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控制成本论文

控制成本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10:53

控制成本论文

控制成本论文例1

二、化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存在的原因

1.成本控制的观念滞后。中国化工行业管理者普遍认为,产品成本主要发生在生产成本,并将管理生产流程作为降低成本的最大目标。其实不然,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固然重要,但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化工企业管理人员错误的成本控制理念是产生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化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仍然以降低成本,减少消耗为成本控制的目的,但在一些情况下,过度的减少成本会造成产品质量和公司效益的下降,这种消极的成本管理是不科学的,公司只通过降低成本是不可能获得竞争优势的。

2.成本控制理论研究不足。我国转向市场经济后,从相对封闭的环境转向全面开放的经济环境,我国传统的会计体制的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主体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应积极参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活动。虽然我国会计界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但对于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兴趣并不高,过去几年的学术性论文中,涉及财会领域的成本会计研究较少,以成本会计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更是凤毛麟角。某些化工企业成本控制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系统中成本会计不能灵活的进行成本控制,加之会计理论的研究热情不足,直接导致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不够,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效益,所以在增加我国成本会计研究的同时也要关注针对化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使化工企业付出的成本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3.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企业发展的前提是拥有足够多的资源,这种资源积累并不能单纯依靠外部的给予,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获得投入产出之间的正相关来实现,这就要求企业要精打细算,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完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进行成本控制并不是在替客户提高价值以满足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而应该通过对企业组织运行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精细化成本控制单位,明确每部分费用投入具体责任,转变由企业老板一人关注减少成本投入,降低费用消耗的局面,使企业每个员工都关注如何减少成本投入,以达到产出不变,投入最小化。

4.成本控制执行力度不足。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是大批量生产,会产生较多的联副产品。每个步骤既生产半成品,也生产副产品,有些半成品又是下一步骤的加工对象,还有些半成品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导致成本核算的及时性较差,各种费用的交互分配比较复杂,成本控制比较被动,进而造成成本控制执行力度不足,成本控制的执行较难进行。成本控制不应仅局限在个别部门、个别员工或者个别生产过程,而应该扩展到企业的各个层级。成本控制执行不足,主要是企业管理层将成本管理简单的视为相关生产部门,以及财务的事情,管理者只关注和生产相关的成本,然而成本控制的执行要求企业关注所有有关活动所产生的成本,要求管理者首先重视企业成本控制的执行情况,要求每个员工都关注成本控制与执行,才能更有效的将成本控制执行好。

三、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成本控制模式

控制成本论文例2

2房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成本控制方式

2.1决策阶段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项目的估算可以说是我们开展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在房建工程决策阶段,需要我们能够同前期筹建、财务等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开展紧密的合作,并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理论的基础上对本工程的资金成本、资金规模以及工程造价等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估算,并以精确的估算结果帮助工程能够以更为稳定的方式进行,进而获得收益的最大化。

2.2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中,需要我们在联系投资者需求的基础上将投资决策具体化、设计方案设计化。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以三个阶段开展房建设计工作:首先,是造价管理阶段。在该环节中,我们应当在工程方案图纸以及工程说明书的基础上充分地联系工程实际,以此帮助我们制定出符合工程需求的造价估算书;其次,是初步设计阶段。在该环节中,我们则应当根据图纸开展定额编制工作,并在编制方案上报经过审批之后再在工程中正式进行运用,进而在这个基础上方便我们能够对工程更好地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第三,是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我们通过工程说明书以及施工图纸的应用对工程在施工图阶段的造价进行计算,并比对其是否存在超出概算的情况、是否需要对细节进行修改等等。可以说,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对于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三者不仅联系密切、而且相互制约,通过三者间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获得非常全面完善的造价管理效果。而在我们开展该项工作的同时,也需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流程改造”、“价值工程”等理论方法进行实施,并合理地对建筑的寿命、成本以及质量的关系进行平衡与配置。

2.3招标阶段

在房建工程招标阶段,主要有公开招标以及邀请招标这两种方式。其中,公开招标就是通过公开宣传以及公告的方式开展招标工作,而邀请招标就是在联系本工程特定需求的基础上邀请特定的组织或者法人参与到投标之中。但是,无论我们选择的是哪一种招标方式,都应当对工程在不同阶段所有可能产生成本的环节做好全面的控制工作,并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以订单的方式进行招标工作。而在投标工作中,则需要项目的投标方也能够在充分联系招标文件的基础上在参照现行消耗量定期以及企业定额的基础上做好工程的报价工作。而在招标方面,则需要以合理的投标管理方式对工程的整体成本进行控制,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上报,做好工程量清单复核工作。而当投标报价完毕后,工程评标的工作人员则需要对工程投标方所递交的报告进行科学的判断,并以此在实现不同投标单位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实现了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房建工程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4施工阶段

在房建工程的具体施工阶段,需要建筑企业能够在建立良好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对施工阶段可能产生的成本进行细化与规范,以此帮助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同时,还需要以全过程成本控制为基础,在房建工程的整个建设阶段对材料、设备以及工作人员所产生的费用做好管控工作,并以此方式在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方案制定和工程规划方案的制定方面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首先,企业在施工阶段中需要做好成本的人工控制,并从施工的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做好成本的控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该工作的运行效果、数据参数分析以及反馈改进,从而以此保障成本控制在此环节的运行效果;其次,我们也应当做好材料的采购工作,以此增强施工材料的成本控制。一般来说,工程施工成本中大部分的成本都来自采购成本,对此,就需要我们在联系全过程成本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施工需求做好材料的分析工作,并且在对材料购置完毕之后也够定期的做好材料费用的核算工作;再次,在设备成本的控制方面,我们需要对设备的租赁情况、购买情况进行细致的对比,比较哪一种方式更加适合我们开展成本的控制工作,并在对优化方案进行制定的基础上做好设备费用的核算工作;最后,在房建工程的具体实施阶段,我们也可以借助CALS系统的应用帮助我们开展全过程成本管理工作,并以此为我们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工具支持以及技术保障,从而以此在最大程度提升房建工程控制水平的基础上使整个房建工程得以高效、顺利地运行。

2.5决算阶段

在整个房建工程建设完毕之后,则需要管理人员在对项目各个阶段做好监察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工程结算任务。对于竣工决算这个环节来说,其不仅最为重要,而且也同企业的整体利益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需要我们能够对决算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对此,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以工程竣工图为标准,在根据房建工程项目实际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核算工作,并对可能存在的报价以及数据问题进行积极的调查与核对、对材料使用的标准化情况进行全面的对照,并以此种方式在减少漏洞、错误的基础上提升核算工作的准确性。

控制成本论文例3

摘 要:根据工程建设施工成本控制的实践,详述了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1)的依据,并且分析了建筑工程企业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1)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工程中标价格普遍较低,所以在施工中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项目管理中,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是建筑施工成本。 1 施工成本控制依据 1.1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工程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2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1.3进度报告 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工程实际的完成量,工程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了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以后的工作。 1.4工程变更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必将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就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 2 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2.1建立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构建成本控制体系 确定企业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的部门和责任人,成立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并制定各部门职责,明确项目部及各专业成本管理的责任人。要坚决克服责任不落实,成本只在口头上控制的现象。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责任感,相应地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包括用人权、财权等。 2.2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制 成本核算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会计、统计等手段,对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耗费进行核算,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的财经制度,遵纪守法,依法纳税。只有通过严肃认真、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核算,驱动各方面利益。 2.3编制目标成本,下达成本控制责任指标 根据企业的要求,结合已签订的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材料市场价格等相关资料,制定一套符合市场实际的内部目标成本,用来作为成本责任指标考核的依据,下达到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有关费用与相关责任人的关联程度把成本指标分解到有关部门和个人,实行全员控制。 2.4做好施工组织计划 施工组织计划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主要内容是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施工环境确定完成施工任务。 2.5做好成本事前控制 成本预测就是结合企业施工技术条件和发展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一定时期或一个成本项目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和预测。成本预测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通过预测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指明方向和途径,为选择最优计划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6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 成本的事中控制是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环节,除了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外,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控制。人

控制成本论文例4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和管理部门对任何必要作业所采取的手段,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而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等于乃至低于预期的成本限额目标。

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包括企业组织系统、企业信息系统、企业考核制度和企业奖励制度等四项基本内容。

1.企业组织系统

在企业组织中,通常将目标划分为几个子目标,并分别指定一个下级单位负责完成。每个子目标可以划分为许多的更具体的目标,并应指定下一级的部门去完成。企业的组织架构可以用管理等级和管理幅度这两个指标来描述。管理等级是指最高级单位与最低级单位之间的等级;管理幅度又称为控制跨度,是指一个单位所属下级的数目。组织架构所涉及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一个高度集中的组织机构中,权力集中于较高级别的管理层次,低级层次的管理人员只拥有很少的决策权。在一个企业中,权力也可能在一个职能领域内

高度集中,而在其他职能领域中高度分散。一般而言,财务和人事是属于高度集中的领域,而业务经营领域则朝着一个分权化模式发展。

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与企业的组织架构相适应,即企业预算是由若干分级的子预算组成,每个子预算代表一个分部、车间、科室或其他单位的财务计划。与此相关的成本控制,如记录实际数据、提出控制报告,也都是分小单位进行的,这样便形成了责任预算和责任会计。

2.企业信息系统

成本控制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信息系统,也就是责任会计系统。责任会计系统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计量、传送和报告成本控制使用的信息。责任会计系统主要包括编制责任预算、核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业绩三个部分。

通常企业分别编制销售、生产、成本、财务等预算。这种预算主要按经营管理的领域来落实企业的总体预算。为了便于控制,必须分别考查各个执行人的业绩,这就要求控制责任中心来分解预算。这项工作即是编制责任预算,其目的是使各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明确自己应负责的事项和应控制的范围。在实际业务开始之前,责任预算和其他控制标准要下达给有关人员,他们以此控制自己的活动。对实际发生的成本、取得的收入和利润,以及占用的资金等,要按责任中心汇集和分类。在进行核算时,为减少责任的转嫁,分配共同费用时应按责任归属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各单位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要拟订适当的内部转移价格,以利于单独考核各自的业绩,以及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在预算期末应编制业绩报告,比较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归属。此外,要实行例外报告制度,对预算中未规定的事项和超过预算限额的事项,要及时向适当的管理级别报告,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3.企业考核制度

企业考核制度是成本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

①规定代表责任中心目标的一般尺度。它因责任中心的类别而异,可能是销售额、可控成本、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必要时还要确定若干级次目标的尺度,如市场份额、次品率、占用资金的限额等。

②规定责任中心目标尺度内涵的解释。例如,什么是销售额,是总销售额还是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净销售额。作为考核标准,对其内涵的界定必须事先十分明确,以避免在具体执行时引起歧义。

③规定业绩考核标准的计量方法。例如,成本如何分摊,相互提供劳务和产品使用的内部转移价格,使用历史成本还是使用重置成本等,都要规定具体的计算方式。

④规定采用的预算标准。例如,使用固定预算还是弹性预算,是宽松的预算还是严格的预算,编制预算时使用的各种常数是多少等。

⑤规定业绩报告的内容、时间、详细程度等。

4.企业奖励制度

企业奖励制度是维持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人的工作努力程度受业绩评价和奖励办法的影响。责任中心的经理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与业绩评价有关的工作上,尤其是业绩中能够影响奖励的部分。因此,奖励可以激励员工更加勤勉地工作。

奖励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奖励办法,让被考核部门和人员清楚地知道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样的业绩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恰当的奖励制度将引导员工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企业总目标一致的轨道中去,去争取更好的工作业绩。

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包括建立成本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业绩评价与奖惩等环节。建立成本控制标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以后的差异分析、业绩考核及纠正差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成本控制标准可以有多种选择,比较常用的有标准成本和弹性预算。

1.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在标准成本中,基本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标准成本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其次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等,主要由生产技术部门主持制定,吸收执行标准的部门和员工参加。

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由会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分析确定。采购部门是材料价格的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生产部门对小时工资率负有责任。各生产车间对小时制造费用率承担责任,在制定有关价格标准时要与这些部门协商。

2.弹性预算

所谓弹性预算,是企业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本量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按照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只要这些数量关系不变,弹性预算可以持续使用较长时间,不必每月重复编制。弹性预算主要用于各种间接费用预算,有些企业也可用于利润预算。

与固定预算相比,弹性预算是按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在弹性预算中,无论实际业务量达到何种水平,都有适用的一套成本数据来发挥控制作用。同时,弹性预算是按成本的不同形态分类列示的,便于在预期结束时计算“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也即按实际业务量计算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使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在更加现实和可比的基础之上。

弹性预算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控制成本支出和评价、考核成本控制业绩的工具。在预算期开始时,提供控制成本所需要的数据;在预算期结束时,可用于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编制弹性预算的基本步骤是:选择业务量的计算单位;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逐项分析并确定各项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各项预算成本,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达。

①编制弹性预算,要选用一个最能代表本部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算单位。例如,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车间,应选用人工工时;制造单一产品或零件的部门,可以选用实物数量;制造多种产品或零件的部门,可以选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修理部门可以选用直接修理工时。

②弹性预算的业务量范围,视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量变化情况而定,但一定要使实际业务量不至于超出确定的范围。一般来说,可确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

③弹性预算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性态分析的精确程度。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当业务量变化以后,各项成本有不同的性态,大致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这三类。固定成本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不成正比例的成本。混合成本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最终仍可以将其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这样,全部成本均可以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两部分。

④弹性预算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列表法(多水平法)和公式法两种。采用列表法,确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划分出若干个不同水平,然后分别计算各项预算成本,汇总列入一个预算表格。公式法所遵循的原理是,任何成本都可以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可用y=ax+b表示,所以只要在预算中列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便随时利用公式计算任一业务量x的预算成本y。

成本控制中一般存在原辅材料管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预算下达不及时,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不注重成本分析,.生产进度控制不严等问题。由于一些企业的行业特点,使得生产期较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主观因素导致生产期拖延,造成折旧费、工资费、管理费增加,材料损耗,使得产品成本加大。要解决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保证产品质量,保证生产期。就一个产品而言,质量、生产期和效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缺一不可。质量是前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因素,但生产期和效益也不可偏废。如果只为了刻意追求质量,不顾及生产期和效益,企业也会因缺少盈利资金的追加致使发展后劲不足,最终导致萎缩和破产。因此在制定一个产品的生产方案时,要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和经济分析,即要首先做到对产品成本的预测、计划,为以后的有效控制做好前提保障。一些企业往往只是侧重于好和快,对于节约就顾及不足,往往不惜代价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增大了成本,造成了浪费。所以,编制合理的产品设计,制定一套科学的生产技术方案,使质量与效益达到最佳平衡点,是实现产品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

产品生产期是一种有限的时间资源,在成本控制中有特定的价值,即“生产期价值”。对产品而言,产品的质量、成本和生产期是生产管理的三大主线,生产期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成本,因此,成本管理中的时间管理非常重要。因此,合理的生产期安排,达到最大限度地缩生产期,将会减少生产费用,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依据采购成本组成内容对制定原辅材料计划价格;如买价、运杂费、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为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须在各个环节上强化成本观念,加强监督管理,力求购进质优价廉的产品,避免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出现管理漏洞,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要求材料采购人员承担起降低采购成本的责任。

在生产管理中,要使材料的质量有保证,数量有控制,就必须加强材料的车间管理,做到职责明确,管用一体。领用材料后,管理人员要根据生产计划用量对生产工人使用材料量进行监督,并采取有效的超罚、节奖的措施,调动其积极性,减少在材料签收与使用中的漏洞,以节约用量。

以成本控制为主线,实现预测、计划、控制、核算一条龙管理成本的成本管理是生产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目前生产管理往往是以车间作为核算单位,这就要求车间全体人员必须强化成本观念,对生产盈亏负责。生产的管理水映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这就要求在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在各项业务管理中做到信息共享、并与实际发生的业务进行对比,加强成本分析,对盈亏异常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加以纠正。

总的来说,生产工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投入和产出的过程,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的成本控制方法,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做好产品成本控制,才能实现盈利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控制成本论文例5

模块1:左墙——全生命周期成本体系LCS

左墙为What输入项,用于描述成本控制工作的改善对象及相关信息。LCS主要由明细成本科目DC、成本关联矩阵CRM和成本满意度CSD三部分组成。其中明细成本科目DC表示全生命周期成本框架下具体可测量的成本信息,一般可表示为逻辑树形图;成本关联矩阵CRM表示由明细成本降幅潜力对比值所构成的实对称矩阵;成本满意度CSD是根据CRM求解而得到的各成本降幅潜力的相对重要度指数,即各成本控制工作的满意度权重。

模块2:天花板——成本控制方法体系CM

天花板被称为Hows集合,表示为了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可供选择的成本控制方法,也可以视为企业征询的成本改善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种类众多且与各成本科目紧密相关,天花板模块可参照成本科目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计成本控制措施集合,实现聚类陈列。成本控制措施主要包含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选取一系列量化指标用于衡量其改善效果。

模块3:屋顶——措施相关矩阵RMM

屋顶由成本控制措施Hows之间的关联关系组成,表现为实对称矩阵。在实际操作用,可以用图形化符号和专家语言评价值描述措施之间的关联关系,并赋值量化。

模块4:房间——“成本-措施”关联矩阵RMCM

房间内含What-How相关关系矩阵,表示各成本科目与控制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成本-措施”关联矩阵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可将成本科目降低目标转化为控制措施的技术需求。与屋顶类似,房间模块同样可用符号或语言对其中关联关系进行描述并赋值量化。

模块5:右墙——成本目标设计COD

右墙为产品成本竞争性的评价矩阵,通过与主要竞争厂商就类似产品的平均成本开展类比分析,利用专家资源所设计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成本目标。成本信息主要来自于企业会计报表,如年报、半年报、季报和月报等。左墙中未细化的二级成本科目,结合专家知识,判断二级成本科目所占比重,估算其具体数值。根据各明细成本现状和既定目标,可以测算得到各成本科目的成本改善率。

模块6:地下室——措施输出矩阵OIM

地下室表示不同成本控制措施Hows的输出矩阵,主要描述成本控制措施的当前效果、预期目标效果和改善成本等情况,内含措施绝对贡献度、措施的预期改善效果、措施改善资源等信息。通过相关计算,可用于衡量复杂关系下控制措施的综合表现,完成“成本目标-措施改善”之间的转换。

2成本控制屋多目标优化算法设计

本部分结合系统工程相关思想,以模块为单位,丰富和完善HOC模型的内部信息。构建资源约束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改善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对其求解,确定优先推行的成本控制措施及其资源分配方案。

3成本控制屋递阶分解模型及其算法设计

复杂产品成本控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全要素管理和全过程受控要求,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控制体系可以视为一个多阶段、多等级、多要素、多因素的复杂系统。根据主制造商企业的层级体系,不同管理部门均可以构建其部门级成本控制屋,形成一个成本控制屋体系。一方面,企业级成本控制屋引领并指导部门级成本控制屋,另一方面,同等级成本控制屋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和效果关联关系,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全寿命周期的具体阶段作为划分维度,可以构建复杂产品成本控制屋分解网络模型,如图3所示。其中核心层(1层级)为主制造商公司级成本控制屋,阶段层(2层级)为全生命寿命周期中各阶段成本控制屋,即研发阶段成本控制屋、采购阶段成本控制屋、制造阶段成本控制屋、销售阶段成本控制屋和维修阶段成本控制屋等等,明细层(3层级)为各阶段下明细成本层控制屋。

控制成本论文例6

0引言

加快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以建设节约型政府为目标,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榜样。建设节约型政府以节约行政成本作为微观基础[1]。因此,研究如何有效节约行政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政府行政成本进行了研究,对降低成本的方法做了多方面探讨,主要集中在对政治架构、制度建设、法律建设等方面的宏观讨论[2],很少站在委托的角度来审视政府上下级之间关系并对行政成本进行分析。本文立足于政府各层级之间的委托关系,通过定量建模研究如何减少行政成本。

1行政成本中的委托关系

从宏观的视角剖析政治领域的委托关系,它可以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人民和政府之间形成的委托关系,这是基础关系,称之为“一级委托关系”;第二层的委托关系是基础委托关系的派生关系,它存在于政府各层级之间,称之为“二级委托关系”[3][4],在二级委托关系中,上级政府委托下级政府从事活动,上级政府为委托人,下级政府成为人。假定行政系统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级行政部门领导组成。

那么,每一层次相对上一层次是人,相对下一层是委托人。因此该委托关系在上下级政府或上下级行政部门间同样成立[6]。这种关系不仅继承了一般委托关系的共性,而且还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即委托人地位的特殊性与人地位的特殊性。因此,相对于其他的委托关系,人的道德风险将会更频繁、更严重地出现[5],政治领域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就是政府官员对行政成本的普遍浪费。

本文主要研究“二级委托关系”,将降低行政成本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分析行政过程中资源浪费的原因,探讨在行政成本管理方面产生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委托人(上级政府或部门)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和控制措施,促使人(下级政府或部门)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使委托人效用最大化。

2模型的假设及说明

1)政府的运行是有效的,上级政府期望效用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的,一直致力于降低行政成本。本文讨论的降低行政成本是指在保证政府正常运作水平的情况下,减少行政过程中所产生的浪费和各种不必要支出。

2)降低行政成本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多方面的效益和影响,这里只考虑降低成本带来的直接收益,而不考虑间接效益。

3)下级政府在进行每期行政预算时,根据经验确定该期行政成本C1,上级政府确定行政成本的合理值C2,再根据预先给定的权数确定行政成本基数C,C是C1和C2两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将多个指标变换为一个指标的数学方法很多。文献[8]研究了一种线性联合确定基数法的合同机制。根据文献[7],考虑成本指标的特殊性及将C1和C2作用扩大化的要求,将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方法确定的联合基数的平均值作为行政成本的基数,即其中,β是上级政府根据其对1C和2C的倾向而确定的权数。

a.当人实际行政成本aC小于基数C时,委托人将节约部分()aC<C以1b比例分给人作为奖励,即1*()abC<C。

b.当实际行政成本aC>C时,则人需要承担超额部分1b的数额,即1*()abC<C。

同时,故意高报成本1C有利于使人获得更多奖励或承担更低超额费用,因此当1aC>C时,委托人对高报部分处以比例为2b的处罚,即11*()abC<C。显然,12b,b≥0。

4)假设0C为未实施激励控制措施前几期的行政成本的移动平均数,对应于实施激励控制措施后的实际成本的节约额,作为委托人的收益,即0()aC<C。

5)行政成本的减少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也受到外界的环境噪音(随机因素)的影响。不失一般性,假设a0C=C<ta+θ。t是努力对成本的影响系数,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的均值来确定(t>0)。θ表示外界的环境噪音或不确定性,服从均值为零、方差为σ2的随机分布,即θ<N(0,σ2)。aC的意义是人付出努力后的实际行政成本,''''()0aCa<,即aC随人努力的增加而减少。

6)人的努力成本V(a)可用货币衡量,且努力成本V''''(a)<0,V''''''''(a)<0,即人的努力成本V(a)随其努力程度的增加而递增的增加。进一步假设V(a)=na2。n为成本系数,n越大,努力产生的成本越大。

3模型的建立

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信息非对称是产生道德风险的根源。委托理论认为,无论委托人采取何种措施,人总会选择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的努力程度。由于私有信息的存在,委托人无法通过强制合同迫使人付出符合委托人期望的最大努力。因此,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委托人只能通过激励合同机制诱使人采取委托人希望的行动,在激励人的同时使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化。建立委托关系模型如下:

4仿真求解

4.1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GA),最先是由JohnHolland教授于1975年提出,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搜索算法。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群体搜索策略和充分利用群体中个体间的信息交换,其搜索不依赖于梯度信息,具有全局搜索、搜索空间维数较大以及效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处理传统搜索方法难于解决的复杂非线性问题。

遗传算法运算过程如下:

1)编码:将解空间的解表示成遗传空间的基因型串结构数据本文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

2)生成初始种群:随机产生N个初始串结构数据,每个串结构数据称为个体,N个个体构成一个群体,以该初始群体为初始点开始迭代。设置进化代数计数器t0;设置最大进化代数T=100;随机生成N个个体作初始种群P(0)。

3)适应度值评价:适应度函数反映了个体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强弱,根据适应度值,可以控制个体生存的机会,体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适应度函数的定义方式有很多。

4)选择:根据个体适应度值,按一定规则从上一代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遗传到下一代群体。适应性强的个体为下代贡献后代的概率大。这里采用StochasticTournament选择算子。

5)交叉:将群体内各个个体搭配成对,对每个个体以一定交叉概率交换其部分染色体。本文采用Scattered交叉方式。

6)变异:对群体中每一个个体,以某一变异概率改变某些基因座上的基因值为其他等位基因。这里采用Gaussian变异函数。

7)终止条件判断:若t≤T,则tt+1,转步骤(2);若t>T,输出进化过程中得到的具有最大适应度的个体作为最优解,终止运算。

4.2仿真求解及分析

假定0C=5000,t=5,w=1500,n=0.6ρ=0.5,β=0.6,0U=1000,实施激励措施后,人自报成本1C=3500,委托人报成本2C=3000,将参数代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搜寻最优的决策变量1b和2b。遗传算法中,产生规模为20的初始种群,迭代终止代数为100代,优良计数为2,交叉概率为0.8,适应度函数为1210210ta(1<b+b)<b(c<c)+b(c<c)。

仿真计算使用Matlab语言。仿真结果显示使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的1b=0.7398,2b=0.5027,此时委托人期望效用稳定为504.0191,人期望效用稳定为1000.3。显然,如果不采取激励,则委托人直接效用为零,人效用大于其基本收入。

由计算结果可得:

(1)12b>b,一方面满足了人付出的最优努力为正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前面设定的费用基数确定方式下,人通过高报行政成本来提高费用基数的做法不会为其带来较多收益,且能使委托人的期望效用获得最大值。为了激励人降低成本,需要设定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系数,过小的奖励和惩罚系数起不到激励的效果,过大的奖励和惩罚系数又会导致委托人和人的期望效用小于零,使委托人失去制定激励控制措施的动力,人也不会有意愿参与激励计划。在上述设定的模型参数的情况下,仿真结果b1和b2值可以达到最佳激励效果。

(2)当有关参数变量发生变化时,最佳奖励和惩罚系数也会发生变化。通过仿真比较,__权数值β的减小对委托人和人的期望效用没有显著影响,但却使b1和b2明显减少。这是因为委托人降低了对人自报行政成本依赖的结果。委托人掌握较多的信息量,主动减少了对人自报成本的依赖程度(即调低β值),从而增加了委托人期望效用。ρ值的变化对奖励惩罚系数影响不大,主要影响人确定性等价收入中的风险成本。

5总结

本文以委托的视角研究了政府各层级间的关系,对行政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通过仿真计算可以得到使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的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采取了激励措施后委托人期望效用非负且显著改善,有效节约了行政成本。

模型参数值的设定会影响到奖励和惩罚因子,因此如何合理设定模型参数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实际应用时可以依据历史数据和经验来设定,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参考文献]

[1]李章泽,孙鸣鹤.降低行政成本的制度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vol5,133:91-97.

[2]何翔舟.中国行政管理成本问题实证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7,2:86.

[3]孔祥国.委托关系中的中国行政管理[J].求索,1996,3:52-56.

[4]MirrleesJ.A.Thetheoryofmoralhazardandunobservablebehavior:partI.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99,66(1):3-21.

[5]HolmstromB.Moralhazardandobservability[J].BellJournalofEconomics,1979,10(1):74-91.

[6]安康,刘祖云.委托视角下的行政成本分析[J].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6:56-58.

[7]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丁元耀,贾让成.道德风险防范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1,12:67-70.

[9]KimSK,WangSS.Linearcontractsandthedoublemoral-hazard[J].JournalofEconomicTheory,1998,82:342-378.

控制成本论文例7

一、路桥施工企业成本的内容

路桥施工企业成本的构成类似于工业企业的制造成本,由于行业特点,又不完全相同。主要可以通过自行施工成本和协作工程成本来反映。

1.自行施工成本。自行施工成本是指企业直接参与人力的组织、材料的采购、施工机械的进退场、质量保障等活动,不转嫁人力成本、材料成本、机械使用成本的风险。

(1)人工成本。包括所有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

(2)材料费。施工企业材料费与工业企业类似,但核算难度大,品种繁多。

(3)机械使用费。机械使用费包括机械台班费、油料费、修理费、操作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机械设备进退场费等。

(4)其他直接费用。包括与设计有关的技术援助费、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转运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实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清理费等。

(5)间接费用。包括临时设施摊销费用和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办公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物料消耗等。

(6)期间费用。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和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

2.协作工程成本。协作工程成本类似于工业企业的委托加工成本,主要指单项工程协作的合同成本,又分为工程施工协作单项成本和分包工程结算单项成本。

(1)工程施工协作单项成本针对非联合中标的企业中标后,将辅助或非关键性的单项工程以劳务单包或劳务承包材料消耗量包干的双包形式分包给有资质的单位。该成本应纳入企业施工单位的合同预计总成本。

(2)分包工程结算单项成本针对技术难度高、单项工程的专业化技术水平高,单靠一个企业无法完成的工程项目,联合投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在投标时已划定各自的工程量,并得到业主(建设方)的许可,联合主要承担者成为业主和其他联合者的沟通桥梁,工程计量报表、工程索赔、工程变更和从业主拨付款项都由其承担。

二、路桥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体制中的责权利不明确。权责对等原理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现在有很多路桥施工企业未将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分解,责任不清,亏损不知出在哪一个环节,职责分工不明确,使项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2.不能处理好工程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四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

3.资金使用费用和材料费用难以控制。

(1)现金保证金使企业承担巨额财务费用。路桥施工建筑市场不是十分规范。建设单位为回避法律责任(法律规定不允许施工单位垫资),招标书中明确投标保证金、预付款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缴纳货币资金并存入建设单位指定的银行账号上(国际惯例银行开具保函即可),实际上变相地要求施工单位垫资。各路桥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占有市场份额,自由货币资金量不足,只能向银行贷款。

(2)材料费用难以控制和预测。路桥施工企业的材料费占中标价的比重大,大约60%~70%。因项目周期长,一旦材料涨价,材料价差将给企业带来巨额亏损。由于施工合同是“霸王”条款,所有物价上涨风险由施工单位承担,违反国际招投标惯例(物价上涨指数5%以内由施工单位承担,超过部分由建设单位承担),路桥施工企业蒙受巨大损失,束手无策。

三、加强路桥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1.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责任考核制度。较小的企业一般实行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即企业直接管理工程项目经理部;较大些的企业大多实行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规模较小的企业除对公司管理机关费用实施控制外,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公司对项目经理的管理;二是项目经理对所属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管理。规模较大的企业除对公司机关管理费用实施控制和分公司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两个层次外,还要考虑对分公司的管理层次。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部和分公司的交叉管理要求以工程项目为管理主线,即公司直接对项目进行管理。向工程项目部下达经济指标,还应同时调整对分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即分清施工管理成果的归属。否则工程项目部或分公司的积极性会被影响,就会造成管理层次不清,权责利不相对应。

2.加强技术创新,重视工程质量。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防止因误工、返工和返修造成的浪费。在总体施工方案确定后,对技术难度高、成本影响大的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工艺设计,在安全、质量、工期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进行论证和优选,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在质量方面推行“诚信”理念,以“双赢”为目的,适当增加质量预防费的支出,提高工程质量,杜绝事故发生。同样,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寻找最佳工期成本点,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在特殊施工条件下,应反复权衡为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所增加的费用与因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工程竣工决算后,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工程款,不能听任业主无故拖欠工程尾款而延长工期。

3.进行成本分析,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通过成本预测、计划成本编制、实际成本核算,根据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项目成本是超支还是节约。因此路桥企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收集好原始资料,各部门要能准确提供相关数据,才能使成本分析有依据,比较有对象,要用数据说话。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善经营,降低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控制成本论文例8

伴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和兴起,很多建筑企业不约而同的涌入阿尔及利亚建筑市场。阿国房建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较大,但市场十分透明,商业环境和市场规则也独具特点。在同等环境条件下,EPC房建项目的经营成果直接由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决定。如何将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和理念与阿尔及利亚文化背景和管理模式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顺利实现项目的全面履约,保证项目按期完工,有效地降低项目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是在阿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1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的现状与特点

阿尔及利亚近10年来,政治环境稳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2010年阿国2010-2014公共投资规划宣布国家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2866.8亿美元用于经济和社会建设,而建筑市场中比重最大的还是国家的住房建设。计划建设廉租房50万套,商品房50万套,安置房30万套,农村住房70万套。在这200万套住房建设中,中资企业仅签署7万套住房建设合同。因此住房建设项目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很大。目前,参与阿尔及利亚住房建设项目的国家以欧洲国家和中国企业居多,中资企业中参与阿国房建建设的公司有上百家,未来7~8年,阿尔及利亚住房建设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各省都将住房建设列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阿尔及利亚市场为外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资金由政府筹资,所有的住房建设资金是先由政府筹集到位,再签署合同开工建设,所以资金比较充足,不存在支付欠款的情况。中资企业参与的房建项目多以O.P.G.I(不动产管理开发局)和A.A.D.L(住房改善及发展局)为主。阿国建筑市场价格透明,房建结构基本都是R+5、R+9、R+10~16结构类型,且均采用总承包模式。目前中资企业的总承包价格由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使馆经商参处统一与阿国政府谈判定价,价格合理统一。

2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中资企业在阿EPC房建项目成本管理情况的了解和交谈,深入探究阿国EPC房建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主要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EPC合同缺陷、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意识淡薄、施工成本管控不力、收尾工作周期太长和人员进场缓慢等导致工期延误。具体内容如下。

2.1阿国EPC房建合同的缺陷

EPC房建合同是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和施工(Construction)的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企业受发包单位委托,按照双方签订合同的约定,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企业。在阿国,EPC房建合同是在阿国公共合同基础上进行的约定,但合同中对合同外的工作界定不太清楚,且合同外工程需在全部完成后才能签署补充合同,补充合同签署后结算支付,占用资金周期太长,间接的增加了项目成本。另外,合同中对房建装修装饰材料的规定不具体,材料需要业主指定和确认,随着市场材料的多样化,一般情况室内外装修工程都超出成本预算[1]。

2.2设计阶段的成本意识不强

阿国EPC房建项目设计合同工期通常占合同总工期的10%,一般为3个月,其设计费本身只占项目总成本的2%左右,但设计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却占到项目成本的60%~70%。因此,设计阶段是进行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关键阶段,通过设计优化,在设计阶段降低施工成本,能够达到节约5%~10%成本的效果。恰恰如此关键的环节,在阿国因总承包对设计阶段成本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意识淡薄、对设计规范不熟悉、总承包商设计主导地位不明确等因素,导致施工成本徒增。

2.3施工阶段管控措施不力

阿国EPC房建项目施工阶段成本增加的原因主要在于劳务协作队伍的管理不力和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协作队伍集体罢工,导致成本增加。其次是材料管控制度不健全,因阿国建筑材料紧缺,施工期间停工待料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水泥稀缺,另外,对周转性材料的核销工作执行力度不够[2]。

2.4项目收尾工作周期太长

阿国EPC房建项目普遍存在临时验收后的尾工处理周期太长,合同约定临时检验后保修期为1年,但实际基本都在2年左右,主要是合同外项目的结算支付,临时进口设备物资的处理等工作耗时较长,引起收尾阶段的成本增加。

3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加强成本控制的思路

通过分析和总结阿国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主要环节的问题,不难得出,阿国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须从前期合同谈判、设计方案优化、施工过程成本管理和加速尾工收尾等环节,提高成本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把控力度。具体思路如下。1)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要执行“事先有预算、事中有核算、事后有结算”的“三算”原则,尤其在项目实施前建立健全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牢记成本目标。2)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要落实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的管理原则,亦称“三全”原则,其中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也不能时紧时松,应使项目成本自始有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EPC项目是一个周期长、涉及面广的工程,成本控制应强调全方位控制,随时查漏补缺,实时动态纠正。全员控制是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和班组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工作内容分工,以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的现象发生。3)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的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各工区及各作业班级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部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4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法及措施

4.1合约风险成本控制方法及措施

由于EPC项目是总价和工期固定合同,承包商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因此,对于合约风险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风险成本的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尤其在投标阶段要做好充分的风险因素调查,要把所有能够预见的风险考虑周全,谈判时配置有经验、有能力的合同专业人员力争降低、规避和转移风险。合同签订后要指定专门的部门建立合约风险和缺陷控制台账,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合约缺陷和风险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定期分析,制订有效的防范与纠偏措施,竭力将各类合约风险成本控制在预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保证项目的正常进展。合约风险化解和控制风险成本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抓好索赔,及时收集、保存同期纪录,整理完整的索赔资料向业主按期提出,通过工期和费用索赔,降低合约风险成本,从而努力实现将高风险转化为高利润的成本控制目标。

4.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法及措施

4.2.1明确总承包商的设计主导地位

目前在阿国经营的EPC房建项目大多委托当地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在设计分包合同签订时,特别要明确总承包商的设计主导地位,设计公司上报的设计方案和文件等资料必须经总承包商审核并签署同意。能够促使设计公司对方案进行优化,避免粗糙的设计方案或返工。

4.2.2推行限额设计,激励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委托设计时,要向设计分包商明确项目的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总承包商要根据当地的各项生产要素价格编制概算,明确目标成本,制定设计限额。在限额中明确奖罚条款,突破设计限额的方案将不被认可,在限额之内的给予适当奖励,确保设计人员能够充分考虑成本,以达到总承包商和设计分包双赢的目的。

4.2.3明确设计标准、制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

总承包单位要全面参与并主导项目设计的各个阶段,要分别确定具体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基础混凝土含量、单位面积混凝土含量、钢材含量、开窗系数、K值系数、外墙面线条含量等,以上系数要根据地处环境、项目建设标准等综合因素确定。

4.3施工成本控制方法及措施

组织措施:筛选具有当地施工经验和经济实力的劳务队伍,编制劳务分包作业队管理办法,组建劳务分包作业队领导管理小组,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计划审批程序,尽可能做到材料计划超前,并对材料进行定期核销。技术措施:制订重难点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经济评审,加强质量安全管理,避免返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经济措施:从源头控制原材料的购入,按成本目标控制人工费、机械费用,合理对待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签认。

5结语

本文根据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的现状特点,并结合目前企业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探究;对阿国EPC房建项目的各阶段成本管控要点及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供在阿国的企业或即将进入阿国房建市场的企业参考了解,以望能对总承包商提高阿国EPC房建项目的经济效益有所借鉴和帮助。

作者:左文宏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控制成本论文例9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这些环节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控制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信息。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首先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最终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三、传统成本控制的局限性

现代企业高风险的经营环境、灵活的顾客化生产、高度自动化的制造环境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控制系统,而服务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传统成本控制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传统成本控制系统以责任会计控制、标准成本制度等为核心,具有如下特点及局限性:1、传统成本控制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责任中心,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横的方面建立的是按职能部门划分的责任费用中心,纵的方面建立的是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责任中心。它的局限性主要是不易分清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关联性和同质性的费用的归属。同时,容易造成不同责任中心为了本部门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成本控制难以达到全局的最优。2、传统成本控制以产品为核心制定耗费标准,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等成本为产品制定标准成本。它采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一的、僵化的,并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低效率,这与现代管理潮流相抵触。3、传统成本控制只强调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对事前成本控制重视不够,对设计方案存在的过剩设计或无效设计所造成的先天成本缺陷无能为力。4、传统成本控制把成本费用的发生看作是数量的驱动,以数量为单一基础编制费用预算,容易造成成本费用信息的扭曲。5、传统成本控制的差异分析基准只是与产量相关的业务活动,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来确定成本差异额。这种差异分析是滞后性的,只揭示结果而不是原因。由于传统成本控制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我们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简称作业成本控制。

四、作业成本控制

以作业成本作为制造阶段成本控制目标。作业成本法是以生产的自动化、电脑化为基础,同适时制与全面质量管理紧密配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着眼于成本动因,依照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从成本计算的角度看,它是以成本作业为核算对象,而不是以产品为核算对象。通过企业成本的核算,追踪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成本。根据作业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可以把作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增加价值的作业,一类是不增加价值的作业。作业成本法不仅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信息严重扭曲的缺陷,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成本管理的新思路。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努力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综合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之发挥最大效用。因此,作业成本法不单纯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是一种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控制符合现代企业高风险的经营环境、灵活性的顾客化生产、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环境的一种新型的成本控制方法。它将标准成本制度从为产品制定耗费标准转向为作业制定增值成本标准,费用预算从以数量为基础编制的弹性预算转向了以成本动因为基础编制的弹性预算,差异分析从以数量性变量为基础转向了以成本动因为基础进行,从为各个生产部门之间转移产品或劳务制定以传统成本计算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转向为各个作业中心制定以作业成本计算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以作业为基础的新的成本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是成本管理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要应用,也是成本控制系统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控制成本论文例10

目前国外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去”,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已经白热化状态,更不用说还有很多欧美国家的承包商参与,激烈竞争造成了现在海外市场为卖方市场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业主可能是承包合同条款下获益最大的一方,但这并不意味着成本控制无从下手。目前通行的FIDIC合同条件本身是较为公平的,业主往往在专用条款上进行修改,使得一些合同内容表述上存在缺陷点,承包商可通过个别有利于成本控制的条款争取更大的利益。基于合同条款发生的变更索赔,有完整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就能大大提高索赔的成功机率。南亚某国水电站项目,其特点是只能通过一条道路从外界进入施工现场。可见这条通道会有多大的车流量,因此必须在原有道路宽度的基础上加宽,进行升级改造,而且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道路改造期间必须保证车辆正常通行。这部分内容在合同条款中已有相关描述:“施工过程中,保障公路通车的安全措施费用由业主承担”。按照这一条合同内容,项目部会同造价管理部门提前设计了现场安保通车方案,经业主一方调整并同意实施后,在现场设置道路指示牌、荧光灯、夜间照明的路灯等。仅这一项合同条款所涉及的安全保障措施,就增加了一百多万美元的投资。事实上,这些安全保障措施中有许多项目是现场施工的安防措施,相关费用理应由施工方承担。但是由于这部分合同条款内容描述有漏洞,使得这部分费用被成功转嫁给了承包商,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当然是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1.2合理利用优势单价

中标项目中获利较多的合同单价通常称之为“优势单价”。在工程投标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压缩施工成本,提高利润,投标单位一般会用平衡报价的方式进行投标。该投标方式是投标单价中,一些项目单价利润较低,而一些项目单价利润则较高,比如施工时由于变更工程量而增加可能性较大的项目,单价利润一般较高,这就构成了优势单价。合理利用优势单价,就是在施工阶段,充分运用设计变更来扩大优势单价的工程数量,扩大利润空间。就本文所述水电站施工项目来说,在中标单价中,基础砌的单价包括浆砌块石和片石混凝土两个部分单价。浆砌块石属劳动密集型施工项目,所需人工数量多,可能会拖延施工进度,但是材料单价较低。业主为了控制成本,基础砌筑部分一般会大量使用浆砌块石材料。为了提高中标机率,承包商会在保证基本成本的前提下尽量压低浆砌块石的投标单价。相对而言,片石混凝土材料单价较高,业主考虑到项目成本,一般只将少量的片石混凝土用在关键部位。投标时,承包商再适当提高片石混凝土的投标单价,获利也是相当可观的。科学地运用优势单价,必须瞅准设计变更的有利时机,合理调整技术措施和工艺流程,同时说服业主,使之认可增加优势单价项目工程数量,以此获取更多的利润。

1.3技术人员与商务人员紧密配合

施工成本的控制需要多个部门紧密配合,而非造价管理部门一方的责任。就水电站施工项目来说,要控制成本,就需要技术部与商务部通力协作。首先,最为关键的敲定一套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技术部在考虑施工成本时,会重点考虑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难免忽视利润方面的要求。因此,技术部制定的施工方案,可能在技术上是毫无缺陷的,但是可能过于注重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而使成本增加,利润缩减,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不一定是最佳方案。设计人员缺乏现场施工经验,承包商专注于现场施工,对现场每一个细节的把控相当到位。因此,设计部提出的设计变更方案必须由承包商进行分析论证,必要时还要与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共同商讨设计方案。承包商通过参与设计变更方案的讨论尽量为自己谋取利益。

2节流、节支控制项目

材料和劳务分包的费用,是节流节支的主要手段。相对来说,材料费用的控制比较困难,在成本控制中是一个关键节点。

2.1材料费用控制

控制材料费用,就是按照施工计划,合理控制施工消耗的物资材料的价格和数量。在施工建设中,材料费用所占比例通常都超过了项目总成本的50%。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一般来说,控制材料费用主要是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和材料消耗的数量。

2.1.1材料消耗数量控制

目前,施工企业主要运用“限额领料”的措施来控制材料消耗的数量。“限额领料”中的“额”是“定额”,就是定额数量。但是在笔者看来“,定额”的说法是片面的。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状况和现场情况,设定一套科学的定额数量进行控制。每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各不相同,若生搬硬套定额消耗量标准来限额领料,必定是不现实的。笔者建议,正确的材料消耗数量控制方式为:以项目特点为依据划分成小的模块,以块为单位控制材料消耗量。在材料计划形成之初,工长计算好材料数量,以计划书的形式上报造价控制部门,造价部门审核通过后按计划实施。审核材料计划书时,重点检查工程数量是否正确,材料消耗的额度是否合理。开工前,造价控制人员还要复核各个部位的工程数量,将核查后的数据形成表格,然后将工厂递交的材料计划与表格比对,无差错就通过,若二者出入较大,则重新审核,这样审核起来时间最短,且卓有成效。

2.1.2材料设备购买单价控制

当前,施工企业多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购置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流程比较严谨,不易出现人为差错。笔者也提倡使用这种物资招标采购方式。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物资招标采购中许多单位都暗箱操作,企业因此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应该广泛征集物资供应厂家,多家必选,择其中质优价廉者用之,谨防暗箱操作。成本控制人员要全程参与招标采购流程,若有必要,也可以提出一个参考价,为采购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成本控制部门应该紧盯市场行情,深入调研,对材料价格进行综合必选,列出报价清单,全面把控材料价格的变动幅度,确保采购决策客观准确。

控制成本论文例11

我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在此百分比徘徊,到2004年仍在21.3%的水平。而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的水平是8%~10%左右。截至目前,我国的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与此相对,现代物流理念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物流真正为中国企业所重视,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第三方物流形成实际意义上的产业,则是在进入21世纪才刚刚开始而已。

当前,国内企业在物流成本的控制上,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感性的成份居多。提出物流支出费用重要性的“黑大陆”学说,指明人们对物流费用了解十分片面的“物流冰山”理论;阐明物流成本控制是企业利润着眼点的“第三利润源泉”假设;简便易行的物流成本计算法——“物流ABC”计算法等国外科研成果令中国企业眼花缭乱。值得我国企业警醒的是,这些理论学说均是建立在国际化大型企业的调研基础之上。而我国的物流业基本是由50亿美元规模以下的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上已有的先进物流理念如何在我国特有的经济情境中合理应用,成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的课题。

1物流系统成本

物流系统涵盖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站在企业的角度,需要降低的并不是系统中某一个环节的成本,而是从全局出发,控制最终系统成本。要达到这一目的,需对物流整体系统进行调整、改进和优化,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提供尽可能高的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各子系统在自身得到合理优化的基础上相互衔接、相互适应,形成最佳的结构及运行机制,既能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效能,又能使系统的整体效率得以充分体现。最终,确保物流系统有能力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的环节,以最经济的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提到物流系统,沃尔玛(Wal-Mart)集团是不可不提及的企业。沃尔玛经过44年的经营,在美国已拥有3000多家连锁店,在海外拥有1000家连锁店,员工多达88.5万人,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它所实行的成本领先战略涵盖了商品购存销流转过程所有环节上的成本和费用控制。该公司现已建立62个配送中心,为全球4000多家连锁店提供配送服务,整个公司销售8万种商品,85%由这些配送中心供应。沃尔玛公司在美国国内共有近3万多个大型集装箱挂车,5500多辆大型货运卡车。每年的运输总量达到77.5亿箱,总行程6.5亿km。配送中心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每种商品都标有条码,由十几公里长的传送带传送商品,用激光扫描器和电脑追踪每件商品的储存位置及运送情况。为合理调度如此规模的商品采购、库存、物流和销售管理,沃尔玛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度系统,甚至拥有自己的卫星。沃尔玛的物流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一方面能够及时保证货架充足,一方面也会尽力使库存量降到最低。

2整合物流系统的思路

在现实中,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两者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二律背反定律”。高水平物流服务要求有大量的库存、足够的运费和充足的仓容,这势必产生较高的物流成本;而低物流成本要求的是少量的库存、低廉的运费和较少的仓容,这又必然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水平和标准。沃尔玛在美国本土设立的物流系统从它现有的经济规模上较好地解决了“二律背反定律”,寻找到了自身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之间的有机平衡点。它在美国本土的自动化配送中心,是当今公认最先进的配送中心,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为沃尔玛实行“天天平价”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证。但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沃尔玛并没有立刻把它在美国本土的经营模式照搬到中国来,而是按实际情况,适时合理地逐步设置采购中心与配送中心,有条不紊地升级自动化水平。沃尔玛的这种态度颇值得我国企业玩味。

(1)运输成本控制。我国企业受规模所限,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拥有庞大的运输能力,更不可能广泛应用GPS定位之类的技术。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社会现有设施,从全局出发,力求运输距离短、运输能力省、中间运转少、到达速度快、运输费用低、运输质量高,高效规划航空、铁路、公路、水路联运。

(2)配送成本控制。即使是实力雄厚的沃尔玛,来到中国后也没有立刻大规模的布局配送中心,而是按发展战略逐步开展业务。我国企业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按网点分布和发展规模适度设置配送中心。一些生产型企业的内部物流在现阶段则根本不必考虑建立配送中心,只需优化仓储。

(3)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合理化。每一个企业的物流都有自身的特点,企业应就此合理选择物流设备与物流设施。仓库是自建还是租赁,需要设置何种货架,使用何种材质、规格的托盘,配备哪些种类的运输、搬运工具与车辆等都是每个企业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物流设施与设备不要求多而全,但一定要能适应本企业的特点。以商品流通为主业的武汉中百仓储配送中心拥有自己的欧式仓库,采取托盘式货架与重力式货架相结合,多用塑料托盘,配备厢式货车,以及包括“地龙”在内的四种叉车以满足物流需要。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业的招商局武汉分公司则是租用仓库,采用托盘式货架,主要用木制托盘,实行公路、铁路联运,适量装备两种叉车,全公司在岗人员亦不足30人。

(4)信息系统适度化。自始自终伴随物流的信息流决定了物流系统的有效性,指导着资金流的运作。当代社会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生产类型向多品种、小批量方向发展,生产加工设备也从专用加工设备的流水生产线,转向采用具有多功能的加工中心的柔性加工系统(FMS)。以一个中等商品流通型企业为例,其经营品种至少也在5000种以上。由此产生的大量信息远远超过了人力计算的能力。物流系统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然需要实施高度的信息化。但这一信息化的过程可以也应该是渐进式的。沃尔玛在美国国内动用大型计算机设立数据中心,而武汉中百仓储配送中心只应用了手持扫描仪、电子计数器等相对少量的电子设备。信息系统不存在是否先进的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可以满足本企业的物流管理和成本需要。

3物流系统的拓展

物流系统的成本控制不能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企业物流系统事实上已发展成为了供应链(SupplyChain)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相当多的部件由武汉本地的汽车零配件企业采购。神龙公司通过资质考核与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与他们成为利益共同体,通过共享信息,相互协调,确保神龙汽车的零配件供应,使神龙公司的内部物流运行顺畅,也有助于公司控制采购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事实上,企业供应链也仅仅只考虑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并没有充分考量所有的利益相关人。广义上的物流系统还包括了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及所有利益相关人。将这些因素加入到企业的物流体系,再综合资金流与信息流就构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企业价值链(ValueChain)。这里的利益相关人指所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主体。以一个啤酒制造商为例,它通过销售商将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与之相关的利益者可能有消费者、第三方物流企业、啤酒厂周边的居民甚至于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等。消费者是产品物流的终点,第三方物流可为企业提供服务,工厂周边的居民可能因企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索赔,政府职能部门可能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干预。企业价值链的优化要能为高效的生产提供保障,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合理降低成本,也要适当地注意企业的社会效益。否则,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可能受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而达不到设计的初衷。

4总结

21世纪,我国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绝大多数产业出现产能过剩,买方购买力低于市场供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和流通业均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物流系统降低成本并不意味着同时降低服务水平。控制物流成本的目的是将物流成本降低到与所提高服务水平的最佳匹配点或区间,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达到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增收节支的目的。我国企业应有选择地吸收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物流管理研究的成果,与理论界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