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5 11:28:44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例1

对于施工员,自己必须先对每天的工作内容有掌握,对每天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熟练掌握,这样在现场的管理和协调中才能更好的处理。现场是一个极其考验一个人能力的地方,不光是对技术的掌握更是体现在对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协调,尤其是在很多工序交叉时候,更要处理好相关事宜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在这一年的施工员工作中,我收获很多,不仅仅是施工知识的掌握,同时对与各种层次人员的交流有了很大的提高,这里包括与同事的相处,与分包的相处方式,甚至与建设单位和监理之间的交流,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受益非浅。

在施工技术方面,我曾经有一次因为没有看技术组发出窗户和门的变更导致门窗洞口位置留错,幸好上报时被我们工长xx发现并纠正。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作为一名合格的施工员,必须对技术敏感,我们在实际的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设计变更,施工员必须要了解、吃透这些变更,这样才能真正指挥好现场。资料整理方面做的不好,落下了很多资料,临时突击补资料搞的自己很狼狈。以后一定做到施工资料并行,保证认真工作态度,给以后的资料整理打下基础。

建筑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需要不断在现场检查、监督,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工作都在现场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这要求我们不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放下管理人员清高的姿态,从工程的实干中不断丰富自己所学才能,使自己的现场综合处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要相信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我们作为年轻的一代更应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的同时应抽空跟工人沟通交流,在一起聊聊家常啊,给工人师傅一支香烟,工人也会看作是我们尊敬他的一种意思,之后跟工人技术交底,工人也会很乐意的听从并接受,对于工作也能很好的开展,正所谓时时刻刻的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工人,让工人感受到我们项目部的温暖。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例2

(一)现场监督检查工作。

1、建筑噪声现场监察经常。3月份我科成立以来,共在全市列入监管建筑施工工地124家,查处扰民的工地48家,出动监察车辆121余次,监察人员334余人次,及时发现并查处建筑施工中的噪声扰民行为,保证对列入监管的建筑施工工地每月不低于三次的现场检查。

2、高考期间对建筑噪声监管有力。为保证中、高考期间考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和休息环境,以旺盛的精力参加考试。给我市考生和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发了《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的通知》。为切实落实中、高考期间噪声管理,快速有效的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我科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对群众反映的环境噪声问题做到随时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在整个中、高考环境噪声严管期间,共受理群众投诉48件,其出动人员127人次,现场检查相关单位18家,制止工地噪声排放48次,对郑州市图书馆工地、中原新城建筑工地等12家顶风违法施工单位进行立案调查,较好地完成今年两考期间噪声严管的工作任务。

(二)转办案件的查处工作

按要求完成市**环保热线转办件的查处工作。全年共办理48起其中有人民广播电台711回复8件,结案24起,办理率100%,结案率100%

(三)对全市施工噪音监测情况

对全市施工噪音检测。我科全体人员和检测中心站两名同志进行夜间检测,分为两组,第一期共检测8家,超标3家,第二期共检测29家,超标8家。

(四)共有目标。

1、党风廉政建设

2009年我科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支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力度,加强从源头上防治、杜绝环境行政执法过程中不正之风,做好行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做好“首问负责制”,落实文明执法规范,工作中文明执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取信于民。廉洁自律,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不正之风,不让全科出现一起违法违规现象。

2、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成效明显,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例3

一、现行建筑业总产值统计办法存在的问题

1、现行统计方法中,GDP与建筑业的计算原则不一致。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一定区域内经济实力的体现,是各级地方政府考核工作政绩的主要指标。GDP核算是各专业经济总量求和的核算最终结果,它的核算方法是以“地域”为原则,即所在地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反映。而建筑业产值统计是以建筑业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为填报原则。也就是说,外地建筑业施工企业建筑总产值中的增加值进入不了本区域内GDP核算体系。

2、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的计算原则不一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以在本地实际投资为统计对象,包括外地企业在本地投资(招商引资项目)。而建筑业总产值统计不包括外地施工企业在本地形成的产值。

3、现行建筑业统计中缺少无资质建筑企业的产值。现行统计制度定期报表中只统计在本地注册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产值,没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即使有工作量也不进行填报,使这部分产值没有纳入统计。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

现行建筑业总产值统计原则是以建筑业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为填报原则。在外地施工的建筑业企业要回到工商注册所在地进行产值填报。所以一个地方城市建设形象工程形成的实际视觉产值就和统计报表反映的产值有差距,甚至差距很大。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不是当地统计局漏统,而是统计方法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

三、对建筑业统计工作的建议

1、不能以现行建筑业总产值评估GDP。按现行统计制度,GDP是按在地原则计算的,而建筑业产值是按企业登记注册地统计的,因而,造成一部分外地施工企业建筑业增加值无法计入GDP总量中,造成现行GDP不能客观真实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水平。这样评估尤其对外地施工企业进驻较多的县市不公平。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例4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之一。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亡,建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项目成本的3%~6%;美国平均每天有2名建筑工人死亡,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项目成本的7.9%[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天死于建筑事故者有3人,我国虽然还没有有关建筑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但实际经济损失也不会低于其它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上,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我国200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1.5%)[2]“。由此可见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2000年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4 820.10亿元,总从业人数达2110.66万,约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数的1/3“[2].与此同时,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图1说明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健康条件与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建筑业的整体形象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对高素质人员的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是整个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建筑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施工现场,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现状是建筑业乃至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改变企业形象,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3](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或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是已经得到普及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依靠全体员工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TQC(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也把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引用为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通用的管理模式,而且PDCA循环也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如果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安全月、安全年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2.1  安全决策阶段一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安装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四个方面。

    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安全管理的目标一经选定就应成为企业该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题。

    分析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现状分析时,应从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通过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它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鱼刺图)等工具对前期(一般为上一阶段)曾发生的事故(或隐患)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事故(或隐患)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可采取措施预防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0~1”评分法等工具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在此基础上,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2  计划实施阶段一实施(Do)

    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该循环包含于企业的总的PDCA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2.3  效果检查阶段一检查(Check)

    当制订的安全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均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一般需数月-之久)。巩固期过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完成的效果(与企业历史上最好阶段比较,与基期比较,与安全工作目标比较)。使用的图表一般有:排列图、控制图、折线图、柱状图等。

    2.4  汇总总结阶段一处理(Action)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例5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之一。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亡,建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项目成本的3%~6%;美国平均每天有2名建筑工人死亡,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项目成本的7.9%[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天死于建筑事故者有3人,我国虽然还没有有关建筑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但实际经济损失也不会低于其它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上,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我国200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1.5%)[2]“。由此可见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2000年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4 820.10亿元,总从业人数达2110.66万,约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数的1/3“[2].与此同时,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图1说明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健康条件与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建筑业的整体形象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对高素质人员的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是整个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建筑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施工现场,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现状是建筑业乃至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改变企业形象,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3](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或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是已经得到普及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依靠全体员工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TQC(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也把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引用为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通用的管理模式,而且PDCA循环也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如果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安全月、安全年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2.1 安全决策阶段一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安装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四个方面。

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安全管理的目标一经选定就应成为企业该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题。

分析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现状分析时,应从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通过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它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鱼刺图)等工具对前期(一般为上一阶段)曾发生的事故(或隐患)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事故(或隐患)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可采取措施预防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0~1”评分法等工具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在此基础上,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2 计划实施阶段一实施(Do)

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该循环包含于企业的总的PDCA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2.3 效果检查阶段一检查(Check)

当制订的安全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均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一般需数月-之久)。巩固期过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完成的效果(与企业历史上最好阶段比较,与基期比较,与安全工作目标比较)。使用的图表一般有:排列图、控制图、折线图、柱状图等。

2.4 汇总总结阶段一处理(Action)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例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level of living environment is gradually improved,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decoration grades co.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domestic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management status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the proposed several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一、前言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施工工程项目的质量是企业的根本保证,而建筑装饰则是现阶段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效果是影响整体工程的重要要素。而施工工程的最终质量优劣将直接体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成效,并能够体现企业的实力、信誉以及形象,也能够影响工程项目的装饰效果以及使用功能。而对于现阶段的多数装饰工程项目中,为了能够提高工程的最终质量,企业往往会建立起一套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就目前的质量管理工作实际落实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的错漏之处,本文将就结合建筑装饰工程的管理现状提出几项管理措施。

二、现阶段建筑装饰工程管理现状

1.总体设计深度不够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行业中,工作人员往往都将设计工作作为整个施工工程的根本依据,也是保障施工工序正常进行的大前提。但是目前很多建筑装饰工作中在正式开工之前并没有准备好详细的施工图纸,仅凭借几张大概的平面图以及效果图进行施工操作,而这种情况之下,就容易缺少节点的大样图。而一些大工程为了能够加快装饰工程的施工进度也可能连施工的大样图也不准备,而是选择在施工的同时进行分部设计,即一边设计一边施工,而这位总体建筑装饰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特别是风,水,电专业的返工严重影响了整体工期安排,并最终造成了建筑资金的浪费。

2.施工工艺缺少一定的定额标准

在开展具体装饰工程施工操作的时候需要依靠一定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但是现阶段在一些装饰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则缺少了具体的定额标准,这就导致了实际装饰定额所选用的做法与选材偏离了新型施工工艺,即现有的装饰定额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具体的装饰工程发展需求。正是因为缺失比较完善的定额标准,很多装饰工程项目无法良好地控制具体工程造价,往往采取比较片面的均值包干的形式来完成装饰工作。而这种形式之下极容易导致装饰工程的资金成本的浪费。

3.隐蔽工程的问题较多

所谓的建筑装饰工程中的“隐蔽工程”所指代的就是被隐蔽在装饰后的一些施工问题。例如,在铺装实木地板的过程中所打的一般都是木龙骨,而贴瓷砖时则需要进行墙面处理,正式刷涂料之前则需要进行补钉眼以及刮腻子操作。但是根据具体的装饰工序,这些隐蔽性的施工工序往往会被后一道的工序覆盖了,因而难以通过材料检查保证质量。因而,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节省成本,会通过偷工减料来进行违规操作,而这种违规性操作不仅为整个工程工序埋下了安全隐患,其实也间接地提升了工程的最终造价。

4.建筑装饰材料总体鱼龙混杂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建筑装饰的材料品种、品牌以及规格种类繁多,且具体的价格与质量差别巨大,以花岗石为例,目前建材市场上的花岗石卖价从每平方米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具体材质也有人造的、天然的以及假冒伪造的,而这些一般的选材人员都是无法进行有效辨别的。而这些市场现象则为一些不法的施工单位提供可乘之机,例如一些不合规的施工单位一般会在高价高质的施工要求前提之下选择一些比较劣质甚至是假冒的建材,以次充优。

三、针对目前建筑装饰工程管理的几点措施建议

1.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抽查评定工作

在对具体设计质量展开抽查以及评定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针对审批设计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图纸设计的抽查工作, 而针对已竣工的工程图纸设计,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优、良、可、差这样四级评定操作,从而,促进设计质量的根本性提高,能够通过量化统计将最终的质量评定结果落实到每一个参与的工作人员中。而在审批操作中,主要需要结合业主、现场以及设计需要来进行设计变更,必须将不同的变更原因汇总,从而寻找出实际的设计失误来提高设计质量。

2. 审批施工组织的设计与技术交底

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 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的先决条件。所以根据不同的严密性要求以及科学规范性要求,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及技术含量要求的条件之下,施工单位必须结合施工地区的实际季节因素和环境要素来为施工组织的设计以及工程技术的交底提供依据。所以,只要保障了审批工作的严密性以及科学性,才能够指导整体施工高效进行。

3.注重工程质量的检查工作

在衡量施工企业以及项目经理的具体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主要应当依赖于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技术资料以及对于工程质量所展开检查工作资料,从而能够准确确认目前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资料齐备与否, 最终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达标与否。而这些都是质检部门在进行质量评定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建筑装饰工程的具体施工是一个过程,而后续的检查工作则是另外一个过程,但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最终保证施工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现场所展开的管理工作以及质量控制监督工作是较为复杂的,因而必须在正式工作之前做好防备工作,考虑到各方面的细节问题,从而从根本上保障整体装饰施工的质量。而为了能够保证装饰装修的管理力度,以及维护其中所涉及的公众利益以及公共安全问题,管理工作人员也必须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定具体操作流程。可以说,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现场管理是最为基础的管制办法,也是保障施工单位完成质保工程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例7

1工程项目预结算工作的主要内容

1.1工程量的计算

工程项目预结算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工程量的计算,确定项目资金的总投资和利用是其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建筑工程量的计算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对技术、科学和客观性要求较高,工程量的计算应由专人负责,工程造价人员要具有专业性水平,并结合工程的整体建设目标、施工图设计、具体质量标准及工程施工工期,最后确定工艺流程等,只有掌握项目的各种准确性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才能综合确定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情况,然后制定全面准确的工程预算。

1.2工程总造价预算

工程总造价预算是工程量计算结果的基础。工程造价包括工程量、机械设备购置和施工建筑材料采购、人员费用、银行贷款还款、监管成本等。工程总造价预算是对工程资金的综合利用。在整个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中,有一些较大的项目,这些项目预算不容易控制,而且项目细节的预算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工程预算人员还应坚持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原则,确保项目施工质量,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1.3工程项目竣工结算

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总预算和结算工作的总称,竣工结算的主要内容是结合项目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对项目的总预算进行全面审计,计算最终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竣工结算不仅有审计项目预算计划,我们还应重视项目资金管理的一般经验,更好地促进项目预算结算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2工程项目预结算的常见问题

2.1缺乏健全的管理组织

目前,我国工程预算结算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这与建筑业的科学管理要求不相适应,为了节约工程开支,大量的工程项目被各种压缩,必然会导致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是很困难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是建设项目预算和结算的主要部分,特别是材料成本约占到总成本费用的70%左右,而总成本是参与投标的重要条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化和管理还不完善,很多项目对提前结算的理解并不彻底,结算误差未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一些工程单位为了获取利益最大化,可以提升造价成本,最终导致预算结算与实际施工成本之间的偏差,加入施工监管部门对此管理不严,施工建设人员使用低价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必然会导致工程项目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2.2招标投标制度的实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招标投标制度在国内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竞争机制得以实施。建筑市场引入招标投标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为了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它起着重要的作用。招投标工作是工程结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但在招投标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避免投标暗箱操作、不合理标记、串通、排除潜在投标人等情况使招投标成为形式化,不利于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2.3建筑材料价格管理问题

建筑材料成本是工程造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工程材料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建筑材料的定价也越来越难。此外,施工项目通常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材料价格发生变化,建筑施工材料价格的变化最终也会影响到工程预算结算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施工方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项目的总成本已经确定,条例还包括材料价格,而不是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来确定,成本调整无疑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若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会导致矛盾发生,影响到项目的进展。

3工程项目预结算的问题的控制措施

3.1加强定额与价格管理

价格管理,特别是材料价格管理,它对建设项目的预算和结算有很大的影响。加强价格管理,可以完善预付款的方式,提高工程结算合理化,提高施工建设质量。施工前与工程单位的合同要通过科学的计算和评估项目价格,通过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统一定价,与建筑施工单位约定工程造价范围,以避免过高估算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相关人员必须进行预结算,掌握操作规程,了解工程要求和工程图纸,以避免工程单位的虚假报价。

3.2提高预结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工程预结算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以国家相关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为基础的作为一项标准,该政策涉及和应用其他技术和经济学科的成就,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由此可见,除了专业知识,工程预算和结算从业人员也要掌握相关的施工技术和国家政策,此外,还应掌握设计内容、设计过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和经济法,对法律法规有全面的了解。除了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应该将技术和经济知识融为一体。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趋势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多层次知识的造价管理人才。

3.3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例8

一、项目简介

福州某市政道路工程位于福州火车站周边,该项目较为复杂,施工难度、施工条件、交通导改和交叉施工干扰较大。该路线全长1.16km,道路红线宽度为40m、50m、55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与铁路、地铁、其他道路施工均有交叉及干扰,以及征地拆迁、相关既有设施迁改的影响,实际施工时间较长、市场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本工程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招标,按综合评估法确定中标人,中标下浮率为8.66%(总价下浮率)。工程施工期间签订五份补充协议。中标通知书日期2010年8月2日,并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施工合同,合同工期为240日历天,计划完工日期为2011年3月29日。经监理批复开工报告日期为2013年1月1日,竣工报告中竣工验收时间为2016年7月15日,实际工期为1291天。本工程招标控制价人工费按闽建筑〔2007〕15号计取,投标报价人工费在闽建筑〔2007〕15号文基础上合理下浮,招标文件及建设施工合同未约定人工费调整条款。由于客观因素存在,本工程于2013年1月1日正式进场施工,在此之前,人工费由于市场变化,省住建厅已相关调整文件。本工程从获取中标通知书至竣工验收,经历数次人工预算单价调整,对项目造价影响较大。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反映建筑市场人工价格水平,维护工程建设各方合法权益,于2011年11月14日人工预算单价(闽建筑〔2011〕37号),人工预算单价调整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紧接着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执行闽建筑〔2011〕37号文人工预算单价的补充通知》(闽建筑函〔2012〕3号),执行时间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直至2013年12月29日,福建省建设厅再次根据市场变化人工预算单价文件闽建筑函〔2013〕92号,调整人工预算单价。

二、建设工程人工费调整的方案和具体操作方法

鉴于征地拆迁滞后等原因,项目缓建、停建导致人工费争议问题,福州市建设委员会依据福建省住建厅2009年6月的《关于贯彻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的通知》(闽建筑〔2009〕18号),人工费按福建省住建厅的施工期人工预算单价计算,不纳入风险承包范围的相关规定,于2013年11月21日报请市政府,人工费按施工当期福建省住建厅的人工预算单价(闽建筑〔2011〕37号)调整,市政府相关领导批示同意市建委意见。建设单位根据市建委文件、市政府批示文件签订关于人工费按施工当期人工预算单价文件调整的补充协议,结算按实调整。经建设单位、咨询机构等各方审核,存在两种做法,具体如下:做法一:根据《关于贯彻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的通知》(闽建筑〔2009〕18号),人工费按福建省住建厅的施工期人工预算单价计算,不纳入风险承包范围的相关规定及建设单位补充协议约定人工费按施工期政策文件调整的条款,将本工程清单内项目施工过程划分为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15日两个段落分别计算清单内人工费调整,清单外项目人工费按各个施工时间段人工预算单价计入变更清单综合单价,清单内人工费增加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完成工程量人工预算单价根据闽建筑〔2011〕37号、闽建筑函〔2012〕3号规定:第一,闽建筑〔2011〕37号文的人工预算单价与闽建筑〔2007〕15号文的人工预算单价差额部分只计取税金,不计取其他各项费用,调增金额为1086243元;第二,2014年1月1日至竣工验收人工费按闽建筑函〔2013〕92号公布的人工预算单价计,并计取其他各项费用,包含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及税金等,并考虑中标下浮率,共计调增3034651元,合计调增4120894元,清单外项目按施工期的闽建筑函〔2013〕92号人工预算单价计算。项目清单结算金额为140425455元(清单内项目按投标单价未调整人工费,清单外项目按闽建筑函〔2013〕92号人工预算单价并整体下浮8.66%),人工费按闽建筑〔2011〕37号、闽建筑函〔2013〕92号分段调整后的结算总金额为144546350元。做法二:在市建委报请市政府文件中,人工费按施工当期福建省住建厅的人工预算单价(闽建筑〔2011〕37)调整,市政府相关部门批示同意市建委意见。由于文件中已明确人工预算单价文件闽建筑〔2011〕37,项目人工费按经市政府批示意见执行。结合人工预算单价文件闽建筑〔2011〕37及补充通知闽建筑函〔2012〕3号规定进行人工费调整计算。因本工程实际开工日期为2013年1月1日,则本项目实际施工费预算单价均需按闽建筑〔2011〕37号、闽建筑函〔2012〕3号计算,结算中人工费按中标清单人工预算单价执行文件闽建筑〔2007〕15号,增加人工费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闽建筑函〔2012〕3号文规定,闽建筑〔2011〕37号文的人工预算单价与闽建筑〔2007〕15号文的人工预算单价差额部分只计取税金,不计取其他各项费用,计算得出增加人工费总费用为7855883元,项目清单结算金额为135801274元(人工费均按投标报价未调整),结算总价为143657157元。

三、方案对比

做法一与做法二对比,做法一计算得出项目结算总价为144546350元,做法二计算得出项目结算总价为143657157元,做法二计算结果比做法一项目结算总价减少889193元,但是做法二存在不合理因素,详细分析如下:其一,做法二仅考虑市建委上报市政府文件中“人工费按施工当期福建省住建厅的人工预算单价(闽建筑〔2011〕37号)调整”,将人工费按闽建筑〔2011〕37号文及其补充文件闽建筑涵〔2012〕3号文规定调整,未考虑市建委调整人工费的依据文件闽建筑〔2009〕18号中的规定“人工费按福建省住建厅的施工期人工预算单价计算,不纳入风险承包范围”,因市建委文件上报时间段人工预算单价当期文件为闽建筑〔2011〕37号文,而不考虑后期可能存在的人工预算单价的调整,违背了闽建筑〔2009〕18号中关于“人工费按福建省住建厅的施工期人工预算单价计算,不纳入风险承包范围”的政策精神,也不符合国家关于农民工工资管理的政策宗旨。其二,建设单位依据市政府批复文件、市建委调整人工费文件及闽建筑〔2009〕18号文件签订的合同补充协议,发承包方约定人工费按施工当期政策调整,并无不妥之处,但是在人工费调整计算做法二中被完全忽略,实属不合理。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工程的发包方和指示方,是在建筑工程中最有话语权的单位,忽略建设单位正确的做法,这将影响建设单位在签订项目合同或补充协议、管理项目过程中的权威性,对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不利,甚至影响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再者,做法二在审核施工单位申报结算的过程中,仅认可结算资料中部分人工费调整文字说明,未能从造价全局出发,忽略建设厅文件宗旨,忽略市场客观变化的因素,过于片面。通过对比分析,做法一相对做法二更为合理,符合建设厅关于人工费计算的文件要领,也与市场变化相符。通过对该项目结算的深入分析,探讨若本项目没有建委关于人工费报批文件及市政府批复,亦没有建设单位关于人工费调整的补充协议,施工过程中人工费变化在结算阶段还能否调整。首先招标文件及合同专用条款并未明确人工费包干计取,则从合同角度建设单位缺少人工费调整依据,若直接忽略人工费调整则容易产生支付争议。从政策角度分析,福州市建设委员会依据福建省住建厅2009年6月的《关于贯彻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的通知》(闽建筑〔2009〕18号),人工费按福建省住建厅的施工期人工预算单价计算,不纳入风险承包范围,而且本项目中标通知书日期为2010年8月2日,并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施工合同,合同签订日期在文件闽建筑〔2009〕18号之后,合同应该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地方政策一致,因此即使建设施工合同未明确施工过程中人工费计算方法也可参考文件闽建筑〔2009〕18号计算。此时可能会有部分人认为签订合同甲乙双方未能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人工费调整的条款,应视为默认人工费包干不调整,但依照《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本项目合同由建设单位提供格式条款,则应按不利于建设单位一方解释,因此还是应该计算施工过程中人工费实际上涨调整。由此可见,建设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尤其是重大项目,非中标单位造成工期延长的项目,项目投资过程中各种计量计价政策极易跟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建设施工合同签订后仍会有很多不足之处,建设单位应及时收集实时政策文件,一是过程中能方便准确地计量计价及相关补充协议签订,二是为最终结算提供证据支持,减少结算争议并维护市场公平公正,让项目建设过程能够及时、安全且满足设计质量的要求,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中标单位(即施工方)而言,在合同签订时更是应该慎重理解建设单位提供的格式条款,避免损失。施工单位承接项目的目的与建设单位有所区别,其最终目的是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即保证安全、质量及合理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争取最大利润,保证中标公司利润及公司良性经营,甚至通过重大复杂项目提升公司技术水准,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使得项目承接公司可持续化发展。工程造价控制过程是项目经营管理重要的环节,要时刻与市场经济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属于有限制的市场经济,社会上供求关系可能时刻变化,市场也就随之变化而变化,而国家政策的作用就是引导市场经济向合理方向发展,避免拉大贫富差距且实现共同富裕。市场变化只会导致项目施工成本的变化,但是政策变化一般会引起公司利润变化,所以就要求中标公司重视项目经营,重视工程造价控制,为公司创造利润,若忽略政策变化则有可能浪费资源和损失利润。如本项目,若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承建方未及时理解和消化政策与建设单位协商,市场人工费上涨成本即全部由中标方承担,对于项目建设与中标公司均是有害的。对于受建设单位委托审核施工单位申报结算的咨询单位审核人员而言,首先是建设单位立场,审核人员的责任是协助建设单位,会同中标承建单位计算出满足建设施工合同、补充协议、招投标文件及竣工图等条件的合理的项目建安投资,帮助建设单位尽快完成结算工作。结算审核这项工作势必要求审核人员有过硬的造价技能,其中就包括对建设合同及相关补充协议的理解和对政府单位的政策文件的理解,有能力将结算资料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如若审核人员做出了错误的解释或者忽略结算资料的前后衔接内容,势必给项目结算增加矛盾争议,影响项目最终竣工决算。例如,本项目人工费调整计算的做法二,仅采纳了建设单位当期申报文件中的表述内容。导致做法二的原因就是结算审核人员造价技能有所欠缺,未能正确理解政策及合同文件,未能理解项目开工前的政策宗旨,未能了解施工过程人工费用市场变化及与之对应的政策调整的目的,未能对建设单位签订补充协议依据及过程进行充分理解,最终导致项目审核因人工费调整计算方式有误引起项目结审金额偏差80多万元。

四、结语

综上,人工费的市场变化最终能否体现到项目结算造价的变化上可能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如有无相关的政策支持,本项目若是没有福建省住建厅2009年6月的《关于贯彻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的通知》(闽建筑〔2009〕18号)中的人工费按福建省住建厅的施工期人工预算单价计算,不纳入风险承包范围的相关规定,人工费上涨对项目结算造价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增加的只有中标承建的施工成本;在闽建筑〔2009〕18号文件支持下,建设单位未能同意与中标承建单位签订人工费调整的补充协议,结算审核能否顺利进行,人工费调整计算能否按文件计算就会存在不确定性,最终是否需要仲裁或者诉讼程序都是有可能的;再者就是人为因素,即使是政策、合同及过程纪要、签证文件都齐全的情况,因审核人员的素质技能、思想等都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的审核人员审核结果可能也不一致。项目各个参建单位只能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并引起重视,努力去了解市场、理解政策、收集项目建设过程资料最后共同协商核对,形成被市场认可的合理结果。

参考文献:

[1]付贵东.浅议基层建设工程施工人工费调整[J].现代审计与经济,2020(2):36-37.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例9

2008年4月到10月的半年时间内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数十家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并结合新规定,携手新中大软件,全面启动了信息化建设,构筑企业级多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也为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信息考评做好充足准备。

案例一:南京建工集团

古都金陵,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求和建设部《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的要求,携手新中大全面启动信息化建设。

新特级资质标准颁布后,南京建工集团非常重视,积极准备。同时随着公司的改革推进和不断发展,在资本化经营模式下,在公司不断发展和扩张的过程中,如何加强整个公司的集中管理,整合公司的资源,发挥公司的规模效应,以及如何科学、快速、准确的完成对下属分公司、项目部的监控和评价,成为了南京建工集团发展中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因此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列入公司2008年度重要工作之一,为了做好此次信息化工作,南京建工集团专门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常务副总裁汪总亲自担任组长,各部门经理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来具体执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本次参与南京建工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竞标的单位多达十几家,考虑到合作的长远性,本次选型比较注重供应商的公司实力,所以第一轮规模较小的公司都没有纳入到选型范围内,南京建工集团最终选择了三家规模相对较大、专业强的公司做了全方位的考察。

新中大公司凭借着丰富的施工总承包行业信息化建设经验、雄厚的专业实力、科学的项目实施管理方法、务实诚实的品质、稳健踏实的企业作风与工作团队、良好的客户口碑以及新中大软件与建设部要求吻合度最高、服务机构广等综合优势最终赢得了南京建工集团公司的高度信任,并一举中标。

现试点分子公司和试点项目部的实施工作已完成,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正在紧张地进行全集团的推广实施。

案例二:龙信建设集团

中国建筑之乡南通,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携手新中大,全面应用新中大软件URP软件i6工程版,提升集团内部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为特级资质复检工作积极做准备。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海门市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位于上海一江之隔的江苏省建筑之乡――南通市。

龙信集团的信息化工作起步比较早,正如大多数信息化建设较早企业一样,经过多年的信息系统建设,各部门基本上实现信息化。在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因为各部门级信息系统间缺乏有效的集成,各部门信息不能顺畅流转,从而不能更有效提高整个企业运营效率、管理控制能力,也不能更有效地辅助企业领导层科学、快速决策。

在面对新形势下的信息化需求,特别是建设部的‘建市[2007]72号’、‘建市[2007]241号’文件中相关信息化考评要求,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新一轮的信息化项目工作。

经过龙信建设集团信息化项目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在综合对比了多家软件供应商分别从产品、服务、案例等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

凭借着新中大丰富的施工总承包行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务实诚实的专业素养、稳健踏实的企业作风与工作团队、良好的客户口碑以及新中大软件与建设部要求极高吻合度、服务机构广等综合优势最终赢得了龙信建设集团的高度信任,最终达成合作。

案例三:安徽建工集团

江浙地区特级资质企业在纷纷展开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安徽最大的施工企业――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也全面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借助新中大URP软件i6工程版全面优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建设部信息化考评做准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建筑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加入WTO后,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纷纷把目光转移到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建筑市场。国内的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信息化建设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次信息化选型,安徽建工集团在结合住房与城乡建设颁布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的要求的同时,结合了安徽建工集团实际管理需要,选择信息化战略合作伙伴完成集团全面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安徽建工集团本次信息化选型工作开始于2008年初,并专门成立了信息化项目小组和外聘专家组,从公司综合实力、解决方案的吻合度、产品成熟度、工程行业信息化经验以及实施服务团队能力等诸多方面对参与软件厂商进行了全面细致考察,最终新中大公司得到项目组和外聘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双方达成信息化战略伙伴合作关系。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案例四:中国葛洲坝集团

十一月,新中大软件走进中字号特大型企业一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并成功在湖南、山东、河南等省份施工总承包企业市场突破,分别成功签约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牵手新中大,选用新中大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现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一体化项目管理。集团公司成员企业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和30多个专业工程承包一级资质,主要从事水利、水电、火电、核电、公路、铁路、市政、工业与民用建筑、机场、港口等工程项目的承包施工和国内外投融资、对外贸易等业务。

本次信息化选型,中国葛洲坝集团在结合住房与城乡建设颁布的“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的要求及中国葛洲坝集团实际管理需要,选择信息化战略合作伙伴完成集团全面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例10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建筑业效益的提高,也是建筑业及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事故是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之一。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亡,建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项目成本的3%~6%;美国平均每周有2名建筑工人死亡,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项目成本的7.9%。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周死于建筑事故者约7人,我国虽然还没有有关建筑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但实际经济损失也不会低于其他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上,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我国200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1.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7年的《安全生产简报》中公布:2007年建筑施工发生较大坍塌事故66起,死亡375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64.1%和73.4%。由此可见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建筑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施工现场,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现状是建筑业乃至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D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改变企业形象的目的。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PDCD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或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TQC)是已经得到普及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依靠全体员工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TQC(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D(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建筑安全管理的PDCD循环及其对策

建筑安全管理的PDCD循环包括安全决策阶段(计划)、计划实施阶段(实施)、效果检查阶段(检查)、汇总总结阶段(处理)四个过程。

1.安全决策阶段——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施工公司制订某一时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等内容。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他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等工具对前期(一般为上一阶段)曾发生的事故(或隐患)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事故(或隐患)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可采取措施预防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等方法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计划实施阶段——实施(Do)

实施阶段是整个PDCD过程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繁杂、内容最细致的。它是决定PDCD循环成败最关键的程序。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制定,并进行部门、单位的PDCD循环计划(该循环应包含于企业总的PDCD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安全施工达到预期安全生产目的。最后确定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总的PDCD循环包含多个部门和各施工队的PDCD循环,这样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效果检查阶段——检查(Check)

当达到制订的安全目标或者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各部门、各单位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估和检查。评估检查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4.汇总总结阶段——处理(Disposal)

PDCD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实施情况评估检查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还要进一步研讨下一个PDCD循环要解决的内容。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在循环中发展,在循环中进步。

建筑施工年终工作总结例1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dustry got huge developm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also appeared a series of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ed 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exchange and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管理过程,它涉及建筑竞标、规划、施工、监控、预结算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系统性较强。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企业的相关改制进行,一些私营性质的建筑企业大量出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筑管理运作机制的弱化以及管理局面的混乱。我国的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重要的问题,包括恶性竞争、施工质量以及管理环节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着我们去考察和思考,进而找出问题出现的症结,积极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我国颁发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还相继颁发了其他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法律法规还相当不完善,也没有和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标准,还不能做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大多数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都未建立与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也没有建立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手册和工作程序,项目管理方法与手段较为落后,缺乏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2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发育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还没有形成非常完善的体系,缺少专业的管理团队。并且我国还没有全国性、专业性、系统性的专业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只是一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和活动。除少部分专业程度较高的分部、分项工程由专业分包企业完成外,大部分具体的施工任务还是由建筑总承包企业组织劳务队和自有机械设备、自供材料来完成。

3建筑工程管理总体水平较低

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缺乏专业技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以及懂技术、懂法律、会经营、懂外语等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且能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的人才,缺乏项目管理软件的高级管理人才。一些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总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弱,不能适应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另外,劳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素质参差不齐;总承包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来管理劳务队,管理精力被牵制,管理水平也无法提高。

4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意识薄弱

当前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基础工程建设,所以建筑业仍然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工程管理的在建筑行业中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大多数人们包括许多业主的建筑工程管理观念都很淡薄,没有足够认识到项目管理的优势。“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还占着主导地位,管理者认为在技术上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需要额外的支出来进行项目管理。所以很多项目是在没有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团队专业人士进行项目管理。因此工程管理的作用没有被完全认识到,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项目。

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益的方法

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承包体系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在潜力,降低消耗。应加强项目管理,促使项目的承包行为合理化、规范化。实施开支与审批领导制度,严格控制企业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和财务费用,使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2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国内管理理论和经验的缺乏,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始终难以全面确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专业性十分强的问题,必须由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共同来组织实施,才能最终实现。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建筑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还要积极吸取世界上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与方法,并对各方面资料加以综合和整理,以实现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只有以健全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作为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在能从事设计方工程管理的同时也应具备设计、管理、经济、合同、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能力超过一般的建筑师和专业工程师,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的服务才会得到设计方认可。目前国内具备这种条件的专业人员并不多,需要着力培养着力培养懂设计、懂管理、懂经济、懂合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各企业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根据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建筑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行业实际,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要改进工作作风,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广泛了解民情,听取民意。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管理行业转向管理市场,不直接干预企业的运作,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市场管理,更好地履行相关职责,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和调控。要减少行政审批,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管理相对人。要加快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增加审批透明度。

三、结语

实现建筑工程行业的高效稳定发展,需要建筑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进步,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工程的管理必须针对相关问题,寻求有效方法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坚持与时俱进,始终着眼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内外部环境,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加强自身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的突破。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还会不断的出现新问题新情况,管理工作必须要时时抓,进而解决出现的问题,最终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完善以及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飞鸿.关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探讨[J].今日南国.2010.

[2]熊利华.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J].科技与生活.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