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3 10:01:24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例1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版)明确表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根据当代语言学相关理论,我们可知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量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这其中大量的阅读又尤为重要。多年以来,大学英语阅读课堂多是围绕着大学英语课本,或者是四级六级的辅导资料,学生做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对课本的学习是一种基于语义和语法的分析和对词汇句法的复习,而对四级六级辅导资料的阅读就更谈不上是阅读了,应该说是英语学习中的阅读训练,即对阅读技巧方面的一种阅读训练。大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也是是处于费时低效的状况。本文基于大学英语课外阅读重形式轻内容、重方法轻理解、重课内轻课外的现状,提出在英语自然拼读教学法指导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悦读”理念,即大声的朗读和有感情的朗读,以及阶段性的自由阅读。

一、英语自然拼读法下的“悦读”理念

众所周知,语言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Goodman(1967年)提出了阅读是一种主动的复杂的心理语言认知活动。Clark(1977年)等又指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读者主动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文章意义的建构。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新模式,产生于18世纪90年代的英语自然拼读法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特别盛行。在北美国家近些年来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许多学校已采用拼读法进行语音教学和阅读教学,其显著效果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美国国家阅读小组(1972年)在其对阅读的元分析中提到“元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拼读法教学比非系统的或非拼读法教学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所处年级、社会经济地位、人数以及授课形式的不同,各种形式的系统的拼读法教学都有助于提高不同学生的英语单词解码、朗读、拼写能力和英语(课文)阅读理解能力”。[1]不仅如此,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小学也纷纷对英语自然拼读教学进行实践。反观我国的情况,从知网相关的英语自然拼读法的期刊论文的统计,只有十几篇,相关研究一方面表现了英语自然拼读在国外的普遍和国内的兴起和重视。国内关于英语自然拼读的有名育儿论坛为安妮鲜花论坛和爸妈网论坛,其上面有几千万的英语自然拼读的爱好者。另一方面文献表明对该领域对成人研究较少,只有对英语自然拼读在大学生英语听写能力和词汇教学方面有论述,特别是阅读方面,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方面没有相关的文章。基于此,本文在英语自然拼读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自主“悦读”指导理念。

二、英语自然拼读下的自主“悦读”的理论基础

1、语言输入理论和语言输出理论

根据Krashen(1982)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学习者输入的语言材料并不是不加选择,而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规律一:这种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有质的变化。英语自然拼读法在阅读的语感培养和扩展阅读的时候都强调练习时间的积累。规律二:这种输入必须是可以学习者可以理解的,其是和学习者的已有认知经验将关联的、感兴趣的材料。这点在英语自然拼读法在阅读初期鼓励学习者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阅读物是不谋而合的。英语自然拼读法上对阅读材料的分级和指导阅读其也是遵循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语言材料的选择既能让学习者理解,又让学生有一定的挑战,其不是传统语法意义上的罗列。自然拼读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建立和唤起低龄学习者对新兴语言材料的理解,虽然其输入形式或者语言功能有些低龄学习者还无法理解,但在反复应用和输出中,其会对本身从交际的角度来使用和修正所学的语言。根据Merrill (1985)提出的学习者只有在有机会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出时,其才能够真正使用这种语言。英语自然拼读法充分体现了其的观点。在培养语感时的儿歌和诗词的表演和朗诵,在培养音位音素意识时的拆评游戏,在培养阅读流利性时的大声朗读和有感情的朗读等,这些都是有效的输出,这些和外语课堂上传统意义的阅读教学不同。不是以阅读理解,而是以意义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悦读”。

2、元认知策略理论

由心理学家Flavel(1971)提出的元认知概念,其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和调节。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身的理解、预测学习时间、选择有效学习方式计划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元认知策略,其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当今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班级规模大,教师在课堂教授时多是交际教学法下的语言技能的操练或者语言知识的讲解,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堂阅读,鉴于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与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效果就有很大偶的关联,英语自然拼读法中,一方面,通过对语言的从听到说,从兴趣到理解,从语感听说到分级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活动的自身的认知过程,其是符合语言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元认知学习策略中的三个部分的策略,都可以体现在英语本身学习过程:对于计划策略,在初期语感和因素意识的培养时对输入时间和输入量的要求,对可理解性输入的把握就是计划策略的体现。对于监控策略,自然拼读的最大的特点也和其是一致的,本文提出的“悦读“,就是让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阅读和表达。

三、基于“悦读”理念的相关问卷调查和相关问题

1、研究对象

本研究进行了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和面谈记录的方式,对洛阳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文件483份。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均为英语分级教学的加强班学生,即在大学分班考试时分数在一定范围(110---80)之类的学生,其使用的英语教材都是《新视野大学英语》,师生访谈的内容为问卷调查的基础和来源,为了减轻被访问者的焦虑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调查在征求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2、研究目的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了解学生英语自主阅读面临的问题,从而能够在课内外更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基于自然拼读的“悦读”理念,本文对大学生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数据的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针对英语自主阅读问卷;定性研究针对师生对英语自主阅读的调查。本研究进行了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和面谈记录的方式,对洛阳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问题以围绕上述理论策略、师生访谈,在借鉴唐晓云等(2010年)的问卷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分成了以下部分;英语阅读材料和时间、习惯、动机和阅读策略。

4、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把课外英语阅读的对象界定为大学生所学的英语课本之外的读物即《新视野大学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也是基于课本学习之外的时间,下表是学生每周平均课外阅读英语时间的一个量化的表现。

(表一)每周平均课外阅读英语时间分布表

从表一的数值的分布可以看出每周坚持课外英语阅读一小时以上的学生的比例不到总数的27%,从不课外阅读的学生的比例和阅读时间在一小时的学习人数相当,对从不课外阅读的学生进一步的问卷访谈后,发现其有四类学生:第一类为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会定时复习,但只阅读课文;第二类为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完全不想课后阅读;第三类为英语基础较好但无阅读主动性的学生;第四类为不想阅读课本又找不到合适的读物的学生。可见如何调动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上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表中可以平均每天坚持阅读英语的学生比例仅占5%,除去周末的话为7%,对其三个人进行了访谈,发现其都是有明确学习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次调查把坚持课外阅读的66%的学生阅读的课外材料,按照百分表表达出来。如表二所示。

(表二)课外阅读材料分类表

杂志期刊报纸 课文辅导材料 网站电子读物 考研类阅读材料

选择人数 239 126 50 68

所占比例 49% 26% 10% 14%

我们的学生中也有部分是进行课外英语阅读,从对学生的问卷调中,发现喜欢英语或者对英语有较高要求,即在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上都喜欢英语的学生会在课外主动选着一些有老师推荐的纸质的或者电子的英语阅读材料,如《英语学习》、《21世纪英语》、《疯狂英语》、《英语世界》等阅读材料。但问其他们是否有阅读计划、阅读要求和阅读笔记时,几乎所有课外阅读的学生都是否定回答,也就是说学生有进行自主阅读的主动性,但是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阶段性的检测目标和方法,其在进行阅读时习惯于阅读理解和发现记忆新的单词的阅读学习方法,也就是说明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目的单一。本文提到的英语自然拼读法下的阅读课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声的朗读和有感情的朗读,以及阶段性的自由阅读。对比本族语学习者在语言阅读学习阶段的特点可见,学生的英语课外自我阅读是单一和非体系性的。

四、自然拼读法下的大学生自主英语“悦读”理念

根据上述的调查和访谈,可见大学生英语自主阅读有其特性,本文提出了自然拼读法下的大学生自主英语“悦读”理念。大学生自主英语“悦读”是指大学生在以输出为驱动力的指导下,在一定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的基础上,具备英语的拼读意识后的自主阶梯性的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活动包括大声的朗读材料和有感情的朗读,以及阶段性的自由阅读。自主“悦读”是指阅读的任何阶段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后,需要具备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和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清晰的阅读目标,才能在阅读前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中监控阅读进程,阅读后进行输出活动,反思阅读结果。

鉴于拼读法的以上特点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教会学生如何自主阅读,已经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阅读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和如何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在教授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反馈进行帮助和监督,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另一方面作为阅读教材的编写者也应该增进阅读材料的多种模态呈现和对阅读材料的分级编排,让传统的阅读材料与时俱进,吸引师生,同时又阶梯性的难度标注或者编排,这让师生有的放矢的选择和获取更有效的信息。

【注 释】

[1] 何花.英语拼读法教学策略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 Goodman K S.Reading:A Psychological Guessing Game.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J].1967.4.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例2

1986年,Dan sperber与Deirdre Wilson合著了《关联:交际与认知》,1995年,Sperber和Wilson又对关联理论做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大大拓宽了该理论的应用疆域。

关联理论的贡献之一是将语用学的研究重点从话语生成转移到了话语理解,对二语习得中的认知环境、程序制约以及最佳关联等概念做出了独特的解释,从而可以更好地解释某些语言习得现象。该理论主张在认知环境下进行二语习得研究,将语言学习视为学习者与认知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一、关联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研究成果概述

该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口语、听力、写作和翻译教学上的研究应用颇多。总体来看关联理论在中国的二语教学研究在五个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理论研究、语法研究、词汇/短语研究、语言技能、课堂语言研究。关联理论框是现代语言学的三大理论之一,它的研究视野越来越开阔,而基于该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更是如火如荼。

二、在关联理论框架下进行二语阅读教学

从课型划分来看,关联理论在听说写译四个方面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语言测试都取得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反观阅读教学,虽然早已经开始采用该理论进行教学,但都只是用了该理论的某一方面来研究,如认知语境、交际关联等,却始终未能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与研究体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阅读课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科学系统的应用方法,让二语习得者在阅读中,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辨和推理,以建立起最佳的关联语境,成功完成交际。

阅读是二语习得者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是读者潜在的一种交际能力。在阅读这一复杂的,ti,N和智力过程中,作者和读者之间是一种看不见的交际活动,作者将自己的意图、打算、思想和感情等用书面语表达出来,而读者通过对这些语言符号的辨认、联系和推理去判断存在与语言符号背后的作者真实意图。而阅读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是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对文章最准确和有效的理解,在教学中运用关联理论,可以较好的达到这一目的。

笔者在班上多次采用四川省英语三级考试真题卷对学生进行英语测试,此次专门对其中的阅读成绩做了一番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阅读存在地区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并发现语料难度、题干与选项、猜词线索及语篇理解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所以从影响阅读因素的角度对阅读训练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其研究成果应该可以直接指导教材编写、指导教师课堂操作。这样的研究在中国国内方兴未己,有深入的必要。本文力图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阅读教学做一些可行的探讨。

1、关联理论在阅读材料选择上的应用

阅读过程复杂性的探讨和阅读过程的区分对于阅读实质的理解有着重要意义,与二语阅读教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阅读过程中,至少要介入下列几种关系:眼睛与文字的关系;大脑与眼睛的关系;大脑与文字符号的关系;读者已有的语言知识与阅读材料语言难度的关系;读者已有知识的体验与阅读材料内容的关系;读者的意象与意念及意境的关系。

学者胡春洞、王才仁将以上相互作用的几种关系归纳为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四种能力:理解言语作品形式的语能、理解言语作品内容的才能、理解交际意念的智能和提高眼脑反应速度等良好阅读习惯的技能。二语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正是着力培养上述四种阅读能力。阅读材料的选取应该以培养这四种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同时,阅读教材的选取除一般原则,还要注意下述问题:

(1)二语语言与教学的特点。

(2)要故意设置“障碍”和“圈套”,如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学生没学过,但通过猜测或跳过的方式来解决字、词和语法现象,培养其猜测和跳障碍的能力。内容不要平铺直叙,而应该有些可能引起误解的内容;故事情节可以给学生一思考的空间。在这一点上,英语雅思的测试手段是很有信度和效度的。

(3)教材应该有阶段性,每个阶段的教材在各方面必须体现本阶段的教学要求和特点。

2、关联理论在阅读课教学策略设计上的应用

(1)阅读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现在国内的阅读教学都采用了分级教学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各阶段的阅读教学笔者拟提出以下的训练方法。

1 初级阅读训练

文字是书面语言的物质外壳。单词训练是基础。单词的训练与教学,主张多采用扩展联想,例如:

child---children---childish---child—hood---toddler-teenager……

通过词缀、词根、归类等多种方法来扩展单词量。在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在短语中,短语中来对单词的用法进行记忆、强化,最后要能够自己造句,自己做总结归纳。

单词教学必须和短语教学相结合,一般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组词练习、短语/短句阅读练习、朗读练习、组句(长句,复合句)练习。

组句练习的目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所学的词和词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扩大阅读时的视幅,为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2 中级阅读训练

中级阶段是阅读能力全面训练的阶段,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在这一阶段有明显的优势。以下列举的几种重训练内容和方法都是基于关联理论认知语境和交际的关系来提出的:

第一,继续进行识字和词语理解训练。这阶段应该从初级阶段的分析为主的方法逐渐过渡到以归纳为主的方法。

第二,突出语法训练。具体有:通过压缩长单句来理解句子意思,根据关联词理解复句,根据句子的修辞特点和上下文理解难句;关于段落理解的有:根据段落主句抓文章主旨,根据段落中的提示词语把握段落的内容;关于篇章理解的有:分析文章标题,寻找文章主题段、主题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加强文化知识的介绍。中级阅读训练的材料难度逐渐加大,而文化因素含量是难度加大的原因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对文章中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关的文化现象加以解释说明。

第四,培养猜测、推断能力。主要是指帮助学生根据造字法和构词法猜测字义,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猜词义,根据上句的意思或关联词语推断下旬的意思。这是培养阅读和快速阅读能力的必要措施,因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不断吸收新字和新词。只有伴随猜测和推断,运用大视幅的扫读才有可能进行。

第五,培养“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抓关键性的内容和主要意思,跳过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的非关键性的词语。培养这样的阅读技巧,多采用限时阅读和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督促和鼓励他们快速阅读,养成“抓关键,跳障碍”的习惯。

3 高级阅读训练

高级阶段除了初级、中级阶段的基本训练,关键是选择阅读材料,要充分考虑文体和专业阅读的需要。

选择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阅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风格和特点。

针对学生的专业和专业倾向的需要选择材料,进行专业阅读训练,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把良好的阅读习惯持续一生。

(2)阅读训练途径:

开设专门的阅读课。

可以根据阅读的需求,加强有针对性的语速阅读训练。教学中将精读和泛读,细读与速读结合起来,分类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学习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更有效、更科学的阅读方式。

把阅读和学生的专业或职业联系起来,选择适当的,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自觉的材料,按阅读训练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这必须结合课堂检查,否则就成为空谈。

三、关联理论在二语阅读教学中的前景与展望

1、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

它通过语境效果和心力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来界定关联(relevance)这个概念。语境效果越大,发出相关语句的刺激信号就越有关联;付出的心力越多,则刺激信号的关联度越小。而人所能够期望的只是相关语境会带来足够的语境效果,且不至于是人为之付出过多的心力,这种关联不是最大关联,而是效果和心力的恰当调配,即优化关联(optimal relevance)。

本文认为,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可以以获得优化关联为标准。就前文所述

的教学材料、教学策略设计的应用,关联理论在阅读测试的研究和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理论,不断丰富中国国内的二语习得教学研究。将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跨文化交际用于中西文化交流中,积极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语言学习环境。

2、社会发展、教育观念更新与阅读教学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例3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diyifanwen.com第~整理该文章……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高潮。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203-01

一、引言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对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至关重要,也倾注了老师和学生许多心血。其中占分比重较大的阅读理解部分,往往是学生十分看重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4年新版)对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部分的测试要求是:既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和细节; 既理解字面意义,又能理解其隐含意义。要求学生在大约30分钟的考试时间内完成数篇总长约3000单词的阅读材料。每篇材料后有若干道选择题,共20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通常很看重的阅读理解部分,表现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专八阅读材料较有难度,生僻词较多,字数较多,阅读时间有限。这部分平时花很大气力去练,考试结果并不理想。若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向学生阐述一定的指导阅读的理论是必要的。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做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题时应用一些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 关联理论简介

1986年法国人Sperber和英国人Wilson在他们合作编写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中全面地阐释了关联理论是关于语言产出和话语理解的语用学理论。他们介绍了一种新的交际观:明示――推理交际。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是一个明示的过程。从听话人角度来看,交际是一个推理过程。说话人的话语要能引起听话人的注意,这就是明示行为。听话人要能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推断出说话人话中暗含的真正意义。

三 、关联理论对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题的指导

阅读理解包含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交际活动,是一种书面的交际活动,和口头交际一样要遵循交际的原则和理论。

让我们具体来看如何应用关联理论做英语专业八级阅读题。

(一)扩展词汇量,扩大知识面,丰富认知环境

运用关联理论,就要求学生要能根据阅读段的字面意义,结合自己的语境假设推断出阅读段中暗含的真正意义。学生的语境假设来自于他们的认知环境,认知环境是由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三部分构成的。由于人的认知结构不同,上述三种信息构成的认知环境就不同,形成的语境假设也就不同,对话语的推理和理解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暗含结果。所以学生要丰富自己的认知环境,以便能更好的理解阅读段及推理出词汇,句子甚至语篇暗含的意义。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加强三方面的训练:⑴扩展词汇量:八级词汇量的要求大致是10000至12000词,学生既要坚持平时记背单词和短语,又要在阅读中巩固和扩展自己的词汇量。⑵扩大知识面:由于英语阅读理解题题材广泛,包括社会,科技,文化,经济,日常知识,人物传记等。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在平时注意多方面知识的涉猎和积累,做个“杂家”。⑶学生还应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二)结合语境,推理出阅读段暗含的真正意义

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部分的测试要求学生既理解字面意义,又能理解其隐含意义。可见,推理在专八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非常关键,它将直接影响考生的英语整体成绩。关联理论认为听话人要能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推断出说话人话中暗含的真正意义。应用于专八阅读理解题时,就是说要想做好推理必须结合语境,也就是通过文章中的文字信息,上下文逻辑关系及事物的发展变化等已知信息,推断出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的态度和观点。专八考试中阅读理解的推断题往往占很大比例,也是学生最不容易做对的部分。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推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正确的阅读理解取决于对语篇整体的把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分析复杂长句的结构,还要帮助他们辨别用于篇章结构的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结合背景知识和语境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把握各种文章结构,识别不同的文体风格,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观点。

三、结束语

关联理论是重要的语用学理论,揭示了语言交际的规律,也可用来指导书面交际活动,对阅读理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有很强的解释力。若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做专八阅读题时能应用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运用该理论来做阅读理解题,必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英语专业八级整体成绩的提高。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例5

阅读理解测试作为客观测试,一般被认为能有效地测量外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ETS于2006年对GRE考试实施较大的改革后,语文部分阅读文章的篇幅较之以往明显增大。而中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阅读理解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中国最权威的汉语水平测试HSK也不例外。阅读理解这一题型及其命题技术是语言测试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阅读理解过程的理论模式

阅读作为一种复杂高级的思维活动,涉及心理、生理、语言和文化诸方面的知识。关于阅读理解过程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自下而上”(bottom-up)模式。这种模式认为阅读是基于字母、单词、词组、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详细而精确的辨认过程,得到的意思是这些语言要素意思相加的总和。

2.“自上而下”(top-down)模式。由哥德曼(Goodman)于1971年提出,指在阅读中选择必要的语言提示来进行猜测,利用已有的知识,并选择文章的有用信息加强理解。

3.交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由鲁姆哈特(D.Rumelhart)于1977年提出,认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

4.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由巴特利特(Frederic Bartlett)根据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理论提出。按照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们学会了语言和阅读,脑子里就生成了心理词典。心理词典中每个词条包括与这个词相对应的词的语音和书写方面的表征,以及词的意义的表征。阅读过程对词条的检索是自动的。

二、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整体的还是由若干个微技能组成的?命题人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并不一致。

刘润清(1991)认为阅读技能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思维方法、常识、专门知识等。[1]

阅读被认为是一种阅读者与篇章之间发生的选择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背景知识及各种语言知识与篇章中的信息相互交流,最后取得对篇章的理解。阅读能力的考查一般包括:1.概括归纳主题的能力;2.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汇特殊意义的能力;3.排除干扰、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4.根据文章推断作者态度的能力;5.理解细节的能力。可见,阅读理解测试可以考查句子层面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考查语篇层面的理解程度。也有不少资料表明测试局部理解能力――微观语言因素的项目并不一定有助于全面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的高低,除了体现在理解的正确与否外,还体现在阅读速度的快慢上。

三、阅读理解测试命题方法回顾

在阅读理解测试中,考生答对了全部题目并不意味着考生已全面理解了所读内容。判断考生的答题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测试手段是否可靠。与任何其他考试一样,阅读理解测试只能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抽样检验。用于测量阅读理解的任务和题目应该能真正反映出考生的阅读能力。因而阅读理解的测试任务或方法至关重要。

美国中小学常用的非正式阅读测量方法有:自由回忆分析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自由回忆课文内容)、阅读错误测查表(对学生朗读错误的系统分析,实施过程比较繁琐)、完型测验等(宋秋前,1999)。[2]

我国传统的阅读测试法一般为呈现3―5篇长度、难度、题材和体裁不同的文章片段,每篇阅读材料后有2―5个选择题,题目考查考生的词汇知识、对文章表面及深层意思的理解,推断与归纳能力,以及对作者的语气、态度的把握,等等。这种传统的阅读测试法(一般被视为基本理解任务)要求考生认真仔细地分析文章,斟酌词句。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阅读材料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他们速读或者略读。李筱菊(1997)提出传统的阅读测试法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与他们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阅读行为相差甚远。[3]

刘镰力等(1994)在HSK中设计了以快速阅读查找信息为目的的简答题,答案是一个字或几个字。这种题型被称为半主观性试题。[4]

何莲珍(1998)对一种新的阅读测试法――短语境测试法(short context technique)作了尝试并进行了效度研究。这种测试法的阅读材料仅为含有二至三个句子的一段短文,有的仅一个句子,每段文章后只有一个问题,测试被试对该短文的理解。实验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测试法,在许多方面优于传统的阅读测试法。尤其适用于对中高级英语水平者进行测试。[5]她的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索新的阅读测试的命题思路,具有很大的意义。梁佳(2002)采用短语境测试法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影响大三和大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因素包括:学生英语阅读的速度、在家有多少英文书、在校图书馆借英语书的频率、读英语文本材料的次数等。[6]

陈桦、曹军(1999)尝试设计了主观问答式测试法。与传统的测试法不同的是,主观问答式测试法把阅读能力看作是以宏观理解为前提,宏观与微观理解并重的一种综合能力。他们对379份试卷得分进行分析,结论是这种主观问答式阅读测试比传统的阅读测试法能更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一种可行的阅读测试方法。[7]

Trites & Mcgroarty(2005)的研究除了基本理解任务外还采用了“学习阅读”任务和“整合阅读”任务。他们通过对251名大学生进行三种阅读任务的测试发现传统的基本理解任务与两种新任务之间相关较低。[8]

郭杰克(2005)对中国四所大学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快速阅读考试。他们的平均成绩具有显著的不同(P值=0.05),较好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中等学生,中等学生的高于一般学生的,研究表明快速阅读考试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发现判断对错这一题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9]HSK也已经采用了快速阅读这一测试方法。

王颖等(2005)从句长与难度、题干类型和选项长度等方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同GRE,TOEFL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理解测试在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构造设计方面的异同点发现,四、六级同GRE、TOEFL的试题设计者在设计选项时都充分注意到了正确选项同其他选项包含相同的信息量,以避免应试者据此进行猜测。他们认为四、六级都应该有更长的句子,尤其是六级。[10]

除了探索新型的阅读理解测试任务和方法之外,题型是否影响考生的测试成绩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刘建达(1998)研究了选择填空、正误判断和简答题三种测试方法对阅读测试的影响,发现选择填空和正误判断要比简答题容易。结论是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测试分数会不同程度地受测试方法的影响,高水平的学生更易受影响。[11]陈纪梁等(2007)通过考查随机抽取的60名理工科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发现,文章类型和考题类型对二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有显著影响,而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文章类型对低水平受试成绩的影响最为明显,而考题类型对中等水平受试成绩的影响最为明显。[12]多项选择题被认为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朱静芬(1999)的实验证明阅读理解测试中多项选择题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多项选择题中只有选了规定的正确答案才能得分。实际上,四个选项中总有一两个是接近正确答案或有理可依的,这与选离谱的选项有本质区别。而现有的多项选择题型测试并未划分不同的阅读理解层次,只是简单地区分“正确”与“错误”。[13]赵欣(2004)以三个水平的120名中学生为被试,以阅读理解测试题和问卷研究主观阅读理解测试题(简答题)和客观阅读理解测试题(多项选择题)的效度,结论是多项选择题不能很好地区分好、中、差学生,而简答题能很好地区分好、中、差学生。[14]

四、结语

阅读理解测试作为母语与第二语言能力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方法研究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各类阅读理解测试题型是否、如何影响各个水平的考生的测试成绩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考生在答题行为背后的阅读行为与命题人所预期的阅读行为是否吻合也是判断考生的答题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一因素很难考查和检验,因为阅读行为是无法直接观测的。自“内省法”被引入第二语言研究后,语言测试学家开始利用“回顾―内省报告”(retrospective―introspective reporting)的方法对考生在阅读考试中的阅读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宋秋前.美国非正式阅读测量方法概述[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16,(1).

[3]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刘镰力,李明,宋绍周.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原则和试卷构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5]何莲珍.短语境阅读测试法的效度研究[J].现代外语,1998,(2).

[6]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7]陈桦,曹军.主观问答式阅读理解测试法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9,(2).

[8]Trites,L & Mcgroarty,M.Reading to learn and reading to integrate:New tasks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J].Language Testing,2005,22,(2).

[9]郭杰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增设快速阅读理解测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10]王颖,郑华,张良福.阅读理解测试的数据分析和比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1]刘建达.测试方法对阅读测试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例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外语阅读焦虑;情感;文本类型;图式知识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33(2011)03—0044—05一、引言阅读是衡量一个人语言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外语教学中,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就难以形成有效的输出。对此,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 J。而目前,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课本教学为主,课本是学习者主要的阅读来源,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远远不足。国内的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情况也进行了调查研究,如李瑞芳等对清华大学和王凌等对南京大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国内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仍然只是在课文中接触一些语言现象,而在课后并不能积极主动的继续进行英语学习 。那么,学习者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应如何指导学习者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教学中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成败的学习者情感变量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开始逐渐转向学习者如何学,研究者们不再只注重对学习者理性的认知功能的研究,而更重视学习者个体因素对外语学习结果造成差异的影响,还加强了对学习者非理性情感因素如焦虑、动机、个性等的研究 j。1999年,Saito等人提出了“外语阅读焦虑”这一概念,并设计出“外语阅读焦虑量表”来测试受试者的阅读焦虑水平 J。外语阅读焦虑是外语学习中表现出的消极情感,与外语焦虑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对此,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依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石运章对外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及性别的关系进行的研究 ,以及陈素红对英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的分析 ,但研究一般限于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及性别的相关性研究,或阅读焦虑与阅读策略的研究,而很少从情感和文本类型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文本,探讨阅读文本与阅读焦虑及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情感维度完善阅读文本来缓解阅读焦虑,以期弥补大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不足,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的英语水平.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被试与测试工具本研究以某师范院校2009级33名文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和语言测试进行研究。

问卷由个人简况和中文版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FLRAS) 以及情感量表 ,加 组成,语言测试为大学英语四级真题。

1.中文版外语阅读焦虑量表(FLRAS)FLRAS由Saito等人设计,内含20道题,得分理论范围在20至100之间,旨在测量学习者阅读外语时的真实感受 J。

2.情感量表

情感量表由卢家楣所提出的九个情感细项编制的调查问卷组成,用于调查学生对三种不同文本类型的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情感反应程度。情感量表由八道题目组成,选项为5级量表形式,为封闭的问卷题,内容包括学生的情感触动,再探索愿望,注意集中,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愉悦状态,动脑积极性和情感共鸣八项内容 \'m 。

3.语言测试工具

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为语言测试工具,具有很高的测试效度。

(二)研究过程

1.阅读焦虑调查在第二学期,教师对学生开展阅读焦虑调查,由教师发放给被试学生阅读焦虑调查问卷,学生填写后教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产生阅读焦虑的主要原因。

2.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在第二学期,被试学生参加四级真题测试,教师对测试结果(尤其是总分和阅读部分)进行统计。

3.情感测试

由教师编制课外阅读材料,并根据文本类型将其分为三类: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选材均来源于英文原版文章,作为每周的课外阅读任务,每篇长度为500字左右,每周两篇,每篇文章除设置相关理解题外另设有情感调查量表,用以测试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情感度,由教师统计记录下被测学生的测试结果。

(三)数据分析工具

研究结束后,将被试测试结果用SPSS(1 1.0)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阅读焦虑各项描述性统计为了分析阅读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对被测阅读焦虑各项得分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二十个选项中,有八个选项的得分都超过平均分,其中最大的焦虑变量有18(3.63)、1(3.45)、2(3.30)、6(3.03)、12(3.03)、16(3.03),所有选项中,凡是有反面措辞的题目,如“我喜欢英语阅读”计分都已颠倒。

(二)四级成绩和四级阅读成绩与阅读焦虑相关性分析为了检验学习者的英语成绩和英语阅读成绩与阅读焦虑之间的关系,对三者进行了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

对阅读焦虑与英语四级成绩

和阅读成绩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阅读焦虑与四级成绩和四级阅读成绩皆呈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一.561与r= 一.560。此项结果与石运章、刘振前的研究结果(r=一. 274)[61,陈素红的研究结果(r 一.367) 7j及汪洋、方琳的研究结果(r=一.455)¨ 都较吻合。这表明,阅读焦虑问题在表2 四级成绩和四级阅读成绩与阅读焦虑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四级成绩 四级阅读 阅读焦虑四级成绩 皮尔逊相关系数 1 .791( ) 一.561( )双尾检验 .O00 .001四级阅读 皮尔逊相关系数 .791( {) 1 一.560(} 1双尾检验 .Oo0 .0o1阅读焦虑 皮尔逊相关系数 一.56l($ ) 一.560( {、 1双尾检验 .001 .001注:一P

(三)不同文本类型情感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学习者对于三种不同阅读文本: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情感度,对情感测试各项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于j=种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材料的情感反应程度各有差

异。从总体上看,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最大,能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次之为议论文,但却愿意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以及在课堂上进行探讨,而兴趣得分最低的为说明文,但学生较为倾向于对此进行思考和了解。

四、讨论与反思

(一)阅读焦虑感产生的原因分析频率分析发现,63.6% 的学生同意题18,表明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状况普遍不满意,对阅读能力不自信;54.6%的学生同意题20“为了能阅读英语,我们必须要了解许多有关英语的历史和文化。”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学习者普遍认为英语文化和历史的学习对英语学习非常有必要。这也符合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文化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如鲁梅哈特认为,读者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首要原因是“没有具备与文章相适应的图式” 。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图式的缺位是导致理解困难的重要原因。理解是由记忆中已有的知识系统所支撑的,在图式所提供的知识框架之中,人们才能获得对当前信息的理解。

在本次研究中还可以发现,有51.6% 的学生同意题二“在阅读时,经常会能读懂字词,但仍不明白作者在说什么”。这是阅读过程中困扰学习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者往往过分关注独立的字和词的意义,以及语法结构的分析,而影响了整个语篇的连贯性。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是从低层次图式(字母、字词)激活到高层次(句子、语篇)激活的过程 ,研究中有36.4%的学生同意题6“在阅读时,只要看到了我不会读的词,我会感到烦恼”,说明了学习者语言知识不足方面的学习障碍。语言知识既包括语音、词汇、短语低层次图式,也包括句子结构、段落、篇章结构等高层次图式。学习者由于对各层次图式环节的掌握不牢,意思不确定,从而形成整体理解的模糊,进而造成焦虑心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注重低层次图式知识的输入,也要更多的进行篇章分析等有关阅读学习策略的讲解和操练,同时指出,适当的阅读焦虑是普遍存在的,不应对此心存恐惧,适量的焦虑亦可促进阅读。

(二)对不同类型阅读文本情感度的反思调查结果证明,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的情感度各有不同,教师应据此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1.不同阅读文本任务设置。教师首先应从学生兴趣出发,选取情感程度较高的阅读材料,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兴趣和情感触动来克服学习者对阅读的焦虑,其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如,对情感触动较高的记叙文,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自由的抒发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充分的释放情感,减少焦虑感,作业是读后感的形式,字数要求超过一定数量,要求写作的重点在于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有效的使用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而对于语法等不做要求,充分利用这类文章的情感触动点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在笔者以前的教学实验中,曾对此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事实证明,许多学生在读后感中,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强烈的表达愿望,作业的完成更具主动性,而在完成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在词汇和表达方式等写作能力的不足,从而更加迫切地希望学习到贴切的地道的表达方式和词汇。

对于议论文,可以让学生思考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话题进行讨论,教师课堂上指导学生注意和学习文章的内容,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当今的许多国际性语言测试都将学生的思变能力列为非常重要的考察部分,议论文不仅在阅读文章中占有大量篇幅,也体现在作文中。反观目前大学生的英文写作,语言贫乏,结构简单,缺乏思想和活力,或者是,有思想但无法表达,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具有思辨力的议论文阅读量太少,没有输入便无法做到输出,另一方面,教师应做到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交流相互交叉进行,从而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接受的信息转变成交际实践的内容,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平衡。

说明文虽然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绝不应被排除在阅读外,教师可以设计知识点问答题,或让学生来完成这一过程,能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以扩充相关知识。

2.建立阅读任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针对不同的阅读文本和相关的阅读任务,教师应设置不同的评价体系,而非拘泥于单一的评价体系。如对读后感的评价,应最大化的鼓励学生多写,不惧怕语言错误,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教师最好能通过评价与学生形成互动,完成有限的课堂时间外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l!生。而对于课堂讨论,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如提供大量的相关话题的阅读资料等,分组完成,课堂上的讨论、辩论或报告,弥补了语言教学中对学习者思辨能力培养的不足,语言的单纯欣赏和语言操练不能有效的提高语言实际使用能力,尤其是不能最大范围的激发获取信息的动机和愿望,最近教育部提出的大学英语改革,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而目前通行的国际考试如雅思考试的口语和作文,重点考察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自己的观点,而非仅仅测试语言的认知能 。而这种思辨力更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体现,是语言学习者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转载自,LuNwen2011.com,论文库。)

五、结语

本次研究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尤其是课外英语阅读焦虑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三种不同阅读文本的情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阅读焦虑与四级成绩和四级阅读成绩皆呈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阅读焦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能力与英语综合能力。此外,英语四级成绩与阅读成绩之问呈较强的显著强相关关系,证明了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2.产生阅读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缺乏图式知识和阅读策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注重低层次图式知识的输入,也要更多的进行篇章分析等有关阅读学习策略的讲解和操练;3.学习者对不同类型文本的情感度不同,教师应据此设计教学任务并建立教学评价,增强学习者的思辨力。

因此,在情感式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外教学环节上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变化,课外阅读的任务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平台为前提,使师生能进行有效的、个体化的沟通。各项任务的设置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其中展现出的形象是课堂上教师难以捕捉到的和无法了解到的,教师可据此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建议,进行不失时机的课外交流。积极融洽的师生情感交流,将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这将对大学英语课堂外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此次研究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如受试范围过小,使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影响;未对各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段分析等,今后的研究将从以上几方面出发,完善设计的环节,使结果更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并分级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与分析,以期达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例7

 

现代文阅读在语文课的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包含了理解、分析、概括和表达等过程。整个过程中,对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精细程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综合能力的提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就成了一株让老师和学生又爱又怕的扎手的玫瑰。

怎样做才能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分解式阅读训练是一种很值得重视的方法。

(一)题型分解化难为易

要想把综合能力提高,就一定要先把基础工作做好。而要抓好基础,就要从题型入手,找寻阅读中的基本规律。现代文阅读题型很丰富,可以说是色彩纷呈。但万变不离其宗,所考的知识点比较固定,这等于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师,我想应该把围绕每一个知识点的题型整理出来,使之系统化。在综合训练之前,先分项训练,目的是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语文教学论文,这符合人们认识由浅入深的规律。

我这里所说的题型分解就是要打破文体的束缚,把现代文阅读的所有出题点细化到最小,然后再从这些点出发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这样能使训练更集中,能够直击要害,学生也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比如过渡句题型,考查语段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出题角度多为辨识过渡句、结合语段指出句子的作用以及拟写过渡句等。围绕这几个角度所设置的题干有很多,带领学生做这个题型训练时要把相关阅读中涉及到此方面的问题汇聚到一起,让学生反复地练习,以起到理解强化的作用。这样的工作需要备课的时间会很多,而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在阅读面前更能建立自信。因此我们的付出是很值得的。若把阅读比喻成一座山,那么我就先认识山脚下的一棵树、一根草和一块石头,目标设置得让学生容易做到,也就不至于在阅读这座大山前迷惘而不知所措了。

(二)年级分解建立阅读序列

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差异,按年级分解题型,就是抓住学生的差异,制定符合他们思维水平的阅读训练,建立起相应的序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且使阅读训练能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连续的、递增式的发展轨迹论文的格式。年级分解要遵循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所应达到能力的规定,然后根据设题的难易度,归类到不同的年级。简单的问题放在低年级解决,复杂的问题放在高年级突破。既保证了学习的连续性,又能保证学习深入性。如论点的寻找这个题型,按论点的提出位置寻找比较容易,文中也会有比较明显的信息可供提取。这类题,初中二年级的同学能轻松完成的。但对高年级同学,这样的题显然简单了些。他们需要面对的语段是没有明确的语句可供提取,需要独立归纳概括甚至要根据论据推断的题。

有了一套具体的阅读目标,才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也能让阅读教学更有章可循。很多学生对阅读感觉很惧怕,主要是不知从何入手语文教学论文,实际上并不是孩子的能力差,真正差在了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或者目标太模糊。有时候给学生设置的题太难,超过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就好比一个人穿了一件很华丽的衣服,不合身材,很难达到美丽的效果。盲目的认定能力有问题,会导致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如果能在教学中按分解的目标评价学生,无疑是更客观,更理性的评价方式。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例8

 

现代文阅读在语文课的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包含了理解、分析、概括和表达等过程。整个过程中,对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精细程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综合能力的提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就成了一株让老师和学生又爱又怕的扎手的玫瑰。

怎样做才能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分解式阅读训练是一种很值得重视的方法。

(一)题型分解化难为易

要想把综合能力提高,就一定要先把基础工作做好。而要抓好基础,就要从题型入手,找寻阅读中的基本规律。现代文阅读题型很丰富,可以说是色彩纷呈。但万变不离其宗,所考的知识点比较固定,这等于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师,我想应该把围绕每一个知识点的题型整理出来,使之系统化。在综合训练之前,先分项训练,目的是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语文教学论文,这符合人们认识由浅入深的规律。

我这里所说的题型分解就是要打破文体的束缚,把现代文阅读的所有出题点细化到最小,然后再从这些点出发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这样能使训练更集中,能够直击要害,学生也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比如过渡句题型,考查语段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出题角度多为辨识过渡句、结合语段指出句子的作用以及拟写过渡句等。围绕这几个角度所设置的题干有很多,带领学生做这个题型训练时要把相关阅读中涉及到此方面的问题汇聚到一起,让学生反复地练习,以起到理解强化的作用。这样的工作需要备课的时间会很多,而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在阅读面前更能建立自信。因此我们的付出是很值得的。若把阅读比喻成一座山,那么我就先认识山脚下的一棵树、一根草和一块石头,目标设置得让学生容易做到,也就不至于在阅读这座大山前迷惘而不知所措了。

(二)年级分解建立阅读序列

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差异,按年级分解题型,就是抓住学生的差异,制定符合他们思维水平的阅读训练,建立起相应的序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且使阅读训练能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连续的、递增式的发展轨迹论文的格式。年级分解要遵循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所应达到能力的规定,然后根据设题的难易度,归类到不同的年级。简单的问题放在低年级解决,复杂的问题放在高年级突破。既保证了学习的连续性,又能保证学习深入性。如论点的寻找这个题型,按论点的提出位置寻找比较容易,文中也会有比较明显的信息可供提取。这类题,初中二年级的同学能轻松完成的。但对高年级同学,这样的题显然简单了些。他们需要面对的语段是没有明确的语句可供提取,需要独立归纳概括甚至要根据论据推断的题。

有了一套具体的阅读目标,才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也能让阅读教学更有章可循。很多学生对阅读感觉很惧怕,主要是不知从何入手语文教学论文,实际上并不是孩子的能力差,真正差在了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或者目标太模糊。有时候给学生设置的题太难,超过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就好比一个人穿了一件很华丽的衣服,不合身材,很难达到美丽的效果。盲目的认定能力有问题,会导致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如果能在教学中按分解的目标评价学生,无疑是更客观,更理性的评价方式。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例9

一、引言 

无论是英语专业的四级考试(TEM4)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CET-4)四级考试,阅读理解都是至关重要的得分大项。专业四级的阅读分值为25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CET-4)四级考试阅读部分分值更是占到了总分的35%,所以,不少教师都认为“得阅读者则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也没夸张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近年来外语考试的阅读要求也提高了,以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为例,它要求考生以每分钟100个单词的速度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人物传记、故事、科普短文等,理解正确率达到70%;能读懂难度相当于美国Newsweek的国际新闻报道或难度相当于美国Times或New York Times的社论和政论文章;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结构和文体风格。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40—180个单词,理解准确率不低于75%。 

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阅读课效率并不高,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注重语法和课文中词汇的讲解,我认为这种支离破碎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法是我国大学外语阅读耗时低能的根源,如果要改变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课程落后的现状,只有推广语言学界最近流行的“整体阅读法”。我在本研究中将理论联系实践,希望能将整体阅读法推广于大学英语的阅读课堂教学。 

二、“整体阅读法”的理论基础 

1.整体语言教学法 

是建立与构建主义心理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最初开创该教学方法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它主要应用在美国中学和小学母语的教学过程中。它强调语言学习是一个统一和综合的过程,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该理论被西方语言学界主要应用在第二语言教学方面,尤其是阅读和听力。在中国,整体语言教学起步较晚,我国主要是从西方直接引进成果,因而在实践上,我国的外语阅读教学不可能改变传统的语法和词汇中心论的影响。 

其实,整体语言教学法的观念与以往有很大的区别。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研究者们认为,事物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的相加,学习和被学习的对象不能割裂开来(Weaver,1988)。整体语言教学,其目的是通过运用系统论“联系的观点”融语言、词汇、语法和句型知识于课文整体教学之中,使学生见林亦见树,同时为理解、消化、巩固和运用课文材断服务,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使其能够主动地、有意义地、待久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整体阅读法  

整体阅读法是整体语言教学法理论系统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是指将被阅读的文字以组或行、块为单位进行大小不一的整体阅读,而“组”或“块”内所包含的往往可能是词组、半行、一行、多行甚至整页内容,它是一种让我们能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的一种阅读法。我认为,整体阅读法其实是一种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文章从整体上加以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这种程序是根据文体的特点并结合阅读目的而设计的一套阅读步骤运用整体阅读法,可以有步骤地对信息进行筛选。整体阅读法的程序就是筛选有用信息的程序。运用整体阅读法,就能使阅读的过程变得井然有序,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整体阅读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下面,我以2006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Unit 1 “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为例,来论述“整体阅读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模式。实际上,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从时间上来看,又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步骤,乍一看,它似乎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没有很大区别,其实本研究的案例融入了很多整体因素。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例10

 

1.引言

目前,提高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已经引起了英语专业学生的高度关注并为众多高校列为外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但与之相关的实证研究却不多。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关键词汇量的重要性在高级阶段的英语测试中呈相应的下降趋势?

上文所指词汇量为消极词汇量(passivevocabulary),即学习者了解一个词最常用含义的能力(Laufer & Paribakht 1998: 370),这种能力的大小即词汇广度。关于词汇量与二语习得者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近30年里我国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不过这些调查以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主,如吕长竑(2004)对西南重点大学理工科新生在正式开课前进行测试研究,分别测试了被试总体的词汇量和语言综合能力,并运用SPSS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的结果是,总体来说,词汇量对各项语言技能的预测力并不强;词汇量对阅读能力的影响而言,低语言水平学习者略高于高语言水平学习者。此项结论是否适用于TEM8测试的应试者,即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本文试图以英专学生为主体进行词汇广度与TEM8阅读理解得分关系的实证研究。具体讨论的问题是:在使用2004版八级考纲后,英专学生词汇广度和阅读理解得分率的相关性如何?词汇学习是否依然为高语言水平学习者提高阅读得分的学习重点?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华东地区某综合性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共64名学生教育学论文,涉及两个英语平均水平接近的自然班;研究进行时间为三年级第二学期;采用两个测量工具来获得所需数据:一是2010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阅读试题,四篇文章共计20道单项选择题;二是笔者从上述阅读文章中挑选出的64个非高频词汇编制的词汇测试题,所选词汇未曾出现在该校英语专业课程中。测试分两组进行:实验组为一组自然班学生31名在阅读测试前两周拿到词汇测试题,被要求熟记词汇含义,两周后采用闭卷形式测试词汇,要求被试学生在10分钟内写出被测词汇含义。词汇测试结束后即刻进行阅读理解测试,用时30分钟。参照组自然班学生33名,随堂进行30分钟阅读测试,测试结束后即刻进行10分钟词汇测试。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表1实验组和参照组词汇和阅读测试分数之独立样本t-测试

 

测试

组别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T-值

P值

词汇

参照组

33

4.0000

3.22102

47.682

0.000

实验组

31

60.8387

5.98942

阅读

参照组

33

9.4848

2.70556

-.475

0.637

实验组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例11

 

1.引言

目前,提高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已经引起了英语专业学生的高度关注并为众多高校列为外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但与之相关的实证研究却不多。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关键词汇量的重要性在高级阶段的英语测试中呈相应的下降趋势?

上文所指词汇量为消极词汇量(passivevocabulary),即学习者了解一个词最常用含义的能力(Laufer & Paribakht 1998: 370),这种能力的大小即词汇广度。关于词汇量与二语习得者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近30年里我国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不过这些调查以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主,如吕长竑(2004)对西南重点大学理工科新生在正式开课前进行测试研究,分别测试了被试总体的词汇量和语言综合能力,并运用SPSS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的结果是,总体来说,词汇量对各项语言技能的预测力并不强;词汇量对阅读能力的影响而言,低语言水平学习者略高于高语言水平学习者。此项结论是否适用于TEM8测试的应试者,即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本文试图以英专学生为主体进行词汇广度与TEM8阅读理解得分关系的实证研究。具体讨论的问题是:在使用2004版八级考纲后,英专学生词汇广度和阅读理解得分率的相关性如何?词汇学习是否依然为高语言水平学习者提高阅读得分的学习重点?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华东地区某综合性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共64名学生教育学论文,涉及两个英语平均水平接近的自然班;研究进行时间为三年级第二学期;采用两个测量工具来获得所需数据:一是2010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阅读试题,四篇文章共计20道单项选择题;二是笔者从上述阅读文章中挑选出的64个非高频词汇编制的词汇测试题,所选词汇未曾出现在该校英语专业课程中。测试分两组进行:实验组为一组自然班学生31名在阅读测试前两周拿到词汇测试题,被要求熟记词汇含义,两周后采用闭卷形式测试词汇,要求被试学生在10分钟内写出被测词汇含义。词汇测试结束后即刻进行阅读理解测试,用时30分钟。参照组自然班学生33名,随堂进行30分钟阅读测试,测试结束后即刻进行10分钟词汇测试。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表1实验组和参照组词汇和阅读测试分数之独立样本t-测试

 

测试

组别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T-值

P值

词汇

参照组

33

4.0000

3.22102

47.682

0.000

实验组

31

60.8387

5.98942

阅读

参照组

33

9.4848

2.70556

-.475

0.637

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