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18:47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例1

现今的社会,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都需要正确并恰当地运用言语交际能力。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培养和加强自己自身的综合能力的,而言语交际能力是综合能力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因为言语交际能力是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能力。赞美语,作为常用语中的一个类别,是我们言语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我们大学生应该而且必须熟练运用的常用语。赞美语的运用,既是言语交际的一个点,也能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的高低。深入研究使用赞美语对言语交际的能力的体现和推动,能够更好地让大学生了解赞美语,合理合情地使用赞美语,从而达到提高言语交际能力这种后天形成的能力的作用。以下会从大学生与不同社会角色的生活交流的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使其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现实性。

大学生生活各个方面都会牵涉到赞美语,也会因为与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社交活动而使用不同的赞美语。以下将按对话人社会身份的不同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列举出来进行对比,从而看出赞美语是否使用恰当或是否使用赞美语的不同效果。

在进行举例对比之前,先明白赞美的准确定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赞美是“称赞;颂扬”之意。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当然,赞美也是需要技巧的。其一,赞美的话语不能偏离事实。其二,赞美必须是由衷的言语。其三,赞美时要让被赞美者感到你有分享其光荣的心情。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从父母到老师再到同学最后到招聘单位的面试官都牵涉到赞美语的运用。

首先,父母对孩子们对他们的赞美是非常渴望的,但这也却是常常被忽视的。试想,假如一个家庭中,年幼的孩子对父母是敬佩的,常常夸奖父母;等到孩子长大,对父母的夸奖又演变成:“爸,这事儿还得你来指导我”,“妈,我怎么觉得你越来越年轻了呢”。这不失为一种联络亲子感情的颇佳方法。身边的一个同学,因在外求学,与父母相处时间很短,但却十分亲密,问其原因,她回答说,“陪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多多赞美他们,对他们身体和心情都有好处”。相反的,如果一个孩子和他的父母之间的赞美是单向的或者是缺乏的,那么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肯定不如上一个家庭那么融洽。使用赞美语在家庭交流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其次,对于老师的赞美。更重要的是赞美要出自真心,要基于事实、发自内心。老师的辛劳工作,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并情感真实的言之于口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使得师生关系更加亲密、温暖。我们的生活中都会有这三种人,一种是对老师的付出和辛劳漠然,表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种对老师的辛苦表示关心,以恰当的方式和老师交流,以真诚的感情对老师表示敬佩;一种是对老师溜须拍马,无所不用其极。这三种不同的表现便体现出大学生在和老师交流过程中交际能力的情况,是对其赞美方式的考验。任何老师都更会对第二种学生产生好感,更愿意和其交流。

然后,是对同学的赞美。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真诚适当的赞美相当有必要。我有一位同学,和另一位同学产生了矛盾,可是一天一句话却轻易打破了僵局,我的这位同学对那位同学说,“你穿这件衣服是咱俩一起逛街的时候买的吧,现在看来咱们眼光还是那么棒!”既不显得讨好,简简单单一句话就消除了朋友间的龃龉。另一个相反的例子,认为谁都不如自己,不屑于赞美别人,这样,只能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僵化。所以说,同学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赞美在拉近关系之外,更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最后,在大学四年后,我们很多人都将要投身于职场。面对职场,第一步便是面对众多招聘方的面试官和人力资源师。我认为,这时候赞美语的使用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是对招聘单位的赞美,另一个则是对自身的赞美(或肯定)。一个人拥有较高的言语交际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懂得适度把握社交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一个是一味地赞扬自己的优点;一个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也非常谦虚的认为自己仍然有有待于提高的地方,并且相信用人单位的实力,相信招聘方所提供的职位适合自己,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还有一个是将招聘方吹的天花乱坠。我想,任何一个面试官都会愿意给第二种应聘者机会。这种将对他人的赞美和自身的赞美恰当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好的赞美语的使用,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过程的成功实现。

以上是按四种不同对话人社会角色分类,可以看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赞美语的使用是否成功对大学生影响的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好坏,还影响到未来的职业生涯是否有顺利的开端,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社交和言语沟通能力的体现。英国著名学者利奇等人提出的礼貌准则是言语交际应该遵守的规范。而礼貌准则中包括的非常重要的一条次准则就是“赞誉”:“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同样,社交言语中的利他技巧也要求在交际过程中,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然后加以赞美和关心。

学会欣赏他人,学会赞美,了解赞美语的重要性,学会恰当、真诚地使用赞美语,能够更好地和他人沟通,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是一种可贵的社会能力。我们也要不断提升使用赞美语的技巧,从而更好地发展言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例2

【关键词】

英美原声电影;语言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表达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处于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中,外语能力突出、交际能力优秀、判断能力准确的高素质人才受到企业的关注,反观培养人才的学生课程,应该随社会发展转变教学理念,丰富学生课堂教学方式,加快实现从知识型人才培养到素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特别是我国外语教育在小学、初高中及高级教育占据比重较大,如何培养出具备高能力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成为主要问题。而语言是交际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除母语以外的其他语言学习,因地域差异、环境差异、文化差异等原因,当前很多学生面临外语“只会说不会用”的主要问题,在现有教学资源不足、出国留学条件限制等因素下,利用英美原声电影进行教学,通过电影中人物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的表现,来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运用,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分年龄、分阶段进行西方文化了解和教育,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英美原声电影赏析在英语教学中的突出作用

(一)英美原声电影与我国英语教学基本目标一致。电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传播速度快、涉及领域广,以音效、视觉、情节等展示人类不同民族不同生产生活,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特性,特别是英美原声电影,在世界经典电影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反映着英美国家的文化与风貌,而我国英语教育不单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英美原声电影教学符合我国外语教育原则。

(二)英美原声电影是我国英语教学重要教学资源。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英语教学也不仅是在学习英美国家的发音、词语和句式、语法,更重要的是怎样以更加贴近欧美文化的交流语言来进行学习,加强对学生英美文化方面的引导,把英美原声电影作为必要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对电影作品表达的生活进行赏析和认识,可以深刻了解到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思想、哲理方面的不同,促使学生变换角度提高对欧美文化的学习,从而在基于真实的欧美生活情境中,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欣赏力、判断力,尤其是对语言知识的吸收和转换能力,拓宽学生视野,特别加深对英美国家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认识,使学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能够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士进行恰当的语言沟通,展现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和用语不当造成双方的误解和损失。

(三)英文原声电影具有独特的语言真实性。每一部经典电影都是以母语作为电影语言的,制作者需要演员提供符合本国人观念和习惯的表演,而电影中出现的语言可能不完全符合我们书本中的语法,如俚语和非正式表达等,这些是英美人实际生活中最自然的表达方式,它被母语包含,但是不同于书本表达。例如我国的方言,只有了解本地区地域文化的人,才能真正懂得方言含义,在不了解本地文化的人眼中,它存在模糊意义,而学生在同外国人交际交流中会遇到类似问题。运用英美原声电影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不受语法拘束和限制的条件下接触英美本土化的语言,通过影片中人物的心理特点、说话语气、语流语调、动作表情等全面、丰富的信息,系统熟悉各种英文表达、句型句式,增强语感,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借代”等语言修辞概念,掌握英语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英美原声电影资源,挑选语言生动、情节突出、情感丰富的片段、或者是由学生自己选取喜欢的对白进行模仿教学,达到表演、学习、娱乐的师生互动活动,以真实的语言交流来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我国英语教学多侧重在词汇、语法的基础上的书本学习,缺少制造英语本土语言学习环境。把英美原声电影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能够接触最正版、最地道的英美标准发音,感受最纯正的英美实际文化,以达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英美原声电影可以提供给学生更直接、更感官的语言刺激,因为影片本身就是英美国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西方语言、生活、价值观、思维等方面的小小缩影,将其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就是为学生创造最简单、最有效、最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的真实学习情境,从模仿到思考、从接受到理解,潜移默化将英语原本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技巧传送到学生的大脑中,最终转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英美原声电影推进英语教学寓教于乐。在书本为主的教学方式之下,英语教师对英美文化的讲解较少、甚至没有讲解,学生学到的也仅仅是一种“书本上的语言、试卷上的语言”,而不是真正运用到实际交流中的用语,这也是如今社会人才存在的会说英语、不会交流的原因之一。并且传统教学方式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是语言学科,枯燥无味的文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最直接的表现手法,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媒介,它不仅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更能带给观众更强的视觉冲击,其故事性更易于深入人心,将英美原声电影作为教学手段之一,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热情,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听力、口语表达能力、英美文化理解力上作用明显,而经典的电影对白和故事桥段对学生的影响力更大。

二、英美原声电影赏析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帮助

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学者Kim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个体所具有的内在能力,能够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关键性问题,如文化差异、文化陌生感,本文化群体内部的态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2]对于评价一个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一般来说是在与外国人沟通交流时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语言,是否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以对方的生长环境和文化背景为基础,来理解对方的感受,简单的说就是能否做到移情。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能够通过语言清晰对方表达的语言含义,肯定对方表达的情感,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对方的困扰和误解;另一方面要选择对方更加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交际,运用对方熟悉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判断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恰恰是能够通过英美原声电影学习到。每一部电影都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电影中丰富的语言、抒发的情感为学生学习外国文化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参考。与传统的课本内容不同,英美原声电影中的情节、对白都是美国人、英国人生活实际交流方式的完全展现,在发音、词汇、表达方式上更贴近英美生活现实,与我国英语书本教材相比,电影教学手段使英语教学增添了趣味性和感受性,在英语表达的多层次和细节上更加生动,在学习方法上更接近学生好动、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性等特征。长期进行英美原声电影赏析,能够加强学生们自觉学习英语动力,便于学生学会书本中英语的表达方式之外,结合当地文化增加口语与习语词汇量的积累和运用。同时,英美原声电影在教学的作用不仅是让学生学习更好地运用语言来表达生活和情感,更能学习到英美文化中语言的幽默、韵律与智慧,从而清楚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经验。英美原声电影是展示英美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因为地域不同、社会不同等导致文化众多差异,英美人民与中国人民在生活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上都各有特点,所以单纯的语言教学不能满足文化交流。英美原声电影所反映的英美文化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通过故事情节所反映的宗教观念、价值体系以及交际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只有真正看懂了英美原声电影,才能说明真正读懂了西方文化。例如,在经典影片《阿甘正传》中,种族歧视是其中表现的问题之一,学生通过这部电影,能够了解西方不同肤色人群的冲突和地位。在《乱世佳人》中,学生又可以透过男女主人公的凄美爱情看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其独特的风土人情。英美原声电影是英美国家社会的具体影像,反映出英美社会的生活现实,在电影中英美国家的文化、政治、风俗、人情能够多角度展现,学生在其中学到的文化是英语书本教学中找不到的,提升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是传统课堂上不能充分给予的。

三、选择符合教育目的的英美原声电影

作为教学资源英美原声电影对英语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经典的英美原声电影更是效果明显,选择哪部英美原声电影作为教学资源意义重大。一是英美原声电影必须符合语言丰富、贴近生活原则,学生能够通过电影增加外语储备,掌握实际交流技巧;二是电影语言发音是否地道,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表达;三是故事情节是否积极向上,学生年龄段对社会文化的认识水平不同,选择正向的影片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西方文化,在与外国人士交流时增加积极的情感交流。具体来说,初级可选择《狮子王》、《灰姑娘》等内容简单、语言简练的影片,中级可选择《美国往事》、《燃情岁月》等历史浓重、语言生动的影片;中级以上可选择《纳米亚传奇》等语言地道、情节紧凑的影片,同时一些公认的欧美经典原声电影也是英语教学难得的优秀资源。总之,不管选择哪类电影,关键的一点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受益,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去克服语言障碍,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优秀的英美原声教学电影内容都是与外语教材充分相结合的,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选择语言生动、剧情复杂的影片与之相互补充。例如《大学英语》修订版第三册“TheWomanWhoWouldNotTell”时,里面所描述的美国内战的残酷景象令人印象深刻,这时可以选取经典电影《乱世佳人》(GpneWithTheWind)作为英美原声电影教学赏析,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美国内战,认识战争的残酷。

四、结语

英美原声电影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将电影丰富的情节、饱满的情感内容、特殊的本土文化、习惯性的交流用语全部都淋漓尽致展现出来,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不断接触欧美价值观念,更好理解西方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从熟练语言运用到生活无碍交流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捐.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

[2]古迪昆斯特.跨文化交际理论建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例3

一、导论

二战后,随着交通、通信和科技的极大发展,地球已成为“地球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因此,跨文化交际学应运而生。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这就涉及了包括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地理等多种学科。如今,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大幅增加。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因此,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将会更频繁。确保两国之间交流的有效性,减少误解与冲突是十分必要的。

宋美龄,1938-1949年的中国第一夫人,1943年访美是其一生的巅峰之作。在此期间,她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争取了大批援助,并在美国掀起了一阵“宋美龄飓风”。尽管在此时,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尚未出现,但可以肯定宋美龄的访美已成为该领域的以此成功范例。

二、从深层文化角度的分析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文化深层结构是造成很多误解与冲突的核心,为了更好的了解对方,我们需要了解其文化深层结构。宗教作为这种深层文化结构的重要分支,在几千年间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处事原则。宗教在跨文化交流,尤其是非宗教文化与宗教文化之间的交往中非常关键。社会心理学有研究表明,相似性是影响人际吸引的第二大主要因素,即一方的观点态度与自己越相近,越容易对对方产生好感。美国是由一批从欧洲出逃寻求宗教自由的清教徒建立的,大多数美国人就是清教徒,浸礼宗和卫理公会是美国最大的两个宗教团体。

下面将重点分析基督教的三项传统在宋美龄访美期间的反应:

1.个人主义。基督徒都知道:“基督教发现了个人的存在”。个人主义同样是美国主流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宋美龄的美国之旅同样得到了体现。在参议院演说完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总统说“我们将会以上帝允许的最快速度将物资运到中国去。” 宋美龄以Benjamin Franklin的一句话“自助者天助”加以回应,充分展现了她对美国的个人主义的理解与巧妙应用。

2. 实干。任何熟悉《圣经》的人都知道耶稣周游各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传播他的教义。行动是基督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主流文化也同样认可行动比言语更有力。

在对众议院的演讲中,宋美龄高度赞扬了支援中国的美国士兵们坚强地忍受着思乡之苦、恶劣气候和看似无尽的等待,因为“真正之爱国心乃在具有能忠诚执行日常任务之使其与体力,庶使在最后结果中最弱之一环,亦即为最强之一还。”使美国听众倍感亲切感动。而在国会演讲中,她所讲的磨镜台的典故也再一次强调了“必须以行动来落实理想”和“没有我们大家的积极协助,我们的领袖无法落实这些理想。诸位和我都必须仅仅磨镜台的教训”透露出行动比言语更有力的信念。

3. 未来。着眼于未来的文化多强调未来,希望未来会比现在更好。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更具吸引力。而根源就在基督教传统:“无论过去发生过什么,我们只对未来有承诺。” 宋美龄众议院演说很好地阐释了这一传统:“吾人生于今世,尤为吾人自身以及子子孙孙建立一较美满世界之光荣机会。”这些坚决果断的论述激起了听众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当前现实的担忧。

价值观的相近同样也是宋美龄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并在他的演讲词中做了充分阐释,1941年1月罗斯福总统在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

第一大自由是表达意见的自由,即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第二是崇拜的自由,即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以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即一种经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过健全的、和平时期的生活。第四是免除恐惧的自由,即世界性的裁减军备,要以一种彻底的方法把它裁减到这样的程度:务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任何邻国进行武力侵略。

在该篇演说中,罗斯福总统毫不含糊地说:“我们美国人极为关怀你们保卫自由的战争。我们正使用我们的实力、我们的资源和我们的组织力量,使你们有能力恢复和维系一个自由的世界。我们会给你们送来数量日增的舰艇、飞机、坦克和大炮。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誓言。”

从世界观和价值观来看,对中美文化交流的建议主要有:1.了解自己:作为交流的主体,了解自身文化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特点十分必要,只有如此才能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自我认识可以保证在交流中的真诚和自然,是避免世界观与价值观方面冲突的基础。2.了解对方:理解不同的深层文化模式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需要多与对方打交道,从对方的言行举止中逐渐体会总结,这样才能在每次的交流中避免文化休克现象,使交流更加有效。3. 提高交流技巧: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能言善辩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从宗教与价值观的角度看,移情是交流的基石。我们应当将自己想象为他人,努力体会他人的经历与感觉,这样才能赢得尊重与青睐,如果只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必将会使自己与对方之间造成隔阂,将不利于交流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Larry A. Samovar & Richard E. Po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Peking University Press, the 5th ed..2004

[2]Tesser A., The Importance of Heritability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e Case ofAttitudes, Psychological Review,1993

[3]朱立涛&王立礼,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Majo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An Introduction,2nd Edition,2005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例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12

英语口语可以说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薄弱的环节,据调查,全国不足10%的大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流利的口语交流。中国的大学生,接触和学习英语的过程大部分始于初中乃至小学。然而大部分的学生都只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试卷上,对英语的口语能力方面的练习缺乏主动性。英语作为国际间交流的语言,在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影响力日趋重要。当今时代,随着国家间交流的深入,英语普遍存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是出国工作、学习或是旅游,都需要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当前,各种英语等级考试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口语的考核,这一变化也使中国大学生逐渐意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1 影响大学生口语流利性的因素

1.1 英语口语的音变技巧的忽视

许多大学生说着口音严重的“中国式英语”,或是无法听懂外国人的英语,从而导致丧失了说英语的信心,不敢轻易开口说英语。概括来说就是没有正确地理解英语的音变知识。提高英语的口语能力,除了掌握大量的词汇及语法知识,对英语中音变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音变主要有连读、同化、失音、弱化、浊化、重音、等形式。在英语国家的人日常交流的过程中,音变在句子中很常见,它使句子更加的简洁和流畅。但是,很多中国大学生对音变技巧很难正确的把握。大多数中国学生在朗读英语的时候,会很容易遵循汉语的语言习惯,将每一个单词都清晰明朗的读出来。这样会降低语句的流畅性的感觉,在真正交流的过程中,会让对方觉得言语过于繁琐,影响交流。下面对英语音变的其中两种形式―连读和同化,进行简要的说明。首先,连读是很常见的音变的形式。连读并不是随意的语言形式,它有自身特定的规则。学会运用这些规则,就会使英语的表达更加的流畅和明朗。英语连读中主要有三个规则,下面就英语连读中最常见的一个规则进行说明:如果以辅音结尾的单词(音标中的最后一个音是辅音)的后面,是以元音开头(音标中的第一个音是元音)的单词,就可以连读。例如:He’d like another bowl of soup.这句中的like/laIk/最后一个音是辅音,其后的another以元音开头,这种情况就需要连读,来增强句子的流畅性。音的同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连读的形式,使一个音受相邻音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的音发音。引得同化的形式有以下三种辅音:[d]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dэ];辅音[t]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t∫];辅音[s]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Would you, can’t you ,miss you 依次对应上述三个同化规则。

1.2 英式口音和美式口音的混用

口音,根据口语发音的不同来区别美国人和英国人,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英式英语吐字清晰明朗,摩擦音相比美式英语明显;声调起伏较大,吐字清晰高亢,语调抑扬顿挫。美式英语由英式英语发展而来,与英式英语相比,语气更为柔和,语调较为平稳。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明显区别于r音。美式口语尤其是强调r的卷舌音,例如:her, better, car等等;而英式口音一般不会读出r音,这种区别最直接简单的体现了两种口音的差别。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区分北京人和其他省份的人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有无明显的儿化音。北京人注重儿化音,平常的说话中也会出现大量的儿化音,例如老炮儿,快板儿,好玩儿等等。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美的交流更加密切,中美两国之间的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美剧,美国电影、电视和歌曲在中国的关注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渐渐地趋向于对美式英语的研究。但是,许多学生小学时期接触到的英语词汇,句法和口音都是英式的,对英式英语更为熟悉,很难完全抛弃英式英语的句法和词汇而精准的运用美式英语,所以容易造成两种语言的混用和误差。例如,说到“football”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足球”,在英式英语中此意思完全正确。但是“football”在美式英语中指的是“橄榄球”。所以如果你对美国人说“I like playing football”,你本身想传达的意思是“我喜欢踢足球”,但是美国人会理解成“我喜欢玩橄榄球”,这就造成了语义的误差。“bin”英式英语中意味着 “垃圾桶”,而美式英语则被理解为“储物箱”;“firstfloor”在英式英语中是“建筑物的第二层”,但在美式英语中则是“最底层”,即“一楼”的含义。在口语中,语言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将两种语言混合使用,不仅不能很好地传达要表达的意思,同时也不利于自身对语言的掌握。

1.3 情感和性格因素

在中国,大学校园里中国学生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大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自然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这种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用汉语交流成为了习惯,因此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在日常生活中和同学用英语进行会话交流。英语课,是学生与老师或同学,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中国的学生大多性格内敛,不愿意在课堂上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更加缺少了英语交流的时机。中国的大学生习惯于相互间说中文,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的口语实力不行,担心不能流畅地交流而引发尴尬场面;另一方面是,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与日常生活生活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觉得自己既然不出国工作或是学习,就不必过多的注重口语能力,而只追求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样的想法必然会导致对口语的忽视,以一种消极的态度面对英语口语的学习。

1.4 教学模式

当前大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以讲授书本上的语法知识为主,教师控制着课堂教学的主题、内容和参与者,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不高。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很少,基本是一种以教师中心的由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对英语的句法知识有了熟练地掌握,可以对英语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大部分中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关注英语口语的教学,学生容易忽视有关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使英语听说和读写能力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虽然在很多的大学,都有国外英语教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口语授课,但是学生们往往对口语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大一个原因是在日常的英语考试中,相比之下英语口语,学校更加注重考察英文句法和写作等笔试能力的练习。

教师教学成果的主要检验标准之一是学生的成绩,所以大多数的教师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英语笔试能力的练习,而忽视了不计入考核标准的英语口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教学内容,大多都会用中文进行教学,学生习惯于这种教学模式并产生依赖性,缺乏对英文教学环境的感知。另外,大多数英语教师的英语发音和语言的准确性各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口音区分度不高,混淆使用两种口音,消极的影响了学生的发音正确性。教师口语水平的参差性,一方面不能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使用英文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可能性,导致学生对口语学习缺乏准确地把握。

2 提高英语口语流利度的措施

2.1 加强英语习惯用语学习

英语国家的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问候语,都有一定的格式。熟悉一些较为固定的习惯用语,有助于交谈时引入话题或及时结束交谈。例如,如果和陌生人攀谈,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问候语:Excuse me.或是A nice day,isn’t it?如果是谈话中途,不得不打断想打断别人而插入对话时时,可以说Sorry to interrupt you…;结束谈话时可以说It’s been nice talking to you,来暗示谈话的结束。大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应当注重对习惯用语的理解性记忆,以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以及学习语言的自信心。同时,在日常学习熟记习惯用语,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英语交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引导学生理解并熟记英语习惯用语,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英语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英语习惯用语,增强学生言语表达的流畅性语言的准确性。

2.2 教学模式的提升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在听教师的讲解,学生进行口语实践的机会很少。这样,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水平。教师应该主动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发表观点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规定小组成员用英语进行相互讨论,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和交流时间。这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做短时间的presentation、经常性的有计划的举办英文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等,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和学习自信心。教师应当以一种积极地心态去教授英语课,注重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不仅重视英语写作能力,重视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

2.3 听说结合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除了要熟练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应该通过收听英语新闻,广播等方式来更新英语词汇和英语句法。在听的同时对内容进行跟读,不仅可以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听力材料进行自我训练,过难的或者过于简单的都不利于口语能力的提升。能力的进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学生需要每天反复的训练发音和语调,才能逐步的提高。遇到好的表达语句,可以做笔记进行反复的模仿练习,真正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侯维瑞.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例5

上好一节课要精心做好准备,备课必须吃透两头:教材一头和学生一头,要充分估计教学内容能被面对现实的学生所能接受。否则,反差太大,老师教与学生学两头落空。实践证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可接受程度必须和谐。

二、教师教学体态的和谐

教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修身养性,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能够做到既温文尔雅,又激情满怀,使学生接受你、亲近你、喜欢你。

三、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

现在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而且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积极的情感交流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情感交流能起到剂的作用,它能弥补师生之间的分歧与隔阂,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学生,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进而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情感交流应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底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尤其是对职高生而言,更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1.情知交融,情通理达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有明确的了解,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某种成功,产生自信、快乐的情感,并且深挖教材中隐含的情感因素。

2.用感情融会情感,让思想碰撞思想

数学课也同样,教师要处处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从学校到社会,充分关心爱护他们。教师真诚待生,不漠视、不歧视,注重人性化管理,注重人文关怀,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启人,师生间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职高生自尊、自重、自信等良好素质的形成。“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情感交流和谐主要还靠平时。

3.以意育情,愉情养性

当今职高教学,教师要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不能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把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同时要努力训练学生意志。职高生自信心较差,学习不努力,经常抄袭作业,老师在课堂上一味批评发泄,学生心里难受,结果师生双方都不愉快,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教师要精心备好每节课,要以意志来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要制造一种愉悦氛围,教师的愉悦心情换来学生笑容满脸,教学就达到最佳效果。

4.充分挖掘数学的美,以美育情

哲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数学美包括完整(圆、球最美)、此例(黄金分割最美)、对称、节奏、语言等,含义广泛。其中数学语言美体现在教师善于表现、善于描绘、善于形容,并利用优美的板书将美发挥得和谐统一,充分挖掘数学美,以美达到师生感情交流的和谐。

四、师生教与学的和谐

在职业教育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原则,针对职高生基础差、不会学习、不肯学习以及对自己无信心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出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实施教与学的和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关系要处理好:处理好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和谐关系;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和谐关系;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和谐关系。

五、加强创新与能力的和谐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例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009-01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思想的巨大变化对身心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美操符合人们对健康与美的追求,很快就作为一种时尚潮流风靡全球。当代大学是健美操普及的摇篮,许多大学生都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健美操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身体、身心两方面的健与美。然而,许多健美教师偏重于身体教育而忽视身心教育,最终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就健美操教学在情感交流方面的教育展开了讨论,以期为健美操教育理论提供经验。

一、情感交流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是一种微妙的东西,它就像无线信号一样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情感属于非智力的因素,它的作用不亚于任何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研究发现,一个人受情感激发产生的工作能力大约是其平常工作能力的1.6倍。如果我们将这部分多余的能力看作是“潜能”,那么通过科学的情感刺激,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大幅度提高。当然,这是针对一般课程提出的假设,而对于健美操教学来说,情感交流具有很特别的意义。健美操教学有健身、健心两个目的,其中健心就是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而情感是正向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预期效果。具体来讲,它有如下作用:

(一)情感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兴趣。兴趣有内外之分,愉悦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都是外在兴趣,是外在对学习的体验与期待。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被动学习,其内心没有渴望学习的兴趣,所以他们体会不到内在兴趣。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帮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总想自己在学习上有一定的成就感。然而,各种成绩的不理想往往使他们陷入内心的矛盾世界。情感交流则是解开矛盾的活化剂,通过情境创设,不失时机的肯定与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形成师生间的默契,从而构建出和谐的课堂。

(三)增加健美操教育的审美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许多大学生选择健美操是因为它可以塑造美学感受。情感交流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记忆、练习等环节,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审美性的传递,通过内心世界的交流与共鸣,产生了一种美的享受。可见健美操的美身、美心功能在这种环境中将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二、情感交流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就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统编教材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的创新思想及教学手段基本是围绕教材开展的。教材凝聚了许多知名教师的心血,它是十分科学的。教材内蕴含着很多的情感因素,来源于社会中、生活中、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典型人或事,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情感因素与学生形成对话,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最直接的。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材的目的与特点,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情感学习内容,难易适中,既不会让学生因太难而失去自信,又不会因太简单而缺乏挑战性。此外,健美操是一个时尚、发展很快的新兴运动项目,当下流行的动作可能与教材有出入,所以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一些具有现代感的动作,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材配备的音乐不可能与当下流行音乐同步,所以在音乐的选择上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口味。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达师生心理相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情感交流是这种平等关系维持的关键。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健美操教师的任何一个示范动作或讲解都是向学生发送平等的信号,至于学生是否接受就要看教师的表现了。教师如果平时注重与学生情感交流,那么就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清楚学生的需求,就可以进行更合学生味口的教学设计,从而使学生敞开心扉并彼此接纳。这样做既丰富了上课的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寓教于趣,师生之间兴趣相容。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为学生创造感兴趣的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知道,一套健美操有十余节动作组成,学生在学习每一节动作时都会产生一种心理经历:新鲜兴奋平淡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能准确把握平淡向枯燥的过渡,那么当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时赶紧转变练习内容,让学生重新拾回新鲜与兴奋,从而增加学习兴趣与练习兴趣。另外,如果教师能够创设让学生怀着兴趣——快乐的情绪学习的条件,相信这样会更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也才能够达到师生兴趣心理相容。

(四)挖掘美感因素,达到师生欣赏品味的相容。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是健美操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事物美的审视,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结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美学感受的培养,当这种美学感受形成后,师生之间就能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心理共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系统研究、区别对待,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不同的心理活动阶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之循循善诱和启发,就可以把动作的美展示给学生,并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美感。

通过情感因素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对健美操及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产生了强烈的成功欲望,增强了自信心。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使教师能自觉地用情感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加以充分而又创新的应用;教师的爱心付出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健康向上的情感交流互动是贯穿课堂内外的。因此,应用情感教学能使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例7

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近在京举行。作为本轮磋商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中美学校体育战略对话于6月7日上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国际大学生体联主席奥列格・马迪钦(Oleg Matytsin)、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常务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杨立国、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俱乐部董事长姚明以及著名企业高层和中美著名高校领导均莅临现场,共同就中美学校体育的发展大计进行了深入对话和磋商。大会由首都体育学院校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钟秉枢主持。

郝平首先对各与会嘉宾和代表表示欢迎,希望中美两国学生体育领导者在两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和高层人文磋商的利好因素促进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共同谱写中美体育交流的新篇章。

随后,奥列格・马迪钦代表国际大体联致辞,他对中美两国积极推动学生体育运动的发展表示赞扬和感谢,这与国际大体联通过体育教育来塑造未来领导人的使命和愿景不谋而合。

陈旭介绍了清华大学在中美体育交流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并代表高校提出倡议,希望教育部和中国大学生体协继续提高对中美大学体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视,使中美学校体育交流成为常态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杨立国回顾了中国大学生体协在历届中美高级别人文交流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他提到,最近几年中国大学生体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构建了以项目分会为抓手的管理模式,培育了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品牌赛事,引入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赛事宣传工作。他期待与各方密切合作,共同为促进包括中、美在内的各国学生体育事业更好发展、增近青少年间交流、培养未来领袖作出新的贡献。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例8

【Abstract】Humor is a kind of excellent language art.The appropriate use of humor in daily conservation enables us to carry out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more effectively, enhance communicators’s interest and demonstrate their wisdom. Since humor varies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humor of foreign people. The analysis of American conversational humor exposed in Modern Family is beneficial to understand American culture,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 awareness of humor and improve cross-cultural conversation ability.

【Key words】Humor,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conversational humor, the awareness of humor in cross-cultural conversation, the ability of using humor in cross-cultural conversation

前 言

幽默是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日常会话中恰当的使用幽默有利于更有效的开展交际活动,增强谈话过程的愉悦感,展现出谈话者的智慧。幽默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类型的幽默感。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正确的理解他人的幽默用语,有助于促进谈话者间的沟通。本文通过对《Modern Family》中幽默会话的分析,旨在了解美国的文化,发掘出美国式会话幽默的特点、增强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意识,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会话能力。

《Modern Family》简介:《摩登家庭》主要围绕着三个家庭:年近不惑的Jay 和年轻貌美的娇妻Gloria 和她带来的儿子Many组成的跨族婚姻;Clare 和Phil以及三个孩子组成的美国传统中产阶级家庭;Jay的儿子Michael 和他的男Cam组成的一对同志家庭。通过讲述三个家庭间的日常生活故事,描绘了他们之间的真挚的亲情,全剧通过幽默的会话,充分展现了三个小家庭一个大家庭的喜怒哀乐,非常温暖。

一、幽默的含义与作用

幽默,是林语堂先生由英文humor音译而来。维基百科中对humor的定义是:“ the tendency of particular cognitive experiences to provoke laughter and provide amusement”。幽默是一份抗抑郁剂,它通过增加对自我的认识达到目的,而非使用抗抑郁的药物进行自我隔离。幽默虽然经常是黑色的,但它可以被人们所理解,幽默是关于自我与世界的深刻认知。莎士比亚曾经说过:“ 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

幽默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1],也就是说,幽默普遍共存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会话中,但不同民族的幽默用语又各有特色。幽默是不同民族文化核心的体现。“幽默是地域性的,幽默感通常高度依赖于前后的特殊情景。(Simon Critchley) [1] ”很多情况下,一种语言文化中简洁明快的幽默用语在另一种文化体系中被认为是冗长乏味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拥有了共同地幽默感,就如同共享了一个密码,能够让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更加的顺畅。因此,熟悉并掌握其他民族的幽默特点,对于更好地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很有意义。

二、美国式会话幽默的特点

(一)折射美国人的哲学观念

个人主义、自由、平等的观念是深入美国人日常生活的的哲学理念。美国成立之初的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中就曾写到:‘all men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个人主义、自由、平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自由平等的文化环境内,历代的美国人传承并弘扬着追求利益和承担责任的思想意识。这些哲学观念深入人心,已经融入到美国人的日常会话当中。

以《Modern Family》中的剧情为例。在第一季第二十集中,Phil去篮球馆看比赛。他不顾篮球馆禁止自带零食的规定,在每个口袋里都塞了各类吃食。Phil一边滑稽的偷藏零食,一边为自己开脱,表达自己对规定的不满,并质问道:‘It’s a free country, right?’。在剧集中许多场景中,剧中的人物Jay、Cam 等都说过相似的话语。由此可见,美国人追求平等自由的个性已经充分融入他们的日常交流中。

(二)幽默的无年龄差别性

《Modern Family》主要围绕着三个家庭,记录着亲子间风趣幽默的对话与故事。将《Modern Family》与中国的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美国家庭中亲子间的幽默对话是没有年龄、等级差别的。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古就弘扬“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观念。因此,在中国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父母扮演的都是管教的角色,其中的搞笑的场景只是局限于孩子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的负隅顽抗,很少出现子女与家长间的幽默对话。而在美国家庭情景喜剧《Modern Family》中,处处可以看到父母与孩子间智慧的相碰,犀利言语间的对抗。

在《Modern Family》中有这样的片段,Alex对于父母要求自己观看弟弟的篮球赛感到不满,并质问父母为什么不带着弟弟去看自己的大提琴音乐会。夫妇俩没有像中国的父母那样,摆出长辈的姿态,严肃的告诉女儿要懂得爱护弟弟或是服从命令,而是巧用“love”这个词,巧妙的化解了问题。美国人个体平等,相互尊重的观念已经深入融入到他们的日常会话中。

(三)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在1960年代初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后,国内局势动荡,社会混乱不安,在这种无所适从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的特点是饱含着深沉,让人大笑后又品味出浓浓黑的失望。美国文化中,人们喜欢将糟糕的事情用幽默的话语讲述出来。这种时刻保持幽默的个性,展现出了美国人的良好心态。在《Modern Family》第一季第19集中,Phil的生日愿望逐一落空了。起初,Phil期待着妻子会为自己买到梦寐以求的I pad,可是妻子却在沙发上睡着了,错过了排队时间;后来误以为家人在棒球场为自己举办了一个惊喜派对,然后发现庆祝生日的是另一个Phil。心灰意冷的他面对一整天的失望打击,对自己说道:‘Key to a good birthday? Low expectations.’纵观全剧,其中各种黑色式幽默的片段举不胜数。由此可见,美国式的会话幽默有着黑色式幽默的特点。黑色式幽默的心态,实质上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是一种防御式的回应。在面对生活中负面事件的时候,有助于保持乐观的心态。

三、树立幽默会话意识、提高幽默会话能力

(一)树立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意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话题。简单地说,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态、物质、社会等不同的,在他们的语言环境中就有了不同的诸如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说话方式和习惯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文化群体因为对于幽默有不同的期待和理解,导致了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困扰[2]。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的强烈地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排除文化干扰,成功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使用不仅要准确,更要得体。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流者应当了解交流的场合与情景。根据交流对象的个性特点、教育水平,选择适当层次的语言进行交流[3]。

在2004年BBC News的一片文章中就曾指出,由于很多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不能够理解英国式的幽默,导致英国拍摄制作的喜剧在这两个国家不受欢迎。因此,为了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我们需要增强自身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意识。正确的认识美国式会话幽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式会话习惯和思维方式,更好地开展中美间的跨文化交流。

(二)提高幽默会话的能力

幽默会话的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营造和谐的交际气氛。交流者能够领略到美国式会话幽默的精髓,恰当的使用幽默、睿智的语言与交际对象进行沟通。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幽默会话方法,有助于高效率的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

通过观看《Modern Family》系列剧情,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1.保持自嘲的心态

美国人在会话中时常会表现出自嘲式的幽默。自嘲式幽默,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自我嘲弄的方式,缓解交流中的不悦氛围。美国人在日常生活遇到尴尬事的时候,善于说些自嘲式的话语,故意的自我贬低或是自我夸大,为自己的行为和遭遇进行排解,缓解内心的不悦。在《Modern Family》第一季第19集中,Phil的生日愿望逐一落空了。起初,Phil期待着妻子会为自己买到梦寐以求的I pad,可是妻子却在沙发上睡着了,错过了排队时间;后来误以为家人在棒球场为自己举办了一个惊喜派对,然后发现庆祝生日的是另一个Phil。心灰意冷的他面对一整天的失望打击,对自己说道:‘Key to a good birthday? Low expectations.’

纵观全剧,其中各种自嘲式的片段举不胜数。由此可见,美国人在会话中善于运用自嘲。自嘲的心态,实质上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是一种防御式的回应。在面对生活中负面事件的时候,保持一点自嘲的心态,有助于保持乐观的心态。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乐于自嘲的心态,有助于拉近交际者间的距离,更好地开展交流。

2.一语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在《Modern Family》中,Phil去体育馆看篮球赛,因为不满篮球馆不允许外带零食的规定,偷带了一些零食在身上。Phil在这段话中,巧妙地使用了nut(坚果;抓狂),ruffle(巧克力;惹恼)、goober(花生;蠢蛋),payday(巧克力;薪水)四个词语。运用了这些词语的双重含义,幽默地表达了自己对这项要求的不满。这种一语双关式的幽默,充分展现了美国人的智慧。

3.巧借词语

巧借词语,就是指在交际的过程中,借用对方的用语来做出恰当的回应。以《Modern Family》中的剧情为例,Michael希望自己能够更强壮一些,向自己的父亲求助。Michael向Jay展示了一点拳脚功夫后,他问父亲自己的招式是不是不够“pretty”,父亲回到道:‘You know that must be too pretty’。Michael使用‘pretty’,用意是“很好”。而Jay的回答巧妙的使用了Michael的原词‘pretty’表达了完全相反的含义“你的招式是太美了,都是花拳绣腿,毫无作用”。在日常的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巧借词语的方式,既能够轻松地活跃了交际的气氛,又展现了交际者的智慧和风采。

四、结束语

《摩登家庭》以其贴近生活的故事,亲子间的温馨互动和幽默风趣的对话获得了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通过观看《摩登家庭》系列情景喜剧,能够帮助我们赏析美国式会话幽默的风采,了解美国人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间的交流日益加深,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跨民族、跨地域和跨文化间的交际越来越频繁。我们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充分了解美国文化,理解他们的幽默会话规则,才能够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开展中美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例9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拥有丰富的资源,例如剪纸、泥塑、版画等,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中国美术文化,加大传播与交流的力度,有助于中国美术文化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加深各国人民对中国美术文化的了解,提高中国美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一带一路的背景

作为重要战略部署的一带一路,秉持“加强各国在政治、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协作,建立互信、互融、互纳的共同体”的核心思想。文化作为重要的合作内容,不仅在增进各国了解、加深合作等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还为建设文化强国、传承中华文化等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这就要求中国美术文化基于一带一路的背景,对自身限制进行突破,牢牢把握机遇,真正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中国美术文化的特点

近几年,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教育等话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美术文化蕴含着大量的智慧,应该被视为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中国传统美术是占据一定立面空间的艺术,主体为华夏民族,媒介为物质材料,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化出了绘画、雕刻等门类,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美术的体系和传统[1]。中国美术文化不仅拥有十分丰富的门类,还具备对中国文明发展进程加以记载的功能,可以对民风、民俗和民情进行真实反映,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延续性方面,这是因为中国人对于传统始终保持着尊崇的态度,所以如何对优秀传统进行传承和发展,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美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希望可以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其中,文化被视为区域交流的主要内容。

(一)重视申遗工作中国美术文化博大精深,代表着人们的精神气质和追求。对中国美术文化进行传播与交流,既能够使民族凝聚力得到增强,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动力,又对文化软实力具有提升作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对中国美术文化进行传播与交流,关键是对申遗工作引起重视,使美术文化的知名度得到扩大。另外,申遗的过程也是宣传的过程,相关人员可以从非遗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美术文化进行宣传,深化外国友人的认知。

(二)增进国际了解发展人类文明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吸收和融合的过程。在建设一带一路前,中国已经从多个渠道与各国展开了文化交流,但是,不同受众对文化的需求往往有所不同,要想使对外传播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是做到因地制宜。丝绸之路所传播的内容包括物质、技术等,瓷制品和丝织品都是借助丝绸之路才转化为世界性的产业和文明财富,从而给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影响。以青瓷技艺为代表的中国美术文化,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一带一路的提出,加快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以原有文化为基础,借鉴、吸收外来文化,通过各国文化交融并存的方式,对民族文化进行重构,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中国美术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得到提升,还能为各国提供深入了解中国的渠道,减少崛起阻力,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动力。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加快了信息时代来临的脚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多项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APP的种类越来越多,相关人员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对APP进行构建,借助互联网、实体宣传方式,吸引人们目光,促使人们主动对APP进行下载。APP的内容可以涉及传统美术知识、作品、艺术家生平等方面,这对中国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全面促进的作用[2]。

(四)将新旧媒体相结合对中国美术文化进行宣传,并不局限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包括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例如,云南省就通过拍摄《彩云之南》微电影的方式,将云南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地理,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其他地区也可以借鉴云南省的经验,拍摄以传统美术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微视频,将剪纸、泥塑等传统美术作品和精华,集中展现在视频中,增强其影响力。多数人对剪纸的认知,仍旧停留在作品上,针对上述情况,相关人员可以选择通过视频的形式,对剪纸的创作流程进行介绍,激发包括外国友人在内的大众对剪纸的兴趣,在一带一路的宣传片中,借助高水平、高质量的视频资料,提高中国美术文化的影响力。另外,相关人员还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的方式,以自媒体为支撑,引导人们参与到传播和交流中国美术文化的过程中,使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

(五)借助其他平台的力量1.旅游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在享受休闲时光时,将旅游作为首选。一带一路的提出,为各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在此背景下,相关人员应对旅游策划引起重视,以加快旅游行业的发展为基础,实现文化全面交流。旅游业的发展,应当以景区结合传统文化、构建特色文化村作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通过大胆创新的方式,使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得到全面增强。仍旧以河南省为例,闻名中外的郭亮景区,具有石舍、秀美山岭等独特的自然风景,通过挖掘当地影视文化的方式,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2.学术交流实践证明,开展专项研讨会、文化交流会对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向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介绍中国美术文化,以作品展览、专家交流为途径,全方位展示中国美术文化。另外,还可以开放民间博物馆拉近与游客的距离,组织形式丰富、内容多彩的活动,最大程度满足游客的需求,通过促进文化交流的方式,加强对中国美术文化弘扬的力度[3]。现阶段,包括河南省在内的诸多地区的博物馆,均已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格局,目的是增加博物馆中展览的中国美术文化资源,使其艺术含量得到提高。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例10

这个方法有个问题:到底用交流电呢,还是直流电?要知道,直流电是著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领地。1882年,他的“爱迪生电器公司”正式开始在美国各大城市推广直流电电网,试图把直流电作为行业标准。但是,爱迪生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他就是被后人誉为电磁学领域“鬼才”的尼古拉・特斯拉。

上过中学物理课的人都知道,交流电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方便地变换电压,电压越高,传送电力时的电流就越低,热量消耗也就越低。精通数学的特斯拉于1886年发明的“三相交流电输电线路”在传输电力的效率上比直流电要好很多,最终这项技术被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买下,成为爱迪生直流电网的最大的竞争对手。

爱迪生当然要反击。于是,当他听说纽约州政府正在考虑用电椅的时候,本来不支持死刑的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大力推荐使用交流电。你想啊,如果交流电成了电椅的“行业标准”,谁还愿意用它来做饭烧水呢?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爱迪生动用了一切手段宣传交流电比直流电更危险。他雇用中学生抓捕了很多流浪猫狗,然后用交流电当众把它们电死。这些血淋淋的情景被报道出来后,确实引起了很多市民的恐慌,天平渐渐向爱迪生这边倾斜了。

1889年,有个名叫威廉・凯姆勒的倒霉蛋用斧子砍死了自己的老婆,被判处死刑。

死刑定在了1890年8月6日执行。第一次通电用的是1000伏交流电,一共持续了17秒,凯姆勒表情痛苦地挣扎半天之后,居然没有死。原来执行者没有经验,使用的电压过低。于是,可怜的凯姆勒又被执行了第二次死刑,这一次用了2000伏。据旁观者说,凯姆勒身上着火了,行刑室里充满了烤肉的味道。

这一次,凯姆勒终于死了。

那么,交流电真的比直流电更危险吗?实验表明,电通过人体时会产生热量,把人体组织烧坏,直流电和交流电在这个方面的威力是相同的。但是,交流电还有另一个杀人的招数――引发心室颤动,中断血液循环,致人死亡。原来,心脏是人体中唯一一个需要进行不间断有节律收缩的器官,心肌收缩的频率是由一群特殊的“节律细胞”发出的电信号来控制的。我们所熟悉的心电图测量的正是这种电信号。

研究表明,如果使用交流电,只需要60毫安的电流通过胸腔就能干扰电信号,引发心室颤动,而使用直流电的话,则需要300-500毫安才行。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例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特色,就是变抽象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这在美术欣赏课中最为体现。美术课程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整体素质。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多媒体的作用,还应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应用,效果才会更好。

一、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探究

在课堂探究环节,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伊始,演示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得到感染,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这种情趣中,乐趣倍增,便会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可见,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起到了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以多媒体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如以《漫画与生活》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先播放《三毛流浪记》,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三毛的形象给自己的感觉。学生交流后,教师予以点拨并引导学生尝试画漫画,交流漫画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教师再通过课件呈现《小猫钓鱼》的漫画,并追问漫画表达的意思和幽默之处。学生交流后,教师要及时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相应的点拨。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切勿让多媒体统治课堂,而是要以多媒体为辅助,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二、借助多媒体,突出教学重、难点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抓住课堂重点,突破难点。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借助语言讲解的方式来达到突出重点和难点的目的,而这样往往会让学生陷入听的模式中,效果并不好。而借助多媒体,以直观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则可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如以《正负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鲁宾杯》,让学生交流自己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到了“人脸”;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杯子”。此时,教师可给予指导,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看黑色花瓶,使学生发现两个人的脸成了背景,如果注意人脸时,花瓶就弱化了。教师顺势引出正负图形的概念并简单阐述,再以荷兰版画家埃舍尔的代表作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理解概念。

再如,在《青铜器》的教学中,难点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所承载的历史。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引入各类青铜器图片,并辅以相应的历史故事,这样就可很好地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借助多媒体,及时归纳小结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及时小结,更好地得出结论。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作品,也可让学生更好地获得自信,对美术产生学习兴趣。

如在《生长的植物》的教学中,学生课前就准备好一些植物,课堂中根据教师的引导探究植物色彩、造型、线条等特点。有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植物进行相应的描述,教师可ρ生进行相应的奖励。

在探究活动中,为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小结。以教学《奇妙的点彩》为例,在局部欣赏中引导学生探究色彩规律后,教师可设问:“如果把画面放大到天空这一块,初看起来这块会是什么颜色?”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观看并交流、归纳:深浅不一的蓝色、红色、粉色调的点交叉或并排在一起,是人的眼睛在观察的时候,调和成了这种紫色。“那么,绿色的是不是只有一种绿色点画排成的呢?会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验证并归纳点彩丰富的特点。

四、借助多媒体,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虽然认知能力不强,但他们富有想象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想象,可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