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汽修学习计划

汽修学习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8 15:35:59

汽修学习计划

汽修学习计划例1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把整车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等功能相对独立的若干门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对整车实际操作教学比较少,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整车实操技能培养。本文针对汽车维护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不足,探讨构建“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必要性、课程定位及方案设计、课程实施场室以及设备配套等,尝试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方案。

一、汽车维护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不足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情况一般为:一年级为汽车(发动机、底盘)构造拆装实习;二年级为发动机、底盘、电气等功能相对独立的一体化课程;三年级主要为专业拓展课、汽车维护(有的学校没有开设此课)和企业顶岗实习。汽车维护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整车实操技能,为学生顶岗实习预热。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在“2.5+0.5”模式下设计的,实施过程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开设汽车维护课程的学校中,实施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学校将“汽车维护”放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但随着汽修企业用人需求量的增大,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断前移,大部分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就已到企业实习,开设了该课程,但是没有时间有效实施;有的学校整车设备不足,加上学校从教学计划、教材以及场室配套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汽车维护课程的实施多数采用教师演示法展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学习,动手参与的机会很少,学不到维护操作技能,教学效果欠佳;有的学校只偏重实训;有的学校则是纯理论教授汽车维护知识,缺乏维护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些都不利于汽车维护课程的有效实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必要性

(一)汽修企业业务量大

目前,在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的业务(钣金、喷漆除外)中,有70%~80%的工作为车辆日常维护保养。这一数据说明“汽车维护”工作在日常生产中的经常性和普遍性。中等职业学校要紧跟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调整课程,提升“汽车维护”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此外,近年来全国中等职业技能竞赛把 “汽车二级维护”列入比赛项目,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此项目在日常生产的普遍性,这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课程建设和此项目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可完善现有课程体系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课程时,基本上是把整车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等功能相对独立的若干个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对整车实际操作教学比较少,而构建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可培养学生整车实操技能,有利于完善课程体系。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既可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各个细分课程的有效补充,提升学生对整车实操技能,培养更贴近企业用工需求的技能人才;也可以作为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和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对汽车的整体认识和基本保养维护技能。

(三)突出理实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与实施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就是要通过引入学习领域理念,进行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实施方式转变及场室设备配套建设,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让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要求一体化,从而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定位

(一)引导初学者整体认识汽车及专业入门

汽车维护既是所有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入门工作,也是所有汽车维修技术中最的技能,其知识具有概括性和整体性的特征。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可定位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性核心课程,适应于汽车专业方向初学学生,建议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课,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单单只是要求培养学生学会维护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初学学生对汽车零部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汽车主要零部件的功用及车辆维修基础有一定的认知,对学生日后即将学习的汽车维修知识技能有一个良好的专业入门引导。

(二)汽车维护课程与各细分模块课程的关系

汽车维护操作属于汽车整

操作技能范畴,而各个细分模块则是汽车局部维修的具体化。因此,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既是各个细分模块课程的有效补充,又是学习各个细分模块的基础。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就是要初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更接近企业工作环境的形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技能,为学生适应各个细分模块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预热,为进一步专业学习深造奠定基础。

四、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设计

目前,在各大品牌汽车维护保养操作中,形成较系统培训的是丰田汽车公司,学校可以采用丰田汽车公司编写的培训教材《汽车维护操作》、维修手册《丰田卡罗拉维修手册维修规范(节选)》和实操视频《丰田汽车二级维护操作》为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本资料,进而进行课程方案设计及场室没备配套建设,为课程开设与实施提供保障。

(一)课程设计

根据丰田教材大纲、维修手册和操作视频的要求,建议把课程划分为学习准备理论课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两大部分进行课程设计。

学习准备理论课部分。包括《丰田技术员》《工作安全》《5s》和《维修操作及维护目的》,结合教材和图片资料整合学习资料,设计课件,主要以讲授的形式传授,在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前实现理论先行,初步树立学生的工作、5s、安全和企业文化意识。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部分。丰田汽车维护操作步骤是把维护操作分成九个顶起位置进行系统操作,由于教学要兼顾准备知识的学习,操作安排及时间不可以大幅度持续。因此,建议理论实践一体化课根据丰田教材大纲和维修手册,划分为《预检及环车检查》《驾驶座检查》《底盘检查(含升车训练)》《更换发动机机油》《底盘紧固操作》《轴承轮胎检查》《制动器维护》《更换制动液》《发动机舱内检查》《空调传动桥检查及核查恢复》等10个工作任务,各工作任务课程设计由该工作任务所要求的学习目标、保养知识准备、实操步骤指导说明和学生工作任务单组成。

1.学习目标设定:整合各工作任务学生所需掌握的核心保养知识和操作技能。

2.保养知识准备设计:整合各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保养知识,开发出相应的学习资料和课件,供在学生需要了解及教师讲解保养知识时使用。

3.实操步骤指导说明设计:开发实操指导说明书,重点介绍各工作任务的技术要求及规范,供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查阅参考。

4.学生工作任务单设计:设计各工作任务的学生工作任务单。主要体现工作流程、操作步骤、所需工具设备、技术标准、测量填空、工作安全和师生评价。共中主要计划与实施操作步骤大多由教师根据教材和维修手册设定,个别简单的工作任务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计划制订方案。

(二)场室设备配套建设

为了有效实施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必须建立一个有良好通风、采光条件和配有尾气处理及噪音消除设施的一体化教学场室。为了便于教学,场室应建成类似企业的工作环境,采用涂漆地板,在墙上张贴5s及工作安全警示标语,营造职业氛围。按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要求,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场室划分为集中教学区、分组教学区、资料查询区和工具存放区。

在一体化场室中开辟集中教学区,配备讲台、黑板、学生桌椅、电脑、投影仪、音响、摄像头等多媒体教学平台,形成独立较封闭的房间,师生容量在 60人左右为宜。为了实现良好的分组教学,开辟分组教学区,配备5至8个相同的工位,每个工位配备举升机、卡罗拉拉车型等,形成能够独立完成汽车维护操作的教学工作场所。资料查询区配齐丰田汽车编写的《汽车维护操作》教材、《丰田卡罗拉维修手册维修规范(节选)》以及汽车维护基础知识等资料,便于师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查阅。工具存放区配齐汽车维护操作需要的工具、量具和配件辅料,便于实施汽车维护的各种操作。

五、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实施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任务单(或学生制订的工作计划)为学习媒介,以实践操作为基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指导为基本原则。学习准备理论课程在集中教学区完成,利用多媒体教授;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以布置任务(集中教学)、制订计划(分组讨论,此步骤可增减)、尝试学做(分组教学)、释疑解惑(集中教学)、完成工作(分

组教学)、小结评价(集中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实施。

下面以《更换发动机机油》工作任务为例,用新老教学方式对比说明课程实施需转变师生角色,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举升机的正确使用及车辆升降操作,明确更换发动机机油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法

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工具、机油、辅助工作资料等,然后按照教师原先设计好的步骤示范“更换发动机机油”的操作过程并提醒注意事项。然后把学生分组进行更换发动机机油练习,再把学生集中起来,总结工作过程存在的问题。

教法和教学效果分析:1.教师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学生的接受能力未必能完全跟上教学节奏;2.学生只能“依样画葫芦”,缺乏独立思考与自主制订实施计划的能力培养;3.教师准备好工具、辅助工作资料等,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4.学生在学习时不清楚工作的前后联系,工作没有目的性,缺乏有效抓手,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只能跟着教师传授内容被动学习。

(二)新教法

1.布置任务:学生到集中教学区,由教师以日常汽车维护案例引出维护任务,明确工作任务目标,描述大概工作内容,布布置学生讨论制订《更换发动机机油操作》实施计划,要求体现操作步骤、设备、工具、辅料、技术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2.制订计划:学生分成与工位相适应的若干小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阅维修资料和教材,讨论制订《更换发动机机油操作》工作计划,教师协助学生确定计划。

3.尝试学做: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工作实施前设备、工具、维修资料和教材的整理整顿,组织学生按照各自《更换发动机机油操作》计划实施工作,提醒工作要点、工作安全及注意事项,教师记录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释疑解惑:学生再集中起来,教师针对学生在尝试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突出工作要点、示范关键技术的操作规范。回答学生的疑问,形成互动,同时讲解学生需要更进一步了解的机油理论知识。

5.完成工作:再次分组教学,教师针对学生完成《更换发动机机油操作》计划过程中的难点、重点进行指导。完成工作后做好检查恢复,工具、设备和维修资料整理整顿,场室清扫清洁,做好5s及工作安全,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6.小结评价:集中小结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回应维护案例操作内容及注意事项,对各小组成员表现进行工作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鼓励先进,勉励后进,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

新教法教学效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及制订工作计划的机会,更接近企业的工作环境,同时让学生在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时学到汽车维护操作技能,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和技能,学得愉快轻松。

六、结束语

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是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指导思想体现的教学过程,要在教材优化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场室设备配套,还要彻底转变师生的教学角色方能有效实施,展现教学效果。源于教学实践的汽车维护课程设计,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丰田汽车公司. 汽车维护操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丰田汽车公司. 丰田卡罗拉维修手册维修规范(节选)[m]. 2008.

汽修学习计划例2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把整车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等功能相对独立的若干门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对整车实际操作教学比较少,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整车实操技能培养。本文针对汽车维护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不足,探讨构建“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必要性、课程定位及方案设计、课程实施场室以及设备配套等,尝试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方案。

一、汽车维护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不足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情况一般为:一年级为汽车(发动机、底盘)构造拆装实习;二年级为发动机、底盘、电气等功能相对独立的一体化课程;三年级主要为专业拓展课、汽车维护(有的学校没有开设此课)和企业顶岗实习。汽车维护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整车实操技能,为学生顶岗实习预热。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在“2.5+0.5”模式下设计的,实施过程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开设汽车维护课程的学校中,实施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学校将“汽车维护”放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但随着汽修企业用人需求量的增大,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断前移,大部分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就已到企业实习,开设了该课程,但是没有时间有效实施;有的学校整车设备不足,加上学校从教学计划、教材以及场室配套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汽车维护课程的实施多数采用教师演示法展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学习,动手参与的机会很少,学不到维护操作技能,教学效果欠佳;有的学校只偏重实训;有的学校则是纯理论教授汽车维护知识,缺乏维护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些都不利于汽车维护课程的有效实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必要性

(一)汽修企业业务量大

目前,在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的业务(钣金、喷漆除外)中,有70%~80%的工作为车辆日常维护保养。这一数据说明“汽车维护”工作在日常生产中的经常性和普遍性。中等职业学校要紧跟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调整课程,提升“汽车维护”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此外,近年来全国中等职业技能竞赛把“汽车二级维护”列入比赛项目,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此项目在日常生产的普遍性,这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课程建设和此项目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可完善现有课程体系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课程时,基本上是把整车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等功能相对独立的若干个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对整车实际操作教学比较少,而构建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可培养学生整车实操技能,有利于完善课程体系。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既可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各个细分课程的有效补充,提升学生对整车实操技能,培养更贴近企业用工需求的技能人才;也可以作为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和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对汽车的整体认识和基本保养维护技能。

(三)突出理实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与实施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就是要通过引入学习领域理念,进行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实施方式转变及场室设备配套建设,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让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要求一体化,从而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定位

(一)引导初学者整体认识汽车及专业入门

汽车维护既是所有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入门工作,也是所有汽车维修技术中最的技能,其知识具有概括性和整体性的特征。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可定位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性核心课程,适应于汽车专业方向初学学生,建议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课,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单单只是要求培养学生学会维护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初学学生对汽车零部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汽车主要零部件的功用及车辆维修基础有一定的认知,对学生日后即将学习的汽车维修知识技能有一个良好的专业入门引导。

(二)汽车维护课程与各细分模块课程的关系

汽车维护操作属于汽车整车操作技能范畴,而各个细分模块则是汽车局部维修的具体化。因此,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既是各个细分模块课程的有效补充,又是学习各个细分模块的基础。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就是要初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更接近企业工作环境的形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技能,为学生适应各个细分模块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预热,为进一步专业学习深造奠定基础。

四、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设计

目前,在各大品牌汽车维护保养操作中,形成较系统培训的是丰田汽车公司,学校可以采用丰田汽车公司编写的培训教材《汽车维护操作》、维修手册《丰田卡罗拉维修手册维修规范(节选)》和实操视频《丰田汽车二级维护操作》为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本资料,进而进行课程方案设计及场室没备配套建设,为课程开设与实施提供保障。

(一)课程设计

根据丰田教材大纲、维修手册和操作视频的要求,建议把课程划分为学习准备理论课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两大部分进行课程设计。

学习准备理论课部分。包括《丰田技术员》《工作安全》《5S》和《维修操作及维护目的》,结合教材和图片资料整合学习资料,设计课件,主要以讲授的形式传授,在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前实现理论先行,初步树立学生的工作、5S、安全和企业文化意识。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部分。丰田汽车维护操作步骤是把维护操作分成九个顶起位置进行系统操作,由于教学要兼顾准备知识的学习,操作安排及时间不可以大幅度持续。因此,建议理论实践一体化课根据丰田教材大纲和维修手册,划分为《预检及环车检查》《驾驶座检查》《底盘检查(含升车训练)》《更换发动机机油》《底盘紧固操作》《轴承轮胎检查》《制动器维护》《更换制动液》《发动机舱内检查》《空调传动桥检查及核查恢复》等10个工作任务,各工作任务课程设计由该工作任务所要求的学习目标、保养知识准备、实操步骤指导说明和学生工作任务单组成。

1.学习目标设定:整合各工作任务学生所需掌握的核心保养知识和操作技能。

2.保养知识准备设计:整合各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保养知识,开发出相应的学习资料和课件,供在学生需要了解及教师讲解保养知识时使用。

3.实操步骤指导说明设计:开发实操指导说明书,重点介绍各工作任务的技术要求及规范,供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查阅参考。

4.学生工作任务单设计:设计各工作任务的学生工作任务单。主要体现工作流程、操作步骤、所需工具设备、技术标准、测量填空、工作安全和师生评价。共中主要计划与实施操作步骤大多由教师根据教材和维修手册设定,个别简单的工作任务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计划制订方案。

(二)场室设备配套建设

为了有效实施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必须建立一个有良好通风、采光条件和配有尾气处理及噪音消除设施的一体化教学场室。为了便于教学,场室应建成类似企业的工作环境,采用涂漆地板,在墙上张贴5S及工作安全警示标语,营造职业氛围。按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要求,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场室划分为集中教学区、分组教学区、资料查询区和工具存放区。

在一体化场室中开辟集中教学区,配备讲台、黑板、学生桌椅、电脑、投影仪、音响、摄像头等多媒体教学平台,形成独立较封闭的房间,师生容量在60人左右为宜。为了实现良好的分组教学,开辟分组教学区,配备5至8个相同的工位,每个工位配备举升机、卡罗拉拉车型等,形成能够独立完成汽车维护操作的教学工作场所。资料查询区配齐丰田汽车编写的《汽车维护操作》教材、《丰田卡罗拉维修手册维修规范(节选)》以及汽车维护基础知识等资料,便于师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查阅。工具存放区配齐汽车维护操作需要的工具、量具和配件辅料,便于实施汽车维护的各种操作。

五、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实施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任务单(或学生制订的工作计划)为学习媒介,以实践操作为基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指导为基本原则。学习准备理论课程在集中教学区完成,利用多媒体教授;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以布置任务(集中教学)、制订计划(分组讨论,此步骤可增减)、尝试学做(分组教学)、释疑解惑(集中教学)、完成工作(分组教学)、小结评价(集中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实施。

下面以《更换发动机机油》工作任务为例,用新老教学方式对比说明课程实施需转变师生角色,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举升机的正确使用及车辆升降操作,明确更换发动机机油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法

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工具、机油、辅助工作资料等,然后按照教师原先设计好的步骤示范“更换发动机机油”的操作过程并提醒注意事项。然后把学生分组进行更换发动机机油练习,再把学生集中起来,总结工作过程存在的问题。

教法和教学效果分析:1.教师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学生的接受能力未必能完全跟上教学节奏;2.学生只能“依样画葫芦”,缺乏独立思考与自主制订实施计划的能力培养;3.教师准备好工具、辅助工作资料等,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4.学生在学习时不清楚工作的前后联系,工作没有目的性,缺乏有效抓手,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只能跟着教师传授内容被动学习。

(二)新教法

1.布置任务:学生到集中教学区,由教师以日常汽车维护案例引出维护任务,明确工作任务目标,描述大概工作内容,布布置学生讨论制订《更换发动机机油操作》实施计划,要求体现操作步骤、设备、工具、辅料、技术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2.制订计划:学生分成与工位相适应的若干小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阅维修资料和教材,讨论制订《更换发动机机油操作》工作计划,教师协助学生确定计划。

3.尝试学做: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工作实施前设备、工具、维修资料和教材的整理整顿,组织学生按照各自《更换发动机机油操作》计划实施工作,提醒工作要点、工作安全及注意事项,教师记录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释疑解惑:学生再集中起来,教师针对学生在尝试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突出工作要点、示范关键技术的操作规范。回答学生的疑问,形成互动,同时讲解学生需要更进一步了解的机油理论知识。

5.完成工作:再次分组教学,教师针对学生完成《更换发动机机油操作》计划过程中的难点、重点进行指导。完成工作后做好检查恢复,工具、设备和维修资料整理整顿,场室清扫清洁,做好5S及工作安全,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6.小结评价:集中小结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回应维护案例操作内容及注意事项,对各小组成员表现进行工作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鼓励先进,勉励后进,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

新教法教学效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及制订工作计划的机会,更接近企业的工作环境,同时让学生在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时学到汽车维护操作技能,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和技能,学得愉快轻松。

六、结束语

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是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指导思想体现的教学过程,要在教材优化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场室设备配套,还要彻底转变师生的教学角色方能有效实施,展现教学效果。源于教学实践的汽车维护课程设计,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丰田汽车公司. 汽车维护操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丰田汽车公司. 丰田卡罗拉维修手册维修规范(节选)[M]. 2008.

汽修学习计划例3

汽车电气设备、自动系统、自动装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现代汽车已经进入计算机控制时代,电器与电子设备成为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舒适性。

目前,电子点火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ECAT)、自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汽车电器设备中,特别是在一些高档豪华轿车上,微型计算机技术的使用量已近50个,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众所周知,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汽车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

汽车领域广泛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这就对汽车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其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特别是在汽车电器设备故障诊断与检测的过程中,首先要读懂电路图,弄清工作原理,才能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才能对故障部位进行准确快速的定位和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读不懂电路图,原理搞不清,就容易造成面对故障诊断时无从下手或产生误判,有时还会造成故障扩大,为维修带来更大的难度,无谓地提高了维修成本,从而造成客户的满意度降低。

为此,探索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毕业分流出来的学生或者是高考落榜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停留于小学或初中水平,他们几乎没有在学习中获得什么乐趣,更谈不上成就感,自卑心理严重;很多学生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围绕一个目标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有些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往往只能集中一节课的学习时间,第二节课的学习效率就大打折扣;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课前几乎不预习,上课不做笔记,课下不去主动练习。

所以,学生在学习技能和提高自身素质方面很难有所收获,难以适应当前汽车维修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要求。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讲授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电器、汽车底盘、汽车车身、汽车电控技术等几个方面。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一般分为五大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课和进厂实习。

这几门课程都独立开设,期间教师们基本没有任何沟通,也没有根据学生情况对知识技能部分进行适当增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加之学生本身消化接收能力较差、缺少空间想象力等情况的存在,培养出的学生所具备的技能水平和素质就很难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可见,针对以上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的弊端,必须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近两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改革,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都得到极大提高,也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在汽车维修专业,我们首先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汽修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将多分支的大模块化为统一的小模块,将汽修专业的所有课程针对目标进行教学模块的划分,并根据教学设备情况和就业市场另外开设新型的选修模块。

我们将课程进行融合,对知识技能知识进行适当增删,根据实际工作任务设定出学习任务,采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互动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策划相关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探索、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发现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邀请多名汽修企业的专家和高校汽修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探讨座谈,将汽修专业课程结合企业实践的真实需要,提炼出几个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分解成适合企业实际的学习任务,将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相衔接,融合汽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我们将汽车电器设备构造和维修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六个学习任务:蓄电池的维护与更换、充电指示灯常亮的检修、启动机无法启动的检修、汽车点火模块的检修、照明与信号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仪表与报警灯系统的检修。

例如,在启动机无法启动的检修的学习任务中,教师布置任务后完全由学生自己组成团队。然后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开始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制订计划。之后实施任务,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整个学习任务进行过程中,学生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有工作都由学生亲自动手,在汽修实训车间边学边做,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工作页设计的活动,自己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能使得学生获得无比的学习乐趣。这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为学生掌握较高的维修技能和提高自身素质提供良好的场景和平台。

三、如何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我们对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的得失,笔者认为当前紧要的任务就是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重视理论学习,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一体化教学体系可以整合教学环节,真正做到将课堂归还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建立和培养“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发展,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融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实习和实际生产的能力。

因此,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和培养一批“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一是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部级和省级培训,要求教师通过技能鉴定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二是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新媒体、新技术培训和相关学术会议,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找准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三是组织教师轮流到合作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以丰富教师阅历和提高其技能水平,找到授课的切入点。四是从企业聘请、引进行业技师或高级技师充实到教学一线,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学习领会企业文化精神内涵,明了企业所需的技工人才的规格,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深入企业调研,制订一体化教学计划

一体化教学计划是指导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制订必须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的要求,有机整合专业的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强调突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准员工素质和就业能力。

制订一体化教学计划,首先要深入行业和企业开展调研活动,根据职业岗位和任务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如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汽车维修工,就要根据其职业岗位确定四大任务:整车维护和保养、发动机检修和维护、汽车底盘检修和维修及其汽车电器设备保养和维修,每项任务又要提炼出和实际汽修业务紧密相连的若干子任务。其次是对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增删相关内容。以此编写确定的一体化教学计划,定能事半功倍。

3.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

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进行调研,并整理出系列的任务清单,编写出一体化教学大纲。一体化教学大纲对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等因素都要进行详细分解,以此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

4.依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目前,笔者学校聘请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编辑到学校指导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而且采用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一体化教材,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筹建一体化教学场地

一体化教学需要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技能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所以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条件。目前笔者学校汽车工程系建设了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护等多个一体化教学场地,为有效实施一体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组织培训教师,掌握和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手段,只有教师深切领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效果。

我们认为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环节尤为重要,因为对处于自卑、无自信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讲,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都采用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非常有利于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小结

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偏重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相融合,通过积极参与操作和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汽修学习计划例4

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将从事汽修企业第一线工作,因此,在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期间,应将理论课堂延伸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即通过实训教学方式,对学生新知识、新技能、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培训,且通过项目教学法的贯穿,深化学生操作技能实际掌握水平,最终满足汽修企业发展中人才需求。以下就是对中职汽修实训教学项目教学法应用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有利参考。

一、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划分模块

在传统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由教师为学生做示范,然后,学生依照教师操作步骤,完成实训任务。在此种实训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探索意识。因此,为了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注重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同时,结合项目教学理念,将汽修实训教学内容分为5个项目板块,即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电气设备构造和维修、地盘构造和维修、车身维修、汽车维修,并针对各个项目板块进行细化。例如,在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项目板块设计过程中,可将其细化为3个部分,即水箱、发动机线束连接端口等的拆装、调整,发动机总成的拆装、调整,多点电喷系统,如,喷油咀、油轨、点火线圈等的维修和调整,继而通过项目模块的细化,满足实训教学需求。此外,待实训模块划分完毕后,应依据学生实际的汽修操作水平,合理安排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等的时间安排,最终有效发挥“即学即用”的优势,对学生汽修操作能力进行培养。

(二)确定项目

在中职汽修专实训教学中,为了实现对项目教学法的高效利用,应落实项目确定环节,即:

第一,在汽修实训项目确定时,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验室具体条件,由此满足技能培养目标,同时,体现汽修实训项目的实用价值;

第二,在汽修实训项目内容确定过程中,应由几名专业的汽修专业教师组成项目小组,然后,通过电教资料、网络资源、实验室资源等的统计、分析、整理,确定具体的实训项目,并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

第三,基于汽修实训项目确定的基础上,应导入情景教学法等实训方法,即安排学生扮演企业中汽修人员角色,继而在角色体验过程中,掌握该角色所需具备的职业操作能力和知识,最终由此激发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汽修实训教学中“实用”、“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制定实施计划

项目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核心,以小组为单位,因此,在汽修实训项目实施期间,应注重创造民主化的教学氛围,由此调动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例如,某教师在汽修实训教学中,即设计了气缸内径检测实训项目,并在项目设计时,将其细化为量具的认识、量缸表组装、气缸测量3个子项目,然后,待实训项目确定的基础上,将全班40名学生分为10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同时,向各个小组发放项目计划表,要求各小组按照项目计划,实施具体的气缸内径检测实训[2]。即通^量缸表指针摆动情况的观察,确定气缸与测杆间的垂直位置,完成气缸测量工作,并在测量项目完成后,通过项目报告形式,记录测量过程、测量误差减小办法等内容,最终实现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汽修实训知识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其问题分析能力,因而,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策略

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期间,注重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为了实现对学生汽修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在项目教学法设计与计划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同时,在项目进行时,对学生操作行为形成正确的指导,一旦发现学生存在错误操作动作,则及时指出具体的错误之处,并示范合合理的操作规范;

第二,在汽修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了解项目内容,对项目内容进行阅读、分析、理解,而后,更好的执行项目中各项计划,达到高效性项目训练效果[3];

第三,在项目教学法应用期间,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应注重在项目内容选择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即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故障作为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汽车故障问题解决活动中,掌握汽修专业技能和知识,且在日后快速的适应到工作岗位中,成为现代汽修企业所需人才。

结论

综上可知,传统汽修专业实训教学方法逐渐凸显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影响到了学生汽修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此,为了打造良好的汽修专业教学空间,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导入项目教学法,且从划分模块、确定项目、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等层面入手,推进汽修实训项目的进行,同时,在项目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汽修职工所需具备的综合素养,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汽修学习计划例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主要是: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并依据前期定好的目标主动学习知识。这是一个学习转换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可以根据时讯、决定、计划、实施、评测等方面进行选择性学习;②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可以变成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者,而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输者。在这种学习氛围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学习互动,引领学生独立完成获取信息、制订学习计划、学习评估等行为,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习到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而开展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基础的课程,需要体现出如下几点:

1.1以培养能力作为教育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不要只以学生的试卷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而要以学生在学习任务中掌握汽车保养和维护能力的多少,作为评判学生职业能力的标准。

1.2以行为导向确认教育内容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课程不再是从书本上学习传统片面的汽车保养知识,而是转变成以学生学习能力为基础,以行为动作为导向的知识结合体,比如“汽车维护与保养”一书就结合了“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性能检测”等教材的内容,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

1.3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开展教学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收知识,教师也不再作为课堂中心,而是将学生作为主体并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项传输,而是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学习与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使命感,并且可以将原本空洞单调的分数激励制,变成对追求未来工作好坏的期望。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

在“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教育课程中,可以依据课程的性质与重要程度,对教育课程进行全新设计与分组讨论,并且在实际过程中与教学课程配合,实行以团体讨论与合作为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2.1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和个人能力与岗位任务的结合程度,对汽车保养维修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学习与认知,再通过学习转换,将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并对工作任务的内容与目标进行仔细描述。教师在教导学生时,需要制订一份学习任务表,以便让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标准进行学习,并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准时完成工作任务。

2.2学生分组讨论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学生之间的分组需要根据班级人数与实训设备数量的多少来决定,要尽量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展示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且不因人数过多而导致教学时间变长,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在学习汽车维护与保养的课程时,应以5~7人为一组,实训设备配置3个工位,以20人作为一场教学批次进行实训学习。

2.3教学方法实施

在进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习的主要内容、目的和要求,以文档形式向学生进行描述和教导,教师应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完成学习计划。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学生可以就疑难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以完善自身的学习计划。在实施计划过程时,可以将“汽车维护与保养”的课程进行情境式学习。比如,在学习更换机油与机油过滤器时,可以采用团队教学与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汽车维修的一个实际案例,引领学生自主进行故障分析维修,以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学习任务,学会信息处理与收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制订出相应的计划,进行协调分工和操作,教师负责评论学生的工作学习成果,点评小组与个人的实际操作情况。

汽修学习计划例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urriculum Design of Engine Mechanical System

Based on the Learning Field

DING Xinqiao, LIU Xia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The design of learning field curriculum is based on the occupation a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tasks, obtains the post core skills, transform the task into learning area, so as to construct the learning field curriculum.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use learning field to design "automobile engine mechanical system" course, focuses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Key words learning field; curriculum design; situational learning; engine mechanical system

1 学习领域课程的内涵

学习领域课程是以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单元,它来源于具体的职业行动领域,是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①学习领域的确立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学习的主题围绕职业任务和职业行动过程开展,强调学生的职业成长。这种课程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划分为若干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实施与实际工作过程同步,使职业教育紧密结合企业实践,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逐步养成所需职业能力。教师也由过去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 学习领域课程的构建

2.1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召开企业专家访谈会,了解学生实习期间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获得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面向的汽车机修类、汽车电工类和汽车钣漆类三个核心岗位群以及汽车公估类和汽车接待类两个拓展岗位群。通过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提炼出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工作技能。②汽车机修类岗位群包括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两大典型工作任务。这里选择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这一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中隐含的知识和核心工作技能,确定职业学习领域。

2.2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学习领域构建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后续课程开设的基础。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学习领域围绕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修这一核心内容展开,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各系统的结构、位置、拆卸、清洁、检测、维修、安装、调试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为后续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 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3.1 知识目标

掌握汽车发动机各机构和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各组件位置,掌握发动机的拆卸及装配要求,熟悉各检修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能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检修措施。

3.2 能力目标

具备正确使用发动机常用检修设备的能力;具备完成发动机各总成分解与清洗的能力;具备检查与正确测量发动机机械系统主要部件的参数数据,并通过查阅维修手册得出检测结论,给出维修措施的能力;具备发动机总成装配与运行调试的能力。

3.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对专业的信心,增强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环保和安全的责任意识。

4 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在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方法目标的要求,将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在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中,强调学习领域与企业工作之间的衔接。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相对完整的工作任务,学生的专业能力能有针对性的训练,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能力的同时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关键能力的提升。

4.1 学习领域情境划分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修课程依照发动机的相对独立的各个系统为出发点,根据发动机检修工作过程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将课程划分为6个学习情境,再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思路,将每个学习情境划分为若干子情境,每个子情境都对应着具体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学习情境的划分如表1所示。

4.2 学习领域子情境设计

在学习领域的设计中,每一学习情境划分若干子情境,在每一子情景下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子情境的具体设计与实施直接决定了学习领域课程实施的效果。选取学习情境“柴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检修”中关于“喷油器的拆卸、安装与调试” 这一子情景为例,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步骤,分析学习领域子情境的设计,学习领域子情景的设计如表2所示。

5 学习领域课程评价

以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考核依据,注重考核方式的灵活多样。在考核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个人表现、小组表现及团队协作等纳入考核范畴,实行过程考核与笔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60%,在实际教学中由老师结合学生表现进行考评,具体内容包括素质考评、实操考评及工单考评;笔试考核占40%,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

汽修学习计划例7

自评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提高我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强化办学的专业特色,打造品牌专业,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我们认真学习和解读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修订的及评价体系的通知》(粤教职[2007]15号)的内涵,对我校的汽车专业从专业师资、实训设备、教学管理、教学改革、质量效益等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进行了逐项检查和自评。通过检查、自评和整改,认为汽车专业各方面均达到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标准,自评总分为96分。

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定。 一、学校概况

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学生就业率高、办学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学校创办于1954年,2004年被认定为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志着学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诸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校自创办以来,成长迅速,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8500多名在校生,350多名专职教师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开设汽车类、机电类、电子信息类、商贸类、艺术涉及类、音乐舞蹈类六大专业群40多个专业(方向), 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而汽车专业也已成为粤西地区实力最强、最具有生命力的品牌专业。2007年9月学校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小区”。

学校座落于湛江部级风景名胜区湖光岩畔,毗邻广东海洋大学。占地320亩,校园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建有现代汽车维修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模具制作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服装实训中心、艺术与影视实训中心等共14000多平方米,拥有多媒体课室、会计点算化模拟实训室、数码美工与摄影艺术制作室、时装裁剪与布艺制作室、装潢设计与电脑制作室、

实用电子电工实训室、空调制冷实训室、多功能语音听力训练室、音乐表演室、舞蹈与体型训练室、灯光音响调试室、电子琴室、古筝琴室等各类实训室30余间。建有设施完善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的科学馆、公寓式学生宿舍楼、钢琴楼、艺术馆、体艺馆、学生电脑室等。学校建有有400M 标准环形跑道的运动场、足球场、多个篮球场。学校图书馆藏书约14万册,阅览室常年订有报刊杂志300种以上,图书管理和图书资料的借阅已实现电脑自动化管理。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思想活跃、综合素质良好、能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50余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0%。聘有外籍英语教师2人,特聘北京师大舞蹈教授、国际金奖获得者蒋俊教授来校任教。

学校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 校长:欧阳艳;党委书记:杨明廉; 常务副校长:杨稳;副书记:陈哲儒; 副校长:林大轰、张祥宏、易明。

学校领导班子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以 “重内涵发展、塑精品专业、育实用人才、创全国名校”为办学目标,通过重点专业的建设带动学校专业内涵建设,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扩大学校的发展空间,推进学校在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重点专业建设,促进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促进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实验、实习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实验、实习设备和条件与生产、服务现场基本同步;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强化办学的专业特色,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粤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学校注重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积极探索多样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德育方法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和办学体制创新,逐步形成了“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技能,升学有希望,发展有基础”的办学特色,搭建起了学生发展的立交桥。学生参加省、市专业技能比赛和考证率都名列省市前列, 我校学生在2009年举行的广东省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汽车应用于维修技术第一、第二名;服装设计制作、图形图像处理二等奖、平面广告语电脑设计项目二等奖;电子产品装配

与调试三等奖。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8%,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率在粤西地区保持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深入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通过构建“五纵五横”德育管理模式,以自我教育、激励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专项活动为载体,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学校的音乐舞蹈系、校园艺术团已成为粤西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过50余年的努力,为粤西地区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水平高、职业素养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已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肯定和好评。

二、自评情况和自评结果

学校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省重点专业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以杨稳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开展专项申报工作,负责申报工作的指导、检查、组织、调控,有力地保证了学校申报工作的扎实推进。申报创优是学校内涵品质提升的需要,领导班子、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评估指标体系,根据 “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逐条自查,逐条分析,逐项整理、汇总,通过自查自评,以达到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对照《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我们自评五个一级指标全部达标,具体得分如下:

三、自查情况

对照《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自查情况如下:

(一)专业师资 1、专业教师配备合理。本专业有专任教师32名,其中专职教师28名,占专业教师人数87.5%,外聘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4人在校兼职任教,占专业教

师人数12.5%。专业教师数与本专业学生数之比约为1:30,配备合理。本专业主干专业课程均由专职教师任教,保证了教学质量;专业教师周课时数平均为16节,行政兼课教师周课时数均为4节。

2、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优良。本专业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100%;中、高级职称专业教师17人,占53%;双师型专业教师16人,占50%。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呈现业务精湛、数量适当、配置合理、专业技术职称持有率高、职业道德优良等特点。稳定精良的专业教师队伍为我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在职专业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一览表

3、专业带头人。本专业带头人张祥宏老师,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化系农业机械化专业本科毕业,有中教高级职称和机械工程师职称,达到双师型的要求。有较强教科研能力,曾主编出版《 汽车专业模块化教材》、《汽车空调》,公开2篇,胜任《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结构与检修》、《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4、实习指导教师。本专业专职实习指导教师有20人,实习指导教师数满足

教学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学历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全部达到有关规定。都在工厂、实训室工作多年,有的长期从事汽车设备的调试、检验、维修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20名教师有中、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或专业技术职称16人,达80% 。

5、教学水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示范性专业,本专业围绕“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专业特点,更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准达到更高层次。本专业教师理论教学水平高,学生测评秀优率达85﹪以上,专业教师综合考核测评效果优秀。专业教师实行了下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每个教师每两年平均下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两个月以上,参加专业实践锻炼教师的比例为100%。全部教师都通过有关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试,全部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施进行教学。

6、教科研能力。学校高度重视专业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围绕“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勇于探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实施“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收到良好效果;我们也把考级考证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进行实施,严格把好质量关,成绩显著。

本专业教师理论水平高,站在科技的前沿,主编或参编了1本教材,编写校本教材11本。 本专业教师对教学有深入研究,公开发表了专业教学论文4篇。

7、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本专业的三年发展规划,本专业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三年规划,包括人才引进、新教师培养、教师培训、社会实践、继续教育等,目标任务明确。 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熟悉新的汽车技术,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既能指导学生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训实习指导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进修培训制度和教师顶岗实习的制度,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开展。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措施得到贯彻落实,成效显著。

(二)实训设备

1、专业实训室配置。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要求,我们相继建成了与专业教学相关的汽车发动机实训区 、汽车底盘实训区 、汽车电气实训区 、汽车电喷发动机实训区、汽车空调实训区、 汽车整车保养实训区、 汽车新技术实训区和汽车美容实训区等,完全满足专业教学与实训的需要,还能提供对外培训、技能考证和技能鉴定。我校实训室配置完善,室内布局合理;面积和主要实验、实训设备符合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设置标准的要求,并达到省内学校同类专业先进水平。学校非常重视实训室建设,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来更新与充实实训设备,较好地满足了本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

2、设备总值。学校重视本专业教学设备的投入,现有专业教学设备总值达680万元,专业实训室60间,近期300万元国家扶持汽车教学设备设施亦将陆续投入我校汽车实训教学。学校根据汽车实训教学需求,逐年更新与市场接轨实训设备设施,以适合市场发展用人需求。

3、实验实训开出率 。本专业实训教学管理严格,理论结合实践进行一体化教学。学校根据本专业实验、实训大纲的要求,安排好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强化实践环节,保证实践教学不少于理论教学。每门课程都制订了相应的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

(三)教学管理

1、教务管理。 教学计划事关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和教学质量的标准,是规范教学行为、配置教学资源、体现专业特色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在充分论证专业社会需求结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吸纳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意见,制定出本专业教学计划,并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来确保教学质量。

为此,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教学计划实施的管理制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等教学文件齐全规范,管理手段先进。

2、教学质量监控。本专业根据学校《教学质量及监控管理办法》,和《教学常规检查管理制度》要求,实行严格、规范的常规管理,《科组教研活动记录手册》的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填写规范完整,开学有工作计划,常规检查有小结、检查信息有反馈,期末工作有总结,有质量分析。对专业教师能力素质有综合测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力度大、效果好。

3、实践教学管理。我校学生实践教学管理严格,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考核有标准;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校内技能大赛,大赛项目与技能教学项目相结合,创造出学生学技能,赛技能的氛围,很好地促进了技能教学的开展。实验实训设备管理制度健全,设备帐、卡齐全,有使用记录;本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开展得很好,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机制,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4、专业教研组管理。专业教研组每学期双周周三下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检查登记表、每学期有总结。每学期科组教师开展一次组内公开课,每年开展一次学校公开课,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次数达到6节以上,各项教学管理资料齐全。

四、教学改革

1、专业建设

(1)培养目标明确、合理,对应岗位群清晰,课程设置合理,技能目标突出。

本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有充分的社会调查和论证,经过两年多的市场调查,先后走访了湛江农垦集团、汽车维修行业以及粤西地区各城市的车管所,通过深入

的论证,获得现代社会需要大量汽修人才的信息,提出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实施教学。本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有充分的社会调查和论证,经过两年多的市场调查,先后走访了湛江农垦集团、汽车维修行业以及粤西地区各城市的车管所,通过深入的论证,获得现代社会需要大量汽修人才的信息,提出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实施教学。

为实现培养目标,该专业课程设置既重视知识的学习,又重视能力的培养: ①加强学生三年在校期间的道德修养和体质锻炼,使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健的体魄。

②学习好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汽车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汽车专业英语等。

③掌握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包括: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空调、电喷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新技术等。

(2)加大社会参与专业建设力度,聘请专家指导和授课,成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该专业成立了由本校领导、企业专家和本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机构为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提供咨询与建议,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的分析,指导人才培养的模式、教材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教育,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还聘请了四位来自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授课和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指导,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本专业的建设经过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论证,根据市场调研数据确定了合适的培养目标,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准确的定位。本专业的培养方向是为粤西地区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汽车4S 店、维修维护、保险勘察等相关用人机构提供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良好汽车职业道德、熟悉国家有关汽车、交通和保险法律、法规,具有从事汽车检修、维护保养、勘察理赔等实际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基本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强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课时有保障,专业建设有规划,专业教师业务水平高、动手能力强。

2、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们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对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鲜明针对性的改革。开设有与企业需求同步的新课程,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已建立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组织全体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先进教学模式、先进教学方法,组织模块教学、项目教学,逐步实施一体化教学,推广“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教学模式;大力推广案例教学、互动型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积极进行教学手段的革新。

3、教学内容改革与教材建设

积极开展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去掉一些理论性较强但实用性较差的课程,增加一些实操性课程,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突出学生必修内容教学,及时改革教材中的过时的教学内容。各位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将自己到企业顶岗实习所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内容及时应用到教学中。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和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适用于本专业的校本教材,现已用的校本教材有11本,筹划使用的校本教材有 4 本。我校的教材选用规范、合理、适用,各项管理制度齐全,保证了教材的科学选用。

五、质量效益

2006 ~ 2007 学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历教育在校生总人数为390人;2007 ~ 2008 学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历教育在校生总人数为498人。本专业近两年中职学历教育在校生合计总数为888人,平均人数为444人,达到每学年400人以上,符合A 级标准。

2、专业课成绩。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引导下,学生非常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把学到一技之长作为在校学习的主要目标,各班学习风气浓厚。近两年专业课程考核成绩合格率分别为92.1%和94.6%,少数考核不及格的学生经过补考后都达到及格。

3、专业技能证书。我校近两年在加强学生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推进各项技能培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专业技能鉴定及考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近两届毕业生专业技能证书获得情况统计如下:06 届毕业生总人数87人,获得相关技能证书的人数为81人,所占比例为93.1%;07届毕业生总人数90人,获得相关技能证书的人数为87人,所占比例96.7%。

4、就业率。随着学校发展,校领导特别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于2001年10月成立了的就业办公室,由主任二人,干事四人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我校历年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新生一入学就开设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做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每年定期招开职业规划讲座,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恰当定位。以下为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006届毕业生总人数为87人,一次就业率为92% ;2007届毕业生总人数为90人,一次就业率为93% 。

5、对外培训。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每年面向社会及农垦系统,组织在职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设有组织机构、有课程培训、有计划安排、有培训记录,培训效果良好。技能鉴定方面包括汽车维修工中级、汽车维修电工中级。2006 年技能鉴定培训人数为147人次,2007年技能鉴定培训人数为182人次,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六、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具备汽车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胜任大部分汽车行业基础工作的技术人才,在粤西地区企事业单位中发挥出积极作用。本专业在粤西地区当地有较大影响,已成为粤西地区设备设施最新、最齐全、最具有规模性的汽车教学实训基地。

尽管我们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实习与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毋庸讳言,在专业建设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亟待解决:

1、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师资力量较强,但是专业师资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本专业还没有在广东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名师。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在教学改革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本专业教师在学科领域的地位,培养出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

2、学校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许多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需要加以落实。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按照《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的要求规范管理。

3、学校还需要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需要建设完全一体化的、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内的实训基地中能获得实际工作的体验,以满足培养的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汽修学习计划例8

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汽车检测与维修能从事汽车工程领域内的车辆现代测试、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人才。要达到此方面要求,其学习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基础课程开始学习。有了良好的课程基础及学习方法,对于人员素质后期提升尤为重要。现在各院校一般为在校高职类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一般有:《汽车认识》、《汽车发动机机械》、《汽车底盘机械》、《汽车基础电器》、《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

学生在学习此类课程前应学习完《机械基础》、《汽车常用工具使用》、《汽车认识实训》等课程的学习,要求具有基本了解各零部件名称、位置和功能的能力。通过学习,可为后续的《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控制类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和《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领域打下坚实基础。要适应现代汽车企业的需求的人才,既要会干,又要会说、写。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时刻围绕企业的要求进行培养。

目前中德诺浩北京汽车学院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该学院是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教学。该学院是将实际的工作场景搬入到课堂,采用情景化教学。在本篇中主要阐述《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教学的场景,那么将实际的工作场景搬入到课堂就要求首先硬件上要达到企业工作及教学的需求,所需硬件设施如下:

1、场地:该实训室面积要求260―300平米,层高不小于4.5米,要求能进入整车;

2、配备三个举升设备(其中两个为两柱式举升机或剪式举升机,一个为四柱式举升机,安装四轮定位仪);底盘测功仪;

3、配备压缩空气管路;

4、地面采用环氧树脂材料进行铺设;

5、配置相应数量的桌椅(按照此面积及中国式国情建议30套);

6、多媒体教学区;

7、中档型实训轿车3台(如桑塔纳);

8、扒胎仪、动平衡机各2台;

9、相关底盘系统实训台架;

10、配备上下洗手池等基础设施;

在达到以上的硬件要求之后,在真正的课堂上完全按照以4S店车间为背景的工作情境展开教学和学习,学生课堂是以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导体,教师让学生通过拆装来学习部件的安装位置和构造,通过实际故障案例分析学习各部件的作用和原理,通过专用工具的使用学习各部件检测的方法,通过实车操作学习故障排除的方法,强调利用案例、项目和行动导向等方法实施教学并且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来进行,每个课堂上学生数量最多为30人,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实践的机会,以下是针对六部法的主要介绍:

资讯――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资料信息、工具使用等;是学生为完成此任务需掌握的必要知识及信息。

决策――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负责人以及各组员职责教师对各组项目、任务进行布置,引导学生对故障进行相应的问诊,提示学生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准备工作;

计划――学生根据理论知识以及查阅维修手册,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制定出完整的工作计划,(要求学生按组或独立制定)。老师审核计划是否能够安全执行、并对学生的工作计划进行点评;

实施――教师准备场地、设备设施、工具资料等。学生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实施,并将实施的结果填写到相应的表格内;

检查――学生验证故障是否真正的排除并将方法例出,教师检查学生测量的结果;

评估――教师通过各种方式验证学生掌握的内容(填空、问答、演讲等),对学生本堂课的表现做出点评,并且对本课堂的内容进行总结、汇总、延伸。

中德诺浩组织中德两国的汽车技术专家、经验丰富的维修技师和职业教育专家,共同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为定位 “原汁原味”地吸纳了德国经验,又结合我国实际充实教学内容,使我国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世界接轨,培养出国际化的汽车维修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需求最旺、规模最大、体系最全,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新的良好机遇。我们一定要加强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认真吸取国外的成功做法与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汽修学习计划例9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室建设迫切需求

中职校汽修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变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学环境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所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室建设十分迫切,而这种新型实训教室构建是本文探讨重点。

二、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与设计原则和要点

笔者长期在中职校汽修专业执教,并参与本校的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室的建设。认为建设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需要注意一下记得:

以课程为主线进行实训室建设,同时可能按实际企业现场来布置,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培养职业素养。在设备配置、格局布置、学习情境上都尽可能贴近汽修专业相关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环境,营造真实职业环境。可以在教室内划设作业区、通道线、接待区、维修区等等。甚至可像品牌4S店格式,建设前接待后维修的实训教室。但是一定规划出多媒体教学和讨论区。

一门课程对应一个或多个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或者一个一体化教室对于多门课程整合。但注意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料的调整。可以按照课程进行的先后进行实训室排列。

企业文化墙壁建设、教学中融入企业7S管理模式运作,引入部分企业规章制度。在制度层面上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提高。

具有整车、大型设备的实训室最好布置在一层。

有空气污染的实训室要安装抽排系统。

有条件可以在设备运行区安装透明钢化玻璃隔开降低噪音影响,但玻璃隔墙上一定要贴图案防止师生误撞受伤。这样也便于教师管控现场。

若条件允许,各实训室所需的工具、仪器单独配置,避免交叉使用。可以模拟企业工具间,让学生自行决定领用什么工具,

每个实训室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

三、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实践

围绕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器维修、汽车车身电器维修和汽车空调维修等等。构建对应的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每个技能教室平均面积在200M ,可供40名学生同时学习。

1)合理布局,教学与企业情境兼顾

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里,根据学校教学和品牌汽车4S店维修车间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一般划分为多媒体教学区、讨论与资料查询区、操作区、和工具存放区、教师工作区等五类功能区域。

多媒体教学区。多媒体教学区是教师在资讯阶段时授课的区域,教师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实训演示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等。该区域要设置多媒体投影设备、多媒体黑板和40张桌椅。

讨论与资料查询区。讨论区是学生在决策和计划阶段使用的区域。学习培养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评估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讨论区是学生在决策和计划阶段使用的区域。

讨论区一般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分成 4 个区域, 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属于自己的区域内相互讨论、学习。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 根据一体化教室的具体情况,讨论区可以布置成不同的格局, 但总的要求是要便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要为每个讨论区设置黑板,便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观点。

资料查询区和讨论区融合在一起,区域存放了大量的参考书和与实训配套的维修资料,并配备8台电脑供学生进行资料查询、仿真教学、交缴。让学生能够模拟企业实际生产情景,通过查询汽车维修资料来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做到教材学材相互补充、软件、硬件相互配套,纸质、电子资料丰富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媒体让学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可以提现分层次教学。甚至可以布置网线,学生提交任务书、计划、评价等都可以用电子版在电脑单独完成,并进行做到无纸化的低碳生活。

操作区操。作区是学生完成实践操作任务所在的区域,该区域根据学校实际设备条件可分成 4 个或 8个工位,每个工位配置相应的操作设备及工具。可以配一台移动式创维多媒体中心,可以边学习边模仿操作。

工具存放区。在区域内集中存放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仪器、工具和耗材,类似于企业的工具房。学生在实操作业前,需在此区域集中领取相应的工具设备,作业完成后需归还所借物品。该区域的设置不但简化了实验设备的管理而且更为仿真地模拟了企业生产实际,此外为了让教师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将学习环境扩展为企业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完成真实的生产工作任务。学校还单独设置了整车实训场,该区域不在一体化技能教室内总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有个20个举升工位包、含受受众面较广的汽车品牌多台小轿车(均为近5年内生产)。整车实训场场地布局、设备仪器和工具配备按一级维修企业的标准进行配置配。配套套了工具房和材料室。

教师工作区。教师工作区是负责管理并参与该一体化教室的教师的工作区,该教师一般为实验人员。并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2)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室的管理制度和安全规章制度等,确保日常教学合理实施

汽修学习计划例10

0 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习教学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实习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是通过“三改一补”的方式发展而来(即由原来的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改革而成立,以及由原来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而补充),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和本科学科课程模式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阴影”仍然笼罩着高职的专业教学工作,致使实习教学体系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体系中至今尚未取得应有的地位。高职汽修专业也毫不例外。

1 汽修专业实习教学现状简析

汽修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工科类常设专业之一,其目标是为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积极创新精神和专业技术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高职汽修专业虽然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在实习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目前,高职汽修专业实习教学仍然处在传统的理、实教学“二段化”的教学模式下,沿用传统的“粉笔+黑板”和“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汽车总成拆卸、检测到总成装配,从汽车故障诊断、分析到故障排除,不论是维修方法、步骤的设计,还是维修设备、标准的运用,全部由教师统一讲授和示范,学生只需且只能“依样画葫芦”,处于被动的机械操作状态,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积极创新的空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依样画葫芦”的学生,也即教师知道什么,学生就知道什么,教师教的是错的,学生也就跟着错,教师会修东风车,学生也就会修东风车,教师不会修奔驰轿车,学生也就不会。学生缺乏工作岗位的体验和经验,即工作过程知识,从而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低下。据调研,目前大多数高职汽修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虽然达到了95%以上,但就业质量较差,特别是对口就业率低,其原因主要是汽修企业不愿意招收或不招收“眼高手低”、“不会做事”的应届毕业生。

要彻底打破这一被动的局面,进一步改革和创新高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其主要出路之一。

2 工作过程的基本内涵

所谓工作过程,就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利用工作资源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的一系列活动。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范围是由工作任务的性质决定的。虽然不同职位、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所从事的职业和要完成的任务千差万别,但他们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的基本结构大体相同,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等环节(或阶段)。

参照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的6阶段模型,工作过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

①明确任务/获取信息(或资讯)。即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并获取与完成工作任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本阶段的重点是明确问题情境,即描绘出工作目标、弄清存在的困难,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做的工作、条件和应当满足的要求。

②计划。根据已经明确的任务设想出工作行动的内容、程序、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一般完成任务有多种途径,可按照不同的步骤、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计划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根据给定设备和组织条件列出多种可能性,要在大脑中想象出具体的工作过程。这就对学生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③决策。即从计划阶段列出的多种可能性中确定最佳解决途径。这里需要具备科学和理性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技术。决策往往通过小组形式集体做出。

④实施。即按照确定的最佳解决途径(即决策)开展工作。在实践中,实施过程与上一步决策的结果常有一定偏差。产生这些偏差并不可怕,关键是应及时观察并记录这些偏差,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出合理调整,在评价阶段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

⑤控制。即在实施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得出所期望的结果。

⑥评价反馈。即从技术、经济、社会、道德和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对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到缺陷,更重要的是找到产生缺陷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修正。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的重要途径。即在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和实施计划、检查、评价反馈”这一整个解决专业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包括理论与实践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在实践行动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取专业知识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获得处理信息、整体化思维和系统化思考等关键能力。

3 基于工作过程的“三段指导”实习教学法

汽修学习计划例11

一、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科学性。

我们以著名职教课程建设专家姜大源教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念、方法、步骤为指导,进行了本门课程的开发工作。

1.研究与设定目标职业岗位

我们专业团队教师深入汽车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市场,与企业人员一起进行职业调研、职业资格研究,研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导向,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设定为“汽车技术服务”“汽车电子产品生产与质量管理”两个主岗和“汽车配件营销”“汽车电子产品设计助理”两个拓展岗位共计四个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

2.对工作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我们通过企业调研、专家―技术人员访谈、毕业生反馈等方式了解该工作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每个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由专业团队教师一起研究分析要具备这些职业能力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并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进行序化,最后由专家评审、修改、调整、确定。并根据本课程对应的职业能力确定课程定位及课程培养目标,设计学习情境。

二、课程定位与能力培养

1.课程定位

根据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共68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汽车车身电控安全系统、电控舒适娱乐系统、通信与智能化控制系统及其他车身电控新技术各系统电路连接、检测、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能力。

2.课程能力培养

课程能力培养包括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主要培养学生:①熟悉汽车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规范;②规范使用检测工具、仪器和设备;③具备车身各电控系统元部件安装与故障检修能力。方法能力主要培养学生:①通过文献工具获取信息的方法能力;②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③综合分析问题,决策、计划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培养学生:①诚信、严谨、细致、敬业、创新的工作态度;②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组织协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③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三、教学情境及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情境设计

如何打破传统的教材组织模式,真正开发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情境的选择与设计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学情境设计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以行动导向为教学出发点,为此,我们课程组通过对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将具有相同特性的工作任务归到一个学习情境里面,不同学习情境之间和同一情境不同项目之间在功能上是并列关系,难度上是递进关系,使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十二个学习任务。分别是学习情境一:电控安全系统检修,有五个学习任务:任务一,电控安全带系统检修;任务二,电控安全气囊系统检修;任务三,中央门锁控制系统检修;任务四,电控防盗报警系统检修;任务五,电控防碰撞系统检修。学习情境二:电控舒适系统检修,有四个学习任务:任务一,电动坐椅检修;任务二,电动后视镜检修;任务三,电动车窗检修;任务四,自动空调系统检修。学习情境三:通信与智能化控制系统检修,有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汽车电子导航系统检修;任务二,汽车巡航控制系统检修;任务三,车载网络系统检修。

2.教学方法设计

所有情境任务均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具体如下:

(1)咨询

教师根据故障现象导入情境任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查阅资料(实训项目单、教材、维修手册、视频、现有实训设备等)讲授相关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查看资料并有目的地听讲。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与方法。

(2)决策计划

教师引导各小组根据任务工单制订解决方案和操作计划;各小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讨论分析并拟定计划。此阶段主要是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所需要的方案和操作。

(3)实施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分工协作操作,教师监督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正确,并适时干预指导。此阶段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方式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及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4)检查

各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自查和教师检查,提出存在的问题,学生进行分析解决。此阶段主要是进行调整、巩固和提高。

(5)评估

采取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组做出评价。表扬优秀的,鼓励落后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课程单元设计及考核

1.课程单元设计

课程单元设计包括简案、详案、任务工单、考核单等的设计,也包括课件的制作、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收集,是具体到每一个情境中的每一个任务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工作任务、重难点、教学方法手段等,是具体到上课的每一分钟的设计,如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效组合在一起,更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与企业实际岗位匹配的职业能力。以学习情境1中的任务1电控安全带系统检修为例。

教学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以任务工单为核心,利用教学资源,如:教材、简案、详案、维修手册、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实训设备等,采取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课下可利用QQ群等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

2.课程考核

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最终完成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学生期末课程总分=过程考核分数×60%+期末考试分数×40%)

过程考核总分=(出勤考核分+作业实训报告分+阶段考核分+付加考核分)

我们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改革开发,很好地解决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培养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使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渗透和融合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佩禹,张新芝.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