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7:25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例1

高中教学管理要做好计划是年级组长管理工作的关键。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计划应该针对年级教师进行详细周密的设计,不应该单纯地沿袭以往的教育教学计划,只是稍作时间改动,这是不负责任的计划内容,也无法发挥教学年级计划的真正作用。高中教学工作一共分为三个年级组,每个年级组的情况都不同。很多地区的教学工作没有涉及长期、短期的工作计划内容,例如,我国西藏地区地处偏远,教学计划往往分学期制订,其实完全可以设计更为具体的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年级组长所制定的教育教学计划要保证让每一位高中教师能够在能力范围内得以实现和提高,这就需要了解、掌握所在年级的学生和教师、所在教研组教师的基本情况,关注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动态,协助年级组、教研组做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工作。组长针对本学期教育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展开广泛的研讨和交流,初步统一认识,明确本学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模大的学校年级班子要尽能一带三年不调整,在带班中培养中层骨干,形成大循环的格局,确保年级组长参加年级组和教研组的一切工作会议与大型活动。

二、创设和谐氛围,抓好教学管理

高中教学管理要重视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因为只有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够抓好高中教学工作,提升西藏地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首先,年级组管理者要重视创设和谐的氛围,及时化解矛盾。要做到这点,年级组长要设计不同的消息传递通道,一方面收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等,便于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另一方面,收集教师的矛盾问题,及时上传下达,反映大家的合理诉求,做好信息反馈及宣传、解释、督促工作,及时处理协调同事之间的关系,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情绪,避免因为同事之间的不合引起教学矛盾,影响教学效果。其次,要实现和谐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年级组长要实现文化管理,不能单纯地依靠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而是要通过实施文化引导策略,营造浓烈的育人氛围,这更易于年级组师生接受。将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完美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实现柔性管理,抓住教师内在激励的有利时机,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积极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和事业成就感打造平台。另一方面确保制度执行的力度,这样年级组内的所有人都会积极工作,努力表现,形成共同奋进的良好格局。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例2

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新时期教育局改革发展“12345”工作思路为指南,以“全面提升质量”为中心,以规范管理、精细落实、分层指导为关键,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初中毕业生和向高一级输送合格优质新生为目标,努力实现初中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保持中考总平分、闭卷总平分、最高分、优生段人数、绝大部分学科人平分、及格率、优生率居全市前茅。

2、巩固率明显提升,学困生率明显降低。

3、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全县2015届初中毕业年级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具体名单详见附件)。各责任区、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毕业年级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要明确分工职责、分解目标任务、督促指导落实、建立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增添激励措施,及早谋划,精心落实。学科指导小组要切实担当起责任区、学校学科教学的指导职责,积极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学校、学校教研组、备课组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毕业年级教学、教研、管理活动,确保人、财、物的投入,为全面提升2015届初中毕业年级教育质量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质量意识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抓好初中教育质量是带动小学教育,推动高中教育的需要,是“创全省一流,建教育强县”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的需要。各校要始终坚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这个中心不动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抓好初中教育、特别是初中毕业年级教育质量,要通过制定毕业年级工作计划,召开毕业年级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等渠道,宣传、讲解、研讨,将全体师生的思想、言行统一到提高质量上来。

(三)抓好关键环节

各校要抓住“科学决策、精细落实、分层指导”三个关键,将毕业年级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制定好毕业年级工作意见(含奖惩意见)并严格执行。将寄宿制学生早晚自习管理、体育训练管理、日常安全管理、实验训练管理、教学“六认真”管理、集体备课管理、新课教学管理、后期复习管理、教研工作管理、考前心理辅导管理、中考期间管理、职业规划管理等纳入《毕业年级管理意见》之中,向全面发展和科学管理要质量。二是要进一步落实规范办学行为和深化素质教育的规定,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保障。要认真落实《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的指导意见》,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三是要加强分层指导,提高初三毕业年级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教学、复习、辅导的实效性。将“培优、治偏、补差”的分层辅导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打好毕业工作整体战,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四)加强常规管理

一是强化对责任区、学校的管理。教育局基教股、教研室等单位要强化对责任区、学校抓毕业年级工作运行情况的督查督导。二是各责任区要强化对学校的业务管理。责任区督学、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毕业年级工作,开展教研活动,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一起分析现状、查摆问题、寻找原因、增添措施,及时解决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三是学校要加强对毕业年级的管理。学校班子要将毕业年级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做到集体研究,领导分管,专人主抓,科室引领,年级落实。校长要深入班级、课堂,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切实解决毕业年级师生工作、生活、思想、学习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师生排忧解难。校长要深入毕业年级教研组,每期不少于10次。四是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加强对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要做好课程标准、教材、中考说明的集体解读以及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纵横比较研究工作,狠抓教学六认真工作。召开有针对性的专题会议,专题活动每期不少于4次。要做好学情分析、早晚自习管理、心理辅导、控辍保学、向中职学校输送合格生源等具体工作,打好毕业年级提质攻坚战。

(五)狠抓工作重点

一是落实教学计划。学校、年级组、班主任、教师要在深研学情、精研课标、细研中考走向、熟研教材、科学安排的基础上,拟定并落实好具体实在的年级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教师学科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既要有新课计划,又要有复习教学计划,并分阶段安排好相应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计划,眼前有方向,行动有目标。学校要加强计划落实情况中的过程管理,强化六认真督查工作,适时调控教学进度,向过程管理要质量。

二是抓好复习工作。一要加强复习教学研讨,结合学情,科学谋划复习工作。二要高度重视复习课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常规工作,力戒放任自流的时弊。三要精心梳理,把握重点,抓住考点,突破难点,有序有效复习。四要查漏补缺、精彩点拨、滚动训练相结合。五要收集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形成题库,反复研究,把握试题走向和体现的课改精髓,并精选试题,坚决避免耗时费力的低效复习。六是县教研室、责任区均要适时召开初三学科复习研讨会,加强对全县各责任区、学校复习备考的指导力度。

三是把握教学进度。四月初大多数学校、学科要进入分册、分专题、分模块复习阶段,五月要进入综合、模拟训练阶段。学校要运用好综合、模拟试题,发挥其积极作用。在月考、期考等检测中坚持端正考风、精心命题、认真监考、及时阅卷、科学统计、客观分析、认真评讲、适当激励的八项原则。

四是做细“培优、治偏、补差”工作。要大面积提升教育质量必须三管齐下,及早做好培优、治偏、补差工作,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较大进步。“培优”侧重抓好领导、班主任、教师对优生的联系工作,从思想、学习、生活、意志等方面帮助。“治偏、补差”要侧重化解任务,明确目标,分学科指定教师落实相关工作。

五是抓实实考体考工作。学校要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高度重视。要抓好晨跑、早操、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时间的体训工作。抓好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训练,做好实考体考方面的各项工作。

六是落实考前心理辅导和向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工作。初三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学生可能出现抑郁、烦闷、焦躁、悲观等心理现象,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度过紧张的初三生活,以充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迎接中考。同时,学校要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的高度,认识做好学生职业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热心宣传、精心组织、跟踪服务,做好向中职输送生源的工作,为普职高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例3

(一)抓规划制订,明确各类教育发展目标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我们按照“十二五”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认真制订各类教育规划,分解工作任务。市里先后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功能和促进教师流动等三个文件。对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县、市区教育布局规划等工作进行了调研。制订完善“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十二五”教育人才发展规划和开发区教育规划等。

(二)抓薄弱环节,重点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以提高学前教育公益化水平为突破口,积极破解入园难问题。2011年9月,市政府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暨幼儿园建设现场推进会,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并在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教师培养和民办幼儿园补助等方面出台了扶持政策。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均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市、县和乡镇三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51所,学前教育公益化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继续开展幼儿园等级评估工作,新增省一、二级幼儿园48所。

(三)抓重中之重,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1年年初,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今后五年我市教育均衡发展作出部署。先后召开推进均衡发展、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现场会。制定《市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以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全市教师从城镇调入农村的有210人,其中担任校级领导的有79人,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的有1300多人次,农村教师上挂学习的有200多人。校安工程完成35万平方米,标准化学校新增97所,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达标率提高到98%,校园网建成率达到85%,义务教育均衡度指标达到0.74。教师在省教育资源网的访问量已达到35万人次,全省第一。启动实施“名优学校反哺计划”、“学校助进计划”、“民工子弟学校共进计划”等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度监测制度,得到省厅主要领导的肯定和《中国教育报》的宣传。

(四)抓教育服务,提升教育与经济贴近度

2011年,中职免学费范围从原先的三大类扩大到全部专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中职免学费教育。

加强职业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调整工作。专题开展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调研,召开“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培养区域经济建设应用型人才”民主恳谈会,协助市直高校制定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方案,启动大石化项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前期工作。市直高校新增生物制剂技术等4个专业,撤销旅游管理、会计等8个专业。中职学校新增核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等11个新兴专业布点,撤销35个传统专业的不合理布点。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实行市级统筹管理,医药化工等11个省示范性专业实行全市统筹招生,同时开展市级精品专业、新兴专业、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评选工作。

推进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工作。促成学院与金融企业开展校银合作,举办金融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共签约900多人次。市直高校获国家专利23项,85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提高经济效益5600多万元。组织开展“千名中职教师进企业”和“千名技师进校园”活动,深化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加强社会培训工作,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与社会培训人数达到1:1。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市直高校本科、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4.86%、96.18%、99.14%,专业对口就业率分别达61.4%、64.6%和64.45%,均创历史新高。

深化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举办市第二届高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和市第八届中职师生技能大赛。14位高校师生获国家职业资格技师证书和“市技术能手”称号。中职学生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均获得一等奖。新增1所部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性学校,2个部级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1000多万元奖励扶持。

(五)抓中心区教育,加快提升开发区教育品质

专题调研加快市区教育一体化发展问题,认真编制市区教育布局规划,推动中心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召开开发区教育发展务虚会,深入研究开发区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制订了“十二五”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开发区教育内涵提升工程,教学水平整体得到了提升。深化开发区学校的教学督查工作,深入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加强骨干教师的引进和教师培训工作,新增市级名师5人。学院路小学今年秋季建成并正式招生开学,拟建的文华小学已完成图纸设计工作。

(六)抓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启动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申报的3个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和遴选确定的40个市级试点项目均已开题研究。在全省率先设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积极构建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组织实施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完成《市中长期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启动实施自主式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培训制度,评出第六批市级名师名校长79名。加强特色学校等建设,扎实开展“两体一艺”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市中小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田径、球类、武术、朗诵、书画、歌舞等比赛,均获得好成绩。成功承办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深入全市高中学校教学调研和业务指导,2011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较去年明显下降。

2011年,我市教育事业在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有:教育装备水平还处在落后位置;择校热择校贵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学前教育公益化程度较低,“低、小、散”现象较为突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教师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等等。

二、2012年教育工作思路

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主线,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和“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公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学校特色化、市区教育一体化,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十五年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7%以上,普职比保持在1:1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左右。

(一)坚持两个为主原则,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学前教育以公益化为主,加快公益性幼儿园建设,争取建有公办幼儿园的乡镇占比达到90%以上,鼓励村集体兴办公益性幼儿园,公益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0%。出台公益性幼儿园收费指导标准,落实学前教育困难补助政策。坚持办园以规范化为主,扎实推进幼儿园等级评估工作,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大“低、小、散”幼儿园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规范化管理水平,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

(二)抓好四项机制建设,争取全面通过县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以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为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度监测和考核制度,强化县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切实降低“择校生”比例,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费。切实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教育装备配置,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计算机和多媒体配置比例,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完善以校长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对象的教师交流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

(三)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内涵。推动地方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两体一艺”和大课间活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特色示范性高中建设”活动,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高中质量动态跟踪监测制度,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开展常态化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探索普职教融合发展,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提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出台《市中长期教育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开展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深入实施新教师培养期制度,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切实提高教师执教水平。

(四)开展三项行动计划,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以增强服务、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行业自动对接的专业设置机制,基本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的专业体系,提高教育与产业的契合度。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启动并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重点特色专业。着力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提升高校的咨政服务水平。深入实施“百千千”行动计划,组织开展“百名教授学者下企业”、“千名中职教师进车间”和“千名技师进校园”活动,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基础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争取新增省级及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3所,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3个,省级骨干专业、新兴专业、特色专业4-6个,夯实职业学校和高校基础能力。全面推进社会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构建区域学习型社会提供坚实平台。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例4

2006年,香港特区政府通过的《以民为本、务实进取:2006至2007年施政报告》宣布一项重大财政承担,从2007年起实施“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向学前教育领域投放更多的资源。其目的是“让本港所有适龄儿童都接受可负担及素质优良的学前教育”。特区政府通过学券的形式向家长直接提供学费资助,以减轻家庭的财政负担,并提供一定的教师发展津贴,促进幼稚园校长及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香港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香港“学券计划”发展的现状

“学券计划”经过4个学年的发展,有成就,也有不足,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加“学券计划”的幼稚园及幼儿数量不断增加

在2009/10学年,香港共有幼稚园950所(其中本地幼稚园872所,非本地幼稚园78所),有800所(约占84%)幼稚园参加“学券计划”。当中114所前身为私立独立幼稚园,自2007/08学年起改以非牟利模式经营。而“学券计划”实施前的2005/06学年仅有52%的幼稚园受惠于过去的“幼稚园及幼儿中心资助计划”。

自2007年推行“学券计划”以来,平均每年约有85%的幼稚园幼儿受惠于“学券”资助,在2009/10学年,在全港140,502名幼稚园幼儿当中,约119,000名幼儿(即85%)受到了“学券计划”的资助。而2005/06学年仅有约50%的幼儿受到过去的“幼稚园及幼儿中心资助计划”的资助。

(二)幼稚园教师及校长专业发展水平有所提升

截至2010/11学年,约96.5%的幼稚园教师已持有或正在修读幼儿教育证,而2005/06学年只有约56%的幼稚园教师已持有或正在修读幼儿教育证。自2009/10学年起,所有新任校长必须持有幼儿教育学士学位,并须修校长证书课程。截至2009年9月,在872名幼稚园校长当中,约303名校长(占35%)已修读或正在修读校长证书课程,另外有152名幼稚园教师已修读或正在修读校长证书课程。香港教育局于2011年8月还专门制定《可获发还课程学费的认可课程列表》来资助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

表1 香港幼儿教师师资学历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自“学券计划”推行以来,幼稚园教师队伍当中,大学毕业或获同等学历的教师人数是连年递增,而非大学毕业的教师人数则是呈连年下降趋势的。由此可见,“学券计划”促进了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学券”的面值及分配日趋合理

香港幼稚园2010/11学年的“学券”资助额为每名幼儿每年14000港币,2011/12学年将会增加至每名幼儿每年16000港币。经济上有需要的家庭除可获得“学券”资助外,还可透过“幼稚园及幼儿中心学费减免计划”申请额外经济援助。2010/11学年的学费减免上限(包括“学券”资助)为半日制幼稚园每名幼儿每年18700港币,以及全日制幼稚园每名幼儿每年30200港币。

表2 各学年“学券”面值及分配

由表2可见,“学券”的面值呈逐年增长趋势,而费用的分配也是给予教师培训的同时逐渐增加对家庭的资助力度,意在减轻家长的学费压力。

(四)通过幼稚园素质考核保障效果

在2009/10学年,香港教育局已对约80%的参加“学券计划”的非牟利幼稚园进行了考核,并将考核报告放在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教育局网站会每年对结果进行更新,以便家长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幼稚园。在2010/11学年,约80%的幼稚园已参加“学券计划”。参加“学券计划”的幼稚园须以合格的考核结果作为继续参加“学券计划”的前提,这也就为香港的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了保障。

(五)教师队伍整体稳定,部分层级出现流动现象

表3 香港本地幼稚园教师流失率

从表3可以看出,整体上教师流失率在实施“学券计划”之后是呈下降趋势,但是有一层级的教师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合格助理幼稚园教师,在推行“学券计划”后的几年里,他们的流失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09/10学年更是达到了41.7%。也就是说这一层级的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三、香港“学券计划”之思考

(一)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拾责”,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香港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香港政府在学前教育方面的经常性开支由2005/06学年的12亿3千2百万港币增加到2009/10学年的21亿9千5百万港币,增加了将近一倍。香港教育局的“学券计划”加强措施中提到:“学券”资助额将每年按综合消费物价指数(综合指数)进行调整。稳定的财政投入是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稳定、可靠的财政投入就不可能有学前教育事业的稳步向前发展。

(二)政策的连贯性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香港“学券计划”从2007年实行以来,已经过了4个年头,在这四年里,政府发放“学券”的面值是稳步增长的(见表2),政策有很好的连贯性,而且也是对之前“幼稚园及幼儿中心资助计划”政策的一种承接和发展。正是这种政策的连贯性给香港的学前教育事业带来了发展。香港教育局于2011年6月2日宣布,2011/12学年后将继续推行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并会推出多项加强措施,包括为经济上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更适切的援助来继续促进香港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提升幼儿教师、校长的专业发展水平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目前, 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已经成为阻碍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因此,要提升幼儿教师及校长在教学实践过程的主体性,并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香港《2006至2007年施政报告》提出政府期望5年后所有幼儿教师都具备幼儿教育证书资历,香港“学券计划”中也有专门的教师发展经费,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提供经费资助、发展策略和目标要求。另外“学券计划”中规定自2009/10学年起,所有新任校长必须持有幼儿教育学士学位,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教师及校长的专业发展水平,反过来又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对幼稚园素质进行考核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例5

一、指导思想

加强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学校工作计划对教研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开展工作,在努力完成教学部安排的教研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本学期我校理化生教教研组工作要紧紧围绕“三三六”课堂教学这个中心,不断的探索努力和开拓创新,在此基础上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学案式教学专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校理化生教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为进一步实施科研兴教的战略,贯彻落实学校本学期工作要点中有关教研组工作的诸项要求,本教研组将认真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活动要提前做好计划,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随时研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并研究制定对策,教研活动要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主题展开。

2、组织全组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初四理化生教师要关注中考的最新动态,统一教学的计划、内容和测验等。

3、督促教师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关心后进生的学习,及时做好教学总结和反思,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教研组成为贯彻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阵地。

4、每位教师要做好自己所任教班级的教学管理,研究教学,提高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与全组老师齐心协力抓好日常教学和学案式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和测试要准备充分,并做好测试后的成绩统计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教学改进方案。

三、处理好常规教学与改革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教研方向

1、定期组织全体成员深入课堂听课,研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

2、深入研究本教研组教师基本功的构成要素,拟定理化生教师基本功细则。

3、把教学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上升到课题的高度,认真研究分析,总结出理化生学科的教学特色。

4、分阶段进行理化生学科的调研工作,力争概括出理化生学科的教法、学法上的共性与不足。

四、教师学生活动

1.坚持教研组例会制度(本组活动时间为每周二上午),加强教研组建设,

2.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并组织好组内的教学交流讨论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3.学习上学期教务处组织的教学集中听课评课活动,组织好本组的集体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集体研讨教学,做到切实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业务。并组织好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理化生教研组年度工作计划【二】

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现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现就本学期我组的数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

一、常规工作

1、经常组织学习教导处的各项常规制度,杜绝上课迟到,私自调课、挪课、占课等行为,保持良好的状态,不体罚几变相体罚学生,教学公正公平。

2、课前一定做到有计划、有备课、课后有反思、作业布置合理、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批改及时、更正到位、认真细致完成好各项常规工作。组内不定期进行相互检查和学习。

3、做好课堂知识提升工作,要不断发现有潜力的学生,提高优秀率。同时要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补缺补差重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工作

本学期的教研教学工作将在认真做好基本工作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训练”作为我组的一个重点及特色工作来开展,我们将组织老师们很好的利用思维训练课给学生进行知识提升学习的机会,同时,我们计划在每个班都组织一个小型“智囊团”,由智囊团成员负责每日一题的收集工作,同时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做题和思考,教师及时反馈总结学生的做题情况,并定时对一周习题进行讲解。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工作来帮助学生提高兴趣,同时结合各类行的竞赛活动,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

三、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力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及时反馈总结各种情况并正确做出改进,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2、从作业、练习的合理安排和批改反馈等各方面着手,认真落实班级补差情况。

3、组内组织教师全面开展各项教学研讨活动,讲究活动实效性,为提升“质量”服务。

4、进行有效的单元检测并及时帮助学生巩固各项知识内容,以求每单元都有小结。

5、组织各类有针对性的学生活动,充分体现数学的趣味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研讨安排

(一)组内公开课安排:

(二)定时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教学效益。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室安排的每次大型教研活动,参加的教师做到有记载,有点评,会后在组内分享活动过程,交流想法,总结经验。

2、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实效性的研讨活动。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开展有新意,有意义的各种学习探讨活动,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力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例6

我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和学校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学习中央和地方领导的讲话精神和会议精神,每天挤出1小时自学,系统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养。

二、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三年来,本人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努力做好主管的各项工作。

1、抓各类计划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每学期开学时,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使各类计划清楚地反应学期各项工作。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开学时,我组织一线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教育教学具体目标。(1).抓备课,备课是首要关键。如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开学初,学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备课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要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如何精备一堂课,要求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每学期都要评出校内优秀教案。在全校推广展览,并给予奖励。(2)抓课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龙头环节是关键节点。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明确提出:如何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师生配合默契,精讲多练,层次分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板书规范工整,电教手段齐全,教具使用合理。其次,开展全员听课。教师讲课要让大家来听,来评。一堂课要经得起推敲、点评和“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教学领导要首先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我按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节数。同时,检查听课情况:听课节数,听课人数,听课学科。要求任课教师要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听课这一环节,给全校教师创造一种改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根本素质会其到重要作用。(3).抓反馈,如何检验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我在抓批改,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文章: ①开放性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由过去的固定习题改为开放性习题,由学生自主选做。习题难易程度具有不同档次,习题数量也由学生自主选定。 ②进行“双百奖”活动,就是对每次考试中的每个年级的前100名成绩优秀的同学和每个年级进步最明显的100名同学进行奖励,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效果较好。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例7

我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和学校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学习中央和地方领导的讲话精神和会议精神,每天挤出1小时自学,系统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养。

二、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三年来,本人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努力做好主管的各项工作。

1、抓各类计划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每学期开学时,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使各类计划清楚地反应学期各项工作。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开学时,我组织一线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教育教学具体目标。(1).抓备课,备课是首要关键。如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开学初,学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备课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要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如何精备一堂课,要求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每学期都要评出校内优秀教案。在全校推广展览,并给予奖励。(2)抓课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龙头环节是关键节点。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明确提出:如何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师生配合默契,精讲多练,层次分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板书规范工整,电教手段齐全,教具使用合理。其次,开展全员听课。教师讲课要让大家来听,来评。一堂课要经得起推敲、点评和“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教学领导要首先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我按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节数。同时,检查听课情况:听课节数,听课人数,听课学科。要求任课教师要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听课这一环节,给全校教师创造一种改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根本素质会其到重要作用。(3).抓反馈,如何检验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我在抓批改,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文章: ①开放性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由过去的固定习题改为开放性习题,由学生自主选做。习题难易程度具有不同档次,习题数量也由学生自主选定。 ②进行“双百奖”活动,就是对每次考试中的每个年级的前100名成绩优秀的同学和每个年级进步最明显的100名同学进行奖励,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效果较好。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例8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教育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全面加强学校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和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全校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党支部的工作活力和党员的工作激情,让我支部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工作措施

1.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升党员的理论素养。本年将组织全体党员通过集中学习、写心得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新《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提升党员的理论素养,带动全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坚持正面引导和刹风整纪相结合,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作风建设相关要求,采取“抓思想、抓管理、抓机制、抓考核”等措施,全力整治部分教职工存在的“责任意识不强、廉洁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强、正气观念不强”等工作诟病,彻底整治“四风”存在的问题。

3.注重党员的稳妥发展,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发展党员。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进行培训,进一步规范入党程序。

4.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两学一做”和“3+X”活动,继续推动“党建+”建设工作,关爱困难党员,丰富党员生活。

5.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统一部署,坚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不折不扣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确保全体党员干部受教育,学校党风政风有提升。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让全体党员更加自觉地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奋斗,引导全体党员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牢记新使命,投身新时代,推动全南二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6.开展“关爱工程”互动。结合教育系统的“塑师德、转作风、提质量”系列活动,开展好我校“关爱工程”活动体系:学校关爱教师,教师关爱学生的关爱体系;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行政干部服务意识,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7.开展帮扶志愿活动。结合“党员政治生日”,继续开展“党员关爱工程”、“送温暖献爱心”、“一对一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针对困难党员、困难学生、留守儿童等群体,从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开展帮扶服务,进一步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增强组织归属感。

8.完善基层党建学习宣传信息化平台。运用学校党建宣传栏、“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意识,完善党建园地,党建工作群等平台建设,形成系统的信息化党建管理网络,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9.开展党员教师“双提升”活动。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将质量提升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大力实施党员名师工程,把党员教师培养成名师和管理者,引导党员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党员教师要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成长进步,从而促进结对帮扶教师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10.开展全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探索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党员民主评议机制,加大群众监督力度,遵守师德红线,坚持理想信念,增强信心;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坚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坚持真理原则,弘扬正气;坚持无私奉献,为人师表。 

三、组织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党建工作小组:曾春华负责组织协调,陈永添负责工作计划推进,黄巧玲负责党建工作信息宣传,谭剑花负责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监督执纪。

四、工作保障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结合我校实际,成立我支部党建工作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督促指导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系实际,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把学校党建工作与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起来,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加明确的责任,更加认真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我支部各项工作。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例9

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一是计划投入14500多万元实施标准化建设、校舍安全工程、“211”工程、旱厕改造和新能源取暖等项目。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场地、校舍满足基本办学需求,实验仪器、体卫艺设施、信息技术、图书资料等的配备达到省办学条件标准。

二是提高经费保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初中达900元、小学达700元,特教学校均10000元;增加高中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普高达500元,职业学校达600元。

三是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做好普惠性幼儿园政府助学金管理资助工作;对普通高中困难学生,资助学杂费、住宿费与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差额,对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学生,在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免交学费;对低保家庭新考入大学的学生,全额补助第一年学费;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大学新生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补助;提高对农村初中困难住宿学生的补助标准,由每年800元提高到每年1050元,补助比例由学生总数的1.5%提高到10%。

教学改革工程。

小学阶段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为中心,落实“学为先导、因学定教、学贵主动、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要求,尝试实验操作、情景测验等考查方式,推进无分数评价研究。建立学生质量监测体系。初中阶段继续把改造教学过程作为初中教学的中心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大幅提升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深化“区域改造初中教学过程研究”项目实施,推广稼轩中学个性化思维建构教学特色,提炼鲍山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挖掘提升三中、六中、双语实验学校、西营中学、郭店中学等初中学校发展的新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整体水平。高中阶段继续推行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和学分认定的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支持鼓励普通高中建设特色课程,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年,继续推进和提炼一中的励志教育、二中的创新教育等学校的育人特色。推进普通高中与高校合作,实施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一是提升干部管理水平。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并向副职延伸,培训成绩记入校长档案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借助研究会、名校长人选工作室等载体,加强我区校长同省内外校长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继续推广“小学校长大讲堂”、“初中校长公开课”制度。

二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做好年师资需求分析,优化农村教师资源的配置。继续实施“三名”建设工程,完成对首批33名人选的考核认定工作,启动第二批“三名人选”建设工程。全面落实“百名名家名师进”活动,邀请全国教育名家名师来我区各学校送培、送教、送研,引领我区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索区域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带动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三是与英国剑桥新高度培训中心合作,继续实施小学英语教师语音素质提升工程;下半年启动全区初中英语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例10

二、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考

根据目前的现状,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大力实施教育兴区战略和教育强区战略,紧紧抓住新机遇,最大限度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施“九大提升工程”,启动开展“八项改革”,分步实施“八项发展项目”,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着力促进公平公正,着力提高质量效益,着力维护和谐稳定,努力打造甘州区“美丽教育”品牌。

1.聚焦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实施九大工程,全力提升教育内涵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着力实施诚信教育工程,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美丽学子。以诚信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以诚信教育为抓手,真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以诚信教育为出发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实践教育体验;以诚信教育为落脚点,广泛开展“三爱”、“三节”活动,引导学生真诚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开设青少年道德讲堂,培养有责任感、懂礼仪、讲诚信,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心灵美雅的一代新人。

二是着力实施健康校园建设工程,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建设一批美丽校园。全面推进校园快乐一小时体育活动,每一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启动中小学生综合体育运动会、足球等单项体育项目竞赛活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或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三是着力实施艺术科技教育工程,提升师生的艺术和科学修养,培育一批爱美学子。加强艺术教师培训培养,开齐开足艺术类课程;探索建立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艺术和科技教育体系;建立丰富的师生艺术社团、科技创造社团。学生在校期间学会1到2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加强书法和民间艺术教育,广泛开展艺术和科技展示活动。

四是着力实施师资能力培养工程,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成就一批美丽教师。强化师德建设,制定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好师资培训项目,着力加强名师、教研和学科骨干“三支团队”建设;建立甘州区名师工作室,建立学科和师德教育专家库,实行教师梯队成长,力补农村教师能力“短板”,努力建设一支形象儒雅、言行优雅、情趣高雅、博学多才的教师队伍。

五是着力实施减负工程,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轻负担、高效率的和谐育人环境。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聚焦教案改革,聚焦作业创新,聚焦微课堂,聚焦微课题研究,研究制定甘州区减负增效实施意见,全面减轻教师、学生过重负担,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营造快乐成长的育人环境。

六是着力实施特殊需要教育工程,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确保人人成才。健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关爱服务体系和支援体系;坚持差异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科以外的多元智能,着力教育学生认识自己,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坚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办法,兜住知识底线,实施特殊照顾和支援,努力让每一位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优异的发展和表现。

七是着力实施阅读工程,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树立一批最美书香校园。持之以恒地推进阅读工作,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校园读书活动,以书育人,以书启智,以书养德;推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读书十佳”创建活动,着力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创建学习型机关、书香型校园和文化型家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

八是着力实施“一校一品”工程,整体提升学校品位,构建最美教育文化。坚持文化育人,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建设,倡导建立个性鲜明的教育文化系统,形成富有特色、立足实际的教育文化,推进“一校一特色”创建工作。

九是着力实施“家校”共建工程,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培养一批最美家长。建立健全学校家长委员会,积极开展多形式的家长培训工作,建立甘州区家长咨询委员会;探索建立家长义工制度;建立家长、学生申诉制度,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家长主动参与校园活动,倡导家长评价学校发展。

2.聚焦关键领域,积极推进八项改革,集中力量破解发展难题,促进教育改革纵向推进。

一是积极深化评价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管办评分离”的制度,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成立社会评议教育和学校委员会,建立完整的社会评议学校和教育制度,教育质量接受社会检验,教育决策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学校检查归口管理;积极建立中小学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探索建立高中学生学分银行,以评价体制的改革推进教育综合领域的改革。

二是积极推进督导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并能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建立政府主导、骨干参与、社会各界组成的督导团队,提升督导权威;推行“大区域分片、责任督学挂牌”管理制度,实行“权责双向”分担机制;实行督导结果公开制度;推进学校发展性评估、热点难点问题专项督导,引导学校依法运行、良性竞争。

三是积极推进队伍管理制度改革。有步骤推进校长任期制、聘任制,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激发校长工作积极性;全面部署并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大支教力度;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着力推进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深入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农村教师周转房计划和教师两年一次健康体检计划,全力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及时从严处理严重违反师德事件,开展最美教师评选活动。

四是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推进中小学城乡同步备课系统建设。积极探索,鼓励试点,积极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多元化的生态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推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三大转变”;大力倡导“尊重、发现、关怀”的课堂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合作参与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坚持启发诱导,坚持以学导教,以学促教,着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育坚定的学习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

五是积极推进校本课程改革。围绕国家课程,按照学生实际需要,拓展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渠道,鼓励教师发挥专长,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研发和实施工作,积极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帮助;加强推进兴趣活动社团化建设;多渠道、多形式丰富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力争形成“一校一本”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品位。

六是积极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围绕落实办学自,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初中升学招生办法;落实好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牢牢把握各类命题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学校和家庭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向综合能力提升方向转变。

七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体化发展改革。进一步推行“互帮互助,以强带弱,对口支援”城乡学校共同发展模式,推行区域中小学共同体发展计划,实现管理的同质化,推进实现区域内每一所学校向特色化、内涵式发展。

八是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改革。以第一幼儿园为中心,分片组建四个学前教育发展联盟,推行一体化管理,确保科学保教,办出水平,促进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切实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难题。

3.围绕热点难点工作,启动实施项目,以项目推动改革,不断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启动实施标准化建设项目,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重点推进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小学实验室装备计划,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地、艺术教育设施配套计划,办好村小和教学点,确保城乡中小学达到经费投入、办学条件、设施设备、师资水平、教育机会、教育质量“六个一样”标准。

二是启动实施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办好每一所幼儿园。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乡镇改扩建幼儿园,促成新增学位稳步增长。坚持以公益性幼儿园建设为重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幼儿园。加强科学保教,着力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三是启动实施高中教育发展项目,提高区域高中教育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大力扶持职业高中品牌学科建设、推进职业高中教师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改革,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出台新一轮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意见,探索特色化发展导向及评价新路径,促进普通高色发展。

四是启动实施教师培训项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整合教师培训基地与教研、电教等力量,创新培训模式,全面实施校本研修提升计划、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计划、千名青年教师体育和艺术素养提升计划、百名专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计划、百名骨干班主任培训计划、百名名师和名校长助力农村教师成长计划等六项行动计划,全力推行“行政+基地+学会”教师培训模式,推进教师校长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水平一体化发展。

五是启动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建设甘州区教育系统数据中心,实施“宽带网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通计划;集中力量开发推广优质教师教育网络课程,完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启动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六是启动实施学业监测和评价项目,构建科学的质量观。积极和国家、省上对接,制订小学学业质量监测和评价办法;研究制定甘州区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办法;改进考试内容和办法,全面推进各类学科质量不定期检测工作,引导学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例11

二、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考

根据目前的现状,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大力实施教育兴区战略和教育强区战略,紧紧抓住新机遇,最大限度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施“九大提升工程”,启动开展“八项改革”,分步实施“八项发展项目”,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着力促进公平公正,着力提高质量效益,着力维护和谐稳定,努力打造甘州区“美丽教育”品牌。

1.聚焦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实施九大工程,全力提升教育内涵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一是着力实施诚信教育工程,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美丽学子。以诚信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以诚信教育为抓手,真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以诚信教育为出发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实践教育体验;以诚信教育为落脚点,广泛开展“三爱”、“三节”活动,引导学生真诚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开设青少年道德讲堂,培养有责任感、懂礼仪、讲诚信,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心灵美雅的一代新人。二是着力实施健康校园建设工程,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建设一批美丽校园。全面推进校园快乐一小时体育活县教育视点动,每一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启动中小学生综合体育运动会、足球等单项体育项目竞赛活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或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三是着力实施艺术科技教育工程,提升师生的艺术和科学修养,培育一批爱美学子。加强艺术教师培训培养,开齐开足艺术类课程;探索建立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艺术和科技教育体系;建立丰富的师生艺术社团、科技创造社团。学生在校期间学会1到2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加强书法和民间艺术教育,广泛开展艺术和科技展示活动。四是着力实施师资能力培养工程,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成就一批美丽教师。强化师德建设,制定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好师资培训项目,着力加强名师、教研和学科骨干“三支团队”建设;建立甘州区名师工作室,建立学科和师德教育专家库,实行教师梯队成长,力补农村教师能力“短板”,努力建设一支形象儒雅、言行优雅、情趣高雅、博学多才的教师队伍。五是着力实施减负工程,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轻负担、高效率的和谐育人环境。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聚焦教案改革,聚焦作业创新,聚焦微课堂,聚焦微课题研究,研究制定甘州区减负增效实施意见,全面减轻教师、学生过重负担,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营造快乐成长的育人环境。六是着力实施特殊需要教育工程,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确保人人成才。健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关爱服务体系和支援体系;坚持差异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科以外的多元智能,着力教育学生认识自己,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坚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办法,兜住知识底线,实施特殊照顾和支援,努力让每一位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优异的发展和表现。七是着力实施阅读工程,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树立一批最美书香校园。持之以恒地推进阅读工作,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校园读书活动,以书育人,以书启智,以书养德;推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读书十佳”创建活动,着力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创建学习型机关、书香型校园和文化型家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八是着力实施“一校一品”工程,整体提升学校品位,构建最美教育文化。坚持文化育人,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建设,倡导建立个性鲜明的教育文化系统,形成富有特色、立足实际的教育文化,推进“一校一特色”创建工作。九是着力实施“家校”共建工程,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培养一批最美家长。建立健全学校家长委员会,积极开展多形式的家长培训工作,建立甘州区家长咨询委员会;探索建立家长义工制度;建立家长、学生申诉制度,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家长主动参与校园活动,倡导家长评价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