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11 17:38:38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例1

1现状和意义

1.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过去就有,只是不够重视,更像是摆设,仅用于雨天教学和机动的备份,内容上不外乎是体育常识、体育卫生,属于体育常规教育的范畴,没有专业性和系统性.近年来,高校在评估和学科建设的要求下,理论教学逐步受到重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1)理论教材的配备.高校根据各自的需要,编纂和出版相应的理论教材,学生人手一本.(2)理论教学的制度化.理论教学的课时,按照一定的课时比例,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3)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联系.理论考核的成绩,按比例计算到学生体育成绩之中.所以说,理论教学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已经建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核,与我们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流于形式,丧失了理论教学的意义.首先从理论教学的内容来看,大都是过去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浓缩版,内容陈旧,不是理论,只是运动动作和技术的文字说明,其价值相当于体育常识,缺少层次和深度,没有学术价值,学生不感兴趣.其次从理论教学的管理来看,理论教学所占比例偏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考核也不受重视(与其他公共课程相比).

1.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补充和指导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的系统的结论.”….体育理论基于体育实践,是对体育内在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的当前结论,体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主要通过体育课的形式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仅有实践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同时体育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多学科形成有机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育又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和相应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密不可分,是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实践不可替代的.体育课理论教学,基于实践教学,作为体育实践教学补充,发挥理论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延伸,甚至是对实践教学的超越,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档次,突破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1.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实现高校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的重要途径

所谓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就是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将公共体育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区别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高校在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上有别于中小学,首先,中小学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育教学的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尤为重要,从学习技术和动作的角度看,中小学学生也处于动作技术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实践教学就显得更有意义.而大学生已接近成年,在学习技术和动作上处于劣势,但认识、理解和研究能力显著增强.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对体育及其价值的认识更加重要.此外,大学生缺少的不是体育锻炼的机会,而是强身健体的意识.高校在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上也非中小学可比,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氛围,为提升理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和健身,所以理论教学彰显出体育教学应有的教学层次和深度,具有学术价值.

2核心与内容

2.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关于竞技理论的教学

确立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活动为基础的说明书式的理论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本质上,体育是以竞技为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增强体质,提高体能技能,培养心理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竞技是体育最重要的特征,体育的必然是竞技的,没有竞技就不能成体育.”“体育的本质特征决定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高校体育学科体系是我国体育专业的基础和摇篮,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和体育科研与管理人才的重任,应加强体育教学的学科性与竞技性,……在以竞技为核心的基础中,根据各群体的具体特点,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娱乐和健身等基本属性及其功能,逐步实现体育的高等教育化.”竞技是体育的本质特征,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核心,理所当然也是理论教学体系的核心,这就指明了理论教学的方向,拓展了新的层次和空间,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2.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专项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

理论教学依托于专项实践教学,在加强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要兼顾到知识性和教育性.其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加强对专项的认识.了解其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2)学习专项竞技的方法、竞赛规则裁判法、组织方法以及比赛的方法等.(3)理解影响专项竞技的相关因素.技术和战术因素、身体素质和体能因素、心理素质因素以及运动损伤预防和科学训练方法等.(4)专项竞技对社会的影响.专项竞技与文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对健康和医学的影响等.其内容既是传统理论体系的继承,又有新的研究方向.

3作用与预期

3.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形成有机融合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使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补充、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时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也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对接,有利于形成以专项化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学科分支,理论教学能够摆脱普通专业大学生受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制约,打破实践教学由于客观原因而形成的教学屏障,率先从理论教学上实现突破,迈上新的层次,提高教学质量.

3.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在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还要对理论教学场所,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学的安排.理论教学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层次,同时也使紧缺的运动场地,器材得到一定缓冲,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周期,减少季节变化对实践教学的消极影响.在课时安排上应有别于其他学科,要突破学期的限制,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层面上的可操作性.

3.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给教学双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例2

1研究的目的

本教学实验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实验干预,探讨在探究式和非探究式的条件下,体育活动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的差异,为高师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为建构的探究式教学法积累资料和验证探究式教学法理论的可行性、科学性。总之探究式教学法实验研究,是对传统接受式教学法的有机整合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2实验研究的基本假设

(1)探究式教学法更有利于高师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

(2)探究式教学法更有利于高师大学生的自主探究体育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3实验对象与方法

3.1实验对象

根据实验要求,选取调查对象为淮南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选修中综合身体素质无显著差异的4个班,2个班为实验班(男32,女30),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另2个班为对照班(男30,女32),采用常规教学法。

3.2实验方法

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由一位具有多年公共体育教学经验的副教授,采用材、统一进度,进行教学。同一时间内采用相同的测试指标和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体育学习兴趣测试。本实验的内容选择了集体项目的篮球和个人项目的短跑。

3.3测量工具

本实验采用由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汪晓赞研制的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作为测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后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工具。该量表5个维度的Q系数均为0.70以上,而且量表的Q系数高达0.9543。说明该量表内部所有题项间的一致性或同质性相当好。具有较好的因素结构,这是个信效度相当高的量表,是目前国内测量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较为理想的工具。此量表被国内学者季浏、汪晓赞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3.4问卷施测与处理

由施测人员在实验前后分别选择恰当时间及时施测,并保证施测班级被试人数的完整性和回收问卷份数。前测验:实验前发放问卷124份,回收124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80、7%。后测验: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实验后,两个月教学实验结束后让所有被试完成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量表,整理问卷并记录结果。实验后共发放问卷124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79%。(详见表1)。运用SPSSF0RwIND0w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整理、统计的有关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差异性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实验组间体育学习兴趣分析。进一步探讨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大学生影响效果。

4实验结果

4.1对所有被试前测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并验证实验对象的同质性实验前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比较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存在P>O.05,详见表2)。由此可见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处于同一水平,可作为实验对象具有同质性。

4.2教学实验后对所有被试在后测验中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

4.2.1对照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各维度水平的比较

对照班的大学生通过常规教学法的体育课学习,体育学习兴趣及其“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和“体育学习消极兴趣”有明显变化,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4)。由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班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有明显提高。这主要是体育教师受到体公共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在教学思想有了一些变化,渐渐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的服务的理念,体现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了一些提高。但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和对体育的关注,特别是大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面没有大幅度的提高。

4.2.2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各维度水平的比较

4.2.2.1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比较

实验后对实验班大学生实验前后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后的得分均值比实验前有明显提高。实验班实验前后二者的得分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实验班M前=39.98,M后=46.76,P=.00<0.01,详见表5)。由此可见,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干预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明显的积极效果。

4.2.2.2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各维度水平的比较

通过实验前后实验班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干预后产生了正面的积极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程度,下面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维度水平的变化进行探讨。

T检验的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大学生存在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下降、体育学习积极兴趣提高、自主与探究学习能力增强、运动参与程度提高和对体育的关注增强的结果。其中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维度水平、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维度水平和自主与探究学习维度水平三者的差异最大,均为极其显著的差异(均存在P<0.01,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维度水平的T=一5.128、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维度水平的T=一4.948和自主与探究学习维度水平的T=一5.201);再次是为对体育的关注维度水平和运动参与程度维度水平,二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的关注维度水平的T=一3.750;运动参与程度维度水平的T=一2.495,详见表6)。

4.2.3实验班被试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干预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幅度远远大于对照班被试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前后测验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相减,得到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提高的幅度,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组间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被试经过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教学干预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自主与探究学习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被试,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存在P<O.05,详见表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高师公共体育课中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5讨论与分析

5.1合理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中体育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体育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体育学习兴趣、自主与探究学习、运动参与程度和对体育的关注五个维度,下面就各个维度进行探讨。

5.1.1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积极兴趣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包括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两方面,本实验采用的大学生体育兴趣量表,在题项的组成上多数积极兴趣的题目和消极兴趣的题目正好构成问卷相互对应的一对对测谎题目且所有问卷均为回收进行测谎题目核实后的有效问卷,所以我们可以在有效问卷内讨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的结果就是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的相反结果。即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兴趣提高了,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也就下降了。因此我们重点对体育学习兴趣进行探讨,反之则是体育学习消极兴趣。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实验班被试的体育学习兴趣有极其显著的提高。足以证明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效果。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难题。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这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5.1.2合理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大学生自主与探究学习方式的影响

基于探究式教学法观念,教学应让大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大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大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大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5.1.3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程度

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运动参与程度的比较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实施运用探究式体育教学法使体育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了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尊敬信任教师,“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倾向,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教学的活动中来,使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

5.1.4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对体育的关注”的影响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体育的关注”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学生体育的关注有明显的提高。体育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篮球的发展史、短跑历史,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技术的问题可以适当讲得细一点,语言要生动、形象、简炼,注意准确地使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原则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他们一些符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便易行的,可以长期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和锻炼方法,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终身受益。这样可以加强大学生对课堂外的体育的关注。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高师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有助于高师大学生在将来的岗位事业中提升素质储备,是通才教育的有效途径。

(2)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和对公共体育的关注程度。

(3)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6.2建议

在调查和实验的基础上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例3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运用体育科学原理、方法指导教学实践,使体育教学不断科学化,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是当前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仅就如何提高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问题,略抒己见.

1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紧密结合

作为教师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和练法是十分重要的.短跑技术教学,过去在上课时只限于技术,因而学生没有学会运用短跑锻炼身体的方法.一个时期过后,学生的收获并不大.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技术,同时又有力量和速度,教学时,采用了少而精的教学方法,在教授技术的同时又结合短跑的特点做了一些辅助练习,如原地高抬腿跑、后蹬跑、小步跑;柔韧性辅助练习,如正压腿、正踢腿、侧踢腿等,为短跑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大了练习密度,也提高了运动量.以2000级2个班为例(中文系2000级一班、二班女学生),共计40人,第一次课仅有21人通过国家锻炼标准(50m),经过6节课教学和课外练习,37人已达到了标准,通过率增加40%.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结合起来进行,不但可以弥补以往只教授技术而忽略了身体素质培养的缺陷,而且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2让学生真正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运动技巧,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运动技巧,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和习惯.太极拳教学,学生往往是考完试后就不练了,时间一长就忘了.作为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学习太极拳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学习太极拳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终身受益.经常打太极拳能够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在教授其他课程时,经常在空余时间里穿插练习太极拳,学生会温故知新不至于忘记,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经调查2000级英语二班,全班50人学完太极拳后,大约有20人仍能坚持在早操上练习太极拳,反映非常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其终身受益.

3运用游戏竞赛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只单一地进行授课内容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如在课中适当运用带有竞赛性的游戏项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性别等特征,结合学校条件,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围绕主教材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既紧张又活跃的竞赛气氛中提高动作次数,促进技术掌握,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如,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时,一味让学生反复练习,学生会厌烦而不认真去做,达不到效果.运用游戏竞赛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在预先规定的距离内进行连续蛙跳,往返接力,看哪组先完成.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兴趣,又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例4

1.1研究对象

对大数据理念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查阅文献了解大数据的有关知识,为文章写作提供思路。1.2.2问卷调查法以长治学院2013—2015级非体育系学生8000人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1.2.3访谈法通过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设置,把握学校公共体育总体教学情况。1.2.4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学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2结果与分析

2.1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的概念有从技术层面上解释的,也有从数据层面上解释的,但是现阶段比较认可的解释为: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从概念不难看出其是一种理念的折射,可以进行推广应用到不同的领域。

2.2大数据的特性

大数据的特点有4个层面:(1)数据体量巨大,而且获取书数据的样本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2)数据类型繁多。前文提到的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其注重的不是准确性而是混杂性。(3)大数据探讨的核心是预测,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4)处理速度快,数据化。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业界将其归纳为4个“V”——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

2.3大数据应用的可行性

2.3.1教学资源为大数据操作的可行性提供物质保障教学资源是每个学校必备的资源之一,其包含硬件设施也包含软件设施,长治学院作为一个有58年建校历史的高校来说,其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均有一定水平,而数据的应用无疑离不开硬件、软件。与此同时长治学院设有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从教务系统中通过系统登陆可以清晰获得体育教学的相关课程设置,从而可以直观了解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从学生系统则可以清晰获得学生的有关信息,如学生学习的课程层面的数据以及学生资历层面的数据,进而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挖掘出相关的数据信息,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物质保障。长治学院各个部门的设置共有四个,即党群系统、行政系统、教学系统、附属单位,各个系统之间实现了网络共享,资源共享,进而实现最终的目的,那就是为教学工作服务,为学生服务,也正是这样一种办学理念为大数据的使用提供一个可行性的平台,也使大数据的应用成为可能。2.3.2学生信息的收集,为大数据操作提供数据保障长治学院在校学生共13000人,而且每个年级都有体育课的学习。每个在校学生,大一是必须接收一年必修课的学习,而大二、大三各设置一个学期的限制性选修课,这就为学生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平台。通过上课可以直接采集到学生的信息,而这些数据均可以以数据的形式呈现,也就说从大量的数据中可以对体育课的开展情况进行把握,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数据保障。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的选项课设置在大二和大三年级课程是一样的,但是上课的内容有区别。在调查中了解到,如同样是健美操,大二学生学习的是大众健身操一级、二级,而大三的学生则是三级、四级,级别更高,难度更大,其他运动项目的课程设置也是如此。与选修相比,必修的内容则是传统基础运动项目的开展,但是跨度大。但是不论是何种内容设置,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体现,但是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可以找出联系,为大数据应用提供第一手资料。2.3.3数据的真实性、丰富性为大数据操作提供科学保障大数据应用的精髓在于大数据采用的样本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其追求的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即丰富性,因此从某种层面上讲大数据是把海量的数据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找出他们的相关性,这就要求从数据的源头就要确保其真实性、丰富性。真实性是做大数据采集的前提,其包含数据采集过程的可操作性,数据获得的直接性,而这些均可以通过课程教学中直接完成,真实性可以确保。丰富性则是进行研究的理论支撑,丰富是指数据采集的广泛性、涵盖内容的广泛性。长治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参与体育运动的背景都不一样,这也就决定了获得数据的丰富性,毕竟只有丰富才能使大数据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可证性、可靠性。因此,数据真实性、丰富性能为大数据的预测提供科学保障。

3结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大数据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同样具有可行性,数据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为其提供科学保障;教学资源信息共享为其提供支撑和前提,学生信息的获得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数据保障。而且通过此种应用可以为公共体育教学提供科学参考和合理预测。

作者:周银 单位:长治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刘敏斯,陈少波.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5(8).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例5

1979年5月教育部等部门在江苏扬州联合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扬州会议”,随后教育部颁布试行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由此拉开了高校体育改革的序幕。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各高校围绕“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从多方面进行了有创新价值的改革和探索,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改革的进程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各高校对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作了比较大的改革。一般都有普通课、基础课、选项课、综合课、保健课、专项提高课、体育理论课等多种类型,应该能全面满足学生的需要了,但在具体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不明确。高校公共体育课作为一个学科群,应该充分发挥其综合的教育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目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方面,还不够明确,没有真正把“健康第一”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2.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不强,学生的选择余地小。目前各高校有的在一年级开设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基础课和普修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综合课、保健课;也有的是在一年级就开设选项课,二年级开设专项提高课,三年级开设选修课。由于现在的高校扩招,教学资源紧张,所谓的选项课一般没能打破原教学班级,大都是“平移式”地进行,因此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有的选项班因人数不够停开而让这部分学生的选择落空;二是选项班内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3.课程设置的内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还存在“竞技化”的倾向,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被各个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所代替,严重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没有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人文性,不能满足学生的最大需要。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1.体育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改革,增加体育选修课的种类。高校体育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而大学生充满活力和可塑性,是有着不同个性的群体,因而高校体育在教学内容上必然要向多样性方面发展。男生和女生,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要求,因而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要有多样性。体育课的选修内容每年都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选修课的增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同时。要设置社会开始流行且易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项目。高年级学生可以选修国外的体育项目,起到传播中西方文化。高校体育可分为大一体育必修课,大二、大三、大四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三种课程设置。无论是哪一种课程,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和自身条件选修。选修课可提高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加强体魄,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识。

2.实行快乐体育、健身体育、终身体育,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往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免会使一些学生出现挫折感,这往往对学生形成健身意识和习惯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中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和快乐的教育。我国学校体育以崭新的面貌迎来21世纪,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学校体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在被人们接受。在对学生的体质测评发现,总有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低下。如按一般学生的教学进度,势必使这一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产生受挫折感。因此,有必要将这一部分学生集中教学。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学会控制体重、增强身体素质的方法,并教授达标技能,使大部分不达标的同学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不仅达标及格,而且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些逐渐赶上来的同学会因此喜欢上参加体育锻炼,并在健身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自信,从中找到参与体育的乐趣。

3.体育场所设施的改革,实施体育锻炼小发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围着操场跑是经济实用也是最为枯燥的增强人体心肺功能的手段。为达到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发明体能锻炼走廊。设有各种障碍,学生需要攀越檑木屏障、组合双杠、连跳障碍、V型坡沟、组合云梯、梅花独木、翻越板墙等人为障碍设置,在一个全封闭的空间内单方向前进,一方面方便老师对学生锻炼过程的监控,另一方面增添“跑”中的难度与乐趣。集结较为优秀的多元化的体育教练,多元化的教练组合必然会融合多种先进的技术、战术思想和理念。

4.体育教师个性教学、教学方式改革,避免教学简单化。我国体育学科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课程学分较少,设置单一,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如果沿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常常照本宣科,不深入了解学生的要求和现状,使得教与学脱节;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教学艺术,在课堂中即使有所发挥,也只是以一些题外趣闻使学生一笑了之,有时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详尽解说,学生却置之不理。另外,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分数的制度,使学生的学习丧失了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各种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学实践表明,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语音语调、举止言行、仪表风度、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语音、眼神、动作、服饰、表情的运用,通过自己的行为,把热情洋溢、乐观进取的精神传授给学生,更好地做到“教书育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例6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环.其主要任务是在中学体育的基础上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长期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思想。而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长期以来忽视素质教育,忽视体育文化的教育,它强调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论,主张教师主宰,师道尊严,公式化和刻板化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过分强调竞技体育技术教学,这一切严重地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越来越显示出与社会发展趋势不协调的一面,如何使学校体育教育顺应社会发展,对其进行合理化改革,是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影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因素

1.传统旧观念的影响

在“文德为贵,而威武为下”的观念影响下,中国学校教育中体育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受到重视。从“秀才挟弓矢出,父兄以不才视之”、“一介武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等话语中不难看出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是何等偏差,而如能静下来,读“圣贤书”,则被认为“当刮目相看”。重文轻武的传统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观念思想正在慢慢地改变,但仍具有强大的延续性。

2.原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的影响

传统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竞技性项目在各级学校的教材中重复出现。以田径运动中的短跑为例,起跑及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从小学到大学再三学习,教学内容的低级重复造成高校体育教学没有起到延续和发展中学体育教学的作用。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已经引起某种程度真正的教育改革,其发展态势改变着高校体育的面貌,这是令人欣慰的。但却出现了在教学内容上盲目效颦、不求实效,不求特色,相互攀比,简单模仿等现象,这些都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且长久以来竞技体育成分在学校体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学体育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以提高竞技水平的手段来达到所谓的“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种目标定位下的大学体育造成的结果是: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兴趣等的培养。

3.单一、滞后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等体育教育思想的出现,高校体育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已经到来。但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模式单一现象严重,总体滞后于体育思想的发展,弊端日益突显。教学中过分注重技术教学忽略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学活动原本是件快乐有趣的师生活动。然而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自执行全国统编教学大纲以来,以“三基”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手段,形成了体育课程教学“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小结评价”的机械性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过多地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处于被动练习。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淡漠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枯燥、沉闷,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不利于对学生长期运动能力的培养,使不少学生讨厌这种缺少主体乐趣、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活动。其次,过分强调课堂结构,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都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一基本部分一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再次,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束缚着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人条框之中,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容易让人觉得体育课毫无科学知识,任何人都可以“以葫芦画瓢”教好体育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围人们对体育工作者的评价,进而潜在地影响着体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

4.体育课成绩考核制度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中体育课主要是大一、大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且多采用班级授课制,只有少量的学校对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采用了“俱乐部”形式的授课方法。他们在同一教材,同一老师教导下其学习结果必然有很大差异。在成绩评价方面我们却忽视了学生在身体及运动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努力程度和理解及运用能力这些因素,以统一的标准实行“一刀切”方式,在一定的范围里存在着科学量化的不足。

5.高校扩招的的负面影响

高校的扩招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许多明显的负面作用,首当其冲的三大问题是:第一,扩招使得本来就不足的活动场地更为捉襟见肘,而这个问题在学校整体面积暂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难以在短期之内予以解决;第二,体育经费投人到体育器材上的力度跟不上学生增加的需求;第三,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使得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员与递增的学生之间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二、改进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1.转变传统观念

学校体育改革是创新过程,没有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行为的,只有革除那些影响和束缚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建立起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理念,才能使学校体育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树立学生的全面发展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观念,形成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人人都把健康与体育联系在一起,强化健康意识,体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为核心的目标,从而使全社会树立健康体育意识,真正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用他们感兴趣的项目和方法使他们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从而把体育作为娱乐健身手段而坚持终生,促进整个社会新体育观的形成,为高校体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意识环境。

2.教学内容应增加健康教育和健身娱乐体育。要与学生兴趣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更新扩展理论教学内容注重教法的创新

(1)教学内容改革。原有教学内容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并事先为体育教师预定了模式,从而限制了体育的娱乐性,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娱乐性,而现在高校体育之所以不受欢迎,其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缺乏娱乐性,因而它不能构成现代大学生活动的重要内容,是缺乏生命力的。教学内容应选择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有利于全体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从个性出发,强调健身性和娱乐性、修身性,淡化竞技性;要根据有限的教学时数,改进教法,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应体现大学生的兴趣特点,符合学生的需要,与现实环境相结合;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项目设置要与实践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为适应终生体育的要求,理论教学必须更新其内容,加强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运动生理负荷与健身效益、健身与营养、常见运动损伤与简单处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突出使学生终生受益的健康教育及有关体育知识教育;应注意把时尚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丰富体育健康教育课程素材。

(2)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了适宜的教学项目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结果,这里还存在着教法手段运用的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强调师道尊严的,教师的权威不可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板着面孔的,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或者是十分不快的,何谈快乐?我们要改变“教师讲一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做”这一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要根据学生不同身体条件、体质状况以及场地器材的制约,帮助学生系统地、有层次地制定锻炼计划,实施体育课的教与学。高校学生是一个具有较强自我意识和合作性的群体,在技术巩固过程中可尝试一下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及培养其合作精神.还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比赛的魅力来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在上竞技项目的体育课时,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手段的革新,应通过有趣味的组织形式使竞技体育更具娱乐性,即软化竞技性,如在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降低难度(如排球降网,篮球降低篮框高度,铅球推实心球,跳高横杆采取皮筋等方法,降低竞技体育项目的学习难度)以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这些竞技项目的运动技能,使他们在上体育课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体育的兴趣,把体育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进行练习。

(3)转化单一的教学模式,确立以终生体育为指导的多种教学模式并存,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主。研究体育教学模式,实质是对教学进程的整体性合理程度的探讨,可以基本反映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然而调查结果表明,面对如此复杂的体育教学体系,且又要体现体育的多目标、多功能特征,仅采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都是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的。实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就得转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依据本校特点与实际情况,构建一种多维、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彼此影响的互动过程。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例7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融人全球经济发展轨道,尤其在加入WTO以后,中国与国际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各行各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逐步加快,我国迫切需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专业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应势而生的高校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为适应时展需要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是海对外贸易学院作为华东地区唯一一所涉外商科大学,着重培养对外经济贸易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学校一贯重视双语教学,早在1995年,就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推行双语教学,目前全校已开设双语教学课程73门,且均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所谓体育双语教学,意指学校体育教学中全部或部分采用外语(本文主要指英语)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教学。本文拟结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实际情况,为我校体育双语教学开展之可行性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并对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我校公共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之必要性

2.1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争创体育精品课程的需要

教育部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提出,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这就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宏观的环境支持。我校已于2003年实行了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改革,本着“以学生成才为本”的教学理念,实行了学生自主选课、自主选教师、自主选上课时间的“三自主”选课原则,而对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的构思,则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问的整合,使体育教学与英语教学都得到良性发展,为体育英语领域的扩展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与应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实施体育双语教学,是我校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争创体育精品课程,培养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人才的探索。

2.2丰富体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传统体育教学手段及模式已渐显单调和落后,相对固定的体育项目附带多年不变的学练内容,对已有数年体育课学习经历的大学生而言,缺乏新意,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并由此自然滋生“厌学”心理。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将是学生体育学习新的兴奋点,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体育技能学习的舞台,而且能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语境及氛围,搭建师生问英语口语交流的平台,从而达到体育技能水平及英语交流能力共同提高的双赢效果。

体育动作技能教学具有十分直观的动作语言,双语教学中语言、词汇与技术动作紧密相联的特点,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语言的难度;与其它室内课程相比,体育课更以其开放式接近自然的真实教学环境,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这也为英语口语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体育双语教学本质上仍是体育课,它是利用两种语言作为传递体育知识信息的工具,向学生“传道授业”,让学生在体育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语言运用能力亦获得相应提高,其根本着眼点是“知识目标”,而不是“语言目标”。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切不可主次不分。

2.3培养体育交流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进入2l世纪,上海与世界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愈加频繁,一些国际知名体育赛事,如F1、NBA、网球大师杯以及其它国际、洲际大赛先后登陆上海,许多跨国公司、企业也将体育文化纳人企业文化,纷纷成为体育赛事活动的投资者、赞助商。另外,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我国对既有英语技能又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我校是国际公司、跨国企业所需人才的输送源之一,外企为我校毕业生的主要择业去向,体育文化交流在他们与外商的业务往来及人际交往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在精通国际贸易领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如能通过体育课双语教学学习,在体育国际文化交流中大显身手,必将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2.4体育师资综合素质自我提高的需要

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高校师资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亦不例外,体育专项能力自不待言,对学历及科研等相关能力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掌握好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并勤加利用,必将为体育教师自身带来许多国际最新最前沿的体育动态及科技信息。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为体育教师英语(特别是口语表达及交流)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而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承诺既是压力,同时又是动力。在用英语传授体育技能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英语交流,体育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也能相应得到提高,此即为“教学相长”也。

3我校公共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之可行性分析

体育实践课双语教学尽管区别于其它课程,有其特殊性,但教师、学生、教材同样是影响并制约这一教学方式的三大因素。下面分别就这三大因素对我校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之可行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3.1教师因素

开展双语教学,师资是关键。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近年来,我校对新进体育教师的学历及职称提出了更高要求,青年教师中有四人具备研究生学历,其中三人具有国家英语六级合格证书。教学之余,几名青年教师能主动加强英语综合能力的进修和提高,并已初步具备体育课双语教学所需的听、说、写等表达能力。对他们而言,双语教学的过程同时又是自身英语水平提高的过程;起点低,基础薄并不可怕,只要善于从教学中发现不足,并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日积月累,英语水平定有质的进步。另外,我校为保证双语教学效果,一方面通过与加拿大ⅣEY商学院合作,在校内积极开展全英语案例教学师资培训,另一方面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定期选派教师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英国中兰开夏大学和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等国外院校进修和培训,促进了教师外语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体育双语教学一旦开展,相信体育教师也能从中受益,得到这种宝贵的进修培训机会。

3.2学生因素

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体育双语教学成功与否,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基础有直接关系。由于我校着力培养的是对外贸易应用型专门人才,外语(尤其是英语)一直是我校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从近几年高考招生生源及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总体成绩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显著特色和传统优势。06年我校录取新生中,英语单科平均分第一批文科128.1分,理科127.4分,第二批文科125.5分,理科127.8分,平均高出上海市英语单科平均分近30分。03年我校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在上海市高校中排名第一,04年我校98.3l%四级通过率创下历史新高,在上海市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中试测试通过率为9l%,05年我校四级通过率为97.18%。近年来,我校学生还踊跃投身于网球大师杯赛、第48届世乒赛以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等国际赛事的部分志愿者工作,他们凭借流利的英语及丰富的体育知识,为赛事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受到了国外运动员、教练员及赛事组织者的高度赞扬。我校学生良好的英语功底,是我校体育课顺利实施双语学必要的前提条件,它能保证学生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充分领会教师的教授内容,更好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从而更加扎实地掌握体育专项技能。

3.3教材因素

由于我国体育公共课双语教学尚未普及,目前暂无统一的参考教材可供借鉴。可喜的是,现代资讯传媒的飞速发展为相关英语体育教材的自我编订提供了便利。通过互联网搜索以及境外体育教材的购买,我们可以根据体育项目分类,搜集整理常见常用的体育英语专业词汇编订成册,于每学期开学初的第一堂理论课下发学生并进行讲解,也可通过校园网公布相应的教案或课件,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充分的预习和复习,更好地配合体育双语教学。体育英语教材的遴选应坚持适用性原则,可将体育口令、队形队列、课堂常规等作为教学切人点由易及难,循序渐进;而对诸如篮球等专项英语词汇,学生可在学练过程中,借助于教师的表情、手势姿态或对自身动作和身体练习的感悟,来深刻体会英语术语的涵义。此外,在体育双语教学中,还可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如讲解、带操、担任教师或教练等角色,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同时,亦可适时利用多媒体教具,组织学生观摩体育英语节目,鼓励学生结合比赛录像尝试英文解说或担任英文裁判。总之,体育课双语教学教材的选用应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4我校公共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之设想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例8

1前言

由于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高校体育工作而言,公共体育教师无疑是最重要的角色,在高校教育中有着与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师主要是指担任体育技能课的教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更主要是以示范性与感染性为重要特征出现的。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不仅是一种多因素复杂的教育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是师生的身体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教学具有开放性、师生交感互动性强等特征。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的教学风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教学风格是体育教学理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新‘纲要》强调高校体育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重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人格形成的发展规律,这将要求体育教学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形成个性教学。体育教师要实现个性教学,必将要对体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观点、教学作风、教学方法方式、教学技巧等方面的选择,而这些方面正是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的形成,个性特征的培养,人格素质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兴趣、情感、合作精神的养成以及学习效率和进度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国内对于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还比较少,也没有一套适合体育教学情境中测量教师教学风格的工具,当前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有何特点?教学风格的类型倾向于哪几种?不同性别、职称、教龄、学历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是否存在差异?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对贯彻落实新<纲要》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第一轮调查对象:分层随机抽取福建省部分高校(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学院、福建医科大学、闽江大学、莆田学院和泉州学院)担任公共体育课的教师,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5份,回收率96.7%,有效率问卷142份,有效率97.9%。第二轮调查对象:按部属、省属、市属级别分层抽取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农林学院、闽江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宁德师专、泉州学院、莆田学院、龙岩学院、三明师专等14所高校担任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教师,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15份,回收率90.0%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4.9%。

2.2研究方法

2.2.1教学风格测量工具

采用Grigeorenko&Stemberg编制的教学风格评价量表(TSTI),通过预测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重新修订一套适合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问卷,该量表是一个教师的自陈量表,共七个分量表,47个题目,每一项目采用5级评定(从完全适全到不完全适合)记分分别为1、2、3、4、5。分别评价立方型、执行型、评判性型、整体型、局部型、激进型和保守型七种类型教学风格。

2.2.2全部数据统计都在SPSs11.5中进行。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师总体教学风格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体育教师在七种教学风格上的得分情况,结果显示,排在前四位的教学风格依次是:激进型、立方型、局部型、整体型;这与非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风格倾向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对体育教师来说,这四种类型也是受欢迎的,是效率高的教学风格。如表1。

3.2不同性别、职称、学历、教龄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的比较分析

表2显示:不同性别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在执行型、评判型两种类型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男教师更倾向于执行型教学风格和评判型教学风格。如表2

表3显示:不同职称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初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在立法型、评判型、局部型和激进型四种风格上的得分高于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中级职称的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在执行型、整体型和保守型三种风格上的得分高于初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而高级职称的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在执行型、评判型和局部型三种类型上得分最低。如表3。

表4显示:不同学历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在立法型风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这可能与样本的数量分布也有一定的关系。见表4表5显示:不同教龄的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差异均不显著,这与不同职称的教师教学同格类型相一致,在高校教师的职称一般与教龄相挂钩。然而,相对于教龄较短的教师,教龄在15年以上的老教师教学风格类型更倾向于立法型和保守型两种。教龄在5—15年的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在激进型的得分最低。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一定的关系,老教师心理状态与年轻一代有所差别,他们的思想比较保守、传统。如表5

4.1从总体上看,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的以激进型、立法型、局部型、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为主。关于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有关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风格类型以激进型、立法型、评判型、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为主,这四种教学风格是相对复杂、有创造性和效率高的教学风格,Grigeorenko&Stemberg的研究结果发现老教师相对于新教师教学风格类型更倾向于执行型、局部型和保守型。有关学者对高效能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般教师相对与高效能教师更加倾向与执行型和保守型的教学风格,这从另一侧面验证了前面提及的研究结论,即执行型、保守型教学风格是相对简单、效率低和不受欢迎的教学风格。本研究的一部分结果与其相一致。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和近几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促进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不断完善。

4.2不同性别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在执行型、评判型两种类型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男教师更倾向于执行型教学风格和评判型教学风格;

4.3不同学历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在立法型风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4.4不同职称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初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在立法型、评判型、局部型和激进型四种风格上的得分高于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中级职称的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在执行型、整体型和保守型三种风格上的得分高于初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而高级职称的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在执行型、评判型和局部型三种类型上得分最低。: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例9

天津市的高校数量不少,该文主要选择天津市内主要的本科院校作为研究对象,现在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2所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等,对这12所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收集法,通过图书馆的书籍和网络检索库查阅并收集与高校体育教学有关的研究文献和资料,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收集可以根据研究进展和需要再去进一步完善。(2)现实调查访问法,在每年天津市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总结的年会上,对各个高校体育教学相关人员进行访问,也可以走进现实,对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有很高造诣的教师和专家进行走访,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来掌握当前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主要包括问卷发放对象、调查对象和问卷回收这三个方面。问卷发放的主要对象为天津市内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教学专家、高校中的一线体育教学教师和天津市高校中的学生;试卷设置的调查对象为以上列出的12所高校中的体育教学现状;数据的收集要客观现实,就要做好有效问卷的回收,然后通过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4)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需要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方式为聘请与本文研究内容有关的专家,采用逻辑分析检验法对问卷进行综合的评定,以确保问卷的真实性和信息的客观性。表1和表2分别表明了本次问卷发放的对象和问卷的可信度。(5)通过回收的问卷,采集信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结果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关于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关系的一种体现,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对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对天津市12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高校体育教学在实际中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思想较多,很难达到统一,多种教学思想并存的现象较为严重。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经过改革和发展后,其中“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思想逐渐成为教学指导思想的主体,“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符合现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明确体现出了体育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教学理念。问卷信息表现出了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当下,天津市的各高校大都将健康第一作为了体育教学的主体思想,已经将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作为了体育教学的主要思想和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旨在追求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提高,而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将教学重点转移到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有助于体现体育教学的优势,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未来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发挥出体育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科学化和社会化的重要思想途径。

3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探索

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是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学内容的设置和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长久以来,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在内容设置上,大都以竞技性的体育项目为主,比如长跑、跳高跳远、投掷项目和球类项目等,而忽视带有健身性和娱乐性的体育项目的普及。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有着整套规范的规则体系和技术要求,这些规则较为系统和严格,其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些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要求都很高,使教学较为严格而缺乏趣味性,学生因为教学内容的枯燥和体育项目较高的要求,很容易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从而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内容很容易偏离体育教学的本质,只注重追求专业技能的教学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教学思想很容易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3.1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在“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天津市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改革,其课程内容的设置也逐渐趋于科学与合理。在具体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始终将教学目标作为指导,去除了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减少了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的设置。从6所高校的教学内容分析来看,较为单一的体育项目大都被取消,以往体育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也被选修体育而代替,以往以教师为主体,学会收获甚微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当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有效地结合了学生的兴趣,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对身体活动能力和基础理论课时的比重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每个选修课都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体育活动的能力。比如大量带有传统型和民族性的体育项目以及现代体育项目的设置,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满足了学生的不同爱好和需求,这些带有浓厚的趣味性的体育教学项目不仅丰富了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为高校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了保障,也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比如,传统摔跤、太极拳、传统武术等民族项目,还有野外生存、拓展训练和大众健身交际舞等现代项目,这些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极大地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3.2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

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仍然是以篮球、足球以及乒乓球等竞技性项目为主,但许多带有民族性的和现代性的体育项目已经逐渐被引入课堂,攀岩和野外生存等现代项目得到了学生极大的认可,高校学生对这些新兴项目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从这些体育项目表现出来的效果来看,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应在球类等主体项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带有民族性的和现代性的体育项目,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充分做好市场调研,聆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的建议,加大广受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的设立,这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发展的重要方向。

4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目标的探索

4.1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目标的现状

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时间和范围内,教师和学生所达到的教学效果的标准和程度称之为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制定的参考和依据,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点,决定着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提出了体育教学的三大目标,主要表现在:(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2)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3)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的体育道德观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学观念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高校学生的身心有着多元化的需求,因此,体育教学目标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由此可见,以往制定的教学目标有着一定的不足,显得较为滞后。进入新世纪后,体育教学经过了新一轮的改革,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及社会适应”等五大方面的基本目标,这五大目标明确体现了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以上对天津市12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表明,各大高校体育教学的领导均将这五大目标作为了新时期体育教学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各大高校也将教学目标的改革作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但从教学的具体效果来看,并没有完全实现所定的目标,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及社会适应这五大目标中,许多师生均将运动技能作为了体育教学的第一目标,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目标的实现,这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结构模式和教学内容不合理所造成的。由此可见,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在高校里还占据着相当大的地位,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在高校里并没有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4.2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目标的发展方向

当下的体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运动技能教学,而是要追求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运动技能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逐步发生着变化,素质教育追求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只有其它目标得以实现,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应注重课程的创新,使师生认清各项目标之间的影响关系,将运动技能的培养作为基础,从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着手,实现塑造学生品格的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中,应根据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结合竞技性、趣味性、民族性、科学性以及可接受性等项目特点,构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体系,依靠改变师生对教学的认知,达到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

5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效果目标的相互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课程内容体现了教学目标的理念和思想,在教学的任何一个阶段,教学的效果目标始终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的设置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而反过来讲,如果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合理,与体育教学目标的理念相违背,这时的教学就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才会得以优化,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就不会出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偏差,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教学目标又为教学内容的设置指明了方向。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例10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已深入到广大体育教师的思想中。因此,公共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的形式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质量,同时,阻碍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在进行公共体育教学时,一般都是将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中心,都在围绕教师在进行教学,没有将学生作为体育课堂上的主人。而在教学形式上,也出现了比较单一的情况,进行体育教学时一般会使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两种方式,这样单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需求。

1.2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目前公共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更新,没有根据我国时代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体育技术方面的能力,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的培养,同时,也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主体,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公共体育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这是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的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不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将会严重的阻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

1.3学生积极性不高,体育设施缺乏

由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出现学生对体育教育存在着误解的情况,学生认为体育课程主要就是进行体育锻炼,没有真正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师上体育课时,学生不具备积极性,进而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外,由于我国高校近些年来不断扩招,学校把经费都投入到学生寝室与教学楼的建设上,进而没有多余的经费投入到体育设施的建设中,导致出现高校体育设施不足与落后的情况,无法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

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体育教学。首先,高校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培训,促使教师可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脚步,并明确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后,可以组织体育教师与其他高校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使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并在交流中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最后,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会议,在会议中要求教师对我国体育教育的新形势进行了解,并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想出改变目前教学状况的方法。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体育学习的良好发展。

2.2对体育教学的体系与内容进行调整,改变教学评价方法

在进行公共体育教学时,应该与我国目前的体育教育情况、人文精神进行相互联系,保证体育教学的全面性。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可以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因此,高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体育教学的体系与内容。同时,在进行体育成绩评价时,不应该使用单一的考试测试的方式,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体育评价的每一个过程,保证可以多方面的测试学生的体育水平,进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2.3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大对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

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发挥自身个性,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教师还应该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将体育的学习作为一个长久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同时,高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改善目前体育设施不足的情况,为学生建立健全体育互动需求,并积极聘任高素质与高学历的体育教师,另外,我国社会也应该加强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关注,给予体育教学更多的支持,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努力,进而使高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公共体育教学论文例11

二、分层教学法教学设计和实践

(一)教学对象的动态分组

对某高校公共体育6个班的学生进行抽取,随机抽取3个班作为此次教学设计对象,剩余3个班的学生作为此次分层教学的对照对象。抽取的教学设计对象和对照对象均为90人,总人数180人。在教学组和对照组划分完成后,对每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的基本项目为学生身体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足球专项技能。身体素质的测试包括一千五百米跑、25米折返跑以及立定跳远,足球专项技能测试包括颠球、短距离射门准度、短距离饶杆射门。在测试结束后根据测试结果将教学组分成三个班进行动态分层教学。在进行动态分组时,可以按照足球的学习动机进行分组,其中把热爱足球喜欢足球课分成教学组和对照组,人数分别是62:63,人数占比分别为68.8%和70%,因为朋友选择足球课而选择足球的,教学组和对照组的人数比为20:19,人数占比为22.3%和21.1%,而最后为了拿学分而选择足球的教学组和对照组人数分别的8:8,人数占比为8.9%和8.9%。

(二)实验组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脱离具体的足球教学大纲,因为实验组已经分层完成,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加符合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实验组共有三个层次,所以教学目标也详细划分为三层。教学目标主要分三组,A组目标,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上的所有内容,并对教师拓展内容进行掌握,具有实际足球比赛和赛场分析的能力,并具备解决相关足球问题的能力;B组目标,掌握足球基本知识,可以熟练的运用各项足球技能,可以对足球赛场上的显著性问题进行分析。C组目标,对本期足球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熟悉和掌握,积极的提高足球学习兴趣,完成本学期足球教学任务。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对A组学生进行教学时,要进行与足球相关的拓展训练,改进A组学生的动作错误,加深教学难度,培养学生足球战术分析能力,提高其在赛场上的适应能力,主要侧重与战术教学。B组学生在教学时,在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之后,对相关的足球动作进行规范,并积极的进行赛场实训,加强足球运行的临场经验。C组学生在教学时,主要注重对其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目的以完成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任务为主,并努力提高该组学生的足球兴趣。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全部学员有统一的足球教学目标。

(三)教学组和对照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训练后具体的变化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足球教学之后,对照组学生的足球成绩基本变化不大,但是在颠球技术和短距离折返跑方面数据有所提高。对照组足球兴趣较高的学员,因为教学目标比较大众化,所以没有实质上的提升。教学组在经过一个学习的足球教学训练之后,足球基本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原本足球水平较高的学员在经过本学期的足球教学之后,足球实战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具备了赛场分析和赛场问题处理的能力,原本足球学习兴趣较低的学生,有对足球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且在本学习教学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实验组有72名学生对于足球教学非常满意,占比达到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但是对照组仅有18名学生对足球教学感到满意,仅占对照组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在经过教学组的足球教学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