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8 15:38:06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例1

建设残联系统专用业务网;有条件的省份应努力将网络向市、县级残联延伸。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依托网络建立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数据库;积极推进省级残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统计指标体系并加快实现统计现代化。

(二)主要措施

1.搭建信息平台,营造网络办公环境

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和地方残联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系统,依据本省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建立一个以中国残联为中心,连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的业务骨干网。

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政务信息系统、邮件系统、公文管理系统、业务数据库和统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

2.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中国残联充分利用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面向公众、基层残联和广大残疾人的公众信息网。

省级残联完成国际互联网网站建设,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拓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新领域,完善网站的服务功能,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建立与政府横向部门的网络联系

中国残联纳入国务院政府专网,通过“全国行政首脑机关第二代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与政府之间电子邮件的互送。

省级残联纳入当地政府专网的“二邮”系统,建立与本级政府和横向部门间的电子政务联系。

4.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实现统计的计算机化

中国残联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设计统计业务指标,开发、推广事业统计软件。

省级残联统计部门规范统计渠道,加强统计管理;县级残联要逐步实现残联业务数据计算机化管理,着手建立基层统计台帐。

5.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

加强各级残联信息队伍建设,提高残联系统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整体水平。

根据信息工作的需要,针对人员特点,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工作。

将熟练掌握计算机作为对各级残联干部培训的内容之一。

(三)经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有关要求,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的需要,中央及地方各级残联信息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数据库和残疾人事业信息、统计工作指导、组织协调、技术培训、监测评估等;地方财政资金用于地方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及人员培训。

与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有机结合,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动员社会力量,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和设备。

(四)实施步骤

中国残联制订省级残联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例2

由于体制的原因,一直以来乡镇残联的工作定格在接受上级残联任务,实行上通下达、下情上报的基调上,工作类似于“行贩”。乡镇残联虽已建立多年,但其组织机构单薄,人员老化,一些乡镇残联理事长在工作中习惯于按部就班,照本照套,工作缺乏热情,缺少主动性。笔者认为根据乡镇基层残联的定位与作用,大的乡镇(街道)有五六千残疾人,一般乡镇也有千把人,乡镇残疾人工作已实际上成为整个残疾人事业的一面镜子和一把尺子。面对数量众多的残疾朋友,残疾人工作如果没有计划,没有盘子,没有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一个地方的残疾人事业就很难得到发展。为此,乡镇(街道)残联要从“任务接受型”向“主动出击型”转变。上级残联下达的工作任务固然要完成,然而创造性地开展完成与被动接受完成是两种态度,两重境界。乡镇基层残联处在残疾人工作的最前沿,对残疾人的情况最了解,所承受的工作量也最为繁杂。大量的残疾人业务工作和残疾人权益保障需要通过乡镇基层残联的这个“桥头堡”来实施。乡镇残联工作必须主动出击,真正做到“找着干”,而不是“推着走”。更多地考虑和动员社会力量,营造助残扶残氛围,发挥乡镇人多面广的优势,在残疾人工作中造大声势,做大蛋糕。

从“日常应付型”向“思考谋划型”转变

根据调查资料表明,有80%左右的残疾人集中在农村基层。可见,基层残疾人工作是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大头。目前,一些基层残联的工作人员以应付为主,存在着“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工作缺少计划,缺乏理性思考,更谈不上超前谋划。对残疾人的困难和问题就事论事,勉强应付,运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老方法、老手段。笔者认为,基层残联对残疾人工作要想兴旺发达,最重要的是要思考谋划,要充分发挥乡镇残联主席团和理事会的组织领导作用,研究制定本区域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大事和要事,明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工作措施和实施方案。要强调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长效性,加强乡镇残联的规范化建设。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做残疾人的“贴心人”和“知情人”。

从几项业务向全面发展转变

一直以来,基层残联的工作着力于扶贫、就业、康复这几项残联主要业务工作之中,对残疾人领域的其他事情很少过问,甚至还留有“死角”。更有甚者,一些基层残联存在着残疾人工作“单打一”的现象,难以保障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实行同步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做残疾人工作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挑挑拣拣,要努力克服基层残疾人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模糊认识;基层残疾人工作既要抓重点,又要促平衡;既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又要注意齐头并进。当前,应清醒地看到,残疾人的文化体育工作,自强典型人物培育,精神、智力、重度残疾人的托(安)养,无障碍环境改造,残疾人自我素质的提升等都曾是一些地方基层残疾人工作的“短腿”和“软肋”,如何补齐这些“短腿”,怎样加固这些“软肋”,是摆在基层残联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扶贫扶弱向“强筋壮骨”转变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例3

由于体制原因,乡镇残联只有一名脱产理事长,其余理事会成员都是兼职,一直以来乡镇残联工作定格在接受上级残联任务,上通下达、下情上报的基调,工作类似“行贩”。组织机构单薄,人员老化,加之各级对基层残联建设又比较忽视,一些乡镇残联理事长习惯于按部就班,缺少主动性。乡镇残联如果不能摆脱“任务接受型”的架子,就会丢失机遇,丧失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大好时机。乡镇残联工作必须主动出击,应该注意:一要吃透上情,摸透下情,创造性开展工作;二要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形成工作特色;三要设计载体,经常活动,保持活力。发挥乡镇人多面广优势,在残疾人工作中造大声势。

二、工作职能:“日常应付”变向“思考谋划”

从目前情况看,极大部分基层残联工作以应付为主,存在“脚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现象”,把残疾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意见向上推和往下踢,很少研究考虑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基层残联残疾人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谋划。一要充分发挥乡镇残联主席团和理事会组织领导的作用,研究制定本区域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工作措施和实施方案。二要强调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长效性,加强乡镇残联规范化建设。三要做残疾人的“贴心人”和“知情人”。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三、工作精力:“几项业务”变向“全面发展”

基层残联工作处于扶贫、就业、康复几项业务,对残疾人领域其他事情很少过问。残疾人工作内容包罗万象,随着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目标的提出,残疾人整体事业各要素之间的渗透性和关联性愈加突出。当前,一些基层残联残疾人工作“单打一”,缺乏整体推进观念,甚至无法改变与扭转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基层残疾人工作既要抓重点,又要促平衡;既要形成特色,又要齐头并进。当前,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自强典型人物培育,精神、智力、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无障碍环境改造,残疾人自我素质提升等是工作的“短腿”和“软肋”,是摆在基层残联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例4

财务管理是残疾人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承担着筹措经费,使用经费和管理经费的基本职能。为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根据财务工作自身特点、要求制度先行,各级残联要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郭处长在会议中强调各级残联在完善财务制度的同时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坚持财务报帐一支笔审批,实行统筹管理,避免多头支出。二是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核算体系,建立财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保障残疾人工作实际需要。三是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规范会计凭证、票据管理、帐目电算化录入等日常会计工作,鼓励财会人员参加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理论及业务水平。四是加强计划,财务运作,管好资金,合理科学地用好资金,为领导当好参谋,加强与财政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和沟通,编制项目经费预算,落实好残疾人项目配套资金,各级财务部门要在如何做大、做强残疾人事业专项经费上下功夫,合理安排好残疾人专项资金,完成各级政府所规定的目标任务。

二、加强财务监管,纠正违规行为。

20__年是贯彻“十一五”计划的第三年,随着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按照中残联的要求,省残联组织人员对部分市州和县级残联的财务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重点检查项目经费执行情况。从检查情况看,各地残联在项目经费的管理上大部分都能做到专项管理、专项专用,未发现情况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但是在财务管理、项目经费的开支使用及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规、不合法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残联机关无财务,帐目设在二级单位,这不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二是项目管理不够严格,挪用、挤占项目资金现象仍有发生。县级残联人员多(主要指贫困县)以钱养人现象时有发生,项目资金投入少;三是科目设置不合理。收入、支出项目与行政经费混在一起,无法反映残疾人事业投入与使用的真实情况;四是部门预算不规范。预算编制要求不明细、不具体,预算经费不足,不能确保残疾人事业正常运转。五是上级部门监督力度不够,监督不严。各地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残联财务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当地残联领导进行沟通,对发现重大问题给以内部通报并予以整改,上级残联对下级残联要切实担负起监督职责,起到监督作用。

会上,对这次财务工作做得好__市残联等四家单位进行了表彰,__市残联荣获全省残联财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我市残联和咸宁市残联就20__年的财务工作作了经验交流,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三、做好资金统计报表工作。

残疾人事业资金报表是全面反映残联系统财务收支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权威性资料,是整个残疾人事业信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残疾人事业资金统计报表工作,对适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资金报表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层没有数据或数据不真实,数据汇总则无据可查,无源可寻。残疾人事业统计报表工作要以各级残联部门为主导,以残联系统单位为基础,自上而下逐级管理,自下而上层层负责,构成的一个整体。各级残联负责对下一层级残联进行报表的布置、培训、收集和汇总,从而完成报表数据汇总任务。各基层残联应在全面清理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并办理年终结帐的基础上,依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核算资料编制成单位会计报表,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帐表相符、表表相符。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例5

全市78个乡镇31187名残疾人参加“带传计划”,“一级带头人”89人,二级带头人1365人,接训残疾人29733人,比去年20159人增长47.5%。所有参加“带传计划”残疾人每年至少接受两次以上技术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录入《“一带十传百培训计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档案管理。2009年,为1248户残疾人补贴农业信贷利息,发放培训补贴78万元。加强乡(镇)、村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乡(镇)残联都在“一级带头人”中优选残联助理,专门从事农村残疾人工作,44名享受公益岗位待遇。 1365个村全部建立残协,二级带头人成为专职委员,全市残协组建率、残协专委配备率、活动场所开设率均达100%。这一举措健全和完善了农村残疾人工作网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吉林市农村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

抓住机遇,开辟培训新途径

充分认识和抓住发展残疾人事业历史机遇,站在发展残疾人工作新起点上,探索实施“一带十传百培训计划”,开辟了农村残疾人步入小康的新路子,推进农村残疾人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吉林市农业资源富饶,然而农村残疾人由于技术水平低、生产能力差,收入远远低于平均水平。2006年,农村残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1350元,占农村人均收入3641元的37%。

把农村残疾人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制约农村残疾人致富瓶颈――技术水平低、生产能力差上。2007年3月开始,开展实施农村残疾人“一带十传百培训计划”,即每个乡镇培养一名“一级带头人”,带领二级带头人(每村一个)向数百名残疾人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带传计划”核心意义在于,通过建立培训网络,帮助农村残疾人学技术。推进“带传计划”过程中,主要抓以下环节:

抓“一级带头人”培训。“一级带头人”定位是:学技术致富带头人,技术科技信息传播者,技能培训组织者。“一级带头人”必备“五有”:即有一定文化、有较好经营项目、有乐于奉献的爱心、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有一定的身体条件。目前,“带传计划”89名“一级带头人”,有67名初中以上文化,73名有一个以上种养殖经营项目。

执行计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带头人的技术和生产技能。2007年初开始,市残联举办7期“一级带头人”培训班,各县(市、区)残联及乡(镇)举办二级带头人以及残疾人农业技能培训班295次,各级带头人分散式培训1.5万余次,发放技术资料10多万份、光碟13700张,举办座谈会160多场。还通过发简报、现场参观、电话咨询、专家实地指导等方式培训。

抓三级残联合力实施。2007年开始,把“带传计划”纳入市、县、乡政府层层签订的残疾人重点工作责任状,加以实施和考核。每年3月都要开县级残联一把手参加的工作会议,专门推进“带传计划”的实施。2010年,召开“农村残疾人工作推进会议”,市残联理事长刘保忠强调了实施“带传计划”是推进农村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工作较好的县级残联介绍实施“带传计划”做法。蛟河市残联率先开展“带传计划”,走在前列;磐石市残联选定的“一级带头人”都是乡里残疾人科技带头人;丰满区残联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年底对完成任务指标的给予经费补贴,并组织“一级带头人”参加长春“农博会”;船营区残联开展培训时,要求村书记参加动员会,并帮助带头人开展工作;舒兰市西河镇民政助理、残联理事长黄连永与带头人徐绍友一起,跑遍全乡300多户残疾人家庭,帮助解决实际生产问题,216户加入“带传计划”。

抓“带传计划”管理。各级残联定期下乡,检查“带传计划”实施情况。市残联就业办常与各县(市)、区残联沟通了解情况,调整工作方法。

对“一级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市残联在座谈、现场指导和考核中,发现参加第一次培训的80名“一级带头人”中一些不合格带头人,及时建议县(市、区)残联撤换了52人。

通过审核《培训记录证》、《残疾人登记表》、举办座谈会和实地检查,对带头人一年经营状况和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吉林市残联专门建立了“带传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对规范和加强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抓培训基地建设。在市农科院东北亚培训中心建立了“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农科院东北亚培训中心及20个指导中心,将农村残疾人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范围。送技术下乡吸纳残疾人参加,“一级带头人”提问,通过电话解答或现场指导,收到很好效果。培训基地及时向市残联就业办提供科技新信息,通过编辑发放《农业科技信息简报》,及时把信息传递到“一级带头人”。

各县(市)、区残联与农业畜牧部门建立联系,在他们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之春”活动中,对残疾人进行培训。各乡(镇)残联根据残疾人经营状况,积极纳入养鸡、养猪、养牛等各类协会活动,为“带传计划”提供智力支持。

抓工作补贴兑现。市残联利用就业保障金,以培训费方式,给予带头人补贴。2007年、2008年补贴标准是,“一级带头人”每传带一名残疾人满一年补贴15元,传带不足20人,按300元补。2009年,加强了绩效考核,通过带头人述职、查阅档案资料、实地检查,对“一级带头人”培训分别确定优秀、良好、合格3个等级,82名“一级带头人”发放补贴272785元,1102名“二级带头人”发放补贴333600元。3年累计发放补贴912385元。

实践证明,各级带头人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生产,提高了经营水平,并帮助其他农村残疾人增强了致富信心。2009年参加“带传计划”残疾人到2010年底平均每户增收将超千元。

跟进扶持,推进“带传”新发展

“带传计划”实施初期,“一级带头人”最关注的是能不能得到扶持或贷款。2008年上半年,市残联组成检查组,对“带传计划”2007年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定了18人为“首批农村残疾人致富带头人”,每人发放了3000元扶持金,极大地增强了“一级带头人”的工作信心。

2009年,市、县、乡联手向每个乡镇“带传计划”组分别按照5000元、3000元、2000元标准投入,以贷款利息的形式补贴表现优秀的残疾人。扶持金的管理采取三级负责制,乡级残联负责推荐,县级负责确定,市级负责审批和监管。

2009年是实施“扶持计划”的第一年,市残联严把“三关”:

严把申报关。确定每个残疾人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元,最高补息率不高于5%,使残疾人信贷补贴实现“低标准、广覆盖”。严把审核关。核准无误后,一份资料存档,一份返回县级残联。严把发放关。要受益人本人签字领取。市残联派员督导。

发挥职能,增强残联服务活力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例6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共奔小康和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全面发动、全部开展、全员培训、全力以赴,确保我县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各项工作标准,圆满完成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的创建任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

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各镇场区、各有关部门要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形成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县财政局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经费列入预算,加大投入,支持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快速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推进。

2.坚持全面开展、规范运行的原则

要全面设计、精心操作、统筹规划康复服务体系和相关保障制度建设。

3.坚持社区康复的原则

要把残疾人康复的重点转移到社区康复上,重视社区康复,形成“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管理完善、指导和服务统一协调的基层康复工作体系。

4.坚持全面康复的原则

以医学康复为重点,兼顾教育、职业、社会康复。

5.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要从县、镇、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投入、全面覆盖,最大限度地扩大残疾人康复的服务面和受益面。

三、组织领导

1.成立*县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代县长陈兵任组长,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县残联理事长牛宝库兼任,副主任由县残联副理事长李敏兼任。办公室负责组织创建的日常工作,并检查、指导、落实各项任务指标,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

2.成立*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办公室。县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残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办公地点设在县残联,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残联副理事长李敏担任,副主任由县残联康复股股长王海宁、县卫生局医政股股长周媛、县民政局基层政权办主任杨喜荣担任。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负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推动落实《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2005—2015)》有关要求,参与审评工作,做好日常督导检查。县审评办公室在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制定审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审评,并承担审评工作培训及审评相关资料、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报与保存。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的总体领导和协调。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朱玉光负责审评工作。

3.成立*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指导组。县卫生局和残联负责成立由康复医学、社会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统计学、社区康复学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技术指导组,负责人员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承担相关工作。

4.成立创建活动督导巡回检查组。由县残联、民政局、卫生局抽调人员组成巡回检查督导组,负责对基层创建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指导检查和督办,及时沟通情况,反馈信息,确保创建活动健康有序进行。各镇场区、村、社区依据上述组织领导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四、工作目标

到2010年12月底前,全县有康复需要的残疾人基本得到康复服务,使1.5万名残疾人得到有效的康复服务,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标准,提前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五、标准与条件

(一)标准

1.工作标准

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实施。

2.审评标准

依据《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2005—2015年)》确定的14大项21分项指标,逐项评价计分,不得漏项,总分为100分,最小分值差0.5分。审评总分≥80分为“实现目标”;60至80分(不含80分)为“基本实现目标”;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未实现目标”。21个分项指标中,有5项为“0”分的,也视为未实现目标。

(二)条件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县,示范村,示范社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明确责任

各镇场区、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县、示范村、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融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社区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协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各镇场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正常开展。

2.健全机构

要建立并完善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层、家庭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要健全县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村和社区要配备社区康复指导员,社区要建立非盈利性质的残疾人康复站。

3.开展全面

各个行政村,社区要100%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工作,社区康复站(室,点)设置和康复协调员服务水平要满足辖区内残疾人康复需要。

4.培训到位

采取不同形式对康复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基层康复人员培训率达100%,培训合格率不低于95%。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及家庭康复知识普及率达100%。

5.满足需求

要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普遍建立残疾人康复需要和康复服务档案,残疾人康复需求筛查率不低于残疾人总数的60%,社区康复人员要有计划地开展康复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提供转介服务。

六、工作步骤

(一)充分准备

准备工作要由上而下、循序渐进,项目要细,工作要实。各镇场区、村、社区要按照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逐一落实。县残联要抓好试点镇、村的建设工作,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广实施。

(二)组织实施

8月1日至12月30日,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组织实施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1.各镇场区、各街道、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据本方案,及时制定开展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领导小组,要将方案和领导小组名单报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县民政局要将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工作计划,指导各镇场区、村、社区做好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康复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县卫生局要将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卫生工作计划,按照《关于进一步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意见》(中国残联、卫生部、民政部〔2005〕3号)的要求和创建标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并进行质量监控;县残联要将创建工作纳入县残疾人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创建工作的实施,对各镇场区、村、社区的创建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联系电话:4823043)。

3.县内挂牌的各种康复机构,要依据本次创建工作的要求,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发挥康复机构对社区康复的带动、示范、指导和培训作用。

4.参与创建工作的各镇场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积极主动地提供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确保创建工作全面落实。

5.创建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镇场区、各有关部门、村、社区一把手作为本次创建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亲力亲为,组织落实好创建的各项工作。

(三)检查督导

在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活动中,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创建活动巡回检查督导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创建工作的各镇场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四)自查总结

2010年5月1日前,参与创建工作的各镇场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完成自查总结工作,接受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于5月30日前完成检查和自查工作,并写出自查报告。

(五)申报验收

2010年10月30日前,向省、市“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达标区县培育活动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做好迎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培育活动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工作。

七、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工作办公室、评审工作技术指导组以及巡回督导组,要严格履行职能,形成创建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三个工作网络。

1.组织管理网络

(1)各相关部门要实行目标管理,按各自职责分工,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狠抓落实。(2)县民政局、卫生局、残联等部门要将此次创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县残疾人康复办公室要切实发挥作用,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指标,协调相关部门,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方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建立康复站、点,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实施康复训练,为康复训练对象提供康复服务,并进行康复工作的统计检查。(4)各镇场区残联理事长负责创建培育工作,建立规章制度,规定工作计划,指导本镇场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5)各社区设康复协调员一名(须持有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证),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信息采集,建立康复档案,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社区有关机构,相关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

2.技术指导网络

(1)建立县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确定相应医疗机构为各类残疾康复技术资源中心,融合和有效利用全县区域内及周边地区建立的康复机构和资源优势,培训技术骨干,深入社区指导,参与检查评估验收。各级康复机构要面向基层开展康复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积极发挥技术指导作用,形成门类齐全、运作规范、衔接顺畅和效果明显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网络。(2)各镇场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立残疾人康复站,履行“六位一体”职能。明确经培训考核取得任职资格的在编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康复指导员。配置30平方米以上康复训练场地并挂牌服务。其主要职责是在自身开展康复服务的同时,加强对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指导。

3.训练服务网络

(1)建立以康复机构、医疗机构、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与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整体服务功能,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便、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服务。(2)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实行创建工作负责制,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明确镇场区、村和社区居委会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制定考核办法,由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二)搞好培训

采取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康复机构多级培训的形式,提高康复从业人员和残疾人对康复工作应知应会能力,提高社区康复质量。一是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县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的内容是:康复工作的意义、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基础康复训练常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服务记录的填写和评估方法;康复器械使用及咨询转介服务等,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有培训记录。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社区康复指导员培训应根据其承担的任务分别确定。培训的内容是: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方法,康复服务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功能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评估,训练技术、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以及训练器材的应用等。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有记录。三是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区别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康复需求,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科学的康复训练和评估方法、康复器械使用以及康复表格的填写等,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前应搞好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需持证上岗。四是残疾人亲友、助残志愿者(义工)的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的家庭护理、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训练的方法和训练器械的应用等。

同时要保持基层残联干部队伍、从事康复工作管理、技术人员和社区专干的稳定性,确保康复工作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镇场区、村、社区开展创建工作的积极作用

1.镇场区、村、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根据创建要求,配备和调整好管理人员。

2.建立健全社区内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器械和活动的场所。

3.了解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康复评估筛查。

4.开展康复服务,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指导。

5.开展康复知识宣传和整改工作。

(四)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体作用

1.对所辖社区残疾人进行健康档案的建设、管理和应用,通过残疾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及时了解社区内残疾人群体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和康复需求。

2.做好各类残疾人检测和跟踪服务。

3.为有康复需要的各类残疾人提供“送康复服务上门”、心理疏导、基本保健知识介绍、康复方法传授和转介等服务,做好服务记录,康复效果评估。

(五)充分发挥舆论作用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例7

(一)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贯彻市委、市政府《转发市残联等7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经市残联党组研究决定,2011年起在全市开展创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活动,出台有关标准及考评细则,适时启动创建工作。

(二)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市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2011年—2015年)》,重点加强对各级残联干部和残疾人协(助)理员培训。5月份召开全市组联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7月份举办一期残疾人工作协(助)理员业务培训班。

(三)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积极稳妥地探索活跃协会工作的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残联代表大会代表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反映基层残疾人呼声,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围绕中心工作和“全国肢残人活动日”、“国际聋人节”、“国际盲人节”、“国际残疾人日”等主题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加强残疾人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乡镇(街道)志愿者服务站建设,增加服务项目。开展“青年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等活动。充实市残疾人志愿者队伍,促进志愿者助残工作向制度化、经常化方向发展。

(五)做好残疾人证核发工作。提高《残疾人证》管理水平和使用效应,核残评定准确无误、资料齐全、台帐清楚、发证及时,2011年全市办证率达40%。规范残疾人基本信息数据库管理。

(六)做好“十一五”残疾人事业总结表彰工作。

二、两个体系建设

(一)深入贯彻中央9号、国办19号和省委13号、皖办2号文件精神,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请市政府出台《市优待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

(三)做好《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提请市政府批转执行。

三、特殊教育工作

贯彻落实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第四次全国特教会议精神,扎实做好调查摸底与建档工作,动员组织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积极开展学前儿童康复教育,努力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进一步增大,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做好贫困大学生救助、公益金助学和大、中专残疾学生的招生工作。

四、就业扶贫工作

(一)实施万人就业工程。加强市、县(区)联动,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安置力度,完成省下达的2370人个体就业任务;加大对县区工作扶持力度,支持蜀山区创建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建设。

(二)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11年-2020年)》,适合召开全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未来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

(三)制定《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和《市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及考核管理办法》,针对新时期残疾人扶贫需求,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

(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制定下发《市2011年度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完成475户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支持长丰县全面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适时召开现场会。

(五)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制定下发《市2011年度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完成312户“无障碍进家庭”改造任务。

(六)完成24643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民生工程任务。组织开展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

五、宣传报道工作

以大力宣传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三项“民生工程”和“十二五”发展纲要为重点,围绕21次全国助残日、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等重大活动,抓住“十二五”开局之年和建党91周年的契机开展宣传工作。

(一)做好“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宣传报道。全面报道残疾人事业“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反映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做好新纲要、新目标和新措施的宣传。

(二)继续与电视台合作办好每周一期的《手语新闻》。与人民广播电台开办每周一期的残疾人专题节目《共有一片蓝天》。开展以“生命中的太阳—喜迎建党91周年”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

(三)与《日报》合办两期全市残疾人事业宣传专版。

(四)加强市残联网站管理,加大信息量。及时向中国残联、省残联网站提供信息。

(五)调整充实市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组建市残联系统宣传报道员队伍并进行业务培训。出台《市残疾人事业宣传报道工作奖励暂行办法》。

(六)组织媒体集中对残疾人工作的重点、亮点和特色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形成规模效应。做好《中国残疾人》、《三月风》征订工作。

六、文化特艺工作

以繁荣基层残疾人文化生活、满足残疾人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创建文化活动品牌、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为重点,深入基层,分类指导,推出精品,为残疾人提供更切实、更有效的文化服务。

(一)以庆祝建党91周年为主题,扎实开展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6月份集中一周时间,围绕喜迎建党91周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文化活动。对特殊教育中心“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进行挂牌,举办好市“唱红歌•颂党恩”首届残疾人特殊艺术展演大奖赛。

(二)深入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开展全市残疾人文化工作调研。广泛开展残疾人读书活动。开展“牵手残疾人,走进图书馆”公益文化活动。举办好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活动,做好“送图书进残疾人家庭计划”的实施工作。

(三)组织优秀作品参加第六届全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力争取得好成绩。

(四)加强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将残疾人读物纳入“农家书屋”民生工程采购目录,做好残疾人读物采购工作。

(五)调整、充实市残疾人艺术团。适时成立市残疾人艺术团合唱团。

七、体育训练工作

以加快残疾人体育“两个体系”建设为出发点,加大残疾人体育健身投入和指导力度,进一步丰富和活跃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做好残疾人运动员集训工作,选派优秀运动员参加第八届全国残运会。

(一)做好参加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参赛和慰问工作。加强二线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工作。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例8

一、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小康进程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就业创业增收、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了很多兜底线制度安排、保基本的特惠措施、补短板的服务内容和激活动力的助残举措。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省出台的具体实施办法,着力推动我市完善制度设计,探索符合我市实际情况,具有特色的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措施。充分发挥市残工委的作用,积极在部门职能协作中融入残疾人工作,在拓展惠残制度上求突破,按照《意见》要求,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切实从制度层面上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二、圆满完成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全面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

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的基础工程,是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载体。要按照上级残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残疾人“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重点组织开展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要在加强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前提下,创新方式、落实举措。要分层级加强管理,严把调查质量关和录入质量关,做到乡不漏村、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确保调查覆盖率,严控数据差错率,加强对专项调查工作的督办与考核验收,确保按照上级要求,按时按质圆满完成专项调查工作任务。

同步推进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与残联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整合专项调查数据,做好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阳光家园”托养残疾人和残疾人就业、职业培训信息录入,搭建我市残疾人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扩展服务功能,以信息化为支撑,创新工作方法和个性化服务手段,全面提升我市残疾人事业社会化管理创新能力。

中、省残联把今年确定为“基础管理提升年”,要按照“摸清底数、夯实基础、提档升级”的思路,完善各项机制,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加强业务发展、运行机制、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抓好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无障碍等重点服务项目,严格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充分发挥项目效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抓好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培训,形成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实现“基层残疾人组织全覆盖、规范化建设全达标”的目标。

三、继续推动各项惠残政策落实力度,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一)完善残疾人受教育优惠政策,深化残疾人就业创业行动。根据《市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和《市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协助教育部门推动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继续做好“之春”助学项目,对残疾人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实施奖励补助政策,帮助其完成学业。积极实施残疾人职业教育,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组织残疾人参加我市、和省里职业技术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创造前提条件。

结合我市情况开发多种形式的就业方式,支持福利企业发展,做好残保金征收标准提高的各项落实工作,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90万元,引导企事业单位自觉推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协调人社部门开展残疾人援助月活动。进一步发挥残疾人就业基地辐射安置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的作用。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让有创业愿望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得到相关支持和资金援助,促进更多有创业理想的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

(二)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深化残疾人医疗康复行动。进一步协助抓好贫困残疾人大病医疗救助、定额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重度残疾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负担。继续抓好康复工程的实施,有计划地推进免费白内障复明,助听器、助视器验配,假肢、家庭无障碍设施安装,辅助器具配发,人工耳蜗救助等项目的组织实施,重点实施好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充分实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依托市一医院附属红十字医院,抓好精神病免费服药和住院治疗。新建康复站3个,安装假肢20例,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60人。继续抓好康复服务项目配套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康复服务质量,提高康复工程绩效。

(三)加快托养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深化阳光家园托养行动。贯彻落实中残联八部门《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要加强指导,进一步促进残疾人托养机构规范化建设,巩固金朝残疾人托养中心省示范机构成果,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业务发展、运行机制、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加强居家托养残疾人的力度,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

(四)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深化“金拐杖”科技助残扶贫行动。继续围绕“两个体系”建设总目标要求,把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享受政府补贴政策,重点提升农村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水平。推动和落实福利公益金、体彩公益金按比例用于残疾人事业。继续实施好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将托养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系统,协助有关部门推动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政策等工作,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做好残疾人扶贫帮困,推动扶贫措施向残疾人倾斜。继续开展“金拐杖”科技助残扶贫活动,送肥料、送种子、送资金、送培训到残疾人家庭,通过活动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围绕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采取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行动。落实残疾人危房改造政策,按年度计划给予安排,实施救助和补助;落实好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政策;继续对边缘贫困残疾人家庭给予慰问扶持;落实基层党组织扶贫助残工程,完成年度扶贫助残16户任务,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扶贫助残覆盖面。

四、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加大我市残疾人工作法制宣传,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省实施办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视察,探索建立与人大、政协、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保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有效保障残疾人在兜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广覆盖方面的合法权益。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服务热线、短信平台、微信,拓宽畅通残疾人渠道,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问题。健全维权工作人员网络和工作规程,加大来信来访调查处理力度和有服务需求残疾人法律援助力度。进一步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继续推进居家无障碍改造工作,为15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积极参与社会无障碍建设与督导。做好残疾人学习汽车驾驶相关工作,及时向上申报取得驾驶执照残疾人1000元补助工作。严格执行《残疾人证》办理程序,提高办证效率,免费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办证服务。

五、营造扶残助残氛围,提升残疾人参与生活能力

进一步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继续抓好宣传阵地建设,提高专题节目、栏目的质量;要充分利用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等残疾人节日有利时机,精心设计载体,充实活动内容,进一步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扩大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影响面。重点打造一支助残志愿者队伍,积极组织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健全完善志愿助残组织网络,推动志愿助残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普及,组织举办残疾人书画、美术、摄影等展评活动。切实将残疾人文艺节目、体育竞技列入全市性文体活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加大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和培训。继续与市电视台合作,在《一周回眸》栏目里,推出同步手语新闻。营造“信息无障碍”的和谐氛围。在残疾人中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激发他们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增长技能、陶冶情操。

六、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提升残疾人事业管理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二十条规定”,加强残联干部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摒弃残联干部中的“”问题,按时完成落实整改任务。建立残联党员干部联系困难残疾人制度,深入基层和残疾人家中,了解残疾人的呼声,研究解决具体困难。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例9

一、社会工作者职业化成为趋势

职业化是指某种社会活动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职业,并得到发展的过程。当这种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劳动)被社会认可并得到发展的时候,也就开始了职业化过程。在现代社会中,某种职业的社会认可常常表现为政府的职业管理部门的认定,而这种认定又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以其职业技术与服务的特殊性及不可替代性为基础。

随着社会管理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工作开始作为一种独立领域受到社会的关注,并要求从其他专业工作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专业和就业领域。政府也将制定统一的社会工作职业标准,对社会工作者的就业任职要求、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做出必要的政策性规定,保证社会工作这一社会职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学方法。和民生有关的政府部门及工会、青年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在基层的工作基本都属于这一范畴。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在国际上通常称为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残疾人专职委员也应属于社会工作者。

目前,基层工作队伍的职业化成为各个部门和团体不约而同的选择。2007年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在提出“稳定健全基层工作机构和队伍”的同时,又提出了“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力争“十一五”期间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 2007年11月9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青少年工作中推行社会工作方法,推动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

民政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近年来着力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这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它不仅从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到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能力建设方面规范了管理模式,还为从制度上根本解决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地位和工资待遇问题奠定了基础。2007年12月21日,经人事部审定通过,民政部又正式了《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提上了日程,社会工作师作为“和谐社会的工程师”将诞生。在建立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过程中,民政部与人事部合作,围绕服务类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薪酬体系,正在进行尝试性研究。北京市也将在“十一五”期间,对各居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社区服务人员、殡葬工作者等社会工作者评定初、中、高职称等级,并考虑相应的待遇。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基本格局初步形成。

二、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的现状和问题

广大残疾人生活在基层,残疾人工作的基础在基层,解决残疾人问题的关键也在基层。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增加残疾人福祉,是各级残联组织工作的基本目标。近年来,中国残联在加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特别加大了基层残疾人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1996年天津在和平区试点;1998年中国残联第十二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提出“以任务促建设,以建设保任务”的工作思路,2000年中国残联抽调人员成立基层工作办公室,加大力度推进基层组织建设;2002年又专门成立基层工作处,并与14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2003年12月中国残联与民政部联合在济南召开了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现场会,明确提出了“一个理念、两个整合”的工作思路,一个理念就是“情系我的兄弟姐妹”;两个整合,一个是将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与就业保障金买岗相结合,第二是利用民政“星光计划”建立残疾人活动室,把社区残协组织成立起来,把社区残疾人活动的阵地建起来,把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到位,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2005年8月,中国残联又在成都召开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回良玉副总理亲自签批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规范化标准。这两个会议的成功召开,改写了残联成立之初,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够不着联系不了残疾人的历史。近两年来,各地普遍发文解决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配备问题,目前全国已有近40万优秀残疾人成为专职委员。在实际工作中,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作用突显,得到了地方政府、基层残联和广大残疾人的广泛欢迎,普遍反映“不一样”、“离不开”,基层残疾人工作得到了极大推动,朴方主席提出的“三个活跃”局面初步显现。

但是,基层残疾人工作特别是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配备和作用的发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是如何进一步稳定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保证他们的待遇,保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残疾人专职委员总体上学历较低,实务技能较差,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专门的业务培训和教育,工作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难以提供系统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再次,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资质、行业身份不明确,培训、录用、考核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制度,更没能从国家层面纳入体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思考探索要发展的方向。

三、残疾人专职委员应该作为社会工作者走上职业化道路

目前,有学者把中国社会工作分为三类,即中国社会中所说的普通的社会工作,由政府部门承担的、服务于困难人群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和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士进行的社会工作(王思斌,1995)。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属于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而当前这种社会工作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纳入大局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贯思路。残疾人专职委员应该纳入社会工作范畴,走职业化道路共同发展。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残障康复”服务机构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属于《规定》适用范围。在社会工作者岗位设置中,民政部也初步考虑到了残疾人工作者,但这与残疾人工作的需要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残疾人专职委员在残疾人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职业化的方式,能够从制度层面上解决他们“是什么”、“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最终实现“职业化发展、专业化服务”的目标。

目前,地方残联已经开展了有益探索,为纳入社会工作者范畴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成都市残联在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之初,就建立了一个称之为“量体裁衣”的完整的工作机制。他们将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及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为残疾人提供的各项帮扶,与残疾人个体需求和充分发挥残疾人的自身潜能实现有效对接,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可行的服务,使“为残疾人做什么”、“残疾人需要做什么”和“残疾人能做什么”有机结合,培养出一支为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化队伍。他们要求一个合格的专干、专委不仅精通残联业务,还要精通各级各部门与残疾人相关的业务;不仅要掌握当地情况,更要掌握国家政策;不仅要有分析能力,还要有洞察力;不仅要会交流,还要善于出谋划策;不仅要有组织能力,还要有协调能力;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有爱心;不仅要勤劳,还要有智慧……只有这样,在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中,思路才宽,视野才广,办法才多,效果才好。而这些知识和能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

他们还出台了《关于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残疾人提供公益性岗位完善基层残联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了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岗位设置、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岗位职责、招聘考核办法、待遇补贴办法和经费来源等……

深圳市在2005年底完成了484个社区残协的组建任务,并全部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实现了社区残协组建率和覆盖率的100%;随着社区残疾人工作全面展开,社区残协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职责定位等渐渐显现出它的一些局限性,特别是残疾人专职委员补贴待遇与工作时间任务的不和谐,引起了市残联党组、理事会的高度重视。在充分总结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深圳市社区残疾人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社区残疾人工作社会化,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职业化要求;确定了社区残疾人工作生活保障、就业康复服务等十大基本内容;落实了残协组织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基本问题;规范了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职责;细化了社区残疾人工作考核管理内容,也提高了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资待遇和水平。

通过公开考试,175名残疾人成为深圳市第一批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走上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职业化岗位。职业化的残疾人专职委员以新的精神面貌投身社区残疾人工作,工作责任心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工作能力有了较快的提升,实现了“角色”转变。深圳由于残疾人专职委员岗位定位准确,职责明确,残疾人专职委员在社区残疾人工作中,能够通过言行表率,勤奋努力,赢得了广大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和社区居民的欢迎,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真正成为“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愁”的好帮手。

以上仅仅是两个副省级城市残联所做的初浅探索。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现状问题,必须纳入国家大局,必须有长效机制保障。现阶段要尽快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例10

都同意,理事长作的工作演讲。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残疾人工作取得的成果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去年。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各县(区)党委、政府,各级残联、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国办19号文件和省委18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以保证和改善残疾人生活为重点,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时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有力地推进了市残疾人工作全面发展。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残疾人基层基础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各级各部门依照国务院残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狠抓落实。全市8县(区)完成了规范化建设达标任务,成立了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的配备工作扎实推进,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方式和补贴渠道更加多样化。建立健全了以县(区)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委会(社区)残协为支撑的基层残疾人组织“三级网络”体系,77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残疾人联合会;897个村委会和31个社区已经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配强配齐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和联络员。建立了一支上1000人组成的专职委员(联络员)队伍。达到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要求,真正实现与残疾人近距离接触,为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按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要求,市级和8县(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四位一体”功能真正得以发挥。

二)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大力宣传和落实有关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以残疾人职业培训为着力点,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更好地发挥残疾人自身素质和潜能,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全市各级残联积极与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学校联系,开设了计算机、家电维修、缝纫、盲人按摩等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班,全年共培训各类残疾人1514人。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今年新增就业残疾人145人。胜利举办了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认真做好规范地税保证金工作,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证金745.02万元,基本实现了应收尽收。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按比例就业及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征收使用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残疾人就业扶持维护体系,残疾人就业工作迈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轨道。

三)残疾人组织服务发展取得新业绩。依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一百”目标任务。落实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经费、设备设置补助经费、阳光家园计划、公益金和白内障复明工程筛查经费等共计312.83万元,完成任务数的312.83%

四)残疾人社会保证工作取得新成效。认真组织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亮睛行动”项目。全市共有80374名残疾人参与社会安全,62467名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6053名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临时救济和定期补助。

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工作者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此,这些成果的取得。代表市人民政府残工委和市残联五届主席团,向全体委员、残疾人事业工作者及所有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和支持的大事。加快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肯定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广大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要求。但不可否认,目前残疾人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出行难、交流难等问题依然还很突出。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掌握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证残疾人合法权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进行了总体部署。市委、市政府也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已经列入今年市委常委会的议题计划,将对我市残疾人事业在新形势下的科学发展做出全面安排。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效果由人民共享。残疾人作为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协助的困难群体,特别需要依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他提供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证、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等各方面的协助,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目标。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需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各级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统筹考虑、统一部署,使之与当地社会经济实现协调发展,让广大残疾人分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肯定要求。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残疾人事业,不只有利于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效果,而且有利于调动广大残疾人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实现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第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果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因此,必需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让广大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四。广大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要求。残疾是人类进步肯定要付出的社会代价,残疾人生来就有人的尊严和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发展残疾人事业,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时改善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丰富和活跃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使残疾人出行、交流等更加便当和通畅,让广大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生活。这不仅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残疾人的迫切内在愿望。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各项残疾人优惠政策,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县(区)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谋划。不时破解制约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个一百”目标任务,把保证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动身点和落脚点,不时完善保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健全残疾人社会保证制度,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的环境,让广大残疾人生活得有幸福、有尊严。

一是要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上,要继续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扶持农村种养殖业、扶持个体经营、搞好就业服务等,要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努力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尽可能得到就业和安置。要进一步抓好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要全面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加强监督和检查,使分散就业成为一个新的就业渠道,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协助农村零就业残疾人家庭至少有1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转移就业。对不按比例或未达到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要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做到应收尽收。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扶贫和社会保证工作。新的历史时期。残疾人脱贫致富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要采取各种扶贫方式,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切实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首先保证残疾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看得起病。加大扶助力度,对纳入重点扶贫对象给予特殊扶助,要做好城乡贫困残疾人的社会救济和最低生活保证工作,切实改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生存条件。要将残疾人纳入新型农村养老平安范围,建立残疾人社会救助服务体系,依照普惠加特惠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并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加大残疾人临时救济救助力度,对贫困残疾人实行医疗救助。要结合新家园行动计划的实施,切实解决好残疾人无房户、危房户的住房问题。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康复工作。康复工作是残联永恒的主题。一手抓重点康复,做好白内障复明、助听、助行等工作,一手抓康复中心建设,加强康复医疗、康复训练,使康复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要加大残疾预防和康复经费的投入,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经费保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使更多残疾人回归社会、参与社会。

四是要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和助学工作。依法保证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教育、残联部门要以《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为依据,切实把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纳入重要内容,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体系,不时提高适龄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继续抓好国家公益金、春雨行动等扶残助学项目的实施,协调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扶助贫困残疾人子女和残疾学生的就学;继续做好大中专院校残疾考生的录取和扶助工作,不时提高残疾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加强领导、密切配合。

密切配合,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的系统工程。各县(区)各部门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着力形成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是各级政府及部门要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政府主要领导要主动关心残疾人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定期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年度计划,建立稳定增长的经费保证机制。教育、卫生、劳动、扶贫、民政等部门要切实把残疾人教育、就业、残疾预防和康复、社会保证等纳入职责范围,做好各自工作;文化、体育等部门要向残疾人开放活动场所,指导和促进残疾人文体活动的开展;新闻媒体要大力建议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念,努力营造和谐友爱、团结互助、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其它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共同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发明有利条件。每年要为残疾人办1-2件实事,为残疾人做几件好事,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二是各级残联组织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倾听残疾人的呼声,代表残疾人的利益,反映残疾人的愿望,用爱心、热心、诚心为残疾人服务,帮他提供政策、技术、信息、设施等系列服务,努力做到思想上重视,感情上贴近,工作上落实。要结合学习杨善洲精神和“创先争优”活动,认真查找制约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要协调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外,要发挥委员骨干作用。主席团是由残联代表大会选举发生的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各位委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代表性和主体的作用,不辜负广大残疾人的重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强化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引导广大残疾人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例11

――2007年,又有84个区(县、市)获得“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原计划培育的100个“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验收合格99个。

事件报道

培育活动进入阶段性总结

2007年11月26日至27日,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在北京共同召开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总结大会。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书记王新宪,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卫生部副部长刘谦,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出席了会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主管康复工作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康复部主任、康复机构负责人,副省级城市残联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被命名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党委、政府领导和残联理事长代表等共19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书记王新宪宣读了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关于命名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决定》。汤小泉理事长代表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培育活动两年来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思路。窦玉沛副部长、刘谦副部长和丁向阳副市长分别在会上讲话,表示将继续深化社区康复服务,让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充分享受到城市社区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成果。

几年来,培育活动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