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1 16:32:53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例1

在当今世界,旅游行业正朝着国际化、大型化、网络化发展,这是一个更强调服务个性化的时代,对旅行社计调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行社的计调人员能否跟得上时代的潮流,能否组合出更具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正日益成为旅行社之间竞争的着力点。

计调员

职位描述:1. 采集所负责地域的旅游资源,负责完成地域旅游线路的设计、行程的编写、报价的计算工作;2.完成销售签单后的团队确认工作,旅游团的接待计划和变更通知;3. 监督接待计划的实施,协助处理旅游团在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 负责落实参观、访问、拜会等特殊要求的落实工作,保证所确认团队的旅行质量;5. 参加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团队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任职资格:1. 两年以上组团计调工作经验,或有某一地域线路计调操作经验;2.熟悉旅游市场的运行规律和操作程序;3.工作细致,有责任心、有耐心,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4.具有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上级职位:计调经理

升职路径:计调员计调经理/ 计调主管旅行社经理

成长宝典:“广”和“专”结合,掌握目的地旅游资源。掌握旅游资源不仅是计调员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在成为计调经理后胜任市场推广、营销所必备的基础。广积良缘,积累好人脉。“监督接待计划的实施和协助处理旅游团在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计调的重要工作内容,维护好同行业合作伙伴、客户的关系,不仅可以使工作过程更顺畅,也是在为成为计调经理后组建营销网络奠定基础。

工作认真细致,预算能力精确。旅游是个一环紧扣一环的活动,如果没有计调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票务、用车、接送团队等其中一环没扣好或没扣上,就会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乱的局面。同时,计调员必须做到成本控制与团队运作效果相兼顾,必须在保证团队有良好的运作前提下,能在不同行程安排中编制出一条最经济的线路来。

猎猎“薪”情:计调员薪酬全国50 分位税前年薪大概在5 万元。当然,计调的薪酬也跟业务密切挂钩。处于90 分位的计调年薪能拿到税前8 万甚至更多。

计调经理

职位描述:1.指导及执行旅行社市场推广及同行的营销工作;2.制定同业流程、相关操作方式及细则;3.组建旅游同业营销基础网络,维护网络客源;4.负责区域市场客户开发、外联销售、计调操作、客户维护等;5.做好计调的成本控制;6.培训及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能力。

任职资格:1.大专以上学历,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5年以上旅行社外联、计调工作经验;2.具有很好的谈判力、成本控制技巧、培训力、执行力及原则性,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3.具备很好的协调与统筹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强;4.具有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上级职位:旅行社经理/ 主管

升职路径:计调经理/ 计调主管旅行社经理

猎猎“薪”情:计调经理全国平均税前年薪50 分位数为8 万。80 分位则为15 万或者更高。优秀的计调经理,已具备副总经理的薪水潜力。

旅游销售也是旅游行业重要的业务部门。对旅游销售,长期以来人们喜欢争执做国内好还是国外好,其实不能一概而论,但要一视同仁。因为今天的国内游客就是明天的国外旅游消费者。对有营业部的旅游公司,可以通过宣传收散客,组成团队来出游;如果只有少量销售人员,那么多拿着旅游宣传资料去跑企业和单位则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做旅游销售一定要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即比较全面的旅游知识和流利的销售口才,因为等着客人去旅游是没有效果的。旅游销售必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销售,让客人想去旅游,引导他们去旅游,这才是最重要的。

旅游(销售)顾问

职位描述:1.提供旅游产品的咨询; 2.接受客户对旅游产品的预订需求,并予以妥善解决; 3.根据客户需要为其设计旅行方案,提供旅游相关信息服务;4.为客户安排旅游行程;5.做好客户关系的管理。

任职资格:1.高中以上学历,2 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验;2.有丰富的旅游行业知识、良好的人际沟通和顾客服务技巧;3.具有优良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

升职路径:旅游销售顾问旅游销售经理旅行社经理

猎猎“薪”情:旅游(销售)顾问的“薪”情看涨。全国处于中位数的税前年薪在4~6 万元。不过,相关的学历和经验要求也在增加。

旅游销售代表

职位描述:1.负责完成指定销售区域的销售业务指标;2.客户资源开发及客户需求市场调研工作;3.外联销售咨询和签单工作;4.对解答客户咨询的正确性和所签旅游合同的质量负责;5.为部门和公司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任职资格:1.中专或以上学历 ,1 年以上的销售工作经历;2.擅于通过各种渠道捕获工作所需信息;3.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能在压力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有旅游行业或其他服务性行业销售工作经验者优先。

上级职位:旅游销售经理

升职路径:旅游销售代表(旅游销售顾问)旅游销售经理旅行社经理

猎猎“薪”情:旅游销售代表的税前年薪在2~6 万元。

同业销售代表

职位描述:1. 面对旅行社同行推广和销售本社产品;2. 完成指定旅游销售业务指标;3. 为部门和公司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任职资格:1. 大专或以上学历,3 年以上的销售工作经历;2. 有良好的客户沟通技巧;3. 能在压力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 熟悉旅游销售渠道,具备旅游业销售管理经验。

上级职位:同业销售经理

升职路径:同业销售代表同业销售经理销售总监猎猎“薪”情:同业销售代表税前年薪全国中位水平在5 万元左右。

旅游销售经理/ 主管

职位描述:1.负责制定和执行旅游产品销售策略,完成指定销售区域的销售业务指标; 2.负责研究市场的客户信息特点,完成新客户开发目标,收集市场信息,并反馈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3.控制销售预算、销售范围和销售目标的平衡发展;4.组织与管理销售团队,激励、支持与考核销售人员; 5.参与招募和培训新的销售人员。

任职资格:1.年龄28 岁以上,大专以上学历,有5 年以上旅游行业销售工作经验;2.有良好的客户沟通技巧;3.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计划与执行能力;4.熟悉旅游销售渠道,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能开拓、管理好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

上级职位:旅行社总经理

升职路径:旅游销售经理/ 主管旅行社经理

猎猎“薪”情:旅游销售经理/ 主管的税前年收入大概在8~30 万之间,不同旅行社销售经理因业绩不同而差别很大。

旅游产品策划

职位描述:1.负责线路的日常事务工作;2.负责度假产品计划的预测与设计;3.做好市场信息的收集与统计工作;4.负责监控收客计划,避免客源流失;5.协调好与旅游供应商、地接社的关系,做好旅游行程安排。

任职资格:1.大专以上学历,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2.乐于接受新事物,富有创意;3.沟通及表达能力佳;4.工作主动,责任心强,能熟练运用电脑,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上级职位:旅游销售经理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例2

旅游是―个集吃、住、行、娱、游、购六大要素为一体的―个综合性产业,一次旅游活动涉及到众多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而旅游信息又有着丰富的空间和时间的内涵,再加上旅游过程是―个受自然、人为等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如何组织并安排好各相关的服务设施和旅游资源,协调好各种旅游服务产业提供的各项服务。并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服务流程的描述,进行功能、行为、策略和推理过程。现在较为成熟的推荐方法也有很多,下表列出了几种推荐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知识库的推荐更适合完成我们所提出的个性化旅游推荐这一点。它是建立在用户需求和偏好基础上推荐的,因为在知识库中,景区的各项属性都与用户的需求有了相应的联系,也就是所形成的知识。因此在获得用户的需求后,就能够快捷准确的从知识库中获得所需要的景区信息,并推它不需要用户资料等信息,只需构建旅游资源的知识库,就可以与用户产生互动,将用户的需求映射到景区的潜在属性上,完成对旅游项目的选择。

传统的旅游信息系统(TIS)一般是建立在数据库系统基础上的,欧洲的一些国家曾有过许多成功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有瑞士阿彭策尔信息系统、奥地利蒂罗尔信息系统等。数据库系统管理的是数据,而知识库系统管理的是知识。[1]

二、知识库的构建方法

关于“知识”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它被理解为“通过学习或经历所得到的理解和认识”或理解为“所发现、理解或学到的东西的总和”。消息应该被理解成对可用数据释义的叙述。数据则应该理解为:“附有数据的标记”。所以,知识是一个三元组的一部分。这个三元组是:数据、信息、知识。[2]

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说,知识是信息经过分析和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数据经分析、比较、综合,最后结合成为有意义的资源---知识。这一过程如下图2.1所示:

目前有很多知识库的构建方法:基于模型的知识构建技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构建方法;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库建立;面向隐喻计算的实体概念知识库构建方法等;基于本体的知识库构建。[3]

其中,基于模型的知识构建技术是以模型为核心来组织、管理、共享和应用知识的体系,依据知识复用的原则,建立了基于模板与模型的知识复用技术;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库,它是以知识元挖掘为基础,通过揭示知识元之间的语义逻辑链接来构建知识结构体系;面向隐喻计算的实体概念知识库构建方法是利用属性是属性值与实体概念的中间桥梁这一思路来构建实体概念知识库的,其中涉及实体概念属性值的抽取与实体概念库的选择以,最后由属性的判定构建了实体概念知识库;基于本体的知识库构建是基于本体为知识库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结构,本体提供了一套概念及术语来对某一领域进行描述。知识库就是利用这些术语来表达虚拟或现实世界中的知识。[4]

下面,本文就基于本体的旅游个性化推荐知识库的构建方法进行具体讨论。

三、基于本体的构建方法

知识库的构建是为知识共享提供基础,也是关系到知识管理系统是否能平稳、有效运行的关键。知识库其实是一种对领域信息的模型化表示,利用本体来构建知识库已经成为当前知识库构建研究的热点。本体是关系和概念的集合,是对领域知识概念的抽象和描述。利用本体我们可以在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来共享、重用领域知识。[5] 本体在知识库系统的开发中较多应用于开发领域模型,就比如本文所研究的旅游资源领域。下图3.1描述了本体与知识库之间的关系。

(一)基于骨架法的本体构造

本体构造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本文讨论研究骨架法。骨架法的过程为:(1)确定本体的应用范围和目的;(2)知识本体的分析;(3)本体的表示;(4)本体的评估;(5)本体的建立。[6]骨架法流程如下图3.2所示:

(二)旅游资源领域本体分析

设计一个有效的知识表示系统以及对应的词汇表,要对该领域进行有效的本体分析,如果本体分析没做到位,则会导致知识库的不一致。[7]

在对旅游领域本体所涉及概念范围、概念关系、概念属性等进行分析后,得到旅游推荐所涉及到的主要事物包括:景点、地区、旅游路线、交通信息、酒店住宿、民风民俗、天气状况、餐饮等。对旅游本体库描述如下图3.3所示:图3.3 旅游本体库分析

(三)本体的描述

本体描述语言有RDF Schema(8Dr2S)和RDF、DAML、OIL、OWL等。本文采用OWL对旅游本体进行描述。OWL的全称是Web Ontology Language,是语义互联网中本体描述语言的标准。OWL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方式来对领域知识进行描述,即使用类以及属性来对对象进行描述,并使用公理来对这些类及属性的特征和关系进行描述。[8]与其它语言相对比,OWL增加了更多用来描述属性及类的词汇,如类之问的不等价性、基数和相交性,拥有更为丰富的属性特征(如对称性)、属性类型和枚举类。OWL还有3个表达能力递增的子语言:OWL Lite、OWL DL以及OWL Full,可以满足不同用户要求。

以下举例说明OWL在旅游资源本体构建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例如在本体的定义中可以将同级别的几个词汇定义成不同的类,这就可以使用不相交类来进行定义:owl:disjiointWith,如下段的OWL定义的类就是不相交类:

在建立类属性的时候,我们还会定义属性的一些约束,如下面的OWL语言片段,allValuesFrom属性约束,就描述的是酒店星级都包含在酒店星级这一类中。

(四)本体的评估

在建立了基于本体的旅游信息知识库后,需要对该本体进行评估。本体的评估指根据能力问题及需求描述等对本体及相关文档、软件环境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因素需要包括详细的文本需求规则和本体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知识的推理和检查能力。由于旅游本体是建立在传统旅游信息数据库上的,在咨询领域专家以及参考国内外的开发案例后,可以进一步的保证旅游信息系统所包含多个领域数据的有效性的和完备性。[9]

(五)本体知识库的建立

将本体引入知识库的知识建模,建立起领域本体知识库,知识库的构建涉及知识的表示、推理、传递以及获取。将本体引入知识库系统中,可以采用概念或术语来对知识进行表示,并能揭示这些知识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

下图3.4就是基于本体的知识库架构:

其中,表示层是语义web浏览器,提供接口用于用户浏览和交互。用户通过浏览器或者其他途径访问系统,用户界面接收并查询请求,将服务端所检索到的结果反馈给用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体被我们引入了系统中,但本体在表示层中是对用户屏蔽的。

数据层包括三个库:资源数据库、本体库和资源描述库。数据层是知识库的存储介质,由它创建和提取出结构化的知识本体,知识检索的直接来源就是数据层。[10]

应用逻辑层用以完成对知识的检索。应用逻辑层由查询组件、推理引擎、信息获取组件、语义分析组件、和本体管理组件这五个部分构成。由于旅游本体数据库中还包含了多个领域的知识,为了让用户能够得到供丰富完善、智能友好的旅游个性化推荐服务,对旅游资源信息进行语义查询时还需要利用推理机来实现此功能。其中,旅游资源本体公理可以用一阶谓词来表示。“A:(类)”表示A是一个类变量,A的表示是类中的一个实例;使用“A.S”表示A的槽S的值。S(A,B)表示A的槽S取值为B。要使本体知识库中数据一致,还需要构造公理库。

如定义以下公理:

公理1:

所有A:酒店,存在B:交通路线[HasRoute (A,B)]

公理2:

所有A:交通路线,所有B:酒店[HasRoute(A,B)-connctHotel(A,B)]

将建立好的公理库放入推理机中,在建立好的旅游资源本体知识库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更为方便准确地推理查询出用户所期望的个性化旅游资源信息。

四、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根据骨架方法构造旅游领域本体的原则和步骤。对基于本体的知识库系统和描述逻辑做了研究和探索工作。

由于知识库系统及本体论本身的内容的广泛性及其复杂性,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对旅游资源本体的研究、描述、构建以及发展等内容。本人将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继续钻研,力争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本体知识库的构建与进化方法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8.

[2]张鑫.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库构建[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9王璀民.

[3]冯欣.本体在旅游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4]郭小芳,刘爱军.知识获取方法及实现技术[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6(1):33~55.

[5]郭庆磊.基于本体的流程知识库研究与设计[D].山东:山东大学,2009.

[6]Paul C.jorgensen(美国).译者:韩柯,杜旭涛等.软件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59 ~187.

[7]陈铭,王英林.基于本体按需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M].2006,23(1):236-240.

[8]张建华,刘仲英.当前知识管理系统模型与对策分析[M].[J].2004,23(1):73-77.

[9]Maedche,Alexander,Motik,Boris,Stojanovic,Ljiljana,Studer,Rudi;Volz,Raphael.Ontologiesforenterpriseknowledgemanagement.IEEEIntelligentSystems[J],2003(18/2):26-33.

[10] Gruninger M.and Fox.M.S.Methodology for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Ontologies,Workshop on Basic Ontological Issues in Knowledge Sharing[J].IJCAI-95,Montreal,1995:121-128.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例3

一、Dann的旅游语言四个视角理论

旅游语言作为旅游产业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社会现象的特质,它不仅是专门的语言,它在旅游产业中有着特殊的功能Dann把旅游语言归入社会语言学范畴,并从四个视角理解,即真实感视角、陌生感视角、游戏感视角和冲突感视角(Dann,1996)。真实感视角是指旅游者旅游的动机在于寻找真实感,而正是旅游语言刺激了他们去寻找旅游文本中的描述。事实上,旅游产品被旅游语言包装、修饰,当然是出于商业的目的,最终游客得到的是景点的符号性质,多数时候这些抽象出来的符号与他们通过旅游语言的描述想象出来的不一致。陌生感视角强调旅游是为了寻找陌生感和新的经历。由于旅游产业是暂时享受型并且以商业食宿为基础,来自游客和旅游产品双方的文本都能创造陌生感。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游客的游记、旅游攻略、观感与旅游产品信息一样是准游客的必读资料。游戏感视角是指旅游就是一种游戏,游客的目的就是为了娱乐,与旅游目的地当地的文化或者其他人文因素无关。例如以消夏为目的的游客不会考察当地的历史等。所谓冲突感视角,就是旅游语篇是具有意识的具有社会和机构因素,因此冲突就存在于游客的真实感受与旅游语言具有促销性的产品描述中。

二、四个视角理论与旅游语言语篇功能的实现

旅游语言的语篇功能是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李运兴(2001)总结并区分了语篇的主要功能,包括叙述功能、描写功能、说明功能、指示功能、制约功能及成篇功能。其中,描写功能用来传达外表和态貌等的静态信息;指示功能用来发出指令和诱导性信息,并产生明显的语后效果; 制约功能是指能产生明确的话外行为的功能。康宁(2005)也指出旅游语篇具有指示功能、信息功能和描写功能;李敬科(2012)则将旅游语篇的功能归结为信息功能和说服功能。旅游语言具有多重语篇功能,所有的功能最终的目的在于服务旅游,为游客带来方便,为旅游从业者带来利益。Dann的旅游语言四个视角理论也反映了旅游语言的多重语篇功能。真实感视角使旅游语言实现了叙述功能和描写功能,因为旅游语言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文字版的景点。真实感视角还实现了制约功能和说服功能,因为旅游语言激励了游客对于真实感的寻找,从而进行旅游产品消费。陌生感视角下,游客对陌生感和新的经历的寻找实现了语篇的制约功能、说服功能和指示功能。游戏感视角与旅游语言的信息功能有关,而冲突感视角与旅游语言的制约功能、说服功能有关。

三、国内英语语言软环境和旅游语言现状

尽管英语在我国不是官方语言,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旅游产业。英语语言环境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它是人力资源和重要的社会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更是一种投资环境(汤燕瑜、廖超,2011)。对于国内旅游城市而言,旅游业中英语的使用不仅要符合属于标准和文风流利,还应该符合Dann的旅游语言四个视角理论;这样,旅游语言才能实现了其特殊的语篇功能,提升英语环境的有效性,促进旅游城市的软环境建设。

以秦皇岛为例,根据项目组收集整理的数据,秦皇岛的英语软环境还需要建设:旅游业从业者缺少对英语软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且书面文本标识亟需统一管理和修改。多数来秦的外籍游客为俄罗斯人,因此一些旅游从业者不重视英语环境。事实上,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有着最广泛的受众,英语软环境的缺失意味着大量国际游客的流失。不同的景点所属不同的政府部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共标识、旅游信息的不一致,包括景点名称的英译,道路名称的英译等,为游客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自然影响到经济效益。

老龙头景区在秦皇大街处的路标是Old Head Dragon, 而在景区入口附近变成了汉语拼音的全称,鸽子窝景区沿路有Pigeon Park,Dove Park,GEZIWO三种不同的名称。这种不同对国内游客并无障碍,但外籍游客按照这样的路标就很难找到目的地。汉语景点介绍中的众多叠词给国内游客留下了悠远厚重的历史感,但英文翻译的不当甚至错误无法向国外游客传递类似的信息。“The inside one is the original one…the one hung on the second floor…the one on the southern side …the one on the northern side called ….”定冠词和代词的过度使用让三位外国游客很费解,当他们登上城楼欣赏过伟岸的长城时才明白景点介绍的真正意思。在很多景区都有“游人止步” “绿色通道” “水深危险,注意安全”等标识,可是这类标识的英文翻译亟待规范。“游人止步tourist stop”这样的直译虽然可以被理解,但生硬而不礼貌,按照英文习惯应为“staff only”;“绿色通道”有“green channel” “convenient passage way”等多种英文版本,其中一位外国游客看到“green channel”甚是费解并向随行项目组成员求解,原来他误以为绿色通道是绿植或者环保人士通道。“水深危险,注意安全Depth of danger, safety”就完全是机器翻译,实在是与魅力四射的风景不相符。

四、Dann旅游语言四个视角理论下的分析

从项目组收集整理的语料来看,文本只有达到术语准确、风格流利才能基本满足游客对真实感的寻找。真实感视角实际上是旅游产业进行销售和促销的基础。上文提到的景区介绍和公共标识无法向游客传递准确的信息,这样游客就无法对景点产生正确的形象认知,没有正确的形象认知,游客就可能放弃对景点真实感的寻找。因此,丰富准确的语言表达最终提高了游客对于真实感的印象(Maccannel,1984)。“第一关”景区门口介绍中出现的问题代表了秦皇岛市英语软环境中的典型问题,即术语准确、语法准确,缺少丰富形象的表达和吸引人眼球的表达方式,因此无法满足Dann提出的真实感视角,同时也无法满足陌生感视角。像“第一关”这样的景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悠远的文化传承,涉及到的旅游语言要起到激发游客对陌生感和新的经历的寻找,而且选择这类景点的外国游客往往都对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特点的东西感兴趣 旅游促销资料中品质形容词的应用有助于游客对目标旅游地建立形象认知和陌生感。一些游客钟爱北戴河的美丽海滨或者喜欢城内的购物场所,这类游客旅游的目的就是娱乐和放松。从游戏感视角而言,涉及这些场所的旅游语言不需要具备文化和历史因素,便利的设施和服务比历史文化的介绍更重要。为满足游戏感视角的这类场所所匹配的旅游语言就是要表达准确、信息准确,这样才能满足游客需找娱乐和放松的目的。游客的真实感受和旅游产品的促销文字往往是矛盾的,或者是冲突的,一方面这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旅游语言的制约功能和说服功能;另一方面如果冲突过于激烈,换言之,旅游产品描述不符合事实,就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冲突感是旅游语言造成的,当然也正是旅游语言让游客产生了旅游的动机。

四、秦皇岛市有效英语软环境建设的策略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例4

一、职业素质模型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1.素质及职业素质

素质一词来源于心理学的定义,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天生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机能特点。心理学把素质解释限于通过遗传获得的遗传素质。广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的内在品质和质量,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体验认识和实践磨炼,从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的、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心理、体格等。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是广义上的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强调职业性,是职业化的必然结果,是个体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学习职业规范、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职业意识及职业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职业素质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性:表现为不同的职业对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2)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培训,以及在长期从业实践锻炼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3)内在性:职业素质是主体对其内涵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内化、积淀和升华的结果,它的作用的发挥是一种自觉。(4)整体性: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要求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它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胜任本职工作,不仅要有好的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素质,还要有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等。(5)发展性: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职业和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对从业者提出新的职业素质要求。因此,从业者要不断地培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社会。

2.职业素质模型结构

职业素质模型主要用于描述职业化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与通常的员工素质结构或者能力素质模型相比,它的视觉更具体、针对性更强。另外,职业素质模型描述的是与特定职业相关的通用素质,并且它与企业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职业素质模型的两个特点是职业相关性和企业文化相关性。职业素质模型主要有三个模块构成:思想素养、专业素养和行为素养。

(1)思想素养。思想素养是指职业素质模型的基础。思想素养从员工价值观念出发,描述员工与特定岗位和特定行业相关联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动机、职业兴趣、职业态度等。思想素养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价值高度一致,如诚信敬业、学习创新、认真负责、忠诚求实等。

(2)专业素养。专业素养重点描述作为职业人员顺利完成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分为通用素养和专业素养。通用素养是所有职业员工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如时间管理技能、有效沟通技能等;专业素养与具体的职位相联系,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心理学知识等。

(3)行为素养。行为素养描述的是员工在办公场所和面对顾客的时候展现出来的行为风格、精神风貌、言行举止、职业习惯等。行为素养的核心是职业习惯,塑造职业习惯,并在职业习惯指引下展现职业行为,是行为素养与通常所说的商务礼仪的本质区别。

二、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构建

构建一个完整的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需要对旅游人才的各个职业种类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作大量的问卷抽样调查和访谈。本文作为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研究系列工作的开端,仅基于旅游业的产业特点,运用归纳的方法,尝试构建一个通用的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

1.旅游人才的思想素养。

根据旅游业的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特征,所以在价值取向上要求旅游人才以为他人提供服务为根本,并把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使命与责任,而要求他们热爱旅游业,并能够在工作中体验到由衷的快乐。

(1)客户中心意识是旅游人才首先要树立的基本职业意识,旅游人才要求能够区分“顾客”与“消费者”之不同,“消费者”以商品为导向,“顾客”以满意为导向,职业化的旅游人才能够引导并且满足顾客需求,而不是仅仅完成安排顾客旅游的任务。

(2)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职业道德是旅游业人才的根本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性,从而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职业道德。例如,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中要讲究文明礼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讲解中用语要文明,不宣传封建迷信的东西,不讲低级庸俗的故事,不带领游客到“黄、赌、毒”场所等。遵守职业道德还要求他们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不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3)诚信敬业是旅游人才思想素养的根本。旅游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具有服务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不确定性大、面临的诱惑大等特征,从而对其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要求高,尤其是要诚信敬业,这是完成好本职工作的根本。

2.旅游人才的专业素养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求对人文地理、艺术宗教、民俗文化、建筑摄影等知识有所涉猎,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在能力要求上重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旅游从业人员首先要讲好普通话,语音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随着我国逐渐成为旅游大国,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学会一门甚至几门外语。

(2)人际交往能力。旅游从业人员服务对象是游客,是具有丰富感情和各种各样心理需要的人,他们的处事态度、个性特征往往差异很大,为了做好服务工作,需要加强同他们广泛的交流、沟通,以达到相互理解,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此外,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还要同旅游接待单位的人员打交道,处理好同他们之间的关系。

(3)组织协调能力。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在整个旅游行程中担当着组织者和协调人的角色。每一次参观游览活动,都离不开导游人员的组织以及和饭店、景点还有旅行车司机等方面的协调。为使整个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紧密衔接,旅游接待计划的内容顺利得到实施,导游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3.旅游人才的行为素养

行为素养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应该气质高雅、语言文明、平等待人、举止大方等,既要有美好的职业形象,又要有良好的职业习惯。旅游业从业人员在为顾客服务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企业和个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和下次购买的决定。

三、旅游人才职业化素质模型的应用

1.旅游企业的职业化制度建设

首先,职业化素质模型的两个输入变量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要求旅游企业职业化模型能够起到推动企业战略实施的目的,至少不能背弃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贯穿整个模型,是模型的一项最主要的内容。企业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是企业制度,所以,以旅游企业的职业化模型为依托的制度建设将是企业推动员工职业化素质提升的手段之一。

其次,员工的职业化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由思想到外在行为的锻造过程,思想是基础,行为是表现形式,是企业的直接要求和最终目的。在职业化内化阶段,要求企业加强与职业化模型为依托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强制推行,结合企业文化的推动来培养员工的职业意识。

2.旅游企业的职业化培训

职业化培训是旅游人才职业化的直接手段。旅游人才的职业化素质模型在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1)课程体系的开发。旅游人才职业化培训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模块:思想素养课程、专业素养课程和行为素养课程。思想素养课程旨在引导员工建立旅游价值观和旅游职业道德,以及企业文化所提倡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专业素养课程旨在向员工强化具体岗位员工顺利完成工作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根据岗位的不同应该包括以下子课程:旅游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业务、酒店管理、客户服务等。行为素养课程包括社交礼仪、习惯塑造等课程。

(2)培训效果的评估。旅游人才职业化模型为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化培训效果评估提供了参考,评估问卷等都可以根据该模型来制定。当然,该模型最主要的贡献是提供了一个标准,通过差异化比较培训效果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萧鸣政.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温卫宁,林增学,黄国良.酒店管理人员专业人才素质观的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103-105.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例5

一、职业素质模型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1.素质及职业素质

素质一词来源于心理学的定义,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天生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机能特点。心理学把素质解释限于通过遗传获得的遗传素质。广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的内在品质和质量,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体验认识和实践磨炼,从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的、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心理、体格等。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是广义上的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强调职业性,是职业化的必然结果,是个体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学习职业规范、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职业意识及职业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职业素质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性:表现为不同的职业对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2)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培训,以及在长期从业实践锻炼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3)内在性:职业素质是主体对其内涵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内化、积淀和升华的结果,它的作用的发挥是一种自觉。(4)整体性: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要求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它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胜任本职工作,不仅要有好的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素质,还要有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等。(5)发展性: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职业和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对从业者提出新的职业素质要求。因此,从业者要不断地培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社会。

2.职业素质模型结构

职业素质模型主要用于描述职业化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与通常的员工素质结构或者能力素质模型相比,它的视觉更具体、针对性更强。另外,职业素质模型描述的是与特定职业相关的通用素质,并且它与企业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职业素质模型的两个特点是职业相关性和企业文化相关性。职业素质模型主要有三个模块构成:思想素养、专业素养和行为素养。

(1)思想素养。思想素养是指职业素质模型的基础。思想素养从员工价值观念出发,描述员工与特定岗位和特定行业相关联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动机、职业兴趣、职业态度等。思想素养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价值高度一致,如诚信敬业、学习创新、认真负责、忠诚求实等。

(2)专业素养。专业素养重点描述作为职业人员顺利完成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分为通用素养和专业素养。通用素养是所有职业员工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如时间管理技能、有效沟通技能等;专业素养与具体的职位相联系,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心理学知识等。

(3)行为素养。行为素养描述的是员工在办公场所和面对顾客的时候展现出来的行为风格、精神风貌、言行举止、职业习惯等。行为素养的核心是职业习惯,塑造职业习惯,并在职业习惯指引下展现职业行为,是行为素养与通常所说的商务礼仪的本质区别。

二、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构建

构建一个完整的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需要对旅游人才的各个职业种类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作大量的问卷抽样调查和访谈。本文作为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研究系列工作的开端,仅基于旅游业的产业特点,运用归纳的方法,尝试构建一个通用的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

1.旅游人才的思想素养。

根据旅游业的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特征,所以在价值取向上要求旅游人才以为他人提供服务为根本,并把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使命与责任,而要求他们热爱旅游业,并能够在工作中体验到由衷的快乐。

(1)客户中心意识是旅游人才首先要树立的基本职业意识,旅游人才要求能够区分“顾客”与“消费者”之不同,“消费者”以商品为导向,“顾客”以满意为导向,职业化的旅游人才能够引导并且满足顾客需求,而不是仅仅完成安排顾客旅游的任务。

(2)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职业道德是旅游业人才的根本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性,从而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职业道德。例如,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中要讲究文明礼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讲解中用语要文明,不宣传封建迷信的东西,不讲低级庸俗的故事,不带领游客到“黄、赌、毒”场所等。遵守职业道德还要求他们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不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3)诚信敬业是旅游人才思想素养的根本。旅游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具有服务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不确定性大、面临的诱惑大等特征,从而对其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要求高,尤其是要诚信敬业,这是完成好本职工作的根本。

2.旅游人才的专业素养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求对人文地理、艺术宗教、民俗文化、建筑摄影等知识有所涉猎,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在能力要求上重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旅游从业人员首先要讲好普通话,语音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随着我国逐渐成为旅游大国,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学会一门甚至几门外语。

(2)人际交往能力。旅游从业人员服务对象是游客,是具有丰富感情和各种各样心理需要的人,他们的处事态度、个性特征往往差异很大,为了做好服务工作,需要加强同他们广泛的交流、沟通,以达到相互理解,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此外,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还要同旅游接待单位的人员打交道,处理好同他们之间的关系。

(3)组织协调能力。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在整个旅游行程中担当着组织者和协调人的角色。每一次参观游览活动,都离不开导游人员的组织以及和饭店、景点还有旅行车司机等方面的协调。为使整个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紧密衔接,旅游接待计划的内容顺利得到实施,导游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3.旅游人才的行为素养

行为素养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应该气质高雅、语言文明、平等待人、举止大方等,既要有美好的职业形象,又要有良好的职业习惯。旅游业从业人员在为顾客服务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企业和个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和下次购买的决定。

三、旅游人才职业化素质模型的应用

1.旅游企业的职业化制度建设

首先,职业化素质模型的两个输入变量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要求旅游企业职业化模型能够起到推动企业战略实施的目的,至少不能背弃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贯穿整个模型,是模型的一项最主要的内容。企业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是企业制度,所以,以旅游企业的职业化模型为依托的制度建设将是企业推动员工职业化素质提升的手段之一。

其次,员工的职业化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由思想到外在行为的锻造过程,思想是基础,行为是表现形式,是企业的直接要求和最终目的。在职业化内化阶段,要求企业加强与职业化模型为依托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强制推行,结合企业文化的推动来培养员工的职业意识。

2.旅游企业的职业化培训

职业化培训是旅游人才职业化的直接手段。旅游人才的职业化素质模型在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1)课程体系的开发。旅游人才职业化培训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模块:思想素养课程、专业素养课程和行为素养课程。思想素养课程旨在引导员工建立旅游价值观和旅游职业道德,以及企业文化所提倡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专业素养课程旨在向员工强化具体岗位员工顺利完成工作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根据岗位的不同应该包括以下子课程:旅游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业务、酒店管理、客户服务等。行为素养课程包括社交礼仪、习惯塑造等课程。

(2)培训效果的评估。旅游人才职业化模型为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化培训效果评估提供了参考,评估问卷等都可以根据该模型来制定。当然,该模型最主要的贡献是提供了一个标准,通过差异化比较培训效果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 萧鸣政.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 温卫宁,林增学,黄国良.酒店管理人员专业人才素质观的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103-105.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例6

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也是河南省“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战略构想。在这一构想中,旅游业将成为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先导产业,旅游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将逐渐成为地区旅游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90年代以来,河南省多所院校相继成立了旅游院系或开设了旅游专业,旅游职业院校更是河南省旅游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随着旅游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强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解决旅游行业对高素质旅游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目前,郑州市几乎所有的旅游院校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虽然部分院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还存在许多问题,甚至有些院校把学校办成工厂,使学校成了外来产品的加工厂。本文以郑州市旅游高职院校为例,研究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制约校企深度合作旅游人才培养的因素,希望为旅游企业、高职院校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也为旅游高职院校深入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借鉴。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SPSS、Excel等统计软件,对郑州市旅游高职院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部分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此次调查以旅游企业、高校、和实习或即将实习旅游专业学生作为被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样本的数据调查结果比较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准备反映目前校企深度合作旅游人才培养的实际。

二、研究分析

(一)企业制约因素的统计描述

对校企深度合作中企业制约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信度克朗巴哈α(Cranach’s Alpha)值为0.909,以及各分量表的信度也均大于0.7,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表明本部分问卷是稳定可靠的。

由表2-1结果分析可知,在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制约因素的问卷设计的企业自身制约因素指标(Z1-Z6)中,得分最高的为增加企业培训和管理成本(Z6),得分最低的是企业设施设备损耗(Z3)和支付实习劳动报酬(Z5);在外部环境制约因素指标(Z7-Z11)中,得分最高的为校企双方缺乏沟通,信息不畅(Z10),得分最低的是缺乏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Z8);在学生品行能力制约因素指标(Z12-Z17)中,得分最高的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Z15),得分最低的是学生缺乏职业道德(Z16);在高职院校参与能力制约因素指标(Z18-Z21)中,得分最高的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不高(Z19),得分最低的是学校缺乏主动性(Z18)。在这些项目中,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制约影响因素的21项指标基本处于“同意”到“无所谓”之间,其影响制约因素的程度均值差别

不大。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用SPSS16.0对企业制约因素的描述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据分析显示,通过因子分析得到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其中各公共因子所包含的项目是根据所萃取出来的因子负荷量的大小进行排序的。当因子负荷量大于或等于0.5时,该因子就被被萃取出来(见表2-2)。因此需要删除表2-2中载荷量低于0.5的评价项目,分别为:支付实习劳动报酬,本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学生流动性强。

通过删除第一次因子分析载荷小于0.5的题项,对剩下的18项评价指标再次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变量的因子负荷均在0.5以上,因子分析的结果符合相关的原则和要求,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四大类公共因子所包含的影响因素题项经过因子分析浓缩之后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5,项目总体信度(Cronbach's α)为0.809,KMO值达0.830,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效度,显示了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均比删减前的信度有所提高。70.559%的累计方差解释率概括了绝大部分信息,也说明删减后的项目因子对新提取的因子具有较高的说明和解释功能。通过综合考虑上述四大类公共因子所包含的制约影响因素内容,对它们进行命名。

根据表2-2,校企深度合作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细分四个维度:

F1:企业自身。由Z2、Z3、Z4、Z6四个制约项目组成。通过此四个项目表现出旅游企业在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决策中基本上是从企业自身的性质出发,来考虑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时对自身的制约影响。其中“对校企合作的重视不够”和“增加企业培训和管理成本”这2个评价项目对因子的解释力

最强。

F2:外部环境。由Z7、Z8、Z9、Z10、Z11五个制约项目组成,表现出校企深度合作中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政府方面、组织保障方面和校企双方矛盾三个方面而受到制约影响。其中“缺乏组织保障机制及政策引导”、“ 校企双方职、权、利不明确”这2个项目在评估制约影响作用是突

出的。

F3:学生品行能力。由Z12、Z13、Z14、Z15、Z16五个制约项目组成,此项内容描述了影响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学生方面因素。其中,“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缺乏职业道德”、“学生管理工作”这3个项目对因子的解释力

最强。

F4:高校参与能力。由Z18、Z19、Z20、Z21四个制约项目组成,这此项内容描述了影响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高校参与方面的因素。其中,“高校双师队伍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不高”这2个项目对因子影响作用比较

突出。

三、结论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例7

个人简历word模板一:姓

名:

籍:中国

目前住地:江西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江西身

材:158 cm 45 kg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区域销售总监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江西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10-05 ~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建筑与工程

担任职务:销售主管

工作描述:负责国内展会的联络及展会现场恰谈;

负责维护老客户开拓新客户;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江西省蓝天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

毕业日期:2011-07-01

所学专业:英语

自我鉴定

1.有自发追求进步的意愿和内生成长动力,不需要依赖外在刺激获得激励;

2.有自主思考、深入专研的意识,以及相应的思维、行为习惯,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贡献价值,超出自己团队伙伴尤其是团队领导的预期;

3.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需要依赖别人的督促和监督来工作;

4.保持开放的头脑和心胸,善于从各种学科领域及工作对象、合作伙伴处汲取知识、经验与智慧,但是不会任由自己的好奇心泛滥,能够在专注和广博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

个人简历word模板二:姓

名:

籍:中国

目前住地:湖南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湖南身

材:173 cm 64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

龄:22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销渠道/分销专员: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2500希望工作地区:湖南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科技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12-12 ~ 2013-05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担任职务:业务代表

工作描述:主要以网络、电话销售联系客户,维护新老客户的合作关系,产品售后服务。省内客户以面议为主,加强见面沟通,促进双方关系!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

毕业日期:2013-06-01

所学专业:机电一体化

语言能力

语: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优秀

个人简历word模板三:姓

名:

籍:中国

目前住地:天河区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汕尾身

材:178 cm 70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

龄:25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

毕业日期:2011-06-01

所学专业:旅游管理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导游顾问、订票/订房服务、销售主管/销售代表/客户代表: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广东和平国际旅行社

起止年月:2010-03 ~ 2013-05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酒店/旅游

担任职务:销售主管

工作描述:负责企业团体的旅游咨询,跟进企业团体的旅游订单,联系准备安排旅游的团体客户,带领高端企业出团旅游。

语言能力

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优秀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例8

一、背景和意义

中国旅游人才数量不足、层次不高。以山东省为例,2008年在省城旅游业从业人员6万余人中,旅游专业毕业的仅占40%,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15%。旅游业的持续升温、快速发展与旅游专业人才的短缺矛盾十分突出。

中国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化旅游院校的缺位,良莠不齐的教学质量,是导致目前旅游市场供求矛盾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作为旅游院校(系)来说,对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相脱节,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兼容,旅游院校(系)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是知识,而不是技能和素质,这使得很多学生毕业后“无用武之地”。

如何保证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各校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对高等学校旅游人才培养的评价是一个综合的、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大多数的因素都是定性的描述。建立客观的旅游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使定性问题定量化,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本文在近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旅游人才培养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以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评价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的高低,并找出影响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人才高素质化的进程。wWw.133229.CoM

二、ahp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理

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图。ahp方法的第一步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本评价体系中,首先以影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层次结构图。建立此结构图的关键是理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哪些是上一级的,哪些是从属的。这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的关键。

2.构造判断矩阵。根据层次结构图中的隶属关系,构造判断矩阵。设某层有n个因素,要比较它们对上一层某指标的影响程度,确定在该层中相对于某一指标所占的比重。即把n个因素对上层某一指标的影响程度排序。此比较是在两因素之间进行的比较,比较时采用标度法。

三、旅游人才培养质量ahp综合评价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所属的类型,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由此形成旅游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图。在本指标体系的设计中,根据应用性、简明性、全面性、可比性原则,同时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经验,从培养条件、培养实施过程、培养效果三个方面来构建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分为目标层、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三级指标四个等级:(1)目标层。本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也称为理想结果层,用来描述评价的目的。本评价体系以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2)一级指标层。对目标层的具体描述和扩展,主要为评价指标和影响评价的因素。本评价体系中,由培养条件、培养实施过程、培养结果作为一级指标层。(3)二级指标层。对一级指标层的细化。(4)三级指标层。对二级指标层中所述各因素的进一步具体化。

2.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权重是以某种数量形式对比,权衡被评价事物总体中诸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量值,确定指标权重是ahp方法中的重要步骤。其确定过程包括两个内容:(1)构造各层判断矩阵。首先,把处于同一层次上的各因素,按其优良程度或重要程度划分为若干等级,赋以定量值,一般采用前述标度法表示。其次,构造判断矩阵。对某一层次的因素,可以建立一个判断矩阵,矩阵中的数值表示甲因素对乙因素的重要程度的赋值。(2)确定层次权重。(3)确定组合权重。组合权重是计算底层指标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权重。这一计算过程是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逐层进行的。

3.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专家问卷结果构造判断矩阵,一级指标层中的三个指标体系到目标层的判断矩阵计算结果

同理可以构建二级指标层中各指标到一级指标层的判断矩阵,以及三级指标层各指标到二级指标层的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4.对各指标进行排序。根据以上层次分析模型及判断矩阵中的计算结果,对影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各指标权重进行排序

四、结论

基于ahp方法,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构造了高等学校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从培养条件、培养实施过程、培养效果三个方面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影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的权重顺序,找出了影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关键因素,可使高等学校旅游人才培养趋于规范化、现代化,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芳兵.昆明市松花坝水源区人口容量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例9

一、引言

由滨海、海岛、海上及海底旅游活动所组成的海洋旅游,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低投入高产出的价值所长,一度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针对此现象,不断有学者对海洋旅游进行综述研究。谷明(2008)对国外滨海旅游进行了梳理;张红霞(2005)、张广海(2008)、周国忠(2005)等学者,分别针对国内海滨、海岛及海洋旅游进行了综述;陆林(2007)、张广海等(2007)对国内外海岛、海滨旅游研究做了对比梳理;除此之外,不断有学者对海洋旅游专题研究进行综述。刘俊、保继刚(2005、2007)对国外海滨度假地形态模型及英国传统海滨度假地衰退做了梳理,陈金华等(2008)综述了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

但上述成果,侧重点均在海洋旅游的具体研究内容上,专门针对我国海洋旅游研究文献的分析尚不多见,本文将依据609篇期刊论文进行研究。这609篇论文是通过在CNKI上搜索“海洋旅游”、“海滨旅游”、“海岛旅游”、“滨海旅游”、“岛屿旅游”等主题筛选得到,内容较为全面,基本涵盖了目前我国海洋旅游的大部分研究成果。

二、国内海洋旅游文献分析

(一)文献时间分析

文献时间自1984年至2009年8月。图1为历年海洋旅游文献的数量分布图。由图1可知,我国对海洋旅游的研究处于总体上扬的态势,说明学术界对海洋旅游的关注逐年增多;但上升中存在波动,波动最低点为:1993、1997、2003、2009。1993和1997最低波动点的产生应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转型带给学术界的影响所致;2003波动是“非典”的影响;2009存在波动主要是因本研究所选取的截至时间所致,暂不具有分析价值,应从波动点中剔除。

根据上述分析及图所示,将我国海洋旅游研究分为4个阶段:1984-1991年,稳步发展期;1992-1997年,徘徊观望期;1998-2003年,快速增长期;2004-2009年,高速增长期。4个阶段的文献分别有12、42、160、395篇。第一阶段共有7年,但文献数量相当较少,其他3个阶段均为6年,论文数量却逐次增长。

第一阶段,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旅游业刚刚起步,学术界对海洋旅游的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文献数量有所增加,但如图1所示,此阶段存在明显波动,这主要是因我国社会、经济制度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导致学者对海洋旅游的研究持一种观望态度;后两个阶段,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导致文献数量有所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均呈快速或高速增长状态,这与转型之后的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很是契合,在这两个阶段,我国旅游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之有力的政策支持,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则直接促进了国内学者对海洋旅游的研究。由此可见,每个阶段所呈现出的文献分布特征与我国的国情都是紧密相连的。

(二)文献期刊分析

这609篇文献,出自283种期刊杂志,核心期刊68种,所载文献168篇,占总数的27.6%。由此可知,我国对海洋旅游的研究较为分散,学术水平尚待提高。

根据所涉期刊类型,得知海洋学、地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等领域对海洋旅游的研究最为集中。其中《海洋开发与管理》、《海岸工程》所载文献最多,这说明海洋旅游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途径。其次是《经济地理》、《旅游学刊》和《人文地理》对其研究也较为集中,且文献质量较高。其他类期刊,从类型来看也多以地理类、经济类、海洋类、综合类杂志居多,这说明我国海洋旅游研究尚处于学术争鸣的初期,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加之海洋旅游的高度综合性,今后势必会有更多的领域迎头赶上,使之不断完善。

(三)文献所涉区域分析

经统计,71.76%的文献以我国沿海某省(市)为个案研究;3.94%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涉及国外区域的文献约占2.79%;整体阐述我国海洋旅游或不涉及具体区域的文献占总数的21.51%。由此可知,我国海洋旅游学术研究总体上处于一种“重实践,轻理论”的状态,认识上还停留在微观探索阶段,对国外的海洋旅游研究尚显薄弱。

由表1可知,文献所涉区域基本涵盖了我国沿海所有省份及地区(除台湾省)。其中对浙江省的研究最多,而此区域又以舟山群岛的研究文献最为丰富。这与舟山群岛秀丽的海岛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以山东、辽宁、福建、海南、广东等省份为案例的文献也很多,这与这些省份如火如荼的旅游开发活动相契合。相比之下,学界对上海、天津两直辖市的关注略显不足,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两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落后,而主要由于对这两个地区的工业、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开发明显好于海洋旅游的开发实践所致。但广西、河北和江苏研究文献偏少的原因与其相对落后的旅游业发展实践是不无关系的。由此可知,我国对海洋旅游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实践为导向,尚缺乏主动探索理论前沿、开辟未知领域的敏锐触角。

分析各区域研究范围,可知每个区域的研究状况也不尽相同。浙江集中于舟山群岛、辽宁以大连为主、河北对秦皇岛的研究最多、江苏主要针对连云港进行研究。相比而言,山东、福建、广东等地的旅游研究状况较为均衡。此外,把海南作为整体研究的文献较多,这与近年来国家把海南提升为“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纵向分析所涉区域文献,可知对各区域海洋旅游研究大多集中在第3、第4阶段,尤其以第4阶段文献数量最多,增速最快,这表明对各区域海洋旅游研究在近几年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四)文献研究内容

依据内容,对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见表2),得知五大类中,“开发对策类”论文数量最多,主要集中于发展海洋旅游的条件分析、资源评价及产品设计等方面。这说明我国海洋旅游研究多以旅游开发为导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且反映出我国的海洋旅游开发尚处于摸清家底、产品策划的初级阶段。分析各文献提出的具体开发对策,发现许多研究不同区域海洋旅游开发的文献提出的开发策略很是雷同,缺乏相应地针对性,这也许是由海洋旅游资源共性大、个性小的特点所致,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学术界对海洋旅游开发研究的深度尚待提高。“专题研究类”所涉内容颇广,文献数量较为分散,但对海洋文化、旅游地间关系、旅游影响、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研究相对集中。其他三大类论文数量相对较少,“综述类”前文已做分析,“简介类”多是对景点景区的介绍,学术意义不强。

从阶段性上分析,第一阶段论文的研究内容集中于海洋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条件分析,对其他专题的研究很少;第二阶段尽管依然以“条件分析与规划”、“资源开发与评价”的论文为主,但所涉内容较第一阶段有明显增多,旅游影响、环境感知、开发模式与布局、海洋旅游空间结构等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第三阶段,无论是论文的数量还是研究的类型都有大幅度增加,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阶段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旅游的相关理论开始应用于海洋旅游的研究之中。此外,随着海洋旅游的逐渐深入,海洋旅游分区基本形成,管理与保护工作日渐启动,有关市场开发与旅游地间关系的研究有所增加,对国内外的海洋旅游研究进行阶段性梳理的文献也已出现;第四阶段是海洋旅游研究的高速增长期,文献数量最多,所涉内容也最为全面,专题研究更为细化,出现了对法律政策、无居民海岛开发、海洋旅游基础设施、海洋旅游安全、旅游生命周期等内容的研究。由此可见,我国的海洋旅游研究在每个阶段都会呈现出新的内容,其总体走向是研究视角不断开阔,所涉内容日渐加深。

(五)文献研究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制定文献研究的分类方法(见表3),之后对我国海洋旅游文献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见表4)。

分析表4,可知我国的海洋旅游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其他类方法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这说明我国的海洋旅游研究离科学性、标准化的目标尚有很大距离。但标准化、定量性的研究方法已经开始引入海洋旅游的研究之中,如在旅游指标体系构建、环境承载力研究、空间结构分析等方面,一些较复杂的统计方法(层次分析、因子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回归分析等)不断被应用,学界较为前沿的GIS空间技术及模型构造等方法也有学者进行了采纳。观察表4,还可发现,在海洋旅游研究的第四阶段,出现了一类新的描述方法,本文称之为“标准化描述”,此类方法大多采用SWOT分析、IPA方法、钻石模型等对海洋旅游的开发条件、游客满意度等进行定性分析,由此可见,即使是定性描述的方法也已日渐走向标准化。相信随着海洋旅游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科技术的日趋成熟,有关海洋旅游研究的方法必会更加科学、系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

三、结论

基于文献时间分析,得知我国学术界对海洋旅游的关注越来越多,且每一阶段的海洋旅游研究特征与我国的国情紧密相连。对文献期刊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对海洋旅游的研究较为分散,学术水平尚待提高,但地理、海洋、旅游、经济学等领域的成果颇多,基本已成为研究海洋旅游的支柱领域。

从文献所涉区域上来看,目前的海洋旅游研究基本上涵盖了我国沿海所有省份及地区(除台湾省),但对每个区域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与各区域海洋旅游的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相关性,这说明我国的海洋旅游研究基本上是以旅游开发为导向,总体上处于一种“重实践,轻理论”的状态。

对内容进行梳理,可知我国海洋旅游研究多集中于发展旅游的条件分析、资源评价及产品设计等方面,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视角不断开阔,所涉内容日渐增多,但有关海洋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尚显薄弱,四个阶段仅发现三篇文献专门对海洋旅游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对海洋旅游安全、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总之,在海洋旅游研究内容方面,尚有很多领域值得完善与开拓。

在研究方法上,多数文献以定性描述为主,尚缺乏科学严谨的方法体系。今后应通过创新与借鉴使海洋旅游的研究方法不断朝着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谷明.国外滨海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8(11).

2、张广海,王蕾.国内海岛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2).

3、陆林.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科学,2007(4).

4、张广海,田纪鹏.国内外滨海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5、彭静,朱.海岛文化研究进展及展望[J].人文地理,2006(2).

6、刘俊,保继刚.国外海滨度假地形态模型研究评介[J].规划师,2007(3).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例10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20-03

T-generation(即“旅游的一代”)面临着跨学科学习环境。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我们开展学术研究、剖析生活世界的两种基本研究范式。兼具质性和量化研究学术鉴赏力是T-generation本科阶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统计学是开展量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如何针对T-generation的特征提升其统计学的学习效果,对于其开展后续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文献研究与教学实践,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T-generation特征及其统计学本科教学现状

(一)T-generation是跨学科学习的一代,面临多方法论学习任务

T-generation是旅游学科新兴的一代,他们从本科开始,整个学习经历都在旅游学科中完成,肩负着旅游学科研究范式与方法论反思、方法与技术进一步规范化和严谨化的使命。旅游管理被确立为一个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因此第一、二代从事旅游研究的学者本科阶段都是在诸如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其他专业中就读的。当第一、二代旅游研究者在从事旅游研究时,都具有“支撑腿在母学科,前进腿在旅游”的特征。即他们往往从母学科的主流范式出发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这使得前旅游研究存在多范式并存的局面。T-generation与此不同,他们从本科开始就在旅游管理专业接受学习,并不具有“母学科支撑腿”。前辈开创的旅游研究多元范式并存的局面给他们造就了跨学科学习的环境。因此他们“在专业上必须精深兼广博”。为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增加学术共同体的对话能力,在本科阶段,每一名T-generation都需要积极学习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培养全面的学术鉴赏力。统计学是做量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学习、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是形成量化研究学术鉴赏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T-generation的必要条件。

(二)T-generation本科统计学学习主观能动性低下,教学效果不佳

从主观方面来说,我国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高考招生中普遍文理兼招。那些在高中具有文科背景、学习高等数学等先导课程受挫的学生往往会把这种挫折感带入统计学课程中,在学习之前就先入为主地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抵触心理,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从客观方面来看,当前国内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本科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性、专业性不强;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这些客观因素又进一步抑制了T-generation对本科统计学的学习兴趣。

因此从主客观方面共同着手激发学生对本科统计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T-gen-eration统计学本科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实践中的对策探索

如图1所示,在合理化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进行主观心态调试和客观因素改善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客观因素改善和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共同提升教学效果。

(一)针对学生特性定制合理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并非越高越好,关键在于实事求是、量身定制。T-generation需要在本科时期积累起多元范式研究成果鉴赏力,但不需要也不可能精通每一种研究范式。针对此情况,我们应该明确其本科统计学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统计学思维、了解统计学理论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破解一些现实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深入浅出的原理阐述是必需的,但过多的数理推导和公式计算会加重学生对统计学的畏惧心理,应该避免。对于那些在本科阶段就对统计学表现出较大兴趣的、想要深钻量化研究的少数学生,教师可为其开列书单,引导他们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并且他们还有机会在研究生阶段学习高级统计学课程。

(二)利用第一堂课进行全面心理调试

第一堂课是介入干涉学生抵触心理、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节点。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那些在第一堂课就充分释放了对统计学学习的心理压力,并激发起学习兴趣的学生,只要教师在后续课堂上对其积极性稍加维护,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可以持续到课程结束。极个别从第一堂课就旷课、放弃统计学的学生,即便后来迫于校规返回课堂,由于缺乏第一堂课的心理干预,后续学习效果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第一堂课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对学生学习心态进行积极调试。首先,通过一些经典的统计学运用案例生动直观地解答学生“统计学可以做什么”的疑惑,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课堂使用过的描述统计引发的地理大发现案例、美国总统大选预测案例、质性文本的定量化分析案例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都有明显成效。第二步,向学生展示统计学的知识架构全景图,让他们知道统计学究竟是什么?本课程的学习范围和重点为何?有了这样的知识框架全景图,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清晰定位自己的学习进展,避免盲目性。例如,学生在明白了统计学有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之分后,在学习描述统计的诸多概念、分析指标时更能忍受其枯燥性。因为他们清楚,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推进到更有意思的推论统计部分。最后,明确告知学生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考核标准,让其明白即便不擅长高等数学也不会影响其在本课堂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充分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贯彻框架式教学、案例教学及互动教学法

框架式教学可以避免学生迷失在细节中而产生乏味感、挫折感。学生在统计学入门打基础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繁多的概念。教师如果缺乏串联各零散知识点的全景式框架介绍,则学生很容易陷入细节中倍感繁琐,产生“这有什么用”的质疑。框架式教学要贯穿整门课的教学过程,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第一堂课时向学生介绍整门课程的框架结构;第二层次为在讲授每一章节前向学生介绍此章节的整体框架,让学生在繁杂的概念中找到串联学习的支架。力求做到每一章节在正式讲授细节前都能用一张图或一个具有层次感的表格把该章节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整体展示。在讲授具体知识点时经常返回到此整体框架图,让学生明白该知识点位于此一知识体系的何种位置。

巧妙地、多层次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助于知识点的讲解,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专注力。第一层次也是最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运用于具体知识点的讲解。本文强调的是第二层次的案例教学法,即每个章节开篇的案例导入法。教师要在课前做足功课,为每一章内容都找到一个贴切、生动的导入案例,可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读懂这个有趣的案例,学生往往会积极地紧跟教师步伐,投入到后续的课程学习中,也能更好地忍受一些枯燥乏味的概念学习。例如在讲解描述统计的平均指标与变异度指标时,笔者用描述统计引发的地理大发现案例作为先导案例,引起学生的较大兴趣。在后续的较为枯燥的具体指标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集中精力、饶有兴致地完成。又例如在讲解比较枯燥的时间数列分析指标时,可以将最近一年的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的相P内容作为先导案例让学生阅读,然后问他们是否真的读懂了其中所提及的各种指标?并指出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现代公民,要参政议政的前提是能读懂统计公报。而要真正读懂它,就需要学习本章的时间数列分析指标。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具体的知识点讲授可以事半功倍。

贯穿互动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自说自话的“满堂灌”,也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最好的互动方式无疑是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些统计实践的相关项目并做报告。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坚持每节课的课堂提问。可以采取课堂互动计入期末考核成绩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与教师探讨问题,而非一味地由教师被动提问。经常进行课堂问答互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专注力。从学生每一次期末匿名教学评价留言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对经常性的课堂问答表现出一定的压力,但笔者认为这并非坏事。课堂上保持适度的(而非过度的)压力与紧迫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四)通过案例与练习提升实践性与专业性

统计学既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具体的量化研究方法,向学生充分展示它的实践性与专业性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主要实现途径有三:其一,通过案例带入。例如在讲授统计图表的分类与制作时可以引入《2015中国自由行市场报告》等最新的行业资讯报告。在与学生分享一手行业资讯的同时也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了统计图表的实践运用。其二,通过课堂练习与课后训练项目进行。例如在讲解统计指数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表1编制该旅行社近两年的销量、价格及销售额总指数,并对其销售额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综合判断该旅行社的业务发展趋势。如果课时允许,可让学生自行组队、选题,完成一个用统计学方法破解专业问题的项目并在课堂上作报告,则效果更佳。其三,在课时充足时可增加运用软件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统计整理内容时可以穿插EXCEL软件教学内容,在讲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可穿插SPSS软件教学内容。

三、结语

T-generation面临着跨学科学习环境,统计学是其实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课。针对T-generation对本科统计学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致使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本文从合理化教学目标、主观心理调试、客观因素改善方面提出了实践对策,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近三年学生对本课程的匿名教学评价均为优秀(平均分为94分,学生考核成绩也较为理想,统计学逐渐摆脱本学院“挂科金牌杀手课程”的形象,可见这些对策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上有具有一定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必虎, 文彤, 张茜. 国际化视野中的旅游发展与旅游研究――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16(2):3-6.

[2] 张朝枝.国际旅游研究的转向与中国青年旅游学者的使命和责任[J].旅游学刊,2014(1):13-15.

[3] 保继刚.建设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加快旅游人才培养[J].旅游学刊,2015(9):1-2.

旅游管理专业描述例11

一、范式和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源起于笛卡尔和牛顿,经过孔德的发展,实证主义开始被作为一种理解现实社会的方法;实证主义强调整个世界的运转是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可循的,这足以解释各种现象行为间的因果联系。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最早由巴尼・格拉泽和安瑟伦・斯特劳斯提出;其包含了一系列灵活而系统的准则,在搜集和分析质性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扎根理论是通过实际观察,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与范畴,然后上升到理论,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 。施特劳斯将扎根理论对资料的分析称为编码 。本文遵循扎根理论的原始版本,即格莱瑟和斯特劳斯的版本。

二、研究过程

(一)资料搜集:深度访谈与样本选择

深度访谈是一种有效的定性研究数据收集方法。理论上讲,抽取样本应到新抽取的样本不再提供新的信息为止;但从扎根理论的成熟经验来看,样本在20-30之间为宜。笔者选定了24名访谈对象,进行深度访谈获得数据。受访者分布如下:6位旅游学者;6位旅游专业学生(研究生);6位旅游从业者(偏管理);3位旅游行政管理组织工作人员;3位旅游行业组织工作人员。

(二)开放编码

开放编码是指将资料记录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也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程序为:定义现象(概念化)――挖掘范畴――为范畴命名――发掘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维度。所得结果包括14个范畴,以及相对应的若干概念。详细如下:(1)范畴:“不好的”描述,包括概念:依赖性,难独立,弱势产业,夕阳产业,敏感性,脆弱性(2)范畴:“中性的”描述,包括概念:综合性,错综复杂,混合的,高关联的,被利用的(3)范畴:“好的”描述,包括概念:包括绿色环保,无烟工业,朝阳产业,带动辐射效应,综合效应高,软实力(4)范畴:特色经济,包括概念:信息经济,体验经济,声誉经济,服务经济,眼球经济(5)范畴:大旅游,包括概念:区域经济,营销一个省(城),产业融合,融社会经济文化一体(6)范畴:市场性,包括概念:资源导向,重在消费(7)范畴:三分天下,包括概念:游前,游中,游后(8)范畴:产业体,包括概念:产业群体,无“业”(9)范畴:有核旅游,包括概念:核心、辅助、相关三部分,核心清晰、边缘模糊(10)范畴:高层次,包括概念:不是经济,是人学,人本的追求(11)范畴:突出文化,包括概念:以文化为依托,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12)范畴:城市的旅游,包括概念:城市化,国际化(13)范畴:娱乐,包括概念:娱乐和休闲(14)范畴:高品质生活,包括概念:高品质生活,休闲,为生产,第二种生存空间。

(三)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指在不同范畴之间建立关联的过程,将众多范畴区分为主范畴与次、副范畴,并用来表明资料中各部分之间存在的逻辑关联。所得结果5个主要范畴及相应的次范畴。详细如下:(1)主范畴:旅游认知,包括次范畴:“不好的”描述,“中性的”描述,“好的”描述(2)主范畴:大旅游观,包括次范畴:大旅游,有核旅游,城市的旅游(3)主范畴:高层次导向,包括次范畴:高层次,突出文化,高品质生活(4)主范畴:产业形态,包括次范畴:三分天下,产业体(5)主范畴:其他,包括次范畴:特色经济,市场性,娱乐。

(四)选择性译码

选择编码是把核心范畴与其他的范畴系统地联结起来,搜集新的资料验证其间的关系,建立起概念密实、充分发展的扎根理论。通过逻辑梳理,以“旅游认知”和“高层次导向”两个范畴为基础,结合“其他”范畴,以“产业形态”范畴为抓手,围绕“大旅游观”这一核心。

三、文献参考与构建理论

(一)文献参考

尼尔・利珀提出旅游者在旅游期间的任何消费行为都是旅游业的收入。申葆嘉提出,旅游产业包括旅游业及社会非营利因素。罗明义把旅游产业划分为核心产业、辅助产业、相关产业。黄常锋等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链表现出“网状”结构。卡麦兹将旅游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所有经济产业中,空间上相互接近的,在商品和服务联系上比国家经济部门联系强的产业。杰克逊和墨菲进行了旅游的区域化集聚研究。

(二)理论构建

人作为智慧生灵,旅游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是以“游”和“娱”为核心导向的人类第二种生活方式,是人类区别于生活空间、工作空间的第三种生活空间(不否认重叠)。旅游不是生活必需品,是高质量生活必需品。综上,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旅游业包含的范围无疑是广泛的,且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观念的改变,旅游业的涵盖范围应该是灵活的,可变的。甚至可以说旅游业未来的涵盖范围是无限的。旅游业核心清晰,边缘模糊。重庆旅游应是一个产业体,而不是一个产业或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