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据信息论文

数据信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8 11:47:40

数据信息论文

数据信息论文例1

2大数据背景下国内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现状

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先进的国家相比,由于我国互联网起步较晚,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内容还不够系统,一般是从理论上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结构、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内容。信息资源作为信息时代的战略资源,发达国家对于大数据的研究极为重视。2012年,美国政府五大部门耗资2亿美元,开始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的项目,用来提升美国的教育、科研以及国家安全能力,并大力发展与大数据相关的数据采集、整合、储存、分析和利用等技术研究,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已经把大数据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从大数据时代的现状来看,我国也不屈居于后,是顺应时展潮流的,邬贺铨院士就曾表示:“我国将产生全球最大量的数据,要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信部于2012年2月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上也指出,在此期间,中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须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作为4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的信息处理技术被提了出来,涵盖了海量数据存储、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信息处理技术都是大数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利用一直沿用其他国家的方法和技术,自主创新度不高。我国在大数据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多,尤其是大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大数据存储及处理能力、大数据应用能力等方面。技术上,我国目前主要围绕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高水准方面研究,包括搜索引擎技术、元数据、专业指引库技术。但现今,我国很难提出符合系统要求的切实可行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建设方案,许多研究成果的理论性较强,但实践可操作性不足。

3大数据背景下国内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内容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三次革命的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大数据背景下,无论是政治、商业或是其他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怎样迅速理解、如何运用大数据,进而研究、组建有效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模式的挑战。面临这一现状,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必须依靠强大的信息储存、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尤其是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框架,才能合理利用数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发挥其实践价值。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应用于各行各业,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关。学界对其管理方法和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按其管理范围,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分为网络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方法和微观管理方法。未来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应以网格技术为基础平台,围绕知识发现和信息开发利用等目标,进一步解决信息整序、数据挖掘、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等问题。网格技术有信息集成功能,能将各种资源联结起来,可把全球信息资源有机结合以实现个性化、专门化服务。信息网格可应用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是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和理念在网格时代的具体呈现方式,进而达到推陈出新和迅速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效果。

3.1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产生的数据量理应非常庞大。但是据调查,截止到2010年,产生的新数据量为250PB,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只有日本的60%,美国的7%。当前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收集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多渠道、多方法来尽可能收集更多的数据。瑞士达沃斯论坛在2012年的《大数据大影响》报告指出,数据就像货币或黄金一样,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鉴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特点,以万维网形式存在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已经被广泛地普及。比如搜索引擎和各种数字图书馆,除此之外,有偿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信息网站也逐渐为网民所认知和接受,从而能够实现大数据时代原始数据量的积累,进而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这一过程。

3.2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首先要面对用户提出的有关各载体、各渠道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与使用的问题,要充分了解各类信息资源的情况、查询技巧,努力掌握对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各种技巧。其次,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地累加网络信息资源,而是需要经过专业技术的再加工,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分类、鉴别后优化重组而成,因此对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有很高的要求。

3.3网络信息资源的储存

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数据库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是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开支和提高系统反应能力、工作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包括:重庆维普公司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集团公司建成的“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数据库”等标志着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迈向了新阶段。但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数据库的数量只是全球数据库总量的1/10,容量约是世界总量的1/100,产值只有世界总量的1/1000。除此之外,在开发数据库时,应该按照特定学科、用户以及专题的要求,确定开发的重点,开发对象应该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源,最后建成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的序列化网络信息系统、专题信息产品全文、题录型或文摘型数据库。

3.4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

信息孤岛效应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各级政府与部门间不愿公开、分享信息,这就造成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孤岛,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关于这一现状,有些政府部门也有明确的认识,开始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在美国的引领下,全世界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在互联网上开放共享本国的公共信息。我国也会随着信息开放这个趋势,由政府带头,面向全社会开放公共信息,逐渐消除各部门、各领域广泛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促进信息的公开与自由流动。例如,原来一些政府部门不愿公开自己的数据,但现在开始寻找数据交换伙伴,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消除数据孤岛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潮流,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其他共享者而言,都是有利的。同时,随着各方面政策的引导,打破数据壁垒对大数据的共享是有力的支持。

数据信息论文例2

2.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受到大数据信息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对主体对客体的“灌输”,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传递给被统治阶级,进而整合社会观念,引领社会思潮,占领意识形态的观念高地。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降临,作为受教育的客体和作为教育者的主体在逻辑上可以持有几乎等量的信息,这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就是说,受教育者面对的教育者已经不是单一的“灌输”主体。此时,各种利益主体的代言人都在利用大数据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声音。他们都有自身的逻辑演绎以及或虚或实的信息来源。受教育者在这种真假难辨的信息环境中,往往采取一种工具理性的思维。工具理性的膨胀将导致对价值理性的蒙蔽,因此,作为受教育者的客体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指导下,形成自身的筛选机制,进而能够透过大数据现象,看到大数据背后的本质。同时,大数据技术的不完善也会带来风险。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因特网随之不断普及。人们在对非结构化数据超越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量激增和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的分析中,前两个问题的解决是第三个问题能够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没有良好的数据存储、保护、迁移和梳理,想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道德缺失现象仍然存在于大数据超文本链接中,受教育者看到的正面信息容易遭受境外势力的歪曲、删除或攻击。大数据技术使用过程中,若有不当操作,就会导致泄密,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受到大数据信息传播的干扰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过程,是主流价值对人们思维和思想的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个社会思潮,引导人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指出的是,人的思维无疑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人们所思所想的原材料来源于大数据的建构。大数据的多样性使得人们思维认知产生种种调适,是在对不确定的消融中产生出自身的逻辑体系。当高速度、时交性和数据异构性的数据充斥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一旦缺乏理论梳理和指导,就容易对整个教育活动产生干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信息传播和衍射的过程,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交汇、碰撞和衍生的过程,实质就是为了消除受教育者(收信人)对主流思想的认同的不确定性。但是在大数据模式下,大量信息的出现和高速流动增加了信息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冗余信息的不断增多,导致信息流动悖论的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信息流动模式同样可以参考信息流动的一般模式

二、新要求思政教育的大数据应对总之

1.大数据已经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挑战,要积极防范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和大数据手段进行渗透、颠覆。因此,从信息化社会的新形势新情况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认真研判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积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种种挑战,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机遇。

2.要牢固树立起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伴随着新型智能化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网络和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传统的主客体二分法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果从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是矛盾的,人们将无所适从,难以建立共识。”但是,大数据时代的意识形态是一种现实的力量,更是社会历史中的一个客观领域,是人们的一种现实的生存体验。因此,要回应数字化媒体化时代信息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树立起大数据的观念,配备高性能的软硬件系统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实现对海量信息的提取、抽样、分析,利用大数据进行舆论监测。同时,积极研判大数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时刻关注大数据带来的社会变革,更新思想观念,重视数据、尊重数据、“让数据发声”,使大数据成为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

3.要深入挖掘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随着现代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繁忙、最具活力、最富有挑战性的教育工具。人们的各种社会生活已经深深地与网络连接在一起。尤其是在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5后”青年大学生对于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依赖性正在不断增强,他们生存在日益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中。在网络空间,大数据信息的流动往往是以“对话”的方式展开的。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大数据的话语权力和网络思潮的分散式传播已经重构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针对大数据的特点,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强制性的力量已经无法实现主导意识对主流意识的转变,现在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必须拒绝居高临下的高姿态,拒绝冷眼旁观的清高,而是积极地参与大数据的话语空间,在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将大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归类和分析,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过滤信息垃圾,达成对教育对象的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

4.要科学运用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多学科、多种研究工具地利用大数据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顺应量化研究的新崛起,创新网络思想教育的研究范式;实现宏观覆盖与微观深化相结合。在宏观层面,要注重群体性特征,把握群体性思想,寻找的内部联系和运行规律。从微观上看,用大数据思维来整理和梳理个体的行为特征和思想状况,用事件和行为来透视其思维状态,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导和教化。面对大数据信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碎片化,为了维护大数据价值的秩序,就要整合各种资源为我所用。正如指出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是要破除不合时宜的旧的观念、旧的范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范式,因此,要不断创新,整合多种资源,科学地找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运用大数据的相关关系分析法,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功能。

5.要理性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布迪厄认为:“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在大数据的环境下,社会大众拥有获得信息资源和表达思想观点的更大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受众的不同倾向性意见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大数据的意见“场域”,转接信息形成议题。如前所述,这是客观存在的复杂大数据意识形态现象。伊格尔顿指出:“意识形态远不只是一些自觉的政治信念和阶级观点,而是构成个人生活经验的内心图画中变化着的表象,是与体验中的生活不可分离的审美的、宗教的、法律的意识过程。”大数据作为现实社会的反映,依然是人的生存空间,人们会在这开放空间中表达一个真实的自我。但是,在网络中我们时刻都可以闻到一种意识形态的味道,不仅这些大数据符号充满了意识形态的深刻底蕴,就连大数据技术本身也难免沦为一种深刻的意识形态。在这里,同时也许在那里,人们的独立见解不仅不会消融在意识形态的硫酸池中,而且恰恰通过意识形态表现出来。在复杂的大数据信息中,人们仿佛听到了卢梭的声音:“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大数据技术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形成。针对大数据时代的这一观念,教育者可以依托大数据平台的信息,对数据及其来源进行有效鉴别,形成良好的“信息资源观”和“信息价值观”,并善于选用适当的数据计量方法或应用程序软件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大数据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找出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并对事件的发展走向及趋势进行预测,最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无缝对接的“合力型”教育,促进教育内容获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言,实化为行”的实效性。

数据信息论文例3

二、信息管理的发展对档案数据库建设发挥指导作用

(一)数据库离不开信息管理。数据库内容反映的是一个现实的实体单位的历史记录,保证了档案数据具有一个坚实可靠的立足点,这就应用到信息管理,是单纯地依靠逻辑分类方法所达不到的。

数据信息论文例4

2教学状态数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并且,教育部针对高校教育评估工作中信息资源不完整、封闭、不公开等弊端,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文件中要求“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高等学校对数据库数据要及时更新,及时分析本科教学状况,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对社会关注的核心教学数据须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加强、加快教学状态数据的信息化进程是各农业高校的必然选择。

3教学状态数据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3.1科学制定教学状态数据监控的指标体系农业高校的教学状态数据往往涉及专业建设、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教学成果及获奖、第二课堂、教研论文等多个方面,观测点达到几十个。而教学状态数据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故教学状态数据监控的指标体系的确定必须从实际出发、系统全面,既能涵盖学校发展目标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还应该从深度挖掘、切实反映日常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状态数据的公信力和科学性。

3.2搭建教学状态数据管理平台教学状态数据实施统计管理过程中,每年一度的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是一件工作量庞大的工作。因此,应结合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监控指标体系,借助数据库技术,构建集教学基础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教学状态数据管理的网络平台,如附图所示,实现海量教学状态数据的采集、审核、传递、统计分析、评价、一体化,满足采集、统计和的要求,实现本校本科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提高教学运行状态评估工作的效率,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的长效机制,为本校的战略发展提供决策与支持。

3.3健全组织机构,保证教学状态数据管理平台的有效运行教学状态数据监控的指标体系多达几十个,范围涉及学校各个职能部门。故应成立由分管教学校领导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以及学院教学秘书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实行分层次管理,将监控体系的各项指标数据收集更新任务分解至各职能部门,数据宏观协调、审核由教务处负责,以便于运行状态数据等原始数据的分散采集和全校的集中统一管理,形成全校共同管理、共同参与局面,从而实现教学运行状态数据即时采集录入、高效安全管理、精确计算和高效共享。

3.4设置严格时间点,保证状态数据的及时更新定时更新基本状态数据是保证监测数字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控成败的关键,如果教学状态数据监控的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数据不能及时更新,则监测的效果是差强人意的,甚至是形同虚设。故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严格的时间点,对教学状态数据的各项指标进行更新,时间最好为一个月更新一次。

数据信息论文例5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广西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测绘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产品(成果、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传统的管理方法均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形势的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迫切要求[liu1][1]。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讨论,推动此项工作的健康而又快速地发展。

2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2.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2.2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2.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2.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2.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3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针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拟本着“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方针,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办公信息系统(O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建设。同时,系统的建设要高起点并切合实际,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及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该系统建设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3.1实用性

确立以满足现代测绘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思路。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这样容易见效益,也使得系统自身能获得滚动发展和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能力。

3.2先进性

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案、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系统的开发建设应采用软件工程学所倡导的开发模式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视化技术、数据流与控制流集成化、软件功能部件化等最新分析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将具有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另外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3.3可扩展性

根据客观情况,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样就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事实上,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广西测绘局全局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已基本形成规模,计算机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局属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各级领导对此已有一定的认识,1996年成立的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已经从整体上考虑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只要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此项工作会取得较快的进展。

4须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已基本成熟,只要遵循上述提出的“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系统建设工作可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须重点考虑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4.1经费投入问题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基础测绘项目,部分经费可从基础测绘经费中投入。另一方面,系统建设工作属科研项目,应投入部分科研经费。部分专题数据库建库经费可从专题经费中解决(如9202工程)。类似如地名数据库、境界数据库这样的专题建设费用可联合其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4.2管理问题

现代技术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迎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定给测绘局乃至测绘系统的行政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测绘成果管理等带来重大变化。如测绘成果提供方式由现在的模拟产品方式向数字化产品方式过渡,再如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使现在航测生产方法彻底改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模拟测绘产品与数字化测绘产品并存等等,其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4.3人才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测绘行业过去一段时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锻炼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吸引人才,给技术人才以用武之地。

4.4数据版权问题

数据信息论文例6

2.专业管理的范围数据管理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过程。将专业管理的范围分成四大部分:网络数据管理、服务器数据管理、终端设备数据管理和人员管理,涉及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安全运检部、财务资产部等各专业部门和单位。针对每一部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保证数据的独立性、可靠性、安全性与完整性,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共享程度及数据管理效率,使信息数据安全管理覆盖整个信息网络。

二、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实施过程

1.信息数据管理为了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信息中心根据网络实际运行情况对防火墙及交换机进行安全配置,添加防火墙访问策略及交换机访问控制列表,对外部用户访问进行限制,只允许访问指定服务器,防止来自外部的黑客攻击;对局域网划分网段,配置访问权限,保证局域网内部传输安全。利用终端安全控制软件对局域网内所有联网终端进行统一管理,监控终端机器运行状况,禁止用户私自对终端硬件及系统设置进行修改,锁定终端机器光驱,软驱,移动存储介质等数据交换设备,终端USB端口只识别公司专用U盘及打印机,并对终端数据的流入流出进行安全审计,保存记录,保障公司信息数据的流出、流入安全。

2.服务器运行管理信息机房值班人员每天定时对机房进行巡视,查看服务器机房温湿度及空调、UPS电源运行状态,确保服务器运行环境稳定。检测服务器软、硬件运行状态,并填写机房巡视记录,保证信息服务器稳定运行。执行“切换冗余服务器”运行管理,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器运行实现双机热备,其它信息系统进行双机互备,如果一台服务器运行出现故障,需要较长时间修复,则立即启动备用服务器,恢复信息系统运行,保证服务器稳定高效运行。

3.数据存储备份管理根据公司实际将重要信息数据划分为公司级重要数据和个人重要数据,并对规定的计算机专责人(兼职)进行权限的设置,公司级重要数据备份后存入指定备份文件夹,个人重要数据由个人整理后转存至备份服务器中个人备份空间。计算机专责人(兼职)按规定的备份周期,利用自动备份软件对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本机数据备份。农电营销系统数据每月十八日进行上一月数据的完整备份,电费收取计算时,每日进行备份;其它信息系统每周一进行上一周数据的备份。信息系统管理员将本机数据进行可用性检查,确认数据无误,将数据刻录成DVD数据盘并备份至本地备份服务器进行存放,确保数据存放安全。重要数据存储备份采取“数据异地多点存储”,与潍坊市领近县公司建立互备关系,并在服务器中实施了相关安全策略和设置对应访问权限,签订了数据互备安全协议,保证数据在异地的安全,确保在本地发生重大灾难时,能够有效的恢复系统数据。

4.移动存储设备管理信息中心利用移动存储认证管理软件,将唯一代码写入移动存储设备内进行认证,认证后只能在公司许可机器中识别读取。人员调离工作岗位需要交回移动存储介质,信息中心在收回认证移动存储设备后,确认数据不再需要,将移动存储设备信息进行集中销毁,保证数据不会流出。

5.数据恢复管理信息数据管理员将数据拷贝至服务器相应文件夹内,进行信息数据的恢复操作。进行数据恢复操作以后,登陆信息系统查看数据恢复情况,进行数据恢复测试,测试恢复的数据是否完整可靠,确保信息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三、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当前电力企业的财务、人事、生产等信息都已实现了电子化,所有的业务数据都存放于服务器中,随时读取,随时更新,大大减少了数据查询和存储的时间,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但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运用的深入、普及,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变得日益重要,其存储的安全性越来越令人担忧。重要信息数据一旦丢失,将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加强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可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持续开展保驾护航。

2.管理效益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保证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使我公司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方便、快捷的查询业务数据,切实做到了日常工作的网络化、实用化、效率化,管理者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可快速查阅准确、完整的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显著增强了企业办公与服务水准,促进了企业现代化建设管理的进程。

数据信息论文例7

引言:GPS系统这一全新的现代定位方法已全面取代常规光学和电子仪器,与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以同时测定三维坐标的方法将测量定位技术扩展到海洋和外层空间,同时从定点扩展到区域,从静态扩展到动态,精度达到毫米级,从而大大拓宽了应用范围,在地球物理学、气象、海洋、交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运用。

GPS系统介绍和现状

GPS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硬件是由环球通讯卫星和接收装置组成,基于卫星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导航与时间信息。随着地球的数字化进程,微电子技术和GIS技术获得重大进展,卫星导航、定位的理论已趋成熟,同时各个领域都需要掌握对空间资料的处理和利用的基本技术,GPS将作为通用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研和民用领域。

1、GPS系统由3部分组成:

·空间部分:主动式工作卫星:26颗卫星分布6个椭圆轨道上,长半轴26600km,高度20200km,时间基准10-12?/FONT>10-13秒

·控制部分:轨道预报(监测和控制卫星系统),确定系统时间,预报卫星星历、卫星钟状态,更新卫星导航电文。

·用户部分:不同类型的接收机(由带前置放大器的天线、信号识别和处理的射频仓、微处理器、精密振荡器、电源、显示屏、内存和数据存储器组成)。

2、观测原理和信号结构:

·基本观测量:卫星发射天线和接收机天线间信号传播时间

·伪距测量由时间系统同步误差参数决定

·轨道确定和描述保证卫星精确定位

·系统精度:(美国政府出于军事利益上的原因对精度进行了人为限制:(1)、AS政策:加密P码(2)、SA政策:选择利用性:a:在星历数据中加干扰b:卫星时钟加抖动或使时间系统不稳定。)

导航精度:10?/FONT>15米

动态测量精度:亚米级

静态测量精度:毫米级

3、GPS系统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方面,利用GPS的观测精度(毫米级)和时空分辨率监测地球的动态变化,从而剖析地球内部和地壳、大气层、海洋等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卫星轨道的测定和影响参数的分析可对地球引力系数,自转、潮汐、大气、电离层等参数进行研究。GPS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推进了地球科学及地震、气象、海洋等各相关科学的发展。

目前中国首期地壳运动观测GPS网络工程已经完成。国家地震局、总参测绘局和科学院等部门联合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5个连续观测基准站、56个定期复测基准站和1000多个不定期复测站,通过对大地板块进行以毫米/年为单位的长期测量,分析地壳运动规律,从而开展地震预报、大地测量和国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政府管理和民用领域,GPS的导航和动态定位测量等功能得到广泛应用。如在针对各类灾害的预防和快速反应上,如地震、森林火灾、水灾等,可以快速确定发灾地点、受灾范围和灾情的发展趋势。在交通、环保、城市规划、水利和旅游等方面GPS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二、GPS系统和GIS系统的结合应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耗费等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从事与之相关的各部门以整体的观点认识地球和我们身边的环境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各种信息同空间地理位置有机结合起来,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RS、GPS和INTERNET等技术相融合实现综合分析处理,以数字化的手段统一实现对整个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重现和认识及对空间环境的多分辨率、三维描述,以处理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建立具有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各方面资料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综合信息数据库。

传统空间数据的主要资料源是测绘部门提供的大比例尺地图。由于这些地图的绘制需要测绘、统计、交通等部门的协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完成,因此其更新的周期较长;另外它们不具备汇总其它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信息,提供动态综合分析的功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政府宏观决策、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等方面对空间资料的要求是实时、高精度和全方位的,这就需要健全能够实现及时更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以PCARC/INFO、ARCVIEW为软件平台,按WGS84坐标系和UTM投影方式制成电子地图,开发软件为ARCVIEW、MAPINFO等。

三、GPS实地测量范例

这里我们以安徽省地理信息中心和安徽省公路局合作的全省国道、省道及交通标志位置GPS测量项目为例予以简要介绍。

1、测量方式:

测量人员按照各地市公路部门提供的各级公路和沿途各特征点资料制定线路,安排日程表,每天将取得数据输入便携式电脑,完成移动测量后将全部数据同基准站GPS进行校正差分,得出标志点和路线的经纬度坐标文件,再经ARC/INFO软件处理得到完整准确的电子地图。

2、测量设备:

测量中使用的GPS设备是由美国TRIMBLE公司出品的两台套GPSPathfinderBasicPlus双频接收机。基准站设于安徽省科委院内。移动站由接收机、天线和其它辅助设备组成。

基准站:天宝Trimble12Channel运行软件:PFCBS

移动接收机:天宝Trimble6Channel运行软件:PFINDER

内存:256KWaypoint99/999点

实测环境要求:3颗卫星可测2D;4颗卫星可测3D

差分软件:PFINDER

现场实测精度:<100米

差分后精度为:2-5米

测量范围:海拔–500米?/FONT>20000米,距基准站(合肥)500公里内,覆盖全省

测量方式:车载

3、测量成果:

省地理信息中心和省公路局的野外测量人员以大约每周一个地区的进程测得蚌埠、淮南、滁州等地区的高速国道、省道,各级国道、省道等路线(如下图所示);公路局、大小桥、工区等标志点,见图。

部分地区国省道电子地图

4、测量总结:

合理设定测量速度:在GPS动态测量时,路线的形状描述由拐点密度决定,根据精度要求应合理设定测量速度和记录间隔时间。

数据信息论文例8

长期以来,税收工作中数据利用比较常见的形式有:报表浏览、简单查询、复杂查询、税源分析、税负分析、收入预测、过程监控等,多数专家认为,目前税务数据应用的一般特征是基于汇总、分类、简单计算基础之上的原始税收数据的“复制式”展现和对税收现象的“陈列式”描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数据的般利用已经不能满足税收信息化深化和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为了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国务院于1994年开始实施“金税工程”。“金税工程”初期以“增值税监管”为主要目标;二期时,内容已拓宽为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防伪税控认证系统、增值税计算机交叉稽核系统、发票协查信息管理系统的四个系统;到了三期,其目标已经成为:在二期基础上,建立七个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征收子系统、稽查子系统、处罚子系统、执行子系统、救济子系统、监控子系统),35个模块。依据美国学者Richard.L-Nolan的理论(对于任何行业,信息化大体要经历初始、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这样几个发展阶段,这是信息化发展的般规律。)和Mische的补充(他认为集成和数据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路径是起步、增长、成熟和更新四个阶段),目前,税务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已开始向成熟阶段过渡。于是税收数据的深度利用便提上日程。我们可以从税收管理战略和税收政策分析两方面来看这种需求的提出。

从税务管理战略来看,在纳税前如何综合评价简化管理制度(法律)及照章纳税宣传的相对效果;在纳税中如何核算税收结构和管理程度的实际资源成本(管理、照章纳税、效率、逃税),以及纳税后对税收差距的衡量(包括潜在税收与申报税收的差距、申报税收与实收税收的差距、实收税收与送达国库税收的差距),都涉及到税收数据的深度利用问题。

从税收政策分析的角度来看,税收经济的和谐发展度量、税制改革方案分析、税收减免和优惠的成本和政策收益、税收政策的经济影响等等也涉及到税收数据的深度利用和挖掘问题。

这些问题都从以下两方面引发了我们对税务数据深度利用的理解和思考:一方面提出了我们需要全面检视拥有的税务数据信息的需求。在各国税务数据信息深度利用的经验当中,提出过一些全面检视的标准,例如按照税基到税收收入的实现途径,可以检视:税基的规模,包括真实税基和潜在税基;税收管理资源使用方向的详细分类;管理资源使用的效用;税收管理的效果,例如收到税款的多少,处理案件的数量等。

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提出了如何科学利用、深度利用的问题。总结以上两方面,我们认为税收数据的深度利用是指:在数据集中和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税务数据信息,既包括税务系统内部数据,也包括其他政府部门、企业、居民等外部数据,并且进一步在各种模型的帮助下,发现数据的内在规律。就目前而言,重点任务是在税务管理方面提出适用中国实践的模型并且应用,同时初步探索在税收经济方面能够刻画符合我国国情的模型。

二、构建模型是数据深度利用的切入口

如前所述,税务数据深度利用和挖掘的关键在于模型的应用,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模型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模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模型?就税收数据深度利用的模型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以科学化管理、定量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为内在思想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所形成的模型;以研究税收经济关系协调发展为目的的税收经济模型。

在基本认识了税务数据深度利用中的模型是什么之后,虽然我们达成了一种共识,我们需要模型,但是如果我们思考过为什么需要模型?显然会对模型应用更能得心应手。我们认为模型所发挥的作用无外乎以下三种:

首先,刻画税收经济关系。一般而言,我们经常提到的是模型在刻画税收经济关系当中所起的作用,即采用代数形式的定量分析将税收经济理论模型化,然后适当根据实践情况把理论模型予以修正,并将相关数据应用到修正模型中,对模型结果进行经验分析。这种利用的过程是阶段性的,是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是一个水平不断提高、效果不断改进的发展过程。

其次,归纳税收管理实践。模型起到的作用是将复杂的税收征纳活动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总结归纳,将税收征纳的每一个过程精细化、每一个结果数据化,并且建立起投入到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数据组织的导向性作用。这种导向性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模型应用过程当中对各类数据提出的要求实现的,通过该作用,随着时间的发展,数据集中的有效性与目的性不断加强,反之,模型应用空间不断扩展。在这一方面,美国个人所得税模型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迪。

结合目前的税务数据基础及其发展趋势来看,金税三期将成为税收数据深度利用的良好契机,构建相应模型是我们形成税务数据深度利用良好局面的切入口。

对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模型”的回答,是一个不断结合实际进行摸索的过程,但是就现阶段而言,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需要给所应用的模型框定一个边界:数据可利用性,如果没有数据的支持,模型应用将无从谈起;可计算性,模型应用迅速发展的基石之一就是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没有计算工具的支持,具有庞大计算量的各种税收模型的完成无法想象,支持税收模型应用的计算工具包括硬件具备的计算能力和软件具有的算法能力两种。

三、数据深度利用平台建设的体厶

数据深度利用和挖掘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计算平台上,否则纵然有大量的数据积累,仍然摆脱不了研究与实践部门脱节的窘态。虽然目前我们拥有大量的计算软件平台,然而,总感觉到这些应用平台离我们的实际需要有一定距离。

目前我们正在参与完成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税收政策分析模型支持系统的实现及其在税制改革中的应用研究,其主要内容和实质就是探索构建一个有利干数据深度利用的计算平台。从该平台的构建来看,有几点体会:首先,平台的构建必须结合具体的研究问题展开。通用性的平台虽然很好,但是由于前面所提到的数据可利用性和可计算性的原因,加上实际工作的紧迫性需求,往往使得通用性平台的规划会落空,甚至于进一步影响数据深度利用工作本身。在该问题上,我们的平台研究就结合了增值税转型的测算问题,利用了CGE平台进行实证性的应用。

其次,考虑针对具体问题研究的通用性拓展。虽然实用为先,然而要做到持续性的数据利用,必然要考虑拓展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平台通过税制表示方法、税收政策分析模型描述语言中国税收政策分析模型支持系统等方法进行尝试。

数据信息论文例9

信息素养,通俗的理解是对信息的搜索、加工、处理,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信息内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素养、能力在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幼儿教师朝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素质。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学前教育教学信息,创造性地开发、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合理、灵活运用多种信息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是闽南地区重要的学前教育培养基地,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300~5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布在闽南、闽西和闽北等地区,为提升海峡西岸的学前教育质量做出贡献。为适应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幼儿园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培训内容从以前单一的办公化软件应用基础,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体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更高技能。

由于幼儿园教师多来自闽南三地,数量庞大,可以利用深度访谈、网上问卷、网下答卷等多种形式收集所需的信息,从而建立起相关的数据库。随着调查研究的展开,数据资料和信息量将会急剧增大。以泉州地区为例,截止到2004年共有幼儿园604所,加上各种幼教机构,将达到700个单位,一个普通幼儿园一般师资有40人左右,这样单单泉州地区从事幼教行业的人员就有近3万人,而每个教师的数据资料包含有多方面,其中包含着巨大的信息资源。要如何合理地、高效地挖掘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们的教育培训提供指导,单靠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是无法胜任的。因此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以及所在单位的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面向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数据挖掘,现在已经在一些领域上得到成功的应用,在高层次的教育管理领域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不仅是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包括很多大公司、大企业也参与到这项造福未来的事业中。

在学前教育管理领域上,数据挖掘还是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将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被研究对象——幼儿园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素养,包括:

1.个人信息意识与态度,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信息环境建设,以及教师的信息意识,利用信息手段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主动性。

2.个人信息知识和技能水平,包括教师多媒体软件使用情况、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网络技能、知识技能与课件制作的能力。

3.个人信息素养综合因素以及学习目标,包括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道德与安全、信息技术培训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困难。

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分析,我们希望能从中找出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从而指导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的制订,更有助于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培养目标的调整。

二、教育领域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现状

在教育管理领域内,数据挖掘技术正在慢慢地被推广,主要是应用在图书管理、教务管理、教学评价、数据分析等事务中,但总体上研究不够成熟。当前国内各大师范院校也意识到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在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均开设了“数据挖掘”等相关课程,如南京师范大学的“Web数据挖掘与推理”、“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等课程。随着关联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偏差检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挖掘必将在教育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随着人们对这一技术的日益关注,相信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从而快速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学前教育领域内,由于管理人员在技术上的不足,数据挖掘的相关应用基本上是空白,更多的是利用Excel图表或SPSS等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的汇总分析,得出结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前教育界的专家也开始注意到信息素养的培养问题,并对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调查研究,但对于得到的数据、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相互制约等关系,没能进行更有意义的发现、推理。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

在学前教育领域中,作为主体的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年轻群体,她们普遍学历不高,研究水平有限,学习能力也不如中小学教师,但却是个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群体。由于特殊的教育环境、教学对象,使得她们需要借助更多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正是最好的工具。因此,如何加强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笔者已通过调查问卷、网络答题等方式,不断地收集、积累相关数据,构建数据库,而如何利用有效的途径,并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有用的信息,进而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指导,有着长远的意义。

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

1.持续地通过问卷调查,网络答题等方式获取数据,形成“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数据库”,并结合个别访谈形式,探讨泉、莆、厦、漳、龙岩等地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

2.根据领域专家要求,将各因素分成11个挖掘问题,并利用挖掘工具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设计数据挖掘模型,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对不同的挖掘问题分别采用关联规则、聚类方法进行研究;

4.探讨不合理规则,利用测试数据集对挖掘结果进行检验;

5.挖掘结果可视化、直观化,方便用户对结果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杜安平,周期玉.Big6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构建[J].实践研究,2006,(6):730-734.

[2]戴莹.东台市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C].江苏省2005年度学前教育优秀论文,2005.

数据信息论文例10

数据的数量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以指数级的速度与日俱增,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商业价值的信息的期望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明白,近乎实时的大量数据收集分析可以帮助他们应对市场趋势,在日益严酷的经营环境中占据一个独特的竞争优势。随着大数据主动获取越来越多的数据,为企业领导人提供了增强的商业价值同时,企业在存储数据方面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威胁。

1.2大数据等于大安全威胁

公司刚开始体验到大数据的优越,像任何新的恋情一样忽视对方的缺陷。然而,了解这些海量数据存储包含大量的“有毒”的数据对用户来说是很必要的。有毒数据是指脱离控制后会造成损害的数据。通常情况下,有毒数据包括监护信息如信用卡号码,个人可识别信息(PII)如身份证号码,和个人的健康信息(PHI)和敏感的知识产权,包括商业计划和产品设计。如今,网络黑客和一些商正在偷这类有毒的数据。安保不全和缺乏控制的大数据环境可能会使这些恶意行为更容易。随着大数据热度的消退,公司必须意识到大数据环境问题,并适当控制和保护他们的大数据环境。

1.3大数据等于大安全挑战

像任何技术创新一样,应用大数据带来的好处已使企业下意识的忽略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当安全专家指出其潜在后果时,业务和IT领导人会认为专家是为了商业利益故意将弊端夸大化,现有的安全技术被直接应用上去,而不考虑实际。我们都知道,直接覆盖或者套用的方式是无效的并且会引起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和挑战。现在是时候承认大数据的安全风险,并开始计划进行适当的控制了。

1.4大数据等于大责任

除了存储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大数据环境还包括公司可以控制但不能拥有的数据。这通常包括客户数据和业务合作伙伴数据。由于大数据是整个组织的数据集中,安全和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必须努力消除现存的数据存储上的权责问题。例如,法律团队和负责数据泄漏防护(DLP)的安全小组来一起从事分散数据发现和项目分类,这样的组合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可操作性。在应用安全控制之前(如加密,标记,和权限管理等),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方法来提取和分类归档数据,便于存储和删除如此大量的数据。法律、安全团队还需要一起研究了解大数据相关的监管问题。例如,也许你的企业要发展从客户大约24000000000微博中挖掘和分析市场情报的能力,这听起来是个好主意,但它在一些个人隐私法比较严格的欧洲国家也可能触犯法律,如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你的大数据事业甚至在开始之前就突然死亡了。然而,如果安全人员参与了项目的早期建设,企业能有更好的机会来利用更多的或更有前途的替代技术,如在大数据初始化处理上使用标记技术来代替PII技术。

2安全发展的驱动

如果我们把信息安全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除了快速发展的的威胁形势外还有什么能推动创新?回顾过去,有两大创新驱动力:一个是内在力,即顺应发展要求。它看起来跟创新没关系,但实际上它在某些领域确实推动创新,像加密和标记等。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实际的经济利益。第二个驱动力是外在力,即环境威胁,主要是攻击,特别是高频率高质量的攻击。这两个驱动因素今天依然存在。个人设备的广泛应用,和公共云服务的快速发展也必将推动安全性的创新。但现在,还有另外一个驱动力,它很有趣,而且对于安全来说相当新鲜,那就是隐私。最近隐私问题一直出现在聚焦排行榜前列,绝对是推动建立创新解决方案的驱动。关于这方面有一个很具古义的创新app:阅后即焚,一种邮件自毁程序,即邮件或聊天内容存在一定时间后即删除。这对于安全来说就是个很新鲜的尝试。IT安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良好的指标。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基于先例来处理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基于使我们更安全或更不安全的迷信。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提供了一种进行安全实衡量的可能,它或许可以给我们一套可落地的实用标准,这将不只是影响尝鲜的大企业,也会给中小型企业带来非常具可操作性的想法。

3大数据的影响

大数据改变了信息安全领域的本质。在过去的几年里,看似不可能的大量消费者和行业数据(又名大数据)的概念频频出现在新闻中,由于它引起了人们对公共,私人消费,政府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和业务水平。发现,收集和保存敏感数据(如消费者的IP地址,企业的预算,购物习惯或信用卡信息)的做法,不仅挑战了数字时代的隐私概念,同时也为黑客、网络窃贼和网络创造了新的难以抗拒的目标。其结果是,就算是信息安全专家都需要了解如何调整自己的工作,以有效的方式来管理大数据现象。

3.1在健康医疗上的影响在健康保险方面,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医疗费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估计为GDP的17.6%。医疗专家在提高治疗过程效果的同时也在寻求如何降低费用,大数据的出现给了转变医疗卫生及保险行业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估计,如果发挥大数据战略杠杆的最大潜能,每年估计能有十亿利润增加。举例来说,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基因组研究与病人实时记录,可以让医生对治疗做出更加有效的决定。此外,大数据将迫使保险公司重新评估其预测模型。随着医疗服务的成本上升和医疗保险费的上升,将有必要进行积极的医疗管理和健康管理。这种转变从被动到主动的医疗保健和保险可能导致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医疗费用,并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在过去的十年里,在医疗IT中的安全漏洞呈现稳定增长。在2013年,KaiserPermanente的(美国最大的非营利性医疗保健机构)通知其49000例患者,他们的健康信息被泄露,因含有患者记录未加密的USB盘被盗窃。此外,对病人的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一项研究表明,医疗及保险商94%的客户在过去的两年中至少有一个安全漏洞。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攻击是来自内部人士,而不是外部。随着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和新出现的威胁和脆弱性,安全方面的违例将层出不穷,电子病历及保单的安全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客户的安全。现在患者的信息以不同的安全级别被存储在数据中心,并且大多数的医疗数据中心有安全认证,但认证并不保证病历的安全性,更侧重于确保安全策略和程序而不是执行它们,而通过在健康医疗及保险上应用大数据将显著提高安全性和病人的隐私关注度。

3.2大数据在商务的影响数字数据和信息安全的管理几十年一直是一个热门的商业问题。自互联网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主要通信设备开始,人们就不得不开始为保护公共和私有数据而和黑客的攻击作斗争。但是,大数据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信息安全领域。虽然大数据的概念可能使隐私问题受到过分关注按,单从商业营销策略和产品开发的角度看它一直是一个宝库。通过分析从城市,省,国家或全球客户收集数据点,公司能够分析特定的购买趋势和区域影响力。事实上,这些数据库已经变得如此有价值,以致它们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企业的资产清单的一部分。然而,大数据已成为网络威胁,它已经成为黑客或企业间谍活动的主要目标。在过去的五年里,已经出现了跨多种行业的众多的对大数据的攻击。几年前,TJX公司经历了一个信用卡信息安全漏洞事件,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全球客户。除了丢失的数据是保密的或有价值的外,另一个主要后果是消费者对企业信心和信任的丧失。这就是为什么大数据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核心业务战略的一部分,精明的企业都在寻找合格的专业人才,以保护自己对敏感信息的大量投资。

3.3大数据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影响企业聘请技术专家来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因为大数据需要信息安全产业利用所有领域的专家来提供对重大漏洞的安全防护。作为其主要的业务资产之一,许多企业正在推动扩大他们的数据基础设施系统以保护大数据。一个有趣的结果是,扩大或升级技术基础设施也成为一个公司的价值增加的重要方式。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防火墙,工作站和入侵检测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安全,因为他们支持复杂算法的快速处理,并提供对大数据威胁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大数据世界里大家都开始变得不同了。大数据需要在许多方面都有研究的信息安全专业人士,而不是跟以前一样专注于该领域。

数据信息论文例11

2解决思路

2.1制定统一的主数据编码标准。制定企业统一的主数据编码标准。对从各应用系统梳理出来的主数据按其所具有分类编码意义进行数据分类、分级,制定编码规则、制定数据编码结构和进行代码定义、这样,按制定的规范逐一对主数据进行编码,有效地解决了编码不统一的问题,确保信息编码适用于不同的应用系统*提高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共享、交换的效率和质量。主数据编码标准规范体系要体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并满足以下原则:实用性:对于基础性标准必须严格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于在企业内部应用的可参照现有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标准。唯一性:在分类编码标准中,每一个编码对象仅应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简明性:编码结构应尽量简单,长度应尽量简短,这样可以减少计算的时间和空间开销,也可降低基础编码的差错率和复杂程度。可扩展性:在标准中应留有适当的余量,使标准有良好的延展性,以便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2.2制定统一的数据元标准。通过梳理分散在各应用系统中的主数据,分析主数据的公共属性与特殊属性,并对数据元进行准确而且无歧异的定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主数据模型的准确性、有效性,对企业主数据库的建设的指导才有意义。

2.3集中统一管理主数据编码数据库。通过建设主数据管理平台来实现对主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的规范管理,为各业务系统提供准确、标准、权威的可供使用的主数据:平台具有主数据的申请、审核、录入、修改、查询等功能。在平台启用,对数据的处理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对历史冗余数据的处理。在进行各应用系统间的主数据梳理时,将冗余的数据整理出来,在相应的应用系统中对这类数据进行调整合并。之后,才能将其合并后的主数据导入启用的主数据平台,以保证主数据的唯一性。(2)历史数据的处理。历史数据的清理是一个工作量十分大的工作,一定要下大力度一次性完成历史数据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在清理完成后,建立标准数据与历史数据的对照关系。(3)新数据的处理。设立数据断点,系统产生的新主数据严格中遵循标准,必须在主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不允许在业务系统产生;

2.4建立集中统一的企业主数据编码规范和管理维护流程,实现主数据编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规范主数据的维护原则、维护范围、维护规则、维护内容。通过主数据维护申请、审核、的机制,明确主数据维护和审批的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制度化的形式来推进和约束相关责任对象的行为,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杜绝由于数据维护不及时而影响正常业务开展的情况出现。

2.5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通过制定企业内部应用系统之间、以及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服务规约,包括创建服务接口标准、定义数据传输格式以及制定服务治理参考模型等,对企业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使各应用系统之间更加有效达到数据集成、数据同步、消除信息孤岛、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减轻人工操作工作强度和减少错误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