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1 10:30:54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例1

二、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

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是提高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应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选择案例时应考虑案例的仿真性、实践性、启发性和时效性,当然实践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一)通过教师下企业,依靠校企合作获取。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启动教师下企业项目,具体分为暑假的短时期下企业学习和有条件的学校启动带薪整学期或整学年下企业学习两种,当然大部分高职院校也都有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教师长期参与社会审计业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较高要求。通过下企业活动,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审计等鉴证业务,审计实务担纲教师不仅可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而且可以掌握审计的一手资料,再结合教学项目任务和学生特点进行整合,同时经事务所同意,可以获得整套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二)利用学校内部审计资料获取。

除依靠校企合作外,我们可以充分调动校内资源,比如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每年都会对各部门、下属后勤公司和学生实习基地如学生超市等所有处室和产业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学校支持获取这些内部审计材料,结合审计实务教学内容和项目任务的划分,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改编,可以成为很好的审计案例资料。

(三)利用网络等媒介获取。

在网络技术特别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上市及各大型企业的财务背景资料,然后按照审计工作业务流程来编排和设计,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设计各个“任务案例”。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现成的审计案例教材获得案例资料,或者通过向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共享其案例资料等。

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审计实务》课程中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案例引入与任务布置。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案例资料的选取与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一环。通常我们更倾向于采用单项任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将任务细化到学生可以解决的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解决案例资料中所设定的任务。比如在学习存货监盘这一任务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公司的存货监盘计划,然后根据这份监盘计划设置任务,如监盘计划里监盘安排的时间、目的、监盘的范围是否合理?对每一种存货监盘的方法是否合适?如何从监盘日实有数倒推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情况?如果这一存货监盘计划不可行,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审计程序?总之,案例的选择一定要与设计的任务相匹配。

(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

分析讨论案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按4-6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分项目经理、审计员、审计助理等岗位,由学生对角色进行轮流扮演。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交流和研讨。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三)学生对讨论情况进行成果汇报。

情境模拟讨论结束后,各项目组要形成方案,形式可以多样化,由“项目经理”作为代表进行陈述。项目经理角色的扮演是轮流的,每个学生都会有上台发言的机会。通过项目陈述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任务解决方案,掌握与之相应的审计理论知识,而且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项目陈述后,根据陈述情况详细讲解案例任务中所涉及到的审计理论知识,在大家都表示理解之后,再回到案例资料带大家完成案例任务,如需要并相应填写完工作底稿或完成报告之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不断地进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让学生逐步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四、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应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一)对学生进行分段考核。

根据教学进度,当一个项目完成后,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与该项目相关的较完整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在学习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这一项目中,我们可以分解存货监盘、存货计价等若干个任务并分别引入案例学习,当这一项目学习全部结束后,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这些任务的较完整的综合仿真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可以在学期内分阶段与学生开展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者发邮件等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对教学的改进建议;也可以通过学评教环节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担纲教师团队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担纲《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要通过阶段考核,学生座谈或汇总邮件中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任务案例选择是否合理、教学效果与预期差异,认真分析产生争议的原因是基本审计理论掌握不好或运用不恰当,或是案例材料与项目任务不匹配,还是任务案例提供信息模糊,以进一步优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方案,提升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例2

1.1任务设计阶段

任务驱动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因此任务的设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任务设计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中涉及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教师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把握任务设计的方向。当一项任务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从任务中我们要了解这项任务的目标即我们要“做什么”和完成任务的方式即我们要“怎样做”。因此,任务的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方式是任务的主要构成要素。设计任务时,主要是对任务的目标要素和方式要素进行设计。

1.2任务实施阶段

任务的实施阶段主要是教师将设计好的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给出的任务进行分析,最后完成任务的过程。任务实施阶段可以分为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及展示成果三个过程。教学过程涉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蕴含着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

1.3评价总结阶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评价具有反馈调节的功能,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发展的情况以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个因素,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知道自己学习不足的地方,从而对自己的学生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评价还具有激励的功能,当学生获得了好的评价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机;当学生获得不好的评价时,学生为了避免再一次获得不好的评价而更加努力的学习。因此,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2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2.1任务设计阶段

首先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任务要求、参考资料和设计意图。其次把设计好的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发给学生或者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使用。最后,教师总结学生课前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课中阶段学习内容的设计。任务设计阶段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科学的设计学习任务单,使学生自学的任务方向明确,可操作性强;同时还要注意任务的梯度以及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

2.2任务实施阶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组织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适度的合作探究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这一阶段需要教师灵活有效地制订教学方案并组织教学活动(见表2)。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另一方面,在点评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成果,给予激励性评价,从而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探究信心;第三,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注意生成性学习,引导学生的合理发展。

2.3评价总结阶段

评价总结阶段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监测阶段,总结反思阶段。该阶段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优化叫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寻找优势与不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例3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般认为“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藏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要素

以往的课程教学要素一般认为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要素则是教师、学生、任务。教师和学生围绕任务这一要素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学习者,任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对象,其中任务中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具体关系如下: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1.在教师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教师的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以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为主。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打破了教师“独角戏”的地位,同时也向教师的权威性发出了挑战。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的发起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组织、引导、支持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在学生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受教育者,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器皿。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记忆及重复去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仅是知识的承载者。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与学生间是对立的、竞争的,使他们缺乏相互合作的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知识的主要获取者,以小组的形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同时形成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策略方面。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单一简单,主要以单一的讲授式传递给全体学生,忽视了个性教育及能力的培养。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特有行为,而是学生参与学习,与同学或教师建立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并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

4.在评价方式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以某个特定形式来评定学生成绩,也就是用统一个标准考核所有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除了特定的考试外,还可通过采用多种灵活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定,如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及教师评价结合的评定方式。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传授―接受”教学理论和简单的“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实施者,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其既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目的形成和谐的教学双主体模式。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教学模式提出的要求

根据目前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技能提出的要求及未来幼儿教师能力发展的趋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确定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保育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从这个简短而又丰富的目标中我们要看到其更深层次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其中包括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学前教育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观察、分析和指导幼儿的发展,突出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有特长;具备幼儿园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和环境创设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能力目标

其中包括具有运用学前教育理论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教学能力;具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具有弹唱画跳讲的能力和开展幼教科研的能力;具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具有能适应幼教改革及创新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的能力;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其中包括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审美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专业思想牢固,关心幼儿,热爱幼儿,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通过对目标的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实现目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将教学模式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促进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摈弃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对新知识进行讲授,而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地引导、支持、评价。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将问题引向对所学的新知识的理解。最后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程序。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其做如下分解: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难度要远大于讲授法。它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内部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实践。

参考文献:

[1]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

[2]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中的误区及浅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

[3]张学琴.关于大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例4

[作者简介]刘立国(1979- ),男,河北邢台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心理学。(天津 3002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58-02

“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组织环境当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于组织内部行为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管理类专业的认知以及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应受到足够重视,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质量不高。要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应当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分析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指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和课程探索,在学生求知欲的驱动下,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程任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处理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要求的教育类型。在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设立不同的情境,学生可以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所设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产生互动,提升自身的素质。通过任务作为驱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教、做”结合起来,从而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能够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的过程和结构,加快课程体系改革,使学校的课程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准。

在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理论学习,并通过各种测试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提出任务,把课堂知识融入任务中,使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了解理论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解决团队小组中的分配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简单地提出任务就可以,还需要教会学生进一步分析、与他人进行合作,并且在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职业院校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具体相应技术能力的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因此,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理论教学能够更好地运用于实际案例中,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组织行为学”课程的促进意义

“组织行为学”属于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含有艺术成分较多的课程,适合于案例教学,课堂组织侧重于个别指导和小组讨论。因此,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入“组织行为学”课程对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1.“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业院校的管理类课程体系中,“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丰富的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若在课堂上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反复研讨,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消化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在任务中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知识的技巧。“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及今后工作中的能力。此外,“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提升就业能力,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任务,使一些在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进入任务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针对任务还应进行反复推敲,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所考察的教学内容,既能培养学生发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任务考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通过任务中所设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既要依靠教师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

1.教师应恰当选择并设计教学中的关键任务。选取适当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立一个特定情境,学生通过在情境中利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知识。这样可以帮助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通过课堂任务理解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开阔自身的眼界,培养个人的创造能力,使他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地解决。因此,教师应恰当选择教学的关键任务并进行整体编排设计,在对课堂任务筛选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所挑选的任务应当符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符合学校课程的整体要求,满足教学计划的需要。在考虑社会发展方面,所挑选的任务要注重时代性与先进性,能够体现当今的理论发展水平与趋向。第二,教师在设计和分析任务时应当注重任务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任务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应当注重任务的生动性、实践性以及实用价值的统一,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三,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并深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些学生若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学习模式,教师要给予耐心帮助和指导,以免学生在认知和学习上产生障碍和混乱。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所提出的任务应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要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任务教学中来。参与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质量和效果,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第一,教师为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可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和手段,提高学生参与教学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教师应对任务教学进行充分准备,在课堂中所提出的任务应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教师不仅要对课堂中的任务内容进行积极引导,还要能够从多方面对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内容。教师要把理论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筛选,并根据难易程度进行有效划分,使学生能够分阶段对相关问题做逐步探讨。第三,教师应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课堂任务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通过任务教学的方法把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的任务,从而化难为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与自身感受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讲授《个体行为》一章中“情绪与情感”内容时,教师可将此部分的知识内容首先转化为典型生活案例(如由恋爱情感引发的事件等)进行引导,以吸引同学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3.课堂任务完成后应及时总结。总结是对任务的全面性审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总结,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地修正和完善。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工作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法的延伸。所以,教师应当在任务完成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总结既要全面又要深刻。例如,在学习“知觉错误类型”一节内容时,很多同学对“首因效应”的积极意义及负面性都能够有所认识和分析,但对“首因”具体影响当事者双方的发展过程却并不能合理地描述。因此,可列举一些真实案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例如,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最初印象并不很好,但随着双方的了解逐步加深,两人最终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总之,教师通过总结可以发现所选取的任务是否得当,能否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是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内容。在任务总结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有效提升“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随着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等情况变化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对大多职业院校而言,“组织行为学”课程引入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职业院校很多其他相关课程也可借鉴该教学模式,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准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顾培忠,任岫林.组织行为学(高职高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3]郝超,蒋庆斌.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4]解建宝,曾兴柱.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5]刘向红.高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成人教育,2009(9).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例5

0 引言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是高职院校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掌握PLC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操技能的要求,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知识和能力支持。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笔者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任务为载体,技能训练贯彻始终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含义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重构课程的学习情境。

2 PLC课程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是不同的,它的培养定位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专门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于PLC这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更应把重点放在实践和操作上,基本理论部分作为课程前期支撑材料。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该课程当成一门电气专业的语言编程课程进行讲授,教学过程主要围绕27条常用基本指令、2条步进指令、功能指令等知识点来讲授,过于侧重梯形图程序的编制,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点和相应的案例,但是对问题的解决缺乏锻炼,导致不能灵活运用,合理的解决实际问题。该课程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理论课和实践课相互交叉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室里统一讲授、学生听,然后再到实训中心实践,而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仅仅是针对知识点来选取相应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由于缺乏现实中的应用和实践活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也仅限于基本操作,面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却束手无策,陷入困惑的状态,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依托,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目标。它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在PLC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PLC课程的教学中积极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以适应高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需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倡通过一定的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PLC教学中的设计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运用现代教学心理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在高职PLC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设计,可以从教学原则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进行着手。

3.1 教学原则设计

在高职PLC课程教学中,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计最为关键的准则。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课程主体,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基本顺序编排课程。对PLC课程设计而言,课程设计体现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依据岗位需求,将课程的教学活动分成若干个不同的任务,通过任务分析所用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任务操作中加深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很有针对性,围绕工作任务这一核心目标,层层展开。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综合考虑各种设计模式的特点。

3.2 教学方案设计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和熟练的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PLC作为高职院校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进行科学的教学方案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任务的设计,来确定新的教学思路和课程的总体教学方案、具体工作任务和实施阶段,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强化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高职PLC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PLC常用指令的分析应用能力。

3.3 教学过程设计

高职PLC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设计任务时,要明确PLC课程任务的目标,确定PLC课程任务载体,关联知识即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功能指令等知识的学习。在任务实施阶段,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任务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主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PLC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实现任务驱动学习的关键是任务的设计,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把它分解成一系列的子任务,每一个子任务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任务驱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任务驱动实施过程中,需要分析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根据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一般可以设计为知识能力目标要求、情感目标要求、操作目标要求,再针对不同的目标要求进行详细分析,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但在指导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减少不必要的弯路,灵活掌握设定的任务,随教学需求而确定。

4 总结

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PLC课程中的作用,尽量采用便于学生理解的方法设计任务,按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任务顺序,要能充分体现相应知识点的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PLC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单位,以典型的任务为载体,贯彻任务驱动的思想,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高职教育强调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出PLC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例6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看到“驱动”,往往让人联想到“驱赶”、“驱使”,感觉到一种压迫、被动的意味,认为驱动就是教师强迫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这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任务驱动教学的初衷都是相背离的。实际上,任务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也是驱动由“外驱”向“内驱”转化的关键,设计不好,学生被动地完成任务,驱动就是“外驱”;设计好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并主动完成任务,驱动相应的就会转化为“内驱”。可见,驱动的动力来源决定了学生的地位是主动还是被动,而任务驱动教学就是通过任务的设计将驱动学生的动力变成学生自己,“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柏昌认为,“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老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反过来说,成就动机构成了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动力系统。[2]

综上,可以给任务驱动下个定义,任务驱动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简称,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一)联系文本和实际,设计任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让学生的学习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教学条件创设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与任务适合的情境,以便学生分析讨论,合作探究。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任务,设计语文驱动任务时“要考虑任务本身的相关内容,如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关切程度,任务牵动教学的作用的大小,任务本身的可操作程度以及问题任务时间空间的延展性等。”[3]

(二)创设情境,展示任务

每节语文课上课伊始,教师首先要把这堂课的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展示任务一般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如枯燥乏味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外,还可以从开发记忆潜能,提高有效注意方面去激发学生,可举古人悬线练注意力的故事去启发学生调动注意力,强化记忆的兴趣。二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以“识记语音”为例,教师应告诉学生本节课记忆的任务是“容易读错的字”,达到总体记住,形成全部知识的轮廓。三是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展示后,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而应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理清思路,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要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之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测,为学生提供帮助。

学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完成任务:①对于比较单一的任务可以采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可依次确定四项任务:“拿来主义谈的是哪个方面的问题”、“拿来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怎样”、“拿来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每项任务都可由学生个人研究解决。②对于比较综合的任务可以采用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能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特别是在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中,这种相互的启发和碰撞,对于学生审题、用语等都有极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四)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课堂中,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提高,而学习结论的准确与否就显得次要些。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从结果上看,部分学生在结束“任务”后没有很好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但从过程中看,他们却能正确运用思路和方法,“任务”还算是完成了的,因此,从发展的角度讲,也要对他们予以肯定的评价。

(五)归纳总结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而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如语文散文单元学完后,就应做三方面的总结:一是散文的特点在不同题裁的文章中怎样体现,应结合旧知识来理解;二是不同的文章在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应归纳总结;三是单元的相关知识线条是否清晰,以便加深记忆。

三、语文学科“驱动任务”的设计形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任务展开,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中,这些任务不是教师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要和现实接轨,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不断从各种渠道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新知识,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4]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十分重要。具体设计要注意因“材”预设,同时兼顾设计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一)设计“故事会”、“辩论赛”等

对于一些故事类的文章可以引导开“故事会”,比如开“范进中举”故事会、开“皇帝的新装”故事会等,还可以组织开“辩论赛”等方式进行,如在《两小儿辩日》一文的教学中,可将孔子和两小儿的挂图挂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在研读课文、翻译文章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扮演孔子与两小儿进行“辩论”。

(二)设计制作演示文稿、写产品“说明书”等。

适合于科学小品文类的课文。例如,教学《卧看牵牛织女星》,可以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就文中涉及到的中西方有关织女星的神话传说,牵牛、织女星的位置光亮、与地球的关系以及恒星、银河系等相关知识,用制作“幻灯作品”、“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其他的,如《新型玻璃》可以设计写“新型玻璃”的广告词,《看云识天气》可以设计写“天气预报”,《故宫博物院》可以设计写“景点介绍”等。

(三)引导写人物评传、人物外传、人物别传等。

对于一些写真实人物、历史人物的文章,可以发动学生在研读文本、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写人物评传。通过就事论人、知人论世、臧否人物的品行来学习伟人的情操,并从中学到写作人物的方法。对于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如《祥林嫂》的祥林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理科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等,可以发动学生写人物别传、人物外传,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去理解形象塑造的时代意义及现实生活的借鉴价值。

(四)写导游词、进行物品介绍等

适用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像《故宫博物院》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在仔细阅读文本、弄清作者参观顺序、参观景点以及各景点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搜集网络资料、访问故宫博物院网站等编制故宫博物院的“导游词”。然后,如若能联系文本网络资料制作成PPT课件配合解说词进行现场“游览解说”,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五)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改编故事、编课本剧等

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模仿狐狸和乌鸦进行分角色朗读,继而要求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现“狐狸骗肉”的课文情境,并在表演中理解“眼珠一转”、“亲爱的”、“您”等词语在上下文语境中的丰富含义。小学语文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大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驱动教学。

(六)改作白话散文、诗歌和故事等

适用于文言文作品。如将《桃花源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为白话散文,将《木兰诗》、《狼》改为白话故事,将《归园田居》、《过故人庄》改为白话诗等。对学生而言,这样教学可以更好、更有效地激发、维持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四、对于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1.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语文课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语文能力体现的听说读写能力,无一不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的反映,而这些素养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培养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明确,学生围绕任务从自己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建构”,[5]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主动性的人”[6],是围绕任务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积极主动的、有选择的感知、加工外在的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任务的完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发挥主体作用”。[7]其次,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将任务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任务的解决又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或者任务的完成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来建构个体新的知识框架。

3.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 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8],在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上,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并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发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也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也就真正地活跃起来。

(二)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常会遭遇的障碍和困难

1.任务的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内容的确定,难度的把握,任务链的坡度等多个方面。

2.任务的评价。目前,如何设计一个既有利于过程又有利于结果的评价体系仍然是困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3.时间问题。“任务驱动模式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探究活动,因此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进度较慢。”[9]有些任务是需要足够的时间作保障的,对语文教学而言,摆在我们面前最难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

4.学生的适应性。很多学生在实践之初,非常不习惯这样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茫然无措,这一过程的长短可能会视学生而定,会受到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的限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仍习惯于老师的传授为主,就算他想完成后任务也会感到无能为力。因而,老师应从一开始就应坚持不懈地向学生讲解任务驱动型教学的相关理念,并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

5.高考的阻力。新课标出台了,但高考这一评价制度并没有相应改变,这让许多老师不敢尝试和探索,对于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教学模式只能望而却步。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个误区

1.完全排斥其他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些语文教师认为既然有了新的教学模式,就应完全排除掉其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其实,“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能够达成最佳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2.有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型教学。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所代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形式。我们贯穿课堂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思想和理念,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运用;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提倡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我们一定要自始至终将这样的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中去。

3.任务越多越好。任务是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而非越多越好。

4.虎头蛇尾。将语文驱动任务布置了,可是没有下文,尤其是课外完成的任务,布置后既无指导又无检查。

5.没有评价和总结。一项驱动任务完成后,不仅应该有语文老师的评价和总结,还应该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总结,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次又一次任务的完成之后得到提升。

6.完全排斥语文训练。尤其对于中学学生,语文训练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语言的感觉和语言的灵活运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训练而获得,即使在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中也依然离不开这种训练。

7.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被认为不必要或被认为是花架子,浪费时间。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毕业班。其实只需要想想我们自己在开会和学习中的体验,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连我们成人都无法忍受,更何况初中的孩子们?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成为终身的学习者,但如果的孩子们无法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又如何能自愿地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进行自我再教育的终身学习者?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正是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们的最好途径,在以语文驱动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将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课堂,将不再被那些毫无生命力、毫无意义的语言形式所困扰,能真正学到真实的、实际的、实用的语言,并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创新能力。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给处于高原状态的语文教学法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虽然它还有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但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随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和应用,随着现代科学理论和语文教学的进一步融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必将给语文教学研究和语文教学实践增添蓬勃的希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淑珍.信息技术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06,(05).

[2]钟柏昌.重塑任务驱动教学理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0).

[3]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何克抗.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张莲春,尹敬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07).

[6]皮亚杰著,左任侠、李其维编译.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刘增厚.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3).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例7

关键词 :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分层递进

一、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的教育使命。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素养,是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学生应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意识、知识、技能和相关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现阶段我国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时代性。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任务,在中职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根据现代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面向时代,坚持以人为本。二是科学性。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符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模式建立在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三是突出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模式应该适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明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和工具。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介绍

任务驱动教学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最早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被称为“范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主要根据较清楚的、较好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是构建理论在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是建立在构建主义理论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提倡教师把教学任务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任务中,把完成任务当做教学活动的中心。

2.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概括为:(1)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中,学生是信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以教师为主导。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上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任务的设计者、任务情境的设计者、学习平台的提供者、任务的评价者、课堂的控制者。(3)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任务的设计。

三、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使用分层递进策略的措施

1.教师要充分备课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备课时,教师要仔细分析教学大纲、教材、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设计课堂教学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考虑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会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施动态分层

教师在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还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一些学生接触计算机可能比较早,但是有些学生接触计算机比较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接触计算机较晚的学生有所关注。例如,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层次的学生。

3.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例如,对于那些接触计算机较晚、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模仿性学习作为主要教学模式,使这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对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驱动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四、小结

综上所述,要较好地实施中职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分层递进策略,教师就必须在充分理解驱动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郭林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构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3).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例8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较快,各个高职院校为了抢生源,导致学生水平普遍不高,生源质量逐渐降低,就计算机水平而言。一部分从中职升学的对口生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而中学升学的普招或者3+2学生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要求老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精讲细练,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教学方法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目标,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应用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既完成了预先设定的任务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教学法,它要求创建“任务”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在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很多,除了课堂之外还有广泛的渠道,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来说特别明显,学生能够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的应用水平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经验,我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任务驱动法”。

3.“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教学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以大纲为蓝本,以考试为手段,是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用案例吸引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设计出案例,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然后以案例为中心展开,实践课以具体的任务驱动学生,让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完成一个个的任务从而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这种以任务为驱动的学习实践活动,适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和负责的教学态度,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从而认真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任务”。

4.“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且熟练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教师设置“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自主完成“任务”的学习。

(1)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任务任务驱动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制定真实的任务,把学生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从学生“被动学吸收”变成“主动创造”。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和大的任务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带着任务学习,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任务驱动的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动求知。

(2)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边学边练,老师精心设计的任务贯穿整个学期,与理论课教学进度一致。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 XP操作系统时,收集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资料;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时,将收集的资料用Word加工处理,最后利用资料制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全班进行演示交流;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时,要求学生将最终的演示文稿制作成网页。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以及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从大任务中找到异同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驱动学生更强烈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终在同学的交流合作以及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形成良性循环,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采用表扬激励的良性评价机制。任务驱动法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思路,每个学生的思路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所以最终的答案并不固定,因此不能用具体分数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同学们自己当评委,最后看谁的作品最受欢迎,让大家之间有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和查找自身不足,也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

(5)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构建开放式教学体系,架设一台FTP服务器或者是利用网页和博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将自己的电子课件、案例精选、考试样题等上传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供学生相互展示交流。让学生课内课外都可以学习,为本课程全方位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5.任务驱动法教学策略

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将学生由外部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将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教师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准确,除了准备教案,还要设计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容易使学生学生困倦、疲劳。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和黑板板书结合的授课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要主动创造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不论是教学环节还是实践环节,都可以将学生吸收到教学体系中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

6.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在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新形式,教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开创“教”的升华并实现“学”的突破,这是真正推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向荣,张宇,胡晓燕,陈婉如.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的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20-02

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兴教学方法,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将“任务”作为教学核心,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驱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前,教师逐渐认识到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和语文应用能力。

一、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概述

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标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和进行学习资源整合,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获得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开发智力。

二、开展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高中生迫于高考压力,对语文学习和作文写作的人文性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借助交流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作文课堂活跃度。该种教学方法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相匹配,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被动局面,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其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任务的驱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各项机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拓展其思维能力。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任务驱动型作文逐渐成为高考作文的“新宠”。任务驱动型作文更能够贴近生活,更加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它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借用电脑术语进行命名,在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叙事性材料”中,增加“任务型指令”,要求学生按照指令完成写作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材料往往是体现多元价值观的真实事件,其真实且具有争议性。具体而言,作文的“指令”就是提供“叙事性新材料”之后,让学生写出对该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它使高考作文更加灵活,既能够避免学生进行框架架构作文,又能够避免跑题现象。

(一)设计和展示任务。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要素。教师要结合高中作文课堂教学要求,对教学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也要对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等进行认真分析,进而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并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明确认知。以此为基础,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任务,以课堂为平台,进行展示。在课堂任务的驱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正确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设计和展示任务的过程中,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创设。

(二)分析和实施任务。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该环节相对比较开放,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进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该环节中,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借助书本和网络等,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合作和竞争的双向模式,激发高中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在团体合作过程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内容。

(三)师生互评。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来,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师生互评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学习结论,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法比较新颖,那么就要及时对其进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案例

设计和展示任务。以2016年广东中山市模拟作文题目为例:“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她面临进入外企和回乡教学的两难选择。请你给小卜提供就业建议,并结合材料内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由此,引入写作“议论文”这一任务。

分析和实施任务。向学生阐述具体的议论文写作思路和格式后,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课堂发言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阐明自己是支持小卜回乡教书还是选择外企,并阐释自己的看法。确定自己的立意后,进行议论文写作。该类议论文,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具体的写作情境,并且选择空间比较多。内容上更贴近生活和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下转第22页)

(上接第20页)

师生互评。让学生结合该则材料,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模式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立意和观点进行评价,对该作文题目进行点评。根据不同的观点,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选出优秀范文进行具体点评,引导学生透彻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

案例小结。教师在课堂材料选择上,要贴近生活和现实,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和人生进行思辨。确保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针对性,有效避免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套作现象。同时,通过创设交流情境,深化了作文的教育功能。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

五、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转变传统观念。无论是学生,还是语文教师,都要转变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习惯于依从老师的讲课思路进行课堂学习。这与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相悖。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播任务驱动型教学理念,并对他们的日常学习进行指导,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推进任务驱动型课堂模式的实施。

二要选择合适的任务。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和他们的语文学习需要,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选择。教学任务既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又要能够唤起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同时,其必须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目的。

三要科学评价。高中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普遍不高,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恐惧心理。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语文教师既要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又要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规划,并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科学评价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评价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与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相契合。教师要结合学科需要,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应用,对传统语文课堂和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升级,帮助学生养成思辨性语文思维习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鹃.任务驱动型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1)

[2]张晓飞.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

[3]张兆年.课改新形势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求知导刊,2015(15)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任务驱动法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主要以“任务”设置的方式将教学知识点展示给学生,教师辅助提供完成“任务”的方法、途径或思路,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再以实践论证理论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此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辅助者。此法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多种应用型学习方法。

1多媒体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应用现状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师对任务驱动法认识的局限导致不少教师仍然习惯性地沿用老一套教学手法,通过大量灌输教材知识点并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象征性地跟随完成各个教学任务。这种“新瓶装旧酒”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尽管接触了大量的“任务”式教学实例,却并未从根本上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因此不会举一反三,遇到现实中需要完成的真正任务时不知从何入手;其次,学生没有得到自主学习与实践的锻炼,无法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充分融合图片、音频、视频处理及动画制作等应用工具的使用,缺乏对理论知识点的有机整合及创新应用能力,有时为完成“任务”只能从网上选取一些似是而非的素材充当学习结果,导致整个学习过程不伦不类,无法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初衷。

2多媒体课程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的意义

多媒体课程教学是一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该学科作为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学科,要求学生在熟悉并掌握各类多媒体应用工具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并有所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多媒体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在信息时代具有升级快、更新内容多等特点,要求学习者具备高超的自学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专业发展情况。故,多媒体课程教学必须采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而任务驱动法恰好适应了这一要求。任务驱动法教学侧重于以任务驱动学习实践的教学形式,其教学手段以研讨式、探索式教学为主,教师通过布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开展学习;学生则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性、自主性学习摸索出一套适合各自特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掌握诸如图片、音频、视频处理及动画制作等应用工具的使用,并在不同类型的“任务”学习中综合应用这些多媒体软件与工具,最终掌握多媒体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

3多媒体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实际应用

3.1全面导入任务目标

多媒体专业作为信息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学习者对不同知识点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需要教师在每个新知识点教学开始前能够全面导入学习任务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感性认识,否则将阻碍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式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正式开始布置任务前应首先对知识点的结构进行适当分析,导入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后续实践过程中不至于过于偏离学习的大致方向,从而提高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效率,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3.2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作为应用型专业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而言,在教学开始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后续教学实践得以顺利开展,因此不宜在教学初开始时就罗列过多的任务要求、计划、程式等抽象理论,让枯燥的概念、定义熄灭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比如先与学生共同开始一个实操型的初始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炼出对应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理论指导,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例如学习Flash制作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共同制作一个Flash的片头,然后放手让学生开始自主实践完成后续的内容,在学生遇到阻碍和困难时以答疑解惑的方式适时引入各个理论知识点,既避免了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引来的枯燥乏味感,又能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学会在遭遇同类问题的时候举一反三、创新应用。

3.3适当分解任务

对于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任务而言,由于其中往往囊括了不止一个教学知识点,若一次性将整个任务尽数交给学生自主式探索完成,难免给实践经验不足的学生带来相当的学习压力,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根据任务具体情况适当分解任务,使一个大任务分解为若干易于完成的小任务,再辅助学生逐一完成,最后实现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目标。仍以完成一个Flash学习任务为例,可以将一个Flash任务分解为图片任务、视频任务等,在完成图片任务时引入photoshop工具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在完成视频任务时引入“绘影绘声”工具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等等。当一个个小任务完成后,整体的Flash任务基本成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每个小任务完成的过程,总结其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再提炼出其中的每个知识点,然后回溯到任务要求、计划、程式上。学生经过一系列的任务实践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感性认识,再结合系统的理论指导,其综合应用能力自然得到极大的提高。

4结语

对于多媒体教学这类强调动手能力的学科而言,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知识点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既遵循教学大纲的指导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不断创新任务内容与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培养具备一定综合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TH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46-01

相对来说,以往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无是处,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时挥了应有的作用。现阶段的教学越来越注重效果,教师更加关注最后的结果,而过程并不是他们所能够掌控的。学生在目前的学习当中,已经将教师看做是一个辅的教员,而不是马首是瞻的领导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环境的改变,很多的课程都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教学当中,取得一个积极的成果。将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到《机械制图》的教学当中,能够发挥出学生的思维优势,并且对其他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在此,该文主要对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机械制图》当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

1 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应用的时候,首要的工作就是任务设计。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任务设计对后续的任务实施和任务总结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本文认为,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来进行:第一,精确地分析教学内容,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确定合理的任务目标。《机械制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经过教师的讨论和分析,教学内容应该以“圆弧连接的画法和平面图形的画法”为重点,同时以4课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力目标为“按照正确的绘图步骤绘制图形,会光滑连接圆弧”。任务目标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由于目前的《机械制图》偏向于实践,并且很多的知识点都发生了变化,不仅提高了难度,同时在实际应用当中,也提高了考量标准,按照上述的方式来进行,相信可以得到预期效果。第二,分析学生特点,确定任务项目。当学生第一次接触《机械制图》的时候,并没有办法一次性学会,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去了解和学习,同时逐步增加实践。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首先教会学生画作图基准线,确定图形位置;其次是教会学生绘制手柄的后端与前端;最后是画尺寸标注。每一个部分的教学,都要有理有据,务必让学生亲身体会、透彻理解。

2 任务实施

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来教学《机械制图》,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需要实践来检验。本文认为,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阻碍和教师的教学阻碍,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让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各项知识牢固掌握,并且深刻记忆。首先,引导任务。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起始阶段,并没有办法达到很好的效果。此时教师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之后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同时加以指导,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学习和应用。其次,演示任务。学生要想充分的掌握《机械制图》当中的每一项知识,就必须根据教师的演示来学习。教师在演示任务的时候,要用三角板和圆规等教具,在黑板上按照步骤去绘制和讲解图形,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当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时,及时的讲解,避免落后。第三,执行任务。当教师全部讲解结束后,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并且不要设置过高的目标,基本上与他们现阶段的能力和理论相结合即可。教师在点评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软硬兼施”,硬性规定必须让学生深刻记忆和理解,其他方面的窍门则以灵活的方式去授予。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零件图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如下任务:读懂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表达方法及技术要求等。然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互相进行讨论,选出小组代表进行陈述自身观念,教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点评、指导。之后,教师对读零件图的方法进行讲解。最后,当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为学生留存操作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成长奠定基础。

3 任务总结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应用到《机械制图》的讲解中后,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进行任务总结的时候,教师可以拿一些完成任务较好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众多的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同时不要完全肯定,避免展示作品的学生出现骄傲心理。之后,让学生互相点评,发现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形成良性的互动,一边竞争,一边互相学习,一边进步。通过互相总结、点评,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最后,教师展示出最正确的做法和理论知识,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避免因为小问题影响日后的应用和后续学习。《机械制图》的各项知识并不是特别的困难,关键在于灵活的运用和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否则很容易走进一些误区,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4 对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思考

在现阶段的教学当中,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但是并没有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原因在于上述的三个方面(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总结)没有良好的配合,有时候是“头重脚轻”,有时候是中间内容过于空泛,有时候是总结的不彻底,与前面的教学相违背。在日后的教学当中,首先要从《机械制图》的本身出发,既不能与大纲相互背离,同时又要符合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各项标准。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有些知识在教师看起来并不难,但是学生就是不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双方观点不同,也可能是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导致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出现错乱。以后的《机械制图》教学,需要发挥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并且遵循稳扎稳打的方式。

5 结语

该文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长期的应用效果来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越来越理想,很多的难点和重点,都能够通过一些连续性的任务或者是关键性的任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减少了硬性教育的不良后果。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表现出更高的教学水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