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9 09:26:22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1

1.引言

现阶段,对于学生的培养工作已经从以往知识层面上的教学提高到对于学生精神意识层面上的培养。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育,已经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重要要求。在开展政治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格、思考方式、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形成完善的思想素质。

2.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中,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方面,要想真正培养对于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执行素质教育工作。现代社会物质条件逐渐富足,精神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在校园的教学工作中,促进人文精神的教学,将人文精神与知识教学相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是现代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与家长对于学生进行衡量时,仅仅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功利思想过于严重,忽视学生精神方面的成长与人文素质的培养。这种情况在现代教学中较为常见,是现代教育工作中急需改进的一个方面。

3.初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中的不足之处

人文精神的培育是现代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并且是政治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的一点。第一,在现阶段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缺乏对于学生自身需求的考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对于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满足,就会造成学生在理论的学习中难以把握到学习目的。一味地灌输知识,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情况,就会容易引起学生厌学、逆反等消极的心理状态。第二,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缺乏足够的个性化,并且整体教学方式过于统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现阶段的教学方式中,对于因材施教的应用不够深入,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第三,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体验关注不足。一直以来,政治教学工作主要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学习体验难以受到重视。由于教学方式僵化,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难以真正满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的要求。

4.加强初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对策

(1)提高政治教学工作的趣味性。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自身学习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初中政治教学,其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如果不能保证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会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并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思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组织讨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沟通,充分感受到政治课程的学习乐趣。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政治课程教学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

(2)提高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初中阶段政治课程教材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要注重保证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需要活跃课堂气氛,并且保证教学内容适量。在完成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要融入人文精神,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思想品质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于课程内容的探究与思考,有效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意识,并且充分感受到人文教育的内涵。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更好地分析学生心理,从而创造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3)加强教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多数初中学生认为政治课程相对枯燥,整体知识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对于政治教学工作的正确认识,难以真正认识到政治课程开展的目的。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在政治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通过现实举例,论证所学理论。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引入理论实际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政治知识和相关概念。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引入并进行讨论,在学生自主分析的过程中,引入政治课程内容,在学生完成政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关心时事,关注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从而更好地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让学生以更加深刻的角度看时事,强化政治学习效果。现代政治教学中,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注重将政治理论教学与实际联系起来。

5.结语

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针对学生思想品格、素质、价值观、人生观等多方面培养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教学工作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行,对于现代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在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对于人文精神培育重要性的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2

一、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

1. 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只用专业知识教育出来的学生只会是有用的机器,只有使学生理解并爱上学习,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这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也得到了证实。社会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人们的精神发展也面临更高的要求。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被素质教育带到了中学的教育之中,因为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2. 功利思想是人文精神的阻碍

社会财富的空前丰富使得科学和经济的地位在社会中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不断追求物质财富的累积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因此忽略了自身心灵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此外,分数是许多家长和老师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他们都认为只有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才有出息。这种功利思想的发展使人文科学受到忽视,严重阻碍了人文精神的培育。

二、当前人文精神培育的缺失

人文精神对于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具体体现在政治信仰、法律道德规范、价值观和文化艺术修养四个方面,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具备基本的道德修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拥有高雅的文化艺术修养,学生才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与发展。但是,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却没有重视人文精神培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政治教学对学生的自我需要缺少重视。人的自身需要能够为其行动提供最大的动力,因此,人的需要应当得到合理适当的满足,而不是一味的忽视打压。在中学生的眼中,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是存在的,但是个人主义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他们能够接受正面的做法,但是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灌输正面观点,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在理论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夹击之中迷失自己。

其次,初中政治教学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这种模式化的共性教育没有尊重学生的完整人格,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落后的教育方法。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个性的现代化人才。

再次,初中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式感受。长期以来,我国的政治教育都以思想的强力灌输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体验式感受。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拉大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甚至造成对立,没有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完全不能发挥政治教学的德育作用。

三、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1. 加强趣味教学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政治原本就是比较枯燥的学科,更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热情,付出更多的情感,才能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到学习氛围中,积极思考。教师应当加强趣味教学,利用社会调查、辩论会、演讲比赛、漫画比赛等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等科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这样,既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发挥情感的导向作用,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2. 内容与活动相辅相成

初中的政治教材内容较为简单,这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了较大的空间,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我们应当尽力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概念性知识传递的适量性,不能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是应当将重点转移到探究活动之中来,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意识。这样,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文教育。当然,我们在注重探究式活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沦为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

3. 理论联系实际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3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有一份“对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资料显示: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的占23.5%;父母长期在外,受隔代教育的占11.8%;家长重智轻德的占20%;学习生活基本无人照顾近的占1%;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的占20%;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错的家长的占23.8%。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老师说一天不如父母的一句话”,所以可以说家庭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是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家庭“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之间已呈现出极为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此深刻的环境影响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给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的难度不可低估。

3.学校的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脱节。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各学校也是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模式。但时至今日,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仍呈现出一些固有特征:一是用知识教育代替德育教育,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塑造品格、净化灵魂的德育教育主题。二是忽视了德、智、体、美、劳等各种活动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导致理论、实践“两张皮”,不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说教多于生动活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更忽略了操行的训练和考察;教育内容回避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缺乏针对性;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德育教育工作收不到预期效果。

二、对走出困境的具体方法的探索

1.树立道德标杆。主要是利用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灌输古今中外历史上道德典型的言行及运用身边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褒贬。同时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树立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先进人物,倡导新的道德风尚,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和作品,宣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和读书修身活动,并且及时揭露、批评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言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明意识。通过这些道德教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内心树立道德标杆。

2.深化道德情感。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开始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行之有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深化中学生的道德情感。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4

二、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柔性的,要做好,绝非易事。不可否认的是,在新形势下,我们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应对,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活动,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更加注重于形式化和机械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在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应以社会性为基础,为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坎里,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网上环境复杂,青少年学生自身的批判能力弱

由于中学生还没有建立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容易受外界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二是:网络可以说是一个大染缸,各种思想并存在其中,缺乏政治判断力的学生往往容易因为不冷静、不理性而走向极端。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丰富学生思想的同时,又加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网络虽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但网络内容良莠不齐,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学校中个别中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因通宵玩游戏导致上课迟到、打瞌睡、旷课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不仅是网络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也在于中学生批判鉴别能力太弱。

(三)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单一

在我们的高校中,教育者基本上是遵照“师道尊严”的传统,在这样的情况下,受教育者会缺乏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英国大学的课堂上,上课方式和方法更随意一些,没有固定的桌椅,教师走来走去与学生围坐在一起,这种方式更能体现师生间的平等,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思想。在考试方式上,也只注重学生学科试卷分数的高低,教师很少去多方面的考虑学生的素质,这样一来,很难从整体上去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及人品。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

上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顺应新形势,去面对和解决。我们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什么样的路径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做出改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关注中学生情感及实际生活,开展“人心工程”——网上心理咨询室

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激发积极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活动,以培养真正的道德习惯。那么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及其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资格证,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具备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实行“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心理咨询师证制度,让老师持双证上岗,将更有利于提高师资水平和政治教学实效。各高校可以在网上开办心理咨询室,全面加强对学生群体行为的有针对性的主动辅导比如针对考试,专门举办考前辅导的心理训练班,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也可以采用英国大学的导师制,让学生在校园的生活如同在自己的家园中般,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和融洽。

(二)规范网络,发挥青年学生主体性——完善网络学习环境

环境塑造人,因此我们可以塑造具有学院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如在网上建立“学习小组”、举办理论征文活动、学生干部培训班等活动,让“学生思政网站”更加规范和充满活力。学生喜欢自己搞的活动,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不喜欢教师主导下的说教式,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更加注意学生的感受,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搞活动,比如开展“网络德治工程”,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思政教育方式。同时,我们还可以向学生及家长推荐一批健康优秀的网上园地、上网场所,组织专家开设网络文化和技术课。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5

有些学生热衷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用人单位,缺乏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就业、择业及创业的积极性。有些学生不从自身条件和现实情况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有些学生过分看重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忽视了就业岗位对自身发展空间的影响。

2.诚信道德缺失。

有些学生在求职简历中弄虚作假,伪造荣誉证书、等级证书、学历证书,虚报成绩,盲目签约,随意毁约。有些学生毕业后不及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3.不遵守校规校纪。

有些学生不注意文明自律,面临就业,开始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有些学生以求职应聘为名随意旷课、迟到,有的宿舍卫生脏乱差,有些学生吸烟喝酒等现象严重。

4.心情浮燥、焦虑。

有些学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前的学习生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忙于求职应聘,不能合理安排求职应聘与上课学习的时间,导致其毕业前挂科,影响了毕业和就业。以上情形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

二、大学生就业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工作

加强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中,要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课是和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核心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为就业后更好的工作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基础。为指导好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课应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观念渗透到教学中去。

3.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思想政治理论,培育学生职业理想

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要全面客观介绍本专业特点、专业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及时代需要,激发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教育学生将自身的职业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和时代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课教学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多渠道为学生搭建课内外实践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充分了解基层、了解西部、了解企事业单位、了解社会的发展现状,从而树立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决心。

4.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确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

应教育学生在确立职业目标时,做到两个符合。一是要符合自身情况,二是要符合社会需要。学生首先要做好自我评估,充分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从而对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合理的抉择。其次,还要充分了解社会,评估周边各种社会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5.校团委要指导与就业有关的社团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就业主题教育活动

各社团可通过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模拟招聘会、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世情、国情和社情的教育,大力宣传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预期及就业心态。

6.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可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一对一咨询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的心理困惑及实际困难。通过解读就业政策及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投身基层、西部的信心。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6

[作者简介]张喆(1967-),男,甘肃静宁人,宁夏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文教育。(宁夏银川750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质量工程”项目“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新型课堂学习理论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44-02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关系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理论界对人文精神的探讨也不断深入。人文精神实质上就是人文主义精神,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演变,人文精神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也不断地发展变化。现代人文主义者普遍认为人文精神是追求人的价值,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协调,以现实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它高扬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高举自由、平等、民主的旗帜,执著追求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探索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等。我们常说的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当代学界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有相通之处。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明确的人生目标、符合社会发展的理想和信念、高尚的情操、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的范畴,也是正确人生观的教育目标。以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人文精神追求的终极关怀,它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一个认识体系,更重要的是一个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定理想信念,了解国史、国情,领会并认同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实质上就是一个世界观问题,与我们提倡人文精神中要树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想和信念是一致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涉及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与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所追求的人的发展、自我实现、探索生命意义等是一致的,只有将自我实现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在强调“三观”教育的基础上,更是指出了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方向、途径与原则,而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则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人文精神培育的关系密切,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人文精神内涵的应有之义。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一)学习革命伟人的思想、精神、品格,树立大学生人生学习的榜样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们都不仅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等革命伟人的事迹,更要学习他们的思想、精神、品格。让革命伟人的品质促使学生形成自发的内省力、内驱力,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浸染、熏陶出伟人的品质和修养。注重对学生进行革命先辈们英雄事迹的教育,引发学生对人类历史长河中文明积累过程的兴趣,激励学生为人类作贡献的雄心壮志。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是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来体现的,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民族,涌现出特定的民族英雄,而这些英雄人物又都代表了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特征、思想和精神,体现了特定时代和民族的综合的人文理想和文化积淀。因此,革命伟人是属于时代的,是时代精神的内化,是人类思想和行为在历史长河中的典型化。历史就是由这些鲜活的典型化素材构成的。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革命伟人事迹中浓郁的人文气息感染、熏陶学生。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反思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

革命导师的生平事迹就是为真理、为科学、为人类进步而斗争,充满了革命献身精神;不惜牺牲生命,充满了浓厚的人文精神。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畏艰难险阻,不畏失败而灰心,不被权威所吓倒,对革命道路进行了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伟人们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对真理的不断追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重要精神追求,有了这种精神榜样,才能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信仰科学与民主,培养良好的人格,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和建设社会做好人文素养储备。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新人,推动历史进步,引领时展。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革命伟人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给大学生以强烈的美感和震撼,促使大学生的心灵、品格、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让进步的、纯洁的、高尚的、健康的人文精神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素养。

(二)了解国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帮助大学生树立当代世界意识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无论讲哪门课,都离不开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分析,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关注世界,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培养大学生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形成多元化的文化观,使大学生更具广阔的、开放的心态;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这是当今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应该重视的课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教育界都认识到,今天的青年一代要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需要广泛理解各种文化与各种文明,尊重人类发展的多样性,理解世界的纷繁变化。从整体的、均衡的世界观出发,大学生不但要了解世界上的各种文化,而且要了解人类共同的愿望与共同的难题,学会从他人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对世界不同文明要有包容之心。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在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已是时展的趋势,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竞争也越来越频繁和激烈。中华民族要想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全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等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积极推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挖掘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先进因素并且发扬光大,在全球化进程中完成中华民族的精神重建,这也是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新理念。

当今世界,信息传递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交往互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沟通越来越普遍,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没有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长期与世界隔绝。“地球村”时代已经到来,世界各国在交往中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崭新局面,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一种由世界各民族共同关注、共同认可的文明价值正在逐步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中蕴涵着人类的共同追求,“地球公民”概念也正在形成,对于青年一代说,具有开放的世界意识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树立的理念。增进大学生对全世界其他民族的认识和理解,以多元化世界观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与变化、危机与挑战。培养大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多元的文化观,以更宽、更

(三)建立和谐课堂,通过“多维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品质的自我完善

改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掌握真理”的权威化、绝对化,构建和谐课堂,转变缺乏人文关怀和平等交流的单一灌输的教学模式,是当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大趋势。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学生与朋友的往来与友情发展,建立起当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新型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尊师爱生、和平共处的氛围,形成彼此尊重、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健康的、具有人文关怀的和谐课堂。时代要求大学生在学习中要发挥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同时,更要发挥个人与群体的合作关系,主动进行人际交往,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是当今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趋势。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人、帮助人、关心人,让学生体验关心他人和被人关心的感受,养成对自己行为和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在学习与交往中体现主动性、能动性,人文素养也就顺其自然得到培养。

积极开展研究型学习,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扬弃”,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师生研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理论探索和思想文化的评价应该建立在开放的、多元的评价体系,不要一锤定音,马上盖棺定论,而应该给学生多留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多元性、开放性的评价中来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内化为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教育。正如一位教育者呼吁:“只有心灵的改善,才能拥有真正的智慧,我们希望整个教育把能力定位在改善学生的心灵,养成公正价值观的基础上,早日实现由‘分数关怀’向‘人文关怀’的飞跃。”这也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心声。

[参考文献]

[1]杜时忠.人文教育的价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龙应台.假如纳粹头子会弹钢琴,有哲学博士学位[J].大学生,2004(15).

[3]叶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17).

[4]陈剩勇.全球化、族群认同与历史教育[J].史林,2003(6).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7

同志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政治和思想是统帅,是灵魂。中学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坚持中学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中学教育的任务就是为把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学教育的目标,也是办好学校教育的根本方向所在。要牢牢掌握这个方向,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坚持正确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才能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方向。这是因为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人才的方向。这是因为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也不是能够自发实现的,而必须自学地促使其现实。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教师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教师队伍中有部门同志也陷入了“金钱万能”的深渊,钻进了“钱”的胡同里,出现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表现出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用经济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我们不能否定在当今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解决好教师的物质利益,提高教师物质待遇,使他们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对稳定教师队伍所起的重要作用,但不能用物质利益代替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就会走到“金钱万能”的歧路上。我个人认为要稳定和建设好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学教师队伍,根本的出路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对教师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教育,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使广大教师从理论上搞清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基本道理,能够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明白自己承担的历史责任,自觉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从而促使教师世界观和教育观的转变,增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尽职尽责。同时,各级领导干部也应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教师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解决好教师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只有这样,中学教师队伍才能建设好。

实际证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教师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教师的头脑,使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明白自己肩负伟大责任、自身工作的目的、意义,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的学习、工作同社会主义事业,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联系起来,把个人前途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调动起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就能激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

二、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对中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

2.1思想政治对于中学生确立和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有主导型作用

培养学生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对青少年一代在政治上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全体教师、思想工作者特别是政治课教师,一定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确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政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和对待国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在现阶段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最起码的政治标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是“四项基本原则”的坚持者和捍卫者,要培养这样的学生,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障作用,引导学生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学校培养人才的工作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走上邪路。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8

观念是人们行动的先导,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观念(理念),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到:

1.1 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1.2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业务素质。研究性课程是近年来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的一种较为新颖的课程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具有研究素质的教师,即研究型教师。政治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形成多层次新型的知识结构,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1.3 创新教学方法。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合作者。素质教育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技能,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眼前发展,更要着眼于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意学习方法培养,更要注重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艺术,更注重学的方法。教师要能够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2.1 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不在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深究为什么了,因而高中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干扰学生,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辩,“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下,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

2.2 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三、创造条件推动创新教育

3.1 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紧张,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畅谈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

3.2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创新。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加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9

1994年,中共中央颁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对当代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其中也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可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1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1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既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有时代特征。中国文化既包括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又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笔者比较推崇杜超老师的观点。杜超老师在《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一书中说:所谓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

1.2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精华

1.2.1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纵观中国历史,爱国主义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体现了中华儿女爱国忧国,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精神。因此,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

1.2.2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现代社会所倡导的道德价值观念《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要求公民奉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这些在当代社会大力弘扬的“诚实守信、自强不息、与人为善”等价值观念其实一直都蕴含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孔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说“俭节则吕,淫佚则亡”;孟子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周易》中也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无不要求以和谐为主导思想。

1.2.3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大量激励个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内容自强不息的思想,从中华民族产生之时就已产生,其最早的理论代表作当推《周易》。《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为曾经在黑暗中的中国人点亮一盏明灯。中国古人崇拜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体现了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精神。孑L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白有云:“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些自强不息、坚忍不拔、顽强奋斗乐观向上的诗句素材都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1.3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1.3.1崇古守旧崇古守旧表现在人的思想上温顺保守,容易满足,不思进取和革新。这是中国人比较显著人格特征,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思想的缺陷所在。这种对上古社会的推崇,造成了中华民族心理上的循古、好古、崇古的习惯,厚古薄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阻碍着人们的创造活动,影响人们的创新进取精神。

1.3.2纲常礼教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三纲五常是最重要的道德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在国家社稷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个人的价值、尊严、个性等等都是某种偶然性的东西,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是封建社会的伦理思想。这种封建的纲常礼教在两千多年来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沉重枷锁。

1.3.3重情轻理重情轻理是“天人合一”影响下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中国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是融于自然,与自然合二为一,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征服自然,因此,中国人不需要发展精确的思维去了解、认知自然,并令自然为己所用。所以,中国的“天人合一”则造就了中国重情轻理、缺乏科学理性的局面。中国人由于缺乏抽象的理论探索和严格的逻辑推理,因此,相应的也就缺乏科学的知识和理性的精神,更多的中国人看重的是对人生大智慧的领悟,却缺乏对细微事物的彻底了解,对许多事情不是通过客观的分析,这反映在人格特征上就是笼统无知和情绪化。

2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1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关键环节在于能否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使其在自身内容的建构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以保持与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中国传统文化有价值的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一,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远大理想。我国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与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外来文化进入到中国,致使部分国人出现信仰危机,民族意识有所淡薄,因此,在现阶段更要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以民族英雄为榜样,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富强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继承传统诚信观,诚信立人。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信条和优良传统。挖掘、践行、弘扬传统诚信道德,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价值。要教育学生言行相符,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言行一致和责任义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建立艰苦奋斗、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学生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人才的培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大量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和人物事迹,是教育当代大学生顽强奋斗、百折不挠、乐观向上最好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可以教育当代大学生坚定信念、自强不息,还可以教育当代大学生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坚强不屈,在面对成功时能胜而不骄,能妥善解决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感情挫折、就业困难等问题。

2.2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2.2.1阻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崇古守旧”的传统文化思想压抑了人们创新精神的发展;“中庸之道”则要求人们看待问题不要走极端,执其中而求其平。大学生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没有个性特征,无创造精神。与现代创新教育所追求的培养创新精神、个性张扬、塑造独立人格的教育目标相左。

2.2.2不利于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培植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而儒家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伦理政治型文化,道德价值具有至上性,而且传统伦理反映的都是一种义务观念,而忽视了人的权利,从而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权利观念严重缺失。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重视做人、人际关系,是将人放在传统伦理规范中来考虑的。不是肯定个人价值,而是肯定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意义。这固然有利于培养人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意识,但却忽视了人本身的权利,从而对培育大学生的权利意识产生了消极影响。

2.2.3不利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育“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指导下,十分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和息争,固然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但由于片面强调和谐而排斥竞争,“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助长了不求进取、反对冒尖、无所作为的保守心理,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无疑。“无欲无求”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培育。

3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走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子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走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子,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广泛实现。此外,传统文化的覆盖面广大,能影响到每一位大学生,这就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度,使其作用能在最大范围内得到全面实现。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10

实验过程

一、分析情况,确定目标阶段

第一步,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制定总目标。

我们课题组根据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公民这个中学阶段的教育总目标,根据总课题组提出的让学生“学 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初中阶段教育目标,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分析了教材的内容,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制 定了总目标。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不但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要通过知识传授,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贯 彻落实到行为上。因此,我们从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制定了总目标。

认识方面:学生能理解“法律”一词的含义,知道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及其作用、法律规范对青少年成长 的密切关系;知道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政治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情感方面:学生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情感。

行为方面:学生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勇于维护宪法和法 律的尊严。

第二步,分析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不能仅仅根据分数而定,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代表他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我们根 据这届学生进入中学后的表现,听取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法制观念、意识以及在遵守法 律、法规方面的表现,确定了由低到高的四个分层类型。

第一层:不知法、不懂法,并有违法甚至轻徽犯罪行为,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

第二层:有一定法律常识,但是非不分,看到同学违法犯罪行为不检举、不揭发,甚至包庇、间接违法。

第三层:有一定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自己基本守法,但对违法犯罪现象不闻不问,明折保身。

第四层:有较强法制观念,不但个人自觉守法,而且对于犯罪现象,敢于揭发甚至斗争

第三步,根据每一层学生情况,确定每一层所要达到的分层目标。

第一层目标:初步了解书本上讲授的一些基本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基本上知法守法。

第二层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知识,尤其是和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制内容,是非分明,并能与违 法犯罪现象划清界限。

第三层目标:能知法懂法守法,在遵守国家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爱憎分明,勇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 尊严养成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良好习惯,能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第四层目标:有较强法制观念,对法律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不但自己学法守法,而且还能积极宣传法律, 教育他人知法懂法守法,并能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法律知识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步,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目标

将课题总目标、分层目标印发给学生,教师详细解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 目标,同时对学生强调:所选的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应该是经自己努力能够 达到的目标。另外学生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适度修改,甚至可以自订目标。

第五步,学生选定目标、教师调整,最后学生明确目标。

学生选定目标后,有的过高或过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调整目标。经过师生共 同调整目标后,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同时教师也明确了学生的层次类型。

二、根据目标,进行分层教学、教育阶段:

1.课堂内分层教学

备课 教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时,必须考虑对各类学生的不同要求,要把一节课中的各个环 节上,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形式写在教案上。

讲授 在课堂教学的讲授方法上,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采用搭台阶的方法教师搭一层,学生登一层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思路,在知识不断深化的同时觉得自己听懂了、学会了,激发学生继续登台阶的愿 望,最后达到课堂教学目的。教师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达到最高台阶,不同层次同学达到相应的台阶就算基本达 到要求,并继续鼓励学生向高层次台阶迈进。(参见页底所示的在讲授权利义务时所搭四层台阶的示意图。) ────────────────────── │权利概念││具体权利││掌握权利的含义││权利义务相同点│ ──────────────────────

─────

│ 权利义务 │ 列出 举例 对照例子讲述 分析得出 │ │

│ 相互关系 │

───── ────────────────────── │义务概念││具体义务││掌握义务的含义││权利义务不同点│ ──────────────────────

第一层要求 第二层要求 第三层要求 第四层要求

提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 一些带有启发性和复习 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做到有的放矢。

讨论 课堂讨论采取三种形式:

同质组讨论:把同一层次分在一组内,不同层次的组讨论不同程度的问题,讨论有针对性,效果理想。

异质组讨论:混合编组,讨论同一问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质组讨论,异质组交流:将同一层次的同学分在同桌,一起讨论属于本层次范围内的问题,然而请不同 层次的小组互相交流各自讨论的结果。

作业 作业分层有两种形式:

(1)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数量,不同内容,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对层次低的学生布置较少,较容易 的作业。而层次较高的学生布置较难、较多的作业。

(2)全班同学作业相同,但降低对低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求,提高对高层次学生的要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

2.课堂外分层教育

课堂外的教育应做到“二结合,一落实”,即:结合分层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落实重点,做到重 点学生重点帮教,每位政治课任课教师在所教班级重点落实一、二帮教对象(第一层学生)。一方面帮助他补 缺补差,另一方面经常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找学生谈心,了解目标达到情况,鼓励和帮助他实现目标。

对于层次较高的同学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在课外学法的兴趣,诸如搞了法律知识专题剪报小组,组织法律知 识竞赛,从而激发了高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语文组配合下,参加了区政治小论文的评比活动,并获 得了此项比赛中的一半奖项。

三、形成性评价阶段

根据学生知识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学期结束后,先进行知识考核, 命题兼顾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知识的题占60%,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题占30%,有一定难度的 必做题占10%,同时增加10%可以让高层次同学发挥的选做题,使试卷能反映各层次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程度。教师要求第一层同学只要达到50分,第二层同学达到65分,第三层同学达到80分,第四层达到90分,学 生只要达到这些要求就算合格。然后,让每个同学根据一学期的各方面表现,如出勤、早自习、课堂纪律、作 业情况,特别是行为习惯和校内外各方面表现,加上知识考核目标达到的情况,自己考核目标达到的程度,并 报出成绩,教师根据所了解的该生情况进得调整,并向学生说明调整的理由,最后在学生认同后,得出考核成 绩。不论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自己订出的目标,就能得到好的成绩和评价。

实验结论

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我校实验了近两年,我们初步归纳了以下五点结论。

1.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中紧紧围 绕自己选择的分层目标进行有效有目的的努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学,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 非实验年级,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2.思想政治课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学生不仅知识掌握达到目标要求,而且在情感和行为上也达到了目标要 求,进而提高了思想觉悟。分层递进教学,克服了以往造成的思想教育目标高不可攀、学生由于达不到要求而 自暴自弃的弊病。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一层层攀登,慢慢达到目标,学生思想觉悟提高的效果明显。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11

实验过程

一、分析情况,确定目标阶段

第一步,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制定总目标。

我们课题组根据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公民这个中学阶段的教育总目标,根据总课题组提出的让学生“学 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初中阶段教育目标,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分析了教材的内容,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制 定了总目标。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不但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要通过知识传授,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贯 彻落实到行为上。因此,我们从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制定了总目标。

认识方面:学生能理解“法律”一词的含义,知道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及其作用、法律规范对青少年成长 的密切关系;知道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政治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情感方面:学生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情感。

行为方面:学生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勇于维护宪法和法 律的尊严。

第二步,分析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不能仅仅根据分数而定,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代表他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我们根 据这届学生进入中学后的表现,听取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法制观念、意识以及在遵守法 律、法规方面的表现,确定了由低到高的四个分层类型。

第一层:不知法、不懂法,并有违法甚至轻徽犯罪行为,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

第二层:有一定法律常识,但是非不分,看到同学违法犯罪行为不检举、不揭发,甚至包庇、间接违法。

第三层:有一定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自己基本守法,但对违法犯罪现象不闻不问,明折保身。

第四层:有较强法制观念,不但个人自觉守法,而且对于犯罪现象,敢于揭发甚至斗争

第三步,根据每一层学生情况,确定每一层所要达到的分层目标。

第一层目标:初步了解书本上讲授的一些基本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基本上知法守法。

第二层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知识,尤其是和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制内容,是非分明,并能与违 法犯罪现象划清界限。

第三层目标:能知法懂法守法,在遵守国家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爱憎分明,勇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 尊严养成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良好习惯,能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第四层目标:有较强法制观念,对法律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不但自己学法守法,而且还能积极宣传法律, 教育他人知法懂法守法,并能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法律知识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步,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目标

将课题总目标、分层目标印发给学生,教师详细解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 目标,同时对学生强调:所选的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应该是经自己努力能够 达到的目标。另外学生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适度修改,甚至可以自订目标。

第五步,学生选定目标、教师调整,最后学生明确目标。

学生选定目标后,有的过高或过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调整目标。经过师生共 同调整目标后,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同时教师也明确了学生的层次类型。

二、根据目标,进行分层教学、教育阶段:

1.课堂内分层教学

备课 教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时,必须考虑对各类学生的不同要求,要把一节课中的各个环 节上,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形式写在教案上。

讲授 在课堂教学的讲授方法上,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采用搭台阶的方法教师搭一层,学生登一层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思路,在知识不断深化的同时觉得自己听懂了、学会了,激发学生继续登台阶的愿 望,最后达到课堂教学目的。教师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达到最高台阶,不同层次同学达到相应的台阶就算基本达 到要求,并继续鼓励学生向高层次台阶迈进。(参见页底所示的在讲授权利义务时所搭四层台阶的示意图。) ────────────────────── │权利概念││具体权利││掌握权利的含义││权利义务相同点│ ──────────────────────

─────

│ 权利义务 │ 列出 举例 对照例子讲述 分析得出 │ │

│ 相互关系 │

───── ────────────────────── │义务概念││具体义务││掌握义务的含义││权利义务不同点│ ──────────────────────

第一层要求 第二层要求 第三层要求 第四层要求

提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和复习 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做到有的放矢。

讨论 课堂讨论采取三种形式:

同质组讨论:把同一层次分在一组内,不同层次的组讨论不同程度的问题,讨论有针对性,效果理想。

异质组讨论:混合编组,讨论同一问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质组讨论,异质组交流:将同一层次的同学分在同桌,一起讨论属于本层次范围内的问题,然而请不同 层次的小组互相交流各自讨论的结果。

作业 作业分层有两种形式:

(1)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数量,不同内容,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对层次低的学生布置较少,较容易 的作业。而层次较高的学生布置较难、较多的作业。

(2)全班同学作业相同,但降低对低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求,提高对高层次学生的要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

2.课堂外分层教育

课堂外的教育应做到“二结合,一落实”,即:结合分层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落实重点,做到重 点学生重点帮教,每位政治课任课教师在所教班级重点落实一、二帮教对象(第一层学生)。一方面帮助他补 缺补差,另一方面经常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找学生谈心,了解目标达到情况,鼓励和帮助他实现目标。

对于层次较高的同学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在课外学法的兴趣,诸如搞了法律知识专题剪报小组,组织法律知 识竞赛,从而激发了高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语文组配合下,参加了区政治小论文的评比活动,并获 得了此项比赛中的一半奖项。

三、形成性评价阶段

根据学生知识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学期结束后,先进行知识考核, 命题兼顾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知识的题占60%,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题占30%,有一定难度的 必做题占10%,同时增加10%可以让高层次同学发挥的选做题,使试卷能反映各层次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程度。教师要求第一层同学只要达到50分,第二层同学达到65分,第三层同学达到80分,第四层达到90分,学 生只要达到这些要求就算合格。然后,让每个同学根据一学期的各方面表现,如出勤、早自习、课堂纪律、作 业情况,特别是行为习惯和校内外各方面表现,加上知识考核目标达到的情况,自己考核目标达到的程度,并 报出成绩,教师根据所了解的该生情况进得调整,并向学生说明调整的理由,最后在学生认同后,得出考核成 绩。不论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自己订出的目标,就能得到好的成绩和评价。

实验结论

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我校实验了近两年,我们初步归纳了以下五点结论。

1.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中紧紧围 绕自己选择的分层目标进行有效有目的的努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学,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 非实验年级,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2.思想政治课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学生不仅知识掌握达到目标要求,而且在情感和行为上也达到了目标要 求,进而提高了思想觉悟。分层递进教学,克服了以往造成的思想教育目标高不可攀、学生由于达不到要求而 自暴自弃的弊病。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一层层攀登,慢慢达到目标,学生思想觉悟提高的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