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5:50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例1

(一)创始文化中隐喻的原型精神。在中国“开天辟地”类的神话中,可以感知先民的创造精神。起源类神话“女祸补天”中同样描述对天地江河等人类生存环境的修复和建设,“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豆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淮南子.览冥训》)推原神话的原型思想,可以窥见“神话还原了人类生活的种种发明、器物乃至技术风俗的来龙去脉都进行了着意的追寻”。申话是早期各民族“口耳相传”间以夸张凸显本民族的“英雄”经验而获得其他民族的追随或者信服,神话在口传过程中同样存在错简、讹误和省夺,但神话又裹扎着历史真实成为“存在的连续”,“中国哲学的基调之一,是把无生物、植物、动物、人类和灵魂统统视为在宇宙巨流中息息相关乃至相互交融的实体。这种可以用奔流不息的长江大河来譬喻的‘存在连续’就是中国思想的本体观”。[9]因此神话是中国古代沟通天地人神的文明表征,人类创造自己的环境,将自身从纯粹的原始状态中隔离出来,以表达对自然世界的掌握程度。    

(二) 良善原型展现的文化记忆及其社会动力。历史上中国的城市大多有着各种经提炼过的社会性、历史性神话,代表这些城市的文明认知倩况,甚至是对自然生态世界的熟悉。荆楚武汉的“九头鸟”神话、杭州的西湖传说、西安的大雁传说等,这些传说的丰富寓意及内涵是社会民众的精神动力源头,一种以象征万式表示偶像存在的无形力量,剥离它们超越的外衣、提炼历史精神的文化外核,便可能获得城市史的发展过程,而积极探索他们的现代性造物转化,实现在公共建筑物中的新的现实再现,其影响足以永远成就一个城市的自豪。“相对于物质外在的城市化精神的内在的城市化显然艰难得多。”(如图1)所示为武汉高铁站的“钢铁九头鸟”,概括性以建筑传播荆楚神话。九头鸟展现的鳃鹏之像本意就是积极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形成了传统建筑“如鸟斯革,如翠斯飞”的良善样态。    

在不同的地万这种结构又融合各自的历史神话而展现为形态上的变化,江南地区养蚕织丝,蚕头显然具有多元内涵,吉祥、神性的蚕头改写了江南的山墙仪态。中国书法中隶书的蚕头燕尾形式,中国人和大雁与燕子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大雁南飞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就有着  “鸿雁传书”的愿望。燕子衔泥筑巢符合中国人的定居家庭、爱倩圆满的追求,对动物的夸张变形描述也就成为神话,对动物的喜好也就表达在各种造物以及造物衍生的精神世界中,建筑、头饰、家具都可以见到这些受人喜爱的动物化身。只不过因为工匠技术及环境而使得形态变幻丰富,江南的风火墙形似马头又叫“马头墙”,王要用途是遮蔽风雨;闽南的形似锅耳又叫“镬耳墙”,王要功能是以金克南万的火(如图2)。传统中国的建筑设计样态中人们总是能够找到上千种“善意”,而这种善意不仅吻合人们通俗化的伦理意识,同样也是一种透过美传播精神的物质载体。无论这些建筑处在什么地理空间,社会性的伦理样态都是共通。    

当代中国的现代建筑已经失去社会性的空间层次依托,究其原因除了市场外还有商业资本、设计施工和文化的自信的问题,而工匠传承及其材料制度和建筑样态同等重要。文化原型潜隐在传世的建筑样态中,推倒旧的建筑很容易,但在痛惜失去文化记忆的同时如何重构传统建筑的文化新样态,是个富有挑战而意义重大的课题。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712;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12-01

引言

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能直接反应学生对相关建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体现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就对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进行了探讨,为实践教学的规划和建设出谋划策,以期能不断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 明确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的目标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为了树立实践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为建筑行业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所以实践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能力,如工程定位放线的能力、分项施工工艺要求及质量验收的能力、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能力、组织现场施工的能力、处理施工中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分析常见质量事故原因的能力等;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管理能力,如编制建筑工程招标和投标文件的能力、编制工程预决算和进行合同管理的能力、进行工程审计的能力等。依据这些建筑专业工作能力要求,中职建筑专业教育应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 制定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制定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计划,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建立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的教学计划。当然,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以中职建筑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和基础,遵循实践教学的一般规律,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在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的交流与联系,调查建筑行业的市场发展动态,把握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的方向,严格依据社会以及建筑行业的需求来制定相关的时间教学计划,并完善中职建筑专业教学大纲体系,彻底改变传统的繁杂的理论教学,及时的更新教材,丰富实践内容,从建筑结构基础知识、工程质量、分析管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出发,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适用于中职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的课程体系。例如,针对建筑施工技术以及工程测量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实践教学,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要求,丰富实操内容,及时的删减一些过于理论化的课程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三、规划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

中职建筑专业实验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类型,其中校内实训基地由专业的实验室、施工模拟室、施工设备以及器具展示区、施工技术练习区以及施工演示区等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并辅助以相应的施工项目多媒体演示,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整体的认知,对具体的施工方法、组织以及施工管理的措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于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建筑专业技能。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学习,熟悉建筑行业工程项目一线施工环境,在实践学习中逐渐的完善自身的建筑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自身的建筑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使得中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吻合,不断的改善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建筑行业专业人才。

四、加强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整体效率,所以,加强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一方面,需要加强建筑专业教师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提高教师整体的教研以及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建筑专业教师相关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让相关的实践教学教师深入工程项目实践,接受建筑企业专业的技能培训,或者是聘请建筑行业有关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来学校开展专业研讨会,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当然,还可以通过聘请企业教师来充实中职建筑专业教师队伍,通过企业教师与建筑专业专职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坚强理论与实践在教师队伍的融合,为中职建筑专业培养出一支“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

五、完善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作为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评价准则,无论是对于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实践教学评价机制需要充分结合中职建筑专业的特点,将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论文答辩、课题设计以及基础知识和工艺技能等各种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引进社会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综合评价机制,以全面的评定实践教学的效果,保证实践教学评价结果的公平、公众、公开以及合法性,便于依据相关的实践教学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促进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创建科学合理的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按照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开展教学工作,顺应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满足行业市场人才需求,全面的培养实用型建筑专业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毕丽红,战启芳. 谈精品智能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20.

[2]王晓冰. 浅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学时代,2014,14:20.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例3

0、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建筑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促使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实践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校内实训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其它任何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文章在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制约因素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1、 制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

明确办学的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前提,高职院校不是培养理论研究人员,更不是培养熟练工人。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系统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能适应建筑行业生产一线发展需要的、社会上紧缺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什么是适应生产一线发展需要?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工程技术人员。要有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引进国外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以及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在生产一线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生产发展需要。 然而,校内实训主要是建筑工种的实训,象钢筋工、砌筑工等这样的建筑工种实训。显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应该是建筑行业的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员等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培养的不是象钢筋工、砌筑工等这样的熟练工人。建筑工种的实训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这样的动手能力与我们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工作有什么联系?这样的动手能力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应用能力有什么联系?因而,校内实训与其人才培养目标是相脱节的。

1.2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实践教学地位较低不能自成体系

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先理论后实践,视理论教学优于实践教学、高于实践教学,因而实践教学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全社会都已认识到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也在努力加强实践教学,但是现实情况是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仍然较低。学校在设置课程和编制教学计划时,首先考虑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强调理论教学的系统性,而实践教学则依附、服从于理论教学,没有自成体系。很多理论教师认为建筑工种校内实训是对理论课的验证。然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没有建筑工种课,建筑工种校内实训是对那门课的验证呢?校内实训不能发挥其

区别于理论教学的特点,不能发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建筑工种校内实训教学缺乏知识的完整性、教学的系统性。 显然,这是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1.3 制度政策导向有误,实践教学待遇不公

专职从事实验实习指导和管理的教师(简称实习教师)是校内实训的骨干力量,他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实训,而且要检修维护设备,保证校内实训的正常运行。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校内实训就无法运行。根据理论教师岗位职责,理论教师只负责指导学生实训,不负责其它。根据实习教师的岗位职责不仅要指导学生实训,而且要检修维护设备,保证校内实训的正常运行、还要坚持8小时坐班制,因而,处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落实、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践教学中的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自然就落到了实习教师的身上。然而,高职院校现有的人事制度和分配政策大多偏向于理论教师。理论教师指导学生一节实训课,按高中级专业职务的不同在30元左右。而实习教师指导学生一节实训课,高中级专业职务一律是3元。实习教师的工作量要比理论教师大的多。而课时费却比理论教师少了10倍之多。待遇上的不平等,分配上的不合理,严重挫伤了实习教师的积极性。

2、 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

2.1完善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使之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

要完善校内实训的内容,使之与其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在开展建筑工种实训的同时,充分考虑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工作尽可能的纳入实训当中。比如:一个单位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10个分部工程。在实训当中,就是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即基坑开挖等分项工程的实训)、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即砌筑、模板、钢筋等分项工程的实训)、装饰装修分部工程(即抹灰工程等分项工程的实训)等10个分部工程的实训。我们在钢筋工实训中,要求学生编制钢筋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计划书以及进行钢筋工程的验收工作。把建筑工种实训与建筑专业技术工作结合在一起,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建筑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能力。同时,加强科研工作,不断引进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更新校内实训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使之与其养目标相符合。

2.2 转变观念,提高校内实训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关系到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是否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从思想上,彻底转变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实践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应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研究、设计和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聘请精通建筑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参与实践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要根据企业对高职学生在职业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要协调好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之间的关系,使专业规格与职业标准有机衔接,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互融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实践教学内容中融为一体。

2.3改革分配制度,建立专职与兼职结合,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改革分配制度在课时费的发放上,对专职实习教师要像对理论教师一样,使他们安心实践教学岗位,并充分发挥作用。对理论教师要进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既要培训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内容,又要培训诸如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践教学中的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要制定参与实践教学的理论教师的岗位职责,建立理论教师的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理论教师的管理,通过制度约束、过程检查、质量考核、评定奖惩来规范理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行为,提升理论教师的职业素质。建立专职与兼职结合的,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2-01

1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教育规划中也明确的指出了:职业教育必须面向整个社会并且联系到个人,并且应重点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创业就业能力。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我国的发展方向以及经济结构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全社会都在推行终身教育的理念,应进一步的完善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职业教育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复合型人才。通常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被认为是基础薄弱并且个人素质较差的学生,对他们也不够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容易被社会误解,因此,必须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待遇和地位。

在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这样社会上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技术学习氛围。中职学校应重视技能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将他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效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现状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中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是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但是在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中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我国绝大部分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都更愿意将学生培养成学术型和科研型的人才,因此,通常都会向学生大力的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和理论知识,这样学生虽然具备了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却是非常薄弱的;(2)还有一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又过于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工作,他们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关键内容,一心只想培养预算员以及测量员等职业类人才;(3)现阶段,中职学校所实行的课程体系仍不够完善,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实习课程的学习无法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教学的有效性较差。

3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对策

3.1 应用多种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案例教学法。随着建筑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工程材料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工程材料理论有着很强的应用性,而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就应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工程意识,从而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讨论式教学法。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将实际的工程问题和实验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从而得到科学合理的答案;(3)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复合型人才,因此,应高度的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

作为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课程的最主要场所,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创建校外企业的实习基地就是十分重要的。建筑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应该包括每一个环节、不同工序以及不同功能的实训基地,具体来说,应有钢筋工实训基地、材料检测实训基地和砌筑实训基地等。虽然所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涉及到非常多的工序和环节,但是对于一个建筑单位来说,其在一段时间内只会对一个工序进行施工作业,所以,学校应联合多个建筑单位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这样,学生才能全面的掌握建筑行业的相关技能和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学校联合多家企业创建全方位的实训基地,同时应进一步的深化校企合作,从而确保中职学校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复合型人才。另外,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应严格遵守新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2.5+0.5”,即在进入校园的前两年半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和实习,最后半年则应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在企业内接受相应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教学,从而保证学生实践培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3.3 建立“双师制”的师资团队,推行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通常情况下,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同时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应充分的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教师应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要想符合“双师制”的教师标准,教师既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其更要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这样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中职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在创建师资团队时应坚持“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对于那些刚从事教学工作实践经验较为匮乏的教师,学生应将他们送到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进修和培训,提升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应引进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不断的优化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师资团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4 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提升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所制定的考核体系既要涉及到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程度,也要涉及到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表现情况,同时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针对学生的水平差异,学校应分别实行实践创新的奖励制度、科研奖励制度以及实践经费的使用制度。还应推行严格的学分制度,让学生同时感受到压力和动力,这样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校内和校外的实训课程中来,有针对性的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学校还应积极的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评比、房屋建筑模型制作以及建筑CAD绘图操作等竞赛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扎实的理论素质和创新的实践能力。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中职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发展培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无论我们采取哪些对策和措施,其根本目的都是要将学生们培养成集专业性、学习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不断的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建筑中的新技术、新型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要求不断发展,现如今,所建造的钢结构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因此,建筑行业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亟需一批高素质的建筑人才。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土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院校师生的重视,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养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建筑人才。

一、建筑工程施工教学的重点

理论知识的获取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一般情况下都为建筑施工实践的总结,因此,课程的内容也大多数为建筑施工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工艺流程,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建筑工程施工不仅涉及了工程测量、工程管理等方面课程,而且还涉及了力学、材料等等课程,而且生产实践过程中还要求具有将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该课程综合性较强而且挂肚较大,因此,对学生们具备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的理论知识的要求也相对来说较高,只有学生们能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很好的应用这些知识,进而解决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够促进施工实习的顺利进行。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外实习,使得学生们通过工程实践能够更加自主并且独立的去学习,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美的结合,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加深对建筑工程理论的理解,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也十分有利于学生们毕业后的就业。

二、建筑工程施工新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式教学理念的实施

近年来,国家所推出的重大的人才工程实施之一便是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其强调各大院校应该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以及强化保护措施,从而培养以及造就一批新的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高水平的科学专家以及工程师等等,使得学校能够成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示范基地。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应该符合社会乃至用人单位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从而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对学生能够在当今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行培养。建筑工程施工课程应该一发扬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目的,培养新型的能够一边搞施工、一般搞管理、一边搞造价的人才。应该在一课程较强的工程实践性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手段以及方法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改革。

改进教学内容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一定要坚持遵循认识发展的规律,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特色,确定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以及计划,对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以新的教学模式引导课程内容的设置,并且应该将此课程与其它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连接,同时突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综合归纳,要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注重此课程教学中的由浅入深。在认识实习阶段,通过带领学生们参观实际施工场地,从而培养学生们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们对此课程的兴趣。而在理论学习阶段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对施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的充分了解,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而在生产实习阶段则应该通过各种实习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亲历工程,广泛参与到工程实践,使得学生们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可以由理论上升到实践,产生质的飞跃。

改进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们提供各种结构施工相关的资料以及一些关于施工安全与管理的学习资料以及一些自主学习的工具和相关的辅助资料,从而激发学生们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们应该重视教会学生们获取一些相关知识的方法,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用已知的知识来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进而达到自学的能力,教师们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注重在生产实习中开展公开答辩,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应该在传统的试卷考核基础上,对一些综合体开展答辩、讨论以及论文撰写等形式的活动,从多方面来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

多种教学手段共同作用

将案例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完美结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工程施工场地的案例录像进行播放,使得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得施工现场能够得到再现,并且对学生们提出要解决的工程问题,并且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以及图片工程构建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演示,以期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们应当将课程讲解以及课程试验进行穿插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们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的了解。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全国各大院校也开始更加的重视对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应该在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教学重点的基础上,不断的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深化改革教学内容,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推动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国家对创新型建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由丽雯,张锡宽,李苏峰等,建筑施工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教改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5).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007-02

一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测量是土建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工程施工中测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解决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测量技术的技能。虽然工程测量技术是一门古老而成熟的学科,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光电技术、全站型速测仪、GPS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常规的、经典的测量方法正逐渐被新的测量手段和方法所代替。同时,建筑类专业不断出现新的发展方向、新的问题,也给测量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即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科目有所增加而迫使测量课程的学时缩减;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因此,如何使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适应新的形势,如何保证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较少的课时里学到更多专业知识,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成为建筑类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二 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编排应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以项目教学为出发点,将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划分为各个小项目,通过建筑行业的广泛调查,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来确定教学内容。如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内测绘地形图,因此涉及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外业与内业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进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放样、土方开挖与土方量的计算、基础工程与主体砌筑中的施工测量、构件的安装测量、对工程质量评价而进行的检查与校核测量;施工竣工后的竣工测量;工程运营阶段,对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与稳定性进行变形观测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项目,根据所需掌握的测量原理和测量仪器安排教学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为辅。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对教学内容适当增减,如测量仪器的操作教学,可将微倾式水准仪只做简单介绍,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去讲。而工程单位广泛使用的全站仪、GPS(RTK)要详细讲授并让学生熟练操作。另外,积极将多媒体等手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中,制作电子教材,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理论教学以讲授为主。在讲授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投影机、多媒体、录像等,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操作难以掌握的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避免了理论教学枯燥性与复杂性。利用课件拓展和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图片、视频以及动画效果,减少文字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实践教学以实物演示法为主,边演示边讲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3.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第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职业院校在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时多以测量基本理论为实习内容,对于与工程联系紧密的建筑施工测量涉及不多,这样就导致学生在校内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就业后的施工中要求的测量技能相脱节;另一方面,现在很多院校由于资金问题,使实践教学所用测量仪器陈旧。很多仪器在建筑工程中已很少使用,但由于经费等问题,新仪器的添置存在不足之处,仍然使用老式测量仪器进行实践性教学,从而也就出现学生工作后使用的仪器与其在学校学习时使用的仪器相脱节的情况。

第二,制订合理的实训内容。合理的实训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建筑工程测量课间实践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情况,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导线测量、建筑物的放样、全站仪使用等操作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在建筑施工测量中来说是必备的技能,因此要严格规范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于工程中很少应用的内容,如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全圆法观测水平角、大平板测图等,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删减。

建筑工程测量综合实训内容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帮学生将学校所学的测量知识与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的施工测量有机融合,让学生“零距离上岗”。因此在校内可以模拟进行建筑物放样、抄平等实训,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实践,提高实践的效果。

第三,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进行测量实训的过程中,引入工程实例项目教学法,综合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各种测量仪器,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指导学生进行建筑物的实地放样等工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在校内布设模拟施工场地,建立控制网,布设各类控制桩,建立建筑施工测量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建筑物测量实验及模拟放样,不断提高学生的测量实践技能。

第四,积极组织学生测量技能比赛。技能竞赛可以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测量技能比赛可以营造良好的测量学习氛围,对激发学生学习测量知识、提高测量的操作技能具有积极意义。

第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测量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所测得的数据要求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测量工作需要团队协作,这就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结束语

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要求学生不但要精通测量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提高,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例7

作者简介:段永萍(1967-),女,河南杞县人,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注册造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招投标管理、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3-0044-03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工程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直接在建设工程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保证学院的培养目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就必须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达到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在毕业时获取大学专科学历,同时获得相应的岗位及资格证书(如预算员岗位证、全国造价员证),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因此,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进行各相关专业调研,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结构

进行各相关专业调研时,我们采取了“把行业专家、技术人才请进来,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走出去”的方法,首先听取生产第一线的行业专家、技术人才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建议,搜集有关信息,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服务。同时我们也组成了专业调研小组,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专业调研,写出调研报告,确定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能力结构,本课程具有如下能力结构:具有建筑工程定额应用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的计算能力;具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能力;具有编制拦标价的能力;具有编制投标报价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广联达、神机妙算、鲁班等预算软件。

二、根据能力结构,进行能力分解,确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以及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一)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掌握建筑工程定额中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的确定方法;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的确定方法;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根据工程案例,能应用建筑工程定额进行直接套算及换算,准确计算出分部分项费用。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教学。

(二)建筑工程工程量、装饰装修工程量的计算。掌握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实体项目、措施项目二十五个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和方法。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概预算的编制。熟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费用定额,掌握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完成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四)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熟悉工程量清单的概念、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特点;熟悉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内容;掌握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中综合单价的确定。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五)控制价的编制。站在招标人的角度,按照控制价的编制步骤,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控制价的编制。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六)投标报价的编制。站在投标人的角度,按照投标报价的编制步骤,根据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完成投标报价的编制。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七)广联达、神机妙算预算软件的应用。熟悉广联达、神机妙算软件的使用,为软件技能训练奠定一基础。假题真做实训、计算机模拟操作。

(八)技能实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假题真做实训、计算机模拟操作。

(九)顶岗实训。综合检验学生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以造价员的身份到工程建设工地、造价中介机构进行毕业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管理和应用综合能力的训练。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的控制价、投标价等的编制。

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的特点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3-0036-05

2012年9月教育部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进行调整,并入了建筑智能设施(部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主要涉及建筑环境和建筑能源两个主要方向[1]。该专业自成立以来,曾几次更名: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供热、供煤气及通风”,到 1987年调整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与“城市燃气工程”两个专业,1998年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再到如今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每次更名都与当时国民经济水平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专业名称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对专业人才提出的不同战略需求。新名称强调“建筑环境”“能源”方向,符合“十三五”规划中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的应对要求,与规划中“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对大力推进绿色改革,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从国家战略规划与市场需求的层面看,新专业要以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为导向,

应在原有暖通、燃气等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新能源应用等相关内容,以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

此外,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近20年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比越来越大,这说明中国建筑节能有着广阔的提升空间和社会前景,而降低建筑能耗刻不容缓。在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环境背景下,建筑节能课程应被更多专业纳入本科教育中,成为土建行业各专业的通识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一)建筑节能技术涉及的多学科性

建筑能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学科内容高度交叉的课程,它不仅涉及建筑材料、土木工程、建筑学等工科知识,也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学科紧密相关。主要包括建筑环境、建筑被动设计、围护结构材料、建筑设备(暖通空调、照明、给排水)、建筑施工、建筑管理等内容。

由于建筑节能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多,不同专业教师在讲解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建筑能源与应用工程专业,教师会偏向介绍空调节能方法,建筑学教师会较多关注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若采用不同专业教师合作讲解建筑节能课程则可避免产生这种情况,但是课时安排的不足、知识体系的庞杂会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深奥晦涩难懂,从而对建筑节能技术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时由于对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不太熟悉,更愿意关注自己所学专业部分的节能手段,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对节能知识的了解。

(二)与新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与融合

在最新版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规范中,课程体系大体沿用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设置,被并入的专业如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的关键专业知识单元,建筑节能技术、节能建筑计算与仿真等均未包含在内。新规范课程侧重点依旧是传统的暖通与燃气模块,对节能、智能设施领域涉及不深。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量剧增,结合国家对行业人才提出新的战略需求,本专业所涉及建筑能源方向不再仅限于燃气应用,更多地是建筑能源的有效利用,即建筑如何节能。在本科教学中增强对建筑节能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建筑节能技术相关课程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建筑节能技术与新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融合,诸如建筑环境学、暖通空调、土木工程材料、绿色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低能耗建筑理论与应用,避免和其他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重复显得尤为重要。

(三) 建筑节能方向人才培养存在断层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几次经济危机表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极大程度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走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必经之路,也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当今社会能耗主要集中在工业、交通、建筑三个领域,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2],建筑节能具有较大的潜力,是降低中国社会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建筑节能领域相关人才。

目前,国内研究建筑节能技术主要集中在建筑学专业下的建筑技术方向和土木工程专业下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方向。由于建筑技术方向的学生对数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等基础知识学习不够深入,在建筑节能仿真与能耗模拟、建筑物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远没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丰富,在分析流体、热环境、建筑能耗的实验、模拟数据时,缺少对结果准确的判断力和深入的分析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方向的学生本科专业大多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对建筑设计、建筑构造等建筑知识不够了解,在建筑区域小环境设计、遮阳构件的选择等建筑设计方面缺少经验。因此,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加入绿色建筑设计原理等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建筑被动式设计等交叉学科知识,有助于建筑节能领域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二、建设内容

(一)教材建设

目前市面上有关于建筑节能主题的教材虽然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内容重叠性强,经典的教材较少,内容更新的速度较慢。此外,现有建筑节能类教材,部分适合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内容偏建筑节能设计;部分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或工程技术人员,重全面性,偏科普性;部分适合高校研究人员,重理论,缺少工程实例。因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需要编制适应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规范要求,强调专业课程间的衔接与融合,注重节能理论性与知识系统性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国际化的建筑节能教材。

教材编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1)提炼、梳理基本理论与方法。本科专业教材的特性应是系统讲授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重在教授学生为什么(Why),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生怎么做(How),做什么(What)。因此,在众多有关建筑节能主题的图书资料中,如何脱离科普类特征,遵循建环专业规范的课程体系要求,提炼出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是建筑节能教材编撰的核心问题。

(2)注重理论知识、设计计算与工程案例融合。理论知识内容应与建筑节能相关设计规范标准相适应,以加深理论知识在应用层面的理解,提升学生节能设计与计算技能。另外,工程案例内容不应局限于简单节能技术的介绍,应融合理论知识与设计计算内容,构建各知识点理论、设计与案例的链条式体系。

(3)增加建筑节能研究分析方法与国内外最新技术发展等内容。教材内容需顾及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需求,增加建筑节能研究分析方法与最新技术发展等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建筑与风环境知识单元可以增加Fluent、EnergyPlus等软件模拟内容,以讲授不同的组团布局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二)理论教学

建筑节能课程的理论框架系统较为固定,包括建筑节能基本知识、建筑节能设计原理、建筑规划设计与节能、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围护结构节能设计、遮阳设计、采暖节能设计、制冷节能设计、采光与照明节能设计、太阳能利用等单元,但由于建筑节能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推动着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革新,很多成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教师应多关注国际先进的建筑节能理念,关注建筑节能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

建筑节能课程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教师不能单单只讲授生硬的理论,还应将理论联系实际,多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理论给予实践支撑,实践丰富理论内涵。单纯的理论过于枯燥,不利于深化学生对原理的认识,也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重点分析当地某一节能建筑的设计原理和途径,探讨当地地域气候和建筑特点对节能设计的影响等。

(三) 课程设计

根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专业规范,教学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个类别。知识的输入主要集中在理论课上,帮助学生建立对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备在日后工程实践中准确运用;知识的输出与检验主要体现在设计实践中,这不仅是对理论原理的巩固,还是对已掌握内容的检验。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环境与建筑能源领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化较大,日益注重建筑节能。如图1所示,在新专业规范体系中增大了建筑节能技术模块比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统一,从知识的输入、输出和检验三个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增加了以设计实践为主的绿色建筑设计、建筑节能等课程,以此形成适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专业规范的建筑节能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特色,体现时代性、体系相容性、专业创新性,既符合当代社会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也展现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节能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在课上对基础理论进行系统讲解、对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而且要求学生在课下积累丰富的相关知识并动手实践。目前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无法集中精力,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此外,课下作业类型单一,课程论文、试卷问答较多,社会调查实践、课程设计类作业较少,无法让学生充分吸收并利用所学进行成果输出。这些因素导致了建筑节能课程流于形式,成了一门科普课,学生既]有深入理解知识,也没有机会亲自实践,无法深刻理解建筑节能的真正意义,从而也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的意义。

针对这些问题,信息时代提供了一种可有效平衡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的教学模式,即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新兴教学方式,学生课前在网上收看授课视频,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作业或实践[3]。翻转课堂分为课程、作业、答疑三个模块,根据课程不同的性质可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当课程的知识框架体系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革新时,则适合将其理论知识录制成视频,供学生反复观看。相较传统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既节省了教师重复授课的时间与精力,又让学生能较为灵活地安排学习计划,从而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中大量课程均可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例如传热学是以理论的讲授为主、作业与答疑为辅的课程,理论内容较为单一,作业通常为计算题,可采用线上基础理论教学与线下作业、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建筑环境与能源系统测试技术课程涉及较多的测量实验,可采用线上视频讲解仪器使用方法与测量原理、线下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进行实地测量的模式。建筑节能课程则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课程理论知识框架比较固定,实践部分中课程设计作业的相关资料与设计规范要求一般比较多,适合网上,故适用于线上教学、布置作业,线下完成作业、答疑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课堂时间,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4]。因此,建筑节能课程的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可多样化:可以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答疑,例如学生通过PPT、数值模拟等方式来解说自己的设计,教师针对其设计进行面对面点评,学生从教师点评中获取信息来反省自己的设计;可以是建筑节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与展示、线上理论视频的补充案例;还可以是实践调研类活动,例如参观当地的节能建筑,调查统计当地民用建筑采用的节能方式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理解并运用理论,实现教学目标。

四、课程教学思考

(一)教学内容

建筑节能课程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只关注理论知识根本不足以融会贯通,必须辅以一定量的实践课程加以深化。实践是学生认识、完善、运用知识的最佳方式,因此可适当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建筑节能理论知识系统庞杂,讲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教师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以线上视频的方式教授,课堂则留出大量时间分配给实践课,可有效解决课时安排不足的问题。

在践课的所有形式中,课程设计是最为有效的输出方式。设计课程一般为绿色建筑设计,内容可从小体量如小型别墅设计,大体量建筑如小区热环境分析入手。前者可以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建筑节能的设计与运用,后者可侧重模拟软件的使用,计算模拟小区热、风环境。除此之外,在针对不同章节,可增设不同内容的调查课程。例如遮阳设计单元调查当地遮阳形式与热工气候区的关系;建筑节能常用学术名词单元可通过让学生记录在宿舍的活动状况、衣着类型、温度感受等来理解室内热舒适度;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单元增加实测墙体、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实验等。通过设计、调查、模拟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丰富实践课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有兴趣、有乐趣、有志趣地主动学习。

(二)教学形式

建筑节能课程的传统教学形式为课堂讲解与考试或课堂讲解与课程论文组合的形式,这两种方式忽略了建筑节能课程的实践性,将其当成工程热力学一类的学科理论课程来教学,很大程度上只起到了科普的作用,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深入拓展。

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后,设计实践课占比增大,课堂将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考试形式不再仅限于试卷、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每个阶段的成果、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按照一定权重成为学生最终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结语

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要求,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是当务之急,而随着建筑节能话题日趋受关注,社会对建筑节能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新专业规范背景下,建筑节能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现实意义重大,实现与新规范专业体系的融合与衔接尤为重要。应从教学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新兴的“翻转课堂”线上视频线下课堂的教学模式恰好满足了建筑节能课程特点的要求,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王立雄.建筑节能 [M]. 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 何克抗.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 2014(7):5-16.

[4]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0(4):46-51.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例9

基金项目: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资助(ER2013C40);北京工业大学日新人才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吕元(1975-),女,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及研究,(E-mail)。

摘要:传统的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在高年级才引入设计院实习等具体实践环节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笔者以建筑学一年级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学科前沿引导、设计实践与基础教学一体化,提出一核两翼三维一体的教学方案,以及适宜初学者的认知—体验—研究—实践—反馈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入学之初就能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开始具备对学科前沿的敏感度与工程实践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68-04

高校本科生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角度来深化教学改革。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提出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1]。

北京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试点高校之一,建筑学专业已成为首批参加试点的专业之一。 建筑学专业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如果学生入学之初就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工程实践意识,在基础能力的培养中介入社会热点问题、真实项目与案例,有助于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认知专业、认识社会,较快掌握专业技能,有助于与高年级的实践教学衔接,从而具备较强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我校在一年级中开设的新生研讨课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引入学科前沿问题,促进学生在专业学习基础阶段初步了解专业、认知专业、思考专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在专业基础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科前沿理论,从操作实践中认知专业、学习技能、应用理论、拓展研究,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对学科前沿的敏感度与工程实践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是建筑学低年级最为重要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涵盖专业认知、基本专业技能、基本专业理论、建筑设计方法及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内容,教学一直较注重对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及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教学,实践教学、专业研究方向教学相对不足。笔者以此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为例,依托卓越工程师计划及新生研讨课两大平台建设,探讨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教学阶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现状与改革

结合我院推行的环节基础教学改革,依托卓越工程师计划及新生研讨课,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课程实施了如下改革。

(一)环节基础教学

我院推行的建筑学专业环节为主线的3+2教学体系改革,强调6个有关于建筑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环节(主题与命题、环境与形体、功能与空间、建构与实体、塑构与造型、表达与表现)贯穿本科5年的教学,一年级专业基础教学处于环节基础认知阶段,注重对专业基础理论的认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2]。

(二)工程素质培养

结合我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年级专业基础教学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现场参观教学、工程师进课堂、工程实践教学、实地测绘等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

(三)学科前沿理论引导

近年来结合学科前沿、社会热点问题,将科研方向引入教学,引导学生探讨研究了城市、校园防灾,老龄化社会无障碍环境与设施,资源循环再利用与绿色建筑技术等问题,并完成相应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二、研究与实践

(一)完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原有的建筑设计初步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侧重基础理论教学。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初步教学目标应强调将工程素质培养与前沿理论引导纳入教学目标[3]。

(二)制定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一核两翼、三维一体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强调将工程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训练与专业基础环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提出一核两翼三维一体的教学方案:一核指环节基础教学;两翼指前沿理论引导、工程素质培养;三维一体指基础设计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考能力培养 (图1)。

图1 课程框架图

1.课堂教学引入学科前沿理论,结合基础理论教学进行拓展研究

将学科前沿理论引入课堂。 在基础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学科前沿理论,结合基础教学进行适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调研、分析等。如:在人体尺度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无障碍尺度拓展研究,调研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高龄人士及行动障碍人士的动作方式及人体尺度。

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发现专业方向来源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2.课堂教学引入专业实践环节,结合基础教学进行设计实践

将真实生活场景的设计与研究引入课堂。 结合宿舍、专教、教学楼、校园、社区等真实环境,在作业题目中引入真实地段,实际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设计实践。

将真实项目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引入课堂。 结合专业认知教学、实地测绘、调研等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设计院参观、工地观察、优秀建筑考察、家具和建材市场考察等实践教学。

将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引入课堂。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院建筑师开设工程导论讲座,参加作业公开评图环节,对作业中与实践相关的模块进行讲解。

(三)扩充与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相结合的作业设置

完善作业设置,将工程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训练与专业基础环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教学过程的一体化(表1)。如资源循环型(recycling)装置设计教学研究(2011级)的基础环节教学目标为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与应用建筑设计相关的6个环节:主题与命题、环境与形体、功能与空间、建构与实体、塑构与造型、表达与表现,同时导入资源节约与循环再利用意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认知专业研究方向。此外通过校园真实环境引入、材料市场调研考察、经济造价预算、大比例实物草模设计、 1∶1仿真模型实地建造等设计过程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图2)。表1 作业设置情况表教学模块课程基本内容前沿理论引导实践能力培养专业认知建筑概述学科专业方向导入—— 认识建筑——鲁滨逊的家原生态建筑真实材料考察表现基础 南校门测绘(含识图制图)——实地测量建筑钢笔画技法———— 设计解析建筑观察与分析(真实建筑)——真实案例体验作品复制与解析(大师作品)——大比例模型还原设计基础 功能、尺度研究 形态、二维到三维转换研究结构、材料研究 空间、流线研究宿舍改造设计(正常人体尺度)

拓展研究——轮椅上的生活

(无障碍尺度)平面构成 形体构成 纸质坐具设计空间构成(限定、组合、序列)节能意识(自然通风、采光等)

老龄化社会、弱势群体拓展研究—— —— 节材意识(可再生材料)—— 家具商场体验

生活环境设计实践

人体工学体验室体验日常实物(自然形态、人工形态)观察与生活体验真实材料考察

生活用具设计实践实地空间体验综合设计 (结合真实环境、热点问题选题)资源节约型装置设计校园防灾装置设计资源节约意识

全生命周期城市、社区防灾真实场景设计实践

大比例实物模型

实体模型搭建

图2 资源循环型(recycling)装置设计教学研究 (四)改革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缺乏必要的设计经验与设计方法,因此从认知、体验出发,通过研究进行操作实践,从具象思维引导抽象思维,从感性思维引导理性思维,从认知体验、拓展研究、设计实践展开教学,形成认知—体验—研究—实践—反馈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体化培养(图3)。

图3 教学方法框架图

三、 结语

结合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完善现有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改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工程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训练与专业基础环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学科前沿理论,从操作实践中认知专业、学习技能、应用理论、拓展研究,有利于克服以往一年级学生专业初步认知过程长,与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和建筑设计实践之间缺乏衔接的弊端,从而在一年级基础课教学的专业认知层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2011.

[2]吕元,熊瑛,陈喆,等.建筑学低年级基础课程群建设探索[C]//2006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16-218.

[3]吕元,熊瑛,赵睿,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体系研究[C]//2011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69-372.

Architecture preliminary teaching reform for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ies in junior grades

LYU Yuan, LIU Yue, XIONG Ying, ZHAO Rui, ZHANG Qing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例10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主要课程内容主要为培养学生的读图、制图、用图以及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基本技能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在从事建筑工程相关工作过程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达到标准甚至超出标准,是培养新一代建筑人才的必须。但从目前许多高职、大学的《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水平来看,其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其主要问题表现为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以及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等。为了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论述了相关的改革和优化方案。

一、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但随着我国测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不断更新,工程测量的教材内容也日益增加,教材越变越厚,但学生却由于学科的多样性分配给工程测量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1. 根据教育目标科学合理选取教材内容

对于现编的《建筑工程测量》教材,仍旧存在许多的冗余和重复。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首先应该考虑到教学的目标,也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学到什么?这些知识又是否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技术性?反而言之,如果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一概而论,跟着教材的编写走,往往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重点,继而无法辨别哪些知识是要深入学习的,哪些理论只需浅要理解的,在学习程度上分不清主次。

实际上,建筑工程测量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建筑工程项目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有施工测量、测量控制点、变形测量、竣工测量、场地地形图等,是特别基础也是特别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教授的内容,而对于一些较为老旧的理论或者技术,则可以让学生们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2. 结合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结构

建筑工程测量并不是单独的一门知识学科,它往往与其他科目诸如《工程制图》、《建筑力学》等科目有紧密的联系,综合起来形成课程体系。因此,在对《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着眼专业群建设。不仅要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更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 。

3. 课本内容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建筑专业是一项偏向于实践的专业课程,学生学习到的测量知识只有在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例如对于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方法等部分内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用仪器进行演示,并与实践课结合起来,直接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方法

随着各大高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活动,是目前许多教师展开教学的普遍方式之一。在《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摆脱传统理论灌输的单调性,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同时可以采用投影、实物模型来进一步充实和拓展重点的教学内容,使相关概念和准则更加直观化。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势,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多媒体教学手段所产生的劣势。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相关作图更加标准美观,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在课堂上因手动作图带来的时间损失,但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劣势,例如课堂内容过于紧凑,内容信息量过大,不容易当堂吸收,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有些跟不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只能够,要能够合理科学的把握课程节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单纯的追求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的跨度、广度,要照顾到不同接受水平的学生。

2.重视实践教学

传统的工程测量教材大部分内容讲的是测定,并最终以测绘地形图为目的,测设所占内容相对较少,教师也是按照教材讲的。但是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只讲授测绘知识并不能够完全解决学生在后续加入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知识体系。所以针对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要重点讲测量这部分内容,但同时也要结合工程实际讲授其他知识体系内的知识,比如讲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时,要结合建筑工程中建筑物的定位,把建筑物外廓各轴线的交点用角桩放样到地面上,同时结合建筑物的放线,在地面上放样出建筑物的细部轴线的交点即中心桩;在讲高程测设时,可结合建筑物基础施工中的测量工作,如控制基槽的开挖深度、控制基础墙体的标高,还可以测设楼面的高程、模板底部的高程等。

采取实践教学对于教师综合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精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最好是双师型的教师,也就是同时教导学生理论知识以及能够带领学生去相关施工现场去进行实践见习。如果没有相关从业经验,教师也可以向学校申请相关的时间活动,在施工现场教师要抓住机会,善于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别所在,并做好相关记录。教师只有在不断完善自身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有血有肉,能够切实让学生明白相关知识,并懂得如何动手操作,而不是沦为“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人” 。

三、加强实践综合考核

传统的建筑工程测量考核是通过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再加上考勤作为平时成绩,由于试卷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论水平,实际的仪器操作能力则不能被考察,而仪器的操作使用又是测量课程的重点,因为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考核应该有仪器操作能力的考核,为此,设计了一系列的仪器操作能力的考核项目,比如引入第三方(测绘技能鉴定中心)鉴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测量技能大赛,对学生掌握仪器快速对中和整平以及角度、距离、高程测量和现场测设等实践能力综合考核。通过增加考核实践能力的内容,学生认为这样的考核更公平,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积极主动钻研仪器的操作使用,对测量实训也有了兴趣,实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效果,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会是一项长期性的、细致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并通过对该科目的综合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去进一步的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将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测绘人才作为己任。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实践论文例11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工程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直接在建设工程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保证学院的培养目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就必须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达到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在毕业时获取大学专科学历,同时获得相应的岗位及资格证书(如预算员岗位证、全国造价员证),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因此,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进行各相关专业调研,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结构

进行各相关专业调研时,我们采取了“把行业专家、技术人才请进来,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走出去”的方法,首先听取生产第一线的行业专家、技术人才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建议,搜集有关信息,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服务。同时我们也组成了专业调研小组,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专业调研,写出调研报告,确定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能力结构,本课程具有如下能力结构:具有建筑工程定额应用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的计算能力;具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能力;具有编制拦标价的能力;具有编制投标报价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广联达、神机妙算、鲁班等预算软件。

二、根据能力结构,进行能力分解,确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以及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一)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掌握建筑工程定额中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的确定方法;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的确定方法;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根据工程案例,能应用建筑工程定额进行直接套算及换算,准确计算出分部分项费用。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教学。

(二)建筑工程工程量、装饰装修工程量的计算。掌握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实体项目、措施项目二十五个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和方法。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概预算的编制。熟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费用定额,掌握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完成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四)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熟悉工程量清单的概念、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特点;熟悉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内容;掌握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中综合单价的确定。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五)控制价的编制。站在招标人的角度,按照控制价的编制步骤,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控制价的编制。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六)投标报价的编制。站在投标人的角度,按照投标报价的编制步骤,根据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完成投标报价的编制。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七)广联达、神机妙算预算软件的应用。熟悉广联达、神机妙算软件的使用,为软件技能训练奠定一基础。假题真做实训、计算机模拟操作。

(八)技能实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假题真做实训、计算机模拟操作。

(九)顶岗实训。综合检验学生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以造价员的身份到工程建设工地、造价中介机构进行毕业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管理和应用综合能力的训练。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的控制价、投标价等的编制。

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的特点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具有“分层培养,逐步提高”的特点。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的实践教学分为四层次: 第一、二层称为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由理论课和实践课交替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及实践能力及造价员应具有的基本专业技能;第三、四层称为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由学生技能实训及顶岗实训完成,学生以预算员、造价员的身份参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际工作,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快的适应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管理和应用工作。

第一层次,基础层次。教师演示,学生照做,进行操作实训,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训(课中实训,以分部分项工程为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互换法,以学生熟悉的建筑物作为工程实例,如住宅楼、宿舍楼、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

第二层次,应用层次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学中做,进行模拟实训,在理论课完成后,独立教学周进行实训(独立周,以单位工程为主—建筑 、装饰 、水、暖、电工程)。有了第一层次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本方法,这时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综合实训,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们熟悉的其他工程图,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实践,边学习边完成建筑工程中土石方工程、桩与地基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屋面防水工程、保温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中楼地面工程、墙柱面工程、顶棚工程、门窗工程、油漆涂料工程以及水、暖、电等工程量的计量与报价的计算,最终完成建筑、装饰、水、暖、电单位工程的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模拟招标人或投标人进行报价,当学生能够正确给出单位工程的标底(招标控制价)或投标报价时,教师给予表扬,使学生具有成就感,以此对工程造价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应达到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学习培养目标。

第三层次,综合层次。教师引路,学生独立完成,进行仿真实训,在本课程毕业设计时进行(各种结构形式)。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两年来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学生将知识融汇贯通,将所学工程技术知识、经济基础知识融汇贯通的一次综合、全面的毕业设计。通过“假题真做”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建筑识图、建筑构造、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等知识了解、掌握和认知,理解建筑经济的基本知识和统计的一般原理,掌握并熟悉工程造价有关定额基价、清单计价规范、图集等,按设计任务书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正确理解和掌握《gb50500-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熟悉建筑工程招标与投标过程,掌握应用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

第四层次,创新层次。师生探讨,学生独立完成,在顶岗实训阶段完成(各种结构形式)。毕业实习(顶岗实训),学生通过在校四学期的理论学习,一学期的毕业设计(第三层次),学习了相关职业技术课,并且完成了定额计价模式下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水、暖、电概预算的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量清单及计价的编制、工程招标投标的编制等毕业设计内容,具备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进入毕业实习(顶岗实训)。

四、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观念

职业院校应重视实践教学,把其放在重要地位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把实践性教学理解成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甚至将培养技能看成是唯一的目的,或则将实践性教学理解为理论知识的练习与验证,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这种理解过于片面、狭窄。其实,高职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职”,职业技能是高职学生的优势;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在于“高”,高职学生比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片面强调理论教学或职业技能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通过能体现和涵盖职业功能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将实际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技能训练带入理论教学环境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在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同时,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实现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改革,扩大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信息量和直观性,注重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达到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单项训练转向综合训练

首先从单项训练向综合训练转化。单项训练项目,学生学到的技能是简单的、单一的,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复杂的、综合的技能问题,在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综合训练项目,指导学生通过逐个解决每个单项项目继而完成整个项目,完成单个项目训练向综合训练的转化,培养学生统筹全局、全面考虑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工程量的计量,就可以从每个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从单向项目训练转向综合项目训练。其次,从单个课程实践教学向综合课程(各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实践教学转化,以往的实践教学的安排,尤其是校内实践教学,一般按学科设计,这种做法容易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逻辑联系。而综合课程实践教学,将互为影响、联系紧密的课程开设在同一学期,并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综合设计、开设实践教学课程。例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的实践教学可以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课程的实践教学联系在一起,按照建筑工程建设顺序,学生先完成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最后完成建筑工程招投标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这样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还结合工程实际中所需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工程实际保持同步,学以致用。

(三)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