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4:2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69-02

2012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题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领导工作全过程,自觉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为了加强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将近十年来中国学术界对于“实事求是”的研究做一回顾。

一、对“实事求是”的解读

学者们从中华传统文化渊源、古代解读、近现代解读等方面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系统论述。

1.关于“实事求是”的历史文化渊源。学者们一致认同“实事求是”的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务实的民族精神和现世倾向。有学者考证了“实事求是”的最早出处和发展脉络,指出西汉前期,河间献王刘德收藏了大量儒家、道家经典的正本、善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班固称其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经过后世学者的发展,实事求是逐渐成为古人以实证和务实的治学精神和态度,要求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时,其主观思想要趋向、靠近圣贤经典,符合圣贤经典的原义。

2.对“实事求是”的解读。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 “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有学者从所受的湘湖文化教育背景和他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与党内“左”右倾错误作斗争的艰难历程阐述了是 “实事求是”的坚定倡导者和执行者。还有的学者提出,“实事求是”思想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作为指导思想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方法论的基础,二是作为共产党员道德品质的党性要求。

3.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进一步解读。有学者认为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二是任何时期、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讲实事求是。有学者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加以论述,指出邓小平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4.关于“求”的理论。有学者系统论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中“求”的理论与实践,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求”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求”的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解放思想;“求”必须放眼世界,抓住机遇;“求”要有“敢闯、敢冒、敢试”的精神;在“求”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各种思想障碍。

二、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的关系

国内学者对于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有两种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二是认为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因此,第二种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有学者提出: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进而指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就是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证明了邓小平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的正确性。

关于实事求是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有学者分别从和邓小平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辩证关系角度加以论述。提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辩证关系的思想,其中包括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统一关系、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性标准和价值性标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贯彻群众路线具有促进作用等观点。邓小平在思想的基础上,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两者相统一的思想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具体包括:要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来保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认识方法上是统一的、以“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性标准、要实事求是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以制度保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等内容。

三、作为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有一段发展的历史轨迹,有学者分析了建党九十年来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经验与启示,肯定了独立自主、解放思想、民主等因素在坚持实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的重要作用[11]。有学者从党的思想路线丰富发展的角度研究了“实事求是”所指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或具体形式,“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由、邓小平、所代表的三个阶段,首先明确地提出了这一路线,并使之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邓小平对于实事求是理念本身做出了重大的推进,如提出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突出了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立足于自身的特色;通过“三个代表”和“与时俱进”两大原则全面地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体化和现代化。

另一些学者则从党的思想路线丰富发展的角度研究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之间的一致性。有学者指出,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矢志不移地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其贯穿始终的思想路线就是“实事求是”,但却各有侧重:主张“有的放矢”,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注重“与时俱进”,则突出“求真务实”。还有学者认为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是我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实事求是原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最重要的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

四、关于“实事求是”实践“难”的问题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例2

[作者简介]刘爱新,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4-0106-03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

“事实求是”是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的一条思想路线,并且以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1929年12月,同志在主持起草《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教育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并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古田会议体现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重要原则。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1930年5月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要到群众中去做实际调查。后来,通过《实践论》《矛盾论》系统批判了教条主义,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作了深入的哲学论证。至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并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经过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正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取得了伟大胜利。

然而,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在不同程度上背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严重失误。“”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第一个拨乱反正就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权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别强调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重要意义,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同志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声音,他有力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1980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作了概括。根据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探索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转折。

在新时期,面对国内外的新环境以及我党出现的新情况,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赋予了新的含义,他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还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强调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做到求真务实,注重实践效果。2004年1月,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了在坚持求真务实问题上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很显然,这一讲话进一步深化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认知和现实意义,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保证。

回顾党的发展历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历程,从根本上说,我们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够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我们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反之,一旦偏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和我们国家就会遭受挫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备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事求是既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这个精髓,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积极坚持这个精髓。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了这个精髓,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二、大学生实事求是优秀品质的培养

“实事求是”作为我党思想路线,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是大学生必须理解、掌握、进入头脑的重要理论知识。这一内容设置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概论”课)第二章,目的在于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当代大学生更充分了解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内涵,进而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然而,笔者认为,仅仅将实事求是作为我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传授予大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平台。具体地说,在帮助大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应该把塑造大学生优秀品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共和教育部对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明确提出的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优秀课程的教学目标。

很显然,理论需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才能体现其生动性和吸引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非与大学生毫不相干、高高在上的枯燥理论。实际上,实事求是也是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为人处世息息相关的优秀品质。我们首先从“实事求是”的词源观察,“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刘》,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意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种求实的学风。同志于上世纪40年代对实事求是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借用“实事

求是”这一民族化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作出了简明的概括,但无疑也内在地包含了“实事求是”严谨学风的本意。由此可见,“实事求是”的本意就是与大学生最密切相连的重要品质,求知求学必须根据实证,求索真相,踏踏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学风、在实践基础上推进创新不正是大学生十分必要而又非常珍贵的优秀品质吗?从社会到校园,各种诚信缺失的行为屡见不鲜,放眼今天的大学校园,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学风浮躁的现象十分突出。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教学中倡导严谨的学风,还需要进一步弘扬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重要品质。这些都属于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正如邓小平所说,“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可见,实事求是与真诚、踏实、诚信的品质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些优秀品质对大学牛的成长影响重大。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也给当代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塑造以重要的启迪。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想问题、办事情、作决定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偏离实际。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大学生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情况,因而会出现好高骛远或妄自菲薄的心理,无法制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或自惭形秽、自轻自贱,学习效果很不明显。教师必须利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课堂教学培养大学生从实际出发,正确定位自己,脚踏实地朝着目标奋斗的精神和品质。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求我们重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统一,既要重视理论的学习,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不能忽略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阶段是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然而理论学习的意义在于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若是偏离了实际,脱离了对现实的关照,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而在大学的教育当中,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理论,而是在理解和掌握理论的前提下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新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厂房,走向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由此培养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的优秀品质。

总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的几代领导人创立并在不同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路线,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的根本路线。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通过对“概论”课第二章的学习,当代大学生需要从理论的高度了解和把握这个精髓,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然而,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需要借助于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三、余论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其所包含的优秀品质也必将对大学生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在当代,“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等关键词已被众多高校作为激励和劝勉在校教师和学子们最重要的精神和品质。

2010年总理带着真心、真意、真情与新华网友在线交流,在网友希望总理给年轻人讲几句勉励的话语时,总理亲切寄语青年人:“我觉得青年人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这就需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要有严谨的学风和诚实的态度。不图虚名,不度虚生,唯以求真的精神做踏实的工夫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信誉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实力,还应该表现在民族的素质和道德的力量,而且我以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更为长远。”总理的言语表达了对青年人具备实事求是精神的无限期望。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应借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平台,将理论的传授与大学生实事求是优秀品质的培养相结合,使严谨治学、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在大学生心中扎根,使大学生更好地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A].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例3

[作者简介]郑云斌,泉州师范学院马列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021-03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艰难探索中得出的理论结晶。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共同富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的形成及其历史发展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具有特色的基本原则,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最早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自觉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邓小平作出的科学评价。

在1929年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在他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概念。

在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和1930年的《反对资本主义》中,首先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而要纠正主观主义就要:“(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段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在《反对资本主义》一文中,提倡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些已具备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雏形。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在运动和党的七大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之所以能在党内首先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是因为他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在中国革命和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反对离开中国社会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新中国的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创建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继承和发展,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强调实事求是,全党十分认真贯彻这一思想,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但是1957年的反右倾扩大化、1958年的、1966年的“”等严重偏离了这一思想路线,给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重大损失。“”结束后,邓小平通过重新确立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探索,逐渐形成了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军事各个方面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强调实事求是是“思想的精髓”。党在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过程中不但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发展了这一思想路线。表现在:

1.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在1980年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2.强调我们党要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在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我们要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十六大报告中更是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2004年,在一次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至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得到重新确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三)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严重的挫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在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让它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保持党的先进。

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党和中国革命建设中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建国前,它使我党了的反动统治,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它使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党和国家的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一旦背离这一思想路线,脱离实际,将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如1957年的反右倾扩大化,1958年的,1966年开始的持续十年的“”,它们都是因为脱离实际、没有实事求是、错误估计形势而造成的;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实事求是,党和革命才能沿着正常的轨道运行;只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业的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在长期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完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加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我国才能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业绩,使国家富强,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

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意义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贯穿于思想全部内容中活的灵魂,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党的思想作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才能少走弯路、少受损失,取得巨大成功。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化的进程,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新世纪新阶段,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提出求真务实的新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理论。这些都是在坚持和完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实现的理论创新。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时期,我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创立新的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好、更坚实的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指明了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中,我们要以实事求是为准则,以实事求是的应用为平台,以实事求是的理论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方法为手段,以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保持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其革命性和先进性,才能保证其执政地位的稳固性。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依据。正确的思想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具有科学性。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依据。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我们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本身的成熟;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能够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贯彻下去的结果。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三性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时代性是前提,把握规律性是核心,富于创造性是目的。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中,特别重视理论创新。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例4

党的思想路线至今有四种表述方式,“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四种表述方式体现了我们党的思想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内涵,是共产党人勇于奋斗和探索的历史路程。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了解和掌握,对我们了解历史,了解党,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实事求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

1.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7月国民革命的失败,党的思想路线开始孕育。由于共产党刚刚建立,只能听凭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指挥,照搬苏联的经验和模式,中国革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共产党一直努力尝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依照中国国情制定一系列方针和政策。

2.自1927年土地革命开始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党的思想路线初步提出。1929年6月,在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原因时,“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第一次被使用。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写到, “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从这时起,党的思想路线有了基本含义的界定。

3.自1935年1月遵义会议到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实事求是”被确立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中心思想。在1937年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本哲学名著中, “实事求是”这一概念开始被使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这一政治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任务,也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这一概念。

4.自1938年11月到1945年6月党的七大,党的思想路线正式确立。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深刻挖掘了“实事求是”的含义,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同时,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从运动后之后,“实事求是”开始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为人们所接受。1945年4到6月召开的党的七大把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5月31日,特地讲了“实事求是问题”,意味着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确立。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

1.党的思想路线遭到严重破坏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恢复的时期。自1966年到1976年,由于国际国内各种的影响,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都受到了影响,导致了“”,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1978年邓小平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过程中,大力提倡“实事求是”,批评“两个凡是”,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邓小平说:“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

2.“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概念的提出。在1978年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也是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并列提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概括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的思想路线,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使用。1988年3月10日,在上海市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三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来的。”这是第一次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概念。

2.“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概念的提出。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提出“与时俱进”的概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002年3月,他在陕西考察时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这意味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被纳入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之中。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与时俱进也被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提了出来,报告中明确阐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

2004年1月12日,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第一次将求真务实上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活的灵魂”。他指出: “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程充分表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2006年8月15日,在学习《文选》报告会上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中共十六大以后,同志反复强调求真务实的重要性,其实质就是强调从实际出发,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这里所说的求真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求客观实际之真,也就是说要真切地了解实际情况;二是求事物发展规律之真,就是深刻地认识客观规律。这两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才是党中央强调求真的本意。

参考文献:

[1]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例5

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点。90年来,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形成和重新确立的曲折过程。历史经验表明,有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才能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并使之得到贯彻。

思想路线的确立:从陈独秀、到

1922年创办的,由邓中夏、刘仁静、施存统、蔡和森等人先后任主编的《先驱》杂志,在发刊词中就说,要“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我们党成立以后,陈独秀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撰写和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文献,初步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动力等问题。特别是他为党的二大起草的《宣言》,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之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而破天荒地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此后,陈独秀又撰写了许多文章,对中国革命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2年8月)一文,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中国农民问题》(1923年7月)一文,是中国共产党人较早研究农民问题的文章,当时就得到“精审可观”的评价。陈独秀的这些论著,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辩证地分析问题,这表明,他有一条大体正确的思想路线。

在我们党内,较早较自觉地重视思想路线的是。他在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他鲜明地反对脱离中国实际的本本主义,明确提出,共产党人要有从斗争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思想路线问题,他从中国革命胜利的高度阐明思想路线的重要性,而且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提法。

遵义会议后,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反思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在一些重要会议的讲话和起草的文件中强调:要将马列主义民族化,“使之适合于我们的具体环境”。(1936年3月在中央政治局的报告)对于马列主义来说,“现成的到处适用的药方是没有的”,“现在严重的问题就是如何灵活地应用马列主义到中国的环境中来”。(1937年5月在党代会上的讲话,转引自杨奎松《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和原由》)在1940年2月起草的《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方法是国际性的,但我们是在中国做组织工作,一定要严格估计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习惯、道德的特点,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再来决定我们的斗争形式、组织工作、工作方法。”作为党的总书记,的这些讲话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可贵的是,一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就在严酷险恶的现实中一以贯之地坚持,终其一生。

,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集中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在一系列关于整风的重要讲话中,深入揭露批判了教条主义者理论和实际分离的错误思想路线,并创造性地用“实事求是”四个字,来表述党的思想路线。他说,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提出,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样的认识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党的广大干部和党员理解和掌握了实事求是的真谛,学会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充分肯定了整风取得的思想成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而且列为首位。这就表明,实事求是已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总结长期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全党同志特别是一些领导同志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果。是这条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如何坚持实事求是?对此,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其中有两条特别重要:

一是要懂得和了解理论、历史、现状。提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实事求是是有前提的,要有理论的素养,要有对实际的深刻了解。而所谓实际,包括现实和历史、国内和国际。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主观条件),就很难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二是要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强调,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这是同教条主义者根本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抽象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或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搞照搬照套,这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始终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的。

思想路线的偏离与重新确立:教训换来的共识

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重大决策,并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顺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头8年,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邓小平在1988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我们建国三十九年,头八年好,后十年也好,当中那些年受到‘左’的干扰,情况不大好。”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邓小平这个判断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在这三个时期中,为什么出现好与“不大好”的差别?首先是思想路线问题。

邓小平说的“当中那些年”,约有21年。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领导思想上逐渐离开了正确的思想路线。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说,发动“”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其实,在“”以前10年中的不少论点,如“”、、反右倾、阶级斗争问题等,也是这样。

这表明,那段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偏离甚至抛开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值得我们珍视的是,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内有一些同志,力图从实际出发办事,努力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子恢敢于顶住压力,坚决反对农业合作化冒进。、刘少奇、陈云等同志提出既要反对右倾保守,也要反对急躁冒进。敢于揭露“”中的错误。邓小平在1962年讲怎样恢复农业生产时说:“我们之所以能够打倒,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取哪种形式。”他针对全国统一的提出批评:“轻易地实行全国统一。有些做法应该充分地照顾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和特殊情况,我们没有照顾,太轻易下决心,太轻易普及。”(《邓小平文选》第1卷)邓小平讲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更为突出,早在1957年就指出,“经济建设追求先进指标,忘记了我们还很落后”,直言国内建设中的缺点“是要求太高、太急、太大”。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给写信以后,一场政治风暴即将降临。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挺身而出,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作了长篇发言,系统且有理有据地讲了“”中的缺点和错误。他特别提出,对于缺点和错误,应该“从思想观点、方法、作风上去探讨”。(《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这就触及了思想路线问题。

问题在于,为什么在前一阶段能够提出并很好地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阶段却走到了反面呢?为什么坚持实事求是的人反而受到打击呢?这些,是至今仍需要认真研究总结的问题。本文限于篇幅,不可能深入探讨,但以下两点是很明显的:一是认识主体的问题,二是制度保障问题。

1976年粉碎“”以后,我们面临着拨乱反正的历史课题。历史把思想路线问题提到了首要地位。

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社论提出了“两个凡是”。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提出了“准确的、完整的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的概念,给人们以很大启发。1977年底,出现了实践标准与“两个凡是”的对立,这实际上是两条思想路线的对立。经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推倒了“两个凡是”,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说,这是我们党的“基本建设”。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过程中,邓小平精辟地阐述了党的思想路线。他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文选》第2卷)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的思想路线被写进了。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十二大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不但恢复了实事求是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实践标准的内容。这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发展。

经过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几经修改,但思想路线的文字表述一字未改。这说明,全党对思想路线已取得了高度共识。

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需要健全的机制和纠错的勇气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实事求是,二是实践标准,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实事求是,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实践标准,这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实践标准写进党的思想路线,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成果,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20多年的“左”,反映在一系列理论观点和路线方针政策决策上,长期得不到纠正。在这一相当长的时期中,生产力发展迟缓,经济陷入困境,人民生活长期贫穷,出现人口非正常死亡、冤假错案很多等一系列严酷事实,特别是“”那样长时间的全局性的严重的灾难。这些,都在不断检验着“左”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一再发出警讯。但由于认识的主体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失去了接受实践检验的自觉和勇气,又没有纠错的机制,因而不能运用实践标准检验已有的认识,致使错误思想延续下去。回顾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党的认识史,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将实践标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极端重要性。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例6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要义的准确反映,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首先要承认事物的客观实在,要求人们要客观实际的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真实面貌,深刻把握客观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对事物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想形成对事物正确的认识就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的去了解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发展过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同时要想形成对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方法总结规律,形成对规律的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利用规律。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互为补充,相互依存

“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实事求是”的前提,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客观需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以一切客观实在的事物作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知行合一,这样才能够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客观前提,只有联系真正客观实际的具体事物,并运用正确的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充分了解问题实质并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它们既是“实事求是”的基本条件也是“实事求是”的有效方法。

(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的标准也是真理发展规律的重要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又需要实际进行检验。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作为其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其重要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同时“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涵。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内涵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具体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同志对实事求是的诠释将包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指导中国具体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同志就曾道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名言。《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批判左倾教条主义的同时主张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期间,同志除了作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文章之外还先后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报告,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保证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顺利进行,从而理性认识指导实践。

实事求是思想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要不要从实际出发,二是应该从什么样的实际出发。一九三八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实事求是思想的目的在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方法问题。同志从中国革命这一客观实际出发,探索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建立一条“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以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进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一)邓小平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建国初期,受“左”倾指导思想影响,导致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遭遇曲折。“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导致拨乱反正工作无法继续,在此重要关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去理解思想,强调恢复和发展“实事求是”的作风。随后,全党上下乃至全国上下,展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党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的难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二)、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巨大变化。“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被提出。一九九二年,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需要与时俱进,而与时俱M正是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体现。

社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社会发展中面临重大战略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做到统筹兼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创造性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三)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2012年5月16日,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该《讲话》指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该讲话论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讲话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是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才能求真务实。同志在《谈谈调查研究》中强调,“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现实意义

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思想路线,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与时俱进具有深 远意义。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结合新的实践,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党的历来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优良的传统。1930年5月,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强调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道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是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继承与创新,党的90年实践经验表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时展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认识到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前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逐渐进入深水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需要实事求是的去调查研究当前的实际,同时也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做到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辩证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改革过程中要从问题出发,坚持辩证思维,强化创新思维,切实从人民群众所需出发,用实践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例7

1.1“思想路线”概念的提出: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趋于自觉

实事求是思想是同党内教条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形成的正确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倾向。教条主义思想倾向在党内曾一度占据统治地位,它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绝对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给中国革命造成了的巨大损失。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毛泽东在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中阐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概念,论述了思想路线问题。这篇文章的发表,表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标志着我党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探索。

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走向成熟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过程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使我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探索走向成熟。1937年7、8月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从世界观的高度批判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科学论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奠定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含义作了唯物而辩证的阐释,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中国化表述。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真正被确立起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问题。我党正是在实事求是正确思想方法引导下,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局面: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创新: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取得突破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恢复毛泽东确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根据新的实践要求,赋予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刻内涵,由此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探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深度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成果。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探索,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在探索中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历史飞跃及理论构建。可以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能够沿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入、深化,都得益于实事求是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运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活力

2.1解放思想:破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认识障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包涵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等基本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解放思想,就是要扫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障碍,激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

的活力。解放思想遵循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原则。邓小平说:“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反对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左”的错误思想、右的错误思想,排除各种习惯势力、主观偏见、思想僵化和盲目崇拜等的干扰,敢闯敢试,勇于突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第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第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第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2.2从实际出发: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须扎根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核心的就是把握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色。因此,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全面、准确、深刻把握中国国情,“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事实上,从毛泽东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平方式逐步过渡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以中国特殊国情作现实依据,以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作基础,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的实践特色。

2.3与时俱进:保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思想活力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例8

最早使用“实事求是”一词的是东汉的班固,他编著《汉书•河间献王传》,对河间献王刘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作总体评价时,说“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自班固以后,“实事求是”一词逐步演化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用来指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在以前,人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尚未上升到哲学层面,把“实事求是”上升到哲学高度,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理解,并把它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是。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做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这句中国古话进行了改造,赋予其以崭新的内容,并上升到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高度。他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选集》第2版第3卷80页),上述引文第一、第二句话的含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三句话的含义是理论联系实际。指出,从实际出发,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的态度。在运动中,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此,我们通常就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最简明的概括。不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哲学原理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其中经历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经历了反对各种右的和“左”的错误路线,也经历了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等思想。1927年,在反动派就要背叛革命的危机关头,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不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把领导权拱手让给反动派,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等少数人又错误地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已经取得了胜利,对中国革命采取了取消主义的立场。从思想路线上看,陈独秀等人的错误在于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的社会和中国的革命。此后,为了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党又犯了几次“左”倾错误,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危害时间最长,给中国革命造成的损失最大,几乎陷中国革命于灭顶之灾。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就思想路线来说也是与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在革命的危难时刻,同志率先克服了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把苏联经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使人们从这种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标志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形成。1937年,写作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彻底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问题。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马克思列宁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完整的概念,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已经形成。1942年,为延安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建国后,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运用“实事求是”这一根本思想武器,正确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革命的领导阶级和同盟军,以及革命的道路和斗争形式,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和社会主义改造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历史证明,所创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确保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事业发展。邓小平高度评价了所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归根结底,就是靠这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6页)。中国革命的胜利,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遗憾的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党逐渐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十年“”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了严重破坏,致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

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50年代后期起,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我们党逐渐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暂时的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形势和国情的认识出现了主观主义的偏差,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错误,终于导致了“”的。而在中,、“”大搞思想,制造个人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的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内,不准越雷池一步,致使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工作严重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我们民族的生机和创造力受到了极大地抑制。粉碎“”后,当时的党中央领导人,不仅没有及时改变人们思想的僵化或半僵化状态,反而提出和推行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继续搞个人崇拜,用“左”的思想禁锢党和群众的头脑,我们党面临着在徘徊中前进的艰难局势。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怎样认识和对待晚年的失误,怎样纠正“”灾难性的错误,怎样审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怎样看待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怎样让全党的思想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全党同志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实事求是地作出回答和抉择。邓小平同志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和非凡的革命胆略,率先批评了“两个凡是”,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开创了先例。

当时,邓小平同志刚刚出来工作,面对着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的局面,他大无畏地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多次讲话中,一再提醒和呼吁全党要解放思想,冲破,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1977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海军党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讲话中,就把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领导和支持了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同年6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做好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然而还有人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实质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同志的原话,照抄照转照搬就行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全党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重新确立起来。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强调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明确指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强调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大还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国共产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用科学的语言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下来:“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问题,把中国化马克思、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历史进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具体地说,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涵作了科学的规定并写入了。邓小平同志一再论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根本点,多次谈到:“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并明确地规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路线。虽然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可以包含在实事求是中,在实事求是中得到体现,但是邓小平同志的表述把四者连贯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不仅是概念更加明确,更重要的是把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到了新的高度。第二、把解放思想看作是实事求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深刻分析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联系。为了打破思想禁锢,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并大声疾呼“解放思想”。什么叫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能否解放思想,能否从过了时的思想、观念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是能否做到实事求是的前提。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连为一体,是邓小平的一个创造。要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第三、实事求是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大道理。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创新,便是揭示出“实事”并不是平等的,“实事”中有大实事与小实事,有大道理与小道理,只有抓住社会的大实事和大道理,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邓小平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且提出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把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中国的发展路线”,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优异成绩。第四、实事求是必须既立足于国情,又要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指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切忌照抄照搬,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邓小平在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国情做了具体分析,指出至少要注意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在经济、文化上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邓小平才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且确认中国社会尚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坚持立足特色,自力更生,又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对各种具体体制进行的自觉地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他还把改革同建立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列,称为“第二次革命”。当然,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早在1975年,邓小平就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认为应当借鉴外国经验,引进国外新技术、新设备,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有利于我国的市场、资金和资源,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服务,他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的“特色”理论、改革开放的理论是与他的实事求是理念相统一的,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组成。

三、以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例9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的标志性的伟大事件。历史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马克思主义不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也不行。其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自己的路。其中核心问题是确立和贯彻正确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由确立、丰富发展到创新升华的飞跃过程。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虽然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其精神实质完全一致的,都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提出并解决了思想路线。这条路线是对我们党逐步壮大发展历程的客观而真实的反映,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光明灯塔。

一、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和灵魂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文中对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写道:“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朝颜师古注“实事求是”四字,谓“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务得事实”,指务必得到客观事物的事实情况;“每求真是”,指不断追求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特点。因此,“实事求是”本意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治学的态度。

创造性的对“实事求是”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赋予其新的含义,使其成为一个哲学命题,并提升到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高度。1941年,在时期,党内教条主义盛行,主观主义泛滥,宗派主义横行,针对党内的思想状况,必须首先从党的思想路线入手,整顿党的作风,才能保证党的团结,才能保证党领导的革命的成功。他用中国的成语“实事求是”来表述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经这种唯物辩证的阐释之后,“实事求是”成为我们党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集中表述。这条思想路线的确立,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

(一)强调调查研究在确立思想路线中的作用。提出了“调查就是解决问题”【2】的著名观点。他指出,只有进行实际调查,才能了解实际情况,继而对解决问题拥有发言权,制定出正确工作方针,达到革命胜利的目的。否则,仅仅躺在本本上,不做实际调查,就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一定要失掉群众”。【3】这就说明调查就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础环节与基本途径。

(二)阐明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阐明了实事求是与调查研究的内在联系。他指出,所谓“实事求是的态度”,指的就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4】应用马列主义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找出指导行动的客观规律性。1961年1月,根据重新获得的小册子《关于调查工作》(《关于本本主义》一文原名),提出要把1961年搞成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这个思想的提出,明确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肯定调查研究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我党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思想路线”。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是在群众斗争过程的实际经验中产生的。“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这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反之,就“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5】1937年,在《实践论》一书中提出的“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6】等一系列观点,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惟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而且还进一步丰富了通过实践贯彻和实现思想路线的具体途径。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力地击中了教条主义者的软肋――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并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提供了引领,同时也为后继者完善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指明了方向。

二、邓小平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成败得失,面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7】的报告,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号召,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

邓小平同志对“解放思想”的内涵作了科学的界定。他说:“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8】他又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9】解放思想是永无止境的,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不断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个法宝,是思想上和工作上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法宝。邓小平同志所讲的解放思想,归结起来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过去的经验,分析新的历史条件,解决新的问题,提出新的任务和新的方针。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

(一)准确地论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地位。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10】他强调:“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11】他还反复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2】

(二)科学地阐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在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大讨论的基础上,邓小平深人全面地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并提,作为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表述。此后,他又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3】据此,经过党的十二大、十四大,的修改,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如下表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邓小平的观点和的新概括全面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特别是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提,把“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作为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的新概括。

(三)全面说明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社会功能。邓小平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为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特别是要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服务,阐明了思想路线的社会功能问题。他说:“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14】

(四)深刻揭示了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机制和途径。邓小平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有组织路线、政治体制作保障。他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15】他强调提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16】“不进一步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就得不到可靠的保证”。【17】这里提出了三条路线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思想。

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的直接含义是指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即是说一种思想理论必须与时代共同进步,以符合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才能保持其生命力。时代性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只有着眼于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来寻求价值评估的尺度和视野,才能正确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2001年7月1日,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讲话中又首次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与时俱进”相联系。他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002年11月8日,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8】

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

(一)突出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本质。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结论要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发展,用符合新的实际的结论取代旧的过时的结论。所谓理论品质,是指一种理论所具有的高度概括的最本质的思想内涵和思维特征。与时俱进,是世间万物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客观现实、基本国情和世界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遵循它就会勇往直前,违背它就会遭到淘汰。

(二)肯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思想的精髓”,“把握了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的统一科学思想体系”,还指出: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这是对、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建设的基本贡献的精辟概括。

(三)确立了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本质地位。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20】这继续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揭示了与时俱进之所以能成为党的思想路线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根据。同志又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1】这就明确把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中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同等重要的三项要素之一提出来了。

四、创造性的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坚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求真务实”包含“求真”与“务实”两个方面。“求真”的“真”是指客观事物及其内在规律。“求真”就是要不断探求、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务实”的“实”是指改造世界的实践。“务实”就是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就是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即实干的精神。“求真务实”就是要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不断探求真理,并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进行实践,干出成效,做出贡献。

2004年1月12日在中共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同志明确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全党同志都必须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极端重要性,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22】

对党的思想路线主要贡献体现在:

(一)求真务实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适应客观形势的新变化,适应党和国家工作的新特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同志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 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23】这一论述,是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化,既丰富了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又明确了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努力方向。

(二)求真务实凝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精华。将“求真务实”居于党的思想路线理论构架中的主导性、根本性的核心地位。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字里行间昭示的则是一个大写的“真”字,这就明确地表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学的是真知,求的是真理,察的是真相,凭的是真诚,喜的是真实,探的是真谛;党的思想路线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字里行间显现的都是一个大写的“实”字,这就充分地表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务的是实事,鼓的是实劲,靠的是实干,重的是实践,说的是实话,看的是实效。由此可见,求真务实既概括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内涵,又蕴涵了由党的思想路线浓缩而成的全部精华。

(三)求真务实彰显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践意义。把求真务实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其最具有创新发展之处在于,他第一次把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品质统一起来,突显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践品格,彰显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内涵,提升了党的思想路线的行动意义,凸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价值追求。将求真务实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使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更加简洁凝炼、易懂易记。它既强调理论上的求真,更强调行动上的务实;既体现科学品格,更体现实践品格;既强调认识世界,更强调改造世界;既强调从实践到认识探索真理,又强调从认识到实践应用真理;既强调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又强调“见诸行动,取得成效”。从而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更完善,逻辑更严密,要求更具体,意义更突出,也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开拓创新,具有划时代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新世纪,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立足于新的实践,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和客观规律,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和群众实践创造的经验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注释:

【1】【4】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801.

【2】【3】【5】【6】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110、116、296.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D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9-0026-02

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以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河。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做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这句中国古话进行了改造,赋予其以崭新的内容,并把它上升到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高度。建国后,同志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恢复并发展了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1976年10月,随着“”的,“”宣告结束。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两个凡是”的阻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在过去的道路上徘徊。中国社会究竟向何处去?是彻底纠正过去的错误,开创一条新路,还是抱着过去的错误不放,继续走老路?这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重大抉择面前,邓小平同志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勇气重点抓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为我们党和国家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突出贡献。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这一讲话,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对其作了新的极为重要的补充和系统的阐述,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成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

以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将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进一步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如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成为时代课题。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同志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一新论述,既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为这一思想路线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

以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进入新世纪,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面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在实践过程中,他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不仅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而且把党的思想路线从理论层面全面推进到实践层面,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思想路线新的丰富和发展。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关系

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三者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

1.解放思想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提出的。

当时,在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影响下,思想僵化和半僵化,满脑袋条条框框,脑筋开动不起来。这种状况,根本不可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根本不可能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根本谈不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邓小平指出了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在2007年“6・25”重要讲话中也强调指出了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2.实事求是是根本

“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思想解放,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2]。这一科学说明的要旨在于指出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要实事求是而不是其他,解放思想要落实到实事求是上。

3.与时俱进是目的

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开拓创新,顺时应势,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的本质就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结合和统一。解放思想无止境,实事求是要一贯,它们结合在一起就是要与时俱进。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根本;而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以与时俱进为总要求。客观世界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也必须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它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强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民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都充分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我们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本身的成熟;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都是因为违背或者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例1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实践原则和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成果和重要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坚持和不断丰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充分发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中的认识导向、思想引领和方法指导作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历程

1.1“思想路线”概念的提出: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趋于自觉

实事求是思想是同党内教条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形成的正确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倾向。教条主义思想倾向在党内曾一度占据统治地位,它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绝对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给中国革命造成了的巨大损失。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在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中阐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概念,论述了思想路线问题。这篇文章的发表,表明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标志着我党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探索。

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走向成熟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过程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使我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探索走向成熟。1937年7、8月间,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从世界观的高度批判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科学论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奠定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含义作了唯物而辩证的阐释,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中国化表述。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真正被确立起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问题。我党正是在实事求是正确思想方法引导下,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局面: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创新: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取得突破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恢复确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根据新的实践要求,赋予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刻内涵,由此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探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深度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坚持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成果。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探索,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在探索中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历史飞跃及理论构建。可以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能够沿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入、深化,都得益于实事求是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运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活力

2.1解放思想:破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认识障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包涵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等基本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解放思想,就是要扫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障碍,激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

的活力。解放思想遵循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原则。邓小平说:“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反对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左”的错误思想、右的错误思想,排除各种习惯势力、主观偏见、思想僵化和盲目崇拜等的干扰,敢闯敢试,勇于突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第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第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第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2.2从实际出发: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须扎根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核心的就是把握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色。因此,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全面、准确、深刻把握中国国情,“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事实上,从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平方式逐步过渡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以中国特殊国情作现实依据,以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作基础,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的实践特色。

2.3与时俱进:保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思想活力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色,保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旺盛的生命力。以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结语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取得的重大成果,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回顾历史,我们看到: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就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反之,就遭遇挫折甚至失败;理性审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导向和科学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中必须不断提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新境界,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