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写作思维论文

写作思维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23:17

写作思维论文

写作思维论文例1

马哲认为,矛盾既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这就启示人们,论文写作作为一个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或问题而试图对其给出科学认识或合理解决问题的活动,无疑须将“及时发现问题、深刻揭示问题和完美解决问题”视为写作者应该确立的写作理念。该理念表明,论文写作既要正视和分析问题,更应探索问题的妥善解决方式,因为任何不能在及时发现和揭示问题的基础上去完美解决问题的论文写作,即使它创造性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及规律,但如果此写作活动只是片面地追求合规律性的科技价值而不追求合目的性的人文价值,该写作活动就会因背离了“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这一写作的真实追求,而难以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和欣赏的高质量论文。

(二)提供必要的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写作方法是为完成论文写作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或程序。在论文写作中,尽管写作者会采用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譬如分析与综合、想象等,但由于一些作者受形而上学思维的影响,这些方法在写作中的运用往往呈现出单一化或固定化的倾向。而马哲思维强调用整体、联系、系统和变化发展的视野来对待写作,可以为写作者提供必要的写作方法。

(三)指明具体的论文写作路径

首先,马哲的唯实思维和辩证思维为论文写作指明了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也指明了写作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唯实思维提醒人们,论文写作只有在尊重论文创作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顺利展开。辩证思维则告诉人们,论文写作只有运用辩证思维,突破单一性,实现多样性,突破孤立性,实现整体性,才能达到写作目的。其次,马哲的实践思维为人们标识出了一条“在写作实践与写作计划辩证关系的展开中完成写作”的路径。论文写作是一个“写作实践—写作计划—写作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人们只有沿着这一写作路径,才能逐渐接近写作目标。

(四)激发积极的论文写作精神

首先,马哲的实践思维和唯实思维,能够让论文写作者在尊重实践的基础上拥有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写作精神,使写作者避免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和臆想之中。其次,马哲的矛盾思维能让论文写作者在承认、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拥有寻根究底、勇对困难的开拓精神,使写作者能够把那些人们不大追究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大胆的怀疑和追问,为设计新的写作方案找到突破口。最后,马哲的批判思维和反思思维能让写作者拥有对其写作的前提、基础、方法、过程或结论等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写作者以独立思考取代人云亦云、以自主建构取代依葫芦画瓢所必需的。

(五)促成有独创的论文写作成果

马哲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哲学,其思维特征与致力于形成独创性学术理论成果的论文写作,在尊重实践、注重批判及反思等方面是一致的,这使得马哲思维一旦融入论文写作中,就会让写作者在立足实践的同时,一方面能够展现自觉进取的意识和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将自己置于写作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能够以实事求是、批判反思的态度去尽力发挥其作为写作主体的创新能动性,使论文写作目标由可能变为现实。这对于提升论文写作者的能动性并促其形成富有独创性的论文成果,无疑具有现实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论文写作中的哲学思维缺失状况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马哲思维运用状况,笔者经过对湖南理工学院365名大学生的论文分析及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存在“马哲思维贫困”的现象,马哲思维的缺失状况令人担忧。

(一)大学生论文写作中马哲思维的缺失种类较多、缺失程度较大

实践思维、唯实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反思思维是五种常见的马哲思维。为测定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运用这五种思维的程度,笔者将它们被运用的程度设定为四个可参考的项,即“运用很充分”“运用比较充分”“运用不大充分”“运用毫不充分”,并分别记4、3、2、1分。按照这种方法对大学生论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五种马哲思维在论文中运用程度的平均数值分别为2.89、2.90、3.08、1.10、1.00,其均值大多处于1分至3分之间。这说明大学生论文写作中马哲思维的缺失种类较多,而且马哲思维的运用程度都欠充分。

(二)大学生论文写作中马哲思维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缺少有效的马哲思维教育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给每一个影响马哲思维教育的因素子项列出了四个可选答的项“很认可”“比较认可”“有点认可”“不认可”,并分别记4、3、2、1分。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马哲思维有效教育的因素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体现为:(1)教师因素,包括马哲思维教育内容缺乏,马哲思维教育方法不当,马哲思维教育与论文写作教育脱节等,影响均值为3.54分;(2)学生因素,包括学习马哲思维无兴趣,不用心把握马哲思维,不主动在论文写作中运用马哲思维等,影响均值为3.52分;(3)学校因素,如不重视马哲思维教育在论文写作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影响均值为3.39分。如果各因素分值在3分以上的为影响大,4分以上的为影响很大,那么可以看出,这三大影响因素的均值都处于影响大和影响很大之间,说明教师、学生、学校都是影响马哲思维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这就告诉我们,如果马哲教师只是一味强化其教育的德育功能而疏忽其论文写作的教育功能,或者大学生学习马哲思维态度不积极,或者高校不善于处理马哲思维教育与论文写作教育之间的关系,那么都将极大削弱马哲思维教育培养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功效。

以提升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为导向的培养对策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培养大学生的马哲思维以提升其论文写作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已迫在眉睫。恩格斯曾经告诫人们:“哲学思维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2]465问题是,我们在加强马哲思维教学的同时,切忌泛泛而谈,而须在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地安排马哲思维培养内容

写作思维论文例2

思辨思维要求学习者勇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做到思慎、辨明。恰当地运用在议论文中就是使用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

让步思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思维,即承认自己的观点存在一定的缺陷或是对方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让步思维在写作中运用的意义在于体现思维的周全性,表明自己考虑到了对方的想法,这有利于增强自己观点的可接受性和说服力。但让步不是目的,肯定对方观点的部分合理性是为了引出己方观点,让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说理更有力度。所以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往往配套使用。下面用几位高三学生的习作来说明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在议论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意思是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而徐锡麟却说:“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鲜明地表达出战死沙场只为国家未来的决心。

对于以上材料,你赞同哪一方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K的文章《失之气节,丧之命魂》是这样开头的:“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确,在绝大多数的东西面前,生命确是重于泰山。但在我看来,徐锡麟马革裹尸的气节更深得我心。”“的确……,确是……”就运用了让步思维,肯定对方观点存在的部分合理性,让步之后以“但……”转折,引出自己的观点:“徐锡麟马革裹尸的气节更深得我心。”如果没有先前的让步,直接说“马革裹尸的气节更深得我心”就容易受到读者的抨击,认为你虚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你还会珍惜什么?所以让步思维与转折思维合用,让人很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不会让人极力反对,让自己的说理更有说服力。

本文第二段作者又连用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正如我方才之言,生命在多数人眼中重于一切。”让步部分肯定对方观点。“可我不得不说,气节重于生命,可以说,人活在世,连气节都丧失了,那与行尸走肉再无两样!”一个“可……”就是转折思维,在肯定对方观点部分合理后,话题一转,指出其不合理。然后,作者承接这一段的阐释,用了三个段落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又如学生Z的文章《为国,百年不绝的铿锵之声》,在前面三段的正面论证之后,有这样的文字:“诚然,生命是重要的,人生只有一次,谁也不愿轻易放弃。或许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不敢否认古人之谏言。但倘若……”作者先让步肯定对方的观点,一个“但倘若……”话题一转,又对对方观点举例层层批驳,在批驳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

而学生L的《比重泰山之死》一文的让步则是承认自己的观点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如“当然,若死,只是为逞一时之勇,死亡,便只是对生命的轻视与践踏……”此处“当然……”引出的让步内容是说这样死就不是与泰山比重的死了,是承认自己观点的部分不足,然后在批驳中立自己的观点,让人更加信服,让说理更深入更有力。

让步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后面的转折说理更周全,因此,让步说理的内容不宜过多。不能削弱自己的观点。因此,表述时在语气、程度、数量和范围等方面要适度。也就是对让步内容的拓展要适度,如果拓展过多,将反方观点证明得很充分,就削弱了自己中心论点的说服力。

再如针对作文材料:“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学生Z写了题为《传统,该传承而不能固守》一文。中心论点是肯定家族聚会这个传统,但又认为应该与时俱进地传承,不能固守。但她在引材料提观点后运用让步思维花了三百多字从家族聚会让人反感不愿参等方面进行拓展论证。然后才说“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们难道不应该考虑应如何改变吗”开始转折写作。这样导致让步内容太多,容易让人误解你的观点。

因此,适度让步写作之后,必需进行转折写作,对让步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削弱和反驳,最终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加合理,从而回到中心论点。

二、 运用转折思维批驳让步思维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利用辩证法利弊转化,即对方的好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是坏处,自己一方观点的坏处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好处。如此辩证思考,有理有据地削弱和反驳前面让步的内容,就能充分合理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2016年高考作文《教育不应只看分数,更不应苛求分数》一文有这样的段落:

但有人可能会说:“不是也有孩子一直很好,而且几乎每次都考满分,做事也很认真。”但是在家长不断苛求下成长,在过分的压力下成长,学习的目的就是取得高分,他们的内心容易扭曲,最终可能变成“危险品”。……苛求满分的爱是畸形的爱,苛求满分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

“苛求满分”可以让孩子“几乎每次都考满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弊是“在家长不断苛求下成长,在过分的压力下成长,学习的目的就是取得高分,他们的内心容易扭曲,最终可能变成‘危险品’。”“苛求满分的爱是畸形的爱,苛求满分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这样一分析论证,让人很自然认可“教育不应只看分数,更不应苛求分数”。

第二种方法:优缺点比较,即自己一方的优点多于缺点,或者自己一方的优点比对方的优点多。

如前面有关“生”“死”一题,学生C的《好死不如赖活着》一文这样写道:“固然,如古之谏臣冒死谏君,实令人佩服赞叹;良将阵前不惜死,马革裹尸还,国士风范。取义而死,君子本色。但是,如此壮烈一死了之,何其惜哉,不如潜心经营,退而求全,保存实力,待后而发之,有时候,退一步不是怕死,而是更好地谋发展,保全局。”“固然……本色”让步思维肯定对方的观点。“但是,如此壮烈一死了之,何其惜哉……”话题一转分析己方观点不死比对方观点死更有价值,也就是己方观点的优点比对方观点的优点多。

第三种方法:解决方案法,即承认自己支持的观点虽然有缺陷,但是这些缺陷能够有效解决,所以不是大问题。

写作思维论文例3

电视上正在说,报纸上正在说,网络上正在说,老师们正在说,亲友们正在说……面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的众说纷纭,被泛滥信息包围的学生也许无所适从,有时难免沦为“乌合之众”,盲从跟风成为别人的发声筒,任由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头脑里跑马。面对公众话题或公众现象,我们大多数的高中生患上了“集体失语症”。在核心素养被大声疾呼的当下,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抓住问题要领,遵循逻辑规则,不断质疑和反省,能进行自我指导、自我规范、自我检测和自我校正的清晰的思维方式。在公众说理场域,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思维倾向和人格气质,既体现思维水平,也凸显人文精神。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关涉现代公民的批判精神和理性美德的培育。一、以质疑审视观点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说理文。观点是议论文的统帅,是全篇的灵魂。就某个问题或某件事面向公众说理,要预设其他立场尤其是反方立场,站在其他方立场上质疑自己的观点,因为在理性和逻辑面前,任何人或思想都没有对于质疑、批判的豁免权,任何思想和观点都要经过理性的质疑和批判。面对材料作文,脑海中冒出的观点也许不止一个,比较鉴别这些观点,从中筛选出最佳观点,但所谓的最佳观点一定是最佳的吗?如何界定自己观点中的关键词?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有无界定清楚?有无边界模糊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否有漏洞?有无普遍的意义?需要补充和完善吗?别人会支持我这个观点吗?如果不支持甚至反对,可能会有哪些理由?以高考模拟考作文为例:“1796年,英国天文学家马斯基林发现助手测定的星体运行时间总是比自己测定的慢0.8秒,便以缺乏责任心为由辞退了助手。此事引起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关注,经深入研究,他发现人与人的反应时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与责任心无关,而与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存在个体差异有关。”这则材料的核心事件:马斯基林发现助手比自己测时慢,以缺乏责任心为由辞退助手,贝塞尔经研究发现人与人的反应时间的差异,发现了科学规律。关键词“差异”很容易捕捉,部分学生经由“差异”联想到“换位思考”“包容”“尊重”“理解”“合作交流”“差异为美”等,这种思维偏差主要是与思维的跳跃与不严谨有关,与缺少相应的思维训练有关。对此,不妨尝试如下思维训练:观点核心词:换位思考。己方预判:因为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待人处事要换位思考。他方质疑:第一位天文学家是因为没有换位思考所以误会助手的吗?第二位天文学家是因为换位思考所以发现规律的吗?自我校准:上述因果关系成立吗?回到核心事件的起点:两位天文学家面对助手测时慢(人与人的反应时间)的态度各是什么样的?第一位天文学家忽略了个体的客观差异以至于主观臆断,第二位天文学家没有忽略客观差异以至于发现规律。“换位思考”这个因果关系是说不通的(属经验层面的简单归因),那原因是不是关涉对待差异的态度呢?比如说正视差异。代入检验:(果)马斯基林以缺乏责任心为由辞退助手,(因)马斯基林忽略个体的客观差异。(果)贝塞尔经研究发现了科学规律,(因)贝塞尔没有忽略个体的客观差异。观点确认:正视差异(个体的先天性的自然差异),不主观臆断。审视观点的训练大体上遵循“己方预判”―“他方质疑”―“自我校准”―“代入检验”―“观点确认”的思维流程。在这一思维流程中,如果观点中涉及核心概念,观点阐释中需要注意保持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与给定材料的一致性。比如上述材料作文中的核心概念“差异”,观点阐释中不要超出给定材料的外延,这种差异不是后天习得的社会性的文化差异,而是个体的先天性的自然差异、生理差异。二、以问题搭思维支架议论文写作无病,无问题意识,无读者意识,无现实针对性,以自我为中心的“目中无人”的写作已蔚然成风。把批判性思维引入高中议论文写作中,以问题为依托,以问题搭思维支架,让隐性的思维显性化,让说理走向深刻。具体来说,面对材料作文,写作时要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上,要一步步追问,不断追问思考,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探究事物或事理的本质。在此追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得到锤炼,思维品质可以得到提升和优化。 以问题搭思维支架,以问题驱动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以现象类材料作文为例,四个角度的问题如表1:角度 问题 思考点是什么(观点阐释) 1.我的观点是针对材料中的什么现象提出的? 认知起点,客观概述为什么(原因分析) 2.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内、外因分析,结构化归因怎么样(利弊分析) 3.这类现象会带来哪些结果? 现实关切,人文情怀怎么办(措施分析) 4.给定材料给我们哪些启发? “大我”使命,责任担当 5.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以高考模拟考作文为例:“以下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几件事情。李小文是中国遥感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在他辞世很多天后,媒体才发了一条短消息;送葬的也仅仅是一些他生前的学生。歌星姚贝娜离世前,很多媒体就开始大肆炒作,让年轻的生命消失在阵阵喧嚣中。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不如演员黄晓明的婚礼受人瞩目。王宝强马蓉离婚案霸屏数周,几乎掩盖了“奥运”的光芒。这样的事情还在继续。它一遍遍冲刷着我们的眼球,同时也拷问着我们的内心。”根据表1,自己追问几个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同时系统性地理解、分析、评估这几个关键问题。(表2) 三、以思辨提升论证层次在议论文写作中,由于受一元论和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思维呈现浅表化,论证存在明显的偏于一端的狭隘,要么非此即彼,思维单一,要么强行思辨。如何准确把握二元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议论文写作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就是要“二元合并辩证有倾向”。以高考模拟考作文为例:“一波创业浪潮袭来,在成千上万的创业项目中,出现了一些奇葩项目。“代人读书”,为企业家和高管挑书、看书、画重点;“包月内裤”,为中等收入、不愿为购物花费时间的男性包月送内裤;“互联网+殡葬”除了能在网上买墓地,还提供心理干预、太空葬礼、生前告别会等服务;“呼死你”,利用通讯费用低廉的网络电话,对骚扰者实施精准的“手机轰炸”……很多投资机构对奇葩创业项目避之不及,但一些大胆的投资者还是愿意小试牛刀,为奇葩项目留出等待的空间。”整体把握材料,以“奇葩创业项目”为写作对象,以投资者对奇葩创业项目的不同态度为写作内容。两种不同的态度分别是避之不及与愿意小试牛刀为奇葩项目留出等待的空间,这两种态度可以视为“二元”。为什么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细读材料,深究原因,有些人对奇葩创业项目之所以避之不及,是因为有些奇葩项目有风险,触及道德底线,违反法律法规等;有些人对奇葩创业项目之所以愿意小试牛刀,为奇葩项目留出等待的空间,是因为有些奇葩项目有前景,具有创新精神,是机遇。审视奇葩创业,可谓风险和机遇并存,因此,我们(包括投资机构)应该理性对待,对那些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奇葩创业项目多一些包容。举两例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所写的上述材料作文的引论部分。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感官被不断地刷新着、冲击着。于是便出现了一些看似“奇葩”的创业项目,吸引人们的眼球,获得人们的关注。诚然,这些“奇葩”项目确实可以令人眼前一亮,但有些项目只是昙花一现,不久便被人们所遗忘,虽然有些项目的确只是昙花一现,但是也有不少“奇葩”目确实是创业者的别出心裁,所谓“存在即合理”,所以,依我之见,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奇葩创业,对那些触及道德底线、违反法律法规的奇葩创业项目说“不”,对那些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奇葩创业项目多一些包容。(辩证分析)例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波创业浪潮袭来,在成千上万的项目中,出现了一些奇葩创业项目。因为有些项目存在风险,很多投资机构对这些项目避之不及,因为有些项目具有创新精神,一些投资者愿意小试牛刀,为它们留出等待的空间。对于奇葩创业项目,在我看来,我们应该有怀疑,但更应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用长远的眼光来考察其价值,为它们留出等待的空间。(辩证有倾向)议论文写作表述观点时,可以借助一些使用关联词的长句、复句进行辩证分析,以“诚然……但是……因此(所以)……”的思维形式并且以陈述句的句式表述观点。这项思维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强化,最后内化为自己的写作逻辑。“诚然……但是……因此(所以)……”的思维形式不仅适用于局部的一个语段,还适用于整体的段落层次的布局安排。还以“奇葩创业”材料作文为例,议论文本论和结论部分还可以进行这样的逻辑推进:奇葩创业诚然……(“弊”、危害、缺点等方面的论述),但是奇葩创业……(“利”、好处、优点等方面的论述),所以……(推导出作者辩证分析之后有倾向的观点)。以质疑审视观点,以问题搭思维支架,以思辨提升论证层次,以批判性思维推进高中议论文写作,从短期看,可以训练一种理性而精准的思维方式,可以消除以自我为中心以及由以自我为中心所带来的偏狭、片面与绝对,扭转议论文写作思维单一化、浅表化、二元对立偏于一端的不良现状。从长远看,以公民姿态,就公共话题,做理性表达,它不仅可以训练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培育公民理性,使之成为一个公正的思维者,而且可以塑造一种公共理性意识。

写作思维论文例4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的交流也日益增多。除了口语间的交流,书面表达也成为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交流的重要方式。而英文写作,又是我国教学中的一个弱项。对中国学生而言,对英文议论文的写作常常感觉无从下笔。中国的论文构思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学生也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在写作英语议论文的时候也常用汉语的习惯来对整篇文章进行构思,相当于将汉语的议论文翻译成中国的议论文。虽然在语法方面没有很大的错误,但是却和西方文化相差较大,使西方对论文的内容感到匪夷所思,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了解双方思维模式的差异,有益于思维模式的转变,以西方思维模式来进行英文议论文的写作构思,达到中西方不同思维模式的灵活运用。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上的表现

(一)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地域文化方面的表现

中西方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在彼此地域中生活的民族不同,对同一个事物和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也不同。中国气候四季分明,大陆性气候中夏天是最为炎热难熬的季节。而西方的英国夏天却是温和舒适的季节。所以,面对“夏天”一词,中国人马上会想象到酷暑难耐的样子。而西方面对“夏天”一词,就反应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虽然这仅仅是地域差异中一个小小的例子,却折射出两种地域的差异性。地域的差异,带动思维模式的差异,就如同样是“夏天”,对其的感受却大相径庭。因此在英文的写作构思时,要充分考虑到双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风俗习惯文化方面的表现

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相差较远的风俗习惯。就如同“春节”和“圣诞节”,一个是属于中国的最重要的节日,一个是源于西方的重要节日。中国饮食习惯用匙和筷,西方则是刀和叉。中国崇尚礼仪,认为“左尊右次”,这一点对西方而言,是难以理解的。对各国而言,风俗习惯都是复杂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影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英文写作时,要尊重西方独有的风俗习惯。

(三)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宗教文化方面的表现

人类文化博大精深,宗教文化是其总重要的一部分。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不同的。崇尚的、忌讳的文化也不同。中国的以佛教和道教为主。而这并不存在于西方文化。西方崇尚的多以基督教为主。信奉上帝是最高的神。在文章写作中,对词汇的理解从方面来讲也不相同。龙是中国崇尚的图腾,象征着“高贵,吉祥和神圣”。而西方英语词汇中“龙(dragon)”仅仅是一种低等的爬行动物。由此看来,在英文议论文写作中,思维模式同样要注意西方的信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三、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英语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表现

(一)写作中汉语和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上有着不同的偏重。也因此,汉语中动词在句子中应用较多,而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用名词多于动词,比较静态化。所以我们在写作中,要想接近西方风格,就尽量用名词来表达汉语里用动词要表达的意思。汉语追求一种语言的韵律,内容结构间的协调。又包含很多修辞方法,一些意义重复的词语被多长使用。而英语强调的是简洁,流畅,具有逻辑性。西方国家的用词要求简明扼要,避免复杂冗长。这点在英语议论文的写作中要有足够的重视。

(二)写作中汉语和英语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的句子中必须使用连接词,以体现句子的完整性。而汉语则着重于句子本身的意义。汉语句子本身不以主语为中心,而是以句子表达的意义为主题。而英语则是要求突出主语,不能将其省略。汉语中多采用主体的思维方式,常用人称来作为主语,运用主动语态。英语则对主体和客体有严格的区分,常用物称来表达事情,被动语态使用较多。因此,在英语议论文的写作中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差别,避免汉语主题的思维模式对英语的句子完整性造成影响。

(三)写作中汉语和英语在文章篇幅章节上的差异

汉语的写作思维方式常采用引言慢慢引出主题,很少直接进入主题。中间内容逐点述说,最后结尾呼应引出结论。受传统中庸文化的影响,文章也常用辩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来叙述主题。而西方文化则更习惯于直奔主题,表明态度,突出论点。内容呈直线型展开,与中心思想紧扣,讲究因果思维。在章节段落中,汉语习惯含蓄的连接,没有主题句。而英语则习惯在每个段首都有一句提纲类的语言,其余语言都为之服务。所以在写作中要注意思维模式合乎英语国家的逻辑方式,阐明观点。

四、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减少中式思维模式的方法。

如何减少中式思维模式对英语议论文写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国西方语言写作中长期探索的问题。针对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性,提出以下减少负面影响的方法。

首先,应该加强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学习,融入西方各方面文化的认知。除学习英语语言本身之外,对西方的自然地理,风俗习惯,人文风情加以了解。熟悉英语本身的语言背景。尤其重视英语的思维方式的锻炼,明确英汉两种思维的差异性,在写作中摒弃汉语的思维模式。其次,在写作中重视英文论文的结构和风格,做到论点鲜明,论证有力。不冗长,不繁杂,注重结构的紧凑。再次,充分利用范本来进行模仿写作,研究英语论文范本的结构,句型和词汇的运用,培养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拓宽写作思路,锻炼英文的思维模式。同时多阅读英文资料,强化英文的思维模式,发现和学会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平时注重英语思维的模仿练习,培养英语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对汉语进行准确的翻译,也可以为论文的写作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满足对写作在实践中的需要。

五、结语

写作对语言方面涉及很广泛,不仅包括语言的表达,还有思维方式等多种方面的能力。英汉之间的各种文化差异,决定了中心思维模式的差异,极大影响了英语议论文的构思。在今后的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要增强文化间跨越的意识,减少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写出让西方人民理解和认可的英语议论文。

参考文献:

写作思维论文例5

1. 引导学生在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求学生在广泛阅读各类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的基础上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对所搜集的感性材料进行归类整理。例如,可以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等角度分类整理。当然,归类整理后材料的内涵还没显现出来,这时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核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注意的是,“由此及彼”是指由一物到另一物的思维方式来求得问题的解决,“由表及里”是透过现象去抓住本质和规律,这两种方法是我们拓展思维的基本方法,需要学生好好掌握和运用。

2. 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辩证思维来解决问题、看待事物。辩证思维是从辩证法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建立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教师可以给定学生作文材料,让学生运用辨证思维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故事、成语等语言材料,采用命题或半命题的方式,对思考的角度作相应提示,让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如面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几个方面找出论证思路。比如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证思路,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再比如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论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

二、思维的严密性

1.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论证方法,在掌握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举例、道理、对比等多种论证方式进行论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主要论证方式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主要还是强化学生的举例论证,特别是论据的叙述和分析议论,往往是我们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的一个突破口。

2. 引导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律,并能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自由运用。逻辑推理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同一律,是指在思维运行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偷换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排中律,通常被表述为:A 是B 或不是B。传统逻辑首先把排中律当作事物的规律,意为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排中律同时也是思维的规律,即一个命题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没有其他可能。充足理由律,是指任何真实的判断必须有真实的、充足的理由或根据。要求学生论据要充分,注意克服论据不充足。

写作思维论文例6

在日常的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研究对象的双方表面上对立实则统一。即进行对立统一思维法。

例如: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如果不对其进行辩证思考,这里我们就无法感受到张爱玲本人“三恨”后面的“三爱”,“恨”得越深,“爱”得越深,正所谓爱恨一线间。

辩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外界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

因此辩证思维也要求我们有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二、辩证思维的几个思考维度

基于以上阐释的辩证思维的特点,我从四个维度来对辩证思维进行定向思考和衡量。

基于对立统一的看法,提出文化度向的批判性思维。

基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提出空间度向的比较性思维。

基于发展变化的观点,提出时间度向的发展性思维。

基于从本质上认识对象出发,提出心理度向的深刻性思维。

即:

时间度向――发展性思维;

空间度向――比较性思维;

心理度向――深刻性思维;

文化度向――批判性思维。

三、实战展示

1.展示文题,引导学生尝试对“喧嚣与宁静”这个主话题进行辩证思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

2.辩证思维精析

(1)从心理度向来思考

宁静,其实就是于锦瑟流年中添一抹淡然;宁静是我们心中狭小而精致的土地,一湾轻妙而安静的风景。喧嚣源于汲汲于世间的功名利禄,盲目地顺从社会的标准;利益往来、娱乐浮夸的阴沟滋生了喧嚣;喧嚣是功名利益相互摩擦的聒噪刺耳声……

(2)从时间度向来思考

任何现象的产生,早期都是喧嚣的,后期经过摩擦、融合趋向宁静;有价值的会因宁静沉淀为经典,无价值的会在“安静”中消逝。我们可以有这样的观点:宁静,应是喧嚣积淀后的冥思,是思想的翕合搏动,是内心的反刍咀嚼……

(3)从空间度向来考虑

同一场合,同一时间,不同的人,有的人在喧嚣中喧嚣着,有的人在喧嚣中宁静着;不同的时代中的人,宁静与喧嚣的表现各不相同。

(4)从批判性思维来看,我们必须在喧嚣中存在着,生活着,要批判地对待,清醒地以一N态度或姿态生活其中,批判的过程是宁静地生活在喧嚣中,而非逃离、归隐,否则批判没有意义。批判是为了更好地存在。我们可以有这样的观点:宁静不是被逼后的逃离,而是主动拥抱的精神;宁静未必一生偏安,只需在翻滚的一生中的几十个瞬间去感受那份安宁;安静是在熙攘的人群中仍能保持安静的姿态……

3.思维定位及优秀范例

【思维定位】

“要寻得宁静,要远离喧嚣;要做到‘心远’;远离环境的喧嚣只需我们找一静地即可……”这样的见解是空话,是没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心静世界宁,心闹世界喧;携宁静与喧嚣共舞……”这样的见解才是有效有深度的。

【优秀范例】

宁静不是被逼后的逃离,而是主动拥抱的精神。

未必一生偏安,只需在翻滚的一生中的几十个瞬间去感受那份安宁。

安静是在熙攘的人群中仍能保持安静的姿态。

4.优秀辩证思维范文:

沉淀喧嚣

阚浩东

喧嚣的潮汐不曾退去,被潮汐涤荡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喧嚣流行在街头闹市,发起于一群人的聒噪与计较;是蜂拥而至的人们对特价商品的围堵抢购;是货摊上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是穿金戴银的豪奢游客望向金字塔顶的占有目光……

喧嚣还潜伏在文学的原野中,《易经》走向十字街头,成了给人算命的“百宝箱”;僧人走向熙攘大街,成了披着袈裟的推销员;孔子被抬出来祭拜,成了政府赚钱的表演秀……

世界沸腾了,不在乎再加点“料”;世界粘稠着,不在乎再多些“汤水”,这样一锅喧嚣,人们只能被熬煮着,熏染着,浸润着……我们无法逃避,因为我们都是局内人。

局内人的我们,要明白喧嚣只是表象。有如水面,波澜起伏下必有暗流;当社会的大铲搅起一个个个体,我们棱角与棱角磨合,想法与想法碰撞,唇舌与唇舌交锋……所以早期的喧嚣是必然的。早期的喧嚣是意见不一时的杂乱起哄,也是齐步前进前必经的推搡,没有喧嚣也就无所谓宁静。一旦,外物来袭,没有了喧嚣,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复制品,没有了灵魂与自己的声音,这种死寂与喑哑是最可怕的。

但千万不能让喧嚣持续,喧嚣熬煮得过猛,人们会“糊掉”!

宁静,应是喧嚣积淀后的冥思,是思想的翕合搏动,是内心的反刍咀嚼。喧嚣过后,来一剂宁静的思索,来一剂静心的辨别;来一味让自己神清气爽的荷叶,溶于降火去燥的黄连……让自己静下来。

静下来,让宁静成为一种气质。

诚如王开岭所说:“我们的生命关怀力,精神爆发力,信仰执行力,远远不够,不够辽阔,不够高亢,不够硬朗和健壮。”因为有了对物欲的疯填,我们不愿去或来不及关怀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没了质感;因为对社会价值观的妥协,我们在喧嚣中放弃了自己的喜好与追求;我们不去眺望,不去关怀,不去扩张生命的宽度,不去抹亮生命的色彩,不去为自己的生命而活……喧嚣让我们走向了平庸!

唯有宁静,才能让我们掌握生命的主动权,重归博思和深思的内在,去净化、去思考、去剔除名利的喧嚣,抽离无理的叫嚷,让宁静的春风吹醒内心的原野。

我们不要做喧嚣的“侨民”,要做自己的主宰,让宁静化为喧嚣背后的倩影。

写作思维论文例7

3.思维的深刻性。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地剖析、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1)材料与观点要统一,论证、分析的层次清楚,逐层深入,环环相扣。(2)在阐述论点及论证过程中,语言的表述准确、严密。

4.思维的独创性。(1)要有独到的见解。(2)使用的论据较新颖。(3)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个性,能吸引读者。

5.思维的批判性。①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②能判断出别人作文的优劣,取其长处,丰富自已。③能针对自己写作方面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有所改进。

这种训练可以达到几个目的:

①提供一个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炼论点,从而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②提供若干论点与论据,从中选择最佳的论点与论据的搭配。这样训练更深入,不仅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而且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集中思维转化,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

③教师给出一个论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敏捷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2.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审题、构思,加强议论的力度。

如面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几个方面找出论证思路。比如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证思路,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再比如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论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

还有一些论证思路,在此不一一赘述。在议论文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入思维,写出的文章就不那么肤浅了。

②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逻辑常识,使之在论证中自觉地恰当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使文章合理、严密、说服力强。

写作思维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D6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9-0040-02

作者简介:章锦(1962-),女,湖北通山人,湖北警官学院,副教授,从事文书写作、逻辑学研究。

一、逻辑思维训练的作用

多年来,笔者在公安法律文书教学中始终关注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不断对教学模式,训练方法进行改革,但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虽然较好地掌握了公安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知识、规范和技巧,在写作中仍难免出现用词不准、语义不明、条理不清、表达不畅,说理不充分等问题。笔者经进一步研究认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事物之间的关系及事物存在发展规律的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指人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材料,识别信息,处理信息,并据此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包括识别、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支持、反驳、评价等能力。公安法律文书是在公安实践中办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时所使用的文书。公安工作中办理案件的过程,就是收集证据材料,分析证据材料,综合归纳,根据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得出处理意见的过程,公安法律文书是对这一过程的科学再现。公安法律文书写作始终以概念、判断、推理作为主要的思维形式,以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为主要方法。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逻辑思维的方式、方法和规律,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论证严密,才能在公安法律文书写作中做到事实清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表达通畅、说理充分,写出高质量的法律文书。因此,在公安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逻辑思维存在于公安法律文书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在公安法律文书的主旨提炼,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各个方面,都是逻辑思维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写作过程的不同环节,训练学生的逻辑技能。

(一)训练概括主旨的逻辑技能

公安法律文书的主旨是指文书表达出来的看法、主张、结论、请求事项、呈请事项等等。例如:刑事法律文书中诉讼类文书的主旨是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等;呈请类文书的主旨是有无犯罪事实,是否立案、立为什么性质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应该采取什么强制措施等等。公安法律文书主旨的要求是正确、鲜明。写作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錯误是定性不准,主旨不明。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案件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真正把握案件事实的本质。对于呈请类文书,如立案阶段的文书,因为初步获得的材料往往是鱼目混珠、零散杂乱、真假相间的,需要识别哪些是虚假的,哪些是真实的;分清有无犯罪事实,有什么犯罪事实,进而预判案件性质,在此基础上呈请批准立案;对于诉讼类文书,如提请批准逮捕书、起诉意见书等,则要分清有罪无罪,此罪彼罪,做到定性准确。要训练学生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然后通过缜密推理和多种逻辑方法给案件定性。在准确定性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法规,提出案件的处理意见,形成明确的主旨。

(二)训练选择材料的逻辑技能

材料是文书的基本要素之一,公安法律文书的材料包括案件事实材料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公安法律文书写作过程也就是用事实、证据证明犯罪(或无罪)的过程。所以,公安法律文书写作中在选择材料时要遵循逻辑论证的规律规则,要保持论题的同一、保证论据的真实性,充足性。要训练学生学会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围绕主旨选择材料。怎样保证选择材料的真实准确?同样需要遵守逻辑规律规则,要选择经过调查核实的、有证据证明的、相互印证的材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侦查假设当做事实材料,必须经过调查核实,取得相应的证据进行验证;材料与材料之间不能有矛盾,材料与证据之间不能有矛盾。围绕主旨选择材料,首先是材料与主旨相切合、相一致,不能矛盾;同时,选择典型的、反映案件本质的、有证据证明的材料。这就要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分类、分析,鉴别,找出最具证明作用的材料,剔除与证明犯罪(无罪)无关的材料,从而有力的表达文书主旨。

(三)训练安排层次结构的逻辑技能

文书结构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公安法律文书总体结构是固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掌握。主要问题一是笔录类文书,如现场勘验、检查、复验复查、侦查实验、搜查、辨认、提取等笔录,过程记录层次混乱,结果记录不明。二是叙述性文书在案件事实材料和证据材料的写作上,容易出现层次混乱,条理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证据列举主次不分等问题。这都是文书写作的“序”的问题。要解决写作上的“序”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构思上要有“序”,思维要有“序”。归根结底是要正确认识事物本身的“序”,即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上有内外,数量上有多少,性质上有轻重,意义上有大小,程度上有低高,距离上有近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训练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联系和规律,并且按照从先到后,从外到内,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近到远,由主到次,由重到轻,或由因及果,由果溯因……的“序”来安排文书的层次结构,就能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如:笔录类文书在写作时可按时间的先后,空间方位的变换、采取的方法、以及取得的结果的“序”进行记录。叙述性文书对于案件事实的叙述,都要反映案件本身的情况,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罪责有轻重、责任有主次、事件有因果。首先分清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变换、罪责的轻重、前因后果,然后据此采取横式结构、纵式结构或者纵横交错式结构,科学安排文书的结构。在证据的列举方面,则要训练学生根据证据的不同分类,分清主次,合理排序,进行列举。

(四)训练语言运用的逻辑技巧

作为实用性文体,公安法律文书的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精炼。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用词不准,语义不明,表达不畅的问题,本质上还是逻辑思维能力低下的问题。语言表达思维,语言形式与逻辑思维形式相互联系;语词表达概念,语词表达判断,句群或语段表达推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一方面是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正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没有准确把握语言形式与逻辑思维形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掌握明确概念、恰当判断、正确推理的能力,又要训练其把握语言形式与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进行表达。要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的确定含义,进而选择恰当的语词来进行表达,这样就能做到用词准确;判断要恰当,就是准确反映各种不同的事物情况,然后选择恰当的语句进行表达,做到语义明确;推理要正确,就是推理准确反映事物之间的推导关系,从而做到因果明确,表达顺畅,论证严密。

三、逻辑思维训练的其他途径及保证

(一)多渠道多方式拓展,加强课外学习和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时间有限,效果也有限。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多说、多写,多方式、全方位进行训练。

1.多读。首先,读逻辑书。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系统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方式方法和规律,要引导、鼓励学生阅读逻辑学著作,仔细体会逻辑知识在法律文书写作中的作用。其次,品读名家演讲词,辩护词。这些著作大多富有很强的逻辑力量,能在阅读中领悟论证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阅读主流媒体的评论性文章,这类文章语言规范,论证严谨,观点正确鲜明,贴近生活,不但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严谨的思维模式,而且在思想素质上得到提高。第四、读法律文书典范文本,通过阅读分析,找出写作逻辑思维的规律和技巧。

2.多说。要“会说话”,就必须首先会思考。开展各种形式的演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多开口说话。一是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按学号顺序,每节课由2到3名学生进行演讲,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几次演讲的机会,可以最大范围的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使训练效果最大化。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就某个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这就促使学生在语言形式和材料选择上下功夫,既做到语言精练,又做到材料典型,论证严密。二是演讲比赛。可以是班级、年级、校级的比赛,先在班级“海选”,逐级选拔,做到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辩论活动。逻辑本是随辩论而生并在辩论中发展,辩论活动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3.多写。写作训练是通用的教学训练方式,让学生多写,就是要以写促“思”,在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教师逻辑思维能力,强化教师的逻辑训练意识

首先,授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知识,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并且自觉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學中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表达严谨。这样既能保证逻辑思维训练的有效实施,还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要强化教师的逻辑训练意识。只有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写作思维论文例9

高中生心理特点与议论文思维意识相契合。高中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求知欲旺盛,有较强的评论意识。“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生确实到了一个认识自我、思考未来(内察与外省)的阶段。会被外界的一事一物而吸引,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在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往往也有积极的回应。

“不动脑子的假大空作文”是怎么形成的?高中生议论文思维意识往往呈现厌弃继而应付的特点。高中生拒绝的往往是无法陈述主见(没有能力清晰表达)、陈述主见无法得到认同(或理据不足或自身认识确实有局限)的痛苦,主观错误地认为老师让我写的都是我不想写的(我有能力写好的、有心关注的与作业、考试无关)。是的,有不少学生的随笔写的很好,却无法写出老师要求的“好作文”,自卑的学生说“我不会写”,自信的学生说“我不擅长写”。应付的是让他们生厌的“有形的”“目标明确的”系列的“议论文”写作任务。当“学写”完全成了形而上之物,追求如浮尘般的表象与末节,渐渐死寂的是如火山般涌动的青春的思考与表达的冲动。

二、议论文思维意识的激发与文体定格

议论文思维意识的觉醒实质上就是文体意识的觉醒。学生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写作指导重在激发表达的潜意识。

什么是议论文思维意识?即我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并极力陈词说服。什么是“议论文”的文体意识?文体意识是对文体本质的把握。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注重以理服人,严密清晰的分析推理,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可以简化理解为表达一个观点或一种态度并用论据来阐述理由。两者诉求相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议论文没有统一的范式,以固定的模式来为文体定格的方式是僵化的、不科学的文体定格方式。

三、高中生议论文思维力当着力提高

高中生心理特点与议论文思维力不相协调。1、思维的动荡性,评论的不成熟性。高中生思维敏锐、独立而有批判性,但还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容易偏激、迷惘、忽左忽右,不知何去何从。2、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但往往未尝试换位、多角度思考。思考的动机层次提高,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的义务、责任和实际行动的需求。结果会出现自我内在与外在的心理冲突,有牢骚等消极情绪。

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信息时代,心智仍不成熟的高中生还缺乏对客观事物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缺乏自身较为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念,缺乏较为准确的判断、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表象的诱惑,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进而影响自身对生活、对学习、对老师、对社会的看法,所以,高中生当着力提高议论文的思维力,这是议论文能力提升的关键。

四、议论文思维张力的共性构建与文思开阔

议论文思维张力是源于思维意识生根后的枝繁状貌,思维的繁枝伸展,茂叶丛生的百花园才能形成。议论文思维张力的共性构建有两大层面。

(一)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的抽象逻辑层面进行分析、评论,即通常所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层面。与通常主张不同的是,它的思维意识是有张力的。它可以是俱到式的逻辑,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比如“尝试”这个话题,由“什么是尝试”到“为什么要尝试”再到“怎样尝试”。也可以是选择性逻辑,如选择其中一个逻辑层面或某两个角度(可以由表及里纵向式,可以多侧面横向式)。比如“幸福”这个话题,选择“是什么”这个角度探讨“什么是我们理解的幸福”。也可以是任选择其中二个逻辑层面组合,比如“中国梦”,可以从“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实现中国梦”到“我们如何可行地实现中国梦”。它甚至可以有“倒序”的可能,比如“低调”这一话题,主体部分充分论述它的重要性、必要性等,但在最后适当地交代一下文中所倡导的“低调”在新时代的内涵也是可以的。这样的逻辑思维呈现多样性、变化性,富有思维的张力。

(二)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从其所涉及的自然、人生、生活、社会等生活的感性层面切入进行分析、评论。当然,四个层面还可细化至更小的切入点,比如“社会”这一角度可细分为“政治、历史、文化”等等;“文化”有包括“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等等。比如“低调”这一话题,从各个不同的领域去探讨自会五彩缤纷、精彩纷呈。还有,感性生活层面的切入依然可以借助抽象逻辑层面来纵向建构,如“学习生活的低调是什么状态”,“有什么意义”,“如何保持学习的低调”。也可以从生活的感性层面横向式建构,比如由兰、梅内敛之风骨,淡远之风韵,到人生的格调淡远、沉潜。也可以是批驳式的时评体,如当今社会精英式的家庭教育,辨证式批驳,欲抑先扬是批驳,深入生活,理性反思。

五、思维路径的建构与作文模式的建构的区别

写作思维论文例10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寻找哲理思维的途径,拓展哲理思维圈,比如集中寓言教学、进行比喻教学、编写哲学小故事、开展对辩演讲、进行看图作文、搞专题调查、搜集名言格言等,这些是拓展学生哲理思维圈的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教师精心编织的这张哲理思维网络,可把学生逐步引进议论文的大观园,从而让他们掌握辩证分析问题和写议论文的钥匙。

集中寓言教学是扩展学生哲理思维的有效形式。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一种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文学。它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寓深奥的道理于其中,把难懂的道理形象化。理应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哲理思维教学的好教材。我们不妨将现有教材的寓言集中起来进行语寓言专题教学,并对这些寓言逐个进行归类分析,让学生领悟这些寓言所隐含的哲理。殊不知一个寓言即可打开一扇思维的门窗,而把众多的寓言汇集起来,便可收到“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效果。

进行寓言专题教学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寓言在论证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中,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论证了要善于当实干家的道理。作者选用这个论据,从反面加强了文章的论证力,这里可以让学生设想,如不选用这则寓言,文章就会显得索然寡味;相反则会让人们从南郭先生的结局中领悟出正确的生活准则。

教会学生打比方,进行比喻教学,也可增强学生的哲理思维能力,说得更透彻些,打比方是一种辩证说理的艺术。

议论文常常用到比喻论证。鲁迅先生的《在文学和出汗》一文中运用“出汗”比喻人的阶级性。在《拿来主义》中,运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以“孱头”比喻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以“昏蛋”比喻虚无主义和左派幼稚病患者、以“废物”比喻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再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互见,以“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如八股文、骈体文),以“一群姨太太”比喻腐朽糜烂的色情文化之类。鲁迅先生在这里一连运用了九出比喻,极其形象而明白地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编写哲学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哲理思维的兴趣。这种教学形式是通过学生的哲理思维实践去增强学生的哲理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将他平时的观察体验通过某一火花而爆发出来,以表达他对客观事物的形象化认识。可以让学生创作新的寓言、生活小品等,蕴含哲理、意在言外,这种教学形式可以促使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向哲理思维高度升华。即是说他不仅要创作故事,而且同时还要思考他的创作究竟要说明何种道理。

学生编写了哲学小故事,还要让学生运用他所编写的故事作论据写议论文。这种编和写的连环法,即可使“编”能更好地为“写”服务。这较之那种单打一的“编”法,肯定略胜一筹。

看图作文是深化学生哲理思维的新形式。它是近年来高考作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形象化手段,对照画面写文章,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横看成岭侧成峰,多少哲理尽自画面而来,简练的一幅画可谓无声的文学,有些竟是蕴涵极深的幽默文学,寓庄于谐,寓哲于内,令人一咏三叹,可以唤起学生无尽的遐思,曾有这样一幅漫画:鲁迅先生面容清瘦,穿着旧布衣衫,而站在面前的阿Q却穿着笔挺的西装,挺着大肚皮,夹着鼓囊囊的皮包,并傲气十足地对鲁迅先生道:“老鲁,我赞助一万元,你把这传重写一下!”诙谐的画面令人深思:今天的“鲁迅”依旧清贫;今天的阿Q却大为变化。画面含蓄地批评了当前脑力劳动者与部分体力劳动者在经济上的反差,以及说明了这种反差亟待改变。学生面对这幅画面曾产生几种议论:有的认为钱能改变一切;有的认为这是讽刺赞助……经过评讲,最后才帮助学生推论到前面的本质(主题)上来。

写作思维论文例11

一、前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思维的培养作为写作教学的核心要务。高中写作教学按照文体可大致分为记叙文写作教学、说明文写作教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三类。“提倡多元思维是语文教育整体的理念,尤其是写作教学的理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因此,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议论文写作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

“议论文是通过论证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说服读者的文章。它主要诉诸读者的理智,通过充分有力的论证,使自己的见解获得读者的赞同。”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中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议论文写作训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力。例如,议论文大多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而对于一个论点的分析则能考察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关于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的话题。正对这一话题,拥有多元思维的学生将迅速反映出正反两方面意见的合理性和各自的不足。

三、语文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议论文教学过程中亦如此,教师主体的语文思维品质及其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1.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方面

“语文思维品质是语文思维过程当中所形成或应具备的一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思维特征。”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体现于教师的语文思维能力之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应当具有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一种难得的思维品质,但在我国,一个人多元思维的形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例如,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家庭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还以高考为主,这便是“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对于教育的影响。从学校教育心理学方面看,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也往往陷入“第一印象”和“刻板效应”等误区,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往往片面化,以偏概全。这也是一种两极思维的表现,“学习好得学生是优生,学习差得学生是差生”往往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这显然具有极大的片面性,陷入两极思维的教师的思维品质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教学活动。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果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则要以其自身拥有多元思维为前提。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前,教师主体应当运用发散思维对于话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对于学生针对特定话题自主产生的各类见解进行预见。这是对于教师个体的预见力的一种考验,预见力是语文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对语文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思维活动后,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在作出符合一定经验和事实的推测性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般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师本身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应当是评价语文教师的重要指标。冉正宝先生将语文思维能力分为感悟力、反应力、预见力、转化力、想象力、发散力、适应力、转换力、判断力、概括力、批判力、洞察力等方面。语文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体现于教师的语文思维能力之中,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自身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2.语文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主体高水平的语文思维品质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师在进行议论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写作构思过程的教学对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的影响最为重要。

构思过程“主要是指从作文动机产生到文章框架基本酝酿成熟的心理过程”。该环节是议论文写作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部分之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中生缺乏写作动机,而写作动机的缺乏在于学生思维的僵化。因此,教师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师首先应当将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和学生思维的激活结合在一起。对于一个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话题,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生活体验的局限性,将话题与学生有限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动机激发完成后教师应当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交互主体,在具体指导之前采取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究其原因,在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高中生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更趋于完善和深刻,不仅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还能揭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高中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地位”。教师应当意识到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此通过讨论法,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优势,使学生彼此之间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使不同的观点生发出来。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通过认证倾听学生讨论形成的不同观点,与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预见到的观点仔细比对,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分析,对于学生小组形成的观点进科学的点评,而不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主观的臆断评价学生思维的成果。

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笔者谈探讨高中语文课程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影响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教师因素旨在引起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视,实际上,语文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细节当中,期待学者和教师继续在微观角度上探讨相关问题,以利于语文教育的兴盛和国家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