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操作技术论文

操作技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8 11:46:42

操作技术论文

操作技术论文例1

1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操作技术论文例2

根据全国中小学工作会议和闽教[2001]基45号文精神,今年,我省率先将中学信息技术课列入高中会考科目,这是省教育厅为普及我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举措,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不同中学的开设程度不一样,如何充分做好中学信息技术课会考前的准备工作,将是中学广大考生和机教师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在中学称为计算机课,信息技术课会考内容、命题范围仍执行原省教委实施的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2001年是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开考的第二年,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在考试中比较头疼的是上机考试的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上机考试技巧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本身要求的知识和技巧,二是考试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果考生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则他们在上机考试时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失误或错误,争取考出较好成绩;而科任教师若能透切地分析、这些技巧问题,则他们在教学中则能更好地抓住教学的关键,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会考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因此,结合两年来福建省中学生计算等级考试(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一级Windows)上机考试的情况,作者把主要问题分两个方面作个介绍。

一、考试基本问题

在上机考试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较多,但主要应抓住下列4个问题:

1.有关考生文件夹问题

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考试系统将根据考生的登录用户名和准考证号形成一个唯一的考生文件夹,该文件夹是在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内,例如:K:\KS01\22000101,其中K:是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映射在工作站上的驱动器,KS01为用户名,22000101为考生准考证号,也就是说考生必须明确考生文件夹的位置,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考生文件夹,这是上机考试时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考生的大部分操作是在该文件夹内完成的,而考试评分系统将根据该文件夹的内容变化进行评分的。同时必须告诫考生不得随意删除或移动该文件夹的内容,否则可能会导致考试系统对该考生评不出分数。

2.有关存盘问题

考试系统共分三种题型,即Windows基本操作题,文字录入题和Word97字处理题。操作题共5小题,考生在答题时当场即完成存盘,所以不必也无法再进行存盘;对录入题,考生一进入录入题后,考试系统将自动在考生文件夹内建立一个TYPE02.TXT的文本文件,并能在考生录入文字时完成即时存盘,因此考生也无需再进行存盘。考试中需要存盘的是字处理题,该题分两小题,考生做完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存盘便可以,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应保存在考生文件夹内,如K:\KS01\22000101。同时应特别强调,考生在考试时间到时若字处理题未存盘,考试系统就会自动"死机"(假死),此时,考生应要求监考人员采用延时口令帮助存盘。

3.考试期间不得重新启动

考试系统一般有十套题组合,有的考生抽到难题后想重新抽取简单的题,于是就自行重新启动,然后重新登录(注意:也可能不是该考生的准考证号),这是考务规则所不允许的。考试系统只允许考生登录一次,若重新登录需二次登录口令,但题目还是原来的题目,并且系统将返回到退出考试系统前的状态。因此当考生明白这一点后,就会明白重新启动捞不到什么好处,不仅会浪费重新登录考试系统的时间,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4.有关时间分配

上机时间30分钟,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系统自动进入倒计时,除文字录入题限时12分钟外,操作题与字处理题没有时间限定。从考生考试情况看,由于大部分考生打字速度较慢,因此建议不要把录入题留到最后做,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录入文字时系统的总时间已到,而录入题在总分占了20分。同时,如有可能要求考生应留有一定的时间来验证答题情况。

二、考试技巧问题

由于不同的考生在操作机时有各自的习惯,或者说考生对考试系统的训练时间较少,熟练程度不够,因此若能掌握住考试时的关键问题,便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失误或错误,同时也可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效率。

1.系统资源的使用

在Windows95中有两个管理系统资源的程序组,它们是"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源管理器"的左部能显示出系统的树形文件夹结构。在登录考试系统后,当前窗口是考试窗口,操作题题目显示在窗口内,这时打开"资源管理器"(右击"开始"按钮),则当前窗口为"资源管理器",同时考试题目恰好能全部出现在屏幕上(在当前窗口背部);而如果打开"我的电脑",则当前窗口为"我的电脑",但考试题目却看不到,因为考试窗口已经最小化。因此做操作题时,建议考生使用"资源管理器",而不要采用"我的电脑"。但考生如果习惯使用"我的电脑",则可下一点技巧,也可达到答题时能同时在屏幕显示考试题目。

2."横向平铺窗口"的使用

使用"横向平铺窗口"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答题时能在屏幕上显示出考试题目。此功能主要是针对字处理第二题W02.DOC而言,因为该题是一道制表及填表题,考生必须边看题边做答,(注:字处理第一道W01.DOC题目已在该文档中,答题时不必看考试窗口),使用"横向平铺窗口"前应只保留考试窗口和W02.DOC文档两个窗口,其余窗口必须关闭,然后在任务栏空白处右击,选择"横向平铺窗口",通过适当调整W02.DOC窗口高度后,则两个窗口则一上一下出现在屏幕上,考生便可边看题边作答,并随意地在两窗口切换。

3.备份考生文件夹

操作技术论文例3

一、竞技体操创新研究的现状

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和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过程中,一直在对竞技体操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国际体联恢复我国的合法地位,参加国际比赛的次数增多之后,我国对竞技体操创新的研究步入崭新阶段,在动作技术、动作连接与编排、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多以竞技体操各个运动项目动作技术为对象分别进行。以自选课题、独立完成的形式为主。

二、竞技体操创新基本理论研究

竞技体操创新基本理论研究包括创新规律、原则、方法的研究,基本技术与难新动作创新关系研究,创新思维研究,创新意识研究等。这反映了我国对竞技体操基本理论研究是比较重视的。而且随着现代竞技体操技术的迅速发展,基本理论的研究正在不断加强。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从训练、比赛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创新是体操生命;创新是运动员夺取世界冠军的重要法宝,竞技体操创新理论研究是他们科学创新的基础。赵山成首次全面论述竞技体操难度动作发展方法。该论文将体操难新动作的发展概括为:“难度递增法、串联组接法、推测填充法、过程停格法、演绎复合法、借鉴移植法、飞行换握法、选择跳下法、动作逆转法、实用综合法”等方法。随着竞技体操的发展,比赛也变得更加激烈,创新需要也更加强烈。对创新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向综合全面发展。如薄云霄通过对世界体操和我国体操发展的回顾,阐述了创新意识在体操创新中的重要性,揭示了竞技体操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即新颖性、价值性、针对性和超前性。

三、竞技体操创新动作研究与实践

(一)新动作设想、设计和实验研究

新动作设想、设计和实验研究一直是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最为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成套动作的起评分和运动员能否在比赛时取得好成绩。对难新动作设想、设计与实验研究的论文,大多数都是研究者根据当时竞技体操发展趋势和规则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在80年代初、中期,由于当时单杠、跳马项目单臂动作的流行,各国运动员创新了一大批由单臂完成的高难动作。有单杠的单臂大回环转体系列动作、跳马的单臂完成的前手翻转体系列动作。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规则对这类动作进行限制,创新就越来越少。虽然对新动作设想、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很多,但大多数研究着只是对动作进行了简单设计,而对新动作设想、设计与实验深入研究的并不多。这些新动作的设计,既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的作用,又甚于竞技体操各项技术发展的逻辑脉络,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论证。

(二)难新动作力学分析与技术诊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仪器的先进性也在不断提高,技术诊断的反馈速度也加快。从研究对象看,主要集中在对各项目中难新动作和某一类高难动作的系列研究上,对该动作技术进行诊断,为技术的改进和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孙亦光对动作技术进行了力学分析,对动作技术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改进意见;吕万刚等通过对难斩创新动作技术进行分析,阐述其技术特征,提出了动作技术改进建议和继续发展高难动作的可能性。还有黄力平等对优秀运动员跳马“踺子上板转体180°前手翻屈体前空翻”技术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动作技术的运动学三维特征,找出了影响该动作技术的主要因素,为促进该动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三)难新动作连接或成套动作编排研究

随着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加分因素的变化及加分分值的不断提高,对这方面研究的论文也逐步增多起来。增加连接技术的难度成为竞技体操技术难度继续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难新动作之间连接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成套动作的编排创新之中,主要是通过难新动作直接连接或者减少完成高难度动作的预备性动作来增力,难度价值。这方面研究论文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①是对某个项目两个难新动作连接的研究,如赵跃珍对女子平衡木上法D+D难度连接进行了研究;②是对成套动作设计编排研究,如张云贵教授和熊景斌教练合作研究了陆莉高低杠D+D+D高难连接技术,通过训练实践,使陆莉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取高低杠冠军。③是对某类高难动作连接技术的系列研究,主要体现在单个动作创新和连接创新,将创新动作发展成为创新连接,通过连接不同类型的难度动作来达到提高成套动作价值的目的。这方面的论文有王栋良对快速后空翻连接动作的研究和董汉英对前手翻技术的研究等。

(四)难新动作训练方法的研究

不断创新训练方法是难新动作实现的根本保证,而每一个创新动作的成功实现,必定有它独特的训练方法。因此,创新动作与新的训练方法是紧密相关的。这些论文都是通过对难新动作及连接的技术进行分析,分别对完成难新及连接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完成这类难新动作合理、有效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为难新动作及连接的完成提供了新的训练方法。

四、结束语

创新是竞技体操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竞技体操技术不断发展的契机。创新使竞技体操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促进了与竞技体操技术发展相关的所有领域的发展和变革。技术创新是竞技体操创新的核心,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是关键,而训练理论和方法手段以及场地器材设备等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条件和保证。显然,对竞技体操创新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竞技体操技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启伟,陈小蓉.竞技体操创新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操作技术论文例4

车工专业培养的是机械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工人,与其他行业相比,机械生产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并使学生充分认识机械生产的特点,牢记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的重要性。

二 培养目标

1.思想素质方面

在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及人生观,认识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劳动、勤奋学习、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等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文明生产习惯。

2.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方面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专业课的学习及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专业技术知识是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正常操作控制、事故分析处理的指导依据。因此,必须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牢牢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的主要设备、工艺装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使用维护和调整的方法;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了解本专业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了解一般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主要设备和工艺装备的一般知识,了解企业管理知识等。

3.操作技能方面

操作技能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独立操作前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巧,能完成本专业中级技术等级工件的加工和对设备进行一级保养。在进行动手能力强化训练的同时,还应结合机械生产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创造条件使学生初步掌握与所学专业相近的1~2个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

三 培养模式、手段及途径

目前机械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车工专业的教学过程应与机械生产实际相结合。对本专业的课程内容、课程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及必要的改革,结合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手段及途径。

1.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及课程模式

现行的教材内容存在知识滞后及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交叉学科的内容在不同的教材里重复出现,浪费了教学资源,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一些与学生技能训练无关的知识也编进了教材,加深了教学难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培养掌握现代机械生产技术的21世纪人才。为此,我们必须对教材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及必要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教学应以职业岗位“应知、应会”为标准,按照实用、够用、先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新取舍教学内容,突出技能教育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原有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把本专业要传授的技能或知识分解为若干个技能单元和知识单元(可把“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内容按典型机构与零件的特性为主线进行融合,开设“机械基础知识”课,作为一个知识单元),建立与原有学科体系不同的模块化综合课体系,不必强调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突出专业知识的职业性、应用性与针对性。在实习教学内容中,应结合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介绍,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跟上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除设置必要的文化课外,要打破传统教学以学科的理论体系(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来设置课程的模式,逐步建立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融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为一体、突出技能训练的新模式及能力本位的综合课程体系。例如将本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车工工艺学”及实习操作课程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为主线进行融合,开设“机械加工理论与实践”课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而且采用综合课程模式后,使我们有更充足的课时进行操作技能训练。还应从学生就业适应性考虑,增加相近专业的知识介绍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既掌握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又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及教学手段

操作技术论文例5

【关键词】 手术室 新护士 培训

手术室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无菌技术要求高的专业学科,如何让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培养手术室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初步达到新世纪能力型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这需要手术室管理者通过一系列规范化培训,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手术配合、抢救技能娴熟的手术室生力军。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手术室工作3年以下的护士,统称为手术室新护士10人,均为女性,其中中专1,大专7人,本科2人,年龄19~24岁,平均21.8岁。以各专科有代表性的常规手术为主,培训法律法规、职责制度、基础护士操作、手术适应证、解剖、手术器械物品准备、手术步骤、术中巡回、洗手护士术中配合的要点等。

1.2 方法

1.2.1法律法规教育 对新进手术室护士宣传并实施法律法规的教育,医院手术室作为外科病人治疗的场所,危险性高,易引发医疗纠纷,应注重手术室护理中的法制问题。宣传并实施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责任倒置、医德医风的建议等文件,加强医德规范教育,全面提高新护士的整体素质。

1.2.2 理论培训 培训以手术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为主,培训方面引入IS09000标准体系,建立动态连续的培训系统,目的是使新进护士了解手术室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手术室的应急预案,操作常规等理论体系,设备、器械名称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1.2.3 操作培训 带教老师指导新护士具体的操作。包括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器械传递及特殊器械处理等。着重培训无菌技术、急救抢救技术。并考核护士对手术消毒、铺巾、缝针、术中无菌技术、术中器械传递方法等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将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方法,示范手术配合技术操作,抢救性手术配合要点,熟悉病情的观察,培养应急和抢救的能力。

1.3培训考核 包括主观考核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客观评价以理论考核和技术操作考核的分数为量化指标。理论考核包括巡回护士、洗手护士的职责、手术步骤的配合、安置及注意事项、抢救手术的工作流程、一般器械及特殊器械的清洗消毒方法、手术室易出差错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技术考核包括无菌技术、安置,穿针比赛、敷料包器械包的包装及消毒有效期,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术,常规仪器的使用。主观评价指标:护理管理人员、同事、自我评价结合,工作能力及态度、职业道德、应急能力进行量化考核。每月考评一次。。客观评价:评分1~5分,计算总的得分,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90分以上为优秀,85分以上为良好,80分以上为合格。将近3年考核结果与3年前同期人员资料对比。

2 结果

手术室10名新护士均完成培训,基础护理理论考核达标,技术操作考核达标,手术配合程序达标。整套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优秀9名,良好1名,优良率100%,3年前同期相同数量新护士考核结果优秀4名,优良率75%,2007~2009年间新护士考核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3年前同期,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 讨论

手术室的工作由于专业性强、难度高,技术要求规范,对新进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护士如何熟练各种操作技能,培训老师对新进护士进行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本资料通过我院理论培训、规范化的专业技术培训,巩固了手术室新进护士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新护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手术室10名新护士均完成培训,基础护理理论考核达标,技术操作考核达标,手术配合程序达标。整套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优秀7名,良好1名,优良率100%,3年前同期相同数量新护士考核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3年前同期,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考核-培训-再考核-再培训,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新护士对操作技能的领悟更深刻、更明确。新护理人员经一系列规范培训,理论和基本技能、思想道德、整体护理水平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将有利于新护士的顺利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是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在加强规范化培训的同时,引导新进护士发挥工作自主性、创造性,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逐渐完善的新进手术护士培训考核制度,以培养技术熟练,职业道德优秀的专业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操作技术论文例6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计算机科学快速发展后出现的新的学科,其具有包涵科学种类丰富、技术能力要求强、应用范围广、实践环节多等特点,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推广,信息技术已成为素质教育中提升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和社会技能的重要学科之一。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起步及推广较晚,所以,对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研究便成为现阶段推进计算机技术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稳健快速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自身优势资源,培养起符合发展要求的信息技术教学先进教学理念,使信息技术教学拥有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拥有更加成熟的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之所在。[1]

一、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随之发展并推广开来,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经济环境中各领域的作用不断增强,所以,在各级学校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主流,就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来看,其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已初步构建起以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阶段――大中专教育阶段为整体框架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针对小学及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学生;普通高中阶段则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大中专阶段则主要针对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的学生,其覆盖面积以涉及到教育体系的每一环节。

2.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结构已建立起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结构体系。该体系中,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中的主要设备,能够熟悉操作设备;普通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则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的办公软件和其它应用软件;大中专的信息技术教育则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程序编辑等复杂的信息技术。

3.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已初步构建起来一套针对不同阶段教育的信息技术教育方法和教学技巧。纵观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来看,我国信息技术已初步构建起来一套符合我国教育体系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其包含了信息技术理论教育和信息技术上机操作教育两方面,保证了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学习。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呈现良性发展、健康发展的势头,总体上看,信息技术教育已形成了符合我国教育体系的教育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在信息技术知识结构组成上,已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的知识体系组成,但是由于我国复杂的教育教学空间组成,各地区较大的教育教学资源组成,使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仍存在有较多问题。[2]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实践教学技巧应用分析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开放性、技术应用实践性、科学技术复杂性等特点,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创新相关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中相关教学技巧的运用,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使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以更加实用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实践教学技巧,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在计算机信息计算方面的实践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采用实践教学技巧尤为重要。

1.课堂理论课讲授中,融入计算机实践操作讲解,便于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由于计算机理论的科学性较强,所依在传统理论课中,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枯燥,而适度在理论讲解中加入实践操作讲解,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能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及后期效果,使理论课中理论讲授变得简便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绘画板使用理论讲授一节中,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终端,在结合课本知识讲解的同时,在投影仪操作演示中,多绘画板下每一窗口、工具进行逐一操作,之后可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便于理论知识学习。[3]

这样的教授方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系统,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教学技巧,增加了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适当加入互动教学环节,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信息技术理论可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从而改变了传统理论讲授往往只依据课本作为唯一的教授工具,使传统沉闷的“填鸭”式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上机课中,通过主机控制终端,教师先就上机操作内容进行演示,之后学生根据教师演示流程自主操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针对问题予以解决。由于计算机上机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问题较多,操作困难,导致上机课难以发挥实践课程的作用,而教师在上机课中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技巧,通过教师实际演示,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操作过程,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计算机办公软件使用上机操作一节中,教师在上机过程中,通过主机控制终端,通过实践教学技巧,亲自演示办公软件的打开,操作,调节行间距,调节字体颜色、首行缩进等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自主实践。

这样的讲授方式,改变了传统上机课,教师只负责管理计算机房设备的管理员角色,使教师能够通过实践教学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机操作中去,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全新的学科,由于其科学性、复杂性、时代性等特点,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技巧能够在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其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操作技术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265-02

初中信息技术自从2001年国家教育部规定实施以来,在教育部领导以及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为课程实施的主要任务,把握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为课程评价手段,无论从课程实施还是到课程评价,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特别是在课程评价上,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这几年我区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不仅注重过程性评价与作品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而且与我区中考指导方针相结合,推出了初中信息技术学科A级测评。信息技术A级测试的出台不仅希望使全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一个好的评价方式,更希望全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考试形式由笔试+网络化考试组成,笔试满分50分,网络化考试50分,在Windows操作系统、Internet操作、FrontPage网页制作、Word文字处理、Publisher操作、Excel数据处理、PowerPoint制作相册、多媒体技术这8个模块中,每年统一抽取2个模块进行考试,每个模块为25分。笔试+网络化考试的总分为100分,按当年考试的实际情况以一定的比例划定A级线。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效拿到A级,助中考一臂之力?怎样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怎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笔者几年来思考的问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每周一二节课,课与课之间间隔长,知识点遗忘机率大,若不进行复习,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不能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不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提出有效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化整为零,以模块方式进行

将一个整体分割为几个模块,模块家具、模块玩具等,许多事物以模块方式呈现是迎合学生求新、求变、求方便的共性。同样以模块方式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复习,是根据知识的构建、学生的需求而产生的。根据我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的指导思想,测评范围是以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六册《中学信息技术》书籍所涉及到的知识。六册书籍所包含的知识点繁多而复杂,怎样才能使繁多复杂的知识变得具有条理性,易于掌握呢?我们的做法主要是采用化整为零,把大章节分割成一个个小模块,再根据知识的特性组合成新的模块,最后以模块方式进行教学。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之后,知识以模块化呈现,主要包含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软硬件)、网络知识(网络的组成,信息的处理)、word文字处理(文本的编辑排版,表格的编辑处理)、Excel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图表制作)、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基础知识,多媒体设备使用)等模块。模块式教学打破了以往按书籍知识顺序进行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教学知识以一定形式化整为零,各自有一定独立性,然后逐一掌握,但又相互联系,从而实现全局掌握。

个案一:902班张XX同学是信息技术课代表,这位同学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喜欢阅读信息技术的相关书籍,知识面广、操作技能强,但知识缺乏整体性、统一性,对需记忆的知识不屑一顾,导致涉及到理论知识强的单元评价就不理想,碰到操作技能强的单元评价就非常出色。这种情况面对A级测评是不利的,因为A级测评中包含了笔试考试50分和操作技能50分,若对理论知识不好好把握的话,很难拿到好的成绩。所以思来想去,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采用了化整为零,以模块方式进行。先复习操作技能强的模块,以此来突出他的特长,增强他的信心,然后进行理论性强的模块,使之在技能掌握的前提下有理论的依据,避免了死记硬背的现象,使他能顺其自然地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从操作技能中悟出了理论指导,同时以理论指导指挥操作技能,在分模块复习的过程中,实现了个别突破的同时,也在各模块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整体知识的把握和突破。A级测评结束后,张XX拿到了理论考试48分,操作技能45分,合计93分的好成绩,名列我区前茅。

二、以操作技能复习为先,理论巩固为后

记忆分为概念记忆和行为记忆。概念记忆是对某一事物的回忆,相对行为记忆容易忘记。行为记忆是对某一行为、动作、技能等的回忆,很少会忘记。行为记忆,或许很久不用的话会生疏,但极少会遗忘。根据记忆的这种特性,依据复习时间与测评时间间隔性,故在模块复习的先后顺序方面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以操作技能模块复习为先,以理论模块巩固为后;对于单个模块来说也一样,特别是操作技能强的模块,以操作技能复习为先,以理论巩固为后。在信息技术学科模块中,Word文字处理、Excel数据处理等模块,在信息技术A级测评中不仅操作技能性强,而且分值占了50%的比重,故这两个模块先进行复习,随后复习其他理论性比较强的模块。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先后顺序外,还要兼顾任务赋予生活含义,使学生能在枯燥的复习中,有积极的学习动力。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Excel数据处理模块复习时,主要采用贴近生活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来进行,通过任务的操作,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

个案二:课题:《EXCEL的综合运用》

任务一:根据表一,①求出小陈家中每个成员的总收入和平均收入;②制作平均收入簇状柱形图,找出平均收入最高的是谁?

任务二:根据表二,①求出总消费额;②制作标题为“各月各类支出”的折线图,观察哪类消费额逐月明显增高,是否能节省开支?

以任务驱动学生操作技能为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教师有选择地讲解知识点,例如:公式计算与函数的区别。

任务的设置在具有生命力的主题下展开:谁的平均收入最高?谁的存款最低?为什么存款是最低的?怎样才能减少开支?一个个问题在解决的同时任务也完成了,操作技能也掌握了,解题能力也提高了,理论知识悄然生根了,真正的含义领悟到了。

三、把握技能与理论相融,注重整合练习

信息技术不是单纯计算机和软件的操作技术,而应是基于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予以选用计算机操作和软件的使用,去完成一定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指导就无法实现记忆深处真正操作技能的掌握,无法实现对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评价,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操作技能的把握,无法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相融合,注重整合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如近两年,我区综合素质测评信息技术学科A级认定测试卷,测试卷包含了信息技术六册书籍的重点知识。整合练习中要注意方法与技巧,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灵活的解决方案。

个案三:中学信息技术第1册第5课《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的中数制转换,除了书本中教授的方法外,还可采用简单的方法。如:

书籍中数制转换的原理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掌握转换的方法及原理,解决计算题类型的问题。而以上方法快速有效地进行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可以解决选择题、判断题。并且注重细节,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如20=1。实干固然重要,巧干必不可少,注重整合练习,实现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曾有一位教师对笔者说道:你若播种了勤奋,就会收获成功;你若播种了反思,也一定能收获师者的睿智。经历了几年的A级测评,采用了化整为零,以模块方式进行;以操作技能复习为先,理论巩固为后;把握技能与理论相融,注重整合练习的方法,使我校的信息技术学科在全区每年A级测评中处于领先水平,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形成了我们自己独有的一套复习资料及复习方案,这套复习资料及复习方案不仅使本校学生受益,而且共享于兄弟学校,从而得到了共同发展。经历了几年的A级测评,我深深感知平时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扎实的课堂基础知识,加上有效的复习,才能事半功倍,从而抓住信息技术A级测评机遇,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评价,实现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突破。我们虽然积累了一部分复习经验,借助于针对A级测评在有效复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育教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需要笔者更多的反思,才能积累更多的睿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Z].2000,(10).

[2]魏雄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郑慧琦,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操作技术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35-0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代加工技术企业也迅速壮大起来,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技术人才的素质和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学历高低,而是要求技术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更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更要了解当前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高要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将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高需求、高要求,从而提高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形象,促进职业技术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教师要深刻了解学生

进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一般来说,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学习能力也比较弱。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跟高中生相比,形象思维能力要强于抽象思维能力,两者的学习目的和培养目标也是不同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比较适合成为技术性、操作性人才。因此,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的教学方式与高中生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培养高中生的教学方式去培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更不能用培养抽象思维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都不服管教,自制能力差,对于抽象、枯燥的理论学习不仅接受能力较差,而且一点不感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只注意理论教学,或者只用单一的、说教的教学方法去教育这些学生,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会好的。因此,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知道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智力特点和学习特点,深刻了解学生的所有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编写配套教材

针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前的职业技术教材体系都是以理论知识内容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内容较少,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职业技术学校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组织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企业发展需求,编写社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材,供广大师生使用。

在编写配套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论知识要够用实用,要删去繁琐的公式推导、原理证明,突出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马上胜任岗位工作。其次,在学校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教材要尽力具有现代性、前瞻性,要尽可能地引入自动化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新工艺,使教材的内容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此外,教材中的国家技术鉴定标准也要跟得上变化,尽力呈现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最后,在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难易程度、表达方式上,要符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要做到循序渐进,浅显易懂,突出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辅以丰富的图文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自动化理论课与实践课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理论课和实践课要在同一地点上,要由同一个教师上。这样能够很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能够立即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时还能够让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操作,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所学技能。比如:在教授电气控制实训课程的时候,要对学生的设计提出一些综合性要求。首先要学生应用低压电气控制实训;其次,应用plc控制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适当提高一定的设计难度,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在制定实训目标时,要注意多制定一些具体的系统工程设计目标,使实训课程最大限度地接近工程实际,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就能够真实开展工程实际操作,使学生的实训不是仅仅停留在系统功能的实训上面。因此,实训课程的内容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电气实训课程的实践,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很多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多开展实践操作活动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虽然理论学习能力较差,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很强的。对于他们,不能够只关注他们的理论学习成绩,而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水平,多鼓励他们熟练技能,提高技能水平和成绩,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在提高技能水平和成绩过程中,他们会逐渐认识到理论知识对技能的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进而促使他们也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理论学习成绩。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成绩,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可以多组织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让他们的技能能够得到锻炼和展示。针对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诸如技能竞赛、技能展示、技能创新竞赛等课外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总之,职业技术学校的主要培养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达到这个目的,职业技术学校一定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改变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将理论与实践努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操作技术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971-02

The Primary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on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WANG Zi-quan, YAN Pei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404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problems of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on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It gives some examples of Course Reformation.

Key words: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re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对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重要性越显突出。而早期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操作系统课程,主要是局限于操作系统原理的学习和一些典型算法的实践。这势必使学生很少了解实现操作系统的内部结构和技术,不利于培养在新形式下的创新人才。

本文讨论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思考与实践,求助于识者,以不断提高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水平。

2 当前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操作系统课程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概念多、概念抽象、涉及知识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又往往难于理解,实践环节又不容易操作,它要求学习者不但要弄懂理论知识,而且要能够上机实践;不但要懂得硬件知识,也要懂得软件设计理论。

当前操作系统教材编写的内容差别不大,主要是以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操作系统接口为主线安排,主要问题是:注重操作系统的原理,轻视操作系统内部的具体实现技术;注重传统的操作系统技术,与实现操作系统的新技术相脱离。由此学生感觉到学习操作系统课程:难学、枯燥、甚至学了没用的思想,进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该课程教学难点集中表现在:内容十分庞杂,涉及面广,与计算机软、硬件及用户都有着密切的交互;实践性强,与实际运行着的各类操作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技术发展快。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们。

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为了培养在新形式下的创新人材,我们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先取的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其它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类似,同样是随着系统结构和实现技术的变更而发展。早期的操作系统,由于受硬件、软件设计技术和程序设计语言的限制,系统原理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技术相对于现代操作系统来说已过时。因此,在确定操作系统原理授课内容时,我们跟踪操作系统原理和相关技术的教材,摒弃了传统操作系统原理中过时知识,引入现代操作系统中采用的设计原理的实现技术,增加现代操作系统的实现原理的实例。如:我们放弃了传统操作系统中作业、作业管理的概念,强化了现代操作系统用进程、线程概念设计原理,并增加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实现原理的面象对象技术的内容。在操作系统设计原理的各部分授课时,选用了Linux、Windows操作系统中相应的实现技术和原代码做为案例。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向学生传授了最新的操作系统原理与实现技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达到了使学生学习这门课从枯燥变为生动,从学习感觉难变为较易,从感觉学了没用变为学这门课有用的三个转变,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为了充分贯彻落实我院 “三T(Theory理论、Test验证、Try实践创新)”的教学目标,设计了6个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课内实验项目,并且也设计了3个基于Windows 2000操作系统课外实验项目,它们覆盖了Linux、Windows环境下的进程控制、进程通信、线程(或者进程)同步和调度,存储器管理、系统调用,文件系统等方面。通过这些实验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加深了对操作系统设计原理的理解,更进一步的掌握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各种实现技术,增强了学生学习操作系统课的积极性,训练了同学们用操作系统原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地,通过综合性实验设计项目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达到了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的训练。这样彻底的贯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的教学思想。

3.2 教材建设

搞好操作系统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是重要的保证。我们在积极跟踪国内优秀教材的基础上,采用汤子瀛编写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作为教科书。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推荐学生使用曾平编定的《操作系统―习题与解析》一书作为学习辅助材料,该辅助教材收集了大量的操作系统原理习题和解答,学生可能自主地选择做其中的习题,可以起到巩固知识、总结学习成效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学习操作系统课程不枯燥,课程组教师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讲议》(自编,未出版)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自编,未出版)。

在自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讲议》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在汤子瀛编写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教材中,相应的设计原理部分增加Linux或者Windows操作系统是如何实现的技术案例和部分原代码。例如:在讲授进程控制、进程通信原理时,增加在Linux环境下的实现技术和源代码案例,在讲设备管理时,增加在Windows环境下的实现技术和源代码案例。这样做起到了学生从学习枯燥、抽象的操作系统原理变为学习生动的、具体的操作系统知,同时训练了学生理论知识应用的能力。

在自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中,我们设计有要求在Linux环境下完成的实验项目,也安排有要求在Windows环境下完成的项目,其中,一些要求在Linux环境下完成的项作为在课内必须做实验,其除的实验项目作为课外实验。

3.3 教学方式和教学成效考评

3.3.1 教学方式

围绕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内学习主要教师为中心,讲授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实现的技术,以及在具体的操作系统中是如何实现的,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例如:我们在讲授分是操作系统中实现的关键技术―时间片轮转调度策略时,向学生指出: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信道复用技术―时分复用,就可采用的这个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在路由器、交换机的设计中,否则可以考虑采用该技术。课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讨论,我院建立的课程网站,电子邮件,BBS,在开放性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电子邮件,BBS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注重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

小作业与大作业相结合。我们通过选择性的布置一些巩固所学的操作系统知点识、检测所学的知识成效的小作业外,同时,在学习课程的中后期,给学生布置一些操作系统课程的大作业,训练学生应用操作系统原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相结合。我们把操作系统的实验设计分成2部分,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课内实选择自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几个项目,要求这些实验项在Linux环境下,由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独立完成。通过此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用所学的软件设计技术和程序设计语言知识,实现操作系统设计原理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进程控制、进程通信、线程(或者进程)同步和调度,存储器管理,同时既巩固所学的操作系统设计原理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作用,也达利用实验过程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加深对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的理解。我们把自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中其除的项目布置学生课外实验。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每位同学做完所有的课外实验,因此我们的具体的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布置一个实验项目,同学能过自学习完成,然后把各组同学组织在一起,讨论、交流。这样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个体学习与协同学习相结合。学习首先是个体化的行为,别人是无法替代的。然而,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孤立进行的活动。人类个体的学习活动只有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才得以进行,学习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操作系统的课内教学、课内实验,我们采取的是由教师讲授、指导,由学生通个体学习的方法完成学习内容。课外教学、课外实验,我们组成有教师参与课外学习协作小组、课外实验学习小组,过过网络讨论、电子邮件、BBS等环境,进行协作学习。

3.3.2 教学成效考评

教学考评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仅讨论对学生学习成效考评,其考评目标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的项目、内容、方式与标准应据此而定,做到合理、公平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建立相应试题库。

根据操作系统课程内容庞杂、涉及面广、理论性、实践性强、技术发展快的特点,我们确定采用了动态的过程考评和静态的课程结业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动态的过程考评包括平时的课内作业、课外学习完成的大作业、课内实验、课外实验。静态的课程结业考评包括课程结业的理论笔试和实验测试二项。其中课外布置的大作业、课外实验采用报告、答辩、演示的方式。通过这样的考核,提高了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是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操作系统教学改革应沿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继续深入下去,将操作系统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材。

参考文献:

[1] 汤子瀛,哲凤屏,汤小丹. 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M],2002.9.

[2] 曾平,李春葆.操作系统―习题与题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7.

操作技术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250-0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竞技体操以九金直上紫禁之巅。中国体操完成了一次全能式的精神革新与实力飞跃,平了独联体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独霸九金的纪录,与前苏联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十金奇观仅差一金。科学研究的每一次进步,都必将给技术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必须伴随科学理论的指导。我国竞技体操从弱到强,从金牌为零到金牌大国的发展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本文通过对2000—2008年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竞技体操科研论文研究现状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在竞技体操理论研究方面还不够深人,这与我国在竞技体操方面取得的成就不相对称,若想继续保持我国竞技体操在世界体坛的领先地位,除了技术上精雕细刻外,必须在科研上狠下一番功夫,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同步协调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笔者以2000—200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查找范围,以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256篇竞技体操论文为研究对象,对所涉及的各期刊年的科研群体的结构特征、地域特征和科研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根据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归纳、总结了我国竞技体操文献的规律性特征。

2 竞技体操科研群体的结构特征

2.1 年龄特征

按其数量上看,我国从事竞技体操科研群体从30~45岁年龄段呈上升期,46~60岁开始呈下降期,60岁以上又有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是:30~45岁年龄段的群体,精力充沛,对学术研究有较大的热情,同时有提高自己技术职称的需求,故对科研工作投入较大,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多。而46~60岁及以后年龄段的群体,特别是60岁左右群体,面临退休带来的极度不适应,投入在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论文数量越来越少。而60岁以后的群体退休后余暇时间较多,有一部分人又重新回到研究的工作中来。

2.2 性别特征

在统计的242人次中,其男性为151人次,占62.4%,女性有91人次,占37.6%。竞技体操科研群体中男性人数远远高于女性,这与作者主体集中在高校,而高校又以男性教师较多有关,同时也与竞技体操这个项目有关。另一方面因为女性的特质,家庭观念比较重,致使女性的科研动力不足。关心和鼓励女性群体从事科研工作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3 职称特征

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会发表较多数量的论文,正高职在职人员明显会很少。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1)从事科研人员的群体对其的动机和认识产生偏差,科研和晋职产生概念化混淆。(2)评聘工作被政府和学校等的智能部门公式化:N篇文章就是一个教授。(3)岗位相应的业绩考核缺乏,这样晋升副教授的教师和晋升教授的副教授这样技术职务的人数明显增多,如果升到正高级,科研的自觉主动性自然而然的就会降低。

2.4 竞技体操研究的地域特征

从竞技体操文献的地域分布情况及数量来看,现在中国竞技体操科研整体水平较为落后,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普及度也不高。首先,竞技体操科研水平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直接相关。经济发达地区如:中国南方地区,以及华北、华中沿海地区竞技体操科研水平较高。其次,竞技体操文献发表的不均衡性也体现了竞技体操高竞技水平的地区与自身竞技体操科研实力的不匹配性,竞技体操强省湖北、江苏等,每年发表的竞技体操科研成果都很有限。

2.5 竞技体操研究的内容分析

我国竞技体操科研内容主要集中在比赛分析与发展趋势、训练理论与方法、技术动作分析三个方面,对于规则分析、科学选材研究较少,对于竞技体操的器械、营养与运动损伤、市场化产业化和裁判因素研究很少,这与我国现在竞技体操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不相协调。

3 结语

我国竞技体操在2000—2008年间在核心期刊上的发表数量总体较少,主要集中在2004、2001和2005三个年份,自2004年以来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研究者多集中在41~45年龄阶段的具有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人员,其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从竞技体操文献的地域分布情况及数量来看,现在中国竞技体操科研整体水平较为落后,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整个中国竞技体操科研的阵地主要位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中国南方地区,以及华北、华中沿海地区,且普及度不高。

我国竞技体操科研内容主要集中在比赛分析与发展趋势、训练理论与方法、技术动作分析三个方面,占到68%。对于竞技体操科学选材及市场化等方面的研究十分稀少。

4 建议

以上现象与当前竞技体操可持续性发展不相适应,分析发现,尽管我国竞技体操科研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要保持技术水平稳定发展,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在研究内容和方式上应多样化、系统化,进一步促使竞技体操科研规范化、制度化。各级政府、机关及高等院校应及时制定相关政策,正确引导科研群体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竞技体操事业在世界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不断向前发展。

操作技术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91-01

近年来,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加强护理人员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护士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仅靠服务态度好,是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只有通过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使护士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让病人满意让社会满意。调查显示,新毕业的护士对技能操作的掌握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技能操作讲究的是实践性,护士只有在不断的培训及实践中,技术水平才能稳步提高,我院在护士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重视对培训模式的思考和探索,尝试进行分层次培训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共有护士28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8人,占护士总数的6%;主管护师50人,占护士总数的17.6%;护师67人,占护士总数的23.6%;护士81人,占护士总数的28.5%;护理员68人,占护士总数的24%,培训对象以护师、护士、护理员为主。

1.2 方法

1.2.1 学时 每月设12学时进行培训。

1.2.2 培训老师及培训对象 培训老师为参加过全区岗位技能竞赛统一培训的技能操作能手,培训对象为全院18个科室,每科2名动手能力强的护理骨干。

1.2.3 培训内容及方式 (1)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以《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规范及考核标准》为主,通过规范的护理岗位技能操作培训,以规范临床护理操作为目标,以贴近临床为原则,共拟定了41项操作作为培训项目,制订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标准,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2)培训方式:以全院18个科室,每科1-2名接受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作为培训对象,于每月中旬全面落实培训计划,通过对培训人员全面规范培训,培训人员回科室培训科室人员的分层培训,以点带面,达到全院操作标准统一规范,全员技能操作稳步提高的目的。

1.2.4 考核 每月中旬结束一次培训,护理部组织考核人员,按照具体评分标准对该操作项目进行考核,培训人员考核合格后,回科室培训科室人员,月底对全院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组织培训老师进行分析汇总。例如:我院第三季度技术操作考试,考试内容为:吸氧法、经鼻/口腔吸痰法、双人心肺复苏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患者约束法,面部清洁和洗头、足部清洁7项操作项目,考试采取抽签的方式,每人考2项取平均成绩记入综合成绩,考核中强调操作技能的标准性和理论与操作的结合性,操作过程中注重关爱病人、保护病人及护患沟通技巧,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灌输及护士礼仪的规范。

2 结果 考试成绩:参加技能培训人员共计30人,考试平均分97.6分,合格率100%,见表1。全院参加考试人211人,考试平均分95.2,合格率100%,见表2。

表1 技能培训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

表2 全院各职称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

3 体会

3.1 针对护理工作特点进行分层次技能培训 护理技能操作注重的是实践性,医院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是根据科室病人多,护士工作繁忙,不能完全脱产进行集中培训的特点进行的改进,通过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低年资护士刚踏上工作岗位,理论与实践未能完全结合,接受力强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技能培训,使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具体操作中能够掌握操作要点,动作流畅,并对突况有相应的应急应变能力,把护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中,结合具体操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进一步的加深她们对该项操作的理解。

3.2 科学合理的安排培训及考核是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的有力保证 首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在操作考核中评价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情况,关注护士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效果与表现,使各项操作向规范化、流程化靠拢。

总之,护理技能操作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功,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护士要认识到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医院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即是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也是护士自我提高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培训方式,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梅娟,姜安丽.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6,22(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