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11 17:28:51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例1

二、采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般来讲,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和积极地思维。启发式教学是教师的“启”和学生的“发”有机地结合,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双边活动。而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又不可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贯彻。

三、制作取材于生活的教学课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课件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只有在技术上兜圈子,翻花样。而这些材料的应用不但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还要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础之上结合所要讲的知识点,准确地选取和恰当地运用。课件集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内容为一体,但课件不应当是用图片和文字“拼接”出来的,用音乐和动作按钮“堆砌”出来的,而应当是内容与形式、图片与文字相互渗透的统一体,这样做出来的课件才能真实、自然。课件制作中的“有米可炊”单靠在生活中观察、搜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勤于积累。教师必须广泛阅读,在网上浏览时事信息,收集可以在讲课中用得到的或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图片和影音资料,实实在在地下一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细工夫,这样才能在课件制作时信手拈来。五、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通俗地说,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了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包括教材、社会生活、录像、图书、网络、小品相声、时政资料、电视广告等等。这里我们以社会生活、网络、电视广告三种教学资源为主来谈一谈如何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如何将这些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

(一)社会生活走进社会生活是构建

“生活化课堂”的延续。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一般只局限于书本和教室,但随着教学的生活化理念的提倡,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拓宽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有意义的活动,把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实践当中,为学生打开了解社会的窗户,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时时有思想政治。

(二)网络资源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出现

为人类提供了最为广泛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认识到,世界形势每日都在变,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充实新的素材。网上资源时效性强,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料库。

(三)广告资源借助广告

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领会基础知识,理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不管商业广告还是公益广告,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状况,蕴涵着一定的思想政治课的观点。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例2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中楼阁,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讲授这一种方式。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我们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从学生实际的需求角度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的具体作用,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的指南针。

一、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概况

当前,在我国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时代主题,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变革也势在必行,思政教育改革的中心点在哪里。那就是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导致了学生不重视、无用不学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促进与激励功能大打折扣。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色彩明显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除了测试分数以外,课程教学成效极难获得明显体现,无论哪个教学层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均会面临这样的困惑。但是,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却又极具引导功能。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准确的“三观”,从而确保其人生、工作、学习、生活平稳有序,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反之,则会让学生增添困惑,阻碍学生成长与进步。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在这部分老师的眼中,只有呕心沥血,公而忘私,倒在一线工作岗位的人才是职业界的精英,只知道工作不知道休息的人才是内心充满正确思想政治抱负的人。老师通常会以此类事例、人物来做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堂内的实际教学案例,并且不吝时间与精力,为学生全面解剖他们的人生轨迹、事业途径,意在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做他们那样的人。社会需要引导,人生需要引导,为社会、为国家、为工作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当然是社会的标杆、时代的标杆、人生的参照,社会中的正能量也正是经由这些社会的引领者而得以充分彰显。但我们必须看到,绝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包括他们的理想、梦想、目标都相对普通。他们所追求的更多是安逸生活,享受人生才是他们的基本目标。对大部分人的这类思想进行厘清,激励,让他们能发挥更多的能量,如果仅凭上述先进事例以及教条式的理论灌输,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学生们知道,那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也不可能达到那样的境界。与其遥不可及,还不如现实一些,脚踏实地的生活才更重要。至此,老师的理想主义与学生的现实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2.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记忆多少理论符号,选出正确的答案。如果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避免地落入教条化和机械化的泥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同样适用于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上。知行并重不能厚此薄彼才是应有的教育原则,我们不能让学生只知理论,但行动上却是一个矮子。当然,这并不是说理论教育就没有必要,而是要纠正思政教育领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成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的内化,同时也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认识作用于行为实践的外化,使之成为一种行为习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对受教育者来说才能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讲才算完成。”

3.缺乏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由思政课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是现行体制下的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有可能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的方方面面都应该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每一位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都应承担起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给学生树立榜样,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仍没达到理想效果,工作滞后,存在明显不足。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什么是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生活中生根发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体验到思想政治教育实实在在的引导着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并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在学生的生活中被运用,外化为积极的行动,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含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更贴近,要能够全面的融入学生的言谈举止,指导他们学会做人、做事、会生活、会学习,正确对待职业发展与人生意义。如果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现实生活状况,一味灌输理论知识,想让高职学生对这门课程从心底喜欢,并自觉的将其运用于生活与学习实践,恐怕只会是老师、学校的一厢情愿,也与开设这门课程的预期目标相悖,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实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教学的技术手段在社会发展中加速运用,教师必须从社会客观实际、学生的思想、学习能力、职业期望等方面入手贴近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生和事业发展起到的指导作用。

1.以生活为基本途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

生活内容五花八门,生活知识、生活经验均极为丰富。本质来看,生活创造了世间的一切。正因为先有了生活,才有了其他各种形态的物质来对生活进行映衬、铺垫、引导。而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生活显得更加繁荣,更富意义,更有乐趣,更有奔头,教育的本质正在于此。通过教育,让人生可以更加完满,当教育成为人生的公平竞争途径时,这种功能会就此得到更深入的体现。表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门辅课程,似乎只有数理化、语数外才能让人赢取人生,才能让人生更加完满。事实上,很多人坚持“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也的确收获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我们必须看到,他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人生,必须是行走在思想正确之路上。以此为前提,才能获得更多的展示才华机会,才能赢得更多企业、团体青睐。学生一旦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其所从事的职业如何,一旦其用心、努力,则其生活必定会更加有趣、平稳。现在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向生活索取哪些有用的内容来充实教育教学过程,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更感兴趣。这就会涉及教学创新性话题。首先,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现实生活状况与基本需求。从他们的个人品质、学习能力、个人及家庭状况以及社交范围等层面入手,全面把握学生的真实内心状况,也就是以生为本,实行人性教育。事实上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核心所在。教育教学“攻心为上”是学校必需关注的课题。其次,作为任课老师,不仅仅是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可以以数计,课堂外教学却无止境。摒弃灌输理念、学究思想、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等陈旧教学观念,深入学生生活,和学生做朋友,让师生互动常态化、实质化。老师是深入学生内心的第一责任人,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教学工作才会更有针对性。

2.构建立体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学体系

(1)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我国是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遵守法律是高职学生社会生活的底线,法制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包含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日常行为的引导还是有限的。应对高职院校每个年级的学生,定期开设法律大课堂这类型的课程,由资深法律专业老师讲解。教学内容上主要讲授涉及高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法律知识,以案例为主线贴近学生实际。还可以让学生亲自表演法律小品,既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又深化了相关知识。课程中要随时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课程完结前,也要征询学生的提问,及时回答,并评选出最佳提问者,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要组织学生旁听法律案件的审理、参观监狱、校内评选最佳守法公民、法律知识能人等。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能够运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以习惯养成为推手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方式。与此相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规范告诉人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是人们的行为标准,遵守道德规范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在道德教育中要避免一言堂、灌输、说教。探讨生活、工作中具体涉及的道德行为,不要讲空话大话,让学生畅所欲言,摆出他们的观点。老师可以允许学生在遵守校规的基础上,自订班规,大家投票选出要遵守的班规,未遵守怎样处罚,对遵守的同学怎样奖励,最终学生投票通过。这有利于学生自动自发地寻找道德的意义,并接受道德行为。(3)开展心理咨询、心里训练活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进心理咨询与训练,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运用游戏、心理剧、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学生切身的感受,改变心理面貌,转变观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心理咨询与训练要有针对性的区分对待,很多学生都存在的共同的问题,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习困难、未来发展、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问题,可以采用辩论会、座谈会、心理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相互启发、自我教育。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一对一”沟通的方式、展开单独谈话。高职学校应当开设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心理健康咨询室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通过心理咨询的广泛运用,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4)积极开发利用网络载体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通信工具,其影响力远大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任何一种传播途径。当前,各大高职院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园网站,一些院校甚至还建立了特色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面向广大师生群体,开设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专题栏目,如播放思政类课程教学视频、思政专题讲座、教学公告栏、教学资源库等供学生观看学习。可以设立在线论坛、电子信箱,使教育者能够和学生实现实时平等交流。鉴于网络所具有的自由性和隐秘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关注问题的讨论来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想法及看法,进而了解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达到思想道德教育有的放矢的目的,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5)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第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高职院校的各部门、学生团体要尽可能地策划各类能体现职业特色的学生活动,如“未来工作大考察”全校演讲活动、各系开展“我的专业和未来发展”的专题讲座、举办“名企进校园”的专题展览(让学生组织和讲解)、举办学校各系的职业技能大赛,给获奖者以证书和资金奖励。全校予以表彰,并设精美的获奖者介绍栏,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以遵守道德规范为主题的活动。如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等道德规范,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体验和理解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付诸实施。第二,重视提升高职院校人文素养。高职院校应重视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提升人文素养。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价值取向,技能固然重要,是高职学生职业生存之本,而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较专业知识更能在深层次上反映人才质量。高职院校可以开设更多促进人文素养的选修课及相关活动,如“国学课堂”“传统文化我来寻”“书法社团”“书法绘画展”“璀璨人生——人物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与文化活动。当然,参观访问一些名胜古迹、有教育意义的景观与基地,也是必要的活动。这样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达到促进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的目的。(6)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一种重要的创新教育形式,深受广大高职学生喜爱。一是通过创新教育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采用“师傅带徒弟”“徒弟帮徒弟”、辅导与自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二是结合专业特色,做到与社会实践融合,进一步突出强化专业性。例如,按专业特点到企业聘请指导老师,引进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深层次引领学生了解本专业,热爱所学专业,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为今后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三是建立感恩教育模式,开展社会调查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可以建立义工性质的社团组织如:“义务家教我来当”“科技之光走四方”“敬老、爱幼先锋团”“帮扶残疾家庭”“全能维修”“爱护地球、保护家园”“心理帮助”“我来当导游”等社团。感恩教育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沟通与融合,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校在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就业创业、文明创建等方面将起到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做得好坏,与此项教学工作生活化程度的深浅有直接关系。想要有效实现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必须充分到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措施,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以此保持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而有效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从学生生活这个基本源头掘取有效的生活化内容,依据公民教育这个基本主线,让网络、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全面融合,立体互动,形成思想政治教学合力,全面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工作有效发展。

作者:王千月 张巧爱 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参考文献:

[1]孙凌云.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成人教育,2010

[2]喻永均,王莉.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

[3]乌斯满•达吾提,郭文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径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例3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一)哲学依据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生活的科学,而生活是真实的,具体的。作为社会人文科学的思想政治课,其本质也是在于对生活真知的体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感受了许多政治现象,特别是高中政治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为政治课堂教学联系日常生活提供了可能。

(二)心理学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情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从而也导致各种各样的反应,一定的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学习就发生了。认知学派认为,认知是指在意识水平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转化,信息的储存,信息对进一步认识的指导等。高中学生正值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能根据教学要求比较稳定地、长时间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他们开始用批评的辩证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为此,他们喜欢争论、探讨、追问、喜欢独立活动,独立完成任务。

三、“生活化课堂”构建的细节要求

(一)依照政治课堂需求明确定位

教师作为高中政治课堂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活化课堂”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上述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将自身作为教学主导,相辅相成,引导学生在政治世界中徜徉。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政治课堂与生活课堂结合在一起,要将传统教学中的单纯言传转变为生活化中的身教,保证学生能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提升学习兴趣,改善高中政治学习成效。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引路人,引导学生融入到“生活化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思考、自主探究,保证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二)依照发展需求丰富课堂内容

“生活化课堂”是一种开放性较高、自由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领略高中政治的魅力。在对该项教学进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课本知识传输给学生,更要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政治本质,让学生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了解高中政治,提升自身政治知识,树立正确政治视角。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对电子资源、视频资源、文字资源等充分融合,与时俱进,在满足学生对时代环境的好奇心中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政治的重要性,提升政治课堂的针对性及时代感。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例4

2.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时效性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而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还不够稳定,和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入社会相关事件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来,并对这些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剖析社会现象的根源,是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生活化思维教学的实效性,进而运用生活化的思维模式去认识和理解生活和初中政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当前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利用初中政治知识,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怎样的措施,鼓励人们见义勇为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生活化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实效性。

3.生活化思维教学的乡土性

通常初中生基本上是本地的学生,学生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大多数都是源自于本地的生活情况。对于本地的风土人情认识更加深刻,对本地的生活有着别样的情感。因此,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当地的人文、地理以及风俗习惯,设计富有乡土气息的初中政治课堂。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初中政治的课堂上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乡土性。例如,教师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章节时,江苏的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到苏州园林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河北的学生可以感受到评剧、皮影戏的风采;东北的学生可以感受到东北二人转和扭秧歌的文化……。学生通过切实的生活体验,并结合政治课本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入地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做出了解和继承,是初中政治教学具有乡土性的特征。

4.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情趣性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例5

中职教育的主体即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其大多数表现为自信心不足,缺少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肯定无法到达目的,往往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中职中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把作为一门关于社会生活学科的思想政治课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体验到课堂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同时又在生活中有所感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无疑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1.2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墨守成规式的新课程老教法,教师只以教完课时为目的,不以好教为出发点。较少关注学生对课程的消化量和反馈效果,没有收到实际效果。第二,课本内容的局限性。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本,大多数以理论知识为主题,缺少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课刻板、机械,从而缺少兴趣。

2实现中职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教师角色转变和教学语言生活化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传统上的教师“授”和学生“受”,而是师生间共同交流、一起成长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而应转向创造公正、平等课堂学习环境的“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融洽、民主、平等的亦师亦友的新时期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中来,使其主动学习,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给学生提出否定意见的权利,让学生从内心上感受到课堂是展现自我、与人沟通的舞台。总之,就是让学生感到课堂学习就像生活一样。良好的教学语言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输工具,也是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中职政治课本来思想性、政策性、理论性等就较强,教师再一味用空虚高大理论教学就会使学生相当反感。因此,在职专的政治课教学中除了用条理性、科学性、逻辑性语言之外,还应逐步增强趣味性、灵活性、生活性的语言使用频率。教学实践表明,利用源于日程生活的名人名言、歇后语、民谣俗语、网络时尚语等来授课,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的语言,不仅会使教师的亲和力增强.同时还会活跃课堂气氛。

2.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说教学中不应该只注重课本的内容和事例。联系到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中,教师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这些资源可以涵盖时事政治、网络、音像、人力等范畴,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有足够吸引力,又能起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例如给学生讲解就业指导面试技巧的时候,教师跳出教材中的框架理论,在网上搜集相关面试视频,剪辑成短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观看完每个面试案例之后都进行集体讨论。让他们分析、总结出短片主人公的表现如何?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学生肯定会积极踊跃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再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结合教材理论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最大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实案例中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

2.3创作生活化情境

中职生活化教师要倡导开放式的现代课堂教学,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教育情境营造,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最后触景生情,让知识融合于体验之中。生活化情境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演讲辩论、歌曲活动、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例如讲理论联系实践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组成两组进行辩论。“不下水怎会游泳”和“不会游泳怎能下水”辩论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让学生明白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再如在讲公民文明礼仪时,单纯的讲怎么做是正确的是很难增加学生印象的。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分成两组,模拟乱扔乱弃的情境,和几个环卫工人打扫的情境。做完这一切之后,学生就会自己总结出不爱护环境卫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和没素质的行为。至此,模拟情境的效果自然达到了。类似情境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中多一份感悟,提高了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使思想政治课堂少了些枯燥的说教,多了些有吸引力的真实。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例6

20世纪后期,世界政党政治中最引人深思的现象是,一些曾长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连续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发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关注。

根据有关调查研究资料,日本自民党、印度国大党、印尼专业集团、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之所以执政失败,其中一条带有规律性的共同原因,就是政治腐败,缺乏民主。

例如:日本自民党,成立于1955年,连续执政38年,在1993年大选中失败。其主要原因就是政治腐败侵蚀了自民党的根基。自民党执政后,金权丑闻接连不断。20世纪70年代田中角荣、80年代竹下登以及以后上台的宇野宗佑、海部俊树、宫泽喜一等,都因受贿、偷税、漏税失去了国民的信任。而金权丑闻的背后,根子在于党内派系林立,缺乏民主。自1955年自由党和合并成自由以来,派系斗争始终是自民党政治一大特色。派系斗争的核心是“权”,即谁当总裁进而成为首相。有“权”就有“利”、“权利相关”。自民党内有句话:要想当总裁,首先要成为派系领袖,在党内建立自己的派系。但维持派系需要大量金钱。单靠合法的政治资金很难维持派系正常活动,因此只有从非法途径集聚“政治资金”。结果不免闹出“金钱”丑闻。新闻媒体对日本有种说法,叫做“一流经济,二流生活,三流政治”。自民党内元老当权、派系斗争、密室策划等陋习,不仅日本国民厌倦,党内也不满。结果在冷战后民主化浪潮冲击下。

再比如印度国大党(国民大会党),成立于1885年,1946年印独立后执政,前后长达45年时间,党员3000多万,在1999年选举中失败,沦为反对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党内专制,缺乏民主。英·甘地任党主席期间,达到极点,她独断专行地炮制1975年“紧急状态”,短时间内逮捕了十多万所谓“异己分子”,严重削弱了执政基础。加之执政的国大党主席与国大党政府总理之间争权夺利,尼赫鲁在世时由于他的巨大威望,才没有酿成党内分裂。尼去世后,国大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派系力量失衡分裂。反对党力量成长壮大。加上国大党长期背着“历史长、独立早、南亚老大”的包袱,倚老卖老,固步自封,治党治国不力,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问题严重。10亿人中,有1.5亿住贫民窟,有5亿人未用上电,3亿多人未有安全饮水,4亿多人是文盲,5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全国失业人口7000万,童工1亿多,引起广大人民不满。结果使这个百年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

还有印尼专业集团,成立于1964年,自1971年苏哈托执政以来近30年,但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失去了执政地位。苏哈托被迫辞职,直至走上被告受审席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军人干政、压制民主。苏哈托当年靠军队上台,执政后,扶持军队干政。印尼议会、政府要员大都是退役、现役军人。在军人干政下,民主政治进程缓慢,媒体受到严密管制,反对派人士受到压制。人民有意见没有正常表达渠道,问题日积月累,直至积重难返。政治专制,必然导致腐败。苏哈托长女任内阁社会事务部长,4个子女、一个媳妇是国会议员,他的家族控制全印尼的金融业、汽车业、电力、建筑、交通运输、森林、矿山、新闻媒介、房地产业,可以说控制了印尼经济命脉。苏家族拥有财产,最低估计200亿美元,最多估计1000亿美元。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1929年成立,是拉美地区第一大党。连续执政71年,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之一,在2000年7月大选中失败。在拉美乃至国际社会产生极大震动和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执政,缺乏党内外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争权夺利、组织分裂,最后威信扫地。如上届总统及亲属亲信到本届政府的一些部长、州长、国家反毒局长等要员,都卷入重大案件。前总统本人为躲避受审,至今隐居国外。党内派别林立,争权夺利严重,直至发展到互相残杀。1994年大选前,总统候选人和总书记先后遭谋杀,震惊国内外。党内专制盛行,党主席、总书记是指名安排,因政见分歧,不少重要成员在党内受压,被迫脱党。上述种种弊端,使党逐步失去凝聚力、号召力。加之经济政策不公,贫富悬殊加剧,墨300个家族占有全国50%财富,全国一半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人称墨是“制造穷人的工厂”。党失去了群众基础,南部山区农民揭竿而起,武装暴动,至今仍未解决。

以上政治现象给人们深刻的历史启示。总书记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曾认真研究了这些老党大党执政失败的历史教训。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深刻的国际背景、时代背景和政治背景。我们应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深谋远虑和良苦用心,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二、我们党政治民主实践的历史经验

研究党的建设和政治民主问题,不仅要有世界眼光,认真总结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经验;而且要有历史眼光,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政治民主实践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帮助下建立的。这就决定了领导十月革命成功的俄国共产党及其政治实践是我党建设的组织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理论和实践,民主集中制是政党组织的基本原则。俄国革命的成功,使早期共产党人得到重要政治启示:即中国共产党应以列宁建立的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

然而,由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理论准备不足,对民主集中制理论在整体上认识研究不够,所以在当时国内外、党内外各种政治思潮及复杂政治环境中,逐渐在党内形成了两种极端倾向:一是家长制倾向;二是极端民主化倾向。而在这两种倾向中,家长制倾向在党内占据上风。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就是典型。加之,革命年代所处的恶劣政治生存环境和所面临的严峻政治斗争,使得我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时,重点是强调集中。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42年在党内民主政治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整风运动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为党内民主发展提供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民主实践提供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具体方法。党的七大对党内民主又作下理论总结,促进了政治民主实践的发展,使我们党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赢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1945年同志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作过一次有关中国共产党前途命运的历史性对话。当时黄先生问,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充满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新中国成立后,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有效地领导了国家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56年召开的党的,鉴于苏联共产党内斯大林在晚年破坏民主

集中制、大搞个人崇拜的教训,明确提出反对个人崇拜,系统总结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经验教训,使全党不仅在思想认识上,而且在制度设计和民主实践上都向前推进了一步。

犹如分水岭,把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发展分成两段。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此产生转弯;同样,中国政治发展包括党内民主的探索和实践也在此发生转弯。当时由于国内外、党内外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来,其中包括坚持和扩大党内民主。1957年反右扩大化后,阶级斗争代替了经济建设,党内确立了高度集权的一元化领导体制。1959年,在为八届七中全会准备的讲话提纲中,写下两行字:一是“权力集中常委书记处,我为正帅,邓为副帅”;二是“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注:《建国以来文稿》第8册,第196页。)党的一元化领导形成的高度集权,不仅体现在党对国家、对社会的集权,中央对地方的集权,而且体现为党组织内部的集权。在这种体制下,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权力又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变成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个问题。以后这个问题发展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这场历史性的灾难,党内民主陷入党的历史上最为深重的危机。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两条:一是认识问题,二是体制问题。我国是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从秦始皇到,是一个个人专断、家长制和个人迷信盛行的国家,是一个权力无限、没有监督与法制的国家。这种专制传统对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影响很深,从而使我们党和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习惯匮乏。因而,我们党成立以来探索和实践党内民主的历史不短,但党内民主成长的基础却十分脆弱,党内民主发展步履维艰。同时由于我们党长时期处在革命和战争年代,地下党与根据地的党,对敌斗争尖锐,战争环境、军事生活,需要高度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建国之后,特别是50年代以后,战争年代这种体制不仅继承下来,而且历次运动都有所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谈到这种体制时说:权力过分集中,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这种现象同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也同共产国际时期实行的各国党的工作中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的传统有关。革命队伍内的家长制作风,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彻底消灭这种家长制作风,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党内民主,什么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还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生。

邓小平改革开放初期的这一重要讲话,以其正确性和权威性说明,我国封建专制主义残余影响之严重,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对我国政治民主建设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之大。

邓小平在讲话中同时深刻指出,克服和解决这一弊端的根本办法,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他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同志在中央党校的“5·31”讲话,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讲到党的建设问题时,提出了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促进人民民主的战略思路,并特别强调要加强制度建设。这是对我党政治民主建设实践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为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了方向。

三、关于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内民主的实质决定党内民主的有效运作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增强党内民主制度的权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是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根据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状况和中国政治体制运作程序及基本架构,目前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应在以下几个环节上进行制度创新。

(一)党代会制度

在制度层面上,党内民主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结合。直接民主的制度表现就是党最基层组织以党员大会的形式决定党内重大事务,间接民主的制度表现就是党的各级组织以党代表大会的形式决定党内重大事务。在党内民主建设中,党代会制度能否有效运行,是判断党内民主生活是否正常和健康的重要标志。党代表大会是党内的最高机关,是党员意志的集中表现。为了充分发挥党代表大会的作用,党的曾决定采取一项根本改革,即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但遗憾的是,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没有给这个新的制度设计和实践的机会。党的九大废除了这项改革。党的十二大曾有人提议恢复常任制,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恢复,仅对各级党代会的时限作了调整(全国党代会5年1次,省、自治区、直辖市5年1次,县3年1次,基层党组织每年1次),后经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在中恢复提出的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但在实践中,尤其在基层,有的党组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探索和实践党代会常任制。例如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已有11年,积累了一定经验。椒江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在扩大党员民主参与,提高区委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加强对领导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方面,都收到了显著效果。

代表制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基本形式。过去党的代表大会每5年召开1次,代表平时无法履行职责,对权力机关形不成指导和监督。这种状况同广大党员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极不适应,也大大落后于人代会和政协会代表的作用。时展到今天,实施常任代表制已成大势所趋。可否考虑:在更高层次上普遍推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从机制上形成一个在党内足以对权力和权力机关实行监督和制约的主体,使广大党员的民利的实行从组织上得到保证。这对于增强党的肌体的活力和凝聚力,将起到重大作用。

(二)党委会制度

集体领导是党内民主的本质要求。集体领导的实质在于一切重大决策,都是采取由党员或党员干部在党员大会、代表会议、党委会上,在自由而切实的讨论基础上进行表决。在集体领导各个环节中党委会应发挥十分重要作用。因为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会选举产生的党委会是该地区或单位工作的领导核心。但从实际运作看,集体领导时常出现有名无实的不正常状况,集体领导掩盖下的个人包办和个人专断没有得到完全克服。不少地方和单位,以常委会甚至以书记办公会形式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党委会的作用。这是党内民主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如何从制度体系上保证党委会制度(包括地方党委全委会制度)有效运作,充分发挥党委会全体会议决定重大问题和协助监督常委执行党内重大决定的功能,是当前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十三大报告在集体领导问题上曾设想:建立中央政治局常委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定期报告工作的制度;适当增加中央全会每年开会的次数,使中央委员会更好地发挥集体决策作用。地方各级党组织也要相应建立和完善有关的议事规则,表决制度和生活会制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中,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了集体领导的新原则:即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个原则对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好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这一精神,广东省今年通过全委会选举任命2名市委书记、1名市长,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一做法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各级党委学习借鉴和推广。

(三)选举制度

选举是党内民主的最直接体现。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进程,党的十三大改革和完善了党内的选举制度,明确规定了党内选举的提名程序和差额选举办法。上世纪90年代,在社会基层,实行了村民自治委员会直接选举的方式,为扩大党内民主,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提供了新鲜经验。

目前,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是否可以考虑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党内选举制度,加大差额选举比例和范围层次,适度增强党内选举的竞争性,实行候选人与代表见面和交流制度;另一方面在党的基层选举中推行直选制,这是发展党内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党内领导干部的选拔上,是实行任命制还是选举制,关系重大。实行任命制,不实行开放的公平竞争,领导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受党员群众制约,就不会对党员群众负责。做官的“捷径”是讨得上级领导的“欢心”。由于领导干部不受党员群众的限制,就难免孽生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和人身依附等丑恶行径。相比之下,领导干部通过选举产生,权力是由下至上逐级授予的,掌权者是由下至上选举出来的,这样他们就必须承诺对选举他们的党员群众负责,并尊重保护党员群众的权益。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潮流中,我们党内选举应逐步从任命制向直选制过渡。能否实现这一转变,兹事体大,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当然,这一制度的转变和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时间的准备,而且需要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准备。

(四)监督制度

监督与民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从一般政治过程来看,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反过来,没有民主,也就形不成监督。从某种意义上,人们可以从监督的广度、深度来判定民主发展的水平和程度。

政治学认为,权力的运作有一个铁的规律,就是权力腐败规律。权力是自发地倾向于腐败的,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因此,如何监督权力,把腐败遏制到最低限度,自古以来就是政治家们一个长久不衰的话题。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例7

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教学目标,它能够通过非常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而令学生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对实现教学目标而言非常实用。

2、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优点之二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对学生开展能力训练,它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从而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优点之三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生活化教学之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都不再局限于课本之内,而是非常贴近生活,非常具有生活当中的乐趣,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学习政治。

4、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优点之四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深刻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二、开展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措施

1、更新教学理念

若想开展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首先应当要更新教学理念。高中政治教师应当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重视起开展生活化教学,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多组织学生深入到生活当中去实践、去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再者,学校领导层也应当重视起开展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要加大对这方面的宣传与支持,积极组织教职工进行培训,以及还可以定期在校内开展一些有关政治课程的实践活动,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进实践学习中来。

2、改变教学模式

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大促进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开展。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多多引入一些如实践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开展实践教学,从而在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拥有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分组开展政治知识的资料查阅和课题研究,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多媒体课件、话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将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亲身参与到政治课程的实践学习当中。

3、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评价机制也是开展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高中政治教学评价机制,使其考核形式不仅仅局限于笔试打分等,而具有更多生活化形式的考评。例如实践报告、辩论大赛等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方式,都可以是评价学生政治课程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教师只有综合使用各种方法,才能够真正全面地掌握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学习当中所存在问题,并找出其解决方案。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例8

2、政治教学的目的是为生活服务

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从而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学的内容与生活脱节,课堂被称之为"象牙塔",专门以脱离生活的理论以及脱离生活的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点,忽略了高中政治教学本身的目的。案例:在对《生活与消费》的教学活动中,笔者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于当前的消费行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的认知,从而让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认识到消费与货币之间的关系,逐步引导,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3、生活化的政治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死记硬背作为学习以及教学的主要方式,将脱离生活的理论教授给学生,使学生不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掌握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标的要求中,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应该有所革新,与生活化教学提出的"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要求相一致。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是政治教学的丰富的素材来源,通过活泼有效的生活内容,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能够形成活学活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掌握学习的内容。在生活教育中,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是"所学的,就是所用的";因此在教学的活动中,将丰富的生活体验蕴含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到学习的乐趣,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读活人的书,做活人的事",这些教育方式的引入,能够促使学生丰富知识,掌握要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案例:在针对《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内容的学习中,虽然教材中已经给了许多学习的案例,但是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当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热点问题,包括“3•15打假”等问题,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直观认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例9

二、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只是在机械地记忆经由教师所传递的教材上的知识条款,忽视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思维,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只能将学生塑造成背死书、死背书的机械学习者。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参与、主动构建这正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核心所在。政治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探究中来学习书本知识,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层层释疑,步步启发,充分交流,可以让学生将理念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正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在实施生活化教学中切忌穿新鞋走老路,依旧上演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以教师的主观臆断来代替学生的思考与思维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来展开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要还学生以充分的自与选择权,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交流与讨论,不要片面地认为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就是实现了生活化教学。教师更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确立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探究,不再是被动参与、机械接受,而是学生以主本身份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探究中自主地构建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角色,不仅要设计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还要成为指导者与启发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思考与探究。

三、回归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从生活走进政治,从政治走向社会、走向应用”。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只是生活化教学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所学到的只是间接的经验,只有将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去发现与创造,这样才能让学生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创造性运用。同时也才能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政治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科学认识政治学科,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对政治学科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完“消费及其类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家庭收入与消费情况来设计消费方案,并说明各种消费属于哪种类型。这样为学生的充分运用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学生通过运用所学来解决家庭现实问题,更可以让学生体会政治学科的实用性,让学生享受到政治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能自觉地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例10

2.树立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正确理念

正所谓“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想改变政治教学中的不良现状,就实现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管窥江苏省高邮市城北中学王才祥需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教学理念,摒弃以抽象化、规范化和灌输为教学特征的传统教学理念。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正确理念是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理念,是需要突出学生发展能力的理念,是以调动学生意念,深入挖掘学生内在潜力的理念。要想树立正确的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正确理念,首先需要将学生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体,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促进其知识的发展;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参与教学的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更加的贴近实际的生活,才可以使教育的信念扎根于学生的实践中;再次,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使学生明白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这些发展不仅包括学生知识的发展,还包括学生心理、人格等的发展。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政治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粉笔加黑板”和“教师口授”的授课方式,并且这种教学方式还在不断的沿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弊端,其不仅缩短了有限的政治课的课时,也没有提供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通常丰富的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如果一味的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将严重的削减学生学习有关政治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基于此,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尽早采取一些有效的改革及变革措施,通过这种方式,将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切实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而提高其政治教学质量。例如,政治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文、图、声、像并茂的方式,并结合一些具有生活化的素材,给学生给学生展示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质量和效率;教师也可以通过电脑、电视等科学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

4.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政治课堂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教育者,对于课堂的质量的好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自己的作用(引导作用、教育作用等)发挥到最大限度。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练习,并要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各种好的教学活动引入到授课中来,使政治课逐渐地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此外,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指引学生亲身体验掌握知识的真实感受,并对知识生产的过程进行探讨,通过这种真实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选取一些与政治教材内容有关的,贴近日常生活实际的,以及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真实的素材,使现实生活和课堂教学更加贴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地感觉,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其对于生活的认识,加强政治教学的实践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政治教学,学生可以切实掌握用政治思维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时候,引入一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实例,如我国在2011年出现的抢盐风波,在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对于有关的辟谣者进行了严厉的打击;还有近几年出现的“豆你玩”“蒜你狠”“火箭蛋”等社会不良现象,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在学到政府职能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政治文化生活论文例11

二、分析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特点

1“.日常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什么是“日常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入一些具有生活化的事例进行教材讲解的教学方式,这些事例往往从日常生活中搜集而来,经过教师的加工运用到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活泼性,政治教学也更加灵活自由,使政治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学源于生活实践的真理”。

2“.现实生活学生化”的课堂教学。

“现实生活学生化”相较于“日常生活化”不仅是基于实际生活来提出事例,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强调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生活中比较关注的事情以及活动,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学生关注关心的事件来进行政治知识的讲解,在政治课堂中体现学生的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学生课下的现实生活,也包括课内的现实生活。

3“.可能生活学生化”的课堂教学。

陶行知对“教育生活”的解释是“在生活中赋予教育意义,让教育为生活而存在,以生活向前向上为发展目标”,因而“可能生活学生化”就是指政治课堂教学是基于实际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而体现未来可能生存的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来源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但是又超越学生现实生活。

三、探析实施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1.注重知识的掌握。

新课程改革对政治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掌握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就要将学生“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知识与实际能力联系的结构网络,发展学生政治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建立政治的情感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主体的生活经验引用在教学活动中,同时注重让学生掌握政治基本知识。

2.扩充教学内容。

新课程教学改革认为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的教材内容,还应该将课本加上更多的“联系性”,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政治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可以增加与政治知识有关的社会或者历史等资料,使高中政治教学是结合现实生活的教学,彻底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3.改进教学方式。

改进教学方式就是将原来教学中不适应教学要求的东西去除掉,保留较好的教学方式,增加新的教学手段的过程。例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还是要保留像“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实行“生活化教学”的实质其实也就是将传统只重视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高中政治教师要结合当前实际的政治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运用“生活化教学”,万万不可只重“生活化课堂形式,不重质量”。

4.构建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掌握、扩充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式,还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简单来说就是高中政治教师要将教学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积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感想,教师要把自己替学生分析举例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来做,这不仅是高中政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