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21:21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例1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全县经营饲料及饲料原料的单位和个人。重点是:田园镇、柯街镇、卡斯镇、漭水镇、湾甸乡勐统镇。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饲料产品。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按县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认真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区域及时进行梳理和排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辖区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2009年4月开始,每月14日和28日分两次向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4月20日-4月30日)

1.2009年4月,根据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我县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4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县“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要求乡镇畜牧兽医站于2009年5月10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10日-11月底)

1.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查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管。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上报、及时查处。

2.对饲料经营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县领导小组将对重点区域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产品合格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合格证等进行重点检查。

3.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同时督促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例2

一、指导思想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企业生产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提高饲料基础支撑能力,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 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饲料原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批发、集散地,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安全隐患大、问题突出的地区。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查处力度。

(四)提高饲料行政许可门槛,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

(五)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企业,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按照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抽调得力骨干,切实落实行动方案,将职责任务层层分解到州(市)、县的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派出督导组,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地区及时进行督导检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地区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验收、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从2009年2月开始,每月14日和28日分两次向省农业厅“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立即报告,及时处置。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2月20日-3月10日)

1. 2009年2月,根据农业部有关要求,制定我省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3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省“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 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要求各州市于2009年3月10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10日-11月底)

1. 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测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报、及时查处。各州市饲料管理和饲料质检机构在本辖区内开展监测和执法工作,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对饲料生产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省农业厅每季度对重点地区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记录等进行重点检查。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也要安排督导,加强检查。

3. 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督促各地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州市(县)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4. 举办饲料安全宣传月活动。9月,开展以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为主体,以展览、宣传册、新闻媒体专题报道等为手段的宣传月活动。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充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主题宣传。一方面通过对曝光的案例进行报道,对掺假售假和添加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正面宣传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质检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等对饲料安全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向社会公众介绍饲料管理、科研、检测等方面的成果和成效,介绍企业保证饲料质量安全采取的措施,宣传科技成果,彰显监管成效,为饲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总结表彰阶段(12月)

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总结大会,全面总结活动成效与经验,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附:

云南省饲料专项整治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张泽军 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畜牧局局长

副组长 徐祖林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处长

成员 马兴跃 省草山饲料工作站站长

宋学林 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张思东 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存焕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副处长

王文惠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赵梦莹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高婷婷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徐祖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009年云南省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安排表

阶 段时 间工作名称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目标

第一阶段2月20日-3月初启动部署成立全省“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月1日-3月10日各地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全省“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各地成立“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验收、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要求各州市于2009年3月10日前将方案、进度及领导小组名单上报省农业厅。

3月10日-3月15开展自查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辖区企业开展自查。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重点区域:饲料原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批发、集散地,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安全隐患大、问题突出的地区。

第二阶段3月15日-11月底开展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测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各地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报、及时查处。州市饲料管理部门要组织饲料质检机构在本辖区内开展监测和执法工作,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月15日-11月底督导检查省农业厅对重点地区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记录等进行重点检查。农业厅每季度督导一次,各地畜牧饲料管理部门也要安排督导,加强检查。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例3

一、饲料安全监测

(一)监测对象

全市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

(二)检测数量及产品种类

全年计划监测全市饲料生产、经营企业不少于200家/次,抽检产品生产企业250批次,经营企业50批次。具体抽检品种为猪、禽、水产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等生产厂家60家/次,产品250批次;猪、禽、水产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等经营企业20家/次,产品20批次;猪、禽、水产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等使用单位30家/次,产品30批次。

(三)监测时间

抽样监测:抽样监测全年分散进行,安排在2012年3月至12月进行。

(四)监测项目

配合饲料:标签、水分、粗蛋白、铅、镉、黄曲霉毒素B1、沙门氏菌、铜、锌。

浓缩饲料:标签、水分、粗蛋白、铅、镉、黄曲霉毒素B1、沙门氏菌。饲料原料:标签、水分、粗蛋白、沙门氏菌。鱼粉、肉骨粉增加铬。

二、饲料中违禁添加物监测

(一)监测范围、数量及产品种类

以监测饲料中添加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为重点,重点监测区域内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以及2011年违规使用添加物使用问题较严重的区域和企业。重点监测产品为蛋白饲料、配合/浓缩饲料、养殖场自配料,重点监测项目为“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

(二)监测时间

与饲料安全监测相结合,安排在2012年3月至12月进行。

(三)监测项目和检验方法

1、检测项目

生长猪用饲料检测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

蛋白原料检测三聚氰胺。

2、检验方法

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疫吸附法等快速方法进行筛选,出现可疑阳性样品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确认和定量,必要时送自治区兽药监察所进行确证。

三、监测相关要求

1、抽样要求

饲料样按照《饲料采样》(GB/T14699.1-2005)执行。对进口饲料产品抽样时,应该核对进口登记证,并填写《进口饲料产品调查表》。抽样时,若无标签应进行包装取证,并经被抽样单位确认。上半年监测样品量原则上不应低于全年总量的50%。

2、抽样工作承担单位

抽样工作由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各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共同承担。

3、监测结果

各承担单位要严格遵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及时向受检单位发送纸质检测报告,跟踪检验报告送达情况,严格执行异议处理程序,确保不合格产品检测报告及时送达本级畜牧饲料主管部门及标示生产企业所在市畜牧饲料主管部门(对涉及外省的,还应通报相关省畜牧饲料主管部门),保证监测结果使用的合法性和及时性。

4、监测总结分析报告

各承担单位要做好监测总结分析报告,按期将监测结果和总结分析报告上报市局。监测总结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监测工作的总体情况,包括监测区域、检测样品数量、检测项目、抽样的总体情况等。

(2)当地饲料产品和畜产品生产、销售状况、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和基本情况。

(3)检测结果分析,包括饲料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各类饲料产品检测结果比较,以及与前3年的监测结果比较。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例4

2012年全省全年生产商品饲料总产量为313.8万t,其中,配合饲料产量为209.3万t,所占比例为66.7%,同比下降2.3%;浓缩饲料产量为98.9万t,所占比例为31.5%,同比增长1.7%;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为5.6万t,所占比例为1.8%,同比下降0.23%。商品饲料营业收入为883410万元,总产值达到900170万元。

1.2产品类别变化明显,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从饲料产品类别来看,生产猪饲料108.08万t,同比增长1.7%;蛋禽饲料98.11万t,同比增长2.2%;肉禽饲料130.94万t,同比增长55.7%;水产饲料0.42万t,同比减少60%;反刍动物饲料25.17万t;其他饲料1.36万t,增长明显。

1.3企业数量下降,生产规模和能力不断提高

截至2012年底,山西省总共有饲料生产企业260家,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企业221家,单一饲料企业29家,添加剂企业10家。与2011年相比减少4家,饲料工业总产值却增加了26661万元,同比增长3%。按照生产能力来说,2011年时产5t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2%,而2012年时产10t以上的企业61家,占企业总量的24%,其中,年产超过10万t的大型企业5家,总产量116万t,占山西省总产量的36.4%。新增企业无论从生产规模、设备条件,还是从人员素质、厂区环境都有了较大改善。

2当前山西省饲料行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蛋白质原料供求矛盾突出、企业利润空间减小

原料是饲料行业的基础,是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山西省蛋白原料长期短缺、一直依赖从外地购买,而由于经销环节多,原料霉变、蛋白原料掺假等问题时有发生,不仅质量无法保证,而且价格长期受制于人,增大了饲料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的难度,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畜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山西省饲料添加剂工业还不发达,大量的添加剂依靠外来供应,是制约山西省饲料工业做大做强的又一因素。

2.2饲料企业规模偏小

截至2012年底,在260家饲料企业中,年产量超过10万t的大型企业只有5家:大象集团、晋龙集团、山西正大集团、粟海集团、平遥龙海。其中,大象、晋龙、粟海集团是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来看,小企业多,“龙头少、蛇头多”,全省平均每个企业年产不足1.2万t。而2011年仅山东六和新希望集团的饲料总产量就达到1200万t,是全省总产量的好几倍。说明山西省整个饲料产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低水平经营、低质量产品、低层次竞争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利益和养殖积极性,影响到畜禽存栏量,从而影响到饲料的产销量。

2.3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复杂

“三聚氰胺、健美猪、速成鸡”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养殖业和饲料业的信任危机。据饲料管理部门2a来几次规模较大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督检查显示,生产企业使用无证原料、目录外原料,不按规定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养殖环节违规使用违禁物品,流通环节制售假冒伪劣饲料、无证生产饲料等问题依然无法杜绝,饲料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保证饲料质量安全任重而道远。

2.4执法监管体系不健全,缺经费欠能力

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涉及面宽、线长、点多,监管难度比较大,目前大多数市县只有1~2名兼职饲料管理人员,没有专门的饲料监管机构,有机构的也存在有机构没编制、缺经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饲料监管工作的连续性和各项政策制度的落实和监督。

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现阶段饲料工业自身特点所造成

3.1.1全国性饲料资源短缺

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本身人均占有的粮食就很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需求刚性增长,还需从有限的粮食资源里分一杯羹。根据全国饲料工业办公室估算,按照我国人们膳食结构与养殖业的发展规划要求,所需的能量饲料与蛋白饲料均有较大的缺口,其中以蛋白饲料更为紧缺。以豆粕为例,目前对进口的依存度达75%左右,鱼粉进口也在70%以上。另外,能量原料玉米的用量已超过1亿t,占国内玉米年产量的64%,供应紧张已成定局。从长远来看,如果我国玉米—豆粕型为主的日粮结构不改变,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持续发展,大宗饲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受自然灾害、国际贸易、政治、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剧增,价格波动更加频繁是必然趋势。近几年,饲料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直接推动饲料产品进入高成本时代,由于饲料行业下游是养殖业,成本的增加直接会拉升畜禽产品的市场价格,而畜禽产品价格变动关系到广大民众的生活,因此,饲料价格的上涨空间不可能有大的增长,否则会引起社会不稳定。

3.1.2劳动力成本提高

饲料工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我国廉价劳动力市场阶段的结束,尤其是当下国内外通胀形势严峻,更助推了餐饮、交通、购房、教育等生活成本的上升,饲料行业的人工成本攀升使得企业家措手不及。山西省地处内陆,本身就缺乏吸引人才的地域优势,再加上饲料企业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生产的固有的经营观念,降低人工成本首先从生产入手,导致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员工,往往是对饲料、机械管理、电气、自动化等知识知之甚少的初中(甚至小学)学历的“农民工”,对价值数百万乃至几千万的自动化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知识十分匮乏,更谈不上对设备的合理利用;另外,在制造过程中,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的可追溯理赔机制与标准,结果造成重复生产及成本资源的极大浪费,变相地增加了生产成本。

3.2体制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行各业形成了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同样会体现在目前的饲料标准化管理体制上。目前,饲料标准化的政府管理职能涉及到农业、质监、工商等多个部门,在标准的审批上存在省、市和县多级审批,在审批、评估和管理上它们各自为政、互相脱节,想要把这些职能统一起来势必会触动不同部门的利益,难度较大。

3.3管理机制落后,缺乏科技投入意识

目前,山西省饲料企业的管理一定程度上还处在经验主义与“英雄”领军人物阶段,企业经营管理是非理性的:部分企业缺乏明确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文化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与制度;整合经济资源的方式单一、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与研究涉猎不足;重视盈亏表面数据,忽视深层次过程管控分析;在技术研发与配方设计上,往往随市场大流“灵活”掌握,没有明确的技术研发路线,随意性十分突出。与发达地区相比,山西省在饲料研发方面科技能力与投入重视不足。从人才队伍上看,从业人员中硕博士人才占0.5%,发达省份的高级人才比例是山西省的3倍以上;从对科研机构的重视和投入来看,山东、河南、广东等饲料生产强省的规模企业大都建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以江西“双胞胎”为例,仅凭饲料形状的工艺改进一项科研攻关成果,就带来企业效益几何级数增长,而山西省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相应的研发机构,即便是设有研发中心的企业,不论是研究氛围、设备和人才都与生产强省相差很大,多数还停留在一种形象宣传上。对科研投入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饲料产业发展的隐。

4构建山西现代饲料工业体系,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4.1因地制宜,和谐发展

4.1.1政策支持,扶优扶强

山西省饲料工业虽然发展势头看好,但是总体而言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这远不能适应畜牧振兴的需要,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2012年5月山西省政府召开了振兴畜牧业工作会议,副省长郭迎光对全省饲料工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积极扶持本土饲料企业的发展壮大,挖掘饲料科技潜力,加大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品种的研发力度,促进饲料产品更新换代,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环保的饲料产品,着力构建现代饲料工业体系;会议还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加大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推广力度,推进饲料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努力打造一批年产量为50万t的饲料企业集团。政策是风向标,对加速整个饲料产业的集中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有实质性的意义。山西省的饲料企业小而多,产能扩张与市场拓展能力不匹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饲料资源的利用率总体偏低;蛇头多,缺乏本土的、有强势整合能力的领军企业。为了提高山西省饲料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必要采取措施,对现有的饲料企业进行整合,支持大型企业发展,培育形成产业核心力量。如实施扶优扶强的发展战略,使已经具有实力的饲料企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资源重组,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柱,分工协作、布局合理、运作高效、服务方便的企业群体,使整个饲料行业形成产业大军、集群产业带,这样的一大批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兴起,将对提高山西省饲料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意义深远。

4.1.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饲料行业

山西省拥有广阔的草地面积,大约有400hm2,天然的牧草资源可为草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品”。山西地处北温带,是世界上最适合玉米生产的黄金地带之一,每年玉米种植面积都在160万hm2以上,而且在山西特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玉米,具有蛋白、淀粉、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高、产量大的特点,正常年景产量都在70亿~80亿kg之间,能够满足全省存栏畜禽能量原料的需求。另外,山西省还盛产黑豆、豌豆等多种小杂粮,这些都是饲料不可缺少的优质营养添加品。众所周知,牛羊等草食动物更适合以牧场、草场相结合的方式来饲养,这样生产出来的畜产品无论从味道的鲜美程度还是从营养成分含量方面都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山西省有许多不适宜种植粮食的丘陵地带、盐碱地,非常适宜发展牲畜放养与圈养相结合的养殖模式,这是许多粮食生产大省所无法比拟的优势。2014年1月国务院颁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其中提到,到2020年人均肉类消费要减少1/2,而牛奶消费要增加10kg。未来发展草食动物养殖会成为一种刚性的需要。未来山西省饲料工业的产业布局与研发方向应结合该省地理、资源的特点,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有山西特色的饲料工业。

4.2企业自身强化

4.2.1认清形势,明确定位

饲料业的竞争已经呈现出一种趋势性变化。领先企业之间的竞争,正由技术领先、规模领先、营销领先和效率领先模式向产业链延伸能力领先快速转变;企业也正在由单纯的“饲料生产者”向“产业链整合者”的角色过渡。饲料企业的这种转变是盈利模式的巨大转变,其市场竞争焦点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与产品、渠道与渠道之间,而是升级到链条对链条的竞争,并进一步升级到全产业链竞争这一更高竞争阶段。随着竞争层次的逐步提高,国内饲料业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和整合时代已经来临。结合我国饲料工业的特点,国家提出的“鼓励饲料企业采取兼并重组、产业联盟等形式进行整合融合,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发展方式,已逐步在发达省市展开,继六和、新希望等强强联合之后,广东、北京等省市也相继出现了中小型企业联盟,为饲料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山西省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研究适合本省特点的企业整合模式,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行业和谐发展。

4.2.1.1发展合作社企业

在德国,农业合作社遍布整个农村地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涉及各个领域,通常在制定涉及农民、农村和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时,政府会积极与这些组织进行协商和沟通,以减少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并通过立法来保障合作社作为农民利益代言人的地位。这种组织方式为促进德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繁荣发挥了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德国的饲料行业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合作社,如德国第二大饲料公司AGRAVIS就是合作社性质的公司,农户是它的股东,每个社员都能以社为家,为合作社的发展献计献策,合作社以盈利为目的,组织资源对内提供各类服务。合作社采取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方式,如批量采购原材料,规范产品生产和销售标准,使用统一品牌等,可降低社员的生产成本,形成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此类合作社的存在和发展为德国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相信对山西省的饲料工业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4.2.1.2实行“基地+公司+市场”的产业模式

21世纪的到来,结束了饲料企业的高利时代。饲料企业的利润被昂贵的物流、沉重的资金流经营成本所吞噬,并遭受“原料市场”与“销售市场”的双重挤压,局限了企业的再投入及技术革命能力。饲料加工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中间,其盈亏除了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其产业链条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因此,如何激活产业链条上各种积极因素,有机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最终实现产业共享,意义十分重大。“基地+公司+市场”的产业模式着眼于饲料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条产品及资源实现相对控制与占有,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把可控风险纳入风险决策机制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实现有效经营。山西文水大象农牧集团就是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者。目前,大象农牧集团拥有全省最大规模的肉鸡养殖基地和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起来的数量庞大的肉鸡养殖户,以及在肉鸡产业化链条上带动起来的种植户、运输户、维修业、服务业等10万余名从业人员,取得了优秀的经营业绩和社会效益。

4.2.2依法经营,加强自律

2011年10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的颁布,2012年5月已经开始施行;2012年5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公布,2012年7月实施;201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12]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公布,2013年1月开始施行。2012年10月《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许可条件》由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公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2012年11月27日农业部办公厅了《关于贯彻落实饲料行业管理新规推进饲料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2013年11月颁布的《饲料标签》(GB10648—2013)标准,自2014年7月起执行。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充分体现出国家规范饲料行业的决心。标准已经设立,要求已很明确,企业要积极整改、立即行动,不要心存侥幸,蒙混过关。该扩建厂区的加紧施工,该购置设备的赶快下单,该规范流程的尽早梳理,该补充队伍的提前物色。总之,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维护企业发展利益的同时更要把握行业底线,保证行业健康成长的整体利益。

4.2.3重视科研投入

农业部《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用“科技支撑依然不足”来评价饲料工业的现状。总体来看,饲料科技领域引进技术多、自主创新少,一般性科技成果多、重大突破性成果少。科研与技术推广结合不紧密,成果转化速度慢,水平不高。与发达省份相比,山西省饲料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愈显不足。未来5a,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加快推进,饲料行业科技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面临艰巨的任务。规划提出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秸秆养畜示范工程、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杂粕苜蓿高效利用示范工程”中山西省都有研究的空间和基础研究优势。企业领导层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和“十年磨一剑”的思想准备和决心,要把科技强企推到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的资源配置上来讲,要营造科学研究的氛围、配置足够的设备和有正规的研究程序、要有较高素质的研究人才;从研发目标设定上要与本省、本地区实际相结合,与国家重点项目对接,可以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来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例5

以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结合获证饲料生产企业年度备案和饲料产品质量抽检工作的开展,通过对全市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二、整治的范围

一是年12月31日前取得《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

二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企业。

三、整治方式

市畜牧兽医局兽药饲料管理科负责饲料生产企业的整治工作。抽调执法人员组成检查组,对辖区内全部获证饲料生产企业进行逐一检查和整治。要根据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添加剂预混料生产许可证、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合格证的不同验收审核标准,逐项逐条进行检查,对达不到验收规定和其它检查整治内容存在问题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建议上级发证机关注销相关证照。

各动物防疫监督站负责辖区内饲料经营企业的整治工作。每个站抽调2—3名执法人员组成检查组,对辖区内饲料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内容:一是是否有与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仓储设施;二是是否有具备饲料、饲料添加剂使用、贮存等知识的技术人员;三是产品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四是是否存在销售三无(标签、产品批号、执行标准)饲料产品的现象;五是是否存在借销售饲料之机搭车销售兽药的行为;六是是否存在购进、销售“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的行为。对存在前4项问题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建议工商管理部门取消其饲料经营资格。对存在第5项问题的,按无证经营兽药进行处罚。对存在第6项问题的,迅速上报市畜牧兽医局,并依法做好证据取证、证据保存、笔录等工作,由市局依法进行处罚或移交司法机关。

四、整治时间

自2月20日开始至3月31日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一)现场检查阶段(2月20日至3月10日)。市畜牧兽医局兽药饲料管理科对辖区内全部获证饲料生产企业进行逐一检查,并根据不同类别产品的考核项目逐条做好记录,填写考核汇总表及检查考核小组意见,同时认真填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检查》,下达整改通知书。

各动物防疫监督站对辖区内的饲料经营企业进行逐一检查,并认真填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企业检查表》,对存在问题的下达整改通知书。

(二)企业整改阶段(3月11日至3月20日)。饲料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根据《整改通知书》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报告报市畜牧兽医局兽药饲料管理科。

(三)复检及上报材料阶段(3月21日至3月25日),市畜牧兽医局兽药饲料管理科对下达整改通知书的生产企业进行复检,动物防疫监督站对下达整改通知书的经营企业进行复检,做好复检记录。

3月26日至3月31日,市畜牧兽医局兽药饲料管理科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整治工作总结和相关材料报市畜牧兽医局。

五、工作要求

1、对在检查中发现饲料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发生变化、达不到验收发证时要求的,原料、标签及各项记录等存在管理混乱现象、饲料质量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问题的,要做到从严把关,跟踪追查到底。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例6

海东地区的饲料工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饲料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从原来附属于粮食加工的副业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已占全省饲料总量的28.38%。为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推动我区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海东饲料工业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饲料原料、饲料加工、以及行业管理、饲料人才培训及饲料检测组成的饲料工业体系。根据2007年底调查统计,全区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加工点)26家,经过几年的规范管理与属地整治,现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的饲料生产企业19家,年饲料生产能力8万吨,其中年生能力5000—20000吨的较大型的饲料企业6家、中型的1000—4000的饲料生产企业8家。

实际生产能力4000—6000吨的饲料厂4家,1000—3000吨的6家、100—1000吨的小型饲料厂9家,生产的饲料产品主要有混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等产品。据2007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区饲料工业企业生产的各类饲料产品总量达3.69万吨,占全省饲料生产量的28.38%,其中配合饲料23552吨、精料补充料4510吨、单一饲料660吨,反刍料7890吨、禽料300吨,各占总量的63.83%、12.22%、1.79%、21.38%、0.81%。饲料从业人员达120多人。实现工业产值近6644万元。全区饲料销售点达109处,年销售饲料4.5万吨,主要销售兰州正大、江河源、海东金穗饲料、乐都恒源等饲料公司(或厂)的饲料。饲料销售点大部分以粮油门市部和兽药经销店等形式代销。

2饲料工业的发展特点

2.1饲料生产稳中有升,饲料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与2000年全区的饲料工业调查统计相比,配合饲料、混和饲料的产量由1.22万吨上升到3.6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在28.22%以上。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技术人员比例明显增加,加快了饲料工业的发展。

2.2产品结构趋于合理,饲料质量明显提高。原来我区饲料主要以生产低档混合饲料、单一饲料为主,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在能够生产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营养需求的全价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反刍料、禽料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等系列产品。通过近年来的饲料质量抽检表明,我区饲料产品合格率逐年提高。2007年抽检各种饲料47批次,合格率为97.87%,抽检合格率逐年上升。同时在养殖企业配合饲料及饮水中连续几年尚未检出盐酸克伦特罗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物质。

2.3饲料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骨干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饲料生产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改造,生产设施设备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较大型的饲料加工厂的加工设备引进、更新换代较快,饲料生产设施设备比较齐全、配套,自动化程度明显有了提高。2000年生产配合饲料近3150吨,占全省总量的3.94%,2007年23552吨,占全省饲料总量的18.12%。产品辐射到我省各地以及周边省区。今后饲料业将基本形成微小企业日渐减少并退出市场,较大型饲料企业将整合趋强盛,逐步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2.4饲料科研和技术推广成效显著。近年来,饲料科研成果显著,特别是在较大型的饲料企业更注重与科研部门、大学等的联合,开展饲料动物营养研究、积极利用当地小麦、菜子饼等饲料资源开发,反刍动物饲料配方、禽料、奶牛预混合饲料研究、饲料检化验室的建设,人才的培训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有些科技成果应用到饲料产品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

3饲料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饲料企业生产规模小、品种少、效益低下。全区绝大部分饲料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导致饲料企业单位生产成本过高,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现仅有几家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先进,配套性较好,能够生产不同品种的全价配合饲料,其他大部分小型企业设备简陋,饲料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只能生产低档混合饲料、单一饲料,产品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理想。

3.2宏观管理能力低,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由于各地对饲料管理职能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管,使饲料产品的生产、经营不规范,市场上还存在无标准、无标签、无产品合格证和无生产许可证的“四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侵害了养殖业的经济利益,危害了广大消费者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饲料工业的稳定发展。

3.3养殖水平低,市场开发不足。养殖业以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为主,缺乏有规模的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农牧民的观念滞后,缺乏科学养殖知识,养殖水平不高,部分养殖户还是主要以自产自配料为主,对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认识不足,市场发育不完善,优质饲料入户率偏低,配合饲料入户率还有待提高,饲料市场相对狭小,饲料的产销量与我区畜牧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3.4企业生产管理及特有工种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缺少和具备与饲料生产管理工作相关联的专业知识和培训。由于我区饲料生产企业除个别由国有饲料生产企业改制而来以外,大多数由原来的“一台粉碎机,两把铁锨”形式上发展壮大起来。因此,生产管理人员不熟悉饲料行业管理法规。有关动物营养,以及电、炉、维修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管理人员较少;生产工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员工可塑性差,对生产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够。生产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欠缺全面系统的生产管理理念;内部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约束机制不科学,员工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管理创新少,服务意识差,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认识与了解。

4发展饲料工业的有利因素及发展前景

4.1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保证了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青海省加快饲料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农业部《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等为合理调整饲料产业布局,加快饲料原料基地建设,减轻企业税赋,保证饲料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政策方面的保障。

4.2我区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

4.2.1农区实施了“西繁东育”工程。我区每年投入财政贴息资金200万元左右,2007年贷款达6200万元,贩运育肥户达16953户,贩运牛羊143万头(只),自繁自育120万头(只)。

4.2.2畜牧业“良种工程”的实施,年财政投资达150多万元(只),同时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扶持,为良种工程无偿投资558万元;2007年畜种改良达56.42万头(只)。

4.2.3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几年来由于猪肉价格持续走高,生猪出栏和补栏逐步增加,2007年生猪饲养量达到139.78万头,同比增加2.1%。

4.2.4奶牛养殖形势看好。我区相继引进了省内两家大型乳业企业,加之周边省份也开始在我省收购鲜奶,牛奶需求量上升,奶牛业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2007年底存栏奶牛及改良牛6.36万万头,同比较上年增加0.73万头,产奶量达33661吨,比上年增长903.61吨;4.2.5全区2007年畜牧业产值达14.69亿元,占农业产值的45.49%。这些有利因素将有力的拉动饲料生产的快速发展。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目前我区饲料生产仅为3.69万吨左右,与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形势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预计我区今后各种饲料的实际需求量将达到在10~15万吨。才能满足我区畜牧业的发展。

5对策及建议

5.1加强各部门间相互协作,促进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饲料工业涉及农牧、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各个部门应明确管理职责,相互配合、强化管理,为饲料工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地县级饲料管理部门应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饲料生产企业的设立审查登记工作,符合条件的发放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只有通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互为因果,使饲料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为我区饲料工业的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5.2加强培训,提高饲料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饲料监管部门和畜牧部门要充分发挥相关专业和技术人员多的优势,认真做好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邀请省内外动物营养和饲料加工方面的专家,加强饲料企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工作,提高饲料配方技术水平,科学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制定、完善饲料标签,严格执行各种饲料产品的技术标准,规范饲料生产经营行为,同时定期举办饲料科技培训班,推广新技术和科技成果,提高应用科技的能力。

5.3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大型的饲料生产企业要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在提高现有饲料产品质量的同时,与省内外科研部门加强合作,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饲料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加速饲料科研成果的转化;充分利用我省青稞、小麦和菜籽粕等饲料原料资源,提高饲料产品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浓缩饲料、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反刍动物饲料的系列饲料产品等高新饲料品种,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量。中、小型饲料生产企业要加大生产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尽快改变饲料加工的落后局面,调整产品结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饲料科技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普及饲料生产、使用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实用技术,积极生产各种全价配合饲料,提高饲料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发展后劲。

5.4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饲料产品的入户率。目前我区就现有的猪、禽、牛奶和反刍动物的年生产量计算,我区饲料年需求量在15万吨以上。今后针对我区养殖业市场对饲料的需求潜力大和工业化产品入户率低的特点,引导饲料生产企业根据我区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推广一批适合我区及全省奶牛饲养、牛羊育肥、放牧牲畜补饲、羔羊、犊牛育肥需要的反刍动物系列饲料产品,进一步提高优质饲料产品的入户率,促进养殖业的全面发展。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例7

饲料工业在我国是个新兴行业。中国饲料工业3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创业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整合提升阶段三个阶段。

1.创业起步阶段

1978—1984年是我国饲料工业的创业起步阶段,1982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要搞饲料工业,这也是一个行业……”1984年5月8日,国务院第33次常务会审议并通过了《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以下简称《纲要》),并于12月6日正式颁布,从此饲料工业建设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序列。《纲要》的实施也标志着我国饲料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快速发展阶段

1985-2000年,我国饲料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1990年,全国已经建成了年产1吨以上的企业6045家,其中年产5吨以上的551家,年生产能力6090万吨,配合饲料、预混合饲料总产量达到3200万吨,品种逐步走向系列化,各种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都能生产。以后的10年我国饲料继续快速发展,1991年全国配合饲料产量达到了3494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饲料生产大国。1999年基本建成了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年产5吨以上的饲料加工厂1937家,饲N-产品总量6871万吨,添加剂预混料223万吨,饲料加工工业产值1855亿元,在全国统计的38个工业行业中排行16名。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基本实现自给;饲料机械制造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已经有了270家;全国饲料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科研成果的推广、职业技能的培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整合提升阶段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饲料工业进入了整合提升的阶段。20年的发展,饲料工业出现了产品过剩的情况。且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篮子不断丰富,对畜产品及饲料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饲料产品逐步向高质量、高品质、高安全的方向发展。从国际来看,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竞争的深度、广度、强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企业的兼并重组随之加快。1999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从此我国饲料管理全面进入法制轨道。农业部也先后出台了6项配套管理制度和10项行政许可及规范行文件,全面实施饲料安全工程,强化产品质量监管,维护饲料产品市场秩序,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二、饲料工业主要成绩

1.饲料产量快速增长30年来我国饲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总产量连续三年突破亿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1980--2007年,饲料产品产量由110万吨增加到12331万吨,27年增长112.1倍,年递增率为19.1%,从1990---2007年,饲料工业产值由1119亿元增长到3335亿元。

2.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

质量稳步提高。饲料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动物养殖业的正常发展,关系到动物产品的质量、对人类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xeNoN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每年都进行监督抽检,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高。1987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一次组织的配合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抽样合格率仅为20%,1993年国家监督抽查配合饲料产品合格率为75.6%,抽取饲料添加剂统检样品935批,合格率77.5%。1998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农业部第三次对全国的配合饲料产品质量统一监督检查,抽样合格率为89.7%。2001年以来,全国配合饲料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高品质的饲料产品已成主流。产品结构不断调整。饲料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更趋于合理。饲料工业由开始以混合饲料为主,逐步被现在的高品质配合饲料取代,科技含量较高的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高度发展。饲料新产品根据饲养动物品种不同分为猪饲料、蛋禽饲料、肉禽饲料、水产动物饲料、反刍动物饲料和其他动物饲料,且各种动物饲料又根据其不同的养殖阶段有相应的饲料产品。饲料品种的生产根据市场变化而高速,随养殖品种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整体更加契合市场需求,从而使饲料工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据2007年统计,饲料总产量中,猪饲料约占26%,禽饲料约占54%,水产动物饲料约占14%,反刍动物饲料约占4%,其他动物饲料占约2%。饲料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升。1990年全国的14010家饲料加工企业中,年产5吨以上的企业只有551家,不到4%。2007年年产10万吨的饲料企业157家,全国排名前10位的饲料企业集团产量达337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7%。为提高产品质量,很多企业都在生产管理上下功夫、做投入,部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引用了HACCP和IS09001及GMP体系。2006年15家饲料企业16个产品首次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三、存在的问题

我国饲料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也有自己的薄弱环节,存在着不少问题。

1.科技含量低,质量监测投入与发展不相称,与国际水平差距大

由于科技投入不足,科研能力较低,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技术创新能力。饲料工业的培训、技术推广、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建设薄弱。尽管围家对饲料工业的发展给予较大支持,年产量已步人世界前列,但对饲料工业的科研经费的投入较少。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六五”至“九五”这二十年期间,总投入为1.2亿元,而其中用于饲料质量监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投入估计约为500万元,仅为饲料工业的科研经费的总投入的4.17%。这与过去的十七年(1980年----1997年)中我国配合饲料总产量约20%的高年增长率是不相称的。配合饲料是饲料工业的最终产品,其含义要求其营养全面且均衡。不仅要求适量的常规养分,更重要的是要求其能全面提供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各类微量成分,这些微量成分的添加和配比正是配合饲料中的精华和科技含量所在。而现行的配合饲料标准中对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各类微量成分等没有做任何规定。需要加强饲料基础研究和产品检测技术的投入,按饲料T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制订新的、科学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促进饲料工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标准水平较低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例8

《饲料标签》标准属强制性国家标准,它是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对饲料生产和经营环节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生产者、经营者行为的有效措施。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制定方案,成立了由局领导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监管职责和工作重点,加强饲料源头监管。全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标签检查在市畜牧局统一组织下,各县、特区、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二、大力宣传、贯彻《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产品质量法》

通过下乡宣传、上门服务等方式认真开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畜产品科普知识,使经营者依法诚信生产经营,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能力。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

三、加强保障,沟通信息

各县均制定方案,公布举报电话,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方便群众,加强信息沟通,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上报。

四、加强专项整治监督,规范饲料流通环节的管理

采取以专业检查为主,联合集中检查为辅的办法,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监管为核心,对生产、经销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如标签标准、卫生标准等)的企业和负责人依法追究责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畜产品质量和畜产品安全大检查。从9月25日到10月10日,全市共出动执法监管车辆13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5人次,检查饲料经营户28户次,检查饲料标签28批次。经查:目前有生产日期不标注的1批、没有标明“含有药物添加剂”字样1批。根据《饲料标签》的有关规定提出限期整改,并提出了整改意见。

通过整顿饲料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检查饲料标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标签》对企业的产品标签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标签标准规定的,按《条例》有关规定处罚。

二〇〇七年十月十日

浅谈饲料标签问题

饲料标签是以文字、图形、符号说明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数量、特性、使用方法以及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等内容的一种信息载体。饲料标签是生产者产品质量信誉的承诺。实行饲料标签管理,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我国于1999年8月10日颁布了新修订的强制性标准GB10648-1999《饲料标签》,并于2000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对规范饲料生产与经营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近年来的市场产品质量抽检中,发现饲料标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饲料标签》的宣传与贯彻实施,规范标签设计内容,强化监督措施,提高饲料质量的管理水平。

1饲料标签标识的存在问题

2002~2003年,江苏省组织开展了5次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抽样检测,检查内容包括了生产与经营企业的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和动物性饲料产品,检测指标包括营养指标、卫生指标和药物残留、标签标识等。从饲料标签的检查结果看,存在以下问题:

1.1总体合格率低

2年中抽检各类饲料产品947个,符合《饲料标签》要求的445个,平均合格率为47.0%(详见表1)。

1.2动物性饲料普遍缺少标识

2003年2次抽查动物性饲料产品55个,合格的标签仅1个。动物性饲料使用量大,且大部分依靠进口,整船整车装运,没有固定的包装,没有规范的标识。

1.3标示内容不规范

包括标签上标示的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与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未标明生产日期,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标注不符合要求标准,饲料产品名称不规范等。

1.4一签多料

几种饲料产品合用一张标签,或一个系列饲料产品仅有一个标签。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诸多,一是企业负责人对执行强制性标准的认识不够,随意糊弄一个标签了事;二是缺乏足够的法规意识,有意在标签上做文章,把营养指标标得很高,而实际的企业标准定得又很低,既想蒙骗养殖户,又欲逃避监督抽查;三是不少小饲料生产企业因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对饲料标签工作不熟悉,生产企业间相互模仿甚至抄袭标签;四是对监督抽查出的饲料标签问题企业,多数未作行政处罚,存在法不责众现象。

表12002和2003年江苏省抽检饲料产品标签合格情况

年度与批次抽检环节产品种类标签数/个合格数/个合格率/%

2002年第1批生产配合饲料、浓缩饲料52029055.8

2002年第2批生产添加剂、预混合饲料1876534.8

2002年第3批经营添加剂、预混合饲料542851.9

2003年第1批生产与经营配合饲料604575.0

2003年第1批生产与经营浓缩饲料1515100

2003年第1批生产与经营预混合饲料564275.0

2003年第1批生产与经营动物性饲料4412.3

2003年第2批生产与经营动物性饲料1100

合计//94744547.0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江苏省饲料监察所饲料抽检工作总结报告;2003年第2批次抽检的11个动物性饲料,因普遍没有符合规定的标签,原报告未作判定,引用时作不合格处理。

2规范饲料标签的设计要求与标示内容

《饲料标签》是国家规定强制性执行的标准。饲料企业必须按照《饲料标签》的规定要求设计内容、制作与使用标签。

2.1标签内容要完整

标签中必须标示的内容包括:“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字样;产品名称、原料组成、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编号、生产者和经销者名称和地址、生产许可证和批准文号(实行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饲料产品)、药物添加剂等。这些内容都是标签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属于不符合要求的标签。

2.1.1所有饲料标签上都应标有“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字样,以明示该产品符合国家强制性《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

2.1.2饲料名称。产品名称应当采用能表明饲料、饲料添加剂本身固有性质和特征的名称命名,应符合GB/T10647《饲料工业通用术语》中的有关定义。如“配合饲料”不得称“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不得称“超级浓缩饲料”、“料精”或“活性×××”等。有商品名的可同时标示商品名。需要指明饲喂对象和饲喂阶段的必须在饲料名称中予以表明。如“产蛋鸡配合饲料”、“种鸡配合饲料”、“肉鸡配合饲料”不能笼统称作“配合饲料”。已有产品标准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其名称应与产品标准一致,不得使用独创名称或广告性名称,不得在名称中随意加修饰语。

2.1.3原料组成。是表明加工饲料产品使用的主要原料名称以及添加剂、载体、稀释剂名称。如玉米、植物油饼粕、麸皮、鱼粉、磷酸氢钙、赖氨酸、蛋氨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另外,在饲料中起重要作用的添加剂原料(如硒原料),用来替代某种营养成分的特殊替代品(如尿素)或用于诱发畜禽特殊生理功能的物品(如调味剂)均应作为添加剂,在原料组成中予以标明。各种原料的名称,一般应以具体名称标出,如玉米、豆粕,若配方中某些原料常有替代情况发生时,也可以原料种类标出,如谷物、植物油料饼粕等,但如果采用的原料含有毒有害物质时,则必须标示具体品名,如棉子饼粕、皮革蛋白粉等。

2.1.4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它体现了产品的内在质量特征。生产者根据规定的保证值项目,对其产品成分作出明示承诺和保证,保证在保质期内,采用规定的分析方法均能分析得到的符合标准的产品成分值。标签上应按《饲料标签》中表1所列项目标示,其数值必须完全按产品标准中的数值标示。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总磷、钙、食盐、水分、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每千克饲料中含有某些元素的量来表示(如:mg或ug);药物饲料添加剂和维生素的含量以药物或维生素的量,或以表示药物生物效价的国际单位表示(如:mg、ug或国际单位IU);有毒有害物质以每千克饲料中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量或个数表示(如:mg、ug或细菌个数)。一般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有效成分含量等,用“不低于”表示范围;粗纤维、粗灰分、水分、有毒有害物质用“不高于”表示范围;总磷、钙、食盐等用幅度范围表示,如0.6%~0.9%。需要指出的是,“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是最低保证,因而生产者必须充分考虑某些成分在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损失(如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某些成分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增加(如水分),而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保证。

2.1.5产品标准编号。标签上应标明生产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编号。由标准的代号、顺序号和年代号3部分组成。可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经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备案的企业标准。

2.1.6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必须按农业部公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严格执行规定的剂量、配伍禁忌和休药期等要求。标签上必须标明“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字样,字体醒目,标示在产品名称下方。另外,还应标明添加药物的法定名称、在饲料中的准确含量、配伍禁忌、停药期及其他注意事项等。

2.1.7使用说明。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精料补充料,应给出相应配套的推荐配方或使用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饲料添加剂产品,则必须注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1.8净重(或净含量)。应在标签的显著位置标明每个包装物中的净重,散装运输的饲料、饲料添加剂,标明每个运输单位的净重。要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表示,如克(g)、千克(kg)或吨(t)。若内装物为液体的则应标注“净含量”。

2.1.9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饲料、饲料添加剂为限期使用的产品,必须在标签上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日期采用国际通用表示方法,如:2003-06-01,表示2003年6月1日生产。年号后留空格可加班次批号等。也可直接标注2003年6月1日。保质期是指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证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的成分、外观等应符合该产品生产所执行标准的各项质量指标要求,也符合饲料、饲料添加剂卫生标准的要求。保质期的确定可按国家标准规定,没有规定的,生产者可视产品的特性,经科学试验确定。在标签上要注明贮存条件和贮存方法。保质期用××个月或××天表示。

2.1.10生产者、分装者的名称和地址。标签必须标明与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一致的生产者的名称和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进口产品必须用中文标明原产国名、地区名等内容。

2.1.11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管理的产品,如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标签,应当注明有效的产品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证号。

2.1.12可标注必要的其他内容,如产品品牌、条码、名优标志、有效期内的质量认证标志等。

2.2标签印制要规范

标签必须使用中文,并使用规范的汉字;标签上出现的符号、代号、术语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的规定;标签上不可以使用繁体字,也不可以使用自撰的简化字。标签印制材料应结实耐用,文字、符号、图形清晰醒目,保证当产品到达用户手中时,标签内容仍能清晰易辨。

2.3标签使用要正确

饲料标签不要与包装物分离,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将标签印制在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袋、瓶、箱以及其它包装形式的容器或包装物上;二是单独印制纸签、塑料签(或其它制品签),粘贴或附吊在饲料、饲料添加剂包装容器上,也可缝于袋口。标签缝在袋内时,外露的部分要能看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以便用户购买饲料时参考。

3加强对饲料标签的监督管理

3.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饲料标签》标准的贯彻实施

实行标签管理,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已成为各国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生产者利用饲料标签可以合法有效地向用户介绍自己产品的特征,传达产品质量信息,并就产品质量对用户作出明确的承诺和保证;经营者可以根据标签标注的内容安排产品的安全储运、适时销售;养殖场(户)可以通过标签了解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的质量状况,便于正确使用和储运;饲料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标签内容判断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是打击假冒伪劣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的重要依据。各饲料企业要组织技术人员,进一步学习《饲料标签》及其他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执行饲料标准的自觉性。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要加强培训,切实掌握饲料标签的各项技术环节,提高管理水平。

3.2加强审核,切实纠正饲料标签的各种不规范行为

各级饲料管理机构,要结合当地实际,在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其他单一饲料的审查考核中,把饲料标签列入考核的内容,认真把关,严格审查,及时帮助企业找出问题,加以纠正。在对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核发批准文号时,将严格审查标签内容,凡不符合《饲料标签》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核发批准文号。与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沟通,在审查与备案企业标准时,共同把关,做好饲料标签的实施工作。

3.3突出重点,严格动物性饲料的质量管理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例9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我省饲料工业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地发展,饲料企业数量达到700多家,饲料产量达到688万吨,产值134亿元,吸纳劳动力2、3万人。饲料业之所以能够健康快速发展,一方面靠的是政策、科技和投入,一方面得益于畜牧部门的依法管理和规范。

客观分析在饲料依法行政和管理方面,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初步建立了一支饲料行政执法队伍,全省饲料执法人员发展到人,执法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全省饲料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基本上维持了饲料市场生产经营秩序,为饲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开展了饲料质量安全卫生监管,提高了饲料质量安全水平。全省饲料质量逐年提高,合格率由年的%提高到20*年的95%,尤其是违禁药物的使用现象得到明显控制。三是狠抓了饲料生产企业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

在总结分析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执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执法队伍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还不高,表现在一些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存在着不依法行政的现象,一些执法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掌握不够,存在着执法不懂法的现象。二是执法行为不规范,存在着粗暴执法、越权执法的现象,也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同时更存在乱抽检、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畜牧部门和执法人员的形象,引起一些企业的不满。三是有些执法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有的在饲料行政审批工作中效率不高,没有把管理当成服务去做。上述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努力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当前我省饲料行业发展形势很好,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既要依法打击饲料生产、经营中的不法行为,规范饲料市场秩序,又要依法保护饲料企业的合法权益,既要搞好管理,又要把服务寓于管理之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饲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依法搞好饲料管理,是法律赋予我们畜牧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树立企业第一意识,认真搞好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我们畜牧部门的任务,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努力使我们的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维护饲料生产经营秩序

根据我省饲料行业发展形势,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要紧紧围绕两个目标,突出三个工作重点,严厉打击四种不法行为。

两个目标:一是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二是提高饲料产品质量。

三个工作重点:一是要把中小饲料企业作为监管的重点,因为中小企业生产条件一般较差,技术力量一般不强,质量意识一般不高,往往问题较多;二是要把动物源性饲料作为监管的重点,因为动物源性饲料事关“疯牛病”,其监管又刚刚起步,一定要突出出来;三是要把违禁药物的使用和限用药物的超量、超范围使用作为监管的重点,因为这是影响饲料质量进而影响畜产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必须保持高压态势。

在实际工作中要依法严厉查处以下四种不法行为:一是无证制售饲料的行为,包括无安全卫生合格证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饲料产品;二是生产假冒伪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在饲料中超量、超范围使用兽药和超范围使用动物性饲料产品的行为、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品的行为;三是无证经销进口饲料产品和未经审定的新产品,包括无登记许可证的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和未经农业部审定公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等;四是对于不符合标签标准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要依据《饲料标签》进行整改;对于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型饲料企业,要限期停产整顿,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会同工商部门坚决予以取缔。在饲料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的执法管理过程中,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尤其要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力争查处一个,震慑一片,教育一群,要通过大案要案的查处,树立畜牧部门执法权威。

三、加强教育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依法行政包括所有的行政权力必须有法律依据、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守法律、行政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三个方面,目前存在的三乱问题、吃拿卡要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甚至于徇私枉法问题等,都是行政权力被滥用的结果,与依法行政原则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严格执法,一方面又要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依法行政。

一要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制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饲料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法律水平高,业务技能精的专业执法队伍,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例10

饲料是畜牧业最大的投入品,其质量安全与养殖场(户)增收、畜禽健康、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息息相关。普洱市长期以来立足自然生态,充分发挥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近年来,普洱市积极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推进强势养殖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所以,必须严把饲料、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质量关,切实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

1普洱市畜牧业概况

1)普洱市概况。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总人口261.7万,辖1区9县,国土面积45385km2,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与老挝、越南、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25km,是我国重要的西南门户。全市生态条件非常优越,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0~20.3℃,年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草原面积近148.73万hm2,其中拥有禁牧草原16.05万hm2,草畜平衡草原107.80万hm2,人工草地2.72万hm2;畜禽遗传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无量山乌骨鸡、普洱瓢鸡均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茶花鸡、滇南小耳猪、云岭黑山羊均为云南省著名畜禽遗传资源。2)畜牧业概况。普洱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狠抓防疫,保障质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普洱市畜牧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向集约、规模、标准、生态等产业化格局跨越发展,全市畜牧业以生猪产业为主,鸡蛋、专用型肉鸡主要从大理、昆明调入,冬瓜猪、江城黄牛、无量山乌骨鸡、普洱瓢鸡等倍受本地和西双版纳、玉溪、昆明等市民青睐,并远销广东、上海等地,为优质、安全、生态的畜产品。2016年普洱市畜牧业产值达69亿元,肉类总产量26.6万t;存栏生猪271.94万头、牛74.77万头、羊50.97万只、禽1352.94万羽;出栏肉猪260.75万头、肉牛22.16万头、肉羊25.85万只、家禽1937.5万羽。

2饲料质量安全分析

1)饲料产品总体质量。普洱市养殖业为规模养殖场(户)和散养户2种,其中,散养户所占比例较大。规模养殖场(户)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多数使用预混料严格配比,而散养户饲料使用十分杂乱,如哺乳仔猪多数使用配合饲料,育肥猪多数使用浓缩饲料,肉牛、肉羊很少用精料补充料,专用型肉鸡和蛋鸡多数使用预混料自配。普洱市共有4家饲料生产企业,产量约为全市销售总量的5%;经营企业(户)约1100多家,分布于市、县、乡、村,其中乡镇级约占70%;而广大养殖场(户)饲料产品利用率已达95%以上。2010-2016年,全市在生产、经营环节抽检饲料样品834批,合格783批,检测合格率93.9%;抽查饲料标签1006个,合格908个,合格率90.3%,饲料产品的标签问题情况突出,如产品包装广告夸大其词,产品批准文号标注混乱,印章不清,有的甚至涂改生产日期。2)生产环节抽检情况。2010-2016年,共抽查辖区内饲料生产企业4家,抽检75批,合格65批,合格率86.7%。其中,浓缩饲料18批,合格15批,合格率83.3%;配合饲料57批,合格50批,合格率87.7%。不合格的主要指标是粗蛋白、黄曲霉毒素B1、水分、粗灰分,分别占不合格产品总参数的40.0%、30.0%、10.0%、20.0%。3)经营环节抽检情况。经营环节的产品约95%来自昆明、大理等市外生产企业,2010-2016年,共抽查辖区饲料经营户694户,检验759批,合格718批,合格率94.6%。其中,配合饲料498批,合格468批,合格率94.0%;浓缩饲料261批,合格250批,合格率95.8%。不合格的主要指标是粗蛋白、黄曲霉毒素B1、水分、铅、砷、铜、锌等,分别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46.3%、2.4%、22.0%、9.8%、7.3%、7.3%、4.9%。4)养殖环节抽检情况。2010-2016年,在辖区内抽取食槽料样品20批、畜禽自配料样品37批、动物源性饲料10批,共67个养殖场(户)的饲料样品67批,检测合格65批,合格率97.0%,不合格的样品主要是喹乙醇超标。

3存在问题

1)检测机构薄弱。普洱市饲料检测机构始建于1991年,当前内设于普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仪器设备缺乏或老化,仅有检测人员4人,主要开展粗蛋白质、水分、微量元素、有毒有害物质等营养指标及卫生指标的检验检测,不能开展氨基酸分析,已不能适应饲料检测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饲料检测技术日新月异,实验室检测机构仪器设备难以与时俱进,检验检测工作经费不足等综合因素,导致普洱市抽检的饲料经营企业(户)只占全市经营企业(户)的30.5%。2)地方企业弱小。目前,普洱市仅有3家饲料生产企业,年生产饲料3.85万t,有的还处于“半生产”状态,为典型的“弱、小”企业。相对于昆明的大型饲料生产企业,普洱市的生产企业问题较多,设备落后,产量小,从业人员少,且素质低。特别是检测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实验室操作培训,加之检测设备不足或简陋,质量保证措施不到位,很少开展原料入厂检测、产品出厂检验等,诸多因素影响了生产企业的出厂合格率。3)饲料市场杂乱。通过多年的饲料抽样检查来看,普洱市饲料经营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营业场所面积较小,物料堆放混乱,无防潮措施,雨季饲料极易霉变;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不建立购销台账,无质量控制意识,过期、变质饲料不及时处理,普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普洱市饲料没有入行门槛,不需向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约85%分布于乡村集市,日常监管难于逐家逐户;四是饲料经营企业(户)促销手段多种多样,多数养殖户主要以赠品、价廉、返利等选择饲料,不注重品牌,很少人会根据标签上标注的粗蛋白数值来挑选;五是不法商贩的投机行为甚重,有走村串寨的直销现象,部分区域有假劣饲料直销乡村的态势,导致不少养殖场(户)经济损失,更无法追溯生产企业。4)饲料使用不科学。普洱市的饲料产品抽检总合格率为93.9%,表明饲料产品质量总体上是优质、安全的,但零星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养殖场(户)不科学使用饲料所致。一是预混料、浓缩料不按标签和说明的建议配方进行科学配比;二是不分动物年龄段、动物品种间乱用,特别是猪、鸡饲料经常混用;三是随意添加兽药及饲料添加剂,不严格执行休药期等;四是有的将动物疫病、玉米霉变、畜禽食入有毒有害物质、不安全用药等导致动物发病死亡的原因,强加于饲料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问题而索取赔偿。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例11

1我国现行饲料行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1饲料行业物流管理影响了企业竞争力料制造加工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时代的发展,饲料加工模式由集体式饲料加工作坊逐步演变为饲料加工企业,现阶段我国饲料行业由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和数量更多的中小型饲料企业组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地位,我国畜牧业和水产业等养殖业的运行离不开饲料产品,养殖业的发展与否和饲料的优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养殖业广泛分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其中包含了大型集中的畜牧养殖场和水产养殖场,也包含了数量更多的养殖规模不大的个人养殖基地,对于饲料需求数量及需求方向均有不同,对饲料加工行业的产品加工和产品运输提出较高的要求(陈根龙,2020)。目前我国养殖业多数分散在广大农村地区,受地域特点的影响,农村地区交通不够便利,饲料产品的运输难度相应增加,由于饲料产品本身的商品特点,一般在购买后短时间内要投入使用,进行饲料投喂,饲料运输时效在饲料企业行业竞争力中占有很大比重,相同类别的饲料产品,在价位上没有太大悬殊,作为客户自然选择能在更短时间内送达的企业。现阶段我国饲料加工技术趋于成熟,随着饲料加工产业技术壁垒的打破,我国现阶段饲料企业除了饲料产品加工种类不同外,饲料产品的质量及功效差别不大,客户在选择购买饲料时,更倾向于物流速度、购买体验及售后服务。

1.2现代饲料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影响企业效益发展在我国现行饲料企业中,中小型饲料企业的数量占大多数,为了在当下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平稳发展,饲料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饲料企业,除了要求自身产品质量过硬外,更需要重视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物流是企业和客户相互接触的最后一道程序,当下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交互方式更加多样化,也更加便捷,企业的产品宣传、推广售卖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先期通过产品的宣传介绍得到客户青睐,直到客户交付款项达成交易,得益于互联网的便捷,企业和客户双方不必当面商榷,节省了双方的时间。用更少的时间成本达成目的,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但隔着网络交流,很难让客户对企业有深刻印象,在此种模式下,企业良好的物流模式可以在和客户当面接触过程中给客户有“温度”的体验,饲料企业要牢牢抓住物流行为中的时机,在饲料产品运输派送中做好物流管理工作,通过良好的物流管理模式,充分展示饲料企业的企业形象、服务模式,一方面可以给购买产品的客户以良好的购买体验,做好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客户满意度,在保障饲料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让客户对该企业产生良好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客户的购买依赖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物流的线下模式做好企业宣传,由于我国养殖业的分布特点,数个养殖户聚集在同一地点的现象较多,对客户良好的物流服务相当于线下推广宣传,能在获得特定客户满意的同时,发展潜在客户,为饲料企业的效益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2现行饲料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2.1我国饲料行业物流发展滞后我国饲料企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由集中的小作坊模式开始,现阶段已能自主加工生产我国养殖所需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我国饲料行业已发展壮大至专业化模式化的饲料行业模式,在饲料精加工技术及饲料产品种类创新方面均有长足进步,但在我国饲料企业中普遍存在不重视物流发展的现象。我国饲料加工生产及饲料产品消耗均数量可观,但在饲料行业物流方面,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较大差距。在我国饲料行业中,没有形成固定的饲料物流链,一方面由于我国现行饲料企业大多数都是规模不大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对生产运输成本的考虑,建立单独的饲料物流链耗资巨大,对生产企业而言是较大的经济负担,采取传统的运输模式也能满足饲料产品的运输需求,故国内目前没有形成类似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单独属于饲料产品的物流链(刘新贵,2020)。另一方面受购买方传统观念影响,由于饲料产品特殊,一旦包装受损、暴力运输,饲料容易发生变质发霉等现象,对运输、储存、密封要求较高,购买方更倾向于由销售方直接运输,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售后维权更加直接。另外,受我国养殖业地域分布的影响,我国养殖户大多位处于农村地区,运输设施不够发达,为饲料物流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加大了饲料运输难度(梁千等,2020)。

2.2我国饲料企业对于物流现代化不够重视饲料运输是最后一道工序,相对于饲料产品的加工、添加剂的制作、产品类别的研发创新,饲料物流管理往往不受重视。我国现行的饲料企业规模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在中小型饲料企业中,对于饲料企业物流管理现代化的轻视现象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受企业规模限制。中小型饲料企业的流动资金有限,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特点,中小型饲料企业进行融资行为较为困难,饲料企业主要靠靠内源融资,保持企业效益稳定已经不易,更多的中小型饲料企业在进行融资行为时不得不选择外源融资,获得资金少、付出代价高,在资金预算不够充足的情况下,相对于发展物流现代化,中小型饲料企业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发展客户、推广产品方面,以期给企业带来更为直接的效益增长。第二,出于成本考虑。实现饲料企业内物流现代化,要从饲料产品包装、分装等方面建立一条自动化包装流水线,减少人工包装、分装、运输等环节造成的人为包装损坏、贴错标签、发错目的地等现象,同时缩短饲料产品出厂时长,提升销售效率。由于实现现代化物流模式的成本较高,更多的中小型饲料企业选择采取传统的人工物流包装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节省了成本支出,但就长远来看,相对于一劳永逸的自动化物流,只需要简单升级维护便可维持稳定运行,人工物流模式的弊端较为明显,不利于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企业负责人对物流现代化了解不充分。现行的饲料企业中,企业负责人对物流现代化的了解较少,没有在根本上认识到物流现代化对于企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一方面由于在中小型饲料企业中,企业家族化现象严重,企业运行常态化模式已经形成,打破传统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实现物流现代化的饲料企业数量较少,处于同一地区的饲料企业都是传统的物流模式,可效仿的成功案例太少,导致企业负责人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3现代饲料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短缺实现饲料企业物流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我国现行的饲料企业缺乏相应物流管理能力的人才。饲料企业物流管理方向人才缺失并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从我国饲料业发展至今,对饲料业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一直不高,导致了无论是大型饲料企业还是中小型规模的企业,都没有充分意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升培养饲料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加大培养力度,正视物流管理重要性是当前我国饲料企业加强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原冰,2020)。相关人才的短缺造成了饲料企业在物流管理上的短板,在现行饲料企业中,处理物流业务的人员极少是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的,多数为照搬前人经验,经过总结后便付诸实践,对饲料企业物流管理工作而言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若想实现物流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单单依靠总结前人经验远远不够。饲料企业物流管理人员没有具备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实际操作时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表现为在工作中能大体完成任务,但在物流管理中缺乏创新,针对变量做出的反馈行为不够及时,也无法在物流管理工作中做到明显改变,另一方面,饲料企业物流管理方向的人才短缺还表现在物流售后方面,优秀的现代饲料企业物流管理人才能在物流售后阶段敏锐的发现自身不足,实时反馈,为购买产品的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售后体验。同时能在和客户所处地域的线下接触中及时发现潜在商机,为企业效益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3现代饲料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探析

3.1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实现饲料企业物流管理网络化饲料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要改变传统的思念观念,基于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饲料企业物流管理的网络化。第一,改变企业负责人的思想,作为饲料企业负责人,要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跟得上时代潮流,摒弃陈旧思想,抛却老旧习惯,饲料企业的物流环节同样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已逐渐落后于时代,饲料企业要从自身企业特点出发,积极制定相关物流战略,针对于目标客户将特定商品的物流管理细致化。第二,更新互联网技术水平,为饲料企业物流管理网络化提供技术支撑。饲料企业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强学习物流行业相关的新兴技术手段,并积极应用到物流行为中。有资金支持的大型饲料企业应积极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实行物流管理的网络化模式,通过现代的GPS/GIS技术、EDI技术等技术手段,使得饲料产品的物流信息采集、交互、反馈、传达等流程得以更加便捷,将饲料企业物流的核心网络化,能及时处理饲料加工、运输、销售环节出现的问题,同时,更好的掌握饲料的售后服务,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实时反馈客户信息,有问题及时整改,提升饲料企业的综合实力。

3.2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物流流程现代饲料企业在物流行为中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优化物流管理模式,维护好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将物流流程重新架构,企业的物流管理方向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肖炜华,2020)。在饲料企业物流流程中,时刻以客户需求、客户满意度为服务宗旨,在饲料商品包装出厂时做好调研工作,分析客户所处地域,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决定饲料产品包装密封方式及在饲料产品中转时的存储方式;运输过程要保持和客户的实时信息交互,通过GPS技术实现商品位置的实时更新,让客户能直观有效的了解到饲料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另外,将产品运送至客户手中时不代表物流流程结束,在如今互联网时代,绝大部分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饲料企业而言,能和客户实时线下交流的机会不多,饲料企业要充分利用运送饲料产品时和客户线下交流的时机,做好调研工作,针对当地气候、湿度等独特的条件作出反馈,为客户提出饲料使用时的建议,并提出可以在该客户下批购买饲料中单独添加适用于当地条件的添加剂,以更大程度的激发饲料功效,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客户的购买依赖性。同时饲料企业也要对当下的物流系统做好优化和重塑,以客户为中心,吸收他人先进经验,补足自身短板,消除负面影响,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物流网络。

3.3加大饲料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现代饲料企业物流管理注入新活力饲料企业物流管理的变革创新需要专项人才支撑,为饲料企业物流管理提供专业人才需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首先,饲料企业应重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企业内部现有的物流管理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力从新角度出发,用新观念灌输,使企业内物流管理模式获得改进,通过学习新模式,将饲料企业物流网络化的进程推进;对于新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即将从事该工作的人员要掌握好培训方向,改变以往的“老带新”模式,新人要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带着先进、科学的理念上岗。其次,饲料企业要重视培训流程,注重培训质量,可以在高校聘请教授在企业内开展讲座,通过和高校的对接,将国内乃至国际化先进的物流管理知识带进企业,从更专业的角度出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饲料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进行深化改进(王宛濮,2020)。最后,政府要发挥自身能效,做好宣传工作。我国目前饲料企业仍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受企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制约,优化物流管理模式带来的益处不是短时内能反馈到企业中的,因此,重视物流管理的企业较少,政府机关要做好下基层宣传工作,使其从主观上意识到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