具和小粮仓标准化、系列化,开发推广农户绿色储粮专用防护剂、杀鼠剂,研究开发和推广高效节能的小型玉米、稻谷保质干燥技术与设备,为提高粮食综合效益提供装备和技术支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各地要把农户安全储粮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争取地方资金投入,加快普及推广,建立农村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体系,指导农户安全储粮,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四是切实加强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各地要提高对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检查、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督促粮食企业建立并完善突发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事故防范和救援能力,减少事故损失。重点抓好储粮药剂管理、露天储粮安全防火、汛期安全储粮工作,严格执行储粮设施技术操作规程。春节和“两会”即将来临,各地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检查和集中整治,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五是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度。实施“人才兴粮”战略,以能力和技能建设为核心,着眼于全行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抓好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开展各级粮食行政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理论业务知识培训。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继续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高职工素质和能力。

(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推动粮食流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各级粮食部门要把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精神贯彻到粮食流通各项工作中去。

一是把握主旨,提高认识。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特别是紧密结合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联系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流通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深入学习,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粮食流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例10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无粮不稳是历史经验证明了的客观事实。粮食经营、粮食流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的粮食产量平稳丰产。

目前,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发挥着××县粮食安全的主渠道作用,但近十多年来国家有关方面在地方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资金投入,省、市、县也没有相应的建设资金,导致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落后,粮油加工逐年萎缩,批发市场散乱,现代物流发展缓慢。从现状看,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影响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这一政策的落实,势必造成农民卖粮难问题的再现,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我县的粮食安全。

从全县的粮食产量、商品粮数量和统计储备量总体看似乎是能保障粮食安全,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甚至包括各级政府更多注重的是粮食流通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其应急功能,导致市、县级的粮油储备静态规模小,粮油库分布格局不合理,不能适应应急需求。以我县近两年的稻谷产量看,每年产量9000万公斤左右,可加工大米6000多万公斤。以全县63万人计算,人均每年可用的主要口粮大米只有100公斤左右。如果省外大米一但不能进入我县,就会使我县的主要口粮大米需求造成紧张。在自然灾害增多和国际、国内粮油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应该从满足应急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粮食储备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修建。此项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或隐患

(一)粮食仓储设施的问题或隐患

1.由于现在的粮油库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规划布局的,与现在的粮食生产及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出现两类现象:一类是仓储条件较好的储备库基本能按照储备要求承担储备任务;另一类是位于乡镇的粮库,承担着收购、中转的储备任务,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修缮,破旧不堪,仓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需要尽快修缮或建设,增加仓容,以保障粮食流通。

2、粮库在基础设施、保管条件、机械装备、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其储备条件很差。这些仓房大都处于墙体开裂、屋面漏水、门窗简陋、地面起沙,年久失修,部分瓦屋面仓库倒塌严重,已需大修不能使用。

3.粮食仓储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和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底,信息化程度不高。

4、保粮设施配备不足。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仅占有效仓容的六分之一,影响了粮食的安全储存。

5.多年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原粮储备,成品粮油储备库是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中的空白。

6.粮库内的烘干设备一直是我县粮食储蓄中的空白。

(二)粮油加工的问题或隐患

1.尽管我县的菜油加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水平还停留在“小、散、差”的层面上,建设布局、企业规模、设施装备、科技含量、技术创新、产品档次、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各个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竞争实力仍然较低,全行业形不成整体优势,造成有效资源浪费,并存在设备老化的缺陷。

2.由于历史的原因,加工企业按行政区域重复建设,粮油加工企业集团为数不多。当年引进设备新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国有粮油加工企业转制后经营困难,效益低下,全行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开工率较低。

3.粮油加工主食品的工业化、产业化滞后,不能满足城镇居民对粮油加工产品的营养、快速、精细的增长需求。

4.粮油产品的深度加工和资源利用停留在浅层次、初加工阶段,产品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5.杂粮产量在粮食产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对杂粮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没有成为粮食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粮油批发市场的问题或隐患

1.尽管粮油批发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县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与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其它省在粮油批发交易量、手段、设施、信息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2.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承担中央和省、市、县地方储备粮管理,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行采购粮食、加工转化和市场销售,企业之间集约化的资产整合和规模化的经济合作还未形成。

3.各乡镇或县城对本辖区内的粮食交易数量没有科学的估测,且在批发市场的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没有统一的粮食批发市场,导致各地粮食市场有场无市或者是有市无场的现象为数不少,市场交易、服务、信息等设施不完善。

4.政府对粮食批发市场的投资和社会资本比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四)现代粮食物流的问题或隐患

1.运输方式落后。粮食运输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粮食收购、储存到中转运输环节,包、散转换,资材耗费大、抛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

2.装卸装备水平不高。粮食装卸以传统方式为主,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散粮装卸和运输设施(备)不足,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各种运输方式及其衔接配套有待优化,物流网络有待完善,电子商务体系几乎为空白。

3.组织化程度低。粮食物流资源分散,无序流动,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力度,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建设资金不足。粮食属于微利经营行业,企业很难筹集资金投入,影响企业积极性,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缓慢。

四、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政府应做出科学、合理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各级政府应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分布特点、粮食主产区和销区分布格局等状况进行县乡级粮油收储库规划布局,设立重点收储仓库。整体布局须科学、合理,形成一个能满足应急需求和市场流通的收储布局系统。

2.粮食加工企业应该置于全县整体发展的格局下作规划,加工企业必须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3.粮油物流中心的布局也必须置于全县整体发展格局下作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或有场无市现象的发生。建议每一个乡镇在所辖范围内至少建立一个集粮油收购、批发、质量检测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且规模适当的粮油物流中心。

(二)建议政府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

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做好至2015年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议从2009年起,每年从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如下:

1、修缮储备设施,增加粮食储备,提高储备质量。开展仓房维修改造工程,对全县不同程度存在维修改造的粮食仓储企业进行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以确保粮食仓储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好;加强粮食收购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建设和完善库区的地坪和粮食烘干设施;加强粮食仓储企业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程度,提升机械、自动和信息化水平;完善保粮设施,提高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检化验设备等保粮设施比例,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实用的生态储粮保管技术的全面应用,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支持现有粮油加工业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同时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重组,实现粮油加工业由小型、分散和低水平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变,形成企业集团,创建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提升粮油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支持发展绿色和无公害的粮油加工主食品以及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配套工程;支持我县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开发杂粮加工的方便食品,全面推进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满足消费趋向膳食方便化、健康营养化、品种多样化的需要;支持开发一批粮油精深加工新产品,使粮食加工向食品加工产品和相关工业产品延伸,实现粮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后的增值目标。

3.支持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粮食市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4.支持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储“四散”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优化设施的衔接配套,重点给予资金扶持。

(三)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

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理念陈旧导致国有粮油企业资产闲置,经营效益低,浪费了粮食基础设施。理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粮油购销企业之间的关系,保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国有粮油购销企业有一定的调控权,以发挥国有粮油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可以通过国有资产入股于粮油企业,通过控股来实现调控权。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可以盘活部分粮油企业的资产,提高粮食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实践中要杜绝政企不分和放手不管的两种极端现象。

(四)探索科学、有效的投融资机制

从我县的粮食基础设施现状看,达到满足各级政府的应急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的资金缺口还很大。目前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粮库或粮油购销公司还期望政府的投入,但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还比较小,没有大包大揽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综合应用招商引资、企业自筹、职工参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等形式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资产和土地置换,盘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属资产,大多是以前的粮站、粮库。这些站、库、点分布在各个乡镇、甚至村落。对那些较边远、不具备批量收购粮食的库点,或是地处中心城镇、具备房地产开发等商业价值的库点,可以通过拍卖或资产置换的方式进行盘活,拍卖所得款项或置换得到的收益,用于重新选址,建设现代化粮食仓库,适应新时期粮食收购和保管需要。

粮油食品采购工作计划例11

一 、加强粮食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紧迫性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无粮不稳是历史经验证明了的客观事实。粮食经营、粮食流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的粮食产量平稳丰产。

目前,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发挥着**县粮食安全的主渠道作用,但近十多年来国家有关方面在地方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资金投入,省、市、县也没有相应的建设资金,导致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落后,粮油加工逐年萎缩,批发市场散乱,现代物流发展缓慢。从现状看,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影响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这一政策的落实,势必造成农民卖粮难问题的再现,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我县的粮食安全。

从全县的粮食产量、商品粮数量和统计储备量总体看似乎是能保障粮食安全,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甚至包括各级政府更多注重的是粮食流通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其应急功能,导致市、县级的粮油储备静态规模小,粮油库分布格局不合理,不能适应应急需求。以我县近两年的稻谷产量看,每年产量9000万公斤左右,可加工大米6000多万公斤。以全县63万人计算,人均每年可用的主要口粮大米只有100公斤左右。如果省外大米一但不能进入我县,就会使我县的主要口粮大米需求造成紧张。在自然灾害增多和国际、国内粮油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应该从满足应急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粮食储备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修建。此项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或隐患

(一)粮食仓储设施的问题或隐患

1.由于现在的粮油库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规划布局的,与现在的粮食生产及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出现两类现象:一类是仓储条件较好的储备库基本能按照储备要求承担储备任务;另一类是位于乡镇的粮库,承担着收购、中转的储备任务,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修缮,破旧不堪,仓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需要尽快修缮或建设,增加仓容,以保障粮食流通。

2、粮库在基础设施、保管条件、机械装备、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其储备条件很差。这些仓房大都处于墙体开裂、屋面漏水、门窗简陋、地面起沙,年久失修,部分瓦屋面仓库倒塌严重,已需大修不能使用。

3. 粮食仓储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和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底,信息化程度不高。

4、 保粮设施配备不足。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仅占有效仓容的六分之一,影响了粮食的安全储存。

5. 多年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原粮储备,成品粮油储备库是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中的空白。

6. 粮库内的烘干设备一直是我县粮食储蓄中的空白。

(二)粮油加工的问题或隐患

1.尽管我县的菜油加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水平还停留在“小、散、差”的层面上,建设布局、企业规模、设施装备、科技含量、技术创新、产品档次、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各个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竞争实力仍然较低,全行业形不成整体优势,造成有效资源浪费,并存在设备老化的缺陷。

2.由于历史的原因,加工企业按行政区域重复建设,粮油加工企业集团为数不多。当年引进设备新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国有粮油加工企业转制后经营困难,效益低下,全行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开工率较低。

3.粮油加工主食品的工业化、产业化滞后,不能满足城镇居民对粮油加工产品的营养、快速、精细的增长需求。

4.粮油产品的深度加工和资源利用停留在浅层次、初加工阶段,产品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5.杂 粮产量在粮食产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对杂粮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没有成为粮食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粮油批发市场的问题或隐患

1.尽管粮油批发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县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与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其它省在粮油批发交易量、手段、设施、信息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2.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承担中央和省、市、县地方储备粮管理,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行采购粮食、加工转化和市场销售,企业之间集约化的资产整合和规模化的经济合作还未形成。

3.各乡镇或县城对本辖区内的粮食交易数量没有科学的估测,且在批发市场的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没有统一的粮食批发市场,导致各地粮食市场有场无市或者是有市无场的现象为数不少,市场交易、服务、信息等设施不完善。

4.政府对粮食批发市场的投资和社会资本比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四)现代粮食物流的问题或隐患

1.运输方式落后。粮食运输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粮食收购、储存到中转运输环节,包、散转换,资材耗费大、抛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

2.装卸装备水平不高。粮食装卸以传统方式为主,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散粮装卸和运输设施(备)不足,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各种运输方式及其衔接配套有待优化,物流网络有待完善,电子商务体系几乎为空白。

3.组织化程度低。粮食物流资源分散,无序流动,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力度,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建设资金不足。粮食属于微利经营行业,企业很难筹集资金投入,影响企业积极性,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缓慢。

四、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政府应做出科学、合理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各级政府应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分布特点、粮食主产区和销区分布格局等状况进行县乡级粮油收储库规划布局,设立重点收储仓库。整体布局须科学、合理,形成一个能满足应急需求和市场流通的收储布局系统。

2.粮食加工企业应该置于全县整体发展的格局下作规划,加工企业必须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3.粮油物流中心的布局也必须置于全县整体发展格局下作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或有场无市现象的发生。建议每一个乡镇在所辖范围内至少建立一个集粮油收购、批发、质量检测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且规模适当的粮油物流中心。

(二)建议政府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

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做好至2015年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议从20xx年起,每年从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如下:

1、修缮储备设施,增加粮食储备,提高储备质量。开展仓房维修改造工程,对全县不同程度存在维修改造的粮食仓储企业进行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以确保粮食仓储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好;加强粮食收购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建设和完善库区的地坪和粮食烘干设施;加强粮食仓储企业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程度,提升机械、自动和信息化水平;完善保粮设施,提高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检化验设备等保粮设施比例,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实用的生态储粮保管技术的全面应用,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支持现有粮油加工业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同时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重组,实现粮油加工业由小型、分散和低水平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变,形成企业集团,创建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提升粮油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支持发展绿色和无公害的粮油加工主食品以及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配套工程;支持我县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开发杂粮加工的方便食品,全面推进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满足消费趋向膳食方便化、健康营养化、品种多样化的需要;支持开发一批粮油精深加工新产品,使粮食加工向食品加工产品和相关工业产品延伸,实现粮食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后的增值目标。

3.支持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粮食市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4.支持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储“四散”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优化设施的衔接配套,重点给予资金扶持。

(三)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

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理念陈旧导致国有粮油企业资产闲置,经营效益低,浪费了粮食基础设施。理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粮油购销企业之间的关系,保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国有粮油购销企业有一定的调控权,以发挥国有粮油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可以通过国有资产入股于粮油企业,通过控股来实现调控权。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可以盘活部分粮油企业的资产,提高粮食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实践中要杜绝政企不分和放手不管的两种极端现象。

(四)探索科学、有效的投融资机制

从我县的粮食基础设施现状看,达到满足各级政府的应急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的资金缺口还很大。目前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粮库或粮油购销公司还期望政府的投入, 但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还比较小,没有大包大揽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综合应用招商引资、企业自筹、职工参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等形式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资产和土地置换,盘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属资产,大多是以前的粮站、粮库。这些站、库、点分布在各个乡镇、甚至村落。对那些较边远、不具备批量收购粮食的库点,或是地处中心城镇、具备房地产开发等商业价值的库点,可以通过拍卖或资产置换的方式进行盘活,拍卖所得款项或置换得到的收益,用于重新选址,建设现代化粮食仓库,适应新时期粮食收购和保管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