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19:01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例1

他说,“领导干部集中一段时间到党校学习,很有必要,很有好处”。

对于领导干部的培养,中央一贯极度重视。而作为干部培训的最重要机构,中央党校的作用不言而喻。

随着中央对干部培训不断提出新要求,这些年来,中央党校的课程设置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党校教育正规化

中央党校原教育长李兴山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央党校的课程改革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调整: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蒋南翔担任第一副校长,主持党校工作期间;另一次则是上世纪90年代,郑必坚担任常务副校长期间。

1982年8月,蒋南翔调至中央党校。这位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教育部长的学者,在党校提出了教育正规化的意见。这成为中央党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此之前两年,1980年,、中组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分析了当时干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重视教育干部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这是之后重新启动干部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文件。

再往前追溯3年,1977年10月,中共中央已经《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各级党校陆续复校招生。几乎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是,中国决定恢复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党政干部并不像今天这样较为普遍地拥有高等学历。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曾撰文分析当时的培训情况:针对干部队伍学历低、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干部教育培训主要以加强干部学历教育和提升干部专业知识能力为主。

《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文化程度低的干部,主要应当学习文化,包括语文、数学、史地和自然常识,凡有条件的都应争取在1982年达到初中或高中水平。1984年《中共中央转批 关于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报告 》要求,“对于45岁以下、不到中专文化程度的干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培训速度。”1985年,全国45岁以下干部参加高中、中专学习的136万人,毕业结业47万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校正规化被提上日程。

1983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对党校班次设置、招生工作、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材编审以及教职工编制、经费等作了相应规定。冯俊认为,“这些文件启动了全国党校教育正规化的进程,奠定了党校教育新的发展基础”。

仅从课程内容,也可看出中央党校改革的时代足迹。

在蒋南翔系统地提出党校教育正规化之前,党校的课程主要是“老五门”: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史、党建。正规化教育改革后,党校课程开始根据学员需要和形势发展添加新内容。

“以经济课程为例,80年代以后,中央党校不光有政治经济学,还有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李兴山说。

从“老五门”到“三基本、五当代”

1997年,郑必坚由常务副部长的职位调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同时,他还在1998年3月至2001年1月兼任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主任。

郑必坚上任后,推动了党校历史上另一次重要的课程改革。

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重新编写党校的基本教材,把“老五门”改为“三基本、五当代”。

“三基本”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五当代”是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

这一改革,既有继承又有转变。

“经典著作的教学在中央党校一直没有中断过。”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感到要研究回答、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至关重要。”

中央党校的教学布局大体上叫做“一个中心、四个方面”:“一个中心”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为中心;“四个方面”就是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王东京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中央党校培养的是治党治国的政治家。理论课程对培养学员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这些理论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绝不能丢。”

与理论基础一样,党性修养同样是党校教学坚持多年的重点。为此,在课程设置上,中央党校始终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个重点。

重要的转变是培养干部们的国际化眼光。这被认为是改革开放的自然结果。

“更加开放的中国、更加自信的中国共产党,不能有一个封闭的中央党校,更不能有一支封闭的、缺乏世界眼光的干部队伍。”陈宝生说。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周,党校会请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知名学者就当代世界的一些问题来学校做报告、办讲座。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曾专门撰文回忆在中央党校听讲座的情况:到中央党校作报告的部长们,几乎都曾是中央党校的学员,来时轻车简从,作报告也没有人陪坐,课前校领导或有关教授简单介绍几句,作完报告部长自己宣布下课。他说这是中央党校的规矩。

为了提高学员的国际视野,党校从提高教员的世界眼光做起。

“以前中央党校的教师出国很少,于是就有西方的机构讽刺说我们没有出过国的给出过国的讲国外的情况。现在,党校加强了国际交流,很多教员都可以出国交流,隔一两年至少可以出去一次。”李兴山说。

和当代世界有关的重大课题也会列入党校科研内容。2011年,陈宝生曾专门去调研欧洲的债务危机情况,而这些内容最终都会进入课堂。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年来国外政要访华亦多将中央党校作为到访之地和演讲场所。这一名单颇为耀眼: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德国总理默克尔,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资政李光耀,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等。

教员要挂职

中央党校的干部培训分为培训班和进修班,分别由培训部和进修部负责。班级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也有区别。其中,进修部负责省部级、地厅级干部、县(市)委书记的轮训,培训部则负责中青年后备干部以及新疆、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

“2000年以后,进修班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学校把课程时间缩短,并提高针对性。后备干部的培训班要上半年到一年,课程比较系统,还会结合形势任务配备其他课程。进修班则是一两个月,以专题培训的形式为主。”李兴山说。

专题培训的主题均直接链接当下重大问题,如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等。

陈宝生说,过去上课大体上都是灌输式、讲授式的教学,现在注重综合运用讲授式、讨论式、研讨式、模拟式、案例式、情景式、体验式等方法。

这也对授课者提出了新挑战。李兴山说:“现在的学员不一样了,他们的学历至少是本科,博士和硕士也占很大比重。而且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教员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教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引导作用,党校要求教员要挂职,到各省各地调查研究。在经济学方面,我们先后搞了几个重大调查研究,比如到山东进行国企改革的调研,到浙江进行民营经济的发展的调研。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样的调研就比较多了。”

尽管如此,也不能完全满足党政干部们的学习需求。相比国民教育,更新教学内容对党校来说非常重要。党校每学期都要根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根据干部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

并且,“因为学员来自各个方面,各自需求不同,各方面工作对党校教育提出的需求也不同,我们尽可能兼顾各方需求,设计教学和科研,以便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尽可能搞一些个性化的教学。”陈宝生说。

郭占恒回忆道,除了4个单元、20门必修理论课,每周五上午的“形势与任务”报告、每周三下午的“当代世界”报告等必修课程,还有五类选修课,包括“时事热点问题”讲座、全校选听讲座、电视选修课、校园网网上选修课、体育课等。

与时俱进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对于培训干部愈发重视。

十六大之后,中央确定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十七大时,这一点又被重申。

2011年,总书记专门为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作序。他强调,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

随着新的转型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党校培训也与时俱进。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迅速普及,媒体应对和网络应用成为干部培训的新课题。

在这方面,中央党校步伐较快。2011年,学校专门举办《微博影响力及其应用》专题讲座,邀请新浪微博出品人、新浪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和多名典型用户,以访谈方式参与讲解。

陈宝生说,中央党校帮助学员,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学员学习电脑操作、上网技巧,很多学员在党校期间就开设了微博、博客。但是,问题面前也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党校课程多方尝试从更高层面提高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中央党校开设了战略思维的课程,这成为学校颇受欢迎的一门课。

郭占恒介绍,中央党校高度重视“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专题的教学组织工作,首次实行项目组制。经过竞争,由哲学教研部组成教学组,但主讲教授又不限于哲学教研部,还选调了经济学教研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政法教研部、党建教研部、党史教研部、战略研究所等著名教授讲课。

与此相对应的是,《学习时报》新近也开设了战略管理的版面。《学习时报》常务副总编钟国兴说:“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战略管理问题太重要了。国际上对于战略管理的研究很有一套,我们目前还缺乏。”

这是对中央决策的具体实践。十六大报告中提到,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都要“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在十七大报告中,这一要求被再次重申: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例2

(一)党校短期教育培训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和各类人才的迫切需要,有空间有对象。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创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需要大规模教育培养干部和各类人员。但是从我们国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看,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中央组织部和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按分配计划选送到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教育机构进行脱产学习的学员名额十分有限。据了解,每年各省由组织部门按计划选送到中央党校学习的干部人数约100人左右,而且选送学习干部的级别不同、班次不同、在校学习的时间也不同。2、一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大中型国有企业没有自己单独的培训机构,或者有培训机构但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和应达到的要求有一定差距。3、在中组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颁布后,各级各部门党政机关、国有或民营企事业单位十分重视本单位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性非常高,划拨专项经费,设立分管领导和人员专门负责培训工作。各级干部和各类人员希望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迫切需求,为党校开展短期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党校开展短期干部教育培训要适应系统学习的特点。

从近几年培训工作的实践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选送干部参加党校短期教育培训的需求很高,短期教育培训与党校计划内班次不同的是具有系统学习的特点。比如,为不断提高党校系统教研人员的教学科研水平,深入贯彻学习和领会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每年在党中央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重要专题研讨班后,中央党校都要举办党校系统教研人员专题研修班,请资深的专家学者授课,反映较好。国家质检总局每年定期在中央党校举办质检系统司局级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班,聘请中央党校学者和国家质监总局领导授课,集中对各省局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中铁工程集团公司党委组织下属各公司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河南鹤煤集团党委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连续举办二期培训班,培训各矿业公司的党委书记和总经理。还有各级党委组织部组织的领导干部培训班,宣传部组织的宣传干部培训班,统战部和工商联组织的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妇联组织的妇女干部工作培训班,以及教育系统、地税系统、银行系统等等专题培训班都是党校开展短期教育培训工作的主体。这种成系统学习的培训班特点是:1、参加培训人员情况相对比较整齐,差距较小,教学目标明确;2、参加培训人员有相似和熟悉的工作领域和工作经历,容易相互沟通交流;3、授课、研讨、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针对性强,培训效果好。

(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短期培训教学的特色。

针对一个系统的干部和管理人员,结合当前党和国家的有关大政方针政策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合参加培训人员学习需要、接受程度和时间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认真设计、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是党校短期教育培训工作保证质量的一条重要经验。近年来中央党校按照中央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化教学改革,为计划内班次学员开设了许多适应不同层次干部和各类人员教育培训的新课程和新专题,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些都为开展短期培训,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北京及各省重点高校、国家研究机构的优秀专家学者,为开展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师资力量。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系统的领导干部有深度、有宽阔视野的国内外形势通报、国家政策解读和情况介绍,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对参训人员开阔眼界、了解国情有很大的帮助。

二、开展短期培训工作有利于党校资源整合和队伍建设

(一)发挥党校政治理论教学优势。

党中央根据“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提出要把政治理论培训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目前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看,党校在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教学方面有着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1、每年党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为党校教研人员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政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党校教学部门为计划内教学活动及时进行的教学组织、教学调整和教材编写,都对计划外短期培训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帮助。2、认真贯彻落实、曾庆红同志对党校工作的指示,使党校教学人员充分认识党校所肩负的重要任务和崇高使命,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严格党校课堂纪律,从政治上保证党校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秩序。3、大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学员从基层带来的研究成果,党校在教学改革中开展的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都为教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内容和课题,也为计划外短期培训课程带来了丰富的授课内容和题目。

(二)锻炼党校教学队伍,提高党校教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每年由中组部按计划选送进中央党校学习的学员,都是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因人数有限、班次有限、课程有限,所以,党校教学人员的授课时间、上课堂次数也是有限的。特别是一些新的科研课题和大量的调研成果,尽管倾注了研究人员的大量心血,但由于党校教学的特殊性,新课题或较为专业的理论课程上课堂是有局限的。比如关于非公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课程就很难上课堂展开讲。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方式,为党校教学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创新培训内容的机会和平台。几年来,许多教师在短期培训班的授课中,通过互动教学,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改进和提高了讲课水平,大大提高了党校教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充分利用党校资源,提高了后勤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在党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央党校近些年教学硬件设备条件有了很大改观,学员的食宿条件、教学设施和体育活动场所都有了很大改善。同时,党校还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后勤服务队伍,凡在党校学习过的学员,对此都有深刻的印象。党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这些都为党校开展短期教育培训工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假期和计划内学员学习空当期间,充分利用党校资源开展短期培训,可以起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可见,短期教育培训工作是在新形势下发展党校事业、拓宽培训渠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贯彻《条例》精神适应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多种办学形式,整合培训资源,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可以制定相对长期的教学计划,利用党校系统远程教学设备,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或师资培训班;可以和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合作,举办有关技能培训或资格认证的培训班;可以与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和机构合作,举办针对某一领域行政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的培训班;可以和国家有关部门合作申请国外资助的具有公益性的人才培训项目;可以和国外教育机构共同设计实施有关管理领域的培训计划和培训项目等等。

三、关于短期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

党校短期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党校工作的一部分,必须按照“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要求加强管理,逐步推进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目前短期教育培训工作中还存在着整体性计划不够,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创新性不够,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对合作办学的管理有待规范等等情况,需要加强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短期教育培训中的重要工作。教学管理应该抓住政治性、系统性、艺术性。1、政治性,主要是指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师资选用等方面,要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党校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党校姓党的原则,把好教学关、管理关。2、系统性,是指在教学安排中,要根据培训班学员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学员,认真设计课程,发挥校内优势与利用校外师资相结合,政治理论课程与相关业务课程相结合,讲课与研讨相结合,在强调“宣传有纪律”的同时,鼓励对现实重大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3、艺术性,是指授课教师的讲课技巧和课堂效果。计划外短期培训必须注重授课教师的讲课艺术性,吸引学员喜欢听课、愿意听课,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学习成果。

(二)加强财务管理

党校开展短期教育培训的费用收取和支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党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避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对学员和合作者的管理

做好短期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按照“三从严”的要求,时刻注意维护党校的声誉和形象,坚持政治效益第一。对短期培训班学员要按照党校的规定严格管理,要求学员遵守党校的各项制度规定。对合作办班的单位要严格把关,如果发现有违校纪律和要求的行为,要立即制止和停止合作,以免有些人利用党校的名义乱招生、乱收费,给党校的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例3

新学期第一课总书记再次开讲

今天(9月1日)是中央党校开学的日子,很多学员早早地来到大礼堂,等待着新学期第一课。当步入“讲台”时,现场全体学员起立鼓掌。这是总书记第5次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开班式上讲授“开学第一课”。中央党校中青班主要培训厅局级和部分县处级正职中青年干部,学制一般不少于4个月,主要系统安排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养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其他班次不一样的是,自2019年以来中青班“开学第一课”都是由总书记亲自讲授。

每次总书记都会围绕某一主题向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谈心鼓劲提要求划重点讲方法。今天这堂课的主题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前四次主题分别是“加强理论修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5堂课堂堂干货满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是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成长之路的基本遵循。

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开班式上的5次重要讲话

(截至2021年9月1日)

202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2021年9月1日

班次: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

主题: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学习笔记:强调,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

2021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2021年3月1日

班次: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

主题: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学习笔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2020年10月10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2020年10月10日

班次: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

主题: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学习笔记: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2019年9月3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2019年9月3日

班次: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

主题: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

学习笔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

2019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2019年3月1日

班次: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

主题: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学习笔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不忘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进入党校主要任务是学习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 A

1929年春,、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并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红色政权日益巩固和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央苏区的干部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我国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启示。

一、中央苏区干部教育的主要经验

(一)为革命战争与苏维埃政权建设服务

“一定性质的教育总是被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又给予一定政治、经济以伟大的影响和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1] 等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正确理解处理了革命需要教育,教育要为革命与苏维埃政权建设服务的关系。

在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这个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中央苏区始终处于战争环境中,争取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的胜利,争取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央苏区斗争的中心任务,而教育须服从和服务于它,一旦偏离这个中心,教育即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报告还规定了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出于反围剿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需要,中央苏区必须始终把干部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当时中央苏区的干部学校都办得有声有色,生机勃然,成效显著,造就了大量党、政、军、农、医卫、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革命干部,为革命战争与苏维埃政权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从一些干部学校招生的数字可窥见一斑。如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共招收6期,培养各级红军军政干部6000余人,其中第2期就有学员1500余人,苏维埃大学共招生1500余人,红军卫生学校和红军通讯学校学员最多时都达到1000多人。可以说,苏区的干部教育,不仅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而且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初步形成了干部教育体系

“与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相比,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不仅数量上大为增加,而且更加正式化,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2] 中央苏区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干部学校,这种类型多样、系统有别、层次各异、上下结合、纵横联系的干部教育体系,适应了当时形势对干部教育的要求。

从类型上看,既有红军干部学校,又有党政干部学校。1931年在瑞金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红校”),担负着培养红军中的政治、军事干部,以充实红军各部队和地方武装,后来为适应革命战争迅速的发展、红军猛烈扩大的形势,中央军委于1933年10月,将红校分为5所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简称“红大”)、红军第一步兵学校(为纪念彭湃杨殷两位烈士,后改为红军彭杨步兵学校)、红军第二步兵学校(为纪念黄公略烈士,后改为红军公略步兵学校)、红军特科学校、游击队干部学校。此外红军干部学校还有红军卫生学校、红军通讯学校等。红军干部学校的设立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解决红军因战斗频繁、伤亡过大,干部更需补充的问题。党政干部学校主要有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苏维埃大学、中央教育干部学校、中央农业学校、高尔基戏剧学院等。党政干部学校培养了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党政干部,许多优秀干部为党的事业流血牺牲,极大地推动了反“围剿”和其他革命工作的发展。

从层次上看,既有中央办的干部学校,也有地方干部学校。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苏维埃大学、中央列宁师范学校、中央农业学校等就是中央办学,而地方苏维埃政府也办了不少干部学校,如江西省工农民主政府在1933年8月31日第四号命令,决定创办“江西省苏维埃干部学校”。江西横峰县还办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分校”,校长是邵式平,这是培养闽浙赣苏区的政治、军事骨干的一所干部学校。[3]

从学制上看,因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没有固定的学制,干部培养只能是以短训为主,学习期限一般是3―5个月,长的也只有一年。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设三种类型的训练班,即:新区工作人员训练班、党政工团干部训练班、高级干部训练班。新区工作人员训练班,学习时间1个月,党政工团干部训练班,学习时间4个月,高级干部训练班,学习时间6个月。

从形式上看,又有学校干部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之区分,后者主要有办流动训练班、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开设识字班三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

中央苏区时期干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军事教育、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其中政治教育是贯穿干部教育的始终,且处于突出的地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武装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党员干部的头脑,以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和党性修养,从而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

在《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案)中就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并且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志任务之所以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不提高党内政治水平,不肃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负担重大的斗志任务”,[4]对士兵进行政治训练的方法有上政治课、早晚点名说话、集合讲话、个别谈话等。

中央苏区的干部教育强调政治教育,这从干部学校开设的课程可见一斑。红校的政治课比重占全部课程的4/10,红大是从其分离出来的专门培养中高级军队干部的学校,开设的课程有“社会发展史”、“党的建设”、“红军政治工作”等,以提高学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确立革命人生观,为革命奋斗。中央农业学校除了给学员开设专业课程外,也十分重视对学员进行政治教育,给他们讲授最基本的政治常识及苏维埃建设的实际问题,培养学员的马克思主义观。

党政干部学校,特别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更是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课程、党史课程和革命知识的教育等。为了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员的阶级觉悟和理论水平,学校聘请了中央领导同志兼任政治课教师,如讲授《苏维埃运动史》,任弼时、邓颖超讲授《中共党史》、顾作霖讲《少共史》、董必武讲授《西方革命史》,同时,学校还经常举行学术报告,例如,博古讲过《十月革命的经验与教训》,讲过《广州公社与中国苏维埃运动》和《中国苏维埃政权的现在与未来》、董必武讲过《巴黎公社》等。

(四)采取了管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有了确定的教学内容后,教学方法的解决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央苏区时期的干部教育探索形成了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早在1929年,就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了有名的“十大教授法”。以启发式为例,这种教学方法在当年的红军思想政治工作中得到了认真贯彻,许多工农战士,在党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革命道理,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启发式教学法如今已成为我国现代教学的主要方式,但“其功劳首先当归于――是他用教育家的眼光发现并倡导了现代启发式教学,又是他以人民领袖的影响力全面推广了启发式教学”。[5]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红大明确规定“理论联系实际”、“前方与后方结合”的教学要求,十分注意防止学员死啃教条,不结合实际的教条主义学习方法,设法让学员独立思考,发挥创造性。同时,建立学习要与前方密切联系的制度,红大学员要参加前线的指挥工作和进行各种军事演习活动,甚至有时前线干部遭受了不幸的伤亡,往往由红大派学员暂时代替其职务。师范学校规定30%的学习时间要从事实际问题的讨论、教学实习和其他社会工作。中央农业学校则建立了以实习为中心的学习农业知识的教学制度,把传授农业知识、设立农事试验场和推广苏区农业生产先进经验密切结合起来。红军军医学校则把医学理论的学习与医学实验结合起来,当时的《红色中华报》为此作了专门报道:“一年以来,学生与教授都艰苦地进行学业,在这样物质条件困难的环境下,各种科目如尸体解剖、动物实验、病理标本、病理解剖、临床实习等,都有实验;因此虽在短短的一年中,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诊治疾病及施行离断术,历次考试,成绩斐然客观。”

军事演习。这是学员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基础训练之后实施的近似实战的综合性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阶段。红大十分重视军事演习,把它作为毕业实习的重要形式和最后课程,演习课目有行军、宿营、进攻、防御、街市战、遭遇战以及宣传鼓动工作,在历次演习中,团、营、连长、政委及政工人员均由学员担任,军事演习的目的在于让学员在演习中学会打仗,学会指挥和宣传鼓动。

二、对我国当前干部教育的启示

(一)干部教育培训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6]中央苏区时期,干部教育的中心工作就是为革命战争与苏维埃政权服务,正如《红色中华》所报道的:“因为革命战争的猛烈开展,围绕着革命战争的各项重大工作如查田运动、经济建设、工人斗争、文化建设、财政工作、肃反运动、新苏区的发展以及目前的选举运动等都需要大批干部,这不是几十、几百人的事,而是要几千、几万人继续供给到各个工作的战线上去。”

如今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来开展,培训的内容与方式要符合时代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这个中心,通过教育培训,把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这个大局,通过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科学执政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而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干部教育就是要紧扣“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大举措安排教学科研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中央苏区的干部教育实践证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只有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才能适应党情、世情和国情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同时,干部教育只有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创造性,才能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也才能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所建树。

(二)要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

限于当时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央苏区时期的干部教育刚开始无法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只能根据需要从实际出发办学,急需什么人才就办什么教育,而随着苏区政权逐步稳定的条件后,特别是在1933年,一大批干部学校应运而生,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从不正规、半正规向正规化过渡,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当前,我国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除6所部级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外,各省、市、县区都有党校,四级党校上下衔接,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党校教育体系;国家各部门有了相应的培训中心和干部院校;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也有自己的培训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异军突起,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占有一席之地,弥补了正规化干部教育阵地的不足等。但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总体上讲,就是要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体系。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继续发挥部门和行业在培养本部门和本行业干部队伍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培养和造就干部队伍中的作用。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要突出特色,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门和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

(三)要增强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央苏区时期,干部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革命的需要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而确立的,突出了干啥学啥,学用结合的原则。党政干部着重马列基本理论的学习,行政干部侧重于业务学习,专业技术人员侧重技术学习,有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学员则以学习文化为主,但总体来说,政治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始末。干部学校的教学方法也是灵活多样,且着眼于管用有效,如提出的“十大教授法”、军事演习等。可见,当时的干部教育就已经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了。

现代干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党性教育内容,特别是党性教育更是干部教育之魂,是干部教育永恒的主题。以党性教育为例,无论是党校、干部学院还是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党性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其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认真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党性教育“入心入脑”, 让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央苏区时期的干部教育经验给予启迪,那就是要在党性教育的内容上抓住“着力点”,在方法上找到“切入点”。

党性教育的内容较为广泛,但基本的内容包括了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作风教育和党纪教育。当前,领导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不强、政绩观不正确、纪律观念淡薄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偏差。因此,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当前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培训,课程设计要围绕党性教育基本内容展开。要通过教育培训,使学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廉洁自律,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同时,坚持和发展党性教育,必须坚持教学内容和形式两手抓,要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学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不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很大程度上更是态度教育和价值观的教育,因此采用恰当的方法尤为重要,应综合运用课堂讲授、现场体验、社会实践的培训方式,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要加强干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办好干部教育,关键在教学,关键是教师。中央苏区时期,等一大批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亲自给学员授课,留下了许多佳话。教师应以等老一辈革命同志为榜样,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专业学习,研究教学技巧,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干部教育的教师姓党,讲政治是教师的首要条件,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是不能给党的各级干部上课的,否则就是危害干部教育、危害组织。教师只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列主义,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现实提出的问题,也才能正确引导学员增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要以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为己任,勤奋工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学者风范和师德形象。

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多做调查研究。同志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央苏区时期是他做调查研究最密集的阶段,撰写了10多篇调查报告,内容十分丰富,给人启示。教师多做调查研究,为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或者是为了增强对实际的了解,这样可以提高讲课质量。调研有很多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挂职锻炼、社会调查等形式走出去,深入社会实践,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为教学获得第一手资料、鲜活的素材,这样讲起课来就会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可利用干部院校得天独厚的学员资源,深入到学员中去,了解学员的情况,研究学员的需求,尤其要把握学员密切关注的、希望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讲起课来就会更有针对性。

要提高上课的感染力,教师要多研究教学技巧。讲课主要在“讲”,如何讲好课与教师的学术背景、理论功底有极大的关系,但是与讲课的技巧有直接的关系。要上好一堂堂的课,并非易事,需要教师熟悉干部成长规律,掌握干部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有因材施教的本领,能针对不同的学员类型、层次和年龄等特点,将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取舍,而不是“一锅端”。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把握好课堂节奏,力求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而不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也需要教师认真锤炼语言,善于将书面语转化为简洁生动的语言,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讲述,将内容“活化”,紧紧抓住学员的“心”。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小三.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3]刘仁杰,利隆义.苏区干部教育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纪念同志诞辰九十周年[J].赣南师专学报,1983(04).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例5

一、参加人员:各单位、部门**年至**年参加各类培训在60天以下的乡(科)级干部(人员名单附后)。

二、学习时间:各班次学习时间均为30天(开学前一天报到)。

第三期**年09月20日至**年10月26日;

第四期**年10月29日至**年11月28日。

三、学习及报到地点:塔城市委党校(新校址)。

四、培训方式:本次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调研、理论研讨的方式进行(授课时间前后为两周)。

1、集中授课的主要内容:党的基本理论、民族理论、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地委、市委扩大会议精神、《第二批15种干部培训教材》等。

2、调研方式:培训期间将围绕塔城市“农业稳市、工业富市、边贸活市、科技兴市、人才强市”的经济发展思路,由党校制定具体的调研课题。学员选择调研课题后,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研活动,并形成调研报告,由党校组织研讨。培训结束后,学员调研报告由党校报组织部,组织部将优秀调研报告编入《组工调研》,供市委领导参阅。

五、培训费用: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每人交纳培训费160元。

六、培训要求:

1、各党(工)委、部门(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组织安排相关领导干部按时参加培训,同时要统筹部署,保证单位整体工作有序开展。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例6

截至2013年7月,华能党校共举办干部进修班19期,学制四个半月;中青年干部培训班8期,学制一个月;干部轮训班5期,学制一个月。华能党校以这些精品项目为龙头,带动其它常规项目,培训逐步呈现项目系列化、对象层次化、课程体系化的特点。同时,把高标准办学作为党校各项工作的抓手,推动公司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战略的落地,努力成为中央企业干部教育培训的表率。10年累计脱产培训和轮训各级领导人员约2160人次。

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华能党校坚持中央党校“两自主,一加强”(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加强研讨)的教学方针,严格按照中央党校分校办和国资委分校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本校教学计划,保证培训效果,并积极贯彻和执行中央党校及国资委分校提出的突出新特点、新要求,调整和完善教学新布局的要求。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着重抓了“四个紧密联系”:第一,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二,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三,紧密联系国有企业的改革形势;第四,紧密联系华能发展战略的需要,适应广大学员锤炼党性,提高素质修养和能力的要求。

在教学安排上,按照中央党校和国资委分校的教学计划,突出特色,创新求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构建适应工作需求、富有生机活力的干部培训格局。

坚持面授,增强交流。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坚持主体课程聘请中央党校教授面授,保证了中央党校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在课堂上留出交流时间,促使学员将听课、思考、交流有机结合。在中央党校的帮助下,华能党校在组织教学中充分利用其教学资源,每周三、五学员们到中央党校听“当代世界”讲座和“形势与任务”报告,使学员们第一时间接触到最前沿信息,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领导干部上讲台,特色鲜明。华能集团公司领导重视干部培训工作,从党校成立至今,每学期公司党组成员一一到校讲课已形成制度,并成为党校品牌课程。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还定期到校与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座谈。身边人讲身边事,贴合企业发展实际,工作学习相互促进。

双向交流,教学相长。从2006年开始,在基本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华能党校组织干部进修班学员与中央党校教授进行面对面“双向交流”;学期末组织“论文交流”,并邀请中央党校教授点评。这两个项目已成为华能党校进修班固定项目。通过交流与点评,思想火花充分碰撞,答疑释惑求得共识。学员充分享受学习文化氛围,呈现读书以勤,为文以诚,求是以实的可喜景象。

学员讲坛,学学相长。从2008年开始,开办“学员讲坛”,这是华能党校开展的一种新型研讨交流模式。讲坛要求每位学员走上讲坛,一方面交流思想,一方面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学员自己动手做ppt课件,现场讲述和探讨。此方式给学员们带来明显的“知识倍加效应”。其建议思考连同学习心得,会一起刊载在学员自主创办的《学习简报》上,目前华能党校《学习简报》已编发150期。

专题教学,突出重点。针对中青年干部、后备干部或新收购、并购的企业领导干部等举办专题培训,包括对产业公司为主体的个性化干部培训。贴近企业实际,有的放矢,按需教学。

研究式教学,学以致用。每期进修班学员在完成整体教学计划的同时,还会贴进公司发展战略和热点、难点问题,以理论课为指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包括选题、调研、分工合作、提交论文、全班交流、专家点评等程序。目前,学员为集团公司提供有价值的专题研究报告达数十篇。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例7

湖南自修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所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干部的新型学校,是当年与何叔衡参加党的一大回到湖南后,为了学习马列主义、训练革命骨干和进步知识分子,利用船山学社的房屋为校舍而创办的。1921年8月1 6日,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阐明学校的宗旨是“发明真理,造就人才”。湖南自修大学为革命培养出一批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人们称它为“湖南革命的‘总汇处’”、“湖南革命的先锋”。1924年5月党的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指出:“党内教育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这是在党的文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设立党校。

我党成立初期,还利用苏联所提供的资源开办了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这两所学校是培养中国留学生的主要院校,95%的留苏学员(将近1320人)都在这里就读。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共118名高级领导中有80人曾在苏联留学。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与会20名成员中的秦邦宪、、、王稼祥、刘少奇、何克全、邓小平、、李富春、聂荣臻、杨尚昆、李卓然及13人,便是当年的留苏人员。

这一时期,我党还参与创办了第一所传播马列主义、秘密培养革命干部的高等学校――上海大学;国共两党合作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国共两党合作创办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其名义上是由农民部主办,实际上是共产党人在其中起着主导和核心作用,被称为农民革命的大本营、“农民运动的推进机”。

值得一提的是,安源党校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办的一所党校。

1922年9月14日安源爆发了震惊全国、有1.3万多名工人参加的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随后成立了多个党、团组织。为了加强党的建设,1924年冬,中共安源地委遵照中共中央扩大执委会关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的指示,创办了安源党校,刘少奇任校长。学校共有中共党员学员一百多名。安源党校为党培养了人才,造就了干部,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党校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意义却十分重大深远。

1925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中共第四届中央执委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北平)召开。会议明确指出:开办各地党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根据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北平)开办高级党校。这年10月,中共北方区委书记亲自创办了中共第一所高级党校――中共北方区委党校,罗亦农为第一任校长。

北方区党校成立后不久,各地党组织相继开办了各类党校。其中有中共江浙区委党校、湖南区委党校、上海区委党校、广东区委党校、中共两湖(湘鄂)区委党校。这些党校存在时间虽短,但在党的干部教育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

我党在大革命时期开展的这些培训教育活动,为以后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农村游击战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从思想上建党放在第一位,为后来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创办了工农红军军官教导队(国防大学的前身)。

1931年9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在宁都与何长工(红八军军长)、邓萍(红五军军长)谈话时指出:北伐时有个“黄埔”,我们要办个“红埔”,要源源不断地向红军输送经过学校训练的军政素质好的红色指挥员。

早在1927年11月,为了适应井冈山武装斗争的需要,根据的建议,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宁冈县砻市西北五虎岭南麓的龙江书院开办了军官教导队。1931年11月25日,军官教导队正式命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32年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至1933年8月,共办了6期,每期学员600到1000人。

之后,为了加紧培养红军的各级干部和专门人才,根据反“围剿”斗争的需要,中央军委又决定把红军学校扩大为5所学校,总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红军大学于1933年11月7日开学,由何长工任校长兼政委。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并于1935年11月到达陕北,随后与在陕北的红军干部学校合并更名为工农红军学校。1936年6月1日,经中央决定,红军学校定名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春改为抗日军政大学。

党中央于1933年初迁至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以后,为纪念马克思逝世50周年,广泛而有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决定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前身)。首任校长由任弼时兼任(时任中央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后由兼任。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后,由李兼任校长(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董必武任副校长,冯雪峰任教务主任。

1936年7月19日,在同斯诺的谈话中强调,重视对干部的培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系统而全面的讲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还是第一次”。

井冈山时期,党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还创办了游击队干部学校、中央教育干部学校、中央农业学校、中央红色医务学校和培养苏区高级干部的苏维埃大学等大小不等,多种形式的学校和训练班。提出并坚持了“联系革命战争、联系生产劳动、联系群众”的干部教育原则,为后来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党校的建设与发展随着思想作为全党指导思想的逐步确立而进一步成熟和系统化

据资料统计,从1937年1月至年1945年8月,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敌后解放区先后成立干部学校共48所,仅在延安及其周围地区创办的各类干部院校就达32所。其中广为人知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几所学校是: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它的前身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从1937年改编创建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8年间,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坚决贯彻党中央和制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十多万军事政治干部,成为民族解放的中坚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大是在党中央和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创办和发展起来的。亲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自为抗大制定教育方针,亲自审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抗大总校成立后的3年时间内,曾22次到抗大讲话,4次为抗大题词,并多次听取抗大领导汇报工作。在的带动和影响下,许多在延安的中央领导担任了抗大的兼职教员。党中央还为学校选调了一批经历过战争考验、具有丰富军事或政治工作经验的干部到抗大工作。

陕北公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培养抗日干部的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于1937年8月成立,1941年9月并入延安大学,历时4年,共培养干部7000余名,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陕北公学始终受到党中央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繁重的工作中,先后十几次到校讲话,两次为其题词。1937年10月19日,在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陕北公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抗日的先锋队。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顺利的解决。高度评价陕北公学:“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

安吴青训班,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当时的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成立的。青训班的产生与抗战初期的斗争形势和西北所处的历史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吸引、教育并组织青年参加抗日斗争中,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安吴青训班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共办了14期,培训学员12000多名。青训班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在安吴堡周围,就是在西安、在整个统治区,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赞扬,也在世界反法西斯青年组织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安吴青训班被誉为“抗日青年的战旗”。

中共中央党校,是我党培养中高级干部的最高学府,是运用马列主义教育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从1935年11月党校恢复起,到1947年3月撤离延安,中央党校在陕北历时11年3个月,为我党培养了成千上万名领导干部,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同志率领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933年3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也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5年11月,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决定恢复“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同时与“中共陕北特委党校”合并,重新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

中央党校在瓦窑堡培训两期学员后,由于红军东征而停办。1936年6月,由瓦窑堡迁至保安县(今志丹县)任家坪一带。10月又迁定边县,和红四方面军党校合并继续办学。党中央于1937年1月13日进驻延安后,中央党校也随之进驻延安。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央党校校长,先后由董必武、李担任。

延安时期,同志非常重视党校工作并充分利用这一阵地。1942年2月1日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讲话,揭开了全党整风的序幕……中央党校礼堂落成时,欣然命笔题写了体现党校精神的校训――实事求是,不尚空谈。1943年至1946年,先后在中央党校作了《学习和时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时局问题及其他》等报告。刘少奇、、等中央领导都曾到中央党校参加有关活动或给学员作报告。

中央党校作为培养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和对广大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的学校,坚持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学习理论与改造思想相结合,坚持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学习理论和做群众工作相结合,培养了大批党政军领导骨干和理论工作者,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从到党的“七大”这一时期,为了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党中央强调“干部教育第一”,并明确“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在全党开展了一场学习竞赛。中央带头成立了高级学习组,各级领导干部兼任干部院校教员。同志的《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文章成为干部培训的最好教材,而《改造我们的学习》和《整顿党的作风》等也是为学员们作的报告。总之,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工作不仅纳入了经常化、持久化的轨道,而且在教育培训原则和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创新。它的历史意义正如当时的《解放日报》社论指出的那样:“这是培养干部工作中的新纪元,这是中国教育上的革命。”

1947年3月,中央党校因党中央撤出延安而停办。1948年7月月24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创办马列学院的决定》,决定由中央直接创办高级党校,取名为马列学院,刘少奇任院长,陈伯达为副院长,杨献珍任教育长……1949年马列学院随党中央迁入北京。1955年,马列学院更名为高级党校,其主要任务是轮训地委正副书记、专员和相当于这一级以上的高级干部。中央高级党校继承了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的优良传统,从1948年到1966年共培养高级中级干部、理论宣传干部等近7000名。1966年由于的原因被迫停办。

根据中央“九月会议”精神,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培养训练大批干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中共中央于1948年9月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九月会议”。会议明确指出,为了夺取全国政权,要求迅速地培养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要党内、党外一起训练,政府应开办大学和一些专门学校,以此来完成培养和训练大批干部的目的。

为了落实会议精神,做好干部的准备工作,各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各区中央局(分局)、区党委两级开办党校或加强或扩大已有的党校,抽调各级各类干部到党校学习。二是在大学及专门学校中附设短期速成学校或各类干部训练班。三是改造中等教育,规定凡中等以上的学校都属于干部教育性质的学校。四是按照中央的《关于地主、富农、知识分子入伍后改变成分的决定》精神,在培养与提拔干部时不搞唯成分论,适当放宽成分限制。五是拓宽吸收渠道。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大批吸收大、中学生进行培训,以解决干部来源不足的问题。六是建立干部储备制度。尝试在五级重要工作岗位增设副职以储备干部人才。六是按照1949年2月8日关于《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要求新解放区所需要的干部来源主要依靠军队自身来解决,提出把210万野战军变成接收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工作队。

这一时期,围绕革命战争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干部教育的任务、内容、方法均呈现出新的历史特征:教学任务主要是给学员们讲授马列主义及思想的基础知识,初步奠定革命的人生观,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各项纲领和政策,体会革命者应有的革命作风。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等。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自学与辅导相结合,提倡追求真理,允许大胆怀疑与自由争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为迎接新中国的到来,七届二中全会确定12本干部必读书目,掀起全党干部学习热潮

1949年3月,党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描绘出了新中国的蓝图。3月23日,在中共中央机关即将离开西柏坡迁往北京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绝不能当李白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早在1949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提醒全党说:“要教育干部,首先是要使高级干部懂得,战争打完了,真正要做的事情才开始。”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例8

进入新世纪,民营企业家却日见增多地走进了党校的课堂。他们并不是“被”请进来的,而是自愿掏钱到这里“赶课”。与同一个校园里绝大多数的其他学员不大一样,他们无须接受繁琐的推荐、审查和批准程序,对他们的教务和生活管理相对宽松,课程设置更加开放、更面对市场。

作为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进入党校接受培训历来需要接受严格的组织推荐、审查和批准。从某种程度上讲,能进入各级党校培训,就意味着学员仕途进入到“主渠道”或“快车道”。而在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到省委党校或是中央党校接受培训,则是某位干部即将接受更高或更关键职位任命的前兆。

在体制之外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既无可参照的行政级别,也不可能在各家民企之间调动,他们进入体制内任职的大门从制度上讲并没有真正开放。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里,森严而神秘的党校与民营企业家格格不入。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民营企业家即便偶尔走进党校,恐怕也只是为了接触在党校大院里接受培圳的某些官员。

如今,他们走进这扇大门时的身份是:学员。

他之所以参加,一方面缘于省委党校在他心目中的神秘感,更主要的原因是这次培训除了常规的企业战略管理与控制、管理者领导力与执行力等课程,还要讲解后金融危机中浙江产业的应对。

没有摊派 自掏腰包

“我能深切感受到的是,党校的大门不但是对民营企业家开放的,而且他们很希望我们能来学习。不是空洞的说教,也没有高深理论的灌输。在党校里的培训一点也不神秘,很合我们的胃口。”

在胶州市从事船舶配件制造的企业主王安上个月刚刚拿到了浙江省委党校颁发的结业征。他既不是党员,也不是工商联的活跃分子,更没有什么社会兼职。当地统战、工会和主管经济的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会议或培训,能推的他就推,不能推的他就让妻子代劳。―心一意把生意做好,这代表了当地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家最朴素的想法。

此次到党校培训,没有来自行政机构的摊派,当地统战部只是把组织学习的内容以文件的形式分发到他所在的企业,甚至连电话也没有一个。看到这个文件后,王安几乎没有思索,就决定自掏腰包。

他之所以参加,一方面缘于省委党校在他心目中的神秘感。更主要的原因是这次培训除了常规的企业战略管理与控制、管理者领导力与执行力等课程,还要讲解后金融危机中浙江产业的应对。王安最近一直惘然于经济的萧条究竟会怎样继续影响他的企业。

如果说此前政府出台的贸易警示、税费减免,以及各种政策扶持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治标”的作用,而这次党校的学习更多是让企业的下一步规划能与国家和地方的总体发展配合。让企业在微观层面的工作更好地保持与整体大局的―致。这是企业复苏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王安很庆幸参加了这个在省委党校举办的培训班。其中,整整一天的“浙江产业转型讲座”要,充当了省委决策“智库”角色的几位党校教授用生意人最熟悉的术浯,“翻泽”了报刊和电视里经常强调,但政治色彩又颇为浓烈的关于省内制造业升级的政策。教授们还将省里正在酝酿的产业转移和省域经济重新规划的探讨也进行了介绍,这些内容往往只会出现在县处级领导翻阅的《内参》中。却对一个企业的未来战略至关重要。

“听了这里的讲座,我庆幸我从事的不是小商品制造业,而我所在的地区正好越省里下―步发展外向黝阳:业的重点区域,我现在要做的不是等待经济形势的复苏,而是做好储备,准备大干一场!”王安说不同于中国的很多体制坚冰都源于上层的支持或默许,然后经过基层的试点,最早向民营企业家敞开大门的党校是中央党校。

中央党校首开先河

像王安一样走进党校课堂的民营企业家和“非公”舒理者究竟有多少,无法准确统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校都开设有专门而向民营企业家的课程,如果算上地市级党校、县级党校以及行业党校,数以十万计也许都过于保守。

不同于中国的很多体制坚冰都源于上层的支持或默许,然后经过基层的试点。逐步自下而上地突破,最早向民营企业家敞开大门的党校是坐落于背景颐和园边的中央党校。

中央党校历任校长都由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兼任。这里要招收民营企业家,况且其中相当一批并非中共党员,决策者的深远用意我们无须探究。不可否认的是,中央党校对于相当―部分“红顶商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尽管无法成为这里的学员,但足以因其亲朋到这里培训而荣。

大门在2001年悄然打开。

这年7月,在一次能载入党史的重要会议上,民营企业家获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政治评价,他们同他们所雇用的工人一起并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也正是因为这一评价,民营企业家进入中央党校才有了政治身份。

但是,也许是警卫森严的中央党校里,他们的身份过于刺痛保守者的神经,民营企业家进入中央党校,多少还是遇到了阻力。这年,中央党校成立了对外研修中心,再以中心的名义开办民营企业家培训班,接下来的5年里,在“不争论、不宣传”的基调下,民企老板的短期培训班已近百期,万名民企老板走进了中央党校。

其实中央党校的学风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以开放断口包容性著称。如今习以为常而曾经被认为违背政策的话题,很多都曾在这个绿树成荫校园里被广泛质疑和讨论,而如今质疑和讨论的前沿话题也完全可能成为日后的政策。

为什么选择党校

来自非官方的消息,进入中央党校的民营企业家数量更大。根据韩国《朝鲜日报》的统计,截止到2006年,这一数字已达3万。中央党校对外研修中心时任主任丁东红介绍,这一年,中央党校每周招收100名研修生,每次都招满,比起当时依托高校资源举办的各种企业家培训班,中央党校民企培训班的人气并不亚于北大和清华。这家媒体分析说:“(这种现象)反映了认识党的实权人物以企业发展有帮助。”

这样的判断也许过于偏颇。

尽管民企班的学员教学和吃住在中央党校院内,但教学计划和生活管理与这里举办的“干部班”并非一体。“干部班”的课余生活有严格要求,企业家们一周或半个月的短训期间,很难与“实权人物”有过多的接触,更谈不上与他们成为朋友抱着这个目的走进中央党校的民营企业家一定会大失所望。如果事情果真如此,期期爆满的盛况显然不可能维持太长时间。

今天的民营企业家,大多经历了“”的洗礼,红色的青春记忆已经相根于他们的心脏,融入到他们的鲜血。而在改革开放的最初一段时间。他们尽管富裕起

来,但政治诉求长期受到抑制,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远不匹配。到中央党校参加培训,从某种角度讲,是他们在寻找政治上的被认同感。

吴姝归国创业后创办了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并任该机构的董事长。作为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她依然选择花钱到中央党校接受培训,并感到非常荣幸。“党校一直是培养党政人才的地方。能够进党校学习,我觉得是非常荣幸的事情。”吴姝对记者表示,“这说明党对企业家更关注,更重视了。我们一直在市场上靠自己拼搏、打斗。没有进过党校学习,所以,我们大家都很重视。”

此外,党校培训的教学质量也是一般的高校培训无法比拟的。高校的企业培训大多是东拼西凑一些教授,各自为阵,更无章法可言。中央党校不但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教师,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师也经常来此“客串”,中央党校的金字招牌确实聚集了一批培训界的人才。这里的培训相互衔接、自成体系,而且不说数、不灌输,深合企业家的胃口。

黄全是新疆某水泥制品厂厂长。起初他认为自己文化素质低,很多政策听不出道理来,多少抱着“交朋友”的想法报名参加了这里的培训班。而当他走进课堂,从老师通俗的话语里明白了很多“大形势”与自己企业的关系。在7天的学习里,黄全没有缺席一堂课。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培训交费5000多元,一点都不亏。倒是不在这里听课,出去‘跑关系’,没学到知识,影响的可不只是“单生意。”

没有到过中央党校的人多少会以为这里的森严会影响到学风,其实中央党校的学风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以开放性和包容性著称。如今习以为常而曾经被认为违背政策的话题。很多都曾在这个绿树成荫的校园里被广泛质疑和讨论,而如今质疑和讨论的前沿话题也完全可能成为日后的政策。提前预知政策,这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可选项,更有利于他们抢占市场先机。

春秋集团副总裁肖潜辉曾于2004年以官员的身份在中央党校接受了一年期的“中青班”培训。尽管这次培训的内容并非针对民营企业家,时隔4年彼时的很多理论动向如今也已成为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通行做法,但“学者们看待宏观经济和市场竞争时的思维方式对我现在管理民营企业仍然有用”。肖潜辉对记者表示:“在中央党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被他们的学风所感染,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企业经久不衰所需要的动力。”

相比于传统的高校课程班更追求经济效益,党校的民营企业家培训班更看重社会效益,很多地方的培训还有财政补贴作为扶持,因而其在课程设置和收取费用上显得更具有吸引力。

党校“赶课”或成新时尚

为了通应不同地域,不同业态民营企业家的需求,8年前的“民营经济理论和实务培训班”后来出现了“广东班”、“成都班”、“十堰班”等地方班。中央党校还和北京市联办了针对性极强的“中关村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家培训班”,为设计这个班的教学内容,组织者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能将自己的培训体系精准到如此细分的市场,足见中央党校开门迎客的诚意。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例9

农村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和思想境界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多样化需求,乡镇党校教育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加强和改进乡镇党校教育工作,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乡镇党校的发展历程和社会效益探索

1.乡镇党校诞生及发展状况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党校教育工作,先后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党校来培训党员干部。wWW.133229.coM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深化农村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发展的需求,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党校建设规模逐步扩展延伸,乡镇党校应运而生。

1983年4月,中央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会后,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正规化的决定〉和〈关于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决定》从培训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党性锻炼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我省根据中央(1983)5号文件关于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应建立基层党校的精神,随之中共云南省委以(1990)29号文件下发,文件规定了乡镇党校人员编制,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办学的指导思想等作了明确规定。中共曲靖地委办(1990)29号文件明确规定:“乡镇党校是乡镇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是党委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在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工作。”1991年底,曲靖地区全区139个乡镇相继成立。到1992年底,全省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党校,我镇于1992年成立了党校。

2.乡镇党校教育取得的社会效益

根据中央(1990)15号文件的精神要求,“各级党校要努力成为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作用,成为干部增强党性的熔炉。”同时,《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乡镇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好“阵地”和“熔炉”的作用。经过多年乡镇党校教育经验总结,一是乡镇党校弥补了县以上党校不可能对面广量大的党员全面实行培训,加之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党员教育出现“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活动难开展”等问题;二是农村新党员不断增多,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党性锻炼,比较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不熟悉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需要加强经常性教育;三是社会不断发展,知识、观念不断更新,需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新知识的教育,乡镇党校具有跟踪和循环的教育功能,是党员干部更新知识的场所;四是通过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在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基本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造就了一支能带领群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党员干部队伍,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乡镇党校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党校是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的主要阵地,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党委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但在党校教育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对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实际操作来看,制约着乡镇党校教育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抓而不力

一是对乡镇党校教育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对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以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只要有个阵地,能够简单培训就行了,不必用过多的精力和过多的投入来加强乡镇党校的建设;二是对乡镇党校教育无过硬的措施保证。因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整天忙于突击中心工作,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与干部切身利益有关,拼死拼活地抓好,党的建设、党校工作是“软”任务,抓多抓少一个样,对党校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三是对党校工作不做深入调查研究,对如何办好党校工作缺乏深刻的探讨,党校工作摆不上党委的议事日程,缺乏抓落实的具体措施。

2.经费紧缺,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乡镇党校经费没有按规定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给予硬性保障;二是由于无经费投入,仅有简陋落后的教学设备,采用的是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几乎是微不足道;三是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作保障,致使长年性教育培训工作落不到实处,培训难以正常开展。

3.基础设施差,教学设备功能不全

一是教学设备老化、配套不全;二是图书资料紧缺,政治理论书籍、工具书、科技文化等相关的教学参考书严重不足,乡土教材短缺,需要培训时,大多是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和报刊杂志来备课,影响了教学效果。

4.教师队伍素质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

一是教师队伍缺乏知识的系统性,调入乡镇党校的教师五花八门,多数专业不对口,多为半路出家的业余“教练”,缺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二是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多数时间被党委政府安排兼其他工作,形成专职教师兼职化,如我镇三名党校教师,有的抓综治工作,有的抓精神文明工作和关工委工作,有的抓办公室工作和信访、纪检工作,形成杂工职员;三是每年教师培训时间短,年仅安排3~5天的进修培训,知识水平与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工作需要远远不足;四是无考察学习提高机会,知识眼界仅局限于“井底之蛙”,闭门办学的效果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教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乡镇党校教育多数以短期培训为主,由于时间短,讲授知识面窄,增大了开展系统化的教育难度。一是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内容上存在着支离破碎、敲碎打的缺陷性;二是教学内容单调性,讲理论的多,结合实际的少,理论与实际脱离,教学缺乏系统性,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多集中培训、少分散培训,多以会代训、少专门培训,口头上讲得多、资料辅导少,本土教材多、外出参观学习少,课堂说教多、实践锻炼少,“填鸭式”灌输多、讨论式教学少;四是缺乏开展系统化的教育教材,教学内容东拼西凑,教学缺乏系统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乡镇党校的声誉。

6.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性

一是教学管理混乱,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二是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和制约作用;三是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四是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检查、督促少,深入乡镇党校研究工作缺乏制度性,仅限于年终总结签订聘用合同;五是考评考核机制不完善,没有把工作考评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相结合,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

7.农村无职党员进党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少

一是农村党员人数多,如我镇有1430余名党员,全部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难以容纳;二是受经费的限制,党员、干部全部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财政压力加大,解决吃住较为困难;三是农村党员分散,尤其像我们山区乡镇,山高路遥,隔河渡水,年老体弱的老党员偏多,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难度较大。解决无职党员教育问题,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强村级党校教育阵地建设,以村党员活动室为载体,以巡回教育的方式开展,给不能集中到镇党校培训的无职党员创造学习条件,普遍受到教育。

8.乡镇党校组织定位不明确

在2000年6月5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2008年9月3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都没有具体明确乡镇党校的机构性质与组织区别,乡镇党校属何类组织,如何设置等没有明确定位,实际工作中,乡镇党校只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乡镇党校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发展不均衡、办学规模小、培训标准低、教学设施简陋且不配套、教学质量水平低、教育效果差、教学内容狭窄、时间分散、方法单调、教育缺乏系统性、工作缺乏规范性、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经费短缺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党员教育的成效,制约着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降低了乡镇党校的声誉。

三对加强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进一步对党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党的十七大指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可见党校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当前乡镇党校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

1.坚持办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

中央(1990)15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级党校要努力成为轮训和培训领导干部,培训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2008年9月3日颁布实施的《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乡镇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好“阵地”和“熔炉”的作用。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县委党校抓好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的培训,乡镇党校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村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以村级党员活动室为载体,抓好农村无职党员的培训。乡镇党校始终坚持以广大党员、基层干部为主要教育对象,以党的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技文化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此,党委要加强乡镇党校工作的领导,要把加强乡镇党校建设,把抓好党员干部教育纳入党委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党校是党委的主要工作部门”。乡镇党校是基层党员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切实加大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形成乡镇党委“一把手”要重视抓,具体责任人要亲自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组织和协调好“组织、宣传、纪检、科技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同时,县委党校作为上级业务指导部门,要在提供教材、培训教师、传递信息、教学业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加强对乡镇党校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好乡镇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

2.完善经费保障,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乡镇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阵地、师资、网络、制度、组织等建设,没有坚实的基础,教育就没有载体,要实现培养目标,需要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教育阵地做保障。要把乡镇党校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使之以经济发展和党员干部教育相适应,从当地财政实际出发,把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党员干部每年的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我镇1430余名党员干部编制预算、配置培训经费,以满足办学必须的经费,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3.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曾说:“办好学校,一是要有一个好的校长;二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这是因为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声誉。乡镇党校的教师,大多是从不同行业选调,学科专业、思想素质、学识水平参差不齐。从教学能力水平看,思想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虽然有一些,但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实践锻炼,远远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教师的培训,要采取送出去进修,市、县委党校培训,在职自学成才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要通过分级培训、分类培训、实践研究、参观学习、挂职锻炼等方法,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保障党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适应新形势,创新培训载体

根据省委(1990)29号文件关于党员干部教育要实行分级培训,乡镇党校主要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农村一般无职党员由村级培训的教育机制,一是要加强村级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以各村党员活动室为载体,发挥好党员活动室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坚持开展巡回教学,勤办班、办短班的方式,使农村无职党员和年老体弱的老党员普遍得到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电教网络,不断创新远程教育模式,利用有线电视网资源优势,推出“远教进家庭”栏目,实现远程教育的深化延伸,使远程教育走进每户普通家庭,提高远程教育的辐射面。建立手机党校,利用手机短信群发功能,构建农村网上党校,使党校教育走进千村万户,扩大教育面。

5.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关系到乡镇党校办学的声誉,提高党校教育质量,就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现在乡镇党校教学大多是跟着形势任务走,内容比较零散,不能形成知识体系,缺乏教育的深度。《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列》指出:“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这对办好党校,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要围绕乡镇党校工作的基本任务开展,一是要围绕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全面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围绕提高业务素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发动者,服务群众的模范者,增强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三是围绕加强党性锻炼,坚持不懈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党性观念,认真实践党的宗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

在教学内容上,一是由过去的单纯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市场经济、科技知识、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勤政廉政、宗旨意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政治法纪教育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理论辅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培训对象有什么要求,需要获取什么知识,要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的特点,分层次施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四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方面的培训教育,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集中辅导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结合农村党员群众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的特点,深入基层巡回讲课,拓宽教育的覆盖面。

在教学手段上,一是坚持课堂授课与电话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村的电教设施、网络等现代手段,提高教学的广泛性;二是在教学对象上,由重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逐步向培训农民群众拓展,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受到教育,扩大教育面;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学内容符合工作实际和现实需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四是在教学模式上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典型教育、交流探讨、调查问卷等方式,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6.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使党校工作制度化

制度建设是推进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做到教学有计划、工作有记录、管理有制度,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针对存在制度不完善、不科学的现状,要建立一套职责配套、运转有序的规章制度。一是计划总结制度;计划就是要对一年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包括教材、内容、时间、对象、经费、教员等的落实情况,年终有总结。二是会议制度;做好校务会议记录。三是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党校的各类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教员个人学习培训等情况的档案管理。四是考核考勤制度;包括对党员的考评,教师工作量的考评,教学效果的考核,党校年终工作考评等制度。五是调查研究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有的放矢地对党员进行教育,要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状况进行调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六是检查指导制度;主要是对工作的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努力方向等进行检查指导,提出建议意见。七是目标管理制度;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组织实施考核等全过程的制度保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使教学管理做到科学化、制度化。

7.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一是对教师的考评,要与评先、评优与职称评定相结合;二是日常考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三是考评党校与考评党委相结合;四是组织评定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不断提高考评的科学性,通过考评,激发党校工作活力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对乡镇党校工作的提高与改进,充分发挥好教育阵地作用,努力推进乡镇党校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9.19

〔3〕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2000.6.5

〔4〕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人民日报,2008.10.30

〔5〕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10.15-10.21

〔6〕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云南省基层党校建设,1992.3

〔7〕中共曲靖市委组织部.曲靖市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汇编,2007.1.15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例10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党校主业主课,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市委党校牵头抓总,我校积极响应、高度重视,校领导班子为帮助青年教师加快成长成才,充分给予年轻人机会与信任,委派我前往市委党校进行为期12天的学习培训。

倏忽两周,感触颇多。通过此次培训班丰富的课程内容,科学的课程计划及轻松的研讨交流,再结合铁路局党校本职工作的现实情况。我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更新观念,开拓眼界。党校作为隶属于党委的一个机构,是党的理论研究与教育的阵地,党校教师作为党的理论宣传的“工具”,所言所行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市委党校领导的训话,中央党校资深教授的现身说法,使我更加坚定了党校姓党这一基本原则。党校教师要善于用“政治讲政治”,善于用中央的文件解读中央的政策,慎用 “学术讲政治”,坚决杜绝“信口开河”和“妄议中央”。这一点是无数前辈教师们血与泪的教训,作为党校授课的一条红线,时刻敲击着我“三省吾身”,使其“警钟长鸣”。此外,西柏坡异地教学不仅开拓了我的眼界,更敲响了我事业的警钟。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步入社会的“考生”,从塞北小镇到首都北京,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两个务必”和毛主席老人家自喻的“进京赶考”,可能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只言片语。

提升技能,学以致用。市委党校的培训形式丰富且新颖,比如采取专题辅导、教学观摩、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和党性锻炼等方式进行培训。课程邀请了中央党校、市委党校及区(县)党校资深教授进行专题授课,在异地教学过程中还邀请了当地党史专家进行现场教学。整个培训期间,我们充分利用晨读和晚自习的时间进行研讨,就课程教学内容和基层现实情况,开展有深度的交流。我更是以一名“普通听众”的身份,对授课方式和内容发表了“不成熟”的建议,呼出了“来自基层的声音”。此次培训班的整体课程安排紧张而又充实,交流研讨严肃而又不失活泼,达到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目的。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例11

第三条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第四条党校的教育方针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人才。

第五条党校的基本任务:

(一)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

(二)培训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

(三)培训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

(四)协同组织人事部门,对学员在校期间进行考核考察;

(五)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六条党校通过轮训和培训,提高学员五个方面的素质: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觉地、坚定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有胜任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

(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作斗争;

(五)坚持无产阶级党性,模范地执行民主集中制,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公道正派,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

第七条党校教职工必须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实事求是,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用改革精神办好党校。

第二章党校的设置和领导体制

第八条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分别建立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地(市)委党校,县(市)委党校。

第九条各级党委对党校的领导主要是:

(一)传达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要决定,指导党校坚持正确的办校方向和教育方针,并进行督促检查;

(二)制定各级领导干部进党校轮训、培训的政策;

(三)配备党校领导班子;

(四)协调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为党校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支持党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十条党校校长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干部选配。

第十一条各级党校的办学规模由同级党委根据轮训、培训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实际需要确定。

第十二条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简称校委会)领导体制。校委会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校委会在校长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主持下,全面领导党校工作。

第十三条上级党委党校对下级党委党校进行业务指导:

(一)对下级党校执行中央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与有关部门一起,对下级党校的班次、学制、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科研工作进行研究和协调,帮助下级党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三)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校的教材编写和学员的学历、学位及教研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第三章班次、学制和学历

第十四条党校的主体班次是进修班、培训班和理论班。

第十五条各级党校根据干部轮训规划举办进修班,按照分工完成各级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的轮训任务。中央党校主要轮训省部级党员干部和地厅级正职党员干部。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制三个月;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制五个月。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地厅级副职和县处级正职党员干部,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制两个月;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制三个月。

地(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县处级副职党员干部和部分乡(镇)科级正职党员干部,进修班学制一至两个月。县(市)委党校主要轮训部分乡(镇)科级党员干部和基层党支部书记,每期时间可根据同级党委干部教育规划要求确定。

第十六条地(市)委以上党校应有计划地开设中青年党员干部培训班。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培训班的学制一般一至二年。地(市)委党校培训班的学制一般三至六个月。

中央党校培训班主要培训地厅级中青年党员干部,同时吸收少量优秀的正县、处级党员干部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培训班主要培训县处级青年党员干部,同时吸收部分优秀的乡(镇)科级党员干部参加。地(市)委党校培训班主要培训乡(镇)科级青年党员干部,同时吸收部分优秀的基层干部参加。各级党校培训班还可从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中挑选年轻优秀的党员参加学习。

第十七条中央党校和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开设理论班,培训意识形成部门的干部,学制一至二年。其中研究生班学制二年。

第十八条党校学历是干部在党校学绩的一种标志。党校主体班次的学员,按教学计划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经考试考核合格者,取得党校学历,并作为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任职资格。

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举办的学制二年以上的长期班次,学员学完必修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者,授予党校学历,可享受国民教育相应学历的有关待遇。

第十九条党校主体班次的学历,是任用干部的一个必备条件:

(一)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按干部轮训规划到相应的党校学习,取得党校进修班结业证书;

(二)中青年党员干部在被提升或提名选举到上一级领导岗位前,应具有相应党校的培训班毕业学历。

第二十条中央党委和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经国务院学位管理部门批准,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要求,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校的研究生,并纳入国家学位管理体系。

第二十一条中央党校和少数民族较多地区的省、自治区委党校,可开设相应的民族干部班次。

第二十二条地(市)委以上党校受党委或政府的委托,可以举办领导干部和党内外专家参加的专题研究班,研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有关问题。

第二十三条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开办分校、分部,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

第二十四条中央党校和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前提下,可办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对象、与党校职能相应的函授教育。学员学完必修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者授予党校函授教育学历。

第四章教学工作

第二十五条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第二十六条党校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主课,同时开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关的其他课程。

第二十七条课程设置要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实际需要和学制的长短,作出不同的安排。学制长的培训班,开设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领导干部必备的业务知识课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课;学制短的进修班、研讨班重点开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同时开设若干专题讲座。

第二十八条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性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

第二十九条党校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员基本路线为指导,建立能够体现党校教育方针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党校教学体制,逐步形成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的教学体系。

第三十条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的主体班次,实行以自学为主、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为主、注重研讨的教学方法。

第三十一条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到党校讲课,并和学员一起参加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讨。

党校教学要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挥教员和学员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各自的优势,互教互学,教学相长。

第三十二条党校要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第五章科学研究工作

第三十三条科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党校科学研究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求规律,提出对策,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社会实践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

第三十四条中央党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要在党校系统的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要组织党校系统和社会各学科人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重大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第三十五条党校科学研究工作要面向社会,与社会各学术单位、实际工作部门及国外学术界加强联系与协作,建立全方位开放的科研体制。

第三十六条地(市)委以上党校要制定科学研究规划,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富有开拓精神的理论队伍,建立起党校系统的科研协作网络,并定期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表彰奖励。

第三十七条党校科学研究工作,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研究新问题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第三十八条党校应加强科研信息情报工作,改进科研手段,提高科研工作水平。

第三十九条党校要建立相应规模的图书馆(室)。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图书馆要逐步办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

第四十条党校的理论刊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综合体现党校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成果,成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论坛。

第六章党的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十一条党校的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经常对党员和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十二条党校建立机关党的组织。机关党组织负责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进行党内监督,充分发挥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教学、科学研究、行政后勤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四十三条党校各主体班次建立学员党支部,在校委会领导下,负责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十四条党校主体班次设组织员或班主任,配合党支部负责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考察管理工作。

第七章队伍建设

第四十五条党校要建立一支与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教研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行政后勤队伍。

第四十六条学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党校教师必须做到:

(一)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

(二)有探索、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问题的能力;

(三)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

(四)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学员学习,学风严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第四十七条党校教师队伍应形成学科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在发挥有经验的老教师的骨干作用的同时,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同时可根据需要聘请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参加教学和科研活动。

第四十八条党校教师要根据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经常深入实际,参加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城市以上党委和政府要为党校教师出国出境考察、进修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条件。

第四十九条党校教研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应按照有关规定,切实保证质量。中央党校和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单独成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党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

第五十条党校的人事和工资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专业教研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相应的工资制度。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和党务工作部门的干部,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工资制度。

第八章后勤和经费保障

第五十一条后勤工作地教学与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要逐步改善学员和工作人员的学习条件、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要建立和健全后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