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运动会值周总结

运动会值周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26 21:04:15

运动会值周总结

运动会值周总结例1

回顾近几年焦作市经济的运行轨迹,有一个特别突出的表象,那就是:焦作市经济大起大落。2000年,焦作市地区生产总值居河南省第12位,2007年上升到河南省第4位,2012年又下降到河南省第8位;2000年,焦作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居河南省第9位,2005年上升到河南省第3位,2012年又下降到河南省第7位。原因分析如下。

一、焦作与河南、全国经济运行周期的比较

从解放以来焦作市经济的发展历程看,焦作市经济运行呈现了“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进的态势”,即,随着社会的发展,焦作市的经济总量在逐年增大,经济发展的速度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对比全国、河南解放以来经济运行的轨迹,我们可以得出:一是1984年以前焦作市的经济周期长度短,河南省和全国经济周期相对较长,1984年以后焦作市的经济周期长度与河南省和全国基本一致;二是焦作市经济周期的振幅大,河南省和全国的经济周期的振幅相对较小,即,在全国和河南省经济较快增长的时候,焦作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快,在全国和河南省经济下行的时候,焦作市经济下行的更深,这说明焦作市经济运行的波动性更强;三是焦作市经济运行周期的波峰和波谷(即经济周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到来时间滞后于全国和河南省,这说明焦作市经济运行的周期具有滞后性;四是1984年以后焦作市和河南省、全国的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拉长的趋势,这说明焦作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增加。

对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焦作市与全国、河南省月度和季度经济数据的运行轨迹看,也印证了上述结论。

二、焦作经济波动的内在原因分析

从三次产业角度分析,国民经济的增长是三次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从三次产业增速分析。分别对比近20年焦作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工业经济增速的运行轨迹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运行轨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是从三次产业的总量分析。分别对近20年焦作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总量和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地区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均高度的正相关,与工业最相关。三是从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析,焦作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依靠工业的贡献。从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工业经济的波动主导了焦作市经济的波动。

从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分析,国民经济的增长是投资、消费、进出口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依然从增速、总量和贡献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主导了焦作市经济的波动。

通过上面两个层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工业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主导了焦作市经济的波动。从焦作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工业经济是依靠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发展的,即工业经济的增长依赖于投资的增长。从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分析,工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所占比重在逐年增加。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焦作市工业经济的增长,工业经济的增长又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经济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焦作市经济的波动。

三、焦作工业经济波动的内在原因分析

从焦作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外部因素分析,宏观需求的波动导致了焦作市工业经济的波动。在开放式经济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全国经济的上行或下行必然传导到焦作,从而影响焦作经济运行的轨迹。

从焦作市工业经济内部构成分析,周期性行业比重过大导致了焦作工业经济的波动。周期性行业是指和国内或国际经济波动相关性较强的行业。工业类周期性行业包括有色金属、钢铁、化工、水泥、电力、煤炭、石化、工程机械、航运、装备制造等。当整体经济上升时,这些行业迅速上升;当整体经济下行时,这些行业也迅速萎缩。与之对应的是非周期性行业,包括食品、医药等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行业,非周期性行业是生产人们必需品的,不论经济走势如何,人们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都不会有太大变动。粗略划分,在规模以上工业中,2012年,焦作市周期性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81%,这种周期性工业的结构决定了焦作市工业的强周期性。

周期性行业的周期循环常常沿着产业链按一定的顺序地依次发生。通常复苏始于汽车、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机械、装备制造等下游行业,然后传导至化纤、非金属矿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压延、黑色金属冶炼压延等中游的加工制造业,最后是上游的有色、石油、煤炭、石化等行业。衰退也是从下游行业开始,依次传导至中游、上游行业。由于焦作市的主导工业产品70%以上属于基础性原材料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即上游,所以就造成了焦作经济是被传导、被影响的经济,焦作经济运行的周期滞后于全国和河南省。

四、近十年来焦作市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

从三次产业分析,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快速上升。2012与2000年相比,焦作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7.8%下降到2012的7.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1.7%下降到2012年的24.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0.5%上升到2012年的68.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6.9%上升到2012年的64.3%。因此,工业经济的增长决定了焦作市经济的增长。

从工业的内部结构分析,焦作市周期性工业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86%下降到2012年81%。周期性工业行业增加值比重的下降,优化了焦作市经济运行的轨迹,使全市经济运行的周期拉长、波动的幅度减小。

五、积极承接非周期性工业,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财政增收,焦作市均高度依赖于工业。要实现经济平稳增长、财政的持续增收,就要求工业必须平稳较快增长。当前,焦作市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就是波动性太强。尽力消弱工业经济运行的波动性,减小工业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冲击力,努力实现工业的平稳较快增长,应是焦作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

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是一个的过程,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以增量调结构。即,焦作市在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周期性战略支撑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食品、医药、烟酒类、纺织、服装等非周期性和弱周期性行业,使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周期性行业拉动,转变为依靠周期性和非周期性行业共同拉动。因此,在当前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非周期性工业。

一是转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承接非周期性工业。非周期性工业不仅能稳定经济的增长,同时,由于非周期性工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能有效地增加社会就业。我们要站在工业转型发展的高度,来正确认识非周期性工业。

二是抢抓机遇,积极承接非周期性工业。当前,无论是国外和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还是一些跨国公司、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性布局,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周期性产业,我们要抢抓机遇,积极承接。

三是引大招强,积极承接非周期性产业。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中,投资的拉动力会逐步减弱,消费的拉动力会逐步增强,这为非周期性工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非周期性企业规模越大,辐射的区域也越大,在生产地的稳定性也越强。因此,要坚持引大招强,要瞄准名牌企业和引领未来消费的龙头企业强力招商。

运动会值周总结例2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企业盈利能力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标准,也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简介

本文以某煤矿企业为例,该矿属大型国有煤炭重工业行业,由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年的矿井、入洗270万吨/年的洗煤厂组成。目前企业总资产9.35亿元,在册职工2 875人;矿井井田面积34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4 285.4万吨,可采储量13 452.8万吨。

该企业主要以煤炭开采和深加工为主,兼营与煤炭相关的副业,以自主开采加工为主,产品由公司统一销售管理,市场广阔,出口日本、韩国,国内销往宝钢、首钢等各大钢铁行业及电厂港口。

二、企业经营情况

(一)2010年财务决算说明

1.原煤产量:计划100万吨,实际106.83万吨,比计划增加6.83万吨,完成计划106.83%,比上年同期106.39万吨增加0.44万吨,增产0.41%。

2.精煤产量:计划95万吨,实际116.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73万吨,增幅6.7%。

3.利润:累计计划1 767.38万元,实际4 079.22万元,实际比计划增加盈利2 311.84万元。

(二)2011年财务决算说明

1.原煤产量:计划150万吨,实际151.67万吨,比计划增加1.67万吨,完成计划的101.11%,比上年同期106.83万吨增加844.84万吨,增产41.97%。

2.精煤产量:计划117万吨,实际131.32万吨,比计划增加14.32万吨,完成计划的112.24%,比上年同期116.7万吨增加14.62万吨,增产12.53%。

3.利润:累计计划20 232万元,实际16 881万元,实际比计划少完成37 113万元。

三、分析

(一)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也称资金周转评价,指的是分析比较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借以判断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营运能力指明方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可揭示企业资金周转的情况,揭示企业资源配置的情况,促进企业改善资源配置。以下结合该煤矿报表计算(2010年度和2011年度对比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又称收账比率,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量的应收账款资金循环周转的次数或循环一次所需要的天数,是衡量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本期销货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本期销货收入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2010年: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2 763 433.75+13 031 532.30)/2≈12 897 483.03

应收账款周转率=369 690 075.33/12 897 483.03

≈28.66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360*12 897 483.03/369 690 075.33≈12(天)

2011年: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3 763 433.75+14 031 532.30)/2≈13 897 483.03

应收账款周转率=469 690 075.33/13 897 483.03

≈33.80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360*13 897 483.03/469 690 075.33≈10(天)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考核应收账款周转变现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多,周转天数短,呈上升趋势,表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高,变现能力强,企业收账速度较快,坏账出现几率小。可以看出该煤矿对市场前景预期较为乐观。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一定数量的存货所占资金循环周转次数或循环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存货周转率反映的是存货资金与它周转所完成的销货成本之间的比率,这是一组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和存货是否过量的重要指标,是分析企业流动资产效率的又一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本期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平均余额/本期销货成本

式中: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2010年:

存货平均余额=(142 388 927.00+143 404 797.99)/2≈142 896 862.50

存货周转率=338 194 152.07/142 896 862.50≈2.37

存货周转天数

=360*142 896 862.50/338 194 152.07≈152(天)

2011年:

存货平均余额=(145 388 927.00+146 404 797.99)/2≈145 896 862.5

存货周转率

=341 194 152.07/145 896 862.5≈2.34

存货周转天数

=360*145 896 862.5/341 194 152.07≈153(天)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存货周转率适用于衡量企业对存货的营运能力和管理效率的财务对比。企业一般情况下,周转的速度快、周转天数短,说明企业的销售效率高。就该煤矿以上两年数据对比,皆呈上升趋势,这无疑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不能说明企业各环节的存货营运能力和管理效率。因此,经营者有必要按经营环节具体分析。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财务期间内一定数量的流动资产价值(即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或完成一次周转所需要的天数,反映的是企业全部流动资产价值(即全部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

流动资产周转率=本期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额一般有两种计算方式:一是按产品的本期销货收入计算;二是按销售产品的成本费用计算。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第一种方式计算。

考核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还可以采用完成一次周转所需的天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本期销货收入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2010年: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365 979 812.82+257 675 100.59)/2

≈311 827 456.705

流动资产周转率

=369 690 075.33/311 827 456.705≈1.49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360*311 827 456.705/369 690 075.33≈303(天)

2011年: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368 979 812.82+260 675 100.59)/2

≈314 827 456.71

流动资产周转率

=469 690 075.33/314 827 456.71≈1.49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360*314 827 456.71/469 690 075.33≈241(天)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综合营运效率和变现能力的财务比率。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是一个逆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产利率越高。由此可以看出,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流动资产利率高。但流动资产周转率速度缓慢,根源在于存货占用资金庞大、信用政策过严,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企业必须调整其信用政策,加强存货管理。

4.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一定财务期间内,企业全部资产所占资金循环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它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与它周转所完成的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由此看出综合性指标的衡量要考虑经营性比率的影响。

总资产周转率=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总资产周转天数=360*总资产平均总额/本期销售收入

式中:资产平均余额来自于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平均数。

2010年:

总资产平均余额

=(938 344 627.49+851 353 009.10)/2

≈894 848 818.30

总资产周转率

=369 690 075.33/894 848 818.30≈0.41

总资产周转天数

=360*894 848 818.30/369 690 075.33≈871(天)

2011年:

总资产平均余额=(941 344 627.49+854 353 009.10)/2≈897 848 818.3

总资产周转率

=469 690 075.33/897 848 818.3≈0.52

总资产周转天数

=360*897 848 818.3/469 690 075.33≈688(天)

总资产周转率是用于衡量企业资产综合营运效率和变现能力的财务比率。总资源共享资产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天数越短(总周转期越短),说明企业全部资金的周转速度快,进而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强。由此可见,该煤矿2011年比上年总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运用的效率好,取得的销售收入多,营运能力加强了。

5.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间所有者权益总额

2010年:

资本保值增值率

=647 665 053.02/604 285 468.06≈1.07

2011年:

资本保值增值率

=667 665 053.02/614 285 468.06≈1.09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用于衡量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一般认为,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1,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为资本增值率大于1,为资金增值。该煤矿2011年和2010年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均大于1,并且称上升趋势,可以说明本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良好。

通过对该煤矿2010年和2011年营运能力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能够正确判断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及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获利是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因而盈利能力评价是企业财务评价的核心内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从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三个方面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1.营业利润率

该指标的意义在于从营业收益的角度说明企业营业业务的获利水平。

营业利润率=(本期营业利润/本期营业收入)*100%

2010年:

营业利润率=(88 556 693.73459 790 280.68)*100%≈19%

2011年:

营业利润率=(98 556 693.73/469 790 280.68)*100%≈21%

因为营业利润率比率值越高,表明企业的获利水平越高,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3%。可见该企业目前来看营业利润呈增长趋势,并揭示出营业收入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程度,体现营销部门的工作业绩和企业营业的综合获利水平。

2.总资产报酬率

该指标的意义说明企业每占用或运用百元资产所能获取的利润,用于从投入和占用方面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2010年:

总资产报酬率=(90 294 922.64/894 848 818.30)*100%≈10%

2011年:

总资产报酬率=(98 294 922.64/897 848 818.30)*100%≈11%

因为总资产报酬率比率值越高,表明企业的获利能力愈强,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1%,目前来看呈增长趋势,该企业的获利能力逐年增强。以息税前利润和总资产比较,能够充分体现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从而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及时获利。

3.净资产报酬率

该比率用于从净收益的角度说明企业净资产的获利水平。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净资产平均余额)*100%

2010年:

净资产报酬率=(90 258 493.73/894 848 818.30)*100%≈10%

2011年:

净资产报酬率=(98 258 493.73/897 848 818.30)*100%≈11%

因为净资产报酬率比率值越高,表明企业的获利水平愈高,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1%,目前来看呈增长趋势。相对于其他获利水平指标更能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计算企业在某项资产中投资1元所形成的销售收入,并将计算结果加以比较分析,以提示企业在配置各种经济资源过程中的效率状况。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企业营运能力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高,变现能力强,企业收账速度较快,坏账出现几率小。存货周转率适用于衡量企业对存货的营运能力和管理效率的财务对比,存货周转率就该煤矿以上两年数据对比,皆呈上升趋势,这无疑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流动资产周转率中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流动资产利率高,但流动资产周转率速度缓慢。总资产周转率中该煤矿2011年比上年总资产周转率高,取得的销售收入多,营运能力加强。资本保值增值率中该煤矿2010年和2011年的资产保值增值率是均大于1,并且称上升趋势,说明本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目前良好。

盈利能力中营业利润率,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3%,可见该企业目前来看营业利润呈增长趋势,体现营销部门的工作业绩和企业营业的综合获利水平。总资产报酬率,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1%,目前来看呈增长趋势,能够充分体现该企业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从而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及时获利能力。净资产报酬率,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1%,目前来看呈增长趋势,该指标对于其他获利水平指标更能综合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

(二)建议

培育和完善企业营运能力体系的对策: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二是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三是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四是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五是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总之,通过对企业营运能力指标的分析评价,能够正确判断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及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从而提高该煤矿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魏明海.论有效的财务分析模式[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5).

[2] 刘新华.企业财务分析的缺陷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1(8).

[3] 王庆成.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81.

[4] 于福生.小企业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01.

[5] 欧阳清.成本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0.

[6] 杨忠莲.高级财务会计[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8:176.

运动会值周总结例3

1.2实验设计为了探究我校学生在足球选项课的过程中其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相互之间的关联,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量表》的测试,还根据现代心理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课前后心境、流畅状态进行测试,其目的在于探究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与情绪状态的关联。具体测试步骤如下:第一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量表》、《心境状态量表》、《流畅状态量表》各测一次、第二至十五周《心境状态量表》、《流畅状态量表》每周测一次。第十六周重复第一周的测试内容。

2结果

所获得的原始数据依据学生的体育选项进行分类并分别输入EXCEL和SPSS统计软件系统建立子数据库和总数据库,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ndependent—SamplesTTest)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通过对我校大一、大二共383名学生的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测试原始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并通过SPSS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从表1可见,大一、大二学生任务定向均值较高,而自我定向均值较低。但各公选项目中大一、大二的男、女学生在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中又有着不同的差异。大一足球选项女学生任务定向均值与总均值基本一致,自我定向均值却比总均值低;大一足球选项男学生任务定向均值比总均值基本一致,自我定向均值则比总均值低;大二足球选项女学生任务定向均值比总均值低,但自我定向均值则比总均值高;大二足球选项男生任务定向均值与总均值基本一致,但自我定向均值比总均值高;

3结论与建议

运动会值周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 F512.7 [文献标识码] A

一、 物流需求指标和数据的选取

物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空间范围内,由于生产和消费而引起的实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运输、包装、库存、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等活动需求的总和。度量物流需求的指标体系有实物量体系,如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库存量、加工量等,和价值体系,如物流成本、物流收入等。由于缺乏必要的统计数据,应用后一体系时只能根据专家经验对物流需求进行经验预测。为了对物流需求进行量化研究,同时兼顾数据的可能性,本文采用实物量体系中的货运量或货物周转量来表征物流需求。这两个指标都是运输活动的结果,虽然运输需求只是物流需求中的一部分,也不能全部代表物流服务的作业量,但运输是物流过程中的基本活动,贯穿于整个物流过程,运量的多少也必然决定着相关物流业量,如搬运、装卸、包装等的多少。因此货运量或货运周转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物流需求量是能反映物流需求的变化规律。

为了构成一个等间隔数列,本文以1997-2006年常州的地区生产总值、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的数据为基础来建模预测。GDP(单位:万元)数列为(4701069,5045974,5387217,6006573,6729008,7606035,9014200,11006100,13033600,15694600);货运量(单位:万吨)数列为(5246,5167,4909,4696,4830,5140,5437,5648,6032,6855);货运周转量(单位:万吨公里)数列为(319055,307452,327542,273472,279312,274835,291913,299376,312269,379974)。

从以上数据系列看出,1997-2006年的物流需求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但物流需求的未来发展,需求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问题确是未知的。因此物流需求是一个“少数据,不完全信息”的灰色系统,用灰色系统理论来对其进行相关分析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二、 地区生产总值、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之间的灰关联分析

灰关联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系统中各因素的关联程度从而确定主次。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均可代表物流需求,但是那一个指标更具有代表性?物流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社会经济活动是引致物流需求的根本因素。因此,通过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结果,即地区生产总值,与两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可以确定出更具有代表性的那个指标。

根据灰色理论的原理和方法,令地区生产总值数列为参考数列,记为{x0(k)}={4701069,5045974,5387217,6006573,6729008,7606035,9014200,11006100,13033600,15694600};货运量数列和货运周转量数列为比较数列,分别记为{x1(k)}={5246,5167,4909,4696,4830,5140,5437,5648,6032,6855},{x2(k)}={319055,307452,327542,273472,279312,274835,291913,299376,312269,379974}。

由于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的单位不同,为了使各数列数据具有可比性,需进行无量纲处理,分别得到新数列。GDP的新数列为(1,1.0734,1.1459,1.2777,1.4314,1.6179,1.9175,2.3412,2.7725,3.3385);货运量的新数列为(1,0.9849,0.9358,0.8952,0.9207,0.9798,1.0364,1.0766,1.1498,1.3067);货运周转量的新数列为(1,0.9636,1.0266,0.8571,0.8754,0.8614,0.9149,0.9383,0.9787,1.1909)。

将参考数列{x0(k)}与比较数列{xj(k)}(j=1,2)进行比较,求出绝对差数列。

记同一点k,{xj(k)}与{x0(k)}的绝对差为:Δ0j=|x0(k)-xj(k)|

三、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r01〉r02〉0.6,说明常州市货运量与货运周转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均有较好的关联程度,并且货运量与常州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程度大于货运周转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程度,即货运量指标更能表征常州市的物流需求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森,周峰.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物流需求预测模型[J].决策参考,2006,2:59.

运动会值周总结例5

物流产业是集服务与设备生产于一体的综合产业。许多研究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具有明显全局带动作用。主要表现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1]。区域物流的发展和区域经济主体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完善的区域物流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内信息与商品的快速有效流动和增长,而且通过优化集成区域内企业的战略竞争资源,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要求在沿湖生态环境容量的刚性约束下,实施产业的有效集聚,在沿湖资源环境承载力内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集约利用的工业园区带。优先发展鄱阳湖经济区物流系统,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目标的关键[2]。基于相关性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主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物流、经济的协调发展。 1研究区域界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主要包括江西省5个环鄱阳湖城市,分别是景德镇、九江、南昌、鹰潭、上饶共五市。本文从抓住研究重点和收集数据方便两方面考虑,将研究去区范围设置为六市,即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抚州六市,基本从空间布局上涵盖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2相关性模型的建立 2.1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模型 提高货运周转量,加快物流的周转速度,是从整体上提高区域经济主体运行速度和质量的关键[3]。在此,可以通过建立货运周转量的的趋势模型,来反映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货运周转量的趋势模型:y=f(t),式中,y为货运周转量;t为时间。 2.2区域货运周转量与GDP回归模型的建立 借助SPSS,通过分析货运周转量与GDP的相关系数,来判定二者的相关程度,并通过建立GDP对货运周转量的回归模型,来反映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主体的拉动作用。货运周转量对GDP的回归模型:y=g(x),式中,y为GDP;x为货运周转量。 2.3区域物流产值与区域第三产业产值回归模型的建立 物流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因此,通过建立区域物流产值与区域第三产业产值回归模型分析区域物流产值与区域第三产业产值的相关性,反应物流产业在就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作用[4]。区域物流产值对区域第三产业产值回归模型为:y=u(x),式中,y为区域第三产业产值;x为区域物流产值。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主体水平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本身的界定尚不清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还没有对物流产业进行单独统计。众多学者用货运量或货运周转量来近似描述物流规模,这一方面是因为运输业是物流产业的主要支柱,任何物资的流动都需要经过运输这一环,掌握了运输业的基本状况也就可以确定其他环节的发生量;另一方面,是由于运输业统计数据具有可得性与可信性[5]。但考虑到一批物资可能会经过多次流转,从而产生几份货运量,放大了物流需求。因此,本文采用更全面的货运周转量、区域物流产业产值等来定量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 3.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分析 根据2003~2010年江西省统计年鉴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从200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货运周转量为321.25亿吨公里增长到2009年的1127.41亿吨公里,以每年14.29%的速度增长(表1)。为直观地观察8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的变化趋势,根据上述数据,我们运用散点图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8年来的全社会货运周转量的发展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见图1)。如图1所示,8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货运周转量随时间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基本上是线性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7],利用SPSS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数据,我们得到货运周转量的趋势方程为:y=116.947x+111.166,R2=0.843式中,y为货运周转量,x为时间。我们需要对上述模型进行F检验。检验所用的F统计量的值为32.147,远远大于其临界值F0.005(1,7)=3.84,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05下,所建立的货运周转量的趋势模型是显著的,也就是说我们所建立的线性趋势模型是合理的。从上面的趋势模型方程中可知斜率为116.947,其意义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平均每年将增长116.947亿吨公里。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的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货运周转量水平还将持续增加。 3.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GDP与货运周转量的回归模型分析 分别将区内生产总值GDP和货运周转量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和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来进行分析(数据见表2)。下面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与GDP的相关系数,来判定两者的相关程度,并通过建立货运周转量与GDP的相关模型,来大致反映物流业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根据表2的数据,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与GDP的散点图,从中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8](见图2)。如图2所示,8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GDP与货运周转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基本上是线性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SPSS相关性分析得到数据。我们得到货运周转量与GDP的回归方程为:y=3.769x+798.786,R2=0.875式中,y为GDP,x为货运周转量。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经计算检验所用的F统计量的值为41.899,远大于其临界值F0.02(1,8)=11.3,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1下,所建立的模型是显著的,即线性趋势模型是合理的[9]。由回归方程可知回归系数为3.769,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每增长1亿吨公里,将拉动GDP增长3.769亿元。由此可以说明增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发展物流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 3.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产值与GDP的相关性分析#p#分页标题#e#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产值与GDP总体趋势是上升的。物流产业产值从2005年151.2579亿元到2009年255.9489亿元GDP值从2005年2290.84亿元到2009年4521.19亿元(表3)。从图3可以看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产值与GDP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通过SPSS分析数据得到,通过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我们得出物流产业产值与GDP的回归方程为:y=21.583x-985.346,R2=0.988式中,y为GDP,x为物流产业产值。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经计算检验所用的F统计量为238.795,远远大于其临界值F0.01(1,5)=16.3,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1下,所建立的模型是显著的,即线性趋势模型是合理的。由回归方程可知回归系数为21.583,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产值每增长1亿元,将拉动GDP增长21.5839亿元。由此可以说明增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发展物流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 4结语 从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4.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物流产业总量呈上升的趋势,与GDP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4.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货物周转量、产值与GDP的相关性都较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 因此,在大力进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同时,应做好经济区物流产业的规划,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区位的能力,积极利用物流引力作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区域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拉动物流地位较低区域的经济发展,推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运动会值周总结例6

中图分类号:G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987-03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Physical Capacity Indexes for Male Mid-distance Running during the Enhanced Period Training Before Indoor Competition

WANG Wei-ju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07,Jiangsu,China)

Abstract:Controlling properly the training load before indoor competition is a very significant area that needs to be explored in the course of scientific training for mid-distance running. However,hardly anyone has touched on this area. This research aims at discovering the controlling factors,criterion of valuation and law of variations of physical capacity indexe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training load of athletes before indoor matches by use of som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to supervise the training process before indoor competition that athletes will attend,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Shanghai long and middle distance running brigade to prepare for the 10th National Games and make their training more scientific and appropriate.

Key words:before competition;load;male mid-distance running;physical capacity index

室内赛赛前训练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训练既要保证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表现出高水平,又要保证在紧接着的室外赛中有足够的专项体能,就必须进行大负荷训练。负荷是极其难掌握和调控的,而机能指标能很好的反映运动员训练负荷的大小和恢复情况。因此,加强身体机能指标的评定对室内赛赛前负荷的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上海市优秀男子中跑运动员6名。年龄(23±6)岁,体重(65±5)kg,身高(1.78±0.05)m,从事中跑训练年限(6±3.5)a,现有运动水平:运动健将(他们均在全国锦标赛、冠军赛上获得过前8名)。经健康检查,无肥胖症,无心、肺、肝、肾及内分泌等疾病病史。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利用上海市图书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及各体育院校的相关资料,查阅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本研究课题所需的资料。

1.2.2专家访谈法

利用2003年和2004年度上海体育学院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机会,以及2005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上海、天津、北京三站),访问了我国从事中跑训练的著名中长跑教练员。

1.2.3实验法

1.2.3.1实验时间2005年1月29日―2005年3月2日(赛前小周期)。

1.2.3.2实验地点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体育场、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天津站(3月1-2日)。

1.2.3.3实验负荷的设计赛前实验负荷的设计图(图1)

运动负荷变化测试,采用运动员训练负荷变化的方式,测出进行实验训练前的一些指标(部分指标测试前一天不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1,4,5])。然后训练的负荷不断变化,将训练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赛前小周期4周即:大量中强度第一周中量高强度第二周至第三周低量高强度第四周[2,3]),负荷的变化用平均心率来监控。每阶段负荷变化后,测出相应机能指标,将这些指标进行比较研究,能客观界定赛前中跑运动员的运动时间和负荷大小、评定机体疲劳及恢复情况,加强对中跑训练的监控。

1.2.3.4身体机能指标的选定

采用CK评定运动负荷强度;采用HB、T/C评定负荷量;采用T/C、V・O2max评定训练效果[4]。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forWindows12.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Paired-SamplesTTest统计分析。

1.2.5对比法

将研究对象在完成三个阶段训练前后的HR、V・O2max的变化及训练过程中的血尿素、CK、HB、T/C、即时HR的值进行比较。

2结果

2.1不同训练负荷后Hb测试结果见表1。

3分析与讨论

3.1血红蛋白(Hb)变化分析及对赛前训练负荷训练效果的评定

大量中强度Hb值应该底于常值,第一周却高于常值,是由于在高原的原因,在高原训练中Hb值可能高于正常值[4],因此偏高是正常的。后经过一周的训练适应后血红蛋白值15.3±0.15g/dL开始恢复接近常值(表1),但仍偏高。由于大负荷强度和保持负荷量,出现第三周后的Hb值(14.5±0.23)g/dL明显下降,运动员身体处于疲劳,负荷设计对身体机能的影响充分体现,但样本唐××的Hb值下降幅度较大达到1.1g/dL,有过度疲劳的迹象,监控中及时其调整了运动量,经过调整后Hb值在第四周恢复到正常值。第四周后血红蛋白值(15.1±0.29)g/dL已与正常值没有什么区别,说明运动员在经过第四周的调整恢复,可以以好的状态迎接比赛。

3.2血清肌酸激酶的(CK)变化分析及对赛前负荷训练效果的评定

测试结果的标准差相对其它指标的标准差比较大(表2、图2),最大的第三周达到122.97(U/L),最小的是第四周结束时为62.79(U/L),说明了队员的身体条件不完全一致,个体差异明显,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也不完全相同。第二阶段CK值比第一阶段CK值有下降趋势,但总负荷却没有下降,说明运动员整体上适应了训练负荷,但机体由于负荷的增大,CK值仍偏高,而且个体差异更加明显,标准差增大到122.97(U/L)。第三阶段由于总负荷的下降,造成CK值回落,同时表1的血红蛋白(Hb)值升高,说明运动员总体上进入良好状态,训练负荷的设计有利于运动员的调整、恢复,参加比赛[5]。

结合运动员的安静值,本次研究中样本李××和高××CK值在第一周结束后出现明显上升幅度,通过监控及时对其调整负荷一周,并增加了恢复措施,第三周恢复训练,经过第四周的调整后,高××的CK值仍较高,CK值并没有出现明显回落,但其它指标未见异常;再如样本唐××经过第四周的调整,CK值没有变化,其它指标未见异常。可见CK相对其它指标更敏感,对单个样本的评价更有现实指导作用。

3.3血清睾酮/皮质醇的变化分析及对赛前负荷训练效果的评定

表3第一周负荷后,T/C比值出现下降,T/C值具有显著性变化P小于0.01,说明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运动员的机体处于疲劳状态。第三周后,T/C比值仍下降,T/C值具有显著性变化P小于0.01,说明分解代谢仍大于合成代谢。第四周负荷后,T/C比值回升,T/C值不具有显著性变化P=0.5611,说明合成代谢大于等于分解代谢,运动员的机体己开始恢复。第三周与第一周的T/C比值也是下降,T/C值具有显著性变化P=0.000567,说明负荷增大后,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运动员的机体疲劳进一步加深,机能指标进一步下降。

从图3可以同时了解,T、C、T/C的总体对应关系,第一周当运动员睾酮值上升时,对应的皮质醇值下降,第三周运动员睾酮值进一步上升时,对应的皮质醇值也同时进一步下降,说明分解合成在同时进行,但对应的T/C值,说明总体上分解代谢速度大于合成代谢速度,对应CK、Hb、血尿素的实验结果,可以准确推断加量加强度后运动员出现疲劳,综合机能指标下降,负荷的变化,引起机体的反应[1];第四周是高强度低量阶段,总负荷下降,出现睾酮值回落,对应的皮质醇值回升,T/C达到安静状态值,代谢的合成速度上升与分解速度下降,身体机能趋于平衡。

3.4最大摄氧量(V・O2max)变化分析及对赛前负荷训练效果的评定

由表4可见,实验前V・O2max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与实验后比较,P值小于0.01有显著性变化,其中V・O2max的绝对值上升4.81%,V・O2max的相对值上升6.32%。从数据可以说明,通过赛前的训练、调整,运动员的V・O2max有提高,当运动员身体状况较好时,最大摄氧量升高;当运动员身体状况下降或过度训练时,运动员心肺功能下降,最大摄氧量下降。

最大摄氧量是评定运动能力变化的指标,最大摄氧量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和运动成绩相一致,耐力运动员随着运动成绩和有氧代谢能力的不断改善,经常进行400m、800m、1500m跑训练的运动员容易发展V・O2max的能力。实验结束后V・O2max值增大,可以预示在即将进行的比赛中有好的表现[5]。

3.5实验后运动员比赛成绩讨论

表5实验后运动员运动成绩良好,总体成绩有所提高。样本唐××在参加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天津站中获得了800m和1500m两项冠军,赛前负荷监控效果显著,特别是样本唐××第三周后的过度疲劳先兆得到很好调控,机能指标的评定对训练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

4结论

1)大量中强度,中量高强度后Hb、T/C值下降,反应运动员疲劳和深度疲劳;低量高强度调整后Hb、T/C值上升,反应运动员恢复良好。说明采用Hb、T/C、评定负荷量,采用T/C评定训练效果是有效的,是监测大量、大强度训练的理想指标。2)赛前强化阶段CK值的标准差特别大,个体差异也很明显,CK值的变化完全能够反映单个样本的疲劳程度,反映负荷的大小和运动员个体的适应情况,是评价负荷强度、负荷量的敏感指标。3)V・O2max值增大,说明从事中跑训练的运动员可提高V・O2max,而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说明运动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与V・O2max成正比例。

参考文献:

[1]颜克典.训练检测与评估[J].省略.tw.

[2]陈兴胜,冯坚.田径赛前最佳竞技状态调控原则、训练时间及运动负荷的安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5):75.

[3]过家兴.现代运动负荷安排的主要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19-20.

运动会值周总结例7

一、研究背景

有效的物流需求分析能使物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并保证物流活动高效率和高效益。考虑到总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可以反映物流需求的变化规律,本文采用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作为反映物流需求的重要指标。

二、研究方法

影响总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的因素有很多,并且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因此这两个指标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就十分复杂,分不清哪些因素关系密切,哪些因素关系不密切。因此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总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长沙总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因素中哪些重要,哪些次要或不重要,为长沙制定物流发展规划时候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将各种因素每年的数据作为子因素,总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为母因素,分析计算各子因素对母因素的关联度。

三、方法运用和结果分析

1.资料来源

以长沙市2001年~2005年的货运总量、货物周转量和长沙市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工业增加值为分析资料,对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长沙是“消费之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很大程度影响物流需求,因此考虑这个因素。同时近年来长沙市的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购买力水平上升了,这也是影响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也考虑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数据从《200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长沙市统计公报资料获得。

2.关联分析和结果

子因素(长沙市主要经济指标)数列Xi,i=1,2,…,7;母因素(总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数列Yj,j=1,2;Xi={xi(1),…,xi(5)},Yj={yj(1),…,yj(7)}。

(1)原始数据的处理。本文采用的数据是增长型的经济统计数据,因此采用初值化变换,即用数列序列的第一个数去除后面的数据,得到的新数列为原数列的初值的倍数数列。

(2)求关联系数及关联度。以Yj(t)为母因素,先求出Yj(t)与各对应时刻的绝对差值。将上述计算结果代入公式,则得到关联系数。然后将所得关联系数代入,

即分别将各个序列每个时刻的关联系数相加并平均,就得到关联度,计算结果分别列于表1和表2。

(3)结果分析。先看关于影响总货运量的因素的分析结果:

0.799>0.793>0.772>0.767>0.766>0.755>0.747,即影响长沙市货运总量的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再看对影响货物周转量因素的分析结果:

0.674>0.664>0.646>0.642>0.617>0.557>0.555,即影响长沙市货物周转量的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四、结论

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消费是影响长沙市物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目前长沙忽视第二产业的发展,使得长沙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所以长沙促进本市物流业的发展,实现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增长,需调整好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参考文献:

[1]肖丹倪梅李伊松:物流需求分析指标研究[J].现代物流. 2003:33-34

[2]王学萌等:灰色系统模型在农村经济中的应用[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14

运动会值周总结例8

一、物流需求预测指标的选择

为了对物流需求进行量化研究,本文采用实物量体系中的货运量或货物周转量来表示物流需求。因为货运量或货运周转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物流需求量能反映物流需求变化规律,所以利用货运量或货物周转量的历史数据进行物流需求预测建模是可行的。

本文以2000年~2007年西安的地区生产总值、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数据为基础来建模预测。其具体数据见表1。物流需求是一个“少数据,不完全信息”的灰色系统,所以用灰色系统理论来对其进行预测。

数据来源:西安市统计年鉴

二、GDP、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之间的关联分析

物流需求根本上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因此,通过对代表经济活动的GDP和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的关联分析可以更好的确定哪个指标更具代表性。

GDP数列(参考数列):X1=(646.13,734.86,…1473.68,1737.10)

货运量数列为:X2=(6999.24,7728.35,…15942,19404)

货物周转量数列为:X3=(3638002,4229429,…6820923,7341444)

为了让数据具有可比性,先对数列进行无量纲处理,从而得到各数列的初值像,由X’i=Xix’i(1)=(x’i(1),x’i(2),…x’i(7),x’i(8);i=1,2,3)得:X’1=(1,1.1373,…,1.1602,1.1787),X’2=(1,1.1041,…,1.0121,1.2172),X’3=(1,1.1626,…,1.0934,1.0763)

取ε=0.5计算关联系数,灰色关联度,;

关联系数:

通过计算得到生产总值与货运量的灰色关联度为R12=0.61989;生产总值与货物周转量的关联度为R13=0.889166。R13>R12>0.5,由关联度知,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与生产总值都有较好的关联程度,并且货物周转量与生产总值的关联度大于货运量与生产总值的关联度,说明货物周转量更能代表西安市的物流需求水平。

三、建立物流需求灰色预测GM(1,1)模型

取2000年~2007年的货物周转量。X(0)=(3638002,6820923,…,7341444),X(1)=(3638002,7867431,1241352,17451196,23301225,29539273,36360196,43701640)由Z(1)=,k=2,3,…n。可以得出X(1)的紧邻均值生成序列Z(1)=(5752717,10140472,14932354,20376211,26420249,32949735,40030918)根据检验条件,其光滑比序列和级比数列分别为:

p(k)=(1.1626,0.5778,0.4058,0.3352,0.2677,0.2309,0.2019)

σ(k)=(2.1626,1.5778,1.4058,1.3352,1.26771.2309,1.2018)

从以上两数列可以看出:当k>3时,p(k)

对参数列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得。时间响应式为:

由此得的模拟值为:=(3638002,4241738.475343,4659058.3559,5117435.902722,5620910.539854,6173919.106682,6781334.957315,7448510.906718)

四、模型的检验

在对未来物流需求量进行预测前,必须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运用该模型进行预测和分析。模拟值、残差和相对误差如表2所示。

平均相对误差=0.01620379

五、结语

通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物流需求量预测模型,对西安市未来的物流需求作了预测。由预测结果可知2008~2013年西安市的物流需求水平逐步提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物流需求大规模增长的同时,必然会诱发物流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社会也会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各方应抓住机遇,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如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运动会值周总结例9

【关键词】文件运动规律/阶段性/螺旋式……

【正文】

文件(档案)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物,它与所有的客观事物一样,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规律阶段性、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变化的。其阶段性表现为文件(档案——下同)运动的周期性,其螺旋式表现为文件运动周期的连续性与循环性。在档案学研究中,其阶段性特点已为档案学家发现并概括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螺旋式特点则为档案学家们所忽略,近年来,国内档案学者有所研究,但主张为“文件运动的回流形式”,其认识仍未超越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笔者认为,文件运动的阶段性和螺旋式正是文件运动微观与宏观的两个互补性规律,并就此略陈管见。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文件运动阶段性质变的微观规律,既是世界档案实践和理论的一般原理,也是各国档案实践和理论的个别结论

文件从现行——半现行——非现行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运动过程,通常称作文件生命周期,它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阶段性在文件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最早发现文件运动周期性特点的是美国档案学家,最早形成理论成果的是英国档案学者,该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相当成熟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国际化的加速,各国文件、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国际档案界对该理论的认识和运用也显现出求同存异的时代特性,即在不断增强和扩大共识之时,也很重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特征既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顺应了世界多元化发展潮流。

首先,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范围来看,它实际上是国际档案界集体智慧的结晶。现代世界档案学史表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和理论源头来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文件中心和文件生命周期论述,正式提出则是由英国档案学者在1950年第一次国际档案大会上完成的,其后又经加拿大、阿根廷等国档案学家的丰富和发展,才不断完善起来。作为新的档案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清晰地揭示了“文件”转化为“档案”的阶段性质变的基本规律与特点,而且普遍适用和作用于各国档案工作实践。尽管各国国情不尽相同,对该理论认识和接受的程度也参差不齐,但是,只要建立了档案工作的国家大多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具体运用情况来看,各国又结合本国社会经济制度、历史文化背景与文档工作实际,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反映和表达,又表现出一定的实践与理论的个性。我国档案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就很有典型意义,如20世纪的60年代初曾三从我国文档工作实践中发现的“档案自然形成规律”,80年代陈兆@①提出的“文件运动周期理论”,90年代何嘉荪提出的“文件运动规律”等。这些中国式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具有我国档案实践和理论的特色,而且丰富了世界档案学理论宝库,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更加国际化充实了新内容。

第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重大贡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虽然只是反映文件运动阶段性质变规律的理论,但是,从半个多世纪档案工作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实绩来看,其贡献是不可低估的。一是理论贡献,它对于深入研究和把握文件运动的周期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文件与档案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指导文档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二是实践贡献,它对于科学合理地组织文档工作流程、切实有效地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促进文件向档案健康有序的转化,具有极其重大的实践意义。三是创新性贡献,除包括上述两大贡献外,它还对进一步探索文件运动的基本特征,拓宽研究视野和提高认识层次,为发现文件运动的其他规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文件和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档案学界称它为20世纪档案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二、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作为文件运动整体性变化的宏观规律,既是文件运动周期性质变的扩展和深化,也是文件运动周期之间质变的内在逻辑联系

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角度来认识,文件运动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信息系统,它是根据利用者需要,通过人工干预使“文件”与“档案”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循环转化的一个信息流。其特点有时间的无限性、空间的转换性、内容的一致性、价值的互变性和动态的可控性等;其实质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文件运动中的具体表现,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主体对文件和档案的需求愿望、利用目的及工作机制的发展变化。现作下述简要分析。

(一)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文件运动周期内,“文件——档案”的转化呈线性运动状态,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科学性就是揭示了这一规律,同时其局限性也正在于此,所以,它无法对“档案——文件”的转化过程及其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档案——文件”的转化,作为档案利用中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首先在理论上正视和研究它的是何嘉荪、潘连根,他们称之为“文件运动的回流形式”,并试图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作其“回流”观的理论依据。然而,由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和研究者认识的局限性,何、潘两人仅勉为其难地作了一些形而上学的论证,并没有透视出该运动形式的实质。可见,就文件运动而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只是揭示了其中一部分规律,并没有穷尽它的全部规律。尽管如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仍然启发我们:文件与档案之间在社会利用价值上存在着一定或明或暗的必然联系。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开文件运动规律秘密的钥匙。从文档工作实践和档案学基本理论来看,笔者认为,“文件——档案”转化规律体现了两者之间的显性联系(明),“档案——文件”转化规律则反映了两者之间的隐性联系(暗)。前者已获得中外档案界的普遍认同,并已形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后者则刚刚进入档案学者的研究视野,正所谓“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文件——档案——文件——档案”螺旋式发展的运动过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文件运动的普遍联系性表现在其价值定位的纵、横两个方面。

从横向来看,文件运动中各种价值的定位,总是与利用者的价值取向、需求意愿和预设目标的定位密切相关的,即文件(档案)一定的价值形态与利用者一定的需求期望值是基本一致、相辅相成的。从纵向来看,“文件——档案”或“档案——文件”的转化,总是与其自身价值实现方式的定位紧密联系的,即一定的文件运动形态与其一定的价值时态是基本一致、相辅相成的。因此,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文件就是文件,档案就是档案,其价值定位是十分明确的;当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文件——档案”或“档案——文件”的价值转化也就随之发生了。

2.文件运动的对立统一性表现在其价值转化的时、空两个方面。

从时间上看,“文件——档案”的转化是信息的现行价值与历史价值从对立到统一,“档案——文件”的转化则是信息的历史价值和现行价值的再对立统一。从空间上看,“文件形成者——档案管理者”的转移是信息的文件价值与档案价值由对立而统一,“档案管理者——文件形成者”的转移则是信息的档案价值与文件价值的再对立统一。决定上述转化的内因是文件和档案之间具有信息来源一致性、信息内容等同性及其利用价值可互变性,其外因是文件和档案的信息价值都具有社会需求性和可实现性,而且仅当内、外两方面条件都充分具备时,“文件——档案”或“档案——文件”的价值转化才由可能变成现实。

3.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1)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呈现出文件生命周期连环结构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附图

(2)分析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的以下特点:a.从信息内容来看,具有转化关系的各期文件与档案之间均保持着信息内容的同一性,即此信息即彼信息;从信息存在来看,具有转化关系的各期文件与档案之间又都保持着时、空的独立性,即此文件(或档案)非彼文件(或档案)。这样就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文件生命周期,为文件运动的持续进行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实践支撑。b.从信息利用价值的角度来看,“文件——档案”的转化是档案对前文件利用价值的扬弃,“档案——文件”的转化则是后文件对前档案利用价值的再扬弃。从社会职能的角度来看,“文件——档案”的转化是档案对前文件社会职能的否定,“档案——文件”的转化则是后文件对前档案社会职能的再否定。其中“档案”身兼二用:一为链接前、后文件利用价值和社会职能的路径;二作两次扬弃和否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梯,“后文件”的作用亦然。这样就使文件和档案遵循着自然形成规律、一个周期套着一个周期连续不断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构成了文件运动的全部历史过程。

4.文件运动的基本规律、定律、判断和规则。

(1)基本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文件能直接转化为档案,档案也可直接或间接转化为文件。

(2)定律:当文件的现实目的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且具有备以查考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时,现行文件就直接转化为档案。当档案能在现实社会活动中发挥现行文件作用时,档案可以并能够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现行文件。

(3)判断:a.凡现实目的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了的现行文件都可以直接转化为档案,凡档案都是现实目的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了的前现行文件。b.凡具有备以查考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的现行文件都必然直接转化为档案,凡档案都必是具有备以查考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的前现行文件。c.凡能在现行社会活动中发挥现行文件作用的档案都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为有效现行文件,凡能转化为有效现行文件的档案都必须具有现行文件价值。

(4)规则:a.文件能直接转化为档案且只能通过档案来作用于后文件,而档案则不能逆转为和反作用于前文件。b.档案可以转化为后文件且只能通过已转化的文件来作用于后档案,而文件则一般不宜反作用于前档案。

三、文件运动规律给予我们的新启示

(一)文件运动具有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文件运动作为一个物质运动系统,在一定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通过文件与档案、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总是在阶段性质变规律的基础上按照螺旋式发展规律不断向前运动的。这一现象正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在文件运动中的综合反映。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建立在“文件——档案”运动基础上的现行理论中才会有“档案——文件”运动的合法地位。

(二)文件运动是文件的周期运动和周期连续运动有机结合的历史过程。

“文件——档案”和“档案——文件”作为文件运动两种基本形式,充分反映了文件运动规律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从普遍性来说,“文件——档案”的转化是文件运动中普遍存在的显性运动方式,也是文件运动的主流。从特殊性来说,“档案——文件”的转化是文件运动中个别存在的隐性运动方式,也是文件运动的支流,并常常为主流所遮蔽而令人“不识庐山真面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由于它们的客观存在,并在其价值规律的作用下统一于一个共同的运动体内,因此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件运动的历史过程。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文件运动规律不仅要揭示“文件——档案”的微观运动规律,而且也要揭示“文件——档案——文件——档案”的宏观运动规律,只有这样,它才是符合文件运动实际的科学理论。

(三)文件与档案相互转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文件、档案价值规律和社会需求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

文件与档案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一方面是因为利用主体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对客体价值的认知不断深化和需求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客体价值可互变规律为利用主体的认知和需求提供了客观依据,两者相互作用就推动了“文件——档案——文件——档案”的周期性、螺旋式的向前发展。

(四)文件运动规律为正确认识文件与档案的性质及其关系提供了理论根据。

从表象上看,文件和档案似乎为同一种事物,但文件运动规律清楚地说明:一是文、档在物质形式上是一种继承关系,在实质上是社会职能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有着不可混淆的界限。二是不同时期的文件、档案是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活动中根据利用主体的需要而形成的,它们在适用对象和具体作用上都有明确的分工,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把“档案——文件”的转化认为是“文件运动的回流形式”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一是缺乏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根据;二是将会产生时间可以倒流、历史可以篡改、档案可以伪造的误导。

综上所述,深入探索文件运动规律,对于电子信息时代深入认识文件和档案的本质属性、科学构建文档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体系,都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存勋、倪道善等著:《文档一体化——网络时代的文件与档案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何嘉荪、傅荣校著:《21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版,

3.邹吉辉:《文件生命周期的实质是文件利用价值转化过程》,《兰台内外》1999年第3期。

运动会值周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9-0079-04

2008年北京奥运会曾给国人全面展现了被西方人称之为“地毯舞蹈”的艺术体操比赛,而中国艺术体操队的不俗表现更为这一项目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艺术体操是典型的评分类项目,比赛的胜负、技术的优劣、编排的艺术均受到评分规则的制约。因此每个奥运周期开始公布的新的评分规则就成为引领国际艺术体操发展的一条主线。令业内人士关注的是,2008年底国际体联艺术体操技术委员会在洲际裁判学习班上公布的2009~2012年奥运周期国际评分规则(2009版),仅仅在2009年9月第29届世锦赛实行后的一个月,就又推出2009~2012年评分规则的修改版本(2010终审版)。如果说2009版规则的修改首次提出了“器械难度”(D2)的新概念,大大提高了器械技术在成套动作中的地位;那么2010终审版规则则在身体难度(D1)技术的要求上考虑了器械的特点、突出了身体难度选择的多元化,使得身体技术与器械技术的结合更加完美。本研究旨在探索2009~2012年奥运周期国际艺术体操身体难度技术运用的发展态势,从而为提高我国艺术体操编排、训练水平,为备战2012年奥运会提供参考。

1 身体难度的价值内涵

1.1 2009版规则对成套难度价值的重新界定

2009版规则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对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进行了重大改革,突破了几十年来“身体难度即为难度价值”的单一概念。首次赋予了器械技术以器械难度的价值,并与身体难度共同构成本周期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的难度价值(共计10分)。从艺术体操的本质属性来看,这种改革体现了技术的进步。因为作为奥运会唯一的一项女子竞赛项目――艺术体操,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技能类、难美类项目,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观赏价值,也不在于其本身蕴含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而在于身体技术与持器械技术的完美统一。艺术体操运动员展现的技术之美在于用各种自然性的身体动作来巧妙运用轻器械,是人与器械二者交融的艺术作品。近几个版本的规则均明确指出:所有与器械无关的身体动作难度,将不作为难度计算。同样,没有任何身体技术的器械难度犹如杂技演员的杂耍,毫无艺术体操价值可言。可见,身体技术离不开器械技术,器械技术反过来又作用于身体技术,器械作为肢体的延长线而成为身体技术的一部分。国际艺术体操发展半个多世纪后,终于在2009~2012年奥运周期中把身体难度与器械难度共同列入难度价值之中,真正符合了艺术体操项目的特点。尽管这种规定来得迟了些,但是毕竟又沿着正确的技术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另外,器械难度的进入不仅没有削弱身体难度的地位。相反器械难度在技术层面上促进了身体难度的发展。因此对于身体难度来说,器械技术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1.2 “双GCO”体现身体难度的价值内涵

2010终审版规则于去年10月正式推出,替代了2009版规则,并开始在今年国际比赛中正式实施。事实上,本周期FIG(国际体联)新一届艺术体操技术委员会早在2009初就已经着手修改2009版规则。2010终审版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对身体难度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成套动作中规定的身体难度组与非规定的身体难度组是上一周期确定的,旨在突出各项器械的特点,保持4大身体技术在各项器械中的均衡性。2010终审版规则对此进行了重大改革,在保留器械特点的基础上,由“单一GCO”演变成“双GCO”,增加了各项器械规定的身体难度技术类型。终审版规则在每种器械中都增加了另一种规定的身体技术,即运动员必须首先完成至少两种主流身体技术。表面看只是增加了某种技术类型,为运动员的成套编排扩大了身体动作选择的范围;而事实上规则的变化带来的却是成套编排风格的突破。圈仍保留了完整的身体技术,而在绳、球、棒、带项目中补充了转体技术和跳跃技术。这两种充分展示动态感的身体技术将在5项器械中以规定的形式出现,尽可能地展现跳跃的流动性与转体的速度感和炫目的艺术效果。在2月份进行的2010年世界杯系列赛加拿大站个人项目比赛中,奥运冠军、俄罗斯的卡纳耶娃,一套漂亮的带操(5转4跳1平1柔)在原来转体的“点的艺术”中融进了跳跃的“线性艺术”,整体艺术效果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超越分数的价值内涵使得这一奥运项目更加绚丽多彩。

1.3 身体难度的高规格是其价值根本体现

跳跃、平衡、转体、柔韧与波浪构成了艺术体操身体难度4大技术类型,每种类型又包括若干个价值不等的难度动作,运动员在一套动作中要完成8~12个不同类型的身体难度动作。然而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是裁判员根据其现场完成的情况来评判的。也就是说,不论运动员上报的起评分多高,如果现场完成的动作质量不好,则会失去难度本身的价值。表1是去年世锦赛中国运动员身体难度和器械难度的得分情况。中国运动员两种难度的得分率均偏低,相比之下身体难度的得分率更低。4项成绩,除球操所规定的柔韧技术是中国运动员的强项外,其余3项身体难度得分率都低于器械难度。有人把艺术体操运动员的现场完成动作比作“多米诺骨”牌是非常恰当而又形象的,完成情况决定了D1、D2和艺术编排成败。因此提高单个身体难度的动作质量,确保每个难度被裁判员认可,是保证身体难度价值的根本。

2 2010终审版规则下身体难度发展的动向

2.1 “量少价高”的高精尖趋势

2009版与2010终审版规则均规定在一套个人项目成套动作中最多允许12个身体难度,总最高不超过10分。与2005~2008年奥运周期的规则相比,难度总量已经减少了6个。然而仔细研究分析终审版中的身体动作难度表,可以得知:各类技术的难度动作已不再向横向发展,而是大幅度提高纵向价值,即单个难度价值。统计显示,2010终审版构成难度的4种身体基本技术的动作组别都大幅度减少。就转体技术而言,其动作组别降低幅度最大,由2009版的48组减少到2010终审版的19组,降幅达60%。为鼓励运动员发展转体技术,对增加的转体周数不再只有0.2分的价值,而是明确规定:每增加360。的旋转将在转体的

基础值上增加难度的价值(对于单独的转体和改变姿态的转体),即是多周数转体将在原价值上成倍增加。由于单个难度价值的提高,许多优秀运动员只需较少的难度即可达到10分的满分。在刚结束的2010年加拿大站世界杯系列赛上,俄罗斯后起之秀16岁的D・特米莉耶娃的一套绳操,难度总量仅为10个f4跳4转1平1柔),总价值10分,最高单难度达到了1.90分。奥运、世界双料冠军俄罗斯的E・卡纳耶娃每项都控制在11个难度以内,价值均为10分,得分率最高达95%。在保证总价值的前提下,以较少的难度数量完成高价值的难度动作,充分体现了世界优秀运动员高超的身体技术与完成超难动作的能力。同时在减少难度数量的情况下,运动员就会更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完成器械难度和展现艺术性的表现力,从而提高整体艺术效果。

2.2 旋转技术已成为艺术体操的主流身体技术

身体的旋转技术包括绕身体纵轴的和水平轴两大类,其中绕纵轴的单足转体技术能构成转体难度。

1)单足转体技术的超高价值。

在2009版的难度表中,单难最高价值为1.0及以上,实际上,能完成1.0以上难度的运动员凤毛麟角。2009年第29届世锦赛全能与4个单项金牌的获得者卡纳耶娃,她在带操中的一个变姿转体曾达到1.60分(0.6+0.7+0.1+0.2),高低起伏的身体姿态被快速旋转的长条彩带环裹在中间,其美妙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也许正是转体技术的这种魅力赋予了其本身的艺术体操特殊的价值。在2010终审版难度表中,最具吸引力的是转体技术动作价值的成倍提升。如今转体动作的最高价值已经大大超过1.0分,有可能达到2.0甚至更高。还是以卡纳耶娃的这个变姿转体为例,按照2010终审版规则计算,多周数的转体价值会在基础价值上成倍增长,转体周数越多,价值越高,而且上不封顶。因此该动作价值为2.0分(0.6+0.7+0.1+0.6)。由此推理,连续的浮埃迪转体对增加的转体周数由0.1增加到0.2分,而且基础分也有所提高,因此将更会呈现单难的新高。我国优秀运动员丁一丹的浮埃迪转体技术较好,按照她在第11届全运会比赛中的难度报表,球操中的古CCCCA转体难度当初的分值是1.3分,现在则提高到2.5分(在运动员完成的情况下)。在跳跃、平衡、转体、柔韧波浪4大身体技术中,唯独转体技术有创造超高价值的可能,可见转体技术在身体难度中的重要性。因此加强浮埃迪转体的训练、提高多周转体的技术水平成为艺术体操身体训练的当务之急。

2)身体旋转技术具有器械难度的价值。

在旋转技术中,虽然只有单足转体才能构成身体难度动作,然而所有带身体旋转的动作(难度或非难度)均可以具备器械难度的价值。规则规定,器械在抛或无抛的熟练性中,器械的基本技术组动作只要结合了身体旋转就可以获得0.1的器械难度价值;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规则中增加的惊险性动作中,其关键的技术就是身体绕纵轴或水平轴连续快速旋转并立即接器械。通俗地讲,就是让运动员在失去视线(旋转)的状态中接住高抛的器械。规则规定,每套动作必须至少完成3个不同的惊险性动作。其中运动员旋转的数量、旋转轴的变化等每个标准都具有相应的难度价值。可见身体旋转技术不仅在身体难度中占有超高价值的重要位置,而且在器械难度中,良好的旋转技术还会大大增加器械难度的价值。

2.3 艺术体操训练理念的全面变革

新规则的导向赋予了身体旋转技术如此重要的地位,显然是对几十年艺术体操训练观念的一次深度冲击。因为国际艺术体操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艺术体操运动员向来都是以柔韧素质占首位。柔韧一直是运动员选材的首选条件,具备了超常柔韧素质的运动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有艺术体操皇后之称的俄罗斯运动员卡巴耶娃,就是以过人的柔韧称霸体坛,当时她的特大幅度的身体弯曲甚至作为超难价值给予大力提倡,传统艺术体操的基础训练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被动性的软度训练中。2009~2012年规则对此进行了颠覆性的变化,尤其是2010版规则郑重指出:FIG不鼓励躯干保持大幅度后屈的动作。为适应国际艺术体操身体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可以预计,一切现存的训练理念,训练结构,训练方法、手段,以至于选材标准、编排创新理念都将接受新的挑战,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即将开始。

3 面向2010终审版规则的中国艺术体操

3.1 2010终审版规则对中国运动员身体难度的挑战

2010终审版最大的变化就是通过提高单个身体难度的价值来实现D1、D2总价值的真正均等。2009版规则在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D1与D2“等值不等价”的现象,使得绝大部分运动员D 1价值难以达到10分的起评分,相反D2由于不受数量的限制,则较容易达到10分起评分。为此2010终审版难度表给予运动员充分展示身体技术的空间,只要有能力,单难价值可以达到2.0分以上。身体难度价值的高低、是否具有超高单难将是区别运动员身体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对还处于发展中的中国个人项目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表2显示出来的中国运动员D1得分率偏低的现象说明,要想在国际大赛中取胜,就必须具备完成超高分值难度的能力。

3.2 克服弱项的关键是全面发展身体技术

从最近两届世锦赛比赛成绩我们看到,中国队个人项目团体总分的世界排名大幅度下滑,2009年第29届世锦赛不仅未进前8名,而且已经跌至历史最低谷。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就身体难度的成绩来看,4项成绩非常不均衡。圈操、带操明显低于其他项目,至少说明两点:一是在个人团体4项中有50%的弱项;二是4类身体技术非常不均衡,跳跃与柔韧较强,平衡与转体较弱。圈操要求运动员必须从全部4类身体技术中选择,并且有量化的规定,每类2~4个动作。中国队两届世锦赛圈操身体难度均较低,这充分说明运动员的身体技术不均衡。2010终审版规则中成套D1类型的量化规定和难度的不能重复,促使艺术体操运动员全面发展身体技术。因此全面发展身体技术是克服弱项、提高个人团体总成绩的当务之急。

3.3 转体技术成为本周期身体训练的重中之重

如前所述,在跳跃、平衡、转体、柔韧波浪4大身体技术类型中,转体技术升为首位。转体技术的超高价值无疑对运动员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是难得的机遇,而对于柔韧技术较强、转体技术较弱的中国运动员来说,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这就意味着在带操、绳操、棒操和圈操中,运动员必须至少完成规定数量的转体动作,而且每个转体动作尽量具备超高价值(1.0以上),否则成套身体难度价值难以达到满分10.0分。因此,迅速提高我国运动员全面身体技术尤其是转体技术是最紧迫的任务。

4 结论与建议

1)2010终审版规则中“超难身体技术”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艺术体操身体难度的地位,使身体难度与器械难度在价值上逐渐趋向均衡。

2)身体旋转技术将成为艺术体操主流身体技术,不仅在单个转体难度价值上遥遥领先于其他身体技术,而且身体的快速旋转成为构成器械熟练性、惊险性的重要加分元素。

3)身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颠覆了国际艺术体操几十年的传统理念,可以预计,由于转体技术取代了柔韧技术的地位,因此一切现存的训练理念、训练结构、训练方法、手段,以至于选材标准、编排创新理念都将接受新的挑战,一场深刻的技术改革就要开始。

4)2010终审版身体技术的纵向发展给中国艺术体操带来了正面冲击,迅速改变我国运动员身体技术的非均衡性与转体技术的落后状况是备战2012年奥运会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2010终审版)[Z],胡效芳,译,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2010

[2]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2009版)[z],胡效芳,译,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2008

[3]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2007修改版)[z],陈鹭,译,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2006

[4]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2005版)[z],张婷,等译,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2005

运动会值周总结例11

2、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在使部内干事获得最大参与性的同时,保证活动的运作效率。

3、后续人员的培养。在学期结束之时,可以实现人员的顺利接班。

4、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力图实现活动的延续性,成为此类活动的标杆。按照时间顺序,本学期主要活动如下(不包括基础性的仓库管理、查勤表和拉拉队等活动:(时间以周为单位)时间活动名称备注

第一周(3.3—3.9)

仓库物品清查

学生会工作准备阶段

主要根据学生会总体安排进行(其间有仓库的搬迁工作、部门内部工作会议、人员学期工作安排、无课表安排、向辅导老师述职等)干事测评及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文稿出台,部内思想统一,争取老师支持,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嘉宾及企业赞助;心理网站更新主要根据活动内容决定;心理网站每周四定期更新商学院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及心理宣传员会议,强调学期工作方向,争取通力配合,根据各班班委选举时间决定,另外因06级专业调整原因,会有部分班级缺席,所有工作步入正轨后,与各方面活动负责干事进行深入沟通;准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收集废旧书报活动定于06级调换宿舍之时。

第二周(3.10—3.16)部内例会,总结一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每周例会列为制度,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第一场准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第一场及总结。开始心理主题班会工作,根据各班班委选举时间确定发出心理班会通知,并开始相关准备工作;班级职业生涯规划日志活动开始。

第三周(3.24—3.30)心理班会工作及后期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第二场准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第二场及总结。

第四周(3.31—4.6);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类活动开始准备,将历时3周下发通知,各班及时组队参赛;比赛正式开始,具体时间安排见附录;同时准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竞赛类活动。

第五周(4.7—4.13)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第三场及总结;职业生涯规划竞类活动开展。第七周(4.21—4.27)心理宣传月准备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第四场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