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7 16:48:45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例1

政研会组织机构与党的组织机构同时建立,同步考核,互相促进发挥作用,有效解决了由于队伍流动组织机构变动较大,工作不易开展的难题。

在人员结构上,10年来,政研会组织机构随着企业党组织机构的变化多次调整,始终保持了企业党委书记亲自挂帅任会长,各支部书记主抓各分会工作的组织格局。支部书记队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既了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又贴近一线广大干部职工,便于与职工群众开展近距离交流,有利于政研工作开展的深入、实在。同时各政研分会注意吸收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会员,既有文化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的秀才,又有能征善战的施工技术骨干,也有实实在在的一线职工,组成了风格各异却目标一致的会员群体,便于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并易于为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

在实际工作中,公司坚持每年召开政研年会。在公司政研会统一领导下,年初各政研分会结合本支部面临的主要情况和问题确定、申报研究课题,课题贴近本单位生产和经营的实际,切实能指导工作的开展。研究课题确立后,各分会针对课题展开研究工作将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与解决方法随时记录下来,在实践中摸索提炼,不断积累、探索,根据开展工作的情况写出政研论文。优秀政研论文采用会议全员参与打分的方法进行,根据拟定的评分标准科学评分,最终评出优秀论文并给予物质与荣誉奖励,优秀政研论文集结成册,这些研究成果成为指导政研工作开展的重要参考材料。自1997年开始,已出版论文集5册,收集论文120多篇。

二、突出重点、超前研究

政研工作坚持通过学习、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研究、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以正确的理论为依托,把政策方针融汇到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作出宏观的预测和判断,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在企业重大决策出台前,深入调研,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广泛宣传发动,决策后,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理解、支持。

比如,前几年公司政研会曾经对”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企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怎样正确定位”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深入研究。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思想政治工作要摆正位置、甘做绿叶,自觉服从、服务于施工生产和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促进公司上下政通人和、心齐气顺,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做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切活动,包括指导方针、工作重心、活动内容、运做方式,都紧紧围绕着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为这个目标服务。

政研会善于紧紧抓住企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通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教育作用,靠真理的力量,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由于多年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公司用工情况复杂。在企业轮换工、农合工改制。岗位工资的调整等容易引起职工思想波动的问题上,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广泛了解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修改方案,给一些想不通的职工耐心讲清形势。使500多名轮换工和400多名农合工顺利改制。

2001年初,我公司大规模机构改革在即,企业政研会将“如何让职工群众理解并支持改革实现平稳过渡”作为研究课题,对改革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提出要求,确定了一方面通过宣传媒体创造舆论氛围,发挥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让广大职工正确理解改革。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群众根本利益,让职工群众积极投身改革,改革方案出台之前,多次组织召开了各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议,随后,公司党委将改革方案在一公司《快讯》上公布,政研部门在此期间多次下到基层进行调研,写出专题调研报告,将职工群众的意见及时反馈上来。在方案投入实施之前,召开了四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主要议题就是通过公司关于机构改革设置,竞争上岗,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三项方案,尽管如此,在改革过程中,仍有一部分职工的岗位变动,收入、工作环境都有较大变化,部分职工群众的眼前利益受到了影响。面对这种状况,公司没有只是空讲眼前利益必须服从长远利益的大道理,而是以最大的热情,切实的举措,重视为职工的切身利益服务,通过双向选择为他们创造在项目部、专业化公司重新上岗的机会,积极帮助他们克服暂时的困难,实现平稳过渡。从而实现了改革之初关于不会有人下岗、最太限度地保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的承诺,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脚踏实地、发挥实效

政研工作始终要面向一线、面对基层,切实研究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有效途径始终是我公司政研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政研会围绕“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做文章,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公司有什么样的生产任务、就有什么样的保证措施,做到党政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风险共担,并制定出一系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方案。1997年以来,我公司在承担邯峰、西电、阳泉、定州等电厂施工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拓宽发展空间并不断深化改革、自我完善。为了适应几大工程同时施工的需要,探索劳动竞赛的新途径,领导广大职工开展大规模为工程建功立业活动,在中外合资邯峰电厂1号炉水压前夕,由于工期紧张,有人预言如期实现水压简直是个梦想。在公司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迅速行动起来,号召全体职工掀起了“大干20天,确保1号炉水压”的施工高潮。党委下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战役立功活动的通知”,工会向全体职工发出了“倡议书”,团委召开了团员青年誓师动员大会,宣传部深入一线利用广播、电视、橱窗、报纸、快讯等阵地及时对施工进度和典型事迹进行随时随地的跟踪报道。群情振奋、一鼓作气,1号炉水压如期完成,26205道焊口无一泄漏。为工程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近几年,市场形势发展非常严峻,但是部分干部职工的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任务靠计划、分配靠平均,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非常不利于现代化企业模式的建立和企业的长远发展。2001年,政研会把如何促进企业职工观念转变、建立现代化企业作为研究课题,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分析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要求大家:正视现实、迎接挑战。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告诫职工群众不管改革后归属如何,依靠实力闯市场、保持稳定求发展是企业的必然出路。在改革变迁、开拓市场的进程中靠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勇于创新,增强活力

在政研论文方面,前几年,公司政研会比较注重论文的点多面广,每年制定近20个研究课题,各政研分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选择不同研究课题开展工作,后来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拓宽思路,但由于选题复杂而分散,不易于出成果,近几年来,采用了精选题目、集中研究的方法。根据企业当年或阶段性工作制定一到二个课题,各政研分会结合自己实际见仁见智,对课题实行集中全面研讨,公司政研会对研究结果汇总,用于指导公司改革发展的实际。公司在召开政研年会的同时,对能指导公司改革和发展实际的论文予以重奖。2002年,政研会开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创新奖,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到重要位置。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例2

【关键词】博弈论 环境会计 应用 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然而我国环境会计在经历了20 多年的发展后,其理论和实务依然很不成熟,特别是实务远落后于理论。是什么制约了环境会计的实务应用?有学者认为是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尚缺实践指导性,另有学者认为是我国还没有出台环境会计准则,也有学者认为是企业、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笔者认为影响我国环境会计应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环境会计的实施其实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会计理论界、环保NGO、社会公众等)多方博弈的结果,企业实施环境会计与否,与政府是否出台了环境法律法规,是否制定了指导性的环境会计准则,社会是否对企业有环境信息方面的要求等有密切联系。企业与其他方的行动都要视对方的行动而做出新的选择 。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环境会计应用中各相关方的博弈关系,找出制约环境会计应用的因素,以期能推动我国环境会计实务的发展。考虑到现实情况和合作博弈、n 人博弈的复杂性,本文的博弈分析是基于非合作的二人博弈而展开的。

二、环境会计应用的博弈分析

(一)企业与政府的博弈分析

企业和政府博弈关系的形成源于二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作为宏观环境核算的职能部门,通常要借助企业的微观环境会计信息来确认环境资源消耗情况,进行生态资源的补偿,并对企业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而环境信息来自于企业内部,企业的趋利本质可能会使其隐瞒或不实披露环境信息,或是消极实施环境会计,政府作为外部信息需求者,并不清楚企业是否完整真实地披露了环境信息,双方间产生了一种信息的不对称,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加严格的法律手段、更为严厉的经济惩罚来规制企业的披露不实问题,企业得视政府的行动而行动,于是双方间展开博弈。

1. 基本假设及策略分析

为研究企业和政府的博弈,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将环保放在社会发展的第一位;(2)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愿进行环保支出;(3)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只会增加其成本费用;(4)政府对企业是否实施环境会计只有监管和不监管两种策略;(5)企业只有实施和不实施环境会计两种选择。

政府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应用所能采取的监管措施包括颁布环境会计法律、准则并强制要求企业执行,对企业的环保不作为进行处罚等,并假设将处罚作为主要手段。若政府进行监管时发生的费用为E,政府监管的概率为α(α∈[0,1]);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成本为C,不实施而受到处罚的金额为X,而不实施被政府监管发现的概率为P。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为β(β∈[0,1])。支付量以负数表示,获益量以正数表示,矩阵左边代表政府得益情况,右边代表企业得益情况,对应的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在该模型中若PX>E, 则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而可能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若E>PX, 则政府因监管成本过高而可能选择不进行监管,企业基于经济人特性将选择不实施环境会计,此时的纳什均衡解为(不监管,不实施),显然这是有违环境保护宗旨。要考虑的是PX>E 的情形,要求解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设政府和企业的期望支付函数分别为Ug、Ue,, 则有:

对两函数分别求一阶导数可得:

此即混合策略下的纳什均衡。通过图(1) 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个纳什均衡的意义。

图(1) 中,横轴表示企业实施成本(或政府监管成本),(a) 图纵轴表示政府进行监管的概率α,(b) 图纵轴为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β,Y1 代表政府监管曲线,Y2 代表政府处罚曲线,Y3 代表企业实施曲线。由于政府监管、企业实施环境会计都会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随着政府监管概率提高,监管成本会增加,企业选择实施环境会计,其成本也增加,而处罚曲线相当于一个中间量,其处罚数额随政府监管情况与企业实施质量的博弈变动而变动,因而Y1、Y2、Y3 都随着概率α 和成本C(E) 而呈现向右倾斜上升的趋势。同理,(b) 图三条曲线也随概率β 和成本C(E) 呈现向右倾斜上升的趋势 。

当α ∈ [0,C/PX],即政府监管力度较小,企业占上风,企业的最优选择是不实施环境会计;

当α ∈ [C/PX,1],即政府监管力度大,企业不实施环境会计将被处以重罚,此时其最优策略是实施。

当β ∈ [0,1-E/PX],即企业选择不实施环境会计的可能性较大,此时政府会选择实施监管;

当β ∈ [1-E/PX,1],即企业倾向于实施环境会计时,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进行监管。

当α=α*=C/PX,β=β*=1-E/PX 时, 政府与企业达到博弈均衡。

从这个博弈中可以看出,企业是否实施环境会计,与其实施成本C、政府的监管力度P 和处罚力度X 及监管成本E 都有密切关系。企业的实施成本越低、政府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越大,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也就越大。而政府监管和处罚力度越小,监管成本越高,企业实施成本越高,企业选择不实施环境会计的概率就越大。可见,要使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政府要从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降低实施成本三方面入手。

2. 案例实证

为验证上述模型,笔者选取了国内外有关环境会计的典型事例,试图对比说明模型中的因素对环境会计的应用确实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外典型案例是1956 年日本的“水事件”。事后日本政府对肇事者TISSO 水工厂进行了严厉处罚,要求其对所有受害者支付人均260 亿日元的一次性赔偿。倘若企业当时能治理污染,每年仅需1.23 亿日元。正是在这种严厉的污染惩罚制度下,日本企业认识到相对于污染后的严厉经济惩罚,事前的预防工作不再是亏本的生意,从此迅速增加了环保投资,积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我国环境污染较为典型是2005 年中石油“松花江污染事件”,然而最终不是当事方中石油,却是国家和纳税人耗资78.4 亿元“买下此笔大单”。中石油不负责,免除了企业因不进行环境保护而可能受到经济重罚的“后顾之忧”,因而企业与政府实际处于博弈矩阵的第四区间(不监管,不实施),严重违背环保宗旨。

(二)企业与社会的博弈分析

会计理论界在环境会计的实施中充当了中介角色。环境会计的实施取决于政府是否颁布了环境会计制度并下令执行,但政府部门能否颁布制度又取决于理论界的研究情况,如对环境会计基本概念的界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和环境信息的披露与报告等。因此,理论界的研究情况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实施有重要影响,企业视理论界的研究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1. 基本假设和策略分析

为研究企业与社会博弈本文假设:(1)会计理论界十分重视环境会计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性;(2)企业为规避成本费用,不愿实施环境会计;(3)企业只有实施和不实施环境会计两种策略;(4)会计理论界有提出和不提出应用方法两种策略;(5)双方在各种策略下发生的成本和收益是可以大致估计的。对应的收益模型如表(2) 所示。

表(2) 中,R 表示理论界提出应用方法、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所带来的收益,L 表示理论界提出方法而企业不实施所带来的损失①,C 代表理论界没提出方法,企业自行探索而发生的成本。支付量以负数表示,受益量以正数表示。矩阵左边代表理论界的得益情况,右边代表企业的得益情况。

在这个博弈矩阵中可以发现:当理论界提出应用方法而企业不实施时,理论界会因研究成果得不到应用认可而感到沮丧,并因无法从实务界得到反馈而影响后续的环境会计研究,因而产生一个损失量L。而企业也会因为不实施环境会计而受到环保积极倡导者等的诟病,在形象、信誉方面遭受损失,或在环境审计实施后其账目得不到审计师的认可而产生损失L ;当理论界没有提出应用方法,企业因外在压力或社会责任感使然,自发进行环境会计探索实践时,会发生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费用C ;当理论界提出方法,企业也积极实施时,理论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感,企业也会因实施环境会计、积极节能降耗而从长期来看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双方能实现共赢。可以得出结论:在理论界没有提出应用方法时,企业的最优策略是不实施环境会计;而理论界提出了方法,企业的最好选择是实施环境会计。理论界能否提出应用方法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实务具有重要影响。

2. 案例实证

目前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应用走在世界前列的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综观其环境会计发展,不难发现各国会计协会和准则委员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会计准则文件,致力于本国环境会计发展。反观我国,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环境报告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很多问题还存在争议。理论研究发展缓慢,实务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导致除了一些实力雄厚,注重形象和社会责任的大型企业外,其他重污染公司基本不实施环境会计。中国会计学会已成立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近年积极组织了环境会计专业研讨会,而一些学者也在和火电、煤炭企业合作,结合企业特点研究其环境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控制等问题,希望能带动企业实务发展。

(三)政府与社会的博弈分析

环保NGO 是以环境保护为宗旨,不具有行政权力、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协会或组织。环保NGO 是推行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环保激励与监督方面具有重要号召力。而政府与环保NGO 之所以能形成一种博弈关系,是由二者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决定的。正如朱迪恩·坦德勒认为: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并非是天然的姻亲,从诸多层面来看,两者毋宁说更似一对相互竞争对手。采用博弈论来分析政府和环保NGO 的关系,从理性思维的角度分析二者间冲突合作的利弊得失,对寻求政府与环保NGO 在环保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基本假设与策略分析

为研究政府与社会博弈本文挑出以下假设:(1)环保NGO 对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具有很重要的影响;(2)政府将环境保护放在社会发展的第一位;(3)政府和环保NGO 都认识到双方间任何一方的不合作或不作为,会对实施环境会计产生不利影响,并会严重危害自身声誉。据此,笔者为政府和环保NGO 的策略选择进行赋值:选择合作或作为的一方将获得1 分,不合作、不作为的得-1分。左边为政府的收益情况,右边为环保NGO 的收益情况。于是得到表(3) 所示的政府与环保NGO 的收益模型。其中,政府作为是指支持环保NGO 与推行环境会计有关的工作,为环保NGO 监督企业环保情况提供资金、权力支撑,而环保NGO 合作,是指利用贴近群众的优势,及时传递政府的环保政策和理念至社会公众等。

下面通过画线法来求解这个静态博弈。画线法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博弈参与者的得益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所选的策略,还受到其他参与者所选策略的影响。因此每个参与者在决策前首先应做的就是针对其他参与者的每种策略选择,找出自己的最佳策略。

在收益矩阵中,对政府而言假设环保NGO 的策略是合作,则政府不作为的收益为-1,作为的收益为1,因而最佳策略就是作为,此时可在表4.3-1 中第一区间左边的“1”下画一横线。假如环保NGO 的策略是不合作时,政府选择作为的收益为1,反之-1,最佳选择仍是作为,此时在第二区间左边的“1”下画一横线;对环保NGO 而言,其决策思路和政府的是一样的,因此也可以针对政府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情况下环保NGO 的最佳选择所带来的收益“1”下划横线。这样在收益矩阵中,(不作为,不合作)下的收益(-1,-1)都没有画横线,而第二、第三两个区间都只有一个数字下画了横线,表明只有一方的策略是对另一方的最佳策略,而另一方此时的策略并不是他的最佳策略,意味着另一方会改变策略,因而这不是策略组合的最后结果。只有第一区间的两个数字下都画线了,意味着双方采取的策略都是对对方策略的最佳选择,也即政府作为环保NGO 合作。

从总收益的角度来看,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作为,合作)对应的社会总收益为2,(作为,不合作)的总收益为0,(不作为,合作)的总收益仍为0,而(不作为,不合作)的总收益为-2,损失最大。所以,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选择是(作为,合作),也即政府尽责,环保NGO 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

2. 案例实证

美国环保NGO 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给予政府和企业的压力是推动美国环保工作的主要动力。美国环保NGO 对出现的环境问题代表社会公众发动公民环境诉讼,最终促成政府进行环境立法,并监督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执法情况。而美国政府也给予了环保NGO 宽松的发展环境,其登记注册是在公司法、税法等法律下进行,可以在全美任何地区运行。而我国环保NGO 自成立之初其社会活动空间就受到诸多限制,没有取得合法身份,难以筹措运行经费,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没有话语权,不能发挥监督政府环境执法和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情况的作用。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成本、政府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监管成本、理论界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进展和环保NGO 与政府的合作与否都是影响环境会计实施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作为推行环境会计的领导者,要做好引导和监督企业环境会计、加强与环保NGO 的合作和为会计理论界提供支持等工作。政府应完善环境法规,颁布环境会计准则,并针对企业的趋利本质建立环境会计的奖惩机制,通过法律规范和经济利益引导企业走向环境利好的发展道路;政府还要认识到环保NGO 在推行环保新政中的重要拥护和支持作用,转移部分职能以为环保NGO 的顺利参与提供便利条件,提供其活动所必须的资金支持;此外,政府还要针对会计理论界因缺乏科研资金与条件而对环境会计研究不足的情况,为环保科研项目提供充足的科研基金,组织相关的研究机构,整合研究资源,形成明确的研究主线,并要特别注意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使理论和实务能够相互匹配与反馈;最后,政府还应加强对社会公众有关环境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认知水平,引导公众树立“责任消费”理念,形成推行环境会计的舆论力量。

第二,企业积极做好环境会计应用的内部准备。一是要积极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环境伦理观,认识到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政府环保法规将会日趋严格;二是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环境会计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环境会计;三是要进行环境会计实务探索,配合政府做好环境会计试点工作。如重污染企业中的石油化工、火电煤矿等大型企业可先行探索适合自身的环境会计方案,建立“大企业独立模式”,并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反映给理论界,加快环境会计应用。第三,理论界要重视环境会计研究。会计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研究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实务研究成果,也就导致了企业不实施环境会计的策略选择。为此可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组建由会计、经济、环境保护和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环境会计研究班子,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此外,研究还要注意与企业生产活动相结合,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成果和研究经验,少走弯路,尽快出台环境会计相关指南。

第四,环保NGO 应谋求与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环保NGO 应了解政府的业务范围和实际需要,据此明确自身定位,利用贴近群众的优势,辅助政府做好环保工作;另外,环保NGO 还要监督政府和企业遵守环保法规,揭露政府和企业的环保不作为行为,以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参考文献:

[1] Gray R, Bebbington . 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SagePublications Ltd.2001.

[2] Dunc an R B.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nd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 Administrative ciencequarterly , 1972.

[3] 周守华,陶春华. 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 会计研究,2012(2).

[4] 颉茂华,刘冬梅,贾建楠. 影响环境会计实施的因素分析——基于博弈论的研究[J] .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6).

[5] 沈洪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理论与证据[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 Dean Z, Dele T.Varying 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for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 evaluation [M].USA ID ProgramEvaluation Discussion,Washington, DC: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Development,1982.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以人为本的科学,更加是人和人之间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企业的党务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和热心,将体贴、爱护以及关心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思想疏导耐心细致,解决问题合情合理。所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做到把握机遇、有的放矢以及因地制宜。如果能够把握住机遇、寻找好时机,在不同的时机开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影响力就会有天壤之别。

一、新形势下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是更新观念

在社会组成中,企业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独立实施生产和经营的经济实体,更加是推动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支撑力量。而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是党思想政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有的企业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了弱化的趋势,究其原因,有企业环境和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影响就是企业自身党务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党务工作人员,他们在自我定位和更新观念方面并没有对企业快速发展形势进行适应,在自身的认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会有迷茫的感觉,有些企业的党务工作人员会抱怨企业的职工认为自己没有为企业做出任何贡献。当前形势下,企业的党组织工作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企业开展重大决策的时候履行自身的参与智能;其次,在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履行在自身的服务保证职能;再次,在调动其他组织团体、共青团、工会积极性过程中履行自身的协调职能;在企业队伍建设方面和班子建设方面履行管理职能;最后,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履行自身监督职能;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履行自身领导职能。想要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些职能和作用来实施定位和思考,组织开展活动。

二、新形势下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讲究方法

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围绕着企业经营和企业生产这个中心,讲究正确的方法和方式,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以及内容都要围绕着这样的中心,结合企业自身发展以及改革生产经营来实施,企业要积极开展党员科技创新岗、企业党员安全责任岗、企业党员先锋岗、企业直径线上党旗红等等活动,还要开展党建主题活动,这些都是结合企业自身施工经营和生产来组织的专题性活动。要求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结合企业的中心工作,将施工生产过程中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某一个专项任务和单项的工程相结合,将某一个阶段性任务进行紧密结合,将企业的施工生产所需要实现的安全文明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效益目标和党建工作内容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的活动方式和内容更加有影响力和活力。

三、新形势下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优化机制

想要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要求必须要优化企业的机制,在企业的运行机制上实现创新,多年以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一直都在延续着自上而下这样的运行机制,企业的机构设置上下对口,企业上级负责任务的下达,下级负责安排任务,这样层层进行布置,一项活动要实现全员参与,自选动作比较少,规定动作比较多,十分容易发生形式主义的现象。所以,必须要积极倡导首创的精神,群策群力,独立思考,将自选动作增加,努力形成企业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将主题活动和自选动作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企业的管理机制上实施创新,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考评的机制,定期或者不定期来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实施考核,并且将考核的成绩和企业先进评选、企业干部晋升以及企业绩效相关联。建立起两个文明建设一体化的机制,将生产经营目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共同纳入到企业整体目标之中,同步考核、同步检查以及同步规划,保证两个文明建设相互协调进行发展。

加强当前新形势之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主导,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内容,体现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注重企业的人文关怀,联系企业职工的思想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仅仅要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还要鼓舞人、引导人和教育人,从本质上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得当前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

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优化机制、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是更新观念以及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讲究方法这三个方面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罗振明,祁亚洲,杨方伟.应对“入世”挑战增强管理理念不断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

[2]福建省政研会三钢理论研究基地第一课题组.关于国有企业经济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A]//探索・创新・实践――“福炼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汇编[C].2004.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3.02.011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26卷 第2期 吕荣胜等:低碳经济背景下节能减排管理政企博弈分析

一、引 言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消费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是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进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1\]。2011年11月,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意味着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企业作为低碳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其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促进节能减排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运用市场手段,主要通过征收能源税或碳税等价格调控方式,逐步形成以市场价格为主导的新机制;通过行政手段或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经济结构以及进出口贸易结构调整。如Christopher J. Cowton和Paul Thompson\[2\]提出的绿色信贷政策,贾敬全\[3\]、许景婷\[4\]及周波\[5\]等对我国节能减排税收制度的研究。其次,对实施节能减排项目进行评价研究,如安金朝\[6\]、吴耀武等\[7\]及储莎等\[8\]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建立了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通过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来推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如姚伟\[9\]和黄建欢等\[10\]通过分析节能服务产业的运营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从供需两方面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首先,企业之所以实施节能减排策略,一方面是为应对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是为减少向政府缴纳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额度,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其次,政府代表公众的利益,有必要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进行适当干预,以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缓解能源供给压力。因此,本文将演化博弈理论应用于节能减排管理的研究,引入复制动态方法,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分析双方在不同情况下的策略选择问题。

二、政企博弈研究的基本前提与假设

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谋求收益最大化。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并不能够完全达到政策法规的要求,政府有必要对其实施监管。政府和企业相互博弈的结果决定企业是否开展节能减排管理。由于博弈双方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政府和企业在作出策略选择时,要确定自己的最大化收益。因此,在不改变问题本质的前提下,本文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政府作为监管主体,代表公众的利益,其监管部门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各监管机构。对于市场上实施节能减排管理水平不同的企业,政府对其行使监督职责,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一是检查企业是否实施节能减排管理工作(考察企业的单位资源能源消耗,与行业内的节能降耗标准进行比较,是否标注能源效率标识,以及是否符合环境排污标准等)。二是不检查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工作。

假设二:由于节能减排管理水平不同,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力度不能详细划分,因此只考虑其是否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一是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策略,如采购节能装备,改善原有设备以促进节能降耗,积极开展节能管理培训,对员工进行节能管理绩效考核,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开展节能工作,重视清洁生产,废物回收再利用,排污符合标准等。二是不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策略。

假设三:若政府检查企业后,确认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管理,将会给予企业财政补贴、减免税收、优先采购、推荐贷款及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等。若政府检查发现企业未实施节能减排,则会对其施行一定的惩罚措施,如向企业收取罚金、增加赋税等。

其中,在政府的成本与收益方面,设假定政府检查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所付出的成本为Cg,包括进行调查工作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当政府检查发现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策略时,会给予奖励性财政补贴或转移支付S;反之,当政府检查发现企业没有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策略时,政府可以强制其缴纳罚金F。此外,由于政府代表公众利益,还承担着企业不节能的负面影响,将此成本设为Ec。在企业的成本与收益方面,设企业选择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策略所付出的成本为Cs,包括采购节能设备,改善原有装备,对员工的节能培训,清洁生产以及为环境保护所承担的费用;增加的收益为Rs,包括降低能源消耗费用、材料采购费用、废物回收费用以及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模型的主要参数及含义,

根据以上假设,共存在以下四种策略组合:一是检查,不实施。即政府采取检查企业是否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的策略,但是企业选择不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的策略。二是检查,实施。即政府选择检查企业的策略,企业也采取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的策略。三是不检查,不实施。即政府采取不检查企业的策略,企业也选择不实施的策略。四是不检查,实施。即政府选择不检查企业的策略,而企业选择实施的策略。根据上述情况构造政企博弈的收益矩阵,

三、节能减排管理中政企演化博弈之分析

演化博弈起源于行为生态学和生物进化论,是把博弈论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Smith与Price\[11\]在1973年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演化稳定策略(ESS)概念,这标志着演化博弈理论的诞生。该理论的基本思路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博弈群体中,博弈方进行反复的博弈活动。由于有限理性,博弈方不可能在每一次博弈中都能找到最优均衡点。于是,其最佳策略就是模仿和改进过去自己和别人的最有利策略。通过这种长期的模仿和改进,所有的博弈方都会趋于某个稳定的策略。

假设政府检查企业是否实施的概率为α,不检查的概率为1-α;企业选择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策略的概率为β,不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策略的概率为1-β。则政企双方的博弈过程见图1。

节能减排管理中的政企博弈过程

根据政企博弈的收益矩阵,对于政府而言,其选择“检查”策略的期望收益为:U11=β(-Cg-S)+)1-β)(-Cg+F-Ec)=

β(Ec-F-S)+F-Ec-Cg选择“不检查”策略的期望收益为:U12=(1-β)(-Ec)=βEc-Ec 政府的平均收益为:U1=αU11+(1-α)U12=

αβ(Ec-F-S)-α(Ec-F+Cg)+

(1-α)(βEc-Ec)=α(F-Ec)-

αβ(F+S)+(α-1)Ec构造政府“检查”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F(α)=dαdt=α(U11-U1)=

α(α-1)(βS+βF-F+Cg)复制动态方程反映了博弈方学习的速度和方向,当其为0时,表示博弈在此时已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12\]。

当β=F-CgS+F时,F(α)=0,即所有水平均是稳定状态。当β≠F-CgS+F时,令F(α)=0,得:α=0和α=1是α的两个稳定状态。

对F(α)求导,得:F'(α)=(2α-1)(βS+βF-F+Cg) 第一,当F-Cg

第二,当0

当 β>F-CgS+F时,F'(α=0)

当β

因此,政府复制动态演化轨道如图2所示。

政府的复制动态演化轨迹

对于企业而言,其选择“实施”策略的期望收益为:U21=α(-Cs+Rs+S)+

(1-α)(-Cs+Rs)=αS-Cs+Rs选择“不实施”策略的期望收益为:U22=α(-F)=-αF企业的平均收益为:U2=βU21+(1-β)U22=

β(αS-Cs+Rs)+(1-β)(-αF)=

αβ(F+S)+β(Rs-Cs)-αF构造企业“实施”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F(β)=dβdt=β(U21-U2)=

β(1-β)[Rs-Cs+α(F+S)]当α=Cs-RsF+S时,F(β)=0,即所有水平均是稳定状态。当α≠Cs-RsF+S时,令f(Β)=0,得:β=0和β=1是β的两个稳定状态。

对F(β)求导,得:F'(β)=(1-2β)[Rs-Cs+α(F+S)] 第一,当Cs-Rs

第二,当Cs-Rs>F+S时,Cs-RsF+S>1,α

第三,当0

当α>Cs-RsF+S时,F'(β=1)

当α0,所以β*=0是ESS。

因此,企业复制动态演化轨道,

政府群体与企业群体的演化博弈轨迹

在此复制动态演化博弈中,(α,β)=(0,0),(α,β)=(1,1),(α,β)=(0,1),(α,β)=(1,0),无演化稳定策略。当初始状态落在A区域时,该博弈将收敛于ESS:α*=1,β*=1,即(检查,实施)成为两个博弈群体中所有参与者的必然选择;当初始状态落在B区域时,该博弈收敛于ESS:α*=0,β*=1,即(不检查,实施)成为博弈群体中所有参与者的必然选择;当落在C区域时,该博弈收敛于ESS:α*=0,β*=0,即(不检查,不实施)成为两个博弈群体中所有参与者的必然选择;当落在D区域时,该博弈收敛于ESS:α*=1,β*=0,即(检查,不实施)成为政府和企业群体的必然选择。

通过该演化博弈模型,比较不同的均衡结果,可知:若F-CgF+S+Rs,则β=0是演化稳定策略,即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成本大于企业实施所增加的收益,加上政府给予的补贴再加上企业不实施节能减排时向政府缴纳的罚金的三者之和时,最终企业群体会采取“不实施”的策略。

四、政策启示

通过对节能减排管理的政企演化博弈分析,政府对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的企业给予的财政补贴,应当高于企业采取节能管理或治理污染措施的费用,同时政府对企业不实施节能减排的罚金应当远远高于其不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的收益。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相关节能减排法律法规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能源测评、用能设备技术监察、重点耗能企业的限批政策等工作。加强节能减排环境立法机制,强化执法力度,健全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利用环境管制来激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管理的积极性,引入并鼓励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既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又有效治理污染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二)完善节能减排相关财政政策

灵活运用经济激励措施,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政府应当加大节能减排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财政扶持政策,对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新能源环保项目进行重点推广。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制定并落实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对使用节能环保设备,实行节能服务建设项目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税收减免,放宽征税标准,并对存在严重能源浪费和排污超标的企业实行高额征税的惩罚性措施。

(三)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和政府监督管理

首先,以激励型环境经济政策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进行有效引导,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其次,借鉴德国节能减排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特点,采用第三方检查的先进经验,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检查成本,而且能够保证检测的普遍性和权威性,从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

(四)完善服务体系,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继续加大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高水平的节能减排专业服务机构,鼓励重点耗能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充分发挥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通过推行清洁生产方式,节能产品认证,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对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给予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促进结构调整,鼓励产业聚集,突出区域优势,改善产品结构,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五、结 语

本文认为,现有的关于节能减排管理的研究在创新方法与工具方面较为缺乏,通过引入演化博弈理论的复制动态方法,构建政府和企业的群体演化博弈模型,最终得到博弈双方的群体演化稳定策略,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应的促进节能减排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和方法支持。

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以后的研究方向将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演化博弈理论是一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理论,如何将这一理论与节能减排管理已有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效结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二是节能减排管理的实施需要结合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战略因素,如何实现企业的战略先导机制,是接下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 杨 俊,鲍泳宏,刘 芊.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策略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5):1114.

\[2\] Christopher J.Cowton,Paul Thompson.Do Codes Make a Difference? The Case of Bank Lending and the Environ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0:165178.

\[3\] 贾敬全.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6):174178.

\[4\] 许景婷,张 兵.我国节能减排税收制度研究:基于循环经济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1(7):93132.

\[5\] 周 波.中国的节能减排困境和财税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6):7982.

\[6\] 安金朝.企业节能减排执行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5):138140.

\[7\] 吴耀武,陈 瑞,娄素华,陈 伟.基于熵权的电网节能减排潜力多级模糊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15118.

\[8\] 储 莎,陈 来.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安徽省节能减排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512516.

\[9\] 姚 伟.合同能源管理催生节能服务产业\[J\].资源与发展,2010(1):3943.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例5

3.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保卫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工会博览理论研究高军

4.加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建设——对乡镇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一些认识陆海明

5.浅析构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关系阮凤兰

6.浅议国有企业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姚千里

7.浅谈加强党务工作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李蓉芳

8.新时期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的思考陈积昌

9.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文化马小燕,张民省

10."以人为本"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李国勤

11.浅论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张留常

12.浅谈如何加强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周成良

13.略论"为政以德"的现代价值尹小卫

14.加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思考陈浩

15.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定位党建政工作用黄祖亮

16.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广电物业管理工作郑伟

17.浅谈如何做好企业特殊时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罗桂梅

18.加强党的建设,培育高素质职工队伍翁雨霞

19.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李宪平

20.加强基层机关经贸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朱燕

2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有"市场观念"丁克寿

22.加强科学发展观促进钻探事业健康发展杜文立,王玉侠

23.企业内部矛盾的预防和调处赵琳琳

24.煤矿企业思想管理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研究王静,吕志

25.浅谈如何做好关停国有发电企业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李琳川

26.论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陈菲,陈湘

27.在企业党建中发挥党小组阵地作用的探析刘卓,孙晓春

28.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孔玉琴

29.推行人本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张玉澄

30.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何春萍

31.浅谈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构建和谐城管潘为霞

32.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梁志刚

33.浅谈"多个结合"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活、做细、做实武玉贞

34.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廖名祠

35.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建议张满

36.如何做好合资企业的工会工作喻国武

37.论职工之家在工会工作中的意义徐志斌

38.关于基层工会工作定位的思考路莉

39.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工会工作的基础胡蕾

40.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思考李铁良

41.关于高校女工工作时代走向的新思考郭琬云

42.加强工会工作,增进与企业的良性发展高维佳

43.加强和改进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曹德才

44.工会博览理论研究切实履行工会职责,努力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的科研机构张广泽

45.关于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新发展的调研吴宜娟

46.浅谈医院工会主席如何增强威信张彩云

47.关于提升工会履职效率的几点思考孙晓

48.工会应努力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群众组织李培森

49.浅谈新时期我国工会维权现状及改善对策的探讨徐琦

50.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教育作用赖洲英

51.地勘单位"居家养老"之我见王秋林,闫学庆,孙春荣

52.以人为本在农民工社保问题中的应用研究蒲铮

53.论劳动涵义与特点罗财喜

54.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陈继红

55.关于农民工是否应该与城镇职工享受同样的医疗保险待遇的几点思考赵洪石

56.现代企业文化探析刘子新

57.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工会博览理论研究李运全

58.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曹颢

59.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王续红

60.群众文化艺术建设与社会和谐李波澜

61.浅析孟子和荀子的历史观王朋HtTp://

62.青铜器纹理图案中的文与化史婧炜

63.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促进农场和谐发展缪海如

64.我对群众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陈耀华

65.瓷都德化:陶瓷文化是独特创意的文化李秀琴

66.浅析中国传统纹样形式美杨丽梅,杨强,郭宇峰

67.液压系统油温过高分析与控制研究王治彬

68.火力发电厂协调控制系统策略研究魏民

69.对发展3G产业的经济角度思考陆佳侃,熊章元,周炜

70.浅谈C语言的前世今生史红艳,褚梅,王丽丽

71.夏魏湾特大桥铁路桥架梁杨洲

72.浅谈技术防范在企业治安防范体系中的作用李作升

73.论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要求刘一丁

74.浅谈油画创作的构思与设计毕轩轩

75.路桥施工中如何减少桥头跳车问题谭箭

76.黑龙江民间剪纸艺术研究吴赛

77.浅谈水害和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关系刘学文

78.浅析建筑物下采煤技术邹冲

79.工会博览理论研究浅析3DSMAX中脚本语言的应用华腾芳

80.浅析Web浏览应用方法余龙高

81.浅议存储技术介绍之网络存储祁爱萍

82.化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马自成

83.浅析急倾斜软底工作面综采技术季成,考磊

84.网站数据库优化问题顾洁,朱东敏,刘芯言

85.基于局域网的资源共享平台系统的设计需求分析刘芯言,朱东敏,顾洁

86.谈谈供热行业的节能办法谭贵生

87.浅谈土模基础在现浇梁施工中的应用李绣梅

88.预应力连续箱梁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曾高

89.LW10B-252六氟化硫断路器的运行、检修与维护国永清

90.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中影响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因素分析黄少龙

91.锚索支护在架棚巷道拨门施工中的应用张凤松

92.装架平台的设计及应用工会博览理论研究卢亚伟

93.浅谈钢井架不对称组装曹友臣

94.改造出矸系统、优化支护参数、提高掘进速度赵双印

95.我为百度辩护——对中国网络反垄断第一案的思考陈晓峰

96.浅议"标化"工地的项目管理、费用投入和体会刘春保

97.高压设备的红外测温的误差分析及控制董选昌

98.论建筑摄影的用光特点董媛媛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例6

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思考管理观察 张洪丽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非公经济发展方式吕灵华,吴永宁

5.强化与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研究郭夏娟,孙佩慧,何思杨

6.探索中国品牌的世界化发展道路高鑫

7.公共科研机构的非营利化治理机制研究张明火,曾锋

8.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陈凌玲

9.大型煤炭基地企业组织模式研究张淑艳,赵林东

10.政府监控与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探讨王洪彦

11.管理观察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罗传会

12.浅析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王吉祥,宋宏强

13.农民参保新农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那琪

14.价格干预措施实践中几个问题探析罗苏简

15.长沙市公交车票价改革分析蒲华,冯慧慧,杨孟迪,谭诗赞,林明子,袁丽彬,马红梅,肖育众

16.加强工会干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李宏

17.论社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熊亚丽

18.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王建军,郭亚峰,谷宏亮,朱文涛,郭爱芳

19.浅析涉检新格局的构建孙莉,荣立新

20.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浅析陈先彪

21.铁路运输站段成本预算管理的探讨刘安航

22.浅议当前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冯仁杰,王先锋,李星

23.浅析低碳经济范式下的军队后勤建设俞笑滢,吴红梅,成亮

24.浅析地方慈善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式李哲雄

25.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监理对策李泽春

26.论电力生产安全管理郑玉君

27.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制度保障沈鹏

28.刑事司法的社会支持——对于被害人的社会支援体系闫奕铭

29.浅谈民事司法鉴定的完善沈秋其

30.浅析刑事被害人救助的途径艾昊,荣立新

31.对我国公益捐赠法律监管问题的思考范力军

32.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吴宗让

33.总公司一级物资集中采购的可行性研究——以中国中铁为例贺胜

34.论新形势下的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观察 谭元平

3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胡生川

36.打破民营企业管理瓶颈走健康发展之路庄其干

37.创新"三重一大"管理体制促进国企健康发展——国有企业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探索与实践之三惠红刚,朱晓军,马双林

38.如何提升企业的执行力黄剑黎

39.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思考董玉玲

40.浅谈矿山企业管理——以某铁矿为例朱呈兵

41.浅谈绩效考核的误区及解决对策张易

42.论细节管理在塑造企业品质中的作用李金茂

43.论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战略研究郭称心

44.谈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梁辰毓,何剑,汪静

45.试论提高国有独资公司治理效率的财务选择王璐华

46.浅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马路英

47.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议赵静莉

48.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王建丽

49.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发挥档案信息作用陈萍HtTp://

50.建筑企业经济核算的应用研究童霞

51.关于促进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雷进晓

52.创新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张平

53.企业工会如何帮扶困难职工之我见查汝慧

54.乘文化体制改革东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崔博远

55.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发展战略探讨肖冰

56.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朱立胜

57.物探企业"用工荒"对策研究安波

58.企业形象的树立和发展战略赵景辉

59.管理观察 企业文化影响因素分析郝德强

60.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基层建设与管理尹鸿俭

61.浅谈企业发展与员工激励王静

62.监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曾成华

63.我国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研究王银斌

64.大型发电企业的多维管理体系建设——管理系统集成原理的运用与实践胡佐君,邓波,杜佳荣,白小莉,黄春明

65.关于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王宏伟

66.浅谈企业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李妍

67.跨国公司会计准则的选择——以中日跨国企业为例施禹仰

68.新形势下企业团组织的定位与团工作的开展刘丽利

69.试论当前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赵镇,赵醒村,张琰,李海燕

70.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张品

71.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路径研究蔡晶晶

72.学校收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初探刘新华

73.当代大学生守法意识的培养研究费秀婧,朱庆伟

74.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应对措施研究徐素明

75.对高等教育办学经济效益问题的探讨陆富彬

76.《管理沟通》课程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汪建康

77.美国高校德育特点对我国应用型大学德育建设的启示张颖

78.浅析校企合作培养电子信息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王依群

79.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服务实践与经验罗家琳

80.建立以人为本模式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李华,李玉君

81.从"行政型管理"到"学术型管理"——中国高校管理模式转型初探钱继云,朱鹏杰

82.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和作用管理观察 马树华

83.论高校毕业生职业认证与就业率提升李夏,王栋

85.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完善与创新韩野

86.二级管理体制下教学管理改进的探讨刘彦辰

87.新闻理论教学引入建构式教学模式初探管文娟

88.加强民办院校科研的对策研究叶绿波

89.基于SECI模型的大学知识共享模式探讨于微微,曹高芳,胡西厚

90.高校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唐慧

91.高校房地产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池长昀

92.浅谈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梁淑华

93.合同法对高校人事管理的影响蓝海

94.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尹楠

95.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贾梓燕,孙春玲,许学江

96.基于工作过程传感器课程改革的初探童泽,王燕燕,王艳丽

97.高职院校培养班干部的"五项原则"姜霞,董先

98.以就业为导向的《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的探讨王艳丽,王燕燕

99.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教学讨论伍娇娇

100.现代环境下激励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策略研究刘海云,韩菁

101.关于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几点措施慕艳平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秘专业实用性非常强,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经济比较繁荣的广东地区,对文秘人才提出了需更快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行政管理作为文秘专业的必修课程,重点针对企业的行政后勤类岗位培养所需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是培养企业秘书、助理、行政人员和基层主管必需的技能课程,但是目前这门课程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训练的问题凸显,需要逐步从理论化教学走向实践教学改革。

本课题组对广东20家企业进行了行政文秘人才需求的深入调研,其中1家是外企,3家是国企,16家是民企;并对我校从事行政文秘的30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企业行政管理课程设置实施提供参考建议,以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1企业行政文秘人才的需求概况

文秘专业的开设最早要追溯到1980年,至今已经发展30余年了,期间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行政文秘专业为社会输送人才。据一项职业调查研究显示,秘书职业在世界1600多种职业中排名第六。近年来秘书职业也一直稳居全国人才市场招聘数量的前十名,文秘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找不到训练有素的合格秘书,而另一方面众多文秘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岗位。据调查数据显示,广东地区对行政文秘人员的社会需求量较大,大部分企业会选择人才中介、市场进行招聘。一般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目前在岗的行政文秘人员基本都在30人以上。大型民营企业对于行政文秘人员在专业技能上要求除了日常行政事务外,希望他们具备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而一些大型外企则对行政文秘人员英语的口语写作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要有大学英语六级以上水平,日常工作需要用英文书写邮件,安排会议,起草报告以及跟国外同事进行沟通。而50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业行政文秘人员多数是5人以内,同时要求要有大学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在年龄层次性别方面,大部分企业的行政文秘人员以30岁以下的女性居多。也有少部分31-45岁仍从事的行政文秘的人员,但是没有超过45岁以上的。由此可见,目前用人单位对于行政文秘岗位人员需求日益年轻化,对于英语的要求也在提高,行政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2企业行政管理课程设置

企业行政管理是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企业行政文秘岗位的对人员必备的技能要求是职业素养而开设的,课时为56个学时。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行政管理概述,企业行政环境,组织结构,行政环境,企业文化,行政事务管理,行政协调沟通,后勤服务管理,人事行政管理,财产物资管理,后勤服务和安全保障管理等方面。企业行政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学生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处理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在对企业调研时发现,目前文秘专业学生最需要的掌握的三门课程,企业行政管理位列前三名,可以看出企业行政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企业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都是在课堂上完成,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并结合理论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专业实训课程也仅局限于会议组织,办公设备使用技巧,会议记录等内容。根据目前行政管理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2.1优化模块教学

可以将该门课程按照工作任务来授课,删减企业行政管理概述,组织结构,行政环境等理论性章节,按照职业能力的标准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2.2授课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在调研时发现,80%的企业对于从事行政人事文秘相关岗位的人员是否具备职业资格证书是较为看重的,例如秘书证、企业人力资源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80%以上的毕业生也表示说考取证书能增加就业优势。因此,教师在讲授相关模块的内容时可以跟职业资格证的考点相挂钩。这对于教师的要求就会比较高,需要教师对于考证内容有很好的把握,甚至具备相关资格证书。

2.3重视学生沟通能力以及办公软件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对于毕业生最需要进一步培养的能力”这个问题的回答,所有企业都将“沟通能力”摆在首位,并且企业希望学生在word,excel,PPT等软件运用上不局限于基本操作,而是能达到较高的层次。

3企业行政管理课程实施

3.1课程实施的主体

在构成教学系统的诸主体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的两个因素。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的活动的主体,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教学活动,是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高职院校是是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导致行政管理作用突出,教师的单主体性,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师一直是行政管理的对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自利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而学生则处于接受来自学校各层级管理的被动地位。

同时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学生,好像独立于课程实施过程之外,不能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企业行政管理的应用性人才,许多高职院校引入了案例教学法,但是在具体执行中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学生的主体意识缺位,被视作消极被动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

许多专职教师并没有在企业行政管理领域实际工作的经历,缺乏行政管理的实践经验与个人体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上重理论而轻实践。如今,有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聘请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来担任企业行政管理教育的兼职教师。他们不仅能上台讲授,同时也能为学员社会调研、学习做指导,既丰富了企业行政管理教学的内容,也能够针对行业内问题开展教学工作。但是,此类聘请资深企业人员为学生授课的高职院校并不多。

3.2授课的方式

中国大学教学的传统是“重理论、轻实践”,这种传统在高职企业行政管理教育中也有明显的体现。企业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培养目的是为企业行政管理领域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行政管理专门人才。在教学实践中,企业行政管理授课的方式,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践教学。

有些学校也开展案例教学法,但是开展的次数较少,效果也不太明显,如教学目的与案例不能很好地结合,案例教学成了简单的讲故事而并不能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没能更好地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在教师的单向沟通方式下,课堂讲授成了最主要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案例分析也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讲解。

4结论

通过企业行政文秘人才的需求概况、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目前高职文秘专业企业行政管理教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为了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应对现有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教育体系进行改革。

首先,开设具有务实性、灵活性的课程。所谓务实性的课程,就是企业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不能单纯地从传统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指标出发,而是要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为出发点。因此,企业行政管理课程设置必须具有务实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灵活性的课程,就是随着企业行政管理领域内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教育要不断地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变,以让学生了解到企业行政管理领域的新变化。

其次,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企业行政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模式以讲授为主,以案例分析为辅,但案例教学的比重比较低。这种传统的讲课模式虽然可以使学生获得理论上的知识,但在个人的沟通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上得不到锻炼,因此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这显然不符合现有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现有的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模式,探索出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课程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可以大胆借鉴国外成功的教学模式,比如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一个面临两难困境且必须做出决定的管理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时的感受;又如案例讨论,通过对企业行政管理领域中典型案例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再如学习型组织,让学生担当课堂组织者,将学生分成小组研究某一问题、共同进行课堂发言、共同撰写论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并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采用企业参观教学,课堂案例+情景模拟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施手段多样性。提供学生更多实习实训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企业岗位培训。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中国高校,许多从事企业行政管理教育的教师没有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因此在课堂教学上重理论而轻实践,与企业行政管理的培养目标相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选送部分专职教师到企业相关部门挂职锻炼,为其成长创造有利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企业管理部门的资深人员前来授课,充分利用这些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优势。

课题:本文是教育部职业院校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科研课题《高职文秘专业“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改革与探索》(课题编号:JWMW201433)(文秘教指委[2013年]25号)成果。

参考文献

[1] 向立志,崔晓莉.从企业需求探讨高职文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

[2] 曾妍.秘书职业蝶变对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创新政策响应情况分析及启示——以河北省企业为样本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6日

引言

21世纪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纪,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企业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并且制定了大量优惠政策来促进企业进行创新。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为促进企业创新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各国的实践证明,创新政策在促进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而且创新政策的落实必须依赖于政策工具,创新政策与创新政策工具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前者规定了创新政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目标,后者则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创新政策工具是联系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的桥梁,离开了创新政策工具的支持,任何创新政策都只能是一座空中楼阁。创新政策工具是创新政策研究的核心,因此对创新政策工具的研究势在必行。

在国外学者关于创新政策工具的研究中以罗斯威尔等人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技术创新政策工具是一套复合的政策体系,是政府干预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手段,在技术创新全过程发挥作用。根据其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层面不同,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可分为供给面政策工具、环境面政策工具与需求面政策工具。

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政策工具进行了研究,有些学者从整体上研究创新政策工具,对各种政策工具都加以说明,甚至包括与国外同类政策工具的比较研究。仲为国等把我国技术创新政策划分为金融外汇措施、财政税收措施、其他经济措施、行政措施、人事措施等;有些学者就单一政策工具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尤以对财税政策和政府采购这两种创新政策工具的研究最为深入。王朝才、徐博论述了财税政策对于自主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自主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的着眼点,最后指出了财政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的侧重点在作用和倾向性、奖励限制方面的作用及政策成本与风险方面各不相同;还有些学者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政策工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仅靠单一的政策工具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需要考虑不同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关系。柳卸林等在分析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的金融、财政税收政策时强调不同政策的协调一致、有机配合。

本文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将创新政策工具分为五种:税收、金融、政府采购、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从单个创新政策工具入手,针对河北省37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单个创新政策工具对河北省企业的影响。

一、单个创新政策工具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共发放调查问卷555份,回收问卷395份,回收率为70.5%,剔除漏答题项过多、数据不完整或存在逻辑错误的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76份,有效率达95.2%。

1、税收优惠政策工具对企业的影响。税收实质上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由于税收会影响到创新参与者的直接经济利益,所以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税收优惠实质上是对科技投入的支撑,是政府将应收的税款让渡给企业用于科技开发,是政府投资科技的一条渠道。

在参与调查的376家企业中对于未能享受到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所占比例及原因见图1。(图1)

2、金融支持政策对企业的影响。金融支持主要从安排金融贷款支持、金融资金支持、风险控制、金融服务等方面考虑。

在参与调查的376家企业中没有享受到企业信用担保政策的企业所占比例及原因见图2。(图2)

3、政府采购政策工具对企业的影响。政府部门的需求能够为创新产品创造出一个极大的市场空间,对企业创新产品的销售起拉动作用,在产品的早期阶段,这种拉动尤为重要。

在参与此项调查的376家企业中,产品未能列入政府自主创新被产品采购清单的企业所占比例及主要原因见图3。(图3)

4、产学研合作政策工具对企业的影响。在参与此项调查的376家企业中,有48家企业没有开展产学研合作。调查问卷中显示影响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因素及企业所占比例及原因见图4。(图4)

5、知识产权政策工具对企业的影响。在参与此项调查的376家企业中,仅有31家企业没有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和制度。认为政府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应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改进的企业所占比例及原因见图5。(图5)

二、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的企业创新状况可以看出,当前河北省及各地区的企业中,进行创新的企业占绝对比重,并且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进行了研发或合作研发,这为促进河北省企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上述对单个创新政策落实情况分析来看,政府应出台相应更细的政策实施细则,具体落实到每一项内容,加大落实力度,扩大落实范围,把落实创新政策这项工作作为各级政府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位;落实环节改审批制为备案制。

在税收制度上,应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力度与实施范围,地方税收主管部门应该有明确的指导意见,构建鼓励创新的税收体系,改进税收优惠具体方法。政府应加大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扩大政策的支持范围与支持力度,使企业能及时了解、掌握各项创新优惠政策。

在金融制度上,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河北省企业金融环境明显改善,体现在银行贷款周期加快、贷款额度增加等方面,但仍存在着信用担保机构与企业沟通渠道不畅问题。因此,要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对创新活力强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对企业贷款加大贴息支持。

在政策采购制度上,应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使其更加合理,操作性强,提高执行力,加快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和步伐。

从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互动来说,产学研结合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体系,着力解决企业技术引进平台,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为企业进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创设相应的辅助条件,为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互动牵好线搭好桥。

主要参考文献:

[1]R.Rothwell,W.Zegvld.Reindustrialization and Technology.Ligman Group Limited,1985.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例9

3.浅议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方法与途径杜伟

4.基于以人为本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高宝良

5.浅谈建筑企业经营战略周海鸿

6.铜仁房地产企业引进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力易丹青

7.ITMC企管沙盘大赛竞争策略探究花海军

8.中小企业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程艳,伍金庭

9.职代会提案质量的分析与改进谢丽娟

10.简述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廖仲汝

11.运营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王洪鑫

12.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制定方略孙晓燕

13.加强酒店业员工绩效管理以留住人才曹熙彬

14.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策略探析高昌明

15.浅谈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途径胡海炜,张青春

16.浅谈和谐企业价值李文军

17.论小矿的管理与发展赖欣

18.浅谈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劭铭

19.供应链联盟下制造企业利益分配林瑞福

20.中小型外贸生产企业发展"扩展型"加工模式探讨江剑敏

21.中小企业的筹资现状和对策研究孙永鹏

22.发挥工会职能营造单位和谐发展氛围游明

23.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艳国

24.浅议中小企业与供应链管理张小利

25.论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罗柳

26.浅析酒店企业文化的构建陶谦

27.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刘健桂

28.电力服务营销的现状与持续改进策略研究郑蓉

29.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应对策略邓胜峰

30.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分析郁振青

31.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王玲旦

32.关于煤炭基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思考司占营,温廷亮

33.从四个方面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李江伟

34.项目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影响研究邓洁

35.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邓武

36.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张洪权

37.浅谈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基层单位的建设黄旖旎

38.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建议邓希颖

39.浅析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白艳辉

40.科技型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机制探讨马宇

41.提升基层工会干部工作能力与影响力问题初探黄绍英

42.浅谈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王萱玲

43.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问题与对策刘爱玲

44.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罗成

45.论教师绩效管理研究马洪华

46.浅析医院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贾晓平

47.纺织厂绩效竞赛班组管理的实践及探讨曹兴平,田险峰

48.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信息管理系统试论钱军

49.浅谈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商小宁

50.浅谈工程项目中的索赔管理张荣丽

51.浅谈甲方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作用黎宁

52.工程项目各阶段的造价控制董晓丽

53.政府招商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应用研究李运强

54.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管理工作的思考卢丽文

55.政府投资项目的市场化管理模式探究孙晓东

56.小议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李运华

57.如何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朱惠忠

58.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后勤服务体系董国运

59.基于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管理张伟

60.关于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问题的研究与思考王雪岩

61.浅议新时期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失真屠军

62.关于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与思考许宏艳

63.试论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报表的新变化趋势王海峰

64.经济利润指标在私营企业中的应用张照侠

65.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郭松林

66.对新无形资产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刘毳毳

67.浅议发展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徐建国

68.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析张俭

69.论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运用与局限性康凯

70.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探讨白雪梅

71.从操作风险成因看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何伟星

72.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的研究汪永军

73.浅谈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措施俞峰

74.中介机构开展财税咨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孙朝勃

75.加强施工现场财务管理的对策马继静

76.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其对策黎惠兰

77.浅析我国新<会计法>中的公允价值樊宏达

78.浅析央行网络化财务核算系统的发展赵珂

79.论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挑战王旭军

80.创新医院财务管理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张玉成

81.论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罗剑

82.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应用白华

83.降低机电物资采购成本分析与探讨杨锴

84.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傅清华

85.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分析杜娟

86.浅析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张新群

87.如何有效提高会计检查质量赵立瑛

88.关于成本管理的一些探索苏慧

89.如何做好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薄瑾伟

90.小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陈然

91.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刘亚新

92.当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现状及建议杜彦飞

93.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葛文聪

94.浅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王鲲鹏

95.加筋挡土墙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陆高生

96.浅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李志军

97.建筑工程质量小议王树雷,郭慧芳

98.关于施工安全管理及对策措施陈金福

99.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浅析郭元峰

100.简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吴俊

101.浅析水泥砼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及施工工艺李艳军

102.试述建筑设计与建筑艺术的统一廖新为

103.浅谈路桥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胡志刚

104.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控制及处理措施探讨王东梅

105.浅谈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问题韦延力

106.经验谈深基坑支护施工要点及体会郑大春

107.周家水库大坝混凝土防渗墙工程施工方法刘淑芝

108.浅析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曹志勇

109.论建筑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李凯

110.浅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侯海明

111.基于网络关系视角下的国际创业研究邓露萍

112.浅谈经贸商务谈判中使用的两方面策略技巧吴冬

113.次贷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探究张研,岳强

114.常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施新平

115.把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的对策性措施探析陈景,贾晓平

116.产权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武尚进

117.浅析定向增发股票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影响潘国华

118.安徽省出口商品竞争力浅析金环

119.关于拓展培训师现状的调查分析周力,黄铝

120.青岛市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初探李黎晓,伍晓强,吕波

121.贵州省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陈家勇

122.共产党员先进性评价的层次模型高爱平

123.电视体育传播对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影响刘毅军,雷军蓉

124.平顶山市旅游业优劣势分析与开发对策宋洋洋

125.遗传算法在高校排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的可行性初探由扬

126.岛国地理环境对英国文化的影响焦丽

127.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江楠,闫勇

128.澳大利亚非法移民的危害和处理之建议廖启娱

129.论政府在食品安全中的角色定位徐亭

130.我国BOT项目管理的分析与探讨沈巍

131.浅谈纪检监察干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魏娜

132.社会转型期制度整合的着眼点王爱巧

133.浅谈信用担保体系的缺陷及应对徐波,吴刚

134.浅谈国家康居住宅的发展与内涵吴军

135.对环境岩土工程的若干研究郑齐银

136.道格拉斯住宅设计的建筑思想及渊源史瑞英,袁东宏

137.浅谈商业动画的艺术性与商业性赵志强

138.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素质与创业选择研究程波

139.大连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中小企业配套协作问题研究门贵斌,杨伟伟

140.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考王磊

141.关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的思考郝宏磊

142.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问题研究于云波,周桂瑾

143.苏州市移动营业厅网点选址与城市空间重构研究陈垚耀

144."家电下乡"营销策略探讨汪曙

145.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魏娜

146.新能源的发展对石油行业的影响许志明

147.装饰材料是室内设计个性表达的手段史瑞英,袁利国

148.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协同关系分析何鑫

149.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启示——评亚洲的新剧杨海莲

150.我国亚麻纺织产品发展思路的若干探讨崔艳龙

151.房地产市场比较法不同可比实例比准价格差异研究魏学成,李文涛

152.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破坏情况及其养护维修对策项载健

153.市政道路工程造价估算方法探讨陈成,韦宇,陈华

154.市政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探讨汪小妹

155.加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管理吴小晶

156.关于小城市如何发展水利建设问题的一点探索张立红

157.石灰稳定碎砖土路基稳定性及应用性能研究赵小波

158.浅谈如何做好城市规划的科学管理陈湛

159.试论如何保障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方安康

160.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及其应用秦峰

161.如何做好地铁工程项目投标中的商务工作郑丽娟

162.城市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李永涛

163.美国社区学院的社区职业培训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马巧英,杜文丽,杨旺

164.浅谈电子专业实验与实训相结合石玲

165.浅谈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的建设与管理马卫军

166.口译特点与口译学习的误区分析韦怡,师慧超

167.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再思考钱军

168.高校图书馆馆藏数据统计分析罗扬

169.企业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宋战路

170.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戎晓辉

171.探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王艳秋

172.浅析<古舟子咏>中的叙事手法闫莉

173.信息动态

174.朴中见色以简胜繁——探寻开掘舞剧空间的凝练表达周玉

175.浅析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改革吕海侠

176.授人以渔——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刍议王春生,李胜新

177.高职高专涉外旅游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应对策略门利娟

178.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幼儿园女教工工作宋杰晖

179.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听说课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刘瑛,宋英

180.主体教学应把握的原则梁惠嫦

181.医学院校学生太极拳教学保健康复的效应研究莫连芳,刘德琼

182.云南省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研究对策王杰惠

183.浅谈大学生恋爱动机、影响及引导海英

184.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房静

185.浅谈女大学生人格美的塑造祁佳

186.浅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苑晓路

187.试述我国汉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滕飞

188.中专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帅秀伟

189.点击网络放飞灵感作文教学文采激荡于洪

190.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郭菲

191.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究刘雨

192.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王静,石淑美

193.海西建设中的漳州职业教育张玉兰

194.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柔性化发展趋势徐海阔

195.影响技巧啦啦队成套动作创编的因素分析漆亮

196.行动导向教学探析张尚伟

197.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石海,唐玉凤

198.关于高职学生高等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的探索杨小平

199.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郭利萍,刘莲顺

200.浅议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策略赵娜,李非,濮昱

201.浅谈地质环境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张兴,刘洪,梁继军

202.Parr热量计测定煤发热量常见问题分析赵琰

203.谈高灰难燃煤发热量测定的两个简易操作方法赵彩颖

204.强化重介生产技术管理提高精煤合格率马建忠,荣宗谦

205.循环经济模式下矿产资源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秦绪伟

206.目前常用的几种煤田地质勘探方法宋文静

207.龙软应用程序在煤矿企业的应用陈雪芳

208.贫困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李伟珍

209.暖通空调设计与节能林忠

210.我国废旧电器回收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治理研究唐立祥,郑晓辉

211.简述供暖系统的节能减排邱友龙

212.关于绿色GDP的几点思考刘燕

213.宁夏南部山区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研究姚斌

214.浅析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的现状及策略赵晓彬

215.谈我国水泥行业节能的途径范忠民

216.我国旅游业低碳化发展路径探索赵雨洁

217.银川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试验系统规划设计李艳红

218.论保险法的不可抗辩条款王庆

219.浅论工会组织依法维权的几个辩证关系韩伟利

220.小议探视权主体扩张问题黄春兰

221.对新时期经济犯罪的几点思考白明鑫,黄芸

222.论死刑的立法控制潘丽平

223.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思考刘万美

224.水中组合钢支架法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施工技术耿明哲

225.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探讨韦炜

226.浅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陈永康

227.浅谈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与措施姚秀玲

228.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吴小勇

229.论提高桥梁耐久性的改进方法泰建,袁兴华

230.浅谈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措施张廷锋

231.浅谈工程招投标中的第三方监督李美英

232.浅析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王丽丹

233.分析工程建设中工程造价的要点甘筱英

234.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修补措施探讨严顺荣,成永娟

235.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问题的几点思考赵万英,王崇刚,顾艳军

236.对屋面防渗漏控制措施的探讨陈国清

237.浅析建设工程监理过程中的控制要点王金晶

238.砌体工程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治浅谈张峰

239.浅谈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在边坡防护工程中的应用韦根

240.浅谈氯碱化工企业废水综合利用技术王守梅

241.靖安油田配电系统无功补偿的应用王光明,孙照亮,石迅齐

242.比例尺、多尺度及分辨率关系分析与应用薛小曼,崔世忠,马安利

243.大型PVC夹套聚合釜结构特点与设计探讨许春树

244.浅谈静力触探在高速公路软土路基上的应用付尚奎

245.40T刮板输送机刮板链液压张紧装置设计及应用温永宇,于雅文,刘强

246.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策略探究谢平

247.试论使用PLC控制啤酒糖化过程容健

248.基于KPI下的运营系统绩效评价梅智伟

249.IT外包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机制研究孙明君,苏瑞

250.基于任务分解的线程模型及其Java实现丁黎明

251.对同轴电缆系统的思考朱爽

252.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研究于斌

253.网络团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肖红

254.基于PSCAD仿真的DSTATCOM无功补偿研究刘涛,孙纯宁,柴炜,刘鹏,齐俊斌,刘哲谦

255.旅游景区开展全员网络营销的对策研究陈志军

256.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营销的变迁韦秀

257.基于PID控制的磁悬浮系统设计王泽阳

258.旅游网站关键词超链接自动加载探讨与实现史庆滨

259.浅谈Photoshop路径处理技巧李美芹

260.网络营销的影响因素与执行策略霍荣棉

261.自动化仪表发展前瞻薛艳林

262.数字水印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马金星,李芳

263.浅论数控车床的基本功能及数控技术的发展编程刘志湘

264.中小企业双因子认证系统设计郑秋霞

265.条码与防伪王峰

266.小议通信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维护措施陆文红,蒙劲

267.SOAP协议及WebService在网管中的应用初探张勇

268.基于模糊优化模型下的IPO估值区间确定张小成

269.浅谈三菱PLC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陆琦,许戴铭,徐黎

270.基于PacketTracer和VMWare构建虚拟网络实验平台刘东

271.浅议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甘能

272.基于BISS0001的智能台灯设计位永辉,陈绥阳

273.浅议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归档方法的融合发展问题朱桂兰,张琦

274.矿井水害预测预报信息系统研究及应用李明肪

275.不同配比的糖醋液对柑橘小实蝇的诱虫效果研究邓一芝,陈彩贤,吴航

276.对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探讨崔香今,史金山

277.榆林沙区生态农业优化模式的研究刘斌

278.美化绿色家园必须搞好植物选择与绿化模式李秀华

279.容器育苗技术在我国应用现状张弘强,于晓平

280.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姜成军,王成,宋永恒

281.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282.半导体企业碳审计方法李飞

283.天然气门站保供电问题的探索丁敏敏

284.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抑制王振宇

285.船舶焊接工艺的探讨马缢,刘永寿

286.对ZCSPWMDC/DC移相全桥变换器的简要分析付凯涛,张春媚

287.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产生的原因及诊断方法刘振富

288.电能表在实际应用中接线的检查方法李新秀

289.浅议建筑物的防雷和减灾赖众成

290.雷电对高层民用建筑的危害姜婷婷,王晶

291.电气工程等电位联结相关问题的几点分析王杰轩

292.简述110kV支柱式户内外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研发原理蒋科若,王绪军,华正轩,王磊

293.浅析自卸车副车架裂纹的焊接修复工艺王小明

294.三七皂甙促进运动后大鼠糖原恢复机制研究黎昊,张建坤,周亮

295.分布式电源接入装置的研究综述徐铭,张维,郭上华,牛文楠

296.优化工艺条件提高净水剂的絮凝效果白秀敏,卢刚,历建萍

297.浅谈金属阀门防腐措施李恺翔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例10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j.a. brander和b.j. spencer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条件下,提出一国通过政府行为改变企业战略的政策 理论 。后经p. krugman等人的 发展 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 经济 为前提条件,以产业组织理论中有关市场结构和企业竞争的分析为基本框架,强调政府干预一国对外贸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该理论本身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主要是指“利润转移理论”,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应用。它是指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存在着因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形成的超额垄断利润和租金,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或进口的贸易干预,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者的行为,改变国际竞争格局,从而从国外寡头厂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国企业转移利润。在“利润转移理论”中,战略性出口政策理论是应用最为广泛,但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一种政策措施。该政策是通过向在第三国市场上同国外寡头企业进行古诺(cournot)双头竞争的国内厂商提供补贴,来降低国内厂商的边际成本,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份额和总利润,使国外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减少。由此带来的本国厂商利润增加可以超过政府的补贴支出,从而使本国的国民净福利上升。其中,补贴甚至可以恰好使本国企业的产量和减去补贴后的利润达到斯塔克伯格(stackelberg)领导者水平(即斯塔克伯格最大利润解),从而达到补贴所能带来的最优效果。该理论问世以来,就成为一国经济政策领域最为活跃的理论之一,而且其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它作为本国制定包括贸易政策在内的多项经济政策的重要 参考 或选择。

与此同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补贴措施固然给本国的竞争厂商带来了额外利润,给国民带来了净福利增加,但是不论其他国家是否同样采用该政策,一国经济的收益终究是以竞争对手的损失为代价的,因此战略性补贴政策的应用很容易遭到别国的质疑和报复。正像巴格瓦蒂(bhagwati)(1989)所讲的那样:“‘以邻为壑’的利润转移政策经常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而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小国遭遇报复的可能性更大。而且,政府干预有时会使获得补贴的国内公司产生对补贴的依赖性而只寻求补贴,不参与竞争,这种直接的非生产性寻租活动’只消耗资源而不创造产出。”所以,战略性补贴政策的应用甚至是滥用,即便在一个国家取得了政策成功的同时,也为国际 社会 所诟病。为此,在世界贸易组织数次多边贸易谈判中,发达国家一致要求加强约束各国的 工业 补贴政策,尤其是要坚决禁止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的应用。从“东京回合”的《反补贴守则》到“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重要成果之一——《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都体现了wto在约束和规范补贴的使用,防止补贴对竞争的扭曲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生效之后,作为wto成员国的各国政府在企图运用补贴尤其是战略性补贴政策来实现本国重点扶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时,必然会受到wto 法律 框架的严格限制。面对这种新的复杂情况,一国究竟如何实施战略性补贴措施,在实施补贴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哪些影响因素?如何衡量别国报复发生时补贴政策的损益?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回答。

二、战略性补贴政策的微观影响因素

由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已经将出口补贴视为禁止类补贴项目,并且对政府其余的专向性补贴作了“可诉”与“不可诉”两种明确分类,所以过去曾经十分流行的空中客车与波音公司的战略性出口补贴政策的损益博弈模型已经失去了政策讨论的价值。我们将以不可诉补贴中的研发补贴作为政策实例,讨论政府实施战略性补贴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第一个对研发补贴进行分析的还是brander和spencer(1984),他们提出了一个三阶段博弈的“第三市场模型”。在该模型中,假定研发对企业成本变动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而且第三阶段的产量是第二阶段研发水平的函数,这意味着企业会战略性地应用研发投入来影响第三阶段结果。所以,企业间在研发上的投资总是会超过投入的最佳水平。又因为企业间的研发投入是一种替代关系,在不考虑出口补贴的情况下,政府当然要选择研发补贴作为其战略性扶持政策。另外,bagwell和staiger(1994)也考察了一个相似的但更接近实际的模型。他们假定研发的效果是随机的,其结论是,研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的平均值,但不改变成本分布的方差,不管下游产品市场的竞争采取古诺产量竞争方式还是伯特兰价格竞争方式,企业间的研发均呈现出战略替代关系。这再一次印证了brander和spencer的观点,即研发补贴可以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替代出口补贴等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

那么在应用研发补贴时,政府应该考虑哪些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呢?更多的学者开始试图把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企业理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相结合去回答这一问题。这种分析 方法 也是当前研究一项经济政策,特别是公共经济政策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fershtman,chaim & judd(1987)和随后的sklivas(1987)考虑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时企业进行寡头竞争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企业所有者可以操纵对经营者的激励来影响企业竞争的结果。das(1997)将这个模型运用到国际市场,给定现行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在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的框架下,不论企业进行产量竞争还是价格竞争,双边的战略性经营激励都会部分地替代政府的贸易干预,即激励本身就是一种利润转移机制,它和政府贸易干预的作用是同向的。对这个问题最为系统的研究是millor and pazgal(2001)的双寡头市场中企业两阶段博弈模型(简称m—p模型)。该模型将双寡头企业的竞争过程分为企业所有者博弈阶段和给定对手行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博弈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不仅各行为主体充分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又相互影响,共同确定博弈的均衡结果(包括价格、产量和利润)。我们将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把企业所有者的激励和政府研发补贴进一步具体化,构建政府、企业和企业经营者三个主体在各自市场上的博弈均衡模型,来进一步确定影响研发补贴政策效果的关键因素。

首先,借用原模型的假定条件与结论。假设两个国家(i,j)中,两个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替代弹性设为r。企业经营者和企业所有者分别在产品竞争市场和企业获得利润中扮演各自的角色。而后,我们将国家中政府、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分别表示为g i ,o i 和m i ,其竞争对手表示为g j ,o j 和m j ,i+j=3。模型满足经典线性需求函数假设:p i =a-q i -rq j 和利润函数假设:π i =(p 1 -c i )gj。其中,q i 和q j 代表企业和其竞争对手所提供的产品数量,c i 为企业i的固定边际成本。原模型中最重要的一项贡献是引入了企业所有者采取激励机制的线性假设:m i =π i +e i π j ,其中m i 为企业经营者受到的激励,e i 表示企业所有者o i 对企业经营者m i 的激励参数。在原有m—p模型中,企业经营者在产品竞争市场上无论采取数量竞争还是价格竞争的方式,在激励函数最大化之后,通过对称迭代,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均衡产量是趋于一致的,即

 

当然,在价格竞争方式中,需要将需求函数转换成间接需求函数的形式才能完成模型推导。

其次,将政府研发补贴细化后加入原模型进行考察。在企业达到既定的均衡产量q i * 时,可以假设政府选择补贴以最大化整体福利。首先细化产品边际成本c i ,并假设c i =c-s,其中c为两企业的共同边际成本,s i 为政府g i 选定的补贴数额。将上式与均衡产量q i * 一并代人利润函数,得到:π i (s i ,s j )=[2(a-(c-s i ))-(a-(c-s j ))r][(2-r 2 )(a-(c-s i ))- (a-(c-s j ))r]/[16(1-r 2 )],这时,补贴后的整体净福利为:

 

进一步分析s i 与r和c的变化关系

 

    由上可知,加进补贴之后,由均衡产量决定的使得社会净福利最大化的补贴额只和产品边际成本与产品间替代弹性正相关,与企业的竞争方式和内部激励无关。由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在产品边际成本较高的情况下,政府为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必然会在企业研发过程中给予更高额度的补贴,致使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呈正向关系。另外,若本国与国外竞争对手在产品特性上表现出较强的替代性,则出于同样的目的,政府此时也会提高对该产品的补贴数额。由模型分析结果作进一步拓展讨论可知,在p i =a-q i -rq j 中,产品间的替代程度r被规定为|r|<1。当产品变为完全可替代时(r=1),政府可以采取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而当产品变得不相关时(r=0),由s i * =-r 3 (a—c)/(8-4r 2 +r 3 )式得知s i * =0,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干预。

所以综合看来,作为wto允许的政府战略性补贴政策的一种,研发补贴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出口补贴等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而且在具体实施该项政策措施时,不同于以往学者对企业内部激励作用的关注,政府只须重点依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产品成本以及产品间替代弹性来确定具体的补贴数额。

三、战略性补贴政策实施的外部环境

上文阐述的一国通过对战略性产业提供研发补贴来达到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效果的做法当然不会只存在于一国,brander和spencer(1984)在提出战略出口政策框架的时候就指出了这一点。他们在考察两国政府同时进行出口补贴的情况时,得到的结果类似于所谓“囚徒困境”:两国政府同时采取行动只能使双方的福利恶化,联合的最佳政策应为同时对出口征税。而且collie(1991)也曾经指出,如果一国遭到对手国报复,其采用战略性出口政策的动机就会消除。因为两国政府单边干预的动机会导致关税战的爆发,必将造成对两国都不利的结果。

现在我们延伸上述只有一国单边行动的假定情形。考虑国际市场上一国率先对本国 企业 进行补贴时,对手国政府可能作出的两种反应:不干预或同时行动。第一种情况如上文所讨论的那样,本国对企业的研发补贴必然有助于整体福利的提高,所以一国单边干预产业 发展 的动机始终存在。第二种情况两国同时采取行动时,我们假设本国政府通过补贴政策控制国内企业在本国市场上的销售量与利润,对手国政府通过销售税或补贴控制其企业在本国市场上的销售量或利润。虽然这时的政府措施未必完全一致,但符合市场上两国同时采取行动的基本要求。在假定两国能够完全估计对手国的政策 影响 ,并且双方均是通过控制对对手国政策的反应产量使国民福利最大化之后,可以验证两国同时采取行动时本国获得福利要小于只有一国单边行动时可以达到的福利水平。

图1描述了两国政府同时采取行动时各反应产量的变化状况,其中横轴x 1 表示本国企业供给量,纵轴x 2 为外国企业供给量,ab表示本国企业反应曲线,cd为外国企业反应曲线。当本国政府采取的补贴政策导致边际成本下降,从而获取额外利润时,外国政府实施同样政策加以应对,其反应曲线cd会外移至c′d′。此时的本国企业供给量减少,外国企业供给量增加,而且由于本国企业反应曲线斜率大于1,所以总供给量会增加,市场价格下降,引起本国企业利润减少。图2更加直观地反映了这一过程中本国企业的福利变化情况。图中p表示消费者市场价格,t为政府补贴数额,p′为别国企业同样获得补贴后,在其影响下达到的市场价格水平。可以看出,图2中的阴影1区域的面积明显大于阴影2,即本国企业原先通过补贴获得的收益大于别国同时采取行动后能够达到的福利水平。总之,由于对手国的报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本国因战略性补贴政策而获得的垄断租金,同时部分抵消了从战略性政策措施中的获利,因此必定会使本国的福利下降。国内学者胡昭玲(2003)、黄先海等(2005)已经在对我国汽车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效果的量化考察中证明了这一结论,特别是在政策工具与外国政府行为的政策实施影响环节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基于以上原因,一国政府在实施战略性补贴政策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产品边际成本和产品间替代弹性等微观因素,也要充分注意政策 应用 的 方法 与技巧,尽量避免引发对手国的报复行动,以保证本国得自补贴政策的福利最大化。

四、政策讨论

将以上 研究 结果及结论应用于我国产业政策的具体实践,可以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曾经先后实行过出口补贴、生产补贴以及进口替代补贴等出口鼓励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我国当时处于起步阶段的对外贸易发展的确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在2001年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之后,原先惯用的多种政策措施与wto相关规则与协议严重抵触,尤其是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已明确列入《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的禁止类项目。wto对于各种专向性产业补贴政策的严格限制,使得我们不得不将原来的直接出口补贴等政策转向战略性补贴政策,如研发补贴这种形式。但是我国 目前 的 经济 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结构集中度在整体上还远未达到完全市场化,以及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寡头垄断行业的水平,所以战略性补贴政策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还主要集中在能源、汽车、制药等产业,领域较为集中,部门相当狭窄,如表1所示。

施工企业政研论文例11

【P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Keywords】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15-03

1 引言

市政工程的施工项目一般包括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论文浅谈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的研究,将从成本管理的意义入手,结合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相关概述,找出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相关问题,论文将提出解决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问题对策。希望论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及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2 成本管理的意义

成本管理,概念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的管理。具体包括成本的核算、分析、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行为。成本管理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市政工程也是一样。从战略角度讲,成本管理不仅包括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还涉及整体价值链系统的预期及信息成本。正确的成本管理可以保障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具有长期性、全面性、竞争性、开放性及预防性的特点。成本管理是企业运营日常的管理活动,其战略选择与管理,决定着企业目标实现。另外,成本管理可全面考量企业战略,找出影响成本的条件与因素,保持企业活力,使成本结构最优化。因此,综合来看,成本管理是以战略眼光的角度,将企业的成本结构进行分析,根据成本管理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制定战略管理决策,使其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而全面科学的管理,可以最大程度促进企业增产,为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供物质条件[1]。

3 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相关概述

市政工程项目一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包括城市的道路、桥梁、排水、供热、交通、环境维护等工程,与普通企业建设工程不同的是,市政工程项目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在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因此,工程种类的繁多和其社会责任决定了市政工程成本管理的多元化。市政工程大部分施工地点在城市内部,施工现场的树木、住宅等障碍较多,影响因素较多,涉及主体较多。例如,在施工材料的采购方面,既涉及与政府合作的建筑企业,也涉及政府多个部门职能的履行与监督。因此,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具有复杂性。市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一般包含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事前管理,是对工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审核,主要包括成本预算、决策、计划制定等,规划消耗成本数值后,建立成本数据档案。

第二阶段的成本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人工、材料、设备、管理等费用。

第三阶段事后管理,主要包括施工成本核算和分析,确认各环节的费用超标情况,从中汲取教训,明确日后的成本管理方向。

4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缺少成本控制思想认识

目前,我国市政工程成本管理中的首要问题,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缺少成本控制思想认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与成本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形成成本观念,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大多只对施工过程和事后成本管理,对项目的成本预算等细节核算没有给予重视。而且,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将成本控制管理视为财务部门的专项工作,与自己并没有关系,忽视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成本问题。

第二,有不少建筑施工企业以自身经营利益为施工的唯一目的,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未从政府的公益性角度进行考虑[2]。技术人员负责部门只有工程质量问题,采购人员只关注于对材料的采购和验收。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为了在规定工期内完成,使建设成本大大提高的现象。各个部门若只负责做好自己的一分部,必定会失去对整体工程的考虑。市政工程项目繁多,却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是工期成本和人工成本,还是质量成本,任何一项成本管理环节都离不开对整体宏观考虑。因此,要以综合的眼光,增强每个员工的成本控制思想认识。

4.2 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

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表现在决策体制不完善。部分的市政工程项目对前期的成本预算等准备工作不够,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以及成本核算报告内容没有说服力,数据不精准,以应付领导而存在。在成本预算不精准的条件下,施工中必定会出现成本管理失去控制的现象。针对奖惩机制,企业有关部门没有加以重视。缺乏奖惩机制,使员工在落实成本管理中缺少限制和动力,对成本管理的落实不利。

4.3 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不当

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市政部门和企业相关部门并没有结合工程的基本特征,实施相应的成本管理手段。建筑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成本管理具体措施, 但是没有在实施手段时给予重视,这就导致采取的措施过于表面化和单一化,起不了根本性作用。很多项目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只是根据以往经验,借鉴其他企业管理方式进行成本管理。忽略了本身工程的根本性质,甚至是工程的现场进度、施工条件和工程功能要求。因此,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旦施工现场发生突发事件,当下的成本管理根本起不到挽回损失的作用,对后期的成本管理造成影响[3]。另外,针对成本控制及管理的具体内容,建筑施工企业没有真正明确。导致工程的工艺工序、进度质量、材料人工等方面造成浪费。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缺少针对性和科学性[4]。

5 解决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问题对策

5.1 加强成本控制及管理的认识

加强员工对成本控制及管理的认识。首先,需要全面地宣传成本管理理念。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工程性质的优势,加大成本管理观念的宣传,使全员做到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保持以成本的思想进行管理和工作。施工建筑企业在确立成本目标后,对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从施工制图开始,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经济成本。企业应当在市政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面跟踪整个施工进程。根据工程进度与完成情况,实施改变施工方案,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审查。其次,施工工程要提升先进的施工技术水平,对施工成本进行科学预算,以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将成本核算结果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实际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动因分析,为日后市政工程的成本管理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最后,强化管理者的成本管理观念。树立成本意识,利用相应的奖惩机制实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升工作效率,强化其降低项目成本的责任心。建立责任机制,分配给管理者不同级别的内容,工作内容相互制约和加强。从管理层到具体实施层,形成整体项目成本管理格局。

5.2 完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

完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首先要确立责任制度。经济成本的责任制度是成本管理的根本保证,也是落实成本管理的关键措施。完善成本责任体系,需要从细节中着手,例如,施工建筑企业内部考勤、采购支出记录、成本核算分析、目标分解、审核等各个环节,使各个流程责任到人,划分不同员工和管理者的责任范围。在项目成本控制制度中,同样要实现企业全体员工的动员。细化到预算人员、规划人员、采购人员、设备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行政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等,再到各个部门下的员工,基于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制度。然后,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根据市政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各阶段的成本目标后,使各个部门提供降低成本的方案,对于优秀可行的方案,企业和市政部门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每个员工成本管理的潜能,而且为全体员工树立了成本意识,使员工全部参与成本管理活动中。

5.3 优化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

优化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首先要引进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利用现代技术,加强成本管理各部门的沟通,保证信息的畅通。市政部门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于成本备案,对相关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建筑施工企业要加深对当前市政工程相关政策的了解,加强与政府监督人员的交流,及时汇报成本管理情况,以便协商接下来工程的成本管理规划。另外,优化成本控制管理,尤其要关注在工程支出方面,例如采购部门。建筑施工企业自身要对建筑材料市场进行调查,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确立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

6 结论

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对发展区域经济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避免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受其他企业影响而变得市场化,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实际施工中,加强工程成本控制和管理,将成本管理作为市政工程项目的主要目标。论文针对浅谈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的研究,是从成本管理对企业的意义出发,根据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相关概述,找出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建筑施工企业缺少成本控制思想认识,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不当等。接着,论文根据以上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问题的几点宏观对策。第一,加强成本控制及管理的认识;第二,完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第三,优化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希望论文的研究,能为降低我国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提供一份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胜江.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