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16 12:14:08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例1

(一)致力于向所有公众提供最广泛的知识和信息,保障公众的基本阅读权益。

(二)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是本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中心,负责本地区文化共享工程发展规划与建设。

(五)是本地区古籍保护中心,负责本地区古籍保护、普查工作。

(六)开展图书馆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进行公共图书馆间的业务辅导与交流,推动本地区各系统图书馆间的协作和协调。

第三条公共图书馆开展正常业务工作应有充足的经费保障。事业费、购书经费应达到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的上限,并随着地方财税收入逐年增加。

省级公共图书馆年事业费不低于1000万元,年购图书种类达到全国年出版图书种数的15—25%。

市级公共图书馆年事业费不低于100万元,年购图书种类达到全国年出版图书种数的5—10%。

县级公共图书馆年事业费不低于30万元,年购图书种类达到全国年出版图书种数的1—2%。

第四条为保证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社会职能,其馆舍建筑面积、藏书总量、阅览座席等要求应达到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的上限。

省级公共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0平方米,文献基本藏量不低于300万册,阅览座席不低于1000个。

市级公共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文献基本藏量不低于50万册,阅览座席不低于400个。

县级公共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文献基本藏量不低于10万册,阅览座席不低于200个。

各级公共图书馆扩建和新建馆舍应纳入地方基建规划,具体标准按《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执行。

第五条公共图书馆应具备开展正常业务工作必需的图书馆专用设备。并根据新业务的开展,有计划地添置电子计算机、复印、缩微、视听等现代技术设备。

各级文化共享工程中心应按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有关规定,配置相关设备。

市级支中心的各种服务器、多媒体资源加工设备、存储设备(不小于8TB)、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等按120万元标准进行配置。

县级支中心的各种服务器、多媒体资源加工设备、存储设备(不小于3.6TB)、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等按68万元标准进行配置。

第六条各地图书馆应当推行总馆分馆制,形成图书馆服务网络,发挥中心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对区县、乡镇、社区等图书馆实行文献统一采购、集中分编、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增强中心图书馆的辐射能力和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第二章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第七条全省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根据本地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需要,在原有藏书的基础上,本着分工协作、各具特色、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针,逐步建成全省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对地方文献的征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体系或专藏系列。

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当主动接收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文献信息资源发展特点,丰富馆藏资源品种,兼顾纸质文献、数字化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收藏的比例,应当加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建立并丰富虚拟馆藏资源。

全省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应以联合共建共享为原则,避免重复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负责全省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的规划与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省级分中心数字资源的加工、存储、上传和。

文化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县级支中心负责文化共享工程本地区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存储。

第九条各级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总量应达到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的上限,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增加藏书总量。

省级图书馆图书年入藏种数不低于14000种,报刊年入藏量不低于4000种,电子文献年入藏量不低于500件,视听文献年入藏量不低于800件;市级图书馆图书年入藏种数不低于5000种,报刊年入藏量不低于1000种,电子文献年入藏量不低于60件,视听文献年入藏量不低于100件;县级图书馆图书年入藏种数不低于1500种,报刊年入藏量不低于600种,电子文献年入藏量不低于50件,视听文献年入藏量不低于30件。

第十条对新入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当按照国家公布的标准及技术规范,使用统一的分类法和编目标准,及时进行分类、编目,尽快投入流通。应建立完善的资源检索体系,实现计算机联网和目录的联合检索,满足业务发展和读者检索需要。

第十一条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实现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建立现代化图书馆网络,实现全省图书馆资源共享。

第十二条公共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国家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占,其它单位不得任意调出。丧失使用和收藏价值的馆藏文献资源,须报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后进行剔除。

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当做好文献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工作,配备防火、防盗、防潮、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建立和落实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省古籍保护中心负责指导相关单位开展古籍保护与普查工作,各级公共图书馆对所收藏的古籍善本等珍贵文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护与管理。

第三章读者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按照平等、公益、开放的原则向社会公众或特定对象提供服务,满足其合法的文献信息需求,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益。

第十四条图书馆普通书刊的阅览、外借应当免费,图书馆利用文献信息开发的成果提供使用的可以适当收费,其收入应当用于图书馆建设。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在服务过程中,公共图书馆须保守读者秘密,确保不外泄读者提供的个人信息。

第十六条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当面向社会有针对性的提供以下服务:

(一)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阅览、外借、传递。

服务量应达到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的上限。省级图书馆外借册次不少于50万册,年流通总人次不少于80万;市级图书馆外借册次不少于20万册,年流通总人次不少于20万;县级图书馆外借册次不少于10万册,年流通总人次不少于15万。

(二)设立面向社会开放的电子阅览室和具有馆藏特色的网站,开展电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浏览、传输。

图书馆网站内容要及时更新。图书馆网站须设置文化共享工程、书目查询、服务信息、读者信箱等网上服务项目。

电子阅览室的面积及电子计算机台数应达到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的上限。省级图书馆不少于250台,市级图书馆不少于60台,县级图书馆不少于30台。

(三)政府公开信息的查询。

(四)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与资源,开展多方面的文化服务。

(五)依法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复制、加工、开发、研究、参考咨询。

服务量应达到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的上限。省级图书馆年代检索课题不少于400项,年解答咨询量不少于2万条;市级图书馆年代检索课题不少于50项,年解答咨询量不少于4000条;县级图书馆年代检索课题不少于20项,年解答咨询量不少于800条。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图书馆宣传推介、阅读指导和读书活动;举办报告会、讲座、展览、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培训活动。

活动数量应达到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的上限。省级图书馆年开展读者活动次数不少于60次,年读者活动人次不少于10万,书刊宣传不少于1000种;市级图书馆年开展读者活动次数不少于40次,年读者活动人次不少于6万,书刊宣传不少于600种;县级图书馆年开展读者活动次数不少于15次,年读者活动人次不少于1万,书刊宣传不少于400种。

(七)开展与图书馆职能相关的其他服务项目和服务活动。

第十七条各级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中应体现人文关怀,营造、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应当实行开架借阅服务。在服务设备、设施上应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残疾人设置无障碍通道,并根据条件设置残疾人阅览室或者阅览专座。应当注重为未成人提供必要的服务。

省级图书馆开架书刊册数不低于总藏量的40%,面向读者开放借阅的书刊应完全开架,开架图书错架率低于2%;市、县级图书馆开架书刊册数不低于总藏量的60%,面向读者开放借阅的书刊应完全开架,开架图书错架率低于3%。

第十八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应当达到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的上限,在法定节假日应当对公众开放。因故需暂时闭馆,须经上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提前一周向读者公告。

省级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应不少于80小时,市级图书馆不少于63小时,县(区)图书馆不少于56小时。

第十九条各级公共图书馆不得向读者提供盗版文献借阅服务。除国家规定禁止公开传播的文献信息资源外,图书馆不得另立标准,随意封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对馆藏珍本、善本、孤本等具有文物价值的资料,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使用。

第四章学术研究、交流与馆际协作

第二十条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立业务研究或辅导机构,协助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对本地区基层图书馆的情况调查和业务辅导工作。要有计划地进行图书馆业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公共图书馆之间以及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系统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协作。

第二十一条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发挥在本地区各类图书馆中的协作协调作用,推动本地区总馆分馆建设。

省图书馆是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网络中心,对全省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协助本辖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全区的图书馆网络建设;组织、指导全省文献资源的开发及服务工作;组织、指导全省图书馆学的研究;组织、指导全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市、县级图书馆应当对本地区基层图书馆(室)进行业务辅导,促进当地农村、街道、企业学校和单位的其它图书馆(室)的工作。

省、市、县图书馆业务研究与辅导工作的业务量应达到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的上限。

第五章组织机构

第二十二条公共图书馆设馆长一人,实行馆长负责制。各馆可根据需求设副馆长若干名。正、副馆长应由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热爱图书馆事业、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干部担任。

省级图书馆领导班子中具有本科学历或副研究馆员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领导班子人数的四分之三。主管业务的副馆长,应受过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培训,由具备副研究馆员以上业务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

市级图书馆领导班子中具有大专学历或馆员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领导班子人数的三分之二。主管业务的副馆长,应受过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培训,由具备副研究馆员或馆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

县级图书馆领导班子中具有大专学历或馆员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领导班子人数的二分之一。主管业务的副馆长,应受过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培训,由具备馆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三条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需要设立馆务委员会或专家委员会,在馆长主持下对全馆重大业务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决定。

第二十四条公共图书馆机构要力求精减,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发展设立相应的业务工作部门。各部门正、副主任应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学历或职称,其任免应履行相应的人事管理规定。

第二十五条公共图书馆要根据精简的原则确定人员编制。定编可参照下述标准:

省级图书馆以60万册藏书、70名人员编制为基准数,每增加1.5万册藏书,增加1名编制。

市级图书馆藏书总量在15万册以下的,编制30名;藏书总量15-30万册的,编制为30-45名;藏书总量在30-45万册的,编制为45-60名;藏书总量在45-60万册的,编制为60-75名;藏书总量在60万册以上的,编制为75名以上,或参照省图书馆的编制标准执行。

县级图书馆藏书总量在3万册以下的,编制为6名;藏书总量在3-6万册的,编制为6-12名;藏书总量在6-9万册的,编制为12-18名;藏书总量在9-12万册的,编制为18-24名;藏书总量在12万册以上的,编制为24名以上,或参照市级图书馆编制标准执行。

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人员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70%,行政人员、工勤人员不得高于17%和13%。

第六章工作人员管理和考评

第二十六条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试行)。

第二十七条公共图书馆应注意加强图书馆专业干部队伍的建设,有计划地配备图书馆学专业和其它学科的专业人员。

省级图书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应占职工人员总数的5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应占职工人员总数的80%以上;高级职称人员应占业务人员总数的10%以上;中级职称人员应占业务人员总数的40%以上。

市级图书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应占职工人员总数的3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应占职工人员总数的70%以上;中级职称人员应占业务人员总数的35%以上。

县级图书馆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应占职工人员总数的50%以上;初级职称人员应占业务人员总数的50%以上。

第二十八条公共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对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考核。新进馆的业务人员均需经过考核录用,并需进行一个月的业务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例2

第一章总则一、为了鼓励各岗位监理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监理人员各尽所能,提高本公司工程监理处监理人员的监理实际工作能力,各监理处监理人员实行岗位等级管理制度。

二、岗位等级是职员在上岗前必须具备的相应岗位资格。三、为了使监理人员岗位等级的确定、升级、降级有章可循,特制定本办法。四、监理处所辖工程中,总监、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均分五个等级,项目监理部各岗位必须在取得相应岗位等级的职员中选择。副总监、总监代表属于总监序列;驻地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属于监理工程师序列。五、所有监理人员初次评定等级时,原则上暂定为五级。由监理人员填表申请,按程序报监理处行政综合科、工程监理科和主管工程监理科的副处长初审,经监理处处长批准确定。六、监理人员岗位等级每年统一评定两次。由于特殊原因需在其它时间对监理人员进行岗位等级调整时,由工程监理科提出,报主管工程监理科的副处长初审,经监理处处长批准后执行。七、监理人员岗位等级初次评定或特殊调整经处长批准后,由行政综合科发文并进行工资待遇的调整。八、监理人员岗位等级调整必须取得公司领导的同意,并在调整文件发出之前报公司备案。第二章岗位等级基本条件九、总监序列岗位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各级总监岗位等级的基本条件如下:一级总监: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二级总监: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三级总监: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四级总监: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五级总监: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十、监理工程师序列岗位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各级监理工程师岗位等级的基本条件如下:一级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二级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三级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四级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中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五级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十一、监理员序列岗位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各级监理员岗位等级的基本条件如下:一级监理员: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助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4级或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二级监理员: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助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三级监理员: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中专或以上学历、助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四级监理员: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中专或以上学历、技术员或以上职称。五级监理员: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中专或以上学历,或具有建筑工程工作经验。十二、年龄超过45岁且专业工龄超过20年者,岗位等级基本条件可在同一序列中放宽一个等级;年龄超过55岁且专业工龄超过30年者,岗位等级基本条件可在同一序列中再放宽一个等级。第三章岗位等级的例行调整工作十三、岗位等级的例行调整是指办事处每年对监理人员定期进行岗位等级升级、降级或保留原等级的调整工作。十四、监理处原则上根据本办法相应规定和监理人员每月业绩评定结果确定参加岗位等级例行调整的监理人员范围。十五、工程监理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请晋升等级:⑴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上级满意度为三级;⑵业绩考察期内上级满意度为一级的次数少于三次;⑶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业务知识测评系数低于0.8;⑷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德操系数低于0.9;⑸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考勤系数低于0.8;⑹业绩考察期内有三次或三次以上考勤系数低于0.95;⑺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业主满意度为不满意;⑻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综合评定为三级或三级以下;⑼在本处连续工作时间不足六个月。十六、工程监理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降级处理:⑴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上级 满意度为五级;⑵业绩考察期内有三次或三次以上上级满意度为四级;⑶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业务知识测评系数低于0.6;⑷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德操系数低于0.7;⑸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考勤系数低于0.7;⑹业绩考察期内有三次或三次以上考勤系数低于0.8;⑺业绩考察期内有三次或三次以上业主满意度为不满意;⑻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综合评定为五级;⑼业绩考察期内有三次或三次以上综合评定为三级或三级以下。十七、监理处每年对监理人员岗位等级进行两次例行调整工作,上半年调整工作从三月一日开始,下半年从九月一日开始。十八、监理人员业绩考察其分为:每年三月至八月为一个业绩考察期,每年九月至下一年二月为另一个业绩考察期。行政综合科根据相应考察期的监理人员每月业绩评定结果整理应降级的监理人员名单和有资格申请等级晋升的人员名单,但等级调整的其他工作不受本条上述考察期划分的局限。十九、监理人员对监理处做出的等级晋升、降低和保留原等级决定有异议,可书面向监理处处长提出,处长应在30天之内给予明确答复;如对监理处处长的答复还有异议,可向本公司经理办公室提出。二十、监理人员岗位等级例行调整工作主要由行政综合科、升级评审组、升级考察组具体负责。二十一、升级评审组和升级考察组是一个临设机构,成员每年由处长临时指定,成员名单必须报公司备案。二十二、监理人员岗位等级例行调整工作具体程序详见附表。第四章附则二十三、本办法不应与公司的规章制度相抵触,如有抵触处,应以公司的规章制度为准。二十四、本办法一律由本公司第一工程监理处负责解释。二十五、本办法自200*年__月1起开始在本公司第一工程监理处试点执行。南昌市____咨询监理公司200*年__月__日岗位等级例行调整工作程序说明表序号内容责任人天数备注1行政科对全处所有监理人员考察其内监理人员业绩评定结果进行整理,提出应降低等级的人员名单和有资格申请等级晋升的人员名单行政科72上述名单经处长审批后,行政科发文通报有资格申请等级晋升人员名单,并对降级人员予以工资调整行政科7降级人员名单由行政科直接通知个人,一般不予公开。3有资格申请提高等级的人员本人填写《岗位等级提升申请表》,上交行政科申请人14监理处所在地人员应本人交到行政科,外地人员可传真到行政科4申请人参加办事处组织的考试行政科25评卷监理科76行政科对考试合格人员进行初审,提出参加答辩的人员名单行政科77答辩人员名单经处长审批后,行政科通知经批准的人员参加答辩及相关事宜行政科78答辩评审组79升级评审组评审,形成评审建议评审组1410升级考察组对评审组建议给予等级晋升的人员进行不事先通知的现场考察,形成考察建议考察组2111处长根据上述建议等情况综合确定等级晋升人员名单处长7处长做出决定前应向公司领导汇报并得到领导同意12行政科起草关于工程处监理人员岗位等级晋升结果的文件,经处长批准后,报公司备案行政科713行政科发文通告,行政科对晋升人员进行工资调整行政科7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例3

关键词

国语教科书 字量 字序 识字 教学

民国时期是一个政治动荡的年代,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识字教学作为教育领域基础学科的基本任务,其探索历程也一直延续着。笔者从民国教科书中选取了五套不同时期出版的国语教科书,有中华书局1917年出版的《新式国文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21年出版的《新法国语教科书》、1927年出版的《新时代国语教科书》、1933年出版的《复兴国语教科书》以及国立编译馆1948年出版的《国语常识课本》。通过分析识字的相关内容,从而揭示民国时期各阶段教科书编写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识字量

1.识字量的比较

笔者通过统计五套教科书的识字总量以及单册识字量,以发现其识字量的区别。

从识字总量的角度分析:《新法国语教科书》的识字总量最低,只有1743个,《新时代国语教科书》识字量最大,高达2451个,《新式国文教科书》、《国语常识课本》以及《复兴国语教科书》的识字总量较为接近,均在2000以上。由此可见,当时学者们认为小学阶段儿童掌握两千多字即可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由图1各套教科书识字量柱状图可知,民国初期(1912年~1927年),纵向看1917年出版的《新式国文教科书》,随着年龄的增加,识字量递增,在第五册时识字量达到最高峰,突破400个,随后识字量递减,其中第一册识字量最少,只有211个;1921年出版的《新法国语教科书》,在五套教科书中柱状图最矮,单册识字量中第三册最多,有271个,但仅以27个生字高于《新时代国语教科书》的第三册,随后《新法国语教科书》识字量渐渐下降,从第四册开始每册识字量均在其他四套教科书之下,可见其识字总量最低;1927年出版的《新时代国语教科书》的识字量分布与前两套不同,一年级的识字总量比二年级的识字总量高,相同点是三年级识字总量仍然最多,其识字量的排列呈现波浪状,柱状图的高度与其他教科书比较,总体较高,因此《新时代国语教科书》识字总量最多。从1927年至1937年间称为统治的“黄金十年”,在此期间出版的《复兴国语教科书》,其识字量的分布呈阶梯状,数量循序渐进地提升,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儿童认知水平和心理水平都得到提升,因此儿童的识字能力也得到提高,与之相对应的识字量增大。从1937年至1949年间,前8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后四年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内革命时期出版的《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各册识字量分布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第七册达到最高数量,且第三册和第七册识字总量接近,第八册数量又下降,其柱状分布图波动较大,但分布数量总体来说较为平均。

通过分析图1柱状图高矮的变化规律可知,《新式国文教科书》和《新法国语教科书》的识字量呈倒“U”型排列,《新时代国语教科书》和《国语常识课本》的识字量呈波浪状排列,《复兴国语教科书》的识字量呈阶梯状增加。

2.识字量的发展取向

通过统计民国时期五套教科书的识字量,发现每套教科书中各册识字量的安排没有一致的规律性,而且识字量的确定也缺乏科学的参照标准。这既反映出教材编写者编写理念的不同,也反映出教学大纲对识字量要求的模糊性。

1961年语文教育家辛安亭曾做过一次统计:“从1904~1959年间的小学语文课本里选30种教科书,统计了一、二年级所教的生字数量。结果最多者两年共教1807字,最少者只教910字。教1100~1300字者统计有14种教科书,几乎占了30种的一半。可见过去一般课本两年只教1200字左右,平均每个学习日学不到三个字”[1]。这就是所谓识字教学的“三、五”观点。

综上所述,在民国时期的教科书中识字总量较低,字量的排列没有明显的发展规律。这样较低的识字量将不足以满足儿童的学习欲望,也不能适应实际生活所提出的要求。

二、字序

研究民国时期小学国语教科书的字序,是为了发现其排列规律及特点,从而分析五套教科书字序方面的异同点。通过整理排列五套教科书第一册和第二册的生字,结论如下。

1.字序的比较

(1)相同点

从字序上看,各套教材单册内的生字没有严格遵循笔画由简渐繁的顺序排列,主要依据在课文内容中出现的顺序。五套民国教科书在第一册前半部分均出现了笔画较多的合体字,但是比对册与册之间的生字,发现生字的排列符合有简渐繁的规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的增强,笔画增加,生字的难度增大。

从生字的意义看,低年级呈现较多富有趣味的生字。如《新式国文教科书》第一册中选了紧贴儿童生活的事物作为识字、学习的素材,并配以直观的图画和简明的语句加以解释。

(2)不同点

首先,《复兴国语教科书》和《国语常识课本》生字的编排具有时令性。所谓时令性,是指根据教科书的使用时间和学习进度编排课文,学习生字。这样既易于直观观察,可以真实体验,也方便随时识字。如《复兴国语教科书》遵循了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国语)》中关于教科书编排的下列要求:“依时令季节排列,以便随时教学,易于直观”。其次,从字的构成出发,每套教科书中独体字及合体字在低年级阶段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下面将对六套教科书中的独体字以及合体字数量进行比较。其中主要选取每套教科书的一、二两册,主要原因是:第一,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阶段,其识字的特征在低年级中更为明显;第二,每套教科书由八册构成,统计的工作量较大,所以只选取一年级的两册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如表1。

通过分析表1可知:每一套教科书中第一册独体字的数量明显高于第二册,继而每套教科书第一册独体字所占的比例也明显高于第二册,数量是第二册的两倍左右。因此独体字主要分布在低年级,在第一册中的数量最多。主要原因是独体字笔画少,易写;独体字构字能力较强,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对于有构字规律可循的独体字,易于学生触类旁通,所以独体字的学习较多放在低年级进行。

其次,从统计合体字数量出发,每一册中合体字的数量占大多数。在3500个现代常用字中,独体字只有280个,主要由于独体字本身数量就少,所以在民国时期的五套教科书中数量占少数。

通过观察上述图表,发现每套教科书中低年级独体字所占的平均比例不同。《新式国文教科书》与《新法国语教科书》第一册至第二册的独体字总量在一年级生字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两者有近三分之一的生字是独体字,这样在低年级学习笔画较少的独体字,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好稳固的基础。其余四套教科书中独体字的数量均在10%至15%之间,具备此数量的独体字已具备学习合体字的能力。

2.字序的发展取向

首先,按笔画的繁简确定生字的前后顺序。这五套教科书均是第一册中独体字数量最多,随着年龄增长,合体字数量增大,生字的难度递增。汉字中独体字大多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字的数量虽少,但它是学习汉字重要的基础部分。独体字的特点主要体现为:(1)字形简单,笔画较少,易认;(2)一字一义较多,字词合一,词义反映的内容多为儿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易理解;(3)字音早在儿童言语中已出现,易读;(4)构字频率高,既能独立存在,又可做偏旁部首等部件构成合体字;(5)包含基本笔画和和笔顺规则,是写字的基础[2]。因此,先学这部分独体字可以为识字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也可以使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起源。

其次,生字的编排注重时令性,有意识地把国语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例如《新式国文教科书》第一课则是看图学习生字“人”;而《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第一课呈现的是上学的图片和课文,与学生上学第一课的体验同步,因此在对应的阶段选取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感知教学,则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易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最后,注意儿童识字的心理特点。字序的编排依据儿童的生活经验,随社会的发展趋势而选定生字,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选文的视野不再仅仅拘泥于个人、学校、家庭的小范围,而是放眼于整个民族、国家,甚至于整个世界,因此生字也渐渐有了明显的政治倾向。

三、识字教学法

1.识字教学法的比较

在民国时期的五套国语教科书中均配备了相应的教授书,使教师教学有章可循。每套教授书中识字教学的方法不同,这与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息息相关。下面对这五套教科书识字教学的方法作简单的比较。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五套教科书均主要采用随文分散识字法。在《新式国文教科书》中的识字教学方面,其生字的安排有一个过渡的阶段,即改古代“分进合击”的教学方法为“齐头并进”,此书前十课先进行集中识字教学,然后从第十一课起采用随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从而体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改革思路。后四套教科书均采用的是随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把汉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别和运用,从而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特点,寓识字于教学之中。

从教学的步骤来看,《新式国文教科书》《新法国语教科书》以及《复兴国语教科书》在教学的步骤上具有相似性,均从教学字音入手,然后讲解字义以及笔顺,最后练习书写。《新时代国语教科书》在教学上较注重文字、挂图以及句篇相配合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创设一种语言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因此其方法是学生先看图,再读句子,然后学习从句子中提取的生字,讲解字义。《初级小学国语课本》较注重生字的发音和含义的教学,而书写时的笔顺以及字形的讲解上均未涉及。

从各自的特点来看,《新式国文教科书》是唯一一本在教授书中提出要注意学生的执笔法、姿势以及笔顺,其他教授书在教授法的注意事项中没有明确指出。《新式国文教科书》和《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采用了教师辅导和自学辅导两种方式进行生字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五套教科书均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生字的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

2.识字教学法的发展取向

之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小学的国语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23年实行“新学制”而制定的《课程标准纲要》其变化主要有:一是废除小学读经科;二是改文言文为语体文,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三是注重儿童文学及日常用语,以增进儿童读书的兴趣和学习汉文的实用性。小学国语科教学的改革反映在识字教学方面的变化最大,如采用分散识字方法,边识字边阅读,识字、阅读并进,每课的识字量减少[3]。

在教科书的编纂形式上,《新式国文教科书》采用先集中识字,逐步过渡到随文分散识字;而其余四套教科书均以随文分散识字为主,改变了过去集中识字的传统方法,由过去的一两年识两三千字拉长为五六年识两三千字。

在识字教学的步骤上,民国时期的教科书均较注重生字音形义统一的教学。从教师教读字音入手,然后讲解字形,理解字义,再反复进行音形义的整合,以至巩固为止。

四、民国识字教学的启示

通过思考民国时期识字教学的问题,旨在为现代的识字研究指明方向。

1.识字量的启示

第一,课程标准的研究者要严格界定其数量。明朗的识字数量,有利于识字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二,并行多种识字教学法。由于汉字本身的复杂性,要想提高识字量,我们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第三,研究者们要探寻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只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才能实现高效教学。其中两头小、中间大的识字量分配是有一定依据的。从现代来讲,小学生新入学,要熟悉新的学习环境,并且语文课首先要讲解拼音教学,因此不宜安排过重的识字任务;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小学生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识字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都比一年级有所提高,此时正处于识字高潮时期,每学期识700~800个字不成问题。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则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初步的读写训练上,识字数量可以稍减下来。

2.字序的启示

在民国教科书中,其生字的排列顺序主要依据课文的内容,所学汉字并不是刻意安排的,而是作为表情达意的符号存在于篇章语段之中,即字从文。这样的编排,使单册生字的出现难以按照由易到难排列。

第一,低年级遵循“文从字”的原则,中高年级遵循“字从文”的原则。因为低年级是以识字为重点,所以课文的选编应围绕所学生字;从中年级开始,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使学生具备欣赏文质兼美课文的能力。

第二,按笔画的繁简确定生字的前后顺序。因为从整个辨认汉字过程来看,儿童首先辨认的是字形的大致轮廓,然后才是组成部分。如果字体轮廓简单,如笔画较少的独体字,则儿童学起来就较为容易。

第三,生字的编排应注重时令性。在民国时期编排的教科书中,已经开始注意到生字编排要注重时令性,如《复兴国语课本》,这样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促进学生们的感知,有利于提高生字的教学效率。

3.识字教学法的启示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林指出:“自1922年实行新学制以后,有30多年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识字教学经验,盲目模仿外国,走了一段弯路,造成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识字基础打不好,读写能力不高,这个历史教训,应引以为鉴”[4]。在民国时期出版的小学国语教科书,大多数的识字量减少,每课书随课文学习三五个生字,即传统的分散识字。这种方法主要是识字进度太慢,影响了语文这个工具的掌握和使用,同时波及到其他课程的学习。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

第一,识字法宜应百花齐放。识字的具体方法不宜整齐划一。例如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并行,但要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识字教学要符合汉字本身的规律,加强字的音、形、义的联系等。

第二,识字教学应符合语文教学之规律。语文教学有章可循,识字教学从属于语文教学,因此识字教学应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齐头并进,加强识字同学习语言的联系。

第三,识字教学要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加强识字与认识事物的联系,将有助于在规律的指导下,实现识字方法更加科学化和多样化,进一步提高识字效率。

第四,识字教学对学生之心理发展意义重大。从识字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来讲,识记繁多复杂的汉字,将有助于学生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同时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字的差异以及启发学生理解地识记字的音、形、义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识字教学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也有重要意义。

总之,透视民国时期识字发展规律,将为现代识字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重温经典,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 辛安亭.论语文教学及其他[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8.

[2] 张田若,陈良璜,李卫民.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7).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例4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2-0082-03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掌握新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技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1]。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2],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纸质图书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占有很大比例,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新升本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年级学生纸质图书的利用状况,笔者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3级学生、2014级学生为例,统计分析其借书人数比率、平均借书册数、个人借书数量和借阅图书类型等情况,以期提高大学生图书的利用率。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内容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2年被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笔者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3级及2014级本科生、专科生第一学年办理借阅证人数、借书人数比率、平均借书册数、个人借书数量、借阅图书类型等情况,分析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在获取图书文献信息方面的特点,探讨提高大学生图书利用率的对策。

1.2 调查方法

笔者采用统计分析法,利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图书馆使用的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的统计功能,对2013级本科生、专科生,2014级本科生、专科生第一学年借阅的纸质图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时间: 2013级(以下简称“13级”)学生,从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纸质图书的借阅情况;2014级(以下简称“14级”)学生,从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纸质图书的借阅情况。统计来源:“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的流通日志。

2 两个年级学生借阅图书情况统计

2.1 两个年级学生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统计

笔者统计了13级、14级学生的办证人数、借书人数、借书册数,计算了两个年级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比,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14级学生的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比都低于13级。就同级学生而言,专科生的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比均高于本科生。

2.2 两个年级个人借书量统计

笔者统计了每个学生借书的册数,是按借书量1~5册、6~10册、10册以上范围统计对应的学生人数,计算各借书量范围学生人数占总借书人数的比率,具体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一学年借书5册以下的学生占总借书人数的一半以上。14级本科生借阅5册以下图书人数最多,占总借书人数的74.62%。两个年级借书6~10册的学生人数占总借书人数的16%~24%,借书超过10册的人数仅占总借书人数的8%~21%。13级专科生借书超过10册的人数最多,占总借书人数的20.32%,14级本科生借书超过10册的人数最少,仅占借书总人数的8.89%。

2.3 两个年级学生借阅图书大类统计

2.3.1 本科生借阅图书类型统计。笔者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22个大类统计13级、14级本科生借阅的图书大类的册数,用每一大类册数除以各大类册数总和(表中总计)即为大类借阅率。从表3可以看出,13级本科生借阅了22大类图书中的16类图书,有6大类图书基本]人借阅。14级本科生借阅了22大类图书中的19类图书,有3大类图书无人借阅。两个年级本科生都没有借阅的图书大类是N类、P类和U类。两个年级的本科生借书量排在前9位的图书大类相同,分别是I、H、B、K、S、T、J、O、F类,这9类图书的借书量之和在13级本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4.61%,在14级本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5.17%。两个年级本科生借书大类排列第一位的都是I类,排列第4位的都是K类。

2.3.2 两个年级专科生借阅图书类型统计。笔者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22个大类统计13级、14级专科学生借阅图书的大类册数,计算大类借阅率。

从表4可以看出,两个年级的专科学生都借阅了22大类图书中相同的20类图书,有2个大类图书没有学生借阅,分别是E类和N类。两个年级的专科学生借阅率排在前9位的图书大类相同,分别是I、H、B、K、S、T、J、F、C类,这9类图书的借书量之和在13级专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5.36%,在14级专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4.18%。两个年级的专科生借阅的图书大类排列第一位的都是I类,排在第9位至12位的相同,均为C、Q、G、R类图书。

3 讨论

3.1 14级学生的借书数量和借书人数比率均低于13级

经笔者统计分析,两个年级的学生第一学年均有将近50%的学生没有到图书馆借过图书,说明学生到图书馆借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14级的学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借书数量和借书人数比率均低于13级学生。笔者分析还发现,同一年级的本科生借书量和借书人数比率小于专科生。

3.2 个人借书册数与借书人数成反比

两个年级个人借书量5册以下的人数均占各自借书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借书数量在6~10册的人数位居第二,借书量10册以上的借书人数占借书总人数的比率最小。14级本科生借书1~5册的人数比率最高,13级本科生次之,13级专科生借阅人数比率最低。借书册数10册以上的借阅比率最高的是13级专科生,其次是14级专科生,借阅比率最低的是14级本科生。由此不难看出,专科生的个人借书热情大于本科生,利用图书馆学习课外知识的主动性强于本科生;14级的学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利用图书馆的主动性和频率,均低于13级学生。

3.3 本科生和专科生阅读倾向相同

本科生和专科生借书最多的大类都是文学(I类),占借书总量的一半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学习有所放松,有过度追求闲适、娱乐的趋势。本科生和专科生所借图书前9类除1类不同外,其他8类完全相同。本科生借阅的前9类图书中,O大类图书的借书率排列比较靠前,这是由于本科生第一学期开设的高等数学是必修课,所以相应的O大类教学参考书被本科生借阅得较多。而专科生的高等数学是考查课,考试及格相对容易,所以借这一类参考书的数量要相对少一些。笔者认为,对于两个年级均未借阅的N类图书或借阅率较低的图书,图书馆可以选择少买或不买。

4 采取措施

4.1 各类专业认知提前介入,引导激发内在阅读需求

学校引领与本校专业有关的行业、企业和专业认知提前介入,引导学生接触了解各相关专业的企业家、研发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使学生熟知应用技术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从而激发其内在的阅读需求。

4.2 优化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

两个年级学生所借的前9类图书分别是I、H、T、J、S、K、F、B、O、C类。根据这一结果,图书馆可以完善馆藏文献资源购置计划。在深入开展馆藏图书利用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于零利用率或利用率极低的图书,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馆藏文献大类配置比例,优化馆藏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实用价值更高的图书。

4.3 变自发阅读为必需阅读

编制读者必读书目,纳入学生学习积分。图书馆应结合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充分征求有关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意见后,确定一些书目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必读书目,学生阅读考核合格后计入学分。

4.4 主动服务读者,提高阅读兴趣

P者认为,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有效措施是:①举办读书工程指导活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3]。②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读书信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③图书馆与院(系)结合开展读书智力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可以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想象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促使学生走进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指导意见[Z].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2015〕148号,2015年11月30日.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例5

景泰县第一中学坐落在景泰县城条山镇北街,属白银市重点中学,全校有近4000名学生。学校图书馆面积726平方米,是一座集借、阅、课、网于一体的多功能图书馆。图书馆内设6个室,其中包括书库2个,共有藏书92205册,人均图书30册。

该校校长王希胜说,学校图书馆已经达到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图书馆指标。

甘谷县模范初级中学也是一所县级中学。记者了解到,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学校图书室建设情况不太乐观。校长王耀荣说,2007年,学校升为县直初级中学,学校办学规模有了很大的变化,现有学生2019人。学校有图书室一间,面积60多平方米,现有藏书13670册,生均藏书量6.8册;常年征订报刊种类都在30种以上;工具书种类89种。

据统计,全省中学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1854所,占中学总数的96.92%。拥有藏书总计38618920册,生均19.34册。

城镇学校图书馆(室)情况如此,那么乡村学校图书馆(室)的条件如何呢?

武威市凉州区金塔乡中学的图书管理员陈玉英告诉记者,学校的图书室由两间平房组成,一间用于藏书,一间用于阅览,因年久失修,现已成为危房。

陇南市武都区洛塘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2008年“5·12”地震导致844平方米的教学楼和800平方米教师住宿房等校舍全部成为危房,学校被列为第一批灾后重建学校,重建后的学校高标准地建起了图书室,全学区书籍24180册,生均15册。

佛崖初级中学位于陇南市武都区北路江武公路60公里处,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有一个图书室,占地60平方米,藏书12232多册,生均23册,人均21册。

据统计,全省小学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8530所,占小学总数的82.97%。全省小学图书馆(室)藏书总计33025596册,生约15.73册。

记者从洛塘中心小学图书馆资料的各项数据中看到,该小学作为二类小学,其人均藏书量基本满足《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范》中要求的最低15册。

当问到学校图书室书籍来源时,渭源县大涝子小学图书管理员告诉记者,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大部分都是自购,另外一部分图书则来自新华书店的帮扶,学校每年没有定期补充图书。

图书补充和更新,不同学校情况各不相同。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上泉九年制学校的图书室书籍来源渠道相对广泛,学校原本藏书6979册,加上爱心人士和师生的捐赠已达到14332余册。近几年,学校每年新进图书500余册,经过几年的购置,现如今新书已经达到4130册,占图书总数的29%。学校在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图书角,学生借阅积极,利用率高且书籍保护良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校在说到图书馆书籍来源时都提到专项拨款不足。按照相关规定,学校图书馆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应在教育的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设立图书专项经费,保证中小学图书馆(室)购买图书资料的需要。学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捐助。

图书借阅不容乐观

像景泰县第一中学那样,很多条件好的学校图书馆建设方面基本符合《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范》,有些学校图书馆建设甚至远超标准。但运行情况如何,图书借阅率如何呢?

洛塘中心小学图书室的图书数量为11285册,生均图书13册,有图书室一间,阅览室一间,阅览室的桌椅用学生的课桌凳代替。2012年秋季学期,学校购置图书2900册,新书率达到20%,但是学校图书室的借阅率只有10%。

当问到学校图书馆的借阅率为什么不高时,大涝子小学图书管理员告诉记者:“因为学生学习任务紧,没有大量的时间阅读。”

镇原县马渠初级中学图书室管理员张继东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没有阅览室,借阅制度不够完善,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读书,同时又受到网络的冲击,所以借阅率不太理想。”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图书借阅率普遍较低,大部分学校反映的借阅率情况都是“不高”。学校图书借阅情况不理想,原因在哪里呢?

大涝子小学图书室管理员告诉记者,该校图书馆开放时间是每周五下午,原因是学校图书室人手不够,图书室管理人员都是由教师兼职管理,没有专职管理员,且学校图书室面积小,不适合学生集体阅读。

秦安县叶堡中心小学图书管理员杨通告诉记者,图书借阅率不高,因为本校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图书室管理人员由任课老师兼任,且阅览场地狭小,无法做到全天为学生开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图书馆(室)建设好坏与学校条件,包括场地、规模、人员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与学校领导的是否重视密不可分。

甘谷县模范初级中学图书室虽然较小,但学校非常重视图书室管理。

校长王耀荣说,图书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人,兼职工作人员1人。为了让图书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图书室实行工作日开放,每天从上午8点一直开放到下午5点,对学生有效开放时间每天达6小时,每周开放时间总计30小时。

“学生借书证发放率达80%以上。”王耀荣说,“学生读者每人每次限借1册,借期为2周,借次不限。工作人员每周星期二认真做好读者到馆借阅的统计工作。每学期学校生均借阅册数均在5册以上。阅览室读者借阅率均在100%以上。”

在问到学生主要借阅什么类型的书籍时,洛塘中心小学图书管理员王兴奋告诉记者,学生借阅的书籍主要是工具书、科普类、历史类等书籍。由于学校近一半图书都较陈旧,学生不喜欢阅读。

而佛崖初级中学副校长杨伟则表示,该校大多数学生以借阅作文类和小说类书籍为主。其借阅目的大多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校藏书基本适合学生阅读。学生喜欢看童话、小说类书籍,老师常看工具书。

上泉九年制学校图书管理员金兴旭和张莉萍表示,借阅率与学生的喜好有很大关系,由于学校每年不定期地补充新书,加之师生借阅积极,学校图书室每天课外活动也定时向全校师生开放借阅,因此,学校图书借阅情况比较好。

管理人员队伍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省中小学图书管理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甘肃省2011年度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综合统计报告》显示,全省中小学共有图书馆(室)管理人员13705人。

但在中小学图书管理队伍发展壮大的同时,专职管理人员的匮乏问题也日益凸显。据记者了解,我省中小学图书馆(室)专职管理人员只有1396人,兼职管理人员则有11309人。

秦安县叶堡中心小学图书管理员杨通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无法给图书室指派专职管理人员。”

当前,我省现有中小学图书馆(室)专职管理人员主要工作于完全中学和高中学校,大部分初级中学和小学图书馆(室)只配备了一名兼职管理人员。

“学校图书室无专职管理员,由科任教师兼职管理,各班班主任配合。学校图书室建设需要配套硬件和师资的支持,急需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秦安县莲花中心小学图书管理员刘有东这样说道。

除了专职管理人员匮乏外,图书馆(室)场地狭小、经费紧缺、图书更新缺乏保障及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也制约着我省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发展。

硬件建设薄弱

我省中小学总数为12194所,建有图书馆(室)的中小学10384所,阅览室、藏书室、资料室的使用面积总计802930平方米。在建有图书馆(室)的中小学中,固然不乏数百上千平方米的图书馆(室),但很多学校的图书室只有几十平方米。这与《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图书馆建筑面积小,没有专项资金扩建。”镇原县马渠初级中学图书管理员张继东认为这是很多中小学图书馆(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因场地受限,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学生阅览室和教师阅览室。杨通说:“学校图书室建筑面积56平方米,集图书室、阅览室于一体。按照每年1000册的新书购进速度,学校每年要新购5个书架,硬件跟不上。”

藏书是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省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生均藏书量能够达到二三十册,也有部分学校的生均藏书量只有几册,藏书少、图书更新慢令许多师生头疼。

宁县早胜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省市县三级重点小学,学校始建于1917年,2007年被庆阳市教育局命名为“市级示范学校”,现有在校生923人。

“学校现拥有各类图书14115册,生均16册,”早胜小学校长郝建平对记者说:“现在师生的阅读积极性都非常高,但学校图书室面积小,藏书不足,尤其是部分图书不适合学生阅读。尽管学校每年都新进1000册图书,但师生仍反映数量不足,更新有些慢。”

我省中小学图书购置经费以财政拨款和自筹为主,以社会、企业和个人捐资为辅。

“学校图书馆建设发展中还存在着资金筹集困难,图书更新速度过慢问题。”景泰县第一中学校长王希胜告诉记者。

由于经费不足,一些学校很难对图书(馆)室藏书进行必要的剔旧更新,无法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配备藏书。

陇南市武都区洛塘中心小学现有学生883人,藏书11285册,生均13册。据该校校长杨永武介绍,学校2006年建起了图书室。在图书室11285册藏书中,有6000多册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书。

“新近出版的书很少,教师看的书和学生看的书混在一起堆放在书架上,图书室就像个‘旧货店’,学生喜欢看的科普、科幻、自然探索等新书稀缺。”杨永武校长说。

信息化水平较低

建立学校图书馆(室)工作规范制度,教师(学生、电子)阅览室规则,书刊外借、丢失、损坏赔偿制度,是实现中小学图书馆(室)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记者了解,我省大部分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基本上实行了校长领导下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制,但也有部分学校图书馆(室)管理机制不完善,依然采用原始的手工登记借阅制度。

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上泉九年制学校图书管理员金兴旭和张莉萍告诉记者:学校图书室配备了两名兼职图书管理员进行管理,依然采用人工手写借阅的形式。“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多,借阅量大,给借阅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部分学生对书籍内部进行损坏,也不容易被发现。在今后的发展中,希望学校给图书室配备电脑等现代化的借阅设备,提高借阅效率,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室)信息化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省,虽然有一些中小学图书馆(室)实行了计算机管理,但还有不少学校的图书馆(室)在计算机、图书管理软件的配备上处于空白状态。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例6

一、小学《语文》S版中课文插图的基本情况

笔者统计的插图来源是新课标小学《语文》S版中的课文插图(含拼音和识字课文),不包括选读课文,一年级上册中不包括入学教育的部分。插图总数是统计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的总数量(1-6年级)。从每一册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总数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变化。在插图总数的变化上可以反映出小学《语文》S版的插图编排者对插图的分布以及插图的使用数量的设计意图。《语文》S版整套教材一共有393篇课文、790幅插图,平均每篇课文配有的插图数是2.01幅。

此外,插图的基本情况还包括插图的位置和是否为背景图等信息。插图位置主要分为文前、文中、文后。文前和文后是指插图与课文相连的相关插图,中间没有其他的助学文字。文中则包含两种,一种是插图前后都有文字,另一种是课文的背景图。文前的插图可以看出文前图对读者的导读作用;文中的插图则是辅助课文的文字说明;文后的插图是为了弥补课文文字表达的不足。而背景图指的是出现在课文中,占了一整页篇幅的课文的插图,并且插图上必须附有文字。其他没有占整页篇幅而且没有文字附在上面的插图都属于非背景D。背景图是图文同步的表现,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去看文字,在文字上面铺染一种环境的衬托。从背景图和非背景图的分布差异和分布的比例可以看出在课文插图中背景图在各个年级中的需求。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二、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设计存在的问题

1.插图位置分布不太合理

图文之间的位置对课文知识的学习以及插图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插图的位置可以分为文前、文中和文后。《语文》S版中关于插图位置的特点十分突出,文中的插图数明显要高于文前和文后。第一册教材中文前插图数量是最高的,第八册和第九册当中没有文前的插图,所有教材中文前的插图数都低于10幅,可见文前的插图数在整个《语文》S版中的数量都很少;第一册、第二册和第七册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高,《语文》S版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都是在30到75幅之间,可见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多;而文后的插图数确实很少,最高的也只有14幅,在第四册中出现,第十册教材中文后的插图为0幅,显然和文前插图相比,文后的插图又多一些,但两者与文中的插图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2.插图与课文契合度有待提高

插图与课文契合度越高,插图的效果越明显,读者学习的效率也更高。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不高可以表现为插图的内容不精准、插图的内容缺失、插图的内容多余、插图没有表现课文等。插图的内容不准确也就是插图错误的表达了课文的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第21课《青花》,插图中父亲仍然拿着青花瓷瓶,两鬓并没有斑白的痕迹,而且眼睛没有看着作者,并不是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在这里插图错误地表达了课文内容;又比如有些插图没有表现课文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五课《世界多美呀》开头有一幅画,画着两只黄色的小鸟,可是文章全文都在讲述母鸡和小鸡的故事,没有任何文字在讲述小鸟,此图明显的是多余的,而且这幅插图还是文前的插图,在读者还没开始读文章的时候,看到这张图片会误认为是在讲述小鸟,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明显不够。

3.插图中人物的性别失衡

我们可以将人物插图分为男性图片和女性图片。对男、女性出现数量对比可以看出,男性图片出现数量明显要高于女性图片。

从表3能够看出,男性在人物图中出现的次数呈现波浪趋势。所有年级的教材中男性人物图出现次数为89幅。其中在第七册教材中男性出现的次数最高,为22幅。只有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都是10幅以上,其他册数的出现数量均在10幅以下。即三、四年级的教材中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最多,要高于其他年级。而在十二册教科书中,只有第五册教科书中女性图片出现的数量要高于男性图片。在课文中,不管是课文内容需要的人物,还是泡泡语的小人,这些人物在比例上都是男性图片要多于女性图片。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不管是课文内容的主图,还是泡泡语的小人都是以男性的角度出现的。

4.漫画图数量整体偏少

按插图的呈现形式可以分为实物图和非实物图。实物图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写照、照片、作家作品等等。非实物图可以分为漫画图和手绘图。漫画图和手绘图存在显著差距,手绘图明显要高于漫画图,漫画图在低年级的册数中比较多,而手绘图在所有的册数中都有很大数量。从图1可以看出,漫画图的数量随着年级的上升在不断地减少。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课文插图中非实物图中的漫画图都是50幅,到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时候很明显在减少,到第七册时漫画图的幅数有小幅度增加,第八册的漫画幅数为0,最后几册中漫画图的数量都在10幅上下波动。在语文S版中除了第八册和第十册之外,其他册数中的漫画图几乎都是在10幅以上。

而关于手绘图的柱形图明显地反映出,手绘图的幅数要高于漫画图的幅数,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中手绘图的数量均在50幅以上,第一册的手绘图将近50幅,其他的几乎都在40幅以下。由此可以看出《语文》S版的三年级和四年级中的手绘图最多。

漫画图都是采用各种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而一般我们认为低年级的教材中应该多一些漫画,高年级就不需要了。《语文》S版一年级教材中的漫画图有50幅,而高年级的却只有10幅,甚至没有漫画图的出现,而手绘图几乎都在20幅以上。其实高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儿童期,他在内心仍然对漫画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并不是高年级就不需要漫画图。

三、改进插图设计的建议

1.合理地安排插图位置,构建平衡统一的意境

插图的位置要注意与课文的主题结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视觉习惯和阅读习惯还比较简单、单纯,在设计插图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方便学生的阅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插图,并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是在文前、文中还是文后,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文前的插图能够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向,阅读心向是每一位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愿望以及阅读兴趣及意向的准备状态。积极的阅读心向能够引导读者迅速融入文章,感受文章的情境;文中的插图可以及时补充知识信息,再现文章的情境,将文章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文后的插图则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自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甚至可以弥补文字的差距[1]。每一个位置的插图都有不同的意义,插图的位置不同决定着其在n文中发挥的作用。合理的插图位置为课文构建了统一的、平衡的意境。插图的作用又在于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在传递知识和信息上要比文字更加直接,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合理的位置搭配能够避免学生阅读理解错误的存在,避免错误的干扰,帮助学生巧妙地走进课文。

2.完善插图的内容,达到图文一致

插图是一种视觉媒介,它的生动直观是文字不能代替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抽象能力差,比较善于依靠直觉性来学习的小学生来说[2]。因而插图与文字一定要做到紧密结合才会真正发挥插图本身的效果。当然在依赖文本的情况下,插图的内容也要适当地作创作与想象。教材插图的内容一定要有侧重点,不能盲目选图,要学会有选择性地来设计插图的内容,使插图的内容更加完美,更加贴近课文。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先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文字表达不到位的地方要适当地插入插图,利用插图来完善文字不能表达的意思。插图的内容设计一定符合课文的思想,从而达到图文一致的效果。

3.丰富女性图片,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性别认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体现时展的的特点以及现代的意识[3]。而语文教材的建设要树立一定的社会意识,其中性别意识就是社会意识的一方面。教材中男女主人公出现的比例、插图的性别比重以及对男女的描写等等都会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中两性的职责,从而实现男女平等的教育。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真正理想的教材应该是公平的、多元的[4]。公平也就是不再总是以某一种固定的性别模式来界定男性或者女性应该做什么,应该做到两性平等。所以教材的编排者必须要注意到性别的刻板映像,教科书中的课文插图要注意两性平等,通过插图中的人物来唤醒老师、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只有在课文中不断地丰富女性插图,才会使教科书更加生动灵活。

4.平衡漫画图与手绘图数量,发挥插图的功效

学生是教科书的使用人,因而插图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要求的插图,以促进其进一步的学习[5]。所以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与发展特点。另一方面须注意小学高年级插图的使用,高年级的学生同样也处于儿童期,因此,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到这些,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年龄来适当地调整漫画图在各册教科书中的比例,以便发挥插图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淼.语文教材插图效应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05(11).

[2] 李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内容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3] 杨洁,吕改莲.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对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的性别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例7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为文本,主要使用antconc3.2.1w软件中的clusters、collocates、worldlist、concordance等工具来分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的词汇的型例比、单双音节词汇的多寡、词类的分布情况、词汇的搭配情况、平均句长以及句类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得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的优劣之处,以下为分析报告。

一、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词汇的型例比分析

通过使用antconc3.2.1w中wordlist这一软件,我们可以得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词汇的型例比数据如下表一所示:

通过以上表一并根据词汇型例比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词汇型例比为24%,即词汇丰富程度为24%。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词汇型例比为26%,即词汇丰富程度为26%。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词汇丰富程度明显高于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词汇丰富程度,这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的。

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单双音节词汇的多寡

通过antconc3.2.1w这一软件中clusters这一工具的分析可以得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词汇的音节长短分布情况,如下图表二所示:

通过上图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的词汇总体来说是以单音节的词汇为主,双音节的词汇次之,多音节的词汇最少。就上下册来看无论是单音节词汇、双音节词汇还是多音节词汇的数量下册的都要多于上册的。这都是符合人类认知的复杂性的,由易到难。就上册来看以单音节的词汇为主,双音节的词汇次之,多音节的词汇最少,这是符合总体规律的。但是,就下册来看双音节的词语是多于单音节的词语的,多音节的词语依然最少。

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主要词类的分布情况

通过antconc3.2.1w中wordlist与cluster这一软件,并提取了部分词频表,我们可以得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主要词类分布情况如下图表三所示:

频次表一: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词类分布频次表(注:freq代表频次、cluster代表词条、v代表动词、w代表标点符号、n代表名词、u代表助词、d代表副词、a代表形容词)

图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主要词类分布(注:图中的数据代表词汇的个数)

通过上频次表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主要词类无论是上册还是下册都是以动词、名词、助词、副词、代词为主的,其中动词站总词数的比例最大。上图表三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动词、助词、副词、代词以单音节为主,名词以双音节为主,多音节的词汇无论是总体来看还是在不同的词类中来看都是最少的。

四、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主要词汇的搭配情况

我们主要使用antconc3.2.1w中clusters及collocates这一软件对主要词类做了搭配方面的分析,并提取了部分词频表。现分析如下:

(一)动词搭配情况

频次表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动词分布频次表(注:freq代表频次、cluster代表词条、v代表动词、“w”代表标点符号、“说/v”表示“说”是动词、“v了”代表动词后是“了”)

由以上词频表二可以看出上册出现的最多的动词是“说”出现了88次,其次是“是”出现了56次,再次是“有”。下册出现的最多的动词是“是”出现了84次,其次是“说”出现了82次,再次是“有”。无论是上册还是下册出现在动词后的频率最高的都是“了”。由此可知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说、是、有”这三个动词占据了动词的主要部分,而且与动词搭配最频繁的是“了”。

(二)名词搭配情况

频次表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語文教材名词分布频次表(注:freq代表频次、cluster代表词条、n代表名词、“w”代表标点符号、“n的”代表名词后是“的”)

由上频次表三来看无论是上册还是上册,名词后出现的除了标点符号以外最多的就是助词“的”了,这可能与名词常做定语修饰中心词有关,而“的”是定语

的标志。

(三)助词搭配情况

关于助词我们主要分析“的”“地”“得”的搭配使用情况。

频次表四: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助词分布频次表(注:freq代表频次、cluster代表词条、u代表助词、“w”代表标点符号、“着/u”表示“着”是助词)

由上频次表四来看在“的、得、地”三个使用最频繁的是助词“的”,而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由此可知小学二年级定中搭配的词汇相对于状中搭配与动补搭配的词汇来说是较多的。

五、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的平均句长

通过antconc3.2.1w这一软件中clusters这一工具的分析可以得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下册的平均句长,如下表四所示:

通过表四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平均句长略短于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的平均句长,这是符合学生学习的难度的。

我们还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的平均句长与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及三语文教材的平均句长进行了对比,对比分析后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平均句长也在增长。

六、结语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就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来看,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的安排是有优劣之分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例8

2006年10月,全国高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开始实行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注册,这是实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和修订《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之后,教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次重大改革。高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的实行,对加强和完善学籍管理工作,实现新时期的教育目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学籍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手工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各高校的学籍和学历证书都是靠手工方式进行管理。由于统计与管理工作量大,手工操作容易导致数据混乱,出错率高。特别是毕业生数据清理、资格审查,各类统计报表以及证书填写、数据上报等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更是错误难免。因此,手工管理方式极大地制约着高校的学籍和学历证书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内部信息化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引入了学籍管理工作。使用计算机代替大部分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然而,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展,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统明显存在不足。它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查询与浏览的便利,也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学籍、学历信息的检索与验证要求。

(三)初级网络化管理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往的单机管理系统被彻底改变。网络管理平台上的学历信息查询系统开通,开始实施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原有技术硬件的全面升级,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学籍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教育部宏观调控的需要,既有的学历证书管理模块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的要求。高校违规招生、学籍与学历管理相脱节等问题开始浮现出来。因此,需要对学籍信息管理进行改革,需要对网络管理平台作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二、现阶段教育部对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的改革

(一)实行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注册

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注册,即当年省级招生办录取结束后,将各高校在本省录取的新生数据报教育部,由教育部在网上公布各高校经省级招生办录取的新生名单,各高校在新生入校后上网核对本校录取名单,网上有名的学生给予注册,取得学籍。网上没有名字的学生要么是省级招生办上报录取数据有误,要么是自行录取。属于前者,学校要及时与学生来源的省级招生办复核更正;属于后者,即学校违规招生,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待学生学习结束时发不了毕业证书,学校要承担由此引起的后果及责任。

(二)实现学籍学历的统一管理

以往的学籍管理是指学生在校情况的管理,学籍管理和学历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而实行学籍信息电子注册后,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已不再是学校的一个内部问题,所有的学籍管理必须在教育部的数据库和管理平台上体现出来。从学生管理角度看,实行学籍电子注册,使学历电子注册资格审核问题由毕业时提前到入学阶段。学生毕业时所取得毕(结)业证书要报教育部进行电子注册并上网供社会查询。而每一份毕(结)业证书电子注册的依据是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的数据档案。因此,在进行学籍管理的同时也提前进行了学历的管理。

(三)开通在校生管理模块

2007年年初,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上的“在校生管理模块”正式开通,使得各种学籍变动、学生信息修改、数据统计与查询等工作得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教育厅、教育部可以随时了解各大高校,乃至全国的在校生情况,从而为上层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最基本、最及时、最有效的数据信息。

(四)实现了高校、省级、教育部的共同管理

实行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注册,实现了与高校招生网上的录取数据库对接,实现了在校生网络化管理,使学籍注册与学历注册实现了数据管理贯通。并建立了高校、省级、教育部共同管理和维护的统一数据库,改变了学历注册数据集中时间上网以及数据中心一家负责的现状。通过合理制定各级部门的操作权限和职责,使信息的逐级报送管理,变成了计算机系统即时、分级、交互的维护和管理,最终实现了教育部把握资格,省级部门动态监管,高校远程维护的分级、动态管理系统。

三、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管理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实行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注册,便于掌握每年高校新生入学的报到率和注册情况,为国家制定年度招生计划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也为各地区、各高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配合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行高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使资格审核矛盾得到提前解决,提高了管理效率,方便毕业生就业。学生数据库的共享,将有利于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有利于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信息管理工作,对推进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规范高校的招生秩序

近年来,少数高校无视国家规定,擅自扩大招生计划,不经省级招生办自行录取新生,严重破坏了国家招生制度,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扰乱了高等教育办学秩序。为此,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严格实行高校招生资格、招生计划与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和网上毕业证书查询相挂钩,切实维护招生计划管理的严肃性。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中实行严格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将有效防范和治理体制外招生,规范高校的招生秩序。

(三)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公平竞争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其间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最后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实行高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严格学校招生和学历证书管理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同时也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保护了每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体现了高等教育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社会形象。 转贴于

(四)有利于打击假文凭和维护高校的形象

社会上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仍然很突出。制作一本假文凭成本相当低,暴利驱使不法分子甘愿以身试法,这不仅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国家教育的形象,扰乱了国家教育的正常秩序,更主要的是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就业分配、干部聘任和职称评定等诸多方面,进而影响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实行电子注册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这一违法行为。教育部全面推行了新的学籍管理办法,经学校、省级管理部门及教育部三方认可的当年新生录取信息成为学历认证的关键指标,假学历在权威数据面前将无处遁形。新的学籍学历管理办法从源头上对学历造假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堵住了各种可能出现的造假漏洞。

(五)有利于实现全程网络化的学籍管理

学历信息电子注册是对高校的“出口”进行规范,学籍信息电子注册则是对高校“进口”的把关。从2004年高校新生入学开始,教育部就实行了网上新生名单核对工作,而学籍电子注册工作是对新生名单核对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延伸。这样从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延伸到高校学籍电子注册、在校生管理,然后与学历信息电子注册工作接轨,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全程网络化管理。促进了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在管理和功能上的新跨越。

四、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的学籍管理

(一)更新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面对教育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更新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问题,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籍管理工作者要认识到学籍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我们管理的主体。在管理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其学习潜力,使每个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贯彻教育部“育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学籍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具有极强的程序性,它负责学生入学一直到毕业的管理以及毕业后学历管理的整个过程。只有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学籍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学籍管理条例》,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作为学籍管理工作者,要经常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用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三)重视管理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

学籍管理是贯穿整个教学始终的工作,各高校领导要改变思想认识,重视学籍管理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识、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备,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学籍信息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对学生的学籍信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化管理、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教育部实行的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对各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保证管理质量

在新的形势下,要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必须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强、忠于职守的学籍管理队伍。学籍管理队伍是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籍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学籍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工作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当前形势要求下,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学籍管理队伍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更是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主要措施之一。

(五)实现学校管理系统与教育部网络管理平台的对接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例9

作为一名党员,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领会执行党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要契机,加强对马列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办公自动化等与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

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事项:

1.学生学籍注册、学历注册及学年注册的相关工作

2013.2014级学年电子注册工作的完成,2013级注册人数2752人,2014级注册人数4448人。

2015级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完成。2015级新生共计录取5565人,注册人数4578人,放弃入学资格985人,保留入学资格2人。

2011届2482名毕业生及2012届2593名毕业生的学历注册工作。

2.学生成绩的相关工作

2014年共完成9802名在校生成绩的汇总,预计2593名毕业生在校期间全年成绩的汇总及更正,108名转专业学生成绩的录入及查询。

2015年共完成12765名在校生成绩的汇总,预计2752名毕业生在校期间全年成绩的汇总及更正,155名转专业学生成绩的录入及查询

以及每学期点名册及补考单的回收、整理入档案。

3.在校生的学籍异动

每学期进行在校生学籍信息核对的工作,学生信息核对表的制作、打印、发放、保存。近两年共办理一千余学生的休学、复学、留级、退学、转专业、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等相关学籍的异动手续与登记。

4.教务管理平台的维护

作为数据平台的维护者,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确保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补考成绩的正常录入。

5.毕业生信息的核对及毕业证书的办理

2014年完成11级大中专毕业证书的办理工作。其中大专毕业生2482人(含结业7人)。中职毕业生一专业1538人,二专业344人。

2015年完成12级大中专生毕业证书的办理工作。其中大专毕业生2593人(含实习不合格5人)。中职毕业生一专业652人,二专业166人,往届实习不合格延缓到今年毕业人数4人。

6.学生学籍学历图像信息采集的相关工作

2012级共计2602名学生,2013级共计2748名学生学籍学历图像信息采集工作的完成。

7.学生人数的及时更新及相关高基报表的统计。

每学期学籍异动后学生人数的及时更新,以及每年完成高基报表311,321,331,332四张表格的填写工作。

8.2013级共108名,2014级共155名学生转专业工作的完成

包括转专业申请表的完善,人数的统计,文件的拟定,学籍的异动等相关工作。

9.大中专学生毕业证明书的补办工作。

大中专往届毕业生毕业证明书的办理工作,包括补办资料的填写,毕业证明书的打印,验印及盖章。

10.教务处用章的管理工作

作为教务处办公章的保管者,做好用章的管理,登记工作。

11.协助部门领导完成学校质量提升工程的相关工作。

12.参与修订学籍学历管理规定的相关工作。

13.保质保量地及时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

14.完成学校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学习生活方面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例10

作为一名党员,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领会执行党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要契机,加强对马列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办公自动化等与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

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事项:

1.学生学籍注册、学历注册及学年注册的相关工作

2013.2014级学年电子注册工作的完成,2013级注册人数2752人,2014级注册人数4448人。

2015级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完成。2015级新生共计录取5565人,注册人数4578人,放弃入学资格985人,保留入学资格2人。

2011届2482名毕业生及2012届2593名毕业生的学历注册工作。

2.学生成绩的相关工作

2014年共完成9802名在校生成绩的汇总,预计2593名毕业生在校期间全年成绩的汇总及更正,108名转专业学生成绩的录入及查询。

2015年共完成12765名在校生成绩的汇总,预计2752名毕业生在校期间全年成绩的汇总及更正,155名转专业学生成绩的录入及查询

以及每学期点名册及补考单的回收、整理入档案。

3.在校生的学籍异动

每学期进行在校生学籍信息核对的工作,学生信息核对表的制作、打印、发放、保存。近两年共办理一千余学生的休学、复学、留级、退学、转专业、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等相关学籍的异动手续与登记。

4.教务管理平台的维护

作为数据平台的维护者,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确保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补考成绩的正常录入。

5.毕业生信息的核对及毕业证书的办理

2014年完成11级大中专毕业证书的办理工作。其中大专毕业生2482人(含结业7人)。中职毕业生一专业1538人,二专业344人。

2015年完成12级大中专生毕业证书的办理工作。其中大专毕业生2593人(含实习不合格5人)。中职毕业生一专业652人,二专业166人,往届实习不合格延缓到今年毕业人数4人。

6.学生学籍学历图像信息采集的相关工作

2012级共计2602名学生,2013级共计2748名学生学籍学历图像信息采集工作的完成。

7.学生人数的及时更新及相关高基报表的统计。

每学期学籍异动后学生人数的及时更新,以及每年完成高基报表311,321,331,332四张表格的填写工作。

8.2013级共108名,2014级共155名学生转专业工作的完成

包括转专业申请表的完善,人数的统计,文件的拟定,学籍的异动等相关工作。

9.大中专学生毕业证明书的补办工作。

大中专往届毕业生毕业证明书的办理工作,包括补办资料的填写,毕业证明书的打印,验印及盖章。

10.教务处用章的管理工作

作为教务处办公章的保管者,做好用章的管理,登记工作。

11.协助部门领导完成学校质量提升工程的相关工作。

12.参与修订学籍学历管理规定的相关工作。

13.保质保量地及时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

14.完成学校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学习生活方面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例11

一、知识面较广,不过分强调儿童的计算能力

与我国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一册的数学练习册相比较而言,《Workbook 2》题量大,对儿童的计算能力要求还是相当高的,且所涉及的内容很广。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倍数问题、基数偶数问题、对称问题等,是我国小学生四五年级才涉及的内容。

其中,还有一个特点是,它涉及了计算器的使用方面的练习。英国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英教育署1995年颁布)中对儿童在第一阶段数与运算方面的要求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利用适当的计算仪器和计算器进行多位数的计算……不过高要求学生的笔算能力,关键在于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二、题型设计灵活新颖,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我拿到这本练习册,第一感觉就是特别舒服。它的版本比16K稍大一点,正文有 32页,每页是一个单独的内容。例如,第23页是“购物”,第24页是“认识钟表”。每页上的内容并不多,但设计都非常新颖灵活,体现了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形象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较之于抽象的定义、公式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应该属于较抽象的事物,但《Workbook 2》在设计题目时,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形象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涂色、连线等游戏的形式接受数学知识。例如,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

本题要求学生将数字填在花瓣上、树叶里,以有趣的图画代替了僵硬的括号,以各种小动物带领学生前进。这种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形式,使学生在做题时兴趣更高,求知欲更强,这种题型是很值得推广的。

通过拿《Workbook 2》与我国的小学数学练习册做比较,我得到以下启示。

一、在快乐中学习

在这本练习册的后封二上有一段写给家长的指导说明,其中第一句话就是:“The books are designed to make learning fun. ”(这套书的设计就是为了使学习充满乐趣)而且,这本练习册强调家长要选一个孩子有兴趣而且并不太累的时候做作业,并且不要让孩子学习时间过长。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出这套书的精神――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而我们做到了吗?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做到了吗?现在我国新的教学理念也强调快乐学习,但又往往陷入了一种表面化的误区:在课堂上唱唱、跳跳、玩玩。学生是很快乐,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并不是获取知识、战胜困难所获得的一种长久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怎样在教学中做到使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二、在赏识与自我肯定中学习

一个人的努力只有在自我肯定或被别人肯定之后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我们中国的教育提倡多表扬、少批评,给予学生以鼓励,但有时对于小学生一味地表扬并不是好事情。一个一贯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对挫折的接受能力更差,他在表扬中形成的那种目空一切、高人一等的感觉会给他负面影响。所以,我认为,关键在于教会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肯定。

《Workbook 2》在教会学生自我肯定方面做得狠好,在该书的封底上印有本书的设计目标,其中之一就是build confidence(建立自信),主要体现在:第一,它有一个附页,上面是很多颗可以揭下来的金黄色的五角星,可以贴在目录表上的内容旁边的小方框里,学完了一页内容,就贴一颗小星星在这个方框里,一直到把书做完。每贴一颗星,就代表着一种胜利,对于学生就是一种鼓励。第二,在封底的前一页有一个印制非常精美的证书,上面写着:祝贺你成功地学完了这本书,好样的!学生可以填上姓名、年龄、日期,这样他就获得了一种成就感,而且这种成就感是自己赋予的。

我翻开了苏教版九的练习册第一册,在自主测试后只有一句与练习内容无关的话:我用了( )分钟。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就来自于教师批改后的“√或×”。这种成就感是外在赋予他的,与他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在自我肯定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三、学会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