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住宅规划

住宅规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19:30

住宅规划

住宅规划例1

一、前言

住宅建设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住宅建设又与国家、社会关系密切,它影响着国家发展与社会安定。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转为货币型分配,住宅建设进入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开发建设阶段。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21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

二、住宅区产业发展与现状

建国以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我国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成熟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历程,基本可归纳为休眠期、复苏期、成长期、变革期和发展期。

1.住宅产业的休眠期(1949~1978年)。由于受到“先生产、后生活”的政策影响,城镇住宅建设总量只有近5亿户,人居居住面积仅为3.6m²,人民居住水平与建国初期相比未得到提高。这一时期,住宅产业处于“休眠”状态。

2.住宅产业的复苏期(1979~199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住宅产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进入了探索和改革发展时期。在规划理论上逐步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并有较完善的公建配套,如:百货商店、医院等。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住宅产业在恢复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完善,住宅建设步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成为国民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住宅产业的效应初见倪端。

3.住宅产业的成长期(1991~1995年)。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住宅与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以全面发展。93年到95年,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经历了顶峰、受挫相持、理性回落和平稳发展的过程。这一时期,住宅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住宅建设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社会化大生产的方针,注重提高住宅的质量,提出住宅建设走规模效益的道路。同时,全国开展了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工作,使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规划设计理念、施工质量、住宅成果的应用等方面,推动了住宅科技的发展,引导了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

4.住宅产业的变革期(1996~2000年)。9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围绕住房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个中心,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总体框架。在分配、流通领域,以城镇住房货币化分配为核心政策,构建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新体制,以物业管理为基本制度,提高住宅消费的市场化程度,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日益提高的住房需求。这一系列变革,标志着我国住宅产业逐步走向持续健康发展阶段。

5.住宅产业的发展期。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住宅建设顺利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型方式向市场导向型方式的转变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住宅产业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需求决定着发展,发展适应需求,需求刺激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保护需求、培育需求和刺激需求的核心是住宅的质量和成本。提高住宅质量,降低住宅生产成本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住宅的综合质量,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住宅成本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住宅产业的宏观调控、市场体系在不断完善。分析和研究我国住宅产业发展,应从基础抓起,重点集中于建立完善的住宅现代化体系。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体系受体制和国情影响,起步较晚,还处在探索阶段,与国外发展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科技发展领域看,主要表现在:1.住宅建设还未摆脱粗放型生产方式。2.住宅技术的发展仍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技术上缺乏有效的集成和整合,尚未形成完整系列的建筑体系。3.住宅产品的工业化水平还较低,尚未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体系。

从体制方面看,主要表现在:1.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统筹全局、统一协调的领导决策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2.缺乏有效的经济、技术政策作保障。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和调控手段,难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自我发展、创新、完善的市场激励机制。

三、

通过观察分析对题目提出的独特见解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都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强调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部位。这样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有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

整体式住宅组团的建筑造型并不是要求五花八门,其中一个组团可以采用一种单体形式也可采用几种形式,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在整体布局和环境布置中着意营造,可以前后错迭、高低错落、因地借势、就其自然,其布置灵活多样。这种居住小区空间环境丰富,通风、视野、朝向均较好,而且还有一个可用来着意刻化的大空间,有利于对其配景予以创造。

总之,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

四、展望

从事住宅建设的人员应精心耕耘,积极创建未来世纪的美好家园,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未来住宅建设应以人为本。住宅使用主体是人,住宅建设应创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并能培育个性,展示才华,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2、未来住宅建设应能可持续发展。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要着重强调经济与资源节能型消费。住宅建设要提倡节能、节地、节材,并建立起使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

3、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注意环境保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是我们未来的唯一选择。

4、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反映科技进步。21世纪将是高科技的社会,智能化系统的设施将成为未来住宅不可缺少的装备;智能化住宅通讯与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住宅综合管理系统等等,使新世纪住宅与高科技和信息化社会相协调和适应。

5、未来住宅建设应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是:建立符合住宅产业化的住宅建筑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住宅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等,在住宅建设过程中,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从而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

五、详尽工作时间安排

1、第1-3周写开题报告,然后调查地形和收集相关资料。

2、第4-5周进行居住小区规划总平面图规划构思,上交总平面构思草图1。

3、第6-7周进行平面规划构思,上交总平面构思草图2。

4、第8-9周对用地分析图、功能结构分析图、道路交通分析图、绿地景观

图进行绘制并尽可能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

5、第10-11周进行各类住宅户型平面设计及小区中心环境设计图,并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其可行性。

住宅规划例2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转为货币型分配,住宅建设进入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开发建设阶段。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最终是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区规划的设计的基本要求。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搞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2居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问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3居住区的安全性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人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①在小区和组团的人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②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人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③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杨”,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所有新建的城市居民住宅必须将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纳入住宅建设规划中,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城市居民住宅建设设计文件应当包括住宅安全防范设施部分。设计单位应当依据《住宅建筑安全防范设计要求(试行)》(DB32/T024―93)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B50180―93)等有关的规范、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市建设局施工图审查办公室和市公安局技防办(设在治安大队)共同负责对住宅安全防范设施设计的审查工作,与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同步进行。对不符合安全防范设施规范、标准的设计文件,一律责成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防范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动。必须修改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设计通知书及相应的图纸并报设计审批部门重新审批后方可进行。

4居住区的配套服务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白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5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在满足于居住环境对于生活的基本需求.而要求居住环境更加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更能体现居住者多方面的需求。这就对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住宅小区的人性化设计、构建有序的空间、组织便捷的交通及创建文明环境等方面就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从而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易于交往的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

住宅规划例3

Abstract: this paper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from market orientation, planning objectives, planning concept, principl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planning technique and so on the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and has strong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Positioning; Target; Principle; 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居不只是乐业。如今安居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完整的配套设施、良好的住宅环境和住宅质量的结合,创造良好、舒适、宜人、便捷的住宅小区环境和住宅建筑,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这些已成为21世纪现代住宅小区建设的新理念。本文就某住宅小区规划过程中的各关键节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1规划条件

根据规划要求,该项目是集交通、居住、商业为一体的中型综合居住区。用地面积39 513 m2,总建筑面积162 198.1 m2,容积率3.7,建筑密度35%,由1栋32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2栋28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1栋25层住宅、1栋18层住宅及1栋3层幼儿园组成,其建筑形式以单身公寓和住宅为主,并配以高档的商业形成情景式商业内街,高低错落,形成城市道路的新制高点,完善城市形象。

2规划构思

总平面布局上,在充分研究分析该区域地段特征的前提下,寻求本地段内商业、居住业态与当地经济的互补与共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创造本地段的核心价值,并通过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手段实现上述目标。

高层住宅和低层商业沿某大道形成梯状布局、塑造城市形象、空间处理充分发挥立体交通的潜力,营造丰富的空间感受,形体处理以简洁的空间体量、明确的材质、多层次的景观渗透,来勾勒小区的时尚地标。

2.1市场定位

项目市场定位---高档住宅及配套商业,具有高品质居住生活环境的现代化生活社区。

环境塑造定位---充分利用基地特点,强调自然化生活氛围,实现天然景观要素、生态资源与人工优化处理的有机结合,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外部商业定位---本项目中的商业定位为服务性质为主的配套商业。本项目的商业及服务设施面积两万三千余平方米,以补充区域内配套商业设施的缺乏。

建筑房型设置定位---以20~90 m2的小房型住宅为主力房型,面积占住宅总面积70%以上,其他如100 m2以上的大户型住宅占少数。

2.2规划目标

基于用地自身特定的区位和环境资源条件,以设计现代化、园林化,创造充满时代感、富有高品质、体现了城市新风貌的新型城市居住空间及商业空间为目标,协调住宅区内外部的环境与景观形象,合理确定住宅的布局与开发强度,建设富有特色和文化韵味的现代化、人性化、生态型城市住区。最终达到“为公众美化环境、为城市塑造形象、为开发者打造品牌,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的目标。

2.3规划理念

2.3.1“自然”的概念

树立“都市化、生态化”的整体环境形象。本住宅小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作为开发建设的现代城市居住社区,基地内部及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规划形成的、充满生态自然异趣的居住氛围是区域内重要的城市景观资源之一。

充分利用现有基地条件,并进行适度改造与重整,使居民环境的营建尽可能地贴近自然,将原本有可能对开发建设不利的因素转变成引人注目的亮点,树立城市居住社区“生态、雅居”的整体环境形象,这便使在房产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自然”的概念,即一种经过人工处理了的优化的、与居住紧密结合的自然环境。

2.3.2“社区”的理念

通过围合内向聚合空间,从物质载体的角度力图实现人际交往、居住社区认同感。

本住宅小区作为面向社会的房产开发项目,必须以“社区”概念作为居住区开发建设的立足点,通过物质空间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在居住小区内部形成易于居民相互交往的空间环境,为住区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形成持续发展的“社区”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必须在环境、场地以及住宅的设计与空间布局中反映这一居住理念。并通过相应的物质实体配置来实现住宅区内部“社区”归属感。

2.3.3环境景观均好性理念

环境的均好性是中高档商品化住区的典型特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规划中绿地和公共设施安排尽量做到比较均衡,尽可能使各个组团、每户居民都能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每个住户都能方便的使用。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措施,创造必要的景观环境。

强调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要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音和朝向,在规划设计时就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隔绝外来噪音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2.4规划设计原则

2.4.1人本原则

整体尺度设定、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通过宏观结构层面上的总体考虑与微观景观与住宅设计层面上的具体细部设计相结合,强调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居家生活模式的转变,形成一种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数量上、质量上均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原则,强调方便居住人群的使用。

2.4.2生态化原则

在保持并适度调整优化原有景观格局的基础之上,在具体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强调对自然景观、生态要素的引入。

在局部地带,如景观轴线,有机结合地形重整,创建生态景观与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住区整体的景观轴线,调节优化整个居住社区的局部小气候,成为该居住环境优势与亮点。

贯彻“尊重自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建设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家园。

2.4.3可操作性原则

面对规划基地内的现状景观资源,在充分调查、分析现状地形条件的基础之上,合理有效地、适度地对地形重整,从而创造出既宜于人们居住生活,又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的居住社区。

在户型配备方面,充分考虑多样化的需要,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居住群体的生活需要。

在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中,根据城市商业发展的宏观需求来确定经营项目与运作方式,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达到对土地的最优化利用。住宅区建设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新技术的利用,使住区建设新技术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促进住区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注重物业管理与安全保卫。

2.4.4科技化原则

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住生活模式有机结合,提升住宅功能质量与环境水平,在确保生活模式宜人的前提之下,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化居住空间。

2.4.5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处理上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与绿化相融合。

(1)住宅布局。

识别性与认同感---住宅布局强调空间塑造,强调单体的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形成相对内向围合的邻里空间。

(2)公建布局。

区位性与方便性---沿西环大道布置商业,结合小区内部景观布置配电房,在临近商业的住宅楼底层布置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服务用房。此外,结合中心绿地与各组团绿化设置一定数量的休闲服务设施以及健身活动设施。

2.4.6道路系统设计

小区于基地东侧规划道路设主要出入口,于西侧规划道路设次要出入口,区内主要道路宽6~7 m,沿用地布置成环状,线型流畅与城市道路连接,便于区内交通组织,避免外部交通的穿越,同时形成区内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结合区内景观空间及相应的规划住宅院落、公共设施的设置,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

2.5规划手法

2.5.1整体统一

强调小区建设的整体性,包括:住宅群体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

(1)公共空间优先。

在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今天,高居住密度、高建筑容积率的开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如何将这一现实的难点转化为规划设计本身的优势是本方案力图达到的目标。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停车、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的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元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公共空间、自然生态空间与绿化环境场所成为居住社区的主题。

(2)绿化渗透。

围绕小区的中心绿地,有机组织住宅的院落空间,使其与中心绿化与景观环境充分联系与融合,形成整体、统一的住区生态环境。

(3)空间轴线与自由布局相结合。

整个方案的空间构图采用空间轴线控制与自由布局相结合的手法,在强调空间景观轴线的同时,在这个整体空间布局与形态上,又通过道路与建筑的有机布局来强调其自然个性,并通过步行线的组织在人行活动与视觉上将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

2.5.2空间形态

整个小区以东侧住宅入口和西北侧商业内街入口贯穿的轴线为空间中轴,形成整个住宅区的环境识别特征;住宅的布局组成的围合形成向中央绿地开放的院落空间,从而构成一个整体。

群体轮廓:整个小区的总体建筑轮廓,采用18、25、28、32层的高层住宅及底层商业内街相结合的建筑布局形式。在景观界面的道路系统,穿行于各规划住宅院落之间,创造步移景异的宜人生活环境与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并与各公共设施有效的联系。

商业区部分设置完整的步行商业内街和外街,形成内部商业的对话,完善了本区域的商业配套设施。

结语

小区规划反映当地的城市文化和地区风貌,要打造高品位小区就必须注重整体规划的每个环节,才能做出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作品。根据不同项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去追求各自的需求,即美与丑、动与静、舒畅与局促、休闲与烦躁等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改善居住环境,健全住宅功能和区域配套设施,达到提高城市品位的目标。

住宅规划例4

一、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的原则

私人住宅建设既关系到城乡建设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又涉及到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本生活保障。在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中,必须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私人住宅建设是公民实施的建设行为,是城市规划行政执法管理的内容之一。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私人住宅建设,必须遵守《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本市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

先规划后建设原则。规划是管理的依据,私人住宅建设必须以规划为指导,服从和符合城市规划,按照批准的规划实施。

从严控制原则。为适应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和政府经营城市的需要,必须调整原有私人住宅建设的思路、模式和相关办法,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私人住宅建设应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私人住宅建设应推广多层公寓式住宅小区、集中居民点建设等模式,提高村(居)民的聚居程度,不再审批零星低层私人住宅。私人住宅建设的条件和标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因地制宜原则。私人住宅建设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布局和城市发展的建设时序的要求,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分区管理。

二、私人住宅建设分区管理的规定

1、*区、*区、*区、*区(东镇、*镇、*镇、*镇和*镇除外)范围,*区*镇,*区*镇,不得改建、扩建和新建私人住宅;经房屋鉴定机构鉴定确属危房的,可以翻建,但不得扩大原有宅基地和建筑面积。

2、*区东镇、*镇、*镇和*镇,*区东*镇,*区钱桥镇,不得占用土地新建私人住宅;经房屋鉴定机构鉴定确属危房,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和有关建房条件,可以利用原有宅基地翻建、改建和扩建,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两层,沿高不得超过7米。

3、*区*镇、*区(*镇和东*镇除外)、*区(钱桥镇和*镇除外),原则上不得零星新建私人住宅。利用老村改造新建私人住宅,应统一编制老村改造的集中居民点建设规划,按照批准的规划实施。老村改造私人住宅建设的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三层,沿高不得超过9米。

4、上述地区内,凡是规划部门已核发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用地,已公布规划部门编制的地块规划的用地,国家和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用地,城市主干道两侧100米范围,风景名胜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等确定的禁止建设或控制建设用地,各镇规划区范围内,统一规划建设的住宅小区内,以及住宅商品房和享受优惠政策购买的房改房,不得进行私人住宅建设。

三、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的职责

根据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我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具体情况,*区、*区和*区范围内的私人住宅建设,分别由*规划局*分局、*分局和*分局审批;*区、*区和*区范围内的私人住宅建设,由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区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应按季度(在每季度后的一周内),将私人住宅建设审批的结果报市规划局备案。

四、私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

私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实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私人住宅建设需要新增宅基地的,办理私人住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原有合法土地上翻建、改建和扩建的,办理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私人住宅建设规划审批实行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副本制度。

凡是没有办理领取私人住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土地部门不得办理用地批准文件;没有办理领取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的,不得开工建设;没有依法取得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或不符合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要求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产权证及其他有关证照。

私人住宅建设应按规定程序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其一般程序为建房人申请,居(村)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规划分局或区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审批。规划分局和区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应在15个有效工作日内办理私人住宅建设规划审批手续。

农村集中居民点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规划部门审批;私人住宅建设申请人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私人住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私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技术规范,按照《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住宅规划例5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更多的人开始探讨住宅小区在建筑、规划设计上如何更好地适应人们的居住需求,这种探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生态型住宅小区更好地解决了人们现行的居住需求,所以,无论是居住者,还是设计研究者,都对其很是看好或者说偏爱有加。下面笔者也从生态型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

1 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与功能

1.1 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

生态型住宅小区不仅符合居住者普遍要求的舒适健康的标准,还很好地协调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绿化建设符合生态平衡的理念

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绿化,是一种很复杂的工程,不是随随便便地栽种一些花草就可了事的,而是结合了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等多门学科来进行的,它符合生态平衡的用地理念,对构筑优质的生存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节约了紧张的水资源

由于我国很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所以能否对雨水和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就显得很重要,很必要。生态型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开发和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水资源的有效收集和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在生态型住宅小区里,人们对垃圾的处理不是简单地收集和弄走,而是非常科学的做到了分类回收,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极大地改善了小区的环境和容貌,让人们更为舒适和安逸地生活。

1.2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功能

生态型住宅小区有着很多不同的功能,简单地说,它既能保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又能调节局部地区气候,还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具体一点就表现为:

1.2.1保持城市生物多样性

由于生态型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时考虑到了跟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达到统一,所以它有助于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能够使人与多样性的生物和谐相处,解决目前城市不适宜其他生物生存的问题,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

1.2.2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在生态型住宅小区里,有更多的空间会被用来种植花草树木,扩大小区的绿化面积。这些绿化既可吸烟除尘除噪音,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又可净化空气,调节局部小气候,进而营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

2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要符合生态型

人们对自然的回归离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拥有绿色,一个是拥有水。在生态住宅小区里,绿色意味着环保和生态意识,代表着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而水,则是一种很灵性的东西,不仅能净化空气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总之,有绿色和水的住宅小区才有可能成为生态住宅小区,才能具有美感和环保的功能,才能使人们处于一种回归自然的环境当中。

下面笔者就说一下住宅小区在建筑、规划设计上如何做到符合生态型理念。笔者认为,只有坚持和做到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构造多层次的生存空间,将自然环境融入到人工环境中来,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型的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理念。

做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人类所发生的活动由于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使自己得以生存与发展,所以这些活动往往不仅具有很明显的实功利目的,而且还将这种目的建立在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上。为避免周围的自然环境遭到人为破坏,所以,人类应该尊重生态规律,尽量使周围环境躲开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对于从事建筑设计的人们来说,一定要学会从生态的角度来出发,进而保护我们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环境。

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说一个生态系统在以后很长的一个时间里面都能很好地发挥其正确的功能,建设生态型住宅小区,正是一种对它很好的体现。在生态型住宅小区里面,其规划设计、整体布局、空间结构、资源利用、绿化建设等都是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出发点的。比如,对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等的考虑,不仅有助于防风防尘,美化环境,而且还能很好的防噪音等。

保持空间结构的多层次性

住宅小区的建设不单指住宅内部空间的建设,还包括外部交流空间,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甚至涉及整个城市空间。比如小区里的休闲广场、绿地、游泳池、会所等等,这些空间的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正是通过在这些个场所里的沟通和交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相处氛围,建设一个充满友爱的家园。所以说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要保持空间结构的多层次性。

进行自然环境再造

建设生态型生活社区,要综合多种因素,只采用人为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考虑将社区具有自然再造功能,使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起来。比如,利用小区原有的地理形势,经过适当改造,把水引入到小区之内,让小区看起来更具有灵性和活力,这样的考虑更符合生态的理念。

3结语

建设生态景观和绿化,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有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体现到绿化资源给人带来的种种益处,而且还表达了对人的一种关怀,倡导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为人们创造更适宜居住的生活家园。建设公共活动空间,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和友谊,为酿造小区里和谐的氛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总之,住宅小区的建设、规划设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需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建设,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建设生态型住宅小区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4 参考文献

[1]姜元烽,可持续发展建筑小区设计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住宅规划例6

一、本通知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园林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周矶办事处、广华办事处(含广华、向阳、五七)、*管理区、广空农场、330农场、00369部队农场、沙洋二农场、油田农场、高场原种场、棉花原种场、东风林场、田关林场、杨市森林公园。规划区总面积621.45平方公里。

本通知所称个人住宅是指村民(含居民,下同)自行出资建设、使用的住宅。

二、个人住宅建设必须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住宅小区(以下简称“统建小区”)与个人自建相结合的原则。

三、市规划局应当根据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需要,组织编制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统建小区规划(统建小区原则上安排在严管区和引导建设区内)。

统建小区和个人自建点内的建筑式样、色彩、高度和平面布置等应当在规划中提出统一要求。统建区主要采取建农民公寓形式建设。

四、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实行分区域控制,分区域控制的范围由市规划局根据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划定。根据我市实际,具体划分为禁建区、严管区和引导建设区三类。

(一)禁建区范围:广华城区由广泽大道以北500米、长白渠、广王渠、同兴渠、水杉公园以北道路150米范围内围合的西城区核心区;城市新区由沿堤河、范新渠、318国道复线围合的城市新区核心区约4平方公里的区域;“二区二园”:*经济开发区(由盐化二路、章华北路、信心大道、东荆大道围合的区域)、园林经济开发区(由育才路、袁杨路、红梅路、百里长渠围合的区域)、江汉盐化工业园(园区5平方公里区域)、杨市工业园(由红星五支渠、章华南路、红星六支渠围合的区域)。

禁建区内不得新建或改扩建(含加层)个人住宅,停止审批新的个人住宅用地。确系危房,经市房屋安全鉴定部门鉴定为D级的,引导进入统建小区安置。

(二)严管区范围: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近期建设范围及建成区中禁建区以外的区域。

严管区内(除统建小区外)不再批准新建个人住宅。现有个人住宅经市房屋安全鉴定部门鉴定属危房确需改建并符合城市规划的,可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原址改建,经批准后,可在原宅基地范围内按批准文件要求进行改建;符合分户条件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事由,申请新建住宅的农村村民,必须到规划确定的统建小区内以农民公寓形式进行建设。

(三)引导建设区:除禁建区及严管区以外的城市规划区内其它区域。

引导区内村民可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新建、扩建、改建个人住宅。引导和鼓励农民按规定样式到规划确定的统建小区集中建设。

禁建区、严管区、引导建设区的具体范围,在实施过程中确需调整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按程序报批并公布。

五、下列区域禁止新建、改建、翻建个人住宅。已建成的零星个人住宅,应当逐步就近迁入村(居)民点或小区内还建。

(一)禁建区所有区域。

(二)城市重要水体防护范围内。

(三)中心城区(东城区、西城区、新城区)道路红线20米以上城市道路两侧100米范围内。

六、城市规划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城镇居民及农村非祖籍户购买农村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

(二)集体土地使用权宅基地征收转为国有土地。

(三)租用、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

(四)以联户改造建房等形式变相从事房地产开发。

七、农村村民(含村改居的居委会)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严管区内个人宅基地单户面积不得超过100平方米,建筑层数不得超过四层,其它区域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米,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三层。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城市规划区内的区、镇、处、场要对本辖区的个人宅基地进行清理登记,对一户多基和超面积的宅基地要配合国土、规划部门依法处理。

八、园林办事处宅基地遗留问题按下列原则处理:

(一)园林办事处各村(居)委会已收宅基地款,未办理国土、规划手续且未供地的,一律由各村(居)委会负责按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息后退款销号。

(二)已办理国土、规划手续,符合现行城市规划的,可在规划许可范围内实施建设。不符合现行城市规划的,按照现行城市规划要求调整用地或依法依规进行收储。

(三)《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规定》(国发[2004]28号)下发之前仅办理《个人宅基用地批准通知书》但未供地的,一律由国土部门依法注销;已依法供地但两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由国土部门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或按程序收储。

九、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规划部门及时配套相关办法,鼓励村民以农民公寓、一基多户的形式解决个人住宅需求,户型面积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人均面积30平方米)进行控制,农民自住楼一律不得向社会出售,否则,国土、房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土地、房产手续。对农民自建房私自向社会出售的,税务、国土、房管部门将依法予以打击。

规划部门要掌握好规划和建设的时序,做好个人住宅建设疏导工作,有效指导个人住宅建设。

十、对违反规划、国土等有关法规,抢建、搭建的房屋,由规划、国土部门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并拆除相应建筑物。

十一、因城市建设等公共利益需要搬迁的,原则上实行货币补偿,不得就地还建和零星还建安置,确有条件可实行集中还建的一律进入规划的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内安置,或按城市规划要求,统一规划搬迁安置。

十二、坚持“属地管理”和“职能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城市规划区内区、镇、场、处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在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内,积极组织好村(居)民点的规划编制工作,同时依法加强对个人住宅建设的管理,严格审查个人建房有关的资料、文件和证书,并出具审查意见,作为相关部门行政审批的依据。市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监察人员,应当依照法定职权,加强对个人住宅建设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十三、市规划、国土、建设、房管、消防等部门工作人员在个人建房管理工作中、、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各区、镇、场、处在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工作中审查不严,监督不力、弄虚作假、越权审批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住宅规划例7

城南住宅供应量最大

年,我市新增各类住房的空间布局为:城北约占21%,城南约占26%,城西约占17%,城东约占23%,其他(包括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航天科技产业基地)约占13%(见附表2)。

小区规划更科学市民居住更惬意

我市今后建设的住宅项目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根据规范,主城区住宅小区平均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采用集中供热的住宅面积达到同期住宅开发总面积的40%。住宅小区的管理和服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不同居住者的不同要求,营造人性化生活环境。此外,住宅小区建筑形式还要结合我市自然和人文环境,挖掘地方民族传统特色及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融入地域文化的内涵。建设一批既与传统民居一脉相承,又体现多元文化的融合,同时符合当代居住特点的住宅小区。

着力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为切实解决我市最低收入及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健全和落实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严格控制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规范建设、交易和管理行为。今后,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我市将优先考虑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用地,确保此类用地及时快速到位,为建设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创造条件,从而缓解商品住房的供需矛盾,控制房价上涨幅度,保障最低及低收入家庭居住用房需求。

此外,我市还将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管理,明确此类建设项目供地条件。严格控制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管理,向社会公开房屋建设成本构成和住房售价因素构成,接受消费者和社会监督,依法规范经营行为。同时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销售行为。明确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界限、购买对象条件、购买程序、价格确定办法,并制订监督查处办法及上市交易办法等。严格加强管理,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行为,严禁开发商擅自更改销售价格,确保经济适用住房性质不变。

注重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在我市加快解决最低及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并初步取得成效的同时,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好住房问题,是健全住房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扩大内需、调整消费结构的重要举措。

住宅规划例8

引言

住宅区是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城市住宅小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其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居住小区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也必须环境优美和舒适使人们感到愉快。

1 注重人文环境的创造与保护

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 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 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然而, 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价值取向的偏差, 如不尊重基地原有的场地精神, 破坏原有的山地、沼泽、湖泊等丰富的地形、 地貌; 根据纯形式美的法则建造注重平面构图, 审美趣味低俗, 与自然、人文毫无关系的景观。这样做显然是错误的。 因此,处理好人与自然、历史、人文、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成为了影响居住区规划的重要因素, 它也关系到是否保留原有的历史人文环境。 例如在对旧城区进行规划设计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注意保护古城风貌, 保留原有的城墙、街巷、 树木及传统的建筑形式, 增加了碑、坊、 亭、廊和住宅里弄, 并依据历史原貌修建具有标志性的传统古典建筑, 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 使得建成后的小区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 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满足了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2 合理的空间功能分区是小区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

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 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将文化建筑、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与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 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 半公共空间, 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 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 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 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 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 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 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 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 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 增加组团内的景观, 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 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3 注重生态环境的营造是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

注重生态环境的营造努力创造生态小区。从规划上看, 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 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另外, 在具体设计上, 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 例如, 除普通草本植物外, 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 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 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 注重节省能源, 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另外,生态环境的营造与优质的绿化景观植物配置是密不可分的,理想的植物配置应该是:

3.1 乔灌花草合理结合: 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 既丰富植物品种, 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 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 有益于人类的健康; 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植功能性。

3.2 配植大乔木时, 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 针对性, 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 长远性、 美观性。 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 力求变化, 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

3.3 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 充分运用形态树种: 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 柳树等; 观花树种: 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薇等; 季相色叶植物: 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 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 例如蜡梅、桂花、薄荷、丁香等; 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鸟嗜植物, 吸引鸟类和小动物, 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 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 地貌和地物的特点, 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 加以利用, 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 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

4 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

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 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 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 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 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 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 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 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 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 通而不畅”, 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 提高安全系数, 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 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 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

5 结语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 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而兴起的住宅建设活动更是遍地开花, 幢幢住宅大楼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心理, 基于以人为本的考虑更要注意以上所提及的几个方面,更好地营造我们优质的生活居住环境。

住宅规划例9

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如深圳一个名为"四季花城"的小区,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现代、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区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在无山无水的市中心地段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弯曲流动的溪涧水景,住宅建在种满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边,使居民在闹市"推窗见景"地享受到自然气息和生态美景。

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小型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二、现代住区的住宅建筑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风尚的影响,住宅的设计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当前,住宅正在从安置型向实用型、舒适型发展。从实际调查看到,各个时期建成的住宅都有品位高低之分。

1、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

一是居住功能多元化,二是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三是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四是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五是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六是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住宅设计要以市场为导向。

居住潮流、住宅市场常有变化。在改革开放前很多住宅单元不设计起居厅(尤其在北方城市),后来又流行"三大一小"设计(大厅、大厨、大卫、小卧室),目前又在不少地方出现大卧室和特大起居厅(超过30平方米)的设计,出现大卧室和大卫生间的设计。增大客厅面积有方便亲属聚会、朋友交往的需要,还可表现住宅主人的身份。增大卧室和卫生间的面积,是人们已感到这两处是最让人能舒适享受的居住空间。

这一切都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的住宅设计趋向。而在各个时段、各个城市、城市内的不同区域,人们对住宅及其功能的挑选也是有变化的,这就是市场变化,设计师必须及时地、敏锐地掌握(最好能预测)它的变化,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住宅。

3、住宅设计要讲究文化性、艺术性

文化性、艺术性最能反映住宅和住区的品位。住宅的外观和内部设计都应力求美观、高雅、和谐、明快、简洁,营造高尚的视觉环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反映深刻的文化内涵、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外地的、外国的住宅设计可借鉴,但不宜照搬。成功的做法是,通过汲取其精华,发扬本身的长处,创出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高雅作品。

4、住宅建筑应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

建筑立面不强求一致,有的显现浪漫情调,给人新潮之感。有的以清雅色彩、质朴形象,表现另一种风格。有的突出典雅端庄形象,使造型表现高贵。

5、建筑设计应显现人的中心地位,现代性和实用性。

住宅内部平面布局要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不让人屈就于建筑,成为建筑的附属。而是符合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具有较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住宅的动静功能分区已得到较多的体现,把工人房、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集中布置,与静区卧室、书房、化妆间,以及半静区客厅形成三个互相干扰相对较小的分区布局,显得比较合理、适用。

主卧室的设计变化已从过去主要考虑用于睡眠,延伸到休息、核妆、看书......。主卧面积加大到12平方米以上,豪华型住宅超过20平方米;配舒适、多功能卫生间、化妆间和主卧阳台;与书房相连,便于工作、学习、电脑操作。

起居厅是家属聚会、娱乐和会客之处,不宜采用狭长形、异形,以方正、宽敞、明亮较佳。尤其要处理好厅内交通,防止出现交通面积过大、房门过多,影响使用功能的弊端。要使客厅具有足够的少受干扰、相对稳定的空间。

住宅次空间的功能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厨房与餐厅相邻,构成餐饮空间。有的设计开放式厨房,使餐饮空间更觉宽敞。

卫生间的功能不单是洗脸和大小便,沐浴功能(卫生间内设沐浴小空间)、化汝功能应得到重视。但淋浴区与便溺区应隔开。主卫生间更宜适当增大面积,有的还设按摩浴缸,有的与衣帽间相连,力求舒适。储物空间也在不少住宅单元中有了位置。

阳台在住宅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直接接触室外空气、阳光之处,应尽量发挥它的绿化、休息、观景、乘凉、健身等多个功能(相邻厨房的工作阳台还有助厨工作功能),面积不要过小。有条件者,还可设计大面积阳台、多个阳台,以至面积比阳台大得多的无顶盖的露台,使之成为空中私人小花园,让人住得更惬意。

户型设计、室内布局要尽可能满足住户的景观需要,将室内景观向室外延伸,让住户更多地亲近自然。因此,窗户要加大(有的住宅把窗的横向尺寸加到八九十厘米宽),窗台要降低,还可设计弧形窗、落地窗、转角窗、宽角度窗,让住户对室外景观一览无遗。但窗户加大后,夏天室内温度高,能源消耗也高。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居住功能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信息网络发展后,在住宅内办公也会多起来。健身的需要也比过去大得多。因此,在住宅单元内除了最基本的厅、房、厨、卫等空间外,适当设置书房、工作间(电脑室)、健身房或健身阳台、露台、化妆间、衣帽间、贮藏室、门厅......,已成为住宅新的功能空间。当然,这需要足够的单元面积作基础,一般实用型、中小型住宅单元难以办得到。

6、住宅的层数构成应结合城市实际合理确定。

住宅层数的构成应从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建筑空间,保证环境良好的原则出发,合理地科学地规划。一般来说,小城市和镇的住区应以多层、低层住宅占绝大多数,适当建一些中高层;大、中城内住区应是多层、低层、中高层住宅相结合,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郊区住宅小区应以多层、中高层住宅为主,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中心区还可以适当建一些超高层。别墅小区应适当控制。七层及七层以上的楼房均应设置电梯。各类住宅区都应将住宅空积率、建筑密度控制在符合规定,并保证能有良好居住环境、能有足够的绿化面积、能相应兴建配套设施的原则上。绝不应为了经济收益,牺牲环境,影响环境,盲目增加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三、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与新科技应用

住宅规划例10

Abstract: the demand for housing is one of the basic human needs,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aspect of city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ctual case of Guangzhou athletes' village, from the design concept, planning role of all-around analysis studie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athletes' village; conception;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广州亚运城所位于的莲花山周边地区,拥有独特的水溶性丘陵地貌,周围的村落结合地形地貌,形成了簇群的生态居住模式。亚运城的规划以这种簇团式的自然形态为设计理念,将亚运城设计为一个由多个簇团形成的优美完整的簇群。运动员村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对这种建筑簇群进行了深化设计,既保持了设计过程的一致性,使原规划设计理念得以真正实施,又在建筑的层面对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作了细致的考虑。

1、项目概况

广州亚运城选址于广州市的南部、番禺片区的中东部。亚运城运动员村居住区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亚洲各国运动员的居住地,在赛时能满足14730运动员居住,赛后能提供总居住人数达到12312人,并为他们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运动员村在亚运村清河路以南,次干道一以北,主干道二以东,次干道三以西,不含三涌两侧的滨水区域的地块。运动员的居住区是运动员村的核心部分,位于两条南北走向的河涌之间,分为四个独立的组团。运动员村居住区以支路一为界分为南区和北区。(如图1)

图1、亚运村居住区鸟瞰图

运动员村的规划目标要求为:(1)体现“绿色亚运,绿色广州”的理念,充分展示广州先进建筑技术及丰富的传统文化。(2)创造良好的赛时配套及生活居住环境与人文环境,塑造广州市未来居住社区的典范。(3)充分尊重和利用现有地形地貌,使得规划与现状自然环境融为一体。(4)使用清洁能源和材料,体现生态优先,环保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构思理念

1、深化原规划“簇团式民居”与自然的有机共生。根据原规划设计,保留四个生态组团(簇团)。并在原组团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在利用建筑、环境进一步强化簇团形态的同时,形成属于自己的秩序和形态,营造出优美独特的建筑群落。四个组团由五条城市次干道以及内部的环形自行车径围合而成,赛时向1.4万多运动员提供住宿及配套服务。根据簇团形态以及日照通风的分析数据,我们采用一梯两户住宅联排,村落式错列布局方式。满足良好通风条件的同时,形成自然的村落格局。在每个簇团的中央,都设置了较大的公共绿地,效仿岭南村落滨水围塘而建的手法。在簇团的边缘,建筑的拼接采用错拼及转角户型,使建筑与弧形的簇团边缘(自行车径)柔和相接,在保证建筑南北向的同时,形成完整的建筑围合感,使簇团的形态进一步强化;同时在簇团内形成新的建筑组互相呼应,深层次的诠释簇团的概念。从而形成,两栋建筑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运动员村与其它区块之间,有着共同的设计手法与理念。这样的统一手法,必将创造出富于时代感和地域性的大地景观艺术的杰作。

2、详规指导性建筑方案,住宅全部为12层一梯两户户型。我们采用76.15%11层一梯两户户型结合23.85%的14层一梯三户户型的组合,平均层数为12层。我们经过高度分析、密度分析以及参照相关规范后认为,全部12层一梯两户缺乏经济合理性:首先90㎡一梯两户12层很不经济,小户型大公摊;其次,用地有限,全部用12层一梯两户户型,建筑摆布非常拥挤,居住区空间感与每户均好性都不理想;而且,全部12层天际线单调,还必须做顶层复式,130㎡的复式同样存在经济性差的问题。所以,我们采用了14层一梯三户和11层一梯两户相结合的方式。将90㎡小户型大部分分配到一梯三户的户型里,提高经济合理性。同时,11层和14层的组合丰富了居住区天际线,形成大块公共绿地,改善了居住环境。

3、在四个组团的中央,设置了体能恢复中心、小餐厅和水处理站。(赛后的会所及幼儿园)建筑的构图和造型与住宅的条式分布相统一,使这幢建筑有机的生长在四个组团建筑之中,和谐的溶入环境。

在地块的西侧与四个组团一涌之隔的,是亚运村公共区建筑以及大型停车场。停车场簇团式布局溶合了大簇团的形态,强化了簇团的概念。公共区以多条相连的建筑手法与居住建筑相统一。同时巧妙的打散巨大的建筑体量,并与亚运村的入口形成很好的迎面角度,很好的担当起亚运村门户的角色。

图2居住区图3居住区环境

三、规划设计中岭南文化的作用

3.1建筑外立面的设计

小区以小高层住宅和商业相结合,建筑依照有机自然与景观的理念,通过地形地貌的综合分析和场地设计,使每户均有较好的朝向和风景。建筑间距在满足日照间距的前提下,更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使组团之间有更大面积的庭院空间。

在分析近代南方广府文化背景里著名建筑物的建筑立面构成方式,所包括的水平线条的展现、垂直线条的展现、灰砖墙与白墙结合的设计、中西合璧的构成手法以及满洲窗构造的建筑符号均是独特和丰富的。其中,窗的设计是广府文化里建筑形态的重要元素之一,极具特色的窗户分格和玻璃的处理对于广府文化建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项目在高层建筑首层也增加(趟龙门,满洲窗),把广府文化的“窗”和“门”放大运用到建筑上。从心里上能缩小高层建筑的尺度感,也体现了广府文化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主体颜色采用灰砖墙与白墙结合的设计,适当点缀砖红色,通透的玻璃栏杆,抽象的体现广府文化建筑色玻璃的运用手法。体现出简洁实用的现代新东方主义建筑风格立面设计。

3.2居住空间的体现

运动员村居住建筑设计中坚持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平面布局充分考虑岭南地区炎热、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借鉴了岭南传统民居的通风体系的原理和经验,有效改善居住区内部自然通风条件,并确保在住宅户型设计中组织自然通风,使居所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充分考虑夏季的遮阳需要。同时利用岭南东南季风的气候特征,营造生态良好、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商业街借鉴和创新了骑楼形式,并且更加适应居民购物的心理环境期待,使建筑与环境景观互相衬托,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

3.2首层架空的作用

首层架空俗称“干阑式”,近些年被广泛用于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而运动员村采用的就是高层塔楼为主,住宅首层架空的方式。岭南人更喜户外活动,但多雨的季节,又使此种活动受阻。因此,在亚热带地区首层设支柱层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既可解决首层住户阴暗、潮湿、通风不良之弊,又满足了日晒雨淋时邻里交往空间之用既可加强住宅区的通风条件,亦可改善地面视野的限制,同时结合岭南园林设计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多元文化的融合

由于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岭南传统城市在与海外的贸易往来中接受并吸取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不仅成为岭南城市文化的特色之一 ,也构成岭南城市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产生异彩纷呈的城市居住文化现象,孕育了岭南城市特有的居住文化形态,形成了多元化的岭南城市传统居住文化。因此,岭南城市居住文化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色。

亚运城运动员村的居住主体为亚洲各国的运动员门和教练,各种文化交汇于此,更应表现居住环境的包容开放与多元融合。现代的各国文化具有三个重要的特性开放性、非线性与交互性,强调能够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使所有需要和愿意接收的人开放并实现文化共享。以人与人之间的远距离交流与互动,促进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多向交流。因此,运动员村依据运动员的工作特性,建筑设计上采用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处理,强调简洁流畅的体块和线条的组合,极富韵律感和感染力,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和视觉印象。户型与环境的设计均强调交流和对话与共享空间的多样化、趣味化,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一个开放、高效、文化共享的赛时居住区,为赛住区转创良好的邻里交往氛围与适宜的认知感受。

四、结束语

亚运城以岭南水乡风情为主题的建筑,广州亚运运动员村外观清新明快,很有岭南建筑特点,绿色低碳环保的设计无处不在,将散布在河涌两岸,传统风貌的亭台榭廊等民俗建筑小品作为游憩闲坐、散步远眺使用;传统特色的轩堂楼阁等民俗建筑作为茶饮、展示、小吃等使用;还有祠堂、民居、广场、水池、古树等建筑做主题公园,营造出一幅树影婆娑、炊烟袅袅的岭南水乡景色。

住宅规划例11

XX年上半年,因郴州市两城建设的需要,郴资桂高等级公路整体扩宽。道路拓宽后对紫云山庄项目造成了事实上的破坏。现小区南侧已建别墅及现紫云酒楼距郴资桂高等级公路路边距离仅20米,且小区南大门和进山庄道路也因此损毁。现在小区南线整体形象已被破坏,这一线的楼盘销售严重受阻,另整个小区居住环境都已严重不合理。小区的安全性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鉴于以上原因,我公司向贵局提出调整紫云山庄规划的申请:

1、 申请将山庄南线c’27~32共6栋现已无法销售的别墅拆除,在此处新建32层的高层住宅楼。

2、 申请将山庄南线d22~27共6栋现已无法销售的别墅拆除,在此处新建32层的高层住宅楼。

3、 申请将山庄南线b16、b17栋别墅及紫云酒楼拆除,在此处新建18层的高层商住楼。同时由于商业需要,申请郴资桂高等级公路在该处开出入口。

4、 申请将山庄北线原会所由原规划批准的3~10层调整为32层的高层商住楼。

上述申请我公司已委托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绘制了紫云山庄修建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的总平面布置意向图。局部修改后的紫云山庄总建筑面积由原98229.8平方米调整至280091.3平方米。容积率由原0.69调整至1.98。(其主要技术指标见意向图)

我们认为,局部修改后的紫云山庄规划一是修补了紫云山庄小区因郴资桂道路扩宽而导致我公司利益严重受损的现实状况,恢复了小区的合理布局及安全性;二是提高了紫云山庄土地的使用效率, 同时符合郴州市目前城市建设的需要(提倡建高层住宅)。因而同时兼具了科学、合理、可行等几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