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本科营销论文

本科营销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7:01

本科营销论文

本科营销论文例1

复杂环境下高技术企业营销风险研究

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实施策略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新经济条件下的我国企业营销创新

企业营销的战术策略

提高市场占有率常见的错误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

企业绿色营销与我国对外贸易

我国中小企业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战略选择

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

客户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及其管理

试论企业营销能力的培育与增强

我国企业实施整合营销战略的对策

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及其建立与改造

论营销渠道模式转型

论企业的网上病毒性营销策略

对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探讨

浅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市场创新

构造3维市场营销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合作营销战略研究

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营销创新

企业绿色营销探析

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企业市场营销组合决策的神经网络模型

提升中国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客户关系管理

我国科技企业营销体制中的观念导向

新产品试销评价方法研究

论中国转型市场中企业营销的预警管理

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

论现代企业分销渠道建设

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

浅论"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基于环境管理的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试论企业营销战略规划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管理

面对全球竞争的企业营销对策

论企业营销的市场导向

"客户顾问制"与营销创新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发展

21世纪企业营销新理念

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浅论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忠诚度

对当前企业营销问题的点评

世纪之初我国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绿色营销的探讨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用服务"粘住"你的顾客——略论企业的服务营销

中小企业应确立营销新观念

现代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探讨

可持续性发展与企业绿色营销

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选择

企业营销活动的"催化剂"

供应链企业外部绩效评价子系统研究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营销理念创新的几点思考

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与模式匹配的研究

论绿色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如何面对和参与供应链竞争

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困境及对策

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研究

客户档案知识的挖掘方法研究

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

项目管理在组织市场调研中的应用初探

浅析新时期的合作营销关系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设计

论网络营销与企业谋略

论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的企业营销对策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

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e化

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类型研究

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点的增设在企业材料采购中的作用

论企业建立顾客导向营销观念

加强商品审美研究 搞活企业市场营销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分析

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是全球化营销的必经之路

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战略思考

网络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整合

浅谈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营销战略

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

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分析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中国企业实施营销战略的现实意义

信息传递障碍与营销效率研究

模仿创新的特性与营销环境分析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客户关系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现代物流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

销售经理的基本素质

市场细分和定位技术在后发企业的应用

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中的战略价值

"青年文明号"在企业营销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越区销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企业营销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提高顾客价值意识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方向

影响顾客忠诚度因素探析

论生产企业对分销渠道成员的管理

信息化、标准化是供应链管理实施成功的关键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导入与实施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与策略浅议

论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绩效

让客户关系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发展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探析

市场对接过渡期的企业营销策略

无缝营销管理——企业战略联盟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试论企业分销渠道的创新

企业营销管理研究——"顾客中心论"的企业营销战略

浅谈企业如何控制销售信用风险

上市公司关联购销交易实证研究

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战略

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WTO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

WTO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

营销管理支持系统及其内在运行机制

"差异化策略"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企业物流一体化研究

论内部营销策略组合及其应用模型

论企业物流的营销战略

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发展的理论研究

信息经济中的管理锁定策略及其应用

试论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

论协同合作式的供应链管理

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现代企业如何保证物资采购效果

加入WTO后制造企业销售通路建设的思考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略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类型与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视角下的分销渠道整合

客户行为与区域市场渠道策略

企业名牌战略与营销策略问题初探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对策

基于供应链的网络化制造体系结构

谈知识营销在企业营销创新中的杠杆作用

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比较与选择

企业开拓目标市场策略新论

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问题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基于顾客的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初探

论现代企业的顾客满意观和顾客资产观

面对WTO中外企业营销落差比较

CRM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实施与应用

当代企业营销策略创新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构建

论产品的知识营销

方法目的链短化的原因浅析

CRM在药品营销渠道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于移动Agent建立企业动态供应链

当前环境变革中我国企业营销理念的转变

中小企业实施CRM方案的误区与对策

WTO与中国企业市场营销

新世纪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

加入WTO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及对策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联合定价决策模型探讨

网络经济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双赢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理论及应用探讨

论网络营销对企业的影响

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客户忠诚与客户关系生命周期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管理意义

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顾客关系管理:对顾客网络及其知识管理的系统剖析

中国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所需条件分析

探究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新型管理模式

理解客户关系管理——谈客户关系管理的战略意义

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当前企业营销观念及其规则分析

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

论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创新

创造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顾客价值

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

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保障机制

新经济下的企业网络与超市场契约

供应链竞争力的厂商均衡分析

绿色营销初探

高技术企业市场营销特殊性分析

网络经济与客户的数字化管理

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营销创新

组织市场上购买决策者的结构类型与企业的营销对策

论企业网络营销中的物流策略

论企业营销活动策划的专业化

西方的顾客忠诚研究及实践启示

以企业营销新理念迎接入世挑战

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与营销渠道变革

企业营销创新的内容和重要性

基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产品定价问题研究

供应链系统的物流规划模式

供应链的自动补货模式及其价值

博弈理论与营销创新

激励机制在现代人事管理中的运用

对客户忠诚创造价值问题的探讨

现代供应链联盟问题研究

顾客满意度中的顾客竞争性评价

建立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想

绿色营销与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论企业产品营销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有形产品的服务提供方式研究

顾客价值提升的定位及途径

我国企业知识营销现状与对策

客户关系营销——现代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论营销流程再造

谈企业营销费用分析和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面向过程的供应链工作流管理研究

企业应对价格战的策略

客户关系管理的困惑与发展

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与对策

借鉴ISO9000的管理思想精髓优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及备件订货问题研究

入世以后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牛鞭效应的危害及其对策

基于供应链战略目标的性能检测指标研究

企业电子商务盈利策略探析

基于企业整体模型的供应链信息流研究

供应链性能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基于零部件归并问题的采购策略模型(英文)

企业对市场需求的能动作用研究

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客户全生命周期利润预测方法的研究

谈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学

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略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产品试销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基于资源利用综合水平的采购量分配方法

我国企业间促销管理的实证分析与对策

企业物资供应与管理改革探讨

信息传递障碍与国有企业营销效率研究

我国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论交易成本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核心思想浅析

基于机制设计的供应链优化整合决策效应分析

21世纪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

诚信营销与企业发展

企业营销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论关系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全球绿色营销趋势和我国企业的策略

试论营销策略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企业供应链构建与优化对策研究

市场营销战略失误与民营企业"流星现象"

试析企业客户资本管理

关于构建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体系的探讨

阻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营销创新——21世纪中国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

现代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对策

VMI供应链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研究

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的市场营销

浅析营销适宜度

基于相对熵的营销机会模糊评价

现代企业的物流革命与营销创新

电子商务下企业CRM的实施研究

当代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关系营销

企业营销理念与品牌提升策略创新

入世后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营销对策研究

论企业营销形象内在素质的塑造

21世纪企业营销变革与创新方向

过程工业供应链计划调度模型?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

基于客户发掘,客户全面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盈利模式探究

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与实现"两个转变"的关系

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顾客忠诚管理

试论市场营销组合4PS向4CS的转变

VE原理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

质量文化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融合作用

客户资源的特征及CRM模式在企业中的实施

企业内部营销及其实施策略探讨

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浅析

供应链系统运行评价研究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浅论企业的营销腐败

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基于过程的供应链重构模式与选择

本科营销论文例2

[DOI]10.13939/ki.zgsc.2016.05.138

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写好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毕业论文不该沦为一种形式。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不容乐观,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改革已经十分迫切和必要。

1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通常安排在毕业前的第七个学期末或第八个学期初,这个时段正好与学生寻境、业务找就业单位时间相冲突,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寻找工作或者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类考试中,对于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才能完成的毕业论文重视不够,有些学生甚至从网上全盘下载,敷衍了事。尤其是已经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已经在岗实习这部分学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流程等还不是很熟悉,工作比较忙,资料收集也有一定的困难,一些学生认为工作已经落实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就放松了要求,不能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汇报,造成了专业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偏低。

通过调查显示,有57.1%的学生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顺利毕业,拿到文凭。大学文凭不仅是学校对学生四年来学习成果的一个肯定,也是决定学生自己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敲门砖;而写作动机是综合运用大学所学知识和锻炼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分别占到20%,这部分人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剩余2.9%的学生对自己写毕业论文的动机不明确。

(2)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偏低。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看重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在培养方案中也没有安排相关写作课程,这就使得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缺失。同时,市场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能力比较看重,因此,学生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用于考取各种资格或等级证书上,平时对于写作并无过多重视,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从近几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辅导过程看,许多学生对毕业论文感到无从下手,论文选题陈旧或多人类似,有些选题脱离所学专业或准备从事的岗位。学生缺乏查阅、检索等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运用不当,尤其不重视实际调研,很少有第一手资料,很多同学直接从网络上复制粘贴,抄袭现象严重,导致论文结构内容雷同。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写摘要和提炼关键词,多数学生不会写文献综述,因为担心论文,而导致写作口语化严重,语言表达不通顺,缺乏专业的、规范的学术用语。

(3)对毕业论文过程管控不够严格。虽然学校有明确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组织管理办法,但面对的是全校所有专业,所以并不够具体细致,市场营销专业虽然近两年也有公布关于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的指导意见,但是形同虚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第7学期确定指导教师后,毕业论文选题、拟定提纲和撰稿环节缺乏系统地监督和管理,只是规定了提交终稿和答辩的时间。由于一些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不能按照学校要求准时返校,论文指导多是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所以毕业论文指导过程难以监控。一些学生和老师并没有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辅导过程,严格执行管理办法,敷衍了事。在论文最终的答辩和评定成绩环节,鉴于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会导致学生不能毕业,进而影响其就业,所以老师在评定论文时感觉很为难,常常不自觉地对学生“开绿灯”,这也造成学生“重就业、轻设计”的错误心理。

(4)毕业论文安排时间不尽合理。一般学校要求在第7学期末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分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后,学生就放假回家了。第8学期的前8周是毕业实习,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一来适应工作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来撰写论文,二来无法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很多学生苦于无法查找资料而难以完成论文。脱离学校,和论文指导教师多是电话、邮件等非面对面的沟通,一些学生缺乏自觉性,老师也很难监督论文写作过程。再返回学校已经是第8学期的第9周,距离论文答辩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时候做论文十分匆忙紧张,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调查显示,有13%的学生认为把毕业论文放在第6学期更合适,有65.2%的学生认为把毕业论文放在第7学期更合适,简言之,多数学生希望把毕业论文的时间提前,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找工作上。

2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路

(1)端正思想,引起重视。采取课堂、讲座、毕业生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使每个毕业生正确理解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其内涵。在专业教学环节,专业老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就业方向等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并且能应用到最后的毕业论文中,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毕业论文引起重视,产生兴趣,而且有利于今后的就业。

(2)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学术素养。首先使全体专业老师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和作业要求方面更加紧密地结合毕业论文的要求,让学生在平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并开始思考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通过学年论文、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等环节,加强对学生选题、语言运用、写作规范等基本学术素养的培养。提前介入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教育,将毕业论文涉及的规范、内容和格式要求等以专题讲座、宣传资料等形式介绍给学生,而且要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通过调查显示,92.8%的同学认为毕业论文写作前,专业老师有必要举办“毕业生论文写作指导”培训,这样可以提高毕业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说明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写作能力欠佳,并有改进的意愿。

(3)加强管理,规范论文指导过程。切实做好毕业论文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从选题、拟定提纲、开题、下达任务书、教师指导、初稿检查、实施进度、答辩评审、总结归档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都要引起足够重视,制定出明确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对毕业论文指导过程的管理应该具有系统性与严谨性。同时,将毕业论文的相关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传达到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使每个毕业生和指导教师都明确毕业论文的工作进度、纪律、内容要求、评分标准及答辩要求,真正提高认识,实现专业技能和毕业论文成果的有效结合。校外做论文的学生应该有指导过程记录,并严格履行论文辅导的时间和次数要求。学生最终的毕业论文成绩应由指导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并严格按照成绩评定标准考核,不得对已就业的学生无原则亮绿色。

(4)调整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提前安排指导工作。为了解决学生就业与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上的冲突,可以将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调整一下,提前到第6学期末或第7学期初来安排毕业论文工作。这样学生就有更充裕的时间来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可以和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很多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同时还可以带题参加毕业实习,在工作的同时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使毕业论文更加理论结合实际,避免内容过于空泛。通过调查显示,52.2%的学生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约17.4%的学生认为三个月才能完成。可以看出对待毕业论文,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毕业论文的任务重,工作量大,应该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提前更早的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对于学生和指导老师在时间和心理上都是更好的选择。

3 结 论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语言表达逻辑性和解决问题创新性的过程,是一个专业知识凝练、升华和发展的过程。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但有利于学生做好岗位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创作过程中获得的隐性知识和思维方式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应该不断探索和改革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本科营销论文例3

二、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适用性分析

1.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基本形式往往是由教师提供某种两难选择的案例情境,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形成对知识点的覆盖和强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则扮演着参与者和建构者的角色,他们在教师提供的案例情境的“刺激”下,会主动对现有知识架构进行审视,通过小组讨论、人际沟通,激发出更多的认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新的知识。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来源于企业实践,而且教师往往会对内容进行精心采编,要求对知识点有较为系统的覆盖或对知识点有所深化,同时案例教学法采取的是学生讨论方式,能够较好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式学习。因此,案例教学法具有紧密联系实际、目标明确、互动性强等特点。2.《网络营销》课程的要求。《网络营销》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有着区别于传统营销课程的特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网络营销》是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产物,与网络营销实践紧密相关,网络时代的变革,以及各种网络应用与商业模式,需要我们认知,更需要我们体验,并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强化知识;②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对传统的营销理念和方法形成冲击,《网络营销》不仅要研究当下的网络营销工具和方法,还要与传统营销作对比研究,这需要我们善于思考,从理论高度、全局角度,深刻认识网络营销中的各种新问题;③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网络应用和商业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市面上各种教材或参考书目很难做到快速跟进,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互联网行业动态,特别是新近发生的典型案例,从而见微知著,紧跟时展步伐。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性强、知识更新快的课程,在本科高校教学中,一方面要紧密联系网络营销实务,另一方面要对营销理论和知识点进行深化。而案例教学法恰恰满足了这样的课程要求:可以通过真实案例的采编,密切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强化学生体验、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案例的精心编排和学生自主式学习,实现知识的梳理和构建。

三、《网络营销》课程中教学案例的采编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采编最为重要。根据《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实践,案例通常来自于两个渠道:1.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来源,即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所需,基于网络营销实务,精心编排、高度加工的案例。这一类案例在采编中应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①真实可信。互联网已根植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形成了相应共识和基本认知,因而案例的采编不能有所偏离,或最好取材于真实发生的事件;②目标明确。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是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因而案例采编应紧紧围绕知识主线用心撰写,促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实现对知识点的强化;③生动有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尤为重要。因此,案例采编应兼顾案例情节,以增强阅读的生动性和趣味性。2.以学生为主导的案例来源。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网络营销》课程提供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因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案例资料,让学生在自主信息获取中去伪存真,加强对复杂案例的理解。这一类案例在采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目标导向。由于网络充斥着各类信息,围绕一个事件或一个企业,相关信息往往是错综复杂,教师在布置案例信息收集任务时应当围绕教学需求提出信息来源、信息类型、信息内容等方面的要求;②分工明确。在网络营销案例中,往往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而且信息收集渠道众多、信息内容庞杂,因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设计者、组织者的职能,做好角色分工、任务分工;③展示清晰。网络营销案例尽管相关背景信息庞杂,一旦进入课堂教学讨论阶段,应当有明确清晰的信息传达,以避免造成模棱两可的讨论结果,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前做足功课,也要求教师做好精心组织和适时指导。

本科营销论文例4

谈到市场营销学我想大家对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一定都不陌生吧。实际上正是这本教材的引入才奠定了国内营销研究的学科基础。从最早的第六版到今天的第十二版,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我国市场营销学快速发展的历程。记得以前的一个同事(他是市场营销专业硕士学位)《营销管理》看了整整6遍! 可以说,在中国的营销管理学科领域,还没有哪一本教材能产生如此巨大和广泛的影响。

但是,一本书就能概括一门学科这是否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当前国内营销知识传播中所面临的尴尬?至少说明我们对市场营销的理解还缺乏足够的活力。

市场营销学是在管理学、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和社会学)和定量分析(他又包括数学和计量经济学)这三门成熟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就有三个侧重点。侧重于管理学的叫“市场营销学理论”,侧重行为科学的是“消费者行为学”,侧重营销方法论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定量分析手段的是“市场营销科学”。其中,市场营销学理论和消费者行为学以讲“理”为主,而市场营销科学则主要讲“做”。我个人认为,在市场营销学的知识体系中,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只是涉及市场营销理论部分的基础读物。

相对于大家对《营销管理》的热捧,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营销科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这也正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营销经理虽然也有思路,但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却方法匮乏的原因了。

诚然,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为市场营销学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分析框架,但他更像是一部营销学理论的百科全书,重视对体系的勾勒,对众家之言兼容并包,缺乏更详细的扩展。例如,其中的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就是学界公认的薄弱之处,对关系营销、组织营销、服务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等亦得不到体现。

所以,除了《营销管理》,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再看点别的?

尴尬现状之二:营销学本土化过程中的投机主义

当前国内对于市场营销的研究和传播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对当前国际学术界在市场营销研究前沿的追踪和深化;二是结合国内市场环境的特点进行市场营销理论的本土化,发展对中国市场更有解释力的市场营销理论。我想这两个方向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导国内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很多西方营销学的译作及学院派的著作使得我们对学术前沿的追踪成为可能,但是营销学的本土化却不容乐观。

首先我们所见到的“本土化”大多数都是扎堆在营销学理论中,例如游击营销、跨界营销、切割营销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所谓的理论体系创新多是对西方“市场营销学理论”中既有理论体系的延伸和扩展,缺乏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营销科学的视角单一。

更有甚者,有些直接是偷换概念,连延伸和发展都算不上,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

市场营销学源于西方,我们很多所谓的本土化完全是在对市场营销学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的进行的。基础都没有掌握何来创新?真以为自己是张三丰了?无招胜有招那是指的高人,不是随便自己封个什么创始人就真成了创始人了。

经常看到一些自称什么体系、什么方法、什么系统的创始人写的一些文章和书。若是细看,其中有不少纯属胡说八道,经不起推敲。一位号称“中国营销界实力派的顶级人物”对营销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营销,简单讲就是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某种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持续有效的经营与管理”。恐怕科特勒看了这个定义一定会很惊叹于这位顶级人物的创造力吧。连什么是营销这样基础的东西都能搞出这么多花样来,那我们就不难想象中国营销学本土化的现状了。还有一本书竟然叫做《营销论语》!光是看书名就让人惊诧!怕是连《营销管理》、《定位》、《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这些真正的经典都不敢自称是“营销论语”吧?!

本科营销论文例5

首先,我个人认为科特勒在中国并没有被神化。为什么这样呢?因神化这个词跟迷信某人或某个观点的权威有关。然而在中国营销界,人们对待科特勒并没有崇拜至迷信的程度。我个人一直比较反对对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实”进行夸大,尤其是当我们是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学术是很需要认真客观和实事求是的,要是经常为了自己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的私人利益而夸大或缩小“事实”,一是人们很难去相信他说的话,二是这样的研究态度和研究动机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学术上取得什么成就。

但是话说回来,为什么营销界仍然会有一小部分人认为科特勒在中国已经被神化了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有人人为地创造了科特勒被神化这一假象。这一假象的产生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来源。

其一,跟中国营销人营销自己的策略有关。许多中国营销人,尤其是某些营销咨询人为宣传自己个人或公司的需要,采用的是打倒权威、抬高自己,以吸引眼球和树立地位的策略。在营销方面,什么人才是真正的大师和学术权威?那就只有科特勒先生他老人家一人了。因此打倒科兄也就成了某些想崛起的营销人的首要任务。此其一也。所谓的科特勒神化,其实是部分本土营销人为了把自己造成一尊营销新神而人为地硬树立起来的营销旧神。在一般中国营销人当中,并不真的存在着这种一种神化。

其二,跟中国营销人不想再做学生了有关。中国经过二十年的市场营销实践,取得了不少营销实战经验和体悟,其中一部分对理论有兴趣而且具备理论整合能力的实战营销人士,纷纷总结中国市场上独特的市场营销经验,形成了一些局部甚至少量整体上的亮点,这已经成为事实。那么,这一小部分已经成长起来的中国本土营销人要独立,要自创门派,要成人,要脱去学生这顶帽子,他们会怎么办?他们要造反,徒弟要造反,能造谁的反?只能造师傅的反,那么,中国营销人共同的最主要的师傅又是谁?就是他科特勒老兄了。

事实上,中国营销界近二十年来至今仍然处于十分饥渴的学习阶段,而科氏则是西方现代营销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成就借助于其经典教科书在全球包括中国广泛流传,中国人在大学和MBA学的也都是他老人家的营销理论。中国营销人包括我自己熟悉的营销学权威也主要就是他老人家和定位理论的倡导者特劳特与里斯先生加上提出整合营销理论的舒尔兹先生。特劳特只是在定位理论上有创见,但定位只是营销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构成不了真正的全方位的大师风范。整合营销实际的关注点主要还是在如何做好整合营销传播上,此理论虽然十分重要,但也构成不了完整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这样说吧,在全球市场营销领域,真正能够称得上大师的人物,在我看来,就只有科氏一人,其他人只能算是优秀营销专家。日益成熟的中国营销人士要造反,科特勒当然又是首选目标。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大批营销人在检讨科特勒的营销理论的同时,也开始在检讨特劳特的理论和以奥美为代表的国际4A公司的市场营销理论。这是中国营销人成长的表现,也是中国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在西方,市场营销理论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科特勒自己,也在不停修正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显然,营销理论作为一门应用性的活的科学,它不会是个死东西,而是活的,它的发展必然会跟上并促进实践的改变。

基于这样一种观点,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将中国本土营销理论的提出和进步,视作整个世界营销理论发展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总之,中国人提出并修正以往的一些营销理论,一是没有什么样大惊小怪的,二更不是代表中国人否定了以往的理论成果,科特勒等人的理论就完全没用了,这种一味打倒别人树立自己的风气、倾向我们必须警惕、防止。

目前,世界上及中国的所有企业都仍然在用着科特勒理论,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原因是因为科特勒理论的特点所决定的。科特勒营销理论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特勒理论是营销理论中的一般营销理论,是营销理论中的通用理论,它讲的是所有营销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应该遵循的一般市场营销原则。既然是基本的普遍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原则,那只要你在做市场营销活动你就多多少少自觉、不自觉地在用。另外,人们还经常忘记了,市场营销活动其实含有大量的管理成分。因此我本人谈市场营销时,总是强调完整的市场营销,不仅仅是4P、4R,而是对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管理过程,完整的市场营销理论,必须是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才对。而营销管理这个部分,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如方法和流程是共性的,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上集大成,企业不用的话能够进行正常的市场营销活动吗?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我个人一直认为,对于中国及其他各国的营销实践来说,不是科特勒理论不行了,而是科特勒理论不够了。我们所要做的工作不是给我们尊敬的世界唯一的营销大师泼污水,而继承他老人家的光辉成就,发展其理论空间,深挖其理论不足之处,然后设法补足其缺陷部分。我在2003年提出超限营销理论时就坚持这个观点,理论研究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偏私,否则不可能取得什么真正的理论成就。

二、您认为科特勒市场营销理论在指导中国市场营销实践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是什么?

郑文斌博士:

我个人认为(我总是强调这一点),科特勒先生的营销理论在一般、整体的运用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科特勒理论在中国市场及其他国家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共性营销理论在中国及其他各国具体市场中如何个性化的问题,和在具体某个企业的具体市场营销实践中如何实际操作的问题。

完全可以肯定地说,科特勒理论在这两个重要而关键的、直接影响到企业具体营销效果的问题上存在一些较大而且明显不足之处。我想,这可能也是一个通用营销理论所难以一一穷尽和难免有些不完善的策略层面的不足。十分不幸的是,真正影响甚至决定企业营销成败的却是这些大原则、大原理、大系统之下的实操营销策略层面的东西。

应该说,定位理论和整合营销策略的出现,已经是对科特勒理论所未能充分关注和给企业提供明确指引的重要营销关键点提出了新的补充。但定位理论和整合营销策略的加入,也仍然未能解决科特勒理论的所有不足。具体说,我个人认为科特勒先生的营经典销理论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缺陷或不足:

A、 科特勒营销理论与当代市场营销所紧迫需要的市场策略创新相比,更多地是一种市场营销管理系统—系统是无所不包的和大而全的,但对具体市场营销策略却缺乏更深入的研究,不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实操性很强的实战指引。如市场调研,定位,广告,价格,渠道,终端,生产,物流,促销,品牌,等等环节,甚至连广告中的创意,都已经形成一门实操性很强的策略、方法、技巧性学科,作为大一统的全科市场营销理论,科特勒理论未免显得过于粗放了些。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要由市场营销的具体分支学科来一一对应地解决,二是作为通用市场营销理论,必须敏感并适应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发展变化,更多地切入新的核心分支领域,快速总结并整合各分支学科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通用理论。

B、 科特勒市场营销思想的实质是:寄希望于一个企业能够把其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做成100分,做得很完美。科特勒在其理论体系下隐含的潜台词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及各要素要全面开花、均衡用力、全面推进,才能取得最佳市场营销效果。但残酷的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操作方法对于许多具体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是可能的,但又是可怕的高投入、高成本的一种笨策略。这一指导思想尤其不能指引发展中国家许多基本条件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以及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环境下很大一部分竞争资源十分有限的所有企业。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科特勒提出的市场营销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完美的理想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其本质错误是忽略了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并非完美,更忽略了企业本身所能用于市场营销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市场营销真正挑战在于怎么运用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以企业极其有限的资源,通过精心组织的市场营销活动,去赢得一次又一次营销战斗所累积起来的营销战役直至战争的胜利。

C、 科特勒营销理论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帮助企业如何创建起完整的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和如何正确地按部就班地组织市场营销管理活动,其理论追求的目标是理论的全面性、完备性和正确性。但现代市场营销实践的发展十分迅猛,企业光是按照教条组建起完备的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已经不能解决市场营销中存在的紧迫而现实的竞争问题。在产品甚至品牌甚至营销方法日益趋同化的高竞争度的市场环境下,只有高度重视市场营销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企业在市场营销上存在的困境。对创新的关注只能来源于实战型营销人物,在中国也好,在欧美也好,真正的理论创新者不可能是坐在学院里,而是活跃在市场和企业里。当今许多管理、营销理论的创新者都是在企业或咨询公司中,创新的敏感区域在市场一线,这是人们经常会忘记的营销创新秘诀。我本人一再坚持不上学院而坚持在企业中学习,从内心深处来讲也是出于这样一种基本原因。理论一旦不能结合实践,理论本身就会很快失去发展和创新的活力。

三、您认为中国会出现像科特勒营销理论那样成体系化、具影响巨大的本土化营销理论吗?

郑文斌博士:

我个人认为(我会一直强调这一点),在中国有可能会出现象科特勒理论那样完善的、体系化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通用市场营销理论,但这一理论不应该仅仅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本土化的营销理论,而是一种总结前人智慧精华而且有发展创新的新的整体性营销理论。我们都应该意识到,不仅中国,而且每个市场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只是各自特殊性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因此,单一地过分强调本土化营销理论创新,可能存在较高的伪理论创新的风险。一个真正的理论必须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然后又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必须是貌似特殊真理的普遍真理(毛泽东思想就是这样)。当然,取得这样的成就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中国目前形成的主要还是局部性质的本土化色彩浓厚的营销小创新,随着理论创新条件的成熟,中国有出现营销大师的可能性。之所以可能,主要理由有三。

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而且正在高速成长和拓宽的、地域十分辽阔、民族十分众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新兴工业品及消费品市场。在这样一个很特别的市场上,人们正在从事着前所未有的、五花八门的营销实践,现在的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发达、最为活跃的市场营销试验场,许多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都在这里出现。如此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市场营销实践,为中国本土营销人理解和发展甚至创新市场市场营销理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了土地,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中国营销人已经有幸脚踩着这样一片土壤。

二、中国本土营销人士在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上的准备工作已经接近完成。到目前为止,中国本土营销人已经基本完成了对西方经典市场营销理论的学习,并且能够活学活用,成功地运用于营销实践。部分优秀者已经在实践中以创新者的姿态活跃在商业世界。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中国本土营销人在理论上的修养已经日益成熟。西方经典营销理论学透之时,也就是中国本土营销人创立或发展出新的通用市场营销理论之日。

三、中国累积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本土化兼具的营销理论创新人才。中国90年代至今,大量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大量海归派市场营销人才归国,大量西方重要企业如世界500强活跃于中国市场,还有可以预期的中国本土优秀企业向海外扩张发展,在这样一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本土市场营销人才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土经验和国际经验,而是取得了一种既国际化又本土化的一种双重视野。而大量具有高学历或高学术研究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从事于企业市场营销实践,长期实践和理论结合互动的结果,必然促使其中的一批兼具理论和实战高水平的营销精英日益成熟,集营销理论之大成的大师级人物极有可能在10-20之间诞生其间。

四、您认为目前较成熟的中国本土化营销理论是什么?主要由谁创建?与科特勒营销理论有何渊源?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郑文斌博士:

我个人认为,中国至今尚无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本土化市场营销理论,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市场营销理论创见。创见是什么?就是多少能够从理论上总结出那么一两点精华、规律,而且已经总结出来的东西大多集中在策略甚至具体战术层面,层次比较低,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构建和深刻的理论基础分析。

如果硬要说中国存在那么一个真正的将来在理论上能成立的本土人创立的营销理论,那么,我只能说那就只有一个由我本人和一些朋友一起创立的市场营销理论,叫做超限市场营销理论。这个理论是2003年由一个朋友倡议,经过我详细思考,并且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我写出来的,由我从哲学、战略、战术、技术、实操五个层面分别予以论证的,总结中国及外国部分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所创立的一个理论。其理论架构借用了著名的军事著作《超限战》的框架,但其具体理论框架已经被较好、较深入地市场营销化了。

记得当初创立理论时,朋友们出于商业利益上的考虑,力主把它搞成一个与科特勒理论严重对立的理论,但我作为这个理论的真正创立者没有这样做。我一直主张把这个新的超限营销理论当作对科特勒传统经典市场营销理论的一个必要而有力的补充:

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系统的完整,超限营销补充强调市场营销在现实条件下不能够过于追求完整;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必须注重整体性,超限营销补充强调市场营销更要注重关键点和某些局部;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的各个要素必须努力均衡地发挥作用,超限营销补充强调市场营销更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创造整体或局部优势”;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系统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超限营销补充强调市场营销更应该抓住要害、重点,在不平衡的发展中实现跳跃式进步;科特勒强调企业自身资源的健康性和有限性及充分利用,超限营销补充强调企业应该真正调动起所有可用的社会资源而不能局限于企业资源;科特勒强调企业营销活动的资源导向性,超限营销补充强调企业营销活动的目标导向性,等等。

说到超限营销理论与科特勒理论的关系,可以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的“正”,超限营销强调市场营销的“奇”。按照军事家孙子的廉洁,一正一奇,“以奇胜,以正合,”才能取得战争完整的胜利。没有奇,既浪费宝贵资源,又不能取胜。没有正,奇的效果无法深化和巩固,奇的策略也就失去了产生作用的基础。奇正相生,变化无穷,方能百战百胜或百战多胜,而不是少胜也。因此,奇不能没有正,正不能没有奇,在我看来,奇恰恰又是对正的一种巧妙运用。

五、您是“超限营销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请问,为什么超限营销理论更适合中国国情呢?作一个营销理论体系,“超限营销理论”由哪几部分组成?“超限营销理论”的思想源头在哪里?能举一个营销案例,它是怎么样应用“超限营销理论”的核心思想取得成功的?

郑文斌博士:

我之所以力主这个超限营销理论,并不是因为我是它的一个主要倡导者(事实上中国有许多人都已经在用和在说这个理论,只是叫法不同、理论能力不足形成完整理论而已),而是因为我经过反复思考,认为这的确是一个现实当中存在的完全可成立的真正是一个理论的理论。虽然目前这个理论还只是处于初生阶段,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更多的营销专家来一起深化、完善,但这个理论具备了一个真正的理论所应该具备的所有条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营销实践的大浪淘洗。

我要声明的是,超限营销并非只在中国才能发挥作用,而是在各国各类型企业组织都可发生威力的一种普遍性创新理论,它的创立者们是黄头发黑眼睛的,但它本身却并无种族、肤色与国籍。我们认为,它并不特别适用于中国市场,但却为中国市场上天生具有很高竞争智慧的许多营销高手不自觉地采用,从而帮助中国产生了不少让世人瞠目结舌的营销奇迹。

如果硬要说它更适合中国国情,那么,其根本原因是超限营销的思想精华正是东方智慧中如何以少胜多的战略智慧:中国市场是一个不均衡的广阔的市场,中国的企业大多不是具备全面市场营销能力的中小型企业,他们无法做到国际大企业那样的全面营销,因此,重点突破和超限发展必然成为他们赢得残酷商业竞争的最佳甚至唯一可行的正确战略。

但是,我仍然要强调的是,超限营销理论其实也适用于资源丰富的特大企业。因为就是特大企业,其资源也仍然是有限的,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佳营销效果,正是超限营销的创新动机。我们必须强调,从营销的投入产出比来分析,就是象海尔这样的大企业,超限营销的思想仍然能够使其大幅度降低市场营销成本而取得预期市场营销效果。

作为一个市场营销理论体系,超限营销包括超限哲学思想依据、全新超限战略原则、全新超限战术原则、全新超限技术空间、世界各国超限营销案例分析等完整的六大部分。我近期正在重新整理对这一理论的论述文章,决意对其中一些由于他人影响而存在的偏激和武断之处进行彻底修正。有兴趣的同人届时可以在中国管理传播网上查询阅读,修订后的新文章将在八月中旬面世。

本科营销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27-02

一、应用型本科的概念解析

应用型本科是为了适应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近30%,但与传统本科院校定位不同的本科型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在最新的大学生就业数据中,市场营销专业在很多院校都被亮了红灯。但是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市场营销人才岗位需求很多,而由于有不少非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量进入市场营销岗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反而在受聘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应用型本科的市场营销专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

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

1.课程结构理论化严重。通过对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理论化,即时设置了实践教学周,也依然偏理论化。比如市场调研实训、营销策略实训等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会偏向理论化些,学生的实践效果难以得到有效评价。

2.课程体系结构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尤其是实训教学需要对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即操作应用。所以在设计教学课程体系的时候要根据从事营销工作的需求作为出发点,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托研究性高校和高职型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相对忽视了研究型高校生源素质高的特性和高职院校生源的对口单招型特点,课程结构不合理。

3.课程体系结构中专业实践课程比例不足。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和理论教学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前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需要实践什么”,要明确实践目标,进而将其有效分解,最终形成实践动手能力体系,并紧密结合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去。

三、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一个合格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它是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知识是个人能力形成的理论基础。营销人员需要的知识,既包括宽泛的营销理念、法律知识以及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等;也包括销售业务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等。所以要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市场营销实务、现代推销技术、商务礼仪等专业知识,以应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问题。

2.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技能,是对具体动作的理解,它以行动方法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专业技能是个人能力形成的实践基础。销售人员需要的能力,既包括对销售业务中涉及的对机械、设备等的演示、操作技能,也包括处理销售业务中涉及的交际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关系管理的能力。

3.素质结构。销售人员在社会角色中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综合体,所以要求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善于协调不同的人际关系,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面对不同的客户能够机灵地应对,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承担较大的压力和较长的工作时间,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能力。

四、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制定符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征的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调研,企业认为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对就业的贡献率较低,但同时,良好专业能力的养成又与求职信心密切相关。因此,根据本校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独特的专业培养目标,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培养道路而非大众化道路是该类学校的必然选择。同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独立学习能力。

2.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目前的现状是大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校外实习且大部分是发传单等简单的体力劳动,校内实训又偏向理论话,针对某一特定题目写出策划方案,流于形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评价。另外有些学校虽然有一些挂牌的实习基地,但大多数流于形式。在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突出实践实训的课程及具体的安排,确保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由系里或是辅导员牵头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课程设置不应太多,应给学生留出一些自学的时间;完善图书馆建设,丰富图书馆藏书。

4.课程体系的构建说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面向就业进行系统的设计。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一般可分为三 个模块: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学生修读的课程体系可分为四个模块:通识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任意选修课模块。

通过以上分析,通识课程一般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式与政策、体育、军事理论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英语、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其中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的两门课程能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为学生开设职业规划指导的课程,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资源和兴趣进行职业规划。

学科课程一般包括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实务、物流基础、经济学基础、商品学基础、采购管理实务、现代推销技术、中国人文地理、有效沟通实务、营销策划与实务、运筹学基础、网络营销实务、商务谈判实务。专业课程的开设都包含了四周实训周,学生能够在相对连续的时间里掌握市场营销专业应该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市场调研能力、创意策划能力、产品销售技巧等,能够针对不同的企业产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选修课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能力拓展课,专业选修课有经济法、金融事务等,能力拓展课有商务礼仪、连锁经营实务、网店运营实务等。这些课程的开展能够根据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就业的筹码,同时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空白圈,增加知识面。

参考文献:

[1] 罗志明.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2] 张,吴作民.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

本科营销论文例7

国外的汤姆·邓肯的“关系利益人”理论、特伦希•希姆普的“营销-传播等同”理论、凯勒的“品牌化”理论等等,对本论文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作用。我国李世丁的《整合致胜,打造强势品牌的锐利武器》、周运景,黄桂红的《营销传播法眼,顾客关系管理》、向华的《整合营销传播:科龙的实践》等著作;以及国外特伦斯·A.辛普的《整合营销传播,广告促销与拓展》、舒尔茨的《全球整合营销传播》、乔治·贝尔奇的《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视角》等著作,则为本论文提供了实证分析的参考资料。

本文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机制进行研究,目的是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整合营销传播的优势所在,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更好地协调企业内外营销机制,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形成理论应用和完善机制的良性互动,按照和谐的发展观促进企业营销机制及规模的协调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首先建立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框架,对整合营销传播应用机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其次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的应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验证结论提出本人对于如何在公司更好的利用整合营销传播及完善相关机制,促进企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协调发展的建议。

本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框架,将理论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旨在为推动公司规模发展、扩大品牌影响力提供实践性建议,本意上是为青岛圣元乳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参考价值,更好地推动青岛圣元乳业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

研究方法:本论文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公司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探索。理论方面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广告及促销、品牌效应出发,建立了整合营销传播应用机制,综合分析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研究成果,辅以在实证上青岛圣元乳业营销传播的理论验证。既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也使用了丰富详实的资料给予说明,并结合数据分析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步骤及措施:

1、针对客户关系管理方向进行相关的资料文献积累,收集汽车美容相关资料和数据,深入分析总结,以期探索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应用的一般性规律;

本科营销论文例8

在最新的大学生就业数据中,市场营销专业在很大地方被亮了红灯。为此,笔者到一些用人单位走访和到人才招聘会现场了解,市场营销人才岗位需求很多,在实际招聘时,出现了非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量进入市场营销岗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反而在受聘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依然旺盛,独立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

由于受到办学母体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即独立学院)仍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特色和生源特点,未能很好地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上基本上也是沿用母体学校的设计,集中体现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上。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上存在问题及分析

如前所述,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比较重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际办学情况,沿用办学母体学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

1.1 课程体系偏理论化。笔者梳理过笔者学校及其他兄弟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理论化,在西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更明显些。即使在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偏理论化依然存在,比如广告学、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上会偏向理论化些,学生的实践效果很难进行有效评价。

1.2 课程体系未更多考虑到专业实际应用。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对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即操作应用。因此需要从学生从事营销工作的第一线需要的专业操作需求出发来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托母体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相对忽视了母体高校的研究型特点及生源素质较高等特性,课程体系上对接专业一线操作上存在不足。

1.3 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践课程比例不足。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纷纷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但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和理论教学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浙江省为例,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总学时占到总教学量的30%~35%,但专业课程的实践总学时所占总教学量的比例仅为5%~10%,不能充分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与亮点。

要解决以上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前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需要实践什么”,即要明确实践目标,进而将其有效分解,最终形成实践动手能力体系,并紧密结合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去。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策

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2.1 优化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在设置上要进一步优化。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现有偏理论化的课程进行有效剔除,例如将《企业战略课程》从专业必修课中划出来,但可以作为选修课开出来。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例如学校所在区域,学校现有师资的特点及学校的经费投入等。比如处在江浙、广东发达区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有较多的企业实践机会和资源,而处在广西、贵州等区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方面资源不足,可以开出的实践课程应该有所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因为没有编制等原因,对优秀的人才缺乏吸引力等,开出的实践课程也必须跟现有师资结合起来,做能做好的事情,这样实践教学的效果才能更好;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也不相同,如在实践教学硬件、软件及资金投入是有很大差异的,能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也就不能完全一样。

笔者学校也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具体如下图。

图1 结合市场营销专业能力需求部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2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学时。实践教学的课程确定下来后,需要对各实践课程进行课时的合理安排,要在普遍顾及的情况下突出重点,需要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师资现状等。

笔者学校相对远离市区,因此对能够在校园内部及周边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就相对安排多些课时,例如《推销学课程实验》及《推销学实训》等的课时安排分别达到16课时和2周,暑期生产实习因为可以统一安排,加上暑期时间较长,也是安排了3周的实践课时。

2.3 完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要进一步完善。从课程地点、课程具体对象和课程要求上进行完善,不能像之前那样随便找个经典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分析讨论的模式,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应该设变成“走出去”的模式,把课程的上课地点从课堂变成社会大讲堂,具体内容上需要结合学校等特点,比如《推销学实训》课程安排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校园摆摊,进行摊位销售,在具体产品上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查,同时结合学校后勤超市货品进行销售产品确定等内容。

2.4 加强课程考核。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是一个更需要创新的思考。如有些课程是小组团队合作,如何更好界定每位同学的成绩,这就需要引入竞争等因素。比如团队领导通过竞聘,他的成绩系数是1.5,这意味着如果团队业绩好,团队领导的考核分数要比团队成员会高,反过来团队业绩不佳,团队领导的考核分数要比团队成员低,同时引入过程考核,针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展示,并做好档案管理等。

只有有了这样考虑到过程监控与展现,考虑到团队中各职位的作用进行职位岗位系数设计等考核项,才能更好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本论文是笔者在参考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结合笔者学校的实践教学经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做的思考,主要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这一开展专业教学的基础工作入手对提高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更好、更快适应市场营销一线工作提出的一些拙见。

参考文献:

[1]陆施予.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0-34.

本科营销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 F71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2-0049-03

[作者简介] 于全辉,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重庆401120)

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不断发展变化,营销组合理论也不断发展变化。从国内外有关营销组合理论方面的文献来看,有的学者主张在接受麦卡锡4Ps营销组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若干补充,即增加更多的“P”内容。有的学者则主张用某种新理论,如4Cs完全取代4Ps营销组合理论,甚至于有时会看到“4Ps营销组合理论已经过时了”的论述。4Ps营销组合理论真的过时了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笔者在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4Ps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贡献。当然,随着营销理论的发展,古板地遵循4Ps营销组合理论也是不妥当的。因此,我们在对现有文献的搜索和整理基础上,用整合营销传播对4Ps营销组合理论进行适当的修正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4Ps营销组合模型研究的不同发展思路

(一)4Ps营销组合模型的提出

在营销学界,大家一致认同最初提出营销组合概念的是哈佛大学教授尼尔・鲍敦( Neil Borden),1953年他在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就职演说时提出市场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是指为了寻求一定的市场反应而进行的一系列直接影响需求的可控制因素的组合。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关于营销组合要素内容的讨论是一个热点问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两个人:一是麦卡锡(McCarthy),他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一书中将营销组合要素一般地概括为四大类:产品( 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 Promotion),即著名的4Ps。二是菲利普・科特勒,他于1967年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第一版中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从而4Ps营销组合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引用,成为了所有营销学课程的理论基础。

在20世纪60年代,4Ps营销组合模型提出和确立之后,针对4Ps营销组合模型批评的声音也一直不绝于耳,有三种批评的声音:第一,营销组合要素只适合于微观问题;第二,4Ps理论是对尼尔・鲍敦提出的市场营销组合概念的过分简化,是对现实生活不切实际的抽象;第三,4Ps组合理论将营销定义成了一种职能活动,从企业其他活动中分离出来,授权给一些专业人员,由他们负责分析、计划和实施。

(二)4Ps营销组合模型的发展

从目前的国外研究现状来看,除了上述对4Ps营销组合理论的批评声音之外,还有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P”字游戏,即增加更多的“P”。许多学者认为,随着营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4Ps营销组合已经不能概括组合要素的基本内容,主张在接受麦卡锡4Ps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若干补充,根据“P”字的多少,分别有“5P”、“6P”、“7P”、“8P”、“10P”和“11P”等不同营销组合模型。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传统的营销组合不能很好地适应顾客对服务的要求,有的学者建议增加代表员工或人员推销的第五个“P”(people,or personnel selling),或主张增加的第五个“P”应该是包装( Packaging),即“5Ps”组合理论。1986年,科特勒在强调“大市场营销”概念时,又在4Ps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P”,即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和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即“6Ps”组合理论。而服务营销学者们则提出了“7Ps”组合理论,即在4Ps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参与者(participants)、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和服务过程(process)。此后,当营销战略规划变得异常重要的时候,科特勒又提出了在4Ps战术基础上的战略规划中的4P过程,即诊断(Probing)、市场分割(Partitioning)、择优化(Prioritizing or pref-erence)、定位(Positioning),即“8Ps”组合理论。最后,根据科特勒的观点,将“大市场营销”观念和“战略营销”观念集合起来,就是“10Ps”组合理论,如果再加上最后一个“P”,即“人”(people),那么市场营销组合就演变成最多的“11Ps”组合理论。当然,“P”字游戏仍在继续。

第二种观点:用4C取代4P理论。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替代论。美国广告学教授劳特朋于1990年在《广告时代》杂志发表了《4P退休,4C登场》一文,提出“4Cs”组合理论,4Cs是指消费者解决方案(Consumer solution)、消费者成本(Consumer Cost)、方便(Convenience)和通信(Communication)。随后,劳特朋与舒尔兹等人合著了《整合营销传播》一书,书中又强化了“4C取代4P”的观点。该书中文版在中国出版后,国内不少营销界人士大势宣扬这种主张。笔者以为4Cs组合理论是在4Ps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对4Ps组合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4Ps”与“4Cs”是相通的,二者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而绝非互相取代的关系。产品策略是使顾客满意的手段,价格策略就是使顾客购买成本降低,分销是为了实现顾客购买的便利,促销的本质就是信息沟通。因此,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原理》第七版“营销过程”一节中吸纳了“4Cs”的内容,但并没有否定“4Ps”,而是强调从消费者“4Cs”的角度来看待“4Ps”。

而从目前的国内研究现状来看,也有多种不同的声音。吴金明(2001)认为,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高科技企业、高技术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营销观念、方式也不断丰富与发展,进而提出新经济时代的“4V”营销组合论。所谓“4V”是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的营销组合理论。李振华、王烷尘(2002)在B2C电子商务条件下主张“7Cs”营销策略,在“4Cs”基础上增加以下3个“C”:信用(Credit)、创新(Change)和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但不是要抛弃传统的“4Ps”营销策略,相反,是在主张“4Ps”策略前提下的“4Ps”与“7Cs”的整合。魏中龙(2006)比较了“4Ps”、“4Cs”、“4Rs”和“4Vs”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四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因此,综观国内外关于营销组合因素的讨论,笔者可以归纳为一个以不同字母打头的营销组合模型表(见表)。

从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营销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麦卡锡4Ps理论的批评、补充,甚至取代,新的观点越来越多,分歧似乎也越来越大,那么如何解决分歧呢?

首先,我们要对营销组合概念本身及营销组合要素确定一个规范的定义。在传统理论上,营销学学者把营销活动的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目前,大家一致认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是指市场营销人员综合运用并优化组合多种可控因素,以实现其目标的活动总称。而关于营销组合要素,绝大多数营销学学者认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直接对顾客需求产生影响;二是可以控制。若以此为依据进行判断,尼尔・鲍敦提出的“市场调研”由于其不直接影响需求而应该不属于营销组合要素,而其他如“参与者”由于其不可控制也应该不属于营销组合要素。科特勒提出的“政治权力”由于其在大多数情况下的不可控制,也应该不属于营销组合要素。劳特朋提出的“4Cs”中也因为不具有第二个特征,则不属于营销组合要素。

其次,如何对待传播或沟通,恰当地将其纳入营销组合基本要素之中,使营销组合模型更趋于合理。所谓传播或者沟通,就是指思想传递以及不同个体之间或组织与个体之间建立共识的过程;而营销是指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用于在自身或者客户之间创造价值转移(或交换)的一系列活动。如果将这两个概念综合加以认识,就产生了营销传播。所谓的营销传播就是指在一个产品或服务(品牌)的营销组合中,通过建立与特定产品或服务(品牌)的客户或者用户之间的共识而达成价值交换的所有要素的总和。营销学界大多数人都认同,营销传播是由促销发展而来的,但它又比传统促销的基本含义要宽泛得多,在传统促销组合中一般强调的是四个主要构成:广告、公关宣传、销售促进以及人员推销,而且这些促销手段,除了人员推销外,在运用过程中强调的是对销售对象的单向作用。而营销传播则有所不同,它注意到了其中双方建立共识的沟通过程,并且大大地扩展了这种沟通的手段。所以,笔者认为对营销组合要素的认识,必须从促销转向传播或沟通。

二、用IMC取代促销组合策略

(一)整合营销传播观念的提出

IMC(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意为整合营销传播,或译为整合营销沟通。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西北大学舒尔兹教授等人提出,其主要内容反映在他们所著的《整合营销传播》一书之中,其基本思想是组合运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以获得明确的、连续一致的和最大的传播影响。

舒尔茨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发展和实施针对现有和潜在客户的各种劝说性沟通计划的长期过程。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是对特定沟通受众的行为实施影响或直接作用。整合营销传播认为现有或潜在客户与产品或服务之间发生的一切有关品牌或公司的接触,都可能是将来信息的传递渠道。进一步说,整合营销传播运用与现有或潜在的客户有关,可能是为其接受的一切沟通形式。总之,整合营销传播的过程是从现有或潜在客户出发,反过来选择和界定劝说性沟通计划所采用的形式和方法。

(二)用IMC无法取代4P理论

随着IMC自20世纪90年代风靡西方广告界、营销界后,有的学者主张用IMC取代4Ps组合理论,即所谓“1P”理论。在IMC看来,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二者密不可分,这也是整合营销传播观念转化的核心所在。这样看上去似乎“1P”理论也有根有据。但是,笔者以为这种说法的依据更大程度上是站在传播学角度去思考的,是传播学对营销学扩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就好比广告学家说“营销即广告,广告即营销”。而我们作为营销学学者应该坚定地将传播学所倡导的整合传播(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简称IC)概念吸收到营销体系中来,就像我们把广告学吸收进来一样。

(三)用IMC取代促销组合策略

我们认为整合营销传播仅仅是4P中的一个P的内容,即促销组合策略的发展。显然,用“1P”理论取代4Ps组合理论是不合适的。关于这一点,科特勒教授在《营销管理》(第九版)一书的促销组合章节中使用了整合营销传播概念,作为对促销组合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这样则更为科学。当然,如果再大胆一点,笔者认为可以考虑用IMC取代促销组合策略,其内容除了包含传统促销组合中四种工具之外,诸如事件营销、知识营销、娱乐营销和文化营销等最新的一些营销手法都可以囊括其中。

为此,营销组合的基本要素可以归结为产品、价格、分销和整合营销传播(IMC)四个要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模型。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传统而又一直在延续的问题,即“是否要摆脱字母P的束缚”。有两种可供选择,其一是,摆脱字母“P”的束缚,从而本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4Ps组合模型应该调整为3Ps+IMC模型;其二是,保持4Ps组合模型形式上的统一,用整合营销传播这个“新瓶”去装促销组合的“旧酒”。

三、结论

通过回顾营销组合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发现:为了适应不同营销外部环境的需要,在营销学界提出了不同的营销组合理论,包括“P”营销组合、“C”营销组合、“R”营销组合、“S”营销组合、“V”营销组合,等等,不同的营销组合理论反映了不同的营销观念。其中,在对传统的4Ps营销组合理论进行发展的过程中,4Cs营销组合理论的影响是最为突出的,也是最为尖锐的。

我们认为对4Ps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如果采取彻底的革命性变革方案,如4Cs组合理论和“1P”理论,势必造成营销学的剧烈震荡而给人们带来许多不适应。而且,由于4Ps营销组合模型已经深入人心,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容易记忆”这一点足以击败任何一个新模型(包括3Ps+IMC)。所以,我们只能把过去作为走向未来的“桥梁”,也就是依然保持McCarthy提出的4Ps外形,只是把第4个P(promotion)的内容作适应性的改换,以适应新形式下的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需要。这样既保持了4Ps营销组合理论的简便性和人们对它的熟悉性,同时兼顾解决了以往人们对它的各种各样的责难。总之,对4Ps营销组合模型应该做的是提出一个扩展的、而不是全新的概念。

参考文献:

[1]Philip Kotler. Megamarketing[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6,(3).

[2]吴金明.新经济时代的“V”营销组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6).

[3]李振华,王烷尘. BtoC型电子商务的营销组合策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4).

[4]魏中龙.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与评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6,(5).

本科营销论文例10

二、对定位理论和科特勒营销理论的概述

1.定位理论概述

“定位”最早是由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所谓定位就是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找一个位置。确立这个位置可以使顾客有某一消费意愿时,首先考虑该品牌的产品。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认为“定位”是对大脑的定位,而不是对产品的的定位,它并没有改变产品本身,而只是在顾客心中占领了一个有利的地位。所以说定位理论的理论基础在于研究消费者心理,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寻求好的定位。定位理论首先得研究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特劳特在《新定位》一书中提到,大脑是不会改变的,大脑处理信息具有有限性和不可靠性,因此大脑憎恨混乱、不能处理全部信息,信息多了,大脑自然会丧失焦点。其次是实现定位的方法。定位理论认为,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最好的办法是传送极其简单的信息。你必须消除歧义、简化信息。

2.科特勒营销理论概述

科特勒营销理论是西方经典营销理论的代表,其基本内容是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实现顾客满意,系统地阐述了营销策略,还根据全球经济、政治、技术环境的变化,对营销理念、传播工具、营销组合、营销方式等都作了大量的修改和增补,更加重视各种新营销技能的运用,增加了数据库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差异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营销模式。科特勒也对定位进行了解释:定位是指公司设计出自己的产品和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确立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位。科特勒的定位是“STP”营销战略中的一环,其开展的前提是对市场的细分并确定公司具体进入的目标市场,随后对这个目标市场可能存在的定位进行选择,形成自己的独特定位。

三、定位理论和科特勒营销理论的对比

在对定位理论和科特勒营销理论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本文接下来主要是以鲁建华提出的九个超越为对象,进行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与鲁建华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鲁建华对定位理论和科特勒的营销理论的认识有些片面,以偏概全。

1.顾客导向和竞争导向

鲁建华认为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定位理论的以竞争为导向超越了科特勒理论的以顾客为导向。首先,作者把竞争导向看作是顾客导向的超越就有失偏颇。应该说营销理论的发展已经跨越了以竞争为导向的时代。由于受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衰退和营销战等理论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都拼命争夺短暂的市场份额而忽视了顾客,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企业生存环境大大改变,满足顾客需求成为重点。其次,笔者认为科特勒理论并没有忽略竞争。科特勒《营销管理》一书中,从分析营销机会、发展营销战略、塑造市场供应品到管理和传送营销方案,都涉及竞争,而且第九章详细讲述了企业参与竞争的必要性和具体的竞争战略。再次,笔者认为定位理论以竞争为导向,把找出并打败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放在首位,显得有些偏激。我们引用下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话:顾客是企业的基础,正是为了向顾客提供商品,社会才能将创造财富的资源委托给企业。企业要获取利润,要得到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竞争优势,虽然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它归根结底是来源于顾客的。波特在《竞争优势》这本著作里就提过: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

2.顾客需求和顾客心智

超越之二的观点是定位理论对顾客心智的重视超越了传统理论对顾客需求的重视。定位理论认为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模仿能力也大幅提高,只要有一种产品开发出来,市场前景广阔,马上就有模仿者,企业的难点在于怎么使消费者从成千上万满足需求的产品里选择你的商品。所以说营销要立于更高的层次,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而且能占据顾客心智。但是笔者认为重视顾客心智并不能算是对重视顾客需求的超越。在营销学中,需求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需求=购买欲望+购买力。而心智的定义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心智是顾客之所想,需求是顾客之所行。这两者存在着一个先与后的关系,首先顾客的内心发生了变化,然后再付诸行动。定位理论开始重视顾客心智是对科特勒营销理论的发展,并不等于说顾客需求就不重要了。波特在《竞争优势》中也提过关注顾客需求的重要性:满足买方需求是商业经营成功的核心,是产业盈利能力的必要条件。

3.事实和认知

超越之三认为认知比事实重要,笔者认为他所说的“没有事实,只有观念,没有真相,只有认知”这一观点非常不正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确实会有从众现象,受广告或他人评价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始终是该产品或服务能够顺利并持续销售的根本原因。短期内某些消费者可能会因为错误认知而导致错误的购买行为,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会一直受骗。只要他们意识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真实状况,他们肯定会修正自己的行为,并告知周边的人。而且根据一个人能影响250个人的说法,没有事实基础的产品或服务不仅站不住脚,也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危害。因此定位理论提出的认知之战,如果不以产品或服务的事实做基础的话,我认为是不可能指导营销取得胜利的。

4.与众不同和力争第一

超越之四的观点认为企业要获得成功必须力争第一,他提出目前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繁多而且相似,而消费者面对的信息量和选择都越来越多,所以厂商想要获得巨大收益,就必须力争第一。确实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优先考虑那个第一的产品,但是人对产品的需求是分为不同领域,每一个领域有各自的第一,所以企业只要在该领域取得第一就能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完全的力争第一。消费者总会认为行业领导者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艾•里斯在《营销的两面》一文中也提到行业第一企业的优势来自于消费者认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更好。

5.细化和分化及品牌和品类

依据定位理论的观点,分化得出新的品类,而品牌是从品类中诞生的,所以这里把超越之五和六放在一起分析。鲁建华认为定位理论的分化超越了科特勒理论的细化,品类超越了品牌。笔者认为是针对不同的问题说的,细化是从巨大的市场里找出目标市场,而分化是从顾客的心智中找出新的品类。一个从顾客出发,一个从市场出发,把两者相结合运用才是帮助获得成功的有效方法。2004年艾•里斯和劳拉出版的《品牌的起源》用自然界物种不断分化,诞生出新品类的生命大树来比喻商业界的发展规律:品类必然分化,而分化诞生了打造品牌的机会。由此可知定位理论并没有否认细分,而是针对顾客潜在需求,在一个新领域分化出新品类后再打造新的品牌,获得该品类的第一。同时,分化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并不是管理者拍脑瓜子就能得出来的,所以笔者也不赞同作者说的“细分需要逻辑事实数据,而分化需要商业直觉和洞察力”。笔者认为分化不仅需要商业直觉和洞察力,也需要逻辑事实和数据,这样分化出的品类才能符合市场趋势。

6.广告和公关

超越之七的观点认为公关是营销的主角,广告只是配角。该观点忽视了广告是从企业自身出发的,而公关被认为是客观的、可信度高的活动,两者是不可比的。2002年,艾•里斯与劳拉在新书《广告的没落和公关的崛起》中借助著名寓言讲述了打造品牌的道理“公关是太阳,广告是风,公关创建品牌,广告维护品牌”,这本书在广告和公关两个行业同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7]。这说明广告和公关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使用公关也应该做到言行一致,否则反而给企业带来负面效果。科特勒的营销理论还提出了关系营销和整合营销。当企业的广告效应减弱,促销成本居高不下,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下降时,关系营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顾客从交易的对立面变成企业的合作者,产品的造者。顾客购买商品时会和经销商、网站、服务维修人员等各个环节打交道,所以不仅是营销第一线的各职能人员,后方各个支持部门都要接受顾客导向观念,利用整合的力量一起来为顾客创造价值,选择整合营销。

7.管理与战略

鲁建华认为定位理论把营销从市场管理层面提升到了营销战略层面。但是在阅读营销管理这本书时,笔者认为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并没有忽略战略的重要性,书中第二篇描述了企业应该从宏观环境、消费者市场、商务和它的竞争者中识别机会,制定实施战略计划等相关的内容。所以作者的说法比较片面。对于战略问题,确实有很多学者认为科特勒提到一些具体的战略模式和方法,在某些方面阐述非常详细,不过就整体而言论述不够,理论的系统性有所欠缺,与现在企业要求有一定差距。营销的战略和企业的整体战略既有相通又会有其具体的一面,如果营销战略简单照搬企业整体的战略显然是不行的。

8.理论和实践

本科营销论文例11

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开设高校数最多的专业前5名分别是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市场营销、环境设计。市场营销专业名列第四,合计有566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每年将会有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寻找工作。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十大城市岗位需求排行榜,显示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量巨大,位于前列。中小企业通常需要营销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既懂营销策划和公共关系,又要会推销产品和善于与客户沟通。而大型企业分工细致,部门众多,一般需求某项营销技能突出的人员,并重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销相关的用人单位通常重视工作能力大于学历,并不愿意为较低的职业素养潜力买单,而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虽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普遍不高,缺乏竞争力,这也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2012年的《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教育部重新修订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再次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合作和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和管理工作。2014年,国务院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市场营销专业更是突出应用能力的学科,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迫切需求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营销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而我国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存在着严重不足和滞后。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以“满堂灌”的理论教学为主。在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过少,而且实践教学无法落实,或者形式单调,或者流于形式,市场营销的专业教师大都从高校毕业之后登上讲台,拥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是从事市场营销相关工作的老师不足百分之十,缺乏市场营销的实际经验和社会历练,讲授的知识基本来源于教材和相关资料,造成了学校教学和实际工作脱节,学生不得不工作之后重新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以至于用人单位普遍抱怨营销专业毕业生眼高手低。大部分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经费投入上严重不足,实践教学基地过少,或者实践教学基地搞形式主义。市场营销的实践实验室设施陈旧落后,起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高校普遍缺乏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实践教学充满随意性和造假行为。另外,相关实践教学的市场营销教材一般质量不高,而且种类偏少,很难选择到合适的教学用书。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结合教学内容,任课老师有计划到相关企业或公司,参与企业或公司的营销业务,积累实际经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鼓励任课教师联系实际,编著适合本校学生的实践教学教材。邀请企业或公司业绩突出的营销人员到学校做讲座,或者兼职课堂教学,把他们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以弥补教材理论性过强的不足。特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定期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补充教师力量的不足。

(二)市场营销实验室的升级和完善

增加市场营销实验室的投入,更新先进的案例分析软件和沙盘教学设备,邀请企业资深人员或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市场营销实验室的建设,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当中,既减少了实际训练中带来的挫败感,又避免造成各种实际损失,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工作能力。在市场营销实践课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决策、推销、沟通、谈判、客服等场景,用分组对抗或者角色轮换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类似实际环境的各项业务,自己总结经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三)营销竞赛促进实践教学

学校成立市场营销方面的社团组织和大学生创业中心,举办营销项目的竞赛活动。学生调研校内外的市场,寻找潜在需求,确定目标市场,制定市场营销方案,对产品定位,在竞赛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体会创业的甘与苦,获取创业的经验和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和营销类协会定期举办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能够有效地培养应用型营销专业人才,也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推动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市场学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主办了“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累计六届,大约十余万师生参加了比赛,成为影响力广泛的全国性营销专业大赛。大赛设置的营销策划项目、品牌创意项目都密切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与营销类实践教学都成一个有机整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学习热情,帮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

(四)实践考试与理论考试相结合

增加实践考试。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性的学科,传统的市场营销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大纲规定了标准的考试模式,比如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题等,学生可以通过突击强记取得好成绩。但这种方式的结果很难反映出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营销能力。所以,可以考虑实践考试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实践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占一定合理的比例,可以采取口试加报告的形式考核,学生参加一定的专业实践,上交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或者营销策划方案。任课教师根据文字材料和实践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学生现场回答。这种考核方式既能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考察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水平,对学生的专业测评更加全面、客观。

(五)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参考比较成功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经验,联系相关的企业或公司,作为学校长期的教学实践基地。注意不同行业的广泛合作,比如银行保险、政府部门、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让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专业精神。实践教学可以从大二抓起,针对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依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社会实践,并在结束之后提交实践论文,指导老师进行批改并提出建议。另外,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或者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毕业论文与实习相结合

依照大部分高校的惯例,毕业论文的题目由指导老师拟定,学生从中选择。毕业论文和实习两张皮,毕业论文只能借助于二手资料,泛泛而谈,实习之后亦缺乏系统深入地思考和总结。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毕业论文应当紧密地结合实习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题目、梳理思路、收集资料、撰写论文,这样写出的论文使用第一手原始资料,有根有据,更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

(七)学校在组织和制度上的支持

首先需要高校各个层次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建立相应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持密切的监督。学校领导应当在经费和人员配置上增加实践教学的投入,提高指导老师的待遇,因为指导教师是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他们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主体。实践教学也不是降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把理论融入实践中,让知识体系内化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中,

三、结语

为社会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合格人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应当采取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改革市场营销专业考评方式,建立适当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将实习与毕业论文紧密结合,升级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参加或举办丰富的营销专业实践活动或者比赛等各项措施,全面地提升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许丽娟.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1(78).

[2]徐燕.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7).

[3]周梅华,昌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6).

[4]郑军.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与社会实践的融合[J].现代商贸工业,2014(23).

[5]刘晓武.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6]罗丽琼.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5(29).

[7]郭灵,闫颖.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知识经济.2012(19).

[8]黄海棠.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2012(01).

[9]于雯崔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J].高教前沿.2015(09).

[10]张海军.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