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观赏园艺论文

观赏园艺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6:47

观赏园艺论文

观赏园艺论文例1

摘要:

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均具有将有限的空间赋予高度审美使命的创作精神。文章用艺术审美泛化思想作为研究的契入点,探讨了两者在创作思想上的相似性,更进一步地从创作主体、创作客体、艺术赏析、情感精神四方面揭示出二者在创作与赏析中传达出来的相似追求;通过发掘艺术门类之间的关联性,为传统园林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关键词:园林;书法;文化;审美泛化思想;创作与赏析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09-04

一、两个文化事件的启示

一个文化事件是:在书法申遗成功的背景下,中国美术馆特别推出了“情境书法大展”。展览提取了书法的八类典型文化情境,其中包括“乡居雅韵”“山水情怀”“园林高致”“居室风雅”等八个部分,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书法存在的文化空间,书法之“形”与“意”同具体的物质环境水融,情由景变,境由情生,书法的文化生态得以阐释[1]。另一个文化事件是: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项目中的“中园(CHINA PARK)”的诞生。这两个文化事件引领当代人去关注和思考中国传统姊妹艺术——园林与书法之间的密切联系,探讨中国文化的精神,园书共赏,相互因借,相互彰显,人们的审美意境正在朝着多方位、多元化的研究方向发展。

中国古代美学史上,有一种艺术泛化思想,被称为“泛艺论”。“泛艺论”提出把一种门类艺术当做另一种门类艺术来论析、品赏,强调二者互补相通的质素。依据这种思想来欣赏园林,就会有种不同的艺术泛化视角的审美品赏,产生出园林的本位之赏和出位之赏。美的泛化思想是一座联结各种文化现象的桥梁[2]。古代书法家从舞剑器中悟出书法之道,舞蹈家从书法中悟出舞蹈之神,就是运用意象思维将隐藏于艺术之中体现内在质素的基因捕捉起来,用各自的艺术语言去表现。对于传统园林的研究,长期以来偏重于文学性的描述,而缺少对传统园林与其他艺术的类比性研究。通过园林与书法创作思想的相似性揭示,更深入地探讨二者在创作和赏析中的相似追求,以此丰富和拓展园林审美的内容。

二、园林与书法创作思想的相似性

园林与书法之所以存在审美共通性,这与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心态密切相关。将二者置于共同的美学语境中下,立足于本土资源的理论话语,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一)整体关照意识——时空共生,流观意象

园林与书法皆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是时空运动的结果。中国古人的时空意识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宇宙观”[3]。这样的时空意识生成于传统哲学中整体观基础之上的——认识事物的过程不是由局部到整体的渐进,而是从总体上把握事物,通过事物的整体形象去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这种全方位的关照方法——“流观”,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开阔视野[4]。书法汉字的空间组构直接决定了书法的“空间性”传达,这一点与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营造的终极目的具有一致性。书法中的线被赋予了运动的态势,由空间展开化为时间流程,具备了时间品格。“形散而神不散”(唐张旭《古诗四帖》)就是整体空间意象的反映。在园林审美时,时间起着串联沟通的作用,将貌似分散无序的各个单体联系为统一的整体: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步移景异,一方面保留着对前一个空间的记忆,另一方面又怀着对下一个空间的期待,显露出空间的时间化特征。

(二)道技并重思想——以意驭法,法为意使

“道”与“技”分别对应着“意”与“法”。作为一种审美理想,“道”是审美意识内部最高层次的概括,是通过长期意象积累而生成的审美精神模式,它反映出创作主体对审美境界的自觉追求,包含着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活动所展现的对“道”的领悟与揭示。有唐一代,书法受到儒家文化制约甚多,故而重视法度与规范,与老庄和佛教禅宗的不拘一格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在对待“道”与“技”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两者并重的思想。“意”是一种思想、一种体悟、一种追求,“法”是书作达到预期审美效果的技术保障。中国艺术中鲜见技术中心主义的著作,“技进乎道,道存于技”的技道观念,是理解艺术中技术的规定性与变异性与道的本源性与恒常性之关系的钥匙,可谓“人心营构之象”[5]。无论是造园家还是书法家,必须是一个体“道”者,并在其作品中将体“道”表现出来。纵观书法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尚法”转向“尚道”的过程,书法家不为笔所役,以意使笔,心手合一,让人理解书法的高下不再是各种法度技巧,而是以书法家的立意的高下为评判准则。郑元勋为计成《园冶》题词:“园有异宜,无成法。”园林景观元素的位置经营依主人的立意而定,无论是李渔依云居山造的“层园”,还是袁枚依地势高下而建的“随园”,皆是将纯熟的叠山理水技艺和构景思想融入园林的佳作。

(三)小中见大思想——提炼抽象,味象悟道

中国美学十分重视透过有限的自然形态或有限的笔墨来传达无限的生命意蕴,故而倡导艺术美以小见大的思想。在古人看来,创作活动就是主体从形而下的审美感性观照活动——“味象”中获得形而上的审美安顿——“悟道”。“象”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区别于西方的“形象”。书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象征符号,作为书法载体的汉字是以点画为基础集合而成,点画既受字的约束,又因字的引导生成了千万种排列组合,产生出抽象的空间。汉字从最初的实用性上升为以审美为主要目的艺术,形式更加纯粹,更加抽象,取得了形象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和谐美[6]。所谓抽象,从表现上看就是抽去了某些具象之形,留下不象的部分;从艺术的本质来看这是更深层次、更接近于艺术的本质与真谛。狂草,使人观之回肠荡气就是很好的诠释。园林中千姿百态的水景元素被视为造园家苦心经营的“点画”,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在观赏者心中相互通融的景象——以聚散、开合、收放、曲直等手法获得“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的景象,成为典型化的自然,不留下设计的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计成)的境地。尤其是文人园林中经过删繁就简、化繁为简的处理,达到以少胜多、意境深远的效果。“笔越简而气越壮,景越少而意越长”(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与“一即多,多即一”的禅宗思想和“有限即是无限”的艺术辩证法,一脉相通[7]。

三、园林与书法创作与赏析中相似的美学追求

在接受美学看来,任何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都存在于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中。

(一)创作主体的追求——形神皆备,以形传神

形美是可以用眼观察到的,而神美则需要通过形美来细细品味其间的精神面貌。两者相互联系,须兼而有之。“书之好丑,在心在手”(东汉赵壹《非常书》)强调了书法家的天赋气质对艺术创作的决定性作用。这样的观点与《园冶》中“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之说不谋而合。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充满激情地写到中国人的这支笔,“界破了虚实,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古人书论中有“妙在笔画之外”、“字外求字”“书如其人”等,即主张讲求书与人关系的和谐,讲求书学家学识、思想、气质、道德修养与创作境界的和合,打破这种和谐,书学家便落入下品。古代书论无不体现出重“神”的审美倾向,使艺术更注重对生命本体的关注,对精神风貌的展示。《兰亭序》的妍美之所以没有显出造作、浮华之感,是因为王羲之有“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的人格;“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的赞语既是对书学家容仪风神的品藻,也是对飘逸笔势的称扬。书品与士大夫人格相互融贯。园林中讲求“主人无俗态,作圃见文心”(明陈继儒),很好地诠释了造园主人的决定作用,他们在创作中的审美意识和人格追求被物化于园林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宋代坡疏浚西湖,筑苏堤,造亭台,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情怀渗透到了湖滨风景的建造中,充分展现出创作者的社会理想、宇宙观、审美观、人生价值等精神气质。

(二)创作客体的追求——气韵生动,其趣乃出

气韵是中国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是一种整体的混沌的直观把握方式。书法依靠线条切割后进行重组来构筑空间,形成章法,虽然结构和章法千变万化,但基本原则是呼应与对比,各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瞻顾,行与行之间彼此映带。“贯气而自然”,“起笔为呼,承笔为应”(清笪重光《书筏》),“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连贯,前后左右一气相生”(清姚孟起《字学忆参》),如同有“气”流动其间,“血脉”(南宋姜夔《续书谱》)畅达,产生一气呵成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具有了生命的气势。“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空间美感成为衡量书法作品雅俗的重要准则之一。但气韵往往是不可捉摸、无法量化的,它同样地赋予园林以活力。造园注重园林与周围环境、上下景观的联系,远借、近借、邻借、俯借等造景手法体现出“似断还连”的魅力。景点的设置充分照顾到人的视线效果,既是观赏点也是被观赏点,相互间左顾右盼,互为因借,趣味横生。这样能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回味的余地,人与景微妙地联系起来,生成内在的沟通,让人留连忘返,使每座园林具有自己的性格和生命。艺术正是在“似有若无”、气韵生动中表现出最大的美。

(三)艺术赏析的追求——诗情画意,妙悟自然

欣赏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有着自身的规律性。欣赏过程,不完全是被动的接受,更是欣赏者对作品所表现的意象美的心领神会。只有当欣赏者把作品中的每一个“点画”跟世间万事联系起来时,作品中的生命意象才能显现出来,这也是欣赏的最终目的。无论园林还是书法,不仅要用感官去“看”,更要用心去感受,方能产生想象和联想,取得意与境和谐的如画境界。书法,是园林艺术的要素之一,是有意味的建筑装饰品,是园林赏析的重要内容。具体形式表现在题咏(题景、匾额、楹联、碑刻等文学作品的总称)——它们是书法艺术在园林中最理想的载体,是园林寓意的表达。书法艺术被誉为“无声之音”(唐张怀瑾《书议》)。笔不周而意已周就是给予观赏者以想象的空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杻挫于豪芒”(唐孙过庭《书谱》)。点画的起伏带来心理的节奏变化,生成不同的情感体验。“惟笔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这样书写出来的线条老辣、苍劲,犹如“万岁枯藤”,“圆涩”之中体味出自然的审美情趣[6]。《兰亭序》让人体会到“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诗情画意就是极好的例证。文人园林中体现出来的清新淡雅,与书法中的“明月箫声”体现出来的静寂洒脱之风异曲同工,反映出中国人思维基础的“道”的存在和对朴质的崇尚,于自然而然之间妙悟诗画般的意与境。园林是典型的需要欣赏者再创造的艺术,好的园林“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因园林存有诗意,促进欣赏者将自身的体验升华为对园林主题的理解、对传统文化的共鸣,获得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书法因“形美以感目”扩展了园林艺术的欣赏内容,参与了审美环境的创造;书法因“意美以感心”提升了园林赏析的思想内涵,在欣赏笔墨情趣的同时更深刻地感悟园林艺术的精神和内涵。因此,书法在园林中雅化了建筑空间,浓化了人文环境,迹化了人文精神,诗化了园林景观[7]。

(四)情感本位的追求——达其性情,抒我心胸

中国艺术审美情感受到中国古代整个审美体系的影响,形成尚自然、尊中和、合乎道、达性情、形哀乐的美学特点,且已成为艺术情感本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境说正是偏重于情思方面的审美题旨,由物引申出意识情感共鸣。艺术的“情感价值”就是创作者赋予或观者感受到的构形元素所蕴含的某种主观性,并通过多种途径曲折地、间接地、无声地体现在园林与书作之中。自此,作品与创作者心灵之间的距离就大大拉近、缩短了[8]。“性情自然”是书法审美范畴之一,是指书法传达出来的精神、意趣等。“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唐李世民),明确指出主体必须有充分的精神投入,只有当创作主体的心境与书法的体势达成同质同构时,体现出来的动态美因书法家的个性情绪而形成不尽相同的韵律,成为“各师成心,其异如面”的笔情墨意,从而实现“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书写顺序中记录了书法家情绪波动的轨迹[9]。因此,创作的目的不仅为了形式的本身,也为了“拟容显心,索物托情”,来“借彼物理,抒我心胸”,表现出借物以用的缘物移情活动。园林是一种在时空中以动态结构来表现人的情感的艺术形态,誉为中国式情感的典型写照。纵观园林的发展史发现,园林向来不仅仅是园主的居住之所,更是作为园主心灵的一种沉浸对象。园主之心域化为园林之境域,在诗意的栖居中构筑成一个精神家园。“景为心造”是园林抒情性的恰当表达,景是园林内涵的外在表象,是在“心源”与“造化”的接触过程中迸发产生的。

四、结语 

历史地看,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不像西方那么讲究系统性及逻辑性,艺术分类学也不发达,园林与书法理论研究均有诸多有待挖掘的内容。运用一定的物质条件进行艺术创造的技术是有限的,而使园林、书法成为艺术的内涵却是需要通过民族文化修养去琢磨、领悟,才能化为可耐品赏的精神内涵,这是无限的。在对园林遗产的研究中,从整体构成关系出发,运用艺术泛化的思想,从单一的艺术种类,扩张到更多门类艺术的精神领域和意识领域,令审美的外延得到明显扩大,内涵得到明显延伸,从中找到对创作与欣赏有益的内容和类比互渗的心理,建立起这些特征和中国整体文化背景的联系,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具有积极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 风声.在“情境”中阐释书法的文化生态——记“情境书法大展”[J].美术观察,2010(4):35-36.

[2]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3]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戴秋思.中国传统园林之文化关联探析[D].重庆:重庆大学.

[5] 章学诚.文史通:易教下[M].北京:中华书局,1921.

[6] 李光远.试论中国书法美学之和谐精神[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10):64-67.

[7] 曹林娣.苏州园林纵览[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8] 郑晓华.翰逸神飞: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 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garden and calligraphy: on the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art under the thought influence of aesthetic generalization

DAI Qiu-sia,b

(a.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 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for Construction of Cities in Mountain Area,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P. R. China)

观赏园艺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52-01

观赏园艺学是园艺专业骨干课程,是园艺专业工作的基础课程,其主要融会观赏植物栽培、养护、育种、应用等观赏园艺学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增强课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深入掌握课程精髓和就业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课题组通过对观赏园艺实验项目的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本课程在我校园艺专业的教学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协作共事能力为重任,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依据,构建了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体系,为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观赏园艺学中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相对于观赏园艺学的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最薄弱的环节。 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

观赏园艺学是融会“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观赏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花卉应用设计”“园林苗圃学”“观赏植物采后处理与技术”等观赏园艺学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知识内容系统、全面,如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观赏园艺学科的知识,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必须有充足的实验基地和设施设备条件。受经费等多方面限制,致使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实验内容随意安排,实践教学时间随意安排,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不规范

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四)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二、观赏园艺学中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变更实践教学方式,以参加比赛促进实践学习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为动力,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本课题组在观赏园艺课堂上,针对每一项实践项目,以学生为主导,自行设计一套方案,上交作业,综合分析学生的设计内容,整合思路清晰、实践效果明确的方案,在实践课上具体实施。

(二)规范实践教学考核,以技能考核促进实践学习

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技能需求,推进课堂、实验基地、企业环境相结合,以工作需要为动力,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指导实践教学,把岗位技能培训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本课题组在实践课堂上,设立实践考核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两个一级指标,以情感态度、团队协作、创新能力作为职业素养的三个二级指标,技能操作与完成效果、资料收集、总结报告为专业技能的三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值,总分为100分。

(三)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岗位实践促进实践学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岗位需求是最好的推动动力,通过让学生参与项目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锻炼其处理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质量意识和品质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本课题组向园艺专业相关企业单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应答调查,对园艺行业的要求以及对观赏园艺课程的重要性作了相关的调查和了解,并且单位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给予充分的建议。另外,结合调查的同时,利用寒暑假向相关的企业输送一些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实践锻炼。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观赏园艺论文例3

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很多新型的现代园艺技术随之发展起来,并逐渐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这些园艺技术能够使园林景观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利于缓解精神压力,打造更和谐的城市园林景观。

1.现代园艺技术概述

1.1花卉园艺

花卉园艺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速的现代园艺技术,相关部门对其生产与运用也给予了充分重视,无论户外还是室内,花卉园艺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户外应用中,主要存在于城市绿地、道路绿化以及城市建设中,室内的应用主要是指居室园艺,主要有插花与盆景。近年来,花卉园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为园林景观设计增添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1.2观赏园艺

我国的气候与土壤非常适合各种各样观赏园艺植物的生长,随着我国农业战略结构调整步伐的推进,观赏园艺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当前,观赏园艺已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之一。早期的观赏园艺只局限于对园林植物的分类、描述、栽培、生产等领域,随着行业的发展,现代观赏园艺还囊括温室种植、种苗生产、花卉保鲜、花卉引种、良种培育等方面,更多地应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与规划中。

2.结合现代园艺技术的园林景观设计

2.1高档居住小区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在我国很多高档小区中,绿地覆盖率都有严格的要求,当前高档居住小区的绿化面积标准是要保证在园区总面积的35%以上,公共绿地的宽度应≥8m,面积保证不少于4000m2,另外,绿地的设计地点不能背光,需保证1/3以上的绿地能够常年接受到阳光直射。所以,很多小区都会选择园林景观,其不仅能够满足高档小区中的绿化面积需求,还能够提升小区档次、优化住户生活环境。

高档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区已有的地形与土壤特征,还要考虑到小区所处的自然环境与气候环境,选择与小区环境相适应的植物。另外,在观赏树种的引进方面,要尽量选择成活率高、后期养护费用较低、能够改善小区植被结构的树种,如北美香柏(Thuja occidentalis L)等。

2.2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根据景区区域的不同,配置不同的植物,可以按照乔木、花木、灌木、水生植物进行组合搭配,从而使得整体性的园林景观更具有层次感与色彩感。其中,乔木类可以选择云杉(Picea)、花木类可以选择西府海棠(Malus micmmalus)、灌木类可以选择丁香(sy-ringa Linn),水生植物类可以选择睡莲(Nymphaea L)。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内的道路是各功能区的纽带,不仅担负着功能性作用,还能够提升园区的整体性美感,在道路两侧错落有致的种植植被。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主要的建筑群落都位于农业技术示范区,这一区域的主要植被主要为灌木与乔木,还需要在建筑周围点缀花径或花坛,以增添园林景观的美感和灵动气息。此外,还可以增加园区内滨水景观的树种配置,以获得园区园林景观浑然天成的自然效果。

2.3现代商务建筑区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商务建筑区应运而生,为了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很多现代商务建筑区采用了园林景观布置园区,不仅能够增强园区的艺术感,还能够提升整个园区的文化品位。可通过营造景点的方式进行现代商务建筑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如将山水意境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利用各种花卉与植物,营造出与商务建筑区相符合的园林设计风格,切忌过于平面化的园区设计,营造出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美感。

观赏园艺论文例4

艺术欣赏类课程的主旨在于通过赏析作品、讲授初步艺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欣赏课程涵盖面极广,应处于美育教学体系第二阶段,安排成通识课程或公共选修课。艺术欣赏课可以将各种艺术基础知识与具体作品赏析结合起来,在讲授时与学生们一起欣赏感悟,激发其审美兴趣,提高其审美理解能力。将美术、音乐这两种视听领域最重要的艺术门类以《中外美术鉴赏》和《音乐欣赏》来安排也是非常合适的。此外,还可以选修课方式开设电影赏析、摇滚乐欣赏等兴趣课。授课时应以感受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感知力,扩充相关知识,为美育的进一步深入铺好道路。

艺术表现课程着重于动手实践的课程,充分利用已有教育资源,开设美术、音乐、戏剧类的兴趣课程,如素描、雕塑、合唱、话剧等,这些课程完全由任课老师选择教材、制订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课程中直接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从而掌握一定艺术表现能力、创作能力。艺术表现课程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为学校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为学生的审美创美实践积累才能创造环境。

要想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与美的鉴赏、感受和创造能力,提高精神境界,陶冶和美化精神境界,就要在充满再造性和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的审美创美实践中完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和个体体验相结合,在以理智引导感性等原则指导下投入审美创美活动,获得相应的感性体验,精神愉悦的心灵美化,塑完美人格,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所以,从审美过程本身来构建高校美育体系,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理解力,也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而这后两者就需要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高校美育体系的构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看则两分、实则紧联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渠道,是高校师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共同创造,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功能。为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造就具有高尚审美趣味、道德修养与广博知识完美结合的合格人才。

观赏园艺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66-03

中国古玩艺术品是华夏文明的缩影,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以数量广泛和自身独具的魅力诠释着粲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大地的各区域、各名族的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工艺品。这些作品制作技艺精湛,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仁不让的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特别是一些国宝级的历史文物更是某些重要历史事件、文化事件、政治事件、军事事件、经济事件、重要人物事件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见证物,价值连城。因此,无论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还是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而言,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进大学校园,都是不可或缺而且是时不我待的。

一、古玩艺术品鉴赏进大学校园的积极意义

对古玩艺术品的鉴赏可以使人漫步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之中,充分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与民族自豪感。以古玩艺术品鉴赏为载体,让学生在对艺术品感受、鉴定和评判的过程中,把艺术品中那些最富美感,最具艺术熏陶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美、发现美,了解古代人类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产、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不仅对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培养艺术素养、陶冶艺术情操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一件优秀的古玩艺术作品还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使人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任何一件艺术作品还反映了当时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体现了作者的道德观念,并具有一定的道德价值,学生可以从中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

二、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进大学校园的现状分析

现在国内很多知名大学都在开设古玩艺术品投资鉴赏高级研修班。盛世收藏、鉴古通今。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文化行业全面繁荣的今天,中国艺术品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春天,艺术品的投资与鉴赏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许多大学也及时抓住商机,携手文博机构、考古专业院校、权威鉴定机构、知名拍卖公司、古玩商会、收藏家协会等机构的专业行家,为国内外商界精英、政府相关人员、艺术产业英才,打造具备国际投资思维的中国高端艺术品投资鉴赏专业的学习盛宴和高端资源平台,形成高端人脉网络。从有限的文献资料来看,很多大学偏重于将古玩艺术品投资鉴赏引入了校园,显然,无论是准对的人群还是培训的目的都和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无关。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核心内涵的艺术教育活动。从社会角度而言,强调公共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从个人角度而言,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鉴赏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同时,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了解优秀的文化遗产,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水平,从而达到教育方针所要求的“美育”之目的。因此,把古玩艺术品鉴赏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就是要把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人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艺术品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上多下功夫,才是当前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进大学校园的首要任务。

自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以来,许多高等院校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许多艺术鉴赏类课程,国内调查数据显示,把《中国历代名家书画鉴赏》作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列入教学的学校较多,也有个别大学已经在公共艺术课程里开设了《中国文物鉴赏》、《中国古瓷鉴赏》。但是,这样的鉴赏课大都没有系统性,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艺术欣赏理论水平上,而事实上古玩艺术品鉴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特别要重视学生的直观性、参与性、体验性、感悟性,只有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才能开启学生审美的视野,愉悦身心,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三、古玩艺术品鉴赏进大学校园的实践探索

对古玩艺术品鉴赏进大学校园而言,首先一点就是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既要开设一定学分的必修课、选修课,还要有专家讲座、社团活动、参观博物馆、观看鉴宝节目等,以满足艺术爱好者与普通学生的不同需求,高校的古玩艺术品鉴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选择。从我们的问卷调查数据反映,普通学生一般对古书画、古陶瓷鉴赏比较有兴趣,而艺术类学生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各有偏爱:如学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的学生喜欢古典雕刻(玉雕、雕、牙雕、木雕)、古典家具等;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喜欢民族织绣服饰、金银玉器饰品等;学工业产品设计的学生喜欢青铜器、杂项等,因此,我们组织此类活动,一定要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全体学生提供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套餐式”的古玩艺术品鉴赏系列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开展古玩艺术品鉴赏活动。

在这方面,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进行了颇有成效的实践活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这些活动中,学院以艺术课程建设为载体、以艺术活动为补充,全面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开展古玩艺术品鉴赏教学,并及时科学的把这些活动渗透到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具体的做法是归结起来就是十二个字:以观练眼、以品知性、以悟入境。

第一步:以观练眼

观就是直接参观,零距离观摩赏析古玩艺术品之美。古人云:观千瓷而识器。古玩艺术品鉴赏最大的魅力在于现场的亲身体验,这是培养专业眼光,提高审美能力的关键一步,它需要有真实的物品,而不仅仅是在“纸上谈兵”。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地处横店影视城景区――横店明清古民居旅游景区对面,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横店古玩艺术品集散中心”就在这景区里,集散中心有古陶瓷、古铜器、古银器、古玉器、古木器、古书画等各种珍藏品20余万件,分别陈列在近20幢明清古建筑的100多个展厅里,展出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有以展览、交流、研究、鉴定、拍卖为基础的古玩艺术品文化产业平台,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为我们学生学习古玩艺术品鉴赏提供了便利环境。学院为学生集体办理了旅游卡,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随时进景区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和重建意象,虽然学生对很多古玩艺术品艺术品的背景等方面的内容不清楚,但可以通过实物的简介作简单了解,凭着年轻学生的艺术敏感性去零距离感受艺术品的美,达到“练眼”的目的,通过看一看、走一走、比一比,来培养学习兴趣。这一阶段也是“外行看热闹”的初级阶段。

第二步:以品知性

所谓的品,就是让学生在专家、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是以影视艺术为特色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不仅拥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类专业专职教学团队,而且学生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基础和艺术学习需求。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在横店注册了三个协会(中国国际收藏家协会(香港)、浙江横店收藏家协会、中国横店收藏家协),成立了两家专业拍卖公司(中华文荣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浙江横店拍卖有限公司),还设立了艺术品专家鉴定委员会、艺术品科学仪器检测中心、艺术品技术鉴定培训中心等部门,在这些团体机构中云集了大批古玩艺术品收藏的专家,而古民居景区隶属横店影视城,是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单位,为我们开展古玩艺术品鉴赏提供了强大的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学院从教学方法改革的视角提出“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走出去”,依托横店集团古玩艺术品收藏文化产业,建立了中国・横店古玩艺术品集散中心的作为艺术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场所。“请进来”,邀请国家、省、市各级资深专家作为艺术教学顾问走进课堂,不定期开展讲座,让学生聆听专家深度分析解读古玩艺术品,分享专家在古玩鉴赏方面的宝贵经验,帮助学生对作品的解读体味,让学生们品位古玩艺术的精神财富,培养学生的鉴赏实践能力。品的过程,是意象重建的核心过程,专家、教师们往往在强调欣鉴赏艺术作品时要“知人论世”,不是作品的简单介绍,更是对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过程。这一阶段是在专家、老师的引领下进入“内行看门道”的中级阶段。

第三步:以悟入境

悟,就是学生对艺术品的意象的品鉴渐入佳境以后,逐步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项目的鉴赏入门之后,就会情不自禁的在鉴赏一件艺术品的时候去思考这一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去领悟当时的感情、体验、情绪、感受,去思考蕴含在作品之中的思想哲理。通过研究思考,使这种情感逐渐转化为心理潜能,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鸣,达到情感体验。学生在这个阶段往往就会自发地去关注、研究和古玩艺术品相关的一些书籍、信息,以求达到更深入的境界。横店集团报专门开辟了《收藏文化》专刊、横店收藏家协会印制了《中国横店收藏》画册,这些对普及古玩艺术品鉴赏知识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及时关注、了解古玩艺术品时代背景、作者信息和发展动态提供了参考;集团还经常举行各类古玩艺术品收藏文化论坛,汇集了各地从事古玩艺术品收藏、博物馆展示、文物保护、文化研究和拍卖行业的专家、业界精英前来交流互动,学生们常常自发组织去参观、旁听,形成了浓厚的古玩艺术品鉴赏学习交流的氛围。特别是学院开展学生素质拓展工程之后,学生组织了“博古社团”,学生完全出自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现该社团有学生人数120多人,每两星期举行一次活动,以参观、鉴赏心得交流、模拟拍卖等形式开展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让社团成员获益良多,不仅给学生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交友感受,还激励了学生获取自我价值认同的信心,激发了学生渴求创新、锐意创造的潜能与动力,引导了校园社团文化健康发展。这一阶段是追求感性的终极,开始哲理思考的高级阶段。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把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引进校园,让大学生们有了一个很好地亲近艺术、聆听专家、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古玩艺术品鉴赏使学生感受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美学内涵,开阔文化视野,丰富日常生活,形成崇真尚美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种把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进大学校园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不仅对促进学生的素质拓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传承中国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对接地方文化产业,扩大学院美誉度都起到了积极效果。

然而,从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公共艺术教育角度看,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课程体系、实施策略方面差异较大,。许多高校的艺术教育存在着普及面不够广,课程设置面不够宽,在如何充分发挥自身条件和区域优势,将公共艺术教育形式、内涵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贴近校园、贴近生活,注重艺术深层次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切实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何更合理设计公共艺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世纪赋予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把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引入大学校园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一个载体,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相信通过广大专家学者和师生同仁的共同努力,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更多的经验。

项目名称:2013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立项课题,GYY201338

参考文献:

[1]何新.以公共艺术教育促学生健康成长[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

观赏园艺论文例6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指利用各种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创造和安排环境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的手段,它是以空间审美为主导的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它包括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乃至现代高科技的知识等,涉及诸多领域”①。现代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不似古代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欣赏园林,例如皇家园林颐和园,私人园林拙政园等。现代园林设计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人的主体性,无论是在地形的选择、植被的配置,还是水景的营造、园路的铺装等方面都是以人为本的,另外还必须注意几点,如要遵循理性主义,局部要与整体相协调等,注意自然与人和谐相处,也就是设计中经常说到的“天人合一”,不能过于注重人的作用而忽视自然,它要求人们用艺术与技术的手段处理好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古典园林艺术

(一)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有很多种,有宫廷园林、自然山水园林、陵寺庙观园林等,但它们主要都是由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等构成的,通常都富有诗情画意,比较注重艺术性,可以说有点仿造自然,注重自然美,一般的园林中都有假山、流水、花草树木等景观,通过隔景、借景、障景等表现手法体现艺术性。“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却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②。而且很多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会根据地方特色,或者季节性、艺术性等来选择,例如拙政园的紫藤花、留园的银杏等。园林中还有大量的建筑,如亭榭、楼台、长廊、厅、堂等,让人们随时有休憩的地方,可以一边休息一边欣赏景色。另外,中国园林还比较注重对牌匾、楹联、雕刻、石碑等的运用,例如恭王府花园中的“福”字碑,中国古典文化可以通过上面的文字传递出来,体现出一种比较深刻的内涵。

(二)西方古典园林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③。西方古典园林中主要的部分是建筑物,基本是以大型的建筑物为主体,园中中轴线较明显,主要建筑物位于中轴线的起点,在全园中有统帅的作用,而中轴线周围都会布置有雕塑、喷泉、水池、树木等景观,布局较严谨,讲究秩序美、几何美,比较注重人工化。且道路、建筑物、喷泉、雕塑等都是经过严格配置的,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建造,园中多数都会布置花坛,树池和水池,西方的古典园林主要是以16世纪的意大利园林、17世纪的法国园林及英国园林最突出。

二、现代园林设计语言

(一)造景艺术语言

中国园林的造景手法有很多,点景、借景、隔景、框景、障景、分景、对景等。比如点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用文字的形式,如楹联、匾额、碑刻等对园林内景观及空间环境等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另一种可简单地理解为对园林风景的点缀和修饰,它既可以是一座小亭,又可以是一从修竹,被点缀的随想也不尽相同,山体、水面、建筑群无所不可”④。有很多的物体都可用来点景,楹联、石碑、雕塑、喷泉等都可以,点景的运用比较自由,在现代园林中是造景艺术的一种重要手法。其次借景,它主要的运用就是把园外的一些景物纳入园林的视线范围内,让人们在园内畅游、欣赏景色时能欣赏到园外的景色,可以丰富园林空间的层次,增强风景的多样性,扩大观赏者的视野范围。如“保利国际广场,坐落于珠江江畔,毗邻历史悠久的琶洲塔公园。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为了将园外的琶洲塔公园之景引入到园内来,建筑物的错动布局形成了进入中心花园的重要门户空间。从东南向的门户空间观赏,场地上的林地与远方的琶洲塔公园在视觉上连成一体,琶洲塔公园的林地景观也就成了本项目的借景”⑤。框景也是一种表现手法,利用门洞、窗户等把一个局部的景观框在特定的框内,使其达到画一样的效果。隔景可以利用一些园内的景观风景,将空间分隔开,园中路边的树就是一种简单的隔景的运用。现代园林的造景手法大多是继承了传统的造景手法,同时又在不断发展,将现代园林景观要素和现代人们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二)造园艺术语言

造园艺术有空间布局、地形选择、植被配置、园路铺装、水景营造、景观小品等,在园林营造中,特别是中国的园林,山和水的结合是很重要的。首先就需要考虑整个园林空间的布局和营造。园林中的各个景观、植物、水体、园路、小品等都要根据整体空间安排好。

地形是园林景观设计元素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元素之一,一般人们都比较喜欢舒适、稳定的环境,而地形变化较大会让人感到不适应、不舒服,所以在园林设计时应当避免对地形的大幅度改造,例如颐和园就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其中的万寿山和昆明湖就是利用长廊而分隔开的。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植物不仅具有造型美,还有组织空间的作用,在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景观之间的关系。植物的配置不仅要有艺术性,还要有功能性。“通过植物的带状与片状设计,形成绿色屏障,提供私密的领域空间,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满足人的私密交流;通过植物的特色艺术景观,形成重点景观环境,吸引人气,促进人与人的公共交流”⑥。例如北京玉泉公园就选择了像雪松、大叶黄杨等枝叶发达、枝条的开张角度小的乔灌木,隔离效果最好,适宜形成私密园林空间,人们可以自由地游玩欣赏。又如芝加哥千禧公园中劳瑞花园的树林墙,不仅可以分隔环境,还可以吸收噪声,其中的植物是按照季节配置的,人们可以看到四季的植物。

园路铺装和水景的设计很重要,园路可以是砖路,也可以是石路,它可以引导游人按照设计的意图、路线、角度欣赏景观风景,所以园路的设计要与园内的景观相联系,并且风格要一致,利用园路让人们在行走中欣赏景色,融入景色之中。水景是景观设计中不能缺少的元素,大致可分为动水和静水两类,水景的设计应该根据环境、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而且人一般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水景设计营造中,要尽量缩短人与水景的距离,所以应该在水面上设置亲水平台、栈道、观景桥等景观小品。在设计娱乐水体景观时,要设置开放式或无障碍式水体场地,为人们提供融于水体的机会。例如千禧公园的皇冠喷泉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娱乐水体景观,在水池中经常会看到有小孩子在玩耍,还有其喷泉上变换的人脸都是这个城市中的居民,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与人的互动性。造园的艺术语言最基本的是这几类,当然还有其他分类,人们在建造园林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和人的双重因素,秉持以人为本,但是也要天人合一。

(三)建筑艺术语言

建筑在园林的营造中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考虑建筑的整体布局,其次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分类,比如实用性建筑、观赏性建筑、沟通景点的建筑等的设计营造,还有地域、民族、社会等关系。一般来说建筑的布局就是在整个园林中建筑所在的位置,还有所占的比例,它由建筑的性质、造型、功能、大小等许多因素决定,为了突出大型建筑的主体形象,比较大的建筑需要建造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地方,而体积较小的建筑可以自由地安排,但是在安排配置时还要考虑园林整体的布局及各景观之间的搭配。园林是集休憩、娱乐、游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所以建筑设计要有实用性的,也要有观赏性的。实用性的有亭子、楼阁、厅堂等,观赏性的有亭榭、雕塑、喷泉等。其中雕塑与园林景观的结合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起到观赏、点景的作用,可以传达各种理念与信息,还可以起到统筹空间的作用。沟通景点的建筑可以是桥、长廊等。我们在营造建筑景观时还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民族等因素,例如在徽州设计建造园林时,就要融合当地的特点,徽州建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粉墙、黛瓦、马头墙,还有著名的三雕等都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就需要与这些特点相协调、统一,再融入现代因素进行设计营造。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园林设计有很多设计语言,除了上面说的造景艺术语言、造园艺术语言、建筑设计语言外,还有装饰文化语言等。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文脉、历史、地域、社会的关系,又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在现在拥有的条件下要结合新思想、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创造出更好的园林艺术。“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有赖于现代园林设计人员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充分领悟与利用山水等园林建构元素的内在含义以及园林设计人员的能动性的发挥。同时,结合其他方面的各项努力,相信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深化与提高”⑦。

注释:

①邓定超.论园林设计与园林艺术[J].广东科技,2007(170):271-272.

②③宋文超.现代园林艺术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8):198.

④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71.

⑤魏保枝.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1.

⑥余声.基于设计心理学角度的景观营造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18-230.

⑦王慧,王英哲,董佳佳.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6):94-95.

参考文献:

[1]邓定超.论园林设计与园林艺术[J].广东科技,2007(170):271-272.

[2]宋文超.现代园林艺术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8):198.

[3]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魏保枝.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1.

[5]余声.基于设计心理学角度的景观营造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18-230.

观赏园艺论文例7

大会由费县县委副书记、费县人民政府县长刘飞主持。费县县委书记杜昌伟致辞。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徐迅如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会上由中国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徐迅如同志为费县颁发“中国观赏石之乡”匾牌。由山东省老龄委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丁希滨为费县颁发“山东省长寿之乡”匾牌。由临沂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咨询刘彦祥和山东省盆景艺术家协会会长田庆斌同志为费县“沂蒙百草园”揭牌。

这次活动自6月29日始,至8月28日共两个月的时间。期间分别举行奇石精品展、砚台展、玉石展、奇石、盆景评选活动,奇石鉴赏与论坛,费县旅游推介等活动。

奇石精品展区共展出奇石精品260件,评选出金奖10件,银奖16件,铜奖25件,同时,还评选出10件费县“十大名石”。

盆景园艺博览会在“沂蒙百草园”内举行,分精品展区和普通交易区两部分,其中精品展区展出盆景460盆,由新泰市、枣庄市、日照市、临沂市河东区、兰山区、罗庄区、郯城、苍山、沂水、沂南、莒南、临沭、费县以及江苏省沭阳、东海等省内外十几个县市盆协分别组织精品参展,通过精心评选,评出金奖20盆、银奖40盆、铜奖50盆。

费县是观赏石之乡,观赏石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我国最大的埋藏型石林,是园林石、天景石、金星石、燕子石、龟纹石等多种石材的产地,被誉为“世纪之交中国北方发现的最伟大的自然奇迹”。总投资10.2亿元的中华奇石城以打造全国最大的奇石交易市场和山东省独具特色的奇石旅游商业街区为目标,以奇石文化、园林景观、娱乐休闲为主线,建设奇石展示、园林游赏、休闲娱乐、民俗文化四大板块,已成为费县人民最大的城市公园。

观赏园艺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18-02

园艺疗法起始作为医院辅助治疗的一种医疗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普通人群的重视,其在缓解精神压力和保持心理健康方面发挥出明显的优势。本文结合园艺疗法的特点及当前园艺专业教育现状,提出园艺专业开设园艺疗法的必要性。

一、园艺疗法的发起和内涵

18世纪70年代,美国部分医院发现,一些为交付医疗费用而在附近菜园和牧场工作的贫穷病人,痊愈速度加快,从此园艺治疗的功效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20世纪初,英国的许多医院农场开放给病人活动,之后园艺治疗的方法逐渐成为正式的治疗方式。所谓园艺疗法是指利用园艺植物或园艺操作使参与的顾客从某种生理、心理障碍恢复到未发病前,甚至比病前更好的状态的治疗方法(郭毓仁,2006),园艺疗法是一项成本低、简便易行的“行为医疗”方法(王善澄,1997)。当时园艺疗法的治疗对象包括残疾人、高龄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能者、乱用药物者、犯罪者以及社会的弱者等(李树华,2000)。美国密歇根大学从1950年就开始举办园艺疗法研讨会,1955年第一位园艺疗法硕士诞生。日本1997年起,各地如宫城县、静冈县以及高知县相继建立园艺疗法庭园设施,开展园艺疗法活动。据全美园艺协会估计,近90%的美国家庭现在在从事园艺活动(刘建华,1999)。由于参与园艺劳动活动,参与者的生理、心理、社交、职业技能、休闲等方面均受益匪浅,园艺疗法适用对象也扩展为普通群体,因而园艺疗法由园艺治疗行为发展为园艺保健行为(王涵,2008)。

二、我国园艺疗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尽管园艺疗法作为一项成熟的治疗方法已经出现在医疗、康复疗养、精神照护、智障儿童教育、特殊教育、老年人护理等诸多领域(李树华,2000),但在国内大多数情况下,园艺疗法都被当作一种辅助的治疗措施来使用,大部分人还不能够用科学而严肃的态度将植物和园艺活动引入到日常生活,即便是喜爱养花草的人,也没有真正认识到植物对人的重要意义。

2000年以前,我国园艺疗法相关的研究主要是借鉴英、美以及日本等园艺疗法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的发展历程,归纳园艺疗法在现代生活中对人们的多项生理指标和生活技能的影响,介绍园艺疗法的操作原理和步骤。2000之后,国内开始出现实质性研究:2001年班瑞益证明园艺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发挥有效作用的。2006年修美玲与李树华发现试验后约80%的老年人的心情转好,由此证明园艺操作活动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园林设计者也认识到“开展园艺疗法设计可充分反映我国的特点,是实现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杨晓明,田国行,2007)。2011年国内第一本园艺疗法的教材《园艺疗法概论》面世,至此,正式揭开了国内园艺疗法人才培养的序幕。随后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在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为本科生开设了该课程,为我国的园艺疗法事业发展积极培养人才(张建国,2012)。

综上所述,我国的园艺疗法研究尚处起于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大多数人对园艺疗法的认识仅限于简单的辅助手段。相关部门对园艺疗法的推广和普及尚未起步,相关专业机构的公众影响力也较小,相关刊物对园艺疗法的系统研究类报道较少,相关书籍论著也很少(杨晓明等,2007)。

三、园艺疗法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群往往心理压力也较大,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其等待疾病后的治疗,身心健康都受到损坏,不如选择日常的保养和预防,因而对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活动有着很大需求。

植物和花卉的颜色和气味等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例如浅蓝色的花朵,对发高烧的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我国古药志《本草衍义》、《日华子诸家本草》等书中,就有常闻香,可治头痛、头晕、感冒、视物模糊的记载。也许任何人都有同感,一个神经紧张、过度疲劳的人,只要一进人苗圃、花园,就变得轻松起来。所谓“日常园艺疗法”是指以现代都市人为对象开展园艺活动(包括植物欣赏和园艺操作),利用植物及园艺活动,通过缓和的方式改善身心状况或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通过将植物引入生活,改善居住环境(王涵,2008)。观赏园艺或保健性园林,人们只是被动的接收,而园艺疗法可以使人主动参与园艺操作,与他人合作,与植物互动,从中找到成功或满足的感觉,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改进身心健康。园艺操作也可以在培养儿童的性格和心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它“能使感情粗糙的孩子变得细致,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性情急躁的孩子变得温情……”(李永真,2004)。由此可见,研究和推广园艺疗法不仅能提高人们自身免疫能力或抗病能力,即达到治病或强体的目的,而且也帮助了人们健康心理和个性的建立,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和改良环境。

四、园艺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实行的新专业目录中,原有的果树、蔬菜、观赏园艺3个专业合并为园艺专业。由此一般农林院校园艺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设施园艺学、无土栽培学、切花生产理论与技术、盆花生产理论与技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设计、园艺植物育种学、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总论等;就业方向是在园艺、园林、城市建设、农林业部门和大中专院校,从事生产、管理、营销、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但据笔者调查,部分农业本科高校把园艺专业中有关观赏园艺部分课程或多或少地划分入园林专业。如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开设的观赏园艺方面的主要课程仅花卉学和盆景学(选修),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实质上也成为食品专业课程。由此可见,园艺专业课程主要存在两大内容,即园艺植物栽培与育种,与应用相关的课程呈逐渐减少趋势。

五、园艺专业开设《园艺疗法》课程的必要性

“园艺是文明的象征”。它不仅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园艺科学必将在国民经济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口众多,园艺疗法具有极大的潜在市场。从具保健作用的日常园艺疗法而言,园艺疗法不再是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区域的艺术,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从事园艺活动的一种指导和设计。该技术更多的是有目的地科学利用常见的蔬菜果树和花草植物,发挥出园艺的又一重要功效。它不局限于对园林观赏植物以欣赏为目的的配置,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或群众都直接参与了植物的栽培与管理活动,这已不再是传统园林专业或观赏园艺专业涉及的内容。园艺疗法实质上是传统园艺在新时期需求下应需产生的主要提高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园艺艺术。在我国园艺植物产品日益丰盛的今天,提升其使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国外高校开设园艺疗法课程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例如1960年园艺治疗领域的第一本教科书出版(therapy through horticulture);同年密歇根州的Pontiac设立园艺治疗课程;1971年堪萨斯州立大学设立园艺治疗学士课程。另外,1972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园艺系与Menniger精神病研究中心合作,实施园艺治疗计划,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途径,并正式设立园艺治疗学科。目前中国开设有园艺治疗课程的大学仅浙江农林大学及台湾地区的台湾大学、阳明大学等。相比而言,不少高校的园艺专业教育内容逐步缩减而集中,基本变为蔬菜花卉和果树的生产种植专业了。园艺毕业生就业情况近年来一直不佳,主要是就业面窄,工资待遇较低,或体力劳动成分较高,造成相当部分毕业生转行从事其他工作。据齐安国等调查,近年园艺专业的就业率是54.21%(李安国等,2010);而且据笔者估算,仅有约一半的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

在我国通过高校园艺专业开设园艺疗法课程,促进园艺疗法逐渐成为一门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研究和使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园艺疗法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六、园艺专业《园艺疗法》课程的设置

课程性质:园艺疗法本质属于园艺应用技术,首先应设置为专业方向选修课,也可设置为专业方向必修课,视其是同园艺植物栽培和育种同等重要的一门应用学科。开设时间:应继园艺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开设,该时期有关专业课程大多进行完毕,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园艺疗法相关知识。课程要求:注重讲解园艺植物除了食用观赏之外的作用,要求学生对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医学基本知识或认识。同时要求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设置或要求学生亲身体会园艺疗法的实效。课程内容与教学特点:课程内容主要为学习园艺植物及园艺活动对各种人群心理的影响,同时讲解不同类型园艺植物的种植设计及管理。该课程本质属于应用技术,所以讲授时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积极组织或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及实验验证,加深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毓仁.治疗景观与园艺疗法[M].台湾:詹氏书局,2006.

[2]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中国园林,2000,(3).

[4]王涵.日常园艺疗法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

[5]刘建华.园艺疗法[J].绿化与生活,1999,(1).

[6]李永真.让自然角不再成为摆设[J].早期教育,2004,(4).

[7]张建国.《园艺疗法概论》教学方法体系构建的创新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

[8]班瑞益.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J].护理研究,2001,15(4).

[9]修美玲,李树华.园艺操作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园林,2006,22(6).

[10]杨晓明,田国行.园艺疗法及其园林应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2(5).

观赏园艺论文例9

园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利用改造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外部环境。园林是镶嵌在大地上的立体图画。园林城市不同于田园城市、山水城市和森林城市,不仅在于园林城市不囿于城市自然风貌,更在于园林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和文化史。园林的理论基础虽然是师法自然,但其灵魂是文化艺术。园林文化则是人们把自己的观念、情趣、精神归宿投入到山水地貌,或者开辟山水地貌并结合植物栽植,建筑布置的环境中,或者投入到花木的养、赏及花木的有序组合之中,使之升华为高雅的、有韵味的立体画卷,典雅的艺术品,既有生态作用,又具有游憩、欣赏、审美的情趣。

一、中国园林设计特色

中国园林的设计借助于假山、奇石、幽径、流水营造出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境界。园林中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台、楼、榭、阁等,房屋之间用长廊贯通,假山、石头、流水则配合建筑物组成富于韵律美的园景。和西方园林不同的是,中国园林设计含蓄抒情,它不象西方园林一目了然,而是以曲为贵,强调移步换景之妙。园林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景中带画,耐人寻味,平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收敛,无论是大园子还是小园子,都变化无穷,各有特色。

二、园林植物配置与设计美学之间的关系

美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其主观成分源于文化。园林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中蕴藏着人类文化的结晶。古今中外辉煌灿烂的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园林艺术,无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园林历来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其本身也是社会商品化的一个分支,没有文化的园林作品就没有内涵,没有精髓,没有韵味,不可能引起人家的流连忘返,也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园林。大凡艺术总是需要讲求文脉的营造,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主题文化。

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植物之美是客观物象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后,形成的一种主观认知,人们把这种认知用美学的概念表述出来,从而该植物便具有了美学的属性。

笔者认为的植物美学属性有三种,即实用美学属性(客观存在)、艺术美学属性(主观意象)、自然美学属性(客观存在加主观意象)。园林植物属于自然美的范畴,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园林植物景观,它的美学范畴就属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结合了。便具有了其它视觉艺术品的美学形式特征,如统一与变化、主体与从属、对称与均衡、韵律与节奏、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形体与色彩、材质与工艺等设计美学要素。因此,凡是符合人们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的审美法则,都应该在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因此,园林植物配置在设计阶段除了遵循美学原则,对园林植物的景观功能进行艺术创造和升华外,还要以园林植物的生态特征为基础,根据园林规划设计美学要求,进行园林植物的综合配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体现园林植物搭配融合的即时景观,更要重是园林植物配置的生长及季相变化的景观效果也会随着时日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特有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景随步异,时移景异的优美景观。当然,在这里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最为重要,就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制作而言,具有丰富的林学知识,独特的自然美鉴赏能力,深厚的艺术美学修养才是一个合格的园林景观设计制作团队。团队设计制作的园林植物景观产品才具有真、善、美的特征。

三、园林设计中文化内涵内容

文化内涵涵盖很广,有多种表现途径,大体有四种表现方式:

1、 名称文化

公园、景点、花木、亭廊的名称及含义是人们欣赏园林首先接触的,一个高雅、得体,蕴含博深的名字可以引起游人的遐想、精神的享受。

2、意境文化

园林的意境是一个由自然景观到人的观念、情趣、精神,现反人的观念、情趣、精神投入到人造景观之中,使观赏、游憩的人产生造园者所要表达的观念、情趣、精神的过程,给人以精神、文化的陶冶。在这个过程中每次发展都有文化的升华。大自然的事物,景像都能影响到人的感受,日、月、星、辰、雨、云、雾,河流山川,时令变化,花、鸟、鱼、虫等等,都可以在造园中表现和深化意境,塑造意境。造园者把自然的、人文的事物、现象、故事融于园中,使游人在观赏之中感受到精神的陶冶;同时,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形成了意境文化的延伸。我国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都是文人墨客在赏景中挥笔面就的。

3、碑匾文化

观赏园艺论文例10

该书按照中国园林分类进行论述,形成了结构清晰,主体明确的完整论述体系,实现了对中国园林水彩画技法的全面叙述。中国传统园林风景的创作绘画技巧需要建立在对其基础特征进行全面理解与充分认知的前提之下,具体来看,中国传统园林风景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方面,我国传统园林风景表现了文人雅士所追求、渴望的“隐逸生活”,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与美学价值,远远超越了世俗生活的束缚与限制。通过以儒家思想与道家文化为精神依托,形成了我国传统园林风景艺术的核心审美与文化内涵。因此,当前对中国传统园林风景进行创作绘画时,要深度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核和审美特色,通过把握传统园林风景的艺术特色,实现最佳艺术创作效果。另一方面,传统园林风景以水景为主,其中通过巧妙借景,延伸园林景观、顺应自然环境,从而为大众展示了最绚烂、最真实的大自然生态风景。因此,在中国传统园林风景创作绘画过程中,要融入真实情感,通过加入新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绘画技巧,重视传递大众对传统园林风景的欣赏与赞美。

二、论述新颖,通俗易懂

观赏园艺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中国古典园林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它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再现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和艺术境界,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力求与自然和谐共生,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达到“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

1历史溯源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园林造就的是一种意境, 一种生命要体现自己勃勃生机的意境,它使人赏心悦目并与自然相通,使自然升华为富有诗意的境界。在艺术家的苦心经营下,造园成为一种有品位、有格调的园林意境的艺术创造。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所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以后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意境创作的传统,力创新意,作出了很大贡献。

2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类型

2.1与天对话的意境美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怀有的强烈感情,反映着中国迎合大自然的传统生存方式和精神境界:注重天地万物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的显示作用,以及他们各自表现出的自然属性对人类精神的启示,崇敬天就是崇敬大自然和它对生命的滋养;获取天地生机来追求自身的繁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万物生命同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生生不已。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一种天地与人融为一体的美。“师法自然”的原则既体现在直接面对大自然的创造性生活劳动中,也体现在人们对社会关系的把握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中。中国园林作为一种同大自然关联的人为生活和游赏环境,是一种人工山水写意化的自然再现。园林环境注重天阳概念下的自然属性,以自由的方式造就建筑与山水花木动态交融的景观环境,体现生命勃发的自然之乐和人类之乐的多种含义,构成使人类精神合于自然的意境。与天对话,在自然秩序之外对自然生机的赞美和在社会礼教之外对乐的精神追求,构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深层含义和特有的园林文化传承基因。

2.2自然山水意象的意境美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园林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成为东方园林的代表,在园林艺术上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在园林意境中,山水意象是园林意境的强因子。园林意境的景观构成通常都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体。无论是在自然美、山水诗、山水画的欣赏中,还是在园林的审美中,山水意象都具有突出的意境内蕴。“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从大自然的生机天趣中,获得高雅的美的享受,具有很突出的情感性内涵。透过有限的景观表象,去感受意象内蕴的无限的“道”,从中领悟宇宙、历史、人生的哲理。山水意象的这种情感性的浓郁化和哲理性的深邃化,大大增强了它生成意境的潜能。而对意境的追求也使得自然审美意识达到直接从自然景物的观赏中获得“心怡神畅”的审美享受的高级阶段,这是对自然美自身审美价值的真正发现。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注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将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强调因物喻志,托物寄兴,感物兴怀的比兴传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

庄子美学强调“天和”。老庄学说注重个体人格独立,追求“忘物我、同天一、超利害、无思虑”的境界,远远超越了儒家审美所强调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升华到物我两忘、主客同体的高度,从人与天地万物的统一中求得超越的精神自由境界[8]。庄子提出的“天地有大美”,充分肯定和极力赞颂大自然的壮美,把自然美的欣赏提升到至乐、天乐的审美境界。

2.3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中国园林的意境是同中国文化和艺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有人称中国园林为“文人园”, 是一门饶有书卷气的艺术。中国传统文人造园,重视神似与韵味,将其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与山水画、田园诗相生相长,展现一种朦胧、含蓄的美。造园艺术已远远超越赏心悦目的层次,极力追求诗情画意一般的艺术境界。

意境首先就是中国古典诗画的美学范畴。诗画的指引既为园林的意境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蕴,又便于人们更深刻地领悟园林的意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园林内的匾额、楹联、诗文、碑刻不仅是一种能烘托园景主体,形成古朴、典雅气氛的装饰;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学运用于意境鉴赏指引,记述典故、命名点题、抒情喻志,对园林景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留园“长留天地间”,怡园“可自怡斋”, 既传达出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又吐露出作者的心声和造园的匠意。黑格尔认为建筑艺术是物质性最强的艺术,诗(文学)是精神性最强的艺术。因此,建筑与文学的结合,实质上意味着在物质性最强的建筑艺术中,掺和了精神性最强的艺术要素。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意境中升华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人生观。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从有限到无限,再由无限而归之于有限, 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2.4园林欣赏中的意境美

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美与诗画的意境美相关,主要是指情景交融产生的审美感受,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经验[11]。景有尽而意无穷。优秀的园林风景洵美,有文化,有历史,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需要游赏者本身根据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体验,去细细品味和理解其中的无穷意境。从这一点上说,园林意境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共同创造的。

作为造园者,文人士大夫将自己的苦乐悲欢种种情感、志向、意趣投射在造园景物的塑造中,潜埋在景观的间架中,在创作时他得到了自我实现的满足,在观赏时他又重温了这种满足所带来的愉悦。作为游赏者,由于园林艺术特有的含蓄性、可塑性和对情感的宽容度,在其品鉴过程中,时常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于景物之中, 触景生情, 体悟出独有的审美境界。因此,园林欣赏既是一种观赏、领略园林美景的艺术活动,又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从接受美学的理论上说,读者对作品的接受过程就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园林创作凭借联想和想像,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进行创造型的审美活动,欣赏者则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 凭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文字信号,在观、品、悟中丰富园林景象,参与园林景象的再创造和园林意境的开拓。

3结语

好的意境要通过意匠去表现,意匠的形成贯穿园林意境创造的整个过程,也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它要求创作者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无比热爱,需要创作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加以体会和理解。陈从周先生说:“若园林无水,无云,无影,无声,无朝晖,无夕阳,则无以言天趣,虚者实所倚也。”中国园林最根本、最核心的是意境美,造园格调是最终追求。理解分析园林意境的历史、创作手法、表达方式等,不仅是对园林景观创造者创作思路的梳理,也是提高景观观赏者欣赏水平的手段,对中国园林的发展大有益处。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参考文献

[1]宗白华. 美学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2]王蔚,史箴. 与天对话――略析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基因[J]. 新建筑, 1997,(2). 46. [3]李泽厚. 庄子美学札记[A].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C]北京:东方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