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石化职称论文

中石化职称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30 11:38:58

中石化职称论文

中石化职称论文例1

王天普是十八大后中石化系统内被查处的第二名高管。去年12月3日,中石化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称,中石化党组免去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薛万东职务,并表示其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博士高管、黑马少帅

曾刊文谈破解腐败问题的出路

2003年4月,王天普任中石化高级副总裁,主要负责安全生产方面事务。2005年,王天普再进一程,任中石化总裁一职,成为中石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裁,被称作“黑马少帅”。

知情人称王天普为人低调,而媒体对其报道也不多。《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检索发现,王天普在2009年9月的一个网络视频访谈中称,中石化不存在“高额垄断利润”问题,他强调公司盈利基本用于国家能源事业和企业自身发展。当时在国际油价大幅走低,其他油企纷纷降价的情况下,中石化坚持不降价策略,引起市场对其“高额垄断利润”的质疑。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据媒体报道,王天普于2013年在中央党校举办的一个研究专题班上发言称,在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一些部门和干部存在的不良风气、腐败消极现象,不容忽视,“破解腐败带来的问题的出路是要深化改革”。

曾在中央巡视组进驻后被实名举报

4月27日晚,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王天普调查的消息。当晚,中石化集团党组召开会议,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全力做好当前工作,确保企业稳定。中石化官网也公告称,王天普向公司提交辞呈,辞去其非执行董事、副董事长等职务,该辞呈即日生效。

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王天普所涉问题包括帮助其亲属从中石化拿到大笔订单。而王天普是4月27日下午下班前被叫去谈话,当场宣布被调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上述报道向中石化宣传工作部(新闻办)进行求证,得到的回复是“官方回应都在‘石化实说’微博中,请时时关注就可以”。截至4月30日发稿,“石化实说”没有与此相关的新的内容。

4月28日上午,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主持召开全系统干部视频会议,要求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确保生产、队伍、企业稳定,打造阳光、廉洁中石化。傅成玉称,中国石化的广大干部员工是守纪律、讲规矩的,是勤勉尽职、敬业奉献的,中央对中石化的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员工是信任的。“王天普的违纪违法问题,败坏了石油石化行业的优良传统,玷污了中国石化的形象,影响极其恶劣”。

2014年年初,在傅成玉的大力推动下,中石化开始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中石化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傅成玉的内部改革实际上遇到了中石化内部“保守派”的抵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并没有在亲密合作,二者之间的分歧其实是越来越大。傅成玉与王天普之间关系恶化在中石化内部已是公开的秘密。

4月30日晚,有媒体报道称,在当日中石化举行的党组会议上,傅成玉被宣布退休,接替他的是此前在中国工程院担任副院长的王玉普,中石化对此并未否认。按照惯例,大型央企董事长的退休年龄为63岁,再过一个多月将年满64岁的傅成玉已属“超期服役”。

中央巡视组在中石化不同层级、板块都发现问题

今年2月初,中央第六巡视组向中石化反馈了专项巡视情况。巡视组组长赵文波表示,在巡视中发现,中石化不同层级、不同板块经营管理人员利用掌握的资源和平台,在工程建设、物资供应、油品销售、合资合作、海外经营中搞利益输送和交换;有的领导人员亲属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通过承揽中石化业务、进行关联交易谋利。巡视组称,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人员的问题线索,已按有关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及有关部门处理。

中石化职称论文例2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4282

国内刊号:11-3980/D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石化职称论文例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呼吁国家给予政策支持,解决中石化协解人员的养老问题。

而据时代周报调查,8万-11万元的补偿金,仅是这些活不下去的人的“上限”,河南原县级石油公司协解人员的补偿金大部分不超过2万元。

“真的活不下去了”

“一些人没有工作,住在棚户区,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今年全国两会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发言说。他建议解决国有企业的社保欠账。

13年前,2001年前后,中石化进行减员增效、改制分流,有30万名职工与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按傅成玉的说法,当时实行的是买断工龄:根据工龄、级别,中石化给了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一次性补偿,费用在8万-11万之间。

《中国青年报》于今年3月10日报道了傅成玉的讲话,“按一个月3000元,(补偿费)3年就可以花完”。这批当年的下岗职工还得自己承担缴纳社保的费用,全国各地,最低的一年要1.3万元,最高的省份可以达到2.6万元。

傅成玉说,经过人社部、财政部和国资委的许可,中石化现在能够替一部分人解决临时性工作,做清洁工,做门卫。但是按照当地政府的标准,一个月只能拿800-900元钱。有的买完保险只能剩下147元钱。

调任中石化之前,傅成玉从来没有听说企业还会有“维稳办”,一年里能收到一两封告状信就不错了。但来到中石化后,他却经常遇到下岗老职工上访、堵路甚至堵公司的情况,总公司下面的一个机关单位就被“围了三次”。

傅成玉组织座谈会,见了一些老职工代表。他发现职工们“真的活不下去了”。

历史欠账,事出有因。

中石化内部人士分析,当时为配合公司上市,中石化压缩人力成本、减员力度非常之大。

据中石化云南石油总公司文件《关于云南省石油总公司、股份分公司“十五”期间暨2001年减员增效工作的实施方案》显示,云南石油总公司2000年获批的正式职工控制指标为8201人,减员分流任务是45%,为3691人,接近云南总公司职工的一半。仅 2001年,全省石油系统就要减员1640人。

2001年4月23日的《北京石油报》刊登《减员必须增效》一文:“据初步测算,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每年共减员分流8万人,当年可核减工资总额4.75亿元,再加上各种社会保险,当年可节约人工成本9.12亿元,以后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4.24亿元,四年就可收回减员分流所支付的费用。按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十五期间共减员分流28万人计算,五年可以节约人工成本107亿元。”

该文显示:“从2006年起,每年就可节约30.8亿元,相当于集团公司1998年全年的利润总额。可见,减员分流是投入产出比最高、‘投资’收回最快的措施。”

“可以说,中石化当年把30万人一下子推到社会上,才有今天形成利润的条件!”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还有更惨的”

就协解人员买断工龄的资金标准(亦称“补偿补助金”),中石化当时的相关文件规定:按照职工的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有条件的可按照职工的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生活补助费,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

这里的月工资,以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审核确定的上年度月工资标准为准,总的买断资金合计按不超过职工工龄每满一年2.5个月工资的水平控制。

据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中石化北京分公司的协解人员,按照4750元/年工龄的标准,云南分公司是3900元/年工龄,天津分公司是4200元/年工龄。这三家分公司同属中石化的销售板块。

如果一名中石化北京加油站的加油工工作了20年,于2000年协解,那么她就得到4750×20,共9.5万元买断资金。这也就是傅成玉所说的8万-11万元之间的水平。

2001年协解工作完成后,有老职工反映待遇过低的问题,中石化印发《关于近期协解人员上访问题的答复口径及政策依据的通知》(下称“通知”),提供相关案例供内部人员答复职工时采用:

“某协解人员,男,协解时50岁,工龄31年,领取补偿补助金12.7万元。按照当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最低缴费基数,2002―2005年的缴费情况按实际技术和费率测算,2006年以后按缴费基数每年增长10%、缴费比例不变测算,10年的‘两险’缴费总额为2.3万元,扣除‘两险’缴费总额后余10.4万元,分摊到120个月,月均生活费为860多元,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470元)。”

“同一单位某协解人员,女,协解时40岁,工龄21年,领取补偿补助金8.6万元。按同样方法计算,10年缴费总额2.3万元,剩余6.3万元,月均生活费为520元,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470元。”

通知从而得出结论:“从目前了解和分析看,多数协解人员月均生活水平均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及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通知据此要求:“由于协解人员已经与原用人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原用人单位没有再承担其社会保险缴纳的义务,在这个问题上各单位绝不能开口子。”

上述中石化分析人士指出,通知提到的每年的社保缴费平均额为2300元(2.3万除以10),而傅成玉称目前个人缴纳社保费用最低一年“1.3万元”。二者相差甚远。

13年弹指一挥间,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变化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中石化北京的协解人员提供的资料显示:

“2001年中石化企业的月均工资是1600元,今年石油公司机关普通员工的年薪达10余万元。据北京市劳动局统计,北京市2001年平均最低月工资标准是412元,2012年1月至10月平均最低月工资标准是1260元。2001年汽油价格是每升2元左右,2012年汽油价格是每升8元左右。商品房价格涨了10倍。”

离奇的是河南分公司的标准。

河南分公司最早在三门峡卢氏县石油公司开展所谓“减员增效”改革,时代周报接触到卢氏县石油公司一位26年工龄的职工,1955年生人,2000年7月,该职工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至今,该职工总共得到两笔资金,共1.4万余元。

据时代周报多方调查,河南分公司县级石油公司的协解职工,无论工龄长短,大都在2万元以下,超过2万元的寥寥可数!

原商丘市睢县石油公司339名职工全部下岗,成为协解人员,原睢县石油公司张世福,今年73岁,1960年参军,1972年以副营职转业到地方,协解时工龄40年。2000年9月就满退休年龄了,但2000年底竟然办了协解手续(违背中石化政策,下文有详述)。他拿到手里不足2万元。

蒋举生,1940年生人,1957年参加工作,协解时有43年工龄,买断资金仅有1.1424万元。蒋钜林,原睢县石油公司财务科长、会计师,1980年元旦参加工作,2001年11月被协解。工作整整22年,仅拿到买断资金1.044万元。

据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中石化河南销售板块的协解职工,买断工龄的标准平均为500-600元/年,与全国其他地区有天壤之别!“其他省份的协解职工,生活已经很不好了,河南的协解人员比他们更惨!”这位人士称。

河南的资金黑洞?

“河南分公司协解职工执行的补偿标准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有关领导了解这一情况后,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一位河南籍协解人员告诉时代周报。

据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河南分公司2000-2001年共分三次协解21330人,而且全部是县级的石油公司。

上文提到的原睢县石油公司协解职工的《经济补偿通知书》上,均有本公司常年亏损、资不抵债的字样。省、市级公司享受优惠。比如,商丘市公司年龄较大的老职工,由市公司将其个人的各项社会统筹以及正式退休之前的工资,一次性全部交给劳动部门,委托劳动部门管理。对带资分流者,每位职工可带3万-5万元的有效资产。

“1998年县级石油公司资产早就上划了,当时协解资金,以市级公司的上年度月均工资为标准,报省公司审核,亏损、资不抵债根本不是理由。”中石化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

“就算是县级公司亏损严重、人员臃肿,但整个河南的销售收益,能比云南差到哪去?”

这位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解释:“河南销售板块的协解资金,当时存在一个巨大的黑洞,钱是有,但没有用在职工身上。”河南协解人员被推向社会后,普遍生活困难,举步维艰。

上文提到的会计师蒋钜林,1998年4月至协解前的2001年11月,在长达43个月内,他没有领过工资,单位欠发13920元;加上应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发下岗生活费2640元,共计欠发工资16560元。

蒋钜林全家五口人挤在两间不足50平米的破房子里生活。下岗时,蒋钜林正值壮年,没有能力赡养年迈体弱的父母,还得靠他们那微薄的收入接济度日。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无力支付他们的学费,正读高中的大女儿不得不辍学打工。

据形成于2011年的《睢县石油公司困难职工统计表》(相关职工自发整理)显示,其中126位职工生活非常困难,有的常年患病无钱医治;有的还在上大学的孩子无钱供养。其中6位退休人员甚至连普通农民都能享受到的医保都无法享受,如71岁的蒋举生老人,协解前工作了47年,到现在还没有医保。

从协解开始至今的十多年里,至少在傅成玉提出此问题之前,河南分公司就此问题一直上访不断。

为缓解压力,从2005年底开始,由地方政府的维稳系统配合,河南分公司对全省两万多名县级石油公司协解职工发放“协解前下岗期间生活费”。

2006年3月,河南三门峡卢氏石油公司下岗职工与公司、当地政法部门签订《不准上访承诺书》。“拿这个生活费,就必须得给签承诺书”,卢氏县一位协解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位协解人员当时得到了7000元的“生活费”。

据一位协解人员透露未经官方正式透露的消息,此举共耗费资金3.2亿元,按全省2万多名协解人员人均7000元计算,他们发给职工的生活费不足1.5亿元,其余大头资金被河南分公司用于支付办公经费和日常开支。全省各地和中石化驻豫企业直接参与维护稳定工作的人数达近3000人。另据知情人的说法,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在7亿-9亿元之间。

“还账”刻不容缓

当时的买断工龄对不对?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199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层征缴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以‘买断工龄’等形式终止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

而就实际操作方式而言,受访的多位协解人员认为程序明显失当。

中国石化(2001)人劳字63号《开展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工作实施办法》第三条“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操作程序”第一项规定:“在解除劳动合同前,职工首先要提出‘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书面申请’”。

“我们从没有一个职工写过申请。”原睢县石油公司职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解除劳动合同前,睢县石油公司向职工发放了《民意调查表》,该表第一条第二项“睢县石油公司人员出路”规定:“必须与睢县石油公司签订终止劳动合同的协议”;第三项规定“如果按规定三个月后签订解除的,经济补偿费最高不得超过原来的一半(三个月内解除的补偿为5000-10000元);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半年,超过半年的一分没有”。

“《劳动法》和中石化的相关文件都规定:经用人单位和职工‘协商一致’,才可解除劳动合同,这个民意调查表强调的‘必须’、超过多少时间就没有补偿等,都是欺诈性质的!”上述职工说。

据原三门峡卢氏县石油公司介绍,2000年7月,在卢氏县公安局五楼突击召开石油公司职工大会,与会领导以“谁不在协解合同上签字就不让出门”相威胁,此举迫使仅剩三个月、一年、三年、五年的时间就要退休的老职工下岗。

而中石化相关文件规定“距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内部退养”,不适用协解政策。

傅成玉在两会政协讨论会上的发言,更多基于道德层面的,言之切切,令人无不生出恻隐之心。

据3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13年前,企业处在要垮了的状态,我们把好资产留下了,为了支持我们的改革,让他们下岗了。从法律角度说,他们已经不是企业的职工了,但这些资产是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得来的,这里面也包括他们。”傅成玉说。

“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情况发展好了,但是我们今天不该忘记这一群人,更不应该让他们单独承受改革的成本。”傅成玉说。

傅成玉在政协讨论会上还补充说,中石化去年上缴税收3218亿元,一天给国家缴税8.8个亿,“不能再拖了,现在有条件也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给予政策支持,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来解决这部分下岗职工的养老问题。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傅的讲话一出,在中石化协解人员中反响巨大!一名原河南驻马店汝南县石油公司的男性协解职工,2001年,没有签过任何手续,就被莫名其妙地协解了。在得知傅成玉讲话后,他急忙赶到原单位,用办公室的打印机打出中青报的相关报道,交予在职领导传看。

“傅成玉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但是河南当年的协解资金黑洞,他应该重视。向国家要政策的同时,也要解决自身的管理问题。”上述中石化内部人士称。

中石化职称论文例4

关键词:红楼梦;石神女;水原型

作者简介:尉超伟,女,出生年月:1982年5月,籍贯:陕西宝鸡,学历:文艺学硕士,职称: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民间文学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7-0034-01

中石化职称论文例5

一、引言

石化(fossilization)一词在1992年被Selinker & Lamendella定义为“学习者中介语学习停止的过程,表现为持续稳固的非目标语结构。” 这意味着Selinker把石化的定义从最初的倒退扩展到二语学习的最终语言获得,从语法结构延伸到语言的任何层面。

Ellis(1994)把石化的原因也分为5个方面:1.年龄因素(age);2.缺乏融入目的语社会和文化的欲望(lack of desire to acculturate);3.交际的压力(communicative pressure);4.缺乏学习的机会(lack of learning opportunity);5.反馈性质对学习者二语使用的影响(the nature of the feedback on learner's use of L2)。

二、口语石化的表现

从高职学生的英语表现上来看,口语的石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音石化,体现在辅音和重音上;二是语法石化,体现在动词和it的使用上。

(一)语音石化

1.加音或吞音

英语中辅音连缀的现象非常多,而汉语中却没有这种的形式,因此有的学生往往在两个辅音中间加一个/?/。如grass/grɑ:s/被读成/g?rɑ:s/,green/gri:n/,please/pli:z/分别错念成/g?ri:n/和/p?li:z/。另外,有的学生在读以清辅音结尾的单词时也习惯加/?/,如dog/d?g / 被读成/ d?g /。或者给一个单词加上/r/ 的音,例如将because 念成/b?'k?rz /,us念成/?rs /,was念成/ w?rz /等。还有些学生常在词中或词尾非重读音节上存在吞音现象,如把original /?'r?d??n(?)l/念成/?'r?d??'n(?)l/等。

2.重音混用

汉语的重音绝大多数是后置的,英语重音指派比较复杂,大多数是重音在词首。学习者习惯把汉语的重音模式迁移到英语上,此外英语词汇的重音位置基本固定,单词的重音有区别词性和意义的功能,如desert/dez t/(n. 沙漠),/ di'z :t/(v. 抛弃)。单词重音也可区分复合词和名词短语,复合词的重音在第一个名词上,而名词短语的重音在第二个名词上,如'greenhouse(温室)和green'house(绿色的房间)。而汉语无论重音在前在后,都不会对词性和意义产生影响,所以学习者对英语重音不容易把握。

(二)语法石化

在汉语中,动词形式本身不发生任何变化。但在英语中,动词的变化规则却十分繁多。学生在书面任务时例如作文、翻译、阅读中可以有意识地注意这些规则,但在口语中往往总是忘记这些变化规则,造成石化。例如:

1.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变化形式

在汉语中谓语动词的形式不会随着主语人称数的变化而变化,但英语要求主谓一致,这就让许多学生在口语表达的时候会忘记一般现在时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变化。例如:

He often goes to office at 8 a.m. 被说成 He often go to office at 8 a.m.

I have finished my work,so has he. 被说成 I have finished my work,so have he.

2.动词连用

在汉语中几个动词会连续出现,而英语中动词不能连续以原形出现,而是要由不定式,或-ing,或with搭配介宾短语或从句等多种形式连接。比如,在睡觉前我喜欢看几页书。学生通常会口译成:I like read…er… reading some pages of the book before go to bed.在这句话里,like后面接v-ing的形式是学生学英语最先接触到的形式,因而在翻译时会有意识地纠正其错误。而真正的石化是发生在后半句,before介词后面只能跟v-ing形式,但学生却用了原形。这种石化现象在高职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

3. it的使用

英语中it的使用是非常活跃的。有时it不指代具体的东西,而泛指天气、距离、价值、质量、温度等。比如:指天气:It's raining heavily,isn't it?指距离:It is some 2 kilometers from my home to school. 指价值:It is 35 pounds. 指温度:Today it is 39 degrees centigrade. 如果把这些句子翻译成汉语,我们会发现it这个词在汉语中并没有出现。所以学生在用英语口头表达这些意思的时候,会忘记使用it,转而直译相应的单词如the weather,the distance,the price,the temperature.这样的石化现象导致学生说出的英语非常中国化,而不是地道的英语表达。

三、口语石化的原因

(一)母语的负迁移

母语干扰是造成二语习得者语音石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各属不同的语言体系,他们在发音上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受母语及方言影响,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往往倾向于将汉语中的音素及其变体、重音、节奏模式、语言的过渡形式、语调模式及与其他音素的相互作用方式一同转移到英语语言中,最终造成绝大多数二语学习者即使学了很长时间的英语,仍然无法克服他们的“外国腔”。

(二)学生的自身因素

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和高考入学成绩不如本科生,基础较薄弱。尤其是来自教育落后的地区的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由于教学材料的输入有偏差,导致语音方面的问题很多,而且很难纠正。

(三)教学现状

很多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认为在校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三、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同时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英语的运用很少甚至用不到英语,所以对英语的学习还是只限于笔头上的考试。由于语音的不标准,语法错误繁多,导致许多学生对说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的要求是可望不可即。仅有少数学生是凭着兴趣练习英语口语,由于缺乏系统的指导和足够的耐心毅力,最后也不了了之。

四、口语石化的应对措施

加强口语教学,可以给新入学的高职学生安排一定课时量的语音课程或者训练。教师应督促学生模仿掌握语音,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帮助学生纠正因母语影响而寒生的错误语音。

另外,应通过各种教学资料的输入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口语练习的兴趣。目前网络资源丰富,学生只能盲目寻找,此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有目的地搜集适合学生当前水平的口语资料,比如:动画短片、新闻视频、比赛集锦、字幕电影电视等等。在教学活动上,除了依照教材进行的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等,还可以组织英文歌曲比赛,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诗歌、绕口令、日常英语用语,也可以让学生学唱简短易学的英文歌曲,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朗诵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看到自己日益提高的英语能力而增加学习英语的信心。

英语口语是英语学习乃至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和教师都应给予足够重视。口语的学习可以大大带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全面促进英语教学。相信在学生的坚持和老师的合理指导下语音石化现象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参考文献】

[1]Ellis,R. .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Selinker,L. & Lamendella,U. Language transfer and fossilization: The multiple effects principles. In S. Gass & L. Selinker (Eds.),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 (pp. 197-216).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2.

中石化职称论文例6

影响时代风潮的作家

石原慎太郎在日本人眼里,首先是一个知名度相当高的作家。石原于1932年9月30日生于神户。父亲石原洁在海运公司任职,家境优渥。石原从小的理想是做一名海军军官或外交官。十九岁时父亲早逝,让家庭经济陷入困境,长子石原为早日承担重担,改变初衷,于1952年考入东京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社会学和经济学。

石原读大学时十分活跃,热衷政治社会问题,还是纯正的文学青年,钟情文学和艺术。他在大三时便开始创作,1955年他写成中篇小说《太阳的季节》前去投稿,一举获得文学界“新人奖”。继而摘得日本最具权威的文学大奖之一芥川奖,成为当时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一炮而红。

从《太阳的季节》就可窥见石原日后的叛逆个性。小说讲述战后日本一群追求享乐的青年,生活失去目标,青春放荡不羁,不时更换交往对象,将女性当……这些素材不少都来自于石原自己和弟弟的生活。石原在大三时与18岁女友石田典子结婚,然后一连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石原伸晃如今也是日本政坛的中坚人物。

《太阳的季节》流露出对那群青年并无谴责,甚至略带颂扬的情绪,时至今日也许不足为奇,但在五十年前还偏于保守的日本可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将它与美国战后文学“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尽管褒贬不一,但“太阳族”成为一个时代的流行名词。有人把石原慎太郎称为日本的“爱情教父”,甚至他的发型也被称为“石原头”而风靡一时。1956年,根据小说《太阳的季节》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男主角即是石原慎太郎的弟弟石原裕次郎。石原慎太郎本人也在电影中客串演出。直到2002年,这部小说还持续被改编成影视剧作品,由明星主演,广受欢迎。“太阳”二字每每被石原用来修饰自己,他组建新党名字的出处也一望可知。

成名后的石原从事小说写作,还创作电影脚本,担任电影导演。他后期的文学作品,颓废色彩一而贯之:与暴力的描写、对女性的轻视、“只有强者才是美丽”的强人哲学……充斥着他的小说。石原在1996年为悼念弟弟石原裕次郎,以他一生为题材写下《弟弟》一书,发行量突破120万本。2004年朝日电视台将其改编成五集电视剧,在日本引起了极大反响,据说,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以“感动和泪水”来评价该剧。

大打明星弟弟的温情牌

1966年石原作为《读卖新闻》的特派员赴战争中的南越采访,翌年回国后,他便决心踏入政坛。他曾写过文章,详细描述自己从政的原因:从战场带回的肝炎回国后发作,极为严重,让他几乎命垂一线。生死之际他自觉肉体行将崩溃,而强烈感觉到要通过政治重塑生命。

1968年成为石原人生的转折点。他作为自民党的一员宣布竞选参议员,在党内力量的支持和巨星胞弟的力挺下,石原慎太郎成为日本第一位取得三百多万票当选的参议员,正式登上政坛。后来他同样顺利当选众议员,前后连任八次,并担任过环境厅长官、运输大臣。1989年竞选自民党总裁失败后,石原沉寂了几年,不甘寂寞的他在1999年出马竞选东京都知事。东京都知事,相当于东京市市长,向来有“日本半边首相”的美称。东京占到全日1/5的人口与经济规模,让这一职位举足轻重。

当时的日本刚经历过“失去的十年”,经济低迷混乱,带来政局动荡。政府官员频爆丑闻,一年内三次组阁,使得人们强烈期待能够出现“强者”型的人物引领大局。石原正是抓住了选民的心理,承诺“东京可以说不”,“要让政府把权利还给东京”,这些棱角分明的政治主张让他脱颖而出。石原还善于利用“明星效应”,他的弟弟石原裕次郎在日本家喻户晓,是昭和时代著名的男明星,英年早逝。石原每到一处发表演讲开口便称:“我是石原裕次郎的哥哥,请多多关照。”选举最后一天下着雨,他的街头演说触景生情:“弟弟一来就下雨,他一定就在附近。”大打温情牌,为他赢得了不少青年和妇女的选票,最后顺利当选。

石原执政期间,敏感地察觉到民意,将炮口对准大银行、大公司,树立自己锐意改革的形象。他削减接近三分之一的城市预算和政府工资,带头给自己减少了10%的工资。改善环境质量、设定保育所的达标制度,创设一年365天24小时救急医疗设施等,这些便民政策在他任职期间一一落实。石原还很重视学校教育改革。2001年,他主导在东京都创设了升学指导重点校制度,提高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因公立学校学费远低于私立学校,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在东京都官方网页上的显著位置,有个栏目叫“知事的房间”,从这里可以了解石原知事的工作情形:施政方针、记者会见、媒体采访,以及出差何处和相应花费等。每周五,石原都要举行记者会,回答有关东京都政的各种问题,这些内容最后都会在网站上公开。他每周还会做客NHK几档收视率颇高的访谈节目,对日本历史,利益关系等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从1999年开始,石原连续四次当选东京都知事,每次都是创纪录的高票,并非偶然。他自我评价:“虽然在自民党时期没有太多政绩,但是在东京都时期还是很有干劲的。”

狠人说猛话

作为文人的石原,玩弄言辞不在话下,言行颇多雷人。2010年他评价现在的日本“就像一只被掉的狗”;2011年谈及日美关系时说:“日本战后一直是美国的情妇”;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他又大放厥词:“大地震是对日本的天谴”,遭到舆论痛批,翌日不得不公开谢罪;2012年参加东京电视台的节目,问及人生最后一顿晚餐想吃什么时,答:“女孩子。” ……“狠人说猛话”,又不按常理出牌,似乎是石原慎太郎的招牌形象。

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石原尤为强硬。他的反华言论由来已久,早在20多年前就攻击中日邦交正常化,是日本“中国”的领唱者之一。他坚持用“支那”称呼中国,并多次妄言“中国应分裂为多个国家”。他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怂恿日本天皇参拜靖国神社。他在1995年和2002年两次预言中国经济将会崩溃,当然,都落空了。在上,他公然支持“”。他参加过的葬礼,与李登辉来往不断,还曾邀请达赖喇嘛参观他的办公室。

但石原在2010年接受中国某媒体的采访时,却称自己“不是反中,是厌中。”“我很喜欢中国的文化,但是不喜欢中国的共产主义。”“我尤其喜欢中国的两个人物,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金瓶梅》里的西门庆。”采访完,他将自己在台湾出版的中文版小说《我不结婚》送给记者。当记者请他签名时,石原先请翻译为他写出繁体字,然后才肯照着落笔签名——“简化字不好!”

初次当选东京都知事后,石原就公布了一个“三不方针”:“不去北京,不见中国官方代表团,不和中国正式接触。”而2008年,他“食言”来到北京观看奥运会开幕式。他对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中国大学生赞赏有加:“他们非常亲切,彬彬有礼。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显然对国家和社会的前途抱有期待,这一点与日本的大学生完全不同。现在日本的年轻人都不谈论国家大事,日本的文坛也是如此。”当然一次北京之行并未改变他以后对待中国的态度。当时东京正在申办2016 年的奥运会,石原前来一是取经,二是也想争取中国对于东京的支持,故能放下身段向中国示好。政客总是现实的。

日本《每日新闻》指责石原:“东京都知事讲话的分量远远超过国会议员讲话,不妥就会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际交流关系付之东流。”但石原依然我行我素。招致批评在所难免,但耸人言论更会吸引公众眼球,他深谙此道。有美国政论家分析:“日本公众对持有坚定观念的知名政客有一定的偏好。”

矛盾狂热的爱国者

石原是反华先锋,更是反美先锋。追溯起来,他年轻时就读的神奈川县名校湘南中学,二战时曾是日本海军学校的预备校,他在此深受“忠君爱国”的国家主义教育。1945年日本战败时他刚满13岁。美军空袭和战后的进驻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刺激。

他曾在采访中讲诉过一次亲身经历。“放学的路上,响起了空袭警报。不一会儿,我们遭遇了美军飞机上的机枪扫射。一个同学脚上中了弹,后来终身残废。我们开始向附近森林里跑,又一架飞机的声音逼近了。我卧倒在田垄里,绝望地等待着机枪扫射的到来,然而飞机却没有扫射。我胆战心惊地抬头一看,褐色的机体上画着带白圈的太阳。我们的飞机!我激动得浑身颤抖。那种激动真是终身难忘。它让我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国家’。”

石原上学路上一处寡妇们接受阵亡丈夫遗骨的场所,后成了美军专用的妓院。“常看到半裸着的日本女人们与黑人士兵打情骂俏的场景。这让我实在无法忍受,后来就再也不走那条路了。”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是石原慎太郎非常敬慕的对象。1970年,三岛由纪夫抗议日本战后的西化和受制于美国,去自卫队剖腹自杀以谏世。这种激烈极端的做法,石原慎太郎却十分欣赏。某些日本人对美国帮助重建日本抱有感激之情,他认为这是奴性,应当抛弃。

1989年,石原慎太郎与盛田昭夫合作,推出政治评论集《日本可以说“不”》,甫一出版便引起轰动,名列当年十大畅销书之首。石原主张日本要在外交上摆脱对美国的服从和谄媚,勇敢地对美国的不合理要求说不。这本书在华盛顿也激起震动。美国国防部甚至将这本小册子译成英文,发给每个国会议员。石原后来趁势又出版了3本:《日本还是说“不”》、《日本坚决说“不”》、《日本经济可以说“不”》,都在重复和强调第一本的观点。

中石化职称论文例7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8607

国内刊号:13-1319/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石化职称论文例8

这是近日一炮走红的网络歌曲《我为祖国喝茅台》中的一段歌词,针对4月11日曝光的中石化“天价酒”事件,网友将歌唱石油工人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改编成此曲,并配上激昂的男高音唱腔制作成视频发在网上。

就在4天前的4月7日,发改委刚刚宣布,上调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00元和400元,90号汽油每升约涨0.37元,0号柴油涨0.34元。

在此之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为“中石化广东分公司”)被曝的花费168万元购买茅台、拉菲等高档酒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有人由此认为,中石化将购买“天价酒”的费用转嫁到了油价上涨的成本中。

内有深喉

4月11日晚10点,天涯社区突然出现了一个名为《中石化广东石油总经理鲁广余挥霍巨额公款触目惊心》的帖子,并附有三张增值税发票和一张提货单的复印件。

这四张票据显示: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仅在2010年中秋节期间,就购买了高达168万元的高档名酒,包括“拉菲”等名贵洋酒以及15年、30年、50年的高价茅台酒。

其中金额最大的一张发票显示,在2010年9月3日,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向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购进30年和50年500ml装茅台各30瓶、15年500ml装茅台60瓶,以及500ml装“新飞天50度”茅台360瓶,共计花费95.8万多元。

另外两张发票显示,在2010年9月10日,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向珠海一家公司购进两批酒,含税价分别为8.1万余元和10.7万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货单显示,最贵的一瓶拉菲1996(750ml)的无税进价是11846元。

网友周筱在央视等媒体爆料,一位在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士,主动找到他、充当“深喉”,向其披露了“天价酒”事件的更多内幕。但该深喉和发帖爆料人并不是同一人。“天价酒”事发可能与中石化的内斗有关。

“天价酒”事发的导火索,是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一把手”鲁广余多次购买高档奢侈品用于接待和个人享用,但从不和班子其他成员商量,甚至连“知会”也没有。全部高档酒,都由鲁广余一个人支配使用。

周筱说,深喉告诉他,这些高档酒除了鲁广余本人享用外,主要用于接待和送给两类人:一是中石化公司本系统的领导,二是广东分公司需要接待的系统之外的地方重要领导。

两天后的4月13日,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徐涛向媒体证实,2010年公司确实采购了数批酒,但表示这些酒的购买与公司总经理鲁广余个人无关,称“这批酒是公司正常的商品购进,属于公司‘非油品’经营项目”,即指这些“天价酒”放在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便利店进行销售。

但广州中石化加油站便利店的销售员却对媒体表示,便利店并不经营50年、30年、15年茅台等高档酒。按规定,便利店销售的所有商品都应由非油品部门统一采购。但周筱表示,深喉告诉他,这批被曝光的酒是由鲁广余安排人员单独采购、单独登记、单独保管的,根本没有经过非油品部门统一采购。因此,这些高档酒不在便利店销售也理所当然。

蹊跷倒卖

4月14日,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知情人给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提供了12张“广东省商品销售统一发票”复印件,这些发票显示“中石化广东广州石油分公司”将442瓶白酒和59瓶红酒卖给了广州两个酒类专营商行。

这个转卖行为,恰巧发生在有人向相关部门举报中石化广东分公司购买高价名酒之后。这些发票的开具日期全都是2010年10月20日,与前文所述网帖曝光的2010年9月花费168万元的购酒行为仅仅相差一个多月。

其中4张发票开给“广州市黄埔某酒业商行”,“品名规格”是“红酒”,单价均为5327元,共59瓶,总金额为31万多元。另外开给“广州天河某贸易部”的8张发票,“品名规格”写的是“白酒”,总金额为73万多元。

同时发票“开票明细”显示,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向天河某贸易部出售的白酒种类与网帖曝光的购酒种类极度重合,其中出售“新飞天50度”茅台360瓶,茅台30年16瓶,茅台50年24瓶,茅台15年42瓶。

不同的是,网帖曝光的购酒发票显示的购酒总数为480瓶,而这些售酒发票的卖酒总数为442瓶;网帖曝光的购酒发票的单价分别为494元、5982元、10255元和2563元,而售酒发票中的“单价”却只有一个:1661元。

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从贵州购进这442瓶酒的进货总价约为62万元,广州分公司以73万元卖给天河某贸易部,获利11万元。而这批酒在市场上的零售总价约为124万元,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将51万元的利润空间,留给了天河某贸易部。其中的玄机只有当事人知晓。

企业自查

4月13日上午,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召开了三次紧急会议,要求各个部门严查泄密“内鬼”,一旦查出定要严惩,并要求任何人不得接受媒体采访,只有公司安排的发言人可以对外发言。

第二天,中石化集团公司便派出由纪检监察局、人事部、办公厅和销售事业部等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来到广东调查。4月15日下午,鲁广余被停职配合调查,其工作由中石化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夏接管。

与此同时,调查组也展开了紧锣密鼓地调查工作,周筱说,“4月16日,深喉告诉我,调查组正在日夜加班、不断地约谈员工,他们也想早点上报结果,因为这个事情造成的社会影响太大了。”

“但4月17日凌晨,深喉突然和我联系说,不要再用手机和他联系,他的手机马上要停用。”周筱称,深喉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从此之后他就与深喉失去了联系。4月19日,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助理黎海琳在接受本刊电话采访时称,“调查组已离开广州,返回北京。”

但4月21日,中石化新闻处处长王涛却告诉本刊,“调查组仍在广州调查,鲁广余也仍在停职中”。随后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4月19日调查组向党组作出汇报之后,4月21日至23日,再赴广东分公司进行补充调查。

在4月20日召开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年度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说,违规购买高档酒的行为,不符合中石化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精细管理要求,中石化广大干部职工对此类现象也是明确反对、坚决抵制的。

同时,傅成玉表示,在调查组最后结论出来之前,立即在全系统全面开展自查自纠,通过此事,举一反三,抓好整改,对超标准、超规定的行为,都要进行认真彻底的整改。

“个人决定”

4月25日下午,中石化召集媒体举行新闻会,通报“天价酒事件”调查结果。

在会上,中石化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春光还宣读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关于欢迎社会监督的有关决定》,并决定聘请社会监督员,同时公开了媒体垂询电话,表示欢迎媒体监督。

会称,鲁广余严重违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企业内控制度,个人决定、私下违规购买高档酒,严重损害了中石化的形象,其个人负有直接责任。中石化党组决定免去鲁广余广东石油分公司总经理职务,降职使用。同时,对其给予经济处罚,对已消费的13.11万元红酒费用,由其个人承担。此次会的新闻联络人曾先生对本刊记者称,鲁广余具体将担任何职,目前尚未作出决定。

调查结果显示,鲁广余确实于2010年9月,未经该公司领导班子研究,私自安排下属从贵州茅台销售有限公司购进茅台酒480瓶,从珠海市某贸易公司购进红酒696瓶,两项货款合计158.9万元。

同时,去年10月,有群众将此事向广东分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事业部举报。随后,鲁广余安排有关部门,通过做账将该酒转入广州分公司非油品业务渠道,进行虚假销售,抽回资金、应付检查。

调查显示,鲁广余通过广州2家酒业经销商,将104.8万元货款汇入广州分公司账户,广州分公司向其出具卖酒的货款发票,但并未把酒卖给这两家公司。此后,鲁广余通过朋友联系,以高于进价的价格将白酒出售给江苏、山东等另5家社会单位,让这5家单位给上述2家酒业经销商汇款冲账。这也基本证实了新华社“中国网事”关于卖酒的报道。

唯一不同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售出的茅台酒数为450瓶,而不是442瓶,剩余30瓶存放在广东分公司物品库房;红酒并未卖出,已有613瓶用于业务接待,总价值13万余元(其中11,380元/瓶的2瓶;3,200元的10瓶;3,880元的3瓶)。其中,剩余高档红酒81瓶,价值近50万元(其中11,380元/瓶的10瓶;13,860元/瓶的12瓶;3,880元/瓶的45瓶,3,200元/瓶的14瓶)。

最后中石化表示,将通过加强执行力建设、强化制度监管、加强作风建设、加强艰苦奋斗教育等措施,切实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监管缺失

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曝光的“天价酒”事件,并不是中石化第一次陷入“天价门”,很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早在2009年7月,中石化就被曝光花费2.4亿元装修总部大楼,安装1200万元的天价吊灯。随后,中石化澄清吊灯的全部造价是156万多元。

“这种事情不光这一家公司有,别的国企也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2009年8月,中石化的“老大哥”中石油也被曝出“花费20亿元团购上千套商品房”。

同时,中石油201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全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合计高达1200多亿元,平均每天的运营成本达3亿多元。中石化去年年报也显示,该公司全年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510亿元,其中并不包括337亿元的职工费用,既然这些“天价酒”已有价值13万余元的613瓶被用于业务接待自然属于经营成本。

对于这些大型国企、央企层出不穷的“天价门”事件,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主要是因为总经理的权力太大,没有制约,董事会也没有很好地监督管理他们。”

杨宜勇也认为,正是因为对于这些大型国企、央企的监管职能的缺失,比如人大、政协的监管职责也不落实,才导致此类现象屡见不鲜。另外,企业制度本身也不完善,没有成本控制意识,财务信息也不公开、不透明。“虽然这些国企都属于全民资产,理论上应由全民监督,但是现在你看不到财务信息,谁也不知道它们花了多少。”

中石化职称论文例9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能力型和就业型教育,就是俗称的“专才教育”[1]。这种专才教育对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一定的操作性。但在当今社会更开放、发展更迅速的情形下,这种目标定位呈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首先,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看,这种目标下培养出的“专才”极有可能面临就业难和转岗难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通过市场调节的合理配置实现的,竞争就业和双向选择是人才市场的基本法则。一个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的人,即使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因缺乏专业间的横向渗透和伸张,在竞争中也难以占据有利位置[2]。其次,知识经济日渐凸显,高科技促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技术含量日益提升,产业岗位轮换频繁。越来越快的岗位变动和职业流动,需要从业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嫁接,更应有功能的整合。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多样多变的社会需求面前无动于衷或束手无策,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就会渐显萎缩[3]。

一、专业嫁接的思路

(一)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近几年来,随着石化行业的振兴,以及机构重组、人员调整的结果,各大石化单位急需补充大量人员,尤其是成本低、能力强的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的高技能人才[4]。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的特色专业是已有57年历史的石油化工专业,近几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且就业的质量非常高,学生应该在校学习三年,一般情况下,在两学年还未结束时,几乎一半的学生已经签订了就业单位。就业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导向,学院内一些非石化类专业纷纷与石化专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合嫁接,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系和计算机应用科学系,专业嫁接为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确实找到了新的出路。使学生既掌握了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的石化类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即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5]。

(二)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必备知识体系

专业嫁接的效果应该达到嫁接专业(比如文科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被嫁接专业(如石化专业)学生应有的必备知识体系,而嫁接专业又有其自身专业的要求,如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实现专业嫁接,必须要对嫁接专业的课程进行较大规模的整合,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基础、必须、实用、够用的理论实践知识。为了将文科类专业与石化专业进行嫁接,开设的嫁接课程有《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设备》、《石化专业认识实习》。理科类非石化专业与石化专业的嫁接时开设的嫁接课程有《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化工技能取证》。

高职教育提倡理论教学“课件化”、实践教学“现场化”,尤其在专业嫁接过程中,为提高效率并保证嫁接的目的,更应该做到这点。我们已经为《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开发了适宜的电子课件,根据编写的《石化中试装置实训教程》校内讲义在学院的中试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现场化教学实习,完全达到了上述要求。

二、文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开设嫁接的专业课程时,必须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差别,必须将嫁接的课程以恰当的形式组织,以达到扩大知识面而又能够有效克服因专业性过强导致的生僻难懂,确实使非石化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的嫁接掌握石化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实现学生“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的“通才”教育目标[6]。

(一)化学课程整合

人文系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非常有限,文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往往不感兴趣或学习时不得要领,《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涵盖了高中阶段化学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并且对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部分进行了扩展,既是对三年高中化学的浓缩与简化,又能承接部分石化系学生所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俗称四大化学)基础知识。这门综合性的课程开设一学期,40课时。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40课时内还要理解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如果两个专业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太远,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文系、石化系分别位于东、西两个校区,学生做一次实验非常不方便,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开发了一套适合文科专业的《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该课件有445MB,刻成一张光盘,《实用化学基础》共分九章,每章包含有:

powerpoint演示文稿。演示讲课的提纲、重要知识点、例题、习题,并将与课程有关的动画、视频进行了相应链接;

flas。模拟有机物分子构型、有机反应历程、模拟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易懂,可以节约用于实验的财力、人力、时间的投入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视频。课件中有40余个精心收集、制作的视频文件,比如乙醇的生产过程、有机物的性质、石油的用途等电视片、真实录像将教学与生产过程紧密相连,除了该光盘中所含的视频,我们还有另外两张有机化学操作、无机化学实验、玻璃仪器的洗涤等教学录像改制的光盘;

图片。几百幅图片展示了环境污染、化学污染造成的可怕疾病,展示了工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展示了高分子、高科技材料,有利于建立起直观的印象,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拉近;

例题、习题。每章都有与之配套的例题、习题,制作成word文档。已经链接到powerpoint演示文稿,独立放置可以更方便查找。

(二)工艺课程整合

文科类专业在学习一定的化学知识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掌握一些石化产品、石化工艺、石化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工艺设备的基础知识,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

应用英语(石化方向)三个专业,就开设了一门《石油化工设备》的课程,主要讲解一些石油产品、石化原料、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等知识,主要是石化专业一些应知的知识点,30课时左右就能够对石化行业有基本的了解。

(三)实践课程整合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化系有着雄厚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课时比例超过了理论课时,对于嫁接石化专业的文科专业,我们专门划出一周的时间为其安排一门《石化专业认识实习》,主要内容包括:

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对石化企业生产特点、事故预防等有了直观、感性认识;

参观石化中试装置,加深理解所学的工艺知识,亲眼看到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设备、装置,现场认识管线、仪表、阀门等,能够在现场摸清工艺流程;

进入化学实验室亲手做1~2个实验,认识大量现代化分析仪器、小型设备。

三、理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一)工艺课程整合

理科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有比较扎实的化学基础,在学习石化类课程时就应该扩展课程,并且适当加深深度,我们针对学院内的理科非石化专业编写了《石油化工工艺基础》教材,内容涵盖石化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和《高分子化学》,按照石化类专业教学计划,以上前三门课程每门需要讲授两学期,《高分子化学》讲一学期。对于非石化类的理科专业,在进行专业嫁接时,不可能按石化类专业的教学课时进行,这样就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上提炼出每门课程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除了在教材的编写上下功夫,开发与之匹配的电子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化工原理》部分的单元过程和设备,需要通过模型、照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常规教学中还需要实验、仿真、实训,在不足20课时情况下,大致将《化工原理》主要的精髓学完,必须借助于多媒体的电子课件,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收集了有关泵、换热器、精馏塔、吸收塔等大量的动画、视频、照片,用于教学的效果非常突出。《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要讲解很多装置的工艺流程,常规教学利用布质或纸质挂图,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流程以动画或图片实现,教和学的过程变得轻松,教和学的内容也得到极大的扩充。

(二)职业技能取证

非石化类理科专业,比如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专门开设了《化工总控工技能取证》课程,课程标准与石化专业学生一样,参加统一的取证培训和考试,通过2周(60学时)的强化训练,让其掌握化工总控工中级工应知应会的理论实践知识,通过理论考试和上机仿真操作。

四、专业嫁接的效果

(一)嫁接课程教学效果

《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程于2004年秋季用于教学,连续使用了7年,在教学过程中经多位老师的不断补充、完善,教学效果与常规手段相比,大大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丰富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写出有价值的小论文,并且在化学专题演讲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是难以达到的。

《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于2005年秋季用于教学,多个教师在开设该门课程的10余个班内试用,从老师的反馈和课堂上同学的反应来看,采用电子课件授课与常规的教学相比,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讲课的容量得到极大的扩充,而没有给学生带来负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许多石化专业的知识,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真正达到了专业嫁接的目的。

(二)嫁接专业就业效果

根据本校招生就业办公网显示的石化专业以及嫁接石化类课程专业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嫁接石化类课程的理科专业有油气储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文科专业有市场开发与营销(油料储运)、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应用英语(石化方向),越来越多的专业开始与学院的特色专业进行嫁接,且嫁接的程度越来越大。这些专业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在嫁接石化类课程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嫁接后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

学,2006.

[2] 裴建平.有关高职课程设置问题的几点看法[J].职业技

术教育(教学版),2006,27(2):26-27.

[3] 李晓.浅议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南方论刊,2009,

(10):95-97.

[4] 荣志远.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D].兰州大学,2007.

[5]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

中石化职称论文例10

苏宏章与辽宁大学渊源颇深,他出生于1959年,是沈阳本地人,辽大也恰巧那一年在沈阳建校。结束恢复高考后,苏宏章考入这所大学,成为哲学系1978级本科生。在这所院系里,他结识了众多同学,这批同学中有不少人后来和苏宏章一样陆续走上仕途并渐居高位,曾经作为辽宁大学哲学系的骄傲被人称道。

然而世事难料,多年以后回望苏宏章的同学圈,诸多曾经的辉煌者在最近两年的反腐大潮中均已黯然跌落。其中,1983年8月与苏宏章同时从辽大哲学系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王阳,于2016年3月16日在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位上落马。王阳涉案被查仅二十天,苏宏章又应声落马,一对昔日同学最终殊途同归,令人唏嘘。

王阳与苏宏章不到一个月内先后落马,二人均是在前任省委书记王珉主政辽宁时期完成的仕途重要一步:厅级官员向省级官员跃进。而王珉则在苏宏章、王阳二人之前,于2016年3月4日被中纪委宣布涉嫌腐败接受调查,王珉时任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个月内,三位与辽宁官场有牵连的“老虎”被拿下,辽宁官场风雨欲来,反腐浪潮下一步涌向何方,难以预判。

哲学系往事

李小石告诉《凤凰周刊》,苏宏章19岁上大学,在1977、1978及1979那三级学生里算是相当年轻的,因为当时是结束刚恢复高考,不少学生是被耽误了十年的“老三届”。

那时的苏宏章,没有显露丝毫的个性锋芒。他们那批学生中,有一部分人思维很活跃,热衷政治,但苏宏章不在此列。他无论读书、写作,都没有让人感觉突出的地方;他也不是班干部,与老师们的交流也非常有限。多年以后,不少老师对苏宏章的印象模糊不清,甚至有人需要翻看同学录才能具体确认他是哪一届的学生。

尽管在学校时表现并不突出,但1983年8月毕业时,苏宏章却幸运地被分配进入辽宁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开始了自己的仕途。而早苏宏章一届毕业的哲学系师兄蔡哲夫此时已经在辽宁省委组织部担任干事工作一年有余。王阳的工作起步则相对位置较低,他毕业时被分配至鞍山一个教师进修学校担任教员,不过他工作不到一年,即于1984年1月调动至鞍山市委办公厅,也踏上了仕途征程。

苏宏章的另外一名同学、辽宁绥中人于大清则走了一条与同学们不同的仕途道路,他无意中进入军界,并在军界与辽宁同乡徐才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后随着徐才厚的高升而逐步提升,最终荣升少将。

当然,与这些进入仕途的同学不同,大多数的哲学系毕业生还是从事了普通工作,其中不乏留校做教员的。一位当年留校的哲学系教师告诉《凤凰周刊》,他们那几届学生毕业后也偶有聚会,但同学聚会上,几乎见不到上述几位走仕途的同学的身影,显然他们自己另有一个圈子,对与这些当普通教员的同学聚会并不看重。

李小石告诉《凤凰周刊》,他教过苏宏章两年的课,但苏宏章“毕业后9年没有打过一个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登门拜访过我。”1991年的一天,苏宏章突然来到了李小石家中。

1991年的苏宏章,时任辽宁省委直属机关工委讲师团教研室主任,职称为讲师,行政级别正科。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的资料显示,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的东北人民政府机关文化学校,后又几经变迁,分别在原省委、省政府两个机关业余大学和两个机关讲师团共计四个单位分别合并的基础上,于1993年重新组建而成。这意味着,1992年,对苏宏章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决定了他能否在即将成立的新学校中实现处级的突破。

为了来年的进步,1991年的苏宏章很忙。作为党校,实现身份和地位突破的前提必是论文或专著的发表,因此苏宏章迫切需要独立出版专著来证明自己。

为此,苏宏章写了一本专著,书名叫做《利益论》。为了这本书顺利出版,苏宏章遍寻关系,最终找到了母校辽宁大学的出版社。出版社方面审看书稿后,要求苏宏章缴纳两万元出版费才给出版。两万元人民币在当时来说并非小数。

于是苏宏章才想到他昔日的老师李小石,毕竟李小石是该校哲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在学校里有相当的名望。苏宏章认为,有李老师的出面,出版社一定会网开一面,降低出版价码。

李小石热情接待了当年的学生,他告诉《凤凰周刊》,他确实去帮苏宏章联系了,他觉得既然学生提出来了,他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给学生说句话,让出版社降低出版费。“但是很遗憾,出版社有自身的运行制度,委婉地拒绝了我的请求。”

王小石把结果反馈给苏宏章后,苏宏章显然有些失望。此后,苏再也没有踏进过李小石的家门。

后来,苏宏章这本19万字的专著依然在辽大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显示出版时间为1991年底,只印刷过一次,印量仅1000册。次年的职称评审如期举行,《利益论》成了苏宏章从讲师晋升副教授的最大砝码。但苏宏章并不满足,他还想用这本书实现从讲师到正教授的破格提拔。

当年的辽宁省哲学学科职称评审小组组长,恰恰是苏宏章当年的另外一位老师范庚之,范此时已经从辽大调到另一所高校任教。

“苏宏章一看管评审的是我,起初很高兴。”范庚之向《凤凰周刊》回忆,他当时看到学生来评审,也很高兴的,但是等到看了评审材料后,他又有点失望。“苏宏章当时坚决让我给他破格提正教授,说这个职称对他非常重要,他必须成功不能失败。我客气地表示,破格提拔并非不可以,但是要经过同行评议,你这个书,水平稀松平常,离破格提拔实在差距太大,恐怕我们不会给你特批的。”

为此,在评审结果即将通告之前,苏宏章和一个同学,提了一个大兜子来到范庚之所在学校的办公室。

20多年过去,范庚之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苏宏章将兜子里的东西逐一摆出,“我看到,是两瓶茅台酒和中华烟。这在当时都是十分稀罕难得的东西。”范庚之回忆说:“我当时对他说了一句话:赶紧拿走,正教授不要想了。”范记得,虽然被拒绝,但苏宏章依然不想打退堂鼓,他对范表示:“你作为我的老师,何苦为难自己的学生?”

范庚之不为所动。“直到现在苏宏章的职称还是副教授。”范说,当时跑职称的并非个案,但像苏宏章这样“锲而不舍”乃至“死皮赖脸”的极其罕见。“他写的是《利益论》,我看他最懂的是‘潜规则’。”范庚之坦言。

殊途同归官场路

1993年,副教授职称的苏宏章成为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副校长。1995年,他谋到了前往锦州市下辖的黑山县任副县长一年的机会。熟悉苏宏章的人士称,这一年的副县长经历,无非是为了凑足基层工作经验,为将来的提拔打基础。果然,一年后37岁的苏宏章官升正处,成为辽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此后,苏宏章在官场积累6年,2002年成为沈阳市委副书记,官至正厅级。在沈阳市委副书记任上,苏宏章一干9年,分管过的领域包括政法、组织人事、文化传媒、体育等等。

2011年10月,中共辽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沈阳开幕。已经在厅级官位上徘徊了9年的苏宏章,再次来到官场的十字路口。这次会议上,苏宏章意外成为最大“黑马”,当选为辽宁省委常委,随后接棒政法委书记。之所以称其为黑马,是因为苏宏章虽然位列正厅级,但9年来一直是副职,而按照中共一贯做法,正厅升常委,原则上需要正职的历练,一个正厅正职经历都没有的苏宏章,却做到了。苏宏章的这次不同寻常的提拔也让很多人对时任省委书记王珉产生了质疑。

晋升高位后,苏宏章曾担任过范庚之所在学校的名誉校长。尽管此时范庚之已退休,但也经常回学校授课或参与活动。“有一次我见到他带着一帮人上楼,他抬头看到了我,脸上的表情瞬间从缓和到僵硬,一句话没说,扭头走了。他一定记恨我当年的坚持挡了他往上爬的路。”范庚之语气轻松地说,就算苏宏章地位再高,拿《利益论》那样的书来评职称,他依然不会开口子。

据沈阳市法院系统人士透露,苏宏章喜欢干预人事升迁,“部分干部存在档案造假等问题,诸如抹去受处分记录,年龄、学历造假等,但这些档案有问题的人士却得到了提拔,法院内部不无怨言。”

《凤凰周刊》获悉,苏宏章被调查后,辽宁省法院系统部分官员的档案被调走,这些官员的升迁与苏宏章存在关联。

苏宏章被指热衷干预干部调整的同时,对文化事业也比较上心。在他担任沈阳市委副书记主管文化工作期间,赵本山与苏宏章母校辽宁大学合作成立了本山艺术学院,将赵本山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向全国推广。2008年7月的奥运火炬传递中,苏宏章从赵本山手中接过奥运圣火,点燃圣火盆,成为奥运火炬传递沈阳站的最后一名火炬手。

中共十以后,反腐飓风强烈。2014年,中央巡视组巡视辽宁省,并于当年7月给出一份措辞严谨的巡视情况反馈,称该省“在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方面,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对选举中组织工作纪律出现的问题重视不够”;“在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选任干部沟通酝酿不够充分,干部任用领导打招呼、拉票跑要之风较为突出,干部调整频繁,超职数配备,干部档案记载不实问题严重”。并提出建议:“省委要吸取换届选举工作的教训,坚决查处拉票贿选,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要认真整改选人用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禁领导干部打招呼干预人事安排,严厉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狠刹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纠正干部超配和干部档案弄虚作假问题”。

沈阳一位政法界人士告诉《凤凰周刊》,巡视组意见提到的问题,几乎都牵涉到苏宏章,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未被立即拿下。不过,据这位与苏宏章同处一楼办公的人士观察,中央巡视组走了之后,苏宏章为政风格大变,不像原来那样频繁地在公众面前亮相,而是刻意地保持低调。 辽宁大学老校区一角。苏宏章和他的同窗当年从这里集结。

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2016年2月27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纪委第三巡视组对辽宁省开展巡视“回头看”。

前述沈阳政法界人士透露,巡视组再次驾临辽宁,苏宏章的情绪更是低落,“他应该已经感觉到这一天终究会到来。”

迟到了两年的靴子终于在中央巡视组“回头看”工作中落地后,回头再看苏宏章的同学圈,结局竟然惊人类似。

2016年3月16日,时任辽宁省人大副主任的王阳比苏宏章早20天落马。

而更早的两年前,辽宁接受第一轮巡视期间,苏宏章每天提心吊胆过日子的时候,他昔日一同毕业分配进入辽宁省委工作的师兄蔡哲夫,于2014年3月29日坠楼身亡,蔡生前任中国大唐集团副总经理。官方仅称蔡哲夫系“意外身亡”,其死因至今未有详细披露。

同在2014年,他们昔日的同学、时任第二炮兵副政委的于大清因涉违法犯罪被军事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中石化职称论文例11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身 高: 167cm 体 重: 58kg

户 籍: 云南曲靖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海南大学 学 历: 本科

专业名称: 戏剧影视文学 毕业年份: 2012年

工作年限: 一年以上 职 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影视/媒体

行政/后勤-其它职位

职位名称: 媒体 ; 文案策划 ; 企业文化

工作地区: 湛江市霞山区 ;

待遇要求: 2000元/月 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 精通 ; 普通话 标准

计算机能力: 证书 初级 ;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2006年9月 - 2012年7月 海南大学 本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海南省广播电视总台政法频道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媒体、影视制作、新闻出版

担任职位: 实习

工作描述: 海南省广播电视总台政法频道活动部实习。期间,11月底参与了中央电视台《非常6+1》海南赛区的的前期报名离职原因: 频道改组

所在公司: 海南电视台《十分开心》栏目

时间范围: 2009年9月 - 2009年10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媒体、影视制作、新闻出版

担任职位: 实习生

工作描述: 主要参与1—3分钟短片拍摄和后期制作。

离职原因: 回校准备毕业论文

所在公司: 广东信威绿色家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 办公设备、文化体育休闲用品、家居用品

担任职位: 文体专员

工作描述: 负责员工生日晚会、球赛、以及其他文体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公司广播的播放,协助管理公司员工活动中心各项事宜。

离职原因: 家有急事

所在公司: 自主经营 公司性质: 其他

所属行业: 电力、能源、矿产业

担任职位: 无

工作描述: 与朋友合作开采及批发硅铁灰石、葡萄石、水晶等矿物晶体(中高档观赏石)。

离职原因: 管理不当

其他信息

自我介绍: 本人毕业于海南大学2010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获学位证和毕业证,有电视传媒和公司文体活动等相关工作经验。

1.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有一定写作能力,并掌握各种活动的策划、执行等相关知识和技巧;

2.能够独立完成公司会议、活动的影像记录以及后期处理;

3.能够很好的服从上级安排,不喜欢自以为是、自作主张。

发展方向: 国家机构或企业影像纪录、文体、文员等职位。相信一下技能能够让我胜任这些职位。2. 熟悉平面处理软件ptotoshop,视频剪辑软件premiere、Edius,电视

包装软件AE等相关软件操作。

3. 爱好摄影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美学常识以及摄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