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19:50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例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民生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为贯彻十七大精神,国家档案局于2007年12月29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自觉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范畴,积极探索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2008年9月1日实施的《高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发展的眼光找准建立覆盖师生员工的档案资源,以方便快捷的服务手段为广大师生员工做好服务。

一、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民生档案是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公共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因此,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不仅明确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同时,也为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档案部门必须紧紧围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牢牢抓住服务民生不动摇,围绕服务民生制定发展目标,部署工作任务,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地体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当前,高校要把加强民生档案管理作为改善民生服务和推进档案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意识,明确目标要求,认真研究部署,扎实推进实施,着力推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2.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始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高校档案工作要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根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加强心理健康、就业、帮困助学等民生服务,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教师为主体,高校档案工作要服务于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开拓新的服务渠道,提高教师民生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力促进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

3.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是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档案馆更好更快地开发利用学校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对构建和谐校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档案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过去“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官轻民、重名人轻普通人、重机构轻个人”的观念,转变在档案利用中存在的重学校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学校服务、轻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做法,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真正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和有用性,不再仅局限于政府和学校,而要面向大众,面向师生,要像重视部门利用那样重视学校师生员工的利用,尽快建立方便师生员工的档案利用体系,树立“服务民生与服务业务并重,服务领导与服务群众并重”的观念,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建设民生档案的基本原则

高校档案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缩影,它包含了教学、科研、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历届师生员工各个时期的活动。多年来高校档案主要是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如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学术研究、经济建设、宣传教育等服务。但是高校档案中也包含大量民生档案,高校民生档案主要有人事、工资福利、师资培训、职称、教师科研成果、招生、学生学籍、学生就业、医疗、保险、聘用合同等与师生相关的档案。在校工作、生活过的教工和学生如果遭遇各种证明缺失、证件丢失等均可来档案馆查询,并得到相关证明解决学历认证、工龄、工资确认、亲属证明、知识产权等民生问题。

高校民生档案服务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查到相关民生档案资料后可开证明、复印相关材料并加盖档案馆档案证明专用章,复印件即可起到原件的作用。例如利用文书档案进行工作考查和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利用学籍档案办理就业手续,利用人事档案办理出国、买房贷款、遗产继承手续,利用房产档案确定房产权,利用工资档案核实工龄办理退休手续等,这不仅解决了教职员工和毕业生的燃眉之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档案事关师生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定建立民生档案的原则。

1.高校民生档案必须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对高校档案工作而言,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就是要以师生员工的需要为导向。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认真了解师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抓好民生档案基础业务管理和建设,把民生档案纳入档案管理体制,科学整合和丰富馆藏各类民生档案资源,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建立覆盖师生的档案资源体系。对民生档案优先收集,优先编目,优先整理,优先输入,优先提供利用,使档案工作真正做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维民权、保民安,更好地发挥档案事业在服务民生和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2.高校民生档案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为了更好地建立民生档案,高校档案部门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制度保障,把指导和监督涉及民生事务的部门的档案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督促这些部门做好民生档案材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确保民生档案及时建档、有效管理,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同时,由于民生档案中涉及公众的诸多私人信息,在提供和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侵权、伤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为防患于未然,就需要建立健全民生档案法规体系,明确民生档案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保障师生的利益不受侵犯。

3.高校民生档案必须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要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就必须要做好基础性档案资源建设,建立能满足师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要对馆藏档案进行筛选,整合学校民生档案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要围绕服务民生,积极调整馆藏建设思路,突出为民、便民、惠民主题,加大与师生员工关系密切的人事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校名人档案等各类专门档案和专业档案的接收力度。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改善馆藏结构,逐步建立面向民生、覆盖民生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使高校档案部门真正成为学校各类民生档案的保管基地和公共查询中心。

三、高校民生档案建设的着力点

民生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问题,高校民生档案工作要紧跟民生问题的变化,积极拓展服务的渠道和范围,克服过去“编”多“研”少,编研成果跟不上形势的问题,找准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着力点。

1.教师业绩档案。高校教师既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又担负着科研重任,仅凭人事档案是不能完全反映教师业绩的。现行的高校综合档案管理是依据《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分类,反映教师特点、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档案材料分散于教学、科研、出版等档案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高校人才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建立教师业绩档案,能真实地反映教师德、能、勤、绩等多方面的情况,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不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对教师工作进行价值判断,为学校发展服务,同时通过间接基础资料的反馈,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调节。教师业绩档案是一项有利于教师个人,更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在教师的科技成果、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奖励、申请政府津贴以及学科带头人的申请与考核等工作中都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2.学生成长档案。高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高校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学生的个人经历、思想品德、成绩、个性特点、专长爱好、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一个学生的客观面貌。作为记录个人学习经历、实践经历、考核奖惩、思想政治状况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在就业、职称评定、婚育证明、转正定级、政审、办理养老等社会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有关证明等方面继续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

为人民服务教案例2

为有效化解民族矛盾、宗教房产纠纷等敏感性、复杂性等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最大帮助,民族宗教领域的民生档案工作一方面要以维护民族和睦为主线,尊重少数民族的和风俗习惯,加大服务力度,依法保障他们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要以促进宗教和顺为主线,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在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过程中,做到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为各种宗教活动规范、有序做好服务工作。

对此,要进一步提高对民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必须绷紧“民族宗教无小事”这根弦,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具体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工作理念,真正做到察民情、了民意、贴民心,用真心、动真情、见真爱,使民族宗教档案形成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体现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扎实做好民生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工作,充分发挥民族宗教领域民生档案的资源优势。

二、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着力点,多渠道、科学合理地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民族宗教领域民生档案信息

(一)把服务民生作为民族宗教档案工作基本方针,多渠道收集整理民生档案信息

要与时俱进,本着以改善和服务于民生为重点的民族宗教工作开展到哪里,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那里的原则,深入挖掘、不断整合现有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依法履行民生档案的收集、保管、移交、利用工作。

一要创新档案收集方式。针对民生档案管理兼职管理的现状,为保证民族宗教领域民生档案的收集完整,要采取收集多层次工作机制,即:实行各业务科室分头收集,档案管理人员集中整理的方式,使有归档价值的资料得以及时存档,不断拓宽档案收集面,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准确。

二要创新档案管理技术。充分发挥档案应用信息技术,拓展档案管理的发展空间,不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档案管理,依靠数字化手段,加强文档信息库建设。力求做到归档文件随办随归,除密级件外全部实行档案管理数字化,并建立电子文档目录。从而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电子化,确保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要创新服务方式。抓住信息化建设契机,积极与有关部门特别是档案部门的配合,搭建起查阅涉及民族宗教领域的民生档案平台,并将查询终端拓展至广大群众。

(二)科学合理地收集、整理、开发利用事关民生的民族宗教档案信息资源

首先要创建适应新形势、科学合理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新模式。一方面坚持从“三个围绕”入手,全方位展开民生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工作。即:一是围绕领导收集、整理民生档案,为领导了解民情、开展决策服务。二是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发档案资源,为公众服务。三是围绕本单位中心任务提供档案,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服务。各级民族宗教部门在档案信息管理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及时、完整、准确、系统归档。

另一方面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业务工作纳入民生档案监管的重点。要收集、整理齐全如教堂、清真寺等各宗教活动活动场所的房产权属、改扩建图纸;各宗教团体机构沿革、核发登记手续及宗教教职人员审核备案登记;信教群众人员信息库;少数民族成份变更原始记录等涉及民族和宗教领域历史性、群众性、敏感性问题的依据。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民生档案管理运行机制,推行必备软件、硬件设备支持,促进民族宗教民生档案信息服务惠及百姓

一是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规范有序的民生档案管理制,强化对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等有关的文件材料的管理力度,依法及时收集与归档。另外档案部门要会同有关行业和部门,对涉及民族宗教领域的民生档案加强监管,完善指导、监督检查。通过执法检查,增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档案意识,确保民生档案的齐全完整、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二是加大档案工作软件、硬件设施配备力度,逐步建立民生档案公共服务体系和档案开发利用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宗教领域民生档案工作的管理,设立机关综合档案室、购置档案管理专用软件、计算机、专用档案柜和符合“九防”要求的档案库房。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面向群众的民族宗教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为广大群众获取民生档案信息提供便利。除国家规定不宜开放的档案外,公民持有合法证明,可依法利用涉及自身权益的民生档案。

三是领导重视民生档案建设,不断激励民族宗教领域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各级民族宗教工作部门一方面要将民族宗教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明确各责任科室的任务,分工落实,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民族宗教档案信息建设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要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要尽力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参加业务学习培训机会,鼓励岗位练兵、开展学术研讨、联合攻关等档案业务交流活动,以增强他们在具体工作中的三种意识,即档案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激励他们具备三心,即热心、细心、耐心;做到三勤,即脚勤、手勤、口勤。

四、采取措施,依法推进民族宗教领域民生档案信息建设

为人民服务教案例3

近年来,民生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关注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所在。民生问题越来越为党中央和全社会普遍关注,这对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和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档案部门如何主动融入民生领域、档案工作如何自觉服务民生,这是摆在全体档案人员面前的新课题。档案部门要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群众的迫切愿望,加快推进民生档案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

一、充分认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所谓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内容的具体落实,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民生问题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重要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我们党执政治国的理念。档案部门要把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新时期的首要任务,作为贯穿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建立新形成的与民生有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类档案,有效整理各类民生档案,积极推动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

二、深刻理解民生档案的基本内涵

民生问题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涉及不同的群体层面。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民生问题不仅其内涵在不断拓展,而且其构成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既有政治的、又有经济的,既有精神的、又有物质的,既有文化的、又有生活的等等。民生档案从内涵上来讲,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专门档案,是民生问题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反映。从外延上看,民生档案是指教育、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各类涉民档案。具体来说,民生档案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及内容:

一是民主政治档案。包括公民在参与民主选举、申诉个人利益、村务公开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二是社会保障档案。包括公民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收入分配、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三是企业改制、破产档案。包括企业改制、破产后企业资产评估、流向、转让、拍卖、重组以及企业财务管理、职工安置、失业、政策处理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四是教育卫生档案。包括学校教育收费、学生招录、公平施教、学籍管理以及群众看病、医患处理、病案防保、医疗保险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五是安居乐业档案。包括土地承包、拆迁征用、房屋权属、山林延包、移民安置、人口婚姻、转业复退、知青安置、环境居住、食品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六是公共服务档案。包括公民在出行、旅游、休闲、娱乐、办事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上述六项内容虽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民生档案的基本内涵,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生档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和谐社会建设密不可分,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民服务做到哪里,民生档案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

三、全面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抓民生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单靠档案部门自身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政、卫生、教育、国土、环保、房管等作为民生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履行本部门民生档案的管理职能,积极配合本级档案部门做好各自工作,健全工作网络,寻找服务载体、拓宽工作渠道,努力实现各系统民生档案的良性互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收集,确保齐全

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建立新型民生档案资源体系的要求,做好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努力构建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一是要彻底澄清家底。要深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社区等基层部门,科学界定民生档案归档和移交范围,掌握本地区各类民生档案的主要内容、数量、保管和利用情况。二是要科学界定范围。将教育、劳动就业培训、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等有关人民群众生活的档案纳入民生档案的工作视野,并及时调整档案接收范围,把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纳入进馆范围,充实馆藏民生档案。三是要创新接收方式。对分散在各个机关和部门的与民生有关的各类专业档案进行提前接收。同时,对一些利用率较高却受各种因素制约难以提前移交进馆的民生档案资源,可通过电子文件在线接收、全文数字化、目录移交等方式,整合本区域各类涉及民生的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

(三)规范管理,提高水平

为人民服务教案例4

民生问题越来越为党中央和全社会普遍关注,这对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和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民生档案是指在管理、服务部门形成的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是进行社会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档案部门要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群众的迫切愿望,加快推进民生档案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

一、充分认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所谓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内容的具体落实,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民生问题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重要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我们党执政治国的理念。档案部门要把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新时期的首要任务,作为贯穿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建立新形成的与民生有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类档案,有效整理各类民生档案,积极推动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

二、正确把握民生档案的科学内涵

“民生档案”主要是指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为人民大众提供一定帮助的档案。民生档案源自民生,使民生领域内的档案。下面是档案界一些对民生档案如何定义的一些概括性介绍:(1)民生档案指的是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婚姻生育等内容;(2)民生档案,顾名思义,就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3)民生档案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档案。但是从2007年12月由国家档案局制发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来看,讲到“民生档案包括各类与民生相关的专门档案,是党和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很好帮手。”很明显可以看出,在这里提出“民生档案”的基本意义在于为全国档案部门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服务方向,即档案工作要切实为民生服务。因此,我认为较为合理的理解民生档案的涵义,应该这样来把握: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各类与人民群众生计有着密切关联的所有档案;从狭义上应当把民生档案界定为教育、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稳定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类档案,是党和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很好帮手。

三、认真探索做好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人民服务教案例5

一、新建本科院校民生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职责不明确。新建本科院校大都是在一所专科学校或几所专科学校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和许多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其基础薄弱不但表?F在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方面,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方面,差距甚远。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升,各系部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的数量已今非昔比,但学校又无暇顾及,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将各系部的档案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导致各系部不重视档案工作、没有确定专门的档案工作人员,致使档案资料不完整、甚至遗失,且大多院校的职能部门、院系没有专职档案人员,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多职,无暇顾及档案工作,部门之间协作能力极差。

第二,管理不规范、不科学,民生档案资源严重不足。档案资料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部分,由于职责不明确,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不到位,原始材料、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等都没有保障,加之各兼职档案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不能正确地鉴定资料的价值,且大多兼职档案员都属编外合同工,工资待遇、前景发展等因素致使其流动性大,这些都使许多宝贵的档案资料被当作废纸丢弃,导致许多民生档案不完整。

第三,服务能力差,服务形式单一。民生档案工作几乎处于人工状态,档案人员现代信息服务理念差,数字化建设虽有一定基础,但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发展仍是空白,服务仍停留在以人工服务为主,封闭被动,不能提供检索和利用民生档案信息的便利平台。这和学校领导、档案工作人员缺乏现代信息服务理念密切相关,把教学工作放在了首要位置,大多都认为,只要把教学搞好了,学生的就业等问题就解决了,因而往往忽略了一些特别的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辅助作用,如近年来,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学籍档案、毕业证、学位证等利用率特别高,但学校的服务形式只停留在单一的日常服务工作上,且手续复杂,这对用人单位工作效率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更不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不能体现当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充分反映出了民生档案服务能力的弱势。

第四,编研工作不容乐观。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档案工作人员编研能力的象征,亦是体现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编研,即能充分整合各民生档案资料,又能更好地为社会、师生服务,将其作用充分发挥,但大多新建本科院校不能建立专门的档案信息处理平台,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没有很好的服务平台,不能充分发挥这些二次三次文献的作用,这不但会阻碍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也将严重影响编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解决民生档案工作问题的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民生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已成必然,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全面持续地发展,做好各项工作,民生档案工作亦如此,找到解决其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为师生、社会服务。

第一,加强档案意识。民生档案工作虽存在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作为分管档案工作的校级领导、档案人员及不同程度参与民生档案工作的教师都要更新传统观念,努力增强档案意识。首先,分管领导在给予档案工作人员职责的同时,亦不能忽视其职权,否则工作人员无法开展工作,对档案人员的按需设岗、办公设备的配备、继续培养及档案工作监督落实等环节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支持和理解;其次,作为科班出身的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开拓思想、勤学若练,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业务技能、现代化信息管理和应运技术,不断加强各种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于档案工作,在档案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依法治档;兼职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通过培训、自学、进修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档案工作能力,争取领导和各相关教师的支持。

第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国家要依法治国,学校亦要依法治校,民生档案工作亦要有法可依。学校要加强分管领导、专兼职人员对《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让档案工作有法可依、工作人员依法治档;建立健全学校民生档案归档范围、时间、案卷质量等规章制度,以督促各系部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和安全,确保有档可归;建立健全民生档案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奖惩制度相结合的规章制度,明确其岗位职责,责任到人,并与年终考核、相关奖惩制度相挂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独立归档、统一管理的规章制度,统一保管民生档案,能确保档案的安全,利于档案的利用,亦能体现学校管理模式科学与否,并利于工作人员依法护档;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的查档、借阅制度,让社会各单位、师生依法用档,确保档案的完整、安全。

第三,加大民生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学校要想民生档案工作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激励的21世纪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改变以往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不能再将档案管理工作边缘化,民生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体现,因此,将民生档案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是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基本保障,档案工作人员亦要克服种种困难,尽量少花钱多办事。

第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视专兼职人员的素质培养。首先,按需设岗,确保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改善民生档案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其次,为顺应信息、网络时代的要求,重视复合型档案人员的引进,这即是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趋势,亦是国家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最后,加强民生档案队伍的岗位培训工作,支持鼓励其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强的档案业务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第五,加强编研工作。民生档案编研工作不但能体现档案工作人员的能力、价值,还是档案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途径。编研能更深层次地挖掘档案资料中有利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信息资源,让档案的价值不止停留在最原始状态;编研是档案资料的再利用,通过编研,档案工作人员能够反思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能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档案意识,这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民生档案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第六,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形式。民生档案工作要时刻以人为本、重视民生。首先,丰富民生档案资源,档案工作者要切实从师生的利益出发,将与师生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资料纳入归档范围,使民生档案内容不断完整,确保有档可查,并积极整合,实现民生档案资源共享;其次,改变传统封闭、被动的服务形式,优化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服务途径,努力优化各职能部门复杂的利用手续,为师生、社会努力构建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服务手段,改变纸质利用为唯一利用手段的观念;依托现代网络发展技术,建立民生档案信息平台,切实加强学校民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为人民服务教案例6

根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按照全员建档,全员体检,分类管理原则,为全区常住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健康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将全区常住居民分为不同人群进行健康管理。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规范完善的健康档案体系。一人一档:即人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一)居民健康档案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5、健康档案格式参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二)建档的方式。

新建档的两种方式:一是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二是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三)档案的应用。

1、已建档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复诊时,应调取其居民健康档案,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进行各类人群随访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并同时更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2、村卫生站能够调阅居民健康档案,录入管理服务信息。预防保健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和医保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健康管理数据与医疗信息以及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3、积极开展健康信息大数据分析、监测、评估、运用,变“死档案”为“活档案”,为群众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党委政府卫生健康工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二、分人群进行管理

(一)一般管理人群。

一般管理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和具有慢病危险因素的人群。由村(居)基层组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脱贫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1、大力培养城乡健康指导员,加强基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服务力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全员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群众预防保健意识,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2、健康教育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重点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等主题,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职业健康、健康信息获取等方面的素养。

3、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发放印刷资料、播放音像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针对不同场所、不同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采取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和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创建活动,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4、开展健康指导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充分利用健康体检结果,针对居民健康体检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健康指导计划和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普及相关防治知识,强化健康管理。

(二)重点管理人群。

1、每年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2、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患者人群,可与随访相结合,基层卫生人员或家庭医生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并给予健康指导。

3、3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在完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检项目要求的基础上,增加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检测项目),可与随访相结合,基层卫生人员或家庭医生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并给予健康指导。

4、3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具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及时进行高危人群信息登记,并将高危人群纳入健康管理,包括了解其目前症状、体征、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并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对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给予健康指导。

(三)精准管理人群。

1、三期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有重大并发症等慢性患者群,每3个月进行1次面对面随访,随访时评估高危情况,根据紧急情况处理原则处理,若病情不能得到控制,随时转诊,基层卫生人员或家庭医生于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为人民服务教案例7

[中图分类号]G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083-01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档案的基本功能是记录历史和传承历史,其可以采取文字、图表、音像等多种表现形式记录与传承历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基本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其在基础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和教育性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开发。

一、档案对基础性公共服务的作用

城市或乡村的基础性公共服务直接影响居民生活的质量与水平,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诸如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以及邮电与气象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保障居民的基本权益,增进公民的幸福指数。在城乡公共基础服务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利用现有的资源与条件合理开发利用已有的公共基础设施。

要充分利用城乡档案中关于城乡水道、电网、交通与通讯等相关资料,以现有设施为基础,合理开发、利用现存条件,让有限的经费高效率地使用在促进和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如注重开发地方性的气象档案,并向市民公布,以便市民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合理安排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生产。通过完善并向市民公布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等档案,使城乡居民了解自己居住的公共资源状况,以更加合理地使用和利用资源。

为方便居民利用相关档案,可以考虑有步骤地建立和开通档案信息网站。“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6月,我国绝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区已经建立和开通了档案信息网站,大部分档案局(馆)已建立了基于其馆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不少档案信息网站已经开设了特色档案信息服务栏目。”这些特色档案信息服务栏目中,有一部分涉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合理利用此类档案可以提升基础性公共服务的效率。

二、档案对经济性公共服务的作用

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适度承担促进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在此类经济性公共服务的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注意开发档案的经济价值。

第一,要充分发挥档案在开发旅游资源中的积极作用。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有相关的档案支撑,这些档案包括民间传说、名人轶事等。在推介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此类有根有据、有档案支撑的旅游资源更容易得到认可和传播,并不断扩大影响,这些档案就是被历史尘封了的广告,开发出来价值巨大。第二,要注重为地方企业建档,形成地方特色,记载地方历史的同时,既宣传地方企业,又能为其他企业合理借鉴其成败得失提供参考。第三,要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建设,为三农发展服务。农业、农村档案一直是档案建设的相对薄弱环节,特别是要对“在农村山林土地确权、合作医疗、低保制度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字、数字信息、声像图表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归类、合理储藏,使之服务于政务,服务于民生”。要注重发挥档案在促进地方经济性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切实推动经济发展。

三、档案对教育性公共服务的作用

为增进公民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政府相关部门要合理开发、利用档案,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发挥其教育意义。

一是运用好名人生平类的档案,发挥其在地方史教育中的作用。如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利用2006年12月23日是乌兰夫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的机会,组织相关人员专程到蒙古国查找乌兰夫在1954年率中共中央代表团参加蒙古人民革命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珍贵历史照片,并将其复制后带回中国,填补了自治区此项档案的空白。同年,“自治区档案局和乌兰夫研究会向自治区党委打报告,对纪念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建议,包括召开纪念大会、理论研讨会,在党报党刊刊登纪念文章、照片,出版纪念邮票等”。并以此为由头对乌兰夫纪念馆重新布展,开展了如命名乌兰夫公园等一系列纪念活动。此类活动不仅仅是完善了乌兰夫个人的生平档案,而且有利于向民众宣传乌兰夫,激发民众对本地区历史的关注,并有利于培养民众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的情感认同。各个地区要注重挖掘此类历史名人的档案,并适时地宣传、介绍这些档案,发挥其在本地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是注重开发数字化的历史图片、音像档案,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读图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喜欢和习惯阅读图、音像等符号,有计划地开发数字化的历史图片、音像档案,有利于民众对档案的利用。可以将这些历史档案精心组织、安排,以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面向公众。如“2013年5月,义乌市档案局启动了侵华日军细菌战义乌受害者史料抢救工作,组成专项小组,赴各地搜集义乌细菌战受害者史料,并为受害幸存者及其亲属、其他见证人、细菌战研究人员、医学鉴定专家、社会声援人员等建立口述档案资料”,此类档案不仅要作为文字材料存档,而且要以图片、音像资料的方式予以保存并面向民众开放。这些档案的采集与开放将有助于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教化后人,具有极强的爱国主义意义。

【参考文献】

为人民服务教案例8

和谐档案馆的构想最初源于党的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规划和部署以及关于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论述,其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在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时又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需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和有效的公民教育来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感。要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结合起来,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当时,结合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就有了构建和谐档案馆的初步设想。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纳入总体布局;更加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加明确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行业特点,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档案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笔丰厚资源和遗产,如何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努力,如何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构建和谐档案馆就是一个基本思路。

二、和谐档案馆的基本理念

和谐档案馆的构想一经提出,肯定有人还存在一些疑问和误解,正如“和谐文化”的提出,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极大关注。因此,我们有必要正确分析和把握和谐档案馆的基本理念。

比较一下传统档案馆,我们就会发现,新中国成立后,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档案馆才普遍建立,但长期以来处于封闭状态。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规定向社会开放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档案馆的公共性,但因种种原因,公共性表现的并不充分。历史发展到21世纪,由于社会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将档案馆建设推上了历史前沿。于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档案馆建设理念呼之欲出,“公共性、开放性、亲民性、文化性、服务性”将是未来我国档案馆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战船略。公共性,即档案馆资源属国家所有,为社会所共有,为公民所享有;开放性,即档案馆奉行开放原则,开放带给档案馆的不仅是利用者的需求满足,还有日益广泛的社会认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随之而来的理解、支持;亲民性,即档案馆要为社会公众服务,建筑和设施、馆藏、利用手段、开放程度及工作时间等方面都亲近民众,最大限度地为民众提供服务;文化性,体现在新世纪档案馆应是文化标志,以优美的公共文化休闲环境和反映民族文化的内涵,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服务性,表明档案馆的服务的重点将向社会大众转移,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服务将占据主导地位,真正实现小康社会需要什么服务,档案馆就提供什么服务。

基于以上理念,对和谐档案馆的功能也有了新的科学定位。与传统综合性档案馆相比,和谐档案馆除了基本的存史利用功能外,还有广泛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资政决策参考功能、社会教育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智力开发功能、学术交流功能、文化休闲功能和市场服务功能等。

三、和谐档案馆的建设

和谐档案馆,重在建设。有句谚语说:“罗马城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我们的档案事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档案工作自身的发展规律,把和谐档案馆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持续推进,积少成多、积石成山、聚沙成塔,才能取得成效。

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把促进档案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切为了发展、人人共谋发展,争取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档案事业发展,调动每个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投入到和谐档案馆的建设上来,促进档案事业再创新高。

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建立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既抓好传统的档案系统内部的和谐,也搞好档案系统与外部的和谐;既抓好传统的档案基础业务工作,也搞好档案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各项服务;既搞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抓好档案中信息及个人隐私的保护;既要运用传统手段和方法保护新型电子载体的档案,也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传统载体的档案;既要尊重档案的形成规律和保管的原有基础,又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对之进行系统开发和利用;既要保留并发挥档案馆的传统功能,又要不断拓展档案馆的新的更多功能,使和谐档案馆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统筹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统筹档案馆、档案法制、档案科技、档案教育、档案宣传等各项工作;统筹业务建设、条件建设和队伍建设;统筹对内服务和对外交流;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事关服务大局的主要工作,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四、和谐档案馆开展社会服务的途径

和谐档案馆的建设,还重在服务。为了做好服务这篇文章,一个和谐的档案馆应该做到:

(一)内部环境上,努力打造和谐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平台

构建和谐档案馆,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离不开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档案利用体系建设这两个支撑点来推动和保障服务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务公开,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对档案的需求日益高涨,公众个人查阅利用档案率近年来呈直线上升之势。然而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中,各地档案馆已明显感到了结构单一、资源不足的缺陷。因此,今后,各地档案部门应首先着手档案资源建设,研究优化馆藏结构的方法,加强向社会征集和接收档案。对于一些家庭或个人档案,也可通过接受捐赠、购买等方式收存起来。还要更多地接收公众喜闻乐见的档案材料,如照片、录音录相、收藏品、纪念物等,以满足人们的休闲愿望。同时,还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数据库建设,以资源共享弥补资源配置的缺陷。如切实解决档案部门参与电子政务资源建设等问题,把档案馆局域网整网接入公务网,下级档案目录中心与上级档案目录中心联网,专门建立了诚信、婚姻、公证、现行公开文件等专题目录数据库,通过依法开展利用工作,为档案馆开展公共服务插上有力的翅膀。

(二)外部环境上,着力提高和谐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质量

1、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做深做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把各级党政机关新形成的内容可以公开的现行文件集中到档案馆,在各级政府和社区、村级组织中广泛供普通百姓查阅,使老百姓及时看到党委和政府的红头文件,及时了解到党和政府的各项利民、惠民政策,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使档案工作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2、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运用档案馆藏资源,举办展览、编辑出版图书、拍摄电视片,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各项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促进公民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对档案资源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和档案资料整理工作,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利用馆藏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共筑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为人民服务教案例9

一、提高对“双评”工作的思想认识,把这项工作当作全系统工作的重点。

我们根据省、市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把司法行政工作同优化发展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一是贯彻落实到位。市局和县委县政府方案下发后,我局班子先后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这项工作并召开全系统干警大会,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学习,使广大干警提高了认识,端正了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又根据系统实际工作,制定下发了《木兰县司法行政系统××××年“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实施方案》、《木兰县司法行政系统××××年“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考核细则》、“五项承诺”及“违诺追究办法”。二是组织领导落实到位,为了更好地保证司法行政系统参与“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双评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各项方案的实施。我们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各主要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确立了办事机构及具体的工作意见和措施。

二、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开展司法行政工作

我们司法行政系统党支部参加了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局机关和公证处,律师所名党员参加本次学习教育活动。乡镇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为第二批与乡镇同步开展活动。目前,按着县委和政法党委的要求,我们的完成了学习期间工作,转入第二阶段的教育活动。局内许多党员干部能够把学习教育工作与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机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抓学习促工作,用学习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用工作的实践来印证学习的成果,把推进司法行政工作,体现在今年的司法行政工作中。我们要从如下四项工作中,努力实践“先进性”教育成果,把“先进性”融于工作之中,做好本职工作。

一是以“执法为民”的思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得到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是沟通党、政府与人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许多人民内部矛盾,也可以通过人民调解的渠道进行化解,化干戈为玉帛,使民间的矛盾纠纷。百姓与政府之间的纠纷得到合理的解决,避免了矛盾激化和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几年来我们乡镇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地的工作,得到了乡镇的认可。今年,我们要以“执法为民”为工作的出发点,以人民满意为工作的宗旨,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目前,县政府已把人民调解工作引入了本年度各乡镇的目标考核内容之一,说明县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也说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上半年,对乡镇人民调解工作的考核除了达到以上的调解成功率之外,还要抽查群众对调解工作的满意程度。只要人民满意了,才能最后说明人民调解的成功。

二是加强了对公证、律师、法律服务窗口单位的领导力度,以“秉公执法”为宗旨,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实践了“先进性”。公证处、律师所、司法所、律师服务所,是我们司法行政系统的形象窗口,在以往的工作中,如招商引资工作等为县域经济发展创建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为公民提供了比较优质的法律服务。上半年,公证、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工作之中认真体现了“秉公执法”的原则,自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所办理的案件,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相应有的维护。把受案、办案的全过程向当事人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是加强了法制宣传工作,使广大公民能运用法律的武器自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加强了对全县各党委普法工作的指导与协调,调动各党委的法制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并与有关部门合作为全县公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电视台举办法制讲座次。全县各党委举办专业法律法规咨询台阶次,召开专门会议多次。按照市局的要求,认真抓好“四五”普法的验收工作。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关于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全县的普法依治县工作会议已召开,各个党委的普法工作已经启动。结合“先进性”教育工作,认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在工作中,教育法援工作者,要以贫弱当事人满意为宗旨,全心全意为贫弱当事人服务。凡是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在克服资金困难的前题下,尽可能接案,并尽力办好案件,减免办案费用。让贫弱当事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上半年办法律援助案件件。

为人民服务教案例10

创新内容

1、深化公共服务,用档惠及民生

上海市档案馆注重“听民生、纳民意、聚民智”,每年依法主动开放档案,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预约查档服务,使档案服务更加“亲民”。日常注重提升服务质量,设置安检、监控设施,形成安全、规范、有序的服务格局,获得国家IS0 9002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确保档案服务工作始终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紧贴百姓利用需求,群众满意度和基础设施完好率始终保持在优秀状态,媒体称赞“档案馆不再远离百姓”。

为了帮助普通民众解决涉及民生的现实问题,上海市档案馆积极推进区域内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信息远程共享工程,在上海档案信息网上推出政府公开信息实用分类查询系统,方便用户便捷查询,还在全国率先设立市政府信息公开市档案馆服务点,创新“就近查询,跨馆出证”的服务模式,与区县档案馆联手,把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信息查阅服务向社区和基层延伸,并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免费提供查档服务,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

2、传播档案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上海市档案馆以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展览、讲坛、“学生课堂”、视频点播、沙龙活动、网络访谈、专栏节目等为载体,创新档案文化传播,打造“城市记忆”特色品牌。上海市档案馆联手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率先在全国推出“档案馆日”活动,让档案馆走入百姓之中,感受档案文化蕴涵的深厚魅力。通过与贵州、新疆等省区市档案馆和档案馆合作,举办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红色记忆”特点的专题展览,提升了档案文化的传播力。世博举办之年,上海市档案馆又与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北京、广东、福建等省市档案馆联合举办“世博档案・中国记忆”展,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还专门采访报道了展览。上海市档案馆还加强与国际档案界的交流合作,并通过友城、友协和举办中外文化年活动等渠道,“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档案文化交流,分别与加拿大蒙特利尔、保加利亚、俄罗斯莫斯科等档案馆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到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土耳其、印度、匈牙利、斯洛伐克等9国14个城市举办反映上海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展览,并为波兰、德国、斯洛文尼亚等国档案馆在上海举办档案展览搭建平台,促进了中外档案文化交流,提升了中国档案工作在国际档案界的影响力。

3、发挥资源优势,拓展教育功能

上海市档案馆积极发挥档案、人才资源的集聚效应,依托“档案见证上海60年发展”、“李约瑟与上海档案图片展”等展览,开设相关内容讲座,举办不同主题活动,不断拓展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市级机关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市委组织部和党校研究型教学基地等多种教育基地。“上海市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档案文献图片展”吸引全市30余万党团员和群众参观,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参观后要求全体党员都应该到市档案馆看展览、受教育。浦东干部学院、总参保密档案局将上海市档案馆作为现场教学基地,并将上海市档案馆开展公共服务的实例纳入主体班次的教学体系中,为各类干部了解、支持档案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上海市档案馆还将档案编研成果作为学生课外教育的教材,结合社会热点、教学难点以及各类学生特点,适时策划组织多种专题的学生活动,包括动手制作和展示学生成长档案,以征文、摄影、摄像、制作实物等方式留下学生对世博的记录等,创新馆校共建共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接受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科普知识等多方面教育,深受学生喜爱。这些专题性的学生活动均被市文明办、市教委等单位列为推荐活动项目及上海市未成年人《两纲》教育课外体系工作项目之中,并被编入《上海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版图》。

为人民服务教案例11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档案正逐渐褪去其神秘的面纱,与每个公众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认识不再只是“神秘的档案袋”里面那些记录了个人足迹和历史的泛黄的纸张。高校档案中的民生档案材料,是学生、教职工(包括与高校有关联人员)解决其切身利益问题、提升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社会和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下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陕西工院)为例进行分析。

1、高校民生档案利用需求

(1)高校学生的档案利用需求

在校学生:学生信息核查需查阅学生入学录取新生名册;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一些比赛、竞赛、以及参加更高一级升学考试(如:专升本、考研等),亦需到之前就读高校档案部门,复印其录取新生名册、学习成绩等学籍档案材料。

毕业生:学生毕业后,毕业证、学位证、个人档案丢失后要补办,需回母校查阅在校期间的学籍档案材料;部分企业改制过程中,部分职工人事档案中报到证丢失,无法办理养老保险;毕业生出国留学或落户,需查阅在校期间学籍档案材料;部分老校友毕与查阅同学家庭住址,或参加毕业周年纪念活动,查阅毕业生合影等;部分毕业生,其户籍、身份证件及人事档案中部分身份信息不一致,影响就业、社会福利等,希望能从档案机构查到其有利档案信息。

(2)教职工的档案利用需求

在职教职工:主要利用的是职称聘任文件、各类奖励、教科研成果、课程建设、主编参编教材、著作、财务档案等。

离退休教职工:查阅养老、补贴、医疗等党和政府制定的有关离退休工作政策性文件;养老金发放情况、各类补贴等财务类档案。

(3)其他与学校有关联的用户需求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出台很多惠民政策。如,对历史形成的“五七工”、“家属工”、企事业单位聘任的临时工、五六十年代精简下放人员等,未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办理参保服务,发放临时性补贴等。但认定这些人员身份时必须找到证据材料。近年来,来陕西工院档案部门查阅复印工资凭证、文书档案等材料,办理养老、补贴的“五七工”、“家属工”及临时工共计54人,精简下放人员近20人。

由于信息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2001年之前毕业生学历信息并未录入国家学历信息网,一些企业、各级学历认证中心来电、来函档案部门核实学生学历信息。

2、做好高校民生档案工作的几点经验

(1)高校档案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档案工作理念

档案工作者要转变“重保管、轻利用”的理念。档案机构是高校的辅助部门,而档案利用服务和利用效果的滞后性,致使高校档案工作一直在高校受重视的程度不及教学、管理等工作,投入也有限,档案工作开展主要靠档案部门领导重视和档案工作人员自觉。由于档案工作的“不被重视“,档案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态度较为消极,哪些有价值的档案没有归,归档材料会不会有人利用、利用率高低,部分档案工作者并关注。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没有利用的档案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转变观念,从从档案工作的目的为出发点,更好的服务社会、高校和个人,才能使公众认可高校档案工作、支持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者要转变“重工作、轻个人”的理念。高校档案不但为高校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提供服务,也是学生、教职工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原始凭证。近年来高校民生档案利用率非常高,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在为学校提供服务的同时,针对学生、教职工等服务对象的需求主动热情提供服务,以满足利用者对民生档案的需求。

(2)不断丰富档案资源,优化民生档案结构

没有丰富的档案资源,就如“无米之炊”,无法满足利用者的需求。

加强对兼职档案人员培训与指导。利用每年的档案工作会议、兼职档案员会议,以及归档时间,普及《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同时对业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

制定详细的部门归档范围。根据各部门职责制定详细的归档范围,兼职档案员才能有据可依,做好预立卷工作――在平时工作中随时将本部门处理完毕的、归档范围内的文件材料分类、整理、保管,确保民生档案收集齐全、完整。

征集由于历史问题遗留在各部门或个人手中有价值的民生档案材料。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档案工作人员通过与各部门沟通和联系,征集了历年毕业学生未带走的个人档案、学历证书、职大学部分学籍档案等。

(3)以需求为导向,创新高校民生档案服务工作

对利用率较高的民生档案目录摘录出来,制作各类档案专题目录。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制了《历年录取新生名册汇编》、《历年学籍卡、成绩单汇编》、《历年毕业生验印名名册汇编》;职称文件、表彰、教科研成果、出版著作等方面档案汇编成册;将离退休教职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性文件进行整理汇编。

大力宣传馆藏民生档案内容和利用方式。酒香也怕巷子深。通过各种渠道对馆藏民生档案内容、利用方式进行宣传和介绍。如,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让新生参观高校档案库房,并对其讲解馆藏内容和查阅方式,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个人档案、毕业证丢失补办手续等;通过学校门户网、档案网、展览、广播等方式,公开档案查询目录或全文等。

拓宽渠道为利用者提供服务。对来馆查阅民生档案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利用服务;通过网站、电话、传真,或是委托他人等形式提供利用服务。如,企业、学历认证中心一般都是通过电话、传真对学生信息进行核查;身在外地又急需复印档案材料的个人,可以通过其其委托他人前来代查档案。

民生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教职工和社会公众“以合法的方式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档案信息”,是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振义、秦媛媛、安勇.民生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思考[J].中国档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