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23 11:08:07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例1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试验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试验

中图分类号:S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1-0171-1

中图分类号:S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1-0171-1

基金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15230),吉林省牧业管理局项目(吉牧科字第200902号)。

基金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15230),吉林省牧业管理局项目(吉牧科字第200902号)。

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is,GP)呈世界性分布,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临床一旦发病,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严重危害本地区养鹅业的健康发展[1]。目前,国内外用于GP的预防主要以传统疫苗为主,基因工程疫苗尚属探索阶段,尚缺乏GPV基因工程疫苗诱导雏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系统研究资料。在GPV的三个结构基因中,Le Gall-Recule等[2]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证明表达的番鸭细小病毒vp2基因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拟对GPV的vp2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制备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并进行免疫试验分析,为GPV的vp2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is,GP)呈世界性分布,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临床一旦发病,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严重危害本地区养鹅业的健康发展[1]。目前,国内外用于GP的预防主要以传统疫苗为主,基因工程疫苗尚属探索阶段,尚缺乏GPV基因工程疫苗诱导雏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系统研究资料。在GPV的三个结构基因中,Le Gall-Recule等[2]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证明表达的番鸭细小病毒vp2基因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拟对GPV的vp2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制备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并进行免疫试验分析,为GPV的vp2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 材料

BALB/c小鼠购自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弗氏佐剂购自sigma公司;其他载体与试剂由延边大学预防兽医实验室提供。

BALB/c小鼠购自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弗氏佐剂购自sigma公司;其他载体与试剂由延边大学预防兽医实验室提供。

1.2 GPV延边株vp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制备

1.2 GPV延边株vp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制备

采用常规方法提取GPV延边株的基因组DNA,以特异引物[3]扩增vp2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vp2,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将Western-blot鉴定为阳性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纯化后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制备GPV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采用常规方法提取GPV延边株的基因组DNA,以特异引物[3]扩增vp2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vp2,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将Western-blot鉴定为阳性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纯化后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制备GPV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1.3 vp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动物免疫试验

1.3 vp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动物免疫试验

免疫试验共分3组,每组10只BALB/c小鼠,分别为接种VP2重组蛋白组,VP2重组蛋白加佐剂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每一次免疫前采血分离血清,第3次免疫后的第2d、4d、6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均存于-20℃备用。

免疫试验共分3组,每组10只BALB/c小鼠,分别为接种VP2重组蛋白组,VP2重组蛋白加佐剂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每一次免疫前采血分离血清,第3次免疫后的第2d、4d、6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均存于-20℃备用。

1.4 ELISA监测血清VP2抗体水平

1.4 ELISA监测血清VP2抗体水平

用纯化的VP2重组蛋白为抗原包被反应孔,以小鼠抗GPV阳性血清为一抗,以山羊抗小鼠HRP-IgG为二抗,进行ELISA检测实验小鼠血清中抗体水平,并分析vp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对实验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采用SA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IgG为二抗,进行ELISA检测实验小鼠血清中抗体水平,并分析vp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对实验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采用SA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 结果

2.1 GPV vp2基因的原达表达

2.1 GPV vp2基因的原达表达

对pET30a-vp2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与Western-blot试验表明,在经考马斯亮兰染色的SDS-PAGE胶上和NC膜上均出现VP2特异性条带(图略),百未诱导的重组菌未出现特异条带。

对pET30a-vp2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与Western-blot试验表明,在经考马斯亮兰染色的SDS-PAGE胶上和NC膜上均出现VP2特异性条带(图略),百未诱导的重组菌未出现特异条带。

2.2 GPV重组VP2蛋白的体液免疫水平

2.2 GPV重组VP2蛋白的体液免疫水平

对采集的BALB/c免疫小鼠血清进行ELISA试验检测,每个样品重复检测三次,取平均值计算,详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在三免后第2d,重组蛋白组和重组蛋白佐剂组免疫小鼠血清的OD450nm值均达到最高值,重组蛋白佐剂组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P

对采集的BALB/c免疫小鼠血清进行ELISA试验检测,每个样品重复检测三次,取平均值计算,详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在三免后第2d,重组蛋白组和重组蛋白佐剂组免疫小鼠血清的OD450nm值均达到最高值,重组蛋白佐剂组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P

表1 免疫后BALB/c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消长变化(OD450)

表1 免疫后BALB/c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消长变化(OD450)

组别 一免前 二免前 三免前 三免后2d 三免后4d 三免后6d

组别 一免前 二免前 三免前 三免后2d 三免后4d 三免后6d

重组蛋白组 0.039±

重组蛋白组 0.039±

0.015 0.312±0.012 0.434±0.022 0.536±0.031 0.480±0.036 0.245±

0.015 0.312±0.012 0.434±0.022 0.536±0.031 0.480±0.036 0.245±

0.017

0.017

重组蛋白佐剂组 0.033±

重组蛋白佐剂组 0.033±

0.032 0.498±0.017 0.663±0.028 0.687±0.036 0.569±0.037 0.461±

0.032 0.498±0.017 0.663±0.028 0.687±0.036 0.569±0.037 0.461±

0.019

0.019

生理盐水组 0.037±

生理盐水组 0.037±

0.013 0.031±0.015 0.039±0.015 0.038±0.015 0.034±0.015 0.030±

0.013 0.031±0.015 0.039±0.015 0.038±0.015 0.034±0.015 0.030±

0.015

0.015

3 讨论

3 讨论

本研究以GPV的vp2基因为目的基因,以pET30a为表达载体,在体外高效表达了VP2蛋白,经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试验发现,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活性,重组蛋白佐剂组与阴性组间血清抗体水平差异极显著,说明vp2基因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基因,而重组蛋白佐剂组与重组蛋白组间血清抗体水平差异显著,提示佐剂对基因工程亚单位苗的免疫效果影响较大。由于本研究只是初步的预试验,未进行攻毒试验和鹅体内试验,这将在下一步试验中予以开展。本研究结果为GPV vp2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本研究以GPV的vp2基因为目的基因,以pET30a为表达载体,在体外高效表达了VP2蛋白,经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试验发现,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活性,重组蛋白佐剂组与阴性组间血清抗体水平差异极显著,说明vp2基因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基因,而重组蛋白佐剂组与重组蛋白组间血清抗体水平差异显著,提示佐剂对基因工程亚单位苗的免疫效果影响较大。由于本研究只是初步的预试验,未进行攻毒试验和鹅体内试验,这将在下一步试验中予以开展。本研究结果为GPV vp2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方定一.小鹅瘟的介绍[J].中国兽医杂志,1962,8:19-20.

[1] 方定一.小鹅瘟的介绍[J].中国兽医杂志,1962,8:19-20.

[2] le Gall-Recule, Jestin V,Chagnaud P.Expression of muscovy duck parvovirus capsid proteins (VP2 and VP3) in a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and demonstration of immunity induced by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J].J GenVirol,1996,77(9):2159-2163.

[2] le Gall-Recule, Jestin V,Chagnaud P.Expression of muscovy duck parvovirus capsid proteins (VP2 and VP3) in a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and demonstration of immunity induced by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J].J GenVirol,1996,77(9):2159-2163.

[3] 胡晓静,潘杰,陈进喜,等.2株鹅细小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262-265.

[3] 胡晓静,潘杰,陈进喜,等.2株鹅细小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262-265.

基因工程疫苗例2

菌苗和疫苗都是由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剂,接种于人体后,可诱生特异性免疫。我国习惯上把细菌、螺旋体生物制剂称为菌苗,把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等的生物制剂称为疫苗。

通常所用的疫(菌)苗有两类:一是灭活疫(菌)苗,即把微生物培养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而制成。二是减毒活疫(菌)苗,即将有毒力的微生物用人工定向变异的方法使其毒力减弱,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来的弱毒或无毒微生物制成活疫(菌)苗。

灭活疫(菌)苗的优点是:在使用上可单独注射,也可几种疫苗按一定比例混合注射,较易保存。保存期限为1年,注射后较安全。缺点是:注射次数多,初种至少需接种2次以上,注射剂量较大。可能出现发热、全身或局部反应,其免疫效果也较差,不持久,常需数月或每年增强免疫一次。

活疫(菌)苗的优点是:其免疫作用较强,一般只需接种1次。接种剂量也较小,接种后反应小或无,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可靠而持久,一般可维持1~5年。缺点是:一般只宜单独使用;疫苗不易保存,在普通冰箱内两周即失效。

要特别注意制备活疫苗的病原减毒株的稳定性以及致癌等问题。因此,研制新发病原的疫苗时,由于对该病原的特殊性尚未完全了解,应先从制备灭活疫苗开始。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类的愿望,通过基因重新组合得到新的生物品种的一种技术。这种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生产的疫苗称为基因工程疫苗。以乙肝疫苗为例,就是用基因剪切技术将调控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这段基因剪切下来,装到一个表达载体中,表达载体可以把这段基因的功能发挥出来;再把这种表达载体转移到受体细胞内,如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最后再通过这些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快速繁殖,产生出大量我们所需的乙肝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例3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247-0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一种重要疾病。各年龄阶段鸡均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一般以40日龄以内的鸡多发,产蛋期也有发生。IBV较高的基因突变率造成了IBV 复杂的血清型,目前的血清学交叉中和试验表明,全世界IBV已有近30个血清型,并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各血清型或毒株之间交叉保护性较弱,从而给本病的防控带来较大的困难,急需研制新的疫苗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

1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安全性好,不存在散播病原和毒力返强的问题,但是,由于IB血清型的多样性,单价灭活苗不能阻止IBV变异株引起IB的暴发。王红宁等(1999)对我国IB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试制了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扩大常规疫苗的保护范围,发现能有效地预防多型IB。灭活疫苗的不足之处是使用剂量大,需要配合佐剂, 制备比较复杂、成本较高等。为有效的防治该病的发生,目前,国内多将弱毒疫苗滴鼻和灭活疫苗注射结合起来使用。

2 IB弱毒疫苗

IB 弱毒疫苗是由抗原性良好的毒株通过鸡胚连续传代致弱后制备的冻干疫苗。目前我国广泛使用M41 血清型的鸡胚适应毒H52和H120两种疫苗。为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多在早期育雏防控,H120 株疫苗用于雏鸡和其它日龄的鸡,H52用于经 H120 免疫过的大鸡,育成鸡开产时选用 H52 疫苗,能有效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但鉴于弱毒疫苗有可能成为其突变的主体和重组变异的供体,同时肾型与支气管炎型的免疫机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在很大程度上亦影响着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且,活疫苗其致弱程度难以掌握,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等的条件要求较高。秦玉明等(2009)应用耐热冻干保护剂研制成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52株)耐热冻干活疫苗,临床观察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且抗原性不变,彻底改变国内兽用生物制品延续了 20多年采用脱脂牛奶制备活疫苗仅-15 ℃保存的历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

3 基因工程疫苗

3.1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在高效表达系统中表达出来强毒病原体的某种免疫相关抗原肽链。提取保护性抗原,加入佐剂即制成亚单位疫苗。常用的表达系统为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和植物表达系统。黄亚东等(2002)构建了含BIV GD6株S1基因的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又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了IBV的S1基因,所表达蛋白的分子量小于天然蛋白。戴亚斌等利用Bac-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S1基因,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蛋白可以诱导抗体产生中和免疫保护反应。周继勇等(2003)利用根瘤菌将IBV全长S 基因转入马铃薯中表达,提取免疫原免疫鸡,通过3次免疫后,免疫鸡受到完全保护。王红宁等(2003)通过RT-PCR获得IBV S1基因片段,并将其导入玉米表达载体进行了表达。

3.2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由编码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病原体抗原的基因片段和载体构建而成,在构建多价疫苗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陈洪岩(1999)、刘思国等(2001)分别将IBV S1基因和N基因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 SPF鸡肌肉注射后,结果目的基因在鸡体内得到了表达,鸡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Minglong 用含IBV N 蛋白C末端120 aa 的cDNA 片段的重组质粒接种雏鸡,证实了在缺乏S1蛋白时,N 蛋白也可以作为DNA疫苗免疫的目的基因,保护雏鸡抵抗急性感染。

3.3 活病毒载体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例4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1-0013-01

随着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物疫病发生、传播的风险也在加大,免疫工作尤显重要。笔者在从事畜禽免疫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免疫失败的问题。免疫失败是经疫苗接种过的动物机体不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显著减弱,并由此造成不能预防相应疫病的现象称为免疫失败。据分析,免疫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疫苗质量、畜禽健康、操作因素、免疫程序等。其中疫苗保存、稀释、免疫程序等造成的免疫失败应属于人为因素的范畴。在免疫工作中如果控制好这些因素,将会大大提高免疫质量,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本文就动物免疫失败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预防措施,供参考。

1 免疫失败的临床表现

(1)动物疫苗接种后仍发生相应的疾病。

(2)动物接种后虽不发生相应的疾病,但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其发生混合感染的疾病增多。

(3)群体接种疫苗后虽未发生明显的疾病,但引起群体生产性能降低,如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鸡群产蛋率下降,猪群生长缓慢等问题。

(4)动物预防注射后很快发生相应疾病死亡,或虽不死亡, 也不表现临床症状,但体内检测不到抗体。

(5)隐性感染、持续感染和带毒动物及垂直感染现象。

2 免疫失败的人为因素

2.1 疫苗运输保存不当

运输条件不当。按照要求运输疫苗必须全程冷链。从经销商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再分发到防疫员手中,环节较多,某个环节冷链出了问题,势必影响到疫苗的效价。

保存条件不当。不同的疫苗所需的保存条件不同,如冻干苗一般需在-15℃以下冷冻保存,水苗一般在0~4℃保存,油苗的保存温度一般在3~8℃左右,也就是说,不同的疫苗应分类保存。目前,除大型养殖场条件较好,疫苗能够规范保存。一些边远山区,基层防疫员承担本辖区的疫苗接种工作,农村条件差,停电现象难免发生,疫苗保存也会受到影响,效价不能保证等。

2.2 疫苗过期

疫苗存在有效期,且与保存条件有关,如猪瘟兔化弱毒冻干活疫苗,在-15℃贮存有效期为12个月,0~8℃贮存有效期则为6个月,8~25℃贮存有效期为10 d。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保存条件,疫苗效价降低,也会影响免疫效果。

2.3 操作不当

各种疫苗对所需的稀释液、稀释倍数及稀释的方法都有一定的规定,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疫苗使用要坚持现用现稀释的原则,且稀释后要在2 h内用完。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不严格按照说明书稀释,或者稀释后摆放时间过长,致使疫苗失效,也导致免疫失败免疫剂量不准,注射器的定量控制不灵敏,接种时注射剂量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免疫效果。

2.4 操作不当

不同疫苗有不同的接种途径。一般疫苗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还有点眼、滴鼻、刺种、气雾、口服等接种途径。如口蹄疫苗需要深部肌肉注射;羊痘苗要在尾根内侧或股炔嗥は伦⑸洌患π鲁且呙缭蚴敌械阊邸⒌伪恰⒁水等;鸡痘苗则采取在鸡翅皮下刺种等方法。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如果不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势必造成免疫失败甚至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

3 预防措施

3.1 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疫苗运输保存是保证疫苗效价的主要因素,关键是要配备冷链设施。各级财政应把基础设施经费纳入预算,加大基层防疫设施建设,县级配备冷藏运输车,乡镇级配置足够的冰箱冰柜等,为疫苗分类运输保存提供保障。

3.2 加强基础防疫员技术培训

基层防疫员面临队伍老化,专业基础薄弱等问题,难免会在免疫接种工作中出现一些操作上的失误。因此,每年要在春、秋两次防疫开展集中培训,现场演示等,对各种疫苗的运输保存分别进行讲解,现场对疫苗使用进行演示,确保每个防疫员能正确操作。

基因工程疫苗例5

疫苗是指使机体产生特异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疫苗—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菌苗—细菌。虫苗—寄生虫(原虫、蠕虫)。瘤苗—肿瘤组织、细胞。类毒素—外毒素。抗独特型抗体——抗体、抗毒素。

免疫力是指识别自己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自身稳定—清除损伤/ 衰老细胞,维持生理平衡。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抵御感染—抵抗和清除病原体或其它异物。还有免疫记忆。

疫苗的研发过程:萌芽时期(12-18 世纪):人、牛疫苗;初级阶段(19 世纪):首次制备了鸡霍乱弱毒活疫苗,拉开了研发和应用疫苗的序幕;发展阶段(二战后):研发生产了大量疫苗如:ILT/MD/PP/IBD 等;新技术应用阶段(1986年后):基因工程技术用于疫苗研究与生产;下一代技术新佐剂、结构疫苗合成生物、DNA/RNA( 未来展望) :治疗疫苗生产阶段,值得注意的是2006.6.8 上市的宫颈癌疫苗打破了治疗病毒感染细胞的瓶颈,而非只用于预防。

疫苗的作用:疫苗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武器;疫苗接种是根除禽病计划的基础;疫苗接种不能100%保护禽群;疫苗必须给生产者带来效益;新型疫苗研制对禽传染病防治意义重大;有的疫苗可能会散毒或产生免疫抑制效应。

二、疫苗研发新动向

疫苗主要分为4 类:全微生物疫苗、纯化大分子疫苗、重组疫苗和未来疫苗。

1. 全微生物疫苗。(1)弱毒疫苗:异源疫苗-HVT ;非自然途径接种的疫苗-ILT ;鸡胚或细胞传代致弱的疫苗- 多数。(2)灭活疫苗:灭活剂;佐剂。研发新动向:基因缺失疫苗;转基因疫苗;标记疫苗。

2. 纯化大分子疫苗。(1)组分疫苗:荚膜多糖疫苗;外膜蛋白;病毒免疫原蛋白。(2)合成肽疫苗:人工合成、生物合成。(3)类毒素。研发新动向:纯化工艺;合适载体。

3. 重组疫苗。(1)重组病毒蛋白疫苗:病毒蛋白可在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及病毒中表达;杂交/ 嵌合病毒疫苗;稳定、廉价;易于大规模生产;可激发细胞和体液免疫。研发新动向:制备多价活疫苗;构建高效表达载体。(2)重组载体疫苗:免疫力强、不散毒;无副作用、稳定;适用于群体免疫;不需要佐剂;可鉴别免疫与感染动物。研发新动向:制备多价活疫苗;构建高效表达载体。(3)亚单位疫苗:安全性高;无抗原竞争;定向免疫位点、标记疫苗(DIVA);需要佐剂、免疫期短;如为多肽,则需载体。研发新动向:制备嵌合多肽,广谱;重组微生物生产;自培养物纯化。(4)DNA/RNA 疫苗:不散毒、返强、污染环境;全面免疫应答、免疫期长;制备简单、费用低、不需纯化蛋白、适于难或不易培养的病原;多联/ 价DNA 疫苗容易构建;不受母源抗体干扰;可进行胚胎免疫;可制成标记疫苗(DIVA);性质稳定,便于贮存和运输。

4. 未来疫苗。(1) 多价/ 多联亚单位疫苗:固相基质抗原抗体(SMAA)复合物;微胶粒Micelles ;脂质体Liposomes ;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 ;可诱导强烈的体液与细胞免疫;促进吞噬细胞吞噬,提高免疫原性。(2)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不含传染性物质;可大量制备抗Id的McAb ;模拟碳水化合物抗原决定簇;能诱导更有效的T 细胞应答;诱导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的抗Id 疫苗;异种蛋白的副作用;弱免疫原,单独或辅以佐剂。(3)菌蜕疫苗:菌蜕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固有免疫佐剂性;免疫系统靶向性;新型非变性灭活菌苗;递呈异源抗原的重组疫苗;DNA 疫苗的递送载体。(4)病毒样颗粒疫苗:空衣壳结构;免疫原性好,不需佐剂;不含遗传物质;安全性好,稳定;NDV、IBV、ALV。(5)可饲植物疫苗:易于遗传操作,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生产成本低,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设施;易获得多价疫苗,无须提取纯化过程;能准确地进行翻译后加工;无病原污染,易于贮存、生产和运输;使用方便,产生体液和黏膜免疫反应,易于推广普及。

三、疫苗的应用

1. 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家禽生产/ 饲养模式(集约化、庭院)、本地疫病流行情况(病原/ 抗体监测)、接种策略(常规、应急、预防)、不同类型疫苗的效力(活苗、灭活苗)、用法(接种途径、方法、次数)、疫苗性质、家禽体质、免疫抑制因子、成本- 效益分析(疫苗成本、劳动力、检测及评估)。

2. 疫苗接种计划的监控。(1)接种计划的有效性:发病率、死亡率、生产性能。(2)野毒感染与接种疫苗的鉴别:标记疫苗及匹配的识别试验(DIVA)、哨兵禽。

3. 主要疫病的控制。(1)免疫计划与程序:随机应变、随鸡应变、随疾应变、随季应变。(2)群体免疫与根除:社会、政治、经济、企业多方共同努力。

基因工程疫苗例6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325-03

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为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编码6个蛋白:RNA依赖的RNA聚合酶(L基因)、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融合蛋白(F基因)、基质蛋白(M基因)、磷蛋白(P基因)、白(NP基因)。其中F蛋白有使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融合进而导致病毒传人宿主细胞膜的作用,是决定病毒毒力的关键因子。而HN蛋白是NDV的另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病毒粒子与细胞受体的最初吸附以及破坏这种吸附作用。此外,HN蛋白还可使F蛋白充分接近受体而发生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而致病。因此,NDV表面的HN-F糖蛋白在病毒的传染性和治病性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新城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都依赖于F、HN蛋白。

新城疫(ND)是一种侵害禽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新城疫病毒引起。自1926年首次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英国的新城暴发以来,至今已有4次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NDV基因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差异(I-Ⅺ)。虽然现有的灭活苗和弱毒苗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是近年来由强毒引起的非典型ND在免疫鸡群中时有发生,因而研究出安全、高效的新型疫苗一直备受有关学者的关注。目前,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都被广泛研究。

1 常规疫苗

1.1 灭活苗

灭活苗一般是由灭活的感染性尿囊液与载体佐剂混合后制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使抗体以较高的水平在体内持续较长时间,且易于储存。目前,广泛使用的灭活苗为油乳剂灭活苗,多用Ulster2e、B1、LaSota及Rokin等作毒种来生产,这些毒株在鸡胚中均能大量增殖,多用于二联苗或多联疫苗的制造,使用多联苗可以节省劳动力,免疫效力受母源抗体影响较小,免疫后副作用小。但由于注射剂量和疫苗对免疫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且灭活疫苗中需要添加Avridine、ISCOMS弗氏完全佐剂、矿物油、动植物油、脂质体等佐剂,导致免疫成本大大提高。同时,接种灭活苗的机体产生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干扰临床检测检疫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以灭活苗防治ND的最大障碍。

1.2 活疫苗

活疫苗一般由感染胚尿囊液冻干而成,通过饮水、进食、喷雾、气雾等途径大规模免疫鸡群。通常NDV活疫苗分为缓发型和中发型。B1株和Lasota株是天然弱毒株,几乎无致病性,可作为缓发型疫苗,经滴鼻、点眼、饮水、气雾等途径接种免疫,保护效果较好。而H株、Roakin株等属中发型的疫苗,由于毒力较强,只能用于二次免疫。也有用CS2株、V4株等作活疫苗的,也能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活病毒感染能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免疫,免疫后可较快得到保护,一般接种后3-5d就能产生抗体,抗体一般可维持20-30d。主要产生黏膜抗体(IgA),对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局部黏膜免疫具有重要作用,是阻止外界病毒入侵的屏障。活疫苗易于大规模使用,较便宜,且疫苗毒还可以使免疫鸡传给未免疫鸡,但由于环境条件及并发感染,可能引发疾病,母源抗体对初次免疫影响较大。此外,若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不当,活疫苗易被灭活、污染,有毒力返强的危险。因此,为了使NDV得到更好的控制,人们又开发了其他类型的疫苗。

2 基因工程疫苗

2.1 亚单位疫苗

利用重组DNA技术辅以佐剂将NDV保护性抗原基因在高效的表达系统中表达而制成亚单位疫苗。目前,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研究ND亚单位疫苗的主要常用工具。Nagyetal分别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了NDV的F及HN蛋白,对雏鸡进行免疫。结果表明,表达的F和HN蛋白能够产生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丁壮等应用该系统表达NDV四平和长春2个分离株的HN,用NDV强毒攻毒后,分别达到65%(四平株)和100%(长春株)的保护率。闻晓波等构建含有NDV的M、NP、F、HN 4个基因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并得到了共表达的NDV的M、NP、F、HN4个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亚单位疫苗及NDV结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Kapczynski et al用处理NDV的不具感染性的病毒HN和F蛋白免疫鸡,经验证这些病毒亚单位成分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亚单位疫苗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运输方便、批量生产容易的优点。是ND疫苗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由于生产成本高,价格受限,很难真正用于疫苗生产,除非改进表达技术,显著降低成本。

2.2 新城疫病毒重组活载体疫苗

近年来,采用以病毒或细菌为载体研究新城疫活疫苗的技术路线被多数学者主张。将NDV F和HN基因在动物病毒弱毒或无毒株(如腺病毒、痘苗病毒、反转录病毒等)等载体上进行表达,均已获得成功。目前,痘病毒、腺病毒和孢疹病毒等都是较为理想的病毒载体。1990年Taylor et al将新城疫病毒Texas株F基因插入禽痘病毒中,在培养细胞中得以表达,经糖基化修饰后切割成F1和F2,通过点眼或口服重组病毒可获得部分攻毒保护,而通过肌肉注射或翅下刺种,免疫1次就可获得完全攻毒保护。Morgan et al将NDV的F、HN基因分别克隆人火鸡孢疹病毒的复制非,必需区(US2),利用Rous肉瘤病毒LTR的强启动子构建重组病毒,用其腹腔接种SPF白来航鸡,第28天后肌肉注射攻毒,表达F蛋白的重组病毒的保护率高达90%。曹殿军等将NDV HN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中表达,以NDV强毒株F48E9攻毒发现,接种重组病毒106pfu/只时,保护力可达80%,而104pfu/只时,保护力可达60%。说明该重组病毒对雏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该保护作用与接种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梁雪芽等将含NDV F48E9株融合蛋白(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F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ZJIll株(Z]111/PCDNA3-F)口服接种小鼠和雏鸡,表明利用该减毒株作为载体传递DNA疫苗具有相对安全性。用ZJlll/PEDNA3-F以108cfu/只免疫雏鸡,2周后二免,二免后4周攻击致死剂量的强毒株F48E9。结果表明:重组zJlll/PCDNA3-F菌株不仅能诱导法氏囊B淋巴细胞和胸腺T淋巴细胞的增值反应,而且能诱导雏鸡产生NDV抗体,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高于PCDNA3-F裸质粒DNA疫苗注射免疫组(50.00%),达66.7%。活载体疫苗是当今及未来疫苗开发与研制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不仅具有传统疫苗的许多优点,而且还为多价苗及联苗的生产开辟了新道路。

2.3 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

随着反向遗传学的发展,重组NDV载体已成为当今病毒载体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NDV可以诱导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在体内增值,并长期表达抗原基因,使机体得到较强且较持久的免疫保护,且是一种RNA病毒,不会与宿主基因组整合,安全性较高,被学者们认为是很好的疫苗载体。Zhao et al。吩别在NDV强毒株和弱毒株的4个不同基因间区域插入外源基因,结果表明:NDV作为疫苗载体是完全可行的,因为病毒的复制效率和滴度并没有受到影响。Peeters et al以含禽副粘病毒4型基因的杂合体HN基因取代NDV HN基因,构建的嵌合体病毒作为活疫苗可以产生对NDV的免疫保护以及对F蛋白的中和抗体,不仅能够抵制致死剂量NDV的攻击,而且根据其对HN所产生的抗体及血清分析即可区别于野生毒感染。

2.4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最早是由Wolffet al于1990年发现。他们注意到给小鼠直接肌肉注射质粒DNA,质粒及纯化的DNA或RNA重组表达载体,可使载体上的基因在局部肌肉细胞内表达,这种表达可持续数日甚至终身,且没有检出注射的外源核酸与宿主染色体的混合,之后William,Tang et al也证实了这一点。1994年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统一命名为核酸疫苗(nuclmc acid vaccine)。它是指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基因工程疫苗例7

后悔打新冠疫苗是不存在的事情,这都是谣言,是有人恶意散步这种消息在网上,然后搞的老百姓人心惶惶,不敢去接种疫苗。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以及《第一版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都明确指出打新冠疫苗可以起到免疫作用,但除了一些禁忌症人群以及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群不能打之外,都是建议大家去打新冠疫苗的。为什么建议大家去打新冠疫苗,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原因一:中国现在处于关键时刻近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疫苗接种绝对数是世界第二,但是按百分比数的话,中国目前只有4%,远低于英美国家。按照现在的情况,中国要是完全开放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绝大多数人处于没有免疫状态,也就是一旦接触了病毒的感染马上就得病。

2.原因二:战胜新冠疫情最终要靠疫苗

在第二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争时间、抢速度、赶进度。在疫苗接种上,中国不占优势,因为人口基数大,要达到总人口80%的接种率,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吴尊友呼吁大家积极响应,去接受和接种疫苗。只有每个人都了解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在第二轮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中才不会丢失机会,在全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才有可能再次赢得胜利。

3.原因三:接种疫苗帮助建立免疫屏障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27日在澳门表示,新冠病毒变异是自然规律,已成为人类的常驻病毒,疫苗成为世界重新开放的唯一渠道。

二、打新冠疫苗有哪些好处?

新冠病毒在将来会成为一种常驻病毒,一直会有。对每一个个体来说,接种疫苗的理由很简单:万一将来感染了,我也没事。我们的灭活疫苗,对避免转成重症的保护率在90%以上,对避免发生死亡的保护率接近100%。所以,接种疫苗从国家层面看是阻断传播,从个人层面看是不要出事。

三、新冠疫苗分几种?

1.第一种: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在实验室内对病原体进行减毒处理,减弱甚至去除其致病性,但保留其生长或复制和引起免疫的能力制成的疫苗。常用减毒活疫苗有卡介苗、麻腮风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水痘疫苗等。活疫苗中的病原体在体内可繁殖,免疫效果好,免疫保护时间较长,但对于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可能存在潜在致病风险。

2.第二种: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先对病原体进行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制成的疫苗。灭活疫苗也称「死疫苗,不具有致病和繁殖的能力。常见的灭活疫苗有百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流感灭活疫苗等,灭活疫苗要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和持久免疫力通常需要多次接种。灭活疫苗对生物安全等生产条件要求很高,生产成本也较高。

3.第三种:蛋白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指提取或者合成病原体外壳的一部分具有特征性的蛋白结构来制成的疫苗,和重组疫苗有部分重合。因为只选取了一部分能引起免疫反应的结构,所以理论上可以减少疫苗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安全性更好。

4.第四种: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例8

1 苗圃病虫害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病虫害检疫工作的实践,可以更好地补充《植物检疫条例》以及《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在技术上的相关规定,完善其具体的实施细则,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可以强化原有的植物检疫技术、病虫害处理技术。并且通过不断地将新技术应用到苗圃检疫工作的实践中,可以加快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过程,提升苗圃病虫害控制的水平。

第三,将病虫害检疫的工作与植物检疫标准的修订相结合,通过国内外新成果、新经验与新技术的吸收,可以有效地促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对与提高苗圃的植物检疫水平,做好病虫害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 当前我国苗圃病虫害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苗圃苗木植物检疫工作起步较晚,检疫标准数量较少。我国苗圃标准化的工作于1955年起步,但是苗圃的标准化检疫工作却比其晚了整整40年的时间,直到1995年才开始发展,并且发展也很不顺利,在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时断时续的状态。因此,取得的成果相当有限,仅在2000年了第三项国家标准——《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第二,缺乏科学、系统、完善、与苗圃实际发展状况相适合的苗圃发展形势的标准体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苗圃每年在修订、制订标准时,无据可依、无章可循,从而使得整个标准的申报与制订都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并且还存在新标准制订不及时,以及制订的标准不能及时公布的问题。另外还有很多标准,包括苗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技术标准、基础性管理工作的标准等都未得到制订。

3 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控制措施

第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做好病虫害的无对象检疫工作,我们应该从防治入手,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将病虫害扼杀在摇篮之中。要从有抗病虫的母树上采集种子或者插穗进行育苗,再对其进行抗病虫试验,通过观察,拔除没有抗病性的苗木,保留抗病虫苗木,以获得最优良的种子。在对育苗所需的种子以及插穗进行选择时,必须保证其适宜当地的气温、气候等条件,否则种子在离开母树后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蚀。苗圃基地要尽量建在病虫害的多发地段,要定期对苗木进行喷药,以提高苗木的抗虫性,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另外,苗圃基地不可以连续使用,要定期对土壤进行消毒,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切除病树的病瘤,用波多尔液对其伤口进行涂抹消毒。

第二,建立完善、系统的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调查与控制档案无检疫对象苗圃,拥有当地主要的苗圃病虫害的生活史的标本、图画,具有完整的病虫害生物学特征,病虫害流布规律的相关资料以及相关防治措施的记载。因此,对苗木的产地进行调查是防治苗圃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可以由基层检疫委员会联合苗圃基地的检疫员组成调查小组,一年中于6、9、11月3次对产地进行抽查和详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形成具体的表格,为以后的检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建立苗圃植物检疫标准的数据库。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因此,在苗圃植物检疫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苗圃植物检疫委员会的网页建立苗圃检疫标准数据库,逐步实现苗圃标准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使使用者都可以及时、准确、高效的搜索到相关信息。另外,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还可以建立苗圃植物无对象检疫的信息平台,实现苗圃植物检疫标准的网上申报以及及时信息的反馈,从而优化标准的修订程序,提高植物检疫标准工作的效率以及透明度,实现信息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

第三,完善苗圃检疫工作责任制度,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是提高病虫害控制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代替以前的经验管理。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将行政目标分为若干小目标,并且为每个目标的实现建立合理的目标值以及评价制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如信息论、运筹学、控制论等,实现实际工作的科学管理。

4 结语

为了做好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控制工作,为城市的绿化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植物,我们必须从预防、建立信息平台以及加强科学化管理等多方面下手,唯有如此,苗木的质量才可以得到保证。

基因工程疫苗例9

乙肝疫苗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乙型肝炎疫苗经历了从血源性疫苗到基因工程疫苗两个阶段。血源性疫苗是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经纯化灭活等严格工序制备乙肝表面抗原,作为疫苗使用。因恐有引起其他血源性疾病之虞,目前血源性疫苗已基本被淘汰,代之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然后转染相应的宿主细胞,如酵母、中国仓鼠肾细胞(CHO),生产乙肝表面抗原蛋白。由于并非完整病毒,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目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技术已相当成熟,国内使用的有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经多年观察证明安全有效,都可以放心选用。

2

接种乙肝疫苗前为何要化验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是一组常用的检测乙肝感染状况和免疫状况指标的简称,包括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代表已感染乙肝病毒,伴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即俗称的“大三阳”,伴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即俗称的“小三阳”,此时再注射乙肝疫苗无效。表面抗体阳性代表已有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以是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此时其他指标均阴性;也可能是自然感染已经康复的标志,此时伴有核心抗体阳性。这两种情况下均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因此乙肝疫苗接种前一般先化验乙肝两对半,可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由于乙肝疫苗安全性非常好,根据各地携带率的不同,也有地方推荐不化验,直接接种乙肝疫苗。

3

乙肝两对半是定性好还是定量好?

定量检查优于定性检查,因为定量检查除可判断阴性或阳性外,还有助于判断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一般认为,健康人乙肝表面抗体10单位/升,表示有免疫力;乙肝表面抗体>100单位/升,表示有很好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持续时间较长(父母为慢性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子女为高危儿童,应除外)。

定量检查的缺点是价格高,许多基层医院不开展。此时定性化验也可粗略判断。

4

是不是所有儿童都可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全国范围内,所有的新生儿都可免费接种乙肝疫苗。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免费接种范围,既往未接受过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也可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5

乙肝疫苗能纳入医保费用支付吗?

各地的情况不同。大部分地区对易感人群都免费接种,因此不再需要医保支付。

6

老年人要不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可感染各年龄人群,包括老年人。因此老年人也需要打乙肝疫苗。最初规定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因为当时疫苗的生产能力有限;其后又将免费接种人群扩展至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是基于财政负担能力的考虑。实际上,所有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及未感染过乙肝的人群,在经济条件许可时都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7

孕妇能打乙肝疫苗吗?

可以。孕期和哺乳期并不是乙肝疫苗的禁忌证。实际上由于乙肝病毒可在家庭中传播,并且母婴传播是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因素,对家庭中有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高危孕妇和乳母应推荐乙肝疫苗接种。可在接种前先化验乙肝指标,没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尽快注射乙肝疫苗。已感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不需注射乙肝疫苗。

8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打乙肝疫苗吗?

一般讲的乙肝疫苗是预防用的乙肝疫苗。健康人注射这种乙肝疫苗会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可预防乙肝感染。而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有大量的乙肝病毒,对乙肝疫苗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会产生我们所需要的抗体或细胞免疫,即乙肝疫苗对这些人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只是浪费疫苗和经费而已,故不必注射乙肝疫苗。目前,治疗用的乙肝疫苗正在研制过程中,经过严格临床试验后可望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起到治疗作用。

9

有慢性病的人能打乙肝疫苗吗?

有慢性病的患者,往往容易感染乙肝病毒,且感染后常会引起更严重后果,因此一般情况下,如果慢性病患者病情稳定,应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由于某些慢性病还会影响免疫功能,进而影响疫苗效果的持久性,因此还应定期监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及时加强接种。个别专家提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以不接种为宜,但多是基于理论上的推测,并无确实的依据。但须注意,疫苗说明书中注明:患有慢性严重疾病患者(如心、肾疾病等)、严重脏器畸形、严重皮肤湿疹等患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

10

感冒发烧能打乙肝疫苗吗?

感冒发烧时最好不要打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生物工程方法制备的乙肝表面抗原,疫苗注射是为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或细胞免疫。虽然乙肝疫苗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疫苗之一,但也偶有接种者有发热或不适的反应;在发热时注射,很难将原有的感冒发烧和疫苗引起的发热相鉴别。再者,乙肝疫苗注射全疗程要3次乙肝疫苗接种,第一针一般在新生儿生后立即进行,第二针和第三针在1月和6月后注射。有研究表明,第二针和第三针适当推后对免疫效果无影响。因此感冒发烧时最好不要打乙肝疫苗,可待痊愈后再注射更安全。

11

接种乙肝疫苗后可保护多长时间?对于新生儿而言,目前推荐的免疫程序为0、1、6月,也就是说,半年内打3针,从打第一针的当天算起,满月时打第二针,满半年打第三针。儿童和青少年剂量为每次5微克(ug)。国外研究表明使用2.5微克或10微克的酵母乙肝疫苗可在正常儿童体内诱发产生抗体,但10微克剂量可诱发更高水平的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完成全程免疫后1~6个月最高,以后有逐渐下降趋势。接种酵母乙肝疫苗的婴儿在10岁时约有一半儿童的血清抗体滴度降至10单位/升以下,但抗体滴度降低或转阴的儿童在加强注射一针后可快速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因此,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正常儿童的保护效果一般认为至少可持续10年以上。

12

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所生婴儿怎么办?

母婴传播是我国形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酵母乙肝疫苗5微克,0、1、6月程序的保护效果达60%~80%,其第一针免疫要尽早进行,最迟也不要超过生后24小时。若母亲携带乙肝病毒,国内外专家多要求对其婴儿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的方法,即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至少100单位(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

13

全程打完乙肝疫苗后多久可以抽血验抗体?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正常新生儿和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成年人对乙肝疫苗应答良好,因此接种后不需常规监测乙肝表面抗体。而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和其他有潜在危险因素的人群(如家里有乙肝患者等),应在完成3针接种程序后1~6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对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或抗体滴度低于10单位/升者应及时加强注射,以保持其乙肝表面抗体在保护水平之上,尽可能减少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对乙肝表面抗体、抗原均阴性者,也应加强接种以使其产生免疫力。

14

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抗体怎么办?

医学上把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仍阴性,称为乙肝疫苗无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并不是“真正”的无反应者,经加强接种后多数仍能产生保护水平的乙肝表面抗体。若仍不产生抗体,建议定期随访,防其感染乙肝病毒。

15

乙肝疫苗多久需要复种?

接种后5~10年,虽然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有相当部分的人乙肝表面抗体消失或低于保护滴度,但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极少见,因此多认为无复种的必要。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免疫功能抑制或受损的人群、大量受血者因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增加,且感染后容易成为慢性,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对这些高危人群进行抗体滴度监测,必要时复种,使乙肝表面抗体保持在10单位/升以上。

16

乙肝疫苗剂量越大越容易产生抗体吗?

目前国内使用的乙肝疫苗规格主要有酵母重组乙肝疫苗5微克和10微克,以及中国仓鼠肾乙肝疫苗20微克。早期的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的预防效果相当,但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会有区别。国外曾比较过酵母重组乙肝疫苗5微克和10微克用于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每次10微克剂量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每次5微克,但还没有大规模权威调查研究证明,每次乙肝疫苗注射量和免疫保护效果成正比。对于加大注射剂量的方法,没有试验证明对人体有害。

17

乙肝疫苗剂量小儿与大人一样吗?

根据疫苗种类和使用人群的不同,疫苗剂量也是不同的。最初的血源性乙肝疫苗,一般儿童按0、1、6月,每次注射10微克/次;成人接种可按0、1、6个月,每次注射20微克/次。基因重组疫苗的一般剂量为5~10微克/次,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及18岁以上成人,疫苗剂量应大一些,可根据对象不同给予10~20微克为宜。对成人剂量国内通常用每次20微克,美国的推荐剂量为每次20微克。

18

打乙肝疫苗会过敏吗?

乙肝疫苗过敏罕见。少数过敏反应可出现各种类型皮疹,以荨麻疹多见,也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但国内用的乙肝疫苗都含有防腐剂硫柳汞,难免会残留微量的酵母成分,少数对酵母成分或硫柳汞过敏者,在接种后可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对以上疫苗成分过敏者禁用乙肝疫苗。

19

还有其他哪些不良反应?

人体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有很好的耐受性,一般无严重的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非变态反应和精神性反应。一般反应包括接种部位出现红晕,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硬结,稍有压痛;部分人接种疫苗后8~24小时有轻度发热。非变态反应大多与自身存在免疫机制有关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精神性反应包括晕厥和急性休克反应,这类反应并非疫苗直接引起,而是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

20

如何应对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

对于一般反应大多无需特殊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对于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每日数次,可以帮助消肿减轻疼痛,2~3天后即消退。对于晕厥要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平卧,头部降低,解开衣扣,注意保暖,口服温开水或温糖水。对于精神反应,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大多用针灸、暗示疗法即可恢复。由于极个别人可有过敏反应,疫苗接种后最好在接种地点观察半小时以上,无异常后再离开。

21

漏打乙肝疫苗多久需要从头复种?

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分为3次,在0、1、6月进行,一般认为每次延后1~2个月不会对免疫效果有任何影响。美国有学者曾研究发现,将3次乙肝疫苗每次间隔1年接种,对抗体产生无太大影响。实际上,0、1、6的程序是当时根据大多数接种者的反应以及当时的成本-效益分析得出的。每个人对乙肝疫苗的反应都不大相同。少部分儿童注射1次就可产生抗体,也有部分儿童多次注射都不产生抗体。因此并无漏打疫苗后多久一定要从头复种之说。可去医院检测一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抗体呈阳性且滴度高,可以不再接种;如果抗体滴度不高可以接种1次;如果抗体持续阴性,则可重新接种2~3次。

基因工程疫苗例10

编号:2020-005

1、 今年以来狂犬疫苗终端显示比较紧缺,其原因是?

答:国内狂犬病疫苗属于刚性疫苗,近两年,受长春长生事件影响及部分狂苗生产企业技改影响,国内人用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总量较之前年份减少,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度批签发总量约为7,776.29万剂、6,679.60万剂及5,883.22万剂。同时,人们饲养宠物习惯的逐渐兴起,随着宠物市场规模的扩大、暴露前免疫知识的普及,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需求保持增长。

2、 疫苗法落地之后,从公司角度看,研发、生产、销售能各环节的变化是?

答:《疫苗管理法》对疫苗研制和上市许可、疫苗生产和批签发、上市后研究和管理、疫苗流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补偿、保障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从疫苗的研制、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都提出了要加强监管,其中,对设备变更、工艺变更、产品质量回顾等规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疫苗企业应当建立疫苗电子追溯系统,与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相衔接,实现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最小包装单位疫苗可追溯、可核查。

3、 今年狂犬疫苗价格有明显提升,明年价格预期如何?提价会是一个常态化?

答:公司有定价机制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公司根据生产成本、工艺难度、产品定位、目标销售区域消费水平、市场竞争情况、运输成本等因素在基准价格基础上先行确定投标价格并经各地区省级疾控中心招投标流程或遴选流程后最终确定。狂犬病疫苗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现在疫苗需配送至接种点,运输成本增加,未来产品价格公司也将根据定价机制确定。

4、 公司销售队伍后续计划?如何看待疫苗的商业化能力?公司后续的销售布局如何?

答:公司销售队伍处于扩充中,公司将通过精细化扩编自有营销团队、建设营销信息化系统、下沉营销渠道、加强终端建设等继续推进营销网络的建设,未来3-5年,公司力争接种网点扩张到3,000家以上,占全国总计3万多家接种网点的比例不低于10%。

5、 狂苗二倍体公司产能扩张计划(除募投外),扩张的难点是?

答:公司现有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产能300万支/年,除募投项目外,公司目前正开展病毒性疫苗二车间改造,技改完成后,预计将增加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产能200万支/年。

人二倍体细胞对狂犬病病毒的敏感性不强,病毒表达水平较温和,病毒产量相对其他基质培养产量较低;增加生产线需要进行车间技改并通过GMP认证取得生产许可,实施起来需要一定时间。

6、 后续康泰、智飞生物等二倍体狂苗上市后如何看待竞争格局?

答:自国内首次攻克大体积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培养、扩增人二倍体细胞技术后,公司在狂犬病疫苗市场的品牌影响、市场渠道、产品口碑、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经多年发展逐步成熟,随着国内民众人均收入的提高及对疫苗品质的重视,高品质高安全性的疫苗需求将扩大,公司将在这个过程中把握机会,扩大市场份额,如果国内其它公司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产品研发成功并上市销售,虽会对公司构成一定的竞争,但目前国内狂犬病疫苗年使用量巨大,尤其目前国家药监部门对于疫苗的质量及安全性不断加强监管的背景下,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以其采用人二倍体细胞为细胞基质培养狂犬病病毒等的差异化优势,对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形成的补充空间较大。

7、 公司后续研局重点方向?方式自研,合作?

基因工程疫苗例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1-01

在中国,80%以上的乙肝是通过家族内的母婴垂直传播而感染的,另有20%左右是通过吸毒、性接触、血液透析等医源性感染和其它媒介途径感染。预防乙肝的关键是保护好那些乙肝患者(包括HBV携带者)的亲属、新生儿以及其它高危人群,尤其是新生儿。工作中,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及时实施主动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和被动免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相结合;对特殊人群和高危人群先检测体内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抗-HBs)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和暴露危险程度再制定个体化的、科学灵活的主动、被动免疫策略等方法预防HBV的传播,效果显著。人群HBsAg携带率由1992年的9.75%下降为2006年的7.18%;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将至0.98%。

1 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预防乙肝最科学最高效的措施。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采取不同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①对HBsAg阴性孕妇所生婴儿,采用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按0,1,6月3针间隔接种法,“0”指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疫苗剂量5vg/剂(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②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采用出生后12小时内肌肉注射HBIG 100IU(被动免疫)和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主动免疫)按0,1,6月3针间隔接种相结合的方法,疫苗剂量10vg/剂(1ml)。③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及其他人群,之前无乙肝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后抗-HBs低、无应答者,采用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按0,1,6月3针间隔接种法,“疫苗剂量10vg/剂(1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之前有规范的乙肝疫苗免疫史且免后抗-HBs滴度10Miu/ml者,则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加强免疫接种第4剂乙肝疫苗。④有职业危险的医务人员,如传染科、手术室、口腔科、妇产科、检验科、血液透析室和注射室的医护人员,包括实习和进修的医护人员、新就业的医护人员,保育人员及其他高危人群等,采用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按0,1,6月3针间隔接种法,“疫苗剂量10vg/剂(1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2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上亿人次的乙肝疫苗接种证明这种疫苗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新生儿按0,1,6月程序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3个月检测抗-HBs阳性率可达95%以上[3],表面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30mIU/ml[2],效益成本比172:1。单用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率85.97-91.08%,乙肝疫苗与HBIG结合应用的母婴阻断率达到95%以上。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①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接种剂量是决定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同种疫苗不同剂量免疫效果不同,剂量大者免疫效果好于剂量少者,新生儿10vg-10vg-10vg 3针次免疫与10vg-5vg-5vg 3针次免疫、5vg-5vg-5vg 3针次免疫比较,表面抗体阳转率和抗体几何滴度都有显出差异,后者的低、无应答比率明显高于前者。①授种者的年龄和接种部位是影响免疫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接种同样的5vg乙肝疫苗,新生儿的抗体阳转率100%,GMT97.07IU/ml,显著18-60岁的成年人,后者抗体阳转率89.25%,GMT18.88IU/ml。而65岁以上老人抗体阳转率只有50-60%。疫苗接种上臂三角肌的免疫应答显著高于臀部接种的免疫应答率。

3 乙肝免疫预防的工作体会

3.1 接种乙肝疫苗前是否需要做检查 对孕妇实行产前乙肝“两对半”检测确有必要,有了这一检测结果医生才能决定对新生儿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实施不同的乙肝疫苗和HBIG接种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免疫效果。对意外暴露于HBsAg阳性材料的人员(医务人员为主),有必要立即检测体内抗-HBs水平,无应答者注射HBIG200IU的同时按“0、1、6”月程序接种20vg或60vg乙肝疫苗,低应答者只要接种10vg或20vg乙肝疫苗,高应答者不需采取任何措施。对其他人群不需要在接种疫苗前做任何检测,因为即使授种者是潜在HBsAg感染者或者已经是抗-HBs阳性者,接种乙肝疫苗都是安全的。

3.2 初免成功后是否需要加强免疫 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是决定授种者是否需要加强免疫的关键。有研究表明疫苗诱生的抗-HBs水平5年后显著下降,在免后初期高应答者中,5年后,低应答占30-40%,无应答占10-15%,因此,实施加强免疫确有必要,加强免疫1针次后,授种者抗-HBs水平显著回升至高应答水平,对授种者形成很好的保护。

3.3 乙肝疫苗的安全性 重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制备过程中不含有活的HBV和其他感染因子,安全可靠。

正确识别疫苗接种禁忌症,对提高疫苗安全性至关重要。新生儿发热、严重皮肤湿疹、早产儿体重低于1700g、严重脏器畸形时,要暂缓接种乙肝疫苗,待上述症状消失后及时给予补种。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乙肝疫苗。对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儿童来说,乙肝疫苗与麻疹疫苗不可同时接种,至少间隔4周以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