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3:51

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例1

1.注重认知,使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的感受

日本的儿童美术活动专家板光彦认为:儿童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他们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艺术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作为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学生完成一幅作品,与学生的眼睛、大脑、心灵、双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要有密切关系,需要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认知;需要大胆地作画,敢于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尽可能地表达出来;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信心和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大胆地去画,细心去画,有始有终地画,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画中的问题。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胆大心细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教学《七彩的落叶》时,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落叶有什么形状?落叶有什么颜色?什么动物喜欢在落叶上活动?……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再进行作画。结果学生画出的画形态各异,色彩不同。有的一片落叶有多种颜色;有的落叶的位置和层次清楚;有的落叶一半是完整的,另一半被一只小虫吃了只剩一些叶脉;有的小花小草从落叶中钻出头来,露出了笑脸等等。

2.注重个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年龄还小,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这对他们的思维想象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他们依赖,很难令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因此,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尝、多想,从而达到发展感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才能够画出富有个性化的作品。在教学《瓜果飘香》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瓜果的外形特征,给他们讲解这些瓜果生长的地方,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然后,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与众不同的、具有个性化的瓜果。这样,学生画出来的水果,虽然似是而非,但确是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重要结晶。在教学《神奇的太阳》时先让学生想象,有的学生说太阳是圆的,有的说太阳是偏的,有的说太阳是七彩的,有的说太阳是笑眯眯的……有个学生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太阳下面长满了果实。”于是教师顺着他的思路往下引导,太阳是圆的,太阳下面长满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有苹果、梨子、香蕉、枇杷、西瓜……学生在创作时,在太阳的下面画满了各种水果,还加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叶子,真是太神奇了。

3.注重挖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长期以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先出示范画,再示范画法,然后让学生去临摹,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他们的绘画技能和技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学生的模式化、概念化,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学生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大胆表现、自由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画其所爱,画其所想,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我喜欢的花草树木》时,先提出一些关于花草树木的种类,生活的地方,造型等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喜欢的花草或树木以及它们的造型、色彩等,再让学生自由创造。学生便能够画自己喜欢的,与他人不同的,造型各异的,色彩不同的作品。

4.注重童趣,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作品

有些人特别是急于求成的家长,常常会这样评价孩子的画:你画得乱七八糟,画得一点都不像……。其实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会伤透了一些孩子的心。由于小学生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其实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他们的作品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它那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能比拟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教学《设计自己喜欢的自行车》时,先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想象,再画出自己喜欢的自行车。学生画的自行车形态各异,车轮有高有矮、有圆有方,还有一大堆的理由:圆形的车轮更平稳、速度快;扁形的车轮似摇篮;方形的车轮更刺激等等。我们应珍惜和爱护孩子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像不像”、“美不美”上作文章,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就心满意足了。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二、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搭建自主作画空间

1.注重启发,营造自由作画的平台

美国哈佛大学茄德纳博士说:教师的任务基本上是为自然出现的那些发展提供支持,对来自儿童的积极性作出赞许和同情的反应。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大胆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我们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有利于情感交流的比较宽容的学习平台,善于启发,激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美和创造美,不要干扰和限制他们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必要的时候,要走出座位,还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家居;让学生“自行其事”,让他们“我行我素”,激活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在教学《我心中的飞船》时,先引导学生从日常交通工具谈起,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交通工具,再说说它们有哪些不足,接着让学生说说理想的交通工具应该是怎样的,有哪些功能,能到达哪些地方,外形会是怎样等等。通过和学生交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现,标新立异。在学生的习作里,令人惊喜地看到了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造力:有在大自然自由翱翔的,有穿梭在古今中外的,有探索过去和未来的等等。学生在自由作画的平台中画出的作品真是形态各异,千奇百怪。

2.注重人文,营造富有气息的情境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同时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热爱。这就需要我们创设一定的人文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他们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例如在教学《家乡的土特产》前,先让学生去收集家乡土特产的信息,根据自己的喜好再去搜集相关资料。比如类别、造型、特色等等,然后回到课堂以记忆画的形式画出来。这样不但有效地完成了一次美术技能习练,而且还使学生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如对家乡的土特产的类别、价格、特点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得到了一次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3.注重活动,营造富有生活的情趣

当学生的学习创作活动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而有趣。通过学生回忆,再现生活中某一个情景,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和创造的巨大推动力,只有他们对美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学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活动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他们带入美妙的美术学习乐园。在教学《记忆深刻的一次春游》时,先让学生回忆,说出外出春游时能看到哪些景色,心情怎样等等。有的说有花、有树、有山、有水、有路、有人;有的说有亭台楼阁,有绿树成荫,有幽静的小路,有四溢的花香,有古朴的村庄,有碧绿的稻田等等。通过创设情境,再让学生在这优美的情境中设计出不同造型、动作和表情的人物,有的人虽然满头大汗,却还是执着地前进;有的人淡忘了路途的辛劳,还鼓励他人继续前进;有的人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通过孩子们的回忆和想象,既加强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又注重了美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发展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快乐中寻求美,感受美,创造美。

4.注重想象,画出学生自己喜欢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刺激他们心灵中的冲动,让他们能努力地去去想象、去创造、去探索。小学美术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让学生都成为画家,而是把美术课作为一种手段,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由的创作,自由的发挥,尽情的喧泄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许多人的议论多是学生的作品画的像不像,而没有去探知孩子作画时的想法,好象他们画画只是为了给大人看的,在家里是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在学校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现实教育的种种弊端极大地遏制了他们用画笔去大胆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教学《漂亮的云朵》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彩云,想一想云的形状、颜色,甚至彩云的表情等等,再让学生作画。学生画出的彩云形态不同,色彩各异,有“两鬓斑白的老爷爷”,“有调皮好动的小陶气”,“有天真浪漫的小姑娘”,“有美丽动人的美少女”等等。

三、加强观察记忆训练,努力培养创新能力

1.注重观察,提高学生的记忆绘画能力

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培养观察力,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学生可以画一些苹果、梨子、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的静物;高年级可进行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的苹果、梨子、香蕉,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几何形体或一个腊果,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注重积累,把自己喜欢的景物画出来

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在教学中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要求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带有成人的味道,不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用线条和色彩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每天一画的方法作画,可以使学生积累许许多多的素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使眼手得到锻炼。好的儿童作品应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充满童趣。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游乐场》时,先布置学生提前去体验游乐场所,回家后以日记的形式画好。在课堂中让他们回忆自己了解和体验的游乐项目,再让他们大胆想象和设计自己理想的游乐项目。学生的设计各式各样,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具体,有的抽象,构思巧妙,在画中记下了自己的梦想。

美术教学例2

二.给学生创造一个张扬个性的绘画空间

学生对于不同的美术作品的独特的见解往往可以表现出学生的的性格特征。而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只能通过课堂绘画以及日常的师生之间的表现出来他们的个性以及性格特征。所以,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要改变传统美术课堂上的“统一思想”的弊端。要想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升华他们的美术情感提高他们对美术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就需要给学生在美术课堂美术课堂上创造更多的空间。具体来讲,要想让学生能真实的表达出来他们思想以及内心想法,没有经过思想表达出来的想法往往只是起到了回答的作用,没有现实意义的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更不会体现一个人对不同艺术作品的见解。只有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找到一条符合学生能够表达出内心情感对艺术作品的出路,才能在以后的美术课堂上形成每个学生所特有的作品以及艺术风格,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在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相对稳定张扬自己个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课堂陶冶自己的情操。学生通过对每个作品的创作过程时都可以从中表现出来每个学生的性格与个性。但是,在以往的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对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规定了比较“死板”的创作要求,没有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学生往往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进行绘画的创作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描绘。所以,要想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对绘画发挥自身的个性买就需要对学生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对某一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绘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规定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出发进行绘画创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只有这样的美术创造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才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学生的思想,创作出来绘画作品才具有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整个绘画画面才更具有吸引力。

美术教学例3

关键词:生活 兴趣 情感 个性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从事多年美术教学工作,我们深知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美育的方向,以“育人”为中心,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要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修养得到综合发展。 

美术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尊重,爱护并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重视学生全面提高课堂实践,探析教师如何选择生动内容与教法,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和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育家袁振国在《当代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美术课学习内容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我们在美术教育中要真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 

其次,设疑解难,启发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美术课堂中,设置并提出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也是探索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动力。设疑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助燃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保持和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设疑,提出启发性问题,步步诱导,层层点拨,促进思维,从而解决教学要解决的重点与疑难问题。

第三、沟通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 

美术教学例4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1、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1.解读民间美术样式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总结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美术教学例5

美术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尊重,爱护并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重视学生全面提高课堂实践,探析教师如何选择生动内容与教法,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和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育家袁振国在《当代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美术课学习内容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我们在美术教育中要真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

其次,设疑解难,启发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美术课堂中,设置并提出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也是探索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动力。设疑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助燃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保持和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设疑,提出启发性问题,步步诱导,层层点拨,促进思维,从而解决教学要解决的重点与疑难问题。

第三、沟通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

情感是求知的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和思维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师生心灵的艺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真诚、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造成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气氛,建立最佳的教学情境。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我们在课堂上要寓理于情,渗透和体现在教学的心思与教态之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学习的兴趣。往往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真情的话语,一次鼓励性的评价,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师生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就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好完成。

第四,培养个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未来教育个性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兴趣、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以及行为倾向等。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所用教材与教法的反应,他们的优点、弱点,以及问题之所在。教师要对他们的优点给予机会,使之充分发挥;对于他们的弱点,则努力找出原因,设法弥补;对于他们的各种问题,都详细研究,帮助及时解决。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制定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和要求不能规定得过死。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判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不同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艺术倾向和趣味,教师要尊重学生艺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枉加评判,而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主动学习,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美术教学例6

课堂情境是对师生双方的一种刺激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营造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习兴趣,激励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1.巧设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氛围。

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院内特有的医药气味,医疗器械的撞击声音,医院、护士们的白大褂,以及人们的面部表情,都会使你有种莫名其妙的紧张和不安。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特定的环境会强烈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产生很想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动力。因此,我在美术教学时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

2.巧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一堂美术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首悠扬的音乐,还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老师创设的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情境,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有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

二、追求语言之美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一段中肯鼓励的语言,可以增强人无限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事实证明,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们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意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追求语言的“精”与“情”。

1.追求语言的“精”。

语言的“精”是指语言逻辑严谨,简洁明了。墨子曾对他的学生子禽说:“多余的废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能引人注意。”在教学中,我力求用较少的话说明更多的问题。

2.追求语言的“情”。

语言的“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彩,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从而吸引学生专心听课,聚精会神地理解问题,全神贯注地回答问题,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师语言的“情”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肯定上,老师表扬、鼓励的话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学中正努力尝试着,设计生动有趣的语言,运用巧妙的表扬或鼓励的语言,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此外,我在课堂教学中常用无声的语言――体态语,表情达意。一方面,注意教态和蔼可亲、举止适度、衣着得体等,让学生感觉亲切。另一方面,用体态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语言增强生动感。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比划来增进彼此间的交流,这也可以算做是一种无声的美。

三、展现创造之美

创造是人类独有的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的规律性和主观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意愿和需要,改变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的体现尤其明显,而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落实到每一堂课,并通过三个步骤来实行。

1.激发创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也是创造的基础。日本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得好:“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我在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游戏、音乐、故事来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

2.启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点是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操作,以求更好地发展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很多,有时我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从欣赏中求异,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3.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学生的创造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气氛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创造。我在课堂中,注意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情绪愉快,思维活跃,创作热情高涨,尽情发挥创造力。我则在教室中巡视,对创作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点拨;对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加以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这样的创作过程,学生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创作效果很好。

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的过程是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时,那么创造之美就得以实现。

五、运用演示之美创设情境

美术教学例7

    首先,美术课学习内容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我们在美术教育中要真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

    其次,设疑解难,启发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美术课堂中,设置并提出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也是探索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动力。设疑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助燃剂,德国着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保持和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设疑,提出启发性问题,步步诱导,层层点拨,促进思维,从而解决教学要解决的重点与疑难问题。

    2、开放题材形式

    2.1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2.2开放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装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2.3 开放教学程序

    大胆突破从低—中—高年级的年级界限,采用有序、无序的教与学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例如在低年级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和空间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知觉感;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等;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变化的笔触和变化的色彩。学生同样感到新奇而快乐,作业效果也会令人吃惊:太阳火红的骄艳、彩虹的七色眩目……

    3、激励施教,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成效

    3.1 形式多样灵活施教。幼儿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继续探究,运用所学的新技能、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激发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的过程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3.2 激发幼儿创作热情。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经验。在幼儿观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应鼓励幼儿进行创作。在幼儿作画时,老师要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因需而导,让孩子们丰富画面,提高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听人情世故、看桃红柳绿、品果实香甜,通过各种途径,加深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印象,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试,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感性认识,鼓励他们用美术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现象,引导孩子们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画面。

    3.3合理利用激励评价。让幼儿在信任的目光中、赞许的言语中创作,合理利用激励评价是对幼儿进行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完成作品后,总喜欢得到别人表扬赞许,他们就会感到成就感,就会把兴趣拓展到对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我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海底的背景,让孩子们画出形态各异的鱼放到画面中。幼儿运用所学的绘画技能,通过剪贴、绘画,黑板上很快就出现了一个“海底世界”,有鱼、有虾、有蟹……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调动了全班幼儿的创作情趣

美术教学例8

首先,美术课学习内容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我们在美术教育中要真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

其次,设疑解难,启发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美术课堂中,设置并提出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也是探索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动力。设疑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助燃剂,德国着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保持和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设疑,提出启发性问题,步步诱导,层层点拨,促进思维,从而解决教学要解决的重点与疑难问题。

2、开放题材形式

2.1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2.2开放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装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2.3 开放教学程序

大胆突破从低—中—高年级的年级界限,采用有序、无序的教与学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例如在低年级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和空间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知觉感;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等;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变化的笔触和变化的色彩。学生同样感到新奇而快乐,作业效果也会令人吃惊:太阳火红的骄艳、彩虹的七色眩目……

3、激励施教,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成效

3.1 形式多样灵活施教。幼儿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继续探究,运用所学的新技能、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激发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的过程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3.2 激发幼儿创作热情。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经验。在幼儿观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应鼓励幼儿进行创作。在幼儿作画时,老师要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因需而导,让孩子们丰富画面,提高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听人情世故、看桃红柳绿、品果实香甜,通过各种途径,加深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印象,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试,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感性认识,鼓励他们用美术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现象,引导孩子们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画面。

3.3合理利用激励评价。让幼儿在信任的目光中、赞许的言语中创作,合理利用激励评价是对幼儿进行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完成作品后,总喜欢得到别人表扬赞许,他们就会感到成就感,就会把兴趣拓展到对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我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海底的背景,让孩子们画出形态各异的鱼放到画面中。幼儿运用所学的绘画技能,通过剪贴、绘画,黑板上很快就出现了一个“海底世界”,有鱼、有虾、有蟹……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调动了全班幼儿的创作情趣

美术教学例9

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

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美术教学例1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是爱美的,并且他们对美的事物各有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美的心情日益加强,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更加强烈。美术课教学是传达美、塑造美的过程,是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美术教师要力求让自己的美术教学更美。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对学生要有培养性

我们所教的学生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使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之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技能的提高,切不可脱离实际、脱离学生创造学习内容。要让学生有所感知、有所领悟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要有感召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的教学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创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拥有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创新是人们在吸取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探索,创造出新的事物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教学要创新,美术教师不要禁锢于过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放手,要走出去、请进来。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周围环境的自然美,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视觉上和精神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慷慨给予,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学生在明媚的春光里,一切都显得那样明朗艳丽、柔和舒畅,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到室外上课,可以去剪纸,可以去捏彩泥,也可以去画画,让学生大胆地从自然中、从生活中去索取素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捕捉力,也愉悦了他们的心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受着这种情境的感染,虽不想做画但焉有不做画之理?因为教学情境在感召着学生。

三、师生关系的设立对学生要有亲昵性

过去的教学“师道尊严”,已经不适于当今的社会,不适于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形成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

只有自由、民主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检验的多元性,并要及时鼓励和肯定。美术教师尤其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从而在课堂上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展与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中,美术教师要让学生与自己走得更近,给学生甜甜的笑脸,给学生亲切的话语,将更有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

四、给学生的诱导对学生要有发展性

美术教学例11

【中图分类号】 G633.95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300-01

美育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部分。蔡元培说:“美育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发为伟大的行为”;恩格斯也曾说:“美育就是美学方面的教育。”中学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中学生加强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中学美术教师要想把握好中学美术教学艺术就应该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做到如下几点:

一把握中学美术教学规律,了解中学美术教学特点

美术属于造型艺术,也被称为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这就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它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以及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

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及要求主要有:

1.审美性。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2.直观性。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这就只有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如把握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如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3.启发性。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4.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课堂时间有限,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明确所讲理论与其指导实践的关系。

5.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其实这也是更深层次的顾全大局。

选择典型来启发大家。选优者,以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其加大学习份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在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跟上趟,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不足,作借鉴之。

6.创新性。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创造性才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和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切不可忽视。美术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二根据中学美术教学特点,认真钻研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特点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教师认真钻研 教学方法。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

2.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3.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采用这种方法,要求非常讲究:

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