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美术课堂论文

美术课堂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8 15:06:05

美术课堂论文

美术课堂论文例1

二、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的运行

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实践工作中,教师一是要重视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为课堂氛围的优化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创建基础。良好课堂氛围的创设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作出了解,并通过尊重学生、推动学生价值的实现来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满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开展观察并与学生开展充分沟通,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心、理解、信任以及尊重。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干预,从而确保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课堂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重视课堂规范的制定与落实,从而指导学生的课堂行为,以便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二是对教学策略作出优化,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构建基础。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素质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要求教师能够对不同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经验、学习能力作出了解,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能力与能力差异作出了解,同时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如教师可以出具包含多种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案供学生选择,或者让学生来开展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师则通过对学生设计的教学过程方案作出优选来实施课堂教学,这对于提高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参与性和配合度具有着重要意义;三是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实践工作中,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重视课堂管理工作,并通过数字自我管理意识来配合课堂管理工作的实施。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从而让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强化,而这种能力的强化无论是对于眼下美术学院课堂管理成效的提升还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美术课堂论文例2

关键词 美术课堂;人文参透;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119-01

一、美术课中人文性的内涵与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什么是人文?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它是一种人格塑造,是一种生命关怀。

二、美术课中人文性的渗透

作为美术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到美术学科的人文性,感受到艺术之美。如何通过课堂传递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呢?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美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人文意识的培养。新课标对美术课人文性质的定义,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美术教师的现状是: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忽略人文知识与素质的培养,学术气息远远大于人文气息。以至于课堂中一味追求分数、成绩,学生对美术课有概念化的意识:谁画的好,美术成绩就好。其实,美术课中人文性的培养是情商的培养,是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比如,苏少版美术第8册的《石头中的生命》知识点散、多、深,一节课根本不可能一一讲透,而且这些石头离我们的时代太久远,它们既不新颖又不可爱,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就要用人文性的语言介绍这些镇墓神兽产生的时代背景,当时的艺术水平,常见纹饰的由来与特色,以及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贯穿于课堂中,这节课就会变得生动,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这样的美术课学生还会有枯燥感吗?教师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亡羊补牢;分析自己的弱势,总结经验与教训,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加大人文知识的阅读,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铸就自己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性,艺术的人文性。

2.解读儿童内心,注重多元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儿童作品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要熟悉儿童的视觉符号语言,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认可尤其表现在对他们的作品评价上,每一次作业,可能就是他们情感的表达。笔者班级里有个男生对美术提不起兴趣,画的东西乱七八糟,每次别的学生看到他的作品都嗤之以鼻,所以他越发讨厌画画。假如笔者对他的作品持“太丑了,我不喜欢”的鄙视态度,可能他永远也不会爱上美术课。于是,笔者引导性地说:“今天你画得非常认真,你愿意和老师分享这次作业的想法吗?”、“看,这个画得真有创意,不过外形好像还能画得再准确点”等鼓励性的语言,给予认可,这其实是种很有用的心理暗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文关怀。果然,过了一学期后,他的作业有了明显进步,还成了小组长,在课堂上经常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看到了他的自信与成长。

3.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挖掘人文内涵。美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美术鉴赏里有部分与中国画有关,中国画更侧重于内容与情感。苏少版美术第10册有一课讲《诗配画》。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国画艺术是抒情的诗学,艺术的美学,写意的画学。学生在感受中国画特点的同时,就是一种艺术的熏陶,是人文素养的提高。而现代西方绘画作品则更侧重于形式与情感的表达。康定斯基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欣赏他的作品时大多数学生看不懂,画面中点、线、面、色等元素散乱地结合在一起,让人看了一头雾水。这个原本学经济与法律的高材生,为什么在30岁突然爱上了绘画艺术?他的作品色彩鲜艳浓烈,脱离客观物象,运用简单的造型元素。他认为具象地描摹物体的特征容易忽略作者的内心世界,他把物象简化成符号,抽象地表达艺术作品,更纯粹地表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4.技能与创新结合,进行综合探索,内化人文涵养。人文精神的培养很重要,并不代表可以脱离技能的训练。大凡好的作品都与创作者良好的技能紧密相连。美术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拓展想象的空间,体验探究的愉悦和成功感,进而内化人文涵养。

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活动内容可表现为:①美术与音乐:用造型艺术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包括描绘乐感,设计制作乐器,并用这些乐器演奏等;②美术与戏曲:舞蹈:设计、制作并表演皮影戏、影子戏等;③美术与自然:创作居住地区昆虫、植物、风景的图鉴,创作反映居住地区风貌的美术作品等;④美术与文学:创作童话故事的插图、连环画等;⑤美术与信息技术:运用摄影、摄像、影视、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创作活动,或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美术作品,进行交流等;⑥美术与地理:绘制地图,设计、制作游乐园模型等;⑦美术与物理:设计与制作会发光、会转动的环境艺术模型等;⑧美术与历史:调查当地文化遗产以及传统艺术,用报告、画、雕塑或建筑模型表达调查结果等。

在《我设计的车》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做一回小小汽车设计师。而上节课《车》中,学生已经了解了车的种类、结构、优点及不足,并且也尝试过描绘车子,所以这节课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创造,利用简化、添加、拟人、夸张等手法,结合未来车子多功能的特点来设计显得容易了。设计的车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也许未来成功的车辆设计师就诞生在这里。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主动去探索,去研究,而人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

当然,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信任、欣赏地看待他们;需要艺术地鉴赏美术作品,挖掘其人文内涵;需要通过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去内化他们的素养。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融入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体验生活,去创造,去改变,才能让人文教育像阳光一样温暖每个人的内心,构筑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美术课堂论文例3

美术课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得成功与学生学得成功两个方面,这是辨证的两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只有双方和谐到了极至,那么美术课的教学就能取得成功。因此,美术教师必须首先从“教得好”来带动“学得好”,从而走向美术课教学完美的顶点。

由于美术课每节内容和要求不同,上课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可能每堂课会各有特点,因此按照旧有教学模式照搬照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模式,早就跟不上形势与教学发展的步伐了。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推进,我们在美术课教学中常用“导入”、“示范”、“讨论、合作”、“巡回指导”、“学生作业评价”等多个环节与分阶段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即必须让听课同学来动脑、动手(实践操作),达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有想象和创造与实践的空间,想自己所想与做自己想做的东西(作业),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Www.133229.cOM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教师进入课堂,不能一味地严肃过分,绝不能让学生在听课时感到有丝毫的压抑,相反,生动幽默的插曲式的开场白,能给学生感到轻松愉悦,很快能被教师的话所吸引,并注入自己的兴趣,换言之即是学生的思维会不自觉地被教师牵引着往纵深走去。美术教师尤具需要这种课前导入艺术。

“色彩中的三原色是什么?”在新学期的第一节美术课中,我这样提问。同学们立即纷纷举起了小手。“杨博士,你来回答”,正当同学们在惊奇我是如何知道这个成绩最差的“杨博士”的名字时,“杨博士”支吾了半天,终于回答出了“红、黄、蓝”这个正确的答案。“非常正确,回答得十分好!看来,杨博士,真是名副其实的啊!您不仅人长得帅,问题也回答得很美,希望在新的学期里你能够成为我们班级中成绩最帅的小博士。”我的这几句赞扬话引来了全班同学善意的笑声,再看看“杨博士”,平时一向低着头的脸早就灿烂成了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心里当然十分开心。与此同时,“杨博士”对教师也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他的自信也就在教师的赞扬与同学的鼓励中油然地萌生。无疑,这几句正面鼓励的话语使这位原来成绩上较差的学生看到了自己并非全无是处的一面,教师和同学给予他的无异是一种由差转优的最好的心理催化剂和原动力。而其他所有的同学也都分享着“杨博士”的喜悦,课堂气氛顿时十分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上课。当然,今天老师要讲的有关三原色的课堂内容顺理顺章地按备课准备的步骤一步步渐进,课堂上有讲、有问、有答,大家毫不拘束,动脑、动口,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该授的内容已经完成,教学目标已经达到,此时,下课铃响了,然而学生们感到这节课太短了,感觉到言犹未尽呢,至于这堂课的质量,那就不言而喻了。

二、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一样。美术课中的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美术知识、领悟美术技能技巧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美术课开始就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进入角色,是提纲挈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抓好了,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服装的搭配》一课中,我预先准备好了各种款式、各种颜色的服装。上课前我首先请一些同学上台试穿准备好的各式服装,此时坐在下面的同学都纷纷表现出了兴奋的表情,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件款式不适合”、“他穿的颜色不好看”、“那件衣服太棒了”,很多同学都举手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此时全班同学都思想集中到一点上,达到了心往一处想的境界,同时也都沉浸在欢乐中,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大家一致在思考:服装该如何来搭配才好呢?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已经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服装的搭配》,学生也极有兴趣地听着老师讲授《服装的搭配》。这样的导入确实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有个性的示范教学

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需要通过教师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在《徒手画校园》一课中,教师展示了很多平时所画的一些速写,先让学生们观摩,这样一下子就让学生们来了劲道,同学们用羡慕和敬佩的目光看着老师的画,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哇!真漂亮!”、“画得真好啊!”此时的学生,最想了解的是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是老师拿出了铅笔快速地画了一个卡通的人物,这时候,全班鸦雀无声,学生伸长脖子,高度地集中在教师的示范动作上,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大家都已经是跃跃欲试,都想自己一试身手了。在老师的简单示范下,学生都不自觉地开始在纸上画起来,而且是那样地认真和投入。就这样,教师的示范教学在课堂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教师示范良好的效果最终是完成了一堂极其完美的教学课。

四、改变满堂灌式的教学程序

在美术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既能够发挥学生各自的长处,又能提高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与作用,能使美术课完成教学目标起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效果。

在讲授《校园环境标识设计》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请几个同学来回答学校中还需要哪一些校园环境标识的设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与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以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再由四人中的一人在全班发言交流。教师提示,让学生感知:哪些地方需要环境标识设计?怎样来设计?最后大家来确定如何为我们学校的公共场所设计出环境标识。如:食堂、多功能厅、实验室等等。学生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如何来设计校园环境标识,讨论中学生们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并且都表达了自己对标识设计方案的理念与表达形式,分组集中讨论后,发表意见的学生到讲台上都说出了各组各同学不同的设计方案与表达形式(即图案)。有的说:“用男女不同的体型来设计男女洗手间”,有的说:“用五线谱音符来设计音乐室”,有的说:“用一个在运动的人形表示体育活动室”。还有的人说:“用一台电脑,作电化教室标识”,“用一只手掌,一条腿打上边‘×’作草坪绿化带标识”,“用一本打开的书上放一支钢笔作阅览室标识”如此等等。总之学生们是用足了脑筋,选取最印象最直截了当的图案来作标识,这些标识理念新颖深邃,形象鲜明简洁,很有创意性和实用性。由于学生各自对事物的理解观点、设计意图的不同,结果得出了各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与图案表达方式,但是这些设计思路都是有依据、有创意,不肤浅。学生的思维创造,爆出了灿烂的火花,使教师自己也大吃一惊。于是,教师都一一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这样,我让全体同学体验到了自己成为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成功和喜悦,这一堂课学生们都对自己的作为充满了深深的成就感,不用至疑,这确是一堂收获巨大又十分成功的美术课。

五、引入科学激励的评价体系

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客观地分析现实,同时必须建立起新的评价体系。如果我们用:“画得太小了”、“画面太脏”、“画得不认真”等等,去挑剔学生作业,甚至于将学生作业撕掉,要他重画这样的简单粗暴方法来对待学生,只能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受到严重打击而越来越失去信心,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样的评价显然是教师对评价目的还理解得不够,简单粗暴、专断的行事,对学生的教育也可能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十分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各种不同的甚至极其细微的优点和长处,并尽量使其放大和扩展,努力使其能得到正面引导与鼓励,形成进步动力,继而在这门功课上能得到发展。“你能动脑思考,但还须进一步考虑”,“你真棒,再想想、改改,肯定还要好”,“理解了,但总结得不太全面,要再深入一点就会更好”,“相信你再下些苦功一定能行的”等等。这样的评价,以鼓励为先导,话语也温和亲切,使学生能时时感到老师的亲切与温暖,老师对自己的关怀。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做作业,乐于改正作业中的缺憾与错误,同时能促使其进行自我反思,达到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这种评价,将使每一个学生都努力向“成功”进军,最后成为成功者,这样激励性的评价,不但能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能让学生知难而进,去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六、精心拓展美术第二课堂

初中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也觉得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因此,在美术课外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课的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要让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学生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美术知识讲座,美术、书法比赛,学生美术作品展、班级校报评比、个人手抄报比赛等各种活动,能促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智,借于丰富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学生们从此类活动中能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他们自身的价值体现,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和成功,从而使学习的兴趣渐增和形成良性的循环。

在地方课程21课《东明山森林公园》中,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了部分学生参观了园内及其周围的东明寺、沈括墓、张浚墓、赵鼎墓、瑶山祭坛、土垣遗址、九度关隘等等本地诸多闻名于世的人文历史景观和美丽的自然风景。通过游览和观赏东明山森林公园,学生不但拍下了许多美丽的风景照片,回来后又完成了一幅幅具有东明山森林公园特色的优秀作业,圆满地完成了预先的教育目标。

美术课堂论文例4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需要合作舞台,学生自主探究

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专业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必须要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让课堂成为几个学生的表演舞台,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性,参与其中。例如学习《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玉器,笔者用绒布口袋装了三种不同材质的玉石,然后提出问题“感受三种玉器,找出最光滑最润的”,好多学生都在踊跃举手,经过观察,发现前排有个女生,显得怯生生的,就及时请她上来,她满脸通红的摸了半天非常紧张。此时暗示同学们给与掌声鼓励,促进她拿出了最好的玉石。此后了解到这位女生其实很难鼓起勇气才举手,如果没喊她,下次就更不敢了。因此用启发、鼓励的方法与学生展开心灵的交流也很重要。

当然教师还要有驾驭和引领课堂的能力。《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所以应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推行小组合作,每组派一名代表对同一幅作品进行鉴赏,再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专业点评,形成积极良好的竞争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全场的适度控制,要正确引领,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能把课堂变成菜市场。例如学习《天上人间—壁画》时,了解了拓印画的简单制作过程,当堂便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张黑白拓印画,感受一下拓印过程,几分钟后就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合作而成的拓印作品,虽然很粗糙,但艺术作品制作成功的感觉却油然而生。

美术课堂论文例5

因此,就生命课堂这个意义来说,架起预设与生成的“鹊桥”尤为迫切,势在必行。wwW.133229.coM

一、基于生成,精心预设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有预设的一面,当一切的预设了然于胸,做到胸有成竹时,才能很好地驾驭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1、板块预设,留空白点

新课程的课堂设计应从线形设计转向板块设计,教师总体把握教学思路,框架式设计教学环节,整节课围绕主题进行弹性设计,为课堂动态生成留下空间,为学生的成长留下空间。

如一位初中老师在自编教材《最后的古法制度》的教学设计中分为:制陶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陶器的制作,陶器的欣赏,人文故事等板块,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问题,如“关于陶器你知道些什么?你能从哪些角度欣赏陶器的美?”等,同时根据学生关于陶器的知识储备和需求,教师可以从任意一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互动。这种粗线条的板块预设能有效地给课堂的生成创设富有弹性的空间。

2、学情预设,定准起点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学生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识世界的,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等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肯定不同。他们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由此,要想在艺术的问题上得出一个绝对一致的结论,并为所有的人都接受很难。正因为如此,德国哲学家鄬莱尔马赫才提出了阐释学。在他的眼中,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心理状态。他的理论就使每个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了理论依据。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课堂上,教师应预设学情,理清学生的思路,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预设。这种为学生的学而做的预设,正是课堂生成更具方向性、成效性的一种预设。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我的太阳》一课时,有的孩子很快就画完了一个美观的太阳,而有的学生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这位老师便设计了一个游戏:让画好太阳的学生把太阳蒙在自己的脸上扮演太阳,播放音乐让他们表演舞蹈、小品,还可以唱歌,其他没有画完的同学一边欣赏一边画。这样这部分学生表演完了,另一部分学生也就画完了,课后他们之间也可以交流,互相表演。这样一节美术课就很充实,所有学生都体会到了课中的乐趣。

3、问题预设,突出要点

美术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的是一个个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提问。

二、立足预设,动态生成

新课程需要新教学,而新教学课堂需要动态生成。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也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尽管生成是“难以预约的美丽”,很可能只是意外的发现。但我们在生成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那种守株待兔式的期待既过于消极,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精神。常言道,“机会对有准备的人而起作用”,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那么,我们在这“难以预约的美丽”到来之前应该如何施教呢?

1、有效调控,把握方向

美学家腾守尧在《艺术与创生》中指出:“生成式教学法为生态式艺术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调控式生成法更是生成式教学中的重中之重。”h调控课堂生长点要求教师随时在预设性教学内容和即兴生成的新教学内容之间,作适度的调控和把握,避免在生长点出现时因毫无准备而束手无策,白白浪费掉极好的教育资源。具有高超教学机智和娴熟教学技巧的教师能在生长点出现时,敏锐地把握生长点催化为生成。例如小学寄宿一年级公开课《滚动乐园》的一个教学片断:

课上,老师借用给学生当点心的一箱梨子,做课堂的用具。老师把梨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滚动梨子,感受滚动中的乐趣。谁料一对同桌的梨子被撞烂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似乎更有乐趣。于是周围的同学纷纷效仿起来,最终成了一场“梨子大战”,原本好好的一堂课乱成了一锅粥。渐渐,老师愁眉苦脸起来,一些学生看到之后开始向老师道歉:“老师对不起!”“老师我不应该对梨子这样,梨子会很伤心的。”老师从这话中偶然间得到了启发,便将计就计,说道:“你们瞧,现在梨子哭得多伤心啊,为了补偿我们的梨子,我们今天就为我们哭泣的梨子画一张画,就取名为《哭泣的梨子》。”于是这节课又步入了正轨,学生们感受到了很多,也画得格外认真。

这种意外的情形彻底打乱了老师的课前预设,学生的话启发了教师,机智地把握现场的资源,促使了另一种课堂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多元解读,尊重个性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动态开放变化发展的,是预设与生成持续交互优化的过程,课堂的生成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因为它往往体现学生真正的生命成长过程。例如以下一个教学片断:

一个下午的第三节,正是初三年级一班新学年的第一节美术课。铃声响过了两遍,但意识到已经上课的同学并不多,大部分依然狂欢着。现在要讲准备好的课程显然是不适宜的。给点下马威?同学们似乎也司空见惯了。课前预设算是白忙活了。正当老师寻找举措的时候,学生送上了一线转机:“老师,让我们画画吧!”老师抓紧了开讲的机会:“同学们,今天的课题是《美术中情感与精神的表现》,请先拿出纸和笔,用15分钟的时间,自由想像地画一幅开心的画吧。”话音未落,有人迅速地插上了几句“发黄”暴露情感的话,又一波的混乱开始了,老师马上警觉起来,连忙补充道:“主题一定要健康的。”……一切都在课前预设之外不断生成与创生预设中进行。教师在过道上巡视着,与同学交流着……紧接着老师捕捉到了一张特殊的有教育意义的作业。一张百孔千疮的作业纸,老师却认定它是一件作品,当作业一亮相时,教室的声音和空气暂时冷却下来,也许大家等待的是再一波的闹剧。趁着这间隙,老师说:“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艺术活动的开始,更何况作为艺术主体的造型呢?美就在于发现。”老师继续说:“没有人规定艺术作品只能画而不能戳,这张作业在无意中却显出了特有的创造性想像力,是具体形象的,又是抽象的。”老师把作业举高了一点又说,“透过灯光它让人想像到宏观宇宙无数的星光。”这位学生作者无比得意,其他同学似乎也有某种认同,感到今天自己没有被迫接受所谓的教育,一切都是那么舒心自然的交流。

这个教学片段描述了一堂平常的美术课上发生的不平常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前预设算是白忙活了,在一些学生提出的“让我们画画吧”的要求下(生成),教师提出进行命题画《美术中情感与精神的表现》创作的要求(创生预设);当学生几旬“发黄”的言语(生成)教师补充到“主题一定要健康”(创生预设),教师捕捉到一幅特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作业(持续生成)进行点评(创生预设)。正由于教师善于建构预设与生成交互发展的新型关系,抓住教学契机,因此这堂课取得了别开生面的成效。

美术课堂论文例6

二、美术教学中要始终贯穿愉快教学法

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不但没有让学生学到知识,反而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厌恶感。作为一线教学的美术教师,要努力探索教学的新路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1.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态指的是教学中老师的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实践证明,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进行交流;严厉的教态只会疏远自己的学生。好的教态,使得师生共同创造一种愉快的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让学生积极参加到美术活动中。2.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辅导对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环节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全身心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对作业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放在课堂上做重点讲解;每个学生对美学的理解具有差异性,适当地进行层次化教学;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提出奇特的见解,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要让学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甚至可以用娱乐性的活动,或者放音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情趣,学生更容易融到美术作品美的意境中,开阔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想象的教学效果。

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品的创作,不是照搬照抄,要有所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选择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题,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找到最能激发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提高。1.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家长、社会甚至于教育工作者认为美术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过度的强调升学率,而往往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这对实际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对于这些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隐性弊端,教师要正确认识、改变观念,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正确认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基础。2.艺术来源于生活,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让学生多体验生活,接触大自然,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能积累素材与经验,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创新奠定基础。

美术课堂论文例7

什么是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教学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行为。课堂教学导入的成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授课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常见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复习式导入法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旧知识掌握情况,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真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复习式导入法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授《春》一课中,教师设计下面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来一场‘古诗寻春’比赛,看谁能说更多的描绘春天的诗句。”话音刚落便激起学生们强烈的表现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用古诗表达出自己对春的诗情画意。教师正好要利用这一时机进行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春有关,那就是朱自清的散文《春》。”

这一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就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且能通过比赛的方式,很快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运用复习式导入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复习的旧知识要与新知识存在较大的联系;二是复习环节要简短有力,不宜冗长,更不可主次颠倒,喧宾夺主。

二、作者介绍导入法

虽然目前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受到人们不少的诟病,但客观地讲,不少经久不衰的文章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佳作。这些经典文章的作者,无论是他们显著的成就,还是他们传奇的人生,都是教育学生的宝贵素材。因此,在开讲之初,直接引入文章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对作者产生仰慕崇拜之情,有利于激励学生奋进,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课文。

如在教学《拣麦穗》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一起走进张洁建构的传奇的文学世界里。”

这一课堂教学导入有两个成功之处:一是巧妙地借助学生们熟悉的著名女作家冰心引出文章的作者,引起学生对不太熟悉的作家的探研兴趣;二是善于渲染文章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运用作者介绍导入法时,一定要充分挖掘作者信息中的闪光点,如流于俗套,将很难“一锤定音”。

三、讲故事导入法

无论是学前的儿童,还是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故事对他们永远具有吸引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琵琶行(并序)》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下面的故事进行导入:“平时我们形容能理解自己内心想法的人叫什么?――知音。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知音’一词的来历。相传春秋时期,有一名琴艺十分高超的乐师,名叫俞伯牙。伯牙有一位特别了解他的朋友,名叫钟子期。尽管伯牙琴艺高超,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一个不赞不绝口,但是很少有人能准确说出伯牙弹琴的心意,唯独钟子期可以做到这点。当伯牙弹《高山流水》时,心中想到高山,他的琴声就像雄伟的高山矗立在听者耳旁,钟子期听后就赞叹他的琴声就像巍峨挺拔的高山。伯牙用琴声赞美流水,他的琴声犹如翻滚的江水流进钟子期的心中。钟子期听后就会称赞他的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于是世人都称钟子期为伯牙的‘知音’。几年后,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绝,他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世上唯一的知音,于是把琴摔碎,从此再不弹琴。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学白居易与一个歌女之间的知音故事。”

此法虽然效果明显,但所讲故事要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且故事讲述要精彩生动,切不可把语文课堂变成故事讲坛。

四、图物展示导入法

在课文教学导入环节,借助图物、动画等方式导入课堂已经成为最普遍的方法,也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图片、动画这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导入方式通过形、声、色对各种感官的刺激,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增强课文内容的吸引力。

在《春天砹恕肥诳吻埃教师先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五光十色的春天画面:冰雪初融的北国,细雨朦胧的江南,争奇斗艳的花朵,千姿百态的小草,花丛忙碌的蜜蜂,田间耕耘的人们等春天的画卷,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了直观形象的优美画境。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也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这一导入方法的优点是形、声、色俱全,能迅速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在图物的展示上,不能过多,过杂,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不能一味利用图物来代替文字,这样会扼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力和鉴赏力。

五、游戏互动导入法

游戏,是人类最古老的娱乐方式,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在课前设计游戏互动,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还可培养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角色分组,让各小组认真预习课文,上课前让各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扮演课文中的相应角色,通过表演戏剧的方法来表现课文内容。待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针对各小组的表现,一边点评各表演者的表现,一边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互动游戏中,充分理解课文主旨和寓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课堂论文例8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初中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过程性评价,

这种评价是以实事求是为依据,按照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达到提高初中生人文体验、增强人文感受的效果。

由于初中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初中课堂和高中课堂不一样,每节课时间不会很长,因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将形成性评价充分运用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我们每个初中美术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对此,初中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形成性评价教学,充分运用课本内容来讲解初中美术内容,还要通过课外知识来给同学们增加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形成性评价教学不仅能使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还能通过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适当的反应。

初中美术教学既要注重理论又要重视实践。不管是在理论教学中还是在实践教学中都要把形成性评价作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要将其作为教学的补充,还要将其视为教学的分支、内容。只有建立了形成性评价的体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师生之间的联系才会更加紧密,教师才会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这样能及时地接受新的知识,温习旧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美术的效率,以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质。

在我国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若干项标准中,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别强调要注重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的培养与运用。但是,如何将理论的形成性评价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其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作

用,并且将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不断转化为学生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更加主动地学习的人文关怀,是我们这个阶段应当首先解决的

问题。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形成性评价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需要首先将初中美术课本中的内容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有一个美的初体验,对美术有一种自己的欣赏态度。首先,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美术名家对美术作品的评论,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其次,初中美术教师在注重学生在对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的训练,重视在学习中对各种美好事物的学习评价;最后,初中美术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转化为人文关怀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点激活,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琐碎物件进行美化、升华,比如说在学习初中美术之后,学生可以体会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易拉罐可以剪成好看的花瓶,不同颜色的废旧塑料带可以制成彩色风筝等等,就是将同学们学到的、感受到的转变为自己的小发明,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要想使形成性评价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得到巩固,必须注重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注重艺术课堂教学被激活的实践过程,加深对初中美术教学理念的新认识,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有状况,使艺术课堂的人文关怀价值得道初步体现。

参考文献:

美术课堂论文例9

(一)因材示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示范教学过频或过淡,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步骤演示讲解,学生观看熟记,这就带来了相对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创作时容易受教师示范的“定势”,使得自己创作的作品没有很强的“原创性”,更多的是教师作品的“影子”。这样过于频繁地示范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作品风格单调划一。学生缺乏运用迁移的方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也就无法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和气质,创造新的作品。美术课虽然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合理的示范,但它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二)示范教学流于形式,忽略学生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操作的动作要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美术教材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是静态的,无论教师的解说多么仔细,步骤多么详细,都不如教师的示范能解决技法学习上的难点。通过示范,使其产生表象,进行形象思维,最后掌握知识技能。例如,讲解《水墨画—动物》时,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笔墨技巧,而这最为一目了然的方式是示范,学生通过示范的学习,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这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自然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到会学和乐学的境界,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建立起来。

(三)示范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讲究一定的量和度

示范必须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用。示范是教学的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示范而滥用示范,只能在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它时,才恰到好处地选用示范手段。如果遇到较难的内容或者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学习内容,教师不妨试着带领学生学习。例如,初学水墨画,教师可以从构图开始,对造型,对线条、墨色的处理方法一一示范讲解,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的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高年级的学生无论质疑、解疑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思考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只需根据教学目的,在一些人物造型、形象设计、构图等方面略做点拨即可。“教有法而无定法”,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示范的创设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美术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示范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步学习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四)示范教学应具有启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示范的范围应该确定为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示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和引导,不宜做完整的示范。在一节剪纸课上,课堂中有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快速地折剪,展开后变成一个双喜字;第二次是教师快速地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了变化,简简单单的“笑脸”和“心形”。第一次的示范是揭示课题,引起兴趣;第二次的示范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示范简单而典型,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又起到了直观、形象的示范作用。这堂课的示范就完整的融汇于整节课中。美术课堂示范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在上述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关键处示范,千方百计地把拟订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找到了结合点。适量适度的示范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曲径通幽”的效果。教师的示范赋予课堂于“形”,学生的创作赋予课堂于“神”,神形兼备,方为上品。

(五)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如果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那就削弱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美术课堂论文例10

二、激感因素,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相关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掌握知识的主线外,还掺杂着一条情感主线。情感因素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确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与合作的基础。因此,激发学生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能促使美术教学充满情致和趣味,能端正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进而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境界。在桂美版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情感策略。第一,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微笑带入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二,将激感因素与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在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功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情感。例如,《角色游戏———面具》拥有很强的游戏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彩笔对该作品进行面具制作,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鲜艳饱和的色彩对比,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三、引导合作,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初中美术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知识获取平台。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美术教学课堂任务,教师则进行以下引导。第一,组织学生欣赏卡片,并让学生讨论课堂上的卡片与商场里卡片的区别;第二,让学生动手实践画直线、折曲线、切割、粘和等立体制作方法;第三,让每个小组制作一张立体卡片,学生在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材料的质地美;第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立体构成制作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材料特质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初中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既能够将被动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主动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美术问题,并以此感受到美术教学中的乐趣。

美术课堂论文例11

英国美术大师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这样评价“没有一种艺术传统像中国古代的艺术传统那样着力坚持对灵感的自发性需求,但是,我们正是在那里发现了完全依赖灵感习得的语汇情况。”根据大师的观念,画家的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会,难以发掘绘画的艺术契机,难以提炼纯粹的艺术语言。那么在我们去面对纷繁复杂的大自然景观,去面对气象万千的生活百态,如果没有“初始图式”作为我们实现艺术目的的切入点,我们将难以进行更多的艺术活动。董其昌说过“先师古人,后师造化,集其大成,自出机抒。”所以我们要走进生活,体味生活百态,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阴晴冷暖,厚霭轻澜,与实践物质形成心灵的碰撞,艺发于心,得心应手,自得其成。每个学生的写生都应从心中仰慕的大师着手,根据我们的艺术知识去理解大师的艺术语言,去理解大师的艺术感悟,在实践中找到切合的物质特征,生发意识感受,汲取最大的营养。在写生课堂中,还要学师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时代特征、甚至性格特征,便于我们更加准确贴切地了解传统绘画,感受传统绘画在当下艺术人文环境中如何去承载与继承。中西方传统绘画一直是我们的向往与追求,不但是绘画技巧层面上的追求,更是精神内涵的探索与寻觅,让我们在写生的实践过程中去落实我们的艺术思考,追求真艺。

2如何在写生课堂教学中认知当代艺术形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下艺术对意识形态的淡化,艺术家多元化思想的存在,形成新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境化艺术共同体。新形势下,国内艺术形成新的对立局面,即中国传统艺术,西方传统艺术,当代前卫艺术,各艺术形态在其各自的领域及其间叠置的领域蓬勃发展,这其中有共融,有碰撞,每一种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都有它的途径。在矛盾的综合体中,寻求新的创新道路,然而这个过程是残酷的,同时也是文明的进步,最终势必形成顺应人类发展的意识形态主流,引领时代思潮走向未来。在我们的写生课堂中要认清宏观脉络,明晰绘画思路,有些作品顺应时代思维方式,其作品收到广泛的社会效益,有很高的认知度,在其中完成了个人的绘画道路。也有些艺术主流之外的艺术家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他们没有形成艺术思潮,或许在形成其意识形态的路上,他们艺术语言的独立性也是我们在艺术探索中要研究的一个层面。在写生过程中,我们要研究既成的艺术语言,掌握绘画方法,使得绘画形式进行下去,同样要研究绘画前进的方向,明确发展的途径及意识形态的走向趋势。这样就要求我们对当下艺术形态要全方位的掌控,有独自的鉴赏能力,翻阅书籍,整理资料必不可少,研究历史艺术形态走向今天的各个阶段,研究具体画家的艺术作品风格的转变及构成,深刻探索,取之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