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1 17:13:02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例1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主动性。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依旧是依靠教师的讲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受阅读教学理念的影响,基本上按照考试内容完全讲解,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受教学任务的趋势,大量的提出问题,但是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更难以运用,同时由于教师只顾提问,而且是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忽略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匆忙应对并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对于语文阅读缺乏思考,没有深入的理解,导致达不到教学效果,更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作为每个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是因为其具有极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将二者良好的结合,多数教师只是看到语文的工具性,重视语文基本词句的训练,只能讲解单纯的应付考试的语文知识,虽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但并没有真正做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本中,尤其在阅读内容中,有着深刻的人文思想,值得教师深入挖掘。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阅读的训练,对于课后习题的熟练程度等,这种形式虽然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是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削弱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也让语文阅读的魅力难以散发,在人文性上不能有良好的熏陶,使得对于语文的运用能力较弱,偏离了教学初衷。

(三)轻视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都对于课外的阅读内容很高的兴趣,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系统的规划,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目标,所以忽视课外阅读的积累。很多学生都是没有计划的阅读,不能合理安排阅读量和阅读时间,根据自己的喜爱想读就读,不想读就放弃,这样的随性并不能很好的提高语文素养,渐渐形成一种不好的阅读习惯,甚至带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三、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路的措施

(一)建立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生成以学生为主的状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把学生引导到一条自我探索的道路上,增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教学类型多样性。在语文课堂上,培养阅读能力,就需要将阅读教学融入到语文的多样化中,建立不同的教学类型,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就放任不管,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但是并没有实际的效果,所以,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效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最后给出结论。在小组讨论讨论过程中,促进同学间的协作关系,提高凝聚力,利用这种开放的形式,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有序学习。对于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不仅仅依靠课堂的短短几十分钟,在生活中的积累更加重要,占有很大部分,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序的学习,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例2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型的创新

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型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如自教式课型分为“自学—自教—自评—师评”四个环节。其中“自教”环节鼓励部分同学当小老师,小老师们怎么学就怎么教,按照自己的思路完全独立地教。实践证明,小老师们极具创新能力,不仅完成了自教任务,而且讲究了怎样教得更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其中有不少的闪光点,甚至值得教师们学习。

2.找准切入点,创新设计

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入点。所谓“切入点”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语文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或集中或发散,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古诗《鹿柴》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时,启发学生想象:走进柴扉后见到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就是本节课的切入点)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付诸笔端:“待到人回柴扉开,绿叶红花宽院窄,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竞开来。”,“未尽柴扉先闻香,满园鲜花汇花洋,小树正长嫩绿叶,蜂蝶飞舞捉迷藏。”这是从学生的即兴创作中选取的两首诗,既押韵,又充满了丰富独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我们认为,这些诗作就是学生的创新,这是与教师找准了切入点,创新设计密不可分的。

3.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较死板。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我们也曾作过尝试。如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这个句子的意思时,由课文本身的内容找准切入点,引出辩题“在月球或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是否能实现?”围绕一个问题,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如教《镜泊湖奇观》时,由题眼“奇观”引出“湖奇、瀑奇、林奇”,在课堂上按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组,按提纲重点分别学习湖、瀑、林的奇观。这两堂课的组织形式都允许学生下位、走动,但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有法、学有所得。

4.教学手段的创新

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如我执教《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大雪纷飞(动画),狂风呼啸(立体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左手微微向前伸着(静态)。课件的展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读书、观察课件、思考,仿佛置身文字叙述的环境之中,去体会老战士的所思所想,思维活跃,答案众多富有新意却又紧扣中心,教学效果很好。

5.板书设计的创新

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案。其中,作为教案内容之浓缩的板书设计十分关键。欲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善于挖掘课文潜在的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从而庖丁解牛似地将课文的内在结构外化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形式。其次,板书形式追求形象生动的“微型化”,以精粹的字、词或成语并配以动态、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几何图等为上,从而收到凝精聚华,发乎探微之功效,将主要教学内容创新地定格在黑板上。板书设计的创新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参与设计,甚至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总之,新鲜生动,灵活多变的板书形式,是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创新目标之一。

6.教学语言的风格创新

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是卓越的教学创新的标志之一。由于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的综合反映,这是教学创新中最直接、最外在、最为学生迅速感知的因素。此外,风格化的教学语言,还包括广义的体态语言,如表情、目光、手势、体姿等,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艺术创新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并尽力创造色彩多样,个性鲜明的体态语言,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

三、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例3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例4

二、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应把一节课比做一滴水,它虽微小,却坚实而有力,来得踏踏实实,天长日久一定会滴水穿石。怎样将每一节课进行得时效性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一定要认真备课。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读课文,钻进去做读者,跳出来做学生。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研读参考书、制作课件、翻看他人的精彩教学设计上,如果这样,语文教学是不会走向深入的。应避免用他人教案上课。首先,教师应静下心来,认真反复阅读文本,与课文建立读者与读物的关系,读出自己的情感、见解,吃透文本,即“备文本”。其次,备课时教师思考怎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本节课最渴望得到老师的哪些帮助?怎样设计教学环节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即“备学生”。再次,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每篇课文都各有千秋,所以教学目标也应各有侧重,避免面面俱到,最后造成落实不彻底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也应随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与变化,即“备教学”。(二)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中的生成现象。(三)规范又巧妙的评价语,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增强学习效果。此外,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还应当注重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多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逐渐进步。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例5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作前准备指导、课前作文指导和作后修改指导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作文教学过程优化,效果显著。

一、深入生活,搞好准备指导

作前准备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使学生在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中,把大量的素材储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需要的时候可随手拈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积累呢?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做起。

1.激发观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要让学生有兴趣。如教师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亲临其境,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如观察牡丹,学生通过感知牡丹的颜色、形状、味道有什么特点,学生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多去观察几次,学生慢慢的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养成了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他们就会发现观察的对象就在自己身边。

2.观察要有序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要指导学生掌握好观察的切主点。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也可以从部分到整体或由上到下,由下而上或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或由近及远,由远及近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二、观察要选准角度,尽力接近生活

观察要选择小学生熟悉的事物,这就是要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或自己能够亲身感受到的事物。如课前活动做游戏,跳皮筋,踢足球,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物,教师要提出一些要求,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使学生积累大量的素材,就可避免“无米之炊”的苦恼了。

三、充分酝酿,加强课前作文指导

课堂作文指导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作文知识。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配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因此搞好读写结合,在改革小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

1.把传授作文知识渗透到作文教学之中

现行教材是按“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包括作文训练)”这一编排的。这是一人由导读到自读,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训练体系。因此,作文指导应渗透在每节语文课之中。在教学工作中,每进行一个单元的作文教学,我都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本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各学生掌握作文知识的具体情况,确定读写结合的联结点。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作文知识。

2.发挥“习作例文”作用

“习作例文”顾名思义,就是给学生提供范题。因此教学习作例文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组织学生讨论例文的重要写作方法是什么,从中可以学到哪些写作知识,使写作例文真正发挥作用。

3.搞好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是以本单元的重点课文为例子,对本单元读或写的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让学生对本单元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读和写知识的一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读懂全文内容,找出关键句子,牢记读写知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提高读写能力。

四、善始善终作好作后修改指导

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叶老说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但传统的做法是“老师改学生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老师虽然花费了很多劳动但收效甚微,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我让学生根据以下方法修改文章:

1.纠正错别字

我指导学生改正错别字时,学生先自改再同桌改正。如遇到不知对错的字,可争论,查字典,问老师,切不可大概可能地写下去。

2.诊断病句

我经常在学生的文章中挑出病句指导学生修改,从具体的例子中知道病句的病症,改正错别字。标点不正确,词语搭配不当,重复罗嗦,前后矛盾,词序排列混乱等顺序检查修改。

3.指导学生修改病段

学生有了修改病句的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修改病句就容易多了。主要是让学生注意每段的逻辑顺序,使句与句之间上下连贯成为一体。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例6

二、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心甘情愿地、全身心地投入。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兴趣的形成和巩固,要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进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建设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使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因素。以语文魅力激发起小学生的共鸣,逐步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使小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还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喜欢语文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日益形成和加深。让每个小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例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故事、成语接龙等。因为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优势不同,有的字写得漂亮,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评价,并给予鼓励,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给予小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在小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避免小学生知难而退。让小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主动学。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三、让小学生养成多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不光要随时要求说和写,表达意思要明白,还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例如,教师要求小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小学生从浅蓝的天空知道是早晨,从倾斜的树冠、天上漂浮的白云知道有风等等。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学到学多知识,多观察也会丰富自己的阅历,为写作积攒素材。所以,仔细观察这一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四、让小学生养成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师要多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小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语文课堂,了解小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和不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原因。根据获取到的信息,从实际出发,消除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乏味性,让小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小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还应该给小学生人文熏陶和情感体验,还要给小学生自由思维空间。通过研究让更多小学生喜欢参与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把课堂当成自己表现的天地,让语文课堂学习更有效果。让小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去,教师能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学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一方面,能很好地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五、让小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

有的小学生胆子很小,上课不敢发言,怕说错。可是,要想学好语文,敢开口讲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为小学生的大胆发言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教师要笑对课堂,笑对学生,使小学生在心理上不惧怕教师。对于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的学生,也不打骂不责怪,而是要鼓励他,给他信心。对于不作声的学生,要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同桌间或者前后桌间进行讨论,也有助于锻炼发言的胆量。还有教师要多组织小学生进行发言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每节课都叫学生去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讲解一道题。要求讲解时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保证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能听清,如果能加上肢体动作那就更好了。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上课发言情况,然后及时作出总结,平时发言比较积极的,要鼓励他继续保持,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要多让他发言,并多鼓励他,帮他树立自信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尽量让学生来想,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讲解问题,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小学生,有助于小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六、让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年级的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如何写作文,的确,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但想要写好作文,就要增加课外阅读。希望小学生要多读书,在保证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多读课外书,慢慢地,在写作上,就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信手拈来。这些都是因为阅读面广,知识渊博。也希望家长可以重视阅读,给孩子多准备几本课外读物,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例7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品低下,不能够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组织安排教学,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反思等活动。缺乏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总体来看教学认知理论乏善可陈。

(二)缺乏深造学习机会和科研能力提升

很多教师忙于课程工作量的完成及各类教学、教案的检查,不去对教学进行反思,不去参加深造学习,不去撰写科研论文,更不用说去通过教学科研来提升完善自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转化知识的能力素质。在以下论述中,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即普通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

(一)教师普通能力培养

笔者将英语老师必备的教学能力素质称为普通能力素质,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1、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用语的的使用要有一贯性,要简单明了、规范准确,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观摩示范课教学、英语教研讨论和教师素质竞赛等多途径和手段来进行。教研组要有固定时间集体备课,“统一口径”,规范课堂用语,互相听课,互相指正、互相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外教来指导。

2、教学科研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方法。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用理论进行思维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专业能力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两个方面。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例8

发掘美感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使学生由“知学”进入“乐学”,教师的备课过程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在感知教材时,要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根据诗意,读诗作画,化静为动,再现诗的画面,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将古诗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诗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直观感受,深入体会。其次,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利用情境,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举一反三。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反复推敲,细心挖掘,努力实践,以自己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站在不同角度观察,领悟内涵,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去分享这种美,获得美的享受。这样,学生的审美心扉就会洞然开启,带着热切憧憬和审美情感,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再欣赏、再观察,把古诗以及自然、社会、自我等都作为学习的资源,从而更深入地领悟古诗的艺术真谛。

(二)披文入情

动之以情诗,源之于景,抒之于情,学习古诗少不了一个“情”字。在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是灵魂。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主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动之以情,是课堂教学揭示美、传输美,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吟诵古诗去感受其美,享受其美,汲取其营养,领悟其真谛。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古诗教学,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以读为本,体会诗情,体会诗境,自我思考,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在更高的层面上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启发想象

切身领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发挥想象,领悟意境美,应重视以理解为基础,由意象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理性升华的过程。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独具匠心,发挥想象去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将古诗文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从而使学生切身领悟,感受到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由表及里,见微知著的能力,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课文在头脑中有声有色地活起来,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四)循循善诱

师生共鸣教师要善于以情激情,通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这样可以使学生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做到通理明情,入境动情,进而增强美感效应,达到作者、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共鸣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古诗的深处。其次,通过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设境传情,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再次,教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都要富于感情,切忌无动于衷的一般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诗中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体会到诗人写诗时的情感,使学生在教师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教学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整体感知诗意,从而把古诗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师生之间迸发出强烈的美感共鸣,产生共振效应。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例9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而对他们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又限制得过于死板。这样,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说:“你们的作文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老师看的,只要让阅卷老师觉得满意就行了。”在这种缺乏终极关怀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作祟之下,“作文教学忽略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不是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生硬地背范文,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套改作文”。由此,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成了蒙蔽自己的帷幕。学生对作文自然兴味索然了。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是从各方面入手,来撤消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加强指导,培养写作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写作的兴趣,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哪怕是再难解决的问题,他也能想方设法去克服,就不会对写作文产生恐惧心理,而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写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这几年我所教过的班,学生们都有至少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优秀作文集”,这些作文集封面设计精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里面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什么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 应有尽有。这些作文有同学们从报刊上裁剪的,从老师、同学那里转抄的,从网络下载的,还有从自己习作中挑选出来的“得意之作”……由于对编撰自己的作文集感兴趣,同学们兴致很高,为使自己的作文集更吸引人,阅读了大量的文章,拓宽。

2 .手让学生写特色日记。我没有把日记当作一种普通的课外语文作业对待,而是把日记本当作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谈日记达到师生心灵相通、相互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日记本当朋友,有高兴事与它同享,有烦恼事向它倾诉;我建议学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梦写在日记本中,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在日记本里,还可以写想象日记、绘画日记、摘抄日记……实践证明,写这样的特色日记学生喜欢,对写作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二、走近生活,指导自由表达

走近生活指引学生放松“快乐”地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能够找准生活中“说话点”,那么生活绝对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如: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生活中的趣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题目,如在教师节那天,请学生写出你最喜欢的老师;国庆节时,请学生写写国庆节过的怎样,做了些什么;母亲节时,写写自己的妈妈;学习《乡下孩子》这一课,你也是乡下孩子,你想做些什么呢?这些都是学生乐于写的事论文范文。这样,既能给学生一定的题材,使学生有话可写,不记流水帐,又结合课堂教学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如: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乐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去,开展多种放松健心的活动,这无疑给他们提供写话的素材。如,带领学生们去秋游,学生尽情地玩、尽情地笑,来到课堂上,让学生们回忆秋游中,你玩得开心吗?玩什么使你最开心?此时,学生滔滔不绝地说着,仿佛还沉浸在秋游的快乐中了!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说得精彩,写得更为出色!

三、不同层次,评价学生作文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或比较成功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更加肯定的地方,鼓励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值得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按层次不同给予分数。低段学生喜欢高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按进步程度打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分数,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水平。

四、出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情境教学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但同时也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含义及特点,遵循情境教学的原则,不把内容局限于教材,也不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室里,积极的创设问题、生活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1、含义

所谓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2、特点

情境教学是以:“在哲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在心理学上主张情知对称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乐学论,在培养目标上追求全面发展论,在语文教学中灌注中国文化源流的文道统一论。”为理论依据,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不同,创设适宜的学生学习环境,并力图通过现实或模拟现实的材料来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优化的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参与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情境教学,以它独特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具备两个特点,其一是情真意切:在具体的情境教学中教师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丰富语言、真实的情感,使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的学习气氛成为一个欢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正是抓住促进儿童的情感,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其二是蕴含理念:很多的情境环节中都蕴含着生活、做人、做事等各方面的真理,是伴随着学生真实情感的,是真实、生动的。这不仅是感性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且是对事物相互联系的作用和感受。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本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从学生的身边的事物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保证情境的真实性,才能发挥出情境教学的作用来。

2、趣味性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很多行动都是由兴趣来驱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年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诱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轻松、愉快。

3、思考性原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思考总结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还应注意遵循好思考性这一原则,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思考,使其从中获得启发,培养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语文既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进行一切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语文教学具备较强的生活性,教学中,教师应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再现课堂,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真确的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如,教学一年级的识字内容,对于“树林、田野、花丛、蝴蝶、蚂蚁、蟋蟀、蜻蜒等”的教学,鉴于许多学生对其中的“蚂蚁、蟋蟀”等没有直观的了解,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情境展示:春天的田野可真热闹,远处是一片片的树林,田野里开满了各色鲜艳的花,花丛中蝴蝶飞舞,蜻蜓也点水般在花朵上跳舞,几只蚂蚁爬进了花蕊里,蟋蟀弹着钢琴……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从动画中发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学生能有效的将识字内容与事物相呼应,能有效的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

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小学情境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要善于在无疑处设问,在有疑处发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用学生的好奇心去驱使学生学习、探究。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往往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要尽力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好学生。

总结:以上只是笔者自己的几点看法,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其开展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究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吸收知识,培养能力。

小学教学论文语文例11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目标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3.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虽然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二、教学中的三维场力

1.文本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学习乃至生活的影响是深广的,其中文本的影响占有重要的位置。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虽然没有大量的文学名篇,但是每篇课文都充满着文学的因素。除了课本之外,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来自于网络、图书馆、书店等的各种学习资源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本都应该运用于学习过程。

2.教师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首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作为承担这一任务的第一责任人,理应积极调控、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启动各独立教学场,激发包括教师本人、学生和文本最大限度的场能,使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应该说,语文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生活态度、审美情趣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感同身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实践体验;要学生动真情,教师首先要表达真心。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具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教师只有读透了文本,才可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共同发表见解、共同争论、共同得出结论、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才可能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3.学生场。新课程强调,教学指向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会生存》一书指出: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普遍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然而,作为一个特殊教育过程的对象的某一个特殊个人则显然是一个具体的人。”作为有主体意识的存在物,学生与教师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融入教学场中,尽可能充分地张扬内在场力,汲取外在场力,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学生理想的学习状态应当是时刻都在以自己的场图式迎合外在场图式,寻找有关的通道并汲取外来信息和能量。同时,又依自己的需要对之进行选择、鉴别、排斥、吸收,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找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语文精神。

三、结语

在成功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构成了一个互动的教学场域,他们不再是孤立地、单独地存在,而是与其他场力互相作用着,只有通过三者的和谐共振才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美好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