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通讯工程论文

通讯工程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8 15:36:18

通讯工程论文

通讯工程论文例1

培训内容要挤去水分――讲“干货”新闻专业有《新闻理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等20多门课程,大学里也要学好几年。因此,对于培训时间相对较短的基层通讯员来说,我们就要选择他们最需要、最重要的内容来讲。《内蒙古铁道》报社对通讯员的培训,采取把新闻理论分成采访、消息、通讯、言论、摄影等10余个专题分块进行讲解的方法,把新闻理论与实际采写相结合,通过培训使学员知道了什么是新闻、怎样寻找新闻、在采写新闻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为提高通讯员的新闻写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论讲解要通俗化新闻理论是丰富的、深奥的。对通讯员的培训应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用具体的、通俗的语言来说明深奥的、抽象的理念。《铁路新闻教程》中对新闻价值的定义表述为:“新闻价值指的是新闻在社会上的传播价值,也是新闻取舍和衡量的标准。”这一定义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培训通讯员的过程中,我们把它表述为“新闻后所产生的社会效果”,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讲课的老师还结合具体的文章穿插了采写过程中活生生的事例,加深了通讯员对新闻理论的理解,使学员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理论学习和作品分析要结合在对通讯员的培训过程中,除了要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新闻学深奥的理论外,还要与分析作品结合起来,以加深他们对新闻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讲解通讯写作课时,讲课的老师结合具体的作品给学员讲什么是通讯?怎样挖掘、提炼主题?通讯和消息有哪些区别?并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和讲解,加深了通讯员对通讯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除分析文章以理解新闻学理论外,我们还组织通讯员分析自己的作品存在着什么问题,通过认真比较来查找差距,提高了学员新闻写作水平。

通讯工程论文例2

关键词:通讯写作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 风貌通讯

Key words:The communication writes character communication event communication work directory style communication

通讯,是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方法详细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或问题的新闻体裁。通讯报道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或一件事有联系的几个侧面。它要求在描绘与叙述相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地再现新闻事实的现场与人物,较充分地表现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结果、影响,较形象地表现其内在规律,并取得使人如临其境、如经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特殊新闻效果。

通讯和其它新闻体裁一样,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新闻性。通讯是一种报道性的新闻文体,它与文学创作、历史故事的区别之一,是它的内容具有新闻性。即,它所报道的人应该 是新闻人物,所报道的事应该是新闻事件;它必须真实可靠,强调时效性。如果报道人物,人物要有时代感;表现人物时代精神的材料,不仅要典型、合乎逻辑,而且要生动、形象、具体;要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基础与思想境界。如果报道某一事件,这一事件应具有新闻性、政治性、时效性、生动性合一的特点,看它有无普遍的、典型的或较深刻的教育意义。有些事看起来“热闹”,但并不具备上述特点,因此,没有写的必要。

二是形象性。通讯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还要求用形象说话。人物通讯要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行动与思想,表现时代的脉搏,展现人才辈出的时代画卷,用活生生的人物及其行动,再现特定形象与现实生活,从而感染和激励读者。事件通讯要有与事件有关的人物群像,风貌通讯则要有活灵活现的景物形象,真正做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三是评论性。通讯不仅记叙事实,还可以通过议论、抒情的手法表明作者的倾向,表现作者明显的感彩。当然,并非写通讯都要有议论和抒情,这要根据题材而定。有些通讯如工作通讯与工作研究等其容纳量较大,内涵丰富深刻,除了一般地叙述事实,还需要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意义、深化其主题。通讯中的议论与评论文章不同,它是精彩事实的升华,全篇乃以记叙为主。通讯中的抒情与散文也有区别,散文中的抒情以抒发作者的情怀为主,而通讯中的抒情则是缘事而发,多是高潮和感人之处的点睛之笔。

通讯写作中的四种分类:

(一)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指以反映人物活动及其思想为对象的通讯。常用的结构方法有:

1、传记式。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人物的成长过程,或把人物的成长过程或经历分为几个阶段,然后把每个阶段中的典型性强的事例组织起来。

2、故事组合式。它是以典型性强、故事性强的事例为结构单位,有的只选取人物成长过程或成熟后的二、三件事动笔,通过二、三事来透视一个人物的个性、思想、品德,如《万里长征不停步――记老红军甘祖昌二、三事》就是一例。有的则将人物的事例先行分类,将相近的或按品德、思想的各个侧面、各种表现来分类组合。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样的结构,也叫分类组合法。

3、主题组合式。完全突破时空和事例分类的一般限制,按事物的内部的逻辑性,按主题的表现、展开以及进一步开拓的顺序来组织材料。

4、缘事显人式。即通过事情或工作进展本身来显示人物。

5、群像组塑式。强调在一定的画面下,用一个个特写镜头再现人物,全篇有如一组一组的塑像。它可以用于一个人若干典型镜头的有机连缀,也可以用于“群像”的“雕塑”。

6、印象式。即印象记的结构法。它是随着访问的深入和对人物感觉、认识的层次而逐步展现人物的。这种形式,可以有环境、气氛、心理、对话的描写。

7、小故事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生动活波。

另外,还有特写式、速写式等结构方法。

(二)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它重在记事,以形象地、相对完整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其影响及意义为已任;也可以把全过程压缩成概括性的叙述,还可以把事件中的某个片断作突出的描绘。

(三)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通过典型事实来反映研究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情况;反映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和尚未解决的各种问题,对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采访札记》、《记者来信》,都是工作通讯的一种新的变通形式。它在取材、写法、叙事口吻上,都有着更大的灵活性,笔法也较自由。

通讯工程论文例3

 

0 引言

计算机监控系统在莲花发电厂得到广泛的应用,用来保障发电厂安全可靠运行。随着设备的升级改造,新设备与监控系统的联系越发的密切,各种不同的通讯方式导致改造设备有时不能很好的与监控系统配合进行工作,发电厂励磁系统在设备改造后便出现了信息的采集和无功数据下送错误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更改Plc通讯方式和更改程序里配合时间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1 莲花发电厂励磁系统概述

1.1 连接方式介绍

励磁系统利用现场总线技术针对各个部分进行控制和信息交换。装置本身提供多种对外接口,实现与电站控制系统连接。莲花发电厂励磁系统在改造初期是作为MODBUS PLUS网络上的一个节点采用MODBUS PLUS协议与机组监控系统PLC进行监视和控制通讯。论文写作,MODBUSPLUS。

1.2 MB+网络中励磁调节器与机组监控系统PLC的协议

1.2.1 厂商定义协议的读写操作:

读取数据:MBP网关将励磁系统状态保存于10个寄存器中,PLC用MSTR功能块读取即可。

写入数据:无功数值的写入分为几个部分:

a.无功值给定Address:1025 Dec,PLC将无功值写入网关,网关将其传给励磁系统。

b.预置值进入恒无功调节Address:1026Dec,PLC将FF00 Hex写入网关,网关再向励磁系统发进入恒无功调节。

c.退出恒无功调节Address:1026 Dec,PLC将0000 Hex写入网关,网关再向励磁系统发退出恒无功调节。

在向网关置无功值之前,先将1025 Dec寄存器清零。每一次进入恒无功运行状态时,都必须重新设置无功值,否则命令无效。论文写作,MODBUSPLUS。具体的无功值为给定的无功值除以视在功率乘以10000。

2 在MB+网通讯下出现的问题

整个程序理论上符合励磁厂商提出的要求,但在实验运行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现象为实际多次发电过程中出现下上位机送无功数值后,励磁调节器不能进行调整。励磁网关硬件出现SUBNET ERR子网错误。重启励磁系统电源,MB+网关子网故障消失。论文写作,MODBUSPLUS。初步判断励磁子网设备出现了问题导致子网错误,接收不到下行数据,这种问题可能跟程序的编写顺序有关,莲花发电厂监控系统经过改造之后现已使用施耐德公司昆腾系列UNITY 65160 PLC,里面装载的是UNITY PRO编写的程序。随着CPU处理速度的不断提高每一次的扫描过程不断缩短,本文中莲花发电厂监控系统所使用的CPU完整扫描程序约为20MS。这就导致了几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在以上所更正的程序中虽然恒无功调节的时间为8秒,之后无功给定数值没有改变,励磁调节器进行判断后没有进行再次的读取网关中所提供数值,但MSTR功能块依旧在每隔20MS一个周期的情况下向MB+网络上的励磁调节器节点发送相同数据,励磁装置不会读取但会不断的进行判断;其次,与励磁系统通讯属于双工方式上下行通讯的情况,对于数据的实时上送,PLC中MSTR的读取也会给励磁系统造成很大的负担;第三,根据第一个情况所示我们根据设计在下达一个指令的时候保持0.5S,其实就已经向外部设备发出≥500/20次指令,这种情况对于MB+网络中本身支持的这种端口设备来说符合电气标准要求,但励磁系统通过MB+转485的转换装置后就会带来一些问题,那么每一条指令的时间怎么确定既要满足励磁调节器判断、接受和运算又要保证其设备不会导致停止响应。论文写作,MODBUSPLUS。

3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过实验分析认为,由于励磁装置通讯接口速率与PLC之间不协调导致。建议将原PLC与励磁通讯装置的MB+通讯,改为主-从方式的MB通讯,施耐德651 60系列PLC硬件本身支持对RS232和RS485串口通讯。适用于小到中等规模的数据量传送(<= 255 个字节)且带确认的数据传输,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方式实现通信数据传输速率低简单可靠。针对上述情况对程序作相应调整,在PLC中采用MB通讯功能指令XXMIT。该指令用来与其它支持Modbus协议的从设备进行Modbus通讯。

因为RS485通讯属于半双工通讯,所以XXMIT功能块依据这一特点规定同一时间内只允许一个XXMIT功能块占用串口,保证在低速率指令先后执行保证励磁系统正确接受,程序设计过程中时间的配合问题至关重要。首先要考虑到当一个指令执行时所需要多少个周期来完成,其次要考虑到串口通讯时为了可靠的工作,在485总线状态切换时需要做适当的延时因素的影响。所以程序设计过程中将无功设值、恒无功调节状态码和退出恒无功标志位按照严格的时间要求对励磁系统进行发送,时间精确到0.01秒为单位。在改造过程中,设计了通过XXMIT功能块来测试设备相应速度的简单方法(只是用于本文所提情况,为专业人员提供思路)。论文写作,MODBUSPLUS。强制M1,用BITBOY等串口通讯软件监视所发数据,记录发送的请求和返回信息,整套系统串口通讯的响应速度=请求速度×PLC内部扫描周期。以上程序中所用到的0.1S的时间,就是用本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并达到预期效果。论文写作,MODBUSPLUS。

4 总结

通过改造从可靠性方面保证机组监控系统与励磁系统的通讯,使我们体会到运用先进设备的同时更要以安全、稳定为前提。同时反映了PLC在水电站控制方面的能力和灵活性,将工业领域中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到水电站中,这对于水电站监控系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结构、性能等方面都是新的突破。对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起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EGSchneiderAutomation.ModiconModbusprotocolreferenceguide[Z].AEGSchneiderAutomation,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颁发.1997.水利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规定

通讯工程论文例4

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是培养口语能力,学生在英语应用上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网络时代,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互联网即时通讯技术是改善英语口语教学的一条新途径。国内尚无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笔者拟讨论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特点、工作记忆和levelt的言语输出模式,然后分析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头会话交流内在认知机制,据此提出假设,并初步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研究框架。这种探讨将使我们有可能预测出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英语学习者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受益最大、英语口语水平提高最快,并对其中的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即时通讯概念及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特点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实时通讯系统,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地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常用的即时通讯有gtalk, qq, msn, skype, icq, aim等。对利用计算机辅助实时交互学习第二语言的研究发现,在线沟通交流的环境下,学生参与交谈互动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比面对面交谈的环境,学生第二语言表达的复杂性增加了。(2)学生参与交谈的积极性提高了。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在线交谈,甚至比平时积极参与课堂交际和讨论活动的学生还要活跃。(3)对目标语的学习态度改变了。

与传统课堂相比,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 不受面对面讨论必须轮流进行的限制。首先,在多人互联网即时通讯中,不提交发言,对方是看不到的,这就好比在同一个讨论小组中,所有的人都同时对你说话。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是不利的,但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却是现实可行的。学生无需等待,这样就比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发言机会。在45~50分钟轻松愉快的在线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提交几十个完整的英语句子并非罕见。其次,即时通讯课上,学生只有提交发言,才会被认为在线。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可以不必发言,只是被动地听,也被认为参与了讨论。在网络环境下,不参与就等于不在线。如果有学生一连几分钟都没有参与讨论,同组同学通常会询问他是否在线。再次,有趣的差别是对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要求不同。在课堂环境下,学生可以借助大量交际策略达到交流目的。即使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说英语,学生一旦理解对方的意图,总会自然过渡到下一个话题,而不是帮助对方找到表达意图的恰当语句。即时通讯却可以促进学生使用英语达成交流,如验证自己对生词意义的猜测,运用还没掌握的句式等等,而不用其他的辅助方式。又次,网络聊天对语言使用的这种要求,势必使学生更能注意谈话时的语言错误,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句法加工,并注意到自己语言知识的不足之处。最后,被放缓了的谈话过程以及即时通讯的非暂时性确保了讨论的顺利进行。从工作记忆角度看,在线聊天的这几大特点可以减轻面对面实时交谈时通常所需承受的记忆负荷。对话各方可以反复阅读对方的发言,除了减慢交谈速度外,还可以加强记忆。记忆负荷减轻了,对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有利。交流速度放缓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在开口说话之前有短暂的考虑时间。学生有时间对英语口语表达的任务提前考虑,因此,表达起来就更加流畅,说出或写出的英语句法更加复杂。

levelt的言语产生模式与工作记忆

根据levelt(1995)的言语产生模式,话语始于非语言的特定交流意图,levelt称之为概念形成器。在言语产生过程中,概念形成器的作用是决定将要说出口的话语的语义内容。概念形成器在话语被说出口前生成与之对应的信息(意图或概念)。这些信息被保持在工作记忆中,并被存入构成器。构成器挑选出最能精确代表每个语义模块的语义内容(话语前语汇)。这些话语前语汇包括构成句法的必要信息,并通过所谓的语法编码生成话语的表层结构。构成器的另一个作用是为选好的语汇挑选合适的语音语义并设计好要说的话语。然而,在这些信息进入发音器引起发音肌肉运动并说出话语之前,会被某种内部机制监控。在这种内部反馈环路中,发音方案会被储存在工作记忆的发音缓存区。因此,言语产生是个分阶段、模块化、累加式运行的过程。

引入工作记忆理论的相关概念和测量技巧讨论levelt言语产生模型有两大益处。首先,能更深入地了解话语加工能力的个体差异是如何影响英语口语水平发展的。其次,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哪些学生会从什么指导方式中获益更多,就可以据此给课程制定者更好的建议。其次,语言即时通讯的两大特点会影响工作记忆:(1)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互动交谈的速度比面对面交谈时要慢。人们打字的速度不可能像说话那样快,因此,加工言语所要求的速度降低了。更准确地说,在特定时间内,交谈者需要描述、理解或回答的言语在数量上减少了。(2)互联网即时通讯不像口语表达那样稍纵即逝。在线交流时,交谈者可以重新浏览谈话记录,以便理清思路。

即时通讯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可行性

根据以上分析,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练习第二语言,有可能使一些言语产生过程自动化,从而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在口头交谈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可以放慢讨论速度,使学生有机会重复浏览先前论述过的内容,再现记忆中的痕迹,从而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在面对面口头交谈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互联网即时通讯的这一特点,意味着工作记忆能力较低的学生将会从中受益。因为此时虽然对言语加工的要求降低了,但交流的任务和相互作用与面对面交谈并无不同。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假设:互联网即时通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英语学习者的认知机制,从而间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这一假设涉及的问题主要有:(1)通过使用英语进行互联网即时通讯,是否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2)英语即时通讯与面对面英语交谈相比,在聊天室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对工作记忆能力较低的学生是否更为有利?(3)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是否可以根据工作记忆能力的个体差异,有效预测出不同类型的学生口语水平可能提高的程度?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较为理想的情况是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英语口语达到同等发展水平,并且实验组的英语口语水平会提高更快。可能的原因是,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工作记忆负担,从而促使学生尤其是工作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验证性教学实验框架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及朱毅恒(2009)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笔者设计了验证性教学实验框架,主要包括实验前测试和实验后准测试,旨在验证通过互联网即时通讯能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的真实性。在本设计中,由同一英语外教承担两个小组的教学任务。参与实验的学生来自笔者所教的高职英语专业一年级的两个自然班,每班各20人。实验研究按照口语课课程表进行。实验组在联网微机室上课,每星期上3节即时通讯课。控制组在本班教室上课,每星期上3节传统式课堂口语课。实验持续一个学期(20周),两个小组各上口语课60课时;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教学内容相同。也就是说,即时通讯课和课堂口语课的活动内容及讨论的问题相同。学期第一周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进行实验前口语测试;学期最后一周进行试验后测试。

进行实验研究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教师难以给予所有学生等同的指导,或者说教师很难对所有学生施加相同影响。为了确保给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等同的辅导,参与实验的两个小组在课程设计和课时安排上完全相同。实验组即时通讯课和控制组课堂口语课的活动内容完全相同,且安排在同一天。实验组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使教师能同时阅读并参与最多5个讨论小组的活动。在小规模试验阶段,每个讨论小组安排4~6名学生。如果小组成员过多,组内成员的积极参与会使屏幕窗口文字滚动过快,致使学生难以跟上速度,影响对话互动进程。控制组也采用相同的活动小组安排。在实际操作时,指导教师直接从即时通讯工具界面打印出活动任务要求,用于对控制组进行课堂口语课指导。实验组在线时指定的任务包括角色扮演、文章或影片讨论及其他交互活动。前两次的即时通讯课在学校的联网微机室进行。学生有机会充分熟悉即时通讯工具,并向教师提出问题。初始培训阶段过后,一部分学生可不必来学校联网微机室。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或校园其他的联网微机上参与即时通讯互动活动。事实上,教师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点上网。这样做,是为在指定的上课时间使互联网即时通讯真正成为同学之间唯一的英语交流方式。在同一时间、同一微机室上课的学生每次最多不超过5个。在可容纳30人的联网微机室内,绝大部分时间在线上课的学生应保持在3人以下。这种在不同地点上课的安排对实验研究十分重要。因为它体现出本研究与其他有关计算机辅助实时交互研究或二语习得研究有显著的不同。

为了验证假设,应进行实验前测,将前测得分作为协变量,反映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课程开始时的口语水平。前测成绩分析将表明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前测英语口语水平的差异情况,如果不相上下则可以看作水平相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进行实验后测。levelt言语产生模式的言语产生过程表明,无论是语音还是文字形式的言语表达,都能促进并发展同样的认知机制。仅凭levelt的言语产生模型理论,符合逻辑的推理应是:控制组和实验组口语水平提升的程度应该是等同的。检验也用来验证这一假设。实验结束后,教师对两组学生实验后测成绩进行分析,以证明控制组和实验组在前后测之间的训练中英语口语水平是否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后测的平均得分是否高于控制组的后测平均得分。分析结果用于证明互联网即时通讯能否为学生提供传统式课堂口语课很难提供的某种特有的有利条件。

为了验证假说,可进一步检验口语水平得分和非词重复得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口语水平得分和单项测试工作记忆题型的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将表明控制组二者的相关性是否比实验组的相关性要高。这会进一步表明,在控制组中,较其他学生而言,工作记忆能力(在实验测试中具体体现在对语言的短期记忆能力)较低的学生是否会处于不利地位,在实验组中,这一情况有无明显表现。这些研究结果将会显示,对那些在语音回路中保持词汇信息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即时通讯环境是否会更为有利。

笔者根据对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的特点、levelt言语输出模式、工作记忆、英语口头会话交流活动内在认知机制的分析,认为应用即时通讯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具有可行性。据此提出假设,即互联网即时通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习者的认知机制,从而间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并设计了验证假设的实验框架。应该指出,这绝非意味着完全脱离面对面的英语口头交际就可以迅速提升英语口语水平。作为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如果把面对面的英语口头交际假想成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唯一的途径,就很有可能把相当一部分学生置于不利之地。有些学生将把学习说英语视为巨大困难,存在逃避心理。对他们而言,互联网即时通讯课程能帮助他们提升英语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warschauer m. comparing face-to-face and electronic discuss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j].calico journal,1996,13(2):7-26.

[2]kern r.restructur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with networked computers:effects on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production[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5,79(4):457-476.

通讯工程论文例5

引言

全球资源、环境、经济等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面临着可再生能源如何接入及充分利用等一系列问题,而电力工业则需要用智能化的技术和手段来应对目前面临的各种挑战。

常规变电站自动化二次系统采用单元间隔的布置形式,装置之间相对独立,缺乏整体的协调和功能优化,输入信息不能共享,接线、扩展复杂,缺点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信息难以共享、设备之间不具备互操作性、系统可靠性受二次电缆影响等。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在IEC61850通信协议基础上分层构建,能够实现智能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其在一次设备中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的设计,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取代了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光电数字和光纤取代了弱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尤其是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克服了传统互感器绝缘复杂、体积大且笨重;二次设备的站控层通信全面采用IEC61850标准的网络通讯,真正实现了数据和资源的共享,笔者将就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调试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典型组网结构

数字化变电站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各层内部及各层之间采用高速网络通信,整个自动化系统的通讯网络细化为:站控层-间隔层之间的站控层通讯网和间隔层-过程层之间的过程层通讯网。

站控层通讯网(MMS)全面采用IEC61850标准,整个系统中的每一个节点信息传输被标准化,监控后台、远动通信管理机、保护信息子站、故障录波器和网络分析仪均可直接接入IEC61850装置,各大厂家集成商通过完备的组态工具生成符合IEC61850-6规范的SCL文件,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交互。其通常使用星型网络结构,同时实现跨间隔的横向联锁功能。

过程层通讯网(GOOSE/SMV)采用电子式PT/CT及智能开关设备或者将保护测控和GIS智能控制功能有机结合成一体化装置,通过SMV光纤传输MU合并单元的交流采样数据,通过GOOSE光纤传输智能终端的实时跳合闸硬接点信号。由于SMV数据量大但流量稳定,GOOSE数据量小但具有突发性,所以将二者放至同一网络组网,即能保证通讯质量又能节省大量交换机。

2VLAN规划

VLAN(虚拟局域网)是在同一台或多台物理设备上创建端口逻辑组,构成互相独立的网络。每一个VLAN都有自己的广播域,支持VLAN的数据帧都有一个VLAN标签(TAG)作为报文的VLAN标识信息,当交换机收到带有VLAN标签的数据帧的时候,读取其中的VID,然后将报文传至同一VLAN的其他端口,从而实现了虚拟工作组内部的数据通信,基于逻辑而非物理连接的VLAN划分。

数字化变电站GOOSE报文大概是10秒1-5帧,SMV报文则是每秒4000帧(9-2),而目前过程层的网络方式基本是SMV和GOOSE集中组网方式,对于只收GOOSE报文的装置来说,每秒有好几万甚至更多帧的SMV报文需要过滤,这对装置的端口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对于GOOSE的接受和发送机制来说也是不可靠的,容易导致GOOSE报文的丢失或延时。所以集中组网的数字化变电站,需要对过程层交换机和装置设置VLAN规划来减轻每个端口的负担。

3报文分析

以上已经提过,准数字化变电站中,按照通讯网络层次结构,可划分为站控层通讯网、过程层通讯网两大类,其中过程层通讯网又可分为GOOSE通讯子网和SMV通讯子网,而报文在传输过程肯定会存在各种不匹配的现象,此时,我们就需要借助MMSEthereal和EPT61850等工具抓取通讯报文,结合MMS、GOOSE和SMV通讯服务规范对异常问题进行分析。

站控层通讯网常见问题包括:实例号被占用或者被注册掉导致控制块使能失败;装置IED内FCDA空数据集导致模型读取失败;ctlmodel方式不对或未被赋值导致遥控选择/执行不成功;报告中的部分条目值有误导致后台/远动遥测不准。

过程层可能会产生测控装置收不到智能终端发来的变位遥信、保护已经跳闸而智能终端未出口和测保装置未接收到采样值等现象,此时,应该通过网络抓包工具,在线抓取GOOSEID和9-2报文,仔细核对报文头的MAC地址、APPID和DateSetReference信息,同时检查检修标志值与接收装置的检修状态是否一致。

4结论

变电环节,在智能电网规划的推动下,未来数字化变电站将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改造中的几个难点问题,以便减少调试工程师在自动化改造中产生疑惑。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DL/T860实时技术规范.2009.

[2]国家发改委.DL/T860系列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2004

通讯工程论文例6

关于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管理,则需要依据计算机电子通讯信息、工程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对各部分的物质要素进行正确分配,力求各种物质要素得到最良好的配置,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某些物质要素进行必要的改变,依据电脑电子通讯讯息、技术建设的工作的进度及安全要求来完成整个电脑讯息、技术工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我国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遍及,社会各行业对电脑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是社会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它有利于各种工程工程的管理,也可以使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施工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另外电脑电子讯息、管理还可以对各种工程讯息、进行快捷的存档、获取、交流和处理。我们在工作中使用讯息、技术时需要有效地利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发挥电子讯息、技术的最大作用,依据不同工程的管理需要进行正确的动态改变,使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1信息保护工作

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主要以人工记笔记的方式来开展,这种传统的讯息记录方式,还是具有一定的特长,虽然比较方便快捷,但是手工记录非常容易出现错误,不适用于传统工程管理中十分复杂的讯息保护。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能够让讯息记录更加快捷方便,其是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实现快速传送,最大限度降手工抄写的部分,能够更好的降低错误出现的几率,而且还能够对相关讯息进行更好的存储与管理,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特长能够弥补传统工程管理过程中对讯息保护部分的不足。

1.2工程管理计算

工程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这类精算必须要最大限度保障其精确性才能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本身的计算精确性就非常高,能够降低计算过程中的错率,将电脑电子讯息技术运用到工程管理过程,充分发挥其计算上的特长,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3工程规划

整个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中工程规划时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我国很多工程建设都是为了推动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其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更加规范。但是这样的工程建设必然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为了让工程能够更加顺利开展,有必要对工程进行科学正确的规划,从而实施监控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工程管理中对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是让工程规划更加有效率,保障工程规划的质量,为工程建设提供更有利的导向作用。利用电脑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充分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物质要素共享,借助更多先进的经验,对当前工程管理实施更好的规划。

1.4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成长的中坚力量,竞争的激烈程度毋庸置疑。如果企业想要想要在困境中生存,就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效益。就工程管理而言,尤其是建筑工程方面,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施工情况,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一方面可以加快工作进度。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有很多现代化的软件和工具,利用这些软件工具,批量操作的技能,可以很方便的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如果现代的建筑公司,仍然固步自封,沿用传统的老一套的管理方式,必然在新时代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长此以往不利于发展。

1.5提高管理效率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很多软件和工具设计上都很简洁和人性化。软件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工作,相比于人工,机器可以批量操作,而且速度远远高于人类。得益于这些优点,当今很多大企业的工作人员都在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相关的工作。合理的而利用计算机的优点,可以提高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会越来越先进,处理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也会越来越高,极大的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方法

2.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若要在工程管理中更好的成长与使用,必须要配置高专业素养高的人才。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对相关管理人员全面讲解电脑电子讯息技术与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要让每一个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将工程管理学识与技能充分把握,才能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从而才能更好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要更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坚持自我更新,要善于学习,加强实践,从而更好的保障技术上的创新。

2.2加强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理论学识掌握部分比较匾乏,大部分管理人员对理论学识的掌握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必须要加强工程理论学识部分的学习,逐渐完善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的理论学识。理论学识能够在行业中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不断完善理论学识,可以让后续的研究者有更多的经验借鉴,让广大研究者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促进工程管理更好更快成长。

3、结语

目前,我国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理论学识掌握部分比较匾乏,大部分管理人员对理论学识的掌握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必须要加强工程理论学识部分的学习,逐渐完善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的理论学识。理论学识能够在行业中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不断学习理论学识,可以让后续的研究者有更多的经验借鉴,让广大研究者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促进工程管理更好更快成长。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科技与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张禹峤.黑龙江科学.2014(03)

通讯工程论文例7

关于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管理,则需要依据计算机电子通讯信息、工程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对各部分的物质要素进行正确分配,力求各种物质要素得到最良好的配置,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某些物质要素进行必要的改变,依据电脑电子通讯讯息、技术建设的工作的进度及安全要求来完成整个电脑讯息、技术工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我国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遍及,社会各行业对电脑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是社会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它有利于各种工程工程的管理,也可以使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施工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另外电脑电子讯息、管理还可以对各种工程讯息、进行快捷的存档、获取、交流和处理。我们在工作中使用讯息、技术时需要有效地利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发挥电子讯息、技术的最大作用,依据不同工程的管理需要进行正确的动态改变,使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1信息保护工作

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主要以人工记笔记的方式来开展,这种传统的讯息记录方式,还是具有一定的特长,虽然比较方便快捷,但是手工记录非常容易出现错误,不适用于传统工程管理中十分复杂的讯息保护。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能够让讯息记录更加快捷方便,其是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实现快速传送,最大限度降手工抄写的部分,能够更好的降低错误出现的几率,而且还能够对相关讯息进行更好的存储与管理,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特长能够弥补传统工程管理过程中对讯息保护部分的不足。

1.2工程管理计算

工程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这类精算必须要最大限度保障其精确性才能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本身的计算精确性就非常高,能够降低计算过程中的错率,将电脑电子讯息技术运用到工程管理过程,充分发挥其计算上的特长,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3工程规划

整个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中工程规划时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我国很多工程建设都是为了推动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其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更加规范。但是这样的工程建设必然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为了让工程能够更加顺利开展,有必要对工程进行科学正确的规划,从而实施监控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工程管理中对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是让工程规划更加有效率,保障工程规划的质量,为工程建设提供更有利的导向作用。利用电脑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充分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物质要素共享,借助更多先进的经验,对当前工程管理实施更好的规划。

1.4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成长的中坚力量,竞争的激烈程度毋庸置疑。如果企业想要想要在困境中生存,就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效益。就工程管理而言,尤其是建筑工程方面,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施工情况,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一方面可以加快工作进度。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有很多现代化的软件和工具,利用这些软件工具,批量操作的技能,可以很方便的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如果现代的建筑公司,仍然固步自封,沿用传统的老一套的管理方式,必然在新时代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长此以往不利于发展。

1.5提高管理效率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很多软件和工具设计上都很简洁和人性化。软件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工作,相比于人工,机器可以批量操作,而且速度远远高于人类。得益于这些优点,当今很多大企业的工作人员都在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相关的工作。合理的而利用计算机的优点,可以提高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会越来越先进,处理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也会越来越高,极大的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方法

2.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若要在工程管理中更好的成长与使用,必须要配置高专业素养高的人才。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对相关管理人员全面讲解电脑电子讯息技术与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要让每一个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将工程管理学识与技能充分把握,才能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从而才能更好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要更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坚持自我更新,要善于学习,加强实践,从而更好的保障技术上的创新。

2.2加强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理论学识掌握部分比较匾乏,大部分管理人员对理论学识的掌握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必须要加强工程理论学识部分的学习,逐渐完善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的理论学识。理论学识能够在行业中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不断完善理论学识,可以让后续的研究者有更多的经验借鉴,让广大研究者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促进工程管理更好更快成长。

3、结语

目前,我国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理论学识掌握部分比较匾乏,大部分管理人员对理论学识的掌握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必须要加强工程理论学识部分的学习,逐渐完善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的理论学识。理论学识能够在行业中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不断学习理论学识,可以让后续的研究者有更多的经验借鉴,让广大研究者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促进工程管理更好更快成长。

作者:韦仕正 单位: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通讯工程论文例8

1 引言

PC机具有强大的监控和管理功能,而单片机则具有快速及灵活的控制特点,通过PC机的RS-232串行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是许多测控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通信解决方案。

在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采用了许多方法在Visual 中来编写串口通讯程序:第一种方法是通过采用Visual Studio 6.0中原来的MSComm控件,这是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但需要注册;第二种方法是自己用API写串口通信;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微软推出的最新版本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工具,NET Framework 2.0类库中包含的SerialPort类,方便地实现了所需要串口通讯的多种功能。本文着重讨论了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工具中SerialPort类的设计方法。

2 SerialPort类常用属性、方法和事件

2.1 命名空间

System.IO.Ports命名空间包含了控制串口重要的SerialPort类,该类提供了同步I/O 和事件驱动的I/O、对管脚和中断状态的访问以及对串行驱动程序属性的访问。

2.2 串口的通讯参数

①通讯端口号:

[PortName]属性获取或设置通信端口,包括但不限于所有可用的COM端口,该属性返回类型为String。

②通讯格式:

SerialPort类分别用[BaudRate]、[Parity]、[DataBits]、[StopBits]属性设置通讯格式中的波特率、校验位、数据位和停止位。

2.3 串口的打开和关闭

SerialPort类中打开关闭串口相应的是调用类的Open()和Close()方法。

2.4 数据的发送和读取

SerialPort类调用重载的Write和WriteLine方法发送数据,其中WriteLine可发送字符串并在字符串末尾加入换行符。读取串口缓冲区的方法有许多,其中除了ReadExisting和ReadTo,其余的方法都是同步调用,线程被阻塞直到缓冲区有相应的数据或大于ReadTimeOut属性设定的时间值后,引发ReadExisting异常。

2.5 DataReceived事件

DataReceived事件在接收到了[ReceivedBytesThreshold]设置的字符个数或接收到了文件结束字符并将其放入了输入缓冲区时被触发。

3 PC机与8051实现串行通讯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TTL电平与RS232电平的转换

89C51单片机采用的是TTL电平且采用正逻辑[1],而PC机采用RS232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RS232采用负逻辑,因此MCS51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的RS232接口相连进行通讯时必须进行电平的转换。通常采用MAX232电平转换芯片。

3.2 单片机与PC机通讯时波特率的设定

PC机与51单片机双方进行通讯时必须采用相同的波特率,PC机的波特率默认为9600b/s, 51系列单片机有两个定时/计数器,四种工作方式,一般用定时器工作于方式2(可重新装载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作为定时波特率发生器。因此单片机与PC机进行异步通讯时的波特率可由公式3.1得出:

其中SMOD是单片机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中的位7,开机(RESET)时,SMOD的设定值为0,亦可用指令“ANL PCON,#7FH”清除为0。fosc为单片机的晶振频率。根据需要的波特率即可得计数初值TH1。

4 单片机与PC机通讯时通讯协议的约定及部分初始化程序

在单片机与PC机的通讯中,单片机一般作为下位机负责从控制对象采集数据(如压力、流量等),上位机则进行现场可视化检测。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数据,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采用主从式通讯。以下给出单片机和VC# 环境下部分的通讯程序。

4.1 串口通讯协议约定

波特率为9600b/s,无奇偶校验位,传输的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位,用串行口工作于方式1。单片机的晶振频率fosc=11.059MHz,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根据计数初值的计算公式(3.1)可得计数初值TH1为0FDH 。

4.2 单片机的串行通讯程序

单片机串行通讯程序,给出了初始化程序:

ORG0000H

AJMP START;转到初始化程序

ORG0023H

AJMP PGUART ;转到串行中断服务子程序

START: MOVSP,#60H ;堆栈指针初始化

MOVP0,#0FFH ;端口初始化

MOVP1,#0FFH

MOVP2,#0FFH

MOVP3,#0FFH

MOVTMOD,#20H;定时器T1工作于模式2,自动重装载

MOVTH1,#0FDH;TH1、TL1初值为"0FDH",9600bps

MOVTL1,#0FDH

MOVSCON,#50H;串行口工作于方式1,允许接收

SETB TR1 ;启动定时器T1

SETB ES ;允许串行口中断

SETB EA ;开总中断

MAIN:...... ;主程序处理其他任务,等待串口中断

AJMP MAIN

PAUSE:...... ;串口中断服务子程序,接收处理数据

RETI

END

4.3 上位机的串行通讯程序

例:发送及接收数据的程序: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string a;

SerialPort Ser1 = new SerialPort("com1", 9600, Parity.None, 8, StopBits.One);

Try

{

Ser1.Open();

}

catch (InvalidOperationException ex)

{

MessageBox.Show(ex.ToString());

}

if (textBox1.Text == "")

{

MessageBox.Show("Err");

Ser1.Close();

}

else

{

a=textBox1.Text;

try

{

//p.WriteLine(a);

p.Write(a);

}

catch(InvalidOperationException ex)

{

MessageBox.Show(ex.ToString());

}

textBox2.Text = Ser1.ReadByte().ToString();

Ser1.Close();

}

}

5 结束语

单片机与上位机的通讯在工业现场中应用的比较广泛,本文对C#提供的串行通讯SerialPort类来实现PC机与51单片机的通讯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这种方案是可行的,能保证双方通讯正常。

通讯工程论文例9

1.引言

我国台湾地区的图书资讯学与大陆地区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同根同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成立。1949年后,两岸图书资讯学发展模式各异,大陆地区参照苏联模式,而台湾地区受美国影响颇深。1955年,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设立图书馆学组,标志台湾图书馆学教育的开端。通过20世纪60-70年代的经验积累,台湾的图书资讯学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经过了60余年的发展,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教育具备了扎实的根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人们对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但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国内专门研讨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文章并不多见。邱均平等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继续教育5个方面对海峡两岸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周莉娜对台湾开设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大学课程仿照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图书情报学课程模块设置,建立课程分类框架分析得出台湾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特色及启示。张华姿从学科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师生情况、教学设备、继续教育等方面对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各阶段的教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梳理。张云瑾介绍了台湾高等院校图书资讯学教育发展历程及现况,简析办学特色以及面临的问题。宋安莉从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三方面介绍了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教育的现状、特点以及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杨美华等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相关标准和数字学习的认证方面,探讨了台湾图书馆学课程设置的规划和教学策略的创新。从内容上看,现有的研究多偏向于对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的教育现状进行整体性概括介绍,具体涉及到硕士阶段课程设置模块分析欠缺;从时间上看,现有研究多集中于2010年之前,这对于反映当下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现状与动向缺乏新鲜的信息;从研究方法上看,大多数研究以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定性研究为主,通过实际调研获得全面而准确数据的定量研究相对罕见。文章以我国台湾地区目前设有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7所高校为调查对象,对其课程设置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进一步结合师资建设、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式等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展开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启示,以期为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调查对象与数据搜集

通过访问我国台湾地区教育部门的官方资讯网,进入大学院校一览表及硕/博士班概况检索系统(http://ulist.moe.gov.tw/),确定台湾地区现开设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7所高校系所,分别是: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中兴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淡江大学资讯与图书馆学系、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以及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调查时间上以最新的时间为准,搜集2016年我国台湾地区7所高校开设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最新动态以及各校在2016年的即时官方网页信息。在数据搜集上注重数据的新颖性和权威性,以真实地反映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现状。

3.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分析

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直接访问台湾地区拥有图书资讯学硕士招生资格的7所高校系所官方网站,获得课程设置相关数据。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参考王知津等学者提出的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课程分类框架体系,结合我国台湾地区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将课程归入四个一级类目,分别是:专业课、专题课、讨论课以及实习课。为使归类课程合理,对所有多元课程进行拆分,例如将多元课程“资讯搜集与组织”拆分成“资讯搜集”与“资讯组织”两个课程小类归入不同类目。

3.1专业课课程模块

通过在一级类目专业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二级类目和三级类目,形成表1。根据表1所示内容分析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专业课课程设置的特点。

3.1.1较重视图书资讯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课程

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把一般理论与方法的专业课设置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第一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第一,对于大学阶段非图书资讯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先修部分专业课程,帮助学生获得专业核心知识,为研修更加深入的专业知识奠下基础。如: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要求先修参考资源与服务、资讯搜集与组织、图书资讯学等课程;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要求补修资讯征集与组织、资讯资源与服务2门课程;中兴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要求学习读者服务研究前应先修完参考资源与服务,学习技术服务研究前应先修完资讯搜集与组织,学习图书资讯学研究前应先修完图书资讯学导论。第二,图书资讯学专门理论类别下具体课程体现了课程设置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特性,如包括学术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医学图书馆等专门理论课程,注重对特定信息机构的研究。第三,台湾地区7所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高校皆开设研究方法的相关课程,且种类齐全。如包括统计方法、计量方法、质性研究、引文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3.1.2设置了实践性强、技术性强的课程

由表1可知,7所高校系所皆开设资讯资源管理、资讯技术/系统与网络、组织/管理与环境的相关课程,且课程开设数量众多,这些课程正是图书资讯学专业领域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如:7所高校系所共开设191门专业课课程,二级类目资讯资源管理下开设课程数量最多,共43门课程,占专业课课程总数的23%,在其资讯搜集类目下,开设的资讯资源类课程涉及到的领域V泛,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科技、生物医学、商情资源以及专利资讯等;二级类目下开设课程数量第二的为资讯技术/系统与网络类目,共41门课程,占专业课课程总数的21%,其资讯技术类课程不仅开设院校比例为100%,且包含26门相关课程,是专业课中课程开设最多的三级类目,资讯技术的掌握可以更好地促进资讯系统、资讯网络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开发与建设,促进图书资讯学的发展。此外,资讯服务业作为21世纪的热门行业,各级图书馆与资讯服务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之大显而易见。以三级类目资讯服务为例,其课程设置服务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健康资讯、文化创意等,其服务方式既包括线上参考服务又包括线下读者服务。课程设置分类之细、程度之深、涉及之广,旨在满足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对图书资讯学专业人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

3.1.3忽略了资讯检索、素养与数字图书馆等课程

由表1可知,7所高校系所专业课设置较少的课程模块主要集中在资讯检索、资讯网络、数字图书馆、资讯素养与教育4个三级类目下。在开设院校数量上,仅有2所高校开设资讯检索类课程,而资讯网络、数字图书馆、资讯素养与教育也仅只有3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而这些相关课程知识的培养也正是当下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需予以重视加强的地方。其原因显而易见:首先,具备扎实有效的资讯检索能力是图书资讯学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职业竞争力以及个人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其次,在动态且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资讯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对于图书资讯学高级人才教育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再者,只有具备高资讯素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与资讯社会、资讯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资讯社会的发展;最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大众需求的不断专深,使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一个时代的智慧成果应运而生,成为图书资讯学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因此,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必须加强以上薄弱环节的专业课程建设。

3.2专题课课程模块

专题课课程归类所参照的分类体系与专业课课程分类框架相同,台湾地区7所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高校的专题课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由于专题课自身特点是对某一专门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专题课数量相比于专业课明显减少,在实际分类中个别三级类目下由于未开设相关课程而没有列入表格之中。

3.2.1保持与专业课设置要点的一致性

专业课课程设置重视图书资讯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同样这也是专题课课程设置的基本要点。如表2所示,专题课课程设置涉及到图书资讯学理论与方法、资讯资源管理、资讯用户与服务、资讯技术/系统与网络、组织/管理与环境、相关专业以及其它专业课各个方面。其中,图书资讯学理论与方法的课程开设院校的数量为7,即开设率为100%,且图书资讯学理论与方法的类目下共开设了11门专题课课程,在所有二级类目中课程开设数量最多。这两项数据从侧面反映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忽视加强教育学生对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理解,重在坚持图书资讯学学科专业研究的根本。如以图书资讯学专门理论为例,其专题课程就包括我国传统的目录学专题、四库学专题,以专题课课程深入的互动形式,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图书资讯学学科理论的学习兴趣与研究认识。

3.2.2设置既有深度又有代表性的专题内容

专题课是对专门主题展开深入研究,旨在加强学生的研究力度与深度,培养其能够深入研究该领域精髓部分的能力。一方面,设置具有深度的专题课程内容。如表2可见,在三级类目资讯服务下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分别设置了读者资讯服务、技术资讯服务、工商资讯服务、图书馆电子资讯服务、图书馆数位典藏与服务、书目疗法等8门专题课程,强调对特定用户群的研究。另一方面,设置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课程内容。由表2可知,各个二级类目下皆开设了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课程,资讯技术类目下设置热门的研究领域课程,如数位学习与图书馆、人机互动等专题课程;资讯用户类目下设置代表性的多媒体读者专题、资讯使用专题以及资讯行为专题。这些专题课程设置正体现了iSchool确立的核心要素,即以“信息、技术和人”的关系为研究中心。此外,部分高校对于专题课的开设不拘一格,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体现在其不局限于本学科领域内的专题,还拓展相关学科、其他学科主题的专题研究,开设跨学科的专题内容。如档案学、出版发行、教育学等,既扩宽图书资讯学硕士的知识面,也促使学生广泛汲取各领域的知识。

3.3论课课程模块

讨论课的形式活泼生动,不刻板的追求知识点的讲解,而更多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价值的传递,培养学生的自由表述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力。7所高校的硕士讨论课与实习课的设置情况如表3所示。

讨论课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讨论课设置范围宽、形式多。讨论课的课程设置涉及到图书资讯学理论与方法、资讯资源管理、资讯用户与服务以及组织/管理与环境四大二级类目,从对本学科基础理论的讨论到对专业技能的讨论,涉及到图书资讯学众多研究领域与热点内容。各高校讨论课的形式多样,这既能使学生们在轻松的气氛下吸收知识要点,又能鼓励他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和传递,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讨论课课题的设置以时下研究热点或具有争议的学术话题为主要讨论对象,如当代技术服务规范专题研讨、当代图书馆问题研讨等讨论课,激发学生密切关注专业动态,掌握最新资讯,与时俱进。

3.4实习课课程模块

在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开设的实习课,不是作为实践环节,而是纳入课程学分之中,作为课程模块中的一项内容,其实习课包含科研实习和教学实习两种类型。由表3可知,总体上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专门的实习课开设院校相对较少,大部分院校提供给硕士的实习类型是工作实习,但也有少量院校给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的机会。其中,工作实习以图书馆单位实习为主。在工作实习中,学校主要安排学生去各种类型的信息机构实习,如档案馆、学校图书馆媒体中心、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其它的专门图书馆或信息组织机构。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各高校还比较注重学生在技术领域的实践机会,例如,学校为学生安排关于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等方面的实习内容。通过与校外专业单位合作开设实习课程,增进学生的实务能力。各校合作对象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图书文献馆、出版社、书店、信息服务公司以及其他各类型企业、组织等。

4.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启示

4.1聚焦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台湾地区7所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高校系所除了聘任学有专长的专任教师外,也特别聘请图书馆实务界、产业界专家以及学界名誉教授担任兼任教师,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首先,各高校系所师资建设不仅注重师资的高素质水平,同时也重视师资学科背景的多样化。如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拥有最多的专任师资,其中,教师博士学历占比100%,教师海外学历背景占比71%;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拥有最多的兼任师资,其聘用的教师专业背景涵盖图书馆学、管理学、信息科学、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学习、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样化的学科背景。其次,各高校系所师资的海外教育背景众多。如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高校系所中,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作为台湾地区第一所通过iSchool联盟认证的成员学校,其海外背景的教师数量最多,比例达76%;而根据大陆地区的相关统计显示,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的海外背景教师数量最多,但其比例仅为25%,二者相差甚大。因此,大陆地区相关高校系所应当进一步加强师资的海外背景建设,把握学科前沿、培育创新型人才、增强国际影响力。

4.2切中时代脉搏与学科特色,培育需求导向型人才

首先,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各高校系所硕士培养目标相同之处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多元的培养目标。如武汉大学硕士培养目标为:能从事图书馆学和编辑出版学教学与研究,并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台湾师范大学硕士培养目标为:知识服务机构经营管理人才、学习资源中心经营管理人才、企业知识管理人才、数字内容管理人才以及图书资讯教学及研究人才。其次,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大陆地区的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属于兼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综合教育,如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社会主义觉悟;而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校系所中则鲜有强调通识教育,更加强调专业教育。最后,从个体上看,不同于大陆地区高校趋同化的培养目标,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高校系所结合教师研究的细分化、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化以及本校与所在区域的发展情况,确立了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体现出各高校不同的培育倾向与侧重点。如政治大学培养目标中强调图书资讯学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融合,培育数位资讯时代的高科技专才;中兴大学强化培育学生行政与领导能力等。

4.3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与模块化,培养专业竞争力

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硕士课程设置方面相比较主要呈现两大特点。第一,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皆设有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大模块。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总数量最多的是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共有73门课程,其专业选修课占总课程数量的比例达90%。据有关调查,我国大陆专业选修课比例最大的为武汉大学,比例达68%,二者相差较大;而在ischool院校中,课程总数量最多的是伊利诺伊大学,共有194门课程;选修课占总课程数量比例最高的是匹兹堡大学,共有63门课程,比例达92.6%,5所学校中比例最低的也达到77.8%。可见,同ischool院校的数据相比,大陆和台湾地区都应当丰富专业选修课程的多样化设置。第二,在课程体系规划方面,我国大陆图书情报学硕士课程相对独立,而我国台湾地区课程规划之特色在于其更加具体、详细的模块化设计,每一模块下设围绕某一主题紧密相联的若干课程,并说明该模块的核心培养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如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下规划资讯组织领域、资讯资源与服务领域、资讯管理领域、资讯传播科技领域以及资讯与文献学研究议题五个下属模块,五个模块下共包括50门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进行选修,从而构建和调整个人知识结构,培育个人专业核心技能。

4.4依托“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方式,驱动教学全过程

通讯工程论文例10

 

1引言

掌上电脑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以其轻便、廉价、功能强大、便于野外作业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测绘界人士的青睐。在某些领域有逐渐替代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趋势。基于PDA的嵌入式应用软件研究与开发是目前测绘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已经开发成功的掌上型测绘系统中,大多数是基于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之所以能在嵌入式系统市场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与其自身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和相似性是分不开的。未来,将PDA用于常规的测量中,实现内、外业一体化、自动化是提高测量效率的必然趋势。

2嵌入式系统研究

2.1 嵌入式系统

根据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即控制、监视或者辅助设备、机器和车间运行的装置。一般而言,整个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分成四部分: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软件,如图1所示。

图1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应于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及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1]。嵌入式系统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架构上以嵌入式处理器为中心,配置存储器、I/O设备、通信模块等必要的外设;软件部分以软件开发平台为核心,向上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I),向下屏蔽具体硬件特性的板级支持包(BSP)。嵌入式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紧密配合,协调工作,共同完成系统预定的功能。从软件方面讲,嵌入式系统使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实时操作系统(RTOS)。目前广泛使用的RTOS有EPOC、Palm、Windows CE、嵌入式linux等。

与其竞争对手相比,Windows CE功能更为强大,尤其是在多媒体应用方面。Windows CE是微软开发的以组件为基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专门用于手持设备和信息家电。它的模块化设计方式使得软件开发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开发产品来自己设计系统。此系统与Windows OS极为相似,尤其是在GUI(即图形用户接口)方面,熟悉Windows OS的用户掌握Windows CE很容易。目前,使用Windows CE的掌上电脑除微软的Handheld PC外,还有CASIO、惠普、NEC和三星等厂家生产的手持设备。

2.2嵌入式开发研究

2.2.1 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

嵌入式应用软件一般是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例如:旅游、餐饮、娱乐及本文提到的测绘等),基于某一固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用来达到用户预期目标的计算机软件。本文提到的硬件平台指的是掌上电脑HP iPAQ hx2100,软件平台即HP内置的WinCE操作系统,全站仪可以认为是嵌入式设备。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2.2.2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分析

嵌入式系统通常是一个资源受限的系统,因此直接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上编写软件比较困难,有时候甚至是不可能的。免费论文参考网。目前一般采用的解决办法是首先在PC机或笔记本电脑上编写程序,然后通过交叉编译环境(即常见的模拟器)部署成目标平台上可以运行的可执行文件,最后再下载到目标平台上的特定位置上安装运行。免费论文参考网。

需要交叉开发环境(CrossDevelopment Environment)的支持是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时的一个显著特点,交叉开发环境是指编译、链接和调试嵌入式应用软件的环境,它与运行嵌入式应用软件的环境有所不同,通常采用宿主机/目标机模式,如图3所示。

RS232/USB链路

图3 交叉开发环境

宿主机(Host)是一台通用计算机(如PC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它通过串口或者USB接口与目标机通信。宿主机的软硬件资源比较丰富,不但包括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Linux),而且还有各种各样优秀的开发工具(Microsoft的Embedded Visual C++或本文提到的VS.NET2005等),能够大大提高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开发速度和效率。目标机(即本文提到的HP PDA)可以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实际运行环境,也可以是能够替代实际运行环境的仿真系统,但软硬件资源通常都比较有限。

3 开发环境与通讯方式选择

3.1 开发环境

目前,基于PDA的嵌入式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EVC4.0开发WinCE应用程序,另一种方式是基于VS.NET的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开发。前者安装过程和环境配置比较复杂,主要是补丁和汉化包较多,在开发WinCE应用程序之初,用户往往因为软件安装不够齐全或环境配置不当等原因,造成开发环境无法正常使用。而后者可以避免前者的缺点,应用于开发比较方便。

Visual Studio.NET是.NET平台下最为强大的开发工具(目前最高版本为Visual Studio.NET2005),无论是软件服务商,还是企业应用程序的部署与,Visual Studio.NET都可以提供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4]。Visual Studio.NET提供了包括设计、编码、编译调试、数据库联接操作等基本功能和基于开放架构的服务器组件开发平台、企业开发工具和应用程序重新工具以及性能评测报告等高级功能。随着微软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的推出,在其上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有着EVT(包括EVB和EVC)无法比拟的优点。本文主要用到的是.NET平台下的智能设备应用开发。免费论文参考网。

3.2通讯方式选择

目前最常见的硬件之间的数据通讯有串口通讯和USB通讯两种方式,而USB通讯常常涉及到驱动问题,实现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这样串口通信常常成为首选的通讯方式,可以设计相应的串口通信程序,完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任务。

大多数计算机应用系统与数据设备之间通讯只需使用3到5根信号线即可工作。这时,除了TXD、RXD以外,还需使用RTS、CTS、DCD、DTR、DSR等信号线[2]。(当然,在程序中也需要对相应的信号线进行设置。)

图4 发送数据TXD(2号引脚)与接收数据RXD(3号引脚)跳线

采用以上接法,在设计程序时,直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就可以了,不需要对信号线的状态进行判断或设置。

4 HP PDA与尼康全站仪双向通讯程序实现

4.1 PDA与全站仪通讯协议分析

为了实现PDA控制全站仪、实时的全站仪测量数据上传/下载,必须在PDA与全站仪间实现双工数据通讯。本文以Nikon DTM-352全站仪为例介绍双向通讯问题。凡涉及到通讯问题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通讯协议,表1为Nikon全站仪通讯协议格式[3]。

通讯工程论文例11

电力信息与通讯技术相融合具有跨时代意义,它打破了传统的系统模式,实现高效并可靠的电力系统。通过语音和数据的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电力系统的现代化控制,实现安全、可靠并且高效的电网为目标。通过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相融合,可以实现更方便的业务应用,对电网系统来说,可以确保服务质量。电力通讯在电网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电力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各环节的范围分布比较广,通过电力通讯系统可以有效保障信息的实时传输,保障用电数据的真实性,确保供电的合理分布。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力通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重要,有效地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相融合,给电力系统创造更大的受力,同时降低了投资成本,是电网企业的发展目标。

一、电力通讯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电力通讯技术在现代供电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电力通讯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的电能生产、输送以及配送和使用等诸多环节,并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电网的特殊性质,覆盖面积非常广,并且输电环节众多,输电的环节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具有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电力通讯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输电的主要保障。因为电力通讯在电网中的应用主要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保证商业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电网管理和服务的高效性。通过电力通讯与电力信息巧妙地融合,可以实现电网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我国电网企业的不断发展,通讯系统在电网企业中很好的发挥出网络整体效益,满足了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需求,是我国建立“一强三优”现代化电力企业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的电网企业中,通讯系统提出“十一五”规划,其中明确而指出,通讯系统应该扩大数据网络范围,实现我国电网公司数据信息统一化管理,实现通讯网络一体化标准。

二、电力信息与通讯技术融合的经济环境因素

随着近年来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企业逐渐认识到电力通讯必须要融合信息化才能更好的得到发展,对于信息服务来说,必须以快速的通讯网络为基础才能更好的实现信息化发展。所以,从经济环境角度来看,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相融合可以推动集约化发展,增加精益化管理,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能够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正趋向于网络化发展,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有效的融合可以使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通过网络来完成,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同时也改善了传统的经济增长趋势。

(二)降低投资成本,实现较少的运营和维护的资金。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企业更需要简化的网络结构,从而降低投资成本,使多种不同的业务能够同时承载在同一个网络结构中,推动技术的发展。

三、电力信息与通讯技术融合的文化环境因素

随着通讯方式的不断完善,能够使用户随时随地的获得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并且通过信息网络的生产方式以及工作方式构成信息化社会体系。随着电网系统自身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融合了大部分的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应用,有效的满足电力企业员工统一服务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先行网络环境的使用。

(一)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壮大,电力企业本着为人们服务的原则,应用电力通讯方便服务员工,能够随时随地的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实现快捷的工作方式,使员工的工作更加方便,并且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的融合,为员工提供多种多种的服务,以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和协同性。网络的融合与企业应用整合可以实现我国现代化电子商务的需求以及移动办公的需要。利用网络的数据融合可以实现企业信息通讯的应用,使员工的工作更具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操作,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等通讯工具进行操作,实现现代信息化操作功能。

四、电力信息与通讯技术融合的技术环境分析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不断的推广和应用的情况下,利用Internet的信息化业务管理内容将越来越广泛。通过新型技术的不断引入,促进了多种业务以及技术的统一应用,是我国电网企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有效的融合,同时也需要一些技术的支持,对于技术环境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业务融合、核心网技术融合、接入网技术融合、软交换技术融合等。

(一)核心网技术融合。通过IP/MPLS技术为基础,建立核心网络,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拓展性以及低延时性,提高带宽的可利用率,同时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员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接入网技术融合。随着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是在全网宽带化不够完善。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有效融合,利用Eternet以及WLAN等通讯条件进行多元化的宽带介入。对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今后的光纤接入网以及无源光网将更大程度的满足发展需求。

(三)软交换技术融合。通过通讯系统的结合,实现通讯与信息有效的融合,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并且也避免了不同介质传递信息的复杂环节,可以更方便的利用网络实现电力信息化的业务管理。提高了开放式的应用程序端口,更好的支持语音和数据的业务,从而是电力通讯工作更加方便和快捷。对电力信息和滇西通信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五、电力信息与通讯的融合工程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2011年,信通公司开始启动大容量骨干光传输网(OTN)工程建设,预计该项工程一期将于2012年年底完工。工程建成后,骨干传输网容量将提升至400G。这正是电力信息通信领域超前谋划,适应企业未来安全生产及坚强智能电网业务发展需求的里程碑式工程。2012年7月,按照以往公司信息通信部统一部署,作为试点单位之一,信通公司完成了通信管理系统上线试运行任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了对一级骨干通信网络的规范化运行管理。除了较大的工程与项目,在很多微观、中观层面,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发展的例子层出不穷。信通公司运维中心系统管理处的熊飞刚工作一年,就主持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通信设备备品备件管理这样一个项目,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手段,为企业通信设备运维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紧随技术融合之后的是管理模式上的借鉴与融合。信通公司运维中心主任吕俊峰认为,信息通信管理正在形成了一种趋同的态势。如之前通信运维管理,对安全边界的概念很模糊,信息在这方面的意识就比较强;融合之后,通信运维管理也开始更加注重安全、节点等方面的控制。

六、结束语

通过电力通讯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进行融合,在电力企业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在我国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时期,能够有效地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趋势,满足电力系统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提高输电质量,方便电力系统员工的各项工作,是员工能够通过通讯网络实现随时随地的进行工作,并轻松的获取想要的信息资源,并且实现高效的电网智能化管理,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通过对电力系统各环境的分析,了解电力通讯与智能电网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未来的不断发展中,电力通讯与电力信息融合的网络系统必将给电力企业的服务带来更多的方便,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江涛,盛晓红,许巧兰.基于IEC 61850标准的保护功能建模分析[C].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2]张明锐,贾廷纲,徐国卿,金立军,孙宪明.分期建设的发电厂监控系统开发与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17).

[3]杜强;王华松;王建玲;周健鹏;;电力信息网络用户准入及实时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践[C].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