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6:07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例1

2.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热情与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相比,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重视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参与性,教学参与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度,进而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两者之间是一种良性循环。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提高,为学生的思维能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实施策略

1.多元化教学策略多元化教学开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施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时,可以增加多媒体的教学设备的使用,综合运用声音、图像与视频,使学生的分组合作讨论结果更加具体、更加形象,但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多媒体的过度使用,造成原始语言文字魅力的丧失。明确小组联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语文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所学习的内容多为理论知识,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能力,这也就导致语文学科的枯燥性。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去,注重学生发展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重合。

2.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联动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确小组联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讲解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还要形成集体意识,学会尊重对手,学会服从集体决策。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还应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小组联动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进行难点教学时,可以通过教学故事引入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汇总各个学习小组的观点,逐一进行观点的点评。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下,语文教师给出学生阅读篇目及指导意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联动合作的阅读模式,交流阅读经验及阅读感悟,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感受语文合作交流的乐趣。例如在朱自清散文《背影》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视频短片的拍摄,课上展示同学所拍的短片,短片播放完毕后可以分组探讨拍摄感受。在完成相关工作后,可以进行原文阅读,这种阅读感受跟平常所获得的阅读感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层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有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的写作过程就是写作素材的输出过程,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写作素材的获得一直是写作的最大障碍。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能实现不同学生之间,不同学习小组之间的及时讨论与交流,对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物、不同事件进行讨论、交流。在这种讨论与交流中,学生会不自觉养成自我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社会中热门事件更会成为讨论的焦点,写作素材的积累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2.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教得再好也不如学生自己学得好,现阶段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写作的欲望。在写作实际教学中,常规的文体知识、选题立意、写作模式的教授仅仅是给学生以指导作用。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交流之中获得写作题目的选择,借鉴他人优秀的写作模式,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改变写作批改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更是学生的思想结晶。在实际写作批改中,由于教师写作批改工作量过大,不能一一指出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只能指出具有概括性的,这种看似全面的写作批改方式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要求学生采取匿名方式分组讨论他组成员的作文,学生自制评价标准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这种写作批改方式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还能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丰富写作教学形式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等待宣判,这种枯燥乏味的写作教学模式不仅阻碍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提高,更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要求学生采取小组联动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讨论中自由选取写作题目,放宽写作限制,使学生的写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打破教师写作教学“一言堂”局面,让学生参与写作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写作教学的多元化。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例2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广泛存在,主要是因为它的互和发展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能够恰如其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我们分点论述。

一、科学遴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提升合作学习效度

基于提升学生小组学习效度的考量,教师应注重对学习内容的科学遴选。通常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能够被具备一定思考意义的问题所调动,进而使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增进,同时合作欲望得以增强。考虑到开放性问题通常包括多种解题思路,问题的答案也并非唯一,因此教师可考虑遴选开放性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内容。考虑到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思路通常欠缺全面性,因此其在个人进行问题作答时会遭遇困境,基于此种情形,学生通常需要经由同其他同学的思维交流,实现对问题的破解。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位小组成员的观点实现交互碰撞,从而使存在争议的相关问题变得明晰,进而深化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领悟,从而彰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笔者在讲授完《春江花月夜》一课时,要求学生先对全文进行细致阅读,并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景物进行思考,诸如美景对文章作者的哲理启发是什么,文中的月亮所指为何等,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前述问题的讨论,从而使学生实现对前述问题的破解。通过此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双方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了高效课堂的创设。

二、注重表达,合理安排时间,强化展示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有意识强化培养,使学生能够藉由语言向外界进行内心思想的阐述与表达。在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中,因学生个体方面的差异,诸如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心理特质等,因此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学生之间思维与观点的交互碰撞,建立实现思维模式的创新。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学生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实现知识的拓展,使其体悟到思维交流的快慰之感。在实践中,部分教师担心学生无法有效对其所设置的问题进行作答,导致教学进度无法完成,因此会主动介入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交流空间被压缩,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实质上,小组合作学习乃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交流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借助思维与观点的碰撞,实现对知识的认知与领悟,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注重把握合作学习进度,彰显教师的指导效用

基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考虑,教室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以便在学生讨论问题的重心发生偏移时,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参与身份是指导者,而非取代学生作答的替代者。教师应注重对合作小组学习具体方式的指导,诸如任务的配置、角色的分担、学生之间提问的注意事项等,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开展。当某一小组成员遇到问题瓶颈无法突破时,教师应适时的介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瓶颈限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四、注重合作中的科学评价

学习过程中,评价环节不可或缺。而科学的评价更是培养学生信心、促进学生发展、推动课改积极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是以学习小组成员整体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注重对个体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习小组个体成员的评价,更注重对合作学习小组集体成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也着重于评价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整体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效果,对个体的评价,着重评价个体学生的合作态度、学习的进步状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还要改变教师一人评价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活动中来,进行自我评价评、小组之间互评、及全班各个学习小组的互评,发挥师生共同评价机制的优势。无论是哪一种评价,都要以正面激励为主,使每个学习主体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愿望。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从科学遴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提升合作学习效度、注重表达,合理安排时间,强化展示、注重把握合作学习进度,彰显教师的指导效用、注重合作中的科学评价四个方面就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探讨。更多的小组合作的方法还需要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利用,以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例3

1.分组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把学生分到小组。

每小组人数大致为4—5人。按学习成绩、男女比例、性格特点和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分组,尽量合理。最后小组自己确认或老师委派的方式选派首任组长,同时分设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以后每月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以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每学期对小组成员只作一些微调。实验表明:组员基本稳定有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3.定期分别召开小组长、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会议,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老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寻求改进的方法。

会议可先密后疏的方式进行。

二、充分发挥组内成员作用是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比如,我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及合外力的关系》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及合外力的关系,学生能想到:合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为了寻找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我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每个成员为了完成好自己在实验中的角色,对于教师的指导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实验过程中由协调员分工,谁负责仪器操作,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数据处理等任务,监督员督促本组成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实验过程,并能准确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最后由小组长公布本组的实验结果,以供全班交流。当学生看到各小组用不同的数据能归纳出同一个结论时,都非常兴奋,成功的喜悦将是他们后继学习的最大动力。高中物理课尤其是实验课,小组合作能发挥更大的优势,这就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应充分发挥作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认真对待自己的任务,共同共同成长进步。

三、合理运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一)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二)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发表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发言,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总结报告员等。

(三)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对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延伸的问题在作进一步的探讨;还可以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优生辅导差生,小组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担负起更大的调控和管理职责。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例4

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我国,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行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繁荣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情感态度的过程”。因此,要想实现高效有序的合作化教学,首先就要对全班同学进行合理的分组。

一、分组原则

首先我们要明确对学生分组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便与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考虑分组以前,必须本着民主自愿的原则,从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思想品质、感情交流、性别等方面综合考虑,把志趣相投、愿意相互帮助的同学均衡分组。相反,如果只根据学生成绩,不顾学生的意愿,强硬的将几个情趣迥异的同学捏合在一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合作学习效果,反而会整天闹出很多的矛盾和事端出来。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树立民主科学的分组理念,然后通过合理的程序选出组长,确定组员,为合作化教学铺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分组策略

1.明确分组原则和目标

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宣传发动工作,才能确保分组的有效性和均衡性。否则,如果单纯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分组,往往会造成经常在一起玩的同学聚在一起。因为学习成绩的综合实力差距太大,反而不能形成公平的合作与竞争局面,从而失去合作教学的意义。因此,分组前,必须让每个同学意识到:分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必须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小组灵魂人物,然后分层组合,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基本保持均衡。

2.确定组数和人数

根据各班的人数不同,分组的数目和组员的数目应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为了配合卫生值日的情况,各班组数应以5个组为宜,每个小组的成员数目应以4~6人最好。在比较大的班额里,如40~60人的班级,可以分为5个大组,10个小组。每个大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个,每个小组长各负责3~5人的学习活动还是可以应付得过来的。

3.选拔班干部和组长

因为合作化教学中,各组组长应起到重要的核心作用,所以在选拔组长和班长前,必须让每个学生明确选拔组长和班长的重要性。选拔的标准不仅要考虑到组长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还要考虑到他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只有真正选出负责任的领头雁,才能使每个团队发挥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4.划分层次

班组长确定以后,就要考虑组员的分配。为了使各小组实力均衡,实现公平的合理竞争,下一步就要考虑怎样使人员分配更均衡些。为了避免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综合表现将其分为优、良、中三个群体或用语文字母命名为A~F组若干个群体。这样各个群体内的同学实力均衡,再让组长根据个人爱好和感情深浅选择时选择自己乐于合作的组员,会使小组成员的凝聚力更为强大。

5.挑选组员

所有同学根据综合素质高低划分若干个层次以后,再让选出的组长按蛇字顺序挑选组员。如先按倒序让五组的组长从优秀生层次中选出自己最得力的副手,再让四、三、二、一组的组长选拔副组长。然后再按正序让一、二、三、四、五组的组长依次从优秀层次中剩余的同学里挑选与自己合得来的组员。按照这种顺序直至将所有的同学分配完毕,每个小组的实力基本上是比较均衡的,他们的情趣也基本相同,为下一步的合作与竞争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6.座位和组员编排

各小组的人员确定以后,就要考虑座次安排和组员编号了。为了便于合作与交流,各小组成员最好就近坐在一起,或者最好以4~6人为一组将2~3张桌子并排摆放在一起,以组长为核心呈U字形依次排位。最后还要对小组成员按综合素质的高低进行标号。只有这样,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竞赛时才能形成公平竞争的基础。

三、结语

经过如此科学合理的分组以后,各小组成员比以前更加便于交流合作学习,也便于形成公平的竞争平台。当然,这种分组方法的初期需要老师不断强调纪律性和合作方式,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会形成纪律较差,学生流于开小差、说悄悄话的局面。因此,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善于发挥其优势的一面,控制其负面的不利因素,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发挥到最大化。

(上接第49页) 本题先从具体的一次函数出发,让学生从具体的解析式中回顾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有关性质.然后顺势引出例题,本例题从一次函数的定义出发,不断变式,从图象条件到文字条件、性质条件,再到开放条件,由易到难、逐步变化、层层推进、从而达到课堂增效之目的。对于第5题,作为教者,只是在穿针引线,并没有讲多少.这是一个开放型问题,学生所补的条件不尽相同,有的从数的角度分析,有的从形的角度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优化例题设计,促进课堂增效,一定要摒弃“题海战术”,减少无谓的机械训练,教师的教学不是就题论题,遇题讲题,而是要通过对例题优化设计,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方法,善于对比,发现规律,乐于梳理,理清思路,从而使学生达到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长此以往,课堂增效便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杜淑英.在问题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08,(11).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例5

二、利用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持续学习

小组合作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激发学习兴趣与提高合作水平方面,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优劣势等具体情况,组团制定本组的学习计划,为课外的英语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放学后、节假日组成合作小组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将课堂中教师的引导教学延伸至课外学生的自我学习。这种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写相似主题作文、完成课文学习心得、互相交换学习心得、根据课文主题做调研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如预习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划出重难点词汇、独立思考、预做课后练习,然后再带着问题合作。在九年级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掌握基本句式和一定量的词汇、能完成简单的造句和对话的情况,笔者适当强化了对学生实际应用的要求。在Unit7WhereWouldYouLiketoVisit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参考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光影星播客》的形式,先根据兴趣爱好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让各小组课下集体选出一个旅游景点进行介绍准备,介绍内容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状况、解说词等。完成教学任务后,请各组学生上台,一起向全班介绍这个景点(要求学生在介绍过程中运用已学的“Iloveplaceswherethepeoplearereallyfriendly./I’dlovetovisitMexico.”等本单元的重点句型、短语及单词)。这种与学生生活、爱好相贴近的“课堂迁移”形式,让学生能在课下学习、课上展示,起到了非常好的巩固效果。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例6

二、英语课堂师生双向互动策略

(一)巧妙创新教学方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巧妙的设计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活动和游戏进行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第一,可以适当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课堂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能够让枯燥的英语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环境扮演相关人物,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进行表演,如商店售货员与顾客直接的对话练习,学生A:MayIhelpyou,sir?学生B:Yeah!Iwanttobuyapen,wherearethepens?学生A:Thisway,sir。Iwillshowyou。学生B:thanks!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英语单词及语法的掌握能力。第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英语预感的把握能力更加准确。教师可以在每一堂课开始之前让学生唱一遍之前学习的英文歌,不仅能够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记忆更多的英文单词。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走进了中学,初中英语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先进教学工具,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增加新的推力。把英语课打造成个性化的课堂,让学生觉得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春夏秋冬四季的单词时,教师可以事先从网上下载能够代表四季景色的图片和影像素菜,通过幻灯片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到spring的风和日丽、summer的烈日当空、autumn的丰收喜悦、winter的冰雪茫茫,通过图片的影像的三维展示,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用英语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理由,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效率。

(三)建立双向互动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例7

一、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

1.小组合作是以课前分好的小组为主进行的学习活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最有效果,因此,在分组时要注意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学习成绩、语言能力、性别、学习风格、人格类型等等。一般情况下四人一组为适宜,它可以灵活地变成两两讨论,然后互相汇报讨论结果。这样可以最大范围的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让有足够的力量和创新思维同学们自己来完成学习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同伴间“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只有当小组团体和组中每个成员都取得成功时,组员个体才能算是获得成功(反之亦然)。这是合作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小组成员不仅要承担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彼此之间还要互助合作,协同努力,在相互的听、说、读、写等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指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由老师带领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有课题的组内讨论,达到互助学习的效果。其主要目的就是突显团队协同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授课方式既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又发挥出群体之间的能动因素,强化学生的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另外,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差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使其优劣互补,让差等生在相应的帮助下也能参与到谈论中来,有培养主动学习精神,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等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深受教师们的喜爱。可是在实际运用过程,由于组织较为随意,讨论过程中场面混论,课堂纪律涣散,设置的问题缺乏研究价值,使“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看似讨论激烈,其实收获不多,留给学生的只是热闹而已。

(1)进行科学分组。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和课时内容,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笔者有两种分组建议:固定分组和随机分组。

(2)固定分组。固定分组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把其分为高、中、差三种类型的大组,然后再让大组之间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成若干小组。根据学生性格、能力的差异合理的分组,让不同性格或不同能力的学生结合,使得每个小组里面都有高、中、差三种层次的学生,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分组谈论时,学生的座位形状应根据讨论内容进行合理的排列,比如,圆形、弧形等。另外,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可让学生轮流上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同时在分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敏锐的发现小组讨论过程中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小组内部人员的分工,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只有这样的分组模式才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让每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为公平竞争做下了铺垫。

(3)随机式分组。由于教学内容不尽相同,采用固定式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采取随机式分组。可分为同桌式二人组合和随机式多人组合。同桌式的二人组合更有利于观点的统一,而随机式的多人组合则能让“志同道合”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增强团队感。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意识到他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个人,更代表一个集体的形象。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诱发学生的“斗志”让其畅所欲言,然后教师再根据讨论情况顺势把观点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几个大的阵营,再通过阵营之间的讨论,根据各自提出的依据,找出较为有力的观点达成共识。如此便不会出现小组“内讧”的情况,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4)在讨论之前要明确要求及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根据老师布置的讨论内容,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但在讨论前教师要明确讨论要求,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不能一味的追求气氛而忽略了课堂纪律。在明确讨论要求后,教师要向学生清晰的传达本次谈论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任务,在学生无法理解老师所布置的任务时,老师应当做好示范,让学生都能很好的明白该活动环节的运作程序,从而让学生能更好效率的讨论。比如,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之前,教师可以找几个同学一起示范一下讨论的流程,及相关任务的具体做法,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模拟具体的场景。

(5)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该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或者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人、发言人、或者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在一定时间后可以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角色中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三、结束语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有效地展开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的学习。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还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思考。我相信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肯定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可以使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万香.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杨丽萍.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8.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例8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的讨论学习成为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它被语文老师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在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创设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沉闷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设计问题没考虑学生实际,一味追求形式,缺乏适当的引导和调控,课堂往往出现雷声大,雨点小,表面沸沸扬扬,实际一无所获、问题不了了之或教师取而代之的情况。我曾听了几堂初一、初二年新老师汇报课,四位教师均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法,讨论时间大约在10分钟左右,次数多者四五次,少则两次。形式有小组代表发言,也有小组辩论等。课堂十分热闹,讨论确实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问题设计极端化。为了使讨论收到成效,设计的问题应中心明确、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最好是选择教材中的重、难点,或者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说有所得。但有的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2、教师调控自由化。新课改突出强调的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思想,但决不是听之任之。在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是“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的角色,可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东张西望看学生讨论,就是在教室内踱着方步,或者干脆坐着旁听。教师置身于讨论之外,无疑会淡化教师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功能,破坏和谐课堂文化的建构。

3、学生学习个体化。小组合作讨论中,所有学生应当积极参与、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讨论的成果应该是合作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一些学习小组游离于合作讨论之外,他们有的做学科作业,有的坐得毕恭毕敬,心不在焉,更有的浑水摸鱼,谈笑风生。汇报合作成果时,学生往往是一家之言,小组合作成为优秀学生发言的专利。

4、小组讨论形式化。为了应付公开课,有的教师把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结果呈现给参与的小组,汇报成果时,合作小组成了“教师的代言人”。这样师生脸上有光彩,却让合作学习形式化。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讨论学习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成了优生表现的舞台,学困生少有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讨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小组合作优化,展现学生特长。小组的编排十分重要。它可以由前后左右同学为单位组成一个小组,每组一般按优生、中等生、后进生比例配编。小组编排可按两种方式进行:

教师分配式:教师把具有不同观点和不同经历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既可以把不同性别和层次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也可以让每小组中有不同风格的学生。

自由选择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平时能相处融洽的伙伴。因为他们互相了解,彼此信任,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不过教师应适当把关。

两种组合方式,教师可依据具体情况而自由变化,建立相对稳定的讨论小组。

2、选好讨论内容,提高合作意义。语文课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课前选准合作讨论的内容。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它往往值得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的印象。难点因理论性较强,或因距离学生认知水平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可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进行讨论、各抒已见,然后教师加以点拨,加深理解、化难为易。

教学中学生感兴趣、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教学中能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教育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明辨是非,学会做人。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例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阅读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其实,阅读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获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只靠教师的讲授,学生是无法真正体会到阅读技巧的。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的探索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在合作讨论中,领悟阅读的过程,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策略

(一)合理分组和选拔组长。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一般每组是4-8人左右,组成合作小组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另一种是由老师进行分组。当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时,往往会出现学习困难、纪律不好的学生组合困难的现象。由老师进行分组,往往会指定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或者学生干部来负责,这样却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我的做法是,先跟学生分析清楚组长的意义与责任,然后让学生自荐组长,再由自荐当组长的同学,到学生中去选择组员。同时,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组长,在选择组长的时候,我先提醒学生,在选择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能力、责任心,而不是关系。

(二)明确分工与组织纪律。

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俗话说,无规矩难以成方圆。建立了小组,小组内的组织纪律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在活动过程中一定确保做到: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不讲题外话。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

(三)把握合作交流的时机与技巧。

我们都知道,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首先,每一个合作的内容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开发性、探索性,学生不能立即解决,但他们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起步进行探讨;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同时,合作是需要交流沟通的,而沟通非常讲究方法,如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进行沟通的:首先要学会交流和倾听,不能一窝蜂似的抢着各抒己见,要有秩序地交流。其次要学会欣赏与激励。所以,教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激励评价,既能充分肯定同学发言好的地方,又能中肯地提出建议,如“你的想法真棒!”,“我觉得你这儿讲得有些对,……相信你下次会讲得更好!”这样,真诚地相信别人,帮助别人,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将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具体实施如下:

(一)设计目标,明确任务。

在课堂上要清晰提出本次阅读训练的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这样来设计目标与任务: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重点关注本课要求会认的9个字);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组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分配好每个成员的任务,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思考解疑的机会,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所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增强质疑求异的信心,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善问,并把这种质疑扩展到课外阅读中去。

(三)组间讨论,形成认识。

在独立思考之后,学生既有了对所讨论问题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理解之后提出的问题。这时的学生已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地,而小组讨论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组内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过程,要注意要让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教《秋天的雨》自由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小组内活动,小组中一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段朗读,其他成员聆听,听完后各组员用自己的话概述,其他成员补充。在概述补充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活动中人人参与,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四)全班交流,分层评价。

组长把本小组交流的体会总结归纳后,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组员补充,其它小组提出相关意见。这样全班性的交流可以让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深入。学习中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评价主体要多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而且评价内容要多样: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测试成绩、作业情况等方面内容都要有所涉及。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应用小组合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例10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却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分组单一或随意;有的组内分工不明确;有的问题没必要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对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当甚至放任的态度等等。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呢?

一、营造氛围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生活态度。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独立学习和竞争,而是让学生把相互帮助作为目标,把他人当作合作对象。首先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与别人的思维与观点的碰撞中能学到更多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合作中能学会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与不同的人往;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能使学习变得更加生趣盎然。其次教师既是组织者,也要“蹲下身”,有时不妨把自己当作普通一生参与讨论,营造和谐宽松合作的课堂气氛。最后制定合作规则。如: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人人参与;不懂就问;提出不同意见要注意措词与礼节;批评时对事不对人;帮助别人却不要代替别人去做;少说或不说与合作讨论内容无关的话等等。

(二)要关爱学生

教师和学生应当建立一种比较平等的关系。很难想象,如果教师高高在上,怎么处理好师生关系?怎么可能使学生有很强的学习的动力呢?只有与学生建立比较平等的关系,教师才有可能走近学生,并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要多多鼓励学生,要为学生的不断进步而喝彩,――教师在课间和课余时间要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等等。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建立一种比较平等的师生关系下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博大的公平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面向所有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溺爱不是真正爱,放任不是爱,对学生要严而有度,严慈结合,对学生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多关心。教师的爱应当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发自内心都是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面向所有的学生,教师应当撒向学生都是爱。

二、精心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们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班级学生的实际,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确定。比如我在教《羚羊木雕》,文中结尾道“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件事主要怪谁?”接着根据学生的观点把全班分为三组:一认为主要怪父母,二认为主要怪“我”,三认为主要怪万芳。然后要求三组学生先从文中、资料或生活实际中找出依据,再每组选出三位辩手,参加辩论赛。这种以学生观点或兴趣建立的合作学习小组,虽然打乱了学生的座位,有点乱,可如果组织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般的合作学习,每组以4-6人为宜。而分组方案最快也最常用的是学生与座位最近的同学组成小组,往往是前后4人一组。还有让学生选择任务分组,学生自主挑选搭档,随机分组和混杂分组等形式。尤其是混杂分组,由于学生与不是很熟悉的同学一起学习讨论,有其他分组所没有的一些优点,譬如:因不同观点的提出和整合,会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思维的多样性;使学生学会与他们不同的人,特别是并不想与之合作的人一同学习的技能;和较生疏的人在一起会约束自己,纪律会变好;优生会更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等。此分组方法若分工明确,组织得当,效果很好。

对于合作学习小组,我们还可以不定期进行重组,并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可由口才较好的学生担任,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三、优化内容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例11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广和深入,各种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层出不穷。纵观这些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无一例外地将小组讨论和交流学习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教学环节,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然而,笔者发现在现实教学中,小组讨论很多时候似乎有形而无神,变成了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结合多方面的观察和思考,谈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问题的设置

小组讨论往往是以问题为开端,从问题出发展开讨论。这里的问题是极为重要的,问题的提出是否有价值?问题是否紧扣文本?问题是否与新课程的理念相符合?这都是判断教师提问是否有效的标准,但从小组讨论的效果来说,很显然,很多教师是不合格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提问过于频繁,没有深度

教师的课堂语言可以是精炼的也可以是华丽的,但一定是有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疑而问或者自问自答的状况,这种提问就可以称为无效提问,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比如:教师的提问中经常包含“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字眼,这是一种指向明确且不用思考的设问,但我们的课堂却被这种没有价值的问题所占据。

2.设问目的不明确,没有清晰度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答非所问或者没有回答自己小组的部分,反而对其他小组的问题进行回答或提出异议。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教师的设问不明确,小组分工不明确导致的。如分析孔乙己这一课的笑声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可能显得过于笼统:课文中多次写人们的笑,你怎么看?如果这样设计就明确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笑声,文中多次出现人们的笑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样的提问明确、有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衔接,也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思考。

3.设问时间控制不当,没有准确性

教师的提问有时往往忽视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对讨论的时间难以做出合理的安排,有的问题十分简单,但教师却预留出较长的时间讨论。而难的问题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还没有讨论出结果,正是这种情况才导致课堂讨论出现混乱,使得讨论草草收场。

二、教师自身的素养

学生、教师、教育的中介系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身心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身的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就显得极为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课堂缺乏有效透彻的理解,进行“走过场”式讨论

新课程语文课堂有效的教学内涵可以解释为:它是教师依照语文学科的性质,制定三维的教学目标,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能够相对有效地发展学生知、情、意、能等目标的教学。但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针对零星的、孤立的知识点进行训练,使得学生不能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而小组讨论似乎也成为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标配”,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参与,而不注重学生的讨论结果,用标准化的答案来要求学生,这可以说是一种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这也使得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2.教师将好学生与后进生区别对待

教师偏爱好学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对每个学生平等相待。小组讨论过程中,问题有难有易,好学生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使得中等生和后进生难以进行有效的思考。而教师有意无意地也会叫好学生来回答所讨论的问题,以保证课堂有序而高效地进行,使得其他的学生难以体会到参与感与成就感。

3.教师置身事外或变相灌输

在小组讨论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进行讨论与交流,教师却以旁观者的角色在讲台上扫视全班,最后用标准答案来对照学生所讨论的结果,这是一种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结果的讨论,因为无论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最后都会采用标准答案。而在许多公开课中,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会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讨论方向、讨论内容作某些提示,这种“提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变相的灌输,向学生灌输预设答案的思考方向或内容,使学生活跃的思维走向预设的轨道,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新课标指出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为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促进小组讨论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开展,消除小组讨论在语文课堂中的低效性,教师应该对自己提高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状况,加强小组讨论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福英.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有效性[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