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2 08:26:12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例1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175-01

一、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

近年来,虽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措施,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管理人员素质高低不同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各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单位的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重点人群监管还不到位

虽然各单位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也见到了一定效果,但监管方法还是略显单一,有的单位还出现了重点人群人数不清如“劳务工”问题、情况不明的现象,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出现了“空挡”。

(三)领导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计划生育“三个一”的“一把手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和一票否决”是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总结出的经验。公司各单位采取了具体措施进行落实,见到了较好的成效。但是还有个别单位领导由于员工家属婚育观念的转变,连年无计划外生育,主观判断、盲目乐观,造成单位计划生育管理措施不得力,在本单位没有形成系统联动的管理体系,未婚生育、早婚早育、未持证怀孕情况有所“抬头”。

(四)管理人员素质亟待加强

由于基层一些单位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兼职较多,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还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公司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近两年的考核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公司文件执行力度不够,有的不纳入年初预算,有的领导在使用上不够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五)群众的生育愿望与现行政策相悖

据调查:目前,我们的家庭中60%以上的想生二胎,并希望儿女双全,这表明员工群众在思想认识上与国家现行政策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给我们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将带来新的问题和压力,给我们的管理发出了“黄色”警报,需要引起我们各单位领导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建议采取的对策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要有一批思想好、作风正、政策水平高、原则性强、善于做群众工作且稳定的计划生育队伍进行管理。但是目前,基层大部分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兼职较多,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还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亟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要认真落实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和一票否决制”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领导机制,确保计划生育工作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经费投入到位、解决问题到位。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发挥工会、纪检、人事等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形成“一体化”管理。同时,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要在单位和个人评先选优、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方面把好“审核关”,认真执行计划生育的“一票否决制”。

(二)狠抓落实,搞好计划生育管理队伍建设。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配强配齐各级计划生育管理专(兼)职人员,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调整到计划生育岗位上来,从政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帮助,为他们搞好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和使用,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研讨交流、开展创新项目等形式让计划生育管理人员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在学习和实践中增长才干。

(三)细化各项指标,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要高度重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意义,认真修订细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内容,让各级组织的责任更加明确。要强化考核,重点对否决指标认真落实检查,采取横向联系、纵向汇报、单位自查等多种形式,确保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指标落实到位。同时,二级单位要与三级单位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下级对上级负责,责任利益共同承担的监督激励约束机制。

(四)加强重点人群的监管,消除政策外不合法生育事件。针对当前离岗休养女工、随矿家属、再婚家庭等“重点人群”管理难、隐患多这一现状,我们专门制订下发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监督和管理的通知》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监管力度。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扑下身子,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确保“重点人群”不发生政策外不合法生育事件。

(五)完善优待奖励政策,不断提高优质服务能力。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要以落实优待奖励政策为落脚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健康为手段,着眼家庭发展,广泛宣传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实事。并在晚婚、晚育、住房、独生子女入托、就医等方面制定既符合国家政策又切合实际的企业优待政策和措施。同时做好生育关怀,继续开展送关心、送政策、送健康的“三送”活动,各单位要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定期听取计划生育部门汇报、指导计划生育部门和人员做。

(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推进人口文化建设。各单位要创新宣传教育方法,探索开展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式。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发挥基层有才艺的员工特长,编排广受欢迎的计划生育曲艺节目,建设好井站生育文化,开展文化品位高、人文气息浓的计划生育宣传文化活动。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例2

二、进一步完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㈠员工绩效模型员工绩效管理是以业绩为导向的、基于行为和能力的战略性管理工作,即关注执行结果,又重视执行过程和执行能力,其目的是通过对员工业绩、行为、能力的全面管理,客观衡量员工对组织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并通过持续的能力开发,不断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业绩:即员工的工作成果,主要从工作成果的质量、数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加以衡量,体现的是执行结果和对企业的直接贡献。

行为:即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主要是指对组织绩效有关键影响的行为因素,涉及到内部沟通、团队协作、团队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体现的是执行过程和对企业的间接贡献。

能力:即员工履行工作职责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体现的是执行能力和人力资本价值。

㈡执行体系

⒈业绩管理:与“员工绩效模型”中“业绩”部分相对应,通过绩效计划的形式进行管理,主要流程包括绩效计划的制订、绩效计划的执行、绩效计划的评估三大环节。各部门要根据本年度部门的KPI指标,按岗位分解制订员工年度绩效计划。(必要时还要制订员工月度计划)。绩效计划根据岗位分为关键绩效指标(可量化)和工作目标。并依据岗位的不同划分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的权重。职能部门在制订员工绩效计划时,主要是建立工作目标,依据是岗位职责和全年的工作重点。各部门对每个岗位的绩效计划都应确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员工的直接主管是业绩管理的主要责任人。

⒉行为管理:与“员工绩效模型”中“行为”部分相对应,通过建立行为评估体系,定期进行评估的方式进行管理。三级经理的行为管理由人力部负责,一般员工的行为管理由所在部门负责。

⒊能力发展管理:与“员工绩效模型”中“能力”部分相对应,在对员工进行绩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能力发展计划、绩效改进计划、绩效指导,把员工的能力培养落实成为具体的培训、交流以及工作改进行动。员工的直接主管是能力发展管理的主要责任人。

㈢评估体系

⒈评估内容员工绩效评估是对员工业绩、行为、能力的全面评估,是对员工直接贡献、间接贡献的综合评价,具体实施时分成业绩评估、行为评估两部分:

⑴业绩评估: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评价,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的角度进行评估,与“管理体系”部分中的“业绩管理”相对应。业绩评估一般以绩效计划为依据,由员工的直接主管在与员工沟通的基础上进行。⑵行为评估:是对员工行为、能力的综合评价,主要从内部运营、学习与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估,与“管理体系”部分中的“行为管理”、“能力发展管理”相对应。行为评估一般由员工的上级和同事评估。

⒉绩效衡量员工绩效水平采用绩效得分和绩效等级的方式衡量,绩效得分以百分制(满分100分)衡量,绩效等级按照正态分布的原则划分成4个等级。

⑴衡量标准对业绩评估、行为评估中的单个评估项目(指标、目标)的评价,一般也采取百分制(满分100分)衡量:

①以量化衡量的考核项目(关键绩效指标),一般采取量化打分的形式衡量,打分的方式可以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②不能量化衡量的考核项目(工作目标),也采用相应的打分方式确定。

⑵绩效等级员工绩效等级按照正态分布的原则划分成评估结果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欠佳4个等级。

⒊年度评估年度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全年表现的综合评估,业绩评估一般占70%,行为评估一般占30%。

年度评估的结果应当实行正态分布。分公司三级经理为一队,一般员工按部门划分(企管和社管分开),严格按优秀10-20%,良好40%-50%,合格25%-35%,欠佳5%-10%。分布时实行四舍五入。特殊情况:部门年度绩效为合格的,本部门优秀比例为零;人数在5人(不含5人)以下的部门,当部门年度绩效为优秀时,可产生1个优秀;当部门年度绩效为欠佳时,至少有1人为欠佳。凡年度出现违规(章)、违纪被公司通报的,视情节严重情况,个人绩效等级直接进入合格或欠佳。

⒋中期评估中期评估主要是指中期绩效计划的评估,也是对全年绩效计划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逐月考核总结,一般以月为周期进行。中期评估一般以业绩评估为主,可以把业绩评估结果作为中期评估结果。中期评估与月绩效奖挂勾。㈣回报体系整合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建立以员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福利、职业规划、职位晋升、培训交流、劳动合同管理等各项激励政策相结合的全面激励机制。

三、进一步改进业绩管理执行体系:在主体流程统一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和简化业绩管理执行体系,优化绩效计划制订、执行、评估的过程管理:

㈠指导思想

⒈管理流程统一化:即不管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必须遵循和体现绩效计划的制订、绩效计划的执行、绩效计划的评估及回报三大环节。

⒉沟通的原则:不管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必须以双向沟通为基础。

⒊管理周期灵活化:以部门负责人的年度计划为基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不增加过多的额外工作量的前提下,实行年/月相结合的管理周期,加强对目标实施的精细化管理。

⒋操作方式个性化: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导向,推行目标管理、工作要素评价、量化考核等多种管理模式,根据岗位特点实施个性化的管理。

⒌同类(职位、层级、工作性质等)员工的管理模式及管理周期统一化。

⒍格式标准化:在不影响实际工作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展现形式(如计划及评估表格等)的统一,最终的评估结果(评估得分、评估等级)应该转换成统一的模式。

㈡管理方式

1、三级经理实行年度(月度)计划管理,分公司下达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即为营业部经理的年度(月度)绩效计划,营业部年度(月度)经营业绩评估结果即为营业部年度评估结果。

2、其它人员其它人员的绩效管理,在现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执行体系,实行更为灵活的操作模式和管理周期,指导思想如下:

(1)、目标管理(现行管理模式)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主管与员工在双向沟通的基础上,制订、实施年度(月度)绩效计划(KPI、工作目标,以及绩效标准),并由主管根据绩效计划对员工进行评估。

(2)、工作要素评价由部门在年初根据岗位职责、业务规范,在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直接制订全年(月)的考核方案,确定全年(月)的工作内容、考核项目、绩效标准(执行过程中可以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变更、调整),以此作为全年(月)的绩效计划,由主管按照岗位职责、考核方案与员工进行日常的工作沟通,并以月周期进行评估。

⒊量化考核对工作成果容易量化评价的岗位,由部门在年初根据岗位职责、业务规范,在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直接制订全年的考核方案,确定全年(月)的考核指标、绩效标准(执行过程中可以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变更、调整),以此作为全年(月

)的绩效计划,由主管按照岗位职责、考核方案与员工进行日常的工作沟通,并按月进行量化评价。

⒋其他管理模式各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把工作要素评价、量化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也可以创新其他管理手段,但要符合公司绩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评估打分的方式、考核的体系和标准,都可以根据业务规程及实际工作需要制订,但要注意整体的一致性和平衡性。

四、完善员工行为评估体系

㈠评估内容:总结归纳对组织绩效有关键影响的行为因素及能力要素,逐步形成针对不同类型职位的行为评价体系,实施分类管理。⒈三级经理:三级经理行为评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

⑴领导评价:占年度绩效评估的20%,由分公司领导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执行能力、业务能力、个人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

⑵团队协作:占年度绩效评估的5%,由分公司有协作关系的三级经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执行能力、沟通协作、个人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

⑶团队管理:占年度绩效评估的5%,由相关员工进行民意测验评,评价内容主要是团队建设、内部沟通、个人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以上评估依据:三级经理行为评估标准。

2、其他员工:评估的主要内容为能力发展和团队协作,由部门领导和有协作关系的部门评价。评估依据:员工行为评估标准。

㈡评估方式:行为评估主要以满意度测评的方式进行评价,由相关考评人员按三级经理及一般员工行为评估打分表要求项目进行打分。以百分率的形式度量,再按行为评估占30%对打分结果进行折算。

㈢评估周期行为评估主要以年度为周期。㈣实施行为评估后,要将原来绩效计划中主要涉及个人行为因素的内部运营、学习与发展类指标、目标(如团队协作满意度、部门员工满意度等)分离出来,纳入行为评估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分公司将按省公司要求,逐步对行为评估体系及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㈤从20*年开始,绩效管理,要改变原来绩效管理与传统人事考核并行的二元管理模式,把组织考核的有关内容整合到行为评估体系中去。

五、加强员工能力发展管理

㈠实施员工年度能力发展计划年度绩效计划制订完成后,主管应该根据绩效计划、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及上年度绩效评估情况,与员工讨论制订年度能力发展计划,并在年终绩效评估时对年度能力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㈡加强绩效指导及绩效改进管理进行月度/年度绩效计划评估时,主管应该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员工沟通制订绩效改进计划,绩效指导落实为具体的培训、学习行动,并在下一个评估周期对绩效改进情况进行评估。

㈢结合绩效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员工培训要以员工绩效分析为基础,以绩效改进为目标,和年度能力发展计划、绩效改进计划密切结合起来,为员工的能力培养和绩效改进提供必要的培训支持,并把绩效改进情况作为评估培训效果的依据。㈣将员工能力发展纳入行为评估体系:

⒈通用评估内容:个人能力提升及绩效改进情况;个人培训的学时和培训成绩。

⒉管理者评估内容:员工能力发展计划、绩效改进计划的制订、执行及评估的情况;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满意度;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管理者能否保证员工参加必要的培训);管理者下属员工的培训学时和培训成绩。

六、健全绩效回报体系分公司在规范员工绩效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整合薪酬福利管理、职位管理、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内部竞聘、中层干部考核、员工培训、劳动合同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以员工绩效为基础的全面激励机制。

㈠薪酬福利

⒈年度绩效奖金根据员工的年度绩效水平,确定年度绩效奖金,并逐步拉开不同绩效等级绩效奖金的差距,具体标准每年根据人工成本情况确定。

⒉岗位工资根据员工的年度绩效水平,对岗位工资实行浮动管理,绩效等级为优秀、良好的员工岗位工资按照一定比

例上浮,具体的浮动政策及浮动比例每年根据人工成本情况确定。绩效等级为欠佳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⑴三级经理绩效等级为“欠佳”的,从次年4月开始,岗位工资按照比所在岗位职级低一级的标准执行,执行期限1年,次年绩效等级在“合格”以上的,恢复所在岗位职级待遇。连续两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按照职位调整政策进行职位调整。

(2)其他员工绩效等级为“欠佳”的,按照一定比例下浮岗位工资,具体的浮动政策及浮动比例每年根据人工成本情况确定;连续两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如留在原岗位试岗学习,岗位工资按照比标准职位职级低一级执行。

⒊月奖根据中期评估(每月考核)情况,按奖金考核办法核发员工的月奖。

㈡职业发展:

⒈职业发展规划按省公司要求:在规范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H”型职业发展路线和各专业的职位体系,并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员工职业发展管理:

⑴对绩效水平为良好以上的核心岗位骨干员工,根据其个人特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指导;

⑵优先为绩效水平较好的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员工,绩效等级须在良好以上,行为评估结果须在本部门平均水平以上;

⑶优先为绩效水平较好的员工提供交流锻炼、交流学习的机会,跨单位、跨部门进行交流锻炼的员工,绩效等级原则上在良好以上,行为评估结果须在本单位(部门)同级员工平均水平以上。

⒉职位晋升按省公司要求:在规范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员工绩效为基础的员工晋升制度,从员工的业绩、行为、能力三个维度对员工晋升实施规范化管理。在人力资源改革的过渡时期,可以采取竞聘的方式管理员工晋升,但必须明确对绩效水平的要求:

⑴一般员工晋升高职级职位,绩效等级须在良好以上,行为评估结果须在本部门平均水平以上;

⑵参加三级经理职位竟聘的员工,前两年的绩效等级须在“良好”以上,行为评估结果须在本单位(部门)同级员工平均水平以上。㈢职位动态调整建立职位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员工的绩效水平,对员工职位实施动态管理。⒈三级经理绩效等级为“欠佳”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免去其三级经理职务,由所在单位(部门)安排工作,可以:

⑴直接调整到三级经理以下的职位(不含三级经理职位),与同类岗位其他员工一样进行管理;

⑵参加三级经理以下职位(不含三级经理职位)的竞争上岗,竞争在什么职位就享受什么职位的待遇。

2、其他员工公司改制上市前进入公司,并且在公司连续工作的员工,按照如下原则处理:

⑴连续两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可以:①直接调整到比原职位职级低的其他职位;

②参加其他比原职位职级低的职位的竞争上岗,竞争在什么职位就享受什么职位的待遇;

③留在原职位试岗学习,期限一年,试岗期间与普通在岗员工一样进行考核,待遇按照薪酬调整政策确定。

⑵累计三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作待岗处理。㈣劳动合同管理:公司改制上市后进入公司的员工,要在绩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合同管理:

⒈连续两次或累计三次年度绩效等级为“欠佳”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⒉劳动合同到期时,综合考虑当年的绩效水平以及前两年的绩效水平决定是否续签,整体绩效水平处于同类员工的平均水平以下的,不再续签劳动合同。

七、提升绩效管理执行能力

㈠加强绩效管理落实情况的监控分公司班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部门管理、管理者行为两个方面加强对绩效管理落实情况的监控,并纳入部门负责人的绩效评估:

⒈部门管理对绩效管理的理念、流程、政策在各部门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确保绩效

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到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⒉管理者行为

⑴管理者应该把绩效管理作为改进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惩罚手段,并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这一原则。

⑵管理者对员工表现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评价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公司规章制度为准绳,不能凭主观判断,特别是对员工的待遇、发展、劳动关系等有实质性影响的评价,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关键事件还应当有详细记录,必要时应由管理者、员工双方签字确认。

㈡加强管理者培训各级管理者的执行能力是绩效管理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提升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理念、体系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分公司拟在20*年7月以前完成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执行力培训,并把绩效管理执行能力纳入中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评估。

㈢建立IT支撑系统为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绩效计划制订、实施、评估等工作的闭环管理,省公司将在EIP系统上建立员工绩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绩效管理主要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以及员工绩效管理数据的集中化管理。EIP绩效管理计划从今年三季度开始试用,现结合员工绩效管理实施的需要,对系统的应用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⒈计划评估及时化:在绩效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后,分公司对于绩效计划的制订和评估以及其他关键工作都会提出明确的时限要求,并对违反时限要求的人员作扣分处理。

⒉目标任务精细化:要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比较具体的描述,提出工作目标(任务)的绩效标准,并对影响目标(任务)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⒊工作记录详细化:对于绩效计划制订和执行中的关键事件(关键性进展、表现较好或较差的事件等),以及重要的正式、非正式沟通,主管及员工都应在绩效管理系统的绩效计划书中作详细的记录。除此之外,各级管理者及员工还应当充分应用绩效管理系统的工作日志功能对主要工作进行记录,作为评估和管理的依据。

⒋绩效评估客观化:对于工作目标(任务)的评估,要以制订绩效计划时确定的绩效标准和工作记录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特别是员工不可控的因素)做出客观的评估结论。

⒌绩效分布正态化:为做到客观评估,除员工绩效等级正态分布外,各级管理者还要进一步提高对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的管控能力,在对员工的工作目标(任务)进行评估时就要做到正态分布,避免出现工作目标(任务)评估等级清一色的“优秀”或“良好”的不合理现象。

⒍绩效指导具体化:各级管理者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员工的特点,给员工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员工要根据建议制订行动计划,做好行动记录,并对改进情况进行自评,管理者要根据员工的改进计划做好跟踪评估。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例3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架构及模型的搭建应立足于未来集团公司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之后而带来的内部审计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找到审计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的最佳切入口,有机搭接点,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整体管控环境下的监督与服务作用。笔者根据研究分析和多年来企业的审计系统信息化实践认为,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可按照审计工作管理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审计系统管理控制和审计作业系统三个方面进行架构。

    一是审计工作管理平台,也就是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office automatic)系统。能够实现对审计计划管理、员工绩效考核及提供管理技术平台支撑的目的。通过对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审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是提高工作效率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

    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审计系统管理控制。针对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地域分散,总部与所属单位之间管理和沟通不便、不及时的特点而设置,可充分发挥计算机及网络作用进行审计系统内部管理控制,实现系统管理、信息共享、工作计划协调管理、人力资源控制等功能。

    三是审计现场作业系统,也就是辅助审计软件,是审计人员在实施现场作业时运用的一种软件工具。通过辅助审计软件,将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资流紧密结合,进行查询、统计、比较、分析,找出存在经营风险的关键部位。审计现场作业系统理论上可以采取直接对在线数据或脱机数据的作业方式,但考虑到审计风险问题,推荐使用脱机数据的作业方式,编制审计辅助软件,实施审计时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会计数据等信息拷贝或输入,再由计算机进行汇总、计算、分析,优选重点实施审计。

    按照以上的架构设想搭建的审计信息系统,具体功能如下:

    一、审计工作管理平台

    目前审计部“IT办公”就属于审计工作管理平台,但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功能尚需丰富,并应根据集团公司整体发展的需要,适时纳入到职能综合业务系统中。

    (一)计划管理

    1.年度计划管理。年度计划即审计部、监事会办公室列入集团整体职能计划体系中的项目计划,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又细分为“Z、Y、N”三类,每个项目计划有项目子节点,明确项目的详细完工进度和完工标准。审计部、监事会办公室的年度计划与所监督的单位关联度大,通过年度计划管理,可实现计划的分类、汇总查询、计划预警、计划成果跨年度查询、审计文书编号等功能。年度计划管理细分为计划项目的维护、计划的查询、计划的完成维护、计划的统计、计划的有关汇报情况、计划的拖期汇总、计划节点统计、季度重点工作计划完成统计、值得关注的事项提示等功能。具体如下:(1)计划的维护分为导入、增加、修改、删除。(2)计划的查询可按照计划年度、责任科室、关键字、是否带子项展开等分类进行高级查询,并可按照project、主要内容、执行单位、起始日期、结束日期等进行查询。计划查询后的显示界面应包括:一级显示——对应的阶段完工成果完成数、被审计单位、起始日期、截止日期、完成日期;全部显示--按照project形式显示项目及其节点及其完成情况。(3)计划的完成成果维护。对于审计项目的成果,大体分为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小结、审计意见书提交复核稿、审计复核意见书、审计意见书征求意见稿、审计意见书征求意见函、审计意见书8个阶段性成果,而其他类型项目则按照文书编号中的有关类型维护。维护过程参见有关的作业指导书,部长签发后自动编号。维护的成果以附件文档的形式保存,维护记录应体现出以下的信息:年度、被审计单位、审计组长、维护人、文书类型、计划节点的ID号、文书编号,以便和工作计划建立起关联,且可以按照维护人或审计组长信息传递给绩效考核模块和人工成本分析模块。(4)计划的统计。每年度按照类型统计或按照部门统计进展情况,列出进度条,并可以有向下层次的展开。(5)计划的有关汇报情况。维护、查询、汇总分析“重点审计工作计划执行汇报情况”,并可以有向下层次的展开。(6)计划的拖期汇总。按照维护时间,搜寻出实际完成时间晚于计划的完成日期的节点,按照部门进行汇总分析,并可以有向下层次的展开。(7)计划节点统计。按照选定的时间区间列示出计划节点及其完成的有关情况,包括节点数、节点完成数、有关节点详细情况等信息。(8)季度重点工作计划完成统计。列示季度重点工作项目数、项目类型及其完成情况。(9)值得关注的事项提示。列示已经进入预警期(7天),尚未完成的项目节点。(10)计划及完成的图表分析。

    2.绩效计划管理。绩效计划是对年度计划的二次拆解,是员工的日计划,体现员工每日的工作内容。绩效计划完成后需做完成维护。完备的绩效计划应具备以下特点:(1)绩效计划应与年度工作计划直接挂钩,通过查询项目执行,不但可以查询工作计划及其完成情况,而且可以查询绩效计划的配置及完成情况。绩效计划可以由员工申请并经直接领导批复,也可由领导委托的方式下达。员工日计划应直接、美观,便于使用。可以在周六处写上周工作总结,周日处写下周工作计划。绩效计划根据需要所进行的调整,有关其他人员的计划可以自动调整。由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可生成月工作总结、年工作总结。(2)绩效计划管理具体细分为绩效计划的增加、完成维护,绩效计划的调整,生成总结,查询月绩效计划,查询年绩效计划。具体维护方式方法采用审计部现有的体系,不做调整。

    (二)管理技术平台

    管理技术平台即将审计工作的作业方法、审计工作的成果不断积累、提升,成为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加强管理的有力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完成报告分析、基础作业指导和制度基础框架。

    1.完成报告分析。(1)审计发现问题提炼归纳支撑。包括倾向性问题模板的维护、倾向性问题的维护、倾向性问题的输出。(2)季度审计发现的成果维护支撑。包括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情况统计 表和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汇总表模板的定义,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情况统计表和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汇总表的维护及输出。(3)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反馈支撑。

    2.基础作业指导(逐条分析列示)。以基础作业指导书为基础,实现各项作业指导书维护、修改;实现审计实施方案细化,利用数据库生成。

    3.制度基础框架(word附件)。可将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分类列示。此功能综合业务系统已经具备,可直接转化并纳入到综合业务系统中。

    (三)员工绩效考核

    绩效计划的考核可以由多位领导给一个员工的绩效计划进行月评价,也可以多次评价。各室主任能够管理本部员工的绩效信息(含计划和考核两部分内容),部长能够管理和使用所有员工的绩效信息。普通员工只能管理和使用本人的绩效信息。

    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职能部门关于员工绩效考核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模板,结合过去对员工绩效考核的经验,提出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可包括:(1)项目考核。具体包括:审计组长考核组员、审计复核员考核审计组成员、部领导考核审计组长、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组的评价。(2)行政考核。可由直接领导考核。(3)参加项目加分。具体包括:参加项目加分、撰写审计报告加分。(4)突出表现加分。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审计系统管理控制

    审计系统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系统工作计划。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的工作计划。(2)定期汇报(总结)。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的总结。(3)定期评价。收录并管理审计运控评价报告。(4)审计论坛。提供审计系统间业务交流的平台(受安全性考虑此模块应独立于主系统)。(5)审计通报。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发现的倾向性问题。(6)任职资格管理。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专兼职人员信息。(7)系统培训。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的培训资源。

    

    三、审计现场作业

    审计现场作业目前成熟的软件品种较少,实用性较差,功能比较单一(主要从财务的视角进行审计分析),很难进行二次开发,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具体如下:

    (一)从未来ERP系统的信息接入

    原则上企业所有的信息都在审计的监控范围,都需要给审计预留接口(如给审计预留数据的查询、分析、汇总接口;授予审计可使用整体备份数据的职能)。具体进度将根据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动态提出。

    1.财务相关信息的接入。来源:财务控制部。

    2.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接入。来源:规划部、技术中心。

    3.经济责任相关信息的接入。来源:组织部、纪委。

    4.其他信息的接入。来源:营销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信息、采购信息、生产信息。

    (二)具体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

    开发的审计软件流程是: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对已获取的电子数据进行转换、生成审计软件自身的账簿、报表;利用审计软件提供的分析查询功能对电子数据进行审计,对查出问题进行记录,生成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最终将项目归档及进行审计跟踪。具体流程见图1。

    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软件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查询、归类、对比、校验、制作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工作。数据准备是指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及将获取的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转换的过程。

    在审计现场作业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数据准备,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辅助审计的成败。(1)数据获取。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只是针对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的情况,因此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是无形的,而作为审计人员来说又是必须拿到的,否则将无法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因此数据能否成功获取就成为了首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又一个现实问题是,审计人员对数据库知识了解较少,凭借自身较难实现顺利的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这项工作,而针对上述问题再展开相关的专业培训并不现实,因此就需要审计软件提供相应的功能解决这一矛盾。(2)数据获取的模式。通过人工,凭借审计人员自身对数据库知识的了解,直接打开数据库找到所需表格并进行复制;利用审计软件自带功能对被审计单位数据库进行搜索并复制。第一种模式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数据库知识,应用范围较小可操作性差。目前此种模式仅被政府审计领域或内部审计极少单位中的一小部分审计人员所采用。第二种模式需要审计软件提供此项功能,就目前国内的审计软件而言,能提供上述功能的较少且水平不等,仍处于完善过程中。尽管如此,利用已提供的功能,自动或半自动的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已成为可能。(3)存储、获取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途径。就已实现局域网搭建的内部审计单位来说,如果内部协调不存在问题,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到服务器直接获取数据,可以是被知模式或监控模式。此种途径仅限于已实现了局域网搭建的内部审计部门。除上述情况外,运用最普遍的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大小,利用U盘、移动硬盘存储已获取的电子数据。此种途径比较方便且购置硬件的成本较小。(4)数据转换。由于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系统软件种类不同、采用的数据库格式不同,其庞大的数据库中并非所有的表格都是所需的,因此就需要审计软件将不同类型的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转换,找出审计人员需要的数据库中的表格,同时将其转换成统一格式的数据库,也就是审计软件自身的数据库格式,只有这样审计软件才能在自身数据库基础上调用、查找、引用、操作相关数据。(5)数据转换的依托。将不同软件的数据库里的相关内容转换成审计软件自身的数据库这一过程需要有个中间媒介,其所起到的作用在于能够识别对方的数据库,从中找出审计人员所需的表格、字段等内容,同时还要能够将其同审计软件相关的表格、字段挂钩,实现一一对应,只有这样才能顺畅地实现数据转换工作。(6)数据转换模板。数据转换模板的制作可以参考2010年6月1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GBT 24589.1-2010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第1部分:企业”标准确定,该标准明确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转换模板。数据转换的有效性、时效性、可靠性就成了评价一个审计软件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

    辅助审计软件通用功能如下:

    1.财务辅助审计。(1)账簿凭证的浏览查询。利用审计软件对总账、明细账、辅助账及相关的记账凭证进行浏览和查询,找出审计线索。这一功能使审计所用的数据与企业财 务软件的数据分开,审计人员可以在时间和空间方面获得很大的操作自由。同时可以保证被审计单位提供账套的唯一性,遏制多套账的发生。(2)辨别账套的真伪。利用审计软件导入相关财务数据,可以重新生成会计报表,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生成的报表对比,可以验证企业提供电子数据与上报的会计报表数据是否一致,以防止出现“假账真审”的情况。(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不但能快速方便地进行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而且在决定恰当的抽样方法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4)异常项目的筛选。通过审计辅助软件的综合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地查找到一些异常项目。如重要的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价值超过一定数额的账务记录。这一功能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降低审计风险。(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如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对固定资产和材料成本差异的复核等。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在以前人工审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完成的计算,用辅助审计软件可能几秒钟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劳动强度。(6)财务指标分析。利用辅助审计软件导入财务数据后,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内置的公式自动计算出相关财务指标,帮助审计人员进行盈利能力、负债能力、变现能力、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分析。

    2.内部控制辅助审计。(1)获取内部控制文件(企业章程、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流程图)。(2)内部控制关键节点数据库,可生成有关表单。(3)内部控制执行测试输入、汇总、输出支持。

    3.工程辅助审计。(1)工程定额的有关数据库支撑。审计人员可将现场勘察的隐蔽工程量、审查无误的竣工图工作量、材料用量及价格、取费标准等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通过审计软件计算出较合理的工程造价。同时,系统软件自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台账及统计报表。此外,还有工程跟踪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记录的工程现场作业、大小修等工程动态,跟踪审计,防止舞弊行为,如重复作业及多结算等问题的发生。(2)审计人员对价格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确认至关重要,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包容大量信息的互联网络。利用网络取得有关建筑材料、设备、机电仪表等价格信息,可计算出较合理的材料差价和工程造价:利用网络获得拟购买的劳务或产品的性能、价格、厂家的资质等经济信息,结合其他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即可对采购行为经济与否作出恰当的评价。

    四、审计工作平台、审计系统管理与现场作业的结合

    对各审计作业单位、部门的具体作业情况、结果实施管理,就要求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实施管理,这就需要搭建审计管理平台。如果只有上述平台,而审计现场作业系统的具体情况不能同此平台相衔接,也就失去了管理、协调的意义。只有将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通过管理平台对下辖各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实施监控、协调、指导,同时审计现场作业人员则能够通过此平台及时地将作业成果上传、从平台上下载各种有关资料通过平台实施协调。

    上述系统的结合点具体体现为数据库,其搭建模型如下:

    1.管理数据库。(1)业务流程表:编码、流程名称、节点名称、节点等级、节点特性、处理去向、相关文书编码。(2)审计文书表:编码、文书名称(代码表)、报送、主送、抄送、形成日期、审批人。(3)员工管理表:编码、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4)审计项目表:编码、被审计单位(代码表)、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类别(代码表)、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组长(代码表)、审计组员(代码表)。(5)集团公司各单位概况表:编码、单位名称、单位性质(代码表)、职能分工或经营范围、股东名称1、持股比例1、股东名称2、持股比例2、股东名称3、持股比例3、股东名称4、持股比例4、股东名称5、持股比例5、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董事长(代码表)、董事(代码表)、监事(代码表)、经管会成员(代码表)。(6)集团公司各单位财务情况表:编码、单位名称(代码表)、年度、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等。(7)集团公司各单位重大决策情况表:编码、单位名称(代码表)、决策事项年度、决策事项描述、影响现金流额度。(8)内部控制制度列表:(已有,略)。

    2.底稿库。底稿库需根据不同底稿类别设计具体的字段。证据的大类需要分为:综合分析类、内部控制分析类、抽样检查类、实物盘点类、记录取证类。(1)综合分析类。审计底稿表:编码、审计项目(代码表)、直接审计员、一级类别(涉及管理领域)、二级类别(涉及内部控制分工)、三级类别(涉及事项性质)、事项描述、审计结论、涉及的法律法规(代码表)。财务指标分析表:编码、审计项目(代码表)、指标名称(代码表)、指标数值、常规数值(代码表)、原因分析。指标参考表:编码、指标名称、计算公式、常规数值、高于常规数值的可能原因、低于常规数值的可能原因。(2)内部控制分析类。控制点分析表:编码、审计项目(代码表)、直接审计员、内部控制分工(代码表)、控制点列表、被审计单位制度是否涵盖、制度名称及相关条款、其他替代控制程序、符合度、内部控制分值。控制点表:编码、内部控制分工(代码表)、控制点名称、控制点描述、权重。内部控制分工表:编码、内部控制分工名称、权重。(3)抽样检查类。抽样底稿:抽样证据表:编码、审计项目(代码表)、直接审计员、取证范围、比例、抽样方式、异常数量、抽样异常率。(4)实物盘点类。库存现金盘点表、银行存款未达账调节表、存货盘点表、固定资产盘点表、应收款项检查表、对外投资检查表、无形资产检查表、其他资产检查表,各表单具体结构略。(5)记录取证类。询证函、座谈记录、调查问卷(应建立文卷问题库),各表单具体结构略。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例4

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无论是哪个行业,那种职业,其行政工作千头万绪。要管理社会各种公共事务,需要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行政管理学就是综合了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自成体系,形成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笔者在临沧师专从事机房的管理工作,尤其觉得行政管理对我们开展工作影响极大,特别是科学的行政管理对提高机房管理工作实绩至关重要。为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谈对高校机房的科学行政管理。

一、提高机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方面的科学行政管理

高校机房的管理涉及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课后的设备管理、维护维修等管理任务。许多高校机房管理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明确,相应的管理人员也就越来越多,甚至造成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所以科学的行政管理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的行政管理能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使管理人员人人有事可做、责任到人,最终将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将提高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就需要科学的行政管理。

1.制作一份便于实施的工作计划。对于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先制定一份工作计划,计划在先,心中有数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高校要有机房管理的工作计划,无计划工作是盲目的、无目的的,是不允许的。对于高校来说,制定机房管理计划的依据是机房的教学计划或机房的课程表。制作计划的周期定为一个学期,但应将机房管理的计划分解为日计划和周计划。因为高校教学是以周为周期安排的,而机房设备故障却呈现出临时性,设备维护需每天进行。每个工作日结束的前半个小时,先盘点当天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整理第二天计划内容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一般来讲,机房管理人员会尽力完成当天的工作,因为当天完不成的工作将不得不延迟到下一天完成。这样必将影响下一天乃至本周的整个工作计划,从而陷入明日复明日的被动局面。在制定日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计划的弹性,不能将计划制定在能力所能达到的100%,而应该制定在能力能达到的80%,这是由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上级临时交办的任务。如果每天的计划都是100%,那么,在完成临时任务时,就必然会挤占已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原计划就不得不延期了。久而久之,计划就失去了严肃性,机房设备不能及时修复,将大大影响机房的使用。

2.将管理工作分类。分类原则主要包括轻重缓急原则、相关性原则、工作属地相同原则。轻重缓急包括时间和任务两方面的内容。很多时候管理者会忽略时间的要求,只看中任务的重要性,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相关性主要是指不要将某一件任务孤立的看待。因为管理本身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任务可能是过去某项工作的延续,或者是未来某项工作的基础。所以,任务开始以前,应先向后看一看,再往前想一想,以避免前后矛盾造成返工。工作属地相同原则指将工作地点相同的业务归并到一块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因为工作地点变化造成的时间浪费,这一点对现场管理人员尤为重要。如果这一点处理得好,可避免在现场、自己的办公地、其他部门以及其他教师之间频繁接触,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我校为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机房管理人员进行了分类,把机房管理人员分为课间值班人员、设备维护维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等多种类型;同样,管理人员也分为基层管理员、中层管理员、高层管理员等多个级别,且各级别的分工不同、工作性质也不同,但都具有专业性等特点。

3.按时完成计划内的工作。管理人员在接受工作任务的同时,都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常常将时间与质量两个基本要求贯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将任务完成的时间定在提交任务成果的最后一刻是很不明智的,这与上面提到的计划的弹性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事情不会一味按个人主观设定前进,当应提交的任务与临时的事项冲突时,就只能选择其中一项,不能二者兼顾。一个能按期按质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人员,即使不是天天加班加点,终日忙忙碌碌,也会让主管觉得你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他不会天天追问你的工作进度如何。例如临沧师专教务处每个学期制定使用机房的教学计划,并将计划分解到管理机房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根据学校机房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需求制定机房使用计划和机房管理、维护维修计划。机房管理员和机房高层管

[1] [2] [3] 

理员各尽其责:机房管理员按照上述两种计划,对机房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课后的设备管理、维护维修;机房高层管理员对整个机房管理工作进行追踪、检查,评价效果,并要求管理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自的管理任务,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监督过程管理。因为高校机房管理工作涉及各个教学系、教务处、后勤管理处等多个部门或是岗位。由于这项特定的工作有很多中间环节,增加了协调的难度,所以管理人员在组织某项工作时往往只偏重于自己本身所应完成的职责,将工作传递到相关工作部门与工作岗位之后便听之任之了,这样就出现了工作总是不能按时完成的状况。在检查工作结果的时候,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会各自抱怨给予他的时间太短了,或者是某个中间环节耽误的时间太久了等等,而工作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没有如期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你的工作业绩等级被打了折扣。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机房的高层管理者,要把握工作的完整性。在事先给定各个中间环节完成工作量的同时,要经常关注他们完成的质量与进度,以避免其中的某个或是某些环节影响整体工作进度;要监督中间环节处理者按你的要求及时完成分管任务,这就应实实在在地进行过程管理。高校机房应实行首问负责制,设置分管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机房管理负责人和机房管理员,形成层层管理模式,让一级管一级,一级监督一级,自上而下,抓好细节督促,哪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就追究哪一个环节管理者的责任,通过这些有效的科学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为对于过程管理的方法研究是永恒的,所以每个人只有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绩效。

二、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方面的科学行政管理

科学的行政管理要在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如果高校机房的行政管理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那将会造成高校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所以提倡科学的行政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物力和财力。高校要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现有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科学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高校实际发展需要经常进行更新、变招,因而带有很强的灵活性,比较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高校的实际。例如临沧师专一方面根据本校的规模、学生的数量、机房的数量确定机房管理人员的职数,制定人才引进的方案,出台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政策,采取可行的措施引进计算机水平高、能力强、维护技术实力强、有可塑性和发展潜力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作机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通过业务进修和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与同行交流等形式不断培养机房管理人员。这样,合理配备和培养了机房管理人员,实现机房管理人员少而精。除此之外,不断完善和改进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结、便利、省时、省钱,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随意浪费,如设法修复硬盘、主板、键盘等配件,反对一旦出现故障便即刻扔掉,不作任何故障处理而立即更换新配件的浪费做法,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购买配件的资金。采用这种规范性的行政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例5

关键词:

空间光学遥感器;生产管理;制造执行系统;集成应用

1引言

随着航天产品设计复杂程度的增大,使用交付时间的缩短等情况逐渐增多,对航天企业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排产、资源调配等粗放式管理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也无法实现精益制造的管理要求。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生产过程存在多型号并行研发和交产的现象,导致设计方案频繁变化,令后续加工工艺、物料、设备资源等需求也必须快速反应,随之变化。同时,在某型号部分生产任务急迫的情况下,就会存在加塞生产的现象,打乱了原生产计划。离散型制造模式在严格的型号质量要求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时间节点,需引进以实现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的集成制造为目标的[1],满足行业需求的MES。MES体现一种生产模式,把产品制造系统的计划、进度、追踪、物料、质量、设备等一体化管理[2]。航天企业实施应用MES,可以对整个加工生产进行监控,管理资源可以更灵活地制定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跟检零件工序级,生成完整的产品质量数据包;记录每个加工生产环节执行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可以有效地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追溯管理。这里针对航天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生产特点,介绍其MES的应用情况。

2面向空间光学遥感器生产的MES体系结构

2.1现状分析航天产品的研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型号有严格的时间节点控制要求和产品保证要求,各个分系统与整星之间的信息交互频繁,由于技术状态变化引起的设计与制造协同过程复杂,涉及的专业也多种多样。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生产过程可按专业划分多个制造单元,如机加、电装、部装、总装、复材、光加等,通过详细调研,归纳总结各专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a.生产过程中计划执行状态管理存在困难:由于专业流程复杂,每个生产加工任务的时间都是确定的,但专业内部和跨专业的生产过程具有不透明性,需要计划员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关注、协调实际生产内外存在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如不能实时关注计划的执行情况,就很难掌握各种设备资源的动态使用情况;管理人员如不能及时掌握各个专业生产加工任务的进展、执行情况,就不能为后续生产加工计划提供合理有效的加工周期。b.产前准备效率需提高:在型号加工生产前,调度、计划员等相应人员,需要根据各个型号的生产加工任务或任务变更动态协调相应资源,依据协调后的资源进行排产,造成计划编制量大,难度也同时加大;生产要素输入和生产环节存在脱节问题,图纸、料单、技术要求等不能快速下发到生产部门组织生产加工;设备实际操作工时的不确定性造成生产加工任务的有效工时不准确。c.质量数据包需更有效、实时地随生产过程流转:在型号加工生产环节,采用跟检及终检的方式,每一级检验都需要填写相应的检验信息,有时生产和检验人员在产品交检后获取检验数据不及时。

2.2体系结构航天企业在实施离散型MES时,由于产品涉及的专业与复杂程度的不同,研究重点也不同,有研究工时管理、设备监控、作业调度等方面的[3,4]。空间光学遥感器这样复杂的航天产品,不仅要考虑其光、机、电、热、复材等多专业及多角色管理的特点,还要结合航天产品的技术状态控制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整合现有信息资源,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以较低的成本,高效构建向上能承接项目计划、向下能连接专业级生产单元生产计划的MES。根据以上定位构建如图1所示的MES体系结构,分为三个层次。a.表示层:面向航天企业科研生产管理多技术角色的特点,为如型号调度、生产调度、外协调度、生产计划员、核算员等多种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用户界面;b.功能层:围绕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多专业生产流程,包含系统配置管理、资源管理、产前准备、工序计划、工序执行、产品检验和查询监控七个模块。系统配置管理和资源管理模块体现了MES的可配置性,尤其是多专业流程定制功能,为多专业生产协同管理提供了可能,也能为单件、小批量特点的航天产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基于统一的产品结构树构建制造BOM,所有生产加工任务都挂接在产品树上,并按照产品分类,建立按专业生产的管理模式。在各个专业流程中涵盖所有生产相关业务点,通过流程化管理模式清晰、实时地展现任务执行进展情况,体现每个业务点执行的具体操作。在工序计划分解和执行阶段,生产调度按照工序信息进行排产,并自动流转执行。在生产加工环节中,质量部门将实时记录质量数据到系统中,最终形成质量数据包,并实现对整个产品质量体系的闭环管理。c.数据服务层:是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一方面提供通过数据采集与对象感知等技术获取的现场加工检测设备、物流设备、制造资源等实时生产过程数据;另一方面,提供集成数据,包含通过集成接口获得的外部业务数据,集成关系如图2所示。MES可提供与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工艺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接口实现其功能。

3MES在生产管理中的关键应用

3.1基于统一产品基础结构的制造BOM管理MES中的加工任务涉及不同产品,为满足设计与制造的协同要求,MES通过和产品结构基础数据库集成,完整获取产品结构基础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名称、属性、层级关系等。生产管理部门依据此信息以及实际加工、装配、质量等要求,考虑工艺实际情况,在产品基础结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节点,将其属性继承到每个任务相应的属性中,并扩展相关属性,建立制造BOM,用于管理不同的加工任务,如图3所示。设计和制造部门通过产品基础数据库提供的统一的产品结构基础信息开展工作,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计划管理系统、MES以此为依据管理系统内部的数据,实现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管理。设计和制造部门通过产品基础数据库提供的统一产品结构基础信息开展工作,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计划管理系统、MES以此为依据管理系统内部的数据,实现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管理,如图4所示。

3.2面向多专业特点的制造过程协同管理基于MES与科研综合管理相关系统的集成可以实现多专业制造过程协同生产管理模式,如图5所示。在产前准备阶段完成光、机、电、热、复材等多专业项目计划、设计、工艺、原材料、定额工时等相关数据的准备,在工序计划管理阶段,由生产调度根据不同专业在各生产单元安排生产,在工序执行阶段,由班组领取并执行任务,同时进行产品检验。a.基于MES与项目计划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空间光学遥感多专业制造流程的统一计划管理。型号调度在项目计划管理系统中启动与生产相关的项目计划,并下达到MES,由MES将任务细化,再汇总至生产部门的周计划中进行生产能力平衡,生产部门计划员调整后形成周计划。通过系统间的集成,型号调度可以在项目计划管理系统实时查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执行过程中每一阶段完成的状态自动同步到项目计划管理系统中,打通了计划数据流和执行数据流,如图6所示,避免了生产环节出现“黑盒子”,能够为科研生产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及时、有效的提供数据信息。MES接收型号主生产计划后,按照各专业流程启动各生产单元的任务,进行工序计划管理。为了满足生产环节的要求,生产部门的计划员结合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场地等资源情况,按主计划分解车间计划,生成可执行的工序级任务。在MES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主计划、工序级计划的流转情况。其中,针对生产计划的分解是动态的、滚动式的排产过程,从而能够更合理地安排生产加工任务,提高排产的合理性、准确性。计划员排产后,MES会将加工任务推送给生产调度,进行工序执行管理,由生产调度将加工任务分派给加工班组长,班组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具体操作人员加工生产。根据生产现场实际情况,操作员在领任务、交任务的过程实现刷卡管理,通过读取员工卡信息,可以在系统上记录每道工序具体谁操作、工序开始时间、工序结束时间等信息。同时,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时通过MES查看生产加工信息、技术要求、图纸等信息。b.基于MES与物资系统、工艺管理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产前准备管理。在型号加工生产前,需要完成相应的产前准备,才能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产前准备主要包含图纸的归档和分发、物料的齐套、工装的准备、工艺文件的编制等。在MES生产流程中,依据专业配置流程,并为流程中各角色设置相应的操作点,相关人员可以在任务发起后在工位上刷卡领取任务,提前进行产前准备,执行完成后刷卡提交工作。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任务流转情况。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受控电子文件随流程流转至生产部门,便于随时查看。工艺人员根据设计数据在工艺管理系统中进行工艺编制和审签。工艺文件是生产执行过程中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若不能被企业内部系统共享,将会使工艺设计过程与计划、生产等脱节,无法为企业内部其他系统提供有效的工艺信息。通过工艺管理系统和MES的集成,MES能够自动获取相应加工任务的工艺路线与详细工序内容,同时还能获取质量信息。针对MES中按专业管理生产流程的模式,工艺管理系统也按照专业给MES传递工艺信息,使MES能够有序组织生产,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可追溯,从而使系统能够动态、准确地跟踪整个加工生产过程。物资人员依据流转的料单信息同时在物资系统中进行物料配套。物资系统存储了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原材料、主要包括标准件、金属件、非金属件、元器件等信息,MES在各专业流程执行过程中有专门的备料、领料环节,在该环节与物资系统集成,进行同时备料,并自动获得各原材料的相关信息,并生成领料单。在电装流程中,需要生成装机清单,其元器件信息通过条码扫描方式获取,实时从物资系统中自动获取到元器件的批次、规格等信息。c.基于MES与工艺管理系统的集成,启动检验管理流程,在MES中进行产品检验管理。每道工序加工完成,操作者提交任务,根据不同的业务进行班 组分工,由班组长分派任务,检验班组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检验员检验,检验员可以在领任务、交任务时刷卡,系统自动将检验员信息和时间记录到质量跟踪卡,为日后信息追溯留依据。对合格工序,自动生成带检验章的质量跟踪卡,所有检验数据形成质量数据包记录到MES中,为质量管理系统分析、追溯提供准确的数据。当检验员发现检验不合格时,可以在系统中发起不合格品流程,从而使整个产品的加工形成有效的闭环。

3.3面向闭环的生产执行过程监控面向闭环的生产执行过程主要以产前准备、计划执行为核心,整个加工过程围绕这两方面展开,所有加工流程中涉及到的角色可以通过流程跟踪生产进展状态,并按照计划执行相关的工作,流程执行过程中能够实时监控派工情况、执行反馈等信息,对各专业生产单元的加工流程实现闭环管理。后续,在各专业制造单元基于物联网技术建设物联制造环境,通过传感器技术实时反馈现场数据,除条码外,安装RFID等感知设备,建设工业互联网,再基于数据处理技术,为MES各应用功能模块提供所需监控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前预警现场问题,管理人员可实时调整现场资源,优化生产流程,使生产过程闭环可控。

4应用情况

空间光学遥感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用MES,它向上承接项目计划管理系统,向下集成各生产单元,可作为数字化制造平台的核心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基于统一产品结构的加工任务管理、加工车间分解计划及工序执行管理、制造资源管理、加工任务派发管理、生产加工任务过程监控等功能,目前二期建设完成,型号全面上线应用情况如下:a.基于统一的产品结构的任务管理,使任务管理更加清晰,生产部门能够获得准确的产品信息,避免设计人员和生产部门使用的产品数据不一致。b.在生产执行过程中,通过承接型号主生产计划,细化可执行的生产计划,使计划具有层级,操作性更强;通过计划的执行,实现实时监控、实时反馈,使计划执行透明化。c.在生产执行过程中,通过计划的执行,使制造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避免了制造资源的浪费和冲突。d.加工任务派发通过刷卡管理,更方便地记录了每道工序的操作人员和开始、完成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可以更准确地记录每个操作人员具体的实作工时信息。e.通过MES的可扩展性,可以与相关系统集成,更方便、准确地获得生产环节需要的数据,同时,能够为其他系统提供生产过程中记录的有效数据。

5结束语

作为航天离散制造型企业,MES发挥了计划与生产单元之间的承上启下作用,是企业整个数字化链路非常重要的纽带。空间光学遥感器包含多专业生产流程,通过MES的应用实施,打通了从生产计划到产品加工整个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监控。通过MES和产品结构基础数据库、工艺管理系统、项目计划管理系统、物资系统等的集成,实现了生产过程数字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各个系统传递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促进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后续,还将应用MES打通生产单元内部的信息链路,深入到智能设备层,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环节的精益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柴天佑,郑秉霖,胡毅,等.制造执行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控制工程,2005,12(6):505~510

2王丽虹,成平,杨冬.建立军品电子装联MES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13,35(7):22~25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例6

国内外实践证明,网络计划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而且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与横道计划图相比,网络计划方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能明确反映各项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当某项工程的进度提前或拖延时,便于分析其对他工作及总工期的影响进度,有得工程建设进度的动态控制。

(2)能明确反映影响工期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便于管理人员抓住主要矛盾。

(3)能反映出工作的机动时间和计划的潜力所在,以便进行最合理的组织和指挥。

(4)能反映工程费用与工期之间的关系,因而便于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

(5)网络计划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优化和调整。

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存在问题

(1)普及率不高。我国现有施工企业素质差别很大,企业发展也很不平衡。据统计,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达40%;地市级施工企业,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在约为15%;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仅5%。

(2)应用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控制及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

(3)应用深度不够。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工程项目中各单元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

2.2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多变、工期的确定受行政干扰多、工程进度付款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联系、工程款拖欠等。工程设计经常变化给网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施工企业应接不暇,无法使用网络计划实行施工管理;有些工程建设期限的确定违反科学规律,工程竣工日期一再提前,也使企业无法按网络计划去组织管理;工程付款不及时以及付款时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结合,从客观上减弱了企业对网络计划方法的应用。另外,目前市场上网络计划的编制软件很多,但适用于进度控制的软件却很少,而且通用性比较差,从客观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应用。

(2)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①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传统施工管理靠手工和经验来完成,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的原因是,认为它会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②施工管理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且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无专人负责等。③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对进度的控制主要依赖于横道计划图,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

3.对策

3.1规范管理体制

(1)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通过建章立制,使工程设计和工期确定科学合理,避免频繁变更设计和变更建设工期的主观随意性。

(2)完善项目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不仅可提高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可促使网络计划编制得更可行。为此,签定施工合同时,应将进度计划中的主要工作与工程款拨付建立对应关系。

3.2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

(1)制定有关规程,加强标准化工作。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特点,制定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管理规程,统一画法、术语和各种类型的网络模型,便于推广应用。

(2)多途径培养人才。行业协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实用的培训教材,举办网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对施工企业的技术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掌握网络计划技术;高等学校要增加现代化管理技术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3)大力开发适用的网络进度控制软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施工企业应通力合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开发实用的网络进度计划与控制的通用软件,培训使用人员。

3.3 提高认识,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网络计划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能够提供为施工管理所需的多种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地组织生产,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对此,企业的领导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提高市场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生死发展的高度,逐步抛弃传统的凭直觉管理的方式,克服困难,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推动网络计划的应用。

(2)采用易于接受的控制形式。横道计划图是工程技术人员最熟悉的控制形式,具有直观、易懂、绘制简便、所需时间少、费用低的特点,但其缺点是不能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大中型工程的进度控制困难。但横道图可在编制网络计划技术和调整进度计划后,转换成横道图形式去实施,这种做法既有与网络计划一样的严密性,又兼有横道计划图简单易懂的优点,减少网络计划实施中的阻力。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例7

电信业多年来持续、高速发展,普通员工一直处在高压的工作状态下,导致很多员工出现职业倦怠。面临压力大、挫折感、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进而影响到工作效率。员工援助计划作为解决员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推动电信公司“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和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员工援助计划概述

员工援助计划(EAP)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和支持项目。它通过专业人员为组织、员工提供诊断、评估、培训、专业指导与咨询,帮助员工自身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其核心目的在于使员工从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得到解脱,管理和减轻员工的压力,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并改善企业组织气氛与管理效能。

EAP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测验服务,为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并制定一个完整的诊断报告;学习及培训研习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力和人际沟通技能,增强调节压力的能力;提供专业个人咨询,包括工作压力、职业生涯发展、婚姻家庭、情绪或心理方面的问题、人际关系、创伤事件的处理等个人咨询和辅导。

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开展员工援助计划的必要性

1.公司面临全方位压力,增强自身实力至关重要

中国电信面临的压力是全方位的:外部最大的压力主要来自非传统企业的竞争,内部压力主要是成本压力。而且当前3G用户数量不乐观、宽带业务价格下调、数据业务力度不足、基层员工队伍不稳定等,都为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 必须增加公司综合竞争力,以应对当前严峻的竞争压力。

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

企业当前还面临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优秀员工在工作2~3年后辞职,辞职后不是到竞争对手那里获得更高的薪酬和职位,就是考工作相对轻松的公务员或转行干起了一些诸如教书或其他较为安稳平淡的工作,甚至干脆花一两年时间回到学校或者到处旅游。原因在于工作两三年就已使得这些员工备感疲惫和倦怠,对工作失去了信心和乐趣,员工陷入情绪危机。所以将情绪管理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对于那些已经入职的员工,情绪管理及EAP是另外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即关注员工的安全和健康。EAP意味着将企业管理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拓展到员工的社会活动区域,将企业管理的关注点从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效果转向员工的思想和心理,这种思想和心理安全、健康的前提是员工在他们喜欢、擅长的岗位上愉快地工作。EAP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员工从心理上减轻了压力,提升了心理资本。所以说,除减轻员工心理压力外,实施EAP还增进了团队的粘性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离职率,增强了员工积极工作的心态,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终提升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

3.公司员工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员工面临着各种环境带来的压力,不仅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而且还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去,难有时间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另外组织变革日益频繁,在变革的情境下,员工容易对组织失去信任,产生工作不安全感,甚至出现工作倦怠,加之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导致员工工作压力上升。某些员工经常面临生理和心理极限挑战,处于高度的心理应激状态,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员工援助计划作为电信员工的“心理激励”计划,是触及心灵的,它可以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增强电信员工的凝聚力。

4.落实“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当前各项资源中“人”是放在第一位,关注员工的成长,关注员工各方面的需求,不仅包括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企业要想和谐快速发展,就需要和谐的员工关系、和谐的组织关系和企业氛围。员工援助计划关注员工的个体层面,为员工及其家庭提供各方面的帮助,真正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于自己的关怀,而不是感受到自己像机器一样,只是一种生产工具。

三、电信公司如何建立员工援助计划体系

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司要想顺利的实施EAP,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要素:

1.思想观念的转变。EAP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企业以及员工对其还比较陌生,对EAP的意义和作用都不甚了解。因此,企业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员工意识到EAP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打消他们的种种顾虑,使员工从心里接受EAP。

2.要争取企业管理层的支持和合作。使他们认识到,对于员工援助计划的投入是必要的,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员工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并最终得到更大的回报。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例8

一、明确责任,进一步健全分级调控体系。新的人事计划管理体系突出了宏观调控和监督职能,弱化了对地方人事计划指标的审批管理,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人事部门的分级调控关系。下一步完善分级调控,重点是解决好省级以下的分级调控问题,要制定具体办法,明确调控方式、目标和责任等。遵循分级调控的原则,省、地(市)、县各级政府人事部门都要立足于做好本级人事计划工作,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编制年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额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工资统一发放、工资基金管理及人员计划管理等计划手段的作用,确保年度计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为从总体上加强人事宏观调控,在推进分级调控的同时,要加快研究建立上下协调的人事计划管理机制,确保分级调控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要结合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研究建立相应的总量控制和自主用人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上级对下级人事计划部门,既可采取下达年度指导性计划,也可采取下达专项计划等形式,加强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继续完善人员和工资总量分类管理。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重点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和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机关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额计划要严格管理。对事业单位,要根据经费来源及其发展要求等情况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其中:对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数量和工资总额要从严控制;对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额计划可适度满足单位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含行政性收费职能的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可以继续实行工效挂钩,逐步以人事宏观管理替代具体指标管理。

三、认真实施人事计划备案制和报告制。实行人事计划备案制和报告制,是加强和改进人事宏观调控的新举措,也是一项新的人事计划管理任务。各地人事计划部门要按照人发[*]81号文件要求,切实做好人事计划备案和报告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要抓紧上报人事计划备案制、报告制有关材料。人事部将通报有关情况。

四、增强大局和服务意识,做好人员和工资总量管理工作。*年是实行新的人事计划管理方式的第一年,各地人事部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实现中央提出的扩大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切实做好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工作。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例9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由于受我国市场经济不健全、地域发展不协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企业的计划管理工作实行、完善市场调节的工作不能落实下去。计划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只有充分的发挥计划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把两者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自觉地运用新经济形势下的价值和规律,有效的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的发展。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企业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管理理念不清晰

计划管理是为了企业可以更好地长期发展而制定的,关乎到企业生产生存以和发展,以及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和长远发展。有些企业不能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不能充分的发挥员工在制定计划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为员工实现计划而努力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制定的很多计划仅仅停留在文件和会议上,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和科学,不符合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方针。

(二)计划管理体系不全面

在企业的正常工作当中,工作计划过于单一,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以及企业的业务拓展等一些管理工作无法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企业不能够有效的进行计划管理,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整体、各部门以及员工进行合理的计划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未来业务发展、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计划管理。

(三)计划管理手段不先进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管理中运用比较广泛,有效的提高了管理效率。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挖掘出许多科学的管理理念。但是,目前还有很多的企业不能通过技术手段制定和处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和问题,受企业生产经营和多变的市场信息的影响,不能及时的更新企业的市场信息数据,无法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步和协调。

(四)计划管理监督不及时

有效的、及时的执行时企业计划管理的核心。企业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全面的统筹管理,无法协调的执行计划。导致时紧时松的现象普遍发生,无法按照计划的时间完成工作,经常调整计划,出现工作进度缓慢,影响工作的整体计划工期,延长工作时间,监督管理不及时,不能做到及时的监督管理,致使计划管理形同虚设,不能有效的完成企业的工作计划,影响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提升企业计划管理的对策

(一)切合企业实际状况建立全面的计划管理系统

在企业制定计划管理体系时,应该从经营管理业务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建立计划管理体系,以达到计划管理的最大作用。从时间的跨度上来说,制定协调的长中短期的计划管理,有效的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从经营管理上来说,对市场预测、产品原材料、经营和销售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协调的、系统的计划管理。把计划管理伸展到企业的经济要素当中去进行规划和计划,全面的实现计划管理的目标。确保计划管理当中的编制,审核,执行,分析,反馈等各环节紧密有序的执行。

(二)按照企业的现状建立系统的计划管理结构体系

在实际的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分层次的、相对系统的计划管理体系。其中包括企业计划、部门计划和员工的岗位计划相互衔接,短中长期发展、年度生产经营以及月和周的计划相互衔接,项目、经营、成本费用、利润、认识、预算和日常工作计划相互衔接,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战略计划于经营计划相结合,制定出完整的、系统的计划管理体系。从根本上做到了层层有计划、人人有计划、时时有计划和事事有计划,然后有效的避免企业计划管理的模糊状况的发生。

(三)依靠信息管理技术建立现代化计划管理体系

在企业的计划管理实施过程中,有必要使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有效的、科学的生产经营数据库,通过网络、原材料和市场供需数据相连接,及时的把握住市场的供求情况,有效的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中去,并且根据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计划,从而实现高度的计划管理方法。转变传统的计划管理手段,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使其在企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培养员工职业素养加强企业计划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计划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是适应企业发展和提高计划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企业的计划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知识热爱工作、遵纪守法、遵守企业中的任何规章制度。同时。企业要为员工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制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计划和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力度让员工参与制定计划关公规定,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正确的树立计划管理理念、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有计划、有目标的管理和有管理的计划和目标,这不仅是企业有效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保证,同样又是企业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总体价值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的发挥计划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把两者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自觉地运用新经济形势下的价值和规律,有效的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例10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259-03

1 概述

随着现代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公司事务管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事务管理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若果用手工来完成庞大的数据处理,将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公司事务管理的需要,事务管理系统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公司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这个方案在技术上来讲我们是采用B/S模式,每个员工都可查看信息,员工在线查改,结果数据通过网络回收,生成员工信息数据,物资数据和统计数据。事务管理系统就是把坟山的公司的各种信息实行统一、集中、规范的收集管理,简历分类编号管理、电脑存储查询以及防火、防潮、防蛀、防盗等现代化、专业化的管理系统,为公司解除后顾之忧,它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也是公司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2 相关技术

2.1 .NET 简介

.NET就是Microsoft的XML Web服务平台。不论操作系统或编程语言有何差别,XML Web服务器能使应用程序在Internet上传输和共享数据[1]。

Microsoft .NET平台包含广泛的产品系列,它们都是基于XML和Internet行业标准建构,提供从开发、管理、使用到体验XML Web服务的另一方面。XML Web服务将成为您今天正在使用的Microsoft的应用程序、工具和服务器的一部分,并将要打造出全新的产品以满足您所有业务需求。更具体的说,Microsoft正在五个方面创建.NET平台,即工具、服务器、XML Web服务、客户端和.NET体验。Web服务从由简单网页构成的静态服务网站,发展到可以交互执行一些复杂步骤的动态服务网站,这些服务可能需要一个Web服务调用其他的Web服务,并且像一个传统软件程序那样执行命令。这就需要和其他服务整合,需要多个服务能够一起无缝地协同工作,需要能够创建出与设备无关的应用程序,需要能够容易地协调网络上的各个服务的操作步骤,容易地创建新的用户化的服务。

2.2 JavaScript

JavaScript是一种能让你的网页更加生动活泼的程式语言,也是也是目前网页中设计中最容易又最方便的语言。你可以利用JavaScript轻易的做出亲切的欢迎信息、漂亮的数字钟、有广告效果的跑马灯及简易的选举,还可以显示浏览器停留的时间。让这些特殊效果提高网页的可观性[2]。

2.3 UML 建模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的缩写)同意建模语言,是用来对软件密集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语言。UML为面向对象开发系统的产品进行说明、可视化和编制文档的一种标准语言[3]。

UML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三点:

1) UML是Booch、OMT和OOSE等方法基本概念的拓展与延伸。

2) UML还吸取了面向对象技术领域中其他流派的长处,其中也包括非OO方法的影响。UML符号表示考虑了各种方法的图形表示,删掉了大量易引起混乱的、多余的和极少使用的符号,也添加了一些新符号。因此,在UML中汇入了面向对象领域中很多人的思想。这些思想并不是UML的开发者们发明的,而是开发者们依据最优秀的OO方法和丰富的计算机科学实践经验综合提炼而成的。

3) UML在演变过程中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在UML标准中新加了模版、职责、扩展机制、线程、过程、分布式、并发、模式、合作、活动图等新概念,并清晰地区分类型、类和实例、细化、接口和组件等概念。

3 系统开发设计

3.1系统结构

企业公共事务管理系统是由管理员子系统、经理子系统和员工子系统三部分构成。

其中管理员子系统具有下列功能:员工管理、经理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办公用品管理、会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员自管理和系统管理;经理子系统具有下列功能:工作计划统计、办公用品统计、会议管理、经理自管理和退出系统;员工子系统具有下列功能:填写工作计划、查询计划执行情况、办公用品、会议查看、注册和找回密码。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对管理员来说,包括员工管理、经理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办公用品管理、会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员管理和退出系统等八个模块。

1) 员工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员工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2) 经理管理:管理员可以对经理信息进行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操作。

3) 工作计划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工作计划信息进行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操作。

4) 办公用品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办公用品信息进行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操作。

5) 会议管理:管理员可以对会议信息进行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操作。

6) 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操作。

7) 管理员管理:管理员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

8) 系统管理,管理员可以退出管理员界面。

对员工来说,包括填写工作计划、查询自己计划执行信息、办公用品、会议查看、注册和找回密码等六个模块。

1) 填写工作计划:管理员设定工作目标,员工填写工作计划,经理填写执行情况。

2) 查询自己计划执行信息:员工可以在线查询以前工作的执行情况。

3) 办公用品:员工可以查看办公用品库存,自己办公用品领取记录和使用报表。

4) 会议查看:员工可以查看会议通知。

5) 注册:员工可以为自己注册一个账号。

6) 找回密码:员工可以根据账号和密码提示问题进行密码找回。

对经理来说,包括工作计划统计、办公用品统计、会议管理、经理自管理和系统管理等五个模块。

1) 工作计划统计:经理可以查看员工的总体工作计划情况,以及添加修改每个员工的执行情况。

2) 办公用品统计:经理可以查看办公用品库存和员工的办公用品总体领取记录,以及每个员工的使用报表。

3) 会议管理:经理可以查看会议计划、会议室,并向管理员申请会议室,之后对与会人安排及通知和发放会议资料。

4) 经理自管理:经理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

5) 系统管理:经理可以退出经理管理界面。

3.2 系统的模块设计

本系统分为员工前台子系统、经理子系统、和管理员子系统。功能如下:

1) 员工前台子系统:注册,找回密码,填写工作计划、查询自己计划执行信息、办公用品和会议查看。

2) 经理子系统:工作计划统计、办公用品统计、会议管理、经理自管理。

3) 管理员子系统:员工管理,经理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办公用品管理,会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和系统管理。

3.3系统的性能目标

适应性: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公共事务管理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模式,因此系统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企业公共事务管理的发展,适应事务管理方法的变化[4]。

可靠性:B/S架构下的企业管理系统,应用和数据的资源开销集中在服务器端,在工作日发生访问峰值时,对服务器形成巨大压力。因此,系统的应用设计要有良好的可靠性,保证在并况下能保持其固有的性能水平[5]。

3.4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建立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在数据库中,数据存放在表中。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并结合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数据表,通过这些数据表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的要求。系统中具有的表有:管理员信息表,员工信息表,经理信息表,工作目标信息表,工作计划信息表,工作计划执行情况信息表,办公用品信息表,办公用品领取记录信息表,回忆计划信息表,会议室信息表,会议信息表,固定资产信息表。在前文的实体以及实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数据库中的表格以及各个表格之间的关系。表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表信息如图2所示。

4 结论

本人讨论了企业公共事务管理在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用MVC的框架开发设计了一个企业公共事务管理系统,该系统科学合理的对企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完成了员工前台子系统管理、经理子系统管理和管理员子系统管理等众多模块,使企业的事务管理变得简便、规范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现有业务接轨,有助于企业的高速运作。

参考文献:

[1] 赛奎春,宋坤,赵智勇,等.C#信息系统开发实例精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刘志峰.软件工程技术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例11

1.引言

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思路,供电局结合管理制度和员工日常实际工作需要,研究制定了业务作业指导书,编制了作业表单,以“流程+表单”的方式,打造“规范、高效、减负”的工作模式。生产班组实现了现场作业表单电子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班组的工作量。安全督查人员的现场督查工作仍基于纸质检查表单开展,在生产班组作业表单电子化的基础上,有必要研究实现现场安全督查工作表单的电子化。

2.背景

随着现场作业的不断增多,作业类型也越来越多。督查人员的安全督查工作和安全检查工作任务量也越来越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督查管理模块包含了督查年、月、周计划和安全督查工作单,督查人员的现场督查工作仍基于纸质检查表单开展,工作完成后在系统中填写督查工作记录和督查日志,增加了督查人员的填写工作量。

在生产班组作业表单电子化的基础上,扩展现场安全督查工作表单的电子化已具备成熟的条件。安全督查现场工作有必要参考生产班组作业表单方式,实现安全督查工作从计划到执行的电子化管理。

3.需求分析

3.1.业务描述

现场安全督查主要分为督查计划制定、督查实施、现场督查问题反馈、跟踪整改情况、数据统计分析等几个步骤。督查计划包括年度督查计划、月度督查计划以及周督查计划。

3.2.业务流程

4.设计实施

4.1.系统架构

4.1.1.技术架构

4.1.2.业务架构

督查计划和施工计划分解后,生成相应的督查工作单,安全督查人员使用移动终端下载督查工作单进行现场督查工作,并在现场填写督查工作情况,对于存在违章情况的工作人员,可现场开出违章处罚通知单;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其它问题也可以开出问题整改通知单,由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4.2.功能范围

安全督查移动作业管理项目主要包含安全督查管理内容,为安监部、各专业班组安全检查人员进行现场督查工作提供辅助,功能构成示意图如下:

4.2.1.安全督查计划管理

系统提供督查年计划、督查月计划、督查周计划的编制、审批及相关的查询功能。

每年制定年度安全督查工作计划。

每月编制月度督查工作计划。

4.2.2.施工计划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业主项目部)、生产运行单位(部门)每月底应制定基建、大修技改、检修、试验、定检等下月施工作业计划;并向各业务部门及安监部汇报。每周应制定相应的周施工计划,并向各业务部门及安监部汇报。

4.2.3.督查工作表单管理

周督查计划审批通过后,安全督查人员将周督查计划生成相应的督查工作表单,用于现场督查使用。

4.2.4.督查日志管理

现场督查工作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相应的督查工作日志,记录现场督查工作情况,及相关的违章处罚信息、问题整改信息等,并提供相应的关联链接,方便跟踪查找。

4.2.5.检查项基础库管理

固化上级公司颁布的安全检查项内容,供安全督查工作开展时根据作业类型和工作内容进行选择,通过标准化的检查项基础库固化,保证相同类型的现场督查工作检查内容相同。

4.2.6.督查工作表单库

安监部制定各类工作任务对应的固定检查项目,在系统中形成工作任务对应特定检查项目的表单库,编制督查工作表单时,可选择制定好的表单模板直接生成督查工作表单。

4.2.7.违章处罚通知单

现场安全督查完成后,督查人员根据现场督查违章情况填写违章处罚通知单,违章处罚通知单编制人员可以根据督查日志的存在问题生成对应的违章处罚通知单,督查日志的公共信息带入到违章处罚通知单中,同时提供打印、上报功能。

4.2.8.问题整改通知单

现场安全督查完成后,填写督查日志的存在问题后对应生成一条检查发现问题,需要填写整改完成情况。当从整改问题发出到问题整改完成时间小于整改问题发出到整改完成期限的30%时为绿灯;当从整改问题发出到问题整改完成时间大于整改问题发出到整改完成期限的30%时为黄灯;当整改完成时间超过整改完成期限时为红灯。

4.2.9.违章分类及编码库

系统中固化网、省公司颁布的违章分类及编码,现场督查过程中发现的违章行为可以从违章分类及编码库中直接选取,避免出现不同人员对违章的理解偏差。

4.2.10.现场督查工作

系统下载周督查计划同时关联现场督查工作表单后,在客户端进行列表展示。点击周督查计划可查看对应督查工作表单并填写现场督查情况,包括检查内容和存在问题。安全督查完成后将填写的督查工作表单内容上传到生产系统。

5.建设成效

5.1.规范作业表单管理

移动现场作业覆盖范围:涵盖了安全督查管理在市局、区局、供电所、生产单位的所有作业表单,并实现了作业表单三级库(省、地、班)管理。

5.2.规范作业过程,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

通过生产计划和作业表单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控制安全督查人员的工作节奏和作业行为,作业负责人按电子化作业表单规定步骤作业,更加规范、严格的执行作业表单保证作业过程的效率和质量,提升现场作业的管理水平。

5.3.实现数据共享,减少督查工作

数据共享:实现现场记录的作业数据共享,通过作业表单可自动生成报告及相关工作日志,无需重复录入,实现数据共享;

现场方便:利用平板电脑的便携性,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时查看作业标准;

量化工作:通过督查计划和作业表单的信息化管理,均衡工作量,减少重复性工作。

5.4.实现对督查工作的有效监督

作业表单电子化实现了督查过程的全面监控,以达到管理层对于基层班组督查工作及时性、正确性、合理性的监督。

5.5.实现生产信息资源一体化

以‘计划+表单’的作业管理模块打通了和班组计划管理、试验管理、设备台帐管理、巡视管理、缺陷管理、检修管理等模块的联系,实现数据共享。

6.系统应用情况

系统上线运行后,每月执行的督查工作计划有1000多个,督查工作表单有2000多个,现场安全督查工作基本上从纸质转到系统上运作;统计报表也从系统中直接生成,不需要用户多级统计报送;在运用安全督查现场管理系统后,用户提出的新需求也有20多个,说明用户对系统有更多的期望。

参考文献:

[1](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著,王勇,张斌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PMBOK?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