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1 17:15:02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例1

下一代网络(NGN)引发了许多的观点和争论。有的专家预言,不管下一代网络如何发展,一定将要达到三个世界,即服务层面上的IP世界、传送层面上的光的世界和接入层面上的无线世界。下一代传送网要求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这非光纤网莫属,但高速骨干传输的发展也对光纤提出了新的要求。

(1)扩大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

目前,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已达到40Gbit/s,并已开始进行160Gbit/s的研究。40Gbit/s以上传输对光纤的PMD将提出一定的要求,2002年的ITU-TSG15会议上,美国已提出对40Gbit/s系统引入一个新的光纤类别(G.655.C)的提议,并建议对其PMD传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一种专门的40Gbit/s光纤类型。

(2)实现超长距离传输

无中继传输是骨干传输网的理想,目前有的公司已能够采用色散齐理技术,实现2000~5000km的无电中继传输。有的公司正进一步改善光纤指标,采用拉曼光放大技术,可以更大地延长光传输的距离。

(3)适应DWDM技术的运用

目前32×2.5Gbit/sDWDM系统已经运用,64×2.5Gbit/s及32×10Gbit/s系统已在开发并取得很好的进展。DWDM系统的大量使用,对光纤的非线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U-T对光纤的非线性属性及测试方法的标准(G.650.2)最近也已完成,当光纤的非线性测试指标明确之后,对光纤的有效面积将会提出相应指标,特别是对G.655光纤的非线性特性会有进一步改善的要求。

1.2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应用

2000年世界电信标准大会批准将原G.652光纤重新分为G.652.A、G.652.8和G.652.C3类光纤;将G.655光纤重新分为G.655.A和G.655.B两类光纤。这种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使用,细化标准的同时也提高了一些光纤的指标要求(如有些光纤几何参数的容差变小),明确了对不同的网络层次和不同的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光纤的不同指标要求(如PMD值的规定),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指标概念(如“色散纵向均匀性”等),对合理使用光纤取得了很好的作用。所有这些建议的修改、子建议的出现及新子建议的起草,都意味着光纤分类及指标、测试方法有某些改进,或有重要的提升;都标志着要求光纤质量的提高或运用方向上的调整,是值得注意的光纤技术新动向。

1.3新型光纤在不断出现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光纤的技术指标在不断改进,各种新型光纤在不断涌现,同时各大公司正加紧开发新品种。

(1)用于长途通信的新型大容量长距离光纤

主要是一些大有效面积、低色散维护的新型G.655光纤,其PMD值极低,可以使现有传输系统的容量方便地升级至10~40Gbit/s,并便于在光纤上采用分布式拉曼效应放大,使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大大延长。如康宁公司推出的PureModePM系列新型光纤利用了偏振传输和复合包层,用于10Gbit/s以上的DWDM系统中,据称很适合于拉曼放大器的开发与应用。Alcatelcable推出的TeralightUltra光纤,据介绍已有传输100km长度以上单信道40Gbit/s、总容量10.2Tbit/s的记录。还有一些公司开发负色散大有效面积的光纤,提高了非线性指标的要求,并简化了色散补偿的方案,在长距离无再生的传输中表现出很好的性能,在海底光缆的长距离通信中效果也很好。

(2)用于城域网通信的新型低水峰光纤

城域网设计中需要考虑简化设备和降低成本,还需要考虑非波分复用技术(CWDM)应用的可能性。低水峰光纤在1360~1460nm的延伸波段使带宽被大大扩展,使CWDM系统被极大地优化,增大了传输信道、增长了传输距离。一些城域网的设计可能不仅要求光纤的水峰低,还要求光纤具有负色散值,一方面可以抵消光源光器件的正色散,另一方面可以组合运用这种负色散光纤与G.652光纤或G.655标准光纤,利用它来做色散补偿,从而避免复杂的色散补偿设计,节约成本。如果将来在城域网光纤中采用拉曼放大技术,这种网络也将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毕竟城域网的规范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城域网光纤的规格将会随着城域网模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用于局域网的新型多模光纤

由于局域网和用户驻地网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综合布线系统也采用了多模光纤来代替数字电缆,因此多模光纤的市场份额会逐渐加大。之所以选用多模光纤,是因为局域网传输距离较短,虽然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价格贵50%~100%,但是它所配套的光器件可选用发光二极管,价格则比激光管便宜很多,而且多模光纤有较大的芯径与数值孔径,容易连接与耦合,相应的连接器、耦合器等元器件价格也低得多。ITU-T至今未接受62.5/125μm型多模光纤标准,但由于局域网发展的需要,它仍然得到了广泛使用。而ITU-T推荐的G.651光纤,即50/125μm的标准型多模光纤,其芯径较小、耦合与连接相应困难一些,虽然在部分欧洲国家和日本有一些应用,但在北美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很少采用。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有的公司已进行了改进,研制出新型的5O/125μm光纤渐变型(G1)光纤,区别于传统的50/125μm光纤纤芯的梯度折射率分布,它将带宽的正态分布进行了调整,以配合850nm和1300nm两个窗口的运用,这种改进可能会为50/125pm光纤在局域网运用找到新的市场。

(4)前途未卜的空芯光纤

据报道,美国一些公司及大学研究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空芯光纤,即光是在光纤的空气够传输。从理论上讲,这种光纤没有纤芯,减小了衰耗,增长了通信距离,防止了色散导致的干扰现象,可以支持更多的波段,并且它允许较强的光功率注入,预计其通信能力可达到目前光纤的100倍。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业界人士也十分关注这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空芯光纤似有可能。如果真能实用,就能解决现有光纤系统长距离传输的问题,并大大降低光通信的成本。但是,这种光纤使用起来还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光纤的稳定性、侧压性能及弯曲损耗的增大等。因此,对于这种光纤的现场使用还需做进一步的探讨。

2光缆技术的发展特点

2.1光网络的发展使得光缆的新结构不断涌现

光缆的结构总是随着光网络的发展、使用环境的要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的全光网络要求光缆提供更宽的带宽、容纳更多的波长、传送更高的速率、便于安装维护、使用寿命更长等。近年来,光缆结构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一些特点。

1)光缆结构根据使用的网络环境有了明确的光纤类型的选择,如干线网光纤、城域网光纤、接入网光纤、局域网光纤等,这决定了大范围内光缆光纤传输特性的要求,具体运用的条件还有可依据的细分的标准及指标;

2)光缆结构除考虑光缆使用环境条件以外,越来越多的与其施工方法、维护方法有关,必须统一考虑,配套设计;

3)光缆新材料的出现,促进了光缆结构的改进,如干式阻水料、纳米材料、阻燃材料等的采用,使光缆性能有明显改进。

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要求造成了光缆的多结构的发展趋势,新的光缆结构以及在现有结构上不断改进的各种结构也在不断涌现,出现了如下一些类型。

·“干缆芯”式光缆:所谓“干缆芯”即区别于常用的填充管型的光缆缆芯。这种缆的阻水功能主要靠阻水带、阻水纱和涂层组合来完成,其防水性能、渗水性能都与传统的光缆相同,但它具有生产、运输、施工和维护上的一些优点。首先是方便,因为阻水材料不含粘性脂类,操作使用比较方便安全;其次,干式光缆重量轻、易接续、易搬运,设备投资小、成本低,生产使用中也显得干净卫生,在长期使用中还可减少缆芯中各种元件之间的相对移动。特别是在接入网室内缆和用户缆中,好处更加明显。

·生态光缆:一些公司从环境保护及阻燃性能的要求出发,开发了生态光缆,应用于室内、楼房及家庭。现有光缆中使用的一些材料已不符合环保的要求,如PVC燃烧时会放出有毒性气体,光缆稳定剂中有时含铅,都是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2001年ITU-T已通过了一项L45建议——“使电信网外部设备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建议,通过对光缆、电缆光器件及电杆等基于寿命周期怦估(LifeCycleAnalysis,LCA)的方法来确定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由于环境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对通信外部设备,特别是光缆产品规定这样的指标已提到日程上来,如果不在材料和工艺上下功夫就难以达到环保的要求。因此已有不少公司针对此类问题开发了一些新材料,如对室内用缆,开发了含有阻燃添加剂的聚酞胺化合物,以及无卤性阻燃塑料等。

·海底光缆:海底光缆近年来有根快的发展,它要求长距离、低衰减的传输,而且要适应海底的环境,对抗水压、抗气损、抗拉伸、抗冲击的要求都特别严格。

·浅水光缆(MarinizedTerrestrailCable,MTC):浅水光缆是区别于海底光缆而提出来的另一类结构的水下光缆,适合于在海岸边上、浅水中安装,无需中继、通信距离比较短的水下(如岛屿间、沿海岸边上的城市)敷设使用。这种光缆区别于海底光缆的环境,需要的光纤数不多(中等),但要求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安装和运输,便于修复和维护。ITU-T在2001年提出了ITU-TG.972定义下的浅水光缆建议,为建设类似的水下光缆提供了一组规范,随后也有可能形成相应的国际标准。

·微型光缆:为了配合气压安装(或水压安装)施工系统的运用,各种微型的光缆结构已在设计和使用中。对于气压安装的微型光缆,要求光缆与管道之间有一定的系数,光缆重量要准确,具有一定的硬度等。这种微型光缆和自动安装的方式是未来接入网,特别是用户驻地网络中综合布线系统很有潜力的一种方式,如在智能建筑中运用的智能管道中就非常适合这种安装。

·采用了纳米材料的光缆:近来,一些厂商已开发出纳米光纤涂料、纳米光纤油膏、纳米护套用聚乙烯(PE)及光纤护套管用纳米PBT等材料。采用纳米材料的光缆,利用了纳米材料所具有的许多优异性能,对光缆的抗机械冲击性能、阻水、阻气性都有一定的改善,并可延长光缆的使用寿命。目前此类材料尚处于试用阶段。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全介质光缆对防止电磁影响及防雷电都有优良的特性,而且重量轻、外径小,架空使用非常方便,在电力通信网中已得到大量的应用。预计2000~2005年,每年电力部门对ADSS光缆需求约15000km。ADSS同时也是电信部门在对抗电磁干扰及雷暴日高的敷设环境中一种很好的光缆类型的选择。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如何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ADSS光缆的外径,减轻光缆的重量,提高其耐电压性能是ADSS光缆研究改进的课题。

·架空地线光缆(OPGW):OPGW已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近年来一直在改进和提高之中。OPGW的光纤单元中采用PBT,于套管外面再加上一层不锈钢管,有的还在塑料套管与不锈钢管之间加上一层热塑胶,不锈钢管用激光焊接长度可达数十公里,光纤在这样的多层保护管中得到了充分的机械保护。预计从现在到2005年,OPGW光缆的需求将会逐年上升,每年增加约2500km,到2005年预计可达到20000km。当然对OPGW光纤的防雷问题一直是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也应配合具体环境和使用条件加以考虑,使之得到充分保护。

2.2光缆的自动维护、适时监测系统已逐渐完善,可保证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缆不中断传输

光缆的维护对于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在已开通的光网络中,光缆的维护和监测应该是在不中断通信的前提下进行的,一般通过监测空闲光纤(暗光纤)的方式来检测在用光纤的状态,更有效的方式是直接监测正在通信的光纤。虽然ITU-T长时间收集和讨论了国际上的最新资料,于1996年了L.25光缆网络维护的建议书,对光缆的预防性维护和故障后维护规定了详细的维护范围和功能,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目前最新的建议是2001年12月IUT-TSG16会议通过的“光缆网络的维护监测系统”(L.40建议)。为了进一步缩短检测及修复时间,美国朗讯公司曾提出了新一代光纤测试及监控系统,能在1s内发出故障告警,3min内找到故障点,且工作人员可以遥控操作,据称该系统还将开发有故障预测及对断纤(缆)的快速反应能力。日本、意大利等国电信企业也提出了一些系统方案。

·日本NTT方案:在局内运用光纤选择器与系统的测试设备和传输设备相连形成了一种可对光纤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保证有用信号在通过光纤选择器测试证明良好的光纤上传输,对有故障的光纤可以预选监测出来及时传送到维护中心进行适当处理,避免不良状况进入有用的光传输信道,从而起到在运行中对整个光通信系统的支撑作用;在局外通过水敏传感器装置可监测外部设备光缆线路接头盒浸水的位置,水敏传感器安装在空闲的光纤上,水敏传感器中装有吸水性膨胀物,当水渗人接头盒时,吸水性物质会膨胀使得接头盒中的光纤受力,也就是使得这一空闲光纤弯曲,从而使光纤的损耗增加,在监测中心的OTDR上就会反映出来。

·意大利的方案:此方案是一种综合处理的新型连续光缆监测系统。主要特点是将光缆网络、光纤及光缆护套的监测综合在一起,既利用了OTDR系统周期性地对光纤的衰减进行监测,发现有衰减变化即发出警报,并进行故障定位,同时也能连续监测光缆护套的完整性,包括护套对地绝缘电阻的监测,发现问题(如护套进水等)即马上告警,达到更全面地预告故障发生的目的。

比较日本和意大利电信部门提出的光缆维护支撑系统的方案可见:日本方案在OTDR自动适时测试光纤的基础上,加入了光纤选择器,在外线上装设水敏传感器并进行护套监测,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自动维护、支撑系统,真正做到不中断光通信的维护。意大利的方案中除监测光纤性能以外,还考虑了护套绝缘电阻的自动监测。由此两例可以看出全自动的光缆维护应是一种发展方向。

3通信电缆的发展特点

3.1宽带的HYA通信电缆需要更好地为数字通信新业务服务

原有的电缆网络虽然可以支持一些数字新业务,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特别理想,在通信距离、速率及质量上仍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新的网络当然是以光纤为主,对于光纤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或因各种原因仍然要新建电缆网络的地区,应该考虑新型宽带结构的HYA电缆(铜芯聚乙烯绝缘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以便更能符合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一些公司对现有的电缆高频特性作了测试,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所研究的电缆(即现有的HYA市话电缆)不能达到5类电缆的技术要求,户外电缆要实现j类电缆的特性,必须通过特殊的设计和制造来达到。但在20MHz以下,所有电缆都显示出充分适宜的传输性能。

美国已在1997年制定了用于宽带的对绞通信电缆标准(ANSI/ICEAS-98-688-1997及S-99-689-1997),包括非填充和填充两种型式。传输频宽已扩展到100MHz,可供数字网络使用。IEC对此问题也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讨论,2001年,IEC62255-1文件“用于高比特频率数字接入电信网络的多对数电缆”提出了0.4~个0.8mm线径、1~150对、最高频率30MHz等指标的建议,此建议的提出也许会为这种电缆开辟一个新的空间,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讨和研制,并正在建立相应的标准。

3.2超5类及6类电缆将替代5类电缆成为布线系统发展的超蛰

随着智能化大楼、智能化建筑小区对宽带布线的要求愈来愈高,超5类和6类电缆己逐渐成为布线系统中的主流。超5类电缆与5类电缆的频带都是100MHz,但其具有双向通信的能力,用户可以同时收发宽带信息。因此超5类电缆比5类电缆在电阻不平衡性、绝缘电阻、对地电容不平衡性、传输速度等指标上都有提高,并且增加了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等一些指标,因此在工艺和结构上要做一定的改进才能达到。6类电缆在超5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传输频带,达到250MHz,其相应的指标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6类电缆要求不但有严格的工艺,而且不少厂商在结构上也有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如采用泡沫皮绝缘芯线或皮泡皮绝缘芯线、骨架式结构隔离线对等都改善了电缆的高频特性。

3.3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及漏泄同轴电缆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无线电基路用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特别是超柔形结构的室内电缆、路由连结电缆都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随着移动通信信号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基站站数的增多,以及边缘地区(电梯、地铁、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室内等用户)对移动信号的要求不断提高,预计这类电缆将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对电缆指标的要求(如驻波比、屏蔽衰耗等要求)已明显提高,要求电缆的工艺及结构应不断改进,以与之适应。

4光纤光缆及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1积极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虽然这几年来,我国光缆电缆技术有很大发展,有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在发挥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比例仍是很小的,国内有近200家光纤光缆厂,但大多产品单一,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有资料统计,1997~1999年国内企业申请光通信专利的有132件,其中光纤38件,光缆只有19件,而同期外国公司在中国申请光通信专利达550件,其中光纤光缆37件。还有资料报道:从1997年以来,国内光通信核心技术专利是90件,我国自主申请的只有9件,仅占10%。实际上我国的光纤光缆技术应该说与国际水平己差距下大,因此我们作为世界第二的光缆大国,应该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创造更多的光纤光缆专利。

4.2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与使用环境、施工技术相配套的新产品

电信网络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光缆电缆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难发现,光缆的结构越来越依赖于使用的环境条件及施工的具体要求,在海底光缆、浅水光缆、ADSS及OPGW光缆的开发中,会对这一点有深刻的体会。而今后光缆建设的重点将会随着接入网、用户驻地网的建设不断展开,新一代的光缆结构和施工技术也会基于如微型光缆、吹入或漂浮安装及迷你型微管或小管系统的全套技术而有一系列新的变化,以便有限的敷设空间得到充分、灵活的利用。这当中也包含了若干光缆设计、制造工艺、光纤光缆材料、施工安装方面的新的技术课题。一些国家或公司已取得了一些经验,正逐渐形成新的系统技术专利。我国的用户众多,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具有很多的特色,对接入光缆也会有更多的要求,为我们研究和创新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光缆结构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应该说,多数光缆技术我们是跟在国外最新技术的后面,虽然紧跟了先进技术,但自我创新的成份太少。今后应当在这方面下些功夫,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在有中国特色的接入网及用户驻地网中多采用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光电缆产品。

4.3利用已有设备与技术,改善HYA市话电缆的相应特性,为数字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已经敷设的铜电缆,我们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利用其特性开通数字新业务。而现有的HYA电缆,虽然亦可开通ADSL等一些新业务,但是容量有限,当ADSL数量增大到一定限度后还是会出现干扰问题,而且还会影响以前开通的业务。因此,对新敷设的铜电缆,希望能提出一些新的宽带指标要求,为将来开通更多更好的新业务作好准备。现有的市话电缆生产厂商应深入研究自身的生产工艺,在不改变(或不大改变)生产设备的情况下,认真设计和精心制造,把现有电缆的技术水平提高一个档次,以提供更宽频带的电缆,为更多更好地开拓数字新业务提供高质量的通道。

4.4改进光缆电缆的施工和维护方法

目前,为了适应城市施工的特点,国际上较重视不挖沟的方式施工光、电缆,采用小地沟或微地沟技术安装光缆,同时对光缆网进行自动监测,保证光缆网络不中断通信维护。与此相适应的是需要开发相应的元器件、工具和设备,并且要在体制上作一些改进与之相适应。ITU对NH开发光缆用浸水传感器、光纤自动测试时的光纤选择器以及美国提出的1s告警、3min内定位的指标及意大利提出的光纤纤芯与光缆护套指标综合监测等方案都十分重视。在现代化的光网络中,这些方式已经起到明显的作用。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光缆网络工作的可靠性,在施工和维护中降低成本、节省劳力、节省时间,逐步推广新的施工方法,逐步完善光缆网络的自动监测维护系统和提高光缆网络的不中断维护水平已势在必行。

4.5冷静地审视当前电信市场的发展,促进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产业的发展

2001年下半年以来,光纤光缆需求下降,这当然与世界电信行业的整体下滑以及宽带网络泡沫的破灭有很大关系,但更多的则是受到从1999年下半年起由于光纤紧缺而各大公司扩产过多的影响。据资料介绍,在2000年,全球光纤厂商的投资额达到26亿美元,为1999年的6倍,按推算到2002年全球光纤的产能将达到1.65~1.75亿光纤公里,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加上当前电信基础建设的不景气,光纤过剩的现象不可避免。

光纤光缆及通信电缆的市场走势虽然受到国际经济大形势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与整个电信行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但应看到,在挤出了网络泡沫的水份之后,随着光纤网络从骨干网的扩建到接入网、城域网的扩散以及向用户驻地网的不断延伸,光纤光缆及宽带数字电缆的市场必将增长。据KMI预计,2003年世界光纤市场将开始有较大的增长,而到2004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敷设量最高的2000年。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例2

1、扩大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目前,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已达到40Gbit/s,并已开始进行160Gbit/s的研究。40Gbit/s以上传输对光纤的PMD将提出一定的要求,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种专门的40Gbit/s光纤类型。

2、实现超长距离传输。无中继传输是骨干传输网的理想,目前有的公司已能够采用色散齐理技术,实现2000-5000Km的无中继传输。有的公司正进一步改善光纤指标,采用拉曼放大技术,可以更大地延长光传输的距离。

(二)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应用。2000年世界电信标准大会将原G.625光纤重新分为G.625A,G.652.8和G.652.0三类光纤,将G.655光纤重新分为G.655.A和G.655.B两类光纤。这种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使用,细化标准的同时也提高了一些光纤的指标要求,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指标概念,对合理使用光纤取得了很好的作用。

(三)新型光纤在不断出现。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光纤的技术指标在不断改进,各种新型光纤在不断涌现,同时各大公司正加紧开发新的品种。

1、用于长途通信的新型大容量长距离光纤。主要是一些大有效面积,低色散维护的新型G.655光纤,其PMD值极低,可以使现有传输系统的容量方便地升级至10-40Gbit/s并便于在光纤上采用分布式拉曼效应放大,使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大大延长。

2、用于城域网通信的新型低水峰光纤。城域网设计中需要考虑简化设备和降低成本,还需要考虑非波分复用技术(CWDM)应用的可能性。低水峰光纤在1360--1460nm的延伸波段使带宽被大大扩展,使CWDM系统被极在大地优化,增大了传输信道,增长了传输距离。

3、用于局域网的新型多模光纤。由于局域网和用户驻地网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综合布线也采用了多模光纤来代替数字电缆,因此多模光纤的市场份额会逐渐加大。之所以选用多模光纤,是因为局域网传输距离较短,虽然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价格贵50%---100%,但是它们配套的光器件可选用发光二极管,格则比激光管便宜很多,而且多模光纤有较大的芯径与数值空径,容易连接与耦合,相应的连接器,耦合器等元器件价格也低得多。

4、前途未卜的空心光纤。据报道,美国一些公司及大学研究所真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空心光纤,即光是在光纤的空气中传输。如果真的实用,就能解决现有光纤系统长距离传输的问题,并大大降低光通信的成本。

二、光缆技术的发展特点

(一)光网络的发展使得光缆的新结构不断涌现。光缆结构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一些特点:

1、光缆结构根据使用的网络环境有了明确的光纤类型的选择,如干线网光纤,城域网光纤,接入光纤,局域网光纤等,这决定了大范围内光纤传输特性的要求,具体运用的条件还可依据细分的标准及指标。

2、光缆结构除考虑光缆使用环境条件以外,越来越多的与其施工方法,维护方法有关,必须同一考虑,配套设计。

3、光缆新材料的出现,促进了光缆结构的改进,如干式阻水料,纳米材料,阻燃材料等的采用,使光缆性能有明显改进。

(二)光缆的自动维护,适时监测系统已逐渐完善,可保证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缆不中断传输。光缆的维护对于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已开通的光网络中,光缆的维护和监测应该是在不中断通信的前提下进行的,一般通过监测空闲光纤(暗光纤)的方式来检测在用光纤的状态,更有效的方式是直接监测正在通信的光纤。目前最新的建议是2001年12月TUT-TSGl6会议通过的“光缆网络的维护监测系统”(L40建议)。美国郎讯公司曾提出了新一代光纤测试及监测系统,能在1s内发出故障警告,3min内找到故障点,且工作人员可以遥控操作,据称该系统还将开发有故障预测及对断纤(缆)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通信电缆的发展特点

(一)宽带的HYA通信电缆需要更好地为数字通信新业务服务。原有的电缆网络虽然可以支持一些数字业务,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在通信距离,速率及质量上仍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新的网络当然是以光纤为主,对于光纤所不能达到地方或因各种原因仍然要新建电缆网络的地区,应该考虑新型宽带结构的HYA电缆,以便更能符合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一些公司对现有的电缆高频特性作了测试,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所研究的电缆不能达到5类电缆的技术要求,户外电缆要实现5类电缆的特性,必须通过特殊的设计和制造来达到。但在20MHz以下,所有电缆都显示出充分适宜的传输性能。

(二)超5类及6类电缆将替代5类电缆成为布线系统发展的趋势。随着智能化大楼,智能化建筑小区对宽带布线的要求越来越高,超5类和6类电缆已逐渐成为布线系统的主流。超5类电缆与5类电缆的频带都是100MHz,但其具有双向通信的能力,用户可以同时收发宽带信息。因此超5类电缆比5类电缆在电阻不平衡性,对地电容不平衡性,传输速度等指标上都有提高,并且增加了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等一些指标,因此在工艺和结构上要做到一定的改进才能达到。

四、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积极创新开发具有良好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虽然这几年来,我国光缆电缆技术有很大发展,有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发挥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比例仍是很小的,国内有近200家光纤光缆厂,但大多产品单一,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

(二)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与使用环境,施工技术相配套的新产品。电信网络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光缆电缆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今后光缆建设的重点将会随着接入网,用户驻地网的建设不断展开,新一代的光缆结构和施工技术也会基于如微型光缆,吹入或漂浮安装及迷你型微管或小管系统的全套技术而有一系列新的变化,以便有限的敷设空间得到充分,灵活的利用。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例3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力通信工业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在电力系统通信网中,通信光缆可为通信网络运行提供可靠的服务。它的运行维护通常包含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系统、输配电线路、能量管理系统、营销服务平台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多专业子系统。因此,确保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提高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稳定的可靠性和效率性,就必须要求在光缆运行维护上加大管理力度,尤其是提高光缆的运行质量。

一、电力通信光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光缆设备陈旧造成的光缆故障

我国电力通信事业发展极快,电能传输的功率和容量都越来越大,对电力通信光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电力通信光缆的更新换代工作却进展缓慢,部分原因是通信光缆的更新换代技术不够发达,部分原因是由于电力通信单位对通信光缆的更换措施不够努力。

1.2 人为因素造成的光缆故障

人为因素造成的光缆故障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由于外来人员造成的电力通信光缆故障,例如对通信光缆的人为偷盗、交通车辆超高将光缆线路撞断撞坏、工程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警告牌标志使用挖掘机埋设的地下光缆造成的破坏等。此外,由于通信光缆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导致光缆运行故障也是光缆故障的一种因素,但这种因素通常较为少见,多以外部人员对电力通信光缆的破坏为常见现象。第二,由于工作人员造成的电力通信光缆故障,其主要表现为一些电力通信光缆维护人员在对待光缆故障问题以自己的经验作为解决故障的方式而不是以根据光缆的实际故障制定科学合理的故障解决方案。

1.3 环境因素造成的光缆故障

环境因素造成的光缆故障主要是由于下雨、高温等因素给电力通信光缆造成的损伤和故障,最终影响到光缆的正常运行。

二、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的有效对策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电力通信光缆的运行维护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的传播也是一个企业, 乃至一个国家增强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上述对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的现状分析,发现了光缆运行的维护过程中还将面临的许多问题, 下面将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希望对电力通信的光缆运行维护工作有所帮助,确保信息的传播质量。

2.1 定期检测和更新维护光缆的仪器仪表设备

常言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提高综合实力必须要具备的,电力通信单位必须引进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仪器仪表设备。在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的过程中,要想保证信息传输的高-质量,就要定期对维护设备进行检测, 电力通信单位还要加大对科学维护设备的投资力度,这将提升维护工作的技术含量,也对检验光缆运行的质量,评定信息传输的质量,是否受到人为损坏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帮助。

2.2 提高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

转变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陈旧思想,摆脱经验论、教条论,从实际出发,根据光缆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电力通信单位应该提高对维护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重视程度,定期对光缆运行维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使维护人员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整体技能,从整体上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维护通信光缆的正常运行。

2.3 完善光缆运行维护的检测体系,增强传输信息质量保证意识

对于电力通信单位要不断更新设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有了先进仪器仪表设备的支持,完善的光缆运行维护的检测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电力通信光缆维护的各个相关部门应该相互协调工作,有组织地、有纪律地、有计划地开展光缆运行的维护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整个检测过程的规范化、合理化。工作人员要对整个检测过程包括检测前、检测时、检测后的每一项工作,都要确保保质保量的完成,要注重在检测过程中的工作质量,查看每一项检测工作是否正确的进行,制定合理的应急抢修预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结语

光缆的运行与维护质量将直接关系着电力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相关技术与维护人员要加强对电力通信光缆常见问题的分析,总结光缆故障问题发生的规律和指标,采取恰当的措施以提高光缆的维护质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例4

针对电缆状态评估,传统的老化和故障定位是相互独立的,即电缆的老化主要通过介质损失,电化学等手段进行整体测试和评估,而故障定位主要通过时域反射法TDR原理获取发射波和反射波的时差计算而得。

由于TDR技术应用已经成熟,其公知的技术瓶颈,如长距离电缆反射波损耗,外部信号串扰导致波形特征畸变,多次重复反射等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因此针对现场测试,TDR定位技术一般用于5公里以下。

1射频振荡波谱技术原理及特点

射频振荡波谱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1)信号沿电缆衰减的问题。(2)反射波的识别困难问题。(3)信号畸变问题。

由于射频振荡波采用了一套全新的定位思路,将电缆本体模拟成数段连续、可分割的阻抗电气元素模块,通过不同频率隐射不同位置的片段,从而建立一套整体和局部的综合评估模型,有效杜绝了TDR技术反射波识别难度大,信号衰减和畸变的问题。正因为从分布阻抗元素的思路解释了电缆的健康状态,射频振荡波技术不仅可用于故障定位,还能实现局部缺陷、老化点的趋势跟踪,其重量轻便,尤其利于10kV以上高压电缆现场检测。

其基本思路为:(1)获得电缆频域阻抗向量,分析其谐振特性。(2)当故障存在时,认为至少一个故障点对电缆的谐振阻抗产生了影响,或至少一个故障点的固有谐振频率与阻抗频谱中的某一个峰值阻抗的对应频率相同,因此只要寻找谐振频率点的峰值阻抗,或寻找异常峰值阻抗的频带范围,便可认为是可疑故障点。通过与参考衰减振荡模型的比较,可以快速发现阻抗及相位偏移对应的频率,然后据此计算故障位置。

2 现场应用分析

采用射频振荡波谱技术对700米长度的10kV城区配网电缆进行了测试。

图1 图2 图3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无需分析反射波情况下,直接获得了整段电缆的健康状态信息,给出了中间接头位置(374M,534M)及其增益强度,同时提供了电缆端点位置(700M)信息。

与传统耐受电压试验方法不同,射频振荡波技术试验电压微小,可多次重复测试,经验证,该技术测试重复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能减少测试人员的经验依赖程度,从而快速获得被试电缆的整体信息。

3 讨论

射频振荡波技术之所以能获得较高的抗干扰力,与其测试原理不无关系。由于射频振荡波获得了宽频域电缆的阻抗向量特征,个别频率点的干扰对整体频谱趋势影响微弱,因而自动获得了较强的干扰抑制能力。另外,射频振荡波通过分段阻抗的特征描述了位置信息及其健康状态,建立了高压老化试验和阻抗分析法的一些对应关系。但由于目前的测试数据尚未与传统试验技术进行全面综合的对比计算,在该领域形成标准还需要持续开展研究。

就目前看,射频振荡波技术可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被测电缆较短时进行缺陷定位。由于TDR需要捕捉反射时差,当电缆距离较短时,反射时间较短,捕捉的时间误差较大。当然,现有的双端TDR技术,可以解决短距离电缆的故障定位问题,但需要在电缆两端布置采集装置。(2)被测电缆距离较长时。射频振荡波可用于数公里到数十公里量程,并且被试电缆存在多个中间接头时,仍可以正常检测,即使中间接头无故障,也能提供位置信息。(3)需要对电缆可疑区域进行跟踪测试时。如怀疑电缆某个中间接头有缺陷,可通过不同检修周期的测试记录对比分析其发展趋势。(4)用于对电缆设计制造的工艺的评估。由于射频振荡波提供了整段电缆所有位置信息的增益参数,并且可针对主绝缘和副绝缘分别进行评估,因此可用于评估护套屏蔽层工艺规范性,绝缘一致性等。(5)10kV以上电缆现场检测,尤其是110kV以上的电缆,射频振荡波设备低于传统设备重量的十分之一,可显著提升状态检修效率。

4 结语

射频振荡波技术在电缆故障定位,局部老化定位及其趋势跟踪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其重量轻便,利于现场检测,目前主要应用于停电试验,与传统高压试验、状态检修能形成较好的互补,如后续能开发在线监测领域的应用,则能更好服务于智能电网建设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建,张方荣,尹娟,高兴琼,王苏,成都高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一种电缆故障检测分析方法[发明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

[2]岳城亮.基于TDR和TDC的航空电缆故障检测仪设计[D].燕山大学,2014年.

[3]陈善海.脉冲-回波电缆故障检测仪[J].电子技术,1990年01期.

[4] LIRA1700射频波谱老化评估仪操作文案[K].成都高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015.6.

[5]杨孝志,陆巍,吴少雷,俞飞.电力电缆故障定位与方法[J].电力设备 2007年11期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05-02

1 产业集群的两分岔模型及理论

产业集群两分岔模型及理论在产业集群研究中引入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把产业集群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和两个分岔点。三个阶段依次为产生阶段、成长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的交界处是产业集群成长分岔点(分岔点一和分岔点二)。

通过引入理论生态学中资源有限的逻辑斯蒂增长方程、爱辛模型和索洛――丹尼森模型,两分岔模型及理论得出结论是:在产业集群成长的第一个分岔点,社会文化类型决定了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进取型社会中的产业集群获得发展,而保守型社会中的产业集群难以形成;在产业集群成长的第二个分岔点,中等开明程度的社会有利于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而低开明程度的社会,对有用知识的主流舆论决定了产业集群的演化。如果主流舆论偏向于接受有用知识,则有用知识被大量接受,产业集群获得进一步发展;如果主流舆论拒绝有用知识,则产业集群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三个阶段上,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等因素促使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不存在淘汰问题,淘汰只发生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两个分岔点上。而在两个分岔点上,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 无为县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的理论解析

2.1 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的产生阶段

高沟镇电缆企业产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创办早期家族式电缆生产企业的主体主要是当地的在外销售人员和早期的电热管等企业的企业家。电缆产业的兴起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影响。主观方面原因是当地人勇于尝试、勤奋刻苦的奋斗精神以及当地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客观方面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信息渠道畅通、资金积累充分、电缆生产技术壁垒低、企业转行难度低、电缆生产企业利润高等。这些主客观原因对于电缆生产企业创办主体都有一定的影响。

2.1.1 销售人员创办早期的电缆生产企业

(1)生活条件因素。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高沟镇的人民生活条件非常贫苦。年轻人为了生活选择去城市做销售、跑业务,期望获得温饱。这些在外打工的经验为高沟镇电缆产业的兴起提供了信息和资金来源。

(2)信息的搜集。在外地做业务的年轻人,可以获得最新的商业信息,也最容易把握先机。由于高沟镇靠近长江,从来往于渡口的那些商人那里,他们也很容易获得关于电缆市场的信息。

(3)资金积累。高沟镇在外跑业务或自己转手买卖电缆的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回乡,与亲戚朋友商量,开始集资,着手创办家族作坊式的电缆生产厂。规模扩大以后,逐渐的转变为现在的传统家族式管理的企业。由于是小规模的家族作坊式企业,所以资金主要是企业家自己积累,很少有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投资等。

(4)电缆生产技术壁垒低。高沟人能够顺利地创办电缆生产企业一方面是原因电缆行业的技术难度不高,进入壁垒低,所以当地人纷纷效仿。高沟镇的电缆企业以这种扩散的方式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企业大多是家族作坊式企业。

2.1.2 电热管等企业转产电缆生产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高沟镇的主导产业是热处理设备、电加热、工业电炉、温控仪表等产业。这些企业的企业家纷纷转行生产电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电缆产业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暴利的行业。企业家看到电缆企业利润很高,为了追求同样的高利润于是就转行生产电缆;第二,企业转行难度低。由于热处理、电加热、温控仪表等行业与电缆行业的基础差别不是很大,在生产技术上有一定的相似程度。于是企业在转行做电缆时不会有太多的损失,在电缆生产上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企业家们都愿意尝试,有些企业家就开始改行创办早期的电缆生产企业;第三,技术壁垒低。与销售人员创办早期的电缆生产企业一样,一部分原因也是电缆行业的技术难度低,技术壁垒不高。新进入者可以很快的进入该行业,而且基本上不存在风险。

2.2 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的分岔点一

依据两分岔模型理论,高沟镇的电缆产业集群在经历了产生阶段后,将面临第一次分岔。根据调研时搜集的资料,高沟镇最早电缆企业安徽华海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大多数企业成立于1992年。于是本文把这个1992年至1993年看作产业集群发展的第一次分岔点。两分岔理论认为在这点上,集群的发展受当地的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一群人的文化,指高沟镇大部分人表现出的文化心理特征)影响会面临成长和灭亡两种情况。2.2.1 假设条件

(1)依据两分岔模型把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进取型文化,表示愿意承担风险的文化;另一种是保守型文化,表示不愿意尝试新事物,不愿意冒风险。文中用来衡量这两种文化,把称为敏感度。如果>0,表示文化是保守型的,如果

(2)假设高沟镇是个封闭地区,即,该地区的企业都是本地的企业。

2.2.2 模型分析

下面本文将引进理论生态学中资源有限的逻辑斯蒂增长方程(logistic equation)对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在第一个分岔点上将面临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nt=kn(N-n)-dn(1-αnN)(1)

这里,N代表有能力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总数,n是已经进入集群的企业数目,N-n是尚未进入集群的企业数目,k是进入集群企业数目的增长率,d作为学习能力的衡量尺度或掌握技术的困难程度。

对(1)式稍作变形,得:

k=n/t+dn(1+αnN)n(N-n)(2)

对(2)式

d(k)d(α)=-dnN(N-n)(3)

电缆的生产技术并不复杂,当地人的学习能力足以基本掌握整个生产流程,所以d>0;高沟镇电缆企业的数量从九十年代初期创立开始就一直在增长,到2003年已经达到300多家,所以n>0,N>0,且N-n>0。从(3)式的等式右边来看,d>0,n>0,N>0,且N-n>0,即(3)式是小于0的,也就是说k与α是反向关系。说明,随着的增长,k是逐渐变小的。即越保守的社会,进入集群的企业数目增长率越低,那么集群进入成长阶段就越困难;反则反之。

通过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高沟镇情况的描述,可以说当时在高沟镇α

综上分析,高沟镇的电缆产业集群在通过第一次分岔点的时候,由于当地的文化是进取型社会文化,所以产业集群进入了下一个成长阶段。

2.3 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的成长阶段

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在当地文化的影响下顺利的进入成长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直到2001年,因为2001年电缆产业集群的雏形已经形成。期间高沟镇电缆生产企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产量和销售量不断上升。高沟镇电缆的产量和销售量是不断上升的,尤其是到2003年,发展非常迅速。

第二,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高沟镇电缆企业数量的增加,中小企业不断增加,发展到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也在增加;另一方面,规模以上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厂房已经满足不了因市场需求的生产需要,政府不断的规划新土地给企业,以便企业建设新厂房,扩大产量。

第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电缆产业是高沟镇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直接决定整个高沟镇经济发展。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规划了工业园区、修建了公路、加强了城镇规划,从而保证了集群的健康成长。2.4 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的分岔点二

两分岔模型及理论认为,在产业集群成长的第二次分岔点上,“有用的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扩散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来说是关键性因素。这里的“有用的知识存量”包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等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技术、文化因素。该理论在分析这时候集群的发展情况的时候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社会温度。社会温度来源于哈肯研究人类集体行为的爱辛模型方程式,是一个集体的风气参数,相当于热力学中的KT,所以称为社会温度。社会温度可以分为中等社会温度和低社会温度。社会温度越高是指社会压力或紧张程度低,社会对各种言论比较宽容。

从发展状况上来看,高沟镇的电缆产业集群的分岔点二是2002年至2003年。要分析高沟镇的电缆产业集群在这个分岔点上面临的情况就先要弄清楚高沟镇的社会温度是属于中等社会温度的还是低的社会温度。由于社会温度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经济学的概念,在经济学上也很难用指标来衡量。所以本文就把社会温度看作是接受“有用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主要从企业家价值观、行为方式,技术创新情况,掌握技术知识的程度和企业战略、同业竞争等四个方面来分析。

2.4.1 企业家价值观、行为方式

从对高沟镇的实地调查来看,高沟镇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成长与企业家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企业家们敏锐的市场预测能力和灵活的经营方式,才能使高沟镇的电缆行业迅速发展,一直成为高沟镇工业经济发展的先驱。

但是,长期以来,高沟镇的电缆企业的管理方式一直是传统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这与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冲突。企业家庭内部成员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动向。所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很混乱,企业很难做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决策。目前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种管理理念的缺陷,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在外界或是政府部门引进管理人员组织管理。但是,一方面由于外界人士对当地的情况不了解,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高层人员都是家族亲戚,很难服从新进人员的管理。所以,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始终停留在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时代。

2.4.2 技术创新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在18家规模以上的企业中,通过购买来获得最新技术的只有安徽省热力电缆有限公司、安徽慧艺线缆有限公司和安徽华峰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三家,通过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研发获得最新技术的企业有11家,通过与大学、研究所等研发机构合作获得最新技术的企业有9家。在这18家企业中,自主技术研发占50%以上的企业有7家,完全自主技术研发的企业共有4家。另外,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有些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说明当地的技术创新情况是很及时的,当地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整个高沟的技术创新优势很好。

2.4.3 掌握技术知识的程度

(1)技术含量的高低。电缆的生产工艺流程固定,无论是普通电线电缆还是船用、军用等特种电缆,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材料质量的不同,除了设备新旧不同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电缆生产技术含量并不高,容易掌握。

(2)员工受教育程度。当地企业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90%企业员工都经过企业内部培训。对于这些员工来说,他们对于电缆生产这类技术很容易接受掌握。

2.4.4 企业战略、同业竞争

企业的当前战略任务是扩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质量,塑造品牌;抢占市场份额,争取站稳脚跟;维持市场份额,打击现有对手,扼杀潜在竞争者。而且,当地企业之间的同业竞争很激烈,主要表现在价格竞争、人才相互挖掘等方面。从调查中得知,电缆生产企业是通过接订单方式来生产的,也就是订单式生产。而这些订单主要是靠业务员来提供,于是每批新订单过来的时候,同业之间会相互竞价,价格最低的厂商就可以竞得订单。在人才相互挖掘方面,同业竞争就更加明显。由于当地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生活条件艰苦,所以人才引进很困难,企业之间就会从同业企业里挖掘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

通过对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地企业拥有合理的战略目标,同业竞争也相当激烈。说明当地企业的发展势头和发展冲劲很强烈。

综合以上四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地企业接受“有用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据此可以判断当地的社会温度属于中等社会温度。按照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该产业集群可以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但是,该集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及时地解决。

3 结论

通过运用两分岔模型及理论对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 社会文化是封闭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主导因素

封闭地区的社会文化一般与外界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受当地特有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家所追求的最原始目标不同。例如高沟镇电缆企业的企业家最原始目的是通过最简单的方式使自己摆脱贫困。所以,在一个封闭地区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并不存在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等因素的影响。当地的社会类型以及社会温度是引导集群成长的动力因素。

3.2 产业集群在发展阶段面临诸多问题。

受地区基础设施、人文素质等条件的制约,封闭地区的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其局限性。通过对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成长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产业集群进入发展阶段以后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人才匮乏问题。由于当地的人文素质比较低、基础设施简陋、交通不便,企业很难获得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企业的整体素质偏低,自主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不能迎合经济全面、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其次,管理理念的落后。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方式不能促进企业长远健康的运营。企业管理上面出现了很多漏洞,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存在激烈的冲突。最后,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产业结构的单一化不能确保集群健康的发展。正如文章前面所分析的,高沟镇的产业基本上就只有电缆产业,该集群内部配套产业不齐全,企业仍然存在高交易成本,竞争无序等问题。另外,产业结构的单一性给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如果不能与外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很容易受到同行业竞争的冲击,失去地区原有的优势,使整个地区陷入经济低谷。

参考文献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例6

光纤电缆和通信电缆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让人们体验到了信息化社会带来的诸多便利,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光纤电缆和通信电缆的发展

(一)网络发展给光纤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不但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要求,而且网上购物、网络视频、网络会议等诸多网络功能的实现,让人们体会到了信息化的真切内涵。不过,不可否认,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光纤技术作支撑,尤其现在网络功能和产品层出不穷,给光纤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种趋势推动了光纤技术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过各国技术人员的攻坚克难,当前光纤信息传输速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单一波长传输已达到了40Gbit/s的容量。这种传输速率的迅速提高,给光纤通信的PMD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ITU-TSG15大会上,美国曾对40Gbit/s系统引入了一个专门的光纤类别提议,并希望加强PMD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力度,或许不久的将来将会诞生一种传输容量为40Gbit/s新型光纤。另外,网络信息传输较为理想的目标是实现骨干传输无中继传输,显然这一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光纤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当前,波长为1.3μm无色散单模光纤已得到广泛应用,而波长为1.55μm的单模光纤已研究成功,该种信息传输介质具有衰减小的优点,因此更适合大容量、长距离的信息传输,尤其适合在骨干网中使用。另外,理论讲超长波光纤的的传输距离会更远,实现无中继传输,不过其仍处在理论研究阶段。

(二)标准细分推动了光纤的准确应用

在世界电信标准大会上,曾将原来的G.652光纤细分为G.652.C、G.652.8、G.652.A三种类型,并将G.655光纤进一步细分为G.655.B和G.655.A两种类型。这种光纤标准的进一步划分,提高了不同类型、不同应用层次的光纤指标要求,为光纤的合理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引入了新的指标概念,更加详细的描述不同类型光纤的性能指标,有利于光纤的准确应用。人们对光纤的细分、光纤指标的进一步完善,对光纤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新型光纤产品不断出现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光纤技术和指标都在不断的提升和完善之中,各大生产企业不断加大对新型光纤产生的研究投入。为此市场上新型光纤不断出现。例如,适合长距离传输信息的光纤产品有:增强纯硅芯超低损耗单模光纤、有负色散大有效面积光纤等。

对城域网而言,无论是结构还是环境都非常复杂,因为它面临着庞大的用户群体,需要具备较强的宽带管理和业务疏导能力。如果传输距离在50~100km范围内,即使不使用光纤放大器也不会出现色散现象,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城域网发展要求,引入了密集波分复用技术,运用该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业务分配不同波长,以此实现光路上业务量的分插与选路。为此,阿尔特与康宁推出了适合城域网的光纤产品TeraLight Metro、Metro CoreTM等。

(四)光缆新结构不断出现

当前,人们要求网络需要有更高的传输速率、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并且安装方便。为了适应网络的发展要求,光缆出现了较多新结构,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型光缆结构产品有:潜水光缆、微型光缆、海底光缆等,为未来用户驻地的综合布线提供了方便。例如,在智能建筑的管道中能轻松的实现布线。另外,全介质光缆、纳米光缆等不但具有较好的防雷、防电磁性能,而且凭借其外径小、重量轻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电力通信网中。

二、光纤电缆与通信电缆的发展前景

在科技推动下,网络行业以较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网络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光缆通信应,不断探索新的传输技术,向距离更长、容量更大、速度更高目标迈进。

(一)光孤子通信

首先,注重光孤子通信技术的研究。光孤子实质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能够相互平衡非线性效益、群速度色散、反常色散区,因此数据信息经过长时间的传输,速度和波形不会发生变化。如在零误码率环境下,信息传播距离将会达到更远的距离。

光孤子的未来发展前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传输速度方面,注重数据信息的长距离、高速度传输,在融合频域、时域超短脉冲技术的基础上将数据传输容量有现在的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在传输距离方面,利用再生、整形、重定时等技术降低ASE滤波,从而使信息传输距离进一步的提高;在高性能掺饵光纤放大器方面,利用相关技术,降低噪声,提高输出质量。目前来看,实现光孤子通信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不过经过科学工作者的潜心研究,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光孤子在大容量、高速度、长距离的全光通信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全光网络

全光网是未来高速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光纤通信发挥到极限的状态。与传统的光网络不同的时,全光网络不管是节点处还是节点间均实现全光化,突破通信的总容量限制,使信息的传输像光一样进行交换和传输。交换机处理数据信息时不再以比特为依据,而是以波长的为依据进行传输过程中的路由选择。

目前,有关全光网络技术研究刚刚起步,尚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全光网络距离实际的应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过通过对其进行理论性的分析,发现全光网络确实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三、总结

光纤电缆和通信电缆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与之前任何阶段相比,信息的传输堪称是一次惊人的变革。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给信息的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科研人员,攻坚克难、认真探索,尽早实现光纤电缆和通信电缆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例7

前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仍在快速的进行中,为了达到电力网络的安全和美观效果,很多城市中都在广泛的使用电力电缆。由于电缆主要埋藏在城市的地下管道中,由于长期运行下负荷的不断增长,加上检修的不便,即使电缆发生故障,也很难及时精确的查找以及处理。因此在电缆故障发生之后的短时间内,及时对电缆故障进行正确定位,是当前电缆故障查找定位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关系到我国电力电缆的应用效果以及长期发展。

1 电缆故障定位查找技术概述

根据国内外的技术研究情况来看,线式和离线式技术方法是当前电力电缆故障检测的常用方法,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随着电力电缆的规模化建设,电力电缆检测中的故障测距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虽然国内外在电缆故障测距中会使用不一样的方法,不过阻抗法和行波法一般都是电缆检测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其中阻抗法的基础就是电缆线路数据形成的慢性。具体而言,阻抗法的原理就是利用电缆线路多端或者单端的电流、电压测量数值,在线路参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特殊故障方程的推导以及准确定位。相对于行波法,阻抗法的优点就是高效快捷,操作难度低,但是由于电缆过渡电阻的影响,故障定位的精确度没有行波法高。另一方面,行波法对于电缆故障的定位是通过测量测量端和故障位置的来回传输时间来判断的。行波法的理论基础并不复杂,和阻抗法相比受到线路不对称和故障具体情形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在电缆故障检查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基础。

2 振荡波电压法的原理分析

在冲击高压闪络技术中,电缆检测人员主要使用振荡波电压法来进行电缆故障的查找定位。振荡波电压法的原理就是根据电感线圈串联会发生和谐振动和电缆等值电容的基本理论,促使电缆缺陷部位在和谐振动过程中出现局部放电的反应。电缆故障点在被穿透以前,直流电源就是储能电容,当电流波反射系数是1的时候就表明高频行波信号导致了直流电源发生短路情况。相反的在电缆远端开通线路的话,电流波发射系数就相应的变为-1,并且这个时候高频信号也会全部向方向射入。如果电缆上的高压信号增幅数值开始高于故障部位临界击穿电压的数值时,那么电压波经过故障位置一段时间以后,故障碘就会发生电离以及击穿放电的反应。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振荡波电压方法也是行波法在电缆故障查找定位中的主要运用,原理也是在故障定位建立在局部放电信号的基础上。

3 振荡波电压法在10kV电缆故障查找中的运用

通过以上对振荡波电压法的原理分析,我们结合广东电网江门新会供电局电缆检测实践,并在精密设备试验的基础上,对当前振荡波电压法在10kV电缆故障定位与缺陷查找中的使用进行分别论述。

3.1 振荡波电压法在故障定位中的运用

我们以该供电局一段10kV电缆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经检测电缆为YJV33型号,电缆上的电压分别为9kV和15kV。电缆是3芯的,每芯截面的面积是240mm2,相应的长度为850m,电缆已经运行为15年左右。在正式的试验之前,我们首先使用信号发射装置对检测系统开始了校准工作。根据图1所示情况,检测系统在反射波和入射波接收过程中会导致信号衰减变大。

在试验研究中,我们使用局部放电测量系统,并将施加的电压调整为零。根据局部放电测试的情况,详细记录每一次的波形情况,在试验过程中,振动频率大约保持在395Hz左右。在10kV电缆试验结束后,对电缆绝缘电阻再一次测量,显示合格之后再开始采集数据的分析工作。结合不同的电压施加情况下,电缆的三个相的数据可以推算出介质损耗,并依据以上试验得出了电压变化不会引起介质损耗的变化的结论。试验电缆局部放电信号的典型情况如图2所示。根据以上试验,该10kV电缆在距离测试端大约720m的地方发生集中性放电,相关工作人员在对电缆故障处理的时候在718m的位置找到绝缘损坏处,并及时进行了检修处理,试验体现了振荡波电压技术方法造10kV电缆故障查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故障位置的可以非常精确的定位。

3.2 振荡波电压法在缺陷定位查找中的运用

选择该供电局一段10kV电缆进行研究试验,该段电缆的型号被检测为YJN32,电力电缆上的工作电压分别为16kV和9kV。该电缆同样为3芯,每一芯截面的面积是250mm2,相应的长度是870m。这条电缆运行了14年左右,在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了干扰波和进行波测试,显示数据符合本次试验的标准,可以进行后续的有关的试验。因此接下来试验人员按照一定的顺序对该电缆进行电压施加试验,并同样对每一次的波形进行记录和比较,在试验中,技术人员将振荡频率维持在350Hz左右。在结束试验时,再一次对电缆绝缘进行检测,显示合格以后开始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在对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施加不一样的电压下,介质损耗依然不会由于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经过试验分析以及综合推算,在该10kV电缆中距离测试端大约677m、450m的地方发生了集中性的部分放电。相关电缆检测人员在具体检查中发现,在该电缆上诉两处位置确实存在电缆绝缘的情况,我们根据该试验对该供电局10kV电缆入网前进行振荡波电压法的检测,不仅准确的找到的缺陷位置并进行了修复处理,而且使用快捷方便,没有较大的操作难度,有效避免了电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

4 结束语

通过在10kV电缆故障查找中应用振荡波电压法,相关电力人员发现振荡波电压法可以准确及时完成故障实际测距和缺陷查找任务。在10kV电缆使用该技术方法,不仅快捷方便,而且定位故障的精确度较高。相关电力电缆检测人员在故障检查工作中,要注意电缆检测是不是在离线情况下开展的,减少外界情况对于振荡波电压的精确度的影响,努力提高10kV电缆故障检查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根据以上对10kV电缆故障查找中振荡波电压法的应用效果的分析探讨,我们认为在10kV电缆故障查找中推广应用振荡波电压技术是大势所趋,满足10kV电缆故障查找的实践需要,也符合当前电缆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广大电缆检测工作人员应当努力学习先进电力科学技术,扎根10kV电缆故障检查的实践中去,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振荡波电压技术方法,促进10kV电缆故障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推动整个城市电缆平稳安全的运行。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例8

 

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大幅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使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 

不断扩大。 

 

一、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一)普通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g.654 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 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二)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干线(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三)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四)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 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目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五)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光纤是介电质,光缆也可作成全介质,完全无金属。这样的全介质光缆将是电力系统最理想的通信线路。用于电力线杆路敷设的全介质光缆有两种结构:即全介质自承式(adss)结构和用于架空地线上的缠绕式结构。adss光缆因其可以单独布放,适应范围广,在当前我国电力输电系统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dss光缆在国内的近期需求量较大,是目前的一种热门产品。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全光网络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一)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1.6 tbit/的 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与 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gbit/s。 

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二)光孤子通信。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光孤子技术未来的前景是:在传输速度方面采用超长距离的高速通信,时域和频域的超短脉冲控制技术以及超短脉冲的产生和应用技术使现行速率10~20gbit/s提高到100 gbit/s以上;在增大传输距离方面采用重定时、整形、再生技术和减少ase,光学滤波使传输距离提高到100000km以上;在高性能 edfa 方面是获得低噪声高输出edfa。当然实际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人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统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全光网络。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 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更是理想级别。 

 

三、结语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到来。 

 

参考文献: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例9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二)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干线(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三)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四)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目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五)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光纤是介电质,光缆也可作成全介质,完全无金属。这样的全介质光缆将是电力系统最理想的通信线路。用于电力线杆路敷设的全介质光缆有两种结构:即全介质自承式(ADSS)结构和用于架空地线上的缠绕式结构。ADSS光缆因其可以单独布放,适应范围广,在当前我国电力输电系统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DSS光缆在国内的近期需求量较大,是目前的一种热门产品。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全光网络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一)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1.6Tbit/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Gbit/s。

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二)光孤子通信。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光孤子技术未来的前景是:在传输速度方面采用超长距离的高速通信,时域和频域的超短脉冲控制技术以及超短脉冲的产生和应用技术使现行速率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以上;在增大传输距离方面采用重定时、整形、再生技术和减少ASE,光学滤波使传输距离提高到100000km以上;在高性能EDFA方面是获得低噪声高输出EDFA。当然实际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人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统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全光网络。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更是理想级别。

三、结语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到来。

参考文献:

[1]辛化梅、李忠,论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2]毛谦,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J].电信科学,2006,(8).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例10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等,且各方面彼此关联,需要全盘考虑。篇幅所限,本文将主要围绕“技术创新”进行论述,希望能为全国线缆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一些经验。

技术创新是线缆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项发展战略,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企业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拥有知识产权的革命性的技术,获取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创新,企业是主体、投入是保证、机制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唯有通过成熟的技术逐步产业化并不断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才能让持续研发的新产品进军市场前沿,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远东电缆为例,公司投入巨资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并对科研项目累计投入数亿元科研经费,使得公司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速度进一步加快,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为企业产品抢占国际领先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推动了行业的整体科研水平。此外,远东电缆积极搭建自主创新平台,组建电缆研究所,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并建成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和检测中心,以确保产品从设计到批量生产的整个流程都能达到高标准。远东先后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将高层次人才与公司的实际科研课题相结合,开展科技合作和联合攻关;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吸纳和转化国内外的最新线缆技术,始终保持远东产品和技术的领先优势,以强劲的实力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

坚持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线缆企业须建立并不断升级电子商务平台及模式,整合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以“轻资产、平台化、全球化”为路径,做优做强电线电缆产业。远东电缆在全球首创“一网两平台”模式(即全球电缆行业门户网站“电缆网”,全球首个电缆交易平台“电缆买卖宝”,全球首个电缆材料交易平台“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有效促进了电缆全产业链、信息产业、物流产业和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转型发展。通过“电缆网”为业内提供全面、及时、专业的信息资讯,分享资源,促进互动,推动全产业发展;通过“电缆买卖宝”为用户的短段电缆需求、库存电缆调剂、电缆附件配置提供信息、交易、物流、金融等快捷服务,从而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库存滞留和浪费,增强线缆企业之间的商务沟通,并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诚信交流;通过“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有效提升现货商品流通,合理配置资源,衔接产需、调剂供求,促进信息产业、物料产业、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技术创新的载体。有了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技术创新才能向前推进,创新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得以实现。企业创新,须坚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引进人才方面,不唯学历论,注重人才的实际技能和发展潜力,为企业招徕英才,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尊重、鼓励员工的能力和创造力,人尽其才并着重内部培养,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的价值,这是维持企业人才队伍稳定的内在动力。同时,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学习型企业,通过企业内训、外派培训及聘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创新不仅是企业提升效益的重要引擎,而且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电线电缆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活力源泉。我们应通过创新加快线缆行业从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现代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国元.《企业创新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例11

光纤电缆和通信电缆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让人们体验到了信息化社会带来的诸多便利,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光纤电缆和通信电缆的发展

(一)网络发展给光纤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不但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要求,而且网上购物、网络视频、网络会议等诸多网络功能的实现,让人们体会到了信息化的真切内涵。不过,不可否认,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光纤技术作支撑,尤其现在网络功能和产品层出不穷,给光纤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种趋势推动了光纤技术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过各国技术人员的攻坚克难,当前光纤信息传输速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单一波长传输已达到了40Gbit/s的容量。这种传输速率的迅速提高,给光纤通信的PMD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ITU-TSG15大会上,美国曾对40Gbit/s系统引入了一个专门的光纤类别提议,并希望加强PMD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力度,或许不久的将来将会诞生一种传输容量为40Gbit/s新型光纤。另外,网络信息传输较为理想的目标是实现骨干传输无中继传输,显然这一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光纤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当前,波长为1.3μm无色散单模光纤已得到广泛应用,而波长为1.55μm的单模光纤已研究成功,该种信息传输介质具有衰减小的优点,因此更适合大容量、长距离的信息传输,尤其适合在骨干网中使用。另外,理论讲超长波光纤的的传输距离会更远,实现无中继传输,不过其仍处在理论研究阶段。

(二)标准细分推动了光纤的准确应用。在世界电信标准大会上,曾将原来的G.652光纤细分为G.652.C、G.652.8、G.652.A三种类型,并将G.655光纤进一步细分为G.655.B和G.655.A两种类型。这种光纤标准的进一步划分,提高了不同类型、不同应用层次的光纤指标要求,为光纤的合理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引入了新的指标概念,更加详细的描述不同类型光纤的性能指标,有利于光纤的准确应用。人们对光纤的细分、光纤指标的进一步完善,对光纤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新型光纤产品不断出现。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光纤技术和指标都在不断的提升和完善之中,各大生产企业不断加大对新型光纤产生的研究投入。为此市场上新型光纤不断出现。例如,适合长距离传输信息的光纤产品有:增强纯硅芯超低损耗单模光纤、有负色散大有效面积光纤等。

对城域网而言,无论是结构还是环境都非常复杂,因为它面临着庞大的用户群体,需要具备较强的宽带管理和业务疏导能力。如果传输距离在50~100km范围内,即使不使用光纤放大器也不会出现色散现象,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城域网发展要求,引入了密集波分复用技术,运用该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业务分配不同波长,以此实现光路上业务量的分插与选路。为此,阿尔特与康宁推出了适合城域网的光纤产品TeraLightMetro、MetroCoreTM等。

(四)光缆新结构不断出现。当前,人们要求网络需要有更高的传输速率、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并且安装方便。为了适应网络的发展要求,光缆出现了较多新结构,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型光缆结构产品有:潜水光缆、微型光缆、海底光缆等,为未来用户驻地的综合布线提供了方便。例如,在智能建筑的管道中能轻松的实现布线。另外,全介质光缆、纳米光缆等不但具有较好的防雷、防电磁性能,而且凭借其外径小、重量轻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电力通信网中。

二、光纤电缆与通信电缆的发展前景

在科技推动下,网络行业以较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网络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光缆通信应,不断探索新的传输技术,向距离更长、容量更大、速度更高目标迈进。

(一)光孤子通信。首先,注重光孤子通信技术的研究。光孤子实质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能够相互平衡非线性效益、群速度色散、反常色散区,因此数据信息经过长时间的传输,速度和波形不会发生变化。如在零误码率环境下,信息传播距离将会达到更远的距离。

光孤子的未来发展前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传输速度方面,注重数据信息的长距离、高速度传输,在融合频域、时域超短脉冲技术的基础上将数据传输容量有现在的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在传输距离方面,利用再生、整形、重定时等技术降低ASE滤波,从而使信息传输距离进一步的提高;在高性能掺饵光纤放大器方面,利用相关技术,降低噪声,提高输出质量。

目前来看,实现光孤子通信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不过经过科学工作者的潜心研究,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光孤子在大容量、高速度、长距离的全光通信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全光网络。全光网是未来高速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光纤通信发挥到极限的状态。与传统的光网络不同的时,全光网络不管是节点处还是节点间均实现全光化,突破通信的总容量限制,使信息的传输像光一样进行交换和传输。交换机处理数据信息时不再以比特为依据,而是以波长的为依据进行传输过程中的路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