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6:27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例1

9月16日至21日,我们培训班有幸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延安现场教学的几天时间里,通过聆听“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专题教学,现场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枣园、抗大、凤凰山、杨家岭、宝塔山、梁家河等革命旧址,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体会延安精神,再次感受延安时期那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领略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峻形势下追求理想的种种艰辛。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回顾党中央在延安和陕北战斗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由挫折走向胜利的十三年,由此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通过现场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践行延安精神,就是要有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的定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同时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甚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在这种“红米饭、南瓜汤”的艰难岁月里,仍有无数人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来到延安!这就是人们心中的信仰。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不惧艰难困苦,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同志一再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一名党员,践行延安精神,首要的是解决理想信念问题,解决对党的忠诚问题;关键的是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具体的是自觉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强化思想引领,凝聚起发展正能量。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例2

9月16日至21日,我们培训班有幸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延安现场教学的几天时间里,通过聆听“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专题教学,现场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枣园、抗大、凤凰山、杨家岭、宝塔山、梁家河等革命旧址,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体会延安精神,再次感受延安时期那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领略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峻形势下追求理想的种种艰辛。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回顾党中央在延安和陕北战斗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由挫折走向胜利的十三年,由此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通过现场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践行延安精神,就是要有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的定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同时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甚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在这种“红米饭、南瓜汤”的艰难岁月里,仍有无数人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来到延安!这就是人们心中的信仰。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不惧艰难困苦,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同志一再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一名党员,践行延安精神,首要的是解决理想信念问题,解决对党的忠诚问题;关键的是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具体的是自觉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强化思想引领,凝聚起发展正能量。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例3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都是依靠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当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发扬延安精神时代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顺应世界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大潮流也尤为重要。华为正是依靠这种敢打敢拼、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自力更生的精神,从名不见经传的一家小公司,跃升发展为世界通信巨头,正是在这种时代精神的支撑下,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任正非也明确的指出,华为“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在经济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大前提下,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文化传承的高地。

总之,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提高核心竞争力,把握时展潮流。延安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传家宝。

二、新时代高校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一)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深入学习了解红色文化可以有利于大学生找到历史依托和精神归属。但如今,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了解或认知浮于表面,对红色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英雄事迹和重大战役所知有限,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内涵、意义等的理解仍旧欠缺。

1、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

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有所偏差,认同感、自豪感欠缺,不能将红色文化的本质内涵转化为自己人生道路上奉行的价值观。大多数大学生只是随波逐流地学习红色文化,而不是发自内心地要把红色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贯彻到衣食住行中,不能够深刻了解红色文化所传递出的真正含义。

2、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缺乏兴趣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很少吃苦受挫,加上当今各类社会思潮和异域文化的冲击,他们难以对物质匮乏、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产生共鸣,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披荆斩棘、威武不屈的历程感受不深。许多大学生仅仅把红色文化当成思政课程的组成部分,学过之后就抛之脑后,完全没有把红色文化传递出来的深刻内涵同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红色文化中寻找到一种解决办法。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时代的变化,使得大学生无法对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感同身受,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无法把红色文化教育和现实生活建立起普遍的联系,因此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态度仅仅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

3、思政课堂对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缺乏总体规划

首先,思政课程授课形式单一,课程传播虽是传播主流价值观,但枯燥说教式教学不符合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的社会属性。其次,学生喜欢与红色文化互动的学习方式,但是学校教育课堂以教学为主,实践环节往往较少,同时开展实践活动的设施条件不够完善,通常采取理论灌输的做法。此类教育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侧面反映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整体规划不够完善。

目前全国高校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和宣传大多通过思政理论课,没有把各个学科联动起来,没有与学校其他部门通力合作,没有与其他高校、红色教育基地或社会团体组织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在宣传红色文化的方式方法上较为单一,没有十足的丰富度。很多高校虽然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对革命精神进行透彻的分析。

(二)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传承延安精神推动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建设

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在新时期,凝练、提取和推进延安精神中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民族精神、择业创业和遵纪守法等教育思想进课堂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2、发扬延安精神推动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例4

延安是全国著名的红色革命胜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其中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又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伴随着第一届红运会在山东莒南的举行,以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阳光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大课间等政策法规在学校的推行实施,把红色体育项目以体育竞赛的方式融入到延安市校园里,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诠释红色政权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发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了解其中的红色文化。它既是正规体育比赛,又是生动的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如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革命老区的校园里,不仅可以使校园内的体育活动多样化,而且对和平时期的学生发扬红色文化和体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和体育精神,对扩大红色理念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具有积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延安市的数十所小学、中学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有关红色体育项目和延安市红色文化的资料及其相关的理论书籍、学术期刊,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逻辑分析法:运用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思考辨析和论证。

2、结果与分析

2.1、延安市红色体育的现状

红色体育项目是红色文化与群众体育的有机结合,弘扬红色文化对于教育和影响当代青少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延安本身就是红色革命胜地,延安把红色体育赛事品牌发展的非常好。所以将红色文化元素植于学校体育,既可以弘扬红色文化,又可以使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愉悦身心,强身健体,增长体育技能。这是体育组织形式上的一种新型的、有着鲜明特色的体育活动,必将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师生的欢迎。红色体育所具有的内涵和特色使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只要能积极引导合理操作加强监管,红色体育必将在延安这片圣土取得很好的发展。红色体育项目在理念上创新,设置的创新,它融军事性、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红色体育项目虽属新的体育项目,但是发展前景令人憧憬,强大的生命力和品牌价值将逐步显现。

在延安革命老区的每一个中小学生来讲,不论是参观红色历史博物馆、观看红色主题的电影电视剧或历史纪录片也好,还是亲自接受参加过革命的老一辈革命军人讲述红色历史也好,可以说都会在入学后接受或多或少的红色革命的教育。虽然每个学生都会接受到红色革命教育,但是就有红色革命中,由此衍生出来的以锻炼身体为功能的红色体育项目,并没有深入到中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此,中小学生普遍接受红色革命教育,但在开展红色体育教育上力度不够的问题,反映出中小学体育课程对于红色体育进校园加强力度的需求。

2.2、红色体育项目在延安校园开展的优势

第一、延安有天然的红色土壤。延安地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把红色体育项目融入到学校中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延安的红色文化非常浓厚,把延安精神灌输到学生身上,再加上学校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已成惯例,所以,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也易于接受红色体育文化;另外,学校为了号召国家推行的《阳光体育》、体育大课间等等,再加上学校历来就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还有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先进的信息交流系统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完备的组织协调体系,为融入红色体育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人力、物力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二、延安校园硬件设施好。绝大多数的学校会有标准化操场,有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材,比如:球类、田径器材、各种运动护具、健身器材等等。虽然相比传统学校体育活动器材的高端精制,但是延安学校对开展红色体育项目的器材足以满足对红色体育项目的要求,再加上红色体育项目所需要器材简单,成本比较低廉,取材容易,对体育经费相对较紧张的学校来说,简便又经济的红色体育项目不会加重学校的经济负担。

2.3、红色体育项目对延安校园体育活动的锻炼价值

第一,学生在进行红色运动项目时,能增加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新鲜感。在单纯的完成文化课程规定的课堂任务以后,能过使学生自愿的参加到体育活动中,红色体育活动能对学生自身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使学生在锻炼的同时还能了解红色文化。

第二,学校能更加重视对红色体育的研究,能创新更多的红色体育项目,这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培养十分有利。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体育锻炼会更感兴趣,这也使学校体育活动更加完善。

第三,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延安地区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延安地区“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所有学生齐步走”的单一课程结构模式,提高红色体育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第四,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红色体育活动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放松,而且能弘扬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的完善,也会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结论和建议

第一、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校园体育活动应当贯彻“健康第一、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树立全面完善的体育活动。因此,将有特色、有内涵的红色体育项目融入延安革命老区校园体育活动的举措是可行的,它会更加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潜力。红色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可以依托于红运会项目不断创新的机制,选择适合学校体育的项目进行相应的活动设置,扩大学校体育活动的项目多样性,提高学校体育活动的质量。

第二、红色体育项目在延安校园的开展,有他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有天然的红色土壤,延安精神,延安学校的硬件设施等等,都能为校园开展红色体育项目做好前期的铺垫。这是红色体育运动项目运用到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先决条件;红色体育运动项目需要的场地简单,器材简易,很容易开展;红色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是趣味性很强,会深受学生的喜爱,从而会更好的实现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

第三、学生通过对红色体育地了解,也能够更好的去认识去感悟红色文化,红色体育项目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和革命教育价值,对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红色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活动中,不仅开创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史上的先河,而且将红色体育之花绽放在学校体育文化中。(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马列部,2007.

[2]陈世润,李根寿.论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5-17.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例5

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中央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革命文物及革命纪念地。延安以其沉重的历史沧桑感,为旅游教育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及价值观教育提供鲜明案例,通过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使旅游教育增添了更多除其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斗志。

近年来,延安始终坚持以发展红色旅游为重点,无论是在景点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红色旅游的发展都更胜一筹,如新建了延安新闻纪念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延安抗大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扩建了瓦窑堡会议旧址、洛川会议旧址、南泥湾大生产展室,并充实了馆室及旧址所陈列的文字内容,着力提升延安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及历史性特征不同于普通的旅游教学资源,在旅游教学中引入丰富的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并以此来启迪学生进行红色旅游开发路线,可为学生的旅游课程学习提供一个全新的开放式思路,使学生摆脱传统旅游教育下的思想束缚,对于转变传统僵硬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旅游教学中单纯依赖课本的教学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形成高校旅游教学主体正确价值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之多元文化的冲击,高校旅游教育愈发暴露出其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及价值观教育吸引力缺失的弊端。若想通过高校旅游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并让其转化为具体的爱国主义行动,需要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而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在旅游教育中的有效利用恰恰就是这样一种不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相一致,且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载体。

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在于“红色”,延安红色旅游作为重要的革命圣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及当今稳定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坚定拥护党领导的决心。通过身临其境地参观延安红色旅游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革命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旅游教学实践中,通过参观延安革命圣地,学生们感受着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深刻领悟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以及那些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旅游教育对学生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及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

依托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改革高校旅游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革命精神为吸引的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鼓励全民学习革命历史,积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这种驱动下,红色旅游日益成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全民爱国教育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文化工程。与此同时,延安红色旅游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如位于延安子长县的瓦窑堡革命旧址。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也曾经带领学生到瓦窑堡革命旧址参观,利用自己研究延安精神的收获为学生讲解曾经发生在延安的各种历史抉择与悲壮故事,引导学生领悟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中的革命精神,完成高校旅游审美体验教学过程。此举,能让学生主动走出课本内容知识的局限,在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中培养旅游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旅游课程的深度认识。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在旅游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大学生寒暑假时间组织延安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实地调研与深度挖掘红色景点的历史内涵,整理分析调研资料,将其融入到新学期的红色旅游案例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这种融入了学生实践的图文课件,必然可以在旅游教学中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下完全依赖于课本内容的形式,将原本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逐步提高学生旅游课程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旅游教学效果。

依托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改革高校旅游教学方式

1.实例引导方式,激发学生对旅游动机的研究

延安?t色旅游资源背后所隐藏的感人事迹及延安精神,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讲充满着神秘性,这就为激发大学生对旅游动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比如,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那一件件简朴又珍贵的历史遗物,一张张黑白甚至有些残破的照片,一幅幅泛黄模糊的文字,仿佛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再如枣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朱德在这里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毛泽东的《关于重庆谈判》《论联合政府》《为人民服务》等多篇重要文章都是在这里诞生。这些地方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几乎都保持着原来的风貌,虽然狭小、阴暗、简陋,然而他们就是在这里创造了奇迹。

在旅游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将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引入到课堂,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会如何激发游客想了解延安红色文化并产生希望到红色旅游区观光体验的旅游动机,这恰好为旅游教学专业基础课《旅游资源概论》中的“旅游动机”教学提供了范例。延安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包括以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宝塔山、枣园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为承载的延安精神、革命历史红色旅游资源,又包括以南泥湾生态农业观光区、延安市风景林场、黄龙山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教师可以将一些亲身考察过的延安景区现况制作成课件,直接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延安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的有机结合魅力,以此引导学生去激发游客对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向往,帮助学生通过旅游教育实现从“旅游动机”向实际旅游行动的转变研究。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例6

一、红色资源的内涵与价值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红色资源有几种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物质形式、文学艺术形式和精神形式。物质形式指的就是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文学艺术形式指的是文学作品,歌舞、影视、戏剧作品等。精神形式是最高形式,它是将红色资源的物质形式和文学艺术形式进行抽象和升华,是物质形式和文学艺术形式的灵魂和内核所在,包括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中国航天精神等等。

中国共产党风风雨雨走过了八十余载,经历了大革命的斗争,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风暴,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并成为中流砥柱,最终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今天,这种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红色资源仍然闪耀着它不朽的光芒,时代的发展并不能摒弃它们,它们仍具有非常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1、历史价值。红色资源的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的载体,它是经过历史的冲刷和沉淀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它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寻求解放的征程。回顾我们的革命历程,在腥风血雨的艰难岁月,无数革命者怀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保持着为寻求光明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在全国燃起了熊熊革命之火;在极端艰难困苦的年代,红军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经过了爬雪山、过草地,始终打不垮拖不烂,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当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无数优秀中华儿女高举爱国旗帜,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获得了民族的独立……今天是从昨天发展而来,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一个民族忘记了自己的历史是没有出路的。在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需要尖端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大量资金,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历史的责任感,这是社会进步、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德国从废墟中崛起、日本从二战失败走向世界强国,靠的就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们要时时刻刻铭记中国共产党辉煌的革命史,永葆民族荣辱感和历史责任感,这就是红色资源历史价值之所在。

2、文化价值。文明有两种形式①,一种是“死”的,它没有发展的空间,只被极少数的专业人员所继承,如甲骨文,它只被专业人员研究,却不会被人们用来学习读书写字;另一种是“活”的,尽管形式是稳定不变的,但是它却有很深的内涵,有无尽的探索空间和实用价值。红色资源便是这样一种“活”的文化资源,它所承载的红色历史中有无穷无尽有待我们挖掘的宝贵经验,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就是我们在总结这段历史时提炼出来的精华,2002年4月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并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充满新的希望、也充满新的挑战的征途上,我们始终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可见,这种红色资源不仅是“活”的文明形态,而且有着非常强的生命力,它是我们党的优秀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3、教育价值。用科学理论和革命传统培养人、教育人,是党和人民事业千秋万代永不变色的重要保证和关键因素。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较之单纯的书本教育更具优势,时参观学习时,人们置身其中,睹物思人,能充分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光辉的奋斗历程,因为每一处革命遗迹和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其教育效果要比一般的教科书和影视剧来得更直接和明显。如在延安枣园的旧居复原和党的“七大”主席台景观,艺术地再现了和党中央在延安的一段历史场景。我们看到在枣园的简陋旧居,不仅肃然起敬,还进一步理解了所说的“在陕北我和、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和所说的“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深刻涵义。

二、延安红色资源及其当代意义

延安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从1935年10月领导红军万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扎根于此,逐步发展壮大,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充分的准备,直至1948年3月东渡黄河,走向全国的全面执政,其间13年,延安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段辉煌历史的见证人。中国共产党1936年进驻延安时,整个延安城才3000多人,十三年期间,延安除了民居,其余都是中共中央驻地,边区、苏区党政军机关,各类干部院校等等,无怪乎一位外国友人在延安感叹:“延安城本身就像是一个历史博物馆。”延安红色资源的丰富,具体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说明。

物质形式。延安的革命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以下11类:1、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如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等23处;2、陕甘宁边区及西北苏区党政军机关旧址,如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旧址、南泥湾革命旧址等26处;3、工厂及公营企业旧址,如红军兵工厂旧址、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旧址等15处;4、院校旧址,如中央党校旧址、马列学院旧址、抗大旧址等35处;5、新闻出版文化卫生机关旧址,如新中华报社旧址、解放日报旧址、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台旧址等28处;6、金融贸易农场机场等旧址,如新市场旧址、光华农场旧址、幸福渠等8处;7、重要战役遗址,如直罗镇战役、青化砭战役等10处;此外还有西北苏区领导人故居3处、国际友人旧居3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5处、军政机关驻地旧址2处,所有这些加起来一共有158处。②

文学艺术形式。延安时期,大批知识分子、救亡学生涌入延安。有研究者分析,延安(含陕甘宁边区)共有各类知识文化人约4万人,其中具有高等教育程度者近万人③,知识分子在自觉歌颂新天地新生活的同时,为当时的民族救国运动鼓噪、呐喊。《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中说:“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④因此,民族的、大众的方式成为知识分子们进行宣传的首选,街头诗歌和大众戏剧成为延安的流行色。许多文艺工作者在革命的大潮中创造出来大量优秀的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戏剧和文学作品,铸造了很多今天仍然广为流传的红色经典,歌曲如《东方红》、《保卫黄河》等黄河大合唱组曲、《游击队之歌》、《南泥湾》、《二月里来》等;戏剧如《白毛女》、《逼上梁山》、《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文学作品如欧阳山的《高干大》,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何其芳的《我歌唱延安》,茅盾的《风景谈》、《白杨礼赞》等,周景雷在《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中撰文指出,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纪元,在此前后的解放区的文学被称为延安文学。这一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文艺繁荣时期。

精神形式。延安十三年留给我们更为宝贵的是优秀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如“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徐特立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一辈子总是做好事”的吴玉章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整风精神和南区合作社精神(也叫劳模精神),这些精神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延安精神的原生态。我们党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延安精神,1949年10月26日在给陕甘宁边区人民复电中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作风。”邓小平1980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2002年3月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延安精神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总书记2004年4月在陕西考察工作时说:“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很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发展壮大和成就伟业的精神动力,它是延安红色资源的灵魂,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是开发和挖掘延安红色资源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延安红色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历史、文化和教育诸多层面,但其核心则在于它的时代价值。1989年9月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离不开延安精神。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此后,延安精神的宣传和研究一度掀起热潮,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作过很深刻的阐述。党和国家领导人从、邓小平、到都从当时的时代出发肯定了延安精神的价值。可见延安精神既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又有着与时俱进的本质特点。现在,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900多万,年轻党员的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干部队伍日趋年轻化,一方面给我们党的队伍和党的事业带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许多年轻同志理论功底不够扎实,还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练和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锻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对全国党员进行一次集中教育,延安精神所包含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内涵,体现了延安时期党的先进性,它是“三个代表”的实践源头之一,发扬延安精神,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同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发挥延安红色资源时代价值的新思路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有着特殊的红色资源优势,近年来延安开发红色资源重点主要在注重打造红色品牌,发展红色产业,如开发红色旅游,充分发挥“延安”品牌优势,推出“宝塔山”苹果和“南泥湾”蔬菜等,效益明显。相比之下,红色资源的政治价值和政治效益就体现得相对薄弱。因此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红色资源的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红色资源的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并不矛盾,但是就其本质价值来看,政治效益更重要。没有政治价值,就无所谓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来源于政治价值,只有充分挖掘政治价值,发挥政治效益,经济价值才能充分实现并持续发展。这样,充分挖掘延安红色资源的政治价值,发挥其政治效益就成了发挥延安红色资源时代价值的核心。

在物质层次和文化层次上,在有效保护红色资源的历史原貌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利用,做到长久保存、永续利用,同时对于文学艺术作品要进行宣传和发展,如制作音像制品,出版书籍等。近年来延安市在这些方面下了功夫,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目前的重点就在于挖掘和进一步开发精神层次上的资源。

精神层次上,要深入挖掘、研究红色资源的精神实质,不断丰富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是红色资源的质的内涵,没有对质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的资源就会显得苍白、枯燥、缺乏感染力。为此,对红色资源在理论上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需要进行更深一个层次的整合、开发和利用。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史实,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目前延安红色资源的研究成果丰硕,但是仍然有着大量重复建设的现象,甚至一提到“延安”很多都是一套陈旧的话语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上寻求突破,寻找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等研究方法,可以引进新的国外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要不断创新,对延安精神的研究上应更注重挖掘时代性的东西,如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艰苦奋斗的新含义。2004年7月6日李长春参观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时强调,要结合党的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赋予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延安精神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但目前在挖掘延安精神的现代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方面仍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即历史性和现实性始终不能很好地结合,延安精神要有生命力,要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对延安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延安精神的研究上,并且这种研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延安精神固然是延安红色资源的核心,需要集中精力加以研究,但是不难发现,在延安红色资源中仍然还有很多很有价值而且涉足很少领域,比如军事思想,目前可以检索出来的研究论文只有李胜章的《论实事求是的军事思想》(《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这方面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又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光辉著作,如《选集》159篇文章中延安时期一共有112篇,其中有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这些理论和思想不仅当年指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至今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史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利用。延安时期是共产党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其中有很多可供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的经验,真正读懂这段历史,其价值将是无可限量的。

最后,在教育方法上,要突破传统的模式,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从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还是文化价值,其最后的意义都落在教育价值上。因此,充分做好红色资源的教育工作,是开发和挖掘红色资源的最终目的。长期以来,延安发挥红色资源在政治教育、资政育人方面的作用,是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瞻仰革命旧址、参观革命纪念馆(室)、开展党的活动(如重温入党誓词、建立干部教育基地)和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如2001年7月在上海,2004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等途径,举办延安精神和党史研讨会,运用出版物、影视传媒(如天津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延安时代》,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制作的纪录片《延安岁月》)、艺术表演等形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些方式在革命传统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延安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手段,比如有人研究利用网络等新的传媒技术的教育模式等等。2005年3月在延安建立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党和国家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其中采取了全新的教育模式,是对延安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有益探索。

注 释:

①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黄朴民,2005年2月。

②据2004年《延安市文物志》。

③朱鸿召:《延安文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④《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上),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参考文献:

1、郭德宏主编:《永恒的延安精神》,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延安市文物志》,2004年版。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例7

自20004年下半年始,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的红色旅游热潮席卷全国,红色旅游日益成为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的创业史、革命史、奋斗史,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日益成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工程。与此同时,延安红色旅游也获得巨大发展。2006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6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1%,旅游综合收入25.61亿元,增长26.03%。2007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650.12万人次,增长15.2%,其中:海外旅游者2.23万人次,增长33.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1亿元,增长36.7%。然而,在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旅游内涵的挖掘和旅游层次的提升等方面延安尚存在不足,亟待提高。

一、延安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未发挥其辐射作用

为适应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红色革命根据地大多建立在几省交界处,新中国建立至今,许多革命老区仍然隶属不同行政区管辖,有的甚至跨越数省。行政区划分割形成的行政壁垒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处行政区交界的红色景区也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就延安而言,红色旅游资源尚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开发,整体规划不足,周边各县也仅从本地出发,将延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革命遗址孤立地开发,资源整合不够,各自为政,往往忽视景区间的差异,阻碍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的流动,造成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矛盾。使延安旅游的游客大都仅以参观延安城区内的景区景点,且停留时间较短,“红色之都”向周边的辐射作用发挥不足,延安周边各县的红色旅游资源游客光顾较少。

2.红色旅游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尽管延安市已从发展条件、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项目、交通规划、形象定位、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未来红色旅游开发进行了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但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情况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样兼顾,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否分离,以及如何分离,资源特色如何挖掘,旅游开发层次和重点如何确定,旅游开发方式如何选择,怎样避免决策失误和投资风险,以及如何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在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作用等都是延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

3.旅游整体功能较弱,产业发展滞后

目前,红色景区的旅游功能主要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兼具观光游览和疗养的功能,开发旅游资源时,强化了旅游的革命教育功能,但忽视了与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生态资源相结合,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风光游览、疗养避暑、科学考察与探险旅游等旅游项目,致使旅游功能比较单一,综合功能不强。

旅游功能的单一化决定了游客类型较狭窄,游客大部分是国内游客且是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外国游客和成年游客所占比重低,青少年游客多为组团或团体游客,停留时间不长,平均每个人的支出能力和实际支出有限,人均消费低,因此经济效益不高,旅游收入的总量较少。

4.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

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没有融入到当地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未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没能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表现为旅游主题单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消费群体和时间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并受革命纪念日和政治活动影响明显,红色旅游主题活动过后,难以吸引游客,时效性较强。

红色资源的开发存在简单化、程式化等缺点,景点都是雷同或相似的形式。这些红 色资源的影响往往受到这种开发简单重复的影响,在一些大型的主题活动过后,其继续受教育的影响难以持续。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其开发方式有关。红色旅游作为主题性旅游,没有围绕“红色”特色来整合产品,把红色旅游的特色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突出红色主题,提升游客体验。

二、延安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延安红色资源有着数量多、品质高、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由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其开发利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形成了红色资源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让品牌成为精品,必须重视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全方位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深度开发,从而使红色资源的社会价值达到最大化。

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红色”主题,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制订延安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整合当地红色旅游景点资源,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制定当地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确立今后发展红色旅游的目标和任务,打造当地红色旅游整体形象。建议结合制定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各有关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尽快研究、推出本地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投入、硬件改造、文物保护、交通安排、宣传推广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2.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要充分利用红色品牌效应,从制约本地旅游发展的食、住、行问题入手,以项目为载体,以优惠政策为前提,优化投资环境,采取各种灵活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抓住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极好机遇,依托特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旅游公路、步行游道及旅游景区停车、环保环卫、供水供电、安全等旅游配套设施。以旅游业发展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达到“吃、住、行、游、购、娱”等三产业要素的最佳整合,逐步优化提升区位条件,打破制约本地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完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旅游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3.宣传先行,主题鲜明

要充分利用主流传媒和强势传媒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重点策划红色教育主题活动。要结合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革命纪念活动和著名历史人物纪念日、节假日,进行重点宣传,精心策划和组织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增加红色资源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同时,在人类信息化时代,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可以充分凭借这一快捷的传播方式,创建红色教育网站,为传播红色旅游服务。应不断充实完善红色内容,辟专栏、专访、专报、专版等形式全面深度宣传红色旅游,并组织拍摄红色宣传片,结合迎峰度夏、暑期旅游及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红色旅游的线路组织和宣传促销,进一步推出红色旅游主题线路,组织开展青少年巡访红色旅游基地活动,制作红色旅游纪念品。

4.开发与保护并举

应针对延安红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价值、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依据国内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经验教训,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使红色文化遗产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适度的开发,将是促进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最好途径。保护与开发,必须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从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看,红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也存在着资源的等级层次与旅游市场范围和规模之间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各种红色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行客观的评价,从整体上把握延安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层次和重点。按照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共生型开发理论,红色文化遗产开发的重点在游览线路、景区(点)解说、交通与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主要解决旅游者的可达性、游览、食宿、娱乐等问题,而不需要过多地考虑作为吸引物的景区景点的建设问题。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把握好建设规模和标准,严格控制宽马路、大广场建设,做到朴素实用,确保红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整合红色旅游资源

延安,除35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外,同时拥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秦直道等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风情民俗等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和有其他种类的旅游产品。因此,必须抓好资源整合,要把红色旅游开发置于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立足于当地实际,研究市场,融合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其他旅游资源。应以在海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为重点,同时加大黄土风情文化、黄河壶口瀑布及延安退耕还林所形成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做到“以红色旅游为主轴”,与周边其他类型的景区联合发展,科学规划设置多样的线路组合,丰富游览内容,扩充游览路线的可选择性,努力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根据季节不同向市场推出不同的应时线路组合。形成“红”、“黄”、“绿”旅游的“多色组合”,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黄土风情、绿色生态旅游,优势互补,克服单一性,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例8

重走红色基地,重温党史,守初心一

xx日,作为襄阳桥隧车间党总(支)部的一员,我有幸参加了洪湖瞿家湾镇教育基地红色之旅。追寻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受积淀浓厚的革命精神,经过近5小时大巴车的长途运行,上午10:10分,到达目的地—--洪湖市瞿家湾镇,路途的坎坷颠簸使我们深刻感受到当时先辈们为了完成革命,实现理想的种种艰辛。

此行的第一站安排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瞿家湾的“明清一条街”,在大门口车间党总支部书记王建华,组织全体党员着夏季制服,佩戴党徽,面对党旗庄重地重温了入党誓词,让我们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信心和决心。该街道长约700米,宽近3米。有保存较为完整的21栋文物古建筑,两旁的老房子,具有典型的江汉平原古风小镇特色,土木结构,灰墙玄瓦,装饰精巧形成了特有古朴韵味,流溢出传统的古老气息,经过数百年的磨砺,整条街的历史建筑仍旧保存完好。经过看展板和碑文,得知瞿家湾是洪湖赤卫队的发源地,这片红土地上长眠着无数英烈,哺育了元帅贺龙和上将贺炳炎等人,烙下了周逸群、段德昌、谢觉哉、关向应等一批革命家的深深足迹。踩着油滑光亮的石板条路,漫步老街,当年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会,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等革命旧址曾在此设立,都在向人们陈述那难忘岁月的血与火的战斗。展厅内陈列着洪湖赤卫队当年使用的鱼叉、土炮、自制手枪、锈迹斑斑的大刀等文物。看着这些场面,脑海中不禁回想起当年那种硝烟弥漫的场面,很难想象我们的革命先烈就是用这些简陋的工具一步步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此行的第二站安排在蓝田红色教育基地,需乘船到达。站在游船的夹板上,洪湖水面上吹着凉爽的风,沿湖两岸芦苇丛生,甚为茂密。此时的我,无心欣赏洪湖美景,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小时候常常唱的洪湖水浪打浪的歌,眼帘总是浮现出当年先辈们划着小船打芦苇战的情景,大约过了40分钟,我们到达基地岸边。顺着具有洪湖特色满满的观荷长廊,看到很多准备待演的洪湖游击队和身穿国军服的伪军,伴随着那个年代的歌声,让大家的心情都显得很沉重。穿过500米长廊后,我们到达第一个景点,观看水上实景演出《这一仗打的真漂亮》洪湖水的美景成为了一个天然幕布,成片的荷花、芦苇是当时赤卫队的屏障,不到半小时的演出把我们拉入到了那个难忘时代。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彭家大院,第二个演出厅,观看了实景剧《看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片段截取韩英母亲探监,母女话别的场景。简陋的舞台,却挡不住两位专业演员的精彩演绎,不少党员眼眶红润,留下了热泪,被剧中母女深沉情感和韩英的坚强意志所感动,感受到了韩英同志为了劳苦人民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大大无畏精神。

这次洪湖之旅,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我却收获颇多,作为一名基础党员干部,过去的那段奋斗岁月离我们生活比较遥远,我们不能像很多老党员那样将其这段历史滔滔不绝,但这次参观唤起了我们对老一辈革命者英雄事迹的向往,他们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的革命精神依然广为流传。

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把他们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勇于开拓创新,为铁路建设事业不断增添光彩,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重走红色基地,重温党史,守初心二

红色教育是指利用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红色文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组织观看红色电影、聆听红色故事、咏唱红色歌曲、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将红色教育作为青少年净心正行的首选课,既是新时期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党史教育的具体举措。

红色教育以史励志。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通过红色教育,让青少年清楚地了解中华民族曾经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知晓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风雨历程与艰难困苦,从而在忆苦思甜中,深刻领悟在革命战争中那些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奉献与牺牲,深刻领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那些爱国志士舍小家、顾大家,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的拼搏与付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红色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遗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早日成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栋梁之材。

红色教育以人正己。希腊有句名言,“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在红色教育中,无论是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还是为了崇高信仰视死如归,发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呐喊的夏明翰,无论是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黄继光、邱少云,还是把“为人民服务”进行到底的张思德、雷锋,他们都是当代青少年的道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这些道德示范去影响、教育、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有利于他们在新时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根除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畏困难,不畏邪恶,不惑于心,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担当作为,努力成为一个时代的担当与楷模。

红色教育以恩笃行。我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马光曾指出,“人之患,在于不读史”,其言下之意是告诚后人要多学历史,以史明志,以史鉴行,还应在学史悟史中培育感恩之心。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我国的红色文化遍布大江南北,载体丰富多彩,是当代青少年最生动、最实用、最营养的感恩教育题材。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去熏陶、培育和浸润广大青少年的感恩之心,是各级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通过红色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深刻领会到,今天所拥有的和谐安宁环境,今天所享有的幸福美满生活,今天所获得的健康快乐成长,均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矢志不渝的宗旨履行,源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翻天覆地地向好发展与繁荣富强,源于各族人民的团结拼博与艰苦奋斗。“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要让广大青少年,从小懂得饮水思源,把感恩笃行真正体现到爱党、爱国、爱民的实际行动中去。

红色教育以责立志。好男儿志在四方,青少年当志存高远。在红色文化中,像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井岗山精神、西柏坡“赶考”精神,它们都是当代青少年修身立志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红色教育,引导青少年从红色文化中学思践悟,明辨是非,获取力量,启发他们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深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道理,从小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让红色教育坚定青少年自信的脚步,获得守正创新、展翅高飞的力量。

重走红色基地,重温党史,守初心三

为了深入开展园区警示教育,强化园区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近日,江海产业园党员干部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抗大九分校。

在这次廉政警示暨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抗大九分校纪念馆和张謇垦牧教育纪念馆。在纪念馆里,一张张图片、一幅幅画面、一件件陈列物品,展现了“抗大”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和不朽功绩,大家的思绪仿佛一下子被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艰苦抗战的年代,而“勤劳简朴、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为前驱”的抗大精神更是烙印在每位党员干部心中。

参观结束后,在抗大九分校纪念馆前,园区全体党员干部庄严地唱起国歌,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廉政警示教育。

有关领导总结了此次参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参观抗大九分校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磨砺园区党员干部吃苦耐劳、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意志。

同时,园区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念,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爱岗敬业、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加油实干,为江海产业园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廉政意识,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要不断加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意识,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永保廉洁本色。

重走红色基地,重温党史,守初心四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独具地方特色的窑洞,高亢的信天游,绵延的黄土高坡,是延安给人最深的印象。在全县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之际,结合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城关街道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村社区主要负责人赴革命圣地延安、梁家河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史和光荣传统。

在梁家河知青点,大家参观了曾经居住的窑洞、带领村民打的第一口知青井、建造陕北的第一口沼气池,学习他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劳动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干实事、干好事的理想和抱负。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家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整风运动、部队建设、夺取全国胜利等几个方面对延安时期的中国革命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历程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对老一辈共产党人勤俭朴素的生活,勇挑重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有了高层次的认识。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例9

一、延安红色文化概述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分为广义红色文化和狭义红色文化两种。广义上的红色文化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解决战争时期的井冈山文化、长征文化、延安文化、太行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的大庆文化、两弹一星文化、九八抗洪文化、5.12抗震文化等,还包括在这些事件中产生的遗迹、文物、纪念馆、博物馆等。狭义上的红色文化也就是本文当中提到的红色文化,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中创造的历史、事迹、精神以及由此产生的纪念地和标志物等的组合。

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形态,其物质形态是人们能够看到的事物,如遗址和文物等,这些形态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精神形态主要有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革命时期形成的文艺和民间习俗等。这些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内涵,应充分加以保护和利用。所以,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指的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延安解放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革命历史事件、遗址,以及在此时期创作的文章和诗篇、歌剧和戏剧等,还包括在革命战争过程中创造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经验、革命精神等共同形成的革命传统等。

二、本土职业院校以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措施

1.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先

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想发展,社会要想进步,离不开职业道德建设。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有着明显的职业特点。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学生只有具备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有效减少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风险。红色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包含了讲求奉献、大公无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精神,这些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入红色文化教育可以有力推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想尽快成才,但在现实当中很多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不能认真学习,骄傲自满、不敬业,不讲求合作和奉献,没有责任意识,不愿意参加劳动,纪律性差,缺乏集体观念,单纯重视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而红色文化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蕴含着革命党人的坚定信念,是革命先烈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不顾生命安危,敢于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的集中体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递这些精神会深刻影响学生,让学生对其产生敬佩之情,从而促进其更加积极地努力学习,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健全人格教育

人格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才有利于培养其自强自尊的人格意志,才有利于形成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和开拓创新的人格取向。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新观念、新事物大量涌现,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才能实现自我适应发展。红色文化在德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这些精神当中存在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众多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革命先烈以国家前途命运为重,敢于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顽强奋斗、讲求奉献,这些内容都会极大地充实高职院校的德育内容,学习革命先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如果青年学生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则能实现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搭建红色网络教育互动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网络文化深深影响着社会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学习生活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青年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愿意接受新事物,这种现象表明网络传播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契合。利用红色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帮助青年学生掌握先进文化,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创建红色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和实施红色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实现红色文化的快速传播,建立新型的与大学生接受现状相适应的道德教育模式,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有利于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4.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开展德育教育

最近几年,高职院校在德育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延安地区的职业院校可以利用红色文化对学生开展德育,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学者主张德育是一种在实践实现的教育。对于延安等红色革命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可以根据自身地区的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开展共建活动,和职业院校形成相对固定的德育基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创建新型的德育教育基地。具体来说,在德育实践教育中可以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去实地进行参观,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利用情境体验使得德育教育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学习主体活动,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红色文化;其次,高职院校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来学习,让学生参观后写观后感,也可以让学生在明确此次参观目的基础上,完成小论文写作,鼓励同学间开展交流与互动。

5.精心营造红色校园文化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就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这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地方,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红色革命地区的高职院校红色校园文化创建中要引入红色文化教育,发挥当地资源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红色文化内容,鼓励丰富的红色文化进入校园和课堂,用红色文化中包含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道德感染学生的思想。同时也可以在政治理论教材中增加红色文化内容,加深学生对红色革命历史传统的印象。

再有,可以在校园第二课堂中引入红色文化内容,举办红色文化类艺术竞赛、红色诗歌朗诵会、红色故事演讲会、红色歌曲比赛、红色影视展播、红色文化演讲等,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红色文化,在其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利用一些重大革命历史纪念日,开展缅怀先烈的活动,以此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习和生活在红色文化校园中,受到红色文化精神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化气质。

总之,将“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成为实践教学基地,大力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其中存在的革命历史、宝贵精神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大学生具有正直的民族精神,鼓励大学生积极参观实践基地,让民族精神深深影响学生的思想,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例10

目前,陕北各个市(区)县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把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列为了重要的规划内容。特别是结合红色旅游资源,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将红色旅游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陕北红色旅游的兴起

1.红色旅游形成的背景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60年代渐具雏形,80年代随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加速发展,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兴起为专项旅游产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之下,全国的红色旅游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当前,红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活动。而红色圣地则成为全国人民心中永恒向往,陕北也成为这些永恒圣地中的一大亮点,随之兴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

2.红色旅游的含义

所谓中国的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陕北的红色旅游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第一,独特的教育性。主要指以了解和学习中国革命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为游客营造一种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第二,独特的革命历史性。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中的一些旧址、陈列的物品有着及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段革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见证,可以让人们切身的体会到实地实景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独特的体验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参观、瞻仰与学习活动的综合。它与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是分不开的。例如在陕北开展的“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参与性活动,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游的目的和境界。

陕北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二、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特殊优势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陕北作为一块正在迅速崛起的“红土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诗史,给革命后代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传承的伟大精神和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红色圣地。据统计,延安市对外开放的红色旅游景点已达13处,其中4A级3处,3A级2处,2A级3处,主要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瓦窑堡、洛川会议旧址以及全面展示共产党13年延安历史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陕北也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榆林市红色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开发了米脂杨家沟、佳县神泉堡、靖边小河村、吴堡川口等革命旧址。随着延安市“1510”工程和米脂“转战陕北纪念馆”项目的完成,大陕北范围内的红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发挥出综合的优势,产生巨大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不能因为其“富有”就忽视了对它的保护,而且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所应有的规律和规范性要求进行,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文物的环境风貌。

红色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积极实施精品红色品牌战略,不断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步伐。

三、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步骤

1.从纵向深度丰富延安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内涵

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的档次水平,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可以使用声、光、电的形式展示中共在陕北十三年的光辉历史画面,还可以精心塑造的蜡像等形式,生动地再现、、等革命历史人物。

另一方面,把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既需要接受旅游文化的熏陶,又需要消费舒解身心、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产品。而体验式旅游则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

2.加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与地方特色资源的整合

横向扩展大陕北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中新的景点,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销量,把红色与寻根祭祖旅游、黄河文化旅游、草原黄土文明,陕北民俗风情游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形成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延长红色旅游的周期,使产品更充实,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3.突出红色旅游的产业特点,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先开发当前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线路中的纪念地,暂时不具备开放条件的要做好当前的保护工作。所以,陕北旅游业发展,应该抓住中央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号工程”的大好机遇,重点改造建设好延安、榆林两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故居等景区景点建设,使其成为陕北红色旅游的“名片”。

4.突出红色旅游个性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就是说它可以和很多旅游形式相结合。所以就需要很好地处理红色旅游独特性和复合性的关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意识的培育红色旅游中的一些新的增长点。

陕北有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给我们留下的近四百处革命旧址,同时还有浓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等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因此,必须搞好红色旅游资源与这些旅游资源的整合,连点成线,区域成片,形成整体,共同做大做强。

四、结论

旅游是产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项目更具有无限的活力与魅力,旅游借文化以获得新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区域文明共同组合而成文化旅游的基本内容。正是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饮食、建筑、园艺等等使得旅游富有文化内涵,而文化的持久性也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因。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例11

肖天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不会忘记,父亲为了让村民吃饱肚子,常常把自家的补助粮食送给生产队的特困户。1956年,由于勤奋苦干,肖天顺被推选为生产队队长。靠艰苦奋斗的精神,组织强壮劳力在羑河滩淘洗河沙卖给建筑工地以增加社员收入,生产队因此买来了拖拉机,壮大了集体经济。

改革开放成为肖天顺大显身手的良机,他利用紧邻107国道的有利地形,开办了加油站、商店。1995年,肖天顺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他投资500万元开办了河南省羑里工程塑料厂,由于诚信经营,注重产品质量,企业越办越强。2006年,肖天顺又扩大再生产,在宜沟工业区投资880万元成立了河南景翔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安排了当地200余名农民工就业,带动了一方经济的飞速发展。致富不忘党的关怀,不忘乡亲的大力支持,为了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年近62岁的肖天顺2011年在“景翔生态园”创建了红色教育基地,2012年挂牌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会。

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后,他配合汤阴县政府,收集整理党史图片和汤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关珍贵资料,并在教育基地竖起了汉白玉主席像,精心设计,制作版面,建起了展览厅。他还自己垫资200余万元,修通了通往红色教育基地的道路,兴建了办公接待楼。他为了用延安精神哺育后代,不辞辛苦跑省会,千里迢迢上北京,到西柏坡向革命前辈、老干部、老党员虚心学习,认真借鉴外地有益经验。

同时,他的精神也影响着自己的家人。

儿子肖国彬在他的带领下,毕业后开始从事塑料化工、耐磨材料、机械制造等工作,酷爱对新型耐磨材料的开发和研究。肖国彬经常到耐磨材料需求旺盛的企业,同工人、技术人员、工程师加强交流,了解耐磨材料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耐磨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了专利产品环纳复合板材,并申请两项国家专利。由他管理的景翔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在2011年10月被河南省科技厅、省发改委评为“优秀科技型企业”。2004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肖国彬搞好企业不忘回报乡里。2005年,捐款1万元支持羑河村小学建设;2007年至今,计近3万元资助大学生和孤寡老人;2008年当得知两户村民有了大病时,他义不容辞地拿出5万元,帮助病人渡过难关。肖国彬说,他要做一名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的共产党员。2008年初,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汤阴县第十届“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