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6:52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例1

2道路桥梁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得道路桥梁建设越来越重要。道路桥梁工程不仅关系着我国交通运输命运,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也直接关系着交通安全,决定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道路桥梁工程具有施工线长、工程投资大、施工量大等特点,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施工环境、地质水文条件等,还与施工技术等具有很大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给工程造成巨大的损失,加强对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重要实行以政府监督为主,社会监理以及施工企业自检为一体的保障体系,在这个保障体系运作过程中,工程检测技术十分重要,可以说工程检测技术是道路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核心。政府相关部分或者是监理企业,还是施工企业,都需要监理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实验室,共同完成对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检测技术同时也是工程施工控制、竣工验收等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工程各种工件、材料等质量的试验检测,能够对施工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保证施工构件、原材料等的质量,提升工程整体的施工孩子两。为了提高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延长公路使用的寿命,不仅需要对工程基础进行合理的设计,还需要严格的按照施工材料验收标准、施工技术参数等进行,通过严格的质量验收,确保施工质量。通过无损检测技术,还能够保证施工原材料充分利用,同时对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工程质量做出准确的评价。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忽视了对检测的作用,很难保证施工质量,给工程到来质量隐患。总之,无损检测技术对于道路工程的意义包括提升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工期、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3无损检测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频谱分析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所谓的频谱分析技术,就是通过对不同介质中传播表面波频率特性的分析,判断检测对象的状态。在道路桥梁结构表面上施加一个瞬间的垂直冲击力,这样就会产生一组瑞雷波面,该波面主要以振源为中心,具有各种频率。这样就会通过对不同部分的锤击,获取不同的瑞雷波面信号,在不同位置上安装传感器,能够对这些瑞雷波频率进行检测,通过对频率的分析以及相干分析技术,达到测试不同深度分层介质力学参数的目的。它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检测频率高的特点。可以用于检测路面各分层介质的厚度均匀性以及层间的接触情况。

3.2图像技术在道路桥梁中的应用

所谓的图像技术包括激光全息图像技术以及红外成像技术。红外线成像技术原理: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在分子不断变化的下回释放出热量,同时不同物质结构所散发的热源能量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专业的仪器就能够准确的判断物体表面形成的温度分布。由热敏元件对路面等温线进行划出来,通过等温线的分布就能够对道路桥梁工程中的缺陷进行辨别。而激光全息技术,首先通过专业的摄像设备,得到全息图,然后通过对全息图的分析,加上相关的计算,判断工程缺陷类型以及缺陷位置。

3.3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率的声波,人耳听不见,在频率传输的过程中满足波传输规律。通过超声波检测技术,首先在实验检测位置发射超声波,然后通过超声波接收器接受超声波相关的参数,对结构内部缺陷进行判断。在介质中不同位置设置传感器,测量超声波在一定距离内传播的时间,利用速度、时间与位移的关系计算波速,利用速度与介质相关参数的关系可以测定材料的有关参数如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还可用来检测材料或结构内部的缺陷。

3.4激光技术在道路桥梁中的应用

激光技术主要用于对道路桥梁路面的监测,具体的应用原理包括光时差、光电反射、衍射等。衍射原理主要利用激光在传输过程汇总如果遇到狭缝就会出现衍射,通过对狭缝宽窄的调整,就能够得到不同的明暗相间的图像,从而建立相关关系,对结构中狭缝宽度变化等进行分析。光电反射原理主要是激光强度与光电流强度有直接的关系,在光电转换器的作用下能够将光能进行电能转换,由激光强弱的变化,光电转换成电能的信号也会发生变化,根据事先对光电流位移关系的标定,计算出弯沉位移变化。光时差原理主要是通过激光传输速度,对激光在短距离中传输的时差进行记录,判断工程结构内部的均匀性。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例2

2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回弹法检测技术

2.1.1回弹法检测技术原理在回弹法检测技术当中的主要的工具是弹簧和重锤,由弹簧的弹性形变来提供弹性势能推动重锤做功,重锤带动传力杆对建筑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敲击,然后测出弹簧的在这个测量过程中的位移,最后通过计算算出具体数值,并将所得数值与相关的指标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混凝土的强度的大小。该方法进行测量的好处是可以获得理想的测量结果,即该测量技术可以对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程度进行准确的反应,同时等够保证被测墙体的完整性和原有使用性能。2.1.2回弹法检测技术的应用①必须保证被测混凝土表面平整、清洁,杜绝疏松、污垢等问题的存在;②每个被测结构测区范围应进行控制,若被测结构表面尺寸过小,则可适当减少测区数量,相邻两个测区距离应控制在2m;③检测时,回弹仪轴线与混凝土检测表面垂直,通过缓慢匀速施压,避免因用力过大或突然冲击造成破坏;④在测区内均匀布置测试点,测点外露钢筋距离保持在30mm以上,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测点不能设置在气孔或外露的岩石上;⑤回弹值测量完成后,选择最佳位置进行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并取其平均值;⑥计算回弹值时,应从被测区所有回弹值中,去掉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取剩下回弹值的平均值。

2.2探地雷达检测技术

2.2.1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原理在应用雷达检测技术进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将宽频带的短脉冲输送到地下,与此同时具有相应强度的电磁波就发向地下,但遇到不同的导电介质的时候,电磁波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或者反射回来,或者出现散射现象。并且雷达会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都记载下来,所以通过对这些电磁波的振幅和往返时间等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内部质量和状态进行细致的分析。2.2.2探地雷达检测技术的应用①对构造进行检测时,沿构造两侧布置对应的测线;②为便于数据采集,需要选择好所需的雷达设备,在此之后,则可采用连续探测方式进行采集:③检测时,雷达天线要紧贴被测对象,沿设定好的测线向前移动,随高频电磁脉冲发射而出,在结构内部电磁脉冲与不同电性分界面相遇,便产生反射波,并被天线接收,经转换卡将脉冲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经过电脑的数据处理,最终得出被测对象的剖面图。

2.3超声波法检测技术

2.3.1超声波法检测技术原理何谓超声波?超声波是指在超声以波动形式存在并在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振动,频率范围控制在20~200000Hz,若频率超过20kHz时即为超声波。利用超声波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主要是依据超声波的瞬间应力波原理,在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中,超声波通常为20~500kHz,检测频率较低;与之相比,在高灵敏度的金属材料中,超声波检测频率通常为0.15~20MHz。正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在进行水利工程无损检测中,超声波具有良好的指向性能,加之超声波对人体无害、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超声波法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各类工程各种材料的无损检测工作之中。2.3.2超声波法检测技术的应用单面检测法主要应用于截面较大的构件,且该混凝土结构中仅有一个表面可安放探头的情况;双面检测法则应用于截面不大的构件,混凝土结构两侧均能安放探头的情况,检测时,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需同时沿构件两侧均匀移动位置,以便测出不同位置的声波参数。除了以上的几种做法还有多种技术可以应用到超声波的检测当中,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超声波表面坡传播”“首波相位变化”以及“冲击回波法”等其他技术也可以对其裂缝进行检测,并且也可以测得较为精确的具体的混凝土的裂缝深度。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 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火电是当前电力的重要形式,发展电力行业应该从加速火电建设入手。火电安装工程是建设火电的重要环节,对火电机组的安全和正常的电力生产息息相关,由于火电安装工程中来自器材、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影响,会在火电机组的安装和组装过程中形成问题和隐患,不但造成了火电安装工程的质量问题,也会给火电机组带来运行风险。当前行业一般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对火电安装工程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检测,应该在把握无损检测技术火电安装工程应用的关键,建立起管理和控制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体系,通过对无损检测技术的经验和讨论形成火电安装工程检测技术的要点,进而做到无损检测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火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和效果保障。

1火电安装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概述

1.1火电安装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的概念

无损检测技术是利用不同材料和结构在声学、光学和电学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在不伤害被检测物体的情况下,展开对缺陷、隐患、不均匀等问题的检测,并给出缺陷的位置、隐患的大小、问题的数量等一系列信息,进而为判别检测物体的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在火电安装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就是利用渗透、超声、X光线等介质的声光电不同特征,对机组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测,做到对火电安装工程的质量监督和功能保障。

1.2火电安装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的价值

一方面,无损检测技术在火电安装工程应用具有的效率价值,在火电安装工程中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提高火电安装工程的效率,通过无损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降低火电安装工程的检查工作,进而做到火电安装工程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无损检测技术在火电安装工程中有经济价值,无损检测技术可以以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方式在火电安装工程中得到应用,使火电安装工程施工得到规范,控制火电安装工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成本,进而做到对火电安装工程经济效益的保证。

2火电安装工程做好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2.1建立火电安装工程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指标

要结合ISO9000标准,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展开无损检测技术在火电安装工程实际应用的研讨,建立起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技术指标。一方面,要实现无损检测技术运用的程序化,在火电安装工程中通过程序控制是无损检测技术得到全面地运用。另一方面,要实现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条件控制,要建立起火电安装工程的技术监督机制,使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环节和步骤得到全面地监控,在确保技术科学、准确应用的基础上,保障火电安装工程的质量。

2.2建立火电安装工程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程序图

无损检测技术包含的方法有很多,不能在火电安装工程中采用笼统的方法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进行管理,否则将会引起火电安装工程的质量问题。要根据火电安装工程的设计目标,结合实际应用的无损检测技术的类型,建立起适于无损检测技术实施的程序图,通过程序图控制达到确保无损检测技术合理运用和无损检测质量提升的目标。火电安装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程序图应充分考虑无损检测工艺的特点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程序图中规定了各活动之间的先后和接口关系。

3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火电安装工程的措施和要点

3.1做好无损检测人员的控制

火电安装工程无损检测检测人员的控制主要是依据国家和有关部门关于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及其责任的规定来实施的,即持证上岗,其职责权限有严格划分,必须根据无损检测活动的要求进行实际配置,一般从事火电安装工程的无损检测人员应受过培训,并有一定的火电安装工程实践经历,通过了电力系统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试委员会的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方可从事该项工作;在资料归档之前,实行报告审核制度,以强化责任人员的职责,减少因缺乏监督而引发的人为错误。

3.2做好无损检测设备和材料的控制

在火电安装工程无损检测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应符合所进行的检测工作的要求,即性能参数和指标都应符合标准规范,对仪器的使用、保养、维修、周期测试及定期检定以文件方式作出规定,以保证仪器检测的可靠性,如有计量要求的应得到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3.3严格进行无损检测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建立与无损检测活动相关的文件档案,包括:管理文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文件、质量记录(检验报告、底片等)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档案,编制各种检验、试验活动作业指导书,确保每一样事情都有依

据,每一个活动都有证据。

4结语

火电安装工程是火电机组从分散状态到功能状态的重要工程,在火电安装工程中受到零部件质量、安装工艺、人为操作等方面的影响,会出现火电机组结构、状态和功能上的隐患,直接或间接影响火电机组的安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损伤火电机组结构,降低对火电机组影响的基础上,对火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和火电机组的状态进行检测,是当前火电安装工程中重要的保障技术。应该立足于火电事业发展,探寻火电安装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要点,遵循无损检测技术运用的规律,在做好无损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前提下,提高火电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石锋,谢建平,梁桠东.超声波探伤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监督与控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25)

[2]刘庆珍.无损检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过程控制技术[J].无损检测.2012(03)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 K9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桥梁工程检测是保证桥梁正常使用和进行维修加固的重要依据。桥梁工程的检测在于随时掌握桥梁的技术状况和安全状态, 总结设计、施工、使用和维修经验和教训,。通过鉴定现有桥梁的承载力和通过能力, 指导对桥梁的正确使用、管理和维修。

一、桥梁无损检测技术的内涵

随着桥梁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既有结构损伤的评定, 已越来越依赖于仪器对结构进行检测。作为一种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主要用于与结构安全直接有关的宏观力学性能及宏观缺陷的测试方面, 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主要与下面几个方面息息相关:

1桥梁自身材料与结构方面的特性;

2合理选取反映桥梁整体或局部的某些性能的物理量, 并确定相互之间的函数关系;

3检测方法的改进和检测仪器的更新。无损检测技术在桥梁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基于整体的结构状况识别和基于局部的构件损伤识别。桥梁是一个由多种材料, 不同结构组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 系统各个成分的重要性、应力状态、易损性不一, 刚度、动力特性也相差甚远, 所以造成桥梁检测的范围十分广泛、复杂, 如何对如此众多的检测项目进行合理分类,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一些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提出了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法等作为分类标准进行探讨。

识别桥梁的损伤,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对结构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的那些损伤, 从这一意义出发, 将桥梁的损伤归结为材料损伤和结构受力损伤两大主要的损伤形式是合适的。钢筋和混凝土是目前桥梁工程中最主要的两种结构材料, 桥梁的工作性质和受力状况决定了桥梁的损伤形成和发展, 反映到材料方面则主要表现为疲劳损伤和钢筋锈蚀。

混凝土是一种多相复合材料, 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混凝土构件在投入使用前, 其内部就已经有微裂缝存在, 这种微裂缝首先在较大骨料颗粒与砂浆或水泥的接触面形成,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水泥的干缩而引起的。对钢筋而言, 使用前同样存在缺陷, 由于冶炼时杂质的存在, 不仅在微观上破坏钢材的连续性,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导致钢材锈蚀的阳极, 是钢材产生电化腐蚀的直接根源。另外, 混凝土梁的主筋有时是由几根钢筋焊接而成, 这也会制造出有利于损伤产生和发展的薄弱环节, 如焊缝中的微裂缝、焊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等。当结构受力时, 这些部位将导致应力集中而首先出现破坏, 是桥梁损伤产生的根源。

从结构受力的角度分析, 桥梁投入使用后, 要经历使用荷载、超常荷载、偶发荷载的作用, 特别是竖向荷载的重复作用, 还会经受各种环境因素, 如日照、温差、冻融循环、风霜雨雪等, 将会导致桥梁构件的抗力退化, 特别是疲劳退化和主筋腐蚀引起的强度退化, 从而导致结构受力损伤, 形成裂缝。此外, 由于结构基础沉降及构件预应力损失所引起的应力重分布, 结构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等原因, 使损伤机理的分析日益多元化、微元化。

二、桥梁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最新动态

1研究现状

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很快, 目前已有超声检测、红外检测、声发射、自然电位检测、冲击回波检测、磁试验、C或X射线检测、光干涉、脉冲雷达、振动试验分析等数十种之多。除振动试验分析法以外, 多数无损检测技术属于局部检测方法。

2.存在问题

某些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桥梁结构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如C或X射线检测法只能检测一定厚度范围内的混凝土, 对检测空间有一定要求, 且有一定的放射性危险; 超声检测虽然对钢结构检测效果较好, 但对混凝土类各向异性材料的检测不够准确, 检测设备成本较高; 红外检测法可远距、快速的进行检测诊断, 但检测成本较高且对交通流量有影响。局部检测方法需要人工作地毯式搜索, 虽较费时费力且可靠性差, 但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小桥梁来说, 从技术、经济上考虑, 人工检测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比较现实的技术管理手段。

3.最新发展

近年来, 致力于桥梁检测, 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成功的方法对桥梁进行非破坏性评估。一些新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检测, 如利用相干激光雷达测试桥梁下部结构的挠度, 利用全息干涉仪和激光斑纹测量桥体表面的变形状态, 利用双波长远红外成像检测桥梁混凝土层的损伤, 利用磁漏摄动检测钢索、钢梁和混凝土内部的钢筋等等。随着振动实验模态分析技术的发展, 运用振动测试数据进行结构动力模型修正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为桥梁结构的安全检测开辟了新的途径。基于振动模态分析技术, 人们研究发现, 结构的动力响应是整体状态的一种度量, 当结构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特性发生变化时, 选用结构振动模态作为权数, 对结构损伤前后的模态变化量进行加权处理, 从而实现对单元损伤的识别和有效定位。

三、无损检测技术的展望

1理论研究探索

无损检测方法必须建立在被检测的某些性能与适当的物理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建立在大量试验基础之上的归纳法,即是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检测性能与要评价量之间的经验关系。这种方法不仅工作量巨大, 受限制的客观因素多, 而且常有一定的主观盲目性, 主要用于无损检测技术的初期的理论研究。另一种是以基础科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的演绎法, 以要评价量与物理量之间的理论联系为基础进行逻辑推理, 从理论上确定其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再作适当的试验验证。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科交叉的现象日益普遍, 特别是将一些高新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 必将推动该技术的飞速发展。总之, 无损检测技术是多学科综合的一门应用技术, 是建立在基础学科的基础之上的, 只有从基础理论中不断吸收养分, 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 应善于把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 建立起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联系的桥梁, 完善现有的方法和开辟新的途径。

2工程应用探索

无损检测技术的工程应用取决于现有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的更新。近年来, 在对原有检测方法进一步完善的同时, 又出现了综合法, 许多学者认为, 综合法可以从不同的检测参数中获取较多的信息, 并可清除部分不利因素的影响, 因而误差较小, 是今后检测强度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

对于缺陷检测技术, 大多是以波动传播为基础。波形接收信号分析技术和脉冲回波技术的发展是无损检测技术值得注意的方向, 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 如雷达波、红外热谱、激光、超声波等方式。一般认为, 这类依靠远程( 非接触) 辐射传递信息的高速检测技术, 在工程应用中是一个极具前途的研究方向。随着测试方法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无损检测仪器也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近年来, 高灵敏传感系统( 如红外、微波、射线等系统) 的不断出现, 使无损检测技术的传感系统向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使检测仪器向专用化、小型化、一体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检测仪器的研究是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基础, 如何将电子技术与检测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结束语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公路基础建设事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伴随着大量新建桥梁工程和在役桥梁的役期临近,桥梁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应用、发展和提高。而无损检测技术无论是在桥梁施工前期、中期、运营期,都以其特有的无损、快速等特点,得以在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海军.桥梁检测技术的探讨[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例5

在现代公路养护工作中,公路结构的检测是制定公路养护与维修规划的基础。科学的运用现代公路检测技术能够为公路养护企业的规划编制提供基础信息,能够促进养护资源的有效利用。针对现代公路基础网络的不断完善,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通过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公路养护工作中检测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促进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

1、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

公路建设使用中,养护工作是保障公路性能的关键。通过养护工作的开展使公路工程能够提高使用寿命、满足行车需求,进而提高公路建设投资的经济性。而且,在现代公路行车速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儿科学的公路养护工作还能够有效减少路面问题造成的行车安全隐患,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作为公路养护中的重要基础,公路检测是养护规划制定的基础。传统公路检测技术对路面行车影响较大、而且工作效率不高。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高精度检测技术以及激光检测等技术的发展为公路无损检测奠定了基础。以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公路养护规划制定基础信息的快速收集、实现了公路检测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利用无损检测技术的快捷性还能够减少对公路行车的影响。在现代公路养护工作中,无损检测技术施工公路检测的主要方式、是公路检测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2、无损检测技术在公路养护工作中的应用

2.1科学分析无损检测技术优势,促进无损检测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传统公路养护中检测方法的使用对公路行车通行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监测工作量大、数据结论周期长等问题也造成了养护规划制定时间紧的现状。这些问题使得公路养护部门难以合理安排资源进行所辖路段的科学养护。

随着现代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公路养护部门可以在无损检测技术快速、准确的检测中为公路养护规划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以快速检测延长规划制定时间,进而促进养护规划的科学制定,以此促进养护资源、养护工作的科学进行。例如:以激光断面仪、横向力洗漱间侧车的应用能够快速进行公路路面情况诊断,有效降低检测工作量等。通过现代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使公路养护部门能够科学的规划检测周期、科学的制定养护规划,进而提高公路路面综合性能,满足现代公路建设发展的需求。

2.2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公路养护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以满足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需求。虽然,现代检测技术以自动化等技术方式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但是公路养护企业仍需要以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论证,以此科学编制养护规划。因此,现代公路养护企业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之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自身对检测技术发展前景以及检测科技的了解。通过公路养护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无损检测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2.3以公路养护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为指导,开展公路养护企业无损检测技术应用

了解公路养护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与方向,以发展方向为指导开展公路养护企业的公路无损检测技术应用能够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投资、避免企业技术引进与学习的弯路。在现代公路养护企业的检测技术引进中,通过对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方向的了解可以使企业的技术引进、设备采购更加科学,避免后续技术不足对设备、技术应用的影响。以公路养护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为指导,选择主流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引进,以此为企业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经验积累奠定基础,为企业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2.4注重人才培养,促进公路养护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在公路养护工作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中,养护企业人才培养对其技术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公路养护企业应针对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用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对自身人才结构进行调整,可同时以人才培训为中心提高企业综合技术力量,为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另外,根据公路养护企业所选择的无损检测技术与设备,企业还应制定相应的配需计划。以企业所选择的无损检测技术、设备为基准进行新技术培训工作,以此使企业相关岗位人员对新技术有所了解、为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奠定基础。针对无损检测设备高度集成化对人员技术的需求强化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促进检测质量的提高。

3、我国公路养护工作中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与发展方向的探讨

在公路养护工作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路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在现代计算机技术、激光与传感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路面无损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对公路养护企业检测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无损检测技术正向着高效率、高精度的方向发展,而且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几年来,我国公路无损检测技术、设备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也加强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无损检测设备国产化水平的提高有效地降低了新技术应用的成本,也为公路养护工作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另外,现代无损检测设备在小型化、便携化以及集成化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智能公路检测车将路面破损、车辙、平整度等检测设备集成在一辆承载车上,进而实现了多项指标与检测工作的综合运用。而且,通过高度集成化还能够减少检测成本。在以此检测中检测多种需求信息,实现降低公路养护检测成本降低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公路养护工作的路面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收到了越来越多养护企业的关注。针对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与优势,现代公路养护企业应加快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以此提高检测效率。通过检测效率的提高为公路养护规划的制定奠定基础,促进公路养护企业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例6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简称热波检测)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航空航天器,多种军、民用工业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多家大公司(如GE、GM、福特、洛克西德和西屋等)及政府机构(如NASA、FAA、空军、海军)等已经在广泛应用和推广该技术。

2003年9月该项技术的应用研究也列入了我国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同时还获得了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等的支持。

1.热波检测原理

热波(Thermal Wave)理论及应用的研究重点是研究热源,特别是变化性热源(如周期、脉冲、阶梯函数热源)与媒介材料及其几何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加热后,不同媒介材料表面及表面下的物理结构特性和边界条件将影响热波的传输并将影响媒介表面的温场变化。通过控制热激励方法和测量材料表面的温场变化,可以获取材料表面及其表面以下的结构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红外热波检测的核心是针对被检物的材质、结构和缺陷类型以及特定的检测条件,设计不同热源(如高能闪光灯、超声波、电磁、热风等)并用计算机控制进行脉冲式加热,同时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时序热波信号进行数据采集,采用专用软件进行实时图像信号处理。热波无损检测采用了主动式控制热激励的方法,与传统的被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是有区别的。不同被测物、检测环境和条件,需要采用大功率闪光灯、超声波、激光、THz 波、热风、电磁感应、电流、机械振动等不同方式的热激励手段及相应的机械装置、控制装置及编制控制和图像数据处理软件。

2.主要应用和技术特点

2.1主要应用

红外热波技术可应用于①检测航空/航天器铝蒙皮加强筋开裂与锈蚀,机身蜂窝结构材料、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多层复合材料缺陷的检测、表征、损伤判别与评估。②火箭液体燃料发动机和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喷口绝热层附着检测。涡轮发动机和喷气发动机叶片的检测。③新材料(特别是新型复合结构材料)的研究。对其从原材料到工艺制造、在役使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无损检测和评估;加载或破坏性试验过程中及其破坏后的评估。④多层结构和复合材料结构中,脱粘、分层、开裂等损伤的检测与评估。⑤各种压力容器、承载装置表面及表面下疲劳裂纹的探测。⑥各种粘接、焊接质量检测,涂层检测,各种镀膜、夹层的探伤。⑦测量材料厚度和各种涂层、夹层的厚度。⑧表面下材料和结构特征识别与表征。⑨运转设备的在线、在役监测。

2.2 技术特点

热波检测具有如下特点,即 ①适用面广,可用于所有金属和非金属材料。②速度快,每个测量只需几十秒钟。③观测面积大,根据被测对象和光学系统,一次测量可覆盖至平方米量级。对大型检测对象还可对结果进行自动拼图处理。④直观,测量结果用图像显示、直观易懂。⑤定量,可以直接测量到缺陷深度、厚度,并能作表面下的识别。⑥单向非接触,加热和探测在被检试件同侧,且通常情况下不污染也不需接触试件。⑦设备可移动、探头轻便,十分适合外场、现场应用和在线、在役检测。

3.国内外发展概况

1990年以来,国际上积极开展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美国无损检测协会组织编写的无损检测手册红外与热检测分册里,有大量的篇幅论述红外热像无损检测在航空航天、电子、石化、建筑等许多领域的应用。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等国已把红外热波检测技术广泛应用机复合材料构件内部缺陷及胶接质量检测、蒙皮铆接质量检测。美国还把它用于航天飞机耐热保护层潮湿检测,Atlas空间发射舱复合材料的脱粘检测,A3火箭无损检测。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的工业制造研究所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上一直得到美国政府机构和许多大公司科研基金的支持,处在该领域研究的最前沿,取得了很多实际的研究成果。在 FAA1998 ,1999和2000年飞机机身无损探伤技术竞标中,此技术击败包括X 射线、超声波、暗电流检测等多项技术而唯一胜出。并逐渐被NASA、美国空军和海军、波音、洛克希德,各大汽车公司及各大航空公司等许多知名大公司所采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些政府机构和大公司纷纷设立了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实验室,用于研究解决各自独特的无损检测问题。据介绍,中国目前从事与无损检测技术相关工作的人员约有25万人,涉及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科研、教学与培训、经销、技术咨询、工程服务等的专业单位在5000个以上。截止2002年10月份,中国无损检测器材设备的制造单位大约有400家,分布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对此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与国外的差距甚大,仅有一些技术介绍和综述文章,以及初步试验。必须指出,由于被检物在材质、尺寸、制造工艺、形状等方面存在不同,所含缺陷也千差万别,因此没有一种无损检测的方法是万能的。通常选择使用的检测手段都是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热波检测技术应被视为是对一些传统方法的补充、替代与进步,也可与各种现有的成功检测办法互为验证和参考。作为一种综合性应用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经历了从无损探伤(NDI) ,到无损检测(NDT) ,再到无损评价(NDE) ,并且向自动无损评价(ANDE)和定量无损评价(QNDE)发展。在航空领域,损伤容限理论已经逐步替代了安全寿命设计理论。无损检测不但应能检测出已经存在的缺陷,而且应能对缺陷(裂纹、锈蚀、脱粘等一类疲劳缺陷)的发展规律进行监测,以保证损伤容限理论的正确实施。热波检测技术正是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从功能上看,非常适合检测和监测裂纹、锈蚀、脱粘等一类疲劳损伤的发展性缺陷;从性能上看,具有快速、观测面积大、直观、准确、非接触等特点优势,适合于外场应用、在线在役检测。因此,此项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势将取代一些传统的检测技术。

4.结语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项通用技术,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可拓展性。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结构和检测环境。该技术的应用既可作为产品评价的依据,也为工艺分析提供参考信息,可用于改进材料的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加工制造、成品检验以及使用的各个阶段。

参考文献: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TU2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基层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应更侧重对过程的控制,只有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宏观认识与基层单位专业技术知识有机地结合,才能使质量工作落到实处,行之有效。文章用CNAS审核实例,说明过程控制在无损检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体现。

二.过程控制

1.实验室在以关注目标代替关注过程中迷失了原来的初衷。质量工作常常被认为是做表面文章,咬文嚼字,这是因为无论是不符合项的整改、纠正措施的实施、还是体系运行的监控,最终都落实在文字和书面上,给人的印象就是编写一些文件、报表。可是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更改某个文件会导致其他文件也要改,这里面实际上已经蕴涵了分析的过程,尤其要关注不同文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文件本身的逻辑性是否合理。

不实际参与其中的人很难体会质量工作的技术含量,特别是基层单位在编制作业层文件时,这一点尤为明显。因此,基层单位编制文件的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工作经历,否则将标准或上一级程序文件中的规定及要求生搬硬套而不加以灵活适应性的转化,就更会给人形式化的印象。

实际上,质量工作除了在文件、程序上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外,在基层单位更重要的是将质量管理的思维和方法有机融入科研和测试工作中,使过程更趋合理、更规范、更行之有效。在以科研、工程技术为主流业务的科研院所中,对基层单位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的要求实际上较高,不但要对质量体系有宏观的认识,而且要有所在单位的专业技术背景或教育经历。

2.过程包括三个要素,输入、活动和输出。无损检测过程的管理是对全过程以及每一个子过程的管理,包括接受无损检测委托、样品管理、检测工艺规程或图表编制、检测系统和环境、检测工作实施、检测结果评定、发出检测报告、以及相关资料的归档等等。对无损检测的输入、活动过程和输出质量都要进行控制。

无损检测试验室作为实验室的一个种类,质量控制结构可用图1简略表示。

图1 无损检测试验室质量控制结构简图

3.整个无损检测流程中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文件对其进行控制和记录。当接收任务时,在实验室管理体系层面规定了以何种形式接收任务,谁负责接收,以及对委托任务进行评审的方式。在试验室管理作业文件层面则进一步细化,包括评审委托任务的人员、接收的任务如何向下传递等。当编制检测工艺规程或图表时,在实验室管理体系层面仅有简单描述,但在管理性作业文件层面,详细规定了规程的格式、编号规则、编制及批准人员的资格、如何进行受控等。

当使用检测所需原材料时,实验室管理体系层面仅要求使用合格产品。但在试验室质量控制程序中则详细规定了如何从专业技术上保证所用产品合格,有专用表格记录定期的监控结果,并规定保存期限备查。

三.无损检测过程控制应用

2008年实验室开始接受CNAS审核,专业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显著体现,并更侧重于在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通过CNAS审核为承揽大量国际业务、提高实验室地位、增强实验室检测竞争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并且已经在测试任务工作量以及单位效益上有所体现。以无损检测为例,CNAS审核要求提供大量的记录,包括人员培训、能力复查、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状态、方法的适用性有效性、环境状况、设备日常维护、性能校验、检定校准、检测原始记录等等,所有要求的这些记录,实际上就是在过程中设置的许多控制点,只要这些控制点的要求达到了,那么最终的检测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可靠的、有保证的。而且,

这也是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隐患,提高检测质量控制水平非常有效的手段。本文以几个实例说明审核中的过程控制。

1.2008年的一个不符合项是,X射线光谱检验所用的《合金分析仪操作规程》没有按所依据标准ASTM E1621-2005《X射线发射光谱分析标准导则》对测试样品表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尽管在现场审核时的现场试验结果符合要求,而且试验使用的仪器X射线合金分析仪说明书中以及通过比对试验证明试样表面处理状况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但审核员仍认为有对测试样品表面处理的可能。实验室立即采取的纠正是暂时停止光谱检测任务,技术人员和质保人员对《合金分析仪操作规程》文件进行审查修订,增加样品表面处理要求内容,同时用复检试验证明之前的检测未受影响。

根本原因就是标准导则中规定不是特别清晰,并且专业试验人员做过比对试验证明试样表面粗糙度等状况对X射线合金分析仪检测结果影响很小,而技术人员对待检样品表面的油漆、油脂以及其他镀层等情况未充分考虑,疏忽了这些附着物中的金属元素对样品材质的影响,所以作业规程中未明示相关要求。通过试验证明对样品表面进行合理的处理会对样品材质中的元素含量更精确一步,尤其是对微量元素。此外,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使所有涉及人员都知晓。

2.2009年的一个不符合项是,零件中某一部位在进行射线检测时,将像质计裁剪为一半以便垂直于射线束放置在狭窄的凸边上。尽管被裁掉的另一半还在,对实际检测没有影响,但仍然可能造成像质计无法追溯到合格证。针对这个问题做整改,现场有类事情形立即停止,同时废除所有的裁剪像质计,并向厂家订购特制的短尺寸像质计。由技术人员和质保人员共同审查文件,没有找到像质计标识唯一性的规定。

查找到的根本原因是,内部程序文件只对像质计的摆放做了规定,却未考虑某些特殊情况下像质计无法按要求完整摆放。此外检查检测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确定没有类似的情况。分析了潜在的影响和实际的影响后,作为预防措施,修订程序文件,增加像质计标识和特殊情况的相应要求,并将修订后的程序对所有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详细周密的回复并提交相关证据,不符合项顺利关闭。

四.结束语

无损检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过程控制技术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技术,对于肩负质量检测法律责任的无损检测机构来说更是尤为重要。因此应该加大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其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 TU2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国际合作日益增多,企业竞争加剧,顾客对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够为产品质量提供证明的无损检测实验室的公正性、检测能力和发出报告的可靠性显得非常重要,进而要求无损检测实验室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各环节施加控制,从而发出准确权威的报告,保持检测能力持续稳定。在无损检测技术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而且能够持续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无损检测质量保证体系

1.应该参照国家相关的规定、行业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应的标准制定无损检测的管理程序,同时还要对各个检测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规定,特别是对方法的具体规定,制定的相关规程必须满足甚至比国家、行业的标准要求要更高。

2.对于无损检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要根据国家特种设备检测检测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的规定进行制定,同时还要根据这些标准、规定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特别是要保证检测人员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检测,履行岗位职责。

3.无损检测前的技术交底制度

该项制度就是在进行各项无损检测开展之前,由各个专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检测责任师,对即将进行检测工作,针对具体的情况,将检测的设备、被检测工件的情况、应该采用的检测方法以及相应的技术参数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4.抽检制度

抽检制度也可以称为复检制度,射线检测中通常由底片的评定人员或者是复评人员进行检测质量控制。在对底片进行评定或者是复评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应该及时的向拍摄者进行反映,同时还要汇报相关的技术质量给检测责任师,然后就由检测责任工程师来决定是否需要对设备、技术参数、材料等进行调整。UT、MT、PT 由检测责任工程师或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抽检。

三.加强对无损检测人员、文件和仪器的管理

1.人员的管理

(一)应该加强无损检测人员的质量观念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质量观念。只有具备较强的无损检测质量观念,才能够是无损检测的质量得到保证。

(二)加强对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促使检测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最后,合理安排检测人员作业时间和强度,以免体力不支或疲劳过度,对于射线检测人员等特殊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

2.无损检测技术文件管理

(一)单位内部制定的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技术文件, 应按照质量保证体系中的规定分工、分级进行审批。

(二)单位内部与无损检测质量有关的技术文件、会议纪要等, 应统一编号交档案室统一存档。

(三)无损检测检测方案、工艺卡、技术交底记录、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检测台帐以及射线底片, 应在检测项目完成后,按照每项检测工作统一整理装订成册,射线底片按工程管线、单元区域等区划整理装袋。经质量保证工程师审核后, 交档案室统一编号后存档。

(四)无损检测过程中与无损检测质量有关的会议记录、记要,在每项无损检测工作完成后, 装订成册交档案室统一编号存档。

3.无损检测仪器管理

(一)新购进的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应经专业检测人员开机进行技术验收,仪器各项性能符合说明书、规范等相关要求,方为合格才能投入检测使用。验收时还应查看仪器说明书、合格证等文件资料并连同验收记录一并存入该设备档案。 日常使用中,应注重仪器保养与维护工作。

(二)检测仪器的性能对检测结果影响非常大,设备管理人员应对仪器设备送检,委托法定计量检定结构进行仪器检定或校准。对于仪器检定/校准证书的结果应该进行确认,以确认能否满足检测工作标准的要求。同时,在项目使用中还应开展仪器期间核查。

四.加强无损检测过程控制

1.实验室在以关注目标代替关注过程中迷失了原来的初衷。质量工作常常被认为是做表面文章,咬文嚼字,这是因为无论是不符合项的整改、纠正措施的实施、还是体系运行的监控,最终都落实在文字和书面上,给人的印象就是编写一些文件、报表。可是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更改某个文件会导致其他文件也要改,这里面实际上已经蕴涵了分析的过程,尤其要关注不同文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文件本身的逻辑性是否合理。

实际上,质量工作除了在文件、程序上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外,在基层单位更重要的是将质量管理的思维和方法有机融入科研和测试工作中,使过程更趋合理、更规范、更行之有效。在以科研、工程技术为主流业务的科研院所中,对基层单位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的要求实际上较高,不但要对质量体系有宏观的认识,而且要有所在单位的专业技术背景或教育经历。

2.过程包括三个要素,输入、活动和输出。无损检测过程的管理是对全过程以及每一个子过程的管理,包括接受无损检测委托、样品管理、检测工艺规程或图表编制、检测系统和环境、检测工作实施、检测结果评定、发出检测报告、以及相关资料的归档等等。对无损检测的输入、活动过程和输出质量都要进行控制。

3.整个无损检测流程中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文件对其进行控制和记录。当接收任务时,在实验室管理体系层面规定了以何种形式接收任务,谁负责接收,以及对委托任务进行评审的方式。在试验室管理作业文件层面则进一步细化,包括评审委托任务的人员、接收的任务如何向下传递等。当编制检测工艺规程或图表时,在实验室管理体系层面仅有简单描述,但在管理性作业文件层面,详细规定了规程的格式、编号规则、编制及批准人员的资格、如何进行受控等。

当使用检测所需原材料时,实验室管理体系层面仅要求使用合格产品。但在试验室质量控制程序中则详细规定了如何从专业技术上保证所用产品合格,有专用表格记录定期的监控结果,并规定保存期限备查。

五.结束语

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对于检测单位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对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朱锡山; 胡述超; 龚华; 华金德; 王业民; 徐承尧 大型炼油化工装置无损检测质量管理焊接技术2012-09-28期刊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V448.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99-01

无损检测指的是在不对被检测物体破坏或者损伤的情况下,对被检测物体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主要检测其物体是否存在缺陷同时检测出缺陷的具体信息,从而判断物体所处的技术状态。红外热成像检测作为无损检测的方法之一,受到了广泛的运用,相较于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而言,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能够改善检测效果,有着精度高并且检测方便等特点。

1、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运用领域

1.1、电力设备的检测

在国外,红外成像技术很早就用于了电力设备的检测,并且成立了有关的学会和机构,专门从事该项服务。而对于我国将红外成像技术运用至电力设备检测中的时间虽然较短,但目前也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并且发展至今,获得了比较大的成效以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1.2、混凝土的检测

混凝土在受到火灾或者是冻融的侵害后,它的强度会随着侵害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情况的下降,但是,目前还是没有比较有效的手段能够对其下降的程度进行检测。国内的研究机构在进行相关实验发现,通过对混凝土进行热照射,受到侵害部位的温度场分布会与未收到侵害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那么,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对侵害部位进行识别成为了可能。

1.3、石油化工设备的检测

在石化的生产流程中,基本上都着热交换,设备的热故障等会体现在石油化工设备的表面温度上。例如加热炉,它是在热状态下工作的,因此该设备的表面温度反应着它的工作状态,而表面温度又可以通过红外成像技术进行检测,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对石油化工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其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石油化工设备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可以初步的实现诊断,但是,并没有上升至理论阶段,检验的过程还需要依靠大量的经验。

1.4、金属材料的检测

无损检测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金属材料的探伤,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对金属材料进行无损检测,基本上可以做到非接触、定量化且快速的检测。同时,对于一些粘贴钢板强度的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有敲击法,该方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认为的估计,主观性比较大,很难进行掌握并且推广,无法做到精确的估计,而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完全的克服上述的缺点,做到精确的判断。

1.5、建筑物的渗漏检测

建筑物的老化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在老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建筑物的渗漏,在通常情况下,渗漏的源头往往非常难找到,只能凭着个人的经验对寻找源头,非常的不准确,无法有效的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就可以非常容易的解决该问题,它可以轻而易举的检测出一些隐蔽部位的渗水源头。

2、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势

2.1、非接触式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室非接触式的,检测的结果是直接通过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非常的直观,可以直接的对缺陷的大小和位置进行显示,还能够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对于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波探伤,它的检测方式是接触式的,通过波形幅度来对检测结果进行表示,通常需要根据经验来进行判断,这无疑有着一定的主观性,经验不丰富的检测者很可能就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同时,超声波探伤技术还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例如散波等,从而容易导致检测错误。

2.2、速度快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有着极快的速度,因为其采用了成像技术,对于一个部件的检测,一般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这可能在检测少数几个部件时,体现的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检测是大量的部件,那么,采用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检测的效率。

2.3、通用性强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有着很强的通用性,可以运用的领域十分的广泛,如电力设备的检测、混凝土的检测等,既可以运用于金属材料的检测,也可以运用至非金属材料的检测,同时,即使面对受检测物的表面非常的复杂或者是存在着氧化层的情况,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检测,例如对车辆中的一些部件进行检测,该部件可能是车辆中比较的重要的受力部件,此时采用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可能无法进行检测,但是,如果采用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就能够有效对车辆中的部位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3、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劣势

3.1、图像解析能力较差

红外成像主要是根据设备表面温度的不同而成像,然而设备表面的温差并不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采用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得出的图像的对比度都非常的低,从而造成图像的解析能力较差,对细节的分辩较为困难。

3.2、穿透性较弱

由于t外成像主要是根据设备表面温度的不同而成像特点,产生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无法透过透明的障碍物成像,例如玻璃这种透明的障碍物,检测设备无法通过红外成像检测出透明物后物体的温度差异,所以无法看清透明物后的障碍物。

同时由于红外成像的基础是扫描受检测物理的表面温度,但是在固体中,红外辐射的穿透能力十分的有限,对于金属导体,最多能够穿透的厚度只有μm的数量级,对于非金属导体,其穿透能力也不到1mm。所以,在一些复杂的设备中,如果该设备的发热量非常的小,或者发生故障的地方距设备的表面非常远,热量从故障处传递至设备表处已经非常的不明显,或者设备内部热量的交换十分的复杂,那么通过红外成像的效果就会不明想,甚至是无法检测出相应的故障。

3.3、检测设备昂贵

现如今,制约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普及的一大原因就是成本问题,红外成像仪有着较高的成本,导致其在民用领域还是不够普及,但是,随着一些技术的突破。如肖特基势垒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出F,使得低成本的红外成像仪成为了可能,随着今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相信该检测设备的成本会不断地降低。

4、结论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通用性使得其运用领域十分的广泛,采用该项技术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无论是检测金属材料还是非金属材料,对于复杂的部件也能蜃龅接行У募觳猓同时,不仅能够对材料是否存在缺陷进行评价,还能够对生产工艺进行分析,从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

在不同的领域,采用红外成像技术进行检测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标准,它已经从理论阶段逐渐发展成为了适合各种工程用途的检测手段,在各行业的产品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各个行业的发展奠定的着良好的基础,同时,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也保证着该项技术推广的技术性。

参考文献

[1] 陈大鹏,毛宏霞,肖志河.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04).

[2] 曾金晶,仪向向,杨随先.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比较研究[J].中国测试,2015,(02).

[3] 吴龙国,何建国,刘贵珊,贺晓光,王伟,王松磊,李丹.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长枣含水量无损检测[J].光电子.激光,2014,(01).

[4] 张慧慧.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2013,(35).

[5] 肖长华.浅谈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23).

[6] 汪子君,刘俊岩,戴景民,王扬.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系统建立与试验分析[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02).

[7] 刘慧.超声红外锁相热像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8] 何炜.红外热成像和光锁相热成像用于无损检测中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例10

关键词:锚杆锚固;锚杆检测;锚杆质量检测仪

Key words: anchor fixing; anchor testing; anchor quality testing detector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093-01

0 引言

在山区高等级公路的修建过程中,最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就是边坡的稳定性问题。边坡的加固处治,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其中,锚杆锚固技术已大量用到边坡、隧道等围岩的加固处理中。传统的锚杆锚固状态的检测手段,主要依靠对锚杆的抗拔力测试。这种方法虽然适用于很多场合,但它却是一种破坏性检测,同时抗拔力并不能完全反映锚杆的锚固状态。另外灌注的砂浆对锚杆的包裹情况将对锚杆的锚固质量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砂浆对钢筋的包裹不好,钢筋会很快腐蚀而失去锚固作用。

对于锚杆的无损检测,目前国内外刚刚起步,我们根据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地质、地理情况,以及设计和业主的要求,开展了锚杆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锚杆检测原理及技术

锚杆锚固体结构是锚杆与混凝土胶结在一起,与周围围岩(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弹性波波阻抗差异,因此,应用弹性波理论对锚杆进行无损检测,可以视锚杆为一维弹性杆件,用一维弹性杆件理论来检测分析锚杆的质量,即锚杆与混凝土的胶结质量、混凝土与围岩(土)的胶结质量(也就是锚杆的密实度)及锚杆的长度。

锚杆检测的一维弹性波波动方程为:

当锚杆锚固体系存在波阻抗(Z=ρVA)差异的界面时(如空浆、欠密实、欠长度等),弹性波在该界面将发生反射。根据检测到的反射信号的频率、幅值及反射波的时间等特征,可以确定锚杆的锚固状态及施工缺陷。检测时,应用JL-MG锚杆密实度检测仪进行检测。

2 检测数据分析处理

检测锚杆的数据根据弹性波理论进行信号分析处理,提取被检测锚杆的特征信号,并根据提取的信号来判断锚杆的检测长度及锚固的质量缺陷和缺陷的位置。然后,根据入射波的能量与反射波的能量以及锚杆的长度、锚固围岩的类型、入射波的频率来计算锚杆锚固的密实度。

根据提取锚杆的特征信号,对锚杆的锚固质量大体可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3 锚杆检测在沪蓉西高速公路的作用

3.1 锚固质量监测作用。锚杆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是工程质量预控和监督的有效手段。随着无损检测可靠性的提高,其检测结果是普遍使用的一种质量处理的依据,而且越来越多的工程已将其作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手段,使锚杆无损检测技术介入施工管理中。

3.2 锚杆无损检测可以是锚杆工程评定和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现场试验锚杆进行测试,在参考锚杆的长度及注浆质量为已知的情况下,并且对所用的锚杆类型和围岩条件进行对比试验,以此为标准来评判锚杆工程质量,可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真实。

3.3 改进锚杆和锚固方法的作用。锚杆无损检测可以对岩石锚杆和灌浆的整体状况进行检测和分类,还可以测定岩石锚杆的长度。现场试验表明,锚杆的一些施工方法在一些围岩施工条件不一定能完全达到预想的要求,这样,锚杆无损检测可以用来评估锚杆的锚固技术,并选择最佳的锚固方法。

4 锚杆无损检测在沪蓉西高速公路应用的建议

基于现阶段工程建设情况的特点,本着“立足现有,发展高新,综合应用,不断开拓”的原则,我们认为,在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中,应充分发挥无损检测的特点,加大对其应用的频度,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的力度,保证工程的质量,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4.1 健全相应的无损检测机构和组织,配备技术人员,为开展无损检测工作打下基础。检测是为工程质量监督服务的,为了提高监督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权威性,就必须依靠检测这一科学手段。因此,我们认为各质监机构均应将无损检测业务作为必备指标来加以建设和完善,筹建与质监科室相对独立的无损检测室,一方面配合质监工作,另一方面也可对质监工作的工作质量进行内部监督。其人员组成要相对稳定,必须经过检测培训。

4.2 加强无损检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实用性,为无损检测的发展奠定基础。鉴于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科学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搞好无损检测工作必须以大量事实检测案例来加以总结和论证。因此,这一过程要求我们一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二要与各科研和检测机构加强密切联系和协助,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实用性。

4.3 依托于沪蓉西高速公路开展锚固质量检测和锚杆、锚杆加固边坡效果评价及型式选择以及锚杆、锚杆防腐技术开发研究。通过分析,总结目前公路边坡中主要应用的锚固形式,分析各种锚固结构的应用特点,研究节理边坡锚固机理,以及锚固体系整体效应、群锚效应,建立公路边坡锚固体系的选型方法,确定锚固体系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建立更准确的锚杆锚固缺陷用反射波法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通过现场测试检测试验,建立更好的评价锚杆锚固质量的工程分级标准。

通过近年对岩土锚固系统质量无损检测与智能诊断技术的研究,以及现代检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锚固系统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评价及实时监测技术应用,开发了锚固系统质量智能诊断技术,并研制了相应的软件。在锚固系统监测理论、技术进步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相信该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盛东,张平松.工程锚杆锚固质量动测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3).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例11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practic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summarize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highway bridges, and predicte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Key words: roads and bridges; ND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s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本文对当前桥梁检测技术中的混凝土强度检测、基桩质量检测、混凝土钢筋锈蚀检测、桥梁静荷载试验检测四部分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概括性的现状分析,然而实际应用工作中还有更多的可研究内容和技术难题需要解决,总之,桥梁检测是集合多项专业技术的检测领域,它包含桥梁设计、结构力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试验等各方面的知识,建议对该相关领域的检测技术工作进行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对关键技术不断积累总结,让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基桩质量检测

基桩基础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形式,为了保证桩基础的质量安全可靠,隐蔽性工程的检测技术水平也就至关重要。但是,桩基的检测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在理论中还是实践中均存在很多问题尚在进一步研究过程中,传统的静荷载又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在此,仅就基桩动测技术中声波透射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三种主要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2.1 检测原理

声波透射法(CSL):以能量脉冲的方式沿桩身横向传播的波动来检测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法(LST):利用低能量的激振力产生纵向振动或沿桩身纵向传播的波动检测桩身完整性,包括反射波法和振动法。高应变法(HST):利用高能量的冲击力产生沿桩身纵向传播的波动检测基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可分为凯司法和实测曲线拟合法。

2.2 技术分析

首先,声波透射法适用于大直径灌注桩,目前许多国家对基桩质量检测采用了这种方法。它的设备使用性能、参数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和改善,数据分析软件功能研发也得到了极快地发展。但制约它被国

内广泛应用的因素是在检测前需预埋声测管,且因准备工作繁锁检测数量不宜过多,无法检测基桩承载力。低应变法虽然目前尚只提供桩身完整性检测指标,但它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可经济、快速、大范围、无损的普检,在公路工程中得以充分地利用。但它的缺点则是检测定性分析,难以达到定量化,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判和不确定性,承载力检测尚处于不断完善和研究阶段。高应变法则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为目标的快速检测桩基质量方法,虽然它可检测完整性和承载力,但它的检测准确度、可靠性,尤其是理论体系研究以及必须与静态荷载检测结果比较校验后方可使用等一系列问题使其在检测推广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3 分析及展望

三种基桩检测方法在公路工程中均较为常用,但在技术应用中也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其中,高应变法因其影响采集信号的干扰因素较多,对检测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很难大范围地推广应用,低应变法则具有完整性难以定量化、浅部缺陷不易判定、第二缺陷不易判定、渐变缺陷不易判定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声波透射法虽只能检测桩身质量,但相对来说是可信度高,操作繁简程度适中,应是更具有发展前途的检测手段。因此,桩身完整性检测提倡更多地采用声波透射法,而承载力的检测方法除静态荷载法以外,动测法可能需在理论和方法进行较长时期的研究或结合其它测试理论方法联合进行才可能有所技术突破。

2 混凝土强度检测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利用无损检测方法推定构件混凝土强度值,如对施工质量有怀疑、对施工过程、构件强度增长的必要的监控或对既有桥梁的资料无法收集完整时。因此,混凝土强度的无损检测技术也成为桥梁检测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2.1 当前主要的无损检测方法

目前,混凝土强度测定的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回弹法、超声法(应用较少)、超声回弹综合法、射线吸收与散射法等,其它方法如探针法、拉拔、拉脱法、钻芯法等均属于半破损、破损法,在此仅对应用较多的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进行分析比较。

2.2 检测原理

回弹法的检测原理是采用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以重锤反弹回来的距离作为回弹值,即回弹值是重锤冲击过程中能量的一种反映。超声回弹综合法的原理就是在回弹法检测基础上,对混凝土内部质量用超声波波速给予测定,它的强度指标由超声波速、回弹值两项参数控制,从而使构件内部、外部质量得以全面反映。

2.3 两种常用方法技术分析

2.4 分析及展望

这两种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方法均属于工程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检测方法,回弹法在一定程度上更以其简单实用而被广泛采用。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接近,即在规程规定的龄期内不会对构件评定产生较大分歧。但是,在应用中也发现,在旧桥工程检测中,无论是回弹法还是超声回弹综合法,因龄期原因,对长龄期混凝土构件均难以得到准确的强度检测结果,尤其是针对不易取芯修正的预应力梁强度推定。结合实践应用和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短期内无损检测以实现准确、快速、涵盖长龄期检测目标体为主要任务,同时相关规程、规范有必要及时根据工程使用材料的特性给予附加、更新。而长期研究目标必然是在仪器研究中提高硬件的性能和质量,排除相关干扰因素、对引起强度变化的多项理论参数进一步研究。

3 混凝土钢筋锈蚀检测

正常情况下,混凝土材料呈弱碱性并使得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来保护钢筋使用寿命。但是,复杂的交变荷载作用和材料施工、温度应力等影响,往往在桥梁安全评估时需要进行钢筋锈蚀检测。目前,常用的方法分为直接评定法(如线性极化电流测量、半电池电位测量等)和间接评定法(如氯离子含量测量、保护层测量、透气性测量、电阻率测量等),无损检测中以半电池电位测量和混凝土电阻率测量较为常见。

3.1 技术原理

半电池电位测量方法原理为将钢筋锈蚀仪以硫酸铜溶液为电解液,与钢筋连接开成通路后,输入高阻抗,记录电位差并绘出等位图,从而判定腐蚀发生区域。它在应用时方法简单,易学易用。但它的缺点也较多,如只能判定钢筋发生锈蚀的可能,不能判定锈蚀速度,对中性化的构件可能产生误判,对水下结构物测试不够准确等现象。而混凝土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属间接测量方法的一种,它的原理是根据锈蚀后的混凝土阻抗变化量来间接推定锈蚀程度,由于其结论同数理统计分析密切相关,因此建议作为锈蚀检测参考方法。

3.2 分析及展望

钢筋锈蚀是桥梁安全评估的一项较为重要指标,但现阶段我们在实际无损检测工作中还不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和直接的数据,因此多数情况下配以有损方法的验证,检测中必要时可以将多项无损检测技术混合使用加以判定。但在未来的技术发展应用中,我们认为雷达电磁波法、化学试验渗透法可能会使得这项检测内容由定性化向定量化发展,得到真正的实质性的技术突破,并能快速准确得出结论。

4 桥梁静荷载试验检测

桥梁的荷载试验分为静载和动载两种方式,考虑到最能够直接有效评定桥梁的工作状态和应用范围,我们仅探讨静力荷载试验,因为它在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检验,判断承载力、验证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等方面更为准确和可靠。

4.1 技术原理

静荷载试验基本原理就是在不同的桥梁荷载组合方式下,验证控制截面的应变、位移或裂缝,进而分析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病害程度,一般情况下以反映桥梁结构的最不利受力状态为目标,用结构校验系数和相对残余变形等参数对结构的可靠性、刚度、安全度或强度储备等给予判定。而在试验数据的获取中,也不断的发展了各种形式的传感器技术,如应变的测量从箔式应变片、应变计、晶振式应变计、光纤式应变计到无线应变计等新技术,但是结构的性能评定参数仍然以上述指标为主。

4.2 分析及展望

可以看出,静载试验是桥梁安全评定的重要技术手段,它是一项复杂并细致的工作,技术含量高,涉及面也相对较广,需要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多。目前在国内许多科研机构和检测机构也具备了这种检测能力,但也可以看出其不足之处,主要为:桥梁病害本身对荷载试验影响考虑不足,不同的结构组合在有限元法的计算中可能有一定的偏差,特殊的桥梁设计结构或关键部件可能对静载试验带来影响及

试验可能需较长时间的封闭交通等等。

未来的检测方法必将改进当前的费时费力的复杂手段,且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水平的提高,取而代之的一定是快速评定技术方法。据资料显示美国桥梁诊断公司的 BDI 桥梁结构测试系统已完成可用于公路桥梁和铁路桥梁荷载测试的快速现场测试系统,同时网络化的发展也为远程数据传输、桥梁结构监控提供了可供想象的平台。将来的技术突破将最有可能在更准确模型算法、更好的硬件性能、更快的检测时间上进行研究。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公路基础建设事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伴随着大量新建桥梁工程和在役桥梁的役期临近,桥梁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应用、发展和提高。而无损检测技术无论是在桥梁施工前期、中期、运营期,都以其特有的无损、快速等特点,得以在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本文仅对桥梁检测中混凝土强度检测、基桩质

量检测、混凝土钢筋锈蚀检测、桥梁静荷载试验检测四部分的关键技术进行概括性的对比、分析、总结,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来满足日益发展的公路管理部门、试验检测部门的更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