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计服务论文

会计服务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06 11:48:48

会计服务论文

会计服务论文例1

二、财务共享服务对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一方面积极顺应了会计职能的拓展趋势,另一方面成为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一是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财务制度、集中财会人员办公、建立高效率且低成本的财务管理运作流程”等三大措施,使企业大多数财务会计人员从记账、算账等繁琐的日常性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评价、战略决策等领域,从而加快企业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企业管理会计有效发展。以中兴通讯集团为例,通过十余年在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与创新方面的成功探索,中兴通讯集团建立了功能较为齐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取消了内部单位的财务部门,选址西安,建立了集团直属、面向全球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统一规范的财务制度、集中财务与会计业务、再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流程,不仅实现了会计人员集中化,还逐渐引导一部分会计人员深入一线业务单位为其提供管理咨询、内部控制等服务,引导一部分会计人员为集团公司规划、决策支持等提供全面且准确的信息,实现了大量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转变,集团管理会计水平显著提升。二是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会计信息化在未来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服务端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客户端(企业内部各单位、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相分离,若要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实现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就得依靠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无论是核算业务,还是财务管理、管理决策,都得借助于信息系统。目前企业常用的信息化工具有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网上银行和银企互联系统,此外还包括会计基础核算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影像管理系统,以及财务辅助系统等。以报账为例,信息系统实现了从信息采集(电子凭证、电子影像)———核算处理(财务核算、电子审批)———资金处理(资金集中、银企直连)———信息归档(电子档案归档)的全覆盖,可见借助信息系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将报销、支付等重复性的财务业务标准化、流程化与简单化,不仅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规避了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还推动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三、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关注点

(一)云计算

作为一种新兴计算模式,“云计算”(CloudComput-ing)自Google前任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SanJose2006)上首次提出以来,凭借其具有的通用性、高效性、高可扩展性,尤其是相对低廉性等优势逐渐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被称为自互联网革命以来IT产业最深刻的变革,也将深刻影响我国管理会计行业。将云计算运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一种未来趋势。

(二)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信息技术再发达,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再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客户端和网络依然会存在各种安全风险和受到各种安全威胁。这些风险和威胁主要表现有:存放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会计资料可能遭到未经授权的查阅访问,甚至被泄露或被篡改,会计信息在客户端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传递过程中可能被第三方截取而丢失等。因此,如何全面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是实施财务共享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三)机构调整和人员转型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质是对企业进行一次财务管理流程再造。新建一个独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撤销企业内部各单位(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财务部门,或仍保留机构、但只保留少数会计人员从事对接工作,企业的财务机构将面临大的调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流程,使会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更多的财务会计人员面临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机构调整得当与否,以及财务会计人员岗位的转型成功与否成为能否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目标,能否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现有会计信息系统

近年来,财政部门多措并举,着力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一是于2009年4月了指导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二是创新信息化标准体系,于2010年了基于XBRL国家标准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三是于2011年9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系统规划了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措施;四是于2013年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了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多数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对待现有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四、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基础前提:全面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和开展,最终实现创造价值目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数据存储于电子化介质之上,借助网络往返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客户两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一是要合理确定数据访问权限。对于企业而言,有的数据可以在全企业范围内共享,而有些数据因涉及商业机密或是其他保密原因不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共享,因此对于此类数据必须依据使用需要设定访问权限,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二是加强对用户的管理。用户操作不当或用户蓄意为之均有可能导致数据被泄露或被篡改而使企业遭受损失,加强对用户开展技术培训和加强对用户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引起的信息安全事故。三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技术支持方要从设备维护、软件升级、网络通讯等方面保障信息安全。

(二)关键环节:注重与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结合应用

新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花费较大,鉴于国内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建设了较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现实,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不能对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盲目否定后再另起炉灶,而要注重与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结合,引导企业加快管理会计信息整合。例如,国内许多企业已经建成ERP系统,新成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借助ERP系统来收集经营数据并且获得业务支持服务(张庆龙、张春喜,2012)。对于无法实现统一的信息系统,至少要做到互相兼容。

(三)重要保障: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会计人才队伍面临结构失衡的问题,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占据了大多数,而真正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缺口将近300万;另一方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面临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可以预见,未来人力资源市场对于核算型会计的需求将会出现大幅度的降低,而对于高端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将更加高涨。如何应对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出现的这一变化?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条必然路径。高等学校在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与政府、企业、国内外会计行业协会合作,构建多维度的协同体系保障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熊磊,2014),从而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有力支撑:支持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

企业在依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可能会选择服务外包的模式。因此,财政部门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等多种手段,支持国内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共同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蓬勃发展。

会计服务论文例2

困惑之一会计师事务所“小、散、乱”的问题难以根治。“小”主要体现在事务所资本规模小,注册会计师数量少,执业资格种类少,业务面窄,业务收人少,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陕西省家事务所中注册资本万元以上的仅家,占总数的注册资本在万元以上的竟无一家。而北京的家事务所中注册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家,万元以上的有家,最大的达到了万元。年全国拥有可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务所家,陕西省只有家独立法人所和家分所,整个西部地区也只有家,在全国的比例极低国际会计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家成员所、个代表处和家中外合作事务所,陕西竟无一家陕西省平均每家事务所仅名注册会计师,而北京平均每所有人,国际“五大”__________则达数千人。“散”主要指事务所的分布比较散乱,比如一些经济落后的小城市或小县城竟然有好几家所并存,每家所的从业人员还不足人,业务收人更是少得几乎难以维持生计。“乱”体现在事务所本身的内部管理混乱,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一些事务所存在业务经营上的“短期化”行为,没有建立严格的业务质量控制机制,缺乏战略意识及品牌意识,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业务质量的辩证关系,从而难以主动保持其审计服务的独立性,影响了执业行为的规范和业务质量困惑之二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陕西省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中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占了,岁以下的注册会计师仅占。与此相比较,北京和上海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分别占和,岁以下的年轻注册会计师分别占到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一年度业务收人连续三年下降的事务所中,绝大部分事务所的执业人员都在岁以上。另外,陕西注册会计师的学历较北京和上海等地普遍偏低,绝大部分是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硕士以上仅有名,占总数的住,目前尚无博士而北京和上海的注册会计师中绝大多数是大专和本科学历,且本科的比例较高北京和上海两地事务所中还分别有名硕士、名博士研究生。陕西省执业注册会计师中通过考试获取执业资格的只占,其余都是通过考评方式取得资格的。还有许多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教育和后续培训不够重视,使得审计人员缺乏实务经验,欠缺风险意识,难以作出适当的专业判断,这些也都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执业队伍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困惑之三经营范围狭窄、市场开拓困难。陕西省的家会计师事务所年创造的亿元业务收入中,审计收入占近、验资收人占强、咨询服务收人、资产评估收入近、培训收人。、其他业务收人占近。一方面这些收人结构不尽合理,收益低、风险高的传统业务仍占主流另一方面,在调查中也听到很多事务所高层人员抱怨市场拓展极为困难,管理咨询、投资咨询、税务服务以及其他新兴的非鉴证业务更是受事务所人员素质、经验、信息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有所创新。陕西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常规客户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四种类别的群体上,而由于执业资格的限制或者其他因素,很多事务所无法将上市公司、金融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纳人其常规服务对象而发展成主要客户。另外,陕西省各家事务所的客户群都位于事务所所在地,很少有走出本地市场去外地执业的,倒是有外省的事务所或者国外会计公司的中国分支机构等来陕西省抢占市场。这些问题不仅在陕西省以及西部地区存在,在国内其他地区同样存在。而国际“五大”的主要发展趋势则是积极拓展非鉴证类新兴业务,其收人已远远超过传统业务,并不断开发新兴服务产品,而且其遍布全球的分__支机构承揽了全球性的业务,世界强公司基本上都是“五大”的领地。因此,缺乏足够的服务网络、缺乏开发新兴服务产品的能力,是西部地区乃至国内事务所与国际会计公司存在差异的主要方面。

困惑之四恶性竞争难以遏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批和发展过快、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市场开拓迟缓、新兴业务缺乏、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行业性的恶性竞争。彩电业重复建设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后果是价格战和全行业的几近全军覆没,注册会计师行业也不例外,其恶性竞争的后果也是价格战,以及败德行为。加之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下的董事会等同于总经理的畸形治理结构,所导致的“我聘用注册会计师来审计我”的畸形审计市场关系,注册会计师造假现象的出现,也就是必然的了。

困惑之五行业监管的非有效性。由于我国会计服务市场是一个初级市场,各种监管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加之监管人员的经验有限,导致了监管缺乏效率,从而影响了会计服务市场的有效运行。同时,政府监管角色定位不清也是造成监管不力的重要因素。

二、新形势下西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出路

陕西省会计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既有中国会计服务业普遍性的问题,也有西部地区特有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思路供中国西部会计服务市场的参与者借鉴或参考。出路之一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借鉴公司的运作模式,实施战略管理。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盲目发展、盲目经营的状况,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事务所更是如此。很多事务所考虑的仅仅是有没有业务做,而不考虑什么样的业务可以做、什么样的业务不能做、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至于市场如何开拓、风险如何评估、远景规划如何制定等问题尚难以提到议事日程。战略管理在公司、企业已经成为时尚,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加以借鉴,特别是大中型事务所更不能缺少战略。按照管理理论,没有战略的企业必定是短命的,没有钱略的事务所也是如此。因此,事务所必须把战略管理作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出路之二明确市场定位。面临加人后国际会计公司纷纷进人中国市场的形势,国内事务所普遍缺乏竞争力,西部地区事务所与国际大型会计公司相抗衡的能力就更差。因此,实行定位战略,形成相对优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定位战略包括业务定位—确定重点开发的业务领域,如重点做审计业务、验资业务、管理咨询业务、网络审计与认证业务、税务服务、记账等,形成以龙头业务为主导、其他业务为辅的业务链条。客户定位—确定重点开拓的客户对象,如按客户规模可分别定位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按客户性质分别定位于国有企业、股份公司与上市公司、合资及外资企业、乡镇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一、介织、事业单位等。特别是小型事务所更应通过合理定位,专注于特定的客户、特定的业务范围,尤其是那些不被竞争对手所重视的业务和客户,如小规模企业的审计和咨询,开拓验资、记账、公司设立登记、公司秘书服务、会计服务、税务、会计人员培训等业务,形成相对优势和“人有我无、人无我有”的自身特改革与发展•财苑口色。因此,事务所的高层人员必须努力研究市场变化、研究客户需求、研究由于技术和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对会计服务市场的影响,从中寻找潜在的业务、潜在的客户,力争抢为人先,扬长避短,在营销上做文章,形成特色。

出路之三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强化信誉观念。跨国公司和原国际“五大”的经验告诉我们,品牌是事务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西部地区乃至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深度发展必须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以质量赢得品牌、以品牌赢得信誉、以信誉赢得市场、业务和效益。出路之四实施强强联合,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事务所本身自发的或监管机构引导的形式,采取并购、联合、合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减少业务的数量,取缔在没有经济总量依存的县域设立的事务所,使事务所的存在以经济中心城市为依托。争取打破地域界限,与东部地区、国际知名会计公司联姻,借鉴先进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出路之五提高人员素质,造就国际化人才。现代经济竞争,其实质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我国加人后,就注册会计师行业而言,需要一大批国际型人才,才能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此应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一方面要请国内外知名的业务专家对注册会计师和从业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另一方面,应选派一批年轻的注册会计师到境外培训,以造就一支精通国际会计惯例、外语水平高、业务熟练的涉外型、高素质注册会计师队伍。超级秘书网

会计服务论文例3

一、完善会计服务市场

1.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净化会计服务市场环境。完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各类企业执行的会计准则建立在可比的基础上,健全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尽快修订和完善《注册会计师法》,以增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增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竞争能力。在行业管理方面,将多种资格认定的权力归口到一个部门,并可取消一些没有法律依据的资格认证,明确行业发展方向和政策,制定竞争规则,净化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促进公平竞争。

2.促进事务所联合与兼并,走规模经营之路。服务领域的拓展是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其竞争优势的手段,服务范围的扩大则是事务所创造规模效应的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求优势和满足客户要求是事务所合作行为的基本动因。合并可扩大事务所的市场份额,拓展事务所的服务领域,使事务所对市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降低竞争强度,提高抗风险力;合并可使事务所实现所内的专业化分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有条件的事务所可考虑成为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所或成员所,充分利用其资源、技术、管理经验,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好,执业质量高的事务所,以期早日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执业。

3.加强执业人员教育培训,提高执业队伍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是注册会计师的“两大法宝”。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培训、客户开发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更是技高一筹。相比之下,这正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的东西。注册会计师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目前我国现有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显然是不能适应需要的,必须加大后续教育和人才培训力度。一方面对现有的注册会计师(含非执业会员)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能教育;另一方面要大力吸纳国内外会计方面的高级人才,积极储备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保护、内部审计以及法律等多方面人才,为未来多元化服务打下基础。

4.顺应国际潮流,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会计师事务所自从脱钩改制以后,与原先挂靠的主管部门进行了脱钩,变成了合伙制。合伙制是一种符合国际惯例,适合事务所发展的先进制度,但我国对事务所的合伙制政策不明,如工商登记证仍按公司制进行处理,税务上存在双重征税,税赋过重等诸多因素不利于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政府应采取一些积极的有效措施,以扶持事务所的发展。

二、拓宽会计核算领域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多,国际会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国际会计研究应将跨国公司会计作为重点。同时,入世后,由于会计市场的开放,竞争机制的引入,一些技术落后,竞争力差的企业将加速被淘汰,这将会推动“兼并会计”、“破产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经济的发展导致外币业务和投资的增加,这必将加快“金融会计”、“信托投资会计”、“投资基金会计”的研究步伐;会计人才市场的开放,国际人才的流动,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健全“人力资源会计”将迫在眉睫;入世后引起对目前经济结构的巨大调整,下岗失业在所难免,这必将促使“社会保险会计”的研究和发展;加入WTO后,我国将会更加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与此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和“绿色会计”势在必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和发展将更加依赖知识、科技、人才、智力等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宝贵的整理提供资源之一,因此,“无形资产会计”将会越来越被重视;政府职能的转变,会计人员管理将向所有者独立管理体制演变,将进一步深化会计委派、财会集中核算、财务总监制的理论研究。

三、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

加入WTO后,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资本市场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际结算业务的增加,会计的国际化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会计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由于会计准则的差异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奔驰公司到美国上市时,按照德国的会计准则,公司是盈利的,但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它就变成了亏损公司。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存在着一些差距。首先表现在数量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计准则也在不停地进步,目前已制定了40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16项具体会计准则。

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客观地讲,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建设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需逐步缩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加速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当前要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特别要服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突出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摆正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避免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同时还应加快准则的制定速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展准则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其可操作性,争取财务信息主要相关者积极参与准则的制定,使准则尽快深入人心。此外,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有所不同,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我认为会计的国际化与中国特色问题并不矛盾,会计的国际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小各国会计对相同或类似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差异,而并非要求,也不可能达到各国会计整体框架和运行机制的统一。超级秘书网

要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内差异,对于有存在依据的合理差异,我们要承认其存在的客观性。在会计准则的建设中,必须考虑各种现实的可行性。但决不能过分强调本国的特色,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会计国际化,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会计服务论文例4

1.2商务战略布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会计服务外包业务日趋国际化,外包市场环境和客户的需求是多面化和多变化的,外包服务供应商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错失机遇。另外,会计服务外包产业的外包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在的会计服务外包内容并不局限于以往的诸如工资发放、应收账管理、纳税管理等内容,而是扩大至预测、税收筹划等策略化财务流程。会计服务外包供应商能否在专业技术基础上把握好商务战略布局从而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抓住市场新机遇,是影响其服务交付能力的关键因素。

1.3关系管理能力服务交付能力是服务达成的最终体现(张慧颖,王江平《基于接包方视角的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在会计外包服务过程中,客户与供应商在工作流程和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不一致,客户出于自身商业信息的保密等方面的考虑会存在不利于第三方服务外包供应商介入的行为。另外,服务外包双方主体也可能存在语言及文化融合度等问题。这要求供应商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详细地了解客户心理偏好的变化,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由此可见,关系管理能力是影响服务交付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1.4市场开拓能力服务交付能力直接对应于服务的“生产与交付过程”,并且与市场开拓能力之间形成互动反馈关系。创新产出能力,通过创新不断在会计服务外包的实践活动领域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为会计服务外包商开拓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良好的企业声誉与市场开拓能力能够为外包商带来客户群。因此,市场开拓能力是服务外包供应商保证高质量交付成果的另一重要因素。

2会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之交付能力提升

会计服务外包产业具有跨国、跨行业、分工细的特点,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不足以满足会计服务外包行业的要求。而人力资源是服务外包行业的核心资本,同时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尤其是符合外包企业需求的专业高端人才更是匮乏:在外语能力、专业技能和项目管理上能满足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不足,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短缺[5]。因此,突破人力资源短缺的瓶颈,为会计服务外包提供由“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端人才”三个层次构成的人才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提升会计服务外包交付能力的角度,构建关于高校会计服务外包人才的能力培养体系。

2.1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会计服务外包中,项目运作能力是保证高质量会计服务交付成果的基础。会计服务外包依赖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支持,这要求会计服务外包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云会计”的兴起,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IT技术要求。本文认为,高校可以充分结合会计服务外包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两个层次上培养服务外包方面的技术人才,具体可以通过订单班模式进行。第一层次,培养具备会计基本业务处理能力、IT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技术人才(如图2中①所示),以满足传统会计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考核选拔会计基本技能扎实的学生,加强其预测、税收筹划等策略化财务流程能力的培养(如图2中②所示),从而更好地满足会计服务外包业务内容不断拓展对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

2.2管理人才的培养会计服务外包中的管理人才,要求在懂技术的基础上精通外语,并且善于管理。如图2所示,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同时满足模块A、模块B的能力要求。也就是说,管理人才在具有会计专业技能、IT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其会计服务外包的职业素养,包括会计职业道德素养、语言沟通能力、文化融合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从而提高外包企业的关系管理能力,逐渐提升会计服务外包的交付能力。在会计服务外包中,接包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发包方在做发包决策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因为发包方的会计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包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1]。而目前会计行业依旧存在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由此可见,在各项职业素养的培养中,会计职业道德素养应该是排在首位的。服务外包是一种以服务为载体与顾客进行动态交互的体验式服务,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几乎同时发生。在会计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从业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文化融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服务外包全球化的驱动下,广东省会计服务外包的发包商主要是欧美日国家,因此,在人才培养能力体系中,英语、日语等外语水平以及对欧美日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都是不容忽视的。

会计服务论文例5

一、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的性质及特点

1、专业性和综合性。受国家对跨行业经营的限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法律服务业务,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自身专业范围内。综合性与专业性并不矛盾,专业性指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针对自身专业方面的问题开展法律服务业务;但具体到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又要求注册会计师综合运用相关法律及方法。

专业性表现为:一是结合传统业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进行评价。二是开展自己专业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或培训。三是结合专业理论和实践,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为企业设计合法的内部管理制度。综合性表现为:一是注册会计师必须综合应用相关的法律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方案。二是按整改方案并结合客户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整改。

2、技术性和可操作性。注册会计师资格取得,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和具备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工作经验,这就是因为注册会计师业务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法律业务也如此。客户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业务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性表现为:一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注册会计师传统业务的技术。二是要求其精通相关法律,并能熟练运用。可操作性表现为: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法律服务,其工作人员容易操作。二是客户采纳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后,能很自如地进行整改和执行。

3、咨询性和服务性。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业务很多是咨询服务业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开展专门的法律咨询和服务业务。(2)客户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常常向会计师事务所咨询。(3)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经办业务时,常常出于为客户服务的目的而指出其违法行为。(4)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还能发展到为公共事业服务。如日本注册会计师担任各省、厅的审计委员会、地方公共团体的审计委员会等。我国政府应借鉴日本的经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立的社会组织,为国家的立法提出建议,在执法和司法中提供法律服务;政府可大胆利用注册会计师参与某些政府审计,如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及其他专项审计,或接受法律方面的咨询。

4、强制性和自愿性。强制性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如审计、评估等业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并在报告中对其合法性发表意见。自愿性表现为:一是会计师事务所是社会专业组织,出于职业道德以及为与客户保持长期业务关系等原因,自愿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为客户服务。二是客户在某些专项法律咨询业务中具有委托的自愿性,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接受委托的自愿性。

5、效益性和社会性。效益性表现为: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专项法律服务委托时,要衡量其风险、业务量和效益。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一般业务时,额外进行的法律服务,要考虑时间性和效益性。社会性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为树立良好形象,常参与社会的一些法律援助活动,这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

二、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范围的界定和发展方向的定位

从广义上看,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分为综合法律服务和专项法律服务。从狭义上看,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就是专项法律服务。要界定清楚其法律服务业务的范围和发展方向定位,应处理好法律服务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并要认清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1、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是其咨询服务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是随着其咨询服务业务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五大国际会计公司看,其法律服务业务迅速增长是由其咨询服务业务带动的。如德勤会计公司1998财政年度业务收入90亿美元,其中,咨询收入达32.4亿美元。随着咨询业的发展,德勤也开始大举进军律师业。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服务业务包括:管理咨询服务、税务咨询服务、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法律业务咨询服务等。会计师事务所要发展法律服务业务,必须发展全面的咨询服务业务,这样才能培养出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知识的人才,并能获得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的实践信息。另一方面,开展法律服务业务也促使其咨询服务业务的发展。

2、发展法律服务业务应结合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定位。几乎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可以开展法律服务业务,但具体开展何种类型的法律服务业务应分析各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结构、资产规模等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小所只能开展一些日常小型法律服务业务或结合其他业务开展综合性的法律服务;大所聚集了各种类型人才,既可以开展小所进行的业务,也能开展诸如经济案件证据鉴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法律咨询服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改造战略等法律咨询服务,接受政府委托的一些大型法律服务活动等。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有时小所也有知识全面的人才或聘请社会专业人士参与。

3、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法律服务业务应分阶段进行。从全国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其法律服务业务仅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应以高起点发展,并规划好各阶段的发展蓝图,实现高起点、分阶段发展。从各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执业水平不高,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如资产、客户、内部管理、经验积累、市场前景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后,定位自己近期、中期、远期的法律服务范围和方向。

4、正确处理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从以上论述看到,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并最终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市场状况和前景。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其他业务时,应关注委托方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并为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积累相关信息;另一方面,若对一个单位既提供法律服务,又开展其他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相互参照各种业务的信息,并相互映证。

5、正确认识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业务的关系。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看,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别的。在多数国家都有行业竞争禁止的规定。国际律师协会已号召各国立法机构阻止会计公司向其所审计的公司提供其他服务;二者传统主业也是不同的。尽管很多国际会计公司已经与律师合作开展业务,但各自的业务还是径渭分明的。一些国际会计公司也通过其法律服务公司直接提供一些律师事务所执业范围内的法律业务,这些法律服务公司已具备了律师事务所的很多特征,或者就是独资或合资的律师事务所,其提供的这些法律服务已不是完全意义的会计师事务所所提供的。

当前二者法律服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律师事务所开展的一些主要业务,会计师事务所还不予获准经办,如律师事务所能直接参与法律诉讼程序,经办刑事、行政、民事等各领域的业务;而注册会计师只能提供其业务范围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尽管当前二者法律服务在很多方面还不能统一,但笔者认为:二者的法律服务是相互联系的,从长远看,二者在法律服务的很多领域将出现统一的趋势与更多的合作。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会计师为律师事务所提供经济案件证据鉴定;律师派出精通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律师担任会计师事务所常年法律顾问;相互获取对方占有的客户资料;相互聘请对方工作人员参与自己的工作;签订协议,进行某些业务领域的长期合作;合资创办法律服务公司或律师事务所。笔者认为,二者均是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尽管二者所坚持的执业原则不尽相同,但只要两个行业的自律性管理、执业水平和国家法制高度发达时,可以选择执业水平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相互出资持股,但相互出资组建的事务所必须有一方绝对控股,并按控股方业务性质进行注册,只能按所注册业务性质和范围开展业务和纳入一个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律师协会)管理,否则将出现两个行业之间的混乱。从长期发展来看二者甚至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和利润分成。

三、发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的对策

1、转换机制,改变观念。全国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后,这对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提出挑战,要求有更大的发展,要不断开拓市场。从国际形势和我国实际情况看,法律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潜力巨大的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应以此为契机,勇于转换自身机制,抢占这方面更大的市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注册会计师就是审计,我们应放眼世界与未来,转变传统观念,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开拓业务。

会计服务论文例6

2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设计

2.1服务架构

基于SIMG的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可分为4个层级。由网格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实景影像数据、社会服务数据、社会管理数据、视频数据等组成数据层,统一进行网格化编码,运用WebServices技术将多源数据与服务资源有效聚合,为城市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上层应用提供服务。

2.2功能设计

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

1)提供对多级网格的管理,并基于多级网格进行精细化查询与定位。

2)提供各类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全程透明化管理。

3)集成视频监控、可量测实景影像和电子地图等信息,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动静结合。

4)提供各类社会服务管理过程的考核评估管理。

2.3数据库设计

基于SIMG的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网格数据。网格数据包括单元网格数据、专业网格数据和责任网格数据等。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划分市-市区行政区划-街道-社区-单元网格5级网格,记录网格代码和其他属性信息。针对社会服务管理需要,在参照单元网格的基础上对城市区域进行划分,形成专业网格。每个网格管理员负责的单元网格集合形成责任网格。

2)人口数据。按照社会服务管理的需求,对城市中的实有人口记录自然人的完整生命周期数据,其中包括出生、就业、住房、婚姻、社保、医疗等方面的信息,以此来实现城市社会服务管理中自然人的生命周期全程信息管理。

3)法人单位数据。对市区范围内的法人单位进行普查,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地址、基本状态等信息,并记录法人单位信息和房屋、单位所属自然人之间的关系。

4)房屋数据。对市区所有房屋进行普查,记录房屋坐落位置、层数、建筑面积、房屋用途等物理性质以及房屋所有权人等内容,实现房屋信息与自然人、法人数据的关联。

5)城市管理数据。普查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数据,对其进行统一分类和编码,同时记录其空间位置、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单元网格、状态等属性信息。

6)社会服务数据。统计社会服务相关数据,同时记录无偿或有偿参与网格内社会服务管理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信息,为社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7)社会管理事件数据。将社会服务管理的事件进行统一分类和编码,同时存储事件的基本属性项,如事件名称、主管部门、事发位置、所在单元网格、事件描述等属性信息。

8)视频数据。分布在城市公共场所的监控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数据为视频巡航立案提供服务,实现对城市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管。

9)基础地理数据和可量测实景影像。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所使用的基础地理数据主要是城市基本大比例尺地形图,可量测实景影像主要是从城市街区主干道和重要的次干道连续采集得到,覆盖部件的普查区域。二者主要是进行各种部件、事件等管理对象的快速定位,以及基础地理要素的浏览和简单查询。

2.4社会服务管理流程再造

网格化城市社会服务管理的主要运行流程如下:

1)在网格层级,以网格员巡查处理为主,同时注重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尽量将问题在网格之中协调解决,网格层级不能解决的再上报到社区网格管理站。网格员对其权属内的网格进行巡视管理,负责社会服务管理数据的采集更新,或对问题进行现场核实取证,对专业部门的处理情况进行复核确认和向群众反馈。网格员队伍由社区网格员(可以是社区群干和专干等)和专业网格员(可以是城管网格员、工商网格员和食药监网格员等)组成。专业网格员和社区网格员交替行使发现职能和核查职能,从而在各级监管中心的指挥下,构建专业网格员和社区网格员上下协同的工作机制。

2)城市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监管由市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区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街道网格管理中心和社区网格管理站四级负责,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级下放。监管中心接收上报或举报的社会服务管理问题,本中心层级不能解决的问题将上报至上级中心处理;负责对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指挥协调和管理决策,对有关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3)各相关专业部门按照监管中心的指挥管理,依据工作的具体流程和规范,处理本部门负责的社会服务管理问题,并向监管中心及时反馈处理结果。通过此流程,基于多级网格的城市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将发现登记、指挥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评价考核、结单归档等社会事件处理6个环节紧密关联起来,实现网格员队伍、各级监管中心、各专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健全对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发现机制、监管机制和核查机制,加强对城市社会事务的精细化透明监管,提高城市社会服务管理部门与公众上下双向沟通的效率和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3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运行实例

下面以武汉市东西湖区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典型实例,展示基于SIMG的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特色。民众有社会问题需要反映时,经其所在的社会服务管理网格的网格管理员使用“社管通”或社区服务终端向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提交问题,由相关专业部门、社会组织或公众等参与处理,最后将问题处置结果反馈给最初反映问题的市民,从而促进社会服务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实现网格、人员和问题归属部门之间的信息关联,为社会服务管理提供了新模式。系统实现了可量测实景影像、视频监控与电子地图的联动,加强对网格中的人、房、物、事、组织等社会服务管理对象的动态管理,利用人、房、单位(或组织)等实体的高度关联和社会服务的高度共享来实现社会服务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称,满足社会服务管理问题客观描述和快速解决的需求。展示了可量测实景影像与电子地图联动的实例,可以清晰地显示事件所处的地理位置、街道实景和属性信息。此外,系统还实现了服务于民政管理的应用专题分析。以社会保障分析为例,利用网格化人口数据,可汇总东西湖区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进行社会老龄化分析,获得该区人口的老龄化率。统计处于空巢、残疾、低保等状况的老龄人口分布,在更精细的层次上把握全区老人的生活状况,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部署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社会保障分析功能,确定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和社区老人关爱帮扶中各项服务所占比例,为推进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会计服务论文例7

关键词 非审计服务 审计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

一、非审计服务和独立性的内涵

(一)非审计服务的定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十四、十五条规定了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其他审计业务;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等。

(二)独立性的定义

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二、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的关系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化,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种类也越来越多,业务的核心从传统的审计业务逐渐向非审计服务转变,非审计服务带来的收入占事务所全部收入的比重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的学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会影响审计的实质独立和形式独立。最具权威的应该是美国SEC,认为其负面影响有两个方面:(a)非审计服务可能使注册会计师产生对客户经济上的依赖性,在面对管理层的压力时注册会计师不能保证应有的独立性。(b)许多非审计服务实际上把注册会计师置于一种管理者的角色,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相关服务时会有损其客观性。也有许多学者用实证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购买的非审计服务越多,审计独立性所受到的影响也越大。

还有学者认为,审计师具有以市场为依托的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内在经济动因(孙红梅2008)。因此认为非审计服务本身并不一定损害独立性。如Defond等(2002)以2001年美国1158家处于困境并且了有关审计收费信息的公司作为样本,采用逻辑回归的方法来验证假设,结果表明没有显著证据表明注册会计师从事非审计服务会影响其独立性。

汤敬(2007)收集了我国2002-2005年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得出结论:目前我国非审计服务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服务中的实质独立性。

三、政策建议

通过对以前研究文献的考查,本文认为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并不会一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非审计服务是一把双刃剑(杜兴强2001),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应加强监督管理,真正实现我国会计事务所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积极发展非审计服务业务。

杨艳艳收集了我国2005-2007年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得出结论:目前我国非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并且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风险。因此在我国应加快发展非审计业务。在大力发展新兴鉴证的同时,应加强对非审计服务的监管,使我国的非审计服务从一开始就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上。

(一)加强非审计服务信息的披露

如果客户的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均由同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则应在审计报告中披露非审计服务的类型、金额等相关信息,让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否受到了影响,对审计报告有正确的理解。

(二)鼓励和引导会计事务所发展新兴鉴证

实现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风险。现今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审计服务,这种结构不仅没有带来审计的高独立性,而且也不利于事务所的稳定与长远发展。

(三)建立注册会计师惩罚、诉讼赔偿机制,增加其败德成本

只要非审计服务所得利益不会超过其败德成本,在成本―效益权衡之下,作为经济人的审计师将选择保持独立。

(四)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的生命,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面临的经济业务错综复杂,而法律制度总是滞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注册会计师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执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公众的信任,审计报告质量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波.关于非审计服务与独立性的研究评述.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0:35.

[2]孙红梅.试论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的关系.实务研究.2008.3:29.

会计服务论文例8

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

承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协办:《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文献情报》(英文刊)、《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会议网址:WWW.省略.cn/xkgy2012/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服务在我国已走过十余年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过去的以文献检索获取为中心的服务,到现在的针对和嵌入具体用户群体、以个性化设计组织知识化服务为中心的学科馆员服务,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各类型图书馆在学科馆员服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变革,主动设计、引进和发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探索适应新环境下的学科馆员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馆员服务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同时也催生了支撑学科馆员服务的工具、方法和系统,培育出特色化、个性化、知识化的服务产品和成果。因此,组织各类型图书馆分享学科馆员服务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促进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并在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始终保持活跃的生命力,推动图书馆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专业委员会联合,定于2012年4月11-14日在武汉举办2012年学科馆员服务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学科馆员服务:战略、模式和最佳实践”,会议将侧重交流研讨学科馆员服务上的实际战略、具体模式和在实践中逐步累积、提炼与总结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分析,包括服务模式、任务体系、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技术支撑、效果评价等,探讨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等。现面向业界广泛征文。

一、征文内容

1 学科馆员服务的战略与布局

针对学术机构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战略规划、服务模式、服务组织机制、创新特色等进行整体性介绍和总结,探讨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发展的理论、战略、机制创新等。

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发展的理念与战略

学科馆员服务战略规划与体制安排

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包括学科馆员服务的任务布局、实施方式和组织机制

国内外学科馆员服务的比较研究

2 学科馆员服务的任务、方法和机制

探讨学科馆员服务各个方面的任务与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用户需求与行为的调查与诊断、服务创新设计与推广营销、资源保障设计与组织、信息素质教育、学科情报服务、知识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方法、机制和服务实践等方面的案例和经验分析。

学科用户信息需求与行为研究

个性化服务设计与推广营销

个性化资源保障体系设计和建设

个性化信息素质教育服务设计与实施

与科研教育紧密结合的个性化学科情报服务设计与实施

与科研群体和项目密切结合的个性化信息平台服务设计与实施

支持教育、研究机构知识资产管理和知识活动管理的服务设计与实施

文献计量学和文献计量方法在学科馆员服务中的应用

国内外学科馆员服务创新案例

3 嵌入式个性化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机制

学科馆员服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嵌入科研教育群体和科研教育过程,利用和协同多层次多方位的资源和力量,设计、组织个性化的服务组织机制,支持灵活、高效的服务。会议拟介绍和总结各个图书馆协调协同各方面力量和多元化机制来支持和推动学科馆员服务中的经验与探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侧重于组织管理机制),用户参与和基于用户社区的服务机制等。

与教育科研部门、团队的协同化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嵌入教学过程、研究项目、战略规划、教研评价的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用户驱动和用户参与的学科馆员服务机制

基于用户社区的学科馆员服务机制

多机构协同的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4 学科馆员及其服务的支撑和管理

学科馆员服务可持续、充满活力的发展需要资源、技术、政策等全面的支撑,需要良性共赢的知识储备与循环架构,需要创新发展的团队文化氛围,需要高效率的工具、方法和资源与技术平台。会议拟探索和总结推动学科馆员服务不断发展的必要软环境和支撑条件平台,学科馆员服务的规范和制度化管理,学科馆员能力与队伍建设,学科馆员团队文化,学科馆员服务品牌建设等。

学科馆员培训与能力建设

学科馆员及其服务的支撑条件建设(侧重资源、工具、方法等)

学科馆员及其服务的管理与评价

学科馆员的职业生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学科馆员团队文化和协同发展机制

二、征文要求

1 内容要求

(1)侧重在学科馆员服务上的实际战略、具体模式和在实践中逐步累积、提炼与总结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分析。

(2)研究问题明确、具体。

(3)论据充分且有实际材料(如统计数据、事实、自己或他人的调研发现、工作中积累实证等)的支持。

2 格式要求

(1)投稿文章必须为以前未在公开刊物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

(2)字数以4000-5000字为宜。

(3)论文书写格式请参照《图书情报工作》杂志著录格式,格式为:中英文题名、中英文摘要(150-200字)、关键词、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详细要求请见会议网站或《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投稿须知。因优秀论文将结集公开出版,请务必按照格式要求书写论文。

(4)征稿截止日期:2012年2月1日。

(5)投稿请登录该会议网址:省略.cn/xk-gy2012/,并使用网上投稿方式(需要先注册)。

3 论文评选及出版

(1)邀请专家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征文进行评奖并颁发获奖证书,获二等奖以上论文将推荐至《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文献情报》(英文刊)、《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上择优发表。

(2)会后,优秀论文将结集公开出版。

(3)从获奖文章中优选部分文章作者为大会发言人。

三、会议相关事项

1 会议地点:湖北武汉

2 会议时间:2012年4月11-14日

3 参会方式:投稿参会;直接报名参会(登录会议网站注册报名)。

4 正式报到通知将于2012年3月中旬发出。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秘书处

联系人:赵树宜(学术),电子邮箱:zhaosy@mail.las.省略

姜京善(会务),电子邮箱:jiangjs@mail.1as.省略

王莹莹(会务),电子邮箱:wangyy@mail.las.省略

电话:(010)82626812,(OlO)82626611-6225

传真:(010)82626821

专业分会网址:省略.cn

高校分会网址:sal.省略/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

会计服务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1-0061-04

一、引言

当前,我国审计市场处于买方市场阶段,事务所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向企业提供审计服务,审计产品定价是供需双方博弈后的结果。审计定价的研究可以协助分析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结构,预测未来的审计费用,衡量审计效率,以及考察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问题,并为监管部门提供依据。为此,本文将寻找我国审计定价行为的特征,推导审计定价预测模型。后安然时代,随着美国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国际事务所以客户公司治理状况作为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的依据,风险导向审计得到加强,同时,由于近年来审计界发生多起审计失败案件均与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有关,如安达信审计安然公司半数以上收入来自咨询,环球电信的咨询收入高达审计收费6倍,为了排除人们对其收取客户大额非审计费用影响独立性的质疑及降低审计风险,国际四大事务所纷纷剥离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咨询部门。那么,随着全球公众对审计收费的高度关注,我国上市公司在规范公司内部治理的同时,是否更为重视规范与外部治理者――独立审计的审计收费呢?四大事务所在发生了一系列审计失误之后,在我国是否仍可获得声誉溢价?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我国审计定价?这些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在证监会监管之下,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情况得到改善,随着2001年12月上市公司开始披露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至今.披露政策日益透明化,因此,本文将基于2006年深沪两市的经验数据,从审计产品的供需两方建立审计定价理论研究模型,同时考察非审计服务、董事会特征、事务所品牌对我国审计定价行为特征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

国外许多学者较早地对各国审计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Simunic最早考察企业的经营风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绝大部分研究都认为客户规模是决定审计费用的首要因素,此外,审计的复杂性和客户的风险性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Francis,1984TM;Firth,1985;Simon,1986;Chung和Lindsay,1988;Anderson和Zeghal,1994等),且不同行业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不同(Low,1990)。本文重点梳理审计定价与公司治理、非审计服务和事务所品牌的相关实证文献。

(一)审计定价与非审计服务

非审计服务主要包括税务咨询、系统咨询、管理建议、内部经营咨询、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和投资咨询、会计信息系统战略管理策划、财务诊断、内部控制设计、设计会计制度、企业重组、协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安排上市、资产评估等。Simunic(1984)提出,事务所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可降低审计的边际成本,由此降低审计收费,或者理解为事务所将降低的审计成本间接地回馈给客户,从而收取较低的审计费用。然而,Simunic(1984)、AbdekhaIik(1990)、Barkess和sirnnett(1992),以及郭葆春(2008)的实证检验结果未能支持这一观点。Palrnrose(1986)及Firth(1997)对北美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即事务所提供非审计服务将导致较高的审计费用。另外,部分文献实证探讨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如Sinning(1982),Jenkins,Gregory(2001)等,国内刘星等(2006)和陈丽蓉(2006,2007)未发现我国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

(二)审计定价与公司治理

目前学术界对公司治理是否与审计定价相关存在三种观点:无关论、正相关论和负相关论。O’Sul-livan(1999)没有发现董事会特征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原因是董事会监督职能的加强所降低的审计费用被增加的审计工作所抵消。Tsui等(2001)的实证结论是审计费用与董事会特征负相关关系。他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将降低控制风险,从而减少审计费用。而Carcello等则认为,董事会主导的治理结构将会注重购买外部审计以加强外部治理,从而增加审计费用,其实证结果支持审计费用与董事会特征正相关关系。Abbott等(2003)实证验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技能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国内的研究结论也存在分歧。刘峰、郭文博(2004)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年度审计费用与独立董事人数正相关。李补喜、王平心(2005)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相对规模大的董事会支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而绝对规模大的董事会更可能改善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刘明辉、胡波(2006)则认为独立董事制度、高管层持股与审计费用负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情况与审计费用正相关。胡莲(2007)实证检验未发现董事会领导权的设置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

(三)审计定价与事务所品牌

Firth(1993)认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小型客户审计可以获得审计费用溢酬(premium)。伍利娜(2003)实证验证审计费用与“四大”审计正相关。周福源、刘峰(2006)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50%时,持股比例越高(越低),品牌事务所能获取的品牌溢价越小,超过50%,将无法获取品牌溢价。

此外,部分文献同时还考虑另外一些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如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工作的时间、特殊审计报告的提供、客户输入数据所减少的审计费用,以及企业营运的行业数量等。

纵观国内外文献,直接考察非审计服务、董事会特征、事务所品牌与审计定价的文献较少,为此,以下将构建一个审计产品定价的研究模型。

三、研究假设

在审计市场中,审计产品的价格受市场供需状况的影响。审计产品的供给方是独立审计人员,需求方是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委托者。为此,从审计产品需求方和供应方两个方面构建一个分析审计定价的理论框架,详见图1。

本文提出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假设1:审计定价与非审计服务负相关。假设审计师为客户提供一揽子审计和非审计服务时,非审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审计服务的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从而导致审计费用的降低。

假设2:审计定价与客户的董事会特征正相关。与Carcello等(2002)的观点相一致。本文认为,“高质量”的董事会,即独立、勤勉和专业的董事会将加强外部审计的监督功能以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允

性,为此更愿意扩大审计的范围,或寻找品牌事务所审计,从而增加审计费用。

假设3:审计定价与事务所品牌正相关。知名品牌事务所,即国际四大事务所在我国境内合资成立的事务所由于具有较好的声誉而可以获得品牌溢价,为此,本文假设其审计收费较高。

四、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与数据采集。选取2006年度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剔除金融企业与无法获取完整信息以及按照收付实现制报告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总样本数为914家,其中深圳412家、上海502家。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以及CSMAR2005年和2006年财务数据库和公司治理数据库。

2 研究模型设计。本文所估计的线性模型的表达式为:

模型中的变量界定如下:LnAF=Ln(年度财务审计费用),年度审计费用不包括中期以及专项审计费用;LnNF=Ln(非审计费用);BOARD=董事会开会次数;NUMBER=上市公司专门委员会的个数;RID=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AUDIT=1,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为O,表示未成立审计委员会;BIG4=1,上市公司由国际四大事务所在国内的合营所审计为0,表示不由四大事务所在国内的合营所审计;LOSS=1,上市公司2005年度发生亏损为0,表示2005年度未发生亏损;CACL=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SWITCH=1,上市公司2006年度发生审计师事务所变更为0,表示未发生事务所变更;LnTA=Ln(年度资产总额);SQSUB=子公司的数目的开平方根;QUAL=1,为非标准审计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为0,为标准审计意见;e=随机扰动项。

五、统计结果与结论

本文的数据加工处理主要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以看出,年度财务审计费用最小值为10万元/年,最大值为每年1070万元,均值为60.73万元/年;非审计费用每年在0~2 414万元之间,均值为30万元;董事会的开会次数最少为3次,最多为33次,平均每年8次;董事会规模为5~18人,平均9人;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在13%--56%之间,平均35%;流动比率最小值为8%,最大值为100%,均值是86.5%;资产总额在2.73×107―5.21×1011元范围内,平均为3.85×109元;子公司数目为0N68个,平均达7个。 从表2可见,模型的调整R2为0.511,F值为74.288,整个模型通过显著性测试,且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据此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 我国事务所同时向客户提供非审计与审计服务不影响审计收费。与Abdekhalik(1990)及Barkess和Simnett(1992)的结论一致,本文未能找到审计定价与非审计服务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经验证据。我国事务所的主营业务是审计服务,事务所同时向客户提供一揽子审计和非审计服务的情况较少发生,因此,二者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2 经验检验表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开会次数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比例与审计费用正相关。这说明“高质量”的董事会重视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并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以加强外部监管力度。与胡莲(2007)实证结果一致,本文未发现董事会领导权力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此外,由于我国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数目不多,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尚待进一步发挥,因此,实证模型也未能证实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3 事务所品牌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由于我国独立审计行业发展时间不长,尽管国内许多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地进行品牌投资,但国际四大事务所在中国买方审计市场中,仍占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获得品牌溢价,验证了firth(1993)的观点。

4 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正相关。通过用流动比率和上期是否发生亏损两个变量考察审计风险对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流动比率越大,审计费用也越高。同时,若公司上期发生亏损,则审计风险的加大将使事务所要求获得相应的风险补偿,为此,审计费用也较高。

5 企业规模和复杂程度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与大部分文献的实证结果一致,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子公司数目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

会计服务论文例10

—、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的必要性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是会计工作的理论需要,同时也是当前集中核算工作中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的双向要求。

1.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是会计工作的理论要求

理论上讲,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是财务工作分工不同的两个部分,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数据基础;财务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制度保证,二者是一个辩证统一体,虽然在职能、内容、方法、作用等方面各有侧重点,但同时二者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要筹集好、投放好、运用好资金,要借助于会计核算的各种资料、数据,去计算、去分析,才能正确进行各种决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要发挥好会计核算职能作用,也必须依据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与监督。集中核算后,在职能划分上明确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仍由原单位行使,核算中心只负责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这样就在制度运行伊始,客观上将两个职能分离开来。要在集中核算工作中同时发挥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工作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2.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是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发展要求

在集中核算工作中,会计核算是形式,会计监督是核心,核算中心实质上应是一个监控中心。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只是会计集中核算最基本的要求,核算中心如果单纯搞会计核算,就失去了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意义,也达不到改革的最终目的,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是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根本要求。

3.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是核算单位财务工作的需要

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存在的一系列财务问题及自身改进的局限性都需要核算中心的支持和服务去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一直以来比较薄弱,集中核算后,单位对核算中心的依赖性增强,许多单位都认为账交到核算中心,单位便无事可做了,进而出现了财务管理进一步弱化现象,加强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已迫在眉睫。

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的前提

1.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

集中核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发展集中核算事业的灵魂,工作人员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专业素养是获得报账单位认可和尊重的前提。只有精通专业知识,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圆满地解决好问题;只有不断的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才有可能把握住文件、

转贴于论文联盟

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文件的精髓宣传给单位,也才能保证为单位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2.两手并抓,完善制度建设 论文联盟

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集中核算工作健康有序、顺利运行的前提,也是严明管理、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关键。核算中心不但应加强对工作制度的建设,更应加强对业务制度的建设,做到单位事事有制度,工作项项有要求,人人肩上有职责,使集中核算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的措施

1.转换审核重点,深化财政监督

核算中心的监督职能是通过对票据的审核来进行的,但不能仅将会计监督停留在原始凭证的审核上,工作重点应从整天忙碌在报账和记账的具体事务中逐步向会计审核和会计监督转化。加强工作人员的岗位练兵,培养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敏感,提高他们辨别真伪、明辨是非的能力。

2.积极参与单位活动,保证集中核算工作的实效性

会计服务论文例11

2006年3月,我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它标志着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面对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处于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政府审计机关如何深入贯彻“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法定职责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将理念具体为实际的行动是我们急需探讨的课题之一。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政府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就是监督,因此,理论界对于政府审计服务的探讨较为有限,主要研究领域集中于审计体制的探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信息公开、审计基础理论(如审计职能与职责、审计技术与方法、中外审计领域的比较介绍)等。有关政府审计服务的研究散落于有限的几篇文献中,甚至是在文中一带而过,笔者对此进行了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赵伟江(2004)较早地对审计服务理念进行了追溯和探讨,并引发出在审计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围绕公共审计服务的有效供给主线,来研究政府审计作为政府向公众提供公共审计产品或服务的职能部门,在公共审计服务网络中,如何来重新界定传统的职能界限、变革传统的行为方式和方法。

王鸿(2007)、杨茁(2007)等从政府职能重心调整的角度对国家审计的重点进行了论述和展望,认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不应仅局限于经济责任和摸清家底,我们应该更关注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和管理分析,促进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对审计发现进行认真分析,从体制和机制上提出国有企业改制意见和加强企业管理的建议。这些内容实际上都属于审计监督之外的服务行为。

还有一些对国外政府审计借鉴的文章中提及了国外政府审计服务的相关介绍。王本强(2006)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审计署(ANAO)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周兆康、欧阳程(2000)也有类似的介绍:联邦审计署作为独立的经济监督者,除实施审计监督外,还编制针对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实务指南。从他们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良好的实务指南是政府审计服务的一种形式。

此外,在国际绩效审计研究方面,Percy(2001)和Pollitt(2003)的论述中都体现了作为审计组织,不仅应有监督职能,而且还要提供增值服务,提供解决方案和改进意见。

二、政府审计和政府审计服务

政府审计又叫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对政府审计的职责,《审计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分为法定事项审计、特定事项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对社会审计的监督和核查。

关于政府审计服务,虽然在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常有提及,“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大局”等屡见报端。但对于其定义,理论界并没有准确的提法,只是在关于审计职能的争论中,提到过服务职能。

关于审计职能,有“单一职能论”,认为审计只具有经济监督职能,又称“唯监督论”;有“二职能论”,即防护性职能和建设性职能;三职能论,即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四职能论,即监督、管理、鉴证和考核职能。其中主流观点是“三职能论”,并且在三职能中又有侧重论:国家审计侧重于监督,内部审计侧重于评价,社会审计侧重于鉴证。此外,不少人尤其是内部审计人员认为审计有服务职能。对社会审计而言,审计服务的提法已经很普遍。在社会审计领域,审计服务是明确而又具体的。注册会计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了社会审计的四种法定审计业务,除此之外的其他业务只能称之为其他服务或相关服务。

由此可见,虽然审计服务的提法随处可见,但对于其定义及内涵却较为模糊,政府审计领域提到更多的是审计监督,相对而言,社会审计领域所称审计服务更为常见,审计服务内容也较为具体。在本文中,政府审计服务是指由政府审计机关提供的、除法定监督事项之外的、直接面向企业的并使其从中受益的所有服务事项,即政府审计机关面向企业提供的服务。

三、政府审计服务的概念解析

(一)政府审计服务的特征。根据《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和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政府审计服务具有如下特征:

1、无偿性。作为政府行政机关之一,政府审计部门的经费由国家保障,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在执行业务过程中不能由被审计单位提供任何形式的经费负担。如果向被审计单位收取费用,则等于国家机关直接同社会企业竞争,干预正常的市场经济,不符合服务型政府和市场经济的理念。但如果在服务过程中发生的零星工本费等可由相关物价部门核准之后向企业收取。

2、附属性。政府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就是监督,对国家权力运行机制进行经济监督,不能脱离了基本职责而去搞服务、搞咨询。其他服务只能作为一种附带产品,在履行其基本职责的过程中作为一种“增值服务”的形式出现,从而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体现“重在建议、重在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这种附带产品提供与否,不影响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

3、主动性。政府审计机关在履行法定职责的过程中,应主动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实际困难和审计中发现的监督事项之外的问题和缺陷,提供相关建议和服务,平时的工作中应主动深入企业进行调查,而不是被动地满足被审计单位提出的要求或者漠然置之。

4、非强制性。政府审计服务不同于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按照法定程序经过批准之后进行的,无论被审计单位是否愿意都必须进行的法定事项。而政府审计机关提供的服务具有非强制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接受或拒绝这种服务。这里需要注意分辨的是,有些审计整改建议是必须接受的,有些建议是服务性质的,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

5、非标准化。政府审计的服务形式因对象而异,不存在标准化的模式。审计机关的工作职责虽然较为专业,但毕竟代表的是政府,所以审计机关在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千差万别,被审计单位需要帮助的问题可能也是五花八门,有些服务并不是很专业,但只要有了政府机关这种权威性,便可迎刃而解。

(二)面向企业的政府审计服务和“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关系

1、“审计免疫系统论”为政府审计服务提供了理论指导。“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为政府审计服务奠定了理论依据,指出国家审计不仅要进行审计监督,揭露问题,还要发出警报,进行预警;不仅要查错纠弊,还要发挥抵御功能,提出深层次的建议,这就为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政府法定审计职责的扩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政府审计服务成为“免疫系统”的必然一部分,在进行履行法定审计监督职责时,必须要考虑如何同时进行预警、提供深层次的建议,提供增值服务。

2、政府审计服务是“审计免疫系统论”在实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由多个免疫作用构成,现在公认的免疫作用包含免疫防御保护、免疫清除修补、免疫建设完善三种。这三个作用中,防御保护是最低层次,是基础;清除修补是第二层次,是重要层级;建设完善是第三层级,是关键。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知识各种形式的宣传、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法制道德培训教育等体现了审计免疫系统的防御保护功能;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监督的同时,提出审计建议,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析和建议等体现了审计免疫系统的修补功能;指导被审计单位内审工作、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治理结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业务培训、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一些重大困难,向政府反映企业运作过程中遇到的不合理行政行为或制度等体现了审计免疫系统的建设完善功能。

转贴于  四、政府审计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理论来源于实践。事实上,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宏观背景下,在“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指引下,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早已在审计实践中自觉地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供了各种增值服务,笔者对实践中各级审计机关提供的相关服务进行归纳和整理,如下:

1、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政府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公务的同时,可以结合控制测试的结果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对其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如,吉林市审计局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针对有的企业由于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各业务环节之间核算脱节,造成资产账实不符、财务核算不真实的问题,主动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内控管理制度18项,规范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理清和健全各业务环节有关账目,为企业改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2、指导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特别是绩效审计工作。现在许多企业已开展内部审计,审计机关可以利用各种机会,指导被审计企业或帮扶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可以指导外部审计工作。特别是针对绩效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这方面很少开展,而政府审计机关在绩效审计方面却已具有一定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3、为企业反映、处理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审计机关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是我国政府的眼睛,在审计工作中不仅要向政府汇报审计情况,同时作为沟通的桥梁,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下情上达的通道,向政府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不合理行政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如,黑龙江审计厅在全省审计机关建立民营企业维权投诉站,专门受理、查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有关单位侵犯民营企业合法经济权益的行为;积极提出参谋意见,为民营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加强对社会审计组织审计质量的监督,促其规范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行为,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4、清理债权债务,全力规范被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机关作为政府机关职能部门之一,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协调,清理债权债务,规范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黑龙江虎林市审计局2007年为企业清收应收账款209万元,对7家企业普遍存在的应收未收款项数额大的问题,积极为企业想办法清收市内应收款46万元,帮助7家企业相互清算化解应收款项163万元。

5、业务宣传,专业培训。审计机关可以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人员培训、业务宣传培训等工作。如,山西吉县审计局曾对部分专业基础差、业务技能低的财会人员进行指导,接受被审计单位财会人员咨询,根据单位不同以及行业特点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帮助被审计者了解自己的权益,解决在权益方面的难题,积极帮助被审计者破解财务方面问题症结,遏制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6、帮助企业筹措资金。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对企业的了解,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2008年长治市审计局了解到煤焦市场价格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市煤气供气公司对全市居民供气的严峻问题,长治市审计局与当地财政局组成联合组,深入到企业第一线,为企业计算煤气成本、原煤用量,测算冬储原煤所需要的资金,帮助企业筹措资金3,000万元,走出困境,使企业能够正常生产及供气。

7、其他服务。各地审计机关还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被审计单位需求特点等提供其他力所能及的服务。可以利用自己的业务专长和工作中收集到的信息,向企业提供审计信息服务,如查询审计公告,还可以向内部审计机构、外部审计机构提供实务操作指南等。

总之,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审计服务的需求决定了审计服务的类型和种类,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观念变革,随着经济交易的日益复杂和增多,审计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审计服务的类型也会越来越丰富。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晓华.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新论.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4.

[2]张文学.国家审计为国企改革服务的若干思考.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1.

[3]王本强.澳大利亚审计署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及对我国政府审计管理的若干启示.审计研究,2006.4.

[4]葛晓天.政府职能转变中的政府审计变革初探.审计研究,2005.1.

[5]王鸿.政府职能重心调整与国家审计的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7.9.

[6]崔振龙.政府审计职责及其发展展望.审计研究,2004.1.

[7]赵伟江.公共审计服务治理理念与政府审计机制创新.审计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