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畜产品调研报告

畜产品调研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19 12:16:07

畜产品调研报告

畜产品调研报告例1

20__年3月止,共完成产地检疫:猪7133头,牛699头,禽类__85羽。共完成屠宰检疫:猪5522头,牛629头,禽类5075羽。检出不合格病猪4头,匀作高温处理。饲料兽药检查56户,查处过期药品9种,价值182.5元,均作收缴。未查出农业部(农医发[20__]26号)的20__第四期兽药抽检情况通报中的不合格产品总汇表列的兽药。查处过期饲料通邦红118饲料25公斤30袋,红肥宝添加剂20公斤2袋,责令销毁。执法案件办理5起,其中处罚案件3起,罚款2700元,警告2起。对全县的畜禽贩运户进行防赌监督查处37车次,其中:牛6车次(123头),包景洪购进黄牛一车次(28头)。肥猪3车次(39头),禽16车次(5020羽),查处蛋鸡无证一车次(270羽),仔猪12车次(818头)查处检疫证件过期经营仔猪1车(40头),证物不符2车(156头),无证2车(72头),依法作了相应的处罚、隔离观察、补检等措施。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虽然近几年我县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件,但我县畜产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非常有必

要深入排查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扎实整改,确保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当前,我县畜产品不安因素还大量存在。

主要问题有:

(一)认识不足,监管不够,执法不严,目前发生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不能按照法律程序严肃处理。对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没有全方位进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主体不到位,多部门分割执法,各自为政,互相扯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分散和浪费,执法力度不够,不利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二)屠宰场建设不规范。现有的全县唯一的一个屠宰场,存在消毒、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健全;屠宰场规规章制度陈旧,卫生条件不达标,污水污物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全;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人员做不到持证上岗;长途运输的生猪未能按规定休息即屠宰,由此可能出现白肌肉;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工作开展不平衡,除生猪外,大牲畜交易市场不健全,每天有9头(仅城区)左右的牛在城区周边进行屠宰,未经宰前检疫就上市交易,存在的风险极大;禽类的定点屠宰、加工、集中检疫工作基本没有开展,私屠乱宰时有发生,肉品质量安全问题诸多。

(三)兽药饲料经营单位不规范。对56户兽药饲料经营户进行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经营户对食品质量安全不够,购销记录不规范。规章制度和禁用药物名单未上墙,仓储设施不健全,卫生条件差。

(四)畜产品经营市场不规范。经营者产品来源不祥,制度不健全。部分经营者使用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产品。

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乐足,不管是养殖户、屠宰场还是饲料兽药经营户,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偿够,畜产品安全意识淡薄,是畜产品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有的群众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认为以前多年来都有食用死亡畜禽现象,也没有见到发生什么严重后果。目前养殖户处理病死畜禽的方式是扔掉、埋掉、自己食用或低价卖掉,这是造成病害肉屡见不止的源头。

二是畜禽病死现象客观存在。近年来,我县的动物防疫工作普遍得到加强,养殖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禽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在饲养过程中,总有一定比例的畜禽发病死亡。一是不报告,二是处理不规范甚至加工上市销售和送进宾馆、饭店,这些是形成病害肉经营的基础条件。

三是加工经营活动可以牟取暴利。由于受利益驱动,个别食品加工店,、餐饮、饭店等收够经过加工的病害肉,以次充好,进一步加工或者加工成熟后销售。

四是畜产品经营市场不规范,畜禽产品交易市场经营不标准。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很大,再加上部群众包括宾馆、饭店购买畜产品,不知道查看合格证明,索要发票,又缺乏有关常识。这为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不健全。近年来,虽然我县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以传统习惯沿袭下来的养殖方式带来普遍的保守性和盲目性,还需要一支数量大、素质高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去矫正、去引领。目前我县畜牧兽医机构改革不完善,基层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综合服务能力不强,这些都是影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四、应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需要“放

心肉”、“放心奶”,市场需要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动物产品。近几年,畜产品病害、药残及人为添加违禁物品等问题,成为畜产品消费的敏感问题,也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为适应畜牧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完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畜牧兽医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完善乡、镇、村级防疫服务队伍,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福待遇,增强对全县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能力。

(二)抓好屠宰场检疫工作。按照检疫的要求,把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入库查验和出场检查关。加强人员培训,

做到制度上墙。动物检疫员在实施产地检疫时,严格按照被检动物必须有免疫标识、确系来自非疫区、临床检查健康、必要的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为阴性等条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员在实施屠宰检疫时,必须严格查证验物,认真做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和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畜禽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畜禽产品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验讫标志进入市场交易。对猪、牛、羊等牲畜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凡没有免疫标识的,

按照国家规定,一律不得上市。

(三)落实工作责任。畜牧兽医局要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落实相关责任制度,并与各站、所检疫监管人员、屠宰场、兽药饲料经营单位层层签定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任务明确到人。加强执法队伍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增强执法观念,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文明执法,树立行业新风,建立一支政策法规水平高、业务技术能力强、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对违规执法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抓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动物防疫水平,抓好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存栏畜禽强制免疫率达100%。免疫抗体检测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真正构筑起坚固的免疫保护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禽的死亡率。

(五)大力推进健康养殖方式的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小区,扶持农户建设标准化饲养场,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畜禽饲养水平和动物防疫水平。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畜产品生产各环节的管理。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打假整治活动,建立和完善集中打假与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治标要治本的原则,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检等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整顿和规范饲料、兽药和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最终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

(六)切实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畜牧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既是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方式,广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要认识倒畜产品质量安全对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又要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意识,从自我做起,自觉做到不销售病死畜禽,不购买病害肉,更不从事收购、加工病害肉,敢于同从事病害肉经营的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形成全社会推动畜产品质量安全

工作的氛围。

畜产品调研报告例2

 

罗春梅

 

为了更好的掌握肃州区蔬菜、肉类市场生产加工、销售有关情况,及时反映肃州区蔬菜、肉类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掌握生产流通和储备、投放等情况,我局组织专人走访了蔬菜种植乡镇,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及养殖大户,蔬菜肉类加工及仓储企业,批发户、零售市场及直销店,并召开了有乡村干部、相关部门、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负责人、种植及养殖大户、批发零售市场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蔬菜、畜产品生产现状

(一)蔬菜面积稳定,产量效益不断攀升。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蔬菜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抓管理,强技术,增效益,使蔬菜产量稳步增长。2013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9.77万亩,总产量达到60.6万吨 ,其中:洋葱4.3万亩,总产17万吨,占蔬菜总产量30%,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1392公斤。蔬菜栽培模式主要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蔬菜、特色品种和复种为主,其中:日光温室2.29万亩,占蔬菜总面积12%;大棚蔬菜4.78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24%;洋葱、番茄、辣椒等加工外销型蔬菜7.94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40%;露地精细蔬菜和复种秋菜4.76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24%。初步形成了设施高效菜、加工外销菜、露地精细菜和秋季复种菜四大产业化生产格局。

(二)主要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近几年肃州区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畜禽生产总量持续增长,产出总体自给有余。肃州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支持带动下,已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产业园2个,引进企业43家,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98个,规模养殖场1735个,培育万元规模养殖户16429户,两万元规模养殖户7177户,创建省部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6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0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56%以上。2013年,各种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19.26万头只,比上年增加3.84万头只,增长0.47%,其中牛饲养量达到17.37万头,增长2.12%;羊饲养量达到138.83万只,增长3%;猪饲养量达到21.59万头,增长3.2%;鸡饲养量达到641.47万只,下降0.2%。主要畜禽存栏达到331.85万头只,比上年增加5.84万头只,增长1.79%,其中:牛存栏达到9.53万头,增长2.25%;羊存栏达到76.82万只,增长2.09%;猪存栏10.18万头,增长2.62%;鸡存栏235.32万只,增长1.64%。主要畜禽出栏达到487.41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万头只,下降0.41%其中:牛出栏达到7.84万头,增长1.95%;羊出栏达到62.01万只,增长4.2%;猪出栏11.41万头,增长3.73%;鸡出栏406.15万只,下降1.2%。主要畜产品中肉产量29643吨,比上年增加758吨,增长2.62%;蛋产量7059吨,增加114吨,增长1.64%;奶产量24600吨,减少570吨,下降2.26%。

(三)蔬菜、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在带动基地、繁荣市场、促进流通发展方面初显成效。全区已建成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58家,其中建成西部科技、敦煌百佳、西域阳光、康博食品等以加工销售蔬菜为主要业务的企业49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1家(西部科技公司),省级龙头企业1家(康博食品公司),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49家蔬菜加工企业中有9家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13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7家企业获得对外出口经营权,以此带动形成了总寨、清水、下河清洋葱和上坝番茄、三墩辣椒等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集约化生产基地。大宗蔬菜加工类型也由过去单一的初级凉晒加工、脱水加工发展到目前的酱制加工、冷冻加工等,设计加工能力由过去的5万吨增加到8万吨,实际加工量5万吨。加工品种由单一的洋葱发展到目前的韭菜、胡萝卜、四季豆、青红椒、香葱、大麦青苗、番茄酱等多类产品,年加工量占到蔬菜总量的38%。加工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欧洲及国内沿海等各大城市。在蔬菜仓储保鲜方面。全区已建成特尔鲜农产品批发市场、春光蔬菜批发市场、大敦煌农产品公司和泰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4大市场,年仓储保鲜能力达13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达5.8亿元。特别是特尔鲜公司,目前拥有果菜冷藏保鲜库24座,年贮藏保鲜蔬菜水果等5万吨,年周转销售以洋葱、白菜为主的农产品7万吨;春光蔬菜批发市场拥有5500吨果蔬恒温库和2万吨的果蔬农产品保鲜贮藏库各一座,为农产品贮藏保鲜业的发展积蓄了后劲。目前肉奶加工企业主要有6家,其中,屠宰牛羊、猪、鸡各1家,奶加工企业3家。畜禽肉类加工还处于传统屠宰销售,奶产品主要以鲜奶收购保鲜加工为主。

(四)蔬菜、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外销蔬菜品种主要以洋葱、白菜、甘蓝、韭菜、食用菌、番茄、辣椒、茄子、果品等产品为主,以洋葱为主的鲜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等8个国内沿海城市及韩国、日本、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白菜、甘蓝、韭菜、食用菌主要销往新疆、青海、内蒙、卫星发射基地等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年外销50万吨(含中转销售),外调蔬菜基本保持在年13至15万吨。

牛羊肉外销主要以活畜为主。牛主要以牛犊为主,外销张掖、武威等地,羊主要外销新疆等地,随着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牛羊外销量逐年增加。鸡和蛋基本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但生猪还满足不了本地市场需求,基本不外销。

二、存在的问题

1.设施蔬菜种植总量不足,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肃州区长年设施蔬菜2万多亩,季节性设施蔬菜4万多亩,两项合计占蔬菜总面积的36%。近年来区上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从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加大了设施蔬菜生产的扶持发展力度,建成了一批设施蔬菜产业园区,推动了设施蔬菜的规模发展。但同时存在“有建设规模,无经营规模”的现状,由于小区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带来产品多元化的问题削弱了规模效益的发挥。加之过去建设的日光温室大都分散经营,而且温棚年久失修,空棚逐年增加,大大减少了设施蔬菜的生产份额。  

 2.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不尽完善,辐射带动外销功能弱。近年来,设施蔬菜种植和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蔬菜、畜产品产品的总量逐年增加,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农业种养基地,缺乏产地市场,而且市场信息服务相对滞后,从事蔬菜产品运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外销能力不足,销售渠道狭窄,再加上我区还没有带动实力强的全产业链深加工龙头企业,部分农产品也还存在季节性销售不畅问题,若不认真加以解决,将会成为整个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3.生猪饲养量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从目前情况看,肃州区千家万户退出生猪养殖,规模化养殖已悄然兴起,已建生猪养殖小区、养殖场生猪饲养量在百头左右小规模的养殖户居多,千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只有4户,生猪养殖表现总量不足,市场占有份额小,生猪屠宰企业深加工能力不强,没有与养殖农户形成利益、风险共同体,抗风险能力弱,生猪养殖优良品种依赖性强,缺乏龙头养殖企业带动,致使养猪业在低层次上徘徊。

三、对策建议

1.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设施蔬菜规模发展。区委区政府要把蔬菜、畜产品生产、销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围绕规模发展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 出台扶持发展政策,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直接从事设施蔬菜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千家万户无法解决的规模发展问题和有建设规模、无经营规模的问题。真正从扩大种植规模和强化经营主体上实现产销规模效益。

2.培育新的生猪养殖基地,提高猪肉自给水平。针对肃州区目前存在的本地猪源供应不足,现行生猪养殖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政府应采取果断措施,从规划用地、项目支撑、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改造一批养猪大场大户,新建一批养猪大场大户。建议从全局考虑,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新上一个养殖、繁育、加工增值、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猪发展企业集团,年销售规模应在5万头左右,以此带动生猪产业发展,增强猪肉自给能力。

畜产品调研报告例3

(一)地上资源丰富

岭东地区位于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平原黑土区,土层厚,自然肥力高,土地总面积4.15万k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其中,耕地面积1587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林地面积2906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的4.4%。地处嫩江流域,境内水资源丰富,总量达到170.87亿m3,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40.78%。水利基础条件良好,其中,尼尔基水库贮水面积达到500km2,2011年贮水量达到91.56亿m3,为区域防洪、农田灌溉等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农牧业基础雄厚

种植业 扎兰屯市、阿荣旗和莫旗分别连续四年、七年和九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称号,阿荣旗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莫旗是全国“大豆产量第一县”,2007—2011年连续五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殊荣,并受到国务院表彰。2011年,岭东地区粮食总产量达到79.13亿斤,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16.8%,今年粮食产量将达到100亿斤以上,预计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20%左右。

养殖业 岭东地区年产饲草、秸秆126亿斤,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养殖业,2011年牲畜存栏达到985.2万头(只),占全区存栏总数的10%,其中,大牲畜100.4万头、羊785.9万只、生猪98.8万口,均居全区各旗县前列。特种养殖发展迅速,目前,肉鸡、大鹅的养殖数量分别达到733万只和765万羽。

此外,岭东地区林地资源丰富,发展木材加工、家具生产以及沙果、黑木耳、蘑菇、榛子、山野菜等林下产业优势明显。目前,沙果、黑木耳和榛子均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证。

(三)生态环境优美

岭东地区基本保持着无污染、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高达47%左右,湿地面积约178.3万亩,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无霜期达到110~130天,年10℃以上有效积温达到1900~2400℃。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是旅游、休闲、度假的胜地,更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宝地。建设自治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环境优势。

(四)劳动力资源充足

岭东地区总人口1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1.6%。平均城镇化率仅为28%,其中,扎兰屯市为32%、阿荣旗28%、莫旗23%,远低于全国51.5%和自治区56.6%的水平。在农业人口中,约有20%的剩余劳动力,对于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储备了充足的劳动力,具有明显的人力资源优势。

二、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岭东三旗市立足自身优势,加快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6.6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3.96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9元, 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167元。虽然岭东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受现行体制影响,优势产业发展不充分

与矿产资源开发和发展重化工产业相比,农牧业发展存在着投入周期长,见效慢,对GDP、财政收入贡献小等特点,在现行体制的背景下,当地政府更倾向于发展工业,特别是投资大、见效快的重化工产业,而对大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及产业化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优势产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二)种养结合不紧密,现代农牧业发展缓慢

受传统农牧业生产模式影响,岭东地区仍以种植业为主,且经营方式粗放,秸秆利用率仅为30%左右,使养殖业仍处于家庭散养式的“副业”地位,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30%,离现代农牧业50%以上的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农牧业产出率较低,难以实现优质高效,制约了现代农牧业的发展进程。

(三)农畜林产品加工业滞后,制约了农牧业的发展

岭东地区农畜产品平均加工转化率仅为40%左右,其中,莫旗只有10%左右。扎兰屯市、阿荣旗和莫旗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分别是农牧业总产值的54.4%、26.6%和15.3%,与全区1倍以上和全国1.6倍以上相比,相差甚远。由于本地加工转化率低,扎兰屯市、阿荣旗50%以上,莫旗80%以上的优质农畜产品只能以原材料低价流向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周边地区,原有的林产品企业也基本消失,农畜林产品加工业带动不强,严重阻碍了农牧业的发展。

(四)精深加工少,品牌效益差

岭东地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业链条短、产品单一、精深加工产品少。除少数几家外来较大企业及其品牌外,缺乏本地龙头企业,没有形成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的自有品牌,使当地优势产业得不到充分发展,优质农畜产品得不到好的收益。

(五)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受阻

交通基础条件落后是制约岭东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目前,岭东地区除了连通旗市和周边地区的二级公路外,唯独阿荣旗有一条连接广西北海的一级公路和刚刚通车的绥满高速公路阿荣旗—甘南段。没有正式运营的机场,扎兰屯市、阿荣旗和莫旗到区内最近的乌兰浩特机场距离分别为260公里、320公里和440公里,到区外最近的齐齐哈尔机场距离分别为190公里、120公里和240公里。除扎兰屯市外,目前均不通铁路;使得该地区人流受阻,物流不畅,运输成本高,耗时多,现代农牧业科技、人才及大型龙头企业引进困难,资源优势难以发挥。

三、几点建议

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岭东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向种植养殖业共同发展转变,以农牧业为主向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转变,以农村经济为主向城镇经济为主转变,将岭东地区打造成为我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并赋予其“先行先试”的政策。

(一)严格限制发展重化工产业

岭东地区矿产及煤炭资源贫乏,即使是水资源丰富,由于重化工属高污染行业,对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极大,同时,生产所需煤炭等原辅材料均要从数百公里以外远程运输,必将受到原本就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制约,加大企业生产成本,最终得到的发展收益远远小于充分发挥农牧林业及生态环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大力扶持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业发展既是突出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也是顺应当前发展需要、符合未来趋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对岭东地区发展进行统筹考虑,应严格限制其发展重化工等高污染产业。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充分利用好岭东地区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农牧业基础优势,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促进土地规范、合理流转,采取反租倒包、公司+基地+农户等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在巩固种植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牛羊育肥业,不断提高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益,实现由养殖业为主导带动种植业发展的种养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借助优美的生态环境,将休闲、度假、旅游等产业与农牧业相结合,做大做强具有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的现代农牧业。

(三)加快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按照产城结合,科学规划,集聚发展的原则,扎实推进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建设自治区农畜林产品加工园区或工业园区。 在园区建设上,要因地制宜,借鉴和应用“飞地产业”发展思路,采取类似“浙江商会或园区”、“江苏商会或园区”的模式,并给予这些“商会或园区”更多的优惠条件和管理权限,吸引国内外投资,同时,应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和资金,促进园区建设尽快取得实效。

(四)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龙头企业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牧业产业优势和取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有利条件,重点在肉食品、豆类、饲料、特色林产品加工等方面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岭东地区农畜产品加工业水平,做大做强地区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在努力培育、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兼并重组,加大产业整合力度,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化的幅射和带动能力。

(五)加大对岭东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是采取差别化的政绩考核制度。减少对岭东地区GDP、财政收入和税收等方面的考核,增加农牧林业及产业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农牧民收入等方面的考核,使体制、机制、政策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地区产业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畜产品调研报告例4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335-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产品已成为老百姓饭桌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但是近年来,畜产品安全事故频发,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如何处置突发畜产品安全事件,对于促进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1 突发畜产品安全事件处置流程

在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或被发现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在采取控制措施的同时遵循从下至上逐级报告原则,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后续还要继续进行阶段性的报告,及时反映事态发展情况。

(1)第一时间赴现场调查核实,摸清事件真相,了解事态发展,并注意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勘验记录,留下可供查询和佐证的图片、视频还有文字资料备考,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汇报应急指挥小组。必要时要配合公安机关对当事人实施控制,防止事态的恶化[2-3]。

(2)应急指挥小组根据现场调查核实情况的反馈,正确评估事态发展的严重程度,按照应急预案的事故分级,启动应急响应。还要根据事件发展趋势,决定向上级指挥机构汇报与否。根据事态的评估,决定事件的应急处置。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予以立案调查,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当事人和单位进行处罚,追究事件发生相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4]。在积极处置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高效的联动机制,建立实时的沟通渠道,及时汇报工作进展,迅速开展应对工作。

(3)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和有效遏制之后,要根据应急预案的规定,逐步将应急处置队伍撤离现场,并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分析论证并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终止应急响应,同时注意做好事件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督察工作,及时跟踪处理情况,按照事故等级分级负责善后处置,包括人员安置、补偿,佂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者,尽快消除事故影响,恢复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稳定[5]。

(4)要及时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应急处置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6-7]。

2 突发畜产品安全事件处置原则

2.1 时间的重要性

从遇到突发事件的那一刻起,到面对舆论,时间越短越好,反应时间越短,越能占据主动地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曾经提出了一个概念叫“黄金4小时”,指事件处置的及时性。要第一时间发声,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做突发畜产品安全事件的“第一定义者”。

2.2 建立快速反应系统

2.2.1 统筹安排,协调分工。畜产品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启动快速反应预案,统一指挥,集中领导,根据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2.2.2 反应迅速,措施得力。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当遇到畜产品安全隐患时,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置。要按照畜产品安全应急预案的操作规程,区分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因人制宜,控制事态,疏导化解矛盾,在冷静处置的同时,保持联动机制,及时向上级报告处置情况和进度,做到即时沟通,随时汇报。

2.2.3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全面分析畜产品安全隐患的成因,建立科学的处置方案。

2.2.4 动态追踪,认真总结。重点动态监测危险区域的畜产品安全状况,防止畜产品安全隐患处理完成以后的再度死灰复燃,确保隐患彻底解决。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8-9]。

2.3 “软硬”兼施

处置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软”“硬”兼施。即对于事件要进行严格彻查,全面调查有关人员,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赢得媒体的舆论认同;同时,要利用温情做事,亲赴事件现场,提供各种各样的补救措施,赢得人们的情感认同[10]。要以“硬”为主、以“软”为辅,“软”“硬”结合。

2.4 设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相关制度为依托,建立一个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的信息处理和舆情控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隐患的查处机制,将有效的措施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隐患制度,包括隐患责任追究制度和排除回访制度,全面加强排除畜产品安全隐患的力度。

3 应对媒体的策略和技巧

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不良影响传播最快的途径既不是口口相传,也不是亲眼所见,而是媒体的负面报道。当今社会,随着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任何事件一朝一夕都可能以惊人的速度进行传播[11-13]。如何防止一个正常的突发事件演变成一个媒体过分关注的事件,只有积极的处置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注重应对媒体的策略和技巧,与媒体形成良性的互动,最大限度的抑制负面影响,引导正面报道。

3.1 媒体更热衷于负面新闻

中国主流报纸例如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只占全部报纸的3%,其他小报则占了97%,这些媒体都是靠卖广告赚钱,因而其本性就是追逐负面新闻,增加关注度。

3.2 应对态度和原则

第一时间报上级宣传部门协调处理。在我国,绝大部分媒体都是有行政级别的。比如电视媒体有中央台、地方台,报纸有省报、市报。行政级别高的政府部门与媒体沟通相对容易。因此,如果有媒体来明查暗访,第一时间报上级部门协调沟通,是快速应对媒体的最有效的办法[14]。

3.3 媒体应对注意事项

媒体需要生存和发展,因而需要商业化运作,他们更为关注的是事件的新闻价值,有时会忽视事件的真实性。因此,一定要端正心态,充分认识媒体的性质。切忌用回避采访或者盲目应对的心理状态对待,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记者[15]。同时要注意不要给记者讲课、做报告,更不要呵斥记者。要自信、自然、自尊的面对记者,做到不卑不亢。

3.4 应对媒体的“三要”和“三不要”

3.4.1 讲话要精悍。面对媒体,要学会把你要讲的话归纳成短小精悍的几个方面。要知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但是一味的回答“无可奉告”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长时间的交流更是不明智的。

3.4.2 语言要精炼。记者是善于制造新闻的专业人士,他们提问题不一定是想得到你的回答,而是套出他们想要的信息,通过重新组合甚至修改达成他们想要的哄动效果。因此,回答问题一定要用简短精练的话,尽量减少提供给记者额外信息的风险。

3.4.3 回答要委婉。记者可能不是专家,但是他们肯定会在一定的了解下提出各种甚至他们自己都一知半解的问题,或者比较敏感的问题,这个时候切忌问什么答什么,如果不能答或不会答,要用委婉的回答来为自己解围,这个方法即“过桥法”,西方称之为“ABC”模式。就是先对问题本身作评价,再想一个过渡句,然后引出自己想说的3点[16]。从而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想说或者不能说的话不说,从容的把问题的焦点引导开。

3.4.4 不要发火。媒体很容易产生偏激的报道,而记者刁钻的提问更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如果指责报道失实,与媒体理论是非,往往会成为更大的新闻,使公众形象受到更大的损失,处于更不利的地位。因此,对媒体发火是极其不明智的举动,一定要禁止。

3.4.5 不要绝对。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世事千变万化,说话一定不能太绝对,不可随意做出承诺。

3.4.6 不要预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应尽量与媒体谈论正在做和已经做的工作,以及为这个工作所作出的努力。

3.5 正确引导正面报道

3.5.1 掌握舆论主导权。要掌握舆论主导权,就要第一时间权威信息。一是公众的好奇心强烈地希望获得相关信息;二是媒体热衷第一手的新闻价值,这就要求要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是妥善处置的“必须动作”[17]。信息传播具有“先入为主”的特性,谁最先传播出信息,谁就占据主动,占据上风。一定要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掌握舆论引导权,把握舆论议题,让媒体的议题时刻围绕着自己的意图设置,才能有效地将舆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 “失声”或行动迟缓、保持沉默甚至刻意隐瞒,就等于主动放弃了舆论引导权,极易引发媒体、公众的逆反心理,这样会把矛头指向自己,呈现一面倒的形势。

3.5.2 后续报道实时跟进。掌握舆论引导权后,如果实时跟进后续报道,不仅可以重新恢复社会稳定和获得公众的信任,还能凸显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从“请你别说”平稳过渡到“来听我说”,这时候就可以把作出的工作和努力娓娓道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18]。

4 参考文献

[1]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通知[J].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18):32-40.

[2] 邵昱,王启友,诸葛丹.突发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媒体应对——以成都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1(2):60-64.

[3] 张春明.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传递与媒体应对[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3):51-54.

[4] 陈寅瑛.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传播策略[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7):129.

[5] 彭逸林,李浩然.现代传媒应对突发性的策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72-77.

[6] 赵治国.突发公共危机下的舆情掌控[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4):87-90.

[7] 王刚.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危机传播和媒体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

[8] 杜茜.公共危机应对中政府与媒体组织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12(6):59-61.

[9] 张春明.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传递与媒体应对[J].管理观察,2009(10):42-43.

[10] 于兆坤,张翀.浅谈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特点及媒体应对原则[J].黑河学刊,2011(7):46.

[11] 董媛媛.网络传播引发公共危机的对策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4):98-101.

[12] 马晓筱.新媒体下政府网站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策略——以“西安”针刺事件为例[J].学理论,2011(23):77-78.

[13] 裘文彬.我国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运用和舆论引导[D].杭州:浙江大学,2013.

[14] 叶春涛.论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处置中地方政府应对媒体的策略[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1):234-235,240.

[15] 赵磊.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角色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畜产品调研报告例5

一、充分认识做好2008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做好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项工作。做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紧迫任务;是维护人民财产、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年。各地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把确保2008年重大动物疫情稳定,特别是“两会”和奥运会期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要准确把握当前疫情形势,充分认识加强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按照我部免疫、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早安排部署各项防控工作,切实做到各项工作不放松。

二、切实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

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是避免和减少动物疫情发生的关键。各地务必高度重视,把免疫工作放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首位,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今年要提前开展春季集中免疫工作,春节前后和“两会”之前,各地要认真做好查漏补缺和补免工作,5月底前完成春季集中免疫。

(一)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

禽流感:严格按照免疫方案对所有家禽实行强制免疫,特别是对鸭鹅等水禽,要做好强化免疫工作。在加强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同时,新补栏家禽要及时补免。对防疫条件好、进口国家和地区有要求的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和疫苗生产用途的家禽,报经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不进行免疫。

口蹄疫:对所有偶蹄家畜实行强制免疫。在做好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同时,对新补栏家畜及时补免。牛、羊要求使用O型一亚洲Ⅰ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猪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新疆、广西、云南等边境省份要做好A型口蹄疫免疫工作。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对所有猪实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强制免疫。

其他动物疫病免疫。各地要根据免疫实施方案开展鸡新城疫、狂犬病、炭疽、布病及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

(二)做好免疫效果监测

各省(区、市)要制定本地免疫效果监测方案,加强免疫效果监测。为确保奥运会期间畜禽维持有效抗体保护水平,6月上旬集中开展一次免疫效果监测,根据监测情况对抗体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或接近临界值地区开展集中补免。11月组织全国秋季免疫效果检查。

(三)建立健全防疫档案

各地要制定和完善防疫档案管理制度。对本区域家畜(禽)建立完整的防疫档案,对每一个养殖户畜(禽)存栏、出栏及免疫等情况必须有详细记录。

(四)加强对调运动物免疫情况的监督管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检疫证明时,应严格核查调运畜(禽)的免疫情况。对调运的种蛋和未达首免日龄的仔畜、雏禽,应标明相关种畜(禽)的免疫情况。对调出县境的种畜、奶牛或其他非屠宰畜,要在调运前至少2周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未进行强化免疫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

三、切实加大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

各地要根据我部《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和《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一)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对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春秋两次集中监测,春季集中监测在5月底前完成,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7月中旬。对大中城市活禽市场进行一次禽流感全面监测。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的作用,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在疫情高发期,要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密度和频率。重点对种禽、水禽及活禽交易市场、水网地区、候鸟密集活动区、边境地区和发生过疫情地区的禽进行禽流感监测;对种畜、奶牛及边境地区和发生过疫情地区的牲畜进行口蹄疫监测。我部将组织对重点地区和重点畜禽品种进行疫情监测。

(二)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发生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时,由当地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要做好所在县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工作,并定期向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报送相关信息。

(三)加强监测信息分析和报告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立本省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数据信息库,规范监测工作档案。并及时分析、上报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中心、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对各省的监测、流行病学结果要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预测疫情流行态势,提出防治对策。

畜产品调研报告例6

单克隆抗体与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刘健宏,王标,庄向生,王长兵,周伦江,刘玉涛

大豆磷脂的开发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陈婉如,李利明,官琼

振兴福建中兽医事业为21世纪的畜牧经济发展服务吴德峰

漳州市养猪业的污染与防治措施曾中华

漳州市外向型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张成裕

仙游县畜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阮慧敏

加入WTO对福建省养猪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福建畜牧兽医 陈玉明

认真开展"村会协作"推进科技兴牧蔡卿河

浅谈福清市畜牧业环境保护状况和几点建议翁万平

谈畜产品中兽药残留量控制汤海平

加入WTO对德化县畜牧产业的影响张国森

怎样提高家禽的免疫效果林金远

建设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议刘富祥

一起仔猪腹泻病的诊治报告曹进国,郭建同

新世纪福建省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郑鸿钧

充分利用本省黄牛资源开发培植牛黄项目发展山区畜牧业林立中,金颜辉

规模猪场传染病防制措施李国平

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中对我省优质肉鸡发展的思考江宵兵

闽台合开发优质畜产品探讨杨邦钊

畜牧业环境污染及环保技术应用黄国清

惠安县畜牧产业结构调查潘志忠

乳牛生产中几个关键的技术要点林增俊

农业县要以畜牧业为主刘富祥

21世纪三明市养猪发展思路吴悌霖

应当把乳牛业列为三明市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柳锡登

莆田市禽苗业现状及发展对策龚惠然

山区县发展肉牛生产的思考陈长溪

积极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禽生产魏成长

集约化养猪的环境污染及综合治理策略张景生,叶长兴,黄秀珠

我国兽药残留的现状与危害吴静,陈如登,丘建华

莆田市应大力发展山羊养殖陈清华

鹌鹑新城疫和白痢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林善正

浅谈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防制措施陈元奇,甘善化

龙文区发展养鹅产业的思考王小红

浅析鸡非典型新城疫的病因及防制对策蔡雅端

仙游县防治猪囊虫病体会张春和,陈渊泉

静脉输氧疗法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郭加丰

2000年蕉城区牛蛙大规模死亡原因初探兰明钟

耕牛蝇蛆症病例报告兰扬生,钟泰旺

某猪场猪瘟的防制报道陈义诚

浅谈鸡霉形体病的诊治福建畜牧兽医 沈聪耀,江斌

抗血清配合菌苗防治兔魏氏梭菌病黄淑禧

两个猪伪狂犬病病例报道林太明,林崇

浅谈禽病防治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林金远

雏鸡甘保罗病的诊疗艾国良,单柏舟,陶钧

浅谈中兽医对畜禽疾病的群体防治黄恒威

治疗猫头鹰骨折的体会林锦官

乳牛疥癣病的诊治王小红

浅谈鸭疫里默氏菌病诊治刘道泉

浅谈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与净化许才发,王喻玲

谈福清市鸡传染性鼻炎流行动态和防制郑珠兴

浅谈禽病发生的特点及其防制对策方仁成

夏季山鸡热应激病的预防游元祯

运输引起乳牛产后瘫痪的诊疗报道林善正

浅述规模化养猪的防疫灭病措施卢志强

肌注甲胺磷处死疫牛张运昌

犬猫常见病的防治方仁成

养禽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谢周勋

浅述科研档案原始记录的重要性林梅,王缨HtTp://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仔猪调运成活率黄贤云

如何提高雏鸡质量陈雨泉,吴志勇

农村畜禽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倪全忠

控制仔猪断奶后腹泻的技术措施王光其

仔细观察鸡群搞好饲养管理吴志勇,陈雨泉

优质鸡种鸡场疫病防制要点林致和,林圣顺,林榕

提高母猪人工授精产仔数的技术要点陈国淡

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诊治江斌

当前农村鸡病防治的误区张莹

工厂化养猪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福建畜牧兽医 潘振锋

兔巴氏杆菌病防治黄淑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疗报告方洪枝

浅谈仔猪的护理池秋华

邵武市兔业发展的思考付丹红

浅述家禽的生理特点与用药的关系兰泽清

抗生素肌肉注射治疗甲鱼肝脓疡病疗效观察温彩霞,林宗宇

饲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林惠宗

浅谈饲有瘦肉精猪肉对人体危害及其检疫李俊杰

浅谈省际边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的意义朱仁寿

浅谈炭疽及其对人类的危害陈启斌

加入WTO后动物产品卫生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陈信忠,龚艳清

牛血痢病综合防治总结李土堆,杨忠聆,叶叁水,凌伦将,吴再金,蔡伟强

福建省动物产品安全的现状及对策陈雯,李华明,余金鸿

试论闽北发展"有机牛奶"的生产林增俊

试述人畜共患病及抗菌兽药使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黄国清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病因分析和防制对策范功镇

浅谈规定动物疫病的防制对策曾春琳,林碰美

动物产品安全问题与对策林惠宗

莆田市无公害生猪生产初探陈智敏

惠安县生猪定点屠宰的现状与思考张钦逊

浅谈动物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对策游元祯

农村养犬的危害及防制对策李贤辉,邱绍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猪气喘病吴美荣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王孟华

竹林与山田轮养山羊的体会福建畜牧兽医 吴景央,邓其盛,罗旌晶

牛结核病检测及存在问题探讨王孟华

猪圆环病毒的研究现状陈枝华,张德明

用猪瘟免疫金标试纸条诊断非典型猪瘟林伯全

晋江市创建无公害生猪基地的思考朱远瞄

农村饲养土杂鸡疫病综合防治措施王有木

当前猪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特点及防治对策徐斯良

宠物犬猫与人畜共患病的关系林立中,金颜辉

福建省畜牧产业化问题的探讨郑鸿钧

肉品口蹄疫和猪传染性水疱病带毒检测情况的报告陈武森

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株的分离与鉴定何少瑜,陈先进,刘美容,吴春华,何亚蓉

复合预混料中铜、锌含量的评测张晶,陈如登,黄冬菊

漳州市猪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福建畜牧兽医 陈祝茗,许中山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发展前景孔繁德,黄印尧,赖清金

进境鱼粉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孔繁德,龚艳清,陈信忠

应用中草药防治连城白鸭疾病刘富祥,江天杰,林郁葱

谈几种安全性饲料添加剂黄冬菊,林红华,张晶

水禽流感黄瑜,彭春香,李文杨,程龙飞,施少华,徐斯良

推行生物安全体系生产安全畜禽产品江宵兵

浅议安全食品生产的对策陈清华

畜产品调研报告例7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和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二、主要目标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通过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县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组建怀远县畜牧兽医局,为县农委管理的副科级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责:

(1)贯彻和执行国家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2)研究畜牧、兽医、饲料行业发展政策,编制行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

(3)组织指导、实施畜牧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组织实施畜牧业、饲料业和兽医经济建设重大项目。

(4)贯彻执行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促进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负责畜牧业、饲料业统计和形势分析及市场信息管理。

(5)负责(指导)畜牧、饲料业的产品和绿色食品、无公害畜产品(饲料产品)质量监督、认证工作。

(6)制定全县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制定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预案;负责动物疫情管理工作,组织动物疫情监测、报告、调查、分析和评估工作。

(7)依法开展种畜禽、兽药、饲料、草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8)指导、管理和监督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9)负责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以及动物诊疗行业的管理;负责畜牧、饲料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

(10)组织实施畜禽遗传资源、畜产资源、草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

(11)负责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12)研究提出并组织落实畜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措施;负责行业重大技术改造工作。

(13)负责有关单位的业务归口管理工作,以及相关工作。

(14)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建立兽医行政执法机构。

组建怀远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为县农委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等行政执法工作。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体系,稳定畜牧技术推广体系。

撤销县畜牧业局,组建怀远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加挂怀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牌子),为县农委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承担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编制并上报;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承担动物疫病预防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承担公益性技术推广职能,负责畜牧业重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参与畜禽饲养、草业、品种改良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订并组织实施,提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开展畜牧业职业技能鉴定。

(四)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调整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职能,成立乡镇畜牧兽医站,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畜牧兽医局统一管理,站长由县农委、县畜牧兽医局考核,征求乡镇党委意见后任命。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人员从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划转。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疫情报告等政府公益性职能,协助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兽药经营监督管理,协助乡镇政府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按照省编办《关于加强全省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通知》(皖编办〔2005〕84号)的要求,每1000个农户配备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是:分户建立畜禽养殖档案,承担对动物的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协助做好产地检疫、动物疫情调查和报告、畜牧生产统计等。村级动物防疫员经费由县乡两级承担,省级财政给予补贴。乡镇政府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合同化管理和持证上岗、年度考核制度。县畜牧兽医局负责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资格认证和定期培训工作。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将兽医工作的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对兽医工作的投入,逐步建立起科学、稳定的兽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经费使用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二)建立动物防疫应急储备制度。一是建立县、乡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对应急设施、设备、疫苗、药品、防护用品、交通通讯工具等有关物资进行储备,所需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二是设立县、乡应急防疫储备金,主要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疫情追踪与监测等疫情处理工作及强制扑杀补助。

(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县、乡政府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

五、队伍建设

(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现有国家兽医工作人员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并经资格认证、政府任命等办法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

(二)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凡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取得执业资格。通过建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兽医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畜产品调研报告例8

(二)采取有效措施,狠抓理论学习。学习培训是学习调研阶段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学习效果、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的重要基础。局党组、各总支部都制定了学习培训工作计划,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与专题辅导相结合,向书本学和向实践学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明确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以及等中央、省委、市委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习重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局党员干部已集中学习5次,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3次,局领导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分别上辅导课4次,邀请市委党校谢钰校长作专题辅导报告1次。此外,为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我局在户外布置宣传橱窗,在室内布置学习园地,悬挂学习标语3条,印发学习简报9期,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学习中建立了点名制度,规定全体使用统一学习笔记,学习期间每人上交3篇学习心得体会,学习笔记不得少于10000字。全系统广大党员积极参加支部集中学习,保证了集中学习时间在20学时以上。通过学习,大家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进一步认识,为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我局在扎实开展学习培训的同时,加强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落实各项具体任务,并把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和好的做法及时整理成信息上报。现在,已先后向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7条。同时,充分利用“××畜牧兽医网”这个平台加强对外宣传,在网站上设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栏目,不但及时报道有关学习信息,而且在报道方式上注重创新,办公室将中心组集中学习活动中党员干部的精彩发言进行收集,整理成《畜牧人谈科学发展》系列上传到网站上,为广大党员学习提供参考,有效增强了学习效果。

(三)扎实开展调研,为破难题寻计策。一是立足实际选准调研课题。3月下旬至4月下旬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调研环节,局党组成员、二级单位、各科室负责人及早着手,从部门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分管工作,围绕解决阻碍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确定16个调研课题。主要涉及如何实现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养殖方式与现代畜牧技术推广、科学防控动物疫病、理顺畜牧行政执法工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重大问题。

二是带着问题开展调研活动。局党组成员确定调研题目后,从4月上旬开始,组织相关科室及二级单位的同志分组深入到养殖场、加工场、经营户、农户中进行调研,现已调研8次。在调研中采取实地查看、询问情况、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注重把调查研究与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紧密结合。

三是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我局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调研报告的规范格式要求,在主要领导的亲自参与下,通过多方征求意见,组织专门力量撰写单位的调研报告,为实现我市畜牧业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子。其它党组成员和各支部、各科室负责人也自己动手,结合自己的分管工作,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截止4月14日,党组成员和各支部、各科室负责人向局学习实践办上交调研报告6篇,其它报告正在修改完善中。

(四)开展好大讨论,形成科学发展共识。全局以7个支部为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交流发言、问卷调查、演讲等多种形式,结合我市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以“解放思想,推动××畜牧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努力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畜牧兽医网站上设立“××畜牧业科学发展论坛”,围绕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水平,推动畜牧业新发展、新跨越,开创畜牧工作新局面,发动群众参与学习讨论。通过科学发展观大讨论,大家进一步增强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在事关××畜牧业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上达成共识。

畜产品调研报告例9

带着这个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天津市畜牧兽医局刘克成副局长。

《兽医导刊》:现在正值春季,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天津市的春防工作进展情况。

刘克成: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 “超前一步谋划、提前一步动手”的理念,积极部署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今年我市春防工作从3 月6 日起全面启动。

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 开展集中强制免疫。按照农业部要求,从今年春防起,小反刍兽疫纳入强制免疫范畴。各区县严格贯彻“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免疫工作责任制和“三结合”免疫制度,积极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小反刍兽疫集中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免疫原则、程序,使用的疫苗,免疫监管和效果监测等继续按照《2013 年天津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和2014 年农业部和我市有关免疫工作的具体要求执行。要统筹做好牲畜布病和狂犬病免疫工作,及时对新补栏和到免疫保护期牲畜进行免疫,提高免疫密度。春防集中免疫工作计划于4 月底前全面完成。结合春防工作进度,市和区县疫控中心要做好疫苗调运和使用监管,适时开展免疫抗体检测,对免疫抗体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及时进行强化免疫。要进一步规范免疫档案管理,严格按照《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免疫档案管理办法》和《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管理办法》规定,做好免疫记录和信息录入工作。春防期间实行免疫进展周报告制度。

2. 开展春防专项监测。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了全市春防专项监测工作方案,组织指导各区县做好监测工作。各级疫控机构认真贯彻“七结合”的监测工作要求,强化分动物、分病种,定时、定点、定量、定性监测。监测病种除四种重大动物疫病、小反刍兽疫和动物H7N9 流感外,还兼顾布病、狂犬病以及其他常见多发动物疫病的监测。监测范围覆盖畜禽养殖场所、水网地区和候鸟栖息地、屠宰场、动物园、畜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地区以及动物运输、仓储等重点环节。专项监测工作结束后,市疫控中心将汇总全市监测情况,形成正式的监测工作报告。

3. 加强疫情巡查和报告。严格贯彻“三级巡查”制度,规范开展疫情巡查工作。春防期间各区县至少要对辖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户进行一次全面的巡视和检查,摸清养殖底数,详细了解强制免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整改,及时消除疫情隐患。高度重视群众举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赴现场进行核实、诊断,怀疑为重大动物疫情的,立即按规定上报,规范处置。市和区县疫控中心将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做好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整理,定期开展疫情风险分析,提出防治指导意见。春防期间全市继续实行免疫进度和疫情排查周报告制度,各区县在每周五上午12 点前将本周免疫进展和疫情排查情况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 严格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制定工作方案,开展监督执法专项活动,确保春防和全国“两会”期间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产地环节,严格执行检疫规程和相关制度规范,做到“五到位”和“五不放过”。对跨省调运的活禽、羊和种用动物、乳用动物,严格执行在实验室检测和风险评估基础上开展产地检疫的规定。对调出县境的种畜禽或其他非屠宰畜禽,监督畜主在调运前2 周进行一次口蹄疫、高致性禽流感强化免疫。屠宰环节,严格落实“三到位”,“把五关”制度,实施全流程同步检疫,全程监管,确保屠宰检疫质量。进一步加强饲养环节监管,实施相对人承诺制度和网格化监管责任制度,监督指导养殖者落实强制免疫、申报检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法定义务。进一步规范指定道口入市签证制度,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要坚持24 小时值班,加强对外埠调入我市或过境的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和防疫消毒,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审批、落地报告、隔离检疫等制度的落实,严格跨省调运监管。坚决查处有形市场非法经营活禽行为,降低市场环节传播病毒风险。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加大对收售、屠宰加工及随意抛弃病死动物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防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消费环节或造成环境污染。

5.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一是严格系统内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落实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制度,健全生物安全组织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生物安全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和人员培训,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规范菌(毒)种、病料、检测样品使用管理,规范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努力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加强辖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宣传培训,组织开展辖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项检查,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切实督促整改,确保辖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

6. 开展消毒灭源和服务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各区县适时组织开展消毒灭源活动,重点对养殖场周边环境、动物交易市场、有畜禽养殖的村庄和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集中消毒。各级防疫机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举办技术讲座、政策宣讲培训并进场入户做好帮扶指导工作。春防期间天津市各区县积极开展防疫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动物防疫法规政策和防治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7. 做好应急准备。启动春防和“两会”期间疫情应急值班制度。各级兽医行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基层畜牧兽医站要实行领导带班的24 小时值班制度,重点安排好诊断实验室、疫情处置、监督执法以及疫苗供应等重点岗位的值班工作,确保通讯畅通。要积极做好疫苗、消毒药品和器械、诊断试剂、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检查和维护工作,做好应急预备队培训,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和处置疫情,防止扩散蔓延。

《兽医导刊》:病死畜禽如果不经正规处理场处理,不但会继续传播疫病,同时一部分病死畜禽还会流入市场进行交易,无害化处理相当于切断了疫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避免流入市场,那么天津市的病死畜禽是怎样处理的呢?无害化处理场项目是如何建设的?

刘克成:农业部部署开展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监管长效机制试点工作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结合本市实际,认真组织开展调研,科学规划制定工作方案,坚持硬件建设与机制制度建设同期推动,不断强化各环节无害化处理监管,统筹推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履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职责,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总结如下:

一、全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基本情况

我市年产生的病死畜禽总量约为14 007 吨,其中:饲养环节13 546 吨,占比96.7% ;屠宰环节409 吨,占比2.9% ;其他环节占比0.4%。试点工作开展前,全市尚无专业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畜牧兽医部门的努力下,我市以推动落实农业部部署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全面深入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各项工作,全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政策制度建设配套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1. 硬件建设有计划推进。根据我市畜牧产业布局,全市规划建设6 个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场,目前,首家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天津(宁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和与之配套的11 个病死动物收集网点已完成建设,近期将开展试运行。宁河无害化处理场采用高温高压处理工艺,设计年处理能力3 000 ~ 3 500 吨,投入运行后,可对本市近25% 的病死动物实施集中无害化处理。此外,全市有5 个区县的12 家万头猪场自行建设了无害化处理设施,其中有4 家采用高温高压处理工艺,8 家采用了高温生物降解工艺,全部投入使用。

2. 财政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试点工作以来,市级财政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面的财政投入达到4 106 万元,其中,安排天津(宁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建设资金3 276 万元,安排无害化处理场征地及道路建设配套资金650 万元,安排万头猪场无害化处理设施试点项目投入100 万元,安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80 万元。同时,对饲养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费用,按照市级承担80%、区县承担20% 的比例全面落实。2013 年9 月至2014 年7 月,市和区县财政落实补贴357.276 万元(每头猪40 元)。

3. 政策机制建设同步推动。一是组织开展了《天津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市政府规章)立法工作。该办法从2012 年被列入市政府立法调研项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加强调研工作,加快立法步伐,目前,正在进行办法草案初稿的编写工作,预计2015 年上半年出台;二是市农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基本政策措施:全市凡年病死畜禽总量在700 吨以上的区县需要建设无害化处理场,所有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和畜禽定点屠宰场自行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所有年出栏5 000 头饲养规模的生猪饲养场自行建设病死猪暂存冷库,在城镇街道和乡镇建设病死畜禽收集暂存网点;无害化处理场及收集暂存网点建设由市和区县两级财政承担;企业自建设施由企业自行承担,纳入农机补贴范畴。对除自行处理以外的病死畜禽,按“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原则建立“四步式”收集处理运行机制:一是“场户报告”,养殖场户出现病死畜禽,向所在区域的收集暂存网点报告。二是“网点收集”,区域性病死畜禽收集暂存网点要严格按规定对责任范围内的病死畜禽及时收集暂存。三是“区县处理”,区县区域性无害化集中处理场负责对病死畜禽从暂存网点收运和集中处理。四是“部门监管”,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4. 保险联动机制加快构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积极探索保险联动、完善补贴机制,多次与天津人保公司研究建立无害化处理与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联动机制,10 月中旬联合赴浙江宁波进行了考察学习,初步确立了保险联动机制的工作思路。按照《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我市将大力推行畜禽养殖政策性保险,完善保险理赔实施细则,逐步将养殖业政策性保险种类由生猪、能繁母猪、奶牛扩大到肉牛、羊和家禽,将实施无害化处理作为病死畜禽出险理赔的前提条件,对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畜禽,保险机构不予理赔。未来一年,将以信息平台为依托,积极引导已经纳入平台管理的生猪养殖场进行投保,增加保险覆盖,尽量做到能保尽保,发挥政府支持性政策的最大效能。

二、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的主要工作

1. 建立领导机构,强化技术支撑。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开展以来,我局上下高度重视,特别是农业部关于《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方案》通知下发以来,我局立即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专家组,领导小组由市农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局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相关处室及市监督所负责人为成员,统一对试点工作进行组织、协调、部署和调度。专家组负责研究讨论重大工作问题,向领导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指导试点工作。区县也将成立相应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具体负责试点工作实施。

2. 加强日常监管,明确目标责任。按照农业部“政府主导、属地管辖、业主处理、部门监管”的总体思路,我局组织市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加强了对畜禽饲养场、屠宰场、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巡视和监管,严格执行农业部“四不准一处理”的监管原则,严厉打击抛售病死猪的违法行为。通过驻场检查、定期巡视,全面加强监管,形成了政府牵头负责,业主报告处理,部门监督指导的监管机制。

3. 积极组织调研,制定试点方案。按照农业部要求,我局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无害化处理调研工作,从我市养殖、屠宰、流通等各个环节病死动物数量、无害化处理任务,当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主要模式,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估算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机制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天津市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监管长效机制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加快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与监管长效机制的意见》,目前已经上报到市农委和市财政局。“试点方案”对未来一年我市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说明,待各有关单位反馈意见,形成共识后正式实施。

4. 举办模式推介,确定工作任务。为推动全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向区县及养殖企业宣贯农业部有关政策,向养殖企业推介当前国内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及处理模式,我局于6月6 日组织了全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产品推介会,全市有农业的区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提出我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总体目标,要求各区县抓紧制定本区县试点工作方案,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模式,抓好长效机制建设。

5. 推动立法建设,完善法规支撑。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责任重,亟需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予以规范。为此,从2012 年起我市就提出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开展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搜集了国内外立法资料,学习借鉴了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先后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和立法座谈会,多方听取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的意见》下发后,进一步明确了立法重点,加快了立法工作进程。

6. 依托信息平台,落实补贴工作。为抓好我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工作,我市以畜禽养殖档案、防疫档案和《天津市动物防疫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电子信息档案为依托,建设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助推无害化处理工作,成效显著。该系统将无害化处理工作共分为十个程序和环节:一是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认定。二是对所有补栏生猪分配、发放和加施畜禽标识。三是健全生猪养殖及防疫档案。四是建立生猪养殖电子信息档案。

五是病死猪申报与信息记录。六是病死猪现场认定。七是病死猪认定登记与档案建立。八是病死猪核查上报。九是病死猪补贴认定。十是补助资金拨付。该系统自运行以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7. 开展专项研究、申报推广项目。为配合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实施,我局组织监督所、畜牧总站技术人员对当前国际国内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相关技术进行了梳理,分别向市财政局、市农委申报了2 个推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科技推广项目。一是市畜牧总站推广试点病死动物高温无害化处理技术项目,项目投资100 万元,在6 个养殖场开展示范推广工作,项目已实施。二是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推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集中技术,项目投资80 万元,已经获得市农委批复。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 推进政策出台落地。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争取早日印发《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与监管长效机制的意见》及其配套方案,固化台相关支持政策和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全市工作由点到面全面开展。

2. 做好宁河县试点运行工作。尽快完成天津(宁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及配套收集网络体系建设,确保年底前场、点同期投入运行。在宁河县开展病死动物收集网点建设与运行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病死动物收集、暂存和无害化处理有效的运行机制。

3. 继续抓好立法工作。于12 月底前向市政府法制提交《天津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草案,争取2015 年上半年出台实施。

4. 强力推进畜禽养殖保险。尽快出台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保险联动的具体办法,加大力度推行政策性养殖保险,推动畜禽养殖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进一步挂钩对接,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兽医导刊》:刚才说到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让我想到畜禽屠宰行业的管理工作,天津市在畜禽屠宰管理方面是如何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

畜产品调研报告例10

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即针对畜牧业生产经营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统计调查,对得到的数据质量实施全面、系统地监测评估,形成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工作成果,从而分析现象并预测其规律。山西省原平市畜牧业各项指标持续排在忻州市前列,作为全省11个“生猪养殖大县”和20个“养羊重点县”的成员,发展任务艰巨,加强统计监测工作意义特别重大。如果对发展的底数不清,数据不准,趋势不明,就很难做到客观分析和把握形势,更难实现超前谋划、跨越发展。因此,畜牧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统计监测工作的管理,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当前,在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的情况下,统计监测工作滞后于产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时效性差、准确性低,与分析预警需要相差甚远,统计监测工作机制不顺畅,统计员队伍建设十分薄弱,缺乏与相关单位的协调协作机制等方面。这些问题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极不适应。作为畜牧部门,要着眼大局,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统计监测工作的紧迫感。应对新情况、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必须转变观念,把行业统计监测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建设完备的工作体系,努力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做到情况清楚,决策有据。统计监测工作基本任务是:对畜牧业生产及相关主要环节基本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为各级部门掌握畜产品生产基本情况提供依据。

二、切实做好数据采集上报

各单位按照层层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要求,做好统计监测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加强检查监督,保证数据的及时汇总和上报,努力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市直各单位、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要明确责任,理清思路。针对畜牧业统计监测流动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工作量较大、统计口径难于统一的特殊性,要明确专人承担各项统计监测工作;理顺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充分发挥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熟悉畜禽生产情况的优势,认真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工作。

1.提高统计员业务水平,保证队伍稳定,避免频繁变动。

一是要求基层统计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细致的意志品质,热爱统计,爱岗敬业,熟悉农村,并且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二是要对数据的变化具有敏感性,并具备一定的统计业务水平,对各种统计报表熟悉,对各种指标有较高的理解能力。三是要求基层统计员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调查经验,为后期管理和正常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努力,实现统计监测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具体做工作时,要把握好调查时期,及时统计,按时上报,不缺项、不漏报;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2.强化制度建设。

认真执行统计监测报表制度。一是建立多级审核制度。专业人员层层把关,形成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数据审核力度。二是制定主要畜牧业统计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办法,规范主畜禽统计监测工作事前、事中和事后质量管理。三是建立下乡访户制度。专业人员访户建立登记记录制度,对记账质量较差、上报数据质量问题较多的调查对象,重点走访。

3.提高统计监测能力。

一是组织专业人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严格按照国家调查制度开展工作,完善调查网点和调查对象名录库的建设,提高完成调查任务的工作能力。加强业务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统计监测报表的内容范围、指标标准、计算和填报方法,确保统计监测质量。二是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活动,观察养殖生产情况,掌握了解畜禽养殖知识,与养殖户沟通感情、了解养殖情况、市场动态等信息。三是组织基层统计员认真学习制度方案,利用业务培训会、实地检查、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基层统计员业务技能,提升调查工作水平。

4.加强与统计、调查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按照“共同调查、共同审定、信息共享”的原则做好畜牧业监测统计工作。一方面及时提供主要畜禽生产规模户及经营单位名单,主动配合统计部门和调查队入场户、入单位调查,摸清监测统计区域内底数;另一方面,在监测统计数据上报前,执行与统计部门、调查队会商制度,保证上报的统计数据协调连贯。统筹各方力量,形成行业共识。动员各方面力量,多跑动,多宣传,多交流,多沟通,争取多配合,多支持,形成行政、事业部门密切协作局面,促进信息资源有效整合。

三、加强数据质量评估和研究分析

要加强数据质量的分析评估,坚持依法统计、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原则,加强对报表数据的分析评估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组织力量深入养殖场户、经营单位、畜产品交易场所等畜牧业生产第一线,收集第一手生产信息资料,为准确把握畜禽生产形势提供可靠依据。要认真跟踪研究分析生产形势,及时跟踪政策的落实情况,通过开展基层调研全面了解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时发挥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调研和会商,对主要畜产品生产情况和变化情况要做到数据准、底数清、趋势明。同时,要准确反映热点、重点问题,及时报告生产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各地在建设现代畜牧业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国家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科学引导养殖户和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经营,避免生产大起大落,稳定市场供应。

四、统计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1.报表时间要求。

报表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报,绝不允许延误,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报表,先电话上报数据,事后必须补报。

2.表中的逻辑关系和平衡关系。

要保持逻辑平衡,这是报表的最起码原则,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核实。既要符合逻辑,又不能违背客观现实。

3.数据的衔接。

要了解把握畜禽生产趋势,指标数据不光与去年同期做比较,季报同时应当与上季做比较。严格禁止出现数据奇高奇低,上下大幅波动现象而无任何实际原因为支撑。加强指标同比、环比的对比,对一些变动较大或背离当前生产形势数据,应该认真核实,确保无误,并做详细说明。

畜产品调研报告例11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规模养殖场(区)是我市畜牧业发展和畜禽产品产出的中坚力量,一旦因缺水而停产,势必影响全市畜禽产品的正常供应,严重损害畜牧业的发展。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当前畜牧业抗旱工作的严峻形势,全面落实畜牧业抗旱工作领导负责制,结合畜牧兽医科技行活动,实行包片分场联系的办法,深入所联系养殖场户和畜牧业抗旱第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对因工作措施落实不力、迟报、漏报、瞒报旱情等原因,造成畜禽饮水中断,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失的,将进行通报批评。

二、深入一线,落实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