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微信年终总结

微信年终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1 16:33:47

微信年终总结

微信年终总结例1

他们认识,已有三年…可是,只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他们才决定在一起…还是她追的他…他的朋友都说,不可以欺负他噢…她朝他们吐吐舌,才不会…

在一起的日子很平淡,却异常踏实…他们会一起吃晚饭,就像一个妻子等她的丈夫回家一起共进晚餐一样…饭后走在校园里…很随意的聊些有的没的…她觉得,这就是生活…

她很喜欢窝在他的怀里,少有的安全感让她不愿离开…闭上眼享受他怀抱的温度,或者偷偷睁开眼,看他好看的侧脸,然后,心间是满满的幸福…

快要考试时,她说,在他身边才背的出来…于是,坐着他的小毛驴,紧紧抱着他,去了他实习的公司…背着背着,她就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他,她说,我想玩会儿游戏好不好?他拗不过她,终于同意,她乐得像只偷到腥的猫咪…

考完试后的放假是最让情侣难舍难分的…还没分开,她就已经开始想他…她上火车前,他给她信息说,上火车了给我信息,下火车了也给我信息,到家了更要给我信息…她觉得,这个男人,就是这样把她放在心上的…

放假的日子总是漫长的…还没过几天,她就已经很想念…她问他,你会是我的吗?他回,应该会是的,这个现在没法给你保证…这个男人,总是不愿骗她,做不到的承诺不过是谎言…这个男人,真好…她这样想着,可是心却微微的疼了,她害怕失去…

终于盼到开学,见到他时,她迫不及待的跑过去紧紧抱着他,他笑了,傻丫头…然后,紧紧搂着她…

这个学期,他本该是要去实习的,他想去北京,离他老家近,毕业后也可以继续在北京发展…可是,她在这儿…她说,好男人都是需要事业的,你去吧…他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动身离开…那一晚,她几乎把所有的眼泪流尽…

往后的每一天,她都会收到远方的他给她的信息,他说他在北京混的很好,他表哥在北京,有他在,少走了很多弯路…她觉得,他是一只雄鹰,迟早会飞向蓝天的…

他毕业后,果然还是在北京发展,工作已经稳定了下来,很有发展前景…而她也要去实习了,她的妈妈不让她离家太远,于是,终究还是跟他分割两地…值得欣慰的是他一如既往每天都会给她发的信息…

那一年,她也毕业了,而他也在北京混的越来越好…他领她回家,他的爸妈看着很是满意…而她妈妈也催她找男朋友,于是她也带他回家,父母看着连连点头,可是一问家在哪儿,就马上皱起了眉头…她说,妈,距离不是问题…结果,母亲还是说什么都不同意…她哭着送他离开…他安慰她,我们一起努力,事情总会解决的…

这一拖,便是五年…五年,太多事情都会改变,五年,她也不再年轻…五年,人生有几个五年可以耗…她妈妈拗不过她,终于同意,她兴奋的恨不得立马飞奔过去…

乘了十二个小时多的火车,凭着记忆中他家的路线,她开心的打车去他家…可是,却听说,他要结婚了…却不是跟她…难怪,这一年,他的信息越来越少,最近几个月更是寥寥无几…这一刻,她身心俱疲…

微信年终总结例2

比尔•盖茨所说的情况的确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中都经常发生,但今后这些麻烦可能就不存在了――“统一沟通”、“融合通信”、“统一通信”这些概念的逐步实施或许会让我们的沟通更加顺畅。

Oracle公司的一位普通员工告诉记者,在Oracle公司内部已经在使用一种统一的沟通方式,是该公司自己的产品。它把人们的办公电话、手机、邮件甚至家庭电话都统一在了一个平台上,当你不在座位、或是手机不在身边时,就不用担心别人找不到自己了。

由此看来,除了网络设备厂商和传统电信设备厂商在积极推动着融合通信的发展外,在“融合通信”的大浪潮下,像微软、Oracle这样的软件巨头也都在摩拳擦掌。不仅是它们,包括Intel、德州仪器、ADT这样的芯片厂商也都在自己所在的产业链位置上做着相应的努力,IBM、HP之类的IT大腕们也都不会坐视不理。融合通信的整个产业链在逐步形成,传统IT厂商在其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企业统一沟通平台

提到传统IT厂商,我们不得不提到微软,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微软应该说是跟进融合通信最快、也最有实际举动的IT厂商之一。“统一沟通”这一概念虽然与“融合通信”在字面上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2006年,微软与北电的战略联盟也让业界震动不小。人们普遍相信,微软的软件优势和北电的语音技术优势强强结合,会在统一通信的舞台上有一场精彩的表演。

从2006年7月,微软与北电宣布结成“创新通信联盟”,旨在加快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向统一通信的业务驱动转型;到2006年11月6日,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在日本东京表示,微软将在2007年年初推出具备IP语音通话功能与视频会议功能的软件;再到2007年1月,微软和北电共同宣布携手实现统一通信的联合计划,并公布Unified Messaging等解决方案……这一系列动作都足以显示微软对于所倡导的“统一沟通”的重视程度,而微软在统一通信中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统一通信的无障碍连接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不言自明,大幅度提升企业的通信效率会直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甚至会带来间接的经济增长。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曾表示:“每名员工平均每天通过7种不同终端或应用收到的信息要超过50条。而通过软件将能够解决托管通信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与北电结盟的初衷。我们将共同推动VoIP和统一通信的发展,以期把人们相互联络的各类工具和方式结合到一个简单的环境中,在手机、台式电脑和其他终端设备之间仅使用一个身份认证即可实现沟通互连。”

这与另一家软件巨头的想法不谋而合。Oracle也在企业统一沟通平台上做着努力,它们不但希望自己的产品能给更多的企业带来顺畅的沟通,而且,在公司内部也在切实使用。

微软公司信息工作者业务群中国及大中华区总监张柏舟告诉记者:“微软相信可以借助企业统一沟通促进生产力革命,我们需要实现多种沟通模式与我们日常工作流程更深入地集成,这样可以帮助用户在第一时间通过最为有效的沟通模式联系到要找的人,而软件必定将成为其中的关键所在。”

事实确实如此,软件在融合通信的产业链条上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在这个位置上获得更多的利润已经成为了软件厂商的目标。微软在与北电联盟研发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和集成服务中提供了自己的软件平台,将北电的语音技术融入到微软的软件平台中,在桌面终端上集成了语音、视频和数据,实现了IP语音和即时通信、协同办公、视频会议等其他通信手段的整合。最新的Unified Messaging的解决方案将在2007年第二季度上市销售,整合了微软的Exchange Server 2007和北电的Communication Server 1000产品,让用户不仅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在网络中互联,还可以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等任何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自由沟通。

2007年第四季度,微软将整合微软的Office Communicator 2007和北电的Multimedia Conferencing推出一款集话音、即时通信、音频和视频会议于一体的产品,这意味着人们能够检查Outlook电子邮件中用户是否在线,无需再回复电子邮件,可以使用同一客户端启动一个即时通信对话或视频会议。

而像IBM、HP等IT大腕也在探索着自己在融合通信中的位置。2006年10月,IBM在中国推出了一条IT服务产品线――“网络服务”,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利用网络拓展业务,构建适应业务需求的企业网络,显然IBM也想在融合通信中分得一杯羹。

面对当今的融合通信环境以及企业业务创新的需求,如何将IT规划与业务创新进行最佳结合,促进企业运营并降低成本,是很多CIO面临的最大挑战。IBM正是看到了这一机会。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网络服务产品线经理李与星说:“随着新型业务对网络要求的提高,网络与应用优化之后能够随时随地实现融合业务通信就显得至关重要。IBM网络服务为客户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包括网络策略管理与优化服务、融合通信服务、移动无线和RFID服务,以及网络集成与可管理服务,这些对于企业实现融合业务通信有着很大的帮助。”

运营商转型的巨大商机

融合通信在企业级的应用已经在逐渐明朗化,而不可否认,融合通信也能为运营商提供新的创收机会。在运营商的转型中也蕴涵着很多商机。这种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事实上,转型是已经成为当前运营商最为关注的问题。当英国电信的“21世纪网络”建设规划刚刚提出的时候,全球的运营商都在等待着看到一个转型的成功案例。固网运营商新增用户数量和ARPU值不断降低。移动通信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移动运营商同样面临着与固网运营商相同的挑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创新应用的趋势已经驱动运营商开始以用户网络管理为核心,注重提供以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为基础的增值服务。通信与IT融合的大潮将至。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通信正在向融合的方向发展,比如IPTV,有电视,又有互联网上如何传播数字电视的整个技术,还有软件,需要把这一切完整地结合起来。现在运营商都在转型,而这种转型显示ICT融合已经在发生。比如说,现在PC上面可以打VoIP电话,跟在固网上打电话一样,这已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在转型的大潮中,关注运营商的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电信设备厂商,微软、Oracle、TI、IBM等传统IT厂商也都早已在等待着这一盛宴的开始。

近期,微软就在中国发起了一场开拓电信市场的战役。联合北电、中国普天等国内外知名电信设备厂商,微软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14个城市进行了一次为期3个月的巡展活动,重点展示其创新应用的电信解决方案。而对于微软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监金伯乐来说,4.7亿的移动用户和1.66亿的互联网用户,中国市场如此巨大的潜力让他感觉到此次中国14个城市电信解决方案巡展意义重大。

同为软件厂商的Oracle也不甘示弱,华为、中兴和UT斯达康等相继成为Oracle的技术合作伙伴,而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在内的所有国内运营商都已经采用了Oracle的技术产品。

Oracle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电信行业正处于根本变革之中,迫切需要促进业务发展,网络与IT融合已经是不可扭转的,而Oracle公司正在投入巨资,以推动这一变革。”的确,2006年的一系列收购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其中,2月收购HotSip公司,就是为了加强为新型汇聚网络上的IP电话、存在服务、传信和电话会议系统提供基础设施软件的这部分技术。

Oracle提出的“下一代网络系统”服务平台是一种标准的软件环境,适合设计、开发、服务与管理,它的核心在于与网络的衔接,可以提供短信服务、丰富的多媒体服务和下一代通信服务,诸如虚拟专用分组交换机、网络电视、固定与移动通信的融合业务等。Oracle公司亚太区电信行业解决方案高级总监殷玉萍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平台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

“近十年来,网络电话的出现和分组交换网的演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网络电话的成本优势对于经营者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新的服务可以部署得越来越快,为客户创造更多收益;另一方面,诸如雅虎、谷歌等加入这个业务,很大地挤压了传统运营商的收益。这种情况下,一个基于IT标准的平台可以使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迅速开展更高级别、同时也更加易于推广使用的业务。正是因为这样,Oracle投入巨资来建设‘下一代网络系统’。”Oracle公司亚太区电信行业解决方案高级总监殷玉萍说。

“事实上运营商提供的很多服务是有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等第三方加入的,而我们为运营商构建的‘下一代网络系统’平台是开放式的,运营商不但可以选择任何硬件、网络设备,其他第三方也都可以在上面进行开发,这样运营商就有了更大的选择性。而且运营商可以选择Oracle的整体平台,也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这样也为它们节约了成本。”

看来,在融合通信的大潮下,运营商面临转型的情况下,作为全球的软件巨头们都希望在电信市场上分得更多的羹,特别是对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中国市场期待很高。但是作为软件厂商,它们对于运营商的整体转型的推动作用还不是那么直接,而只能静观其变,等待出击。

对于IP网络对电信领域的改变和冲击,IBM也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以前所讲的融合只是产品层面的,直到IP网络成熟,才有真正的融合实现,IP在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融合的演进将重新组合电信领域的版图。”IBM的相关负责人说。

而不同种类的融合在未来对电信领域的影响力是不同的,语音与数据的融合将对电信业产生最大的影响;另外有线、无线、移动等不同接入技术的融合、电信与广播媒体以及内容服务的融合、IT与网络的融合、电器产品与传统电信终端产品的融合等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电信业的运营方式。

“根据这几个因素我们可以看到,融合将使大量的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入电信服务的领域,从而使电信服务的游戏规则发生重大改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运营商及任何希望参与电信服务的企业必须进行转型,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造新价值,而IBM也在这方面做着努力,希望在这个市场上有所突破。”这位负责人说。

终端层面的芯片厂商

在融合通信的大潮中,电视、电话和计算机的融合,也就是终端层面上的统一前景已经清晰可见,而芯片厂商正在与产业链的其他组成部分一道,为此摩拳擦掌,期望融合通信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其实在前一两年,融合就已经让终端芯片领域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技术变革,在从单一语音通信到宽带互联和多媒体时代的渐进过程中,芯片的角色发生着改变。

2007年1月,微软首席执行官Steve Ballmer(右)和北电首席执行官兼总裁Mike Zafirovski(左)共同宣布携手实现统一通信的联合计划。

美国模拟器件(ADI)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郑永晖曾表示:“分析当前通信业的发展趋势,我们会发现网络正在把越来越多的业务功能推向终端方向,即所谓的小交换、大终端,这就促成了终端芯片向平台化方向发展。”

德州仪器(TI)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随着数字电子消费的发展,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传输和访问内容的新方法也已经被开发。存储量的增加使得人们能够取得音乐、视频片段和网络电视,而人们需要访问信息,并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连接。也就是说,对于芯片产品来说,要性能更好、体积更小、更集成。”

而在早期手机和数字视频产品中,除了需要主芯片之外,还需要各种接口、周边设备来完成所需的拓展功能。融合通信需求的日益强烈,要求这些部件必须能够高度集成,如此才能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

微信年终总结例3

一、近两年银行辞职潮爆发小微企业信贷部尤其严重

在我国,银行传统收入主要靠吸收存贷款利差,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曾经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利差大大减小,银行盈利减少,但是贷款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使得银行人再也没有以往的优越舒适。自2015年起,银行连续出现了一波先觉者的辞职热,到了2016年,银行员工辞职似乎就像一股潮流一般,席卷了中国各家银行。2016年上半年,更是有3.5万人从银行离职。

二、小微企业信贷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银行贷款已不仅面对大企业进行,大量优质的小微企业开始向银行贷款,其次,大量小企业有融资难的问题,就更愿意以高成本向银行进行贷款,对银行而言,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不仅是每个银行当前的现实需要,更是今后必然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小微企业规模偏小,资金实力不足

小微企业主要定义为小企业和个体工的总和。根据银监会关于小微企业贷款优惠政策,把贷款额度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定义为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相比大企业对银行贷款利用率更高,资金相对少所以可接受的贷款利率相对高,因此需求也很大。但是小微企业的个体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实力不足,自身业绩与社会经济整体大环境相关密切,再次是这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显得比较被动。

(二)小微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大,坏账风险大

小微企业往往经营规模较小,不确定因素较多,管理经验不足,缺乏严谨,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缺乏技术支撑,管理者和员工的能力有限,因此就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恶性循环缩短了自身生命周期,很有可能会因为经营不善,而使得自身偿债能力不足。而且自身还款意愿也相对薄弱。

(三)小微企业数据很难获得,信用风险担保风险大

小微企业财务状况波动交大,而且财务状况不够透明,使得银行调查小微企业财务数据的时候往往难以获得,就很难以此判断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小微企业企业文化大多还没有形成,且所受到的社会监督太少,社会信用不高,很容易产生恶意骗贷,贷款跑路的状况也屡见不鲜。而且正是因为小微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所以抵押物往往较少,是的担保风险也随之加大。这些先天不足的原因,导致银行给小微企业借贷更加困难。

三、小微企业信贷部辞职潮的原因

(一)大环境下行,银行薪资普遍下降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不断下滑,尽管中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独自绽放,但是经济下行的趋势无法阻挡。2015年以来,银行人的薪资普遍呈现下降状态,降幅基本在30%~50%之间。

(二)互联网冲击,竞争工作压力大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也不可小觑。人人都要来分一杯羹,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银行再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各种P2P贷款热火朝天,使得银行贷款业务量减小,但销售任务却进一步加大。2014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了15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约60亿元,P2P约100亿元。这一数字在2015年以及2016年更加扩大,银行人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三)利差减小,不良率提高

经济不好,社会信用恶化,导致银行坏账增加,不良贷款增加,不良率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银行净利润降低。利率化改革之前,银行借贷款利差大概在3%左右,利率化改革以来降低到2.5%左右,同时银行还有还有人工等成本,刨去这些再看,也就意味着如果不良率大于2%,则银行的资金状况就相对危险。而不良率直接与员工的工资,和员工转正挂钩,与员工们的切身利益相关。

(四)责任公众甚至工作不好开展

最后,银行贷款实行责任终身制,一旦发生不良,对于贷款人员简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是一笔贷款的发放牵扯了上下多少层级,贷款责任终身制既有失公平也使得贷款工作不好开展。

四、小微企业信贷部在辞职潮中的应对措施

(一)对员工直接或间接增加福利

现阶段,银行辞职潮暂时无法有大的改变,银行要想留人就要拿出所^的诚意。其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银行人的薪资待遇,不只是上级领导,更重要的是基层员工。其次也可以间接增加员工福利,比如转正要求降低,实习员工早日转正,也是一个留下人才很重要的方法。

(二)贷款责任终身制应更完善

不得不说,贷款责任终身制的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信贷人员严格要求发放贷款,初衷是好的,但也带来一些弊端,所以应该完善贷款责任终身制,比如实行短周期轮岗制,不能总把这种“终身”风险压在一拨人身上,另外也要提出领导层面的责任终身制,毕竟贷款所经链条较长,应公平严格管理。

(三)细分客户,对应设计贷款产品和贷款流程

细分客户就可以吸引更多贷款企业,从而也对不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应该用个人或企业信用,及担保人等因素细分客户,并进行评级。评级高的抵押物可以少一些,贷款限额也相对宽松;评级低的贷款就相对严格。其次,贷款流程也不同,评级高的流程简单,评级低的流程复杂。总而言之,对于小微企业贷款不能一视同仁。

(四)加强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创新

要想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问题的根本,在于创新信贷产品,寻找新的收入点和避免风险的方法。信贷产品创新,首先银行要设计出合理的研发管理模式,其次产品创新目的是为了吸引客户,那么方向上就应该把单纯的利差收入变的多元化。避免风险方面,不能只再单纯的运用信用评级机制,可以利用第三方,相互验证三方信息,就是实行交叉验证,一同验证小微企业信用,避免信息不对称不真实带来的风险。

五、总结

小微企业信贷发展以来,一直面对着很多问题,但是我们把大部分眼光都集中在怎样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可是小微企业自身先天性的原因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就是站在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部的角度,并随着银行辞职潮的兴起,来看待小微企业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想良好发展小微企业,不仅要从政策方面使银行为小微企业铺路,更需要小微企业自身严格监管与良好发展,才能解决不良率的问题。

总之,在银行辞职潮中,银行人苦,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部更是苦不堪言。

参考文献

[1]贾舒.《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

[2]徐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M].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微信年终总结例4

1.互联网使用数据背景

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即时通信作为网民第一大上网应用,在高使用率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攀升。目前我国的网民主要以10-39q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总体比例合计达到73.7%。而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据比例最高,达到30.3%。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有63.9%的人比较或非常依赖互联网,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精英、白领阶层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基础元素”,与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密不可分。

2.大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微信平台功能简介

大学课堂教学是围绕知识点展开的,知识点的有效传播遵循“注意一兴趣一搜索一行动―分享”这一规律。教师通过生动案例引入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兴趣,并通过知识点逐步扩大开展,加强记忆和掌握知识点的规律,最后把自己的看法分享给同学和老师。所以,大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更多地开展讨论互动,完善存在的沟通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实现良性互动,是教师的根本所在。微信公众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正是基于交往教学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广阔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可以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目前,微信用户超过5亿人。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推送群发功能特点:微信公众号可以主动操作向关注用户推送重要通知或附加说明的最新消息。(2)设置自动回复功能特点:关注用户根据指定关键字词,可主动向公众号获取常规消息。(3)特设一对一交流平台:公众号针对关注用户的独立疑问,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对话智能解答服务。(4)关注用户管理功能特点:微信公众平台在后台中可以显示订阅者的具体信息,管理员可以对关注用户进行分组和调整,加强系统管理。

3.微信公众平台与材料力学结合设计分析

3.1微信公众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原则。微信公众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它是教师和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智能终端实现双向交流的一种教学过程,具有随机性、短小性和离散性的特点。微信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考虑微信公众平台自身的特点,既要适合微信用户的使用习惯,又要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在内容设计上,应有更加合理的学习内容模块。

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学过程监控是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3.2材料力学课程微信公众平台设计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和特点,将平台分为5个层次:支撑层,通过微信开放接口,设计前台和后台交互的操作界面,增强用户操作体验;用户层,由微信用户、学生、授课教师、管理员构成平台用户;服务层,包括学生管理、信息推送、线上线下交互服务等;业务应用层,包括专家系统、情境分析系统、个人特征分析系统、智能问答系统和教学监控系统;数据资源层,是平台最基础的部分,为整个平台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

3.3材料力学课程微信公众平台效果分析

微信年终总结例5

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终端设备中非常重要的前端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质量。而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已成功将高精度天线跟踪系统与变频器调速结合应用于卫星通信中。另一方面,随着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终端天线的小型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自第一批微带天线被研制以来,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因此,微带天线的小型化研究对减小无线通信设备的体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小型化微带天线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实现微带天线小型化的主要方法。

1 小型化微带天线的研究现状

天线小型化的实质在于采用更小尺寸的天线收发电磁波,从而节省天线所占面积。常用的小型化技术有使用加载、分形结构,采用新型材料或结构、增加介电常数等。

1.1 使用加载

使用加载,即在天线的辐射单元上加入额外元件以改变辐射单元上的电流分布。如Richard H. Chen等人通过在天线的半波槽中加载一对C形环的方法实现天线的小型化。通过加载,天线的谐振频率显著降低,尺寸缩减约50%。但随着小型化程度的加深,天线增益会随之变差,这对于要求高增益、宽频带天线的应用是极为不利的。

1.2 应用分形结构

分形结构的空间填充性使得在不增加天线尺寸的同时增长电流路径、减小谐振频率,实现天线的小型化。目前,多种分形结构已被广泛用于设计小型化微带天线。如文献[3]采用Minkowski分形结构,有效降低了天线的谐振频率,使天线尺寸减小了约33.6%。文章还对天线的辐射、增益等性能作了详细分析,并得出结论:在尺寸减小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天线其他方面的性能。

1.3 采用新型材料或结构

近年来,超材料的发现为电磁理论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材料在天线领域的应用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Dalia M. Elsheakh等人就曾运用电磁人工材料代替传统微带天线的地平面,使得天线的尺寸缩减了约80%,同时较好地保证了天线各方面的优良特性。

2 微带天线的小型化技术

以微带贴片天线为例,常采用的小型化技术手段包括增加介电常数,采用加载、曲流结构等。

2.1 增加介电常数

对于采用薄介质基板(h

其中,f为微带天线的中心频率,c为真空中光速,L表示矩形贴片的长度,εr是介质基板的相对介电常数。可见,天线的尺寸与介质基板相对介电常数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使用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基板可有效减小微带天线的尺寸。

但增加介电常数并不是无限的,基板的介电常数越高,天线的效率和增益越低;且成本增高,不适合大批量地投入生产应用。

2.2 使用加载

加载包括开路加载和短路加载两种。以短路加载为例,其减小天线尺寸的基本原理是:半波结构的微带天线谐振时,天线中的电流在两个开路端中间存在一个零电位线。若在此处将天线对地短接,将形成开路到短路端的驻波结构,原来的半波天线变成?波长天线,因此天线的尺寸便可缩减一半。

2.3 曲流技术

曲流技术包括在天线贴片上或地板上开槽。如对一个矩形贴片采用曲流技术,开槽前后贴片表面电流分布如图1。可见通过开槽,电流路径增长了,若对于固定的工作频率,则天线尺寸减小。但采用曲流技术的天线电流分布较复杂,交叉极化特性较差,且增益会随天线辐射面积的减小而降低。

3 结论

本文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小型化微天线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实现微带天线小型化的主要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郑仕兵.变频器在国产大型转动天线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2).

微信年终总结例6

1.引言

尽管目前微博用户数量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长率的绝对值却在逐渐降低。与此不同,微博的数目和速率当前正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据新浪副总编辑孟波介绍,从新浪微博内测开始,它的用户数就以每周50%的速度增长。正是看到了微博的迅猛发展势头,在新浪,人人网,搜狐,腾讯等大型用户网站投身微博后,Google等也开始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希望从火热的微博市场中有所获取。

然而微博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疑问:为什么微博如此受到用户的喜爱?用户究竟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接受和采纳微博呢?到底是哪儿些因素引起了客户?

2.用户使用微博因素

2.1 娱乐性因素

娱乐性动机指的是微博因能帮人们消磨时间、缓解压力、获得娱乐和放松而被人乐于使用Trammell等(2004)、Leung(2003)、Pine和Gillmore(1999)等学者都在研究中发现,通过浏览或者与其他人互动而获得愉悦和放松使用户写博客、参与虚拟社区的一大原因。

根据2009年2月18日,中国画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京《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简版)》,研究显示即时通信,社区交友,手机音乐,手机游戏等娱乐性的应用依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选择的主要内容。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中,应用率最高的依然为即时通信类,占整体的31.2%,庞大的用户群拥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而交友社区类产品则在2008年取得了明显的市场突破,除了多家机构在此领域的重点投资形成潮流外,此类产品强大的聚众能力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手机音乐,手机上网浏览,手机聊天,即时通信,保持比较高的应用率,活跃用户大约660万。手机电视,手机博客,手机微博等也正在获得更多手机网民的青睐,活跃用户在大约250万左右。不过,此次调查也显示,上网与学习类产品,正在快速的发展,特别是WAP邮箱业务,活跃用户总量已经达到了480万。

2.2 个性化动机

Jack Dorsey在编写第一个微博程序Twitter时,他对这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及时通过手机短信来告知和好友自己目前的状态,而正是这种明确的定义定了微博在传播个人信息方面的突出优势。用户不必通过考虑技术或句法的条条框框,他们发出的每条微博信息只是因为回答一个简单的话题:“What are you doing?”,因此像“终于下班了!”、“刚打完球”等等,这类生活化的口音便在微博客商大行其道。研究机构PearAnalytics曾对2009年8月Twitter上的信息分布做过统计,结构显示缺乏实质意义的描述统计信息(Pointless Babble)所占比例高达40.55,紧随着其后的是互动式的对话信息(Conversation)和转发信息(Pass-Along Value)。

不同类型用户在使用微博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会截然不同,喜欢唱新奇事物的用户,容易采纳新的观点,并且可能比一般的用户更早的使用最新的科技产品或者服务。因此,此类型消费者对于微博来说采纳程度会比较高。有个性的用户具有独立的决策判断,较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对兴起的食物有高度的兴趣,进行搜寻的努力程度也较大。

2.3 信息性动机

指的是用户为了满足获取或分享信息的需求而使用微博的动机。由于微博更新速度快、可实时等特点,微博上有大量的新闻咨询和其他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微博的便捷、转发功能强大等特点又使其他信息传播上具有独特优势。Dholakia等(2004)、Flanagin和Matzger(2001)都曾在研究中之处信息性需求使用户参与虚拟社区的重要因素。

微博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不但在于它内容简短,而且因为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聊天工具等多种方式发送,非常方便快捷。特别是有线载体(互联网)和无线终端(手机)的结合,使微博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在媒体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以最快的速度抢到新闻成为各大媒体觊觎的目标。而大量散布在各地,甚至是事件现场的微博用户,不但能第一时间提供新闻信息,而且可以实时播报,实时性和现场感更强,以至于有人认为在一场突发事件刚刚发生后,人们可以在Witter上搜到大量的实时消息,却在谷歌上一无所获。

前面提到微博的许多特点,本研究为了更高的测量出用户采纳微博的关键因素,将采纳微博的主要原因和障碍归类整理,从而引入了娱乐因素,信息性因素,个性因素三个新变量。在研究中这三个变量对用户使用意愿产生影响。根据微博的特点,用户采纳微博的关键因素研究初步修正原有UTAUT模型,本文模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有的UTAUT模型,第二部分是新增加绿色部分如图2-1所示:

3.实证假设检验分析

本节主要是对用户采纳微博的关键因素研究模型中的便利条件、努力期望、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信息性动机、个性化动机、娱乐性动机、使用意愿及使用行为变量,运用结构方程的处理方法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以UTAUT模型为研究基础,尝试了解用户在选择使用微博的影响因素。在研究用户采纳微博的关键因素研究时,我们采用结构方程来对模型进行处理,算出每条路的指标化回归系数(路径系数)和显著性,来了解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构建各个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图。本研究进行了不考虑控制变量的影响, 结构方程模型的机构指标如下:

・卡方值自由度比(Chi-square/df):卡方值自由度比较小,表示模型的你和情况比较好。但是卡方值和样本模型相关,样本越大,卡方值也就越大,因此需要同时参考其他模型适合标准。

・拟合优度指数(Goodness-of-Fit Index):只测定观测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在多大程度上被模型引申的方差协方差矩阵所预测。GFI值在0~1之间,该值越大表示适合度越好。GFI在0.7到0.9之间被认为是合理的,在0.90以上被认为是好的拟合的证据。

・修正拟合优度指数(Adjust Goodness-of-Fit Index):AGFI利用模型中参数估计的总数与模型估计的独立参数以自由度来修正,估计的参数相对与数据点越小,AGFI越接近GFI。指数都在0到1之间,较大的数对应于较好的拟合,在0.7到0.9之间被认为是合理的,0.9以上被认为是好的拟合的证据。

・模型比较适合度(Comparative Fit Index):值在0到1之间,0.9以上认为模型拟合性比较好。

・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该统计值在小于0.08的时候表明模型拟合比较好。

・非凡拟合指数NNFI(Non-Normed Fit Index):以虚拟模型为基准研究模型的改进程度,值域在0到1之间,0.9以上取值表示模型拟合比较好。

通过Lisrel8.70软件对用户采纳模型进行初步的路检验,计算出标准化回归系数和显著性系数,从而了解各变量之间的关系,验证相关假设是否成立,通过删除或合并变量最终构建出模型路径图。

从模型分析结果各项可以看出,此模型的拟合参数值的标准优于前一个模型,能相对更好的解

释用户采用微博的关键因素研究。模型指出如下表示:

表3-2 修正模型后的指标值

修正后,用户采纳微博的关键因素研究概念如下图所表示:

从上可以看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信息性动机、个性化动机、娱乐性动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用户采用微博的行为。

根据各个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本文研究将各个变量之间对微博使用行为的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计算出来,如表所示。

表3-3 每个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对用户使用微博的影响效果

根据对用户使用行为影响效果大小对自变量和中介变量进行排序,依次为使用意愿、努力期望、娱乐性动机、个性化动机、便利条件、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信息行动机。根据结构方程处理结果,对本文研究对第三章的用户采纳微博的关键因素模型的假设做出了验证。

4.研究结论

经过结构方程的检验,本研究发现,用户使用微博的关键因素影响由使用意愿、努力期望、娱乐性动机、个性化动机、便利条件、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信息性动及组成。具体的影响路径可描述为下文:

用户的使用意愿会直接影响其对微博的使用行为。用户对微博有使用意愿而采取实际行动是使用微博的前提所在,因为用户自身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行动。他们愿意使用是他们去使用微博的必要条件,路径系数为0.80,在显著水平α=0.05的条件下,T值为6.24,所以造成了假设检验结果很显著,能对用户使用行为有80%的解释力。

用户的努力期望对使用意愿影响和显著。研究发现,努力期望对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很显著,路径系数为0.38,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条件下,T值为2.83,达到了标准。经过分析,样本人群属于高学历、电脑熟悉程度高、网龄较长的使用。这类用户的特点是自身知识水平较高,对系统和电脑、网络操作都很熟悉,因此对努力期望这个变量不敏感。也就是说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认为系统的使用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困难,因此对微博的使用登录等不形成什么问题,大部分都对努力期望所涉及的问题中表示同意,所以造成了假设检验结果很显著。

娱乐性动机直接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研究发现,娱乐性动机对使用意愿影响很显著,路径分析系数为0.42,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条件下,T 值为3.50,达到了标准。经过分析,样本人是学生群、上班群。平时学习、工作累了就暂时从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中解脱出来,探讨及讨论目前有关热题等从中能感到一种快乐和愉快,放松放松,所以大家都比较同意论文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表示同意,所以造成了假设检验结果很显著。

个性化动机直接影响用户使用意愿,虽然他的影响没有前3个那么强烈但是也足够在显著水平α=0.05的条件下,T值能达到2.44,路径系数为0.36。主要可能因为有些用户比较善于发现并喜欢使用新的技术产品,感觉比较流行、时尚感。从而造成了使用微博的原因,形成了假设验证结果很显著。

便利条件对用户行为有直接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27,在显著水平α=0.05的条件下,T值为2.11,我们发现用户群比较认同微博的传输速率以及微博的登入。但是对新的用户来说微博还是一个新的东西,还不习惯上微博。如果遇到问题也不一定能有微博朋友帮你解答,大家更关注自己发表东西,吸引别人的注意、个人作秀之类,想让别人对关心你自己,而忽略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和关注。所以论文的假设检验结果很显著。

从原假设来说绩效期望会对用户使用意愿有直接影响,但是从结构模型中发现绩效期望与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并不大,可以忽略不计。不过绩效期望却对用使用行为优质比较强烈的影响。路径系数值为0.25,在显著水平α=0.05的条件下,T值达到了12.09相对来说是比前几个都高的多。论文中的假设是不成立的,通过修改最终绩效期望对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很显著。

社会影响对用户使用意愿有着正面影响。研究发现路径系数为0.30,在显著水平α=0.05的条件下,T值为2.08, 达到了标准,社会印象对用户使用微博的意愿有着显著影响。因为样本人群离不开群体,所以一般朋友用什么他们现场使用一下,如果听到朋友或者周围的人说这个很好那个很好,你就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形成了论文中的假设结果很显著。

信息性动机对用户使用意愿直接影响。从研究发现,路径系数为0.24,在显著水平α=0.05的条件下,T值为2.97,达到标注,也就是说微博上能很快地参与到最新的信息及流行、最爱关注的话题中去,能在微博上学习很多东西、可以转发,分享自己有意思的帖子、关注名人的生活信息以及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或者发信息等特点。论文假设结果非常显著,能反映出用户使用微博的关键因素。

5.研究建议

移动互联网的反战已是全球趋势,微博客的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进行,这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因此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微博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其意义在将互联网与手机用户相融合,打造成一个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平台。

可以说,中国运营商已经具备为用户提供微博服务的调剂,如手机通信、各种差异化移动服务业以及用户实名制等。运营商通过微博服务来丰富其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各种手机结合。推广电信的移动增值产品,挖掘用户价值,同时也可以带动用户增长作用。

由于电信运营商的内容比较弱,让电信运营商来运营纯粹以媒体维护的微博似乎不太现实,而且电信运营商的通信能力有点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应该打造一个更具有通讯特色的微博,一个结合手机通信、微博服务以及三方位应用等为一体的融合性平台,充分让该平台在互联网上以及移动互联网上发挥作用。

由于微博的根性很强,广泛分布在PC、移动终端等多种平台,特别是收集移动终端,也给电信运营商开阔了多种商业模型。运营微博的目标可能是增加网站流量,将流量转换为金钱。相比之下,电信运营商运营微博的成功指标则不单单在于流量,更重要的是在增强新用户,扩展外网用户,增强滋生在互联网的增值应用。因而通过上述分析,用户采用微博的前景比较明朗,微博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阳,黄峻磊:《浅谈,“微博”的兴起与网络营销价值》,《商场现代化》,2009年9月(中旬刊)

[2] 麦田:《浅入分析Twitter : 聚焦和扩散》,《信息网络》,2009年8月

[3] 《微博预测》:刊于《青年记者》,2009年11月上,第53到55页

微信年终总结例7

上海三微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微公司)是生产经营精细化工产品、各类医药中间体及助剂的企业,曾向盐城H厂购进咪唑产品进行销售。后三微公司成立了分支机构――精细化工厂,开始独立生产咪唑系列产品。2001年3月15日,盐城H厂以秦某离职后向三微公司批露其咪唑产品的技术信息及经营信息,三微公司使用该技术信息及经营信息,二者共同侵害其商业秘密为由,向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盐城中院),5个月后因故撤诉。2001年9月16日,盐城H厂以相同理由再次向盐城中院秦某、李某及三微公司。三微公司依法提出抗辩后,盐城H厂于同年10月26日向法院撤回了针对技术信息方面的指控,保留经营信息方面的指控。其间,江苏省宜兴市苏盛有机化工厂(以下简称苏盛厂)认为盐城H厂自1998年起利用苏盛厂员工杜某、沈某非法披露的咪唑产品专有技术和经营信息生产销售咪唑,侵犯了苏盛厂的商业秘密,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无锡中院),要求盐城H厂等3被告赔偿298万元。无锡、盐城两案连环,出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局面。

三微公司认为苏盛厂一案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自己案件的定性,遂要求盐城中院中止诉讼,但盐城中院未予采纳。2001年12月24日,盐城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三微公司利用秦某披露的3家客户信息等销售眯唑产品,侵犯了盐城H厂的商业秘密,判令秦某,三微公司分别向盐城H厂赔偿3万元。2002年1月,三微公司和秦某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江苏高院)提起上诉,并再次提出中止诉讼的请求。江苏高院认为,本案中盐城H厂的商业秘密来源是否合法应以无锡中院所审之案的结果为依据,遂于2002年7月3日裁定中止诉讼。

2003年3月,无锡中院对苏盛厂诉盐城H厂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盐城H厂、杜某、沈某侵犯了苏盛厂的咪唑专有技术商业秘密,判令其赔偿298万元。盐城H厂不服无锡中院的一审判决,遂向江苏高院提出上诉。在江苏高院的主持下,盐城H厂的上诉以调解告终,盐城H厂向苏盛厂支付98万元。

案外盐城H厂和苏盛厂的诉讼有了最终结果,继而三微公司与盐城H厂的二审启动。二审中江苏高院希望能调解结案,三微公司亦不想为讼所累,很有诚意地出具了一份调解方案,希望能了结此案,孰知盐城H厂寸步不让,调解未果。2004年11月8日,江苏高院开庭审理此案,并作出终审判决:撤销盐城中院的一审判决,驳回盐城H厂的诉讼请求。至此,这一延续3年有余的侵犯商业秘密案的诉讼终于以三微公司胜诉而落下帷幕。

调解未果

此案的二审诉讼过程真可谓一波三折。

三微公司于2002年1月将上诉状提交至江苏高院后,因此案的审理需以无锡中院的判决为依据,便向江苏高院提出中止诉讼的请求,此案因而中止。无锡中院判决盐城H厂败诉,盐城H厂上诉至江苏高院,此案又须等待江苏高院的终审判决。最终,盐城H厂和苏盛厂以调解结束了诉讼。

2004年6月中旬,我作为三微公司的人,接到本案承办法官的电话,希望调解此案,请我出具一份谓解方案。对于不想再被诉讼拖累的三微公司的郭总来说,法官的意见无疑是炎炎夏日中吹来的一阵凉风,让人好不惬意!在充分尊重郭总意思、合理维护郭总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我让我的助手出具了一份调解方案:三微公司愿意承担诉讼(含一审、二审)费用的大头;盐城H厂不再向三微公司及原审两被告主张权利;解除对三微公司帐号的冻结。性格豪爽的郭总愿意而且也实际上作出了让步。孰料对方毫不领情,调解未果。

2004年9月10日,我方接到江苏高院的开庭通知:法院将于9月17日开庭审理此案。我和助手连夜对此案作了开庭准备,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快,9月15日,我方突然接到法院通知:因对方律师开庭冲突,开庭延期。对于等待了3年之久的郭总来说,诉讼好像又进入了漫漫长夜。10月11日,我又接到法院的开庭通知:法院将于10月15日开庭审理此案。接到电话时只是感觉这个日期好熟悉,翻了一下工作日程,才发现10月15日正是武汉一个商业秘密刑事案子的开庭日期――这次是我这边“撞车”了。我马上和法官取得联系。由于此案已经拖了如此长的时间,法官希望我能派一个助手开庭。但郭总坚持让我前去开庭。一向急于开庭的郭总,这次却很冷静,希望法院延期开庭。我明白郭总不是不信任我的助手,只是悬了3年多的案子他真的输不起了,任何可能出差错的地方,他都不愿意出现。而这边的刑事案子又没有办法延期,于是我吩咐助手写了一份延期审理申请书,并附上我武汉开庭的通知交至法院。最后,法院同意了我的申请,开庭再次被延期。由于开庭经过两次延期,法院也考虑到双方律师业务繁忙,在第三次开庭日期通知发出之前,与双方律师先行进行了电话沟通,以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情况。最终法院确定此案于11月8日开庭审理。

庭审争锋

时光荏苒,转眼就来到了11月8日开庭这一天。上午主要是证据交换和事实调查。由于秦某在盐城H厂工作过,并曾经担任过盐城H厂的销售工作,而且盐城H厂的工商笔录的证据里也有案外人“证明”秦某参与我方销售的“事实”,上午的证据交换和事实调查显得对我方有些不利。中午休息时,郭总看上去一脸的愁容,不时地对我说:“朱律师,怎么办?上午开庭对我们不利啊,我们不会就这样输了吧!”而且话语中在猜测对方和法官是不是有什么关系?也许是因为在一审中郭总见到了一些本不应该在弘扬公平和正义的法庭上出现的情况,对此次开庭心里也存有一定的阴影。看到这样一个遵纪守法又懂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市场经济弄潮儿此时的无助,我真的很感叹。司法救济是公民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这其中还有什么猫腻,那法制国家的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还有多大呢?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对我们国家的司法系统还是充满信心的,便连忙安慰郭总:“你放心!我相信江苏高院的法官会秉公执法的。今天上午虽说对我们显得不利,但法官的调查和发问都是很有水平的,没有偏向任何一方;况且今天上午是事实调查,不能就此下结论,下午才是法律方面问题的辩论,事实调查的不利并不代表法律问题上我们就会输掉。”

下午开庭时,合议庭主要是针对三微公司上诉状里的法律问题进行调

查。法官首先固定了法庭辩论的3个焦点问题:①盐城H厂所主张的客户名单是否构成商业秘密?②三微公司的客户名单是否有其合法来源?③盐城H厂的技术信息来源是否合法?如果盐城H厂的技术信息来源不合法,那么由此技术信息而衍生来的经营信息是否合法?

在法官宣布今天的法庭辩论焦点之后,我首先对第一个问题向法庭陈述了我的观点:被上诉人所指的客户名单不能构成法律上的商业秘密。法律上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商业秘密必须具备以下特点:第一,不为公众所知悉,即秘密性;第二,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即利益性。根据TRIPs协议,不为公众所知悉是指“不为通常从事该类信息工作领域的人们普遍知悉或者容易获得”,也就是说,商业秘密必须是不易通过正当手段或途径取得的信息,易于取得的信息不允许独占使用,即不能构成商业秘密。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易于取得的信息为公众信息,取得这样的信息毋需付出劳动或努力,法律对之没有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根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业秘密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的相关规定,客户名单要成为商业秘密必须具备以下要件:权利人经过相当的努力、在一定的时间内相对固定,具有独特交易习惯。就本案被上诉人所主张的客户名单来看,包括上诉人在内的客户经营信息都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轻易获得,而且也不具有独特交易习惯,因此,也就不能称之为商业秘密。

我方观点陈述完毕,法官要对方律师对我的观点发表意见,而对方律师对我方观点避而不谈,想绕过这个核心问题。明察秋毫的法官看出了对方的意图,几次提醒对方律师“答非所问”。即使这样对方律师还是和法官绕来绕去足足有十来分钟,最后还是在不明不白的回答中结束了第一个问题的辩论。

对第二个问题,我主要从几家客户向我们出具的证明来发表我的观点:几家客户都是因价格问题主动找到三微公司的,三微公司客户信息都有其合法的来源。但我方的证据内容与对方的工商笔录证据内容有矛盾之处,这牵涉到法院证据采信问题,在此问题上花费过多时间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就未在此问题上与对方律师纠缠过多。

第三个问题是此次法庭辩论最有争议的问题,由于对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的关系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故双方对这个问题的争论空间很大。对此,我首先阐述了观点:在苏盛厂诉盐城H厂一案中,无锡中院一审判决盐城H厂停止使用咪唑专有技术,并赔偿298万元。盐城H厂不服,便向江苏高院提起上诉,在江苏高院调解下,盐城H厂给付苏盛厂98万元。在准备此案的词时,我们敏感地发现,江苏高院的调解书中没有一处提到“侵权”二字,那我们的基于技术侵权衍生的经营信息也没有合法基础的观点似乎就不很稳扎。果然不出所料,对方律师很快就提出江苏高院的调解书并没有认定盐城H厂侵权,其支付给苏盛厂98万元的费用,是弥补因诉讼给苏盛厂带来的损失,并不是因侵权而支付的费用。对于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我们丝毫没有让步,而是针锋相对地提出:虽然江苏高院的调解书中没有“侵权”的文字出现,但这只是措辞问题,并不影响侵权的成立。盐城H厂同意支付98万元的巨额费用,也就是默认了侵权。对方提出这98万元是盐城H厂补偿苏盛厂的诉讼成本,实乃牵强附会:这场诉讼的成本能有98万元吗?

对方又提出盐城H厂是合法经营的,有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而经营信息由盐城H厂合法经营获得,故经营信息也是合法的。对此,我们针锋相对地指出:合法经营并不能代表经营合法,盐城H厂有营业执照只能说明是合法经营,但因为其用的是不合法的技术,所以,其经营是不合法的。由于经营不合法,由此得到的经营信息也就不合法了。这样你来我往地辩论,对方律师的反驳理由越来越显得软弱,最后竟然违背民法的基本原则提出荒谬的观点:“违法经营得到的经营信息是合法的”,还举出了私生子不因其父母婚姻不合法而认定其也不合法的例子。我们不禁哑然:对方律师显然没有考虑到人权的存在,人权和物权应有本质的区别……

辩论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进行了调解。考虑到这样诉讼下去将会增加双方的诉讼成本,心胸宽广的郭总就再次作出让步,同意“四六开”的调解方案,以结束此次诉讼。而对方却没有一丝让步的表示,始终坚持“三七开”的方案,调解遂以失败告终。这下我真的不明白了,今天的辩论明显我方处于优势,对方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呢?此时天色已晚,由于沪上还有很多事要处理,我和郭总便连夜赶回上海。

12月9日,法院再次开庭。法官针对三微公司上诉状中的关于对方技术信息来源是否合法的问题再次进行了调查。我拿出无锡中院所调查确认的一些事实作为我们认为对方技术信息来源不合法的证据,而对方律师根本无法将其技术合法来源途径说清楚。法院最终还是希望双方能够调解,但盐城H厂还是一如既往,寸步不让,调解仍旧毫无结果。经过如此曲折,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法院公正的判决。

雨过天晴

2004年12月23日,大家都沉浸在圣诞的气氛中,我在黄浦法院办理完另一个案件的执行问题后便径直赶回律所。还没有等我走进办公室,助手就向我汇报:“朱老师,三微的案子江苏高院的判决已经下来了,江苏高院撤销了盐城中院的判决,我们大获全胜了!”

我仔细看了这份判决书,不禁为审案法官的专业水平拍案叫绝!针对盐城H厂所主张的客户名单是否构成商业秘密这一焦点问题,判决书是这样写的:“客户名单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他人非经许可不得使用,但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客户名单必须符合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要求,也就是说,该客户名单除了具备价值性,权利人对此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外,还应当符合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要求,即该客户名单不是简单客户名称的罗列,必须是具有商业秘密特征的信息。作为主张客户名单保护的权利人,不仅要证明其客户名单的存在,而且还要证明在其交易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信息,否则该客户名单就不符合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要求,不能获得法律保护。”法院还认为:首先,盐城H厂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在与涉案的3家客户发生业务往来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不为他人知悉的交易信息或交易习惯,因此其主张的3家客户信息不符合“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要求。其次,咪唑作为一种医药中间体和化工原料,主要销往制药和生产医药原料的化工企业,因此生产咪唑的厂家一方面很容易通过制药和化工企业销售的产品获得它们需求咪唑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公开资料获取它们的需求信息,而这些很容易被获知的信息,是

不能获得商业秘密保护的。最终法院认定:盐城H厂所主张的3家客户的信息不足以形成商业秘密意义上的客户名单,不能受到法律保护。

基于上述理由,江苏高院撤销了盐城中院的一审判决,驳回了了盐城H厂的诉讼请求,并判令盐城H厂承担一、二审案件的受理费和一审财产保全费。看到这里,我笑了:我提前收到了圣诞礼物!

得到如此完美的判决,郭总只是松了口气。是啊,拖了3年多了,现在赢了,只是觉得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地了,然而却没有胜利的喜悦。不过总算雨过天晴,他将乘风破浪迎接新的挑战。

感言

这个案子的终于圆满结束,面对这样的结果,我确实感慨良多。

在此案的二审过程中,我的办案理念――和为贵,得到了充分体现。此案开庭之前,承办法官希望双方调解,让我出具一个调解方案。由于郭总生性豪爽,也愿意作出一点牺牲以了结此案,于是我们出具的调解方案已经作出了充分的让步。然而对方律师却毫不领情,无奈,案件进入了审理程序。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官仍然希望调解结案,再加上我也担心可能会遇到地方保护主义,所以我方再次作出让步,同意“四六开”的调解方案。这样做和我一贯的办案风格有关系:一则希望双方能化干戈为玉帛,以调解方式结束诉讼,甚至愿意双方携手前进;二则,此案由于在外地诉讼,可能遭遇地方保护主义:三则,法官也愿意以调解方式结案,如果我方坚持己见,态度强硬,在案件有争议的情况下,法官很有可能驳回我方的上诉。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作出让步,避免当事人受到更大的损失,以免“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在调解过程中我们一再让步,充分表现出我们调解的诚意。这一策略在后来的审判中被证明是高明的。而对方态度一直很强硬,在我方一再让步的情况下还是咄咄逼人,给法官造成不好的印象。最终我方大获全胜,而对方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这次二审,江苏高院知识产权庭的审判体现出了其“艺高、胆大、公正”的特点。

微信年终总结例8

福建羽晨服饰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刘宏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表示,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被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线上传播方式大大改变,特别是微电影,具有传统电影视听传播特点的同时,又有其独特的传播优势,由于其制作周期相对较短,成本较低,符合当代人群生活节奏,且草根儿性明显,贴近普通大众,因此被众多企业作为品牌理念营销推广新的法宝利器。玛卡西尼作为时尚男装,其主要客户群体为有梦想、敢挑战、爱青春的时尚年轻男性,他们对自由梦想的渴望与热情尤为强烈。玛卡西尼男装顺势运用微电影这种营销方式将品牌主张直接传递给终端消费者。

早在2012年,玛卡西尼男装就曾重磅打造了微电影《地平线的梦想》。而此次,玛卡西尼男装推出《走出无人区》是中国首部穿越三大无人区的青春微电影,延续与传承了青春与梦想这一主题:两个志同道合的男人,为了彼此共同的兄弟与曾经的梦想,毅然奔赴广阔且荒凉的可可西里、阿尔金山、罗布泊等三大无人区,与一把吉他、一个半路“捡来”的女人、一个沉默不语的向导共同完成了一段疯狂却难忘的旅程。作为典型的青春微电影,其篇幅短小而精练,内容震撼而励志,始终坚强又执着地为梦想奔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走出无人区》的两位主人公老丁与老刘,是由时尚男装玛卡西尼的CEO丁耿着与品牌总监刘宏两人亲自担纲。对青春的追忆,对梦想的追逐,坚强与勇敢、疯狂和冒险,这是影片从始至终一直要表达的主题,更是玛卡西尼男装始终坚持的核心价值内涵:个性却不出位,感性却不张扬,追求高品质的艺术时尚生活,做有梦想、敢挑战、爱青春的时尚男人。

“相比传统广告来说,微电影更接近于广告与艺术的结合。正如电影一般,将品牌信息融入情节中,对故事进行艺术性地表达,让观众体会和理解其中传递出的信息,继而引感共鸣。”刘宏对此深有感触,“对于玛卡西尼男装来说,通过两部微电影传达深层次的品牌精神,比仅针对产品做广告宣传要好很多。而时尚男装产业与微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所带来的叠加营销效果更不容小觑!”

线上线下联动,引起更多关注

微信年终总结例9

2、点击“微信安全中心”,点击“冻结账号”。

3、单击通过绑定的手机号冻结,发送短信,点击“下一步”即可。

微信年终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233-03

1 研究背景

1.1 微博的定义及地位

微博,即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通过用户间的关注机制,传播信息及实现分享的跨媒体平台。用户可通过网页、wap及手机app等终端登录微博,发表140字以内的文字信息,还可以为其配上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自2006年全球首个微博网站创立;2007年国内首个带有浓重微博色彩的网站饭否网开张;2010年“微博元年”,犀利哥、凤姐等与微博关系密切的诸多事件抢占热点话题头条;2012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达到3亿;2014年新浪微博提出IPO申请,准备上市。短短八年间,微博功能由单纯的信息浏览、交互分享拓展到了微博营销、搜索、舆论监督等多方面,微博以摧枯拉朽之势,从新兴媒体走入主流媒体的殿堂,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曾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微博以其无可比拟的草根性、便捷性、多元裂变的话语方式崛起,改变了整个传媒业态。“围观改变中国”,全民微博时代已然降临。

1.2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作为国内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作为微博用户中个性鲜明的生力军,大学生有着如下特点。

(1)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当代大学生既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又是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知识分子。作为青年人,他们敏感、活跃、率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追求时尚与个性的审美旨趣。作为知识分子,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着相当的求知欲,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较高。

(2)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同一性。

青年大学生有着积极开明的头脑、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使他们不吝于在微博上表达自己,并对他人的微博进行转发与评论,做活跃的信息传播者。同时,大学生对于信息有着强烈需求,微博的短、快、随身性、多媒体集成等特质使大学生乐于使用微博。

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微博的传播特性高度契合,微博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第二空间”。

1.3 本研究的意义

微博自其作为一种新媒体崭露头角开始,就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然而总体而言,目前关于微博的研究中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二手资料较多,一手资料较少;对整个微博环境的宏观研究较多,对某一特定群体的实证讨论与具体系统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基于对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探讨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的现状,于共性中寻找个性,并试图分别对学生、微博运营者以及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引导大学生在微博的使用中向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前进,唤起更多的微博“正能量”。

2 研究方法

为全面了解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本研究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河海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六所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以及部分的深度访谈。本研究采取统一问卷、网络发放回收的方法。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学科等因素,力求调查结果能客观地反映南京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占总发放问卷的90.67%,数据分析使用SPSS 11.0软件。

3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基于对南京高校学生的调查

3.1 新媒体带来的媒介新业态特征

微博时代带来了草根民众信息权和话语权的空前扩大,从问卷调查可看出,作为微博用户中的生力军,大学生在对微博的使用上有着自己的鲜明特征,具体有如下三点。

(1)微博成为了高校学生使用的主要媒介之一。

微博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形式,仅用了几年时间就迅速步入主流媒介的舞台。在我们的调查中,95.59%的大学生为微博用户,可见微博已为高校学生使用的重要媒介。麦克卢汉在传播学名作《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曾提出:“媒介即讯息。”媒介承载的各种传播特性影响着人类的具体传播活动。微博具备信息便捷,跨媒体,内容微小化,终端移动化与传播碎片化等特点,与大学生求新、求快,求形式活泼多样、交互性强等需求相吻合,因此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

(2)大二、大三学生成为大学生微博用户主力军,其中女性偏多。

在我们的调查中,大学生女性微博使用者数量高于男性,占所有参与调查者的58.09%;大二、大三学生远多于大一、大四学生,占所有参与调查者的83.82%。究其原因,前者可能是由于微博传递的信息在内容上更符合女性的口味;后者则是因为大二、大三学生相对大一同学而言,在高校中有着比较成熟的朋友圈以及相对开阔的眼界,他们的社交需求和信息需求都比较强烈。而相对大四同学而言,他们又有着更加充足的时间。

(3)新浪微博为品牌龙头,人民微博无人问津。

调查数据显示,新浪与腾讯是大学生主要使用的两个微博平台,拥有新浪、腾讯微博的学生分别占被调查学生的77.94%和71.32%;新浪微博是我们的被调查者最常用的微博,占总人数的63.97%。鉴于腾讯微博用户中相当部分是QQ用户的延伸,而新浪微博则需用户主动注册,所以可以说新浪微博是当之无愧的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品牌龙头。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余名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无一人使用人民微博。人民微博是中共党委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人民网推出的微博平台,以政务内容为自身特色,却丝毫不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问津。这也折射了大学生参政意识较弱,对官方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的淡漠。

(4)微博终端移动化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微博已成功渗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碎片时间,每周访问微博的大学生占到了被访问者总数的76.47%。手机等移动终端展现了它的优势,大学生最常用的微博登录方式是手机客户端登录,为63.24%。手机客户端能随时随地收发微博,有着电脑客户端无可比拟的便捷性和随身性;它还有在电脑客户端难以发挥长处的LBS定位功能,能在收发微博的同时显示自己的地址、查找浏览附近的人,高度迎合了大学生求新求快、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微博的移动化趋势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3.2 微博对大学生群体实现的主要功能

对大学生而言,微博主要具有社交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娱乐功能以及教育功能。同时,在我们的调查中大学生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微博上的“沉默”,这种“沉默”有着自己的特点。

(1)微博带给大学生显著的社交功能。

在调查中,70.5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微博上最常浏览的内容是“好友分享的日常生活及心情”,占所有备选浏览内容之首;64.71%的学生在“最常或转发内容”的问题答案中选择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及心情”,41.91%的学生选择了“与好友进行交流与互动”,分占此问题各个备选项的一、二位。由此可见,社交功能在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中占据首位。

大学生在微博上的社交并非现实生活中社交的单纯延伸。在“你在微博上主要关注哪类人”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微博的独特社交个性可见一斑。除去对明星、专家学者、熟识朋友的高关注度外,关注有共同兴趣、爱好者也不少(40.44%),63.97%的大学生还关注了朋友的朋友、校友等人。微博给予了大学生跨越时空寻找志同道合者的机会,以及激活在现实生活中交集不多的边缘朋友圈子的机会。微博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交在微博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得以相互延伸与交融。

(2)微博增加了大学生信息传递的途径。

信息传递是大众传媒与生俱来的功能,微博作为大学生了解客观世界的媒介,也承载着相当的信息传递功能。在对信息的浏览上,不少大学生关注着时政新闻 (55.88%)、娱乐体育时尚资讯(52.21%)、社会名人微博(41.91%);在对信息的与转发上,分别有33.09%、30.1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上微博最经常浏览的是时政热点新闻、娱乐体育时尚资讯。大学生对信息类微博内容的关注度仅次于社交类内容。微博由于其随身性强,与接收信息方便快捷的特点,不仅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社会交往的工具,更成为他们拓展更远的眼界的平台。

(3)微博对大学生同时具备了娱乐与教育功能。

作为年轻化、追求快捷的受众,微博对大学生具备不可或缺的娱乐功能。常常浏览星座、语录、段子等信息的大学生不在少数(38.24%),常转发这些信息的大学生也占到了30.15%。在评价对微博的使用感受时,同意或非常同意微博常被用以“打发时间”“休闲娱乐”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总数的71.32%和72.79%。

微博这种新型的大众传媒也有着不少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因而被大学生看做是学得知识的来源之一。调查中,30.15%和30.88%的大学生通过微博来寻求工作上的资讯建议,以及情感上的指导与帮助。大学生走到了象牙塔的较高层次,他们渴望得到的教育不仅是知识性的,更有着各种对人生的迷茫,需要得到指导。微博向他们提供了此类信息。

(4)微博上的“沉默者”。

不是每个开通微博的大学生都是活跃用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从未自己写微博的被调查者占总人数的13.24%,而从未评论别人微博的被调查者占到了总人数的18.38%;“很少或转发微博”的学生有16.18%,约为8.82%“很少关注微博信息”的大学生的两倍。“我就看看,不说话”这句作为带有玩笑性质的微博流行语,却是一些年轻敏感的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内心活动的真实写照。

这一现象有两个原因。第一,“沉默的螺旋”效应。当微博者觉得自己的信息能得到很多人的回应与赞同时,自然就敢于发声,但微博分分秒秒都在更新着大量碎片化信息,作为一名普通用户,大学生的微博可能下一秒就被淹没入茫茫信息海洋中,得不到有效回应。久而久之,大学生就失去了信息的动力。第二,大众传播的麻醉精神功能。大学生在微博上时刻可以接收亲朋好友分享的关于自己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大量的碎片化信息浏览取代了正常社交中的人际关系信息传递,而让大学生用户得到了已经完成社交活动的感觉,因而放弃了社交的努力。

3.3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信度问题

可信度与权威性是人们在使用媒介时必须要考量的问题,是一种媒介为人所用的基石。对大学生而言,它的可信度如何呢?

大学生既是微博信息的发送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作为信源,61.03%的大学生接受了微博的实名认证。实名认证强调了现实人格对微博上虚拟人格的制约,抵消了网络的虚拟性对社交、信息等环节带来的负面影响。超半数的大学生愿意实名认证微博,表明了他们对自己言论负责的态度,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生群体属于微博上较为可靠的信源。

在遇到判定社会热点新闻等公共话题信息真实性问题时,多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66.18%)选择了根据者的权威性判断,选择以其他传统媒体或网站的报道为参考的大学生数量居次席(36.03%)。可见对于大学生而言,信源的权威性、知名度越高,可信性越高,传播效果越好。另外,由传统媒体仍作为大学生判定微博信息是否可信的重要参考源这一点也可看出,传统媒体由于其深厚的根基,对微博这种新媒体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3.4 微博的碎片化使得大学生冷静审视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年,微博用户规模较2012年底减少2783万,下降 9.0%;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比2012年底降低9.2%。大学生群体对微博是否保持着最初的热情?

在被问及“最近半年使用微博的频率”时,61.7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变”或“变多”,说明微博对于已有大学生用户而言还是有着一定黏度的,总体上用户对微博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对微博黏度下降的大学生用户也已达到了38%,说明微博大爆发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学生用户开始对其进行冷静地审视。

而在被问及“为什么使用微博频率下降”时,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们的回答可以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信息的碎片化、同质化。有38.24%的参与者表示“垃圾信息太多”,37.5%的参与者反映“同质化严重,没有什么可看的”,为所有答案中选择人数最多的头两个选项。第二,大学生意识到了冗杂信息“麻醉精神”的作用而主动离开。32.35%的参与调查者表示降低微博的使用频率是因为“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与工作”。第三,从众心理与微博的裂变式特征。18.38%的大学生表示微博上关注的人活跃度变低,更新次数变少是他们降低微博使用频率的原因。微博信息的传播靠的是“一对多”的模式,每个人都是信息的者和接收者。当传播环节中的某一环发生断裂,关注的人分享的信息质量与数量下降,就容易使其他传播环节的参与者受到负面影响。

三方面原因归根结底,仍是因为过度碎片化的信息降低了话语质量。微博上每分每秒都在产生与转发着大量的生活日常、星座语录、搞笑段子、营销广告等冗余信息。若用户不是极善于挑选整理自己的关注者,则真正有价值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很容易迅速消失在碎片信息的海洋中。大学生作为微博用户中相对高素质、年轻化的群体,对信息的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碎片化的信息降低了微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4 相关建议

4.1 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

(1)关注“正能量”微博。

大学生正处于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在使用互动性、开放性、共享性强的微博时,难免被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因此,大学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多关注、转发主流媒体的优质内容,利用微博平台做一些有益于公众利益的事,利用微博来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与政治参与意识。

(2)提高甄别能力,不虚假信息。

大学生具有年轻、冲动的特点,在微博的使用中,有时候难免被误导,被不良商贩或是传播微博谣言的别有用心者所利用。因此,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要提高自我约束意识、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在或转发微博时甄别信息的真实性。保持清醒的头脑,从我做起抵制网络谣言传播,以身作则,合力构建导向正确的微博公共舆论氛围,为净化网络环境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3)不过分沉溺网络。

虽然微博的各种特点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高度契合,且微博也有着独特的社交功能,但它无法替代现实社会中的社会交往。大学生在使用微博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过分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是应该将网络世界与虚拟世界进行良好地结合。

4.2 微博运营者:让微博在大学生中走得更远

2013年是我国整个微博业态的拐点,微博用户和使用率均大幅下降。微博该何去何从?拥有数量众多的年轻而又高素质的大学生用户群是微博的优势之一,如何依托大学生用户的力量让微博走得更远?

(1)加强推荐优质内容,完善不良信息过滤机制。

由于微博注册、发言的门槛很低,的微博又是按时间顺序在用户的浏览界面下呈现,因此碎片化冗余信息很容易轻易淹没真正的优质信息。为克服这一弊端,微博平台运营商应完善优质微博内容推荐机制,在“实时更新”、“最热微博”等栏目有选择地推送优质内容。另外,运营商还需有意识地打造线下名人、各行业代表、草根名博等意见领袖,由他们来引导年轻的大学生,一同制造良好的微博舆论场环境,构建和谐的公共话语平台。

同时,对微博上的不良信息,也应建立过滤机制。设置不良信息敏感词,加强微博的舆论监督与舆情监控,对已经证实的不良信息需及时辟谣,果断删除,净化微博言论环境。

(2)设置公共话题形式,与高校进行线上线下对接。

针对微博上话题散乱冗杂的现象,微博运营商应设置“微话题”等形式整合公众话语,营造持久关注的丰富内容,归拢孤立话题,使公众言论话题有序性更加明显。针对大学生,微博运营商还可以走进高校,将高校的公益活动、学生会选举、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与线上微博发言进行有效对接,既丰富了线下活动的形式,又拓展了线上活跃用户,实现线上线下的双赢。

(3)设计贴合年轻人需求的各种移动终端。

随时随地收发信息,结合LBS定位功能全方位展现自己,是微博移动终端的独特优势所在。微博运营商应充分发掘移动终端的优势,除进一步针对用户需求对手机客户端进行优化外,还应完善WAP访问功能、开发适用于iPad等平板电脑的软件等,满足年轻人对移动终端的需求,力求充分渗入移动用户的碎片时间。

4.3 学校与社会: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微博

高校应及时密切地关注大学生的微博使用情况,对学生的线上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合理引导。同时,高校也构建属于自己的微博舆论场,注册本校、本学院官方账号,支持打造教师个人明星账号,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还可以将各种学校活动与线上微博活动有效对接,丰富活动的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亲近感,利用微博营造和谐、良好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对青年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影响。

政府一方面要完善对微博的管控,根据修订后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对微博上的不良言论做好舆情监督与管理,对微博谣言、不实言论等,有关方面要及时辟谣,联系运营商删帖,净化微博言论环境。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利用新媒体构建社会文化,宣扬主流价值观。通过国家部委、省市及各级部门政务微博的注册,加强线上宣传,与青年人进行良好的互动,传递微博“正能量”,拓宽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的渠道。

5 结语

总体而言,在“全民微博”的时代下,大学生作为年轻、高素质的用户群,是微博用户中的生力军。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合理引导、正面阳光的教育,由此让大学生成为新媒体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利用大学生用户群构建和谐的微博舆论场,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健康和谐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1] IPO,即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中文意为“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

[2] 张传辉,李志超.论微博政治参与及其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11(5):10-13.

[3] 刘林翔.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新闻知识,2011(9):22-25.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3―13)[2014一03―15]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P02014030534658595

微信年终总结例11

关键词:广播电台;移动终端;微信;点播模式

2015年的春晚让人映像深刻,这场每个农历新年全中国最大的盛宴上首次被另一个媒介――微信――抢尽风头。这一天在微信上抢红包是看春晚最大的乐趣,比节目更吸引。

微信来自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腾讯的动作的整合时快速和激烈的,上线仅仅四年的微信,全球使用人数已经突破6亿。移动互联网时代后,运营商甚至已经成为了腾讯的“管道”,甚至传统企业都正在被腾讯削弱。腾讯微信“公众账号”中,很容易看到类似“CCTV焦点访谈”这样的媒体人都在大家关注之中。

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广播电台面临着巨大困境。改革势在必行。微信的媒体营销,虽然还在早期的探索阶段,但是微信作为移动终端的一个代表,具有个性化、私密化、移动化、互动性等传播特点,笔者认为简直像是为广播量身定做一样。而且因为它是一种声音传播软件,尤其适用于广播。此外,我们发现,许多传统广播软件多是同步播出,其次是在线自主点播,原创内容是比较罕见的。传统媒体――广播电台,如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研究移动终端使用人群的特点,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突出优秀的品牌节目和主持人,将有更强的服务性和影响力。

一、媒介融合概念的界定和溯源

“媒介融合”是过去20年里最引人注目的命题之一。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一切拉平了地球,人类改写了通讯的历史,创造了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个时代,信息已成为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口语、纸笔、印.刷到广播、电视等,人类无一不被媒介的强大气场所震慑:一种媒介接踵另一种媒介出现,一种媒介交错另一种媒介,信息环境里媒介的演化越来越人性化、合理化、完善化。“后麦克卢汉主义”传播学者保罗.莱文森提出了“补救性媒介”理论在融合研究领域获得广泛认可:“媒体的发展是一个自我调整和自我组织的系统,其作用机制是弥补媒体,后生的媒体对先有的媒体有补救作用。”[1]我国媒介融合研究是从2005年开始,2009年后的研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理论探索和问题的丰富度逐年提高。媒介融合的概念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宏观层面:媒介融合的政策、法规研究;二是中观层面:传媒业的发展和转型,传媒业的管理;三是微观层面:新闻制作、流程再造。本文涉及媒介融合为微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由于媒介融合的学术定义又不同的意见,所以这篇文章对媒介融合和整合相关媒介的概念做溯源界定。

要定义媒介融合和媒体融合,我们必须首先定义“媒介”和“媒体”这两个词。学界等同换用这两个词的现象经常存在,但其实是有广义和狭义差别的:

媒介:中文当中“媒介”第一次出现在《旧唐书・张行成传》中。当时的“媒介”是指使彼此发生关联的人或事物。“媒”指媒人,后来扩展到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介”字,一直是指两个对象之间的中介或工具。英文当中首次出现有关媒体的字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media”是“medium”的复数形式,其意义是使事物发生关系的中介或用具。在第二十世纪原始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著名的论断:媒介就是讯息。[2]中国学者胡正荣认为媒介是中介,在事物的发生中存在。[3]

媒体:此词来自拉丁语“Medium”,音译成媒体,意指信息从发出到接受两者之中承载并传递的承载物和工具。媒体指两层寓意,一指携带消息的东西,二指贮存和传递消息的实体。中国学者大多数认同媒体是一种媒介组织,指的是拥有、使用并经营媒介的机构。如广播是一种媒介,广播电台则是一种媒体。[4]

不过中国传播学者们一般认为媒体和媒介两词不需要有那么明确界定,可以尝尝互换使用。蔡雯就认为“媒体融合或称媒介融合。”[5]这种使用方式源于:当代大众媒介,一般都由物质工具和组织机构共同参与构成一个完整的传播系统,故提及“电视媒介”时会同时考虑作为物质工具和组织机构的双重存在。

媒介融合:这个概念早载30年前在《自由的科技》中被美国学者伊契尔・索乐・普尔提及,指多种媒介呈现混合各功能于一体的趋势。“媒介融合”被美国新闻传媒学院的媒介融合中心主任定义为:“打印、音频、视频、互动数字媒体战略、经营、文化联盟。”[6]

中国学者邵培仁的定义是:媒介融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仅指不同的媒介在一起,“量变”到“质变”过程,构成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如移动电话、互联网广播等等。而广义的概念指所有的媒介和相关要素趋向一体化。[7]

中国学者蔡雯认为,媒介融合是指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进步,新一代的传输平台的创建,可以整合不同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同媒体之间,内容和传播方式可以互相借用,从而形成发展潜力。

二、媒介融合研究的焦点

因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试验层出不穷,信息与经济的增长点也不断涌现。这种高速实验性的发展导致了媒介融合的报告里糅合了很多个人倾向与意愿。媒介融合研究是一个急速变动的领域,笔者搜集的研究资料不过多时就急需更新。

目前国内外媒介融合研究主要内容涉及印刷媒体、广播、电视、出版等具体媒体,从宏观上从产业着手,微观上从个案剖析。研究者对“媒介融合”具有两种态度:

(1)三网融合说

提出不同的行业“将/正趋向融合”的人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兼执行总监的Nicholas Negroponte(1978)。他用三个互相穿插的圆(代表计算机行业、印刷及出版业和广播电影业)来展示他们的技能和描绘聚合过程的边界重合,而它们三个的交织处将成为增长最快、改进最多的范畴。在这个基础上,他会理解为各种技术和形式的媒体融合在一块。这给新闻传播学界的许多其他研究者启迪[8]。不断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实践中走向深入的媒介融合状态下,传统媒介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种观点在业界和学界中涌现,将来会出现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超媒体集传统媒介的所有功能于一体,完全取代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和其他媒体。

(2)新旧媒体共存说

美国学者罗杰・菲德勒(2000)并不赞同超级媒介会取代所有传统媒介的说法。他引用1950年代美国人对“通用载体”的研究给了答案:“尽管媒介融合一直被描述的天花乱坠,我们不应期望,一种单一网络突然取代电视机、收音机、电话、传真机、书刊。所有形式的媒体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体的想法几乎就跟当年1950通用载体的想法一样异想天开,当时人们认为所有形式的个人交通工具将被集成到一个单一的通用的携带装置。想把一般媒体混合在一起的通用媒介,是不可能得到的所有功能都特别好。[9]”根据菲德勒的观点,每一种媒体都有独特的优势不同于其他媒体,互联网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高岩研究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相关新闻变革及对传媒业的影响后,同时研究了西方媒体的形态,他总结为六个字:矛盾、融合、共存[10]。孙旭培先生坚持在中国国内推进新闻变革,他主张中国国内的新闻改革,要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后说起,通过对中国新闻改革三十年有余的仔细研究,媒体在改革背景和国家开放时期,不断发现自身潜力和优点,新闻事业在中国曾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媒体呈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特别是舆论监督报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和其他媒体相结合的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积极促进社会进步。孙旭培也认为,在中国的传统媒体已经开始进行网络化、电子化改革,这是由于新媒体的冲击,中国传媒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共识,这将极大影响我们的媒体未来的发展模式[11]。

中国学者王菲(2007)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在数字化和网络技术情景下,考虑移动终端需求的情况下,媒介生态的演变由内容、网络和终端三者构成。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和‘任何时间’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这是所有媒介在数字化时展的内在动力和最终目标。由此产生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大媒体产业一体化形成。[12]”新闻改革应考虑如何针对融合的方法到目标,达到整个媒体的融合。

但笔者发现研究较少探究媒介融合深层次矛盾,常聚焦媒体与微博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缺点、传播渠道的简单互动,较少研究传统媒体是如何艰难被迫适应新闻媒体的传播侵染,并给出解决答案。笔者认为传统媒体的生产者虽然借助了新媒体寻找新闻线索,利用了新媒体自身内容来扩大影响力,但传统媒体却沦为新媒体的主要内容提供商,且无法得到新媒体的同等回馈,传统媒体已成新媒体的免费打工者。若由此角度开展融合研究,或许将会为两种媒体提供一种解决之道。

三、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相关综述

(1)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

在世界各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升级,尤其日本韩国普及率较高[13]。日本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增长快速的国家,它的发展仰赖和产业链的合作,尤其结合移动通信运营商和金融业,对中国移动通讯互联网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14]。移动支付方法的普及和降低互联网流量的成本,这为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转型的人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日本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迈克尔.塞勒对整个移动互联网对传播的影响有较详细的叙述描写。在国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了我们启示:要大力覆盖3G网络并提高网络的稳定,还需要注意和产业链紧密联系。

(2)移动终端与广播结合的条件

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表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即时通信使用手机率为91.2%,逐渐演变成移动即时通信渐渐从一个单一的通讯工具转变为付款、娱乐、O2O等附加值的服务入口,其庞大的用户群为其他服务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商业价值。笑蜀(2010)认为移动互联网将是有线和无线相结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人为本、即时为深化和扩散的人际传播形式的方向[16]。广播的传播特征与移动终端的个性化、私密化、移动便捷性、互动沟通性这些传播特征,具有天然的适应性。

(3)移动终端的代表――微信

关于微信的研究著述和分析报告大多是从传播学或者社交网络的视角出发,如方志鑫,蔡莉白两位在传播学上对微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从微信的产生、传输和微信传输模式所带来的彼岸花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效用和满意理论”为基础,分析为什么受众普遍接受微信。[17]再如党昊祺分析微信的使用人群、传递内涵、传播媒介和受众三者的关联主要通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文章介绍了整个过程,明确阐述了微信通信,详细分析了通信内容的多样化和微信发展的紧密联系。’[18]匡文波和刘德寰写作描述目当前的发展前景和未来手机媒体的应用。[19][20]上述著作对微信和传播学的研究起到了极好的指导作用。不只在通信领域,在其他领域的一些研究也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视线,但大多数研究都是将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如张敏展示了微信、米聊等几个颇具特色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和改变。[21]此外,媒体《微信潮不是传统的短信“生与死”的咒语》报告中,也将微信和传统的短信相比,微信对短信彩信业务有影响,但分析后,认为短期内微信取代短信“有难度”。这些研究总结了微信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四、结论及不足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电台生死攸关,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运用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运用,工具和概念的创新组合,全方位的整合传播资源,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新的媒体宣传大战中,微信是不可取代的传播手段。

本文从媒介融合概念界定和溯源、媒介融合的焦点,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三个角度出发,系统整理和归纳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微信之即时通讯以及语音互动与广播电台的必要性和高度契合性。当广播电台与微信结成战略联盟的方式,将重新改造广播电台传统传播方式,以期为广播事业重振雄风。(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美]保罗・莱文森著:《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何道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传播学概论》,陈亮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44页

[3]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8页

[4]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9页

[5]蔡雯:《媒体融合和融合新闻》,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6]许日华,郭嘉:《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人民大学谈媒体融合》,人大新闻网站,2006年4月11日,

[7]邵培仁:《媒介理论前沿》,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页

[8][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

[9][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19页

[10]左艾甫:《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播电台改革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1]孙旭培,王勇:《不同的理念导致不同的实践――“非典”报道与禽流感报道的比较研究》[J].《当代传播》,2004年第3期.

[12]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

[13]柴雪芳.国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对国内运营商的启示[J].移动通信,2010.3(6):6-8.

[14]路凌霄.3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发展[J].中国科技财富,2009(22):23-28.

[15]郭庆光:《传播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9至140页

[16]笑蜀:《微博客神奇,但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南方周末》2010年10月29日

[17]方志鑫,蔡莉白.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J].科教导刊,2012(2) :219-220.

[18]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 (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