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8 15:56:22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例1

一、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特点

 

互联网经济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方式。受益于网络技术,目前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呈现出信息化和统一化的特点。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不断涌现,这些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一方面它在生产材料、企业运作上,依托于互联网,另一方面作为互联网企业,对待信息传递及时、灵活是它的特色,所以在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上,信息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成为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特点之一。

 

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影响,现代企业的发展受地域限制的因素越来越小,很多企业都形成了跨地区的集团经营模式。针对这类企业,会计在核算企业成本时,也朝着统一化的方向发展,在集团内部分级核算,最后汇总于集团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中。

 

二、新会计准则实行后企业成本核算的改变

 

(一)生产成本核算的改变

 

新会计准则实行前,在生产成本核算工作方面,一直实行的是吸收成本法,计入生产成本核算部分的主要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新会计准则实行后,企业的生产成本费用核算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整,比如对工业企业进行的成本核算,原本计入产品成本的支出,现在归于当期损益,而原来归于当期损益的费用则归属为产品成本。

 

(二)直接材料成本核算的改变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在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上,也有了一些调整。比如当生产原材料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不足成本时,应当做好计提存货跌价的准备,计算好资产损益情况,并入到当期损益中。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原材料存货,同时还需要做好结转存货跌价准备。另外,直接材料的成本核算上,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像存贷款等资本费用的利息核算方面的调整。

 

(三)直接人工成本核算的改变

 

新会计计算中,人工成本的核算工作改变较大。在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核算时,按照新会计准则,只要是企业为公司职员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薪酬和福利,都属于职员的薪酬范围,并把其纳入到服务带来的经济利益中来。即职工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劳动报酬,除了解除劳动关系所获得的补偿外,其他都要计入到公司的相关会计工作中,改变了之前的劳动支出费用太过随意的会计核算行为。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开展会计成本工作的途径

 

(一)加强会计人员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实行新会计准则,是为适应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现状,而作出的改革和完善。但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它也给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挑战。新会计准则,相对之前的会计准则,有了新的变化和调整,这也给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带来不小的难题,为了适应新会计准则,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效率,需要强化企业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通过学习明确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能够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进行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效率。

 

(二)增强企业成本效益观念,发挥成本会计核算职能

 

新会计准则的实行,更重视企业的成本效益的核算工作,所以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也必须树立起企业成本效益意识,注重发挥企业成本会计职能。在新会计准则实行之前,我国长期实行的对成本的评价标准都是以企业成本工作绩效为依据,由于成本效益的复杂性,不能仅考虑某一段时间内劳动所带来的损耗成本,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成本效益,可以从产品本身成长指标出发,反映出其中的成本效益。比如,为了加强企业工作成本效益的考核,要重视评价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企业会计人员在核算公司成本时,要明确产品投入越少越好,产出投入越多越有利,产品的投入实际增长最好要低于产出的实际增长,要不断提高产出,降低投入。

 

(三)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掌握

 

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不仅有利于优化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也让我国的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制度更加接近国际普遍实行的会计准则,为企业之间的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所产生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便利。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中小企业、创新性企业不断涌现的形势,加强各企业会计人员对新会计规则的掌握,更能促进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比如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讲,新会计准则包含的一些变化,对生产型企业有不小的影响,所以在运用新会计准则时,企业需要更加重视相关的培训工作,例如组织内部会计工作人员外地培训学习或者请专业培训人员展开培训等方式。另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因为关系到广大股民的利益,所以要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掌握,完善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控制好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四)借助财务软件工具

 

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的工作也带来了诸多便利,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方面,借助专业的财务软件来进行公司财务核算,大大增加了财务工作的便利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也增加了工作的准确度,减少了人为错误。在新会计准则中,很多的细节都可以通过使用财务软件来体现,这给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帮助,所以企业要提高对专业财务专业的使用,借助其提供的明确的数据信息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

 

(五)增加会计工作的控制机制

 

会计工作,是对企业财务运作的整体进行核算,不仅仅是数据的统计,也有利于企业成产、经营体系的完善。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重要方式,利用企业的会计核算控制职能,很多企业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明确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方向,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新的调整和安排,企业根据这些新的会计准则,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成本,给企业的整体运作提供了财务保障,有利于企业增加盈利。

 

四、总结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例2

继续解放思想给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打铁先得自身硬”,作为计生部门党总支部书记,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必须要率先垂范,充分发挥“计生人”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突出“三靠前”,扎实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做贴近群众的“计生人”。一、突出靠前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去贴近群众解放思想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靠前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强化服务理念是每一位“计生人”的基本要求。要彻底改变以往将群众当作管理对象的思想认识,从思想上把群众真正放在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对象和主人翁的位置,树立“群众至上”、“工作就是服务”的意识,尊重人民群众是计划生育主人公的地位,在人口计生工作中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要树立计生就是民生的理念,切实让普惠政策落到实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要求。“计生人”必须要站在计生就是民生的高度,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总体工作部署,将抓好抓紧人口计生工作同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结合起来,维护计生家庭的切身利益,把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办好办实,让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享受到社会发展的实惠。三是要树立“履职为民”的理念,当好服务人民群众的模范。要树立“履职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化人口计生工作的人本意识,心与广大群众贴近一块,靠前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端正服务态度,简化办事程序,优惠优先优待计生家庭,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全心全意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当好服务人民群众的模范。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供更优质、更便利的计生服务,使人性化服务深入人民群众之中,进一步树立新时期“计生人”的良好形象。二、突出靠前宣传,坚持人文关怀去贴近群众解放思想一是坚持把宣传融入百姓家,突出“人文关怀”的新理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确立宣传教育新的目标定位,突出“人文关怀”的新理念,积极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人口计生文化精品。通过加强计企联手,使生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要把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进一步促进生育文化与企业文化、与农村(社区)传统文化相融合,促使婚育新风吹进工厂企业,吹遍社区,融入百姓家庭。二是坚持社会“大联合”,突出“参与互动”的新方式。要按照“大宣传,大联合,多渠道、多层面”的工作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创建新型生育文化区活动,使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在我市初步形成。通过靠前宣传,把群众参与程度、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把满足群众的需求作为制定工作计划的基本依据,以舆论造势为先,实现人口计生宣传与群众相互动,进一步去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引导人、塑造人。三是要坚持“出精品”,突出建设“先进人口文化”的新思路。先进的人口文化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旗帜,是计划生育工作的灵魂。要按照“出精品、求创新”的工作思路,突出建设“先进人口文化”的新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优教等科学知识,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先进的人口文化,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三、突出靠前管理,坚持推进工作去贴近群众解放思想一是要坚持调查研究,贴近群众去破解问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做为“计生人”尤其要掌握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要以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为主要形式,针对阻碍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围绕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等重点、突出问题开展调研,着力探索促进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通过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努力寻求破解难题的思路,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人口计生工作新一轮大发展。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拓宽管理思路。管理要创新,关键是思路要创新,只有思路创新才会有突破。“求实、创新”是“计生人”精神风貌之一,要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中心任务去解放思想,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最终形成新思路、新措施、新途径。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工作各个环节之中。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着力克服制约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障碍,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工作各个环节之中。要紧紧结合当前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的实际,深入贯彻十七大的重要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计生人精神,在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作用。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例3

《电力拖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抽象、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设计电路是这门课的综合技能之一,笔者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尝试设计电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热情

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普高逐年升温,中职学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受到严峻的挑战,中职生普遍表现为文化基础偏差、自信心和进取心不足,严重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是中职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任课教师上好课的前提。

笔者在开学之初第一堂课没有急于授课,而是和学生讲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和“双证书”制度,所谓“双证书”制度即毕业生在毕业时要分别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电力拖动》是维修电工考证的参考教材。笔者以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就业前景、工资待遇为搜集对象,搜索网络资源,通过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见下图),供学生观看、讨论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从事维修电工作业的优势和动态,了解到作为技术工种的电工一直是劳动力市场较为紧俏的岗位。

当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后,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在课堂上热烈讨论起来,个别学生甚至感言毕业后一定要从事电工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收集到的往届优秀毕业生的相关信息展示出来,向学生介绍师兄师姐的工作情况、发展状态,以成功的实例和经验、典范引导学生努力学好本课程。美好的前景让学生形成学好的期望和冲动,激情的焕发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

二、明确设计要求,领会设计思路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具有较强的衔接性,教师在课程整体设计过程中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项目,每个项目再分解成小任务,而每个任务应使学生易思考、易理解、易操作。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重点要讲清楚设计要求,使学生明确其设计方法,掌握设计思路。如主电路主要考虑电动机启动、点动、正反转、制动及多速控制的要求;控制电路满足设备和设计要求的各种电气控制电路;辅助电路完善控制电路要求的设计,包括短路、过流、过载、零压、连锁(互锁)、限位等电路保护措施。如果设计要求不明确,思路不清晰,课堂就会出现学生一片倒的局面,而设计电路不是通过几个课时就能解决的,它属于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和提高。

三、联系新旧知识,理实一体教学

任何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都是在各种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要求设计的。每一个复杂的控制电路,都可分解为若干个基本电路,而每个基本电路最终都是在点动电路的基础上,加上自锁、联锁及各种保护而发展起来的。设计的电路不能落在纸上谈兵,更要付诸于实践,把理论知识落实到应用生产,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因此,每当完成一个设计任务,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安装与调试,通电试车时注意观察控制电器的动作,电流表的电流变化及电动机转速的变化,并且记录数据,及时发现问题,修改完善电路。通过安装与调试电路,观察电路是否满足控制要求,是否安全可靠等。

四、循序渐进尝试,逐步体验成功

学生刚开始接触设计电路,会有畏难情绪,设计的电路必须是教师精心巧妙设计,难易结合,由浅入深,有梯度有层次的展开,不能过大、过难,否则难于收到预期效果。每当学生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并且安装调试成功,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表扬,当学生遇到技术难关,难于攻克时,教师要及时指导,指出问题所在,帮助其树立信心。例如学习点动控制线路后,教师问:“电动机要实现连续运转,在点动控制线路的基础上如何改进,即可实现? ”学生经过讨论,思考,得出自锁控制线路原理图,并动手安装调试电路,通电试车成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及时鼓励表扬他们的进步。因势利导,抛出自锁的概念及作用,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与实际运用之间关系的认识,深化了教学内容。

五、综合项目训练,强化技能培养

下面以时间原则控制的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项目为例来说明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及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1. 设计要求。

两台电动机M1、M2,M1启动后,经20S,M2自行启动,停止时M2先停止,M1后停止,电路具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欠压失压保护。设计控制电路。

2. 设计思路。

(1)按下启动按钮时,KM1、KT线圈得电,时间继电器开始计时,可知时间继电器的KT线圈应与KM1线圈并联接入电路,要保持M1得电,KM1必须自锁,如a图所示。

(2)20S后,时间继电器的延时触头动作,此时KM1线圈仍然保持得电,要使KM2线圈获电,时间继电器延时闭合触头应与KM2线圈串联接入电路,如b图所示。

(3)KM1与KM2得电之后,时间继电器KT即失去了作用,为了节约电能,延长时间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一般应将它的线圈从电路中断开,为此可将KM2的常闭触头串入KT支路中。KM2用其常开辅助触头自锁,要实现顺序启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串联在M2控制线路,逆序停止时,在停止按钮SB1并联KM2常闭辅助触头即可,如c图所示。

3. 完善电路。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修改完善电路,如d图所示。

4. 调试电路。

教师检查后,学生根据电路图安装调试电路,通电时一人监视一人操作。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例4

为了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提高城市的经济水平,国家加大了对城市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因市政道路的建设是城市基础建设的主要内容,所以必须要做好市政道路的设计。在大力发展市政道路设计的同时,管理工作也受到了重视。管理工作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致使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做好市政道路设计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可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市政道路的设计中。

一、以人为本与市政道路设计的概述

以人为本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这项新的要求是在中国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完整、不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以人为的理念是我国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社会发展经验,抛弃旧社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人本思想,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民群众自身的利益以及需要,坚持以人文本,抛弃以物为本的思想。以物为本的思想是旧社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本质思想,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恰恰相反。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思想,是人在管理过程中为最基本的要素,人与环境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市政是指城市发展的各项管理工作,从广义上来讲,市政是国家的有关部门和政府组织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多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从狭义上来讲,市政是城市的有关行政部门管理城市辖区内的多种行政事物以及公共事物的过程。市政道路的设计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国家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而市政道路的建设又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市政道路设计,对市政道路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市政道路的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的发展市政道路设计,设计人员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入到了市政道路的设计中。传统的市政道路设计是比较侧重处理人、车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重视考虑整体市政道路建设的宏观方面,容易忽视其他的侧重点。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但是在建设市政道路时,没有加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市政道路的设计在管理以及规划上,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3]。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的渗透

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在许多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中达成了共识,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许多城市的市政道路在设计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的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给人民群众带来切实的利益。

为了让市政道路建设更好的发展,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上,加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了市政道路设计的人性化发展。要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与确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很多的市政道路设计,都是为了尽快完工,完成市政道路的建设,对市政道路建设的多个方面没有进行详细的设计,影响了人民群众自身的利益,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市政道路建设不能正常进行,出现停滞。在市政道路建设时,只有将市政道路的设计与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展市政道路的建设,市政道路的设计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时,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今,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它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还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市政道路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还要体现出对人民群众的帮助与尊重。加大以人为本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渗透研究,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2]。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渗透意义

以人为本理念不仅在市政道路的设计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它贯穿在所有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中。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有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人性化管理,不仅为人民群众树立了良好的市政形象,还减少了市政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减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增进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团结、友好社会环境的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不受到损害,在市政道路设计、规划、施工等情况下,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让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得到充分发挥。以前建设市政道路时,没有对是市政道路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忽视了人民群众自身的利益,最终导致在建设市政道路时,会因为居民的房屋阻碍了施工,不得不对其进行拆迁工作,让居民搬迁到其他地方,引发了施工单位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因为要赶进度,白天黑夜不停的施工作业,严重影响了居民的休息。为了方便施工,有些施工单位在人们出行的道路上挖了沟渠,后期对其也没有进行填埋,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以上这些例子都是在市政道路设计时,没有对其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渗透到市政道路设计中。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市政道理设计中有重要意义[1]。

结束语

研究人员应当根据市政道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大以人为本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渗透研究力度,通过有效的方法,促进市政道路设计的发展,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方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入到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研究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市政道理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例5

关键词:农八师;交通图;设计思路

Key words: the eighth military division of agriculture;traffic map;design idea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56-01

1农八师公路交通图设计的必要性

在农八师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公路建设网络技术资料的汇总、归集已经成为影响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与编制的重要因素。加快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农八师交通局对各团场公路情况的掌握、对公路网络进行科学的规划,还有助于兵团公路交通地图的编制与发行,满足公路管理者、职工群众对地图的需求。近年来,农八师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使得其交通图的更新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公路建设的需求,需要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对其公路交通网络进行交通图的汇总与设计,从而提升农八师公路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思路

2.1 农八师交通图设计背景分析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是为农八师交通局制作并提供以团场为基础的各团场农村公路现状图,将农八师各等级公路(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相关信息准确、详细、科学的反映出来,从而对整个农八师道路的现状及规划信息能够全面的反映、宏观的掌握。

2.2 农八师交通图设计基础在进行农八师交通图设计时,以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资料为基础底图,以各团场提供的农村公路信息为依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各团场农村公路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有机结合,以地图的方式直观的呈现给公路管理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与制作。

2.3 农八师交通图设计思路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是按照既有资料收集为基础,GIS数据分层技术为重点,以科学的工作流程进行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工作。这一思路是农八师交通图设计的指导思路,其具体的设计工作都按照这一思路进行。

首先,收集现有资料。主要依据兵团国土资源局2000年编制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公路信息的编绘。资料的收集工作主要集中在收集和整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各团场各等级公路的现状、在建及规划信息。针对各团场公路的资料收集,并将样图发送给各团交通主管部门,由他们按照样图的要求准确、完整的将本辖区内的各等级公路的具体信息收集并标绘到图纸上。其次,对资料按GIS技术要求进行整理。按照GIS技术要求将收集的图形按照点、线、面层的方式进行分层。进行分层后,还要对工作底图进行整理。另外,对于各团交通部门提交的辖区内公路资料,还需要会同相关的专家对这些资料进行检查和验收。检查和验收合格后,进行公路图形信息的具体编绘工作。

2.4 农八师交通图设计过程的管理交通图的设计方案与作业过程对成图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势必也会对公路管理和规划产生影响。加强交通图设计与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是这一项目工作中的重点。针对设计工作管理重点以及农八师公路交通实际情况,在这一作业过程中,应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强化交通图设计与作业过程的工作质量管理,以此有效保障交通图的准确性。同时,在项目作业过程中,还要强化各个阶段的校核与审核工作,以此有效保障交通图的成图质量。针对交通图设计与作业过程中的重点,还要在作业前构建科学的质量控制点,将交通图资料收集、处理、整理、成图等各个阶段的关键点作为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控制,以此保障交通图成图质量,为农八师交通工作统计与规划奠定基础。

3以遥感影像技术强化成图质量的复核

为了有效提高农八师交通图成图质量,在进行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与作业过程中,借鉴了遥感影像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以遥感影像作为基础,对成图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以此有效检验成图与实际交通情况的相符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工作组将遥感影像图片利用专业软件与图形数据进行对比,以此对农八师交通图成图质量进行复核与分析。通过多方面的实际应用有效提高农八师交通图成图质量,为农八师交通局的信息资料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4关于农八师交通图设计思路的分析

在农八师交通图设计的过程中,一直遵循着交通图设计的基本思路进行。为了更加准确的将农八师所辖公路情况体现在交通图中,在成图作业前,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通过基本资料收集以及与下属团场交通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确保了信息收集的准确性。针对设计思路对成图质量的重要意义,在进行农八师交通图设计与作业前,本项目组对交通图的应用需求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论证,以确保能够将交通图的内容全面、直观、准确的体现,以此为交通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结论

综上所述,农八师交通图的设计与作业对农八师经济社会发展、公路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设计思路以及作业过程必须以科学的分析作为基础,通过对资料收集、处理以及成图等程序,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成图作业。注重交通图设计与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以此确保成图质量,为农八师交通局的公路规划提供准确的技术信息,为农八师公路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交通图设计技术总结[D].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

[2]刘庆伟,张扬.公路交通图设计与成图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地理信息技术资讯,2009.

[3]王超文.公路交通图设计思路对成图质量的影响[J].公路与交通,2009.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例6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防范风险的一种契约,起初并未在表内确认。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金融工具方面的准则。随着我国金融业提速发展、全球金融创新浪潮冲击以及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相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便应运而生。我国近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新准则中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方面,不但规定了确认标准,还将确认细化为初始确认与终止确认,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学术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究与思考。本文以会计的基础理论为切入点,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从经济学、哲学和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外延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财务会计理论是以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为基础,以交易价格和历史成本为主线,强调稳健性原则,仅对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财务信息;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签订的合约所体现的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中的三个基本特征,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有着极高的风险性,一旦市场发生了不利的变动,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浮动盈亏”,会计有“反映性”的要求,如果不在报表中反映就会增加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潜在风险,而要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则会碰到两个难点:是否满足“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是否满足“该项目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的问题,对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观念和确认标准产生冲击,所以在国际上无论是fasb还是iasb都采取了慎重的态度。

二、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的三种解决思路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所有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争论,最终都将落脚到一些会计基本理论上,需要对会计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研究。所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本文强调从理论基础方面进行归结,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解决思路:

(一)第一种解决思路是“增设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会计要素”,即把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用会计恒等式表示:“资产+衍生金融工具资产=负债+衍生金融工具负债+所有者权益”,认为衍生金融工具不能满足现有会计要素的定义,那么就把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中。(二)第二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内涵”,使之能够包容衍生金融工具。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经济事项实质上已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与之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那么确认资产和收益中包括的不确定性就相对较小,高估收益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因而,现在的问题是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未来性,在合约签订时交易并未发生,而传统会计要素则强调“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就不再是确认会计要素的必要条件,即会计要素定义中解除了“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 这一基本要素。(三)第三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即增加要素定义的条件,使之能容纳衍生金融工具。将资产的条件扩充为“两个固定的基本特征+一个可选择的基本特征”的方式。就是将“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这一基本特征扩充成平行的四个“相当的”可选择的基本特征,使经济业务在满足“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和“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两个基本特征下,在满足扩充后可以选择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的任意一个即可确认,即:“资产是可能的未来利益,它是通过下列条件之一由特定主体取得或加以控制的:1.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包括产权交易);2.由于签订了不可更改的合约,其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 3.由于其市场价值(有公开标价或独立公正的中介机构评估)长期高于账面价值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有基本上的改变,在己取得或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上的增值部分;4.由于环境和自然原因,在可靠计量并极可能实现的前提下,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值”。即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后,资产不仅包括过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资产,还包括合约产生的资产。衍生金融工具因满足基本特征的第2条,从而能够确认衍生金融工具。

三、解决思路的多视角分析

对于上述的三种基本解决思路方案,我们从经济学、哲学、会计基础理论和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从不同视角进行阐述和对比,具体内容如下:

(一)经济学角度:会计学从本质上看带有经济学的属性,属于统计学,这种属性决定了会计学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实质上是一个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心理学家盖尔特分析:人们追求确定性较大的事物,并要维持确实可靠的防范措施。任何一门学科,它都经历从描述性到形式化再到精确化这么三个基本层次。会计随着法律、市场等环境条件的完善及计量手段和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将衍生金融工具等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有表外披露纳入到会计报表中也是“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要求,那么第三种解决思路以不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或者视为确定性为理论基础,将不确定性有效地纳入到会计要素确认中来,有利于前瞻性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的建立。

(二)哲学角度:哲学原理中理论具有层次性:表层理论、中层理论和深层理论。结合会计理论的层次关系表现归结如下表:

最高理论层次 深层理论:世界观方法论理论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准则 应用层次理论: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基本原则,深层理论的具体化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准则指南 表层理论:应用层次的理论,中层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实务 实践

因此,一种理论不仅应能指导当前的实践,而且还应该具有前瞻性,否则理论的指导作用就会被削弱。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为会计基本理论的一部分,也应该能够适用于未来的业务。第一种解决思路仅靠增加新要素的方法,是一种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而不断变动会计核算体系,是一种权宜之计,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具有"时滞性",对实务缺乏指导性。因此,不是理想之举。第二种解决思路中扩充后的资产和负债定义将资产与负债的边界模糊化,可能将一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项目纳入到会计报表中;对现有会计体系变动太大,不易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随意性,没有一个理论体系支撑。

(三)会计基础理论角度: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起源于应否确认履行中合约的国际理论争论,结果有三种观点:1.全面确认履行中合约的主张 ;2.反对确认履行中合约的主张;3.只应该确认符合一定条件下的履行中合约。争论的结果本质是根据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探讨 “不确定性”是否符合在现实条件下满足会计确认的“确定性”。分析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确认满足fasb和iasb所强调的权利和义务的“确定性”,可以在签约时可以进行初始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但是这种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与交易是否得到履行并完成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实践中人们为了避免这种交易结果的 “不确定性”,设计了有助于保证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得到正常履行的市场制度,如:市场上的间接结算制度和定期的保证金制度,以使合同履行受高信用担保的保障,使权利和义务具有会计确认条件的 “确定性”,所以第三种解决思路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不确定性”纳入会计要素的定义中是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四)国际借鉴角度:fasb在sfas 133中主张衍生金融工具符合要素定义是在资产的三个基本特征中,突出预期“获取或牺牲未来经济” 和“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这两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基本特征;iasc也有相类似的见解。事实上,iasc从诠释负债的定义入手,把 “合约”列为导致法定义务的事项,以相当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特征。iasc明确地提出,合同是形成确定性义务(负债)的法定事项。iasc 在ias37中提出“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这项义务的履行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义务事项,指形成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的事项,这些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使企业别无现实的选择,只能履行该义务。法定义务,指因以下任何一项而产生的义务:1.合约;2.法规;3.法律的其他司法解释。推定义务,指因企业的行为而产生的义务,其中:1.由于以往实务中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政策或相当明确的当前申明,企业已向其他各方表明它将承担特定的义务;2.结果,企业使其他各方形成了对企业将履行该义务的合理预期。”iasc这样定义,较“周到” 的将衍生金融工具代表的义务(和权利)代表的“确定性”纳入到会计要素的定义中,第三种解决思路的指导思想与国际做法如出一辙。

四、结束语

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外延的解决思路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它能有效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具有理论基础和哲学指引,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

[参考文献]:

1.陈小悦著,《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世界银行)格鲁宁,科恩,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翻译,《国际会计准则实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p 116- p 122。

3.葛家澍、陈箭深,《略论金融工具创新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会计研究》,1995年,第8期.

4. lil e.crawford, using and 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s: an international concer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 taxation;

5.francisco gabriel hernandez, derivatives and the fasb:visibility and transparency ,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accounting recognition for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例7

中图分类号:F239.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2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59-02

20世纪90年代,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或多或少地开始扩展审计风险模型,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考虑企业所面临的战略风险,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运营状况及报表中所外显的情况来进行审计。电力工程作为电力技术服务企业,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持续的大规模设备采购成为成本的风险控制点之一,如何实现企业战略与效益的统一,成为本篇论文探讨的审计思路。

一、工程项目招标的概念

招标投标①是一种因招标人的要约,引发投标者的承诺,经过投标人的择优选定,最终形成协议和合同关系的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过程,是“法人”之间形成有偿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行为。

工程项目招投标概念中,过程行为主要体现在“投标人的择优选定”上,从招标行为的“要约”阶段,到后期的“合同”关系,依赖招标人如何择优,以及通过何种衡量标准来进行选择的问题。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当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后,企业管理也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战略管理的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并开始向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渗透。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②逐渐向现代风险导向型审计过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③以审计理论、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完成审计。通过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发现问题的审计方法。

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强调审计结果与企业战略层面的吻合度,即企业报表所反映出的企业运营是否有效的执行了企业的战略思想。进而防范从报表到经营以及战略层面的匹配度风险,这就是现代风险导向所防范和控制的主流。

因此,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协同影响效果的分析,是我们现阶段审计的重点,换句话说,企业内控体系间不同职能部门合作的效果,决定企业运营风险的重要度以及能否支撑企业的持续运营。

三、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工程招投标审计思路

本文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战略环节分析、经营环节分析和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

首先,在这三个层次分析中,战略环节作为公司持续经营的目标与总的思路,从审计角度进行考虑,属于审计的根本依据,即审计的出发点是校核战略层次的执行情况。所以,审计结果的理想状态为报表的外显状况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吻合性。

其次,作为外显的报表剩余风险,财务报表表现为阶段性的经营成果展示,为我们审计工作提供最直接的数据表现。当通过报表分析,我们发现报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究因,在这种目的引导下,审计结果的分析与企业战略的指导思想具有高度的验证。

最后,在企业战略和报表剩余风险之间,通过经营环节的分析,在上述二者之间搭建中间环节,为审计的追溯性提供良好的链接。无论是报表的外显特征,还是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战略思想,都最终能够在企业经营环节体现。经营效果是执行公司战略思维的直接原因,因此,经营环节的分析在二者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见图1)。

通过对现代风险的导向审计思路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经营环节是审计结果最终产生的原因。因此,我们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尤其是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师,应突破传统报表审计,将审计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运营环节。

作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型企业,尤其是以设备总承包为主的企业,在设备的集中采购过程中,如何实现理想的采购成本,成为企业控制招投标环节运营成果的一个表现。因此,作为内部审计师,招投标过程审计,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即如何做到规避招投标风险,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传统的企业招投标采购由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仅限于招标文件、招标方案、资格审查以及评标、定标等流程合规性审计。但是,流程合规性审计更多的导致采购过程的形式化,没有从审计风险控制的角度进行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制衡与调控。

当我们通过对工程技术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状况,并对成本构成中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当然,工程技术企业成本中包含诸多因素,本文选取采购的设备成本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力图构成一个分析思路,来控制企业招投标的风险。因此,作为构成企业成本之一的设备采购成本,即控制招投标风险,也是我们企业成本控制点,因此,降低本文选取的采购成本中主要设备成本④,希望能对现代风险审计进行有效的理解。

四、 电力工程项目招投标审计研究

1.职能机构设置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操作理念,强调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因此,企业职能部门间的合作程度以及公司流程环节上的设置,都将成为审核的主要目标之一。

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落实到集团招投标工作来看,尽管电力工程有其自身的流程设置,并通过企业采购网来进行控制,但是在集团层面的职能部门之间,更需提倡横向的职能传递,将部分职能局部功能转移,来规避招投标过程的风险。

监察审计部、工程管理部之间,应建立信息反馈与执行机制,即审计过程中招投标流程的调整,由工程管理部门来进行细化、落实;财务部提供的成本数据,来支撑审计监察与工程管理的招标结果的评定。

2.电力工程招投标审计分析

我们将电力工程(集团)招投标过程的供应链条进行延伸,设置为三个层面,即战略分析、运营环节分析和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

第一,在战略分析层面,公司的战略目标主要为集团的工程技术服务。而且从其经营范围来看,也主要以工程总承包商为主,因此,主营业务内容需要进行大量的设备以及工程服务等采购事项。此外,从其经营目标来看,5%的利润率相比全国建筑业2%-3%平均利润水平⑤,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采购的招投标审计,成为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之一。

第二,从会计报表的剩余财务风险看,我们在关注报表本身风险之外,更应关注报表历史的统计数据,包括设备采购与服务招标价格的控制,正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才能较好的控制采购价格,控制成本、提升效益。

第三,作为最直接的操作控制环节,我们应在管理方式、价值理念、资源的有效配置上体现的更加合理。这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与公司战略的高度吻合性和报表风险评估的结果一致性。

为了实现这种匹配度,我们需要从传统的过程审计向“企业再造工程”过渡。所谓的企业再造工程是为了飞越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对于电力工程(集团)公司来说,因其企业发展的相对成熟性,决定了我们的企业再造工程仅限于其职能部门间工作内容的合作事项。例如:审计结果与执行校验的合作、成本统计数据与审计判断的合作等。

我们通过上述的分析,并结合电力工程(集团)的企业成熟度,整理了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招投标审计思路图(见图2),帮助我们来进行有效的了解。

图2 电力工程招投标采购审计思路

3.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当企业制度运营到一定程度,必然面临着创新、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制度调整和监控手段的完善来逐步解决。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实行资格审查和价格谈判的分离,由不同的团队进行风险分担,但前提是不同团队、组织间高效协作。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不同职能部门间共同制定统一采购控制细则,避免上述问题。

五、总结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招投标审计思路图提供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多的用来指导我们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流程。

总之,我们在审计工程中,尤其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原则下,实现企业内部纵向、横向的校核,并将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运营中寻找原因,寻找最终的解决办法,提升企业的整体能力,进而推动企业战略和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注释:

① 贾震.中国建设项目审计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② 以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由于其在理论和实务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欠,所以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③ 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物发展[J].会计研究,2004,(04).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例8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防范风险的一种契约,起初并未在表内确认。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金融工具方面的准则。随着我国金融业提速发展、全球金融创新浪潮冲击以及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相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便应运而生。我国近期颁布的《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新准则中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方面,不但规定了确认标准,还将确认细化为初始确认与终止确认,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学术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究与思考。本文以会计的基础理论为切入点,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从经济学、哲学和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提出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外延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财务会计理论是以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为基础,以交易价格和成本为主线,强调稳健性原则,仅对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财务信息;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签订的合约所体现的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中的三个基本特征,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有着极高的风险性,一旦市场发生了不利的变动,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浮动盈亏”,会计有“反映性”的要求,如果不在报表中反映就会增加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潜在风险,而要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则会碰到两个难点:是否满足“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是否满足“该项目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的问题,对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观念和确认标准产生冲击,所以在国际上无论是FASB还是IASB都采取了慎重的态度。

二、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的三种解决思路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所有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争论,最终都将落脚到一些会计基本理论上,需要对会计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所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本文强调从理论基础方面进行归结,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解决思路:

(一)第一种解决思路是“增设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会计要素”,即把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用会计恒等式表示:“资产+衍生金融工具资产=负债+衍生金融工具负债+所有者权益”,认为衍生金融工具不能满足现有会计要素的定义,那么就把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中。(二)第二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内涵”,使之能够包容衍生金融工具。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经济事项实质上已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与之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那么确认资产和收益中包括的不确定性就相对较小,高估收益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因而,现在的问题是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未来性,在合约签订时交易并未发生,而传统会计要素则强调“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就不再是确认会计要素的必要条件,即会计要素定义中解除了“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 这一基本要素。(三)第三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即增加要素定义的条件,使之能容纳衍生金融工具。将资产的条件扩充为“两个固定的基本特征+一个可选择的基本特征”的方式。就是将“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这一基本特征扩充成平行的四个“相当的”可选择的基本特征,使经济业务在满足“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和“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两个基本特征下,在满足扩充后可以选择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的任意一个即可确认,即:“资产是可能的未来利益,它是通过下列条件之一由特定主体取得或加以控制的:1.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包括产权交易);2.由于签订了不可更改的合约,其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 3.由于其市场价值(有公开标价或独立公正的中介机构评估)长期高于账面价值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有基本上的改变,在己取得或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上的增值部分;4.由于环境和原因,在可靠计量并极可能实现的前提下,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值”。即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后,资产不仅包括过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资产,还包括合约产生的资产。衍生金融工具因满足基本特征的第2条,从而能够确认衍生金融工具。

三、解决思路的多视角分析

对于上述的三种基本解决思路方案,我们从经济学、哲学、会计基础理论和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从不同视角进行阐述和对比,具体如下:

(一)经济学角度:会计学从本质上看带有经济学的属性,属于统计学,这种属性决定了会计学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实质上是一个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心家盖尔特分析:人们追求确定性较大的事物,并要维持确实可靠的防范措施。任何一门学科,它都经历从描述性到形式化再到精确化这么三个基本层次。会计随着、市场等环境条件的完善及计量手段和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将衍生金融工具等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有表外披露纳入到会计报表中也是“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要求,那么第三种解决思路以不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或者视为确定性为理论基础,将不确定性有效地纳入到会计要素确认中来,有利于前瞻性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的建立。

(二)角度:哲学原理中具有层次性:表层理论、中层理论和深层理论。结合理论的层次关系表现归结如下表:

最高理论层次 深层理论:世界观论理论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准则 层次理论: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基本原则,深层理论的具体化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准则指南 表层理论:应用层次的理论,中层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实务 实践

因此,一种理论不仅应能指导当前的实践,而且还应该具有前瞻性,否则理论的指导作用就会被削弱。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为会计基本理论的一部分,也应该能够适用于未来的业务。第一种解决思路仅靠增加新要素的方法,是一种随着的,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而不断变动会计核算体系,是一种权宜之计,只能解决眼前的,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具有"时滞性",对实务缺乏指导性。因此,不是理想之举。第二种解决思路中扩充后的资产和负债定义将资产与负债的边界模糊化,可能将一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项目纳入到会计报表中;对现有会计体系变动太大,不易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随意性,没有一个理论体系支撑。

(三)会计基础理论角度:关于衍生工具确认,起源于应否确认履行中合约的国际理论争论,结果有三种观点:1.全面确认履行中合约的主张 ;2.反对确认履行中合约的主张;3.只应该确认符合一定条件下的履行中合约。争论的结果本质是根据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探讨 “不确定性”是否符合在现实条件下满足会计确认的“确定性”。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确认满足FASB和IASB所强调的权利和义务的“确定性”,可以在签约时可以进行初始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但是这种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与交易是否得到履行并完成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实践中人们为了避免这种交易结果的 “不确定性”,设计了有助于保证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得到正常履行的市场制度,如:市场上的间接结算制度和定期的保证金制度,以使合同履行受高信用担保的保障,使权利和义务具有会计确认条件的 “确定性”,所以第三种解决思路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不确定性”纳入会计要素的定义中是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四)国际借鉴角度:FASB在SFAS 133中主张衍生金融工具符合要素定义是在资产的三个基本特征中,突出预期“获取或牺牲未来经济” 和“为所拥有或控制”这两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基本特征;IASC也有相类似的见解。事实上,IASC从诠释负债的定义入手,把 “合约”列为导致法定义务的事项,以相当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特征。IASC明确地提出,合同是形成确定性义务(负债)的法定事项。IASC 在IAS37中提出“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这项义务的履行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义务事项,指形成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的事项,这些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使企业别无现实的选择,只能履行该义务。法定义务,指因以下任何一项而产生的义务:1.合约;2.法规;3.的其他司法解释。推定义务,指因企业的行为而产生的义务,其中:1.由于以往实务中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政策或相当明确的当前申明,企业已向其他各方表明它将承担特定的义务;2.结果,企业使其他各方形成了对企业将履行该义务的合理预期。”IASC这样定义,较“周到” 的将衍生金融工具代表的义务(和权利)代表的“确定性”纳入到会计要素的定义中,第三种解决思路的指导思想与国际做法如出一辙。

四、结束语

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外延的解决思路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它能有效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具有理论基础和哲学指引,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

[]:

1.陈小悦著,《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世界银行)格鲁宁,科恩,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翻译,《国际会计准则实用指南[M]》,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P 116- P 122。

3.葛家澍、陈箭深,《略论金融工具创新及其对财务会计的》,《会计研究》,1995年,第8期.

4. Lil E.Crawford, Using and 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s: An International Concer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 Taxation;

5.Francisco Gabriel Hernandez, Derivatives and the FASB:Visibility and Transparency ,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Accounting Recognition for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例9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防范风险的一种契约,起初并未在表内确认。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金融工具方面的准则。随着我国金融业提速发展、全球金融创新浪潮冲击以及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相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便应运而生。我国近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新准则中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方面,不但规定了确认标准,还将确认细化为初始确认与终止确认,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学术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究与思考。本文以会计的基础理论为切入点,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从经济学、哲学和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外延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财务会计理论是以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为基础,以交易价格和历史成本为主线,强调稳健性原则,仅对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财务信息;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签订的合约所体现的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中的三个基本特征,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有着极高的风险性,一旦市场发生了不利的变动,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浮动盈亏”,会计有“反映性”的要求,如果不在报表中反映就会增加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潜在风险,而要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则会碰到两个难点:是否满足“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是否满足“该项目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的问题,对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观念和确认标准产生冲击,所以在国际上无论是FASB还是IASB都采取了慎重的态度。

二、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的三种解决思路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所有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争论,最终都将落脚到一些会计基本理论上,需要对会计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研究。所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本文强调从理论基础方面进行归结,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解决思路:

(一)第一种解决思路是“增设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会计要素”,即把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用会计恒等式表示:“资产+衍生金融工具资产=负债+衍生金融工具负债+所有者权益”,认为衍生金融工具不能满足现有会计要素的定义,那么就把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中。(二)第二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内涵”,使之能够包容衍生金融工具。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经济事项实质上已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与之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那么确认资产和收益中包括的不确定性就相对较小,高估收益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因而,现在的问题是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未来性,在合约签订时交易并未发生,而传统会计要素则强调“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就不再是确认会计要素的必要条件,即会计要素定义中解除了“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 这一基本要素。(三)第三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即增加要素定义的条件,使之能容纳衍生金融工具。将资产的条件扩充为“两个固定的基本特征+一个可选择的基本特征”的方式。就是将“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这一基本特征扩充成平行的四个“相当的”可选择的基本特征,使经济业务在满足“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和“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两个基本特征下,在满足扩充后可以选择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的任意一个即可确认,即:“资产是可能的未来利益,它是通过下列条件之一由特定主体取得或加以控制的:1.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包括产权交易);2.由于签订了不可更改的合约,其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 3.由于其市场价值(有公开标价或独立公正的中介机构评估)长期高于账面价值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有基本上的改变,在己取得或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上的增值部分;4.由于环境和自然原因,在可靠计量并极可能实现的前提下,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值”。即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后,资产不仅包括过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资产,还包括合约产生的资产。衍生金融工具因满足基本特征的第2条,从而能够确认衍生金融工具。

三、解决思路的多视角分析

对于上述的三种基本解决思路方案,我们从经济学、哲学、会计基础理论和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从不同视角进行阐述和对比,具体内容如下:

(一)经济学角度:会计学从本质上看带有经济学的属性,属于统计学,这种属性决定了会计学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实质上是一个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心理学家盖尔特分析:人们追求确定性较大的事物,并要维持确实可靠的防范措施。任何一门学科,它都经历从描述性到形式化再到精确化这么三个基本层次。会计随着法律、市场等环境条件的完善及计量手段和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将衍生金融工具等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有表外披露纳入到会计报表中也是“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要求,那么第三种解决思路以不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或者视为确定性为理论基础,将不确定性有效地纳入到会计要素确认中来,有利于前瞻性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的建立。

(二)哲学角度:哲学原理中理论具有层次性:表层理论、中层理论和深层理论。结合会计理论的层次关系表现归结如下表:

最高理论层次 深层理论:世界观方法论理论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准则 应用层次理论: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基本原则,深层理论的具体化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准则指南 表层理论:应用层次的理论,中层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实务 实践

因此,一种理论不仅应能指导当前的实践,而且还应该具有前瞻性,否则理论的指导作用就会被削弱。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为会计基本理论的一部分,也应该能够适用于未来的业务。第一种解决思路仅靠增加新要素的方法,是一种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而不断变动会计核算体系,是一种权宜之计,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具有"时滞性",对实务缺乏指导性。因此,不是理想之举。第二种解决思路中扩充后的资产和负债定义将资产与负债的边界模糊化,可能将一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项目纳入到会计报表中;对现有会计体系变动太大,不易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随意性,没有一个理论体系支撑。

(三)会计基础理论角度: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起源于应否确认履行中合约的国际理论争论,结果有三种观点:1.全面确认履行中合约的主张 ;2.反对确认履行中合约的主张;3.只应该确认符合一定条件下的履行中合约。争论的结果本质是根据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探讨 “不确定性”是否符合在现实条件下满足会计确认的“确定性”。分析认为衍生金融

工具确认满足FASB和IASB所强调的权利和义务的“确定性”,可以在签约时可以进行初始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但是这种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与交易是否得到履行并完成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实践中人们为了避免这种交易结果的 “不确定性”,设计了有助于保证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得到正常履行的市场制度,如:市场上的间接结算制度和定期的保证金制度,以使合同履行受高信用担保的保障,使权利和义务具有会计确认条件的 “确定性”,所以第三种解决思路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不确定性”纳入会计要素的定义中是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四)国际借鉴角度:FASB在SFAS 133中主张衍生金融工具符合要素定义是在资产的三个基本特征中,突出预期“获取或牺牲未来经济” 和“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这两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基本特征;IASC也有相类似的见解。事实上,IASC从诠释负债的定义入手,把 “合约”列为导致法定义务的事项,以相当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特征。IASC明确地提出,合同是形成确定性义务(负债)的法定事项。IASC 在IAS37中提出“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这项义务的履行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义务事项,指形成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的事项,这些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使企业别无现实的选择,只能履行该义务。法定义务,指因以下任何一项而产生的义务:1.合约;2.法规;3.法律的其他司法解释。推定义务,指因企业的行为而产生的义务,其中:1.由于以往实务中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政策或相当明确的当前申明,企业已向其他各方表明它将承担特定的义务;2.结果,企业使其他各方形成了对企业将履行该义务的合理预期。”IASC这样定义,较“周到” 的将衍生金融工具代表的义务(和权利)代表的“确定性”纳入到会计要素的定义中,第三种解决思路的指导思想与国际做法如出一辙。

四、结束语

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外延的解决思路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它能有效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具有理论基础和哲学指引,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

[参考文献]:

1.陈小悦着,《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世界银行)格鲁宁,科恩,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翻译,《国际会计准则实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P 116- P 122。

3.葛家澍、陈箭深,《略论金融工具创新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会计研究》,1995年,第8期.

4. Lil E.Crawford, Using and 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s: An International Concer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 Taxation;

5.Francisco Gabriel Hernandez, Derivatives and the FASB:Visibility and Transparency ,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Accounting Recognition for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例10

“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文明审计”的工作思路,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改进思维方式、审计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落实提高审计质量的各项措施,防范审计风险,加大处理处罚和督促审计整改力度,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以理服人,换位思考,树立文明、懂礼、诚信的形象。根据近几年审计单位数量压下来以后而审计成本、审计时间控制不理想的情况,从今年起实行审计成本、审计时间定额制度,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求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为了确实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大审计资源整合力度,打破盟市、旗县区域间和处室、科股间的界限,统一编组集中力量对行业和重点项目实施审计。在工作方法上,要在探索“结合”上做文章,如财政上审下、部门预算及企业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相结合,常规审计与打击经济犯罪、惩治腐败相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自治区审计与盟市、旗县审计相结合,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通过这些“结合”,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尽最大可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审计成果的需要。

(二)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成效。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审计工作要始终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切实发挥职能作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各级审计机关要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抓重点,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发挥作用。一是要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规范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推动和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二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各级审计机关要对我区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跟踪监督,确保审计质量,促进提高投资效益。三是关注民生,加强对农业、环保、社保、医疗、教育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同时,要关注国债、城市公共设施等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四是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注重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制约和预防作用,为加强领导干部监管提供参考。

(三)加大效益审计力度,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去年,全区各级审计机关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和开展了效益审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各级审计机关今后要加大效益审计的力度,投入更多的精力,结合不同的审计项目,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和效益评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效益、降低消耗。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例1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在现代的建筑领域中,各种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随着这些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使得现代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为现代路桥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现代的道路交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使得人们生活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的交通事业中,路桥设计是现代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水平的高低和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桥梁的质量和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因此,桥梁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才能够确保路桥施工能够按部就班进行,才能够确保路桥的质量和性能以及使用寿命。而为了是现代路桥设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和促进道路交通事业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现代路桥设计的研究力度。本文从路桥设计的构思出发,对现代路桥设计的研究,然后对现代路桥设计构思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路桥设计的构思

1.1一体化设计的思想

综合考虑桥梁与桥坡段的沉降。尽可能使桥梁与桥坡沉降协同。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一方面分析桥坡软基的沉降问题,另一方面必须分析桥梁的沉降问题。合理的软基处理方式与适宜的桥梁基础设计相结合,综合分析施工工期、工后沉降等因素,解决沉降协同的问题。

1.2按沉降控制桥梁桩基设计

在传统的路桥设计中,桥梁桩基采用常规桩基础的设计方式。设计指导思想从强度出发,承载力作为设计的控制指标,而沉降作为验算校核指标。此外,在承载力设计中仅考虑桩的承载作用,并给予安全系数为2的安全度,未考虑承台的持荷作用。因此,在传统强度控制设计思想下,桥梁桩基往往具有大于2的强度安全储备,并且沉降很小。从经济的角度讲,过多的安全储备,也造成了建造费用的浪费。

1.3设计流程

(1)选择技术可行,费用低廉的桥坡软基处理方法;

(2)对处理后软基的沉降量,沉降速率进行分析;

(3)采用按沉降控制的设计思想,设计桥梁桩基础,对桥梁桩基的总沉降量及沉降速率进行计算分析;

(4)较核桥梁桩基的沉降计算与桥坡的沉降计算,调整设计方案,对施工工期做技术上的限定,使沉降差尽可能小。

二、按沉降控制桥梁桩基设计方法的研究

2.1 目前通用桩基沉降计算方法评述

(1)对于群桩沉降,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①按Mindlin解确定地基土附加应力;

②等代墩基法;

③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沉降计算方法。

(2)目前沉降计算方法的评述

软土中基础的沉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软土中桩基沉降的实质是由桩身压缩、桩端刺入变形和桩端平面以下土层受群桩荷载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整体压缩变形等多个主要分量组成,并且是一个需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即使忽略软土中桩身弹性压缩量,但由于桩端刺入变形和桩与±体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复杂性,以及土体参数不确定性,在目前认识水平条件下软土中桩基沉降计算仍不是单纯理论计算所能描述的问题。

2.2合理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的考虑

对于桩端平面以下土体的整体压缩,采用目前方法,应该是可行的;桩身压缩量由于桩材本身模量很大,所占比例很小,且为瞬时弹性变形,对整个沉降分析的影响不大。因此,沉降分析的核心与难点就集中在桩端的刺入变形量计算预估上。

三、路桥建设设计思想及问题

3.1桥头跳车问题的存在

由于软土具有高压缩性、高含水量、低透水性、低强度等特征,在道路与桥梁的结合部位,桥坡高填土通常会引起路基的较大沉降。与之相反,桥梁仅产生极小沉降;因此,如何解决因桥头道路与桥梁之间的沉降差而形成的“桥头跳车”现象,成为困扰工程界的大难题。

3.2传统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

(1)消极对待,不做处理,发生沉降后对路面进行修补;

(2)从减小工后沉降的角度,采用堆载预压方法;对桥坡软基,进行长时间的堆载预压,以减小道路通车后桥坡的工后沉降:

(3)从减小软基总沉降的角度,对桥坡软基进行地基处理;通常采用注浆、强夯、深层搅拌桩、碎石桩、砂桩等地基处理技术,提高软土强度与压缩模量,减小软基的总沉降;

(4)从减小附加荷载的角度,对桥坡路堤的填料进行处理:一般采用二灰路堤,EPS轻质填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