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20:21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例1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concret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099-01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应用方向分析

现代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对施工技术、混凝土强度等方面也相应提高了要求。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桩基基础的稳定进行的地下防水混凝土浇筑、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地面墙体等是时代建筑工程混凝土应用的主要方面,其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整体强度、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以科学的混凝土工艺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管理

2.1 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时通过现代建筑工程地下工程中调整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掺外加剂或使用新品种水泥等方式提高自身密实性、憎水性和抗渗性的地下混凝土工程。其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主体工程的控制以及对施工缝的处理,以达到地下混凝土工程防水、抗渗设计的要求。同时还要为防止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中过振、漏振、跑浆等造成混凝土不密实而影响其防水性能。其具体的施工工艺控制首先要注重木模施工前的充分湿润、钢模表面的清洁、基底积水泥土杂物的清理等工作减少混凝土渗漏隐患的发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重防水混凝土浇筑量的控制,避免由于浇筑量太大使振捣器不能有效进行振捣、发生漏振、欠振等情况,避免振捣不实造成的蜂窝、麻面、孔洞的很难过质量缺陷,影响地下防水混凝土防水抗渗性能。另外,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还要注重内部钢筋、绑扎钢丝等不能接触模板。具体施工中需要针对振捣器类型进行工艺控制仪。通过科学的施工过程工艺控制保障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工业厂房混凝土浇筑工艺控制与管理为了满足生产过程运输、设备运输、耐磨、整体性好的需要,现代建筑工程厂房施工中多采用混凝土浇筑作为地面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同时满足特殊生产环境的要求,许多工程也采用混凝土浇筑墙体的设计作为主要结构。其施工过程必须针对施工工艺特点及其质量控制点进行施工,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满足生产需要。现代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需要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贯以保障混凝土的完整性,增加混凝土工程强度。这也使得厂房混凝土施工多采用大面积连续性的混凝土浇筑,不留施工缝。但是由于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水泥内外温差较大极易产生裂缝。因此,其工艺控制与技术管理成为了杜绝混凝土浇筑裂缝产生的重要因素。其工艺控制与管理需要通过严格设备管理保障施工用设备的稳定,同时以备用设备预防设备故障对施工的影响。厂房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要求浇筑施工要选择春秋稍冷的季节进行,以降低入模温度。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按照通过试配验证的配合比进行计量,同时加强混凝土搅拌时间,以保障个中外加剂充分搅拌均匀,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分层分段进行,根据厂房建筑结构特点以及钢筋密度决定浇筑高度。振捣过程也应采用快插慢拔、插点均匀分布的方式保障真到质量。混凝土入模过程必须采用帆布下料斗进行下料入模,避免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要通过适当的保温与养护防治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减少混凝土白面的热扩散,防止温度降低过快产生裂缝。同时还能够延长散热时间,防止产生贯穿裂缝。通过科学的工艺控制与管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2.3 加强混凝土强度检测,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混凝土强度检测时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施工工艺控制外的重要工作。但是其强度检测与施工工艺却有着重要的联系,需要针对混凝土工程结构、施工工艺进行科学的检测方式选择,以在无损状态下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目前常用的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主要有回弹法、超声回弹法、钻芯法、后装拨出法以及超声法几类。每种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使用温度与适用龄期范围。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在混凝土工程工艺设计过程中,考虑强度检测技术方式,并通过技术文件等为强度检测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强度检测对施工工艺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为企业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3结论

现代混凝土工程多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施工,其在相同配合比、原材料以及振捣控制下,养护工作成为了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养护工作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工艺设计与管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为施工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针对现代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的现状,施工企业要加强对自身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培养,提高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专业技术力量的提升,为科学的施工工艺设计与管理奠定基础,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涵锋.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2]徐宏利.现代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企业资讯,2008,4.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龙口工程A、B标段主体工程主要包括:左岸1#~10#坝段、右岸11#~19#坝段及消力池部分,标段内最大坝高51m,最大坝宽30m,混凝土工程量66万m3,钢筋制安约10000t。混凝土年最高浇筑强度21万m3,月最高浇筑强度3万m3,日最高浇筑强度达800m3。

A标底孔坝段12#~16#坝段及B标机组坝段5#~9#坝段坝体结构复杂,钢筋制安量大,混凝土施工强度高,施工复杂,质量要求高。为消除混凝土“顽症”,规范浇筑工艺,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2006年9月根据质量检查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在以缆机为主要入仓手段的右岸15#A块坝段进行仓面工艺设计的试验和应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06年10月在整个右岸A标段全面进行了仓面工艺设计的应用和推广。

2、混凝土仓面工艺设计的编制

2.1、编制依据

仓面工艺设计根据龙口工程月施工进度计划、周施工进度计划及每个仓号的特性进行编制,仓面工艺设计由浇筑单位编制,经三级质检人员检查,最后经现场监理人员审核批准后交各相关单位执行。

2.2、 仓面设计主要内容

㈠ 仓号特性

仓号特性主要包括混凝土品种及布筋情况、仓号面积、仓号结构体形、分层高度和浇筑设备。

⑴ 分层厚度

浇筑层厚度对混凝土施工速度、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结构体形、混凝土浇筑强度、入仓手段、温控要求等因素确定分层厚度。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层厚,基础约束区一般采用1.5~2m,脱离约束区一般为3m。

⑵ 分析外界影响浇筑的因素

相邻坝块高差、备仓安排及其它专业平行作业等因素对混凝土浇筑均有一定影响,需提前确定施工计划及制定相应的施工预案。

⑶ 结构体形、布筋情况、混凝土标号级配及仓内混凝土标号分区情况

对于钢筋密集区、体形复杂及混凝土分区较多的仓号编制仓面工艺设计时,一定要进行仔细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再进行仓面工艺设计的编制工作,并制订详细的施工预案,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㈡ 入仓手段、允许铺料间歇时间、铺筑方法

⑴ 入仓手段

确定浇筑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浇筑设备型号、性能、拌和楼生产能力、钢筋密集区及盲区平仓振捣困难和混凝土标号改变占用时间等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采用缆机入仓,如存在浇筑盲区,可采用多种入仓手段配合浇筑。在龙口工程实际浇筑中最大入仓强度约42m3/h~48m3/h,综合入仓强度约30m3/h~36m3/h;反铲入仓强度约24m3/h左右。

⑵ 允许铺料间歇时间

综合考虑不同标号混凝土初凝时间、气温影响及温控要求,确定合理的混凝土接茬覆盖时间。夏季按4~6h,冬季按8h控制。如超过允许间隔时间,由现场质检员和监理人员共同判断混凝土接头是否出现初凝。当出现初凝时,应视初凝面积、部位决定采取处理措施后继续浇筑或停仓处理。

⑶ 浇筑方法

平仓法具有分层清楚不易漏振、提高机械设备生产率和保证层间结合质量,应优先考虑。大体积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仓,若无大的浇筑盲区,尽量采用平浇法。对于面积小于500m2的仓号,尽可能采用平仓法;对于面积大于500m2的仓号、钢筋密集、有较大盲区面积及结构较复杂的仓号可采用台阶法。

台阶法浇筑台阶一般不超过六层(3m层仓号)。坯层厚度为0.4m~0.5m左右。大体积素混凝土仓或少筋混凝土仓,铺料宽度8~12m,台阶宽度为3~5m。钢筋密集区或浇筑盲区铺料宽度适当缩短。铺料宽度控制在间歇时间允许的范围内。

⑷ 布料工艺

采用缆机浇筑四级配混凝土时,第一层层面处理采取传统的水平层面铺砂浆的方法,具体为:第一层采取高一标号的砂浆进行铺设;在钢筋网密集部位采用同一标号的二级配混凝土,其余部分为四级配混凝土,浇筑厚度为一个浇筑坯层。混凝土标号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布料方向与次序:当平仓法浇筑时,迎水面仓号铺料方向与坝轴线平行;上块浇筑方向从上往下,下块浇筑方向从下往上;基岩面、斜坡上的仓号,由低到高铺料,仓内采用多种标号混凝土时,原则上先高标号后低标号的下料顺序。

有廊道、钢管或埋件的部位,卸料时廊道、钢管两侧均衡上升,其两侧高差不得超过铺料的层厚。

㈢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和人员两个方面。主要设备有:缆机、自卸车、手持振捣器、温控设施等;一般工具有:分散骨料工具、排除积泌水工具等。人员包括:仓面指挥、盯仓质检员、下料指挥、振捣工、辅助工及各工种值班人员。对存在浇筑盲区或有特殊要求的仓号,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资源投入,如搭设溜槽、溜筒等。

㈣ 施工预案

对于一般仓位,在仓面工艺设计图表中应有较为详细地文字说明,对于结构复杂、浇筑难度大及有特殊要求的仓号,要求浇筑单位提供专项施工预案以保证施工质量,专项施工预案作为仓面工艺设计的补充,并在仓内组织技术交底,使仓面指挥、施工班组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将监理审批后的仓面工艺设计送交生产指挥职能部门,以便生产指挥职能部门全面考虑大型浇筑设备的安排,以保证仓面工艺设计的顺利实施。

3、 仓面工艺设计检查与执行情况跟踪检查

3.1、 仓面工艺设计检查

仓面设计由浇筑单位一检编制,经二检、终检审核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人员审批。

3.2、 仓内仓面工艺设计执行情况跟踪检查

质量部门根据仓面设计编制了仓面工艺设计跟踪检查表,浇筑过程中盯仓终检随身携带一份,随时检查记录仓面工艺设计执行情况,浇筑过程中如发现不按仓面工艺设计执行的情况要及时纠正,并及时在仓面工艺设计跟踪检查表内作好记录。

开仓前,要求将仓面设计工艺分层、分区线放样到模板或先浇块混凝土侧面上。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仓面设计一检、二检、终检人手一份,终检对照监督执行,正常情况下,必须严格执行仓面工艺设计,因机械故障、下雨等外界因素影响,造成中断浇筑时间较长或局部浇筑温度超标,由监理工程师与盯仓终检确认可续浇的情况下,根据仓内实际情况,调整铺料次序,优先覆盖混凝土接茬部位,然后按仓面工艺设计继续浇筑。调整过程中,重点控制接茬处坯层宽度及接茬部位振捣情况。

终检每班对仓面工艺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将仓面工艺设计执行情况的检查结果和单元工程一次验仓合格率考核也作为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指标。

质量管理部门与浇筑单位每周召开仓面工艺设计执行情况讨论会。对上周仓面工艺设计执行不力的提出整改措施,对未严格按仓面设计施工的浇筑单位采取在每周的质量周报上进行通报,严重者提请浇筑单位对其采取处罚措施。

4、 仓面设计实例及执行情况跟踪检查

4.1、 仓面设计的实例

以下为右岸15#底孔坝段A块第16层 (EL883.5m~EL886m)仓面设计的实例(仓面工艺设计见下表)。

㈠ 仓号特性:分层2.5m。仓面面积382.5m2浇筑方量814m3,仓内上游有2个门槽,门槽周边布1层钢筋网,下游面有2个启闭机室孔,周围有1层钢筋网,下游面为1:0.75爬坡面,有1层护坡钢筋,属小体积多钢筋混凝土仓号。设计混凝土品种有R90200F150、R90200F50W6和R90200F200W4三种。周边无影响混凝土浇筑的因素。2007年7月份浇筑,属高温季节施工,出机口混凝土采取10℃控制,浇筑温度按≤12℃控制。

㈡ 确定浇筑参数:采用缆机为入仓手段,第一层浇筑时在老的混凝土面上,采用铺2~3cm厚M25砂浆,然后再铺设混凝土进行振捣,使新老混凝土面接触良好,允许间歇时间:因高温季节施工,定为3h。铺料方法:仓位面积为382.5m2,考虑用台阶法。分五个坯层,坯层厚度为50cm,每一坯层混凝土量为约163m3,每个台阶的混凝土方量约为33 m3,浇筑强度按入仓强度最小值18m3/h计,通过计算复核,覆盖混凝土接茬时间为1.8h,在允许间歇时间以内,满足要求。

确定资源配置,主要机械设备:手持式振捣棒6个,保温被390 m2、防雨布400m2,仓内排水工具齐全。人员配置为:仓面指挥员、盯仓质检员、下料指挥员各1人,混凝土工8人,辅助混凝土工2人,值班木工2人,预埋工、温控人员各1人。

4.2、仓面工艺设计执行情况和单元质量综合评定情况

根据对该仓号验收时钢筋、模板、施工缝和埋件(止水)的评定结果和浇筑过程,仓面工艺设计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及拆模后混凝土外观质量情况该单元工程综合质量评定为优良。

5、仓面工艺设计实行的时间及效果

根据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参照作业指导书,在2006年9月开始在右岸A标段混凝土浇筑仓号进行了仓面工艺设计的全面推广工作,质检部门把仓面工艺设计作为仓号验收的必要条件和首要条件,并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仓面工艺设计的全面推广和认真执行,不仅合理地配置了人员资源和设备资源,保证了混凝土浇筑的各道工序正常有序、高效的运行,而且为浇筑高质量的混凝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仓面工艺设计的全面推广和认真执行使混凝土施工走上了人员设备合理配置,施工紧凑有序的道路,彻底克服了以往浇筑过程中的随意性,从根本上转变了施工方法和工艺作风,提高了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

6、 体会和结语

㈠ 仓面工艺设计推行对规范施工程序,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及机械设备利用率,实现均衡生产,促进施工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㈡ 仓面工艺设计是以单元工程的浇筑工序为主要对象编制的,仓面工艺设计的编制要在仓号验收之前完成,单元工程仓面工艺设计的顺利实施为施工进度计划创造了条件,同时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是仓面工艺设计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之一。

㈢ 仓面工艺设计实行,也促进了混凝土单元工程施工缝面或基础岩面、钢筋、模板、止水、埋件、机电管路等各道工序施工质量的提高。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例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具备一些小型混凝土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一些大型施工工程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桥梁大坝、高层建筑等等。但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具有这些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致命缺陷,就是裂缝的产生。裂缝可以说是所有混凝土工程的共同缺陷,但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将会直接影响到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使用性能、正常寿命,因此需要得到有效措施对裂缝进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就要针对其裂缝基本成因来实施具体流程。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基本成因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裂缝产生的一般原因有温度变化、水化吸热和混凝土自身收缩压力。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种类可以根据其深度不同大致分为三大类,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其中贯穿裂缝是最深的裂缝,由其他两种深度较浅的裂缝发展形成,往往会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造成毁灭性危害。

1.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常常会出现裂缝,这些裂缝是因为混凝土内部热量散失到表面散失,致使混凝土与空气接触的表面迅速冷却,形成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作用,使其形变从而产生裂缝。通常这种裂缝不仅仅出现在混凝土表面,还会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大的结构处产生。在一般的混凝土工程中,温度变化持续时间较长,不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引起裂缝或裂缝程度较浅;而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因其结构庞大、水化热热量较多,混凝土内外温差大,因此产生裂缝的深度和数量都远远大于普通混凝土工程。

2.水化吸热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水化吸热时间很快而使得表面在短时间内失去大量水分,从而产生裂缝。混凝土在终凝开始时强度很小或者根本没有,此时受到外界高温或者强风环境的影响使得混凝土表面水分迅速散失,混凝土结构持续收缩、体积减少;这种内部收缩力对混凝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但混凝土自身强度不够并不能很好地抵抗这些压力,最终裂缝出现。

3.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浇筑工序完成后一周内,或者是结束混凝土养护工序的一段时期内会有收缩性裂缝产生。这种裂缝的主要成因是混凝土内部和部分水分蒸发速度快慢不同,致使内外含水量有很大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就会给混凝土结构施加一个作用力,受此作用力影响混凝土在短时间内收缩形成裂缝。此裂缝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例如混凝土水泥的用量、种类、水灰比例和其他添加剂的成份和剂量。针对这种裂缝的防治工作就要结合多方面数据综合考虑,最终制定出合适的措施来有效抑制裂缝的产生。

4.水泥安定性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出现频率较小,一般表现为混凝土表面有小型缝隙或龟裂。其产生原因是因为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或者与施工要求不符导致的。不过由于现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的加强,对原材料的把关很严格,很少会有出错的水泥用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了,这种裂缝的出现也就得到有效控制。

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简介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基本流程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基本施工流程大致如下:在正式开始浇筑施工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施工图纸、设备设施、原材料、技术方法、专业人员等等缺一不可,绝不能等到正式浇筑才去临时寻找,严重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正式开始浇筑施工后,首先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操作,充分捣实就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洒水保湿;然后对已经浇筑成形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填补修护处理,将所有肉眼可见的裂缝和孔洞一一填实;最后就可以将混凝土投入养护设备中进行储藏及养护处理了。

在整个工艺流程中,浇筑、振捣和养护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2.具体混凝土浇筑方案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混凝土浇筑连续性的要求、混凝土钢筋密集程度、建筑物总体规模大小等情况再具体选择浇筑方案,方案可分为以下三种:

(1)分段分层浇筑

该方案适用的建筑施工对象是一些面积长度较大而厚度不大的混凝土结构物。此方案混凝土浇筑的基本顺序是自下而上,先从底层开始浇筑,当底层距离达到规定标准时就进行第二层的混凝土浇筑工艺,以此类推直至所有混凝土分层皆浇筑完成。

(2)全面分层浇筑

该方案适用的建筑施工对象是平面结构尺寸不大的混凝土施工工程。此方案没有对混凝土结构实施分段浇筑,而是将一层全面浇筑完以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工序。浇筑时间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充分保证上一层已经浇筑完毕的混凝土还没有完全初凝之前就已经开始浇筑下一层了,这样一层复一层直至整个浇筑工序完成。

在全面分层浇筑方案中还要注意到浇筑作业首先应该从结构物较短的一边开始,沿着较长的一边逐渐完成全面浇筑。不过两端法也是可以采用的,即从结构物的中间位置向两端位置逐渐浇筑,反之也可以。只有确保浇筑作业定位和顺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才能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施工顺利完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3)斜面分层浇筑

该方案适用的建筑施工对象是长度与厚度之比超过3的结构物。此方案的混凝土浇筑顺序也是自下而上,不过与分段分层浇筑方案的区别是它不是均匀浇筑,而是沿斜面逐层向上进行浇筑工序,向上推进的曲线形状类似梯形。

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序

在进行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序流程以后,基本的养护工序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普遍的观点是“三分建,七分养”,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采取有效养护措施对其进行养护处理,可以避免一些常见质量通病的产生,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安全,为整个建筑施工工程创造了优良的混凝土管材。

养护工作通常分为保湿和保温两个主要内容,分别通过对混凝土内外湿度和温度进行合理控制调节来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最大,综合使用性能最佳。保湿养护可以给混凝土提供必要的水分,防止其因收缩而产生裂缝,同时保证水泥内部水化充分,以达到混凝土拉伸强度最高;保温养护可以供给混凝土凝结期间较高的温度,有效防止因温度急剧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裂缝,同时保证了混凝土的正常散热时间,以达到混凝土松弛特性最好。

综上,养护工作也是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养护管理就等于混凝土浇筑工艺施工成功了一大半。

结语: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工艺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促进工程整体顺利完工的作用,合理应用该技术对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裂缝的种类及相关原因,再从裂缝防治方向入手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进行简单的介绍,旨在为今后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提供一点理论依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各位专家同行如果有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还望赐教,帮助我完善此文,更好地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志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之我见[J].工程与技术,2008

[2]吴立业,高玉良.试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7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例4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裂缝控制措施;伸缩式皮带输送机;有限元分析方法

Key words: mass concrete;temperature crack;crack control measures;the telescopic belt conveyor;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2-0150-04

0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预计因胶凝材料水化热等因素引起混凝土温度变化导致裂缝或结构断面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的混凝土,其在水运工程中应用广泛,重力式码头现浇胸墙、高桩码头承台、船闸和船坞混凝土底板、防波堤挡浪墙等均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尽管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仍时有出现。究其原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不均匀所致的温度裂缝发展形成,此类裂缝往往会形成贯穿性裂缝,对水运工程结构的抗渗性、整体性和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结合一项较为成功的工程案例,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进行一下探讨。

1 课题研究内容

某码头工程现浇混凝土胸墙为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工期紧、施工干扰大、施工海况等自然条件差、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为了避免或减少温度裂缝产生,提高胸墙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优质混凝土工程的目标,对各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防治措施进行了比较和探究,并选择了适宜的施工措施,较好的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难题,达到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目的。

本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浇注断面如图1所示。

根据设计要求以上结构断面的胸墙段长为12.5m,总浇注方量约为685方,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35F250,本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大于1m,属于大体积钢筋混凝土。

1.1 浇注工艺的选择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由于结构跨度大,常规的浇注工艺为泵送,但是泵送混凝土必须采用坍落度大、粗骨料粒径小的配合比,这对混凝土防裂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选择其它浇注工艺。首先考虑了吊机配吊罐的常规工艺,该工艺能够满足坍落度和骨料粒径的要求,但是施工效率低,必须同时使用两组设备才能勉强满足该工程的浇注要求,而且安全隐患大,成本较高。为解决混凝土入模工艺问题,我们多方寻找,发现了一种被称为“Putzmeister Telebelt”(伸缩式皮带输送机)的设备,该设备由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制造,最早是为货场堆放材料所设计,最近几年在机场建设中有所应用。如图2,图3所示。

伸缩式皮带输送机浇筑跨度可达到35m左右,可满足本工程全断面布料要求,混凝土浇筑效率理论可达到280m3/h,施工现场受拌合站拌合能力,施工场地限制等因素影响实际浇筑工效可达到100m3/h,能够充分满足赶潮施工要求,同时在安全性和降低成本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

1.2 配合比设计优化和原材料优选

混凝土防裂的最重要因素是配合比的设计和原材料的选用,在解决了浇注工艺的基础上,配合比优化就成为控制的重点,本工程委托了具有丰富设计经验试验检测公司进行了配合比设计。本工程C35F250混凝土经试拌后确定为以下配合比,详见表1 C35F2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本配合比中,水泥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物掺合料采用粉煤灰和矿粉双掺,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50%,其中粉煤灰掺量20%,矿粉掺量30%,粉煤灰为Ⅰ级粉煤灰,矿粉为S95级;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外加剂,减水率高、抗收缩性好;砂采用水洗河砂,为中粗砂;碎石采用5-16、16-31.5、31.5-63三级配合成的连续级配;水胶比为0.4;砂率为38.0%;坍落度为110mm。

由于水泥水化热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的大小,配合比试拌前对工程地点附近常用几家优质水泥厂:日照山水、日照大宇、淄博山铝3个P.O42.5规格普通硅酸盐水泥品种进行水化热试验测定,各品种水泥试样水化热试验测试结果如下,详见表2各水泥品种水化热测试表。

经试验测定日照大宇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最低,适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拌制。

1.3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温控抗裂性能评价

在配合比设计基本确定并取得相关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程》给出的理论计算公式,对该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抗裂性能进行评价。由于该胸墙结构中有较多管廊,边界条件较为复杂,理论计算的方法不能全面反映该结构的特点,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我们同时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本结构内部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进行对比。

1.3.1 温度和温度应力估算

以上评价指标显示本配合比混凝土内部温控抗裂性能较差,存在产生温度裂缝的风险,需进一步采取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措施,减小混凝土内部应力或增大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以最大程度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

1.4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为解决本断面大体积混凝土防裂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针对性措施。

①通过合理分层厚度,增加浇筑层层面散热量。由于本工程为赶潮施工,因此赶潮施工的部位按50cm厚度分层连续浇筑,保证浇筑速度使浇筑层顶面位于潮位以上,潮位以上浇筑的混凝土按30cm,分层并适当在相邻层浇筑层间增加浇筑间隔,充分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②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减小温度梯度,降低温度应力。在夏季浇筑时采取冷水拌合、水洗石料和夜间浇筑等方法,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低温季节通常采用热水拌合、加热砂石料和中午高温时间浇筑等方法,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应力产生。施工期各温控监测到最大混凝土浇注温度为22.8℃,平均混凝土浇注温度为19.7℃,有效降低了混凝土入模温度,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内部最高温度,同时也很好的控制了温升和温降梯度,有效的控制了混凝土内部最大拉应力,根据建设单位委托的应力应变监测试验数据,监测到内部最大拉应力为6.03MPa。

③通过试验对比江西众大、青岛康立达、鞍山鹏程等几家外加剂品种,从中选择了水泥适应性较好的优质减水剂,从而有效降低水灰比,最大程度的降低混凝土塌落度,延缓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增加混凝土胶凝材料粘结力,同时有效减少混凝土干燥收缩。

④增大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采用了5mm-16mm、16mm-31.5mm、31.5mm-63mm三个的连续级配规格的碎石,增强混凝土断面的抗剪能力,提高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

由于采用了以上两项防裂措施,本工程混凝土入模塌落度按60mm控制,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达到63mm,对混凝土泵送浇筑入模的工艺产生了制约,不能采用泵车浇筑混凝土,必须引入新浇筑工艺以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要求。根据现场抽检试块结果,采用了大粒径碎石后原配合比的劈裂抗拉强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抽测指标值可达到7.83 MPa,从而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控抗裂安全性能。

⑤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和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覆盖,气温骤降时未拆模浇筑段在模板表面做保温处理,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温度梯度,并确保胶凝材料水化反应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强度指标。

本工程采用塑料薄膜、土工布及薄泡沫板作为保温材料,保温和保水效果良好。

⑥高温区设置降温井、埋设冷却水管、廊道内少量蓄水三种方案的辅助降温方案的比选:高温区设置降温井可有效的增加散热面积调整混凝土内部温度场结构,但由于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仍需继续浇筑面层,设置降温井处对面层产生较大约束,容易在该位置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对后续面层防裂缝有不利影响;埋设冷却水管可有效依靠水循环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但冷却水管通水降温需现场控制冷却水温度,操作和管理难度较大,容易产生冷却水水温太低的情况,冷却水管周边温度骤降,产生温度梯度反而会增大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造成温度裂缝。

考虑到本结构本身自带3道廊道,有较好的降温效果,因此最终选用在廊道底部少量蓄水,通过增加水份蒸发量达到增强廊道降温散热,通过热交换达到良好的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效果。

⑦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指标监测结果。实施以上防裂措施后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控监测,监测结果满足《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程》JTS202-1-2010的相关规定,温控监测测点根据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结果布置,监测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为68.4℃,各温控监测段平均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为51.7℃;混凝土内表最大温差25℃;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为22.8℃。

2 工艺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了以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该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控抗裂安全系数可达到1.3以上,大大提高了内部温控抗裂性能指标,虽然相对《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程》JTS202-1-2010相关规定本抗裂安全系数仍偏低,但经过本工程一百余段现浇胸墙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实践,以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防控措施有效的防止了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全部胸墙混凝土未出现贯穿性温度裂缝,且基本未发现表面龟裂。施工过程中监理、业主和质监站多次现场检查均未发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对该工程温度裂缝控制措施给予一致认可。

3 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伸缩式皮带输送机是比较理想的大体积混凝土输送入模设备,但是其浇注高度较小,从现场实际情况来看超过5m的大体积混凝土就会造成皮带机全幅度浇注的困难,输送效率明显降低。另外,该设备在国内保有量较小,协调难度较大。

在有限元分析中要充分考虑各种边界条件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否则分析结果会产生较大出入,因此对于约束条件比较复杂的单元进行有限元分析的技术难度和计算量均较大,需专业设计人员操作。

4 效益评估

本工程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改进,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基本解决了裂缝问题。特别是伸缩式皮带输送机的应用,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混凝土拌合成本、节约资源方面均具有较好效果。本工程施工中创造了单月浇注40段胸墙的纪录,同时由于采用了大粒径碎石和新型布料机械,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成本降低,符合节能、环保的科学发展要求。

5 结语

本文对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并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几种在实践中达到了良好应用效果的温度裂缝防控措施。伸缩式皮带输送机输送工艺和有限元分析的应用,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控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值得在工程施工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0绪论

大连某项目采用的钢管柱侧向开孔浇筑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法是在现有的塔吊配合高位抛落法以及顶升浇筑法两种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方式中演变出来的第三种浇筑方式。这种浇筑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密实混凝土在重力下,能够流动、密实,免振捣的自身特性。与塔吊配合高位抛落发相比,这种浇筑方式具有浇筑速度快,施工工艺简单方便的特点。而与顶升浇筑法相比,具有较低的技术要求以及能大大节约施工成本的特点。下面就此施工技术具体内容及应用情况做一个介绍。

1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大连市沙河口区,总建筑面积为总建筑面积为163340.70O,建筑地下4层,地上44层,建筑总高度204.4m,是集商业、办公、酒店、酒店配套设施、酒店式公寓为一体的独立综合楼。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外框架结构形式。

某工程外框钢管柱数量多,从下至上依次有56根、32根、16根,最大截面尺寸为1200×1200mm,柱内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由下至上C60、C55、C50、C45、C40不等。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结构的外框钢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3工艺特点

该施工工艺主要特点是:在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可最大化外框钢柱的安装进度,从而有效削弱外框施工进度对内部核心筒施工造成的工期延误。以简单的施工工艺,较低的技术要求,不但提高了钢柱内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节约了施工成本,也减少了对塔吊的依附,使得塔吊能更大程度的配合高层建筑其他吊装工作。

4工艺原理

利用对钢管柱侧壁在施工人员施工高度范围内开设圆形孔洞,每隔1层设置一孔洞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毕后采用原开孔板进行一级焊缝焊接封堵,并与钢柱层间焊缝同步进行焊缝探伤检测。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开孔部位定位放线钢柱开孔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原开孔板封堵焊缝质量检测焊缝修复补强(依焊缝检测结构进行)

5.2操作要点

5.2.1开孔前应将钢管柱表面灰尘清理干净,按照设计开孔位置要求进行放样,弹出钢管柱开孔中心部位及开孔圆弧线,并在开孔旁做好记号。

5.2.2开孔人员应具备特种作业证,并具有丰富的钢结构开孔经验,严格按照放样位置进行开孔,未避免开孔板落入钢管柱内,采取在开孔板上焊接手握短钢筋方式,同时开孔板点焊于孔洞旁,避免开孔板丢失。且每隔1层进行开孔,保证混凝土浇筑高度不超过11m。

5.2.3浇筑时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至离孔洞100mm处,使自密实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浮浆部分沿孔洞流出,即时清理流出浮浆。而残留于钢管柱内浮浆则采用瓢舀法清理。因孔洞狭小,瓢舀应细致耐心。

5.2.4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时,采用原开孔板进行现场焊接封堵。焊接前清除待焊处表面的水、氧化皮、锈、混凝土等不利于焊接的物体。在钢管柱内部加衬板进行坡口焊。

5.2.5焊接时根据开孔板的厚度采取相应的预热措施及层间温度控制措施,控制焊缝区母材温度,保证层间温度符合要求,遇需中断焊接作业的特殊情况,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再次焊接时采取高于初始预热温度进行重新预热。

5.2.6焊后应认真清除焊缝表面飞溅、焊渣,焊缝不得有咬边、气孔、裂纹、焊瘤等缺陷,焊缝表面不存在几何尺寸不符现象。

5.2.7钢管柱内混凝土采用敲击法与超声波检测法进行质量检测。先用敲击钢管的方法进行全数检查,如有异常,则进行超声波检测。对钢管柱混凝土存在的空腔、收缩缝缺陷、混凝土与管壁粘结不良、混凝土空洞,离析,松散等缺陷采用钻孔压浆法进行补强。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例6

前 言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最主要的材料,对整个工程质量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要保证混凝土质量,打造优质工程,需要对混凝土质量的工艺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强度、抗震性能、耐用性能、稳定性能。

1 建筑施工混凝土简介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集料、水、掺合剂、添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经过搅拌、震荡、碾压等一系列工艺,形成稳定的人工石材。在施工过程中、配料比例、搅拌时间、操作方法、环境因素等都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减少混凝土裂缝,增强混凝土性能,需要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合理控制操作手法和时间。

2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技术要点及工艺

2.1 选择合适的材料

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混凝土浇筑后形成裂缝,所以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外加剂等组合而成,其质量直接影响了混凝土质量。选择的材料不管是规格还是质量都要符合工程需要,选择抗压性能、抗拉性能较好的材料。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其水热化会产生大量热量,能够使混凝土内产生温度效应,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在水泥使用过程中要保证水泥质量还要保证选择低水热化的水泥,满足混凝土设计要求,保证混凝土稳定性和强度;混凝土中的骨料通常会采用中粗砂,能够减轻水泥质量。不管是运用哪种骨料都要保证其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混凝土中的外加剂主要以粉煤灰为主,能够改善混凝土脆性和干缩性,也能降低混凝土水热化,起到抗裂作用。

混凝土配合比不恰当,使用的粗集料或者细集料中含泥量过高,引起混凝土收缩开裂。

混凝土用量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在施工中需要对配合比进行合理优化。配合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计算,还要进行试验,在保证混凝土各项性能正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水灰比小的配合比,降低水热化现象,控制温度裂缝。

2.2 混凝土浇筑密实

混凝土浇筑一般是分层浇筑,需要控制好分层厚度和数量。浇筑之前清除模板内的杂物、淤泥、油污等,堵住模板的缝隙和孔洞。保证模板内洁净无孔洞。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比如高温天气浇筑,需要先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预冷处理。还要特别注重混凝土连续性,控制好中间停顿的时间,不能超过初凝时间,尽量减少停顿。如果有些浇筑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连续进行,需要在梁跨度中间1/3处或者楼底面一下0.2~0.3m处留下施工缝。在浇筑过程中一旦发现出现位移、变形等情况要立刻停止浇筑,对混凝土进行纠正。

不同混凝土形式有不同的浇筑侧重点,比如基础底板浇筑中要注意混凝土散热问题。因为基础底板混凝土较厚、施工工作量大,所以要考虑到温度对裂缝产生的影响。为了能够保证底板混凝土有较好的受力能力,还需要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而墙体混凝土浇筑要保证和墙体的密合性和浇筑的均匀性,顶板浇筑要保证虚铺厚度大于板厚度。

2.3 混凝土运输

混凝需要使用专门的运输车辆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能出现坍落度变化、砂浆流失等。混凝土从搅拌机上卸出到混凝土施工完工之前有一个初凝时间,运输中要尽量减少运输时间,保证运输时间绝对不超过规定时间。混凝土的骨料是有一定重力的,在运输过程中骨料容易由于重力原因集中在一侧或者底部,导致在落下的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所以混凝土运输要保证从高处垂直落下不能超过2m,如果倾落的高度超过2m,则需要采取其他辅助措施进行下落。

2.4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主要是在混凝土坡脚、土坡中间、土坡顶端。在施工中要保证这三道工序相互配合。混凝土振捣需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深度,振捣间距一般控制在400mm左右,深度控制在50mm左右。振捣的速度也要合理控制快插慢拔。振捣密实后,在初凝前结合设计标高对混凝土进行整平处理,提高表面质量。

2.5 技术交底

严格控制好踩筋现象,做好户筋工作,对施工中的位移进行及时处理;对隐蔽工程、重要工程进行严格验收,保证其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对上下层钢筋的高度、混凝土强度、楼板厚度进行检查;减少施工缝的出现,在浇筑后进行一次性磨光压平,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2.6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要点

钢纤维混凝土是混凝土施工中常遇到的一种混凝土类型。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要尤其注意搅拌工程。搅拌中要对钢纤维的均匀性分布和搅拌的均匀度严格控制。搅拌的时间和投料顺序要也注意,因为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容易结成团状,不利于施工进度,也降低了混凝土质量。

为保证钢纤维搅拌符合工程需要,要不定时进行施工抽查。

2.7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其技术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初凝情况采用草帘、麻袋、塑料薄膜等保温材料进行覆盖,不仅能够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还能使混凝土表面水分均匀分布,减少裂缝的产生。保温层的厚度需要根据混凝土体积、环境温度进行计算。②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在昼夜温差较大、大风、暴雨、寒潮的天气来临之前做好保温措施,准备好保温材料,根据气温变化情况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及时调整保温层的厚度。③过于炎热的天气,养护期间水泥水花作用较快,要保持足够的水分可以适当浇水,使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保持足够的湿润。

2.8 严格控制施工操作

保证混凝土施工还需要严格控制施工程序和施工操作。在混凝土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了解和熟悉,根据工程需要领会设计人员的意图,并根据设计方案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程序和施工操作都要根据施工图纸进行,严禁随意篡改施工图纸和施工操作方案。监管人员也需要对混凝土施工的整个操作过程进行审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合格性,保证混凝土搅拌、摊铺、浇筑的合格性,跟进混凝土质量和性能检查。

3 结 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中最常用到的技术,其工艺的优良性、施工的合格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要想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对施工技术和工艺进行理论性剖析,找出其原理,将强控制点,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孙飞,李东明.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中的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10).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060-01

目前,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在桥梁的构造中占有着很大的比例,而对混凝土工艺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则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从而大大的提高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保证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1]。混凝土主要有着强度高、可塑性强等特点,与钢筋结合使用则可以形成一种坚固、抗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很多的领域都被广泛的使用,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混凝土影响工艺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搅拌以及浇筑等多个方面,为了有效的减少公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工艺质量的问题,在本文中,对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1 影响混凝土工艺质量的相关因素

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工艺质量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2],主要有:(1)原材料的质量。在施工前,一定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自身的质量不达标而影响工艺质量。(2)配合比。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水泥以及水灰比的强度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如果在进行配比的过程中,所配合的量不够,就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工艺质量。(3)搅拌。在材料配比完成后就要进行搅拌,而搅拌工具以及方法的不同,都会对混凝土的工艺质量产生影响。(4)浇筑。浇筑是指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按照模具筑成所需要的各种结构,而浇筑成的结构的好坏也会对混凝土的工艺质量产生影响。

2 公路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工艺质量控制的措施

2.1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工艺质量的影响因素中,原材料的质量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一点,所以在进行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而这就要求做到:(1)要严格的选择原材料的生产厂家,且要严格的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水泥等材料符合施工的质量要求,同时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按照工程的需要挑选合适的原材料,此外,由于公路施工中所需要的混凝土对弯拉的强度要求高,所以就要求选择抗折强度高度的水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2)要仔细确定粗细集料的等级。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工程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合的集料,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公路的级数不相同以及是否有抗盐冻要求均会对集料的等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要求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的集料选择时,就要保证一级集料的吸水率不能大于1%,而压碎值则不能大于10%,二级集料的吸水率不能大于2%,而压碎值则不能大于15%;而且在选择作路面的粗集料时,就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选择。从而有效的避免因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而对混凝土的工艺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

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能够有效的保证公路桥梁混凝土的强度,从而确保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3]。在进行配比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公路桥梁的施工要求来仔细的确定外加剂的种类以及需要量的多少,同时要检验所进行的配比度在施工的过程中满足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因为在实际的公路使用中,许多的混凝土公路出现了开裂,冰冻造成路面融化,从而极大地破坏了公路的桥面,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绝多数是由于混凝土的设计性能不达标,所以在选择材料添加剂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公路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定,同时对于以确定的水灰比则不能进行改变,此外也不能减少用料中的水泥的用量,在公路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时,水灰比的比例一般要求控制在50%以下。

2.3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监控

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搅拌工具以及方法的不同,都会对混凝土的工艺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时,要对搅拌所需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在冬天,对于需要搅拌的各种外加剂要进行先预热,之后再投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而且在搅拌的过程中如果搅拌不严实,就会导致出现较多的气孔,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开裂,所以在搅拌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混凝土的搅拌情况;此外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不能随意的往其中加水,因为加水后,水分过多就会造成孔隙增大,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不能从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2.4 混凝土搅拌完成后浇筑过程中的管理

浇筑是指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按照模具筑成所需要的各种结构,而浇筑成的结构的好坏也会对混凝土的工艺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要仔细的控制混凝土的下落速度,以及混凝土落入模具中的高度,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公路以及桥梁的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在公路的路面浇筑中,浇筑的单向长度要大于1 km,而进行公路桥梁的浇筑过程中,在进行封层浇筑时则做到上下层浇筑,同时要将浇筑厚度控制在30 cm,而对于挡土墙等长条形的混凝土浇筑时,分层长度要保证在10 cm,此外在进行振捣的过程中,要保证力度适度,同时还要做到成分的振捣,不能遗漏任何一个部位,从而保证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的工艺质量。

3 讨论

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在桥梁的构造中占有着很大的比例,而对混凝土工艺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则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从而大大的提高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保证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在本文中,通过对影响混凝土工艺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混凝土工艺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搅拌以及浇筑等,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公路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工艺质量的控制措施,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的对每一环节进行控制,从而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促使我国的公路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的工艺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促进公路桥梁的建设朝着完善、快速的发展。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例8

1 预应力混凝土工艺概述

当前时期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它指的是在外加负荷的情况下,在此之前,首先人为地在混凝土中事先建立起一定的内应力,这个内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能够对给定外加负荷所产生的各种应力进行抵消或者进行削弱。一般而言,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一般是通过对结构构件受拉区的钢筋在弹性范围内的拉伸,利用钢筋的弹性回缩对受拉区混凝土预先施加压应力,这种压应力的存在能部分或全部抵消使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力。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一般包括先张法施工技术以及后张法施工技术,下面就是对上述两种技术进行介绍。

1.1 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

先张法,顾名思义,就是先张拉预应力筋,然后对混凝土进行浇注的一种预应力生产方法。此种方法一般需要具体的生产夹具以及台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张拉以及临时锚固预应力筋,等到混凝土达到设计的强度之后,对预应力筋进行放松处理。此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预制厂所生产的中小型混凝土结构构件,具体受力情况为预应力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传递给混凝土的而产生预应力。因为预应力筋以及混凝土之间存在一定的黏结力,故在预应力筋弹性回缩时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见图1。

图1 先张法施工示意图

1.2 后张法施工技术

后张法的施工工艺流程可以用如下图2所示。

图2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后张法施工工艺技术主要与混凝土构建的成型、预应力筋的制作两个方面有极大的关系,而预应力筋的制作主要对如下五个方面进行制作,即螺丝端杆锚具、张拉锚具、帮条锚具、镦头锚具以及钢制锥形锚具进行制作。因此在对这个流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加强这两个方面很好地融合,这样才能够使得预应力达到一定的大小。

2 如何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针对如上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产生可以知道,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人们安排舒适、安心的建筑,为建筑公司设立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声誉,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对混凝土建筑的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

本工程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1.1浇筑时,先浇筑预应力梁内的混凝土,然后浇筑其他混凝土

预应力梁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留施工缝。浇筑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不应超过500mm。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间歇。浇筑采用“赶浆法”由一端向另一端作阶梯形向前推进。

2.1.2 注意浇筑与振捣的紧密配合

浇筑与振捣应紧密配合,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不得遗漏;振捣上一层应插入下一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槎。振捣时应避免碰动钢筋,尤其不得碰动波纹管并特别注意端部接头密集处混凝土必须密实。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不得直接倾倒在预应力筋上,以免造成预应力筋错位。

2.1.3 混凝土应该技术地用水进行防护处理

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浇水养护,并覆盖草衫,浇水养护不得少于两周。在对混凝土进行浇注时,应该留置两组试块,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梁混凝土成型7天后可拆开侧模,再养护7天后方可将侧模全拆除。梁底模待到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方可拆除。

2.2 锚具的封闭保护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 mm;②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免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③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 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 mm。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预应力混凝土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地建筑工程技术,因此在实际地施工过程之中,应该加强对所出现的问题进程科学合理地处理,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为人们安排舒适、安心的建筑,为建筑公司设立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声誉,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聂建国,陶慕轩.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变形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2007,40(12)

[2]欧阳政伟.蒋丽忠.周凌宇 预应力钢-混凝土施加预应力时的滑移效应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35(z1)

[3]郑文忠,许名鑫,石东升,胡琼.火灾下预应力板混凝土爆裂规律试验

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39(10).

[4]王德选,王连广,刘闯,姜磊.预应力FRP布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例9

1、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施工特点

三峡水利枢纽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建成后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1m。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厂房,总装机容量1820万kW。

根据三峡工程建设方案,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施工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工程量巨大。三峡工程混凝土工程总量为2 800万m3,是长江葛洲坝工程的2.5倍 ,为世界上已建最大的巴西伊泰普工程的2倍。第二阶段工程1 860万m3混凝土中,厂坝工程1200万m3。

(2) 高峰强度高,高峰期持续时间长。首先,枢纽工程年浇筑高峰强度特高,最高达548万m3,最大月强度55.35万m3,其中第二阶段厂坝工程年最高强度达400万m3,最高月强度达45万m3,强度在40万m3左右的月份将持续9~10个月。金属结构安装以及其它项目的施工强度高,大坝和厂房各类闸门、埋件及钢管等共约14.8万t,年高峰强度约5万t,而且安装与混凝土施工同步进行,相互干扰很大。其它工序如开挖、清基交面、固接灌浆、接缝灌浆等无论总量,或是施工强度也都是国内外水电建设史上罕见的。其次,夏季浇筑基础约束区混凝土强度高。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在夏季大量浇筑约束区混凝土,这既是一个施工组织难题,也是重大的技术和质量控制难题。第三,初期混凝土施工强度高。大坝下部仓面面积大,从满足大坝均匀、连续上升,间歇期尽可能短的角度,必须要做到高强度。而初期则由于主要浇筑设备形成需要时间、操作熟练需要有个过程,使这一矛盾十分突出。

(3) 施工干扰大、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施工干扰大,一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工序交叉或平行作业,相互之间干扰很大;二是由于工程巨大,必须分几个标段施工,各承包商之间在界面交接、设备使用、进度协调等方面必然存在大量分歧,干扰很大。

(4) 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长江洪水峰高、量大、水深;施工期通航要求高,第二阶段工程施工期间,导流明渠要通航,使左、右岸分割不能支援,这些都给施工安排带来困难。

2、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带来的技术难题

(1) 在当时情况下,国内已有的浇筑手段如大型门塔机、缆式起重机等,均难以满足施工强度要求;如果增加数量,按国内类似水平推算,需120余台,施工场地又布置不下。同时,与传统浇筑手段相应的传统施工工艺也难以满足施工强度和质量要求。加之三峡大坝结构复杂、混凝土的标号、级配种类繁多,给混凝土快速施工更增加了复杂性和难度。

(2) 为满足三峡混凝土强度需要,必须设计和建设当今国内外最大规模的人工砂石料和混凝土、制冷生产系统以及与之相配套设施及管理。

(3)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必须从原材料及混凝土的各环节高度重视三峡工程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要求高性能的混凝土。

(4)第二阶段混凝土浇筑高峰持续三年,而本地区夏季持续时间长,不利混凝土浇筑,温控防裂问题异常突出,为确保夏季混凝土的照常施工,特别是基础强约束区部位的混凝土。以往各工程所采取的单项或多项温控措施联用都已经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必须采取全过程、全方位、高标准大容量的综合温控措施,尽可能减少一般性表面裂缝,避免产生危害性的基本贯穿 性裂缝。

(5) 传统的混凝土浇筑仓位安排采取人工调度方法,大多靠经验主观判断,随意性较大,不能满足大规模高强度施工需求。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排仓方法和现代测控技术,保证混凝土连续、高效、均衡地施工。上述几方面的问题,正是三峡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必须攻克的关键难题。十分显然,如果这些难题不能在三峡工程施工中按期攻克,势必严重拖延工程的建设工期,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抓住混凝土快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立项并在工程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开展系统科技攻关。

3、三峡大坝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及创新

三峡工程混凝土总量达2800万m3,其中第二阶段工程为1860万m3,工程量巨大,施工强度特高,高峰期持续时间长。同时金属结构安装及其它项目的施工强度也非常高,施工期有通航要求,施工干扰大。三峡工程是国运所系的民族工程,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严,因而在施工技术上必须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新技术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技术突破和创新点如下。

3.1 创造了水电施工混凝土浇筑强度的世界记录

经过充分反复论证,选定以塔带机为主、辅以大型门塔机和缆机的综合施工方案。从传统常规的吊罐浇筑系统升华为混凝土连续浇筑的系统,由各混凝土拌和楼通过皮带机系统输送到塔带机直接入仓浇筑,浇筑速度远远超过了常规方式。1999年~2001年是三峡第二阶段工程混凝土浇筑持续高峰年,年混凝土浇筑强度均在400万m3以上,2000年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达548万m3,月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55.35万m3,日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2.2万m3,连续三年混凝土浇筑总量高达100万m3以上,2000年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达548万m3,月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55.35万m3,日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2.2万m3,连续三年混凝土浇筑总量高达1409万m3。远超过了由古比雪夫水电站创造的年浇筑313万m3、月浇筑38.9万m3和日浇筑1.9万m3的世界最高水平,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

与混凝土快速施工相配套的还有砂石料特高强度生产及供应。为实现砂石料的特高强度生产和供应,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生产加工成套设备,充分利用基坑开挖石碴料等有效措施,首创了巴马克9000与棒磨机联合制砂新工艺,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施工需要。

3.2 创立了一整套混凝土快速施工工艺和质量保证体系

塔带机可实现混凝土生产工厂化和混凝土水平垂直运输的一体化,具有连续浇筑、生产率高的特点。三峡工程大坝共布置6台塔带机,每台理论设计生产率可达420m3/h,这是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为了与选定的特高强度浇筑方案相配套,确保混凝土浇筑进度和质量,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施工工艺和现代施工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仓面工艺设计,制定一整套严密的浇筑施工工艺,配备与入仓强度相匹配的仓面资源,形成了具有三峡工程特色的混凝土快速施工工法,创造了塔带机浇筑四级配和一个仓号多品种混凝土的首例。

混凝土生产输送浇筑计算机综合监控系统,是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融入现代测控技术的一次创新,实现了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动态调整和优化调度,开创了大型水电工程项目立足于自主技术,实现了施工计算机综合监控。混凝土浇筑施工计算机模拟系统针对混凝土浇筑的复杂状况,对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进行更科学的选择和安排,突破了传统的经验决策模式,有助于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施工效率。

3.3 首创二次风冷骨料新技术

三峡工程采用二次风冷骨料技术为国内外首创,它解决了混凝土制冷系统规模大,施工场地不足,系统难以布置的困难,节省了大量施工用地及工程投资。该技术高效可靠,为三峡工程快速优质施工提供了重要保证,为混凝土预冷工程提供了一项先进可靠的新技术。混凝土生产系统采用了二次风冷技术,5个系统9座拌和楼,夏季月生产低温混凝土可达45万m3,其配置的制冷容量大大低于原有的制冷方法。经过1999年~2001年3个夏季高峰的运行,实测混凝土出机口平均温度为6.85℃,小于7℃合格率均在80%以上,确保了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3.4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优化达到一流水平

混凝土原材料采用具有微膨胀性能的中热525#硅酸盐水泥;选用品质优良的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将Ⅰ级粉煤灰作为功能材料掺用;采用缩小水胶比加大粉煤灰掺量的技术路线;限制原材料的碱含量和混凝土总碱量,满足了三峡混凝土耐久性的特殊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先进。用花岗岩人工骨料的大坝四级配混凝土在塔带机为主的运输浇筑方式情况下,其用水量仅为90kg/m3左右,并能满足高性能大坝混凝土的要求。

3.5 首次全面实施全过程综合温控技术

三峡工程大坝柱状块尺寸大,基础温差标准高,温控措施要求严格。为此,在广泛分析国内外工程已采取单项或多项温控措施现状的基础上,首次实施全过程、全方位、高标准、大容量的综合温控技术,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尤其是高温季节塔带机快速高强度浇筑坝体约束区混凝土,在国内外为首次,没有可借鉴的施工经验及有关计算分析方法确定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温度回升率。对此,建立新的计算模型采用差分法求解,解决了混凝土温度回升计算的难题。三峡工程各建筑物孔洞多,结构复杂,混凝土温控防裂难度大,更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坝区气温骤降频繁,混凝土表面防裂难度大。所采用的大柱状块温差标准及综合温控防裂措施的规模和难度,均超过国内外其它己建和在建工程的水平。

通过实施全过程综合温控措施,减少了裂缝的产生。三峡第二阶段工程3年连续高强度施工共完成混凝土浇筑1400余万m3,未发现危害性贯穿裂缝,大坝工程表面裂缝的最大出现机率仅为0.16条/万m3,远远低于《三峡工程质量标准》(TGPS)的0.5条/万m3的 控制标准。

4、与国内外水平的综合比较

国外在20世纪前70年,水电开发迅猛。据不完全统计,200m以上的高混凝土坝就达20多座,进人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在建大型水电站不多,规模也较小。在建的大型工程主要分布于 第三世界委内瑞拉、印度、阿根廷等。在传统的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方面,除继续采用柱状分块、栈桥门机或缆机运输,冷却水管散热和纵缝灌浆的一整套施工工艺外,通仓薄层浇筑的方法也得到发展,在日本大河内施工中采用的先通仓浇筑,再用切缝机切出横缝也属此类方法。在混凝土浇筑强度方面,国外高混凝土坝最高月浇筑强度水平较高的有:美国大古力坝37.8万m3,巴西、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大坝34.8万m3,古比雪夫坝38.9万m3。年浇筑强度较高的前几位有伊泰普坝304万m3,大古力坝260万m3,德沃歇克坝221万m3,古比雪夫坝曾达到313万m3。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工兴建一批100m级的高混凝土坝,随后,葛洲坝、乌江渡、潘家口、龙羊峡、东江、隔河岩、水口、二滩等一批大型工程相继兴建,在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20世纪50~60年代许多工作都存在“三边”现象,多采用半机械化工作,施工不能成龙配套,效率较低。进入70年代后,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一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在工程上使用,施工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在混凝土浇筑强度方面,最高月浇筑强度水平较高的有:葛洲坝24万m3,二滩24.5万m3。最高年浇筑强度水平较高的有三门峡96万m3,葛洲坝203万m3,二滩212万m3。

三峡工程枢纽设计混凝土总量为2800万m3,分为3个阶段施工,其中,第二阶段大坝混凝土工程是控制第二阶段的主要项目,1998年进入第二阶段工程混凝土施工后,其混凝土年强度都在400万m3以上,最高年强度达548万m3。

综上所述,在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的强度水平方面,国外混凝土浇筑最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例10

大华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澜沧江上游怒江州兰坪县兔峨乡境内,是澜沧江干流上游河段规划梯级开发中的第六级水电站,电站施工期间采用导流洞导流,导流隧洞出口水流流速较大,为确保导流洞运行期河岸边坡稳定,避免水流冲刷导致岸坡崩塌破坏,因此对导流洞出口对岸边坡进行防冲加固处理,进行抗滑桩施工。原抗滑桩桩径为200mm,因需要进行水下造孔,故采用Φ219mm跟管造孔施工。施工前先进行了生产性试验,最终确定了水下跟管造孔、Φ140mm钢管制安后水下排水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1.相关施工参数及地质情况

(1)施工参数:施工范围K0+000.00m~K0+85.00m为次防冲区,为一排施工;K0+085.00m~K0+210.00m为主抗滑区,分两排施工,孔间距3m,孔深以20m控制。

(2)地质情况:抗滑桩在齿槽浇筑完成后进行造孔施工,齿槽1.5m混凝土下为河床,以卵石层为主,间有砂砾层,混杂少量泥质、粘土,钻孔主要在河床以下进行水下施工,局部覆盖层较厚。

2.施工难度

由于此次抗滑桩施工属于水下微型抗滑桩施工,造孔及混凝土浇筑施工难度极大,Φ219mm造孔施工所用为非常规材料、设备;材料机具笨重,现场操作过程复杂,操作难度较大;钻孔为水下卵石覆盖层钻孔,返渣困难,孔内多遇孤石,对孔内情况难以及时作出准确判断,孔故较多。由于桩径较小,水下混凝土浇筑难度大,容易出现骨料分离、水灰比变大、难以振捣密实等问题。

3.生产性试验

为确定施工工艺利于生产施工,保证施工质量、进度,施工前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生产性试验主要施工工序为:施工支架搭设、钻机就位钻孔(跟管)钢筋笼制安混凝土浇筑拔管。

(1)造孔:首先选取斜向孔进行造孔施工,孔倾角30°。因Φ219mm钻头及冲击器十分笨重,且该孔为斜向孔,在起、下钻及加钻杆过程中难度极大;该孔穿过齿槽混凝土后,孔内沁水、返沙严重,进至11.0m时卡钻,无法继续钻进。通过持续通风扫孔,后放弃该孔钻进,改而钻进垂直孔,最终顺利完成造孔。

(2)钢筋笼制安:钢筋笼采用3根Φ22mm螺纹钢做主筋,Φ12mm螺纹钢加工成圆做箍筋,将箍筋按50cm间距进行焊接加工,为便于下到孔内,前面加工导向帽。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先加工D20cm箍筋圆,再进行焊接,难以保证整个钢筋笼的同心同轴。钢筋笼下入孔内后,贴近孔壁,无法保证砼保护层厚度。钢筋笼完成安装后,利用Φ48mm钢管做混凝土导管,但混凝土无法顺利进入孔内,试验失败。

因采用钢筋笼试验失败,遂改用Φ165mm钢管进行制安试验,钢管长6m,钢管连接处进行焊接,在下到第二根钢管后无法继续下放。经分析认为,钢管直径偏大,因此采用Φ140mm钢管(壁厚4.5′)进行试验。在钢管焊接过程中,加强了对同心同轴及焊接工艺质量的控制,顺利下到孔底,穿过管靴,表明采用Φ140mm钢管的可行性。

(3)混凝土浇筑孔外试验:为保证Φ140mm钢管内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成功,先进行了混凝土浇筑孔外试验。试验采用Φ135mm排水球进行排水,利用混凝土自重达到排水效果。孔外试验通过模拟钢管在水下情况,钢管内预先放置现场加工的排水球,通过细绳固定在管口,待料斗内混凝土超过2/3时剪断细绳,混凝土顺利达到管底,同时达到了排水的效果,证明了该施工工艺可行。

(4)混凝土浇筑孔内试验:通过混凝土浇筑孔外试验,表明了该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可行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利用振捣棒对钢管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同时对浇筑方量进行统计,以复核钢管内理论容积,最终该孔混凝土浇筑试验成功。

(5)实验结论:通过抗滑桩现场生产性试验,明确了抗滑桩施工钻孔跟管,制安Φ140mm钢管,采用Φ135mm排水球进行排水,利用混凝土自重达到排水效果,使用C20一级配混凝土进行浇筑。同时对施工施工参数进行了调整:取消倾斜孔,全部采用垂直孔;孔深以入岩1m控制,当河床覆盖层较厚时,垂直抗滑桩孔深以20.0m控制。

4.抗滑桩施工

(1)施工工序:施工放样钻机底座按照、钻机就位钻孔(跟管)钢管制安混凝土浇筑(拔管)转移钻机质量检查。

(2)钻机安装:通过前期生产性试验,利用施工支架进行造孔及钻机转移耗时较多,且不利于现场施工操作。为此,安装YG-80钻机底座,不再进行施工支架搭设,可直接挪移钻机。孔位确定后,通过地锚固定钻机。

(3)钻孔:钻孔孔位偏差不大于100mm,孔深不小于设计孔深。开孔因设计孔径为Φ200mm,钻孔为水下卵石覆盖层造孔,故必须采用Φ219mm套管进行跟管施工,配套Φ219mm偏心钻头及管靴。钻孔过程中对孔内返砂、石安排专人进行清理。

(4)钢管制安:采用Φ140mm、壁厚4.5′钢管,钢管焊接连接,单根钢管长6m,通过简易施工支架进行制作和安装,焊接过程中尽可能保证做同心同轴。

(5)拔管:在完成钢管安装后即进行拔管施工,拔管采用Φ219mm型XB-607拔管机。

(6)混凝土浇筑:抗滑桩浇筑由拌合楼供料,利用溜槽送至工作面。混凝土为C20一级配。浇筑前制作Φ135mm排水球,利用细绳固定在管口,待料斗内混凝土自重足够时剪断细绳,通过混凝土自重达到排水的效果。浇筑过程中对钢管进行振捣,保证浇筑的密实度,通过浇筑方量复核钢管理论容积。

混凝土浇筑配合比表

名称 水泥 砂 石子 水 外加剂 备注

配合比 381 1007 617 200 4.76 坍落度:220~240

5.特殊情况处理

(1)由于钻孔地质情况复杂,水下跟管造孔难度极大,造孔过程中多次出现卡钻、埋钻等孔内事故,大部分孔故能够成功处理,未能成功处理的孔只能重新开孔。

(2)因孔深较深,下钢管过程中出现钢管卡在套管内难以继续下放的情况,现场拔出钢管重新进行焊接,并从各个方向确认钢管焊接时的同心同轴。

(3)套管重复使用会出现滑丝、断裂、变形等情况,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套管安装、拔管过程中无法对接的情况。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管理,每次套管拔出后都进行检查,对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集中堆放并定期转运出施工作业面,防止混淆。

结束语

水下微型抗滑桩施工有其特有的施工难度,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克服水下造孔及混凝土浇筑所遇到的难点。此次施工研究尝试了水下跟管造孔、孔内制安钢管并采用排水法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仍遇到许多问题影响到施工进度,施工工艺尚需进一步优化完善,以为类似抗滑桩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例11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概述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应用尤为广泛,其已成为各种建筑结构都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也是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中最为常见的施工环节和施工技术。其主要被应在各种建筑墙体结构以及地面处理工程中。但是由于在施工中受到施工管理制度和施工技术的限制,使得其中裂缝现象较为普遍和常见。根据全国统计调查得出,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引起的建筑质量隐患占据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因此在目前工程施工中,做好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水泥含量多,浇筑量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内部温度应力的变化而产生裂缝现象。因此一般在工程项目中,最为常见的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在于防止内部温度造成的混凝土裂缝现象,同时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进行控制与完善,使得其在施工中各方面缺陷都能够得到预防和保障。

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施工中,引起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究其主要原因分析,主要是有结构性裂缝、材料裂缝两种因素构成的。其中结构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裂缝形式。而材料裂缝主要是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受到内部温度和水分蒸发的影响而出现内部约束激励受到限制,从而出现了一定的裂缝现象,这类裂缝现象的出现使得混凝土结构中各种问题广泛的出现,成为影响混凝土整体性的一种主要环节和方法。

2 无缝施工方案设计

2.1设计思路

在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中,我们首先在工程项目中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裂缝产生原因和产生的种类进行分析和控制 ,使得这些裂缝在混凝土施工中都得到一定 的处理和预防,进而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有着良好的提高作用。以掺加ZY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为基本材料,以加强带取代后浇带连续浇筑超长混凝土结构。根据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的要求,将广场的底板进行了分块:后浇带将整个底板分成4块,形成4个浇筑单元,块中又设有膨胀加强带,将其再分成4块,整个底板分成了16块。底板的分块确定后,墙板与顶板与底板相同的部位留设后浇带及加强带,其留设的方法与底板相同。

2.2 施工技术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在墙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确定设计配合比阶段,采取了降低水灰比的措施。底板与墙板同为C30P12,而底板的水灰比为 0.47,而墙板的水灰比为 0.41,混凝土的坍落度指标底板为 18~20cm,墙板坍落度指标控制在14~16cm。采取该措施的目的在于减少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浇筑阶段,

采用二次振捣的工艺 ,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避免混凝土因沉降收缩而引起的裂缝。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控制墙体裂缝的出现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浇筑过程中其他方面的控制均与底板的控制措施方法相同。按照房屋无缝混凝土的施工方案,房屋顶板的浇筑顺序是浇筑完地下一层墙板至房屋顶板梁下1:3后进行房屋顶 板的混凝土浇筑。在顶板的浇筑过程中主要是要控制好早期裂缝的产生,从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形成时间看,裂缝往往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到终凝这段时间内,在施工方案讨论过程中,将顶板二次或三次搓平、抹压,特别是初凝抹压作为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一项重要控制措施 。这对于弥合部分早期裂缝是不可缺少的工艺。

3裂缝的防治措施

3.1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和合泥量

选用10.40mm连续级配碎石(其中10.30mm级配含量65%左右),细度模数2.80~3.00的中砂(通过0.315n凹筛孔的砂不少于15%,砂率控制在40%~45%)。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并不得混有有机质等杂物,杜绝使用海砂。

3.2选择优化配合

比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质量 ,降低水灰比,并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和外加剂等,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以降低混凝土温升,从而可以降低混凝土所受的拉应力。

3.3采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

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 ,一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出料口,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底层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 土坡脚处 ,以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浇筑的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上混凝土的质量。由于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故浇筑结束后须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打磨压实,以闭合混凝土的收水裂缝。

3.4严格控制混凝土人模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最好选在春秋季施工,以降低人模温度,既是在夏季施工最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入模温度,再者浇筑混凝土时最好不要让混凝土在太阳下直接爆晒。施工过程 中应对碎石洒水降温,保证水泥库通风良好,自来水预可先放入地下蓄水池中降温。

4 结论

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是建筑工程地面处理的主要工艺,是当前建筑工程项 目中的较为热门话题。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会影响到整个工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建筑施工前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内外温差和湿度,施工之时也要有专人检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避免泌水现象和裂缝现象的产生。总之在施工中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不断的完善施工工艺和措施,为提高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奠定了基础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