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6 06:03:11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例1

首先,基于人才培养的经济性,人才培养的方向、数量和结构由社会需求决定[5]。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满足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的市场需求。目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分化和纵深发展,要求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专业化,而土木工程学科各专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又要求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为此,通专结合需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予以体现,具体表现为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其次,基于人才培养的社会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全面及较高素质的公民[5]。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且协调一致,讲求社会公德,注重群体意识,这要求人才培养具有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健康的体魄,在培养目标中体现为对政治思想、德育及身体素质的要求。综上,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特点。在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各高校自身的专业条件和现状,结合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从政治思想、德育、身体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几个方面明确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土木工程大类专业明确提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即“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强体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分四个方面[4]。第一,政治思想和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热爱科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具有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和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第二,知识结构。课程学习包括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与工程实践结合的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各个环节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的现代科技人才。第三,能力结构。具有进行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合理选择常规工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正确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对土木工程进行监理的基本能力,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鉴定、加固、维修、检测及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初步能力;具有在工程技术工作中正确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查阅各种文献获得信息,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并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能顺利阅读专业外文书刊和技术资料,初步具有听、说、写的能力;了解土木工程的相关法规。第四,身体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要求,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加强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改革

教学计划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学生基础是否扎实,专业口径是否宽广,教学计划是关键。在四年学制下,仅增加专业课程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既会造房子又会修路、架桥、挖洞的“通才”。拓宽专业并不意味着增加专业选修课的范围,而应当以加强基础为根本原则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时为实现土木工程大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应改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和融汇贯通的能力。

(一)及时修订教学计划

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数、理、化等课程和部分基础课(必修)比例一般占30%左右,部分学科基础课和学科方向课的比例约占40%,设计和实习的比例约占10%。例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要求学生完成数学33学分,物理16学分,化学10学分,占总学分(180学分)的33%;斯坦福大学,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占总学分的36%;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数学16学分,自然科学20学分,占总学分(125学分)的29%;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数学15学分,物理8学分,化学4学分,占总学分(128学分)的21%。此外,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特别注重力学类课程的学习。例如:密歇根州立大学,力学类课程17学分,占总学分(128学分)的13%;佛罗里达大学,力学类课程26学分,占总学分(131学分)的20%;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力学类课程21学分,占总学分(135学分)的16%。总体来看,美国高校土木工程大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数理化和部分基础课占总学时的比例大都在25%~30%[6]。可见,教学计划的修订应在“强基础、宽专业”方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目前国内开设土木工程大类专业的院校四年内的总学时一般控制在2500学时左右,公共平台课(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人文社科选修课)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80%,约2000学时,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时较为充裕。能较好地满足强基础的土木工程大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需要强调的是,基础课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重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础教学不仅应从专业教育的需要来考虑,还应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为宽专业的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能满足、适应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的土木工程大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外土木工程大类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设置大都由公共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组成,专业方向课由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和工程法律四类课程平台组成。总体来看,在土木工程大类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特点是:国内院校专业课比重相对发达国家专业课比重小、专业基础课比重大,存在重基础、轻专业的趋势。从培养体系上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相关院校工程技术类课程相对较多,工程管理和工程经济类课程相对较少,工程法律类则更少。这与传统的“重技术、轻管理”思想有关。另外,国内的培养计划及体系中的实践环节是专设的,有别于国外实践融于课程教学的方式,实践性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鉴于各部属院校大都划归教育部或地方政府管理,具备较强的行业办学特色、专业课程围绕某一特定行业设置。如原铁道部所属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以铁路工程为主,原交通部所属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分别以公路工程和水路工程为主,原建设部所属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以城镇土木工程建设为主等,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还不充分。最后,课程体系中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也应有所体现,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目前的状况下,各高校应在课程体系设置及其优化上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化、创建具有特色的、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三)选取合适的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目前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教材大都偏重于纯理论,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联系不够直观。其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与国际接轨,一些国际通行的做法,如FIDIC、QS、CM的规范惯例在现有教材中少有体现,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建设是当务之急。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水平,及时引进新规范、新理论和新观点,将科研成果补充到教材中,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可视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要组织学生参观设计和施工过程然后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既可以用较少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例2

前言

为了配合教育部对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课,旨在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新生进行专业启蒙教育。几年来,土木工程专业由单一的建筑工程正向着更广泛的“大土木”工程方向发展,如何适应更高层次上的“大土木”工程的教学要求,需要进一步整合与扩展《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1.在“大土木”工程基础上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包涵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港口、码头工程、环境工程等。在这一“大土木”工程范畴内,应构建更宽泛的知识结构体系。经过精心筛选,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整合与扩展,形成了简明、实用、合理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土木工程专业概述、土木工程的内涵与发展历史、土木工程中的材料、土木工程的力学与结构概念、各类土木工程概述、土木工程中的灾害、木工程的展望、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安排与学习方法。这些教学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土木工程的类型及其各类工程领域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情况,初步具备土木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进程安排,明确教学要求与努力方向,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理念,为学生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本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对学生工程意识与专业素质的培养

土木工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比较强,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具有很强的工程意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有待于日后不断学习与实践训练得到充实,而工程意识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集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甚至是教训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综合素质。在现阶段,学生还没有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主要是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工程概念并从专业角度理性分析问题的意识。例如:在讨论房屋工程的建设过程时,介绍它包括规划、审批、勘察、设计(建筑、结构和设备)、施工、验收、交付使用等阶段,使学生清楚工程建设的过程是各部门、多工种全面协调合作的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建立统筹整体、协同工作的大局意识。工程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理论联系实际,灌输实际工程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思想,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概念,树立专业的思维方式,为工程意识逐渐形成日后的自觉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适当引入工程美学教育,突出“美学育人”的功能

当今中国理工科高等教育中美学教育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人们一提到土木工程,就认为是“土”和“木”的简单结合,仿佛我们培养的就是“又土又木”的工匠;土木工程冰冷、死板的外表使人们似乎处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缺少艺术气息。其实,土木工程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品;工程技术的实践过程也是艺术的创作过程,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引入工程的美学教育。通过史诗般的土木工程发展史、大量丰富的世界著名建筑典范、千姿百态的桥梁工程、功绩卓越的建筑大师与桥梁专家的不凡人生来激荡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些静止的建筑与桥梁工程犹如凝固的音乐,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增加工程教育的“文化”内涵,突出“美学育人”的功能,学生从中既领略了工程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又树立了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工程设计理念。

4.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土木工程概论》课的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图片丰富,叙述性强,如果以课堂灌输的方式教学,不仅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且学生听得枯燥乏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关键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利用多媒体教学

以多媒体为载体,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素材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结合,使学生对土木工程的知识结构、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能够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感知。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课件,通过大量直观明了的图像配合抽象内容的叙述,并结合参观进行现场教学,如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土木工程模型室、材料样品室、施工工艺操作实践教学基地等);或者通过参观校园内的现有建筑及建筑工地现场等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的工程意识得到极大提高。其次,可观看与土木工程有关的DVD录像片,欣赏优雅闻名的悉尼歌剧院、令人惊叹的埃及金字塔、气势恢宏的故宫建筑群、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融合最前沿技术的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这些古今中外优秀的工程范例深深吸引着学生,激励学生为之奋斗,既对学生进行了工程美学教育,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社会责任感。

4.2 结合问题式教学,使学生养成查阅文献的学习习惯

“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使师生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与学生的独立思考,况且学时有限,学习知识光靠老师课堂传授是远远不够的,采用问题式教学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古代土木工程离我们较远,讲起来比较抽象、乏味,若提问:山西应县木塔为何历经多次大地震仍完好无损?埃及金字塔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古人是怎样开采如此巨型石材的?又如何建造高程如此精确的工程的?这些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留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解决,如在“土木工程中的灾害”之“地震”一节中,在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抗震防震的方针及措施等问题后,联系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再让学生回去查阅5.12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原因、强度等级、危害范围、社会影响(包括心理方面)等文献,并思考今后如何防震减灾,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肩负起哪些社会责任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学会汲取前人或他人的知识,提升理性的思维能力;并通过撰写读书报告或总结报告,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为今后书写摘要、论文、报告等文章奠定写作基础,养成遇到问题查阅文献的学习习惯。

5.结语

总之,《土木工程概论》课的内容十分庞杂,而实践性、综合性又强,需要在“大土木”工程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引入工程美学教育,通过现场教学和参观等实践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工程脉络,具备初步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顺利迈进专业的大门。

注:本文作者宿晓萍为在读博士。

课题项目:本谭题得到吉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支持,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支持。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96-02

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1]。土木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开设的课程除了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之外,还包括有限元分析、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在内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大量专业选修课,总学时在250~320之间。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论文研究和职业实践做准备[2-3]。

但是,随着土木工程学科的迅猛发展,目前开设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都出现了与当前的研究进展脱节,所学知识不能满足论文研究和职业发展需要的趋势[4],亟待改革和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州大学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优化改革的初步方案。

一、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本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参加2015年5月在先建筑科技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听取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专题报道,了解其课程设置情况;通过主办广东省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的机会,与省内十五所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师座谈;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答辩期间,邀请大量兄弟院校和企业专家参加答辩,征求其对于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意见;充分利用各高校网站上有关土木工程学科点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料信息,并对其进行调研、收集和整理。调研结论和收获如下:

1.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应当突出特点,分类培养。根据教育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立专业型研究生的目的是“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有所不同[5]。因此,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该突出重点,坚持分类培养。就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学术型研究生应当注重数学、力学等系列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拓宽知识面,加强其基础科研能力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应当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注重课程体系设置对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邀请拥有大量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开设实践课程或相关讲座。

2.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当与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新方法、新技术充分结合,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有限元方法、结构动力学等,应当强调编程和数值模拟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通用的工程应用软件(如Matlab,Abaqus等)进行教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强调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在实习和实践中学习;个别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在施工现场实习教学。

3.研究生课程应当因应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分类设置,动态调整。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迅猛发展,相关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应当与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既保证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又使研究生的课程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论文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6]。

二、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和结论,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优化调整的基本思想包括: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课程体系优化为培养研究生基础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与科技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分类建设,动态调整。

为保证和促进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广州大学确定了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多项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研究生授课管理,奖惩结合,鼓励相关教师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等,其目的就是积极促进理论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具体措施包括:

1.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对于学位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要保证授课学时,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学位论文研究做好准备。对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要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开展分学科的专业课群建设[7]。目前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在建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群包括结构工程课群、防灾减灾工程课群、工程管理课群、工程力学课群等。

2.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强化基础理论课程与学科研究前沿的联系。学术型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要面向当前学科的研究前沿,与实践应用相接轨。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已经发展到了用大型计算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的阶段,这些软件都已经成为土木工程行业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必备的工具。因此,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就兼顾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相关计算模型和分析软件的学习,既要让研究生对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又要引导其熟悉和使用先进的计算软件求解结构分析和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专业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因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一线技术人员,土木工程界的设计、施工单位都希望学校输出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经过尽量短的适应期就正式开展工作[8]。因此,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当根据论文研究和职业规划的要求,适度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数量和比例,充分利用实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其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除了积极派遣研究生去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实习之外,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还积极邀请企事业单位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甚至直接参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采取由校内主课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基本框架,由校外专家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生课程体系管理

为保证上述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的执行,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具体包括:

1.完善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研究生课程教学督导组,对研究生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定量不定期现场听课、监督,给出对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建议。特别是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给出的建议,对于研究生课程与工程实践能力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研究生课程学生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生及其导师对课程的反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有效管理,动态调整。

2.支持和鼓励相关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建立了常态化的研究生教学研究支持体系,鼓励相关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设立了一系列研究生教学科研项目;鼓励与工程实践关系紧密的课程扩大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对接,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鼓励和支持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不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四、结语

在土木工程行业迅速发展,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比例逐渐增大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与当前科技研究的前沿相结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针对这一变化,土木工程学科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也必须做出积极响应和调整优化。本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方案,并给出了教学管理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炎锋,侯昱晟,李俊梅,等.土木工程学科开设建筑火灾安全技术研究生课程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

[2]虞翔,段秋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及学位标准探讨[J].文教资料,2010,(12).

[3]秦力,鞠彦忠,杨世东.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

[4]张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15,4(13).

[5]朱丽华,史庆轩,任瑞,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例4

二、地方电大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探索

(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和行业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关键在于师资。开放教育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与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素养。从象山电大学校层面来讲,一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教师作为教学主力军;二要有相应的培训计划、激励机制及考评措施,鼓励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在职教师去高校进修,同时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组织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在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三是与高校建筑专业教师签订长期聘用合同,形成稳定强大的教学后备军;四是积极与企业合作,在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尤其是具有国家注册执业资格人员,比如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师、注册造价师等,参与实践教学,创建“校企合作”,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各种实践环节教学。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还需要一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比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课程就需相应的实训和实习基地。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是落实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保证。多年来,象山电大一直十分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目前,学校与当地职高共享县教育园区内建筑类专业教学与实训基地,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建筑施工员实训室等6个实训室,添置了一批有关建筑材料、建筑测绘等演示教具。同时,学校还与当地20多家建筑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有效地保证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远程协助技术的实验教学手段已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面对面、手把手”的实验教学。在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可尝试采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既体现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也使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好的避开工学矛盾。比如,毕业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教学环节,是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但实习时间有限,学员在实习过程中不可能接触到各个施工环节,更无法学到高新技术。为了让学员学到先进的施工管理知识,学校收集典型工程资料和相关视频,通过网络让学员学到更多、更先进的施工管理技术。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每年招生时学校优先录取建筑类大专毕业生或在建筑类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学员。据统计,该专业95%以上的学员是建筑类大专毕业生或来自建筑类企事业单位,85%以上学员拥有一定的建筑基础,不少人表示自己正在准备考取建造师、施工员、质检员等五大员证书,希望电大的学习对他们提供帮助,这些有助于提高学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无形中也使本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土木工程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的选题和实施,要求来自实际施工现场案例,要求“真题假做”,并提倡“真题真做”。比如,毕业设计(论文)是学员在校期间进行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要求学员将大学所学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到毕业设计(论文)中去,其目的是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首先在选题上,指导老师应考虑与工程案例的结合,如设置《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的预防及分析处理》、《公路桥梁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后压浆技术在地基施工中的应用》等题目。其次,在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要求“真题假做”,并提倡“真题真做”,即希望学员结合工作中的工程案例,在查阅前人理论、相关规范资料等基础上,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理论分析,解决具体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问题。以人为本、以学员为中心、方便学员、为学员提供支持服务是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根据地方电大土木工程专业学员多数来自工程一线的实际情况,使学员结合工作过程完成实践教学成为可能,同时也将很好地缓解学员的工学矛盾。比如,针对学员不同的工作环境,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实施教学:一是依托学员工作单位进行实践教学。学校与学员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专业基础、工作性质及承担的具体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聘请学员所在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作为指导教师,保证了教学指导及时有效。而生产实习环节,主要依托学校的专业老师和企业专业技术骨干来完成。由于学员边工作、边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得到很好结合,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也得到同步提高。同时因为实践过程不影响工作,也得到学员工作单位的充分支持。这时,教学地点不局限于学校教室,而是在工程一线。二是采用相对集中,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课程中,指导老师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建设监理五大类,用相对集中的时间,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情况。最后学员提交设计内容,并写明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为确保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此,学校建立了由教学主管部门为主体、以相关指导教师为个体的教学督导小组,并制定了《象山电大土木工程本科课程设计实施细则》、《象山电大土木工程本科生产实习实施细则》、《象山电大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等实践教学文件,明确规定了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学校严格的工作制度、明确的工作程序,对规范师生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认真进行事前培训,帮助指导教师正确理解实践环节教学的要求,使指导教师充分认识到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和督促分阶段任务的进展情况,以切实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最后,建立和完善实践环节教学和生产实际之间的反馈制度,为此学校组织调研队伍定期调查研究工程实际中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动态调整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要求,力求保证实施目标和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在土木工程招生和教学过程中,学校尝试推行“双证”实践教学评价,在毕业时,学员既拿到毕业证,又拿到建筑五大员或建造师证书。如县建管局与象山电大举办过多届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双证班”,在对学员进行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育的同时,由建管局和学校联合对学员开展施工员、质检员等五大员考证培训。通过这些针对性的培训,学员既深入理解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又掌握了施工管理、质检管理等现场管理岗位的各种实务知识,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得到很大提升。(本文来自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51-01

《土木工程概论》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入门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土木工程所涵盖的领域及其各个分支学科所涉及的内容。

一、学情分析

《土木工程概论》是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大一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由于工程管理类学生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目前,对14级工程管理专业85名学生做了一项简单的调查,有90%的学生能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增强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有5%的同学处于中立状态,有3%的同学越来越不喜欢这个专业,还有2%的同学很少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

针对这种情况以及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与态度,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就如何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做了一点思考。

二、课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主要讲授土木工程的各个层面的知识和内容,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土木工程各个分支学科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知识,其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课程内容范围广泛

《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包括各类工程结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经济和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章的内容实际上是一门课程甚至是一门学科。

2.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更新较慢

教材对于任何专业任何课程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没有了教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同没有载体且很难实现,而优秀的教材是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并引领学生入门的最佳途径。目前我院所采用的《土木工程概论》教材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内容涉及面是很广、很全,但教材内容仅仅涉及专业知识的表面问题,对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接触较少,而且对建筑领域最新的产品、前沿学科的介绍偏少,当然,这是任何教材都不能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因为教材的更新远远跟不上时代引领下的土木工程学科发展。

3.教学内容以理论实践相结合为主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浅显,但与工程实际联系又非常密切,教材内容应该以工程案例为切入点,全面展示土木工程的经济技术、建筑风貌和所采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以及土木工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从而适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了解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以及确定学习目标和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提高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高素质的任课教师来保障。今年是我院教学质量建设年,我院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以此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教学过程的教学督导,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督导中,督导专家提出,要加强教师自身对建筑领域的新思想、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产品的积累,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来丰富课堂,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以理论为主,而且传统的都是课堂灌输。在我院16学时的课程课时安排下,要全面的了解每个章节、每个过程,这无疑是一个难题,所以要不断的通过更新教材的内容,结合现有的建筑实物,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相关内容,与时俱进,如在讲解隧道工程时,可以以今年在中国扬州新建的扬州瘦西湖双层公路隧道工程、兰州新建的南山路伏龙坪隧道工程为支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

3.教学方法的提高与改变

《土木工程概论》的根本使命是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程开好头,旨在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所以,学习方法的改进与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传统的理论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进行建筑材料讲解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片去认识;如在活动桥讲解时使用动画来理解;如隧道的施工等使用视频来讲解,诸如此类的方式方法显得更加直观、立体,真正能够体现出浅显易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大学学习时间比较自由,课后少了很多的作业,这样就多了很多能够自己安排的时间,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在本门课程中,针对每次所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后检索相关的信息,如检索目前世界上或中国最高的建筑物及其基本概况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习惯和能力。

5.课堂上采用简单的专业词语

在国家教育部2001年提出的在本科教育中推进双语教学的意见后,很多高等院校逐渐要求双语教学。而我院作为一所独立院校,从实际出发,在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简单的专业词汇(如:梁beam、板plate、柱column等),使学生熟悉相关的专业词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广泛查阅专业文献起到帮助与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虽然内容多、广、全、专业,但是要做到授课内容涵盖面广、力求浅显易懂、课程结构清晰,这就需要所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这里主要是通过这样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初步树立专业思想和工程方法,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好自己的大学学习时间,遵循学习规律,培养专业兴趣,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努力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定好自己今后所要奋斗的方向与目标,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

Highly Talented Editors and Competitive Book

――On the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of Editors Major in Civil

GAO Y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The capability of the editors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quality of book. Expounds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capability required of an editor major in civil, including five sense and three capability,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to innovate is most important of all.

Key wordseditor's capability; competitive book ; major in civil;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近年来,土木教育蓬勃发展,各高等院校都看好该专业的前景,纷纷开设了土木类相关专业。到2010年止,全国已有近1200所院校开设了土木类专业,所出版的教材品种也较多。但真正的精品图书并不多,致使发行量低、社会效益不理想等问题仍困扰着许多出版者。①造成上述困难的原因固然有很多种,但主要原因还是图书质量不高。

图书质量主要处决于市场定位、编辑素质、来稿质量、运作制度等,其中编辑素质高低对图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影响。精品图书必然出自有高素质编辑之手。作为土木类图书编辑要做出更多精品图书,需具有以下五大意识和三项能力。

1 五大意识

1.1 政治意识

好的图书必须旗帜鲜明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土木类图书编辑就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关心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要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的政治纪律和编辑纪律。②

1.2 信息意识

土木类图书编辑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领先一步”,就必须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土木类图书编辑不仅应从网络和其他出版物中获取相关信息,还应从作者、读者、竞争者那获取相关信息。在收集到信息后,还必须对海量的信息具有慧眼识珠的鉴别能力,在对信息进行鉴别和挑选的基础上,及时策划出好的图书。

1.3 市场意识

所谓市场意识,就是要充分了解读者在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要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策划、选择好的图书,树立精品意识,把最优秀的图书通过市场这个渠道奉献给广大读者。

1.4 精品意识

土木类图书编辑的精品意识,就是要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制作,努力做出精品图书!③确立精品意识,是提高选题策划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创作精品图书、多出精品图书的先决条件。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精品图书的价值依赖于编辑在选题策划上的精品意识,而精品意识又有赖于对市场的敏锐性。

1.5 专业意识

土木类图书编辑专业意识的加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经常走访专家学者,积极参加学术会、研讨会,时时关注学科的研究动向,了解土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本专业的宏观把控。(2)了解和学习土木类相关专业规范。土木专业的相关图书中会牵涉到很多规范,其中结构工程一个专业方向所涉及的规范就近40种。如果编辑对这些规范一无所知,就难以加工好土木类图书,更难以深入其中,策划出好的选题。因此,土木类图书编辑应对这些规范有所了解,了解各规范的使用范围、大致的内容、编写的背景、修订的相关信息,这样不仅有助于编辑对图书内容进行准确把关,而且有利于策划出好的选题。(3)加强科研意识。科研意识的树立将使得编辑在追踪重大科研项目进展、报道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介绍前沿学科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有较大的优势。如果土木类图书编辑能由浅入深地从事一些学术研究,使自己能成为在土木专业方面具有特长的“专家”,那么,不仅会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得以提高,而且能提升所编图书的学术品位,促进精品图书的产生。

2.1 良好的文字功底与写作能力④

这是所有编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对于土木类图书的编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土木类图书的实践性较强,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参差不齐,从而使得文句不通、语言逻辑混乱、行文拖沓、错别字迭出的现象在书稿中颇为常见。此时,如果编辑自身语言文字功底较差,没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则不但难以辨出书稿的错漏,更难以对其施行“手术”,加以润色。

2.2 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编辑不仅与稿件打交道,更重要的是与人打交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土木类图书编辑充分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剂,也是创精品图书的外在条件。⑤因为有建设性的意见需要专家提供,优秀的稿件靠作者提供,图书的畅销需要读者的认同,图书质量的提高靠同事的配合与协作。所以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土木类图书编辑应做到:对专家,要虚心求教,这样才能提升图书的学术水平;对作者,要热情相待,谦虚豁达,这样才能得到作者的信赖,作者才会把好的成果交给编辑;对读者,要乐于与其沟通,了解不同层次的读者的要求和兴趣,这样做出来的图书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同;对同事,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3 创新能力

土木类图书编辑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敏锐的捕捉能力,指的是编辑的嗅觉要灵敏,要能够敏锐地捕捉图书市场的兴奋点,发现热点,进行前瞻性的跟踪策划,这样才能策划出好的选题。(2)准确的判断力。就是要求土木类图书编辑不仅是在遇到好的选题和书稿时,能正确评估其价值,还要主动地参与好的选题的设计、开发,孕育出好的书稿。(3)行动迅速。好的选题、好的书稿并不多,一旦遇上就必须及时牢牢抓住。谁的动作快、动得及时,谁才能占据主动。

此外,土木类图书编辑还必须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⑥只有具有这些素质,才能成为优秀的土木类图书编辑,才能做出精品图书。

注释

①孔庆岚.出版人的忧患意识.出版发行研究,2003(10):37-39.

②李明德,相宁.从“把关人”理论看科技期刊编辑应有的素质.编辑学报,2007(10):384-386.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例7

【基金项目】教学改革基金“1010T13004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01-01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由于土木工程的综合性的特点,因此要求运用各种物质条件,以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土木工程现已发展出许多分支,如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飞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和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

其次,土木工程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的专业英语的学习内容广泛、更新频繁、要满足学科发展和学生学习两方面的要求。

我国土木工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上世纪中期我国的土木工程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主要是向国外学习和引进。现阶段由于我国在技术设施类的大量投资和集中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也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因此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方面,也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变。

早期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更多的是帮助高等教育的学生和老师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学习国外土木工程专业的科研、技术的进展,跟踪国外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方向等。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和培训不仅是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科技成果,同时也要扮演“走出去”的角色。随着中国留学生数目的逐年增加,国内大学国际课程的开设,专业英语的学习在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Blooms 分类方法[1]在专业英语中的应用

图1. Blooms 分类模型

B.S.Bloom于1956年提出了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法(A taxonomy for educational objectives),该分类法一直在国内外的教育系统中被广泛采用。它是人类认知和学习的一个基本过程。因此本文提出基于Blooms分类法的专业英语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1)知识(knowledge),它位于Blooms分类法的最底层,也是最基础的一层,它主要是指记忆知识,对认知者广泛的背景知识的回忆,包括从具体的实例到完整的理论体系。所有的这些知识代表了识别领域的最底层。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中,要求学生已经学习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专业英语的学习是在已有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用英语的语法和结构回忆和重新认识所学的知识。因此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一个重点是,对所学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基本理论,基本工艺的英语翻译的记忆工作。专业英语学习的初期,学生要集中记忆专业英语词汇、词组。

(2)理解(comprehensive),它位于Blooms分类法的最二层,它被定义为能抓住大量信息的本质,把握材料的意义和中心思想。可以借助于三种形式来说明对知识材料的理解:一是转换,即将一种事物可以转述成另外一种事物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是指对事物的解释或总结;三是预测事物未来趋势的能力。将这一层次的应用与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表现为:在掌握了大量的专业词汇的基础上,习惯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语法和语言结构,从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中心思想,或者可以借助于英语学习专业知识,拓展在专业方面的信息量。

(3)应用(application),它位于Blooms分类法的最三层,是指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与新的环境,包括:对规则、方法、概念、原则、法律以及理论的应用。在这个层次的学习的结果表现为更高级的理解而不仅仅是“comprehension”。

(4)分析(analysis),它位于Blooms分类法的最四层,是指首先有能力将材料分解为独立的部分,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以便于能更好的理解原有的内容。这个部分的能力包括:对各部分内容的识别能力,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识别各部分之间所涉及的组织原则。这对前面的理解、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综合(synthesis),它位于Blooms分类法的最五层,它是指将各部分综合形成一个整体的能力。如形成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演讲,一个研究计划书,或者一套简洁的关系图(分类信息图)。这部分的学习成果表现为具有创造性的能力,同时抢到有一个合理的新结构或新模式的形成。

(6)评价(evaluation),这是Blooms分类法的最高层,它是指对于一个给定材料(如论证、小说、诗歌、研究报告)做出价值评价的能力,这些评价要基于确定的评价标准。在这个领域的学习成果表现为认知的层次,因为它包括所有其它的分类以及基于清晰的定义标准给出的意识价值的判断。

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提高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只有广泛的积累背景知识,积累学习素材和全方面的完善认知能力,才能达到更高级的专业综合和评价的层次。

3.结论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36-03

为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选择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改革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为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土木工程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以及企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工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够参与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够进行项目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具有专业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营和开拓能力,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在企业工作和学习,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论文选题,完成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及培养体系

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领域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并熟练使用;熟练掌握专业软件的应用,并初步具有专业软件的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项目规划及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有效地与人沟通与交流,能够与人协调以及整合可利用资源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具有开拓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应用外语交流,具有良好的国际观,了解国际先进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设计标准,与国际同行业接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勤奋、进取、不断创新,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能力。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将在学校聘任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设计工程师以及学校指派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工程设计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能够使学生通过工程设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获得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能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形式主要是工程设计类、结构分析软件应用类、结构监测和试验类或工程管理类,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中均应至少有一名来自企业部门的专家。

三、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和培养体系,学生论文选题和科研综合训练应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因此可从大土木工程领域中多方面选取,如:(1)工程结构设计与静动力力学分析;(2)大型构筑物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3)大型构筑物现场监测与试验研究;(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如结构抗震与防灾减灾;(5)一个较为完整的土木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6)高层建筑结构或大跨钢结构设计;(7)桥梁设计和施工监测;(8)路基路面设计和施工监管;(9)高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10)隧道结构分析与工程设计;(11)地铁区间和车站结构设计等。对于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性或研究性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等)和致谢等。对于论文的内容可以要求有:(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对于不同领域或形式的工程专业论文应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如:(1)工程结构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基础建设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力学分析数据准确,设计符合土木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结构设计方案能够投入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2)应用基础性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3)工程结构力学分析和设计软件应用类的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应用背景,要求分析合理,总体结构力学建模正确,应用程序编制或工程软件应用正确,文档规范,并通过结构工作状态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4)土木工程和施工技术管理类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结构应用背景,建立项目管理过程和经济概算预测及评估,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5)工程结构施工监测和结构试验类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施工现场,如桥梁、道路和大型结构物施工过程监测,关键结构的强度和动力学性能试验等。掌握试验和监测设备的使用技术,监测和试验数据可靠、翔实。论文阐明试验结果在具体结构现场的应用和有效建议。

四、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关系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科学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来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多样化考核方式,包括产业界专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引入企业质量管理理论,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质量管理与监控。然而对学生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的质量管理则要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根据论文内容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论文的质量评价与控制,见表1、表2。

五、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条件。改革现有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协调发展是必要的。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进行整体优化,着重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培养口径与和职业要求等关系,形成有利于培养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增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特色,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互动共赢、各负其责的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等实践环节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锐清,曾宝成,刘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17).

[2]张式谷.撰写学位论文琐谈[J].理论前沿,1992,(15).

[3]胡召音,李艳艳,祁石磊.硕士研究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8).

[4]沈红,吴国娟,邓桂馨,等.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0前言

1988年教育部颁布了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从此以后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正式隶属于“大土木”的框架。从大土木的意义上讲,“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课程中相对较新的一门课程。塔里木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其下开设有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方向。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研究等等方面都本着“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的宗旨,培养了大批“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人才,尤其为南疆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推进作用。自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之始,就开设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近年来,作者一直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其课程特点及教学进行几点探讨。

1课程特点

教学的对象是大一新生。本课程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教学内容多,教材更新慢。本课程涉及内容涵盖土木工程专业全貌,既有本专业的许多相关课程内容,如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又有各种工程结构的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以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因此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再者,现代的土木工程发展较快,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材料等日新月异,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更新较慢。所以,为了充分发挥本科的先导作用,需将土木工程最新信息及时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学时少。教材在编著时因考虑到概论类课程的学时较少的情况,在内容上范围较广在深度上较浅,基本都是点到为止。我校本课程的授课学时数为24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较多的教学知识点和本课程的前沿动态生动有趣地传授给学生,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熟练掌握,也需要对教授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与补充,是这门课程所直接面临的难题。

2教学探讨

丰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任课教师而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知识素质,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中,多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PPT制作技巧,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总之,从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及其学科前沿的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技术等最新知识,还要不断探索和丰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并定期参加工程实践培训与学习锻炼提高,以丰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材对于任何课程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目前,我校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叶志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的“土木工程概论”。选择本教材的原因有三:一是本教材采用四色印刷,重点反映土木工程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将历史人文内容、哲理贯穿于教材中。二是本教材结合网络资源,利于教师将文字教材和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展开教学;三是本教材按20~30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与本校本课程的24学时较为接近。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方向,授课内容详略得当。当前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普遍采用分流模式。例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下开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时,希望他们对这两个方向将要学习的内容、课程和特点都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因此,在有限课时情况下,兼顾“大土木”原则,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区别尽可能详细地反映课程总体内容,突出相应重点。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建筑工程方向可以简单介绍建筑按用途分类和按主体结构所用材料分类两种分类体系,重点放在多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体系上;而道路工程方向可以重点介绍交通土建工程和桥梁工程;对该课程的教学可根据不同专业模块方向进行有侧重点的讲解。

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各种启发诱导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原则。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一年级学生的生源及高考录取成绩情况来看,具有以下特点: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好,学习积极性普遍很高,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和浓厚的兴趣;同时,对土木工程专业不是很了解,尚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比如授课老师在讲解道路的线形组合时,可先让学生思考一下道路的线形形式,在提出“连接两个城市的道路的线形为何不全部采用直线,两点间不是直线最短吗?那样既可降低工程造价也可使车速开得更快吗?”等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然后就可引出道路线形组成及结构组成等知识点。当然,任课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把身边熟悉的建筑材料、建筑物等引入课堂,以课堂提问的互动方式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或在适当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课后布置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课去图书馆或网上去收集、查阅资料,或到实地进行考察等,以小论文的形式递交,其成绩可计算在本课程的结业考试中。加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前我校开设的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联系最为紧密的实践性教学就是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专业认识实习,所以实践性教学和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问题。而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的教学与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又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为了解决两者的脱节问题,在授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例如:在讲到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分类、组成、作用等知识点时,可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去实地考察校园内各条道路及本市主要城市道路的基本情况,这样能让学生在接触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从感官进行认识,学会将理论与实践良好融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记忆。另外,为增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议把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提前到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完成后。通过带领学生亲身实地参观观察本市及阿克苏地区的具有特点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特种结构、各类桥梁、城市道路及沙漠公路等实体建筑,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考试方式多样化。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互动法教学的目的是否达到,既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开卷和闭卷是传统教育下的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于考核问题,我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第二部分为期末试卷的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40%,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总之,要有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结语

本课程所包括的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为有效地发挥本门先导课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够为新生入学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开个好头,充分发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在专业教学当中的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2]何忠明,胡庆国.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100-101.

[3]杨柯.“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5-0051-02

土木工程(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土木工程以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为研究对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大学生具备正确选择、设计方案和成功进行施工管理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结构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合同控制等工作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实践知识,具备一定的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本专业大学生的择业竞争力。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具有课程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工程实践性强、案例性强等特点。

(1)课程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课程所含理论知识涉及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等多学科领域。

(2)工程实践性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与工程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课程内容是工程实践的总结,它来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大都是典型工程设计及其施工实践,这一特点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改革奠定了知识体系基础。

二、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1.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依据

(1)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指导的。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符合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般规律,教学改革强调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源于工程实践,并通过工程实践得以提升到理性知识,理性知识用来指导工程活动并在新的工程实践中得到发展;同时,在教学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案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

工程现场场景(感性知识)通过实际工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归纳、提炼、讲解课程的基本知识(理性知识)启发学生独立解决第二环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理性知识的运用与深理解)生产实习(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习基础,同时理性知识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工程实践性强、案例性强等特点,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另一依据,为案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

(3)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启发式教学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去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这恰恰满足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要求。因为,土木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是没有预见的,解决方案也不是唯一的,采用案例教学有利于为学生营造工程现场氛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意识。

2.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内容

(1)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和土木工程实践的发展现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能否在教学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选择讲授的基本内容和确定讲授重点至关重要。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工程技术类和工程组织类两部分,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每一章的内容都讲述一遍,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能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主要的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另外,还要搜集、选择国内外最新工程资料,以便能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补充最新成果,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与工程实践保持同步。

(2)把选择讲授的内容整合成相对独立的模块,确定案例涉及的知识体系。土木工程项目多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单元,对于知识量小的分部和分项工程单元,可以设置一个模块;对于知识量大的单元,根据工程的内在的连续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量的大小,可以设置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一个案例。

(3)确定各案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并规划教学环节。进行案例设置时,每一个案例一般都包括:针对本案例核心知识的现场录像、针对本案例核心知识的工程现状、提出针对本案例核心知识的工程问题、讲解本案例核心知识的基本原理与典型工艺过程原理的flash演示、讨论并解决上述问题。其中,现场录像、工程现状与演示典型工艺过程原理的flash素材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根据案例核心知识点认真准备。

3.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环节

以“施工技术”课程中“基坑开挖与基坑降水”为例,讲述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教学过程。

(1)形成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阶段。通过多媒体播放5~8分钟工程现场录像,录像的内容主要涉及与基坑开挖方式和基坑降水有关的工程概况、场地情况、施工机械、基坑降水设备及其工作过程等内容。

该阶段教学目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多媒体提供给学生大量图形信息,展示工程现状。这些具体、直观、形象的信息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提出各类问题,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此类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案例教学的第二环节打下良好基础。

(2)以实际工程为载体,展示工程场景和具体工程参数,提出工程要解决的问题。以文字为主,图形信息为辅,介绍正在准备进行基坑开挖(需基坑降水)的工程,包括工程概况、地质状况参数、基坑形式、拟开挖基坑的基本信息、施工平面图及参数、所需施工机械、施工任务等,注意不要在本阶段给出问题的答案。

该阶段教学目的:以浓厚的工程氛围、严谨的工程语言向学生传递实际工程信息和工程急需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责任心与紧迫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知识,并能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强烈的工程责任心进入下一阶段的理论知识学习。

(3)构建理论知识体系。以课堂理论教学方式概要讲解该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同时考虑到施工过程的动态性,对一些典型的施工工艺过程采用flas演示其工艺原理,必要时引入工程图片来说明。

案例涉及的重要知识点,通过课堂讲解掌握,其他知识点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去熟悉或了解。

学生带着(2)中的问题进行该阶段学习,所以,该阶段的理论学习是有的放矢的,课堂气氛是轻松的,学习效果是高效的。通过以上三个阶段,学生对基坑开挖与基坑降水理论知识能形成完整的构架,具备了解决简单工程问题的能力。

(4)理性知识的简单运用与加深。重新审视(2)中要解决的工程问题,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通过讨论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向。将学生编成小组,启发各小组学生采用各种方式独立地完成针对(2)中问题的技术报告。

该阶段教学目的:通过解决案例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工程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土木工程所需要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实际工程现场意识,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再认识。

案例教学的程序如图1所示。

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作用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主要作用如下:

1.提升学生以下能力

第一,主动分析并掌握问题重点的能力;

第二,思考及分析个案的能力;

第三,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

第四,通过讨论找出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使学生更了解现实工程情况,通过互相沟通,培养及发扬团队精神。

经过对本专业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显著。

2.提高授课教师综合业务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改革,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双师资格”(教师资格和工程师资格)。授课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投身土木工程实践,通过工程实践把自己锻炼成合格的工程师。

3.提升教育理念

土木工程案例教学是有利于培养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对土木工程行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响应,最终有利于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论与建议

组织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模块划分时,应该考虑模块的完整性及模块间的独立性,注重模块内录像、工程实例、工程原理的一致性;

第二,应该精心设计各案例要解决的主要原理,突出重点;所涵盖的内容不宜太多,否则,案例教学又将变成“填鸭式”的平铺直叙;

第三,进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时,所选择的工程实例应该既能反映该案例要传递的基本原理,又要尽量地反应现代土木工程实践的前沿信息;

第四,采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同时,应该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

考试应增加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在考试形式上,要避免“考前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现象的出现,注重对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以外,还可以采用综合题开卷、讨论、答辩、科技论文写作等形式,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例11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加快,具备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转变单一的专业人才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我国高校转型发展以及发展现代大学教育的新内容[1]。

1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等院校需要将“双创”教育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校内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新格局[2]。但是,对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俗称“第一课堂”)之外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而且多局限在提供创业方面的公选课、讲座或创业计划大赛的“第二课堂”上,而即使少数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科建设规划中,也还是存在课程设置的诸多不合理现象,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以及衔接性,正处于转型发展中高校的“双创”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只脚各穿各鞋,各走各路的现象十分普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相互联系不够紧密的情况一直存在,导致“双创”教育成了与专业教育相互脱节的“第二课堂”[3-5]。脱离专业知识的创业导致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多数大学生创新思维上的同质化以及创业模式上的大众化。漫步高校校园,大学生的创业基本上都集中在与其所学专业知识不太相关甚至无需任何专业知识的“摆地摊”“招生”“打印复印”“代缴话费”以及“快递外卖”等大众性项目上,此类现象从国家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上来讲是一种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双创教育”应该是让大学生以自己所学的专业教育为基础,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的理念,将其创新创业建立在与专业内容相关的基础之上,这对于以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创业资本的大学生而言,是创业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的主要原则。土木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能力并能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化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积极探索土木工程专业与“双创”教育相互融合的途径与方式是摆在土木工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另外“双创”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双创”素养的有效工具,将其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也是大势所趋。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互联网+”思维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之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在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双创”热情不断高涨。然而,“双创”热情的背后则是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的片面理解和认知。本文作者认为积极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互融合的途径是解决“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脱节现象的当务之急。而构建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一课双融”体系则成为重中之重。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获得主要靠土木工程专业课的日常学习,如果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第一课堂”与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不能进行有效融合,长此以往,将会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能及时、科学地将“双创”教育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这不但不会排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而且会使“双创”教育更深入更紧密地依赖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学院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上的探索与实践,着重于对“一课双融”体系的构建以及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途径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转型发展高校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2“一课双融”体系建设的可行途径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关键是制度的建设,重点在课程的落实,在守住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课时底线的同时,积极探索“一课双融”体系建设。“一课双融”就是将“双创”教育科学合理地引入到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以实现两者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双创”教育融入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并不是要求专业课教师和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双创类“心灵鸡汤”,而是将课程知识点与土木工程现场实际相结合,将土木工程实际需要与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侧重于所讲知识点在土木工程实践当中的运用,侧重于对大学生专业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上的培养。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一课双融”体系建设的可行途径。

2.1探索“一课双融”的“三机制”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来源背景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与土木工程相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则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能探索建立专业-企业教师协同备课机制、专业教师工地备课机制以及企业教师课堂讲授机制,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技能,即专业-企业教师协同备课机制、专业教师工地备课机制以及企业教师课堂讲授机制。

2.2探索模块化课程体系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互联网+”思维对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业思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土木工程专业与“双创”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努力适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的修订,进行土木工程专业与“双创”教育相融合的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通过建构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通识课程+双创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注重对本专业大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将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转移到对自身所学土木工程学科的思考当中。

2.3强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将土木工程专业竞赛赛事-发明创造-社会实践等进行有机融合探索,并建设出一条适合土木工程专业的“一课双融”体系。随着土木工程领域中绿色建筑建材、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不断应用,在实践教学类赛事设置上可以本着“弱化一批、突出一批、新增一批”的原则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增补,重新梳理并筛选从“部级-省级-地市级-院校级”的全方位竞赛赛事,打造优良、高效的专业赛事“竞赛包”,鼓励师生积极参加上述各层级的比赛活动。另外,下大力气规范目前在大学生专利申报、创新发明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探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专利申报以及毕业论文一体化的融合途径。

2.4改革大学生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一课双融”体系建设以及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不断强化必然要求对现有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提出新要求,可以说,“一课双融”体系建设与大学生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的大学生课程考核评价基本上还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让大学生修满规定学分的基础之上,这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对“双创”教育产生片面认知,这种情况不加改变,就会造成多数大学生对“双创”教育抱着“学分到手,事情放手”的心态,使“双创”教育的可持续性与教育性大打折扣。因此,将“双创”教育考核评价融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也势在必行。比如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评定及累积转换办法》,探索与之相匹配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考核评价细则及实施方案。更进一步地,土木工程专业中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以及“一课双融”融合度较高的课程考核可以完全考虑由“以赛代考”模式进行取代,争取使“一课双融”切实得到落实。

3结语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互联网+”等给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带来极大挑战,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途径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着重从“一课双融”体系的构建以及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途径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转型发展高校的工科专业提供相关经验借鉴。[ID:004742]

参考文献:

[1]易玄,申丹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2):68-71.

[2]强伟纲,战学秋.高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8):26-29.

[3]齐静,赵琳,魏然.高校“双创”教育,要做的还有很多[N].大众日报,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