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日常保健论文

日常保健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1 17:13:43

日常保健论文

日常保健论文例1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5~2007年间参加产后健康教育的产妇2342人,产妇的丈大1630人,产妇的婆婆或母亲1753人,共计5815人。其中产妇及其丈大全部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婆婆或母亲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l2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41人。

1.2 方法每周两次组织产妇及其家属参加产后妇女儿童保健知识教育。内容包括:(1)观看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录象;(2)讲授新生儿生理特点及异常情况处理,儿童保健要点,产褥期曰常护理和产褥期心理保健;(3)现场咨询;(4)发放妇女儿童保健知识宣传资料。授课时间为1.5~2小时/次。

每次授课完毕发放“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利“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表”,要求参加学习者当场独立填写后回收。健康知识需求调查采取先列举出课堂讲述的五项内容,由答卷者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填写,最后算出需求率;核心知识知晓率洲试办法为:在每项授课内容中选出1~3点重要知识点共10条,能正确同答8条以上算合格。最后将全年合格人数比参加培训的该类人员总数即为该类人员的核心知识知晓率。

2 结 果

见表1、表2。

3 结 论

3.1 对健康知识需求的欲望直接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由表1、表2提供的信息得知:产妇本人由于对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都有浓厚的兴趣,经培训后核心知识知晓率都比较高。丈夫由于受我国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产褥期日常护理知识、产褥期心理护理知识需求率不高,而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异常情况处理和儿童保健要点等知识却有较高的需求,表现到培训后各项内容的核心知识知晓率有明显的差异。婆婆和母亲则由于文化、身份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除对直观讲授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录象内容有兴趣并乐于接受外,对其他几项内容均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培训后核心知识知晓率仍很低,无法达到健康教育的目标。

日常保健论文例2

健康教育是使公共卫生体制不断得到完善的重要内容,还是儿童保健工作的关键。随着婴儿活动能力的日趋增加,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与外界感染源相接触[1]。所以,此时期内对婴儿的保健与教育可以直接影响着以后的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在社区中应用新型健康教育手段,对于婴儿家长参加儿童保健工作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获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社区居住的120位婴儿家长,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其中男性婴儿家长为42人,女性婴儿家长为78人,其年龄为25~33岁,平均为(27.2±4.1)岁。所有婴儿中,男性婴儿为65人,女性婴儿为55人,其年龄为2个月~17.5个月,平均为(7.8±2.1)个月。两组家长与婴儿在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2]。

1.2方法 对照组:对婴儿家长实施传统教育宣传,即在社区中粘贴相关的宣传画,且定期的制作板报,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向婴儿家长灌输疫苗防疫的重要性以及接种疫苗所需的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对婴儿家长实施新型教育宣传,①对社区中实施健康知识宣传者进行统一的、全面的与系统的培训,其培训内容主要为接种疫苗所需的注意事项、具体实施手段、调查问卷发放与儿童健康知识等;②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母乳喂养的必要性、接种疫苗的关键性、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儿童营养均衡指导、接种疫苗前后所需的注意事项体积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等进行监测;③健康教育形式往往根据婴儿家长的职业、年龄与文化程度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例如,在社区中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与粘贴宣传画的信息传播方式,抑或者是一对一的对婴儿家长实施儿童保健指导的教育方式等[3]。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注:SPSS17.0)进行研究,其中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分别行x2、t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两组中的婴儿家长在经过健康教育宣传以后,观察组婴儿家长掌握健康知识的概率为91.5%,而对照组婴儿家长掌握健康知识的概率为56.5%,观察组要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童处在婴儿期时,其有着较快的生长发育速度,随着婴儿活动能力的日趋增加以及各方面能力日趋增强,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与外界感染源相接触。所以,在此时期,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卫生保健,对于儿童健康成长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掌握保健知识的程度,则直接影响着儿童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主要在社区中应用新型健康教育手段,对于婴儿家长参加儿童保健工作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获得了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中的婴儿家长在经过健康教育宣传以后,观察组婴儿家长掌握健康知识的概率为91.5%,而对照组婴儿家长掌握健康知识的概率为56.5%,观察组要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社区中,对婴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宣传,既可以使婴儿家长更加充分的儿童健康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还可以使接种疫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袁浩实,兰毅芳,章淑兰,等.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9(1):64-65.

[2]罗永哲,王玉梅,张文远,等.社区保健服务提高城市婴儿母乳喂养率的尝试[J].河北医药,2009,70(9):22-25.

日常保健论文例3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张立新,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琦,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于越,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经营总监李洪等相关人士参加了会议。

中医健康管理事业必然大发展

论坛由卫生部原副部长曹泽毅教授担任名誉主席,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王铁城担任主席。

王文元副主席宣布开幕,吴刚副局长就我国中医健康管理产业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和改革方略等做重要讲话。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赵文祥针对我国中医药健康产业作了精彩的演讲。他认为,我国传统中医药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这也是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和“上医治未病”理论跟当今医学科学提倡的预防医学的理论和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精神相一致,是值得弘扬与继续深入研究的。我国当今中医健康管理产业如何继承和创新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们大有可为,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朝专、精、广,博的方向寻求发展。

还有许多专家出席会议并做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涵盖中医健康管理事业发展理论、实践与前沿技术的各个方面。

中国健康管理事业10周年庆典

论坛以“弘扬中医文化,推动健康管理”为主题,庆祝中国健康管理事业诞生10周年,展示我国健康管理事业10年发展成就。总结现代健康管理技术与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弘扬中医文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推动中医健康管理事业改革与发展而召开的。通过院士论坛、高端论坛、社区健康论坛、专家报告、健康管理产业投融资洽谈会、学术演讲与交流专场,风采展示,中国健康管理发展十周年成就宣传晚会等活动,就我国中医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对策,继承,创新与合作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推进中医健康管理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年荣光,再铸辉煌

论坛期间还隆重举行了以“十年荣光、再铸辉煌”为主题的“中国健康管理发展十周年成就宣传晚会”。

中国健康管理行业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经历了市场与经济的变迁和洗礼,在自强不息中不断发展进步,在推动全民健康,改善人们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奋进十年,一朝绽放,即为经典。晚会上领导为10位中国健康管理功勋人物、20位中国健康管理年度杰出人物,30家中国健康管理领先品牌的代表颁奖。晚会作为对中国健康管理十年历程的提炼和2010年中国健康管理的总结,中国健康管理事业10周年功勋榜和中国健康管理年度先进单位和人物推选活动可称为十年来的一次巅峰宣传。

日常保健论文例4

来之不易的网络直播权

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就着手新领军者年会报道的相关准备工作。从春节过后,到拿到年会的网络直播权,天健网前后五次和世界经济论坛媒体与对外关系部接触,谈我们的中文、英文、日文二语种优势,谈天健网在东北三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并拿出2007年6月的《网络传播》杂志,让他们看我们当月的全国新闻网站第二的排名(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这也成了我们能够拿到直播权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曾追到大连机场堵过他们的新闻官Fon女士,也曾连夜搭乘最后一班飞机,凌晨3点多到北京,去赶赴早8点半世界经济论坛组织给我们的10分钟的“约会”。

争取的过程是艰辛和漫长的,但最后的结果是让我们欣喜的――8月20日,由世界经济论坛媒体与对外关系部总监Mark Adams亲笔签名的授权书交到了天健网总经理栾善武的手上:

“尊敬的栾善武先生:我们非常高兴与您确认,世界经济论坛决定选择天健网作为即将于大连召开首届新领军者年会的官方峰会网络媒体。天健网作为大连的主要门户网站和重要的新闻网站。在中国东北地区享有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力,世界经济论坛很荣幸能和贵网合作,将年会3天的全会场次进行网络在线直播,供全球广大网友分享。”

缜密安排,确保直播无障碍

对于天健网来说,成立6年的时间里从来没经历这么重大的采访,也没接手这么重大的直播任务。天健网不仅仅要做好本次会议的全程报道,更重要的是,达沃斯瑞士总部的官方网站页面、直播视频等,全部交给天健网来完成,这就要求无论官方网站,还是视频直播,都要用面向全球用户的承载量来衡量。能不能做好,我们内心也忐忑不安。

考虑达沃斯官方网站()的页面也全部交给天健网来制作运行,最终访问达沃斯官方网站进行视频收看的全球网民将直接面对天健网提供的网络服务,这对网络带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圆满完成直播任务,我们购买了网络直播车,投入了全新的软件平台、硬件服务器及防火墙,并扩容中国电信、中国网通1000M带宽,提供了P2P方式进行直播,直播页面提供现场原音和同声传译,保障了达沃斯盛会的网络报道语言无障碍,完全满足大量的用户收看需求。

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天健网几次开会,研究操作方案、制定技术故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地演练,确保了直播的顺利进行。

精心组织,新闻采访亮点不断

在新闻采访方面,天健网派出两名英语记者,两名中文记者到会场内采访。从9月5日到9日,短短4天时间,前方记者发回中文稿件89篇、英文稿件32篇、专访20个,高质量、零失误地完成了报道任务。

在新领军者年会召开之前,记者韩晓菲就发回一组报道,将会场内各个分会场、祈祷室、市长办公室等等呈现给广大网民,让网友一睹为快。我们报道发出的第二天,《大连晚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转载了我们的报道。

在世界青年领袖论坛召开前夕,天健网的记者王小婕在所有媒体中,第一个进入会场,将布置的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青年领袖论坛会场展示给网友。

在论坛正式开始之后,天健网的记者金东淑、赵洁、韩晓菲、王晓婕三天的时间在现场专访了20位政要、企业家、名人。其中包括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及其夫人、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蒋睿杰、世界经济论坛常务董事彼得、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萨尔曼・巴希尔、大连市市长夏德仁、法国Insead学院主任、法国阳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宫、世界经济论坛董事会成员Maurice Levy、美国花旗银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与《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亚太金融新闻社(AFXnews)北京分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廖政军、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志浩、加拿大贝翔投资集团总裁贝翔、美国雷鸟(Thunderbird)学校总裁Dr.Angel、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世界经济论坛媒体总监马克。

在年会现场,天健网的记者和技术人员密切配合,记者采访回来,负责直播的技术人员马上帮助记者在电脑上处理稿件、添加水印,等记者把稿件写完,技术人员也帮他们处理完照片了,记者通过远程传递把稿子传给在单位的编辑,中文、英文、日语编辑几乎同时对稿件进行处理、翻译,并在第一时间出去。正是由于他们的密切配合,才保证了天健网的原创新闻以最快的速度。因此,令我们自豪的是,天健网日后上网收集有关达沃斯的新闻报道,无论是中文、英语还是日语,排在前几条的,都是来自天健网的。很多媒体同行在会场羡慕并钦佩地和天健网记者说,“你们太厉害了!”

在现场,天健网的记者经常为了采访吃不上饭,记者赵洁连续疲劳工作加上错过吃饭,晚上回到单位,人饿得一头冷汗,几乎虚脱。记者金东淑在会场拉个人就采访,忙得晕头转向,结果闹出了同一个人被她两次拉到镜头前的笑话。记者王晓婕原来是英语频道的编辑,平时说话办事慢悠悠的,这次被派到前方报道,让所有的大吃一惊的是,她简直像换了一个人,走路一阵风,现场用流利的英语提问就像机关枪,发回的报道质量非常好。不少英语不好的记者拉住她让她帮忙。后台统计显示,会议结束后,天健网记者在第二天凌晨一点多还在上传稿件。

年会结束。更多合作刚刚开始

早在8月20日,天健网就利用城市网盟和地方网联的影响力,向全国几十家新闻网站发出友情链接天健网达沃斯专题的函件,以扩大达沃斯会议在全国的影响力。后经统计,包括干龙网、北方网、东方网、华龙网、大洋网、深圳新闻网、宁波网、龙虎网、长江网、杭州网、青岛新闻网、星辰在线、东北新闻网等55家新闻网站为新领军者年会做了专题链接,极大地扩大了新领军者年会在全国的影响。而用Google和百度搜索引擎进行相关字搜索,排在头几条的,全是天健网的原创新闻。

日常保健论文例5

我国传统医学理论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古代医学经验与养生知识。当前医疗卫生保健理念下,临床上利用中医理论针对人体进行养生,成为成为现代医学领域所广为关注的医疗保健方法,对于人体促进健康有着较为重要的指导功能,但由于个人认识理念及其他因素制约和影响,很多人在中医养生的方法与应用方面往往不能正确选择,以致于出现中医养生方法的误区,导致养生效果不佳甚至造成身心方面的负面影响,分析中医养生的科学方法,意义深远。

1 中医养生的内涵特征

相对于人类生命个体而言,所谓养生就是根据人体生命规律,采用身心养护方法,保持或增进人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以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行为活动。简单地说,养生就是采用有效措施保养生命。所谓中医养生,是指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通过采用多种方法方式对人体机能进行合理调养来增强体质、预防或减少疾病发生,从而达到保持生命机体健康活力和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行为活动。

养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在维护人类健康和种族延续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理论财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延续性。由于养生活动涉及到人体生命现象,其内容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由于对人体生命认知的角度不同,中医养生在个体实践和体验活动中所体现的品德修养、饮食起居、医术药物等调理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中医养生,讲究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以及综合施养,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民俗、武术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2中医养生的常见误区

中医养生的方法方式很多,但由于个体思想认识存在差异性,导致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活动经常会形成误解而出现如下误区:

中医理论强调无病预防,讲究调理,倡导合理科学的饮食起居等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心态,养生在于调和人体阴阳,疏通气血经脉,提高机体调适能力,保证人体健康。

受西医理论影响,很多人对于中医理论认识仅限于疾病的康复医治上,而忽视中医养生的预防调理功能,简单的认为中医养生就是利用中医药物治疗疾病,还有些人具有过于依赖中药治病的心理,一旦身体不适,就立即盲目服用中药治疗,轻视 “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导致自身机体免疫力降低。

中医养生具有个性化特点,讲究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每个人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养生保健方法就会不同,进补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但很多人在进补时虚实不分,盲目进补,过于注重食补疗法的功能,存在多吃补药利于健康的不科学观念。

3 中医养生的原则与方法

中医学理论认为精、气、神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生命根本,中医养生需要立足于协调脏腑,畅通经络,清静养神、节欲葆精、调息养气以及持之以恒综合调养等原则基础上,进行科学养生。中医养生注重强调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体现了阴阳平衡及身心合一的健康观念,强调养生不可违背自然规律,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注重形体养护,重视身心协调,主张 “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中医养生包括情志、食补、药物、气功、运动、针灸、按摩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养生时应不拘法式,因人、因地、因时来选择科学合理的养生方法:

3.1精神养生: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应注重个体精神方面的保养,注重情感疏导,避免不良心理情绪波动影响,在中医“形神一体”观念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形神气质类型,静心寡欲、愉悦情志、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精神调养方法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达到身心协调发展。

3.2起居养生:起居养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起居中通过调整睡眠节律以消除疲劳,恢复精神和体力,增进人体健康的养生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按照生物钟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作息习惯,保精固肾,调息养气,遵循春、夏、秋、冬四季令时的寒、热、温、凉变化来调节生活规律,做到养生与天时气候同步。

3.3饮食养生: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使人多病早衰。膳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合理调整人体饮食规律,注意饮食宜忌,科学营养成分的摄取搭配,日常生活中应定时定量适度饮食,加强饮食卫生和安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

3.4运动养生:人体机能需要经常运动来调节精力、强身健体,促进消化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运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气功等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持之以恒的适量运动和锻炼,促使气血周流,经络畅通,脏腑调和,以达到筋骨舒活,强身健体之功效。

3.5药物养生:人体在各种病菌侵入或者其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往往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针对不同病状采用药物服食也是中医养生的内容。在医治养生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适当把握药物服用剂量和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合理运用具有抗老防衰作用的补益药物,来延缓衰老,健身强身。

结束语:总之,当前医疗卫生保健理念下,依据中医理论进行强身健体成为人们追求健康肌体的重要养生手段,中医养生具有个性化及多样化特征,养生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有效养生方法,避免曲解养生之道而导致养生效果不佳。

日常保健论文例6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作为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参与体育锻炼,形成文明生活方式,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渗透,促进学生有效掌握这门学科,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本文对大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只有在了解现状的基础,才能结合实际,促使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更有效地实现。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中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男生50名,女生50名,平均年龄分别为20.37和19.49岁,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男生48份,女生49,有效回收率为97%。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以调查法为重点,对大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其中,对问卷进行了有效性和可靠性检验,是可行的。问卷内容包括卫生、营养、睡眠、保健、运动、运动损伤预防、心理健康七个方面,共计120道题。对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营养知识

20道相关营养问题中,平均答对10.5道题,答对率仅为43.2%,答错率排序前5的题(见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缺乏对营养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营养的来源,营养成分,成分作用和营养缺乏或者过剩造成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通过之后的访谈发现许多学生对于营养知识是很感兴趣的,也知道合理膳食对身体的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养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其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其营养意识,提高营养健康水平。

表1 答错率排前5的营养常识题目一览表

2.2睡眠知识

充足的睡眠可以保障学生有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是大脑进行休息调整的时期,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问卷从15道睡眠知识判断题的统计数据看,全部答对的占60.1%,只有两道题的出错率最高,超过20%,如表2,总体说明大学生掌握有关睡眠常识情况较好,这对培养健康、科学的睡眠习惯是极为有利的。可是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对睡眠的认识与实践存在矛盾,没有学以致用,都认为睡眠很重要,可是还经常熬夜,不按时睡觉,早睡晚起。这需要学校的监督和学生的自觉。

表2 答错率超过20%的睡眠常识题目一览表

2.3卫生知识

问卷中有25道一般卫生常识题。统计显示,平均答对19.2道题,答对率为72.2%。卫生知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和遇到的常识问题,说明大学生对这部分了解较好,对增进学生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但还有5道答错率较高如表3,都是些简单的,也是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到的。这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注意一些科技问题,更多地了解日程生活常识。

表3 答错率排前5的卫生常识题目一览表

2.4保健知识

这部分问卷总共有20道题,问卷内容涉及自我急救、家庭护理、事故处理和心脏病诱发四个方面。平均答对10.5道,答对率49.7%。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部分的了解欠缺,尤其是自我急救和事故处理两部分,说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能力,应引起学校和大学生的注意,加强这部分的教育和学习,系统掌握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答错率较高的前五道题如表4。

表4 答错率排前5的保健常识题目一览表

2.5运动知识

此部分有10道题,由运动技能知识和运动常识两部分组成,平均答对8.5道题,对于运动技能部分,学生基本答对,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技术知识。答错的题集中在一些运动常识方面,例如运动时要注意的问题,这些常识较浅显,却容易出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意技能的传授,忽略相关理论知识传授。表5是答错率较高的题。

表5 答错率排前4的运动常识题目一览表

2.6运动损伤预防知识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运动损伤,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应该了解运动损伤预防知识,这样能更好地预防事故发生,做到安全参与体育锻炼。

此部分10道题,学生平均答对8.06道题,答对率占80.9%,总体情况较好,但答错率较高的有4题(见表6),多集中在简单的常识性问题,如体育锻炼与环境、与穿着、与强度、与时间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才能排除安全隐患,使学生安全而富有成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或健身活动,使一切防患于未然。

表6 答错率排前4的运动损伤预防常识题目一览表

2.7心理健康知识

在与运动有关的20道心理健康题中,学生平均答对15.65道题,答对率达76.1%,表现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基础较好。这20道题只是反映了与运动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个层面,表明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理的重要影响,能够通过运动调节心理,但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8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要认真分析原因,这样才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丰富学生相对短缺的知识,找出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有:

2.8.1由于社会环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家长、老师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体育课,忽视健康教育。这使得学生受到的教育有限,同时影响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导致学生自身不关注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内外因相结合造成学生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缺乏。

2.8.2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观念的误区、目标定位不当、对教学质量评估的片面理解,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造成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传授的缺失或忽略。

2.8.3现有体育教师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不高、认识上尚存在严重偏差。长期以来,我国培养的体育教师多数属于技术结构型,重技术、技能的学习,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则放在次要地位,使得体育教师缺乏相关知识,也促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技能教学,忽视理论知识。

2.8.4体育与健康知识体系包括的内容较多,具有复杂性、科学性等特点,不仅对教师要求高,更重要的是受学生长期以来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师不容易授课,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局面。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以上总结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1学生掌握较好的是卫生知识、睡眠知识和心理知识。但是对于睡眠知识来说,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差距。

3.1.2最为欠缺的是自我保健、营养和运动预防知识,尤其缺乏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相关知识。

3.1.3造成学生相关知识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自身知识体系的复杂性、教育制度的影响、体育教师自身原因、学生长期养成的习惯,等等。

3.2建议

3.2.1加强对体育老师的教育与培训,要求其不仅要掌握技能,而且要掌握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提高教师水平和素养。

3.2.2进一步改变社会观念,加强社会对体育课的重视,加强对体育健康的宣传。

3.2.3将体育与健康知识体系简化,授课内容生活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其更重视。

3.2.4从授课方法来说,体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结合,与实际相联系,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接受兴趣,以弥补前期教育带来的不足。

3.2.5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相结合。不仅要让他们掌握与体育健康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形成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2.6利用广播站、电视、校报宣传栏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方法和手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邓树勋,王崇喜,黄超文.体育与健康[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4]杜国如.对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2(6).

[5]王革.广东省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2):80-84.

日常保健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有多少亲朋好友,送多少黄金搭档”;“不送礼品送心意”。随着这些广为流传的广告语走进千家万户,保健品渐渐成为人们交流感情、走亲访友送礼的首选。中国是注重“礼尚往来”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上注重礼尚往来,送礼观念可谓根深蒂固。送“礼”往来之间一直就存在很大的消费市场。而保健品的营销离不开广告。自然而然,广告成为其争夺目标消费者和引导礼品消费概念的主要手段。

在众多主打送礼牌的保健品广告中,曝露频次最多且人人皆知的当数脑白金。时至今日,脑白金已经逐步成为送礼的代名词,其礼品地位牢固不可动摇。相当多的消费者只知脑白金是送礼用的,而不知其功效。脑白金的成功,关键在于定位于庞大的礼品市场。可以说,其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找到了“送礼”这一轴心元素。

也正是脑白金等产品开辟了保健品市场的一条新的思路,也就是把“健康品”变成了“礼品”。它们在广告的诉求上进行了变革:不再强调产品自身的功能,而是通过广告生产出一种新的功能,一种产品本身所不具有的功能――送礼。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说广告完成了一种符号或意义的生产,并且强化了一种来自社会文化意义的附加价值――礼文化。[1]

这种侧重于符号和意义生产的广告,在商业上,它达到了广告主、传媒双赢的经济利益目的,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在社会文化意义上却出现了移位甚至错位,[2]因此也给人们带来了“送礼广告因内容庸俗始终处在非议中,却仍然屡创辉煌的销售业绩”的困惑。如何正确面对和解读保健品送礼广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从符号学及消费社会理论的角度,结合社会文化因素分析,通过消费者实证调查,深入探讨保健品送礼广告的意义构建及其社会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

目前国内学者对保健品广告尤其是送礼广告予以了一定的关注。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于保健品广告本身的诉求方式、营销策略及其广告伦理等领域。其中脑白金作为保健品送礼广告的典型案例,是研究的一大热点。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围绕保健品广告自身的探讨与批判,多是从营销传播应用或者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和评述,却较少细致地考察保健品广告究竟如何影响和作用于消费者,如何影响人们的购买与送礼行为,其社会效果又是怎样的。缺失了对这些问题回答,单纯地困惑和解释保健品广告“叫卖不叫好”的销售效果,或者将保健品市场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归结为“广告营销”之罪,似乎过于武断和片面。

除了应用层面上的探讨,也有学者分别从“广告符号价值”、“送礼文化”、 等角度对保健品广告进行了深入的文化意义解读。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声称,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中,传统的实体、物的逻辑已经不再占主导地位,符号逻辑的统治时代来临了。他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所关注的不再是物的实用价值以及对物质需要的满足,而是那些不具有具体实用价值但却与主体密切相关,同时能给主体带来某种精神感受和情感关怀的非功能物品。也就是说,消费社会中的物不再是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功能物,而是走向了功能的零度化,成为了功能化的符号性存在。[3]符号消费是消费社会的特有现象,商品的符号价值上升,以至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消费成为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物”和“商品”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体系。[4]通常,广告活动围绕着符号价值展开,特定的符号与商品通过大众传媒的反复传播一一建立对应关系,从而创造商品的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5]

应该说,上述运用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符号社会”理论对保健品送礼广告进行文化解读是一个常用且很好的理论视角,有助于我们跳出单纯的营销学框架来审视送礼广告及其符号价值。但是,上述研究与分析大都属于西方语境下的理论描述或是解释性理解,且对传统送礼文化的民间话语与本土化实践并未予以充分的关注,并缺少系统收集和分析消费者在我国特定的情礼社会中对于保健品实际消费以及送礼、收礼行为的经验证据。另外,现有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还过分夸大了广告符号暴力的单向度影响,而忽视了在其过程中消费者作为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建构。而日常生活中,保健品送礼符号究竟是如何形成并产生影响的,其动态性变化与建构性过程如何,本研究尝试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和解答。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将保健品送礼广告归纳为三种最常见的类型――节日送礼广告、送健康礼广告和送亲情礼广告,并将消费者对于这三种类型广告的态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假设:广告作为一种权力话语,潜移默化之中将送礼的文化意义转移到保健品产品,使之拥有并创造出礼品符号的意义,从而达成符号操作与意义建构。而在广告的编码与解码机制过程中,广告和消费者的互动实现了符号意义的文化增殖,最终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完成文化意义的释放与再生产。

所谓文化增殖,是指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不断扩大和增殖的现象,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媒介和传播环境等都可以促成文化增殖。[6]在本研究中引入文化增殖的概念,是为了更好地还原保健品送礼文化逐步增殖、双向介入且能动的意义建构过程,从而弥补以往对保健品送礼广告过于单向度、静态化符号解读的不足。

本研究采取了消费者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地点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南京市。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69份,有效回收率为89.6%。并且采用了SPSS15.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录入、整理和分析。

三、研究发现与结果分析

现实生活中高密度、高频次的保健品送礼广告虽然制造了较高的受众接触度,但是广告质量和广告信誉的良莠不齐,造成了受众对其整体印象评价偏向负面。然而,对保健品广告的不满情绪并没有影响他们对保健品的购买和需求。之所以如此,与部分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保健品的动机密切相关。买的不一定使用,使用的不一定自己购买。而且“送礼就送保健品”这一众多广告商惯用的促销理念几乎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此时人们购买保健品,关注的或许不是功效,而是符号。

1、从送礼到收礼:保健品日益成为一种符号

在本次调查中,53.5%的受访者表示购买过保健品。在购买过保健品的消费者中,20.6%的受访者(如图1所示)是为了自己使用。这个比例仅仅占到五分之一。其他受访者则主要将保健品送与他人使用。其中,给家人使用的比例超过25%,紧随其后的是看望领导,约为23%。其他用于社会交往的比例(包括看望病人,赠送朋友和办事方便)也超过30%。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保健品的用途被大大扩展了,除了自己使用,还有相当大的比例是送礼。而用于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的送礼也预示着保健品消费动机的多样化与复杂性。

另据此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4.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收过保健品礼品。31.2%的收礼者说是否喜欢取决于礼品价值和送礼人的动机,并不关心产品名声和功效。在这里,保健品的存在是以“礼品”这种符号存在着。保健品产品的所指意义被忽略了。收礼人对其的态度,主要取决于送礼和收礼之间的感情沟通是否流畅,或者是交易是否令双方满意。当然,也有28%的收礼人会考察“保健品”所指的意义,例如功效如何。

那么,收礼人一般如何处理收到的保健品呢?进一步调查显示,收礼人自己会使用的人只占2.2%。其他全部转手他人。具体而言,55%左右的人转送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18%的人在办事需要时再转送给别人。在这里,保健品产品还具有了一定的流通功能。其“礼品”符号的身份得到更进一步的证实。

从收礼人对收到保健品礼品的期望来看,保健品仅仅是一种礼品符号。大多数的收礼人对待收到保健品的态度与心情主要取决于“保健品”能指的意义。而其所指的意义如果符合收礼人的需要,会让收礼人的心情锦上添花;如果不符合收礼人的需要,“保健品”将再次作为一种“礼品”的符号,流通出去。作为这样一种“礼品”符号,或许价格、名气、品牌和包装才是保健品在收礼人眼中的主要价值所在。

总之,在保健品送礼广告的长期影响下,不论是对送礼者,还是收礼者,保健品产品的功效已经不那么受到关注。相反,其礼品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通常而言,一个符号,在特定的意义体系之内才有其意义可言。[7]保健品送礼的消费者真正消费的不是保健品本身,而是保健品能指,即一份礼品。保健品送礼广告虽然在制作和质量上得到的评价并不高,但是它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全社会的意义体系,给保健品赋予了更多的符号意义,也影响甚至改变了消费者购买与使用保健品的动机。

2、从健康到文化:“送礼就送保健品”的意义建构

在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亚健康”群体却似乎越来越庞大。生病了吃药,亚健康了要吃保健品,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识。于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重视,送健康的保健品礼广告也逐步盛行起来。

强调送健康的保健品广告的诉求技巧在于既不能伤害消费者的情感,还要安慰和鼓励消费者情绪。健康虽然是人人都关心的话题,但是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隐私性和敏感性。任何人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形象是强健的、充满活力的。同时,没有人愿意听到病症的恐吓以及病症细致入微的描述,这些描述只能增加心理恐慌和反感的态度。再加上由于牵涉到药理知识,“这种礼品到底适合亲朋好友吗”、“保健品的实际成分是什么”,很多消费者都似懂非懂,云里雾里,于是稀里糊涂淹没在强势的广告宣传之中。[8]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性,造成了消费者不敢轻易相信广告,而又不得不依赖广告的矛盾局面。这种情况也为“送礼送健康”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送礼潮流奠定了基础。

通过消费者观看强调“送礼送健康”的礼广告后的态度调查发现,如图2统计数据显示,超过40%的被访者说,在观看这种广告后会想到选择保健品作为礼品(尽管不一定买广告中的这款产品)。接近20%的人会选择此产品给周围有类似健康问题的亲人使用。还有4.5%的人会决定买给自己使用。由此可以看出,选择此类产品的主要用途仍然是送礼。

与一般保健品广告一样,消费者普遍对强调送健康的礼广告认同度也很含糊甚至评价不高,那么为什么这一类广告仍然可以产生巨大的销售促进效果呢?实际上广告把合适的信息传达给亚健康的消费者,有需求的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于相信的态度。这种情况在医药类保健品产品中更为常见。其一是因为消费者对产品原理和功效缺乏鉴定能力,他们更加迷信专家推荐和他人意见。大规模的广告也是一种有力的说服。其二,此类健康诉求的广告利用了亚健康人群“宁可信其有”或者“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嘴里表示对一些产品和功效的质疑,可是心里仍然抱有一丝希望。另外,广告中对亚健康病症的描述会遭到普通人的反感,但是对于身边或是自己拥有这些亚健康病症表现的人们却会产生恐吓的效果。他们也因此更容易选择购买。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分有送礼需求的消费者并不会认真考察广告的质量和可信度,他们的判断标准只有两样:一是收礼人是否需要这样功效的保健品,二是社会对产品功效的舆论。而个人对广告的好恶,并不影响他们对礼品的选择。因为在他们看来,“收礼人觉得好,才是真的好”。这种现象的存在,才导致了对健康诉求的保健品送礼广告的评价和实际购买行为的背离。

3、从情感到神话:消费者心目中的保健品广告

保健品送礼广告的诉求通常可以分为不同的主题,其中又以强调节日送礼、强调送亲人这两大主题最为突出。消费者对待这两种不同主题的礼广告的态度和与此相关的社会风俗现象密切联系着,并在符号操纵与情感消费中缔造出保健品送礼风盛行的神话。

(1)消费者对节日型送礼广告的态度

强调节日送礼型的广告是保健品送礼广告最初出现的形式之一。总的来说,这些广告创意直观,口号直截了当,在节日临近期间集中播放。此次调查结果显示:57.6%的受访者称自己看到过强调“过节送保健品”的广告。进一步而言,在称自己看过此类广告的受访者中,92.6%的人可以明确指出自己看过哪些保健品品牌的送礼广告,例如脑白金、椰岛鹿龟酒等知名品牌。由此可见:保健品节日市场的争斗中,礼广告覆盖率非常高,而且少数知名品牌更是取得显著的受众记忆度。

同时,本次研究还针对消费者观看节日送礼广告后的想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图3):32.9%的人认为这类广告提醒了他们过节了,需要考虑送礼了;19.4%的人直接产生了送这款产品的想法。只有10%左右的人会产生抵触情绪或认为这样的广告过于庸俗。不过也有34%的人表示没有感觉。即便如此,节日送礼广告还是至少对超过一半的受众产生了比较直接的影响。

尽管有高覆盖率、高记忆度和养成过节送礼的提醒作用,但是人们对专门强调节日送礼的保健品广告的态度并不容乐观。在此次消费者对这些送礼广告的态度调查中,几乎无一受访者表示喜欢或者比较喜欢。77.4%的人认为一般,21.3%的人表示比较讨厌,甚至有1.3%的人明确地说非常讨厌。

上述调查结果十分值得探讨。中国人骨子里是“中庸”的。这种中立甚至隐藏的态度实际上交织着人们复杂的送礼心理和社会上对送礼现象的争议。而社会交往行为和功利性目的界定不清则是送礼现象争议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有利益关系的双方,送礼就更加敏感。再加上功利性送礼现象确实存在,令送礼者百口莫辩。所以社会上的送礼现象就显得含糊其辞,于是人们“不得不送,却不能说”。

通过以上分析,大致可以了解到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节日送礼广告持有中立态度的原因。这种“中立”,实际上是广告激发了消费者内心的矛盾心情,是消费者的思想斗争和保健品节日送礼广告之间的一种互动。

(2)消费者对亲情型送礼广告的态度

在受访者中,85.1%的人看过诉求为送亲人保健品的广告。这一比例高于承认自己看过节日送礼广告的消费者。实际上,强调送亲人的礼广告不论是在产品品种和数量上,还是在广告覆盖率上,都未必多于节日送礼广告。从这一数据说明,消费者对此类广告存在好感度要大于节日型送礼广告。根据广告效果测评的有关实验说明,在好感度高的情况下,在访问和调查中,被调查者更加愿意提及此类广告,乃至侃侃而谈。

消费者对亲情型送礼广告的实际态度究竟如何?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如同上述对于节日型送礼广告的态度,依然绝大多数人表示“一般”,持中立的态度。而明显不同的是,表示积极态度的受访者明显增多,反对意见的人数下降了。16.2%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或者比较喜欢这类广告;仅7.9%的人持有负面态度。

相对节日送礼广告,强调送亲人的广告和功利性的社会送礼现象联系较小,主要涉及的是亲人之间的情感沟通。针对这一类的送礼广告,表示“反感”的比例下降了,而且有了更多的消费者表示出积极的态度。由于送亲情的保健品广告抓住了“亲情”这条人与人之间永恒的纽带,这样的广告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就在了情理之中。

而在实际购买行为的调查中,超过30%的受访者表示会购买这款产品或者购买其他保健品送亲人。其中超过40%的消费者认为要根据广告的情况决定是否购买。可见强调亲情的礼广告更能卷入受众的情感,具有较好的促销效果。但是较高比例的消费者表示“视广告效果决定是否购买”,表明更多的消费者对送亲情的保健品选择更加情绪化,他们对广告诉求效果的要求更高。因此,和节日送礼广告不同,强调亲情的礼广告不能通过简单和直接的表现方式,而需要更多情感诉求的技巧。

那么,强调亲情类的送礼广告是怎样将消费者的情感卷入意义体系的呢?这一类广告的诉求原理与意义建构策略基本上可以分为“诱惑”和“激将”。首先,广告诱发了消费者的真情实感。保健品送礼广告大可打出“亲情牌”,走情感诉求的路线。而好的情感诉求广告的任务,是抹去保健品商品的性质,并且悄然地将其转化为关心亲人的情意和礼品。这样的广告,自然会唤醒和诱惑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其次,广告还刺激了人们的“面子”思想。中国人是爱面子的,“面子”思想放大了尽孝的心情。尽孝的形式自然也相应要体面和风光。因此,很多人更愿意用物质化的标准进行衡量――送礼,送贵重的礼品,送有名的礼品。在这种情况下,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保健品送礼广告为这种心态提供了更多的备选方案。这正是很多消费者要视广告情况而决定是否购买的又一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通过对以上常见诉求类型的保健品送礼广告的消费者态度的初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现实的虚构和情感的挤压使得保健品广告能够尽情地在日常生活世界编织特定的符号意义空间。从产品到符号、从健康到文化、从情感到神话,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增殖现象。保健品广告通过符号表征、健康幻想与神话缔造,其传播实质上是一个“文化移植”、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从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念出发估价和确定这种文化的价值,还增殖和繁衍出新的文化意识,实现了所谓的“文化增殖”。

四、结论与讨论

广告作为一种话语传播场域,通过广告商的意义输出与消费者的符号互动,使得“送礼送健康”、“送礼就送保健品”的符号价值不断上升到主导地位,从而在消费社会中诱发人们理解并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此时,广告不再简单地是一种产品特性的讯息传播,而更多的是消费者从讯息之中获得的意义。从上述几种类型的保健品送礼广告的案例分析与受众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消费者是怎样和送礼广告互动,从而得出了保健品送礼广告构建的意义。

那么,广告是怎样构建起送礼文化的意义体系,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呢?可以说广告、大众媒体和社会文化的三方面合力,再加上消费者的主动参与,是实现保健品节日送礼广告效果的保证。

其一,广告通过美好的广告词,并配合喜庆的声音和图像,向消费者传递了一个强而有力的节日送保健品的信息。众多“裸”的广告语直接将保健产品消费和送礼行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送保健品是“送礼”,但是送礼不仅仅是送保健品。几乎所有的广告词都故意混淆了逻辑,表述为“送礼”就是“送某某”保健品。并且在进行广告话语转换时,将其定位于强势话语,给消费者灌输和洗脑,强行挤压消费者的逻辑思维和内心情感。这种预设强势话语结构的特征几乎是所有保健品“送礼”广告的共有特征。[9]虽然强行灌输和挤压的强势话语结构,会造成受众接受和解码时的“无理由”的反感,但是产生的记忆度和影响力也是惊人的。

其二,利用大众传媒高度覆盖,保健品送礼广告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传递着同样的强势信息,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广告信息对人们的影响。大众媒体本身处于二元模式的运作,身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商业性质使得大众媒体追逐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传播的重要中介,媒体通常能够有效的引导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大众媒体的特殊性,无疑给这种强势编码的送礼广告可乘之机,帮助送礼广告进一步巩固了其宣扬的观念,并将其作用扩大为社会文化意义。

其三,大众媒体宣扬的送礼文化符合了社会群体潜在的心理和意愿。虽然送礼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送礼”的需要却一直存在。在大众媒体长年累月的宣传攻势下,消费者内心会悄悄动摇,而被俘获。而消费者对保健品送礼广告态度和行为的不一致,正好体现了保健品送礼广告不是直接的讯息传递,而是通过利用礼品的社会文化的背景构建了“保健品即是礼品”的意义体系。而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就已发现,人们对礼广告的态度和行为,隐藏着中国社会复杂的礼文化。保健品送礼广告通过大众传媒的渠道触碰了这个敏感的话题。广告的主题是站在一个积极的立场上肯定了送礼现象,宣扬保健品礼品送的是真情实意,得到了人们内心的欢迎。

由此,我们看见了保健品送礼广告成功地将中国传统美德和礼文化转移到“保健品”这个具体实物之上。这种转移,不是通过广告的讯息,而是消费者在接受保健品送礼广告之后,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体会和经验,将文化意义转嫁在商品之上的。

那么,这种社会文化意义的转移是如何实现的呢?是什么创造了保健品和礼品的关系呢?我们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广告从设计和创意上抓住了中国人传统文化心理和社会环境,抓住人们的需求或者说是潜在需求,然后将保健品成功塞进已存在的礼文化意义体系之中,成功将保健品符号化,这才是保健品送礼广告能够促动营销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广告并没有创造意义,也没有操纵或者控制受众,而是进入了受众的思想,和他们一起完成了“保健品送礼”的意义构建。这个意义的构建者是受众,而广告的角色只是一个媒体中介。这一点和马歇尔•麦克卢汉后期的一个观点相通,他认为,受众在消费电视影像的过程中“做了工”。在送礼广告中,消费者接收了一个概念“礼”,这是可以被转移的意义。而消费者自身的加工,将这个意义转移到商品,使得商品成为一种符号被消费。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意义得以存活的空气正是整个社会文化背景。广告商和消费者彼此都是从社会礼文化背景之中吸取养料,获得对意义“编码”或“解码”的依据。为了让受众对广告信息正确地“解码”,广告商在信息“编码”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受众对社会文化的认同度和群体的社会经验,从而创造出恰如其分的广告,完成把意义从“礼品”到“保健品”转移的传播过程。从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聪明的广告商正是分别利用了“节日喜庆”,“现代家庭观念”和“亚健康群体广泛存在”这些热门的社会现象作为意义的参考体系而进行编码工作的。此时,广告作为一种大众媒体的载体,将保健品送礼和这些深刻的社会现象相互联系起来,潜移默化之中将送礼的文化意义转移到保健品之上。

与此同时,保健品在消费者和收礼人心中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保健品由注重“呵护身体健康”的商品转化为了“价格、包装和名声”为尺码的礼品。从符号学的理论来说,保健品送礼广告建立了一系列的意义体系,令保健品在这一套意义体系中充满了符号价值。保健品的能指,是具有一定功效的食品或者药品;而所指,却是社会交往之中所需的礼节、情意甚至是交易。符号化的保健品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从实际功能转向保健品的礼品价值和社会价值。

事实上,保健品送礼广告的意义体系并不是广告直接明显的传递,而是通过受众在接受广告刺激后,结合自身经历创造出来的。其间发生的文化增殖现象促成了符号消费,而具有能动性的符号消费必然又反作用于保健品广告社会意义的再生产与重构。

参考文献:

[1] 章浩:《解读送礼广告》,《当代传播》2005年第2期。

[2] 邓先进:《“送礼”广告的文化意义解读》,《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3] 宋德孝:《“美丽”的符号化及其拜物教本质》,《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3期。

[4] 孔明安:《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5] 陈振旺:《消费社会的广告符号解读》,《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6] 郑龙云:《编辑活动的文化增殖意义》,《学术交流》2004年第6期。

日常保健论文例8

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使得中医养生也具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几千年来,中医里对养生措施有颇深的研究,形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养生学。养生包含了道、儒、佛、医、墨、法、兵、阴阳诸子百家的思想,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 中医养生学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养生学由来已久,萌芽于先秦,蜂起于春秋战国,并逐步形成了以道、儒为特色的养生理论。而《黄帝内经》的问世使得中医养生开始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基础。秦汉至晋唐为其发展期,这一时期养神流派业已形成,而宋元至明清则为其发展的黄金期,达到鼎盛,其时各种养生方法研究均达到一定水平,对现代养生学影响甚大。

2 中医养生的原则

中医学理论认为精、气、神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生命根本。中医养生需要立足于协调脏腑,畅通经络,节欲葆精、调息养气以及持之以恒综合调养等基础上,进行科学养生。中医养生注重强调“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体现了阴阳平衡及身心合一的健康观念,强调养生不可违背自然规律,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注重形体养护,重视身心协调,主张“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

3 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养生方法。其中较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环境养生

环境养生是一种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顺应地理环境,适应居处环境以趋利避害,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它要求人要尽量适应外界环境,创造有利于人类工作、生活、学习的外部条件。

3.2 起居养生

起居养生是指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等的一系列养生措施。人类生活于自然环境中,不仅受其影响制约,而且又在积极适应。中医认为“天人相应”,自然界有寒来暑往,日月年度的周期性变化,人体的阴阳也跟着产生变化。我们在起居养生上应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

3.3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在饮食养生方面应注意均衡饮食,合理调配;饮食有节,定时适量;顺应四时,调摄饮食;3餐/d,各有不同;细嚼慢咽,防病强身。饮食养生切忌暴饮暴食,偏食,节食等等。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饮食,如果平时就能注意饮食养生,我们的身体将大大受益,有助于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3.4 静神养生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因此养神是养生的重中之重。人有喜怒忧伤是很正常的情感变化,但是万物都是有个度的,过之就有害。养神宜于清静内守,它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反之暴躁易怒则会导致心情不佳、情志内伤,以至各种身心疾病的产生。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5 运动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从事运动练习的人,在重复运动的影响下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机能能够得到改善和提高。生病的人需要运动以助于治疗疾病,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预防生病。足够及合理的运动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提高免疫力的目的。运动养生的形式有散步,跑步,健身操,瑜伽,登山,游泳,武术等。

4 中医养生的特点

①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出发,尤其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体内气化升降、心理与生理等方面的和谐、协调一致。②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未病思想:《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意即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如此才能保持健康和未病先防。③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认为阴阳分别代表人体内相对的两方,《内经》言“生之本,本于阴阳”,意即人的形成与生长发展规律离不开阴阳。

5 中医养生的作用意义

5.1 环境养生的意义

人类置身于大自然当中,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同时也能动的去适应大自然,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与大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优越的大自然环境是人类得以健康生存的必要条件;相反,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不良的地理条件则造成某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我们居住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居住环境,如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空气流通等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环境养生对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5.2 起居养生的意义

睡眠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充足的睡眠对一个人的健康维持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人类消除疲劳,调整内脏机能以及储备能量物质。在生活节奏如此迅速的现代,很多人的作息都不那么规律,出现了所谓的“夜猫子”,“工作狂”。这些生活方式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只有保证有节律的作息习惯以及充足的睡眠,才能保护好革命的本钱,因此起居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5.3 饮食养生的意义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一日三餐,如何合理的调配饮食,使之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滋补养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影响深远。健康合理的饮食,能够保证机体充足的营养,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5.4 静神养生的意义

心理生理学、心理免疫学的研究证实:“人类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改变自身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静神养生,使我们能够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保持健康,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比如,当人们生病或者遇到困难时,首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这将使一切困难都容易解决。

日常保健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 R7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153-02

现收集济南地区2010年1月―2012年1月之间在参加儿童保健检查的2600例0~3岁儿童的相关资料。统计分析济南地区0~3岁儿童保健现状,为今后的儿童保健工作规划提供相关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 600名儿童户籍均在济南各市区县,其中男性1 330名,女性1 270例。所有儿童均为医学定义下无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儿童,其中城镇1 725名,农村875名。

1.2 方法

1.2.1 保健体检 按照卫生部规定,济南地区儿童1岁以下一年体检4次;1~2岁,一年体检2次;3岁儿童一年体检1次。保健体检的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头胸围等),依据世卫组织2006年规定的儿童的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标准[1]将儿童分为消瘦或肥胖、体格发育迟缓;心肺功能(心率、呼吸、肺活量等);神经系统(智力、肌张力、感官等)。

1.2.2 调查问卷 对前来进行保健体检的儿童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完成后回收。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孕产自我保健以及相关服务利用情况、儿童喂养情况、儿童卫生情况、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知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通过对2 600例济南0~3岁儿童的保健状况分析可知以下基本情况:儿童监护人学历小学以及以下文化占17.23%(448例);中学文化占59.08%(1 536例);中学以上文化占23.69%(616例)。体检儿童中独立子女占75.15%(1 954例);院内分娩占82.92%(2 156例),足月儿占87.88%(2 285例),低体重、标准体重和超重儿童分别占7.96%、82.12%和9.92%(207例、2 135例和258例);母乳喂养占66.96%(1 741例);能够做到规范体检儿童占72.23%(1 878例)。能做到按时规范预防接种儿童占72.77%(1 892例);能够掌握基本孕产知识和儿童营养知识的家长占68.88%(1 791例)。

2.2 儿童体质情况

济南地区0~3岁儿童保健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注:抵抗力差的标准为儿童易患感冒、发烧、腹泻等常见细菌感染疾病。

由表1结果可知,目前济南地区体格达标和发育正常的儿童比例分别为68.85%和74.12%。其中驼背、肥胖、龋齿和儿童社交能力不足的发生率较高,体现了济南地区0~3岁儿童中,存在着营养过剩、日常行为规范不足以及与他人交流能力培养的不足等问题。

2.3 儿童易患疾病统计

济南地区0~3岁儿童患病人数统计如表2所示。注:纳入患病儿童的标准为儿童在当年内该疾病的患病次数≥3次。

由表2所知,目前济南地区0~3岁儿童的身体体质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常见疾病的发生(1年至少3次)比例较高。

3 讨论

根据相关体检结果和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济南地区0~3岁儿童的保健状况总体处于一个正常水平,体格达标、发育正常、患病较少的儿童保持在70%以上。其中影响儿童健康状况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不注重儿童营养合理搭配,造成儿童肥胖比例较高(20.08%)。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体重偏轻的儿童(11.04%),通过调查这部分儿童主要来自于农村(9.77%)。同时家长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不能及时进行纠正,使得在视力方面,还存在着24%的儿童有弱视或斜视的情况,儿童中龋齿的比例也不在少数,占到了总人数的19.08%。

济南0~3岁儿童的心理智力发育情况较体格发育好,其中也存在11.92%体格发育迟缓的儿童,这部分儿童的家长普遍反映儿童有偏食、好动、睡眠少等不良习惯。社交能力缺乏儿童通常是父母由于工作原因与孩子相处时间少,孩子除进入幼儿园外自己独处时间较多,面对生人时害羞腼腆。在调查问卷中承认儿童抵抗力差的家长仅有7.04%,但是在儿童易患疾病的调查中,除贫血外的其他常见疾病的患病率均远高于10%。因此可以看出家长在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判断不足,即使是常常患病的儿童在家长看来都被认为是正常。此外调查还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患病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2001―2010年我国儿童发展纲要》要求儿童保健工作覆盖范围应达60%以上[2]。由上述各项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济南地区儿童保健工作的覆盖率高于国家要求,约在70%以上,但仍有较大可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日常保健论文例10

自2010年举办首届生活方式与健康国际论坛暨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总会成立以来,论坛及联合总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影响越来越大。不仅使参会代表兴趣大增,也引起海内外各界知名人士关注。对此次论坛举办,纷纷发来贺信、贺电、贺词表达祝愿与希望。联合国紧急救援亚洲中心副总指挥、联合国癌友康复协会常务主席王宝芬到场宣读贺信,宝岛台湾中国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委托代表送来书有“中华医药 嘉惠全球”的贺轴,已故元老陈立夫儿媳陈颖曾送来陈老生前的养生书法作品:“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常安”。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朱庆生、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赵炜、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范燕青等领导莅临祝贺或讲话。波黑驻华大使阿梅尔.科瓦切维奇也慕名前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中医专家到波黑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促进波黑人民健康。

数十位代表在论坛上发言,从21世纪生命科学与医学革命、生命科学与健康、自然医学慢性病防控与逆转康复、营养和起居养生、非药物疗法等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的研究及实际成果。集有上百篇论文的《第三届生活方式与健康国际论坛优秀论文汇编》,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心血。代表们的发言,强烈地表达了大家的关注焦点:

人的精神道德因素对健康长寿的影响。全国著名养生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马烈光的“论中医的健康观”,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力红讲述的“中医———尚礼的医学”,引用了诸如“大德者得其寿”、“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克己复礼为仁”、“仁者寿”等先贤圣人的论点,分析了道德修养对于养生延寿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中医养生学一个高层次的健康维度;一个人能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使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道德沦丧、良知缺失、心神不定、贪欲膨胀的人,是不可能身体健康的。

顺应自然在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地位。美国伊利诺大学医学院教授陈厚琦、世界自然医学联合总会主席马永华,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铁君、夏登杰,中国台湾自然医学健康养生中心主任杨聪慧等专家,分别从世界自然医学的发展和运用、现代人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回归自然、自然养生等多方面分析,列举了很多英年早逝的实例,认为现代常见病的根源在于违反自然规律,如不顺四时、起居无常、饮食不节、环境污染等,造成身心疲惫,阴阳失衡,百病丛生;强调按照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居处法天道、饮食法地道,使机体的生物节律与自然四季相吻合,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

身心健康来源于各方面的和谐。尼泊尔的释怀善、北京的石金芳、南京的居天渊、安徽的査全太等许多专家谈到,和为贵、和则健,要在多方面做到和谐。总的是天、地、人和谐。具体来讲,外在方面,要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内在方面,要做到身心和谐,进一步说,心要平和、性要柔和、身要矮和(低调一些)。方方面面都和谐了,必然是精神内守、形与神俱、和于阴阳,身体各系统循环运转正常,时常处于最佳状态,怎么会生病呢。

日常保健论文例11

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平时工作习惯差,做护士长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管理,20xx年将把精力放在日常质控工作,从小事抓起,将质控工作贯

穿于每日工作中,每周质控一到两项,形成规范,让科室人员也在质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懒散心理及应付心理,真正从方便工作,方便管理为出发点。另外发挥质控员及责任护士的作用,将一些日常质控工作交给她们,提高大家参与意识,动员全科人员参与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

二、规范业务查房,提高查房效果

改变往年查房应付的局面,由管床护士负责病历选取,真正选取科室疑难病历,书写护理计划,责任护士负责讨论该病的疑、难点护理问题,集思广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提高业务水平,解决护理问题的目的。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专科疾病的知识,规范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每规范一种专科疾病,便将此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应用于日常工作,逐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系统学习妇产科学,围产期知识,新生儿复苏,产科急症护理及应急程序,全科人员参与,大家轮流备课,每月一次。并进行产科急证抢救演练,人人过关,提高应急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四、设计使用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设计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分为新生儿保健手册,产褥期保健手册和妇科疾病保健手册,将保健知识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表达,设计清新的版面,吸引病人真正去了解知识。同时规范科室健教内容,制作护理人员健教手册,形成一体化健教内容,科室备份,人人掌握,有效提高健康宣教工作。

五、申请护理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

已申请护理科研项目:中药贴敷促进泌乳的效果观察与研究。年内全面开展效果观察与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撰写研究论文,上报申请材料。并要求全科参与科研项目,学习开展科研的知识,提高各类人员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